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作如是观

《法华经大意》--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佛即赞持力捷疾:‘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来世作大医王,令诸众生离诸苦恼,是故字汝为火净药王。’佛告火净药王:‘汝于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后分贤劫中,一千四佛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当悉得奉施饮食,乃至如上汝之所愿。那罗延胜叶般涅槃后正法灭已,汝当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楼至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半劫。汝之所得声闻弟子,如千四佛所有弟子等无差别。所化众生,般涅槃后,正法灭已,贤劫俱尽,齿骨舍利悉化作佛,乃至生天人中亦复如是。’尔时,火净药王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唯愿如来,以百福庄严金色之手摩我顶上。’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以百福庄严之手,摩火净药王顶上。善男子,尔时火净药王菩萨见是事已,心生欢喜,即以头面,礼于佛足,却住一面。尔时,宝海梵志以天妙衣与火净药王菩萨,而赞之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之所愿甚奇甚特。从今已往,更不须汝与我策使,常得自在修安乐行。’
  尔时,佛告寂意菩萨:“善男子,时宝海梵志作是思惟:‘我今已劝无量无边百千亿那由他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见是诸大菩萨各各发愿取净佛土,唯除一人婆由毗纽。此贤劫中其余菩萨亦离五浊。我今当于是末世中,以真法味与诸众生。我今当自坚牢庄严作诸善愿,如师子吼,悉令一切菩萨闻已,心生疑怪叹未曾有。复令一切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及非人,叉手恭敬供养于我。令佛世尊称赞于我,并授记莂。令十力无量无边在在处处现在诸佛,为诸众生讲说正法,彼诸如来闻我师子吼者,悉赞叹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亦遣使来令诸大众悉得见之。我今最后发大誓愿,成就菩萨所有大悲,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若有众生闻我大悲名者,悉令生于希有之心。若于后时有诸菩萨成就大悲者,亦当愿取如是世界。是世界中所有众生饥虚于法,盲无慧眼,具足四流,是诸菩萨当作救护而为说法。我乃至般涅槃已,十方无量无边百千亿诸世界中,在在处处现在诸佛,于诸菩萨大众之中称赞我名,亦复宣说我之善愿,令彼菩萨以大悲勤心,皆专心听闻是事已,心大惊怪叹未曾有,先所得悲皆更增广。如我所愿取不净土,是诸菩萨皆如我于不净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拔出四流众生,安止令住于三乘中,乃至涅槃。’

发表于 2015-3-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思惟如是大悲愿已,偏袒右肩,至于佛所。尔时,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诸天,在虚空中作天伎乐,雨种种华,各各同声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大丈夫,今至佛所发奇特愿,欲以智水灭于世间众生烦恼。’尔时,一切大众合掌恭敬,在梵志前同声礼敬,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尊大智慧,我等今者得大利益,能作牢坚诸善愿也。我等今者,愿闻尊意所发善愿。’尔时,梵志在于佛前,右膝著地,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种种伎乐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作声,一切诸树生非时华,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因地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已发心、若未发心,唯除地狱、饿鬼、下劣畜生,其余众生皆悉生于大利益心、纯善之心、无怨贼心、无秽浊心、慈希有心,飞行众生寻住于空心生欢喜,散种种华、末香、涂香,种种伎乐、幢幡、衣服而以供养,柔软妙音赞咏梵志,皆悉一心欲闻梵志所发善愿;乃至阿迦贰吒天天上诸天亦下阎浮提,在虚空中散种种华、末香、涂香,种种伎乐、幢幡、衣服而以供养,柔濡妙音赞咏梵志,精勤一心欲闻梵志所发善愿。
  “尔时,宝海梵志叉手恭敬,以偈赞佛:

**  “‘游戏禅定, 如大梵王;
    光明端严, 如天帝释;
    舍财布施, 如转轮王;
    持妙珍宝, 如主藏臣;
    功德自在, 如师子王;
    不可倾动, 如须弥山;
    心不波荡, 如大海水;
    于罪不罪, 其心如地;
    除诸烦恼, 如清净水;
    烧诸结使, 如火猛焰;
    无诸障碍, 犹如大风;
    示现实法, 如四天王;
    所雨法雨, 如大龙王;
    充足一切, 犹如时雨;
    破诸外道, 如大论师;
    功德妙音, 如须曼华;
    说法妙音, 犹如梵天;
    除诸苦恼, 如大医王;
    等心一切, 如母爱子;
    摄取众生, 犹如慈父;
    身不可坏, 如金刚山;
    能断爱枝, 犹如利刀;
    广渡生死, 犹如船师;
    以智济人, 犹如舟船;
    光明清凉, 如月盛满;
    开众生华, 如日初出;
    能与众生, 沙门四果,
    犹如秋树, 生诸果实;
    仙圣围绕, 犹如凤凰;
    其意深广, 犹如大海;
    等心众生, 犹如草木;
    知诸法相, 如观空拳;
    等心行世, 平如水相;
    成就妙相, 善于大悲;
    能与无量, 众生授记。
    我今调伏, 无量众生,
    唯愿如来, 与我授记,
    于未来世, 成就胜道。
    微妙智慧, 大仙世尊,
    愿以妙音, 真实说之。
    我于恶世, 要修诸忍,
    与诸结使, 烦恼贼斗,
    拔出无量, 一切众生,
    安止住于, 寂灭道中。’


