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钰花源

致有礼缺貌师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啥啊,就针对那些话吧,说不清很正常,用绕的心态,恐怕不好。
发表于 2016-3-22 12: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和 发表于 2016-3-22 12:18
说的啥啊,就针对那些话吧,说不清很正常,用绕的心态,恐怕不好。

我不是个绕的人师兄,是难懂,是个很无奈很有趣的事情,我先吃饭,稍后再聊
发表于 2016-3-2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和 发表于 2016-3-22 12:14
我倒是想看看有礼缺貌师兄是怎么解读这些说法的。

补充内容 (2016-3-22 12:16):

师兄你好,你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说好回答,几句话就可以,说难,几年也说不清楚;

说成佛简单,我最近学净空法师《华严经讲义》,我没有记录下来具体章节,法师讲到,祖师说,学佛人,不忘初心,成佛有余。这个成佛有余是指一生成佛,我们标准低一些,不要圆满佛,就初住位就行。
可是现实情况多如牛毛的修行人没有成就,连须陀洹都达不到,因为我们发心就退转了。真正用在学佛上很少很少,我这个说用在学佛上是指包括我们在内的学佛人,虽然在读经、念佛、拜佛、持咒、拜忏。。。。。。心都没有用在学佛上!行为是和佛结缘,心在求福报上!所以五祖说的那句话是很无奈的:你们终日只求福报,不求出离!这也是祖师对我们学佛人的授记!
如果真的用在学佛成佛上,净空法师有个说法,我在他的讲义里看到过多次,在楞严经讲义里肯定有,我印象深,一般人5年时间,一定能够成就,这个话应该是靠谱的!我们就是没有用心学。都忘了初心了。学的过程中,比功德、贪功德、贡高我慢等等情绪把我们带离了出发的方向。

从道理上讲,成佛容易,太容易 了,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本来就圆满具足,根本不需要努力去求,现成的,你说容易不容易?世间的事需要努力工作才能有,因为那些我们没有,生灭法难求,不生不灭的东西是我们自己,我们本来就是,歇下妄心就是;

从实际上看,有很难,歇妄心难啊!!!!无始劫来习气养成了,除去习气难!

除习气怎么除,得首先知道自己的习气,这就必须认清楚“真”,才能识得“妄”;所以首先要明心见性,这是学佛的关键、目标。佛出世就是来让我们明心见性的。明心之后,才能观照自心,慢慢除妄。

所以,说难说易,也是识心分别计度,对难说易,对易说难。无非破除我们的迷信执着而已。当善思维、善分别;
发表于 2016-3-2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和 发表于 2016-3-22 12:18
说的啥啊,就针对那些话吧,说不清很正常,用绕的心态,恐怕不好。

要想真的明白各个法师讲法,非自己明心不可;要明心,非有明师指导不行!

可是特别滑稽有趣无奈的事情是,现在学楞严经很难的,过去祖师大德留下的注疏讲解不适合我们现在的根性,文字的东西又没有讲话的摄受力强,所以通过学古大德注疏来明心,我们凡夫恐怕不要抱幻想的好,听讲课,我也听过,难啊!!!

就这么一个印广法师,把这个深奥的楞严经讲的这么生动、易懂,我求法多年,我后来依止印广法师,一个“拿手好戏”说破了宇宙真相,可是恰恰又被你们排斥,你说无奈不无奈?有趣不有趣?能把一心三藏用那么多浅显、易懂的比喻出来,没有人了。其他法师说的都对,可是很难让我们懂。

过五关接受不了,可以去听听法师讲的《楞严经》、《法华经》讲义,那些口气舒缓、柔软,难找到这么讲的好的法师了。

过了那六关,一切才好办
发表于 2016-3-2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3-22 10:56
师兄在论坛里,不止依次说某某正知正见,某某邪知邪见,绝大多数都是拉拢和打击,是自己的情绪作怪;但师 ...

