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道海

[心得体会] 大乘小乘的全面综合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3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6-10-23 11:48
明显的用小瓢量海。等你到自然之知道,圣境不可测度。

        哦,原来你上次发的那个帖子,全是废话啊

点评

我嘛,大自然的搬运工。发贴子是闲的慌,没当回事,是人看到有用,也不关我的事。 嘿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9:35
发表于 2016-10-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个都自以为自己很牛逼,都做成了这样子了,真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了。总爱说大话。

补充内容 (2016-10-23 19:35):
连论坛里的魔民都整不了,还大乘菩萨行?

点评

除了揭露写法,破斥魔法。还能做什么呢?你这把利斧,金刚杵降服了几只魔?我们与魔打口水战胜多负少还是有目共睹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20:59
发表于 2016-10-23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灭除邪恶 发表于 2016-10-23 19:32
哦,原来你上次发的那个帖子,全是废话啊

我嘛,大自然的搬运工。发贴子是闲的慌,没当回事,是人看到有用,也不关我的事。

嘿嘿
发表于 2016-10-2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释净宽和尚等

虚云和尚的原话是这样的。

    幻游比丘虚云自题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
咄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
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煮沤;
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叽嚠;
咦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虚云禅师临终偈

              吁嗟我衰老,空具报恩心。
              宿债无时了,智浅识业深。
              愧未成一事,守拙在云门。
              诵子喫餙句,深愧对世尊。
              灵山会未散,护法仗我公。
              是韦天再世,耀毗耶真风。
              自他一体视,咸仰金粟尊。
              中流作砥柱,苍生赖片言。


补充内容 (2016-10-23 20:12):
释净宽 打错了,应该是释宽净和尚。
发表于 2016-10-2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宽净和尚讲述的《极乐世界游记》中,其回娑婆世界的原因是这样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向阿弥陀佛顶礼,求他加被,赐我福慧,了脱生死。阿弥陀佛说:“观世音菩萨接引你到这里来,到各处参观,你就去吧,但过后你必须回返人间。”
      当时,我惊叹于极乐国的殊胜境界,感到人间很痛苦,不想再回去,于是我哀求道:
     “这里极乐国太好了,我不想回去,求阿弥陀佛大发慈悲,收留我!”
       他说:“不行啊,不是我不肯收留你,要你非走不可,而是你在二劫以前,已往生极乐国土,只因你自己发愿再回到人间,救世度人,所以你目前还需回去,完成你的心愿,
把极乐世界里的情形,传达给人间知道,籍以教化世人。”



         末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在洞内拜了两三天,尽管叫、跳、哭,也不见一点消息。我一步一步挨下山”



补充内容 (2016-10-23 20:19):
所以,在娑婆世界--堪忍世界,是很不容易的。

点评

我发愿活一万岁,或者到弥勒菩萨成佛在此世界教人学佛,念佛。请十方诸佛加持我。 人家一看我如此长寿,肯定跟我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21:03
发表于 2016-10-23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灭除邪恶 发表于 2016-10-23 19:34
一个个都自以为自己很牛逼,都做成了这样子了,真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了。总爱说大话。

补充 ...

除了揭露写法,破斥魔法。还能做什么呢?你这把利斧,金刚杵降服了几只魔?我们与魔打口水战胜多负少还是有目共睹吧?

补充内容 (2016-10-23 21:17):
揭露邪法,破斥魔法。

补充内容 (2016-10-23 21:19):
佛在大涅槃经里说,我为声闻众讲降魔,不为大乘菩萨说。由此可见,在大乘行者面前,小小魔头微不足道的。
发表于 2016-10-2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灭除邪恶 发表于 2016-10-23 20:18
释宽净和尚讲述的《极乐世界游记》中,其回娑婆世界的原因是这样的:

