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从对堪布已讲两品、共十六次课、二十一万多字的坛经释所做的三十二次献疑中选了数条对禅宗犯的常识性错误。今天继续学习堪布《六祖坛经释》第十七课的前半部分。
1、索文:
下面我们讲《六祖坛经》当中的第三品,是疑问品第三,这一品主要讲下面的有些弟子的疑问,六祖进行回答。因为六祖第一品讲了缘起,第二品讲了坛经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想给般若品,这个中观思想已经讲了,讲完了之后开始进行问答。
【按】
堪布误解《般若品》是“中观思想”。实则《坛经》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韦刺史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六祖开门见山:“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问堪布,哪部中观思想著作这样说了?
【经文】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2、索文:
他这里说是因为前面我们讲完了般若品,完了以后并不是当天就开始回答的,过了可能一两天还是什么,有一天韦刺史,这个官员为了六祖大师也是设大会斋。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六祖大师,整个周围的所有的参加法会的这些人进行供斋。
【按】
堪布根本不看《坛经》经文,一味闭着眼睛说。经文根本没有“因为讲完了般若品”,更没有“不是当天,过了可能一两天还是什么”。全部都是编剧的手法。
“为了六祖大师也是设大会斋”,“会斋”应为“斋会”。六祖很谦卑,不会不知,佛在僧中,供僧功德最大的道理。汉传佛教斋会有多种,请和尚上堂说法,称为“上堂斋”,是诸多斋会里最为隆重的一种。但不能说为六祖设斋会。为谁设斋,是功德主,比如说,韦刺史为母亲设斋会供众。这是常识。
3、索文:
这种斋饭供完了之后,他就开始再三的,可能下午或者是什么时候,韦刺史就让上师升在法座上,同时有很多的同朝为官的这些同事,还有一些其他的士人,老百姓等等,这些人跟他们一起肃整他的容仪,也就是说他的整个衣服。
【按】
堪布把经文“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理解得错误百出。
一、经文“斋讫”,即用完斋饭。完全不必加“他就开始再三的,可能下午或者是什么时候”等废话。
二、“同官僚士庶”的
“同”,是“和”“与”之意,堪布理解成“同朝为官的这些同事”;
三、“肃容再拜”,应为“表情庄重,拜了又拜”。如何“肃整容仪”,用手把脸抹平?“整个衣服”,从脸到全身都抹平吗?难道是上朝,唰唰唰?堪布宫廷剧看太多了。
4、索文:
你前面所说的般若品的内容,非常的不可思议,讲得特别精彩,非常好。但讲了般若品之后,弟子和尚今天在这里有一些问题,希望善知识以大慈大悲来为我特为的解说。
【按】
经文所无,都是废话。唐朝是中华文化的巅峰时期,留下许多诗歌,没看到这么啰嗦的。能空前绝后,简约很重要!
5、索文:
还有他当时问的过程当中,整个自己的装束这些都是非常的庄严整洁,这一点也很重要的。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国内的一些大学,那些教授们,有些校长,有些教授们,也出来的时候,真正的所谓的济公和尚的弟弟,或者说是基本上是一些瑜伽士,我们所谓的穿破破烂烂的经常叫做瑜伽士,所以这是成就者吧。我都可能凡夫人,我的心不清净吧,每次看到一个出家人外表非常庄严,不管他内心当中有没有什么功德,对他自然而然起信心的,一个出家人外表是特别糟糕的时候,对他也是产生一种邪见,在家居士也是一样的。
【按】
穿着朴素大方、仪表端庄得体,讲法的时候不要一直在摄像头前像钟摆一样左右不停地摇晃,这是很基本的要求。堪布没做好。
堪布很夸张。为了夸张,讲话很极端,穿得像济公的弟弟,毕竟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不会奇装异服,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