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未来弥勒04

佛教的修行得正果一定要出家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要随缘精进 于 2015-2-11 22:08 编辑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1 21:21
理想居士? 还是你的想当然。看看链接的法师开示再发表意见行不?

那就是圣严法师说的,http://xm.ifeng.com/fojiao/jiangtang/xiamen_2013_09/30/1287580_0.shtml
不是我的想当然。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2-11 21:13
一定要出家才能普渡众生重新做人吗(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排斥一些有真心向佛的人的出家修行,但不希望一提 ...

建议您百度一下普度众生是什么意思,补补课。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1 22:07
这是大法师们说的,不是我说的。

师兄你代表政府吗?  有没有可能还是你的想当然啊?

您的问题请自己解答。事忙,无暇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1 21:19
你认为维摩拮居士算出家人, 但是法师们不是这样认为的。

《维摩诘经 法供养品》中云:“依于义,不依语。维摩诘居士算高级出家人,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比肩的。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 如同进魔道。”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2-1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1 22:18
呵呵,您没有诚意探讨。。你自己的错误见解不面对。。 怎么就跑呢。。

出家才能成佛?! 可别这么说了 ...

《大正藏第 22 册 No. 1421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王归宫已
庭中三唱。若欲于如来正法律中出家者听。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闻王此唱。即与五百释女前后围绕。持二新衣出到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我自织此衣。今以奉上愿垂纳受。佛言。可以施僧得大果报。复如上。白佛言。可以施僧我在僧数。复如上白。佛言。我受一。以一施僧。然后受教。施佛及僧。
...................
明旦于竹园敷座。自出白食具已办。佛与大众随次而坐。王手自斟酌欢喜无惓。食已行水在一面立。白佛言。今以此竹园奉上世尊。佛言。可以施僧其福益多。王复白佛。愿垂纳受。佛言。但以施僧我在僧中。王便受教。以施四方僧。然后取小床于佛前坐。为说随喜咒愿偈。
..............
《大正藏第 40 册 No. 1804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
故四分中王以园施佛。佛不受当令奉僧。何以故。若佛园及园物房舍房舍物衣钵坐具针筒便是塔庙。一切诸天世人沙门魔梵不能受用。应恭敬如塔(若施僧者我在僧中)。
.................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1 22:07
这是大法师们说的,不是我说的。

师兄你代表政府吗?  有没有可能还是你的想当然啊?

您把法师说的话之外的话全都删掉,剩下的才是法师说的。
不要张冠李戴。
大师晚年还写了《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一文来总结过其中的教训。这就是它的结果。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5-2-11 22:11
建议您百度一下普度众生是什么意思,补补课。

南无阿弥陀佛!