那是大师兄在考验我们对慢心的调伏,哪里能当真呢?
老演!你说是吧?
发表于 2016-3-22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浅释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

**卷三  授记品第六

**

**第六品是授记品。授记又叫授决。佛预先告诉你将来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国土成佛,叫什么名号,你的国土有什么特色,佛寿命有多长,法住世有多久等等。你一旦接受了这个记决,就叫做‘授记’。什么叫授决呢?决是决所真理。你自已所决定的一个佛号。你的名号与其他的佛不同,因为每一位佛都有他一个特别的名号,就像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一样。授决就是说你将来决定可以成佛,无所怀疑的这个记决号乃要由佛亲赐,旁人没有这个资格。

**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

**

**

**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

**

**

**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

**

**

**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

**这个时候,即是释迦牟尼佛说完前面药草喻品的偈颂之后,就告诉所有大众说:‘我这一个弟子大迦叶,你们大家应该认识他。’佛在世时,迦叶尊者已一百六十岁,至今他还未死呢!现在他在中国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可以看得见他吗?可以的。如果你有诚心就可以看见他,佛教就是讲一个‘诚’字。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有一个诚心,必定有办法。譬如,修行人若有真正的诚心,就不怕没人来供养。为什么没有人来供养呢?就因为你在前生修慧不修福。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若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赶快修福修慧,多做一点好事,使福慧双圆。

**

**摩诃迦叶在未来劫中,将得供养恭敬和觐见三百万亿的诸佛世尊,他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切诸佛,广利诸佛,宣说无量大法。

**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就在他最后的一身,得成佛道,那时他的佛号名光明如来,因为他身上放出金光,所以就为他取名为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此是每位佛共有之十号。

**

**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

**

**他成佛的国土名叫光德,因为彼国土里的人民都有光和德行,所以叫做光德。劫名为大庄严,这个劫庄严了无量无边的大菩萨。

**

**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

**这位光明佛的寿命长达十二个小劫,佛的正法住于世间是二十小劫,像法亦然。

**

**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

**

**这个国土非常的庄严美丽,没有一点不干净,也无种种恶秽,更无瓦砾或荆棘。此国土的人民也都没有大小便等脏东西,因为他们都是禅定相,离世清净。

**

**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

**此国的土地平坦,没有高低不平,也没有坑坎、土堆、山谷。而国土以琉璃为地,有七宝行列整齐的宝树。用黄金做的绳子,像栏杆似的围绕著界道,常散出种种的宝华,四周围遍布清净,有无量千亿那么多的大菩萨来庄严此国土。还有一切的声闻众等,他们数量也是无有穷尽。此土没有一切魔障,没有魔障也就是没有烦恼。为什么没有烦恼呢?就因为人民都修禅定,所以虽有魔王及魔民,但他们都是来护持佛法,没有破坏佛法的。为何有如此殊胜的境界呢?因为迦叶尊者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起初修种种的清净头陀苦行,战胜一切的魔军,所以降伏了一切魔王,使他们都变成了佛教的护法。




**大迦叶尊者修十二种头陀行,要供养三百万亿诸佛。供养恭敬。

**

**

**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

**难道心不在道上?


点评

师兄:您只说了这一品,我主楼也只说了一品(十六,十七是一个意思的分述)我们都不要执着一端,要紧的是一起学习解如来真实意嘛。对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09:30
发表于 2016-3-22 23: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种头陀行其中之一,不倒单。几十年不躺下睡觉。粪扫衣,乞食,冢间住,日中一食。树下不过三日。被你们说成忘记初心。看来你们是冤死人不偿命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6-3-22 23:23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三  授记品第六** * ...

师兄:您只说了这一品,我主楼也只说了一品(十六,十七是一个意思的分述)我们都不要执着一端,要紧的是一起学习解如来真实意嘛。对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讲未必真而所悟未必假,
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
所讲未必假而所悟未必真,
是故弟子不可疑于师。
所讲本是一而所悟各见异。
是故菩萨下位不知上位,
自位不知他位。
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
于此而见报业之本,
是故行人宜当于此慎用其心!
发表于 2016-3-2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迦叶头陀第一



持戒苦修是大护法--宣化上人讲述

节选自《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迦叶尊者在佛的弟子里,有两个第一:1、头陀第一。2、年龄第一。所有佛的弟子,论年龄皆没有比他大,故年龄第一。在佛的弟子中,他最吃得了苦,受得了苦,最能苦修行,故头陀第一。

