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48|回复: 36

[心得体会] 实修体会(二)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作者:哲居士    实修体会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片段十八)
    我曾发表过实修体会17个片段,感兴趣的师兄可以参考下。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是《圆觉经》中佛祖的一句实修指导,全段话大家也都知道。“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第一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大家不用说都明白,像咱们这样的娑婆世界的众生很难做到啊,但是咱们至少有个愿望:实修时不起妄念行不行?恐怕这个也很难做到。那各位师兄:大家赶紧修止吧,否则悟道无望喽。至于修止的办法很多,就看大家努力程度和方法选择了。我个人是选择的高老师的意数水晶球的修止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修体会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十九)
    第二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句话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实修中你知道你有很多妄念,但是不要再去想除掉这些妄念了。因为“除”这一念仍然是个大妄念,用妄念除妄念,妄念是永不停息的。如果这样的话,实修永远没有结果啊。到这里,细心的初学同学会说,按照佛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那我们还修个什么行呢?怎么修不都是用妄念除妄念吗?那不还是永远不停息吗?呵呵,到了这里,提问的同学那就快赶上《圆觉经》中普贤菩萨的提问水平啦,先看经文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修体会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二十)

大家看到这段经文有何感想呢?佛祖在这段对话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以幻修幻是有一种方法的,那就是:知幻即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虽然都在妄想境中,但是有一个妄想是专门对付妄想的,这个妄想不是“除”,而是“离”。同样都是妄念这块木头,但是“离”这块木头和别的木头不一样,是可以将妄念灰飞烟灭的那个“妄念”。所以大家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知道:“知幻即离”是修定的最大秘诀了。   看南怀瑾老师在《圆觉经略说》中对“知幻即离”的评论::“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禅宗心印,也是密宗大手印、普贤如来、金刚萨埵心法”。所以大家学佛实修,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是明理了。至于怎么去“知幻即离”呢?很简单,按照高老师的觉空入定的第一个法门:“不断察觉”努力去做就可以了。我在实修体会十、十一两个片段已经做过阐述了,感兴趣的师兄可以了解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修体会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二十一)

第三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文章标题到现在才出现,有点不好意思啊,不过我确实是想把问题说清,把逻辑理顺,给新学师兄做一借鉴。请原谅啊。

这句话应该是指实修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修习禅定时,本身就是在妄想境,怎么才能对妄想境中的一切不加了知呢?我的心得还是一句话:坚持不断察觉。下面我把最近的几个修不断察觉的体会发表出来,请高老师和大家点评一下。:

1、坐中不要用境界来衡量自己的体会。高老师的修习觉空入定法门中有三个阶段:不断察觉、原来是我、住看清楚。我在修习中明白了原来是我和住看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在这里我要提醒新学师兄,不要过于注意原来是我和住看清楚这两个体会感受,如果坐中你体会到了,那你也不要去理会这个感受。因为你一旦感觉到自己已经体会到:啊,终于明白:“原来是我”和“住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啦。其实此刻的你已经又进入妄想境了,这时你已经是:住妄想境,加以了知啦!!!这个原理适合于坐中任何的境界和感受,因为有觉即是幻。所以无论出现什么境界都不要理会,只做一件事儿:不断察觉。只有真正的不断察觉才能够真正做到: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如果你在坐中稍微松懈,你马上就会被你的感觉或者妄念所影响,只要一被影响,就意味着你做不到“不加了知“啦。高老师一直说:修定修的是清清楚楚,修的是清清楚楚的感知到这一切,而不被这一切所影响。其实和:“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表述的意思是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修体会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二十二)
2、不断察觉离不开修止。我在坐中深刻感受到:修不断察觉到了5分钟后,就像练武术的人出招儿,已经不成套路了,只能是靠毅力和坚持把这个动作打出去。至于此时做不断察觉这个动作已经形象的比喻为:“很难看”了。和刚上座的修不断察觉的那种驾轻就熟的感受已经相差太远了,到这时修不断察觉已经没什么效果了,此时才感受到了修意数水晶球的重要性。下面摘录高老师在QQ群咨询中的一段话:
高老师(1219346311) 20:19:04
在我修习禅定的时候,看过智顗大师的一些内容,
据说智顗大师用了一年的时间入定悟道。
可以说是一位“天才”
而他所用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我现在描述的“觉空入定”中涵盖的方法,
进一步说,他如同在直接攀登悬崖,
但是,大家请注意,
虽然智顗大师是“直接攀登”悬崖的——即直接修习入定。
而自古以来最有名的“盘山道”的方法——六妙法门,就是此人发明出来的。
《六妙门禅法》,略称《六妙门》。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全书主要在阐示天台三种止观中的不定止观法门。为智顗应尚书令毛喜之请,于金陵瓦官寺所说。
我当年也试图走此路,但太难,由此,我退而求其次,
开始融合修止的方法:即“意数呼吸”
可乐(964957834) 20:25:49
难在那里,请老师细说,为何求其次?
高老师(1219346311) 20:26:55
难在“看不到进展”,持续加温的“温度太低”,以至于会失去信心,
也难在,必要要用非常大的努力,才略有进展,而且方法又必须要正确。
同时,判明自己的路线是否正确是最、最难的。
如同在黑夜里射击,没有目标,却要打准。
直接觉空入定如同直接攀爬悬崖,
所以,需要强大的努力,
只有长期努力后,进展才会有所感觉,
这就像是磨一把钢刀,磨的时间长了,才会看出有“锋利”
所以,虽然看起来没有进展,但要坚定信心,不断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修体会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二十三)
高老师(1219346311)
我以前用一个故事激励我自己
就是那个“竹子”的故事
说:南方有一种竹子,
在长到一个月的时候,只有一尺高,
然后,养竹子的人继续浇水和施肥,
三个月后,这个竹子还是一尺多高,
再然后,养竹子的人还是继续浇水和施肥,
一年后,这个竹子长到了一尺半,
但养竹子的人没有失去信心还是继续浇水和施肥,
两年后,竹子依旧没有超过2尺,
三年后,竹子依旧没有超过2尺
但养竹子的人始终没有失去信心还是继续浇水和施肥,
在三年零二个月的时候,突然竹子,在一个月中,就由2尺长到三丈多高。
如果,在三年中,任何一个阶段,养竹子的人,失去信心,或者缺少三年中的任何一个月的“积累”,那么这个竹子都不会最终突然长高。
这个故事大体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所以,大家如果直接修习“觉空入定”时,一定要坚定信心信念,勇往直前。智顗大师是“直接攀登”悬崖的,而他后来发明的“六妙法门”的方法说明,的确有人是会在“困难”面前容易失去信心的,同时需要一个渐进的方法的。
    因此,今天我要说的是:大家在直接修习“觉空入定”时,一定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即“就算看不到有什么进展”,也要不断做出努力,而且一定要勇往直前,只要方向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努力、再努力!
    哲居士:看到以上高老师的讲述了吧,我现在的感受是一定要打好修止的基础,我也不是上上根器的人,现在的目标是:意数水晶球一定要在10分钟内清清楚楚!
发表于 2012-3-19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19 22:5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修体会之: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二十四)
3、不断察觉是有技巧的,但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比如像用乒乓球拍掂球,初学者掂球掂的高,频率慢,甚至还有掉球的危险(类似随着妄念跑了)。而熟练者掂球掂的低、频率快、同等时间内掂球次数多,还不会掉球。所以这里就需要同学自己努力啦。

