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即心即佛

《禅宗直指》作者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这个偈子的轰动,惊动了五祖,五祖知道了众人的惊讶反应,恐怕有人会生起妒忌心而要伤害惠能,于是马上脱下鞋子,用鞋底擦掉了惠能的偈子,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个偈子依然未曾见性!」众人听见五祖这样点评,信以为真,于是也就不再讨论下去。

第二日,五祖暗中来到了舂米房,看见惠能正踏着石碓舂米,心中不禁感叹:「真心求道的人,为了求得正法而不去计较身躯的劳苦,是否都应该以他为榜样呢!」于是问惠能说道:「稻米都熟透了吗?」惠能福至心灵,回答说道:「稻米早已熟透了,只差没过筛子(注16)而已。」五祖知道惠能会意,遂以禅杖击打碓头三下,不发一言便转身走了。惠能心领神会,马上就明白了五祖的用意,于是就在当夜三更时分走进了五祖的禅房,叩见五祖。
注16:稻米经过舂米的过程,谷壳都已经打碎,只需过筛子时用风机吹去谷壳就会剩下雪白的米粒了。
发表于 2013-10-29 18: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认真的读一读大佛顶首楞严经自然就开悟了。能大师比马鸣龙树菩萨差的太远。
发表于 2013-10-29 18: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奘法师能在印度开无遮大会、能大师即然开悟、何不把证悟过程讲一讲、让五祖道场更多的人开悟。

点评

迷时师度,觉时自度。自性自度,见自身佛!释尊说法49年,也无法让所有听法弟子离迷入觉,因此佛度有缘人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8 19:0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这个偈子的轰动,惊动了五祖,五祖知道了众人的惊讶反应,恐怕有人会生起妒忌心而要伤害惠能,于是马上脱下鞋子,用鞋底擦掉了惠能的偈子,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个偈子依然未曾见性!」众人听见五祖这样点评,信以为真,于是也就不再讨论下去。

第二日,五祖暗中来到了舂米房,看见惠能正踏着石碓舂米,心中不禁感叹:「真心求道的人,为了求得正法而不去计较身躯的劳苦,是否都应该以他为榜样呢!」于是问惠能说道:「稻米都熟透了吗?」惠能福至心灵,回答说道:「稻米早已熟透了,只差没过筛子(注16)而已。」五祖知道惠能会意,遂以禅杖击打碓头三下,不发一言便转身走了。惠能心领神会,马上就明白了五祖的用意,于是就在当夜三更时分走进了五祖的禅房,叩见五祖。
注16:稻米经过舂米的过程,谷壳都已经打碎,只需过筛子时用风机吹去谷壳就会剩下雪白的米粒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有《禅宗直指》Q群(197873743),研修大乘禅宗法门,还有ML老师每周三晚回答佛法问题,欢迎各位佛弟子随缘加入。
发表于 2013-11-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3-10-29 18:29
玄奘法师能在印度开无遮大会、能大师即然开悟、何不把证悟过程讲一讲、让五祖道场更多的人开悟。

师兄此言差矣,何必比较高低。师兄也是开悟之人,不要成为悟后迷啊,悟后更要勤修,除习气,方能相应。愿师兄早证菩提!南无阿弥陀佛!

开悟,需要很大的福德智慧做基础,佛也不能让所有的人开悟啊。难道师兄自己开悟的过程很容易,没有经过一番精进用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3-10-29 18:29
玄奘法师能在印度开无遮大会、能大师即然开悟、何不把证悟过程讲一讲、让五祖道场更多的人开悟。

迷时师度,觉时自度。自性自度,见自身佛!释尊说法49年,也无法让所有听法弟子离迷入觉,因此佛度有缘人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祖关好门窗,并以袈裟遮围着二人身躯,不让任何人看见,然后为惠能讲解金刚经。当解说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注17)的时候,惠能刹那间就完全开悟,原来一切万法与自性是一体的,是分不开的。于是将心中的理解向五祖表白,说道:「真是意想不到,自性原来是无需洁凈亦无法污染,始终是清净的!真是意想不到,自性原来是没有生灭的!真是意想不到,自性原来是人人本自具足的!真是意想不到,自性原来是根本没有动摇过的!真是意想不到,自性竟然能成就万法!”」
注17:自心不应于任何境相有所滞留而生起任何的攀缘联想。

