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rick6269

请问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杀死了很多日本士兵的中国军人,他们是不是造了很多恶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11-6 20:01
把佛教的基础之一行善看着是世间标准,真是无知呀,不提善而说大乘佛法,一味提因果,是学佛还是学魔?

共五乘的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有与世间善恶标准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因为佛教是出世间的。本帖争论的要点,其实就是对这个差异化的理解问题。也就是杀戒的开缘,世间标准为国甚至为家杀人都是允许的,佛教则不允许。这是世出世间的区别。

点评

“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因为佛教是出世间的。”?这不是大乘佛法,也非佛教真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09:45
发表于 2015-11-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11-6 20:10
众生都有佛性,但恶不是佛性。
佛教的基础之一是行善扬善,若害怕下地狱以致善恶不分,不是佛教的真正修 ...

世间善也不是佛性,都是生灭法罢了。

点评

“世间善也不是佛性,”?那还有佛性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09:43
发表于 2015-11-6 22: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11-6 20:10
众生都有佛性,但恶不是佛性。
佛教的基础之一是行善扬善,若害怕下地狱以致善恶不分,不是佛教的真正修 ...

依天台宗,佛性非善。佛有性恶说。

点评

“佛性非善”?这是学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09:42
发表于 2015-11-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经藏 发表于 2015-11-6 20:40
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导演

导演了不同的人生、恩怨情仇、累世轮回
其实,这个导演随时都可以喊“咔”的,是不是?

不是,只要有一天大幕没拉上,人生大戏就得不停上演,谁喊咔都没用。
您要是随时喊停,那就是舞台冷场,那就是演出事故。。。

点评

末学通过这次与师兄的互动,收获很多 真心感恩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09:38
其实,我们通过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的情节,也能理清一些脉络 如果我们想要行侠仗义,拯救万民,要么在庙堂之上,要么在江湖之中 咱们以江湖中为例,想要除暴安良,咱得先练就一身武功吧? 因为如果自己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09:26
眼睛一闭,命根一断。不过是换一幕再演,同样都是演员,只是有人被戏演,有人演戏。演员是演戏为业。没戏没有演员。戏那有停的时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6 23:39
发表于 2015-11-6 23: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无扰 发表于 2015-11-6 23:18
不是,只要有一天大幕没拉上,人生大戏就得不停上演,谁喊咔都没用。
您要是随时喊停,那就是舞台冷场 ...

眼睛一闭,命根一断。不过是换一幕再演,同样都是演员,只是有人被戏演,有人演戏。演员是演戏为业。没戏没有演员。戏那有停的时候。
发表于 2015-11-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无扰 发表于 2015-11-6 23:18
不是,只要有一天大幕没拉上,人生大戏就得不停上演,谁喊咔都没用。
您要是随时喊停,那就是舞台冷场 ...

其实,我们通过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的情节,也能理清一些脉络

如果我们想要行侠仗义,拯救万民,要么在庙堂之上,要么在江湖之中

咱们以江湖中为例,想要除暴安良,咱得先练就一身武功吧?

因为如果自己啥本事也没有,空有一腔热血,喜欢多管闲事,那是自寻死路,而且是白白送死

1.所以,咱得先拜师学艺,而且还得是高明的师父,
这在经中讲,就是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承事

2.接下来还要通过师父的考验,成为入室弟子,得到师父的真传
这在经中讲,就是通过多闻来增长闻慧,
很多道理听闻以后可以快速明白
不过虽然道理很容易明白,事到临头的时候,不一定能够用上
就像剑招,虽然学了,如果工夫不醇熟,遇到敌人还是用不上

3.师父讲过的,我们先记住,平时还要多想多思维,在脑子里面不断像过电影一样
工夫并不是花拳绣腿,摆摆造型就行了,还要明白内中的道理,这样运用起来就能自如了
这在经中讲,也就是要深入思维,经过思维增长思慧

