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46|回复: 64

[般若] 金刚经讲录【四】-----道源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当代著名法师道源长老讲解的金刚经第四品
2009-11-21 15:36
金刚经讲录——第四品
作者:道源法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48     更新时间:2005-3-8
妙行无住分第四
戊二、住心之方(分三)
己一、正示其方(分三)
庚一、标示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现在讲到第四分妙行无住,要修大乘的行门,是不可思议的行门,叫做妙行,妙者,不可思议也。怎样才叫‘无住行施’呢?行布施而不住相,叫做‘无住行施’。这就是安住真心的方法。现在看经文‘复次,须菩提’,‘复’者是重复,‘次’是次第,重复次第,就是前面说了一段,今再说一段,这叫‘重复’,顺著次第,先说了第一段降心之方,再说第二段住心之方,这样重复次第,又叫一声当机者‘须菩提’,记住叫‘须菩提’就是叫我们,叫我们都要注意‘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就是标示,菩萨也包括摩诃萨,你是个菩萨摩诃萨,你对一切法应无所住。‘住’者,就是执著,你对一切法都不应当执著,应该先破我执后破法执,这就是个法执。大乘菩萨用功,两种执要破一起破,破起来还是先破我执后破法执。前面远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个微细的我执都给破掉了,妄心降伏了,但是真心还没有安住,还有个法执在。法执是怎样起的呢?就是你对一切法起了执著,应该一切法都无所住,都不应该执著。下面指的是什么法呢?‘行于布施’。对一切法不执著,是怎样的不执著呢?你行布施的时候心不起执著,下面再加以解释叫指释。

庚二、指释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所谓’就是指释之词,行布施时不住于一切法。一切法是什么法呢?即‘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不住于六尘。这六根、六尘、六识,就是三界以内的叫十八界的法。此单说六尘,就包括了六根、六识。为什么要说六尘呢?这是讲你所布施的东西。布施就是财物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用钱财布施这属于色尘,法布施属于色、声、香、味、触、法的法尘。众生遭了灾难你去救,是无畏施还是不能离开这六尘。无论你行财、法或无畏施,都离不开六尘的境界。你要行布施,你要不著相即不住六尘的境界,也就是不住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六尘的境界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你执著还是法尘,还是没有离开六尘的境界,所以说要远离六尘而行布施,这样你对一切法就不会执著了。

大乘菩萨他要去弘扬大乘佛法,要弘扬六度法门,由六度开为万行叫六度万行。这‘金刚经’怎么只讲行布施呢?六度只讲一度呢?这个要照弥勒菩萨的偈颂来解释,弥勒菩萨的偈颂,你一看就知道。布施一度包括六度,六度包括万行,万种行门合起来就是六度,六度再合起来,就是一个布施度。弥勒菩萨的偈子上讲:‘资生无畏法,檀义摄于六,此中一、二、三,是名修行住’。布施一度可分为三种布施,第一、资生布施,资就是资养生命,就是‘财布施’。用财布施干什么?资养众生的生命故。第二、众生遭了灾难,你去救苦救难,这叫无畏施。第三、众生不了解佛法,你讲佛法给他听,这叫‘法布施’。‘檀义摄于六’,‘檀’梵语叫檀那,中国话叫‘布施’,它的义理摄于六度,叫‘檀义摄于六’,‘此中一、二、三’。即这三种布施,一摄一、二摄二、三摄三。摄什么呢?摄六度。第一资生布施就是财布施,财布施就叫摄布施度。第二无畏布施,摄持戒度、忍辱度。持戒、忍辱怎样能算是无畏施呢?‘持戒’者,杀、盗、淫、妄,都要戒掉,这是四根本戒,若不持戒,你去做这四种法都是害众生的。杀是杀害众生的生命,盗是偷盗众生的财物,淫是邪淫众生即邪淫男女。妄语是欺骗众生,这都是害众生的,众生看见你就害怕,生了畏惧之心。所以要行菩萨道,要先持四根本戒,一持戒,众生见了你无所畏惧,这个无所畏惧就是你所布施给他的,所以说持戒就是无畏施。‘忍辱’者,众生骂我,我不回口;众生打我,我不还手,甚至于丧失生命,我也不报复,这样众生见了我不害怕,不畏惧,这忍辱就是能令众生不生畏惧,所以无畏施即摄持戒和忍辱两度。第三法布施,包括三个度即摄精进、禅定、般若。你要行法布施,须勇猛精进。懈怠放逸的人,不能当法师。没有禅定功夫的人,不能当法师。没有般若智慧的人,不能当法师。所以你天天讲经给众生听,你一定要有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因此第三个法布施摄三个度。总结就是一摄一,二摄二,三摄三,这三个布施摄六度,六度广开就是万种行门,万种行门合起来就是六度法门,六度法门合起来就是三种布施,三种布施合起来就是一个布施。所以佛说:‘不住一切法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于一切法而行六度,而行万行,六度万行都在这布施里面。下面就是指示我们,不要住色布施,不要住六尘,不著六尘也就是不要著六根、六识的相,十八界的相都不要著。

庚三、结示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须菩提’,佛再叫一声当机者,你要注意啊!‘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为什么叫你行布施,而不执著六尘呢?因为你是要发心做菩萨,菩萨则应当‘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即是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相,也就是于一切法皆不住相。