发表于 2015-3-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宝海梵志说此偈赞佛已,是时一切大众皆赞叹言:‘善哉!善哉!大丈夫,善能赞叹如来法王。’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已教化无量亿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众生已各愿取净妙世界,离不净土,以清净心种诸善根,善摄众生而调伏之。火鬘摩纳等一千四人,皆悉读诵毗陀外典,如来已为是诸人等授其记莂,于贤劫中当成为佛。有诸众生多行贪淫、瞋痴、憍慢,悉当调伏于三乘中。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心无恭敬,作不应作,应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于三福处无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报,勤行十恶趣、三不善,离善知识,不知亲近真实智慧,入于三有生死狱中,随四流流没在灰河,为痴所盲离诸善业,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摈来集此世界,以离善业,行不善业行,于邪道重恶之罪积如大山。尔时,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命千岁,是一千四佛大悲不成,不取如是弊恶之世,令诸众生流转生死,犹如机关无有救护,无所依止,无舍无灯,受诸苦恼而反舍放;各各愿取净妙世界,净土众生已自善调,其心清净,已种善根勤行精进,已得供养无量诸佛而更摄取。世尊,是诸人等为实尔不?’尔时,世尊即告梵志:‘实如所言。善男子,是诸人等如其所喜,各取种种严净世界,我随其心已与授记。’
  “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心动如紧花树叶,心大忧愁,身皆燋悴。此诸菩萨虽生大悲,不能取此五浊恶世,令彼诸众生堕痴黑闇。世尊,乃至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贤劫中人寿千岁,我当尔时行菩萨道,久在生死忍受诸苦,以诸菩萨三昧力故,要当不舍如是众生。
  “‘世尊,我今自行六波罗蜜调伏众生,如佛言曰,以财物施名檀波罗蜜。世尊,我行檀波罗蜜时,若有众生世世从我乞求所须,向其所求要当给足,饮食、医药、衣服、卧具、舍宅、聚落、华香、璎珞、涂身之香、供给病者、医药侍使、幢幡、宝盖、钱财谷帛、象马车乘、金银钱货、真珠、琉璃、玻瓈、珂贝、璧玉、珊瑚、真宝、伪宝、天冠拂饰,如是等物,我于众生乃至贫穷,生大悲心悉以施与。虽作是施,不求天上人中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以是因缘舍诸所有。若有众生乞求过量,所谓奴婢、聚落、城邑、妻子、男女、手、脚、鼻、舌、头、目、皮、血、骨、肉、身命,乞求如是过量之物,尔时我当生大悲心,以此诸物持用布施不求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世尊,我行檀波罗蜜时,过去菩萨行檀波罗蜜者,所不能及;未来菩萨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罗蜜者,亦不能及。世尊,我于来世为行菩萨道故,于百千亿劫当行如是檀波罗蜜。世尊,未来之世若有欲行菩萨道者,我当为是行檀波罗蜜令不断绝。我初入尸罗波罗蜜时,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持种种戒修诸苦行如檀中说,观我无我故,五情不为五尘所伤。此羼提波罗蜜,我如是行羼提波罗蜜亦如上说,观有为法离诸过恶,见无为法微妙寂灭,精勤修集于无上道不生退转。此毗梨耶波罗蜜,我亦如是行毗梨耶波罗蜜。若一切处修行空相得寂灭法,是名禅波罗蜜。若解诸法本无生性,今则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我于无量百千亿阿僧祇劫,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或有菩萨于过去世,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未来之世或有菩萨,未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是故我今当于来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萨道,令诸善法无有断绝。

发表于 2015-3-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最后发大誓愿,成就菩萨所有大悲,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若有众生闻我大悲名者,悉令生于希有之心。若于后时有诸菩萨成就大悲者,亦当愿取如是世界。是世界中所有众生饥虚于法,盲无慧眼,具足四流,是诸菩萨当作救护而为说法。我乃至般涅槃已,十方无量无边百千亿诸世界中,在在处处现在诸佛,于诸菩萨大众之中称赞我名,亦复宣说我之善愿,令彼菩萨以大悲勤心,皆专心听闻是事已,心大惊怪叹未曾有,先所得悲皆更增广。如我所愿取不净土,是诸菩萨皆如我于不净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拔出四流众生,安止令住于三乘中,乃至涅槃。’

悲华经




八万四千菩萨也抵不上一尊佛,何况祖师?依法不依人
发表于 2015-3-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心动如紧花树叶,心大忧愁,身皆燋悴。此诸菩萨虽生大悲,不能取此五浊恶世,令彼诸众生堕痴黑闇。世尊,乃至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贤劫中人寿千岁,我当尔时行菩萨道,久在生死忍受诸苦,以诸菩萨三昧力故,要当不舍如是众生。


悲华经
发表于 2015-3-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因地宝海梵志对贤劫的描述

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已教化无量亿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众生已各愿取净妙世界,离不净土,以清净心种诸善根,善摄众生而调伏之。火鬘摩纳等一千四人,皆悉读诵毗陀外典,如来已为是诸人等授其记莂,于贤劫中当成为佛。有诸众生多行贪淫、瞋痴、憍慢,悉当调伏于三乘中。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心无恭敬,作不应作,应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于三福处无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报,勤行十恶趣、三不善,离善知识,不知亲近真实智慧,入于三有生死狱中,随四流流没在灰河,为痴所盲离诸善业,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摈来集此世界,以离善业,行不善业行,于邪道重恶之罪积如大山。尔时,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命千岁,是一千四佛大悲不成,不取如是弊恶之世,令诸众生流转生死,犹如机关无有救护,无所依止,无舍无灯,受诸苦恼而反舍放;各各愿取净妙世界,净土众生已自善调,其心清净,已种善根勤行精进,已得供养无量诸佛而更摄取。
发表于 2015-3-10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四  贪求辨析  分七     子初  定发爱求

**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

**此第四,贪求辨析。首四句同前。行人于三摩禅定之中,心爱根本者:正以受阴既尽,露出微细动相,不知其是六识种子,根本想阴,谬谓其因动有生,而为万物根本。由是一味穷览万物变化,性之终始;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如本经佛云:世出世法,知其本因。以故,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尽知头数,此佛智边事;佛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故能如是;初心希求,真妄想也。精爽其心,贪求辨柝者:犹言奋其精神,竭其心力,贪求辨别物理,分析化性,有欲现前,一一分明,即此一念,实为致魔之端。

**

**子二  魔遣邪附

**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

**准上可知。

**

**子三  客邪投扰

**

**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

**

**其人至敷座说法易知。惟求元,是爱穷万化之本元。身有威神,摧伏求者:指魔附之身,亦有威严可畏之相,神通摄持之力,能摧伏求元之者,令其座下,虽未曾闻法,自然心悦神伏。  是诸人等下:主伴同惑,将佛之三涅槃中,性净涅槃。三菩提中真性菩提,三德之中法身德,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以为根本,即是法身,常住不绝,不生不灭之性,不离生灭之中,都指现在,即为佛国,即染即净,无别净居,及金色相,即凡即圣也。