4.师父讲也讲了,教也教了,自己也都思维清楚了,接下来咱就该勤学苦练了
有人才练一两年,耐不住寂寞和清苦,下山享受去了
也有人自以为还不错,觉得自己行了,于是下山行侠仗义去了,结果,工夫不行,轻轻松松被人灭了
有人十年磨一剑,真正练就了一身本领
这在经中讲,也就是如法实修,经过实修增长修慧

5.接下来就可以出师了,去江湖游历,随缘相助
这期间也是要小心谨慎的,不可以任性妄为
如果没有闯荡江湖的经验,很容易殃及无辜或错杀好人或纵容坏人或成为帮凶
这在经中讲,就是随缘演说,利益有缘

当然,也有很多人出去一趟(也可能是师父故意安排出去历练)发现自己工夫不行,
所以很快回来,再(多次)重复第1-第5这个过程,潜心继续修行

师父不可能一次就把绝学都传授给徒弟,
而且徒弟最初的领悟力也不可能那么高
所以,都是循序渐进的

以上,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佛需要经历的五个过程


补充内容 (2015-11-7 09:31):
以上,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佛(或行菩萨道)需要经历的五个过程

点评

师兄这样好好说话,我还是要听的。 其实呢,我从没想过行侠仗义,我根本没那个本事!我曾经有次出差时得罪了地痞,被他们围堵在出租车里,幸亏菩萨保佑,及时锁住车门,否则就被活活拽下车去,小命休矣。。。 那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19:59
发表于 2015-11-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无扰 发表于 2015-11-6 23:18
不是,只要有一天大幕没拉上,人生大戏就得不停上演,谁喊咔都没用。
您要是随时喊停,那就是舞台冷场 ...

末学通过这次与师兄的互动,收获很多

真心感恩师兄

补充内容 (2015-11-7 09:40):
只要我们正心正意正思维,随时都能领悟佛法
发表于 2015-11-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11-6 22:58
依天台宗,佛性非善。佛有性恶说。

“佛性非善”?这是学魔
发表于 2015-11-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jkdfan 发表于 2015-11-6 21:07
世间善也不是佛性,都是生灭法罢了。

“世间善也不是佛性,”?那还有佛性吗?
发表于 2015-11-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jkdfan 发表于 2015-11-6 21:07
共五乘的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有与世间善恶标准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因 ...

“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因为佛教是出世间的。”?这不是大乘佛法,也非佛教真谛。
发表于 2015-11-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5-11-6 21:05
小孩,国家之间那有善恶,只有利益。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善恶不分,你是有真智慧的吗?

点评

我没有智慧,只有佛才能说是有智慧的。没法跟你说,一个科学家怎么跟小学生讲如何制造火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15:45
发表于 2015-11-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常常讲到一些本生(过去世)因缘故事,这些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楼主师兄讲到面对侵略放弃抵抗,任由敌国统治,这样的案例也曾发生过

我们可以参考看看,事情还可以是这样的走向和结果

当然这个案例中讲的是国王,国王如果行善,这个国家最终会很安定,人民也会很有福报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如果把握住善恶这个根本,那么即使中间过程会有波折,最终都会拨云见日



一个善良的国王(转自网络)