第四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这句话我没有体悟,所以也谈不上什么体会了。按照高老师的解释:到了这个境界基本已经接近于悟道了。根据字面意思,估计到了这一步,就体悟到了《心经》中所说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啦。

我什么时候能够体悟到这一境界呢?向往中。体会暂时报告到这里,各位同修大家一起精进,早证菩提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哲居士

体会(一):

我一直想在老师博客上谈谈自己跟随老师学习实修一年来的体会,但总是没有机会。这次江苏小李转载越X居士的文章正好引起了我的思考。借此机会,我把我的体会说出来,请老师和各位同学予以点评。越X居士的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在这里确实没有任何对越X居士任何不敬的地方,我只是就实修体会予以讨论。至于我本人也写不出什么文章的。)我认为上述文章其实没有就“怎么修止”做出指导,而只是对修止做了一些方向性的描述和大体的注意事项。像这样的文章,佛学论坛上比比皆是,想都看完的话,呵呵,各位师兄,估计你也没时间实修啦。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二):
佛法的戒定慧是依次顺序的,由止再得定。所以修定先修止是初学佛者必经之路。那么怎么修止呢?其实净土念佛、禅宗参话头、密宗念咒观想等等都是修止的方法。我们看到:净土念佛和禅宗参话头法门,应该也有不少人从中得止。我们既然来到老师的博客,看到老师意数水晶球的得止法门简单易行、效果奇佳、无走偏之虞,那我们就不要再心意模糊,抓住这个法门一门深入就好了。不要自己再选来选去,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三)
其实我是08年底才开始学佛的,开始对佛学感兴趣是从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入手,发现佛学这么神奇。然后一头扎入佛学研究中,没过多长时间我就发现佛学要实修,可是我怎么实修呢?这时从南老师引荐的安般数息开始,然后是白骨观、准提法。可是学来学去没有过来人指导,现在才发现我那是属于盲修瞎练。到了09年三月我有机会看到高老师的博客,马上如获至宝,终于找到实修的路子了。

发表于 2012-5-27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高老师来龙去脉不甚清楚,所言是否契合佛意有待观察。
在佛教里称某某老师都是不如法的。
出家的称某某法师。在家的没有相当的修证见地不得称法师。
称老师更是不允的。
佛弟子的老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其他人不得称老师。
请同修注意,学佛依佛经论和公认的高僧大德。其他人仅做参考。
不要误入歧途。法身慧命不是小事情。
论坛应该有一定的包容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接引众生,难免有不正确的知见。
请诸大德同修珍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点评

谢谢师兄! 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 23:1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2-5-27 07:49
这个高老师来龙去脉不甚清楚,所言是否契合佛意有待观察。
在佛教里称某某老师都是不如法的。
出家的称某 ...

