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xvxin00

[其它] 有一个关于自己的问题,想知道。希望有明士解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0 10: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与结生过程 (Cutipatisandhikkamo)(一)临死心路过程 (maranasannavithi)【五门临死心路】(只投生欲界):一期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有三型(四种)情况: (1)型:「确定」之后,「速行」五次,接着「死心」生起。 (2)型:「确定」之后,「速行」五次,「彼所缘」两次,接着「死心」生起。 (3)型(之一):「确定」之后,「速行」五次,「彼所缘」两次,(许多)「有分心」生起,接着「死心」生起。 (3)型(之二):「确定」之后,「速行」五次,(许多)「有分心」生起,接着「死心」生起。
发表于 2018-5-10 10: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10 10: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过程说明(1)「临死心路过程」(一期生命的「最后一个识知过程」)结束后; (2)「死心」(作为一期生命的「最后一个心」,属于离路心)立即生起,执行死亡作用后灭尽,命根即被切断;紧接着-- (3) 新一世的「结生心」(作为一期生命的「第一个心」)立刻生起,开始新的一世,结生心灭尽之后; (4) 16个「有分心」生起;接着-- (5)「第1个心路过程」生起。当「第1个心路过程」结束后,有分心再次生灭,只要没有其它心路过程发生,有分心在一期生命中会一直不断地生灭,直至死心生起。其中,「死心」灭尽后,下一世的「结生心」立即生起,中间并无「中阴身」(antara-bhava中有)。 换言之:结生心是每一世生起的第一个心,它紧接着前一世的死心之后生起(中间没有穿插其它任何心)。结生心灭去,紧接着有分心生起,执行维持生命的作用,有分于一期生命里,介于「心路」与「心路」之间,一直持续流动着,直至死心生起。这世死心生起,执行死亡作用,灭尽后即结束这世生命。紧接着下一世的第一个结生心生起,生命如此一期又一期的开始与结束。 (四)所缘说明(今生的结生心、有分心、死心与前世的「临死心路」的所缘,及其关系):三种「离路心」(非路心):结生心、有分心与死心,其实都是同一种离路心,它们缘取同一个所缘,只是名称与作用不同而已。这三种离路心都不能执行任何新的识知作用;换言之,它们不能识知投生当世的任何事,因为它们缘取的目标,都是前一世「临死心路过程」(最后一个识知过程)的所缘,亦即:这一世的结生心、有分心、死心与前一世的临死心路过程,皆取同一个所缘。而「第1个心路过程」缘取的所缘,则是新一世的「结生心」。  
发表于 2018-5-10 10: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转帖,拒绝评论

点评

不给你评论,给你赞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12:17
发表于 2018-5-1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神 发表于 2018-5-10 07:07
名字罢了,相续不断,无常生灭,你就不必在这里费脑筋了。

你不先闹笑话,谁耐烦来费脑筋?

点评

我准备以后多闹笑话。 大仙一定来捧场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12:16
发表于 2018-5-1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8-5-10 07:35
或者瞥一眼你14楼自己说的结生心是“投胎后的第一个心”。第二个心也是因烦恼结而有,为什么不能叫结生了? ...

名字随便起,叫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明白轮回的原因即可。
有因即有果,因灭果亦灭。
我们修行就是要把轮回的因灭掉。
轮回自然终止。
发表于 2018-5-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8-5-10 10:23
你不先闹笑话,谁耐烦来费脑筋?

我准备以后多闹笑话。
大仙一定来捧场哦。


发表于 2018-5-1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闻天 发表于 2018-5-10 10:12
也是转帖,拒绝评论

不给你评论,给你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8-5-10 10:00
五利使──(一)身见。总执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到晚,就帮助这个身体,给它买一点糖吃,买一点香水擦一擦, ...