头陀是梵语,翻译为‘抖擞’,即是打起精神,勇猛精进。头陀即行苦行,有十二种苦行。此十二种头陀行是住持佛法的表现,只要有人行头陀行佛法就久住于世。要是无人行头陀行,佛法就灭了。十二头陀行,即:

1、着粪扫衣。什么是粪扫衣?即是一般人已经不要的衣服或布,丢在垃圾桶,出家人将这种衣服捡回来,洗净制成一件衣服。穿这种衣服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大。令你自己没有贪心,不爱好的衣服,穿上这种衣服令你心理很安静,减少贪心,也令其他人无贪心。你若穿上最好的衣服,其他人会生一种羡慕心,再由羡慕而生出嫉妒心,由嫉妒心就生出贪心,然后生出盗心。若穿粪扫衣,就没有人会来偷你的衣服,这对你有好处,对其他人亦有好处。亦即是现在出家人所穿的破衲衣,出家人亦称‘衲子’,即是言出家人穿破衲衣。

2、但三衣。即是自己所有的东西只有三件衣、钵、具。三衣:a、大衣,有二十五条,一百零八块,此种衣是讲经说法,入皇宫时所穿的。b、七衣,即七条衣,是礼忏拜佛时所穿的。c、五衣,即五条衣,是执劳服役,出入往返,迎宾待客时所穿的。为什么只有三衣、钵、坐具?这亦是叫人常知足,勿贪多物质。衣的方面是以上两项,以下是讲食物方面,有五项。

3、常乞食。常托钵乞食,自己不举炊。

4、次第乞食。即一家挨着一家乞食,不是说避免到贫穷人家去,而到富有人家去乞食。要一家挨着一家,一天化七家门口。若七家皆无供养,则那一天就不吃饭。不能拣择,要平等乞食。不可像须菩提和大迦叶尊者有分别心。大迦叶尊者专向贫穷人乞食。因他想贫穷人太可怜了,若不种福,来生就更穷,于是他专门向穷人化缘。而须菩提就专门向有钱人化缘,不向穷人化缘。他亦有其见解,他认为:‘富人若今生不种福,来生就会穷了。’各讲各的道理,佛就骂他们是阿罗汉心,不平等化缘,有分别心。

5、日中一食。即早晚不吃东西,只在中午(十一时到十二时)才吃饭。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日中一食就是持午。持午是早上吃,晚间不吃。若是早、晚、中午皆吃,这叫能吃,就像受戒时,问:‘能持否?’答:‘能吃。’(吃与持音略同)日中一食是依照佛的制度来修行,因为中午是佛应供的时间。早晨是天人吃东西,过午是畜生吃东西,晚间是饿鬼吃东西。出家人为何晚间不吃东西?因为晚间吃饭动筷子时,饿鬼会来抢吃东西,可是食物一到口中,就变成火,因而生出嗔恨心,而令出家人生病。故出家人晚间不吃东西。

6、节量食。即不要吃太多,若吃太多,肚子无地方存食物,故要作很多工—常跑厕所。

7、过午不饮浆。浆即是苹果汁、橘子水、牛奶或豆浆。过午之后,真正行头陀行的人,就不饮浆,有的人只修一种头陀行,或两种、三种、四种,或行全部头陀行,皆是量力而为。以上五项是关于食物方面,以下五项是关于住的方面。修道亦避免不了衣食住行的问题,故定出十二种头陀行。

8、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翻译为寂静处,即是人烟稀少,无杂乱声音的地方,所谓‘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好像人看见好吃的东西,贪欲就生出来。耳朵不听很多杂乱的声音,心中就不生烦恼。在寂静处容易用功修行,易悟道。

9、树下住。修道人在树下住,但不超过三宿,住了两宿,就要搬家,为什么?你要是住了三宿,就有人来供养。因为行头陀行的人,不希望有缘法,不希望得到好的供养。

10、露天住。即是露地打坐。

11、冢间住。即是住在坟墓旁边,令自己有一种警惕心。‘看!那儿有死人,若不修道,以后我亦会像他一样,我还是赶紧修行。’可以对治放逸。在坟墓旁边住,就不会懒惰懈怠。

