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76|回复: 51

《禅宗直指》作者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法本一乘,理无二致,世人缘业厚薄不同,慧根各有浅深,于是一乘之教,派衍万户千门,羊鹿牛车,三藏十二部,乃至无数方便遂由此而得以建立。悟理透彻则刹那而顿契本心,菩提可冀;不得真诀则仍滞留于境相,无常一到,结果还得于六道之中随业受生。

佛法教人明心见性,皈依自性三宝,圆满三身四智,成就金刚界智法身。然后,以金刚界为基础,修证无上瑜伽大圆满,返本还原,体证无形无相虹光身。其法次第分明,行而必至,难遇而易成。然而,诸般成就,必须先从般若入手,若然般若不能入门,一切修证行为始终皆属虚妄,浪费光阴。

若论般若心法,首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然而,此经内容字浅义深,如非真师开示真诀, 饶 君聪颖绝顶,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禅宗六祖惠能禅师,得五祖弘忍禅师开示此经法诀,顿悟无上,其后说法渡生三十七年,说法内容无不暗合此经心要。由于六祖一生说法内容尽录于《法宝坛经》,故此,欲得般若入门,亦可先参《法宝坛经》。

《法宝坛经》经文次第分明,体用兼备,实为不可多得之佛学入门指引。然而,佛法讲求悟性与得诀,故此,若然悟性不足,纵然得诀,亦属徒然。后世许多学人既未得诀,悟性亦复不足,口说般若,自心常迷,如此以讹传讹,习非成是,遂致无上心法逐渐沦为摸不着头脑之口头禅机,棍杖乱打之着相禅战,使有心求学之士无不望门而却步。

笔者于甲子岁 四月初八 日得先师启蒙,听受禅门无生法诀,从此依法行持,不敢懈怠。修行其间纵然业力牵缠,经历生死难堪,高低起伏,内心依然常行忏悔,道心始终如一,终于破尽无明,脉解心开,得睹本来。然而,法乃如来所传,非我聪明自知,故此不敢私藏独占。今以六祖《法宝坛经》内容作为骨干,以白话文体写成新书,名曰《禅宗直指》,将心中所见,尽情吐露,普愿一切有缘行者,皆能得诀修行,自证而后化他,普渡无边。法诀是笔者个人修证之体会,非实非虚,无关错对,若然确实不能相应者,还望不要毁谤,是为幸也。

                                         辛卯年三月初十日陈南山谨识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佛法入门

昔日当六祖惠能大师住持南华山宝林寺的时候,有一日,韶州韦刺史和其他官员结伴进山,请惠能大师出山到县城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开启佛缘,说法渡生。大师升座之后,韦刺史和其他官员大约三十多人,儒门的学者大概亦有三十多人,至于和尚、尼姑、出家的道人以及在 家的 居士等等总数约共一千多人,大众同时向惠能大师诚敬顶礼,恭请大师慈悲开示佛法的心要。于是,大师告诉大众说:「各位善知识(注1),一个觉醒(注2)的自性(注3),它的本质是清净无染的,大家就用现在听法这个知觉心,直截了当地去成佛吧!各位善知识,请先听惠能讲述一下过去修行的原由和得传佛法的经过。」
注1:善于知见和识别,这是一个没有身份类别、贵贱高下和年龄老少,一体同观的称呼,体现了佛法平等无二的宗旨。
注2:即是菩提。

「惠能的父亲,原籍范阳(注4),是一个地方官,后来因为犯事被罢官免职而流放来到岭南,做了新州地方的百姓。惠能少年时命途坎坷,父亲早死,只剩下家母与我相依为命,后来迁居到了南海,生活非常艰苦,由于家境实在穷困,只好在市集上以卖柴维生。」
注3:自性就是指人类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一个虚构的名词。

有一日,一个客人走来向惠能买柴,并且要求惠能把柴送到他的客店里去。客人把柴收妥,惠能拿了货钱便要离去。可是,当惠能刚刚走出门外时,却忽然听见诵经的声音,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禁回头循经音的方向寻去,发现一个客人正在客店里诵经。惠能静心听了一会经文,心里彷佛明白了许多道理。于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直至那客人诵经完毕后,方才上前恭敬地问道:「请问阁下刚才所诵的是什么经文呢?」客人说道:「那是金刚经。」惠能又接着问道:「那么,请问阁下所持诵的这部金刚经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客人说道:「那是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得来的,东禅寺现在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主持教化,现在追随于大师门下学法的人大概有一千左右,由于我曾到寺里参拜大师,因为听受大师的开示而得以受持了这部金刚经。大师经常都劝说出家僧众和在 家的 居士,只要行持金刚经的教法,便可以见自本性,直截了当地成就佛道了。」