那些为国为民的人,即使不算普度众生,也算大慈大悲都有了不起的功德吧,可他们都没出家呀!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是重建人间佛教的内在依据。有人说中国佛教“思想是大乘,行为是小乘”。就整体上讲,这种描述是对的。中国以往两千年中的佛教确实趋向于消极遁世,但大乘佛教的入世理论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且早已深入人心。近代杨文会、太虚等人将这种宝贵精神发掘出来,努力沟通“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可以说已经为人间佛教的建设作好了理论铺垫。
~~~~~~~~~~~~~~~~~~~~~~~~~~~~~~~~~~~~~~~~~~~~~~~~~~~~~~~~~
真是妙理
众位佛学研究者还是放下固执,共同参悟吧!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要随缘精进 于 2015-2-12 11:31 编辑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2-12 09:44
那些为国为民的人,即使不算普度众生,也算大慈大悲都有了不起的功德吧,可他们都没出家呀!

他们是有情,不是大慈大悲,他们只有福德没有功德。
什么是三轮体空?
选择字号
**  释义一
**  就布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问:“福德与功德的区别,任何善事、好事只要着相就是福德,不着相就成为菩提道粮、功德,这种理解对不对?如果是纯粹利人,但着我相也变成福德。”
答:这个话一点都没错。完全利益众生,着了相,还是福德,功德决定是三轮体空功德是对你的定、对你的慧有增长,这是功德;如果对你的定慧毫不相干,全都属于福德。所以真正功德是对自己的清净心,我们现在讲的五种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对于这个有增长的,全是功德,对这个没有帮助的一切好事都可以说是福德。功德是能了生死出三界,功德是决定断烦恼的。烦恼,《华严经》上讲得很好,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做这个事情能够帮助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这是属于功德;如果说妄想分别执着还在增长,或者还有,不能去掉,都是福德。这个地方要能够辨别。(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76)
********************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问:菩萨行愿‘无缘大慈’无缘二字,究竟是怨亲平等,无所不缘乎?抑或无所缘乎?(梁子斡)
**  答:菩萨行愿,无非六度万行,兹悲喜舍。所谓无缘者,乃自行化他,心不著相,外无攀缘,故曰‘无缘’。(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1 21:19
你认为维摩拮居士算出家人, 但是法师们不是这样认为的。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
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
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
女儿代表慈悲心
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
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
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
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
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
维摩诘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子朋友等,正是出家人的努力方向。
所谓,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维摩诘居士是能力大呀。
楼主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子朋友等也是如此吗?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2-12 09:51
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是重建人间佛教的内在依据。有人说中国佛教“思想是大乘,行为是小乘”。就整体上讲,这 ...

新浪佛学佛学首页>佛学丛书>佛教常识问答> 正文http://fo.sina.com.cn/book/cs/2012-09-11/15041063.shtml

  11.问:释迦牟尼幼年教养情况是怎样?

  答:摩耶夫人产后不久就死了。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夫人 (Prajapati)养育的。他自小从婆罗门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算学等等,知识很广博;又从武士们学习武术,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他父亲净饭王因为他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统一天下的君主)。

  12.问: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继承王位呢?

  答: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著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著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他读过的吠陀书(Veda,婆罗门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力也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于是他很早就有了出家的念头,后来终于舍弃了王位。

  13.问:他父亲怎么会让他出家呢?

  答:净饭王发觉了他儿子的心思后,曾经想过各种办法防止他,特别是企图从生活的享受上羁縻他。悉达多王子十六岁时,净饭王便为他娶了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Yasodhara)为妃,生了一个儿子叫罗怙罗(Rahula)。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他,终于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地出了国城,进入一个森林中,换去王子的衣服,剃去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关于他出家时的年龄,有两种不同记载,一说是十九岁,一说是二十九岁。

  14.问:出家以后的情形怎样?

