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大乘妙法莲华经----净界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744】重点是你学佛刚开始那五年在干什么,你这个人一辈子的格局就定了  

修行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会犯错。但是你看有些人,菩萨犯错,他不能伤害根本,他不能伤筋动骨。就是说,你本身要有恢复能力。所以菩萨戒说,你受了菩萨戒,你的戒体只有一种情况会失掉,就是起邪见。你起烦恼的时候不失戒体,可以忏悔恢复;如果你这个烦恼带有邪见,“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所以在菩萨戒里面有一条戒制得很重,叫做“不学无知”。就是说,你这个人学了佛法以后你都不学经典,你就做做功课、做做慈善事业就了事了。不可以这样!

你说,愚痴不是不障道吗?是的,愚痴不障道,但是你长时间的愚痴你就会产生邪见。一般来说,诸位(学佛,我个人从事多年教育)!你从学佛开始算起,你大概只有五年的黄金时段。这五年是你重要的基础,建立知见的基础。这个时候你要用各种方式去学习佛法,建立一套正知正见。如果你这五年没有学习,却说我这只是叫愚痴,不对!你自己会想出一套知见出来。你自己会想出一套,然后你这一辈子就用这套方式修行了。所以诸位!建立正知见只有五年,五年以后谁讲你都听不进去了,你定型了,你听不进去了。

有人说,我学佛学了十几年!重点不是你学佛多少年,重点是你学佛刚开始那五年在干什么。内行人是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才会问说你学佛前面五年在干什么,你这个人一辈子的格局就定了。所以蕅益大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开示:“讨究佛法,第一要务!”其实很多事修都不着急,但是你这个人的知见格局定了,很难改变。你看外道,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外道照样不甩你。因为他知见已经定了,除非他的外道邪见里面善根深厚。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745】修行你要知道,这个邪见的可怕是超过烦恼

诸位!有些东西你可以慢慢来。你说我有烦恼,那慢慢拜忏。你虽然有烦恼,但如果没有邪见,还有惭愧可以慢慢对治。就好像你说,我这一棵树,台风一吹,把我的枝叶吹断了。我只要看一件事情:这棵树根还在不在。这个根还在,枝叶吹断了、树叶吹掉落了,过一段时间它还会再长出来。但是如果树根没了,这棵树就完了!所以你建立一个知见是很重要!

就是说,知见定了,就是你的种性定了。你一开始接触的是声闻人,你建立的是一个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你的知见就定了,你这一辈子就在这三法里面活动。你跑得快、跑得慢,只是让这个结果早点出现,格局不会改变了。你一开始接触的是大乘佛法,你就知道一实相印、知道万法唯是一心,“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改变心态是最快的。调伏烦恼是一辈子的事情,建立知见你只有五年的时间。出家众是一个因缘差别,出家以后,也是看你出家五年在干什么;在家居士也是看你真正学佛以后那五年在干什么。五年,你这个人的格局就定了,要改很难,除非你这个人善根真的很深厚,否则你这个定下了的格局要反转很难。所以蕅益大师一再地慈悲告诉我们:讨究佛法,第一要务!所以我们修行你要知道,这个邪见的可怕是超过烦恼。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七卷

【746】佛陀为什么把成佛之道收摄起来,而先讲出离之道?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五面,我们看卯二的“明火起之由”。

这一科是三周说法的“譬说一周”,用譬喻的方式来说明佛陀为什么要“为实施权”。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老人家的本意是要直接开示佛的知见,让我们众生直接悟入真如佛性而生起修学,但是这当中产生了变化。为什么呢?经典有一句话,说“长者见火,生大惊怖”,就是说佛陀来到三界以后,他突然间看到三界起火了,所以内心感到恐怖而改变心意,又“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那么到底佛陀为什么见到火就会这么恐怖呢?这个火到底什么情况,会让佛陀生起惊怖而改变心意?我们简单做一个说明。

在《楞严经》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本体,一个是作用。本体是不变性的,你的心的本体,跟我的本体,跟佛的本体是一样的,因为它不会改变,你造善它也不会增加,你造恶它也不会减少,它永远是一种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作用就变化了,它随我们善恶业力的熏习会出现不同的相貌。所以《楞严经》简单地把众生法界的心归纳成两种相貌:一种是生灭的相貌,一种是不生灭的相貌。它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的内心出现一种生灭的、躁动不安的相状,那这种人是容易堕落的;那么如果有一个人,他的心出现一种寂静的、不生灭性的相状,他是容易超升的。

比方说净土宗,你平常做什么功课也没人知道,但是我们从结果来看,到了晚年你的内心是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相状,从结果看就知道你的过去的因地。如果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躁动不安,从《楞严经》的角度,这个是不吉祥的,因为躁动不安表示你来生会比今生差,就是你的生命是往下坠的,可能到饿鬼、地狱、畜生。如果人往下坠的话,那就是三恶道了。如果你到晚年的时候,经过一辈子的修学,你晚年的相状是寂静安稳,恭喜你!你来生,当然也不一定往生净土,也可能跑到天上去,也可能是到净土去。总之,你的心在晚年出现寂静安稳的相貌,那你来生一定会比今生更好,你是增上的。所以《楞严经》的解释就是说,当我们的内心出现寂静安稳,是一种功德相;出现躁动不安是过失相。但《楞严经》没有解释为什么。

