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43|回复: 154

惠能大师证到了圆教的哪种佛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惠能大师证到了圆教的哪种佛位?
发表于 2013-11-11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3-11-12 16:10 编辑

对慧能大师不作评论,但对我们凡夫来说,往生很重要,南无阿弥陀佛

凡言不必生净土者,皆是增上慢人,非真入菩萨位者也

莲池大师: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

印光大师: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发表于 2013-11-1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但末学猜测,可能是无生法忍,证得了菩萨的果地

点评

呵呵...,照此说来你比大师厉害,你能看到大师的果位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5 14:18
发表于 2013-11-12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3-11-11 18:30
不是佛位,是问果位吗?
如果已开悟,必定求生净土了,如果不求生净土,表示还未开悟。

版主您真有 guts,这话都说得出来!
那依您之见,六祖他是求生淨土了?还是压根儿未悟乎?

復次,莲池说悟后不往生,敢保未悟;印光说悟而不往生者,数有90%。
两位大师说法,可谓针锋相对。
版主既朋于莲池,想必是把印光的见解视为负面教材喽?

点评

师兄,佛教常兴师兄不是随口说的。而您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也未必全面。 未学愚见,莲池大师的时代,禅宗盛行,此悟应言远尘离垢,欲直了成佛而不求生弥陀净土,不得佛力加持,未得法眼净,即非真悟,难得跳出轮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2 09:09
发表于 2013-11-12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1-12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发表于 2013-11-12 08: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地菩萨能示现百界作佛。二地菩萨常作转轮圣王。都靠不着边啊。
发表于 2013-11-12 08: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经法身大士皆往生极乐。能大师满足现状了、作大祖师了、哪也不去了。
发表于 2013-11-1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能开示大乘顿教法。《楞伽经》有细说!
发表于 2013-11-1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哩嘎都 发表于 2013-11-12 03:45
版主您真有 guts,这话都说得出来!
那依您之见,六祖他是求生淨土了?还是压根儿未悟乎?

师兄,佛教常兴师兄不是随口说的。而您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也未必全面。
未学愚见,莲池大师的时代,禅宗盛行,此悟应言远尘离垢,欲直了成佛而不求生弥陀净土,不得佛力加持,未得法眼净,即非真悟,难得跳出轮回。
而印祖时代,已是末法,言悟者即真心切愿,一心念佛之谓,世人多求福德,不知轮回真相,真求往生者一成而已。
两位大师说法的对象不同,看似矛盾,其实法理是融通的。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11-12 09: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迦叶、阿难还远未成佛呐。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一心念佛往生吧,这个问题有缘就会知道
发表于 2013-11-14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力力熊 发表于 2013-11-12 09:09
师兄,佛教常兴师兄不是随口说的。而您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也未必全面。
未学愚见,莲池大师的时代,禅宗 ...

若是随口乱说,那是没脑子;
正谓他不是乱说,才赞其有guts!
独可惜这guts 时效短,没能接着答复俺的质疑。
发表于 2013-11-14 16: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慧能法师证到法云地,是十地大菩萨。
发表于 2013-11-14 16: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悟,去净土,如来一味法教,后生相剪何益?
非要将不二的佛法自相矛盾吗?
发表于 2013-11-14 16: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不去净土是个人心愿,与法门何干?纵然极乐世界,佛也让人来去自由,请看彼佛48本愿。
发表于 2013-11-14 16: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无碍个人本愿,佛48愿也有让人自由来去的。
发表于 2013-11-1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行者 发表于 2013-11-14 16:01
慧能法师证到法云地,是十地大菩萨。

请师兄出示依据。

点评

你带着这个问题努力读、抄法华经,就清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6 14:07
发表于 2013-11-1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星破晓 于 2013-11-15 14:20 编辑
尘心客行 发表于 2013-11-11 22:39
不知道,但末学猜测,可能是无生法忍,证得了菩萨的果地

呵呵...,照此说来师兄比大师厉害,师兄你能看到大师的果位啊!那就顺便请师兄帮我也看看,是啥个果位,或者能成佛么?成个什么佛?是个什么样的果位?