很久很久以前,南赡部洲有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努力地保护国境内的一切生灵,让人们都能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因此,他的名声远播,天下的人都爱戴他、赞颂他,称他为善王。
善王有一个舅舅是邻国的国王,但这个国王却是一个性格残忍、昏庸贪婪的家伙。他雇用了一大批凶顽之徒组成军队,靠这支军队镇压百姓、维持政权,老百姓都恨透了他,叫他为恶王。
恶王见善王深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非常嫉妒,处心积虑地想要推翻自己的外甥,夺取他的土地与人民,便借故制造种种事端,以此为藉口,准备兴兵侵犯善王的国家。
善王手下的大小官员,听到恶王将要进攻的消息,都说:“我们宁可在仁慈的善王统治下,做一个平民百姓,也不愿在凶残成性的恶王统治下,得到高官厚禄。”
老百姓们听到恶王将要进攻的消息,都说:“我们宁可在有道的善王统治下做牲畜,也不愿当无道暴君统治下的百姓。”
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挑选壮士,组织军队,加紧操练,准备迎敌。
有一天,善王去检阅部队,他登上高台,看见下面战旗猎猎,一个个青年战士,精神抖擞地挺着胸脯接受检阅,不由得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心想:“为了我一个人,要让这么多百姓上战场去战斗、去送死,我怎么忍心呢?这些青年,家中都有父母妻儿,万一战死,家中的人将会多伤心啊!我还是偷偷地逃离这个国家,把国土和人民都让给舅舅,这样,人民不会遭到杀戮,国家也安宁了。”
于是,他抛下王位,与妻子一起连夜逃到山林中。
恶王带领军队打了过来,接管了这个国家的统治权。这下他更加骄奢淫侈、目空一切了,专门信任一批奸邪小人,杀害忠贞善良的大臣和百姓。他对百姓横施暴政,征收重赋,真是敲骨吸髓,无恶不作。
全国上下,怨声载道,都想念仁慈的善王,就好像大旱多时的禾苗,盼望着春天的雨露。
善王和他的妻子,一直隐居在山中。他们吃的是野果、穿的是树皮衣,倒也自由自在。
有一天,南海的一条恶龙路过山中,发现善王的妻子美貌非凡,顿时起了邪念。它变成一个老婆罗门的模样,在善王住处不远的地方,假装修行。
善王和妻子发现有位婆罗门正在附近禅定,急忙过去向他顶礼膜拜,然后,善王高高兴兴地去采集野果,准备用野果供养这个老婆罗门。
假婆罗门看见善王渐渐走远了,便显出恶龙的原形,张牙舞爪地猛扑过去,掳了王妃就跑。
王妃吓得大声呼救,但善王已走远了,根本没有听见。
恶龙掳着王妃,向南海跑去,途中经过一个山口。
有一头大鹏鸟,正好在山顶休息。大鹏鸟看见恶龙掳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那女子还不停地呼救,知道恶龙又在干坏事了,便张开翅膀,像箭一样地冲过来,与恶龙搏斗,想解救那个女子。
恶龙扛着一个人,行动不便,知道自己斗不过大鹏鸟,就急忙呼风唤雨,一个霹雳打过去,正好打在大鹏鸟的右翼上。
大鹏鸟受伤坠下,恶龙便乘机逃跑,回到南海。
善王采集了许多野果,还摘了不少鲜花,兴匆匆地回到原处一看,婆罗门不见了,妻子也不知去向。善王四处呼唤寻找,毫无踪影,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他伤心极了,心想:“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不但连累了全国的百姓,还连累了自己的妻子。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还算什么男人?”他下定决心,哪怕是踏遍千山万水,也一定要找到妻子,于是便携弓带箭,出发去寻找妻子。
善王走啊走,走了很远的路程,询问不少人,仍不知妻子的下落。有一天,他来到一条大河边,正沿着河向上游前进,忽然看见一只巨大的猕猴,正在河边大声痛哭。善王看它哭得非常伤心,很同情它,便问道:“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猕猴说:“我和我舅舅都是猕猴王,但舅舅仗恃着力大势强,夺走了我的国家,掳走了我的部属,把我赶了出来。我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啊!请问你是谁?为什么独自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行走呢?”
善王说:“我的遭遇和你一模一样。”便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诉它:“现在我正在寻找失踪的妻子。”