《法华经》就解释很清楚说,我们的身心如果是躁动不安的,它就像一把火,就是说,躁动不安本身不是罪业,但是它会把你内心深处的烦恼跟邪见— —这个毒虫、猛兽、这种鬼魅,逼出来。同样一个人,同样是凡夫,你把他丢到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他容易起烦恼;相对的,你把他放到一个寂静安稳的地方,他容易生起正念。佛陀出世的时候是一个五浊恶世,他看到整个身心世界已经进入一种动荡不安的情况。当然,三界本来都动荡不安,但是一旦进入五浊恶世的动荡不安,是非常严重了,众生很可能稍不小心就堕落三恶道。这就是为什么佛陀生起惊怖,这也是为什么佛陀要改变策略。因为大乘法门的修学需要长时间的稳定的环境,所以佛陀把一佛乘的思想收起来而开出空性的道理。佛陀的意思就是说,咱们现在先不提成佛之道,先谈怎么样免除火灾,这个比较现实。所以,佛陀从一种大悲心来到人世间,他看到了环境,全盘地考虑以后,决定把成佛之道收摄起来而先讲出离之道,就是免除火灾比成佛之道更加急迫。这就是佛陀当初为什么没有完全说出他内心想说的话,就是因为这把火让佛陀改变了想法。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747】这个三界的火是怎么来的?

卯二、明火起之由

那么这个三界的火是怎么来的?事出必有因。我们看经文。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宅舍 忽然火起

这个三界之宅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朽,它是一个破败之宅;第二个,故,它是一个老旧之宅。又是破败,又是老旧。但是,虽然破败老旧,它是有人管理的,它是有一个人在管理的。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佛陀。三千大千世界是整个佛陀教化之区。但是不幸的是,“其人近出”,佛陀一期的教化,他不能永远住世。法身、报身是可以永久住世,但是应化身是要跟众生互动的,他跟众生的法缘穷尽以后,佛陀只能够示现灭度。灭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三界的宅舍就忽然起火。忽然起火就是说,它不是马上起火的,众生的业力也是慢慢累积的。因为我们进入到减劫的时候,人的造业越造越重,慢慢累积、慢慢累积,等到大家的共业大到一个程度以后就忽然起火,表示这个火是不可预测的。

这个地方说到三界这把火是怎么来的,简单地说就是去佛久远。我们后面会说到,三界的火是天不怕,地也不怕,它就怕佛法的智慧,其他它通通不怕。你修人天善法,这个火也不怕你,它照样烧你;你修苦行,它也不怕你;你乃至修四禅八定,你用高深的禅定,火照样烧你。这把火它就怕我空的智慧,其他它什么都不怕。

我空的智慧,只有佛陀出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传承跟教授。所以,当我们众生已经跟佛陀没有互动了……什么叫没有互动?当然,佛陀是“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陀很喜欢跟我们互动;但是我们凡夫不再忆念佛陀了,就是这个人已经不礼拜,也不供养,也不修皈依了。那么当佛陀的内涵在我们众生消失的时候,佛陀就没办法出世了,这个时候黑暗的时代就到来了。这个就是三界起火的原因。当我们心中没有光明的时候,罪业就容易生起现行。佛陀说,就是因为去佛久远,所以就忽然起火。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748】这把火烧起来以后对我们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卯三、明火起之势
这把火烧起来以后,对我们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看经文。

四面一时 其焰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这个地方是把我们的身心世界比喻作三界之家宅。那么这个火是从哪里烧呢?是从四个地方:身、受、心、法,四个地方同时就生起大火。

这个大火有两种的情况:

第一个是造成我们身心世界的无常变化。什么叫无常变化呢?比方说“栋梁椽柱”,就是我们的心识开始躁动不安;而后,“爆声震裂”,我们的色身诸根开始慢慢地趋向衰老。就是若身若心开始进入到一种变化,你已经从年轻的一种精神体力慢慢走上衰老的精神体力。这是第一个,一种不安稳的状态出现了。

第二个更可怕,叫做无常败坏之火。前面是无常变化,这个变化还是缓慢的。而无常败坏之火就是“摧折堕落,墙壁崩倒”。等到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火就让我们的色身气断骨离。“摧折堕落”就是断气了、骨头也分开了;乃至 “墙壁崩倒”,就是四大地水火风分散,然后骨头也消失掉了,就是这个人完全死亡。

这个火对我们有两种影响:第一个,使令我们的身心莫名其妙就躁动不安。你今天在这里,你也没有生病,也没有怎么样,你就觉得“弟子心不安”!当然,你要平常一天到晚动来动去你也不觉得,但有在打坐的人,一静下来就知道这个环境是动荡的。就是说,我们所处的身心世界不是停止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它就像流水一样刹那、刹那地变化,让我们从生到老,最后无常败坏。所以,这个火造成了身心躁动跟寿命短暂,更可怕的就是寿命的短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749】为什么三界如此难修行呢?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对寿命这个问题,到晚年的时候也透出他的无奈。他说:“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他说,我这么努力…… 诸位!蕅益大师是二十四岁出家,二十五岁开悟,他老人家五十七还是五十八岁往生。从开悟以后开始算好了,他修了三十几年。

我简单讲一个例子。蕅益大师每一次七天的闭关加行,他的佛号都是几百万声的,要持咒都是几十万遍。我估了一下,我们一般修行人的功课,他老人家修七天,我们要修一年。他如此的用功,他都觉得“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所以放弃了自力,改修他力摄受的净土法门。