己二、征释其意

何以故?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何以故?’为什么呢?这再加以征释。‘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们在听佛的开示,佛叫我们行布施,这是很难得的事,但是好的因,要得到好的报啊!佛怎么叫我们不住相呢?我们没有住相的因,将来能得到好的结果吗?那不是因也空,果也空吗?初发大乘心的人,还有这个执著,佛就迎合他们的根机而说,迎合初发大乘心,初发布施心的人而说。佛说:你不要怕落了空,我告诉你‘不住相布施’正是叫你得到无量的福报,不是叫你的福报落空,是叫你得到‘福德不可思量’。究竟得到多少福德呢?即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恐怕你不了解,再给你说一个比喻。

‘须菩提!于意云何?’‘于’就是在,‘意’就是心意,就是须菩提,在你的心意里,以为怎样?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这个虚空,分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先说‘东方虚空’可不可以思量?究竟那虚空有多少宽,多少大?须菩提就答:‘不也!世尊’,这道理很容易了解,东方的虚空怎么可以思量,它有多宽、有多大呢!这‘金刚经’上的两个‘不’字连在一起,一个是问,一个是答。上面的‘不’字,应念‘否’,是佛问的。下面的‘不’字,应念‘弗’,是‘舍利弗’的‘弗’,‘不也’就是答不可思量,‘世尊’即称佛一声,也就是‘不可以思量啊!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这是顺著中国的文化把九方合起来说了,即南方、西方、北方,四维就是四个角,四个角就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维,再加上方、下方合起来为九方。这九方的虚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东方一方的虚空不可思量,这九方的虚空也一样不可思量的啊!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这一段经文,就是佛把它合到法上来讲了,意即你这个初发心的菩萨,我劝导你,教你行布施不住相,你得到的福德等于那个十方虚空不可思议一样。‘其福德亦复如是’,也像东方的虚空不可思量,也像其余九方的虚空不可思量一样。讲到这里就要合到法上来分析,这是佛要开示最初发大乘心的人,实际讲起来,你著个福德之相,还是著相,这里面就是真实的法门,还带了权巧,大乘初发心的人,他要行布施,他总是想得到福德,这就是福德之相空不了,所以佛就说,你想要得到大的福德,你就应该‘无住相布施’,那福德就跟十方虚空不可思量一样。在这‘金刚经’上第一次明文说不著相,要离相度生,说不著相要无住布施,实际上就是要我们不要落到偏空那一边去。佛已说得很明白,你可以得到无量福德,怎么又会落到空呢?所以学‘金刚经’的人,念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以为这就是空相,结果才会落个空空洞洞的空。他不晓得‘金刚经’讲的空是真空,真空即妙有,它不是落于偏空,也不是落于断灭空,这个地方就很明显地说出,能得到无量福德,是不会落到空的,这下面再解释一下。

己三、劝如教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教’就是佛的言教,‘但应如所教住’,就是我怎样讲,你就怎么样听,你不是请问:云何安住真心吗?我教你无住相布施,就是安住真心的一个妙方。你要是了解到这究竟的道理,那你自然会修行,天天行布施,天天不著相。但你还是个刚刚初发心的菩萨,这个不著相的心,一时空不干净,应该如何?不要紧,就应该依教奉行。‘但应如所教住’,意思是应该如世尊的言教来安住你的真心,‘住’就是安住真心,不是叫你跑去山上住山洞,离开人群安住,这样你的真心怎么会安住呢?你没有接受外边的境界磨炼,又怎能经得起考验呢!要你天天跟众生打交道,天天行布施,你到没有众生的地方又怎么能行布施呢!因此你要依照世尊的言教,天天行布施度众生,不论是财施、法施、无畏施,都不去著相,这样你的真心没有走动,那就是安住真心的妙方。你这样做下去,真心绝对会安住。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无因无果     责任编辑:无因无果
上一篇文章: 金刚经讲录——第三品
下一篇文章: 金刚经讲录——第五品

发表于 2011-10-15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0-1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拿面玻璃镜照一下自己的形像,然后看着自己在玻璃镜的形像,然后修活自己在玻璃镜的形像;再用被修活的形像去读金刚经;你就知道金刚经说了些什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谁会害我。法界万象是妙明真心里的投射。不出一个自性。
发表于 2011-10-1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须菩提?
答:你修活了自己在玻璃镜中的形像;你就是须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活一个幻象做么?
发表于 2011-10-1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镜中的形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玻璃镜中的形像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懂吗?
道源法师 若有此真修实证;会胡说八道吗?
发表于 2011-10-1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金刚经实义,全在你的镜子里面;一切诸佛三藐三菩提法,全在你的影像里面,空即是色;你在镜子里面形像是也;色即是空;修活你镜子里面形像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源法师是台湾公认的说法第一。
也是末学最赞叹,崇拜的著名法师之一。
佛弟子讲话至少要文明用语。心平气和的交流探讨。
梵网经有-----不说四众过之戒律。
请师兄尊重出家法师。
发表于 2011-10-1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图名利者,无有是处;害人慧命者,必堕阿鼻地狱.............没有广长舌遮闭鼻子.用口换来的名利将带你走入嘴上面的鼻孔;
发表于 2011-10-1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陀罗尼实相里,嘴上面的鼻孔就是阿鼻地狱.............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读过七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感觉道源法师所讲甚契合大般若经。且很透彻,非常精彩。
发表于 2011-10-15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骗得过你,骗不过我;佛说未证不宣,几人遵守了此戒?一个不守戒的人,你信他的话能害谁?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1-10-15 21:11 编辑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1-10-15 21:13 编辑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发表于 2011-10-1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大成就的人要名利,布施往生法门就足够了,在法施的过程中,没有金刚护法,是绝对行不通的;如果不离欲;成就金刚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 2011-10-1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再劝你了,你好自为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看末学能弘法否?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4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