五祖听见惠能这样说,知道他已经彻悟自性的内涵,于是就跟惠能说道:「不认识自己的心,学甚么法都是没有益处的。只有认识自己的心,然后见到自性,那时才能称为大丈夫,天人师,佛陀。」惠能三更得承教法,世上没有其他人得知,于是,五祖就这样将顿教和衣钵交付惠能,说道:「你现在就是本门第六代祖师,好好护持着此刻的正知正见,要广渡有情众生,将正法世代流传下去,切不可让正法断绝,听我的传法偈:(注18)『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注19)
注18:传法偈就是示导见性的方法。
注19: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
心中着相则有欲,有欲则有情,有情地做下一切的行为,就像播下种子,在适当的时候和地点自然就会开花结果,报应在自己身心之上。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无情即是自心不着诸相,能够真正做到不着诸相,就算过去、现在、未来做下无数的行业,但是由于心无染着,心境依然与未曾作业前的状态一样,一切果报自然亦没有着落处,自心依然如如自在。当此之时,如果能够连自性这个相都不执,那就是连我相都不着,那么,有情之我亦将等同无情无自性之法,本来不曾生,故亦不会有灭,当下便能证得无生法忍,安处如如不动,见自本性。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祖接着又说:「昔日达摩祖师刚刚来到中土传法的时候,人们对他尚未建立起信心,故此传下这件袈裟,作为日后印证真实传承教法的信物,一代一代地承传下来以至于今日。至于见性的法门,则用以心印心的方式来传授,然后由得法弟子自行去参悟和理解。自古以来,诸佛都只是教人见自本性,而诸师都是以印心的方式将见性心法交付传人。袈裟是起争端的根源,传到你这一代就不要再传下去了。如果再传这件袈裟,你的性命就像用丝线悬吊在空中一样,随时会因断线而送命。你必须赶紧离开这里,恐怕马上就会有人来要加害于你了。」惠能问道:「既然这样,弟子应该前往什么地方躲避呢?」五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注20)于是,惠能就在当夜三更时分,接过了衣钵,说道:「惠能是岭南人,对此地山路素不熟悉,请问恩师要怎样走才能去到江口呢?」五祖说:「你不必担心,为师现在就亲自送你去。」
注20:去到有‘怀’字的地方就稍作停留,去到有‘会’字的地方就躲起来。

五祖将惠能送到九江驿,着令惠能马上登船。登船后,惠能正要摇橹渡江,五祖忽然止住惠能,说道:「应该由为师渡你啊!」惠能说道:「弟子心迷的时候,确实是应该由恩师渡弟子,弟子现在既然觉悟了,自然就应该是弟子自己渡自己了,虽然同是一个渡字,但是运用上却并不一样。惠能生在南方边远的地方,说话的时候连发音都不正确,今日承蒙恩师不弃,将衣法传授给我,现在既然已经开悟,就应该由自性生起智慧去渡自己了。」五祖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以后佛法的弘扬,就由你来发扬光大,你离开三年之后,便是为师去世之期,因此,你此去要好好保重自己,一直往南走吧。此外,在参悟法理尚未圆融无碍和时机未成熟前,暂时还是不宜急于说法,否则,佛法始终是难以兴盛起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辞别了五祖,一路往南赶路,两个余月之后,去到了大庾岭。另一方面,五祖自从与惠能分别之后就返回东禅寺,连续几天都没有升座说法,众门人弟子不禁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就去到五祖的禅房问安,说道:「敢问大和尚,你老人家是生病了还是有甚么琐事烦扰着您老人家吗?」五祖回答说道:「身体倒是没有病,只是本门衣法已经传往南方了。」大众听见衣法已经南传,无不大惊,问道:「请问大和尚,究竟是谁人得到了你的传授?」五祖淡然说道:「自然是有能者得之。」众人细味五祖话语中的玄机,顿时省悟衣法已然被惠能所得,于是马上发动了数百人朝南追赶,想要夺取衣钵。有一个僧人俗家姓陈,法名惠明,出家之前曾担任四品将军之职,性格比较率直纯朴,他加入了追赶的行列并想尽办法去寻找惠能,竟然早众人一步被他在大庾岭赶上了惠能。惠能眼见无路可逃,于是就把衣钵扔在石头上,心想:「衣钵是印证正法传承的信物,可以强行争夺的吗?(注21)」为免被人加害,惠能遂小心翼翼地跑进茂密的草丛之中藏身。
注21:意即若果不明自性,于佛法的领悟根本未得前辈印证,得到衣钵根本是毫无意义的。