猕猴王说:“如果你能帮助我,一起找我舅舅报仇,夺回我的国家和部属,我就帮助你寻找你的妻子,我们一定能找到她。”
善王答应它。
第二天,猕猴王带领善王来到猕猴国,与它的舅舅大战起来。
他们两个你蹦我跳、你踢我咬,正打得不可开交时,善王张弓搭箭,瞄准了猕猴王舅舅的喉咙,准备放箭。
那只老猕猴发现有人要向自己放箭,吓坏了,扭过身子,一溜烟逃走了。
于是猕猴王又重新登上王位。
猕猴王召集自己的部下,下命令说:“这位国王的妻子,在山中失踪了,你们马上分头去找。”
猴子们便三只一群、五只一组地,四散去寻。
有几只猴子,正好来到大鹏鸟与恶龙大战过的山口,看见了那只奄奄一息的大鹏鸟。
大鹏鸟问:“你们到这儿来干什么?”
猴子们回答:“有一个国王的妻子失踪了,我们正在帮助他寻找。”
大鹏鸟说:“他的妻子被恶龙抢走了,我想救她,但未能战胜恶龙,反而让它把我打伤了,现在恶龙已回到南海的海岛上。”说完就咽了气。
猴子们便回去报告猕猴王。
听了猴子们的报告,善王与猕猴王马上带领猴群,翻越重山峻岭,跨过大江长河,到了海边。只见大海波涛汹涌,一望无际,怎样才能渡过海洋,到达海岛呢?大家都发起愁来。
天帝释知道了这件事,就变化成一只浑身长满了疥癣的小猴子,来到猴群中,对猴王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我们的伙伴,比海里的沙子还多,还怕渡不过这个海吗?如果我们每个背一块石头扔到海里,海里就会出现一座高山,而我们实际上只要一条通道就行了,有什么可发愁的?”
小猴子的这番话,提醒了猕猴王及善王,大家高兴极了。
猕猴王立即封小猴子为“修路总管”,按照它说的办法,让众猴搬石填海。
果然,没过多久,一条平坦的大道就修筑成功了。
猴群通过海中大道,来到恶龙居住的海岛,把恶龙的居处围了个水泄不通,命令恶龙马上交出王妃。
恶龙见来了这么多猴子,便喷出阵阵毒雾。
猴子们一闻到毒雾,一只只摔倒在地,昏迷不醒。
猕猴王和善王看到这种情形,十分着急。
小猴子又说:“大王不必着急,我有仙药,可以治愈大家。”
便拿出仙药,抹在众猴的鼻子下。
猴子们一嗅到仙药的香气,立刻苏醒过来,个个精神振奋、力量倍增,舞刀弄枪地杀上前去。
恶龙见一招不成,又来一招,马上呼唤起风雨,只见顿时乌云滚滚,遮天蔽日,大地马上昏暗了下来;狂风怒号,海浪腾空,阵阵霹雳,震天动地,铜钱大的雨点噼哩啪拉地落下来。
有些猴子一看到这个阵势,吓得眼睛闭了起来,抱成一团。
小猴子对善王说:“大王您看,那阵阵闪电,就是恶龙的化身。大王的箭法高超,世上罕有,只要您能射中闪电,就能除去这条凶残的恶龙,为民造福。连天下的诸神,也会感谢您帮助他们除害的。”
于是善王张弓搭箭,在闪电大亮、霹雳猛炸的一刹那,将一支利箭稳稳地射了出去——只听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恶龙从天上摔了下来。善王的那支箭,正好射穿恶龙的胸膛。
猴子们看到恶龙已被射死,都欢呼起来。
这时,天空雨停云散,大海风平浪静,一轮丽日又重新照耀人间,七彩的长虹挂在天边,好像为善王及众猴们庆功。
小猴子从恶龙身上找到锁匙,打开监狱,放出了被监禁在里面的王妃。
善王夫妻终于团聚了,于是善王与猕猴王便带领众猴,返回故乡。
这时,那个抢占外甥王国的恶王已经死去了。因为他没有儿子,无人嗣位,所以全国人民,都决意仍让善王来当自己的君主。他们派出大队人马,四处寻找善王,正好遇到善王与猕猴王凯旋归来的队伍。大家拦住马头,涕泣跪拜,请善王回去即位。
善王回到故国,重登王位,连恶王原来统治的国家,也因无人继承而归善王统治。善王大赦天下,普行仁政。
百姓们像拨开浓雾、见到青天,个个欢天喜地,高呼万岁。
善王虽然寻回妻子,重登王位,但有一件事总是使他闷闷不乐。有一天,他对妻子说:“当妻子的,哪怕只离开丈夫一夜,别人便会怀疑她也许不贞,何况你在恶龙那里待了那么久。就请你回娘家去吧!再也不要回来了。”
王妃说:“你怎么能这样怀疑我?我虽然身陷魔窟,却像莲花那样居淤泥而清净不染。老天爷在上,如果我讲的句句是实话,请老天爷马上让大地裂开。”
她话刚说完,只听一声巨响,大地裂开一条大缝。
王妃指着裂缝,哭着说:“这就是我一身清白的证据。”说完,就要向裂缝中跳。
善王连忙一把拉住她,叫道:“我相信你了!你确实是贞洁的。”
从此,善王夫妻一直恩爱地生活着。
善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
***********************************************
据《六度集经》卷五《国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26页。