12、搚不着席。即是常坐不卧,不躺着睡觉,如此才能用功修道,而不懒惰。

迦叶尊者不单只修一种头陀行,而是修此十二头陀行,修得圆满。到他两百多岁时,佛看见他,亦不忍心他修头陀行,有一日迦叶尊者去见佛,佛分半坐与迦叶尊者同坐,然后对迦叶尊者说:‘你年纪已经这么大,应休息了,勿这么辛苦行头陀。’迦叶尊者听了佛的话,只是笑笑,没有回答。但是他回去,还是照常修头陀行,不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而停止行头陀。佛知道了很高兴的说:‘在我佛法中,迦叶的头陀会令佛法再多住五百年。’故他是头陀第一。十二头陀是出家人所修行。有些在家人就说:‘此十二头陀是出家人所行,你对我们在家人讲,又有什么用呢?’这一番话听起来,表面上好像是很对。其实再往里面深一点研究,这是一个愚痴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以前不是修道人,不是修过头陀行的?也许你忘记了,所以现在我再提醒你。


发表于 2016-3-2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第一舍利弗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二-宣化上人讲述
--------------------------------------------------------------------------------
     舍利弗是梵语,其父名‘提舍',‘利'是他母亲的名字,‘弗'为子意,故有些经文译为‘舍利弗'或‘优婆提舍'。把父母的名字合起来,做为其名字,故称‘舍利弗'。‘舍利弗'有好几种翻译。有的译为‘身子',或‘鹙子',或‘珠子'。何谓‘身子'?因为他母亲的身体非常得美丽(其相貌亦端严),故言‘身子',意即那个身体很好的女人的儿子。‘鹙子',鹙鹭是一种鸟,此鸟的眼睛美丽异常,舍利弗母亲的眼睛亦如鹙鹭一般的美丽,故称舍利弗为‘鹙子'。又称‘珠子',珠子亦是指其母亲的眼睛如宝珠一般的美,而生出舍利弗的眼珠亦很美丽,故称‘珠子'。     舍利弗在声闻里是智慧第一,其智慧无人可比。当他仍在母腹中时,即帮母亲辩论,辩无不胜。与谁辩呢?即与其舅父。本来他母亲未怀舍利弗时,常与她弟弟辩,屡辩屡败,每辩必败。但自她怀孕后,再与她弟弟辩就不同了,后者所讲的道理,总没她讲得圆满。其弟弟(即舍利弗的舅舅)亦很聪明,知道非其姐辩胜他,乃是她肚里的孩子帮著她来与他辩论的。于是他便发心去南印度学论议,一学学了许多年。那时也没电灯,但他白天、晚上都勤学论学:四韦陀典、四种论学,甚至不肯空过一分乃至一秒钟。学了几年后,衣服破了也不补,脸也不洗,手指甲也不剪,故指甲很长,因此一般人称他为‘长爪梵志'。当他把所有的论学学完了,便回来预备与其外甥辩。因为他是个大论师,心想:‘将来若不能胜其外甥,是很没面子的事。'不料学成归来,却发现舍利弗已跟佛出家了。他很不悦,认为是胡闹,他说:‘佛有什么道德?只不过是一个沙门,我要去把我的外甥要回来。'他便去和佛交涉,拟要回其外甥。佛说:‘你凭什么理由把他要回去?你立一个宗来。'他答:‘我以不受为宗。'佛言:‘好,你以不受为宗,那你还受不受你的见呢?你立宗这个见还受不受呢?'他本来是什么都不受的,现在佛问他受不受这个见?他自忖:‘若说受,则“以不受为宗”,此宗便会倒了,立不住,因为有了受。若说不受,连个见都不受,但立那个宗就是“见”,怎可说是不受那个见呢?