为什么死亡对我们伤害这么大?因为它没办法规划。就是说,我们一个人会老、会病、会变化,这个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年轻的时候多做一点功课,但死亡无法规划。你看很多人,他吃东西很健康,他也不喝酒,也不抽烟,生活很讲究作息,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得癌症死掉了。你说他这么努力地保养身体,对不起,忽然起火!佛陀就跟你讲这个起火,什么叫忽然?死亡不能规划!这个火什么时候烧掉你,这没办法规划。

所以诸位!我们今天为什么三界如此难修行呢?其实重要因素就是寿命短暂,我们需要一段长时间的修行。就是说,今天它把你丢到台湾,明天把你丢到非洲去,后天再丢到欧洲去……你永远在适应环境,那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这是修行产生中断了。所以这把火的问题还不在于身心的躁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透过拜佛、持咒、念佛来调伏;关键是寿命短暂,这个是我们没办法接受的,它让我们的修行产生了严重的中断。就是我们没办法把前生的修行加起来,一加一不等于二。这个就是火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这是针对死亡。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750】没有一个人能够从三界之火自己走出来,除非是三宝的救拔 卯四、明被烧之相

从今生的角度,我们看卯四的“明被烧之相”。当然,死亡,就全部都毁灭了,我们又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那没有死亡之前呢?看“明被烧之相”。看经文。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慞惶怖 不能自出

那么在死亡到来之前,这把火是怎么样来伤害修行者?“诸鬼神等,扬声大叫。”这个鬼神,我们前面说过,鬼神、鬼魅都是我见。烦恼跟邪见要生起活动是要有因缘的,没有一个人愿意起烦恼,也没有一个人要随便起邪见。但是当环境不断地刺激你,你老是处在不安稳的环境,你会怎么样?你会产生自我保护。就是本来五蕴是好好的,大家是一种平和的状态,没有“我”,它只是色、受、想、行、识这五个东西;但是当一个人受到重大的刺激伤害的时候,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他就把生命分成色、受、想、行、识、我,捏造一个自我概念出来,他要掌控这个五蕴了,就是五蕴的这个我见“扬声大叫”,就开始产生剧烈的活动。

在唯识学上说,一个人处在安稳的环境容易生起我慢。我慢还好一点,它的活动还是比较稳,这时我见的烦恼还只是高慢,但是他心是寂静的,因为高慢不伤害禅定。但是当一个人处在一种不安稳的状态,他不是起高慢,他生起我爱,他会产生一种自私的心态,自我保护,他就很容易跟别人对立。一个人产生了我爱的对立以后,他就很容易起烦恼了,就是这个“雕鹫诸鸟,鸠槃荼等”。“雕鹫诸鸟”就是贪瞋痴烦恼活动了。

其实说实在,没有人愿意起烦恼,但是他自我保护。因为他假设别人会伤害他,所以他就用这个我爱、我见把自己保护起来,就会产生贪瞋的烦恼。这个贪瞋烦恼再继续下去变成鸠槃荼,就是邪知邪见了。他会把这个烦恼常态化,而且合理化,他会接受这个烦恼。可能刚开始起烦恼的时候他还有惭愧心,但是他长时起烦恼以后,那就有点拨无因果了:他不认为这个烦恼对他来生产生伤害,他已经接受它的存在,那么这个时候他起烦恼变成无惭无愧。所以,从我见到起烦恼,从起烦恼到起邪见颠倒,最后的结果就是“周慞惶怖”。周慞就是他内心非常的躁动,惶怖就非常的彷徨。最后,“不能自出”,这个人已经走不出心中的烦恼邪见了。

蕅益大师说,这个三界之火“不能自出”,没有一个人走得出来。他说,除非你信仰三宝、修学四谛,否则纵令你修到天、龙、神、圣,决定不免轮回。我们前面说过,三界火宅只有一道门,而且又非常的狭小!你说,我这个人不学佛法,我就做慈善事业。没办法,你出不了!不要说慈善事业,你就修苦行,你就晚上不睡觉,白天也不睡觉,你也不吃饭,这把火你也没办法,你也不能出离心中的烦恼跟邪见。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修学四谛法,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无常、无我的智慧,把这个“我”给消灭掉,这把火就消失了。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人从三界之火能够自己走出来,因为当局者迷。没有一个人走得出来,除非是三宝的救拔。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751】你不修我空观,就用佛号去压烦恼,等到临命终的时候,你压不住了!  

寅二、颂穴中事喻色界火起  
(卯一、明所烧之类)
看经文。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个火烧的情况:躁动不安、寿命短暂,主要的是约着欲界众生。但是有些外道(这些外道还不是我们现在的外道,是佛世的外道),这些佛世的外道有一些也是值得我们赞叹,比方说他有出离心。

我们凡夫是看到火不知道怕,“不觉不知,不惊不怖”,我们是在火旁边追求快乐,我们不把火当一回事,只有到死亡的时候才知道怕。外道不是,外道对火是有觉知的,他也知道怕,但是他没有正确的方法。他没有经过佛法的教授,就自己胡思乱想。他想,火,这个身心世界为什么会痛苦?因为躁动不安。那怎么办呢?我就修禅定,我创造一种寂静的力量来压制这个躁动不安的相状,这样子我就可以离苦得乐了。所以他就修“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就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那么这样子到底有没有效果?我们看第一段。