点评

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法布施!师兄后面最好能交代下善王和王妃分别是哪位大菩萨,这样大家看得就完整了,不然心里还留着个悬念,嘿嘿,有点懒不想去查。还有那位长寿王和长生分别是哪位大菩萨也交代一下吧。虽然猜是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09:27
发表于 2015-11-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力熊 发表于 2015-11-5 23:00
大仙师兄说的很是,末学赞同您的说法

既然大仙师兄这么说,末学便在此再讨论讨论,把话说明白 ...

善恶不分是很多俗人所为,我学佛之人应戒之。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龙儿 发表于 2015-11-6 09:44
好像是说南京大屠杀最先闹事的不是日本本部兵,而是强征的朝鲜兵,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俩个字“无耻”,为恶者说话,是恶也。

点评

瓶里水少就不要瞎晃悠了,这里几位师兄说的话貌似对牛弹琴,你压根就听不懂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10:17
呵呵,末学看师兄在此帖子表现得很积极啊,您有多少真本领拿出来吧,莫逞口舌之狂啊,给人愤青之感。如果知之甚少还是多多去充电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10:13
发表于 2015-1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11-7 10:09
俩个字“无耻”,为恶者说话,是恶也。

呵呵,末学看师兄在此帖子表现得很积极啊,您有多少真本领拿出来吧,莫逞口舌之狂啊,给人愤青之感。如果知之甚少还是多多去充电吧。
发表于 2015-11-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11-7 10:09
俩个字“无耻”,为恶者说话,是恶也。

瓶里水少就不要瞎晃悠了,这里几位师兄说的话貌似对牛弹琴,你压根就听不懂的。

点评

有的瓶里水是很多,是什么水就很难说了,一些人学了许久的佛法,却连佛法的基础都没有学到,可叹呀。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10:23
发表于 2015-11-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龙儿 发表于 2015-11-7 10:17
瓶里水少就不要瞎晃悠了,这里几位师兄说的话貌似对牛弹琴,你压根就听不懂的。

有的瓶里水是很多,是什么水就很难说了,一些人学了许久的佛法,却连佛法的基础都没有学到,可叹呀。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大乘经中常常讲到,菩萨行者要安住在清净寂静之处、安心修行、成就戒律、禅定和智慧,然后再随缘利生

所以,无论是盛世或者是乱世,安住于清净寂静之处、专心修行,都是值得尊敬的,也都是如法而行。切莫违背经教,轻视、毁谤这些修行者。

身在红尘中的,未必都是弘法利生的法器,有的人只是舍离不了红尘、放不下世俗种种,就算是七天短期出家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出世俗之心,行菩萨之道?

能够出来真正转正法轮、弘法利生的大菩萨,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他们也都是经过累劫勤苦,精进并如法修行,才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虽然志愿广大,犹如千里之行,仍然要始于足下

发表于 2015-11-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11-6 19:55
用因果来迷惑有佛教信仰的人,不提倡善,好比魔道!

