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染心不净

法华经学习贴——法华经玄赞卷第七——窥基大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5: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尔时(至)默然许之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赞曰。第四大段。佛默然许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5: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西南方(至)亦复如是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赞曰。第四例余六方。事意同前恐繁故例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尔时上方(至)为佛出世间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赞曰。第五上方。有三无第四许。此即睹光惊议。有二。初众梵惊议。后一天请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尔时五百(至)转法轮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赞曰。第二寻光诣佛。有二。初持宫华以推觅。后见佛众以忻然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时诸梵天王(至)愿垂纳处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花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花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赞曰。下第三段供养请转。有二。初供养后请转。初中又二。此长行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时诸梵天王(至)广度于一切
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于一切。
  赞曰。十颂半分四。初七颂半赞佛德。次一颂见佛生喜。次一颂请纳。后一颂回向。初中有二。初二颂标。后五颂半释。此初也。初颂叹能拔苦。后颂叹能与乐。免音无远反引也。作挽有作勉亡辨反。勖励也。国语云。父勉其子。兄勉其弟。犹勤强也。萌音莫耕反芽也始也冥昧貌。众无知也。汉书氓群黎也。涅槃名甘露门。谓圣道或理名甘露。教名为门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于昔无量劫(至)死多堕恶道

于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暗冥,
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

  赞曰。下五颂半释。中有二。初四颂半生死轮回。后一颂释佛能拔。初中又二初。二颂受苦果。后二颂半行恶因。此初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不从佛闻法(至)常堕于恶道
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 常堕于恶道。
  赞曰。此行恶因。意可知也。文有二。初二颂半在家行恶行后一颂外道行恶行。乐谓人天乐果。乐想者谓乐因。又乐者所取乐境。乐想者能取乐之想。又乐谓乐受自体。乐想谓苦对治乐。谓寒热等暂息灭时假名乐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佛为世间眼(至)故现于世间
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 故现于世间。