“恶兽毒虫,藏窜孔穴。”好一点!“恶兽毒虫。”我们前面说过,我们心中贪瞋的烦恼……因为外道修四禅定,他就一定要调伏贪瞋的烦恼,尤其是瞋烦恼。所有的烦恼,障碍禅定的就是瞋恚。所以,你要得到初禅,从欲界定到未到地定还容易,你要从未到地定到初禅,你不是只有修专注,你一定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把瞋心化解掉。所以高慢不障碍禅定,你内心有高慢,禅定照样可以成就。如果你一天到晚发脾气,你可能对念佛的这个禅定会破坏。

得到禅定的人,他欲界贪瞋的烦恼得到一定的调伏,所以这个人就好像怎么样呢?他这个身体是藏在山上的孔穴,这个火要烧他就不容易了。后面说,其实孔穴之火就是烟熏,色界那个躁动不安的相状跟寿命短暂的相貌得到了一定的缓和,没有火焰,只见到烟熏。但是,“毘舍阇鬼,亦住其中”,这个问题来了。外道的禅定只能够暂时调伏欲界的贪瞋烦恼,但是他的我执、我见一点都没改变,这个我见的思想,就在那一个禅定的明了寂静的心中原封不动地存在。

古德对于禅定所产生的调伏,讲一句话说“如石压草”。一大片的草,他不去拔那个草的根,他就拿一些小石头把它给盖住;你看不到草,其实草一根都没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其实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也是喜欢如石压草,有定无慧。你看净土宗很多人修行的时候起烦恼,就念佛,用念佛去压它。当然有时候压得住,有时候压不住,但是至少会产生调伏。但这种调伏是不正确的调伏,这种调伏叫做“缘缺不生”,就是你只是转移目标。烦恼的根源来自于你要掌控,你要去掌控人、事、地、物。所以,正确的做法,你要把那个草根给拔掉。你不修我空观,你就用佛号去压烦恼,等到临命终的时候,你压不住了。

所以你看蕅益大师修“观法无我”,他修我空的时候说:“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就是说外道用禅定创造一个涅槃寂静的假相,只是个假相,但是他没有拔掉那个草的根,烦恼的根源。那个躁动的根源就是我执,所以用禅定是不对的。这个毘舍阇鬼,就是他无量无边的寂静的心中,那个自我意识是活在里面,它随时会爆发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752】禅定没有我空的加持,这个福德不是真福德,是薄福德

卯二、明火起之由
看卯二的“明火起之由”。
禅定的人怎么就起火呢?看经文。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噉肉

色界的天人比我们欲界好一点。我们是在火中取乐,色界天人看不上三界的快乐,他用禅定来灭火。但是“薄福德故”,这个薄福德故,蕅益大师解释说,因为你没有得到出世的智慧,你只有禅定。禅定当然是一个福德,禅定在所有的福德里面算是最高的福德,它比五戒、十善还高,但是禅定没有我空的加持,这个就是“薄福德故”。这个福德不是真福德,是薄福德,所以这种薄福德是不能够避免三界之火的逼迫。

当然,色界的火烧得比较厉害,它还是逼迫。它是怎么引起的呢?

第一个,“共相残害”。古德解释说,色界天人有色身,但是他没有男女相,就像一个年轻的童子。他有时候入定,入定的时候是大家相安无事,你也入定,他也入定。但他要从禅定出来的时候,我看不上你,你也看不上我,彼此间就各式各样的邪知邪见,就产生斗诤。就是我思想跟你不一样,你思想跟我不一样,两个互相斗诤。这是第一个,色界起火的原因,彼此间因为知见的问题产生残害。

第二个,“饮血噉肉”。色界天人一旦入了禅定以后,他的内心执着三昧中的寂静。执着那种寂静相叫做饮血,贪爱享受三昧中的那种快乐相叫做噉肉。所以他基本上还是有贪烦恼,只是他贪的不是世间的五欲,而是三昧中的寂静跟快乐,这也是一种贪。这就是为什么他还有躁动相,他不能悟入不生灭性,是因为共相残害、饮血噉肉这两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753】外道禅定就是有定无慧,创造一个暂时的寂静安稳的相状,但是这里面的病根没有消掉

卯三、明被烧之相
看经文。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噉
臭烟熢勃 四面充塞

那么他被烧以后出现什么情况呢?

“野干之属,并已前死。”野干,包括野狗,这个是欲界的贪烦恼。欲界贪烦恼是很粗重的,因为他追求财色名,这是很粗重的。色界的天人因为有禅定的力量,他把这种对欲界的贪爱已经完全调伏了,但是他又出现另外一个野兽,“诸大恶兽,竞来食噉”,他产生一种色界的贪爱,而且互相地食噉。

