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微尘众

[有关持戒] 太虚大师——瑜伽菩萨戒本讲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己六 障般若度】  【庚一 对于法者
       【辛五 不信深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闻菩萨藏,于甚深处、最胜甚深真实法义诸佛菩萨难思神力不生信解,憎背毁谤:不能引义,不能引法,非如来说,不能利益安乐有情;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如是毁谤,或由自内非理作意,或随顺他而作是说。】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我为非善,盲无慧目,于如来眼随所宣说,于诸如来密意语言而生诽谤。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如是正行,无所违犯。虽无信解,然不诽谤。】


  若菩萨学大乘法藏,遇诸佛以无分别之第一义不可思议之神通等事种种最深境界,谓不必深信领受,且生毁谤者,是染违犯

       如谓见到者可信,而圣智位所证之境,深不可测,甚难见到,由此以神通威力为不足深信。谓不能引生正法义,空谈理想,不能利益安乐有情。如此等皆是以凡夫心测如来境者犯谤法罪
       近来有专以哲学、科学眼光研究佛法者,往往有此大误!
       若于佛法之境之行,虽生解信,而于超过凡夫心境之圣果事,因不可测,致生毁谤;或由自思维,或随逐他说,皆有犯菩萨戒
       故菩萨对于此最甚深义,不能谛解当勉强领受责己无知,以真实无谄曲之心,自惭善根力弱,无明所盲,致于如来所证真实,不能了解其深密意。故应如是自处于无知之地位,更应推仰如来于诸佛法无不观察照见,而我不能了解,反生疑谤,生深惭愧。如是正行,虽不了解,然不毁谤,故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己六 障般若度】  【庚一 对于法者
——【不学小乘法戒】【弃大向小戒】【舍内外学戒】【专习异论戒】【不信深法戒】     


       上来五条中,前二条明对于声闻法宜正修学;

                           中二条明对外法宜正修学;
                           末一条明对甚深法宜正修学。
       犯此五条,障学菩萨般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庚二 对于人者
  【辛一 爱恚赞毁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人所有染爱心,有嗔恚心自赞毁他,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摧伏诸恶外道;若为住持如来圣教;若为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或欲令其未净信者发生净信,已净信者倍复增长。】
  菩萨若于他人所有嗔恚,发毁他之语表;对自己之团体及法或徒众等,染心爱护,常加自赞,是染违犯
       若修佛法,应赞佛法而摧邪外,以佛法能显世间真实义谛,利益众生,若住持如来正法,于所处之环境中,有摧灭外道必需者;或假赞毁调和其感情、降伏其邪执者;或自赞三宝毁他邪教,令未生净信生净信,或已生净信令增长者,皆无违犯


补充内容 (2016-4-17 09:02):
——佛法能显世间【真实义谛】,利益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己六 障般若度
【庚二 对于人者
【辛二 憍慢不听正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闻说正法论义决择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而不往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而不往听,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不觉知;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倒说;若为护彼说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说义,是数所闻所持所了;若已多闻,具足闻持,其闻积集;若欲无间于境住心;若勤引发菩萨胜定;若自了知上品愚钝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不往听者,皆无违犯。】
  菩萨若闻有讲正法论正义决择是否者,应即往听,多闻熏习,护正法幢。若恃自满,怀嗔恚心不往听者,是染违犯
       若因自己不闻不知;或知彼说法者颠倒而说;或知说法者能力有限而自处尊胜,若往听者反令不安;若已正修观行,于所观境安住其心,不欲移心他境;若正引发菩萨胜定;若自愚钝,虽听亦难领受,故取少句义而为所观之境──如念阿弥陀佛──摄心令定者,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己六 障般若度
【庚二 对于人者
【辛三 轻毁法师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说法师故思轻毁,不深恭敬,嗤笑调弄但依于文,不依于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凡佛法,应有法师开导讲授,令三藏教义随闻思惟于法师处故意轻毁、调弄、不生恭敬者,是染违犯


(上来三十二条,犯之障修六度无犯,则能修诸善法持摄善法戒清净矣。)