惠能听罢,内心不由产生无限向往,恨不得马上就到东禅寺去参见五祖求学佛法。然而,惠能家中尚有母亲在堂,需要照顾和供养,不能说去就去,正自为难之际,刚好遇上一个过去曾经跟惠能买柴,而且颇为投缘的客人,他知道了惠能的想法和为难,承蒙他慨然惠赠白银十両,让惠能交给母亲作为日常食用的开支,并吩咐惠能妥善安排一切之后,便当立即启程前赴黄梅县东禅寺拜五祖为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安排好家中一切之后,便立即辞别母亲北上求法。走了三十余日的路程,终于到达黄梅县东禅寺,见着了五祖弘忍大师。惠能行过礼后,五祖问道:「你是那里人啊?想要求些什么东西呢?」惠能答道:「弟子是岭南新州地方人士,远道而来拜见法师,只是为了想知道怎样修行才可以成佛,除此以外,别无所求了。」五祖说道:「你既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注4)身份,怎么能够成佛呢?」惠能答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但是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分啊,獦獠身份与和尚身份不同,佛性会因此而有差别吗?」五祖听见惠能这样回答,本想再跟惠能多说几句,但是发现其他弟子总在身边徘徊,似乎有所避忌,于是就随口吩咐惠能跟随其他人一起去干点杂务,其他的事日后再说。惠能当时不明白五祖的心意,于是问道:「启禀大和尚,弟子的心经常都会生出许多灵感和智慧,它们都是源自于自性(注5)的,亦就是种出一切福气的田地,不知道大和尚要弟子干些甚么杂务呢?」五祖心想:「这獦獠根基的确不错。。。」说道:「你不必多说,到杂务房听候安排吧!」惠能听从五祖的吩咐退至后院,找到了杂务房的执事,结果被分派了劈柴和踏碓舂米(注6)的工作,转眼间,八个多月便过去了。
注4:即今河北省涿县。
注5:即猎头的野蛮民族,泛指那些未开化的人。
注6:农家将稻谷收割后,必须将谷壳除掉才能得到白米,舂米就是用石碓将稻谷的壳打碎的过程。

有一日,五祖忽然路过,遇见惠能,随口说道:「我回想你当初的见地还算有些道理,当时是因为恐防有恶人嫉妒你的智慧而生害你之心,于是就不再和你说话,你知道吗?」惠能说道:「弟子来到寺里这一段日子,总算对这里的人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后来亦体会法师的一番心意,为了避免别人的疑忌,一直以来都不敢走到法堂前面来听法和请益。」

有一日,五祖召集所有门人弟子来到跟前,说道:「我跟你们说啊,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生死大事了,你们日夜只知道追求福报,而不好好去思索一下怎样才能脱离生死苦海,试问自心若然再这样沉迷下去,不明白自性的本来面目的话,无常一到,再多的福报又怎能救得了你们的性命?你们各自回去估量一下自己的智慧,然后运用自心本自具足的般若觉性,各自撰写一首偈子来让我看,谁要是能够明白自性的大概,就把衣钵和心法传给谁,成为本门第六代祖师。你们马上就去写,不可推迟或拖延,要花时间思索和考虑即是未见自性。真正见性(注7)的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能见的。若然果真能够做到时刻皆见,即使拿着刀子上战场与敌人对阵,其人的心依然是能见的(注8)。」
注7:见,明白的意思,见性即明白自性的内涵。见,又可理解为显现,即一切障碍清除而使自性显现。
注8:意思即使紧急万分下,任何时、地、情况也见性。
发表于 2013-10-1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请教师兄。能大师是成佛了还是未成佛?
如果已经成佛了,为何拿着袈裟半夜跑路?听说佛,大菩萨有四无所畏啊。
发表于 2013-10-1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无所畏】
亦曰四无畏。化他之心不怯,名无畏。四无畏有佛与菩萨之二种。

【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菩萨四无畏】

菩萨教化众生之时有四种的无畏,即一、总持不忘,说法无畏;二、尽知法乐,和知道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三、善能问答,说法无畏;四、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发表于 2013-10-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能大师.应该不要跑,挨一顿揍。就符合经上所说的如如不动。