我们做一个说明,什么叫互相食噉。比方说初禅的天人,离生喜乐地。每一个人从欲界离开到色界以后,他对他的禅定的快乐是非常满意的,因为他觉得离开了三界的粗苦障,他得到一种初禅的净妙离,特别的清净、微妙、解脱。但是,有为快乐,常则生厌。他享受初禅的快乐久了以后,就讨厌这种初禅,这快乐里面他觉得还有躁动。还有躁动他就怎么样呢?他就加强禅定,从离生喜乐地生到定生喜乐地,所以他就出现了对二禅快乐的贪爱。二禅贪爱的快乐是一种野兽,就把前面对初禅快乐的贪爱给吃掉了,他看不上初禅的快乐。定生喜乐地时间长了以后,他又常则生厌,他觉得这个喜跟乐,喜是比较躁动,破坏我的寂静,我不喜欢它。他就诃责这个喜,这个喜是不净的、是苦的,是粗苦障。我们一切唯心造,你老是诃责它、讨厌它,这个东西跟你因缘就会消失掉,它就跟你没缘了,所以他就从定生喜乐地提升到离喜妙乐地,他没有喜,只有乐。离喜妙乐地的时候,他这个对三禅贪爱的野兽就把对二禅贪爱的野兽给吃掉。如是辗转,他就是用后面的贪爱来吃掉前面的贪爱,就是“诸大恶兽,竞来食噉”。

他那个火烧当然好一点,叫做“臭烟熢勃”。这个色界,因为他躲在禅定的山洞,所以他只有烟熏。因为火在外面烧,他有山洞保护,有禅定保护。这个烟熏是在四面,是在身、受、心、法受到烟熏。

也就是说,基本上,外道禅定就是有定无慧,所以他创造一个暂时寂静、安稳的相状,但是这里面的病根没有消掉。所以你看色界四禅的天人,如果他福报享尽来到人世间,刚开始好一点,他只要在人世间活久了,他过去没有生到四禅之前所有的邪见烦恼全部生起现行,原封不动。也就是说,这个人到了色界四禅,经过一万劫或者经过几劫的时间,回来的时候,他的烦恼跟邪见原封不动,一点都没少,只是用石头压了一下而已。问题就在这地方,就是不修我空的智慧,只修禅定。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754】四空天的天人,能不能避免三界之火呢?

寅三、颂穴外事喻无色界火起

卯一、明所烧之类

看经文。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无色界的天人对这个火的觉悟性更高,他的警觉性更高,他对寂静的要求也更高。他就观察这个色界说,你只修禅定是不够的,你看这色界,舍念清净地,他那个寂静的心中身心还是有生灭迁流,还是受到死亡的威胁,有一天还是要死掉。那怎么办呢?他就胡思乱想说,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有色身,我有色身我怎么弄都不对。因为色界还有清净微妙的色身,还有男子的那个童子相,所以他想办法要把色身给灭了。他怎么办呢?他修空无边处定。他就跑到山上最高的地方,每天就观察无边的虚空,取虚空之相。

诸位!我们佛法修空观,是一种空性的真理。它是一个真理,它不是一个相状。外道以为空是一个相状,他取那个虚空的相状,观察这个虚空就是我的色身,他不断地“是心作虚空,是心是虚空”,结果就把他的色身——业力所变现的色身给灭了。所以他没有业果色,他过去所造的业变成没有色身了。但是五蕴,我们前面说过,五蕴是通十法界的,佛都还有五蕴,五蕴是不能断灭的,所以他一定要有一个色身。那怎么办呢?他只好变成定果色。这定果色就变来变去,他一下子把色身变成一个石头,有时变成一只小鸟,或者变成一棵树。所以他的色身怎么样?他不像业力所支持的一段的一段的色身,他那个色身是随他的心意的变化,这个就是无色界。其实他还是有色身,只是它不是业果色,叫定果色、定自在所生色。从四禅的禅定,再加上空掉他的业果色,就变成四空天。

四空天的天人能不能避免三界之火呢?我们看经文解释。

“蜈蚣蚰蜒,毒蛇之类,为火所烧,争走出穴。”蜈蚣蚰蜒是瞋烦恼,瞋恚的烦恼,当然也包括贪烦恼。贪瞋的烦恼,他在禅定——四禅当中虽然是舍念清净地,但是他还是感到这种火也是慢慢地在烟熏,所以他不高兴,他就“为火所烧”,为另外一把火烧。他就从山上的这种孔穴跑出来,住在虚空。

什么叫另一把火呢?就是无色界的贪爱。他觉得色身是不好的东西,所以他就诃责色界的这个色身,赞叹无边的虚空,所以他对无边的虚空产生贪爱。这个贪爱的烦恼就把过去的这个给取代了,乃至于“鸠槃荼鬼,随取而食”,他有这种各式各样的我见、见取见的烦恼,就把这些对色界的贪爱烦恼给逼出来,又吃掉了。

也就是说,四空定,他透过色蕴的改造,把这种业果所变的固定的色身,透过禅定、透过观想,变成一种变化式的色身,一下子变这,一下子变那,就从业果色变成定自在所生色。但是,我见的颠倒,这种所有的问题的根源,也是没有消灭。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755】只要是有我见,他就必须被烧

卯二、明被烧之相

看经文。

又诸饿鬼 头上火燃
饥渴热恼 周慞闷走

只要是有我见,他就必须被烧,所以“又诸饿鬼,头上火燃”。这个饿鬼指的是无色界。无色界因为只修禅定、没有智慧,缺乏涅槃的法食,所以他在四空定,从空无边处到识无边处、到无所有处、到非想非非想处定,老是觉得不能满足。一个人心外求法他不能满足。

