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04|回复: 38

[善导思想交流] 看懂了这块面包你就知道怎么往生,就看懂了净土真宗、伪净土宗、净土宗、非净土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4-6-19 15:29 编辑

2531170_092628875404_2[1].jpg
图示:一个大富长者端着一大盘“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面包”放在以下各位面前(他知道下面这些人都是他的亲儿子),说:来吧,我把面包全部给你,吃吧孩子,吃了就能饱。

简说:
净土真宗同修】
    面对面包“欢喜踊跃”,但就是不吃,以为“欢喜踊跃”就吃饱了。“欢喜踊跃”而不吃面包,说明这个“欢喜踊跃”还是假的。(问题:错把欢喜等体验当作往生正因,不吃焉能饱?
    说明:欢喜踊跃最终要落实在念佛的行持上,行持具体体现在“乃至一念”,其中的“一念”指临终,“乃至”指平生,也就是一辈子念佛。如果有人说“我过去某个时刻很欢喜踊跃的念佛了,我已经往生了,我现在不用念佛了”这种想法就有问题。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买的彩票中了头等奖,我欢喜踊跃,虽然还没去领奖,但我知道中奖了,但这个时候如果我把彩票扔掉了,还能领到奖吗?领不到,因为我把彩票丢掉了。所以善导大师说“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行住坐卧,不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这也正是《阿弥陀经》执持名号的具体意思,在此之外有没有其它条件呢,没有,下面其它类别里面有说明。
    当然,也请同修不要对错号入错座,如果你是专修念佛的念佛人,你不属于此类同修。

【伪净土宗同修】
    一边口里吃着面包,一边怀疑说:我吃面包时还有很多妄想杂念,完了,肯定不能饱。(问题:错把吃面包的功夫当作能不能饱的条件,不知道吃了就能饱)

【不纯粹净土宗同修】
    一边口里吃着面包,一边怀疑自己是否真信面包能让自己饱、怀疑自己是否真愿意吃这个面包。吃完面包说:哎,我信愿可能不具足,恐怕还是不能饱吧。(问题:把信建立在凡夫这一边,不知道真信切愿就是看有没有落实在行持上,而另外头上找头——抱着自己的头问别人“我的头在哪里?”)

【纯粹净土宗同修】
    欢喜随顺大富长者赐予面包,安心吃着面包,只要吃面包必定能饱。(启示:让自己饱的是面包本身,不是其它,只要肯吃。比喻:念佛必定往生,只要专念佛。)

【非净土宗同修】
    习惯了自耕自种,习惯了一切要靠自己。不相信有现成的面包可以直接吃,更不相信给面包的就是他爸。

详说:
【净土真宗同修】看到面包的表现:
哇,这个面包太好了,终于有面包吃了,我终于找到我需要的面包了,看到这么好的面包,我欢喜的要跳起来,我激动的掉眼泪,因为我知道我得救了。
面对这块面包,无限激情在我心中涌现,啊,伟大的面包,我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您的感情。
大富长者您就是我爸,我就是您的亲儿子,爸当然会毫无保留的把面包给我吃了。
(可是,他却怎么也不去吃这个面包......可是,不吃面包,焉能饱腹?)

【伪净土宗同修】看到面包的表现:
哇,这个面包太好了,我现在一定要努力的吃这个面包,我一定要专心吃这个面包,否则这个面包吃了也白吃。
如果吃面包能吃到一心不乱,我相信我可以饱,如果吃面包时还有妄想杂念,完了,吃了也不会饱。
我能饱,是因为我吃面包有一心不乱的功夫。我不能饱,是因为我还在吃面包时还做不到一心不乱。
今天吃了200片面包,哎,我真是没用,吃面包时怎么还这么多妄想杂念呢?我怎么才能吃饱呢?
我要继续精进的吃面包,一定要力求吃到一心不乱才行......


【不纯粹净土宗同修】看到面包的表现:
哇,这个面包太好了,能不能吃饱就看我有没有真信切愿,如果有真信切愿,我就能吃饱,如果没有真信切愿,我吃了也不能饱。
什么才是真信,什么才是切愿?我不太确定,不过如果我能和送面包的人感应道交,我相信我能吃饱。把面包都吃完了,还在怀疑:哎,我信愿可能不具足,恐怕还是不能饱吧。
这类同修知道往生条件要真信切愿,但对什么是真信切愿搞不清楚。不知道真信切愿就是看有没有落实在行持上,而另外头上找头——抱着自己的头问别人“我的头在哪里?”