谢谢师兄!

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师兄好!

师兄一直以来对于佛祖的宣传,是非常令人敬佩!

论坛的包容性,非常好,论坛是交流平台,重要是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一字多音,多义,我们称呼的老师只是指导老师,此意非彼义,请师兄理解,谢谢!

高老师来龙去脉,所言是否契合佛意,确实非常重要。需要精进禅定,修习体悟。高月明的是科学禅定。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四)

高老师实修法门先从放松开始,您别说,放松的感觉原来我还真没体会到这么舒服。21天做下来,身体沉重的感觉也有;身体虚无的感觉也有;无我的感觉也有。最有意思的是最后观想用清静之水冲刷全身时,身体就像水晶般一样透明。现在我打坐时上座的第一分钟是观想观世音菩萨给我用净瓶之水灌顶,圣水从梵穴入顶冲刷下来,带走各种紧张因子以及身体上任何不干净的东东。第二分钟就是从头部开始放松动作一直到脚指头。现在已经形成习惯了。(注明:观想观世音菩萨灌顶这是我自创的,但符合高老师座前先放松一下的原理)总之学会放松非常有好处,即使是不学佛,平时睡前放松一下也有助于睡眠。我给一位朋友介绍这个放松的办法,他试一下后说太好了,放松后直接入睡,原来他睡前要看会儿书才能睡着,现在直接省略这个过程了。我心想:你拿放松来解决失眠,其实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五):

现在说我的意数水晶球的实修阶段(到现在我还在练,还在精进中,吼吼。)1、坐姿,我原来是单盘,但15分钟后就必然腿麻,后来高老师说修定修的是集中心意,又不是修腿,你跟腿过不去干嘛?我一想有道理,现在直接改为坐椅子了。总之是高老师的一句话:修定的坐姿以不影响集中心意为准,不管双盘还是单盘还是散盘还是不盘,以修定时自己最舒服的那一种坐姿为准。2、水晶球形象,我这个人观想简单的东东还是没问题的,但为了更准确的观想,我从淘宝网上购买了一个水晶球,为此还和这位做水晶的老板成了好朋友,呵呵,题外话。我把水晶球放在卧室里,天天看,各位师兄,您想我能观想不出来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六):

续上3、水晶球个数。我个人意见,初学者以5个球球为宜。因为10个球球不宜操作,有时需要眼睛做一个扫视动作(10个球球超出正视的眼界范围了),我现在还是数5个球,没有控制不住的感觉,很好的。4、初学者不宜让球球组成图案,还是老老实实随着呼吸数球球好。按照高老师的水晶球排列,专心做好了。5、求质不求量,意数水晶球看似简单,其实我个人体会并不简单,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质量问题。也就是说,你是否在意数水晶球的过程中真的没有妄念吗?反正我自己知道我在数球球的过程中,妄念就没停过。虽然这些妄念并没有影响我数球球,但是咱们心里明白,还是专心程度不够,这是需要勇猛精进的。比如说,如果我们不仅把数球球的过程掌握的很好(不被妄念打断),而且还把水晶球观想的很好。如果这样妄念就不好进来了,这确实需要努力的,这就真的是看个人的努力程度了。到了这个时候,佛祖和高老师都帮不上你和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七):

续:意数水晶球是有一个程度深浅问题的,也就是说初学者不宜急。不好意思的说:虽然俺跟高老师学一年多,但前半年就没见过面,也是自己摸索。到现在现在我还不能做到2分钟内意数呼吸没有一丝妄念,努力不够,惭愧中………。高老师博客中曾说,当你清清楚楚意数水晶球半个小时没有妄念时就可以练习觉空入定了。我晕—,照我原来这个速度还得好几年才能达到要求啊。话虽这么说,其实也就是给自己和各位师兄都加些压力,早点成功得止啊。吼吼。

高老师回复:只要不断努力,进展是“级数”——即是乘法的,而不是加法的。所以你不会是要“好几年才能达到要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八):

觉空入定阶段的三个阶段:不断察觉、原来是我、住看清楚。首先我想就高老师觉空入定的法门阐述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意数水晶球是得止的办法,当得止之后就可以修定了。其实高老师的这个觉空入定的法门也同时是修止的法门,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那直接修觉空入定不就完了吗?还为什么多此一举的加一个意数水晶球的法门呢?嗯,这样吧,我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把修定成功比作要把一个柳树放倒抬回家。如果您是上上根器的人,那您就是那鲁智深,直接把柳树一拔扛回家得了。也就是说,您直接修高老师觉空入定的法门也没错,就看您是否是那块材料了。至于我本人,俺心里明白,俺每天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里,不打坐还好,一打坐什么稀奇古怪的念头都来了。所以俺还是老老实实从头开始吧。怎么办呢?把意数水晶球这块钢刀好好磨练下,磨得又快又光,一下子砍到那棵柳树然后用觉空入定的功夫把树搬回家呗。

高老师回复:比喻恰当!至于一个人选取那个方法修止,可依据自己的“根器”而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9 0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