**

**子四  主人惑乱

**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

**其人,即求元之人,信其邪师,受其魔教,亡失先前,本所修心,举其身命以归依。却以肉身相生,鄙贱之事,为化理元,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之所好,无不承顺,以缠缚为解脱,破佛律仪,以淫爱为佛性,潜行贪欲。

**

**子五按其言状

**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

**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若为对治权宗,荐取根性,于理或可;若一向好言,是则外道邪见,况以男女二根,污秽不净之本,以为万化根元,菩提涅槃真处,亵渎佛法,混乱真理。《正脉》云:大意无非诱人恣淫破戒,坏大定耳。彼无有知识之者,多信是秽言,沦入魔队。

**

**子六  出名示害

**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

**此名蛊毒鬼,即遇蛊成形者。魇胜,即魇寐鬼,遇幽成形者。世有厌胜之术,取能压伏故,又名魇胜,余可知。

**

**子七  教悟戒迷

**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

**四贪求辨析竟。

**


发表于 2015-3-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如是观 发表于 2015-3-9 20:57
直心是道场!!!你心里曲曲弯弯的,又好面子、又好争斗,就是不能谦虚学习。对论坛了同修指手画脚也就罢 ...

呵呵,还是师兄耐心,我暂时不搭理这种人。阿弥陀佛!
随喜师兄传法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06  眉间放光表的是中道无用之用,就是无漏的大用。经上说:
  【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
  这也是表法,既然『照东方万八千世界』,其余的九方不说就可以知道。譬如我们这里点一盏灯在此地,照到东方多少里,其余当然也都照到,所以不说就可以晓得。说东方当然有在表法的意思在,古印度与我们中国有许多地方是相同,我们中国位於东方,是群动之首,在八卦东方是震,震是震动,在印度也有这个讲法。这个动是指什么?指我们心中一念妄动,这就是代表东方的意思。诸位要知道,动是不觉,觉就不动。《起信论》里头说得很好,「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个动相,无明这才生三细六粗。所以,真心是寂静,妄心是动的,我们要想见真心,要在寂静里面才见得到,所以佛教给我们修戒定慧。戒学是初学人的共同科目,纯粹是手段,定学是枢纽,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定,都是修的定。所以这个定才叫无量三昧,就是无量不同的方法,目标都是得定,都是修定。定以后这才开智慧,先得到的是根本智,起作用的就是后得智。所以从后得智上讲无量智慧,从根本智上讲就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慧,有知是后得智,就是无知起作用,无知起作用是无量的智慧。这个地方特别讲「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意思就是说明,照彻众生最初的一念妄动;换句话说,就是破根本无明的意思,破根本无明。这个地方的注解,也说得很明白。
  【表一切凡夫妄想心中。具有此法也。始於四众发心。中历菩萨修道。终至诸佛成正觉。转*轮。般涅槃。起塔供养。事须历劫。非一时一日能办。具现光中。同一刹那。】
  它的旨趣就是显示:
  【三世性空。】
  念劫圆融,这个境界完全是一真法界,一乘实相里面真实的境界。时分、方分,就是我们今天讲时间与空间,是一不是二。今天这些学科学的人,讲什么三度空间、四度空间,都没有说出时空的真实相。
  【十方不隔。何必舍秽趣净。三世性空。何必怖死忻生。】
  但是没有悟的人他有,他确实是这个现象,悟了的人没有,没有何必还要求生净土?就是我们现在想求生净土没悟,带业往生,这没话说的,这在理上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正确。明心见性,像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已经入这个境界,已经入了一乘实相境界,何必还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想想,那是什么道理?诸位要晓得,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看看,这些明心见性的菩萨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我们还有什么话讲?没话好说了。文殊、普贤这都是古佛乘愿再来,他们还要发愿求生西方,西方世界若不殊胜,为什么文殊、普贤还要发愿往生?可见得这一个表演,他的用意劝我们要发愿求生净土,就是这个意思。理上真通达明白了,不必贪生怕死,为什么?原本就没有生死,贪生怕死是迷惑颠倒。所以这个地方放光的密意就含了许多,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底下这再解释经中两句话: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这两句前面略略给诸位提过,这是说明:
  【言辞光相。两皆禁止。岂非佛之正意不在放光言说耶。】
  正就是密意!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知不放光不说法。直下无你用心处。】
  所以又必须要藉放光、说法来诱导你,来给诸位做个增上缘,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一块指路牌,它不是道路。我们循著这个指路牌,我们就有个路可走,就可以达到佛所期望我们达到的目标。所以这种言说是无言说之言说,说即无说,无说即说,要晓得这个意思。你们念过《金刚经》,你看佛在《金刚经》上,把他所说的一切法全都否定掉了,你们哪个要说佛说法叫谤佛。佛说法四十九年怎么没有说法?这就告诉你,佛所说的一切法你要善於采用。怎么叫善於?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来运用佛的言说,这就是高明。你要执著佛的言说相,执著文字相,在言说、文字里面去打妄想,大错特错了。所以佛四十九年有没有说法?一句话没说,一句话没有说说了四十九年。我们听佛法的人怎么样听?一天到晚听听到最后,听到怎么样?一句也没听到,这高明,一句都没听到开悟!如果统统都听进去了,那就增长邪见了,一大堆的邪见,你们诸位用心要在这个地方用心。天天在这里上课打瞌睡,你要问我,老师,我什么也没听到行吗?那又错误了,要提起精神来听听的什么?意思得到了,言语不要,丢掉了这叫闻法。你们这个上面,这是《华严经》的?「一心入於语义中」,语不要,义得到了。到一心,你们在此地我看不一心,为什么?还要搞搞这个、看看那个,心有多用。