  答:他父亲曾尽力劝他回去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个人随从他一起,这五个人的名字是:憍陈如(Kaundinya),跋堤(Bhadrika),跋波 (Vaspa),摩诃男(Mahanama),阿说示(Asvajit)。悉达多王子和他的侍者们先后寻访当时三个有名的学者,从他们学道,但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他知道当时哲学思想中没有真正解脱之法,便离开了他们,走到尼连禅河(Nairanjana现在叫做Lilaian)岸边的树林中,和那里的苦行人(极端刻苦修行的人)在一起。为了寻求解脱,他尝够了艰苦辛酸,坚持不懈,经历六年之久。但是结果徒劳无功,方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他于是走到尼连禅河里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积垢,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当时随从他的五个人见到他的情景,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Benares)去继续他们的苦行。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Pippala)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著东方盘腿坐著,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渡众生,何来在家出家之说,只需有心亲近,即可算是我佛门的好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渡众生,何来在家出家之说,只需有心亲近,即可算是我佛门的好弟子。
发表于 2015-2-1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中华放生网 > 综合新闻 > 新闻资讯 >
http://www.cixinwang.com/zonghexinwen/xinwenzixun/2014/0510/844.html

**贤愚经白话:出家功德品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摩伽陀国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中。当时世尊赞叹出家的功德和因缘,说是出家福德很大。如果准许儿女、或者释放奴婢、或者允许人民、或者自己出家入道,功德都无量无边。

**  布施的果报虽然很大,可以十世感受福果,于六欲天及人间往返十次,仍不如释放别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的功德超胜。为什么呢?布施的福报有极限,而出家的福报却无量无边。

**  此外持戒的果报可成为五通神仙,享受天上福报,最高可至梵天界。而在佛的教法中,出家果报不可思议,乃至涅槃福报仍无穷尽。假使有人建七宝塔,高达三十三天,所获得的功德也不如出家。为什么呢?因为七宝塔可以被贪婪凶恶的愚人破坏,而出家的功德法不会被毁坏,想求取善法,除了佛法实在没有更超胜的。

**  譬如一百个盲人,有一位明医能将他们的眼睛全都治好,使他们顿然重见光明;又有一百人犯下挑眼的重罪,一个人有能力解救他们的罪罚,令其不致失去眼睛。这两人的福德虽无有限量,还是不如允许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福德巨大。

**  为什么呢?虽然他们能施予两种人眼目,但这些人只能各获得一世的利益,况且肉眼的本性就是无常败坏的。而允许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可以相续不断地开启众生永恒的无上慧眼。慧眼则是永远无有毁坏的。

**  为什么呢?因为慧眼所感福报可在人间、天上纵情享受快乐,无穷无尽,最后成就佛道。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出家功德可以灭魔众眷属、增上佛种、摧灭恶法、长养善法,灭除罪垢、兴建无上福业。所以佛说出家的功德,比须弥山还高,比大海还深,比天空还广阔。

**  假如有人阻挠别人出家,令他们不能实现志愿,罪过十分严重:犹如在黑夜中什么也看不见,此人罪报也是如此,他将深陷地狱之中、暗无天日;犹如江河百川皆归大海,此人罪报也是这样,一切罪恶都集中到他身上;犹如须弥山遭受劫火焚烧,无有遗留,此人也是这样,被地狱火焚烧无有尽头;犹如迦留楼醯尼药毒性很大,同等重量的这种药和石蜜相比,善恶业的果报对比也是一样啊!

**  允许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功德是最大的。因为出家之人以修多罗为水洗去烦恼尘垢,能灭除生死痛苦,成为涅槃的因;以毗尼为足,踏上净戒大地;以阿毗昙为目,洞察世间善恶,任意信步于八正道,抵达涅槃的妙城。从这种意义来说,让人出家,或自己出家,无论老少都会获得最殊胜的福报。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允许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功德是最大的。
~~~~~~~~~~~~~~~~~~~~~~~~~~~~~~
我并不否定出家修行的意义,但出家修行与入世拯救世人让世人都过好日子都行善,谁的功德大?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是重建人间佛教的内在依据。有人说中国佛教“思想是大乘,行为是小乘”。就整体上讲,这种描述是对的。中国以往两千年中的佛教确实趋向于消极遁世,但大乘佛教的入世理论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且早已深入人心。近代杨文会、太虚等人将这种宝贵精神发掘出来,努力沟通“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可以说已经为人间佛教的建设作好了理论铺垫。
~~~~~~~~~~~~~~~~~~~~~~~~~~~~~~~~~~~~~~~~~~~~~~~~~~~~~~~~~
真是妙理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2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弥勒04 发表于 2015-2-12 11:45
允许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功德是最大的。
~~~~~~~~~~~~~~~~~~~~~~~~~~~~~~
我并不否定出家修行的意义,但 ...

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会有更好的日子过,入世拯救世人也是出家。出家人的责任比在俗时更大。一般人仅对一个家庭负责,至多也超不出对天下人负责,出家人则要照顾到一切众生。出家修行与入世拯救,都是出家后的工作。自己都度化不了还要妄想去度化别人吗?。

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孟子曰: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有四依法: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在家菩萨,人虽在家、心已出家。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在家菩萨,其凡俗之心已亡。

【厌离心】
  谓我等当观生死之中,虚假不实,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甚可厌离。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2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2 12:23
你既然说到  理想居士, 请你贴, 你又不肯贴, 又狡辩什么贴过了, 好吧,那我来贴:

圣严法师:  

我前面确实贴过了,只是内容少些。但自觉很贴切。
您贴的内容离题了,欢迎您另开新帖讨论。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知我心 发表于 2015-2-12 12:36
说这么多,你自己怎么不出家呢?
你既然认为 ” 出家才能成佛” (很明显的错误吧 ),
那么你现在 在家 ...

您准备随喜多少呀?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