好通俗易懂,俺有时候还是老关注,肉体的脸如何。 好像好看就能给自己带来优越,高人一等。
  一直不知道如何,找到改变这个定数的方式。

点评

这没有错,菩萨相好,说的话有人喜欢听。如果范冰冰劝人吃素,念佛号召力比我们强百倍。 相好是福报,没福报想好也好不了的。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行菩萨道是应该相好,也应该长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18:05
关注肉体是对的,只有从名色入手,才能解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16:2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5-9 13:28
您所描绘的状态是阿赖耶识的见分,是"真现量",由根本智发露。

《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b)︰‘ ...

多谢先生, 在下去看了一下,很深奥,难以坚持继续看下去。

点评

那我就大致给师兄介绍一下名相概念: 一、佛法的现量:量,为尺度之意,指知识来源、认识形式和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现量是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直接反映,乃尚未加入概念活动,毫无分别思惟、筹度推求等作用,仅以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1 09:3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8-5-9 08:42
以教理来讲,当下一瞬,未起第二念时,是诸识的现量,仍是心识妄境,不是实相真心(真心非当下,非过去未来 ...

多谢解答,  察觉到这个的时候,多了些平静,俺觉得舒服一些。

点评

应该向前观察才对啊。 能观照结生心的名色法之后,再往过去观照,就能见到前一世临死时的名色法。那时有三种目标当中的一种出现在你心中。这三种目标就是:业:造业的行为,业相:该行为的相,趣相:下一世投生处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16:39
发表于 2018-5-1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xvxin00 发表于 2018-5-10 14:49
好通俗易懂,俺有时候还是老关注,肉体的脸如何。 好像好看就能给自己带来优越,高人一等。
  一直不知 ...

关注肉体是对的,只有从名色入手,才能解脱。
发表于 2018-5-10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xvxin00 发表于 2018-5-10 14:58
多谢解答,  察觉到这个的时候,多了些平静,俺觉得舒服一些。

应该向前观察才对啊。
能观照结生心的名色法之后,再往过去观照,就能见到前一世临死时的名色法。那时有三种目标当中的一种出现在你心中。这三种目标就是:业:造业的行为,业相:该行为的相,趣相:下一世投生处的相。

我要举例来说明:有一个禅修者观照前世临死时的名色法,他见到一个人以蜡烛供养佛像这样的业相。这时他必须观照供养蜡烛那个人的名色法。如何观照呢?
他必须对那个人的影像有系统地修习四界差别。见到色聚之后就分析那些色聚,直到照见色聚里的究竟色法,然后必须特别注意观照心脏里的五十四种色法,尤其是心所依处色。如此很容易就能见到有分心。在有分心当中会有不同的目标出现。那时他应当前后来回地观照那些有分心。为什么呢?因为心路过程会出现在有分心之间,如此一再来回地观照时就能观察到那些心路过程。
结果他见到前世那个人在供养蜡烛给佛像之前发愿来世要成为修行的比库。在那个人供养蜡烛时的意门心路过程中,意门转向心有十二个名法,七个速行心当中的每一个有三十四个名法。速行心的三十四个名法称为行。在这些名法当中,思心所是最主要的,思就是业。行与业这两项称为业轮转(kammavatta)。这些名法生起之后就立即坏灭,因为它们是无常的。
然而,它们在他的名色相续流中留下了业力。根据《巴他那》(Patthana)的业缘(kammapaccaya)章,业力称为业。