点评

你所理解的如如不动,就是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6 22:42
发表于 2013-10-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性体本空 不用如如,用即般若
发表于 2013-10-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离中虚。。。。。。坎中满。。。。。。。
发表于 2013-10-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坎中虚。。。。。。。离中满。。。。。。。。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想一想,能大师拿着袈裟半夜跑路,目的是为自己名誉地位,还是为普渡众生?如果没有这一做法,还有禅宗的正藏法眼流布至今?还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六祖坛经》吗?还有以后的法海、怀让、永嘉玄觉、行思等各位大德高僧的法嗣吗?这说到底就是佛道与人道的真正圆融。真正修法悟道的行者,未必就天天躲在深山老林,闭关修炼,而是怎样在红尘俗世,自利利他,普渡众生,成就真正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证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门人弟子们听罢五祖的训示和吩咐后,退下来互相讨论:「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不必着意静心写甚么偈子呈给大和尚看了,这样做能有什么好结果吗?神秀上座现在身为我们的教授师,日后六祖之位非他莫属,大家都不要作偈了,免得白费精神啊。」其他弟子听了,都打消了作偈的念头,纷纷都说:「我们以后便依止(注9)神秀上座为师父吧,不必再想作偈的事了。」
注9:即拜师及追随的意思。

神秀心想:「其他人之所以不拟作偈呈交大和尚,完全是因为我身为他们的教授师,因此,作偈呈交大和尚此事我是无法逃避的。而且,若果我不呈偈,大和尚又怎会知道我对佛法见解的深浅呢?然而,如果大和尚认为我是以求法的心态呈偈,那自然是好;但若然他误会我呈偈的目的是为了当六祖,那就真是糟透了,这样一来,我跟一般凡夫俗子企图谋夺其祖师的名位又有什么分别呢?不过,如果我不呈偈,始终无法得到大和尚传法,唉,太为难喇!太为难喇!」

在五祖法堂之前有三处走廊,本来拟敦请供奉(注10)卢珍将楞伽经的神变图,和五祖历代先师的源流图描绘在走廊的墙壁上,使之流传后世,让人供养。就在卢珍准备动工绘图之前,神秀其实已经想好了偈子,并且好几次想把偈子呈交五祖,奈何每次当他行到五祖法堂前,内心却总是患得患失,全身冒汗,不敢呈递。这样子前前后后历经四日,一十三次想呈偈却始终没有成功。
注10:官员的名称。

内心的矛盾,使神秀不断寻思对策,终于想道:「不如就将偈子写在走廊的墙壁上,由得大和尚路过时自己去看好了。若然大和尚看过偈子后,忽然赞赏这偈子的话,我就马上走出来向他礼拜,说这偈子是我神秀所作;若然说这偈子见地肤浅不堪,那么,我这几年在山中参禅学佛,受人礼拜,实在算是白费光阴了,往后还要修甚么道呢!」于是,就在当夜三更,肯定四周无人的时候,自己拿着灯,便把偈子写在法堂南面走廊的墙壁上,将心中所理解的佛法藉偈子表达出来。偈子是这样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注11)
注11:自性就好像是一棵菩提树,自心就好像是一个光明的镜台,时常要勤恳地净化自心,不要使明镜蒙上任何尘垢。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秀把偈子写好后,匆匆返回自己的房间,一直都没有人知道此事,然而,他内心的矛盾却依然没有消解,不禁又寻思道:「五祖明天看到此偈要是欢喜赞赏,那就表示我与佛法有缘。若然他说这偈子不行,那自然是因为我智慧不足,过去世的业障太重,使我今生不能得到大和尚传法。唉!祖师的心意实在难以猜测得透啊!」神秀在房中反复思量,坐也不是,卧也不是,忐忑不安,直至五更天亮,依然无法成眠。

身为神秀的师父,五祖其实早已经知道神秀对佛法的领悟尚未入门,自然亦未见性。天亮之后,五祖唤人把卢供奉请来,准备商讨在南边走廊的墙壁上描绘楞伽经神变图及本门历代先师源流图的事。忽然间,五祖看见神秀写在墙上的偈子,一顿,转头便对卢供奉说道:「供奉大人,你不必再绘图了,劳烦你远道而来,白走一趟,实在是对不起。佛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注12)这样吧,就留下这个偈子给世人受持念诵好了。若然能够依从这偈子的指引修行,当可避免堕入三途恶道;依从这偈子的指引修行,必将获得很大的利益。」然后,五祖就吩咐门人弟子皆焚香以示礼敬,并通告大众,若然都能持诵此偈,日后自然可以得见自性。众人听见五祖这样点评和吩咐,都遵从训示一同诵偈,并异口同声地赞叹:「善哉!」
注12:凡所有的相,都是虚幻不实,究竟空无所得,故此不应着相。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更时份,五祖把神秀唤进禅房,问道:「这个偈子是你作的吗?」神秀坦然承认说道:「偈子确实是弟子所作,不过,弟子不敢奢求第六代祖之位,只是希望大和尚慈悲,点评一下弟子对佛法的理解是否如法而已。」五祖回答说:「从你这个偈子的悟境来看,你仍然未能见到自性,只到了门外,还没有进入门内,以这样的见解想要成就无上的大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无上的大觉,必须做到在言谈之间均能清楚明白自己的心识,不会因着相而忘失自性,时刻皆能契合离于生灭的不动境界。不论在任何时候,念念皆能不离自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有滞留。若然能够悟得透彻而如法,一切的思想言行自然如法,不论在任何情况或场合之下,自心依然是如如不动的。这个如如不动,不滞留万境的心,就是真实的觉心。若然自心能够有这样的见地和做到这个境界,这时的自性就是无上大觉的自性了。你暂且回去,给你一两天时间思考,然后再作另一个偈子来给我看,如果你的偈子确实如法,入得门内,就将衣钵和心法交付予你。」神秀行礼告退回房,可是,匆匆几天又过去了,他始终都想不出另一个偈子,心神不安,就好像做梦一样,行也不是,坐也不是。