补充内容 (2016-4-17 09:22):
——【障六度】—【障般若】—【对于人者】—【爱恚赞毁戒】【憍慢不听正法戒】【轻毁法师戒】。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菩萨六度齐修,集诸善法,更应本大悲心,行方便事,数数谛思应作或不应作以四摄法饶益有情
       云何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也。
       四摄中之布施,虽与六度中之布施同名,然此专在利他之义。布施者,谓牺牲自己利益他人,最足以引动人心令皈向正法盖世人之所营求者厥为利养,故菩萨饶益有情,在在以布施为先,使易亲近。
       既亲近已,则施以爱语而使彼乐闻,增进智德
       凡作事于他有益处,辄为助作、故名利行
       至于起居食息以及经营事业,皆取同等,容易令他生清净信入佛智慧,故名同事;如观音菩萨三十二应,亦同事行也。
       此四摄行,融贯于此十一条中,虽不别出,而思之皆一一可明。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一 不为助伴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有情所应作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助伴──谓于能办所应作事,或于道路若往若来,或于正说事业加行,或于掌护所有财宝,或于和好乖离诤讼,或于吉会,或于福业,不为助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为助伴,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有疹疾;若无气力;若了知彼自能成办;若知求者自有依怙;若知所作能引非义、能引非法;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先许余为作助伴;若转请他有力者助;若于善品正勤修习不欲暂废;若性愚钝,于所闻法难受难持,如前广说;若为将护多有情意;若护僧制;不为助伴,皆无违犯。】

  修菩萨法,应以四摄法而摄化有情;当同事者,应与同事。若以嫌恨心故,于道路上感困难处,不为助伴;或于佛法中修加行,如打七等时,不为之帮助;或他有财而自有力不为保护;或他评讼而不为之调解;或不为助伴于吉会,喜庆事修世福出世间福等事,是染违犯
       若知其所作事非正,或不为助以令彼勤奋,或于善法正自修学,或所闻法难受难持不容暂离,不助伴者,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二 不往事病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遭重疾病,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往供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往供事,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自有病;若无气力;若转请他有力随顺令往供事;若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有势力,能自供事;若了知彼长病所触堪自支持;若为勤修广大无上殊胜善品;若欲护持所修善品令无间缺;若自了知上品愚钝,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若先许余为作供事。】
       【如于病者,于有苦者为作助伴欲除其苦,当知亦尔。】

  菩萨遇有疾病之人现前,无论亲疏贵贼,其无医药与无人照应者,菩萨应作饶益之事而充分供给其所需。若以嫌恨心欲恼害之而不看顾者,是染违犯
       若非其住,转请他人前往供事;若知病人有其依仗;若知彼有资财及其徒众,自能医治及有看护之人;若知彼病长年如是,病相虽重,堪自支持;若正精进修习善法及善品类之法,恐其间断而不圆满;若至愚钝,于先所闻法尚难领受其义,于所缘境上摄心令定更属难能,未容暂时抛弃;若已许为他人供侍,同时不克分身;如此等不往供事者,无犯。
       对于病者如此,对于苦者亦然,谓苦亦如病之当遣除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三 不为宣说障爱语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为求现法、后法事故,广行非理。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宣说如实正理,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所蔽不为宣说,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自无知;若无气力;若转请他有力者说;若即彼人自有智力;若彼有余善友摄受;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知为说如实正理,起嫌恨心,若发恶言,若颠倒受,若无爱敬;若复知彼性弊■戾,不为宣说,皆无违犯。】
  若诸有情为求现在世法之事,或求将来世法之事,以求取之时广行恶行。如求现在之福寿禄位等,当求取时,信邪倒见,或杀生媚神、扶乩信鬼等。如印度之马祭,凡求福寿者,须杀三百匹马,便可得现世之解厄与后来之福报等。此皆从颠倒心所起恶业苦果,了无已时;菩萨若遇如此有情,当为开导如实真理令生善行,方可得到现后之好结果。如教不杀生而救生,可得长寿;布施身命财力以济群众,可得富贵利禄。若对前人怀恨恼心,不为如实开导而纵令造恶受苦者,是染违犯

  若自心尚不知如实真理,不能宣说;或自无力,转请他人往说;或知此人有大智力,不久即可觉悟;若他虽行非理,现时有余善友──初信位以上菩萨及佛皆为善友,亦即善知识;善知识者,以善法勉人──为之提奖;或因调伏;或因恶行已深,与说真理,反令生谤,反发恶言,益深恶业。或知其无智慧,于真理上反生误解,如说众生皆无我,不可存我见,从大公无私上去会则合真理。彼即谓既云无我,则人类等与木石同,打骂杀害皆无罪过,则倒受也。或无爱敬而不至心领受;或知身心■戾不调乖僻不经。如此等、不为宣说者,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四 有恩不报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先有恩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怀嫌恨心,不欲现前如应酬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现酬报,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勤加功用无力无能不获酬报;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欲报恩而彼不受,皆无违犯。】

  菩萨所对之有情境,种种不同,此明先于菩提有恩惠之有情所,应了知其恩惠而为相当报酬,使施恩惠者乐于施与其他。若对其人怀嫌恨故,不为现前如应酬报者,是染违犯。


       若虽精勤加功用行,而现前无力酬报;或方便使他暂时不得报,待之将来,于彼较为有益;若虽酬报他不受等,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五 患难不慰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堕在丧失财宝、眷属禄位难处,多生愁恼,怀嫌恨心不往开解,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往开解,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应知如前于他事业不为助伴。】