然后他再观照发愿来世成为比库时的心路过程。那也是一种意门心路过程,其中的意门转向心有十二个名法,七个速行心当中的每一个有二十个名法。在速行心的二十个名法当中,无明、爱、取这三项名法最为显著。无明是错知有修行的比库存在。爱是渴爱修行比库的生命。取是执着修行比库的生命。
为什么说错知有修行的比库存在是无明呢?根据佛陀的教导,分析了内外的身心之后,他会发现只有究竟名色法存在而已。如果他如实地了知那些只是名色法,这是正确的、是观智,但是如果他认为有男人、女人、比库、比库尼,这是错误的,是无明。由于无明,所以他发愿成为修行的比库,这就是爱。他执着修行比库的生命,这就是取。无明、爱、取这三项称为烦恼轮转(kilesavatta),它们能造成生死轮回 。
因此总共有五种主因,即无明、爱、取、行、业。
然后他必须观照今世投生时结生心的五蕴。结生心时有三十种色法,分别存在三种色聚当中,即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与心色十法聚,它们各含有十种色法。
能观照这三十种色法之后,必须再度观照无明、爱、取、行、业这五种过去因,尤其要注重观照业力。反复地观照前世临死时成熟的业力与今世结生时的三十种业生色法,以便检查这些色法是否由前世那个业力所产生。
如何观察这种因果关系呢?在这个阶段,多数禅修者已能观察到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心能产生许多心生色聚,能观察到心与心生色法之间的因果关系。正如心产生心生色法的情况,同样的,业力能产生业生色法。他应当如此检查前世临死时的业力与今世结生时的业生色法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确定见到业力产生业生色法之后,应当进一步观照:由于前世的无明、爱、取、行、业生起,所以今世结生时的业生色法生起。
接着也必须观照前世的业力与今世结生时的名法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必须观照前世的业力与今世这一生中所有果报五蕴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能观照由于前世的无明、爱、取、行、业生起,所以今世的色蕴等生起。前世的无明、爱、取、行、业是因,今世的色蕴等是果,这是观照行法的因缘生,如此观照的智慧是缘摄受智或因缘生智见(paccayato udaya bana dassana)。因缘生智见意即见到现象(或法)的因缘生的智慧。
发表于 2018-5-1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xvxin00 发表于 2018-5-10 14:49
好通俗易懂,俺有时候还是老关注,肉体的脸如何。 好像好看就能给自己带来优越,高人一等。
  一直不知 ...

这没有错,菩萨相好,说的话有人喜欢听。如果范冰冰劝人吃素,念佛号召力比我们强百倍。
相好是福报,没福报想好也好不了的。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行菩萨道是应该相好,也应该长寿。
发表于 2018-5-1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5-9 13:28
您所描绘的状态是阿赖耶识的见分,是"真现量",由根本智发露。

《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b)︰‘ ...

师兄理解错了。这不是根本智发露,根本智有对治烦恼的功用。
这种空的状态虽然无分别,但不能对治烦恼。因它本身就是无记无明。这种状态不过是如虚空中什么也没有,所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欲不求。如是之“空”不容“有”。

如坛经颂: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而真智显露时,相即无相。生本无生灭本无灭。生灭迁变即不动真常。是空即有,是有即空。

点评

这种心只不过是结生心。 正如师兄所说是无明无记。 这种心不但与根本智无关,而且与禅定也无关。连初禅都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20:09
感恩师兄指点。 若不是第八识真现量,此不增不减之空境,是五具意识之现量?是前五识之现量?还请师兄解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19:03
发表于 2018-5-10 19: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8-5-10 18:25
师兄理解错了。这不是根本智发露,根本智有对治烦恼的功用。
这种空的状态虽然无分别,但不能对治烦恼。 ...

感恩师兄指点。
若不是第八识真现量,此不增不减之空境,是五具意识之现量?是前五识之现量?还请师兄解惑。

点评

如此空境不是五识现量。也不是五具意识之现量。 而是第六识的独影境。三种独影中是定中独影。 这样的空境仅仅定中能现。离定是不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2 10:26
发表于 2018-5-1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8-5-10 18:25
师兄理解错了。这不是根本智发露,根本智有对治烦恼的功用。
这种空的状态虽然无分别,但不能对治烦恼。 ...

这种心只不过是结生心。
正如师兄所说是无明无记。
这种心不但与根本智无关,而且与禅定也无关。连初禅都不是。。

点评

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你不承认这点,根本智于你无从谈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1 09:02
发表于 2018-5-1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5-9 13:28
您所描绘的状态是阿赖耶识的见分,是"真现量",由根本智发露。

《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b)︰‘ ...
《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b)︰‘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因明论这里说的应是识的现量,不是智的现量。“无分别”指没有计度、随念两种分别,但有自性分别。“正智”亦仅就世俗而言,非出世间圣智