  我再给你们同学们说,这个录音机害死人,你们如果要想修行证果,这东西要去掉,不要这东西,哪个喜欢赶快布施送给人,有这个东西就麻烦,为什么?听东西不能专心。「不要紧,没有关系,听不清楚我回去还可以再听一遍。」心不专了!我到你们这个地方来是做客的,对你们都很客气,如果你们是我的学生,带这个东西来上课的一律开除,我不要你。我过去上学的时候,就在台中李老师的会下,他老人家不但是不准用录音,连笔记都不准写,他教我就是这样。全部精神集中在闻法,集中在开悟,有悟处;你写笔记,分心了。同时写的那个没用处,为什么?这个悟处是天天在进步,今天写的这个东西,过几天悟得又深就没用处,何必白费这个时间?心定下来一心。写笔记不能一心,又要写、又要听、又怕漏掉,这怎么行?这不够用心。所以一心就是一心,把什么念头、妄念都放下,一心入於语义中。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预备的功夫,听经之前要做预备功夫,经文看一看,刚才给诸位说过的,名相术语要查查,古人注解也可以浏览一、二种,听的时候把一切万缘放下专心来听。不读古人的注解来听经这是最好,心更容易专;看了一些注解来听经,又有麻烦。怕你起分别心,「他讲的跟注解讲的不一样。」又糟糕了,又起了分别,又打闲岔,你这个心就不能达到一。一心才能言下大悟,不能大悟,有小悟,比不悟要强多了;现在不但不悟,还要打妄想,这怎么办?这就麻烦大。这个录音是什么意思?是没有机会到讲堂来听经,带给他们做个方便是这个意思,是帮助他们的。但是听录音跟现场来听经,给诸位说大概总要打很大的折扣,为什么?讲台讲演一切动作都在说法,你在这里只听到经,看不到动作、看不到表情。所以十分从录音里面听,大概只能听到三成、四成;如果从电视录影里面来听,只能到五成、六成,都不及现场。最殊胜的是现场,如果在现场里面,我们打闲岔,不能够一心来闻法,这是自己把机缘丧失掉。没有录音,没有笔记,心专了,为什么?他没有依靠,必须要专心,没有依靠。没有依靠这个小孩容易独立,他能够成人,顶天立地,无依无靠,修道的人讲无依道人。你们都是有依靠的,有依靠的什么时候你们才能长大、你们才能够独立?所以要从小培养独立的精神,没有依赖,没有依赖才专心,这就是帮助我们一个入处。底下说就: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这里会去。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这句话也是有来历的,我们天台智者大师就是到这个境界,他老人家读《法华经》,读著读著入定,亲见灵山法会,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智者大师去世尊涅槃一千多年,这就证明了经文前面讲的「一时」,到你心境俱忘的时候,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不但在灵山讲《法华经》,也在舍卫国讲《弥陀经》,会会都未散,会会都同时。你看无量义现前,一时顿现,同一个时候统统都现前,这叫一时。所以只要我们的心,一心就是一时,你看心就是专一的时候,这一真法界依正庄严都现前。底下这个一段大家自己去看,这个地方完全说的是真实话,是如来自己在果地上的境界,纯真无妄。下面要说明的弥勒菩萨叙说:
  【弥勒叙一光之中所见众多。不可尽举。】
  这个地方略说,这是分作四段,就在这一页的倒数第三行下面:
  【初叙其所见瑞相。次叙其光照列土。三叙其六道受报。四叙其四圣受益。】
  这是把这四段的意思点出来,但是在总叙里面,这里头有凡、有圣。
  【双列凡圣。开释中。】
  在开释里面:
  【但说菩萨修行相貌。不言六道者。以其非进修之要。故不备释。】
  把凡夫就略掉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此地著重的是进修,所以专说『菩萨』;凡夫不是『进修之要』,所以就不谈了。这段文并不难懂,同学们细心的去看,但是看大意必须要读经文,然后才晓得大意所说的是经文哪个段落,它的义趣、宗旨之所在,我们才能够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请翻开第四页,第四页一开端解释「劫」,劫是佛法里面时间的单位,我们常讲的阿僧只劫。前面跟诸位谈过「念劫圆融」,由此可知,时间不是个定法,不是一定的定法。实在讲是在一念的迷悟,迷了才有时间,悟了就没有,迷的时候有障碍,悟的时候就圆融,就没有障碍。现在我们讲这个时间的概念,比古人要容易体会得多,所以我们想到古人讲经,体会这个经义实在是不容易。现在科学发达,我们对这个地面上,或者对於太空上,我们晓得了很多的事情,这是古人都没办法知道的。譬如在地球上的两极,在南北极,南北极的一昼夜,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年,它六个月的白天,六个月的晚上。我们在这个地方过了一年,在南北极它就是一昼夜,没有离开我们地面,我们这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差距就这么大。太空人到月亮去,月亮的自转一周,跟绕地球一周时间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在月亮里面一昼夜,就是我们一个月,月亮里面十二天就是我们人间一年。由此可知,每个星球不一样、不相同。时分之产生,就是地球对著太阳跟背著太阳运转而成的,所以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星球转得快时间就快,转得慢它就慢了,所以没有一定。
  这个讲时间,纵然讲大的时间,讲多少劫,我们读经看到佛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不要害怕;也不要看到念劫圆融就欢喜,成佛这一生就可以做到,也不必欢喜。为什么?你要是著了、迷了不开悟,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你们想想,不知道经过多少阿僧只劫,不止一个三大阿僧只劫,我们过去生中已经经过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今天还在凡夫。再给诸位说明,不要说什么方法,我们过去生中学佛,亲近佛菩萨,我们经过了多少次?可以说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亲近诸佛菩萨也是无量无边的次数,到今天没成就。怎么晓得我们过去亲近那么多佛菩萨?就凭著你今天在佛学院里坐在这讲台底下。你要过去生中未曾亲近过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你今天不会在这个地方,你今天听到佛法掉头就走了。你有兴趣能够听,你还欢喜坐在这里,坐个几钟点来听听,你就是有大善根,就是有来历的人。你看佛在一切大经里面所讲,我们能够接触到佛法,看到佛经、能够听讲佛法不简单,过去世有大善根、有大因缘。为什么不成就?就是跟现在一样,马马虎虎,不肯认真,听是听了不愿意深究,没法听,就算了,听了之后又不能照做,做不到。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也不肯依教奉行,修行是修行不肯认真,说你没有修行你又有,说你有修行又没有,就干的这个事情。我们无量劫中生生世世就干这些,所以一直到今天没成就。