点评

阿弥陀佛,师兄吉祥! 末学凭借慧能大师的《坛经》猜测,大师可能已经证得无生法忍 末学没有本事看别人证得何种果位,但凭借师兄的言论,末学猜测师兄没有证果 因为师兄的烦恼很重,有强烈的我执 师兄见到末学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6 01:59
发表于 2013-11-1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清净明诲—戒大妄语
选择字号

  文珠法师讲述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拜,贪其供养,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妄语,即是说谎,凡颠倒是非,乖曲事实,虚伪夸张,或借词掩饰自己的过失,皆是妄语。若修行人未得开悟言己得,未证圣果言巳证,欺诳世人,贪求名闻利养,是大妄语;大妄语成,必堕无间地狱,永劫沉沦,如何修证佛道?所以佛告阿难,在三界六道之中,假设有人,虽然身心都‘无杀盗淫,三行已圆’,但若犯大妄语戒,则于所修的三摩地,不得清净;必须若身若心,都不诳不妄,言必真实,方名清净。

  三行,指慈行,智行,梵行。身心不杀,可以成就慈行,是应身如来种;身心不盗,可以成就智行,是报身如来种;身心不淫,可以成就梵行,是法身如来种;修行人断杀盗淫,成就三身如来,是名三行已圆。今因存有贪求名闻利养之心,妄起邪见,口出诳言,犯大妄语戒,则前断淫,断杀,断偷等戒行尽失,已经没有成佛的希望,故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梵言魔罗,译为扰乱,障碍,破坏,夺命等义,因为烦恼魔能扰乱人心,五阴魔能障碍人修道,天魔能破坏人善根,死魔能夺人性命。修行人贪求名闻利养,求他人尊重自己,是爱魔,妄起邪见,自言证圣,是见魔。

  ‘所谓未得谓得’以下,是展示其大妄语的行相。大妄语之人,自己未得菩提,而自言已得,未证圣位,而自言己证;其目的无非是追求世间的尊荣殊胜,位居第一。须陀洹,译名预流,是小乘初果;斯陀含译名一来,是二果;阿那含译名不来,是三果;阿罗汉是四果圣人,含有无生,杀贼,应供等三义。辟支佛译名缘觉,位居四果之上,阿罗汉但断见思烦恼,辟支佛兼除习气。‘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正显其妄语之大,不仅对人言:自己已证二乘圣果,甚至说:自己已经是十地以前,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或自称是地上菩萨;希望他人尊重供养,向自己礼拜忏悔。

  ‘一颠迦’,亦名一阐提,译名无善心,或断善根。大妄语之人,出言诳妄自大,梵行不立,唯名利是求,成佛无望,如恶心狂人,故名一颠迦。‘多罗木’,又名贝多罗树,树叶长广光滑,古印度人往往采用此树叶写经;但其树身一枝直上,以刀断之,则不再生。佛以此譬喻大妄语人,以魔刀剑,自断善根,故‘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正知正见,将永远沉沦三涂苦海,纵有禅智,只是魔业,不能修成真三昧。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众生特别苦恼,所以佛敕诸大菩萨再来人间,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教化众生,摧邪显正。‘作种种形’,是随类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度诸轮转’,是令众生舍邪归正,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或作沙门’等四句,是现顺行,‘如是乃至’等三句,是现逆行,无论是现顺行或逆行,都是实行菩萨四摄法中的同事摄,目的是要深入社会,与各阶层人物接触,或与其同事共行,伺机教化,令入佛知见,以收潜移默化的效益。

  虽然此等出家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沙门,或白衣居士,甚至‘奸偷屠贩’之辈,都是菩萨再来的应化身,但在世时绝不会对人言,自己是菩萨,是阿罗汉,以泄漏佛敕令再来救世的秘密;反而轻言自己是晚辈、是末学。‘唯除命终’二句,显圣人应世,住则不泄,泄则不住;故除临终舍报,暗中遗言付嘱外,绝不自认是菩萨再来,或是佛应世。

  如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应世,出自寒山大士之口。据传说:丰干禅师,住于天台山国清寺碾米房,常骑虎出入,众皆不知其是何人。一日丰干邀寒山、拾得同朝五台山言:‘与我同行,是我同流;不与我同行,不是我同流’。寒山问:‘汝朝五台作甚么?’干言:‘朝礼文殊’。寒山言:‘汝不是我同流,我不与汝同行’。于是丰干独行,至杭州,适有闾邱胤被朝廷派任台州剌史,忽患头痛,医药罔效。丰干特别往访,取一杯水,持咒完毕,以水置手心,向其头三扑,痛即止;胤非常感激,问来自何处?丰干答:‘住在天台山国清寺’。问:‘寺中大师有道行者几人?’干言:‘我无道行,寺中高僧如文殊化身的寒山子,普贤化身的拾得,皆在寺中游化人间’。胤备厚礼酬谢,丰干不受而去。