又过了两天,有一个小孩从舂米房门外路过,一边走路,一边念诵着神秀的偈子,惠能一听,便知道此偈还未见性。自己虽然还没有正式得到过五 祖的 教授,但基本法理却是已经通达无碍,于是问那小孩说道:「你诵的是什么偈子啊?」那孩子说:「你这南蛮就有所不知了,五祖大师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生死大事了,想要得到祖师衣钵和心法传授的门人弟子,都要作个偈子给他评审,如果能够参悟明白自性的大概,就将衣钵和心法传给他成为本门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大师法堂南面的走廊墙壁上,写上这个无相偈,大师看了就让大家都来持诵,并开示说依照这个偈子的指引来修行,当可避免堕入三途恶道,依照这个偈子的指引来修行,必将获得很大的利益。」惠能说道:「既然这样,我亦要诵这个偈子,好结个有大利益的来生缘了。上人,我在这里踏碓舂米八个多月,还没有到过大师的法堂,还望上人能为我引路,带我到那偈子前参拜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有《禅宗直指》Q群(197873743),研修大乘禅宗法门,还有ML老师每周三晚回答佛法问题,欢迎各位佛弟子随缘加入。
发表于 2013-10-1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学习
发表于 2013-10-1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大师的那本书比大佛顶首楞严经差远啦。

点评

师兄,此话怎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6 22:4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那小孩就为惠能引路,来到了神秀写上偈子的墙壁前礼拜。惠能对小孩说:「惠能不识字,有请上人把这偈子读给我听,可以吗?」小孩正要诵偈时,刚巧有一位江州(注13)的别驾(注14)经过,此人姓张名日用,听见惠能说自己不识字,于是便随口将那偈子高声朗读出来。惠能听完偈子,说道:「我亦作了一个偈子,还望别驾大人为我书写。」别驾闻言,感到非常惊讶,说道:「一个不识字的人却竟然会作偈子,这倒是一件稀奇的事啊!」惠能见张别驾似乎对自己心存轻视,于是说道:「若想学习无上的大觉,切不可以轻视初学者,身份卑下的人亦有可能是具有无上智慧的智者,而身份高上的人也有可能是毫无智慧的庸人。若然轻视别人,这将会因此而做下无量无边的罪过啊。」
注13:即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县。
注14:即辅佐刺史。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3-10-13 20:16
能大师的那本书比大佛顶首楞严经差远啦。

师兄,此话怎讲?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13-10-1 10:02
我觉能大师.应该不要跑,挨一顿揍。就符合经上所说的如如不动。

你所理解的如如不动,就是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日用听了惠能的回应,于是说道:「好,你只管把你的偈子说出来,我为你书写。若然你的偈子得到五祖认可而把法门传了给你,你日后学有所成,要渡人就要先来渡我,千万不可忘记啊。」惠能答应了,于是便开始说偈,偈子是这样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15)

注15:
【菩提本无树】:菩提即觉,觉本无名,因迷而有,相对立名。觉心无形无相,能空诸相即为觉的根基,既要能空,又怎会以一颗树之形相来形容觉心?
【明镜亦非台】:镜能照物,故而以镜喻心,台为承托,以之固定明镜而有。然而,心如虚空,不可形状,无可承托,无有着点,故不应以有形之台来承托无形之心,如此则无异于着相,以物绑心,譬喻失当矣。
【本来无一物】:一切名相皆因心动着相而强名假立,若然心不着相,一切强名假立顿时消失,纵有如无。故此,归根结底,只要心不着相,根本就什么都没有。
【何处惹尘埃】:明白了上述的道理,当知诸法平等,自然不会着相滞留而生起诸般尘劳,何来会有尘埃之患?

张日用把惠能的偈子写好,五祖的门人弟子看过之后无不大吃一惊,讶然赞叹,不禁窃窃私语:「此事真是稀奇,我们实在不应以貌取人啊!假以时日的修炼,他恐怕便是一个肉身菩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