你可以参考下,日本大规模侵华前,北京有场大规模的法会,为什么开的。。。释迦族被灭,也不是因果吗?佛教徒不信因果,就不是佛教徒。。。。。因缘和合,什么事情不是有因有果的

点评

只言因果不论行善,不扬善,难道是学佛人所为?善难道不是佛学的基础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7 10:31
发表于 2015-11-7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寿王的故事(转自网络)

  从前有个国王,名叫长寿;他有个儿子,名叫长生。

  长寿王以法治国,但从不对臣民滥施刑罚,国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邻国有个国王,凶狠残暴,肆意妄为,搞得天怒人怨,国困民穷,大家都称他为恶王。

  有一天,恶王对大臣说:“我听说长寿王的国家,离我们不远,国家富饶,财物无数,又没有多少军队,我们发兵去把它攻下来吧!”恶王听大臣们纷纷赞成,就带领军队,扑向长寿王的国家。

  边境的官员得到了消息,星夜派人向长寿王示警,要求速做准备,增派援兵。

  长寿王召集群臣,对大家说:“恶王之所以攻伐我国,目的不过是要抢夺我们的粮食、珍宝、财物。我如果发兵抵抗,我方军队必有死伤。这样的事我不能做!”

  大臣们说:“我们有熟悉战略、战术的将领,勇猛善战的士兵,一定能打败敌人,而不会有多少伤亡,请大王放心。”

  长寿王说:“如果我们能胜利,对方就一定会有大批人员伤亡。对方士兵的生命同样可贵,你们为了爱戴我,而去伤害他们的生命,这同样是不应该的。”

  大臣们见国王坚持不肯发兵抵抗敌人,只好自己先行组织起来,带领军队奔赴边境。

  长寿王对太子说:“恶王贪图我国的财富而来攻打我们,现在大臣们为了保护我,要与恶王作战。两国交战,必有死伤,还不如我们两人偷偷地扔下王位,逃往其它地方吧!”

  太子说:“遵命!”

  于是,父子两人在半夜偷偷地翻墙出走,隐居到深山里。

  长寿王父子出走后,大臣们也就不再抵抗了。

  恶王顺利地占据了长寿王的国家,他派人到处搜寻长寿王的下落,宣布说:“有谁能捉住长寿王献来,赏给黄金万两。”

  但一直没能抓住长寿王。

  有一天,长寿王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恰好碰到一个从远方来的婆罗门,也在大树下休息。

  婆罗门问长寿王:“您是哪国人?怎么会在这里?”

  长寿王说:“我就是这个国家的人,随便出来玩玩而已。

  您从什么地方来?准备到哪里去?”

  婆罗门说:“我是个住在穷乡僻壤的修道人,听说你们国家的长寿王,一向乐善好施,救穷济贫,所以特地赶到这儿来,希望得到一点布施。您是这个国家的人,应该了解情况,长寿王还像过去那样乐善好施吗?”

  长寿王听后很感动,心想:“你为了我才从远方赶来,却不知我已经丧失王位,一无所有了。你这样白跑一趟,实在太可怜了!”想着,不由得掉下泪来,对婆罗门说:“我就是长寿王。因为邻国的国王来攻打我国,所以我抛弃了国家,隐匿在这里。如今您大老远地来找我,我却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可布施给您,实在是很对不起。”

  两人不禁相对垂泪。

  突然,长寿王想起恶王悬赏捉拿他的事,便说:“我听说新国王正在悬赏捉拿我,您只要提着我的头去见他,一定可以得到一大笔钱。”

  婆罗门说:“我听说大王济贫救穷,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这儿,想得一点布施以支撑度日,谁知大王已失去王位,这也只能怪我自己太没有福气了。让我杀了您去领赏,那是我万万不能做的!”