  虽没成就,善根深厚,问题只在你一念觉悟,你这一念觉悟你这一生就成就,你这一念不觉那再等来生,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听说三大阿僧只劫不害怕,成佛是要长时间的,不是短时间的。听到念劫圆融也不要欢喜,为什么?我们过去生中已经这种遭遇,还欢喜什么?但是,成功失败的关键,我给诸位说,在老师。你们去看看,经典里面所讲的,大小乘经里面所讲的,看看祖师的这些语录,第一个增上缘就是老师。所以佛教给我们「亲近明师」,诸位要记住这个明,而不是这个名,这有名气没有什么大用处。要这个明,这个明就是什么?明心见性的老师,他是过来人,他指导我们这个路子不会错。我们能够说是亲近这个老师,成就就快了,至少不走冤枉路。可是问题你要能信得过他,他教你这个方法,你要不相信,那就没办法;你要相信了,照他这个做法,那你就得受用。所以一个明师亲近的人多,有人成就,有人不能成就。譬如六祖当年在世的时候,那是了不起的人,那是菩萨再来,亲近六祖的人有多少?千万人之多。可是在六祖会下开悟的只有四十三个人,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四十三个人。永嘉禅师就是其中之一,听话,依教奉行的,就成就;对他所讲的半信半疑,不肯照做的这就不能成就。所以对於一个老师,好老师要有决定的信心,信心不能动摇,「信为道元功德母」。所以对老师有信心,依教奉行,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一点折扣都不能打,你就有百分之百的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这样的老师,哪个不想求到?古人常说这样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大问题,遇到了这是福报。我们讲福德因缘,是你的福报,能不能成就在乎你的善根。在我相信善根大家都有,就是福德因缘有问题,善根可以说人人具足,问题在福德因缘少。老师找学生跟诸位说,比学生找老师还难。我跟李老师多年,我每次见到他都劝他,你要多教几个学生,佛法后继无人,我大概讲了十几二十遍。最后他老人家告诉我,「好,你叫我教学,你替我找学生。」这一句话问得我从此以后不敢讲话,为什么?要找学生,一个都找不到,到哪里去找一个学生百分之百的依从,他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找不到这学生。我想来想去实在找不到,难!他跟我讲,「老师找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难。」明师教学对於学生负绝对的责任,就是指导你开悟,他要负这个责任,你就照他这个路子去走。我到台中去跟他的时候头一天听经,我还去拿个笔写一点,第二天他就把我叫去,不要写,告诉我道理,我就放下了,我跟他十年没有写笔记。他就教给我这方法,我也就肯信。写笔记写得最多的周家麟,周家麟笔记一大堆,记得很详细,周家麟讲经的时候,笔记打开照著笔记讲。我以后讲经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就上台讲,他教给我的方法。所以要找到一个很听话的学生,难!任劳任怨,打都打不走的,能够吃苦、能够耐劳、能够忍辱,到哪里去找?实在是找不到。现在求学的人稍稍受一点委屈,他就走了,这怎么能成就?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日月灯明佛,说了日月灯;换句话说,他在光明遍照没有任何障碍。譬如说我们白天太阳照,晚上月亮照,白天、晚上都有光照,还有照不到的地方有灯光照。所以说日月灯那就是一切时一切处都遍照,取这个意思。就它代表的是圆明的智慧,圆是圆满,圆满光明的智慧,代表这个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智圆照。曾无往来。故知此佛即圆明自心也。】
  佛的名号太多,你们过年拜万佛忏,《万佛名经》上有一万二千多佛名,佛只有那么多吗?不止,无量无边。菩萨的名号也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那些名号都是自心的名号,说佛是自心理体上的名号,说菩萨是自心德用上的名号。如果我们说因地上的名号与果地上的名号也行,说理体上的名号、作用上的名号也讲得通,全是自己不是外面的。如果我们说心外求法,这就是迷惑,这是不解如来所说义。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法。所以佛学叫内学,内学就是我们一心当中之法,千经万论是一心的心法。所以古人教给我们研究经典,要懂得消归自性,是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还归自性,这样才能解如来真实义,开经偈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修行大主意就是转识成智,转识成智是什么?破迷开悟。这两句话说的一个意思,转识就是破迷,成智就是开悟,转八识为四智就是破八迷成四悟,就这个意思。连这些原理、原则不晓得,你们修个什么?初学的人有课堂的作业,像五堂功课这都算是课堂的作业,这些作业是要拿出来运用的。你在学校念书这学校课业,毕业之后服务於社会,学以致用;佛法也是如此,课堂的作业也要会学以致用。用在什么地方?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使我们整个的生活,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是一不是二。这才叫行成证入,就入一真法界,就是入佛的境界,也就是此地讲的入妙法。下课。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07  孔老夫子入太庙每事问,孔老夫子难道对这些礼还不懂吗?为什么入太庙要每事问?我想跟此地法华会上的弥勒菩萨生疑请问,大概是一样的意思。问的后面有两个意思,实际上一个是讲十方不隔,一个是讲三世性空,就是这两桩事情。对我们没有证入境界的人来说,实在是很大的疑问,譬如我们讲到一真法界,大家心里都慌了,此地也讲不但我们慌,连二乘人也慌了,权教菩萨也受不了,我们昨天讲演稍稍提一点,就有同学们惊慌了。譬如说我提到的《四书》跟《华严经》没有两样,外道经典也跟《华严经》没有两样,立刻生起恐怖之心,这是一定道理,此地也说得很清楚。这是看到文殊菩萨的答覆就晓得,菩萨是:
  【引古为答。直示本心。今古不异也。】