  菩萨如遇感愁恼诸有情时,应当前往开解令生正见,了知缘生性空无得无失,及种种因果之理等,信入佛法

       若怀嫌恨心听令愁恼者,是染违犯

       若为其他勤加功用,或为借作调伏方便,或为事业所羁,不前往开解,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六 希求不给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饮食等资生众具,见有求者来正希求饮食等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而不给施,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能施与,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现无有可施财物;若彼悕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来求者王所匪宜,将护王意;若护僧制而不惠施,皆无违犯。】

  菩萨所承受之资生等物皆为利益摄受众生之用,若遇正来悕求,应当施与使种善根。


       若怀嫌恨而不给施者,是染违犯。

       若现在自给尚无,无可施与者;或求者是不如理法之物;或所求之物与彼不相宜;或知求者向非善类,满意之后反滋恶业;或为国法所不许,未便违政府之意以破坏法律、扰乱社会;或为僧众戒律所不许:如此原因不惠施者,皆无违犯。

       此菩萨戒,皆切于实际可应用之法。如布施不至于过分,或不合理之要求,可以不施,无有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七 摄众不施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摄受徒众,怀嫌恨心,而不随时无倒教授、无倒教诫知众匮乏,而不为彼从诸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如法追求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随时供给,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往教授,不往教诫,不为追求如法众具,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有疹疾;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转请余有势力者;若知徒众世所共知,有大福德,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资身众具;若随所应教授教诫皆已无倒教授教诫;若知众内有本外道,为窃法故来入众中,无所堪能,不可调伏,皆无违犯。】

  正授经论使明如实真理,名无倒教授

       正授以,使正身心行业,名无倒教诫

       菩萨于所摄受徒众,若有颠倒之思不正当行为,当律其行晓以理

       至于四事有所匮乏,当从清信居士等处为之追求资身什具,令彼心安意稳,道业易成。

       若怀嫌恨不为求供给者,是染违犯。

       若故意不教不养而为调伏之方便;或与僧制不合;或知彼有力堪可自给;或曾住教道已无颠倒之行为;或知徒众中有外道潜伏,为窃法来,不可调伏;如是而不教养,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八 不随心转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随其转,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彼所爱非彼所宜;若有疾病;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护僧制;若彼所爱虽彼所宜,而于多众非宜非爱;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欲方更调彼伏彼,广说如前;不随心转,皆无违犯。】

  菩萨于他有情,当摄心正住不随物转,能转于物,方合佛理;如普贤十大愿行中恒顺众生。应顺有情心而转者,何耶?以须随顺而资度脱也。

       若菩萨嫌恨心不随众生心转者,是染违犯。

       若随他转非彼所宜;或虽为他所爱所宜而在当前众中共所非议;或彼外道,随他转者反增恶焰,自恶恶人;若欲调伏他等而不随转,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九 不随喜赞扬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他实有德不欲显扬他实有誉不欲称美他实妙说不赞善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显扬等,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将护彼意;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知由此显扬等缘,起彼杂染憍举无义,为遮此过;若知彼德虽似功德非实德,若知彼誉虽似善誉非实誉,若知彼说虽似妙说实非妙;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为待他言论究竟不显扬等,皆无违犯。】

       菩萨若遇有德、有誉、善于妙说之人,应当称扬赞叹,使人知而生信,植种德本

       若怀嫌恨不称扬,是染违犯

       若知其人少欲知足,为之称扬,反而引生他事致感不安,或反使失其令名者;若知虽有德行妙说,但一旦为之显扬,反生憍矜轻举等过,或虽有相似之德誉妙说,祗足引一般初进之趋附,实为识者所不屑道,因相似而非有实德之故;或为降伏外道;或待他言论等终结,以如是等而不称扬,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十 不随行威折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而不呵责乃至驱摈,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了知彼不可疗治,不可与语,喜出粗言,多生嫌恨,故应弃舍;若观待时;若观因此斗讼诤竞;若观因此令僧喧杂,令僧破坏;知彼有情不怀谄曲,成就增上猛利惭愧,疾疾还净,而不呵责乃至驱摈,皆无违犯。】

  菩萨行四摄法饶益有情,须扶助其防非止恶、改过迁善,不得怀染爱心纵令放逸。倘应诃责、应治罚、应驱摈者,须如律规惩办,勿得宽容或从轻治,否则、即犯染罪。

       故佛法之慈悲方便,在如何御人以道,而非姑予优容者可比。若法应如此而不如此者,纵其任情堕落,非慈悲也。近来怙恶不悛之徒,往往因要求不遂辄诋为不慈悲者;至于握有统理大众之僧权者,不特自己放荡形骸、坐视大众之堕落于不顾,反自谓为方便,实不知慈悲方便为何物!遂致佛法不振,不其痛乎!