我发愿活一万岁,或者到弥勒菩萨成佛在此世界教人学佛,念佛。请十方诸佛加持我。
人家一看我如此长寿,肯定跟我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0-2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
释迦牟尼佛又称一声,诸比丘!当我们为沙弥时,各人已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这些众生从我们那里闻法,便趣向无上正等正觉。随其根性各别,迟速不同,但皆会到达究竟之圆满大觉。
这些众生,其中有些已住于声闻地位,我也常教化他们趣向无上正等正觉,令他们辗转皆入佛道。何以故?因为如来的智慧,是难信难解。难信,故不容易修,难解,故不容易证果。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当时我们所教化无量如恒河沙数的众生,就是你等诸比丘,以及我入灭后,在未来世中的声闻乘,他们也将会证得阿罗汉果。
佛法都是讲因果,若无此因,则无此果。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已教化无量众生。每次出世时,现比丘身,到处去弘扬佛法,讲经说法,博得这些信众的信仰,他们觉得佛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亲切,便发愿常随这位‘法身父母’。释迦牟尼佛用平等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他的法缘,日益增广,果位日益高大,直至今天终于功成德就,他成佛道,他的弟子与他的宿缘很深。他们生生世世都随从佛转法轮,拥护佛法。当佛成佛那一生,他的弟子皆来拥护。当然,有些也赶不上。这些人就是经典上所说‘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万事万物都是仗缘方生。故佛教里云:‘诸法从缘起,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释迦牟尼佛继绩说:我灭度后,还有弟子不听闻这部法华经,因为他们好乐小乘法,故对于大乘菩萨法,均不知不觉。可是,从他们‘所行功德’,或从坐禅等得来的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他们或会证得权巧方便的果位,即有余涅槃,而认为此是究竟解脱。
届时,‘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其他的名称。这些声闻人虽然生灭度之想,认为自己已入于涅槃(不生不灭的境界),‘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但由于他们在其他国土求佛智,也会听闻这部经。‘唯以一佛乘,而能得灭度,更无余乘法。’唯一佛乘才是真正的涅槃,而不是声闻乘著于一边之空理。‘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有时,佛也会用方便法门来觉悟众生,但归于根本,乃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诸位比丘!假使佛知道自己将要入涅槃,所有座下的大众们都得到清净、信心和解悟,得到通达一切诸法空相,入甚深的禅定,便能召集一切菩萨及声闻众,为佛说此部法华经。因为世间上所有欲修佛乘的人,是不能以修二乘法,而得灭度。二乘人所谓的灭度并不是真正的灭度,唯有修佛乘,才真能得到佛的灭度和果位。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发表于 2016-10-2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著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佛又说:‘你们一切的比丘应该要彻底了解,如来所说的法是权巧方便法,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利根的,也有钝根的。若一开始就跟钝根人说真实法,他们是不会接受和相信的,所以我用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们。’因为佛的方便法门本来是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所以一切众生有这种方便的机缘,他们的心志只知道小小的方法和道理,若说宇宙间深奥的道理给他们听,那就不懂了。
二乘人往往都执著在五欲的境界上,即财、色、名、食、睡。1、财能购买一切物,所以人人都放不下钱财。若能把钱当作毒蛇一样,不去贪求它,人就不会为钱财而发生斗争。有一首偈颂,形容‘钱’字很恰当:‘一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若会用者出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试看‘钱’字有两个‘戈’,就像两个人拿著戈在那里挖掘金子,又可以说二人动干戈争著金子。钱可带给人许多麻烦苦恼,但是一般人却视钱如命,贪而无厌,若会用钱者即可超出三界,不会用者就造下了许多的罪业。2、色欲,就是著住在美好的色物上。3、名欲,贪一个好的名誉,欢喜人赞叹,若受人毁辱如三百矛刺心,把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4、食欲,欢喜吃些好东西,满足口腹。尤其是修道人,不应该把食物看得那么重要,应该把食物当作良药来维持血肉残身以疗干枯成就道业。5、睡眠,有人欢喜睡觉,觉得睡得越多越好,可是愈睡愈迷,变成愚昧昏暗,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二乘人就是受到这五种欲念的支配,故还未到不生不灭的地位,我为他们说二乘法(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法的原因,只不过令他们心生欢喜而精进修行。事宣上,证到二乘法的果位,还未得到真正涅槃的境界,何异望梅止渴,要知画饼不能充饥啊!