  换句话说,见了性之后真正是入不二法门,这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我们想成佛,成佛是什么?就是入不二法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证得一一法皆是不二,这就成就了。今天接著要跟诸位研究的,就是这底下一段:
  【二万佛皆同一号者。】
  诸位要晓得,此地所讲这个数字,不是真正的数目字,完全是表法的意思,『二万佛』都是说的二乘人,二乘人同德同性,同一个性,二乘根性,所以他们成佛,佛在法华会上说这些佛皆同一号,日月灯明佛。末后一段讲到:
  【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最后佛』就是未来佛,还没有成佛,他最后成佛,当然是指未来佛,这还是属於表法。说到出家,这个地方就给我们提示出来:
  【一无明家。二三界家。三世俗家。】
  说到这里我们得要多说几句话。我们先从『世俗家』来讲起,世俗社会的组织是以家为一个单位。现在所讲的小家庭制度,与我们中国过去讲的家意思不相同,我们中国过去讲的家,是大家庭制度,大概现在在台湾我们已经看不到了。诸位如果去看看《红楼梦》,你就能够看到从前的家,你看它那个家上上下下有一百多人,有一百多人有好几代同堂,那是个社会组织。我们读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指那个家。大家庭实在讲也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所谓是天伦之乐,只有在大家庭里面才有,小家庭里面的天伦之乐谈不上。出家这就是指的出这个家,经典里面所讲的田宅、妻子、眷属,这都是世俗的,离开了。离开之后修学过程当中为佛弟子,戒律里面教给我们的是三衣一钵,过著最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说,把世俗的境、缘,境是讲境界,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缘是说的人事环境,将世俗的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统统离开,一心修道,目的是为了成就道业。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我们算不算出家?所以这一定要晓得。
  弘一大师,这是近代对於律学颇有研究的一位学者,他在《律学三十三种》里面,特别是在闽南佛学院那个时候所讲的,他自己说,老实讲他自己的身分,只能算一个出家优婆塞,坦诚的告诉大家,比丘戒决定得不到的。如果根据蕅益大师的话来说,蕅益大师他是明朝末年人,对於律学也有相当的研究,他老人家讲中国自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现在所称的比丘是名字比丘,意思就是有名无实,名字比丘不是真正的比丘。传授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比丘,这一个也找不到。戒要不要受?要受,这是弘一大师讲,免得被世间人讽刺、讥笑,戒还是要受,自己要晓得不会得戒的,只是挂名而已,挂了名以后学戒,这很重要。我最初学佛,章嘉大师也是这样的教给我,我们学戒,我们读《戒经》,哪一条能做到,我们就先做,一条一条做,一条一条的学,要认真的去做,戒是断烦恼。这才叫做出世俗家,可见得出世俗家就不容易。
  二乘的圣者、权教菩萨出『三界家』;换句话说,他出的家就是出六道轮回这个家,比我们高明多了。六道生死轮回非常的可怕,我们无始劫以来就在这里面,一直到今天没有办法超越。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先要晓得轮回是个果报,有果必有因,把它的因果搞清楚了,我们把因断掉,不造因,果报当然就没有了。说到三界之因,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的,就是一切众生迷生灭四谛,而起的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才有轮回的现象;换句话说,把三界见思烦恼断尽,生死轮回就没有。你们诸位对於一般众生迷於生灭四谛的情形,了解有多少?你们了解多少,清不清楚?苦集灭道四谛,怎么迷的?怎么会有这些烦恼?这些烦恼随著众生迷悟的浅深不同,而有差别,六道升沉苦乐不同,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如果要不把这些事理搞清楚了,诸位想想,烦恼怎么断法?三界怎么能超越?就是念佛带业往生,也要把这桩事实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的烦恼伏不住。带业往生是讲伏烦恼,烦恼控制住、伏住了,这才能带业往生;如果烦恼还没有伏住,不能往生的。因此,对於佛法的修学,理论、事相、修学的方法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才能够解决问题。否则的话,这个问题始终不能解决。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接著看「序品」最后的一段,我们讲到出家的三种。经典里面是勉励我们,希望我们学菩萨出家,菩萨出家是说出的『无明家』,这才算是究竟彻底的出家。在前面跟大家讲的「三界家」,「世俗家」我们不必说,大家都晓得,出世俗家不能解决问题,实在讲连修学的方便,只能够得到稍许。同时也跟诸位说出来,我们出世俗家的目的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最低限度我们要出三界家。同学当中有许多修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个娑婆三界的家,你就超出了,就能够超出。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来说,它是易行道,就是容易成就的,永明大师所谓「万修万人去」,这是个易行道。实际上还是很难,绝不是说每个人修每个人就去了。前些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谈到这个问题,李老师很感慨的说,他说我们台中莲社,莲友有姓名、有住址的,那个册子一大堆摆在那个地方,有二十多万人,真正往生的才三、五个人而已。你想想看,这个比例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是什么原因?诸位要晓得,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没有说错,是对的,修学要如理、要如法才能够去得了;换句话说,如果是不如理、不如法,所谓是盲修瞎练,那不能成功的。从这点也能够提醒我们,佛法无论是哪个法门,禅、教、密、律、净,八万四千法门,没有说是不断烦恼就成就的,没有这个道理。如果说不断烦恼就成就的,给诸位说,这是外道,这是魔来骗你的,欺骗你的。你不要断烦恼你就成佛了,你就可以往生了,没有这个道理。