惠明赶到现场,发现衣钵放在一块大石上,于是就把衣钵捡了起来。他提着衣钵站立不动,急声呼唤道:「行者(注22)啊!行者啊!我只是为佛法而来,并不是为衣钵而来的啊!」惠明既然表明来意,惠能自无必要继续躲藏,于是便放心地走了出来,盘坐在一块石头之上。惠明向惠能恭敬地行了一礼,诚恳地说道:「行者啊,望你能大发慈悲,为我说法,明示修行的方向和心法。」惠能欣然应诺,说道:「你既然是为法而来,那么,请你先静下心来,放下一切的尘缘罣碍,不要生起任何杂念妄想,然后我才为你说法。」惠明闻言,用了很久的功夫终于静下心来,就在那时,惠能说道:「当你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恶,心无着相攀缘(注23)的当下,那个便是你惠明上座自性的本来面目了。」惠明一听,顿时了悟,继续追问:「祖师除了传下这个秘密心法和宗旨外,还有其他的秘密宗旨吗?」惠能说道:「能够跟你说的,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你若能时时返观自心,一切的秘密自然呈现在自己的心中。」解说至此,惠明再无疑惑,说道:「惠明过去虽然曾在黄梅跟从五祖参学,但是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今日得蒙您的开示,就好像我们喝水一样,冷的热的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了,因此,如今行者您就是我的老师了。」惠能说道:「教法是五祖所传,你若然真的了悟这个教法的话,我和你的师父都是黄梅五祖,往后的日子,只须好好守护和行持此刻的觉悟和理解就是了。」惠明又问:「我今后应该往什么地方去呢?」惠能说道:「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注24)心法既明,去向亦知,惠明满心欢喜,马上将衣钵交还惠能,然后作礼告别而去。
注22:即修持凈行的人。
注23:即着相而生起诸多的幻想。
注24:去到有‘袁’字的地方便稍作停留,去到有「蒙」字的地方便定居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惠明回到山下,刚好遇上追踪而至的人群,于是对众人说道:「我刚才登山,找遍了整个山头,竟然没有发现惠能的踪影,大概已经逃离此地,我们还是赶快到别的地方寻找吧。」众人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不再上山寻找惠能,使惠能得以免去一劫。自此以后,惠明因心中敬重惠能,不敢僭越,故而弃「惠」字而不用,改法名为道明。

惠能后来逃至曹溪,不久又被恶人追寻而至,躲躲藏藏,最终逃到了四会,隐藏于猎人队伍之中,经历了一十五年。在这一十五年间,不时随顺机宜为猎人们说法,猎人们一旦分派惠能守网的工作,每当发现有动物落网,惠能总是暗中予以放生。由于猎人们都是荤素不论的,因此,每到吃饭的时候,惠能只好把野菜放到煮肉的锅子里寄煮,一但有人问到为何要这样做,惠能就会随口回答:「我喜欢吃肉边菜。」