发表于 2016-10-2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实施权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譬如有一段五百由旬(四万里)的路,凡是要经过此路的人,将会遇到许多危险和困难。如受到强盗的抢劫,蛇狼虎豹的攻击。所以,要经过这路的人都心生恐惧,但是唯有这条路才能达到一切珍宝所藏之处,因此,他们只好冒险的向前开步走。就在这时候,其中有一位导师,他非常聪明能干,具足智慧圆满,知道如何行走这条险道,才不会被种种险境困扰,于是他发心指引所有的人经过此路,但是这些人走到半途中,却生出懈怠心,而不想再往前走。于是他们就对导师说:‘现在我们已疲倦到极点,在这怖畏的道路上,实在不想再向前走了,而且,前面还有一段很遥远的路,故我们还是不要再向前走好了。’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这一位导师有许多方便法门,他想:‘这些人真是可愍!为何要舍去到佛宝国的志愿而往后退呢?’想到这里,他只好用他权巧方便的神力,在险道中过三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个化城。然后,告诉大众:‘你们各位!不要恐怖,更不要生出懈退心。你们现在可到前面不远的一个大城里住下来,在这城里,可随意行动,假使能进入此化城,即可快速得到安隐,你们想再继续前进取宝,即可达到佛国宝所了。’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当这群行者身疲力倦到了极点,忽然得见这一座化城,能暂时逗留休息,故生出未曾有过的大欢喜心,说:‘我等今日免堕天、人、地狱、饿鬼、畜生道,脱离三界火宅,得到快乐和安隐。’于是,一起往前进行入此化城。以为他们已经到了究竟解脱和安隐,十分的高兴和安乐。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这时领导师尊——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们已经休息,恢复精力,不再疲倦了。于是,佛即毁灭此化城,对众人说:‘你们应该再向前走,宝处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此化城只不过是我所变化出来的,鼓励你们前进,好让你们暂时休息。’也就是说,凡是证到四果罗汉的圣人应当要回小向大,修大乘的法门,才能达到究竟之宝处。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
诸比丘们!此大通智胜佛所说的法,也就是我所要说的法,如今为你们做大导师,深知一切生死、烦恼恶道,是多么险难和长远,故应离一切烦恼,越过生死的苦海,达到如来之家,成就萨婆若。
发表于 2016-10-2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如果有众生听到佛说唯一佛乘的法,一定有许多众生,拂袖而去,不想见佛或亲近佛,因为佛法是难信之法,所以众生都不肯接受。因为他们想:‘修行成佛必须要花很长久的时间,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勤修六度苦行,才有成佛的机会。’于是,他们都故意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识大导师(佛),更不用说教他们舍去七情六欲,一心修道了。
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一切诸佛,悉知一切六道众生的心念,是非常之怯弱和下劣。佛就用方便的力量,而说二乘法的有余涅槃,让修道上起懈退心的众生,暂时止息。故说出另一个中道涅槃。这时,佛又告诉他们说:‘你们还未到达究竟的佛道。你们所住的地方,接近佛的智慧,你们应当观察和筹量,不论你们得到有余或无余的涅槃境界,都不是真实的。其实是如来的方便力量,于唯一佛乘,分别说出声闻、缘觉及菩萨三种的法门。’
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佛就像那一位导师,知道应用什么方法来越过这危险中途的道路,并且告诉过路的入,到那里去休息。宝处就在附近不远,但是此座城并非是真实的。它只不过是佛变化出来,让你们休息一会儿,等到你们已恢复体力,就应离城而向前迈进。譬如:你要从你的家乡到国外,要经过很遥远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在这一段路程中,一定会觉得身疲力倦,那时你就要找一间旅店暂时住一宿,第二天又继续你的路程,这样才能到达你所要到的地方。
发表于 2016-10-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险恶道    迥绝多毒兽    又复无水草    人所怖畏处
无数千万众    欲过此险道    其路甚旷远    经五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    强识有智慧    明了心决定    在险济众难
譬如在一段危险的恶道,那一道路是最危险的呢?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道。在这道路里犹如荒野,有许多毒蛇猛兽,连一点水一根草都没有,是一般人所恐惧的地方。这时候,有无量千百万数众生,欲要渡过此危险的道路,超出六道轮回,得真正的解脱,可是,必须要经过五百由旬的路程,才能到达究竟之处,所以还离道八万四千里,那么的遥远呢?
这时有一位善知识,具足多闻知识,他有大智慧,明了一切事情的是非黑白。并且他能知道那一条路是正的,那一条路是邪的。因此,他常在危险的道路里救济一切有难的众生。
众人皆疲倦    而白导师言    我等今顿乏    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    此辈甚可愍    如何欲退还    而失大珍宝
在这危险的道路上行走是很不容易的,助缘很少,逆缘很多,譬如一个修道入,原来无法付出力量,而有菩萨或者护法神来帮助他,使他再接再厉,修道圆满。或者有人以错误的方法修道,有善知识指导他,趣向正道,这都是助缘。什么叫逆缘呢?譬如你正要发真正的菩提心,偏偏来了一个人,专门使你退菩提心,使你生出种种的欲念,而道心不坚固,故叫逆缘。就在这种不容易修的道路上,很容易生出疲倦,总觉得修了这么久的时间,一点收获都没有,于是就对导师说:‘我等现在都疲倦了,我们想还是不要再修行。’
这时,善知识作如是想:此类的众生实在可怜啊!为何要生退转心而不想修道呢?本来将要得到的珍宝,现在都丢掉了。