  净土里面讲带业往生,还要伏烦恼,你看看这是最低限度的,他要伏烦恼。伏烦恼的意思是说烦恼没有断,但是有力量把它降伏住,叫它不起作用,这叫带业往生。譬如说我们瞋恚心没有断,这个烦恼没有断,但是我有定力能够在一切逆境里面,叫自己的瞋恚烦恼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就叫伏烦恼,能够伏烦恼这才能带业往生。还有一个意思,古大德讲得很清楚的,这个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千万不要误会了,可以带业往生,我天天造业没有关系,这可以带业往生的,那就坏了,那就错了。所谓带业是带以往的业,没有学佛以前不晓得,造的这些罪业。学佛之后知道这个法门,从此之后再不造恶业,所以不带新业,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个,伏烦恼才能带业往生。这样出三界家,比小乘人是要方便多了,小乘要离开这个三界断见思烦恼,确实是很麻烦的事情。在经论当中,大家能够看得到,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之后,才证得须陀洹果位,就小乘初果,这见道位,在小乘里面见道位。见道而后修道,从此以后,所谓是天上人间七番生死成阿罗汉,这是三界家离开了、超出了,到阿罗汉才超出。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证得须陀洹之后,虽然在三界没有超出,绝不堕三恶道,就可以得到了保证,得到保证不会堕三恶道。见惑里面头一个就是身见,我们想想,哪个人身见破掉了?什么人将身见破掉?如果连这身见都破不了;换句话说,八十八品见惑你是一品都没有断,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佛法知道得再多说食数宝,自己一点受用都得不到。所以学佛修行,是要讲求真实的功夫,佛门里面讲功夫,不是武术,不是现在外面所说的中国功夫,不是这个。你们不要看到少林寺、武当派练这些拳术,不是这个;功夫也不是打坐,一入定定了多少天,能够入定十天半个月,也不是这个,得要认识清楚。功夫是断烦恼,佛法没有别的就是断烦恼,烦恼是病,烦恼断尽就成佛。你看见思烦恼断尽了就成阿罗汉,小乘阿罗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了,就成佛。佛经里头没有说你打坐,你坐的那个地方不起定,一坐坐上一百年你就成佛了,没有这个说法。如果说是入定,能够盘腿面壁坐在那里一百年不起来就成佛,你们看看山上的大石头那都成佛了,它几千年都不动,那不都成佛了吗?
  所以经里面给我们讲,烦恼断尽才成佛,烦恼断尽智慧就现前。所以在了义经典里面给我们说,《法华经》是一乘了义,「烦恼即菩提」,迷了的时候叫烦恼,悟了的时候叫菩提。然后才晓得我们这个修行,重点应当放在什么地方。无明,这是大乘菩萨破的,所以大乘菩萨他并不著急要离开三界,三界烦恼他断不断?给诸位说要断。如果不断,障碍重重,三界烦恼是要断,可是人家断烦恼,把功力主要的用在无明上。但是诸位要晓得,我们一般讲「烦恼障涅槃,所知障菩提」,其实它都有互相连带的作用,烦恼障障涅槃、也障菩提,所知障障菩提、也障涅槃,只能说它偏重在哪边,它彼此有连带关系的,不是一种单纯的作用。因此,菩萨他要破所知障,同时也破烦恼障,不同於阿罗汉,阿罗汉是只破烦恼障,不破所知障。所以阿罗汉我们称为作余阿罗汉,他纵然是证得阿罗汉,他的学问没什么,功夫是成就了,实在讲他知道东西有限。底下就说得很清楚:
  【佛及菩萨。出无明家。二乘出三界家。惟凡夫不出世俗家。】
  这点特别要记住,此地讲『凡夫不出世俗家』,不是指一般人,指什么人?指我们剃了头出了家的人,是指这个。我们出了自己父母之家,又来到一个寺院的大家,这个事情有麻烦。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警觉,千万不要把道场当作家,那就错了。如果能够把家当作道场,这是正确的,这是菩萨法;要是把道场变成家,这就又回去,又回转去了。底下这个一段,这是说明最后佛就是未来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乘已破六识。理非有子。】
  『理』是从理上讲,他已经破了六识,在理上讲没有『子』这个意思。
  【凡夫识心全在。】
  六识完全在。
  【子义成就。】
  有『子义』。
  【不曰凡夫而云佛者。】
  不说凡夫而说佛,这个意思很深!
  【佛说一切众生皆未来诸佛。】
  这个意思在此地。《华严》、《圆觉》上,说得更干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句话在一切经里头,只有《华严经》跟《圆觉经》才有。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这个一切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只有《华严》跟《圆觉经》里头有,可见得它里头含义很深。最后就是未来的意思。
  【妙光菩萨即第七识。内以灯明为师者。内依第八心王也。外教八子及求名者。外为六五染净依也。八子即第六识。故皆名意。求名即前五识。此识唯缘俗谛五尘。故曰好游族姓家。有任运分别。而无计度。故曰废忘不通利。唯缘现在。不缘过未。故曰弃舍所习诵。】
  诸位看了这一段,你就晓得这个佛法难懂,难在哪个地方?完全是意在言外,你要不晓得佛说法的意思,你要把经典里面所讲的果有其人,果有其事,那个事情就麻烦,完全变成了心外求法。这就是一般学佛的人,所谓是死在句下,学到最后学成个佛呆子。我们世间人念死书,佛法里要是学死法,他不开窍!不但日月灯明佛是表自己的自性,释迦、弥陀又何尝例外,若不如是,佛法怎么能叫内学!你们想想,内学两个字的意思,所说的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自己本人。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指出,『妙光菩萨』就是『第七识』,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就是「妙光菩萨」,是谁?是自己,是自性佛菩萨。而不是自性之外有个日月灯明佛、有个妙光菩萨,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这段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个大意明白之后,仔细再去读《法华经.序品》,才能够体会经中的妙义,所谓妙法。妙光菩萨与日月灯明佛,这个意思就是第七识依第八心王,第八识悟了之后就是大圆镜智,光明遍照,所以有日月灯的意思。『外教八子』,「八子」就是指的『第六识』,因为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染净依,第七识清净,无有一法不清净;第七识是染污的,你任何一法想清净,也清净不了,为什么?