直到他怎么样?“头上火燃。”他生到三界之顶,到了无色界的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他还感到无常生灭之火在烧他,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就是又饥渴又热恼。饥渴,没有我空的涅槃法食来滋养他;热恼,他还有微细的烦恼现行。所以他的内心叫做“周慞闷走”,周慞就是不安稳,但是他走的活动已经是属于闷,不是走得很快,他的流动性很薄弱。
这个“周慞闷走”,古德解释说,四空定,其实他的心流动性已经非常薄弱了,尤其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他的心会落入一种周慞,矛盾。因为非想非非想处定,他有时候有想、有时候无想,有时候无想、有时候有想。
就是因为,他的禅定已经到了极限,就是有为禅定到极限了。但是,极限的东西不能永远维持,因为它不是一种真理相应而产生的禅定,是刻意的、有为的造作创造出一种禅定的假相。所以他禅定高深的时候他的心是无想的,他觉得还不错,他很满意;但是他禅定只要稍微退一点,从寂静退一点,他又变成有想。所以他就在快乐跟挫折当中,禅定高、禅定低,快乐跟挫折当中产生彷徨,就是“周慞闷走”。这是说明他一个内心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756】离开三界只有一道门,就是我空之门

寅四、总结众难非一
看经文。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这段是总结前面的宅,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界的众生,他的身心世界、他的起火情况虽然有轻重的差别,但是都是“甚可怖畏”,简单说都是不安稳的。那么什么叫不安稳呢?是“毒害火灾”。内有烦恼邪见的毒害,外有环境的逼迫跟死亡的威胁,所以内忧外患,“众难非一”。这个三界的火,为什么你的火跟我的火不一样呢?因为众生各打各的妄想,欲界有欲界的问题,色界有色界的问题,无色界有无色界的问题,每一个人各有各的问题。

这个地方,古德就说到这个“正知见”,我们说明一下。

你修行,你要知道因缘法。无论什么事情生起,它是“诸法因缘生”,你要知道它生起的原因,你才有办法产生一种“诸法因缘灭”。就是说,这把火是怎么烧起来的,你找不到原因,你就做做慈善事业,说我做慈善事业我心情好一点。但是这个东西是暂时的。你说我修禅定的时候这把火烧的少一点,也是暂时的。因为这把火并不是因为你不修善业、不修禅定所引起的,是因为我执引生的。

这个“正知见”就是说,我们修行要知道什么是正道、什么是助道。善法很重要,适当的苦行也有帮助,禅定、专注也很重要,但是它都是一个助行。一个人要能够把三界的业力调伏,特别是净土宗的。我们一再说明净土宗强调带业往生,但凭什么你的业可以带走?我们无始劫来不断地造生死业、造生死业,而你今生说走就走?它这个业力有个开关,就是放弃主宰。所以你看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他对人事能够放弃主宰,这个三界的火一定是它的根被拔掉了,所以它只剩下火苗了,没有一种相续的力量。

就是说,你不能让这个火从今生烧到来生去。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正知见的问题。修行最怕怎么样?就是你找不到问题在哪里,就盲修瞎炼。佛弟子最怕的就是浪费时间。你一辈子这边修修、那边修修,你根本不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你这个业力要怎么带走,你不知道,用佛号去压它、做慈善事业、修学禅定,都不是灭火之道。

    三界之火,我们再讲一次,它什么都不怕,它就怕你修我空观,因为整个火的开关在这里。就是说,不管你以前做了什么,“众难非一”。这把火点燃,可能一开始是我见引起的,然后开始要攀缘、造业,反正烧到现在,“众难非一”。但是记住一句话,虽然这个原因很多,但是它的门只有一个,就是离开三界之门只有一道,就是我空之门。不管你贪爱财富产生的火,不管你贪爱情感、贪爱名声之火,反正你放弃主宰,这把火就会慢慢地消掉,这个业力就可以沉淀下来,带业往生。所以,虽然众难非一,但是唯有一门,解决之法都是一样的,这个就是佛法高明的地方。尽管各打各的妄想,但是出离之道,大家都修我空观就对了。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八卷

【757】免除灾难比成就无上菩提更为急迫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七面,我们看子二的“颂别喻”。

前面的经文是“重颂”里面的总喻。总喻简单地说,就是佛陀来到了五浊恶世,先把当时的环境做一个交代。当时的环境就是“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它不是一个寂静安稳的世界,它已经进入一种动荡不安的五浊恶世。就是说,它到处是火,不管是欲界的火,不管是色界的火,不管是无色界的火,全方位地燃烧起来了。当然,对佛陀来说,这一点也就是他改变心意的主要因素,就是从成佛之道的教育政策改变成免除灾难的政策。因为我们必须务实地面对生命,就是免除灾难比成就无上菩提更为急迫。这个就是佛陀先交代当时是什么样的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758】佛陀其实在三界以外就听到有人跟他讲三界起火了,那是什么意思呢?  