寻时思方便    当设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    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    渠流及浴池    重门高楼阁    男女皆充满
即作是化已    慰众言勿惧    汝等入此城    各可随所乐
即时,善知识想出来一个方便法门,乃用他的神通智力,中途化出一个大城,里边有许多非常庄严的舍宅,周围有花园和树林,有澄清的水沟,七宝的浴池,重重的高楼阁,男男女女都充满欢喜。这一些境界都是变化出来的。这时善知识对大众说:‘你们不要再生恐惧,现在可以到这个城里来,所要求的,必能遂心满愿。’其实,这一个化城就是各位二乘人所证到的有余涅槃,而法华经是开权显实引导二乘,所以佛不能不告诉大众,他们所证到有余的涅槃,只不过是到了一座化城一样,并不是真正得到究竟的涅槃。
诸人既入城    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    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    集众而告言    汝等当前进    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    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    权化作此城
汝今勤精进    当共至宝所    我亦复如是    为一切导师
所有小乘人都欢喜离苦得乐,不发大心,修小乘法,所以他们到了此座化城,觉得心满意足,皆生大欢喜,自以为得到了究竟安隐,自己究竟度脱生死苦海。佛早已知大众会生如是想,于是又召集所有的大众而示知:‘你们现在不再疲倦了,应当打起精神往前迈进!因为你们现在所住的地方只不过是一个化城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珍宝之处。而是我见你们太疲倦,心生退转,不想再修道,所以我用方便的法,神通的力量,变化出一个城,即二乘人的法。你们现在应当勇猛精进,即可一同达到佛的宝藏之处。我也是如此,为一切众生的善知识,教导他们早登彼岸,共成佛道。’
发表于 2016-10-2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诸求道者    中路而懈废    不能度生死    烦恼诸险道
故以方便力    为息说涅槃    言汝等苦灭    所作皆已办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罗汉    尔乃集大众    为说真实法
我看到一般求道的人,修行到了半途,就觉得太辛苦,而生出懈退心,不想修道了。所谓‘修道一年,佛在眼前,修道三年,一万八千,修道十年,佛在天边。’所以说,若我们由始至终,能保持著修道最初精进心,一宜勇猛精进,就能早成佛道。如果半途而废,那就一无所成,不能度过生死的苦海,烦恼的险道。所以,佛设方便法门,不是实法,乃对二乘人说:‘你们也可证到涅槃,解离众苦,不受生死,你们所要办的都已办了,而得到涅槃证得阿罗汉。’尔时佛又召集大众,为他们说真实的法。
诸佛方便力    分别说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    汝所得非灭    为佛一切智    当发大精进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用尽方便法来教化众生,而佛法本来是只有佛乘,没有缘觉乘、声闻乘之分。因为众生的根性,不能一开始就明白和接受佛法,故佛为众生方便说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都是佛用大威神力所化出来的二乘法门,故为化城。所以说,唯有佛乘才是实乘。一切众生能得不生不灭究竟涅槃之处,唯有修行佛乘,才能实证真常。然而一切众生修行太久了,往往就生出厌倦心,所以佛以方便法门而造出一个化城,为众生说有余之涅槃和无余之涅槃。
现在佛要开权显实,说出真实的涅槃,因为以前佛对二乘人所说的有余涅槃,还未到圆融无碍的一佛乘上,故还不能了生脱死,至不生不灭。因为证到四果阿罗汉,虽然分段生死没有了,可是变易生死还未断尽呢!佛具足一切实相般若的智慧,你们应该求佛的大智慧,向前勇猛精进,求无上佛道,不应该停留在四果罗汉的果位而生自满心,不求上进。
汝证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    为息说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于佛慧
当你们证得一切智慧,佛的十力法。何为十力法呢?十力法是佛所具有的十种力量。(一)佛有知觉处非处智力。觉处是一切合乎佛法的,非处是一切与佛法互相违背的,而佛就有这种智慧和力量,分辨是非。(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一切众生过去生中,造了什么罪业,现在种什么因,将来应结什么果,未来受什么果报,佛就有此种智慧的力量,知道三世的业报。(三)知诸禅解脱三味智力。包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谓‘四空处’,还有所有的一切禅定,和八种之解脱。(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佛明白一切众生种种的境界,所以才能教化他们。譬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的信基督教、回教、天主教等等,其实每一个宗教都归入佛教,而每一个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也接受种种不同的法。(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就像修五戒十善,可生天。修禅定可证果,修六度万行,可成佛。造恶业,可变恶鬼、堕地狱。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这只不过略略解释,如详细的说,百千智力都从此生出来,无有穷尽。
若修道人能证得三十二相,就得到真实的寂灭和快乐。诸佛是一切众生的大导师,见一切众生在修道中生厌倦心而说出菩萨、声闻、缘觉诸乘法及有余之涅槃。虽然知道这座化城是众生之旅客站,并非本来的家乡,故引导众等归入佛道,得圆满的智慧。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返回[般若文海]首页 | [繁體版]