里面是染污的。由此可知,这个修离染、修净从哪里修?从第七意识里头去修,我们一般讲意根,从意根上去修。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晓得六识是主分别,分别的功能最为殊胜,七识是主染净的。什么叫染、什么叫净?大家要晓得第七识的功能,就是人我执、法我执,有执就是染,无执就是净。执著里面一个是人我,一个是法我,我们要紧东西就是要去人法二执,人我执就是我们讲的我执。小乘人只破我执,未破法执;大乘菩萨破法执,亦破我执。诸位要晓得,法执破了,我执一定不存在,为什么?因为我执是从法执生的,所以大乘菩萨确实有善巧方便。破我执,法执存在,法执好像我执的根一样,上头锯掉,底下存在;底下根挖掉了,上头当然不存在,这是一定道理。这都是在佛法里面讲的根本法,我们如何把七识这两种执著把它去掉,这两种执著没有了,第七识就叫平等性。由此可知,有执著就不平等,没有执著就平等,但是诸位要晓得,平等是真实的,是实相,诸法实相;执著是假的,是一种虚妄的相,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忘掉,把假的当作真的,我们的亏就吃在这个地方。佛法常常给我们讲叫我们看破,看破是明理,世出世间这些大道理通达、明白了。明白之后你自自然然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人法二执,这就是圆成佛道,就是圆满的觉道。
  这里面还有讲『求名』,「外教八子及求名」,求名是指『前五识』。「前五识」是接触外面五种境界,眼接触的境界是色法,耳对的境界是声法,所以说是眼耳鼻舌身对的色声香味触,对的五尘境界,它有了别的作用,它不分别。我们在八识里面看,与前五识相应的心所也不少,严格的讲,它像阿赖耶识一样,只有五遍行是真的,触、作意、受、想、思这是真的;其余的相应心所不是真的,是被第六识、第七识连带而生起的。假如没有六七,前五识的作用,它所起的心所只有五遍行。它不像六七识,六七识这是烦恼心所连带,那是真的,它本身真有,而前五识相应的心所是被六七拐带的,是受六七识的支配的,不是它自己本有的。可见得前五识永不造业,造业是六七,七识要是净,六识就造净业;七识要是染,六识就造染业。实际上它们两个等於说指挥,造作的是谁?前五造作。前五是自身不做主,都是幕后有人操纵,就是六七在那边操纵它,它自己是身不由主。所以从它本身上来说它是非善、非恶,但是幕后有人操纵,於是我们见它造善、造恶。
  它是遍缘五尘境界,就有『好游族姓家』,喜欢,今天去看看这个、明天到那里,就有这个意思。『任运分别』,没有『计度』,「计」是有计划,就是有心,我们今天讲有心,存心的。「度」是度量,度量什么?里面有善恶、有好坏有这些,这叫度量。前五识没有度量,没有计度分别,只有任运,任运是自自然然的,所以说善恶业都谈不上。因此经里面讲『废忘不通利』,这就是指它只有任运,没有计度。同时它是只缘现前的境界,过去、未来它都不缘,缘过去、未来是第六识,第六识能缘过去又能缘未来,它能够回忆过去,又能够打妄想,想著将来怎样怎样。前五识没有这个功能,第六识才有这个功能。因为有这种情形,所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汝问何以一多久近圆会无差。】
  这句话很要紧,也是我们最难懂的。因为在我们现前的境界,拿今天的话来说,我们没有办法突破时间跟空间,所以在我们生活圈子,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昨天不是今天,今天不是明天,昨天的事跟明天的事、跟今天的事不能合在一起,没办法合在一起。咱们台湾有台湾的事情,在美国有美国的事情,不能把美国的事情,跟台湾的事情合也在一块,更何况他方世界。这就什么?时间与空间我们没有法子融会成一个,这种现象叫十法界。可是经里面所说的,『一多久近圆会无差』,「圆」是圆融,「会」是会集在一起,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一真法界。这个意思我们得举比喻来讲,举比喻来说,实在是不好懂,实在讲比喻也没有办法比喻得很恰当。现在的电影很普遍,你们大家都看过电影,电影在放映的时候,你们应当晓得这个道理,它放映机的镜头,是一秒钟开关二十四次,电影的底片它这一开,底片放出来马上就关起来,再放第二张。
  因为它速度太快了,所以你在银幕里面看到好像真的人在那里活动,实际上什么样?实际上是相续相。它等不及你考虑,第二张就出现,你还没有动脑筋去想一想,第三张又出现。所以你看到的是个连续相,不晓得那是一张一张放片给你看的,你以为那动作片是真的,实际上不是的,是连续的相。我们在放映机前面,前面一张,现在正放的一张跟后头一张,这就等於说过去、现在、未来,不就是这个情形吗?过去的不是现在,现在的不是未来。你在银幕上看的,就好像我们十法界,我们看得很习惯,过去、现在、未来不能够连成一个。可是你到后台把那个底片拿来,底片这一大盘摆在你面前,你一看是不是过去、现在、未来都看到?不都在此地吗?这是一部片子。另外再拿个十几二十部片子,也堆在这里,你一看都看到了,十方也是如此,也是一个,十部片子、二十部片子,你一眼就看到,这就是「一多久近圆会无差」。诸位从这个比喻里头去细想,我们仔细想想这个道理,确实不难懂。
  但是,十方三世,究竟要如何才能够像几十部影片摆在我们面前,这么自自然然就叫我们觉悟,时空是一不是二?诸位要晓得,我们现在的病,病在妄想执著,所以不能够证得这个真实的境界。我们没有觉察到时间与空间是不相应行法。你们要是读过《百法》,就晓得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在唯识三性里面讲,遍计所执性完全是假的;你说色法、心法、心心所法是依他起性,还有点真实。这个遍计所执完全是虚妄,我们今天所谓是抽象的,没有具体的事实,完全是抽象的概念,造成这么大个误会。要怎样证得?我们讲个最简单的,就是一心,一心就见一真法界。我们现在的心不是一心,我们的心是无量无边的心,你看一会一个念头,一会一个念头,从早到晚、一年到头、生生世世无量无边的心,所以你看无量无边的境界,境界都不能够合。你几时要是能够修到一心,你就见到一真法界;我们没有到一心,天天在打妄想,怎么样、怎么样,想不出来的,怎么想都想不出来。如果我们也是妄想心,也能够把一真法界能想得出来个样子,诸位想想,我们何必要断烦恼?何必要修一心不乱?不修了,那人人都证一真法界。这个问题不行,非得一心才能见到一境。所以后面说:
  【刹那性空三世何有。】
  这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底下就交代得很好:
  【妙光菩萨即我身是。求名菩萨即汝身是。即尔我自身观之。为有如是远近耶。为无如是远近耶。】
  后面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苟能开悟。如同梦醒。尚无身心世界。岂有生死可得哉。】
  这几句话非常的要紧;换句话说,问题的决定就在我们悟与不悟。在这品里面,大意分量是比较多,「序品」也非常的重要,可以说后面所讲的都离不开「序品」里面的大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