【纯粹的净土宗同修】看到面包的表现:
看到大富长者赐予的面包,我知道自己得救了!安心了。
这个大富长者就是我爸,我相信只要吃面包就能饱。
我知道能让我吃饱的是这个面包本身,而不是我有多信,我有多欢喜,也不是我吃面包有什么功夫!能吃上管饱的面包,当然很欢喜。
即使我吃面包还不是很欢喜(暂时还不知道这个面包有多营养),但吃了照样能饱。
虽然我吃东西还没有很好的习惯,甚至也会在吃面包时还忍不住想其它事情甚至在吃东西时说话或看一眼手机,但只要吃面包就能饱。
不过我知道,如果能养成更好的吃饭习惯,对我的健康更有帮助。
我只要吃面包,自然而然就有信(信这个面包能让我饱),如果不信这个面包能让我饱,我怎么会去吃这个面包?
正如善导大师云: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也如印光大师云: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非净土宗(通途法门)同修】看到面包的表现:
吃面包能饱?大富长者你骗小孩呢?
你是我爸?我才不信,我就是一个穷孩子,我哪有这么高富帅的爸爸,这个我不能相信,我只配做一个掏粪工。
世上哪有这种直接吃就能饱的面包?打死也不相信。
要吃上面包,我一定要先亲自去种地、播种、收割麦子,然后磨成面粉、还有揉面等等种种过程,最后才能把面包烤出来。哦,还不够,还需要发酵粉,恩,还需要加点糖。要买发酵粉、糖是不可能的,我怎么也得自己生产发酵粉和糖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有现成的发酵粉和糖给我用啊,这个打死不相信...我只相信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

——————————
以上比喻,仅供参考。

送面包的大富长者——比喻为阿弥陀佛
面包——比喻为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
吃饱——比喻为往生

补充说明:
    1、“伪”也好,“不纯粹”也好,是相对“纯粹”而有方便之名。
    2、提“净土真宗”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不明是非的人把“一向专称”区别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一向专称”和净土真宗完全是两回事。
    3、净土真宗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比完全不信净土法门的人好多了,他能信,至少还有出离的机会,如果不信,连机会都没有。对“伪净土宗同修”和“不纯粹净土宗同修”来说,净土真宗的“信”也正是他们需要补上的内容。

相关: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称名具足信愿行

善导大师五正行之正行、助行、杂行,专称名号为正定业必定往生,杂修百中难得几个往生

净宗法师:有些人把欢喜、感动、流泪等种种感应或体验当作往生正因,错了!

你的“信心”在自己还是在阿弥陀佛,决定了你是“往生不定”还是“往生决定”!
别把念佛往生搞复杂了:想想自己怎么喊爸爸,想想小时候怎么回家

发表于 2014-6-17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简说,并增加【不纯粹净土宗同修】:

    一边口里吃着面包,一边怀疑自己是否真信面包能让自己饱、怀疑自己是否真愿意吃这个面包。吃完面包说:哎,我信愿可能不具足,恐怕还是不能饱吧。

详细看一楼,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6-1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6-18 11: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6-1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真宗的教义我没有研究过,只是师兄的论述有些不妥,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之处在于“欢喜踊跃”的感情与随后的行为表现的矛盾,因为我们的行为都是受心支配。
很难想象一个“欢喜踊跃”、接受弥陀馈赠的人会忍得住不念佛,就好像深爱着某人,却偏偏不愿跟他在一起,或者是狂爱的菜端上桌,却死也不肯吃。
如果行为真的是这样,那只能说明他的"欢喜踊跃"是假的,这才是彻头彻尾的伪净土宗。

而师兄说的伪净土宗,其实还并不太伪,因为至少他们信了一部分,他们的忧虑自己不能往生,恰恰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如果一点都不信,他们连怀疑和忧虑都不会产生。

再来说说“欢喜踊跃”的情绪,这句话来自《无量寿经》,这种感情的产生是领悟自己“即得往生”后自然出现的,也就是说,“欢喜踊跃”的人发现自己“已经往生”了,活着往生了!
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见,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有人在念佛、读经、研教的时候豁然开朗、深契佛心,于是“即得往生”,往生当下成就。
这确实叫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有点像小乘须陀洹圣人,虽然还没有完全离开生死,但生死问题毕竟解决了。
法然上人在读善道大师著作的时候,就产生了这样的情绪,大哭一场。世尊虽然说“信心欢喜”,但是这种欢喜的情绪很多都是以嚎啕大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多少的劫的生死,就此打住了。

所以“欢喜踊跃”的人也是真正的净土宗行人,但前提是他的欢喜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种欢喜只能是佛给予的,所以要通过思维佛恩、佛德、佛力而来,而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的念佛人确实太少。
相比师兄说的纯粹净土行人,“欢喜踊跃”的念佛人更够资格,因为前者虽然不怀疑自己的往生但还是把往生放在了未来,而后者,则干脆直接的肯定自己已经往生了。
已经往生的人还是会念佛,因为忍不住,不可能不念佛,你要叫一个念佛人不念佛是多困难的事情啊,因为这是在跟佛力做斗争,显然只能败得一塌糊涂,因为你越不想念佛,你就越在念佛,就好像思念某人,越要自己不去想,其实就越是在想。