子二、颂别喻 分三:丑一、颂长者见火喻;丑二、颂舍几用车喻;丑三、颂等赐大车喻

我们看别喻。

前面是讲到三界火宅烧的情况,这以下说明:第一个,佛陀是看到火了。他不像凡夫是没看到火。

丑一、颂长者见火喻
我们看经文。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着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那么佛陀是怎么样看到火呢?我们看经文。

“是时宅主”,这个三界火宅是有一个管理员,就是释迦牟尼佛,他是整个三界的教化主。他是怎么看到呢?“在门外立,闻有人言。”在前面的长行说,佛陀是站在门内,然后用眼睛看到火。但重颂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佛陀其实在三界以外就听到有人跟他讲三界起火了。那是什么意思呢?三界以外就是佛陀还没有出现应化身之前,在清净法身的真如三昧当中,他的大悲心就跟众生感应道交了,他就感受到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

就是说,佛陀不是要八相成道才有应化身吗?佛陀要出现一个跟我们长得差不多的色身,他必须要怎么样?要有一个母亲,出胎,经过小时候的教育,然后结婚、生子、出家,最后成道。那么在他还没有受生在三界之前,他在哪里?他在清净的法身,大般涅槃,在他那个一念明了的心性当中。因为他当初就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佛陀的涅槃是有愿力的涅槃,不像阿罗汉涅槃是空、无相、无愿。有愿他就有招感性。那么刚好,三乘的诸子,跟佛陀有缘的这些众生善根成熟,得度的因缘成熟,所以这个时候感应道交了。“闻有人言”,佛陀的内心跟众生的善根感应了,这是佛陀见到火的主要因素。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759】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到三界轮回?

他见到什么呢?前面是讲能见的心,这以下讲所见的境。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到三界轮回呢?因为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这个是更深的。三界轮回,最早是法执,就是有所得。按《楞严经》的说法,我们本来是安住一念的真如本性,那是如如智照如如理,就是一切如的境界。但是我们就好像觉得,我应该去得到一点什么东西,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就是刚开始是说,我不能老待在真如,我应该到三界里面去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才好。一种有所得心,这是法执。然后就一念妄动。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轮回。我们说过,三界的因缘果报是我执引生的,它是由有所得心慢慢地酝酿变成一种我执。

我执就下一个了,“稚小无知,欢娱乐着”,就开始产生爱取。我执就是一种主宰,产生爱取就是追求三界的五欲的快乐。

先从有所得的法执变成一种我执的爱取,然后就正式落入轮回了,就是根本无明落入枝末无明。 “长者闻已,惊入火宅。”也就是说,前面的长者见火是在三界的门内,是应化身,以智慧眼见到;这以下的见火是“在门外立”。而“闻有人言”,这是大悲愿力的招感。这不太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760】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时候,为什么这个果报你别贪爱?

丑二、颂舍几用车喻

那么长者见火以后他采取什么行动呢?看丑二的“颂舍几用车喻”。看经文。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这段经文是佛陀舍几,佛陀放弃了用大乘的圆顿法门来引导。大乘法门当然主要是华严时。华严时的修学,一个是劝导,一个是告诫。

我们看劝导门。劝导门就是佛陀“方宜救济,令无烧害”。佛陀看到三界起火以后,他就要提出灭火之道。他一开始用最圆满的方法,用大乘的圆顿止观。也就是说,灭除三界的火、调伏我执,很简单!直接发菩提心、修学六度。你心中有道法,你就没有火。有些菩萨是这样,他不用直接灭火,直接发菩提心,他那个我执就自然淡了。当然这有个前提,这个人的大乘善根要非常强。其实有些人他不直接跟烦恼对治,他修善,就直接可以灭恶,当然这是利根人。就是说,佛陀本来是想用大乘的圆顿止观,直接发菩提心、修六度来灭火。这第一个,用六度的功德来劝谏。

第二个,告诫,“说众患难”。就是说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时候,你要怎么样呢?你不要贪爱这个六度的果报,你要有无所得心。告诉诸子,这三界,虽然说你修布施、持戒会让你成就富贵身、尊贵身,但是这个果报你别贪爱,因为这个果报有过失。为什么呢?“恶鬼毒虫”,它有烦恼的过失。你贪爱三界的尊贵身,你变成大富长者、大国王的时候,你贪爱它,它让你起烦恼。“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你落入得失的贪瞋烦恼。这个烦恼不断地活动就变成业障,“灾火蔓延”,你就容易造生死业,最后就变成报障,就是“众苦次第”。

最后,更可怕的是“相续不绝”。就是烦恼引生业力,业力引生果报,面对果报的时候你又起新的烦恼,就形成一种轮回的力量。而且“毒蛇蚖蝮”— —你的贪瞋烦恼,跟心中的夜叉“鸠槃荼鬼”——邪知邪见,还有“野干狐狗” ——贪爱的烦恼,跟各式各样的“雕鹫鸱枭”这种慢心,还有这种“百足之属”,各种的烦恼,它们怎么样呢?互相作用。就是说,你本来是起贪烦恼,结果引生瞋烦恼,瞋烦恼引生高慢心,烦恼之间跟邪见之间还会交互作用。在烦恼跟邪见活动当中,你本身又没有大乘的法食,所以“饥渴热恼”,就“甚可怖畏”。

而且,这还是一种个人的火,个人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况复大火?” 这个“况复大火”,古德解释说,前面是讲个人的业报,这以下大火是众生的共业。比如说,一个家庭里面哪一个人做事放逸、没有章法,大家都要承受这个共业。社会也是这样子。你看有些人,他对环境保护不在乎的,但是你环境保护不在乎,整个三界的灾难起来的时候大家必须共同承当。就是共业所产生的叫大火,个人的叫小火。佛陀就是用这个方式来劝谏我们修习种种的功德,不要贪求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761】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