有一日,惠能分析形势,心想:「恩师圆寂之后,神秀去了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弘法,广聚徒众,声名远扬,俨然一代宗师,为了珍惜得来不易的名声,他的党羽应该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为了衣钵之事而与我为难,看来现在正是我出山弘法的适当时机,不可以再躲藏了。」于是,毅然离开了四会,来到了广州的法性寺。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惠能去到法性寺的时候,正值住持印宗大和尚为徒众讲解涅盘经。讲经的时候,忽然有一阵清风吹过,使旗幡摆动不息,两个僧人见状便讨论起来,一僧说:「这幡之所以动,是因为风动所致啊。」另一僧说:「不对,不对,风固然有动,但这是幡迎风而动啊。」正当两僧议论不休之际,惠能走上前去,对他们说:「这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你们心动而已。」(注25)此语一出,众人无不震惊,印宗大和尚更是深为折服,于是就将惠能延请至上座,谦卑请益,征询一些甚深的佛理。但见惠能用最简单的言词,就能将佛理说得透彻明白,完全与文化素养无关,于是印宗问道:「行者的来历定必不凡,听闻黄梅五祖大师的衣钵南传,难道那传人就是行者阁下吗?」既然已经决定弘法,惠能自无必要隐藏身份,于是坦然答道:「不敢,正是在下。」于是,印宗马上再次行礼,请求惠能将五祖所传衣钵取出以向大众证明身份。见过衣钵,再无怀疑,于是,印宗继续问道:「请问黄梅五祖大师的教法,学佛的人应该怎样修行呢?」惠能摇头答道:「怎样修行倒是从来都没有传授过,一直都只是讲解如何见性而已,至于禅定功夫和解脱法门也是未曾谈及。」印宗大感惊奇,问道:「为甚么连禅定功夫和解脱法门都未曾谈及呢?」惠能答道:「那是因为禅定和解脱都是两边之法,不是佛法,佛法是离于两边的心法。」(注26)
注25:有自性即为生物,生物自然能动;无自性即为死物,死物自然不能动。风和幡同是法相,根本没有自性,情同死物,死物又怎能自动?既然二者不能自动,那么幡动这个法相究竟是甚么在动呢?那自然是有自性的两位僧人的心动了。
注26:佛法教人离于两边,就是教人空尽诸相而见自本性,然而,禅定与解脱,是教人求此相而弃那相,结果依然是着相,所以称为两边之法,因此都不是佛法。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宗又问道:「请问怎样才是离于两边的佛法呢?」惠能答道:「那就像法师你刚才所讲解的涅盘经,教导世人如何去明白佛性的真面目,那就是离于两边的佛法。例如:高贵德王菩萨问佛,如果有人犯了四重禁戒(注27),做下了五逆罪(注28)和一阐提(注29)等等严重的恶业,会否因此而断掉此具善根之人的佛性。当时佛世尊解释说,人的善根有两种,一种是常的(注30),另一种是无常的(注31),但是,佛性既不着常相,也不着无常相,心如虚空,毫无落处,因此不会断灭,这就是离于两边。一种是善,另一种是不善,但是,佛性既不着善相,也不着不善相,心无滞留,念念见性,这就是离于两边。五蕴(注32)与十八界(注33),凡夫不明白佛法,经常被诸相所迷,就会认为这是两个不同内涵的名相。然而,明白佛法的觉者因为其心通达离于两边的心法,故而两个名相对觉者来说是毫无差别的。这个不着两边,如如自在的自性,就是佛性了。」印宗听完讲解,内心欢喜异常,合掌说道:「行者刚才所谈论的佛法心要,实在是精辟独到,真实如金;老衲过去为人讲经说法,若然与行者相较,那真的是有如毫无用处的瓦砾垃圾了。」就这样,印宗彻底心悦诚服,遂为惠能剃发出家,并甘愿奉惠能为师,学习佛法。于是,惠能就在菩提树下正式弘扬黄梅东禅寺五祖的教法,传佛心印。
注27: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注28: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注29:一阐提即是断善根的人,或不取证涅盘的人。断善根的人谤佛谤法,破和合僧,这类人死后必堕地狱,轮转三涂,不能成佛。
注30:即不论经历任何处境,取舍始终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注31:即经历不同的处境,取舍就会有所改变而不同的。
注32:即色、受、想、行、识五蕴。
注33: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合共一十八界。
发表于 2014-1-9 21: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理解,一阐提能成佛,这是我的说法。
发表于 2014-1-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阐提能成佛,这个话题在唐代就提出来了。成语故事

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原姓魏,因其师父竺法汰来自天竺(古印度),故改为竺姓,世称生公。竺
竺道生大师像
竺道生大师像
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盘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因此被逐出庐山,他流浪到苏州虎丘山讲法,法指佛法;顽石指无知觉的石头。传说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2]
4含义辨析
发表于 2014-1-9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真圆法师
晋末高僧竺道生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年十五就登坛讲法,二十上江西庐山讲授佛法。
当时《大般涅槃经》只部分译出,仅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出的六卷《大般泥洹经》传入,在前部分佛经中明确说明除一阐提(断绝一切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换言之一阐提之人不能成佛。道生大师剖析经旨,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不成想这一论点招致强烈非难,并遂引起着相文字之徒的激烈反对,生公之言论被认为邪说,遂即被摈出僧团。

被逐出庐山后,道生大师入吴中(今苏州境内)虎丘山,传说他在山中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
后来昙无谶译出的全部《涅槃经》传至建康(今江苏南京),经中果然也讲到“一阐提人有佛性”,可以成佛,证明道生说的正确,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
那些撇弃他的人们感到罪孽深重纷纷出外寻找生公,当他们在虎丘山找到道生大师的时候,正见道生对顽石讲法,顽石似乎领悟,频频点头。
于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
发表于 2014-1-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种大悲阐提,如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发表于 2014-1-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如何没有佛性?
发表于 2014-1-1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心即佛 发表于 2013-12-13 16:57
当惠能去到法性寺的时候,正值住持印宗大和尚为徒众讲解涅盘经。讲经的时候,忽然有一阵清风吹过,使旗幡摆 ...

此处的心是缘虑心,攀缘心,识心,分别心,是妄心。
妄心对尘的虚妄分别。
真心如如不动,妄心因尘而起。虚妄分别。
发表于 2014-1-1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心即佛 发表于 2013-12-13 16:57
当惠能去到法性寺的时候,正值住持印宗大和尚为徒众讲解涅盘经。讲经的时候,忽然有一阵清风吹过,使旗幡摆 ...

幡动属事项,风动也属事项。
识心,妄心攀缘分别也是俗谛。
不是真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