故答受与不受均立不住。'于是自认败了。但在未辩之前,他与佛立了条约,他说:‘若我胜了,则我带舍利弗回去,不跟你出家。若我输了,我把头割下送你。'他以头为赌注,这回败了,他拔腿便跑,跑了三、五哩后,继而想之:‘这也不对,既已讲好,输了要给头的,现在跑了,岂是男子汉大丈夫之所为呢?'便转回去,向释迦牟尼佛要刀,佛说:‘你要刀做什么?'他说:‘我输了,要把头割下给你。'佛说:‘我法无此法。你既输了,就不要走,也在这儿出家好了。'他问:‘佛您肯收我吗?'佛首肯,于是不但外甥没找回,连带他也跟著出家作比丘了。出家后,随即得法眼净,证果了。
     舍利弗在母腹内即有如此大的智慧,帮著母亲与舅舅辩论。又舍利弗在七日内,即通达诸法实相,在八岁时即论胜一切的论师,故为大智舍利弗。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说弥陀经,当机众即是以舍利弗为首,因为有舍利弗如此的智慧,才可接受净土法门深妙的道理。
     舍利弗不仅是智慧第一,其神通亦是第一。因为有一次,有位居士供斋,请佛应供。那时舍利弗却入定了,人家叫也不出定(不是装模作样,好像入定的样子,是真入定了)。于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欲以神通把舍利弗叫出定,可是使尽神通,却连舍利弗的衣角丝毫也动不得。由此可证明舍利弗不仅智慧第一,神通亦为第一。(不像我们打坐入定,周围动静还很清楚呢!舍利弗才是真入定)。
     为什么舍利弗智慧第一呢?为什么称大智舍利弗呢?这就要讲到因果上。他在因地时,最初发心学佛,遇到一位师父,师父问他:‘要不要智慧?'舍利弗说:‘要。'于是他师父告诉他:‘若要得智慧,就需学般若智慧法门,诵持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天天诵持,则可开智慧。'舍利弗便依教奉行。白天晚上,行住坐卧皆念兹在兹,无有间断,甚至还发愿生生世世要拜这位师父学般若法。于是一生一生的学习般若法门,一生一生的增加智慧,于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一生,有这样的成就,能七日通达诸法实相。谁是他因地的师父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故现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也成了大阿罗汉,这是舍利弗成就大智之因缘。主要是因为他时刻不忘善知识之教诲,故所学之法在七日之内能通达。
     我们为什么念经念咒很慢,甚至几个月楞严咒也背不出来?这是因为前生未学过这么多佛法,现在才开始。最要紧的是学佛法不能懒惰,必须学舍利弗那样勤奋,日夜不懈怠的来学佛法。故现在记不住经与咒文的人,更应努力,所谓‘勤能补拙'。若能记得清楚,亦更应加倍努力,以增长自己的智慧。为什么我的智慧比别人低?因为没有学过佛法之故,故现在应发愿学习佛法,将来赶上大智舍利弗。要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他的智慧比舍利弗大多了
发表于 2016-3-2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为舍利弗授记何时作佛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