发表于 2016-10-2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经》第04品 如来性(3)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何等为四?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名第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是名第二;阿那含人,是名第三;阿罗汉人,是名第四。是四种人出现于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

“云何名为具烦恼性?若有人能奉持禁戒,威仪具足,建立正法,从佛所闻解其文义,转为他人分别宣说,所谓少欲是道、多欲非道,广说如是八大人觉,有犯罪者教令发露忏悔灭除,善知菩萨方便所行秘密之法,是名凡夫,非第八人。第八人者不名凡夫,名为菩萨,不名为佛。

“第二人者名须陀洹、斯陀含。若得正法,受持正法,从佛闻法,如其所闻,闻已书写,受持读诵,转为他说。若闻法已,不写不受,不持不说,而言奴婢不净之物佛听畜者,无有是处。是名第二人。如是之人,未得第二、第三住处,名为菩萨,已得受记。

“第三人者名阿那含。阿那含者,诽谤正法,若言听畜奴婢仆使不净之物,受持外道典籍书论,及为客尘烦恼所障,诸旧烦恼之所覆盖,若藏如来真实舍利,及为外病之所恼害,或为四大毒蛇所侵,论说我者,悉无是处;若说无我,斯有是处。说著世法,无有是处;若说大乘相续不绝,斯有是处。若所受身,有八万虫,亦无是处;永离淫欲,乃至梦中不失不净,斯有是处。临终之日生怖畏者,亦无是处。阿那含者为何谓也?是人不还,如上所说。所有过患,永不能污。往返周旋,名为菩萨,已得受记,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则名为第三人也。