       若知其人不可救药,若与之语反生粗言恶念;或观后效;或恐引起门争,结果不良;或足使众僧喧杂,破僧和合;或知为一时之错误,但无谄曲之意,如一明白即可从此增起猛利惭愧自得还净;因此不诃责乃至不驱摈者,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十一    不随现神力折摄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于诸有情应恐怖者能恐怖之,应引摄者能引摄之,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知此中诸有情类,多着僻执,是恶外道诽谤贤圣,成就邪见,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无有违犯。】

  菩萨以修禅定,或证圣果,得到种种神通变现之威力后,对恶有情恐怖之,以挫折其恶焰弃舍其恶行

       或遇有情乐于神变,亦当方便引摄

       若避信施恐因之而得布施利养不为恐怖引摄者,虽犯而非染违犯。

       若知有情有偏僻之执着,自以为是,不受感化,若现神通反致生谤而不现者,皆无违犯。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三 总明无犯

  【又一切处无违犯者,谓若彼心增上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净戒律仪,当知一切皆无违犯。】


  一切处者,指四十三条轻戒一切违犯之处

       此又总出无违犯者,谓其心有增上狂乱,或现有重病等逼迫无力实行戒法,或未受净戒律仪等,于一切处皆无违犯。

       若无此三因者,有犯无犯,在当人依戒条而自去观察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乙二 明持悔

  【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生起最极尊重恭敬从初专精不应违犯;】
       【设有违犯,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

  菩萨于受戒后,当持勿犯;如稍有犯,应速如法改悔使令还净,故有此段文义。

       从他者,谓受戒有其三品,以所从之他缘不同所得之戒有优劣。凡受戒人一面从自发心,一面仍须依他为增上缘。若遇佛住世,或大乘地上菩萨住世得从之受戒者,皆多生善根所招,方有此最上胜缘,是为上品戒

       若无上述胜缘,依佛法中曾经受过菩萨戒之十信等位外凡内凡之菩萨,依可作为师范之菩萨比丘处,从而受之,是为依中等增上缘中品戒。在中国所通行之菩萨戒,皆从施受。

       但如此方无授戒师,向千里外亦寻不得,乃许于佛菩萨像前香花供养忏悔往业,经若干时得感应后,方为得戒
       若未感到佛菩萨现前摩顶之瑞像,为不得戒
      如此得戒,犹为下品戒,故须以从他正受为胜也。

       意乐,谓意志之所乐,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乐。意乐起时,所有各种所为,皆随之而转移,故意乐为一切行为之主动力。若凡夫得到此种之清净意乐,宛如另换一心,将无始染劣势力完全革除,从新建起菩提之心

       盖凡夫心多贪五欲其意乐亦为五欲之意乐,能改此意乐以成立此中三种意乐,则得三聚净戒
       由求学一切菩萨善清净戒意乐,则得菩萨律仪戒之戒体,便能离一切恶法而得清净有此戒体,则能持一切律仪戒
       菩提者,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换言之,即佛果之菩提也。此菩提之意乐生起,则于人天福报、二乘解脱悉无所求,惟念念求无上菩提,即神通等亦为无上菩提而修。自此意乐发起以后,自能去修集无边福智以为菩提之资粮,是以菩提意乐摄善法戒戒体
       饶益有情意乐者,谓意之所乐,心心念念皆欲饶益有情,乃能时时刻刻去作饶益有情之事是为饶益有情戒体
       若感发得此三种意乐三聚戒体戒体而持菩萨戒,则易如顺水行舟;因内心已有持戒之力故。若由此意乐受菩萨戒者,应对此菩萨戒生深恭敬从初受戒勿令违犯
        因此戒为心戒,犯不犯皆系于自心,须在其动机上隐微中明察德失
       又菩萨戒在佛果位方能清净,故菩萨地亦难全净。若有违犯,应即如法忏悔令速清净,否则,便毁戒体。梵语突吉罗,此云可忏悔。菩萨正得戒体之后,所有违犯,是恶作罪,故可忏悔

       其忏悔法,应向有智慧力之菩萨前,将恶作事如实发露请其证明务须在能觉到能领受所说语意之小乘、或大乘人──梵语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在人趣,即人──前,发露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乙三 明悔法
  【丙一 对他忏除
  【丁一 上品缠犯应更受

  【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


  【丁二 忏中品缠犯

  【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


  【丁三 忏下品缠犯及余违犯

  【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9 0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