  赞曰。此一颂释佛能拔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超出成正觉(至)喜叹未曾有
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
  赞曰。二明见佛生喜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我等诸宫殿(至)皆共成佛道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赞曰。第三段一颂请纳。第四段一颂回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我等诸宫殿(至)皆共成佛道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赞曰。第三段一颂请纳。第四段一颂回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3: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尔时五百(至)无量劫习法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 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 开示涅槃道。
唯愿受我请,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无量劫习法。 
 赞曰。此赞请转也。一颂赞一颂请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7: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尔时大通智胜如来(至)十二行法轮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
  赞曰。上明供养请转。下第二段明许可为转。有四。一标许可为转。二明余所不能。三彰所转之法。四显生闻获益。此初也。三转有二。一自二他。今为他转非佛自转。此苦圣谛名示相转。此应遍知是劝修转。此已遍知是作证转。此行法轮以移动运是转义故。是一一转令闻法者发生无漏真圣慧眼。随其次第。于去.来.今苦谛之中。生智.明.觉。如是一转总别四行。三转谛谛皆有十二行相。然数等故但说三转十二行相。三转如次显示令入见.修.无学等三。如前第四卷疏中解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7: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若沙门(至)所不能转
——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
  赞曰。二明余所不能。未正证故。唯佛可为一切师故。知一切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7: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谓是苦(至)是苦灭道
——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赞曰。下彰所转轮之境。于此生智名行法轮。法轮境有二。一四谛二十二缘。此初也。且举示相余例可知。四谛略以五门分别。一出体.二释名.三废立.四释妨.五诸门
  出体者。对法等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诸有漏法性逼迫故皆是苦谛。集有二义。一招感异熟无记果义。对法等说。谓诸烦恼及所起业名为集谛。唯识等说十二支中。五亦集谛摄。业烦恼性故。余无记法皆非集谛。然唯说爱为集谛者。由最胜故。二为因能得有漏果义。即诸有漏在内身中。三性诸法能为依因。有异熟者皆是集谛。瑜伽等说十二支中。逆观老死有二种因。一者粗生谓即生支。二者细生谓爱.取.有。乃至观前齐识退还。此等皆名老死之集。故知依因无记等法亦名为集。不说非支亦名为集。真如.择灭.不动.想受灭诸无为名为灭谛。对法论说真如.圣道.烦恼不生名为灭谛。此说灭依.能灭.灭性。正智所证真如境上。有漏法灭。假实合是灭谛之相。无漏五蕴名为道谛。对法等说。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皆名道谛。依道自性.及道眷属以显道谛。由此四谛摄诸法尽。故涅槃经迦叶问言。如佛一时入申首林。取小树叶告诸比丘。我已所说如手中叶所未说法如林中叶。而言四谛摄诸法尽。若摄尽者。则是已说一切法尽。云何言未说如林中叶。若不摄尽者。应有五谛。世尊告言。四谛摄尽。然总说言此是苦谛。二乘不能知分别诸苦有无量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乃至道谛亦复如是。此中意说。然虽四谛摄诸法尽。巨细分别二乘等不知故言未说。非有五谛。依诠显实真如亦是灭谛所摄。故对法言灭性正是灭谛所摄。涅槃亦说四谛所摄。故言二乘有苦有谛而无有实。菩萨具有。余三亦然废诠谈旨即非灭谛。故瑜伽中。四谛之外说非安立谛。上依种类总说四谛。若依法体有粗有妙。能知之。智有上有下胜鬘依此说有八谛。谓有作四圣谛.无作四圣谛。如是八圣谛非二乘所知。即新翻经云安立谛.非安立谛。有作四圣谛者。分段生死十二因缘名苦。烦恼及业名集择灭名灭。生空智品名道。无作四圣谛者变易生死五蕴名苦。所知障名集。无住涅槃名灭。法空智品名道。如前已说。今依总相或依分段。转四谛轮。为二乘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7: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名者。四者是数。谛者实义。唯圣知实故名四圣谛。苦真是苦更无异苦等。五十五云。谛义云何。如所说相不舍离义。由观此故到清净究竟义是谛义。带数释也。苦者逼迫。烦恼所生义。集者招感能生苦谛义。灭者寂静义彼俱寂静。义道者通因能成三义。三义者此中苦事.苦理苦如。乃至道谛有三亦尔。苦事名谛持业释。余二名谛依主释。理.如二种与其苦事。虽非一异然此皆非逼迫等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7: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废立者九十五云。苦谛如诸病体。集谛如诸病因。灭谛如病生已而得除愈。道谛如病除已令后不生。诸有病者诣良医所。但应寻求尔所正法。诸有良医亦但应授尔所正法。是故更无第五圣谛诸佛如来拔大毒箭无上良医。亦但宣说尔所正法。又如疗病者知病.病因.病除之法观生死苦.苦因.苦灭.灭法。亦尔故复说言趣苦灭行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7: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妨难者五十五说。何因故。说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差别耶。答由彼苦谛是四颠倒所依处故。为除颠倒故。应遍知苦。既遍知已即遍知集。由彼集谛苦谛摄故。虽遍知苦仍为集谛之所随逐。故须更说永断集谛言触证者是现见义。由于灭谛现前见故。不生怖畏。爱乐摄受。是故须说触证灭谛。若勤修道乃能成办所说三义。是故次说修习道谛。何故四谛如是次第。由此故苦为初。如此故苦为次。此二摄黑品究竟。由此故乐为第三。如此故乐为第四。此二摄白品究竟。譬如重病.病因.病愈.良药。又如遭苦次第建立圣谛。如诸世间曾所遭苦。即于此处先发作意。次于遭苦因。次于苦解脱。后于解脱方便。发起作意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7: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诸门分别者。以十门分别。一几蕴所摄。三谛五蕴更互相摄。灭谛不尔彼寂静故。二谁各几行。答各四如次。谓无常.苦.空.无我。因.集.生.缘灭.静.妙.离。道.如.行.出三何故苦谛为四行观为除四倒。无常除常到。苦除二倒谓乐.净倒。空无我除我倒。集谛四。观除四爱故。由依常倒起后有爱。次依乐.净二倒起贪喜俱行爱。及彼彼希乐爱。次依我倒起独爱灭为四观四种爱灭之所显故。道为四观由能证彼四爱灭故。四谁解脱门摄几行。五入谛现观有几种。六三乘观谛有何差别。七此四谛为世俗为胜义。五十五涅槃唯胜义。六十四对非安立唯世俗摄。实通二种。八诸谛相摄。九苦有几种。余三亦尔。十虚空.非择灭。何谛所摄。并如瑜伽.对法.唯识.显扬等抄说。恐繁故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9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