“第四人者名阿罗汉。阿罗汉者,断诸烦恼舍于重担,逮得己利所作已办,住第十地得自在智,随人所乐种种色像悉能示现,如所庄严欲成佛道即能得成。能成如是无量功德,名阿罗汉。

“是名四人,出现于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于人天中最尊最胜,犹如如来,名人中胜,为归依处。”

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依是四种人。何以故?如《瞿师罗经》中,佛为瞿师罗说:‘若天魔梵,为欲破坏,变为佛像,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光一寻,面部圆满犹月盛明,眉间毫相白逾珂雪。如是庄严,来向汝者,汝当检校,定其虚实。既觉知已,应当降伏。’世尊,魔等尚能变作佛身,况当不能作罗汉等四种之身,坐卧空中,左胁出水,右胁出火,身出烟炎犹如火聚?以是因缘,我于是中心不生信,或有所说不能禀受,亦无敬念而作依止。”

发表于 2016-10-2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言:“善男子,于我所说若生疑者,尚不应受,况如是等?是故应当善分别知,是善不善、可作不可作,如是作已,长夜受乐。善男子,譬如偷狗,夜入人舍,其家婢使若觉知者,即应驱骂:‘汝疾出去。若不出者,当夺汝命。’偷狗闻之,即去不还。汝等从今亦应如是,降伏波旬,应作是言:‘波旬,汝今不应作如是像。若故作者,当以五系系缚于汝。’魔闻是已,便当还去,如彼偷狗更不复还。”

**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佛为瞿师罗长者说:‘若能如是降伏魔者,亦可得近大般涅槃。’如来何必说是四人为依止处?如是四人所可言说,未必可信。”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我所说,亦复如是,非为不尔。善男子,我为声闻有肉眼者说言降魔,不为修学大乘人说。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何以故?是大乘经名为佛乘,而此佛乘最上最胜。

发表于 2016-10-2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譬如有人勇健威猛,有怯弱者常来依附。其勇健人常教怯者:‘汝当如是持弓执箭,修学矟道、长钩、罥索。’又复告言:‘夫斗战者,虽如履刃,不应生于怖畏之想。当视人天生轻弱想,应自生心作勇健想。或时有人素无胆勇,诈作健相,执持弓刀,种种器仗以自庄严,来至阵中唱呼大唤,汝于是人亦复不应生于忧怖。如是辈人,若见汝时不怖畏者,当知是人不久散坏如彼偷狗。’善男子,如来亦尔,告诸声闻:‘汝等不应畏魔波旬。若魔波旬化作佛身至汝所者,汝当精勤坚固其心,降伏于魔。时魔即当愁忧不乐,复道而去。’善男子,如彼健人不从他习;学大乘者,亦复如是,得闻种种深密经典,其心欣乐,不生惊怖。何以故?如是修学大乘之人,已曾供养恭敬礼拜过去无量万亿佛故。虽有无量亿千魔众欲来侵娆,于是事中终不惊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阿竭陀药,不畏一切毒蛇等畏,是药力故亦能消除一切毒等;是大乘经亦复如是,如彼药力,不畏一切诸魔毒等,亦能降伏,令更不起。

发表于 2016-10-2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龙,性甚妒憋,欲害人时,或以眼视,或以气嘘,是故一切师子、虎、豹、豺狼、狗犬皆生怖畏。是等恶兽或闻声见形,或触其身,无不丧命。有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诸恶毒龙、金翅鸟等,恶象、师子、虎、豹、豺狼,皆悉调善,任为御乘。如是等兽,见彼善咒,即便调伏。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见魔波旬皆生恐怖,而魔波旬亦复不生畏惧之心,犹行魔业。学大乘者亦复如是,见诸声闻怖畏魔事,于此大乘不生信乐,先以方便降伏诸魔,悉令调善,堪任为乘,因为广说种种妙法。声闻、缘觉见调魔已,不生怖畏,于此大乘无上正法方生信乐,作如是言:‘我等从今不应于此正法之中而作障碍。’