最后说一下,往生当然以念佛为最好。
不过,也不能把杂行之人说成是“非净土”或者“伪净土”,因为只要他们想往生,也都是能往生的,这个事情,毕竟是阿弥陀佛说了算的,《观经》中下品中生的人,升起了愿生心,还没来得急念佛就往生了嘛。因为阿弥陀佛也有19愿和20愿来摄受这些众生。这些人尽管行不得法,但还是净土人,也是我们“自己人”。

只有毫无信愿的人才能被称为“非净土”或者“伪净土”,不过他们既然能听到净土法门,那这本来就是佛力在他们身上的显现,所以,他们是下一批“自己人”

点评

“伪”也好,“不纯粹”也好,是相对“纯粹”而有方便之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9 15:05
一楼内容补充了红色字体部分,欢迎继续讨论,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9 15:03
发表于 2014-6-19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极乐之风 于 2014-6-19 14:55 编辑

法藏成佛的刹那,十方众生的往生都已确定了。“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每个众生都在佛恩照耀下。只是众生自己的业力,障碍了自己,有了分别心。净土学人,不学净土三经,特别是对《无量寿经》,不闻不读不学不依止,是很奇怪的。名号不是面包,名号是佛的金色报身,是实相身,是为物身,是主动入众生心来同化凡夫心。我们要了解佛的恩德,不要辜负了大慈大悲大愿大力的南无阿弥陀佛!善导大师一再强调唯依佛语。还有五正行,第一就是读诵正行。劝我们要依止净土三经来修学。

点评

一楼补充有重点内容,给师兄发一份: 【净土真宗同修】 面对面包“欢喜踊跃”,但就是不吃,以为“欢喜踊跃”就吃饱了。“欢喜踊跃”而不吃面包,说明这个“欢喜踊跃”还是假的。(问题:错把欢喜等体验当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9 15:11
面包只是比喻,你可以这么理解,阿弥陀佛把五劫思维、兆载永劫的修行及佛果功德浓缩成的这样一个面包。 另外请问,读诵正行的目的是什么?欢迎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9 15: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泪纵横 发表于 2014-6-19 14:06
净土真宗的教义我没有研究过,只是师兄的论述有些不妥,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之处在于“欢喜踊跃”的感情与随 ...

一楼内容补充了红色字体部分,欢迎继续讨论,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泪纵横 发表于 2014-6-19 14:06
净土真宗的教义我没有研究过,只是师兄的论述有些不妥,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之处在于“欢喜踊跃”的感情与随 ...

“伪”也好,“不纯粹”也好,是相对“纯粹”而有方便之名。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之风 发表于 2014-6-19 14:45
法藏成佛的刹那,十方众生的往生都已确定了。“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每个 ...

面包只是比喻,你可以这么理解,阿弥陀佛把五劫思维、兆载永劫的修行及佛果功德浓缩成的这样一个面包。

另外请问,读诵正行的目的是什么?欢迎讨论。

点评

这个不能比。阿弥陀佛名号会主动入我们心。面包你不吃,祂不会跳到你嘴里。最后回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9 15:4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之风 发表于 2014-6-19 14:45
法藏成佛的刹那,十方众生的往生都已确定了。“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每个 ...

一楼补充有重点内容,给师兄发一份:

净土真宗同修】
    面对面包“欢喜踊跃”,但就是不吃,以为“欢喜踊跃”就吃饱了。“欢喜踊跃”而不吃面包,说明这个“欢喜踊跃”还是假的。(问题:错把欢喜等体验当作往生正因,不吃焉能饱?)

    说明:欢喜踊跃最终要落实在念佛的行持上,行持具体体现在“乃至一念”,其中的“一念”指临终,“乃至”指平生,也就是一辈子念佛。如果有人说“我过去某个时刻很欢喜踊跃的念佛了,我已经往生了,我现在不用念佛了”这种想法就有问题。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买的彩票中了头等奖,我欢喜踊跃,虽然还没去领奖,但我知道中奖了,但这个时候如果我把彩票扔掉了,还能领到奖吗?领不到,因为我把彩票丢掉了。所以善导大师说“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行住坐卧,不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这也正是《阿弥陀经》执持名号的具体意思,在此之外有没有其它条件呢,没有,下面其它类别里面有说明。

    当然,也请同修不要对错号入错座,如果你是专修念佛的念佛人,你不属于此类同修。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坦白说,提“净土真宗”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不明是非的人把一向专称区别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一向专称和净土真宗完全是两回事。净土真宗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比完全不信净土法门的人好多了,他能信,至少还有出离的机会,如果不信,连机会都没有。
发表于 2014-6-1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4-6-19 15:10
面包只是比喻,你可以这么理解,阿弥陀佛把五劫思维、兆载永劫