  长寿王说:“您本是有所求,才从远方来找我的,我无论如何都应该帮助你。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我的死,能对您有所帮助,您又何必谦让呢?即使您拒绝了,以后如有其他人,来要求我帮助,我同样会把脑袋交给他的。与其那样,还不如您今天就把我的脑袋拿走。”

  婆罗门说:“我实在不忍心下手杀害大王,如果大王如此大慈大悲,执意要杀身帮助我,那请您自行投案,我跟您一起去吧!”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王宫。

  长寿王让卫士把自己捆绑起来,并马上去禀告恶王。

  恶王听说长寿王已找到,喜出望外,取出赏钱赏赐婆罗门。

  婆罗门便回国了。

  恶王派人在街头搭起行刑台,要在那里当众烧死长寿王。

  长寿王以前的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跑来向恶王哀告:“这是我们的故主,他今天就要死了,希望大王允许我们最后一次为他送行!”

  恶王答应了。大臣们便准备了各种酒食、饭菜,送到行刑台上,一个个痛哭不已;旁边围观的群众,都说长寿王死得太冤枉了,连城外的农民、樵夫都呼天喊地,伤心不已。

  太子长生听到传言说“父亲已被恶王抓住了”,连忙挑了一担柴,假装到城里卖柴,也挤在围观的人群中。他看到父亲就要被处死了,心里悲痛欲绝。

  长寿王一眼看见儿子也挤在人群中,惟恐儿子以后会替自己报仇,便仰天长叹,高声喊道:“当儿子最大的孝顺,就是能让父亲死后无恨。儿子啊!你千万不要为我报仇,那我死后才会快乐,没有忧愁;如果你不听我的话,一定要杀人报仇,那我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的。”

  长生不忍心亲眼看着父亲被活活烧死,便挤出人群,回到山中。

  长寿王就这样被活活地烧死了。

  长生回到山中,心里忿忿不平,一直宁静不下来,心想:“我父亲仁重义深,至死不变;而恶王却胡作非为,不明善恶,害死我父亲。虽然我父亲心存仁慈,至死仍不怨恨恶王,不让我报仇;但我做人儿子的,如不能杀了恶王,报此杀父大仇,有什么脸面再活在这世界上?”打定主意后,他偷偷地潜回城里,装扮成打零工的,以寻找报仇的机会。

  恶王手下有个大臣,家里有座菜园,正需要一个种菜的。

  管菜园的人在街上遇到长生,便雇他来种菜。

  长生干活认真负责,技艺又高,满园蔬菜长得茁壮旺盛,生机蓬勃。

  一天,大臣来巡视菜园,看见蔬菜长得这么好,心里很高兴,便叫来管菜园的人询问原因。

  管菜园的回答说:“前不久,我在街上雇了个小伙子,这些菜都是他种的。”

  大臣便把长生叫到面前,交谈之下,觉得这个小伙子知识丰富,什么都懂,便问他:“你会做饭菜吗?”

  长生说:“会!”

  大臣便提拔长生当厨师。

  长生做的饭菜香气扑鼻,花样别致,味道甘美,大臣十分高兴。

  一天,大臣请恶王到家里作客。

  恶王一尝到如此精美的饭菜,欣羡极了,忙问:“你的这些饭菜是谁做的?”

  大臣说:“前不久我雇了个小伙子,厨艺好极了,这些饭菜就是他做的。”

  恶王说:“你把他送给我吧!”饭后便把长生带回王宫,让长生专为自己做饭烧菜。

  长生曲意奉承恶王,得到恶王极大的欢心和信任。

  有一天,恶王问长生:“你会武艺吗?”

  长生说:“过去学过。”

  恶王便提拔长生做自己的贴身卫士,对长生说:“我有个仇人,就是已死的长寿王的儿子长生。我一直防备着他,怕他来找我报仇。现在我提拔你做我的贴身卫士,希望你帮助我、保护我,防备长生前来暗杀我。”

  长生说:“遵命!我一定为大王效力,以死相报。”

  又过了些日子,恶王问长生:“你喜欢打猎吗?”