  三日后,刺史去国清寺礼佛,问知客师:寒山、拾得二大士何在?知客师说:此二人是疯僧,可命来相见。胤言:不可,坚持要亲往拜见。知客遂陪往厨房,见寒山、拾得,正在灶门烘火,二人且言且笑,他人都不识其所言何语。胤上前即拜,二人狂奔,胤追至寒山岩,二人入,寒山回头说:‘贼!贼!丰干饶舌,弥陀不事,礼我何谓?’胤随入岩中,不见二人,自此不复再见寒山、拾得,出现于人间。又如弥勒菩萨,应身布袋和尚,将舍寿时,留偈示人:‘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那得识。’所以古人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云何’,是斥责词,‘贼人’,指失如来种,成爱见魔的人。真是佛菩萨再来,是阿罗汉应世,尚且不露真相,而此堕爱见魔的人,未得菩提而言得,未证圣果而言证,迷惑扰乱世间无知众生,正是妄语中最大,罪业最深重的大妄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佛敕令阿难,于末法时代现身说法,教人修习首楞严王大定时,在断淫、断杀、断偷之后,还要断除诸大妄语。不得自称圣人,愚惑众生。此不但是今佛如来,亦是过去诸佛世尊,第四种清净决定,明智的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佛以譬喻,说明妄语之过。凡夫妄语如人之干粪,诸佛功德,如栴檀木;禅定真修,犹如雕刻。以妄语的秽因,欲求佛果妙香,正如雕刻人粪,欲成为栴檀形,因果不类,怎可成功?故言:无有是处。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喻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佛教诫修行人,必须断大妄语。直心,即无虚伪歪曲的真心。依不诳不妄的真心而修,必然成就道业。故言:‘直心道场’。维摩经亦说:‘直心是道场’,华严经说:‘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所以佛教出家比丘,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尚且要正直,无得虚假。怎可以妄自称大,说自己已经证得菩萨上人之法?三乘圣人,尚不可窃其位,何况佛是出世法王?修行人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即是因地不真实,必招堕落三涂的结果,正如穷苦的人,自称为王,一定被国法所诛,自取灭亡。口脐相距,噬之莫及,喻妄语人,已灭佛种,离佛菩提,日益遥远,欲成就佛道,终不可得。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显示断大妄语的利益。修行人能断大妄语,则心如弓弦之直,无有纡曲之相,行住坐卧,一切时处,悉皆真实,则能直入三摩地,永无魔事。魔事邪险乖曲,今心行正直,魔不得其便,故能永远离诸魔事。佛印证是断大妄语的修行人,必定可以成就菩萨所修的无上知觉。无上知觉即圆通无上正觉的因心,菩萨修习圆通,以无上正知觉的直心为因,以求无上正知觉的佛果菩提,正是因果相类,因果相契。

  若能如我佛所说,修习大定之前,一定要断淫、断杀、断偷、断妄,则是正法,名为佛说,不然,即是波旬魔王所说。

  以上所说:四种清净明诲,是以正拣邪,令末法众生,去邪就正,否则,修行无益,反增魔眷,岂可不慎?故佛告: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此文是佛结答。因为阿难大开圆解之后,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想利益未来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己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佛答:‘摄心名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又言:‘云何摄心,我名为戒?’随即宣说以上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今结答言:因为汝阿难问:云何摄心,入三摩地?故我于前先说的四种清净明诲,正是入三摩地应该修学的微妙法门。发心求菩萨道的人,一定要先受持此‘四种律仪’,身心不犯,皎洁清净,犹如冰霜,则于菩提道上,自然不会发生一切烦恼枝叶。

  ‘心三’,指贪嗔痴,‘口四’,指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痴是根本烦恼,身的杀盗淫,与口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皆是枝叶烦恼,人因心有贪嗔痴,所以策动身口作业,今不仅身不杀,不盗,不淫,连心的贪嗔痴亦不起,则根本烦恼既除,枝叶烦恼无从生起,故言:‘生必无因’。

  ‘如是四事’,指不淫,不杀,不盗,不妄语等四重律仪,若能严持不失,则身心常住于清净律仪中,尚且不攀缘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又怎可能发生一切魔事呢?当知魔事发生,皆由人内在心魔所引起,今持戒清净,心魔不生,外魔自然不能侵扰。据此可知,四清净明诲,何止是入三摩地的微妙法门,亦是降魔的宝柱,成佛的根本,所以学佛修行的人,非首先受持,佛前面所说的四种清净明诲不可。

  其实,不仅是学佛修定的人,要严持以上四种清净明诲,断除杀盗淫妄;即使是普通一般人,亦应该戒杀,戒盗,戒淫,戒妄。因为不杀是仁慈,不盗是正义,不邪淫是守礼,不妄语是守信,仁义礼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做人没有原则,将失人身,堕落三恶道,永劫沉沦,不得超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5 15: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