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




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




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华光如来亦以




三乘教化众生。
  “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



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 当度无量众。
   供养无数佛, 具足菩萨行,
   十力等功德, 证于无上道。
   过无量劫已, 劫名大宝严,
   世界名离垢, 清净无瑕秽,
   以琉璃为地, 金绳界其道,
   七宝杂色树, 常有华果实。
   彼国诸菩萨, 志念常坚固,
   神通波罗蜜, 皆已悉具足,
   于无数佛所, 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 华光佛所化。
   佛为王子时, 弃国舍世荣,
   于最末后身, 出家成佛道。
   华光佛住世, 寿十二小劫;
   其国人民众, 寿命八小劫;
   佛灭度之后, 正法住于世,
   三十二小劫, 广度诸众生;
   正法灭尽已, 像法三十二,
   舍利广流布, 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所为, 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 最胜无伦匹,
   彼即是汝身, 宜应自欣庆。”

发表于 2016-3-2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空第一须菩提授记作佛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
**
**前文,佛的三位大弟子以偈颂请佛予以授记,佛就已知道他的大弟子们心里所想念的是什么。在金刚经上说:‘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一切众生有种种的心念,佛都完全知道。因此佛就告诉所有在法会中的大比丘们:须菩提会在未来劫中,遇见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他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一切的诸佛,时时刻刻都修行清净的梵行,具足菩萨的六度万行。
**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就在须菩提行菩萨道的最后身,他就得成佛道。那时候他的佛号为名相。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他知道诸法空相。一切诸法空也是一个名相,因此他成佛后的名号就叫做‘名相’。名相也是实名,有一个相,或者称为虚空。如来:就是行诸佛之道,来成正觉。应供:是应该受人天的供养。正遍知:知道万法唯心叫‘正知’,知道心生万法叫‘遍知’。明行足:因为修行,故清净的智慧光明都现出来。善逝世间解:一个圆满的解脱者,已达到最好的地方。无上士:世间上没有比他更高尚的。调御丈夫:调御众生三界的一位大丈夫。天人师: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大导师。佛:什么叫做‘佛’呢?
**
**佛就是人,人就是佛。佛是人修成的。可是我们人必须修行才能成佛,不能现在就说自己是佛。要怎样修行呢?要先觉悟自己,所谓:‘觉者是佛,迷者是众生’。当你觉悟了,就是众生中的一位将来佛。当你迷昧时,就变成不觉悟佛性中的众生了。觉悟就是真正的明白宇宙间的一切道理。为什么我们不能觉悟呢?因为有许多习气毛病,无明烦恼,身口意业都不清净,种种的业力障碍著而不能觉悟。我们如果要觉悟,必须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断欲去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称为‘自觉’。
**
**若只是自觉不能觉他,那还不够呢!必须要用自己觉悟的方法去觉悟一切众生,这也就是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与一切众生共成佛道,这叫‘自觉觉他’。虽然能自觉觉他,但行愿还未圆满,若能圆满,那就可称为‘佛’。世尊:入世间和出世间的一位尊者。
**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邱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发表于 2016-3-2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目犍连神通第一大阿罗汉授记作佛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


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


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


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旛。以用供养。



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

当尔之时,佛又告诉大众说: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关于这一位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他在未来劫中,用种种的供具来供养八千位诸佛。他以最恭敬尊重的心作如是供养。等这些佛灭度之后,他又建塔造庙,高达千由旬;长竖宽阔有五百由旬。都是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所造成,他又用种种的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旛,来供养塔庙。供养了这些塔庙之后,他又再用同样的方法去供养二百万亿的诸佛。

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就在他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之后,他就得成佛道,名号为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多摩罗跋是梵语,意谓自性清净,纤尘不染。‘栴檀香’是一种最上等的香材。

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

这一个劫叫做喜满。因为在这一劫中,充满了喜乐,故他的国土也名为意乐。这国的地面平坦,用玻璃造成。七宝行树庄严。从天上散下真珠做成的花朵。到处都非常清净,见到这国的人都会生出欢喜心来。有许多天、人、声闻、菩萨,他们的数量有数不尽那么多。

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的寿命长二十四个小劫,正法住世有四十个小劫,像法住世也是四十个小劫。当佛说完了之后,再想把前面所说过的法,详细的告诉大众一遍,因此说出这段偈颂。

我此弟子    大目犍连    舍是身已    得见八千    二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道故    供养恭敬    于诸佛所    常修梵行

于无量劫    奉持佛法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长表金刹

华香伎乐    而以供养    诸佛塔庙

我这位弟子,大目犍连,当他舍去此身之后,将会得见八千二百万亿的诸佛世尊。为了修成佛道,他很恭敬供养所有值遇的诸佛。他在每一个诸佛前,常随佛学,修清净梵行,在无量劫中,他一心奉持佛法。当诸佛灭度后,他又建立七宝做成的塔庙,用金来造塔的缯盖幢旛,用种种的华、香、伎乐来供养这些塔庙。

渐渐具足    菩萨道已    于意乐国    而得作佛    号多摩罗

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    二十四劫

他渐渐具足圆满六度万行,降生在意乐国,而得成佛道,名号为多摩罗。因为他在因地修行清净,故得庄严清净无染,身上发出栴檀的香气,这尊佛的寿命长二十四小劫。

常为天人    演说佛道    声闻无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萨无数    志固精进    于佛智慧    皆不退转

他常为天人演说佛法,在他的国土里有无量的声闻众,犹如恒河沙数,他们都具足三明和六种神通。个个都具有大威德相,又有无量无数的大菩萨,他们都是志愿坚固,勇猛精进,得到佛的无上智慧,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灭度后    正法当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尔