**“复次,善男子,声闻、缘觉于诸烦恼而生怖畏,学大乘者都无恐惧。修学大乘有如是力,以是因缘,先所说者,为欲令彼声闻、缘觉调伏诸魔,非为大乘。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不可消伏,甚奇甚特!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发表于 2016-10-2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譬如甘蔗、稻米、石蜜、乳酥、醍醐,随有之处,其土人民皆言是味味中第一。或复有人纯食粟米及以稗子,是人亦言:‘我所食者,最为第一。’是薄福人受业报故。若是福人,耳初不闻粟稗之名,所食唯是粳粮、甘蔗、石蜜、醍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钝根薄福不乐听闻。如彼薄福,憎恶粳粮及石蜜等;二乘之人亦复如是,憎恶无上《大涅槃经》。或有众生,其心甘乐听受是经,闻已欢喜,不生诽谤,如彼福人食于稻粮。

**“善男子,譬如有王,居在山中险难恶处,虽有甘蔗、稻粮、石蜜,以其难得,贪惜积聚,不敢啖食,惧其有尽,唯食粟稗。有异国王闻之怜笑,即以车载稻粮、甘蔗而送与之。其王得已,即便分张,举国共食。民既食已,皆生欢喜,咸作是言:‘因彼王故,令我得是希有之食。’善男子,是四种人亦复如是,为此无上大法之将。是四种中,或有一人,见于他方无量菩萨虽学如是大乘经典,若自书写,若令他书,为利养故,为称誉故,为了法故,为依止故,为用博易其余经故,不能广为他人宣说,是故持是微妙经典,送至彼方与彼菩萨,令发无上菩提之心安住菩提。而是菩萨得是经已,即便广为他人演说,令无量众得受如是大乘法味,皆悉是此一菩萨力,所未闻经悉令得闻;如彼人民因王力故,得希有食。

发表于 2016-10-2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若有能听如是经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悉得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说,汝等比丘应善受持。若有众生不能听闻如是经典,当知是人甚可怜愍。何以故?是人不能受持如是大乘经典甚深义故。”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四十年中,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于阎浮提广行流布,过是已后没于地者,却后久近复当还出?”

**佛言:“善男子,若我正法余八十年,前四十年,是经复当于阎浮提雨大法雨。”

**迦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经典正法灭时、正戒毁时、非法增长时、无如法众生时,谁能听受奉持读诵令其通利,供养恭敬,书写解说?唯愿如来,怜愍众生分别广说,令诸菩萨闻已受持,持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佛赞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问如是义。

发表于 2016-10-23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若有众生于熙连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乃能于是恶世受持如是经典,不生诽谤。

“善男子,若有能于一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爱乐是典,不能为人分别广说。

“善男子,若有众生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亦不能为他人广说。

“若有众生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虽为他说,未解深义。

“若有众生于四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一分之义。虽复演说,亦不具足。

“若有众生于五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广为人说十六分中八分之义。

“若有众生于六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二分义。

“若有众生于七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四分义。

“若有众生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复劝他人令得听受;读诵通利,拥护坚持;怜愍世间诸众生故,供养是经,亦劝他人令其供养;恭敬尊重,读诵礼拜,亦复如是。具足能解,尽其义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广说众生悉有佛性,善知如来所有法藏。供养如是诸佛等已,建立如是无上正法受持拥护。

“若有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必能建立如是正法受持拥护。是故汝今不应不知未来世中护法之人。何以故?是发心者,于未来世,必能护持无上正法。

“善男子,有恶比丘,闻我涅槃,不生忧愁:‘今日如来入般涅槃,何期快哉!如来在世,遮我等利,今入般涅槃,谁复当有遮夺我者?若无遮夺,我则还得如来利养。如来在世,禁戒严峻,今入涅槃,悉当放舍。所受袈裟本为法式,今当废坏如木头幡。’如是等人,诽谤拒逆是大乘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2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