  长生说:“我从小就喜欢打猎。”

  恶王便命令手下牵犬驾鹰,与长生一起出城去打猎。入山不久,便看到一头羚羊在前面拚命逃窜,恶王就与长生一起驱马追赶;一直追到山林深处,两人都迷失了方向,在山林中转了三天,也没有找到返回的道路,他们又饥渴、又疲乏。恶王跳下马来,解下佩剑,交给长生说:“我实在累坏了。

  你坐下,让我枕着你的大腿睡一会。”

  长生说:“行!”

  恶王就枕着长生的大腿,渐渐地睡着了。

  长生心中暗自思索:“我为了报仇,想了多少办法,吃了多少苦,今天总算老天爷保佑,报仇的机会到了。”便拔出剑来,正要砍去,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不觉又犹豫起来,心想:“父亲临终前再三命我不可报仇,我怎么能违反呢?”

  想着,便把剑插入剑鞘。

  这时,恶王突然惊醒,对长生说:“我作了个恶梦,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来杀我,把我吓坏了!不知怎么突然作这样的梦?”

  长生说:“这一定是山中的恶鬼,见大王在这里休息,所以前来作祟吓唬您。有我在这里守卫,大王您安心睡吧!不用害怕。”

  恶王又渐渐地睡着了。

  长生听着恶王打呼的声音,心中的复仇之念,不住翻腾,不由得又拔出剑来。但一想起父亲的遗嘱,手又软了,再次把剑插入剑鞘。

  恶王第二次惊醒,浑身冷汗淋淋,说:“我又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来杀我,吓得我心都要跳出来了。今天是怎么啦?尽作恶梦!”

  长生说:“一定是刚才那些恶鬼们还在作怪,大王不必害怕。”

  恶王就又躺下。长生见恶王渐渐熟睡,心中的两种念头互相斗争着,第三次拔出剑来,但想来想去,父命不可违,最后他长叹一声,把剑扔在地上,再也不打算杀掉恶王了。

  这时,恶王一下子蹦起来,对长生说:“真奇怪!我又作了个梦,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说原谅我了,再也不来杀我了。”

  长生说:“我就是长寿王的儿子长生。我到你身边来,实意是想杀死你,为我父亲报仇;但我父亲临终时再三叮嘱,不准我报仇。我本想违背父亲的遗嘱,非杀了你不可,但想到父亲临终时殷勤恳切的模样,又实在不忍心不听他的话,所以把剑扔在地上,决定不再杀你。我今天虽然不杀你,但今后也许会恶意再起,又来杀你,这就会使我犯下不听父命的大罪。所以我现在把一切告诉你,请你杀了我吧!这样,你从此就安全了;我也免得做了不孝之子。”

  恶王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也非常后悔,说:“我做事糊涂,不分善恶。你们父子俩行为高尚,仁至义尽;而我行事残酷,还毫不自觉。今天,我的命本来已握在你手中了,但你心怀仁慈,牢记父亲的遗言,不来伤害我,我真是感激不尽。现在让我们回城去吧!可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走呢?”

  长生说:“这儿的路我很熟,起先我是为了报杀父之仇,才故意引你迷路的。”说完,便领着恶王出了山林。

  大臣们正在等待、寻找他们,见他们回来,十分高兴。

  恶王下令准备宴席,在宴席上,恶王问群臣说:“你们有谁认识长寿王的太子长生的?”

  大臣中有的根本不认识长生,就回答不认识;有的认识长生,也知道恶王身边的年轻人,明明就是长生,但他们都受过长寿王的恩德,唯恐说穿了,长生性命难保,因此也个个都说不认识。

  恶王便指着长生说:“这就是长生啊!”说毕,恶王站起身来,郑重宣布:“从今天起,我回到我原来的国家去,这个国家就交还给长生。我将与长生结为兄弟,以后若有其它国家敢来侵犯,我一定前来救援。”

  宴会之后,恶王便率领自己的部下,返回本国。

  从此,这两个国家相互通好,和睦往来;人民也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

  据《六度集经》卷一《长寿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5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