第八虽是现量,但在凡位没有慧心所,谈不上根本智,只能现量缘于根尘等依他起境,不能现量缘(证)于真如

补充内容 (2018-5-10 21:45):
这种现量境界即使比平常的胡思乱想空灵,也并非佛经上说的真谛之空,仍是世俗之有

补充内容 (2018-5-10 21:52):
也不能说是不增不减,比如眼前多了一些光,少了一些光,眼识绝对能现量感知到

补充内容 (2018-5-10 21:52):
达到这种三际托空的境界,不能说是单独哪个识的境界。比如此时视物,同时有第八、眼识、意识三个识的现量作用参与,当然也少不了末那识在背后起作用

补充内容 (2018-5-10 22:01):
不过据说这种空灵的现量境能让人近似体会到法味,只要不作圣解,是通往开悟的桥梁。不思善,不思恶,在这种无分别的现量境里,哪个是本来面目

补充内容 (2018-5-11 07:46):
更正:因明论这里说的现量,包括识、智两种情况。无论是妄识缘于尘境,还是正智缘于如如,均有自性分别。无随念、计度分别,称为无分别,不是如木石一样毫无知觉

补充内容 (2018-5-11 07:49):
就是说识的现量和智的现量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所缘,一个缘依他起,一个缘圆成实。智缘真如时,不变相分,亲缘真如——唯识通过这种表述方式,来传达“如、智不二”的意涵

补充内容 (2018-5-11 08:49):
因明论这里以眼识等为例,来说明现量缘境时离随念计度二种分别的情形(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为什么说是以识为例?因为根本智不缘色等法,缘色的是识

补充内容 (2018-5-11 08:51):
文中说“于色等”,等字可包括根本智所缘之真如

补充内容 (2018-5-11 08:57):
“若有正智……”一句,可以这样解释:若有第八、前五、初起的明了意识,以及根本智,于色、真如等境,离于名言习气等二种分别,现现别转,名为现量。可参考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直解

点评

个人愚见:唯识四分中,识的自证分与证自证分,是内证智,是权智,属于的范畴了。 根本智是性智,八识转依的四智是相用无漏心智,师兄不宜混淆。 楼主贴中叙述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后学只能依此判定为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1 08:59
发表于 2018-5-10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
  孙陀罗是妻名,译作艳;难陀,译作喜。因佛门下,难陀太多,故加妻名以别于他人。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初入道,从佛出家,虽能严守戒律,但对于禅定,全无把握,因心常散乱,不得定力。无定就不能发慧,无慧不能断惑。惑不断就不能得无漏果位。佛乃教我及拘絺罗(舍利弗母舅,专修鼻端白)两目注视鼻端有白相,来收摄散乱心。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我观想了二十一天,感觉到鼻中出入气息,好像烟一样,从此就得到定力,身心都能圆明洞彻,遍观一切世界,清净无染,全无障碍。好像看琉璃一样,内外透明。烟相渐渐消灭,出入鼻息,竟变成白色。
  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这时我的真心开朗,诸漏尽除,所有出入气息,都化作智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成阿罗汉道。佛为我授记,说我很快就得到菩提佛道。现在佛问,哪一法门最圆通?我认为观想气息,至息清成白,发出智慧光明,遍照十方,灭尽诸漏,故观息摄心,为第一法门。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发表于 2018-5-11 08: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8-5-10 21:37
因明论这里说的应是识的现量,不是智的现量。“无分别”指没有计度、随念两种分别,但有自性分别。“正 ...

个人愚见:唯识四分中,识的自证分与证自证分,是内证智,是权智,属于的范畴了。
根本智是性智,八识转依的四智是相用无漏心智,师兄不宜混淆。


楼主贴中叙述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后学只能依此判定为八识真现量了。虽然后学也不太相信楼主能得根本智现前。

点评

师兄对于识与智的区别还不很明了。 识与智都能了了而知。 识是有能取所取,而智无能取所取。 辨法法性论中极明了。 从缘知唯识,观识不得境。由境无得故,亦不得唯识。由此无得故,入二取无别。二别无所得,即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2 11:48
本、后二智都是由八识转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1 09: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5 1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