这样来灭火,看看有没有效果。看经文。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着 嬉戏不已

作为佛陀,当然会把他最好的东西送给儿子,由儿子来继承,所以,佛陀把他自己所经历的这种大乘圆顿的功德,直接把这个法传给他的儿子。但是,“诸子无知”,三乘的弟子过去在两万亿佛所的时候,曾经跟佛陀学过这些大乘法门,但是当佛陀离开以后,他们在三界不断地打滚,我们知道,五浊障大不障小。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面,对大乘的善根伤害是很大的,所以他们的大乘善根已经慢慢地退失,已经到了一种无知、薄弱的情况。所以,如果佛陀用这么高深的,直接用无所得心来修六度,他怎么样呢?“犹故乐着,嬉戏不已。”他对三界的火没有产生一种觉知的功能,还是一样执着快乐的假相,对火还是没有产生灭除的效果。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就是说,圆顿止观的修法,简单就四个字,就是“无住生心”,在无住的情况生起菩提心。这个无住是理观,就是你一念安住真如本性,莫向外求,在无住的情况,内观真如,外修六度。无住是没有错了,因为一旦向外求,你就落入了业力的陷阱。

在《楞严经》上这样说,你向外追求,因果会报答你;但是因果报答你,你要付出代价。就是说,你要诉诸因果的报答,那你就要受因果的折磨。这很公平。就是我修了布施、我念佛,我应该有个回报。好,你想要回报,因果就回报你。但是,你让因果来回报你,你就要付出代价,“有诸烦恼故,有诸业力故,有老病死故”,这个三界之火就会烧你。如果说,我在修的时候我是无所求,我只是“托彼依正,显我自性”,我透过念佛、透过六度开显自性的功德。就是我不求因果回报。恭喜你!真如就要回报你了。总之,你一定要有回报,就一定会有回报,要么就因果回报你,要么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回报你。但是真如本性回报你的时候没有过失,那叫做功德的显现。

但是,这种思想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因为违背我们一般轮回的习性。我们轮回,为什么?我们就有所得嘛。所以首先这个理观就很难建立了,更不要说事修了。就是说,你努力地去修习一切的善法,但是请你不要求因果回报,真如会回报你。这种观念要接受就很难,更何况事修!这个事修还要有因缘的抉择,“应无所住”,还要“而生其心”。

好,我们讲生心。按照华严的思想,这个生心是生菩提心。但是这个地方有问题,就是,你如果是根利遮轻、烦恼淡薄的人,直接发菩提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善根薄弱,烦恼又重,你不能直接发菩提心,不可以的,你要先发出离心。就是说,当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平和、安定的环境,可以直接在无所得的心中“应无所住”而发菩提心。但是经过五浊恶世的时候,你就要先生出离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762】既然我们观一切法如梦如幻,三界果报也是如梦如幻,极乐世界也如梦如幻,那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呢?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既然我们观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如梦如幻,那三界果报也是如梦如幻,极乐世界也如梦如幻,那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呢?你应该是平等地面对娑婆跟极乐吧?蕅益大师说,不对!他说,无住生心这个“生心”要抉择。无住虽然无所得,但是无所得中要有智慧判断。他说这个三界之梦是恶梦者也、添梦者也。你这个是一个恶梦,而且你越轮回越糊涂,障道。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醒梦者也。

蕅益大师说,我们不能忽略了因缘的抉择。他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好的枕头,否则你一个晚上就睡不安稳。就是说,我们睡觉虽然无所得,但是你起码要求安稳。他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适合的枕头,对来生的规划你怎么能够不取不舍呢?你怎么会把你的生命丢到三界火宅而放弃净土的功德呢?

这个地方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诉诸大乘的圆顿止观,不用改变环境、在三界历练,对我们根钝遮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对我们来说,我们的成佛之道不能一次到位,我们必须两阶段的修学,就是要先离开三界,再谈成佛之道。这个就是为什么当时不契机,就是因为三乘的诸子轮回已久,大乘的善根已经退转了,而且烦恼已经粗重了。在根钝遮重的情况之下,法大机小。就是修学已经不是一次到位的成佛之道,而是两阶段式的成佛之道,一定要先权后实。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763】你不能同时显真又破妄,没那个本事

寅二、用车 分三:卯一、颂拟宜三车;卯二、颂三车希有;卯三、颂适子所愿

“用车”当中有三段。

卯一、颂拟宜三车

看经文。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

这个长者透过这种圆顿的教法,他发觉没有效果。因为诸子还是一样耽着快乐游戏,没有出离心,虽然修六度,但是也容易被火所烧。所以佛陀就觉得说,这个应该两阶段,所以,“是时长者,而作是念:诸子如此”,就是如此的愚痴、大乘善根如此的薄弱,“益我愁恼”,实在是令我感到忧愁苦恼。如今这个三界之宅已经是怎么样?“无一可乐”,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外有大火,内有烦恼邪见。“而诸子等”对这件事情却不觉不知,“耽湎嬉戏”。就是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火。外道还不错,他们还看到火,还修禅定,想要逃离,而我们凡夫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火。我们看到的就是财色名三个,三种的贪爱,所以没办法接受这种大乘的圆顿的引导,“将为火害”,来生终将因此而堕落。

所以佛陀怎么样呢?开始设诸方便,佛陀要把破妄跟显真切开来,你不能同时显真又破妄,没那个本事。就是先专心地免除灾难,然后再开显自性的功德。就是先给三车,然后再给他大白牛车,就是用对接的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