这佛灭度后,正法住于世有四十个小劫,像法也如是。

我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数五百    皆当授记    于未来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缘    吾今当说    汝等善听

我的诸大弟子中,有五百个具足威德之相,都应当授记。在未来世中,皆得成佛。我和你们各位,因为有往昔的因缘,故我今应当对你们说出此法。你们各位必须仔细谛听。





发表于 2016-3-2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僧团的大阿罗汉们授记作佛,动辄供养几百万亿诸佛,恭敬供养,受持法藏,广宣诸佛无量大法,起立塔庙,渐渐具足菩萨之道,于最后身方得成佛。未证言证,未得谓得是大妄语。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


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




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




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


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




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


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




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




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




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




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




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




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




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发表于 2016-3-2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帖了,都没有讨论过楼主的主贴,摘录部分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如来寿量品”

【良以三乘之人。只知历因长久。】
  『三乘人』,只晓得修行要历长劫,我们现在是这样的,修行要三大阿僧只劫,要无量劫,这个话也是佛在经里说的。你再看看底下:
  【不知本来成佛。】


  这句话要紧,『本来成佛』,佛在《华严》、在《圆觉》上就是这么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现在是不是「本来成佛」?是的,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一点不假。虽然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还是佛,可是我们是个迷惑颠倒的佛,迷在哪里?就在一切法里面,无缘无故生起虚妄的分别执著,麻烦就出在这个地方。所以佛在《华严经》一开端就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诸佛如来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怎么每个众生都具足?只因为分别妄想而不能够证得。这一句话不就说穿了吗?换句话说,你要真正听了这句话恍然大悟,我们离分别妄想岂不就证得了吗?我们辜负佛菩萨太多,佛真是一语道破!而我们就是离不了分别妄想,一天到晚还是用分别妄想,这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跟我们在一起,为什么?

「本来成佛」。所以我劝同修们,除了我自己一个人之外,我们看一切人、看一切事、看一切物都是诸佛。如果我们看到这人是佛,那是菩萨,那是好人,那是坏人,我们就成不了佛,我们的本来成佛就见不到。为什么?佛心是平等心,菩提心就是佛心。所以佛心是平等心、是清净心、是慈悲心,这个三心是我们本有的,我们心本来平等,现在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是你迷了不平等,你在境界里起分别,你的心不平等,不分别心平等。外面境界无所谓平等、不平等!

点评

印广法师,有礼缺貌是佛不?请回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4 10:09
发表于 2016-3-24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因修证。在报身。本来成佛。在法身。】

习气要慢慢来。你看看禅宗里面修行的方法,禅宗是悟后起修,这个话给我们很深的警惕,不悟修行是盲修瞎练,悟了就好像道眼开了有了眼睛。修行是走路,有了眼睛才能辨别方向,才能认识目标,我们这个路走得很快乐,晓得一步一步接近。道眼没有开,就好比一个人瞎了眼睛,那瞎子走路危险,不认识方向、不辨别目标,一步一步去摸,摸到了险道还以为是正道。
  所以修行第一桩事情就是要开道眼,佛法的教学第一桩事情就是叫你开悟

点评

悟后起修没有异议。见性成佛是何含义?请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4 10:12
发表于 2016-3-2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3-24 09:47
这么多帖了,都没有讨论过楼主的主贴,摘录部分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如来寿量品”

【良以三乘之人。 ...

印广法师,有礼缺貌是佛不?请回答。
发表于 2016-3-2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3-24 09:49
【历因修证。在报身。本来成佛。在法身。】

习气要慢慢来。你看看禅宗里面修行的方法,禅宗是悟后起修, ...

悟后起修没有异议。见性成佛是何含义?请解释。
发表于 2016-3-2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6-3-24 10:09
印广法师,有礼缺貌是佛不?请回答。

老演啊,我来这个论坛是2014年4月17日,都两年了,你老是这么问?????
我的帖子说的太清楚了,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前面还专门给你改了个说法:本来是真如、真心、佛性;你还没明白??????
我又佩服你的执着,又拿你这固执没着啊!!!!

净空法师的这个讲义应该是《法华文句》,我这次摘录只是摘了《如来寿量品》,没仔细看前面他引用的讲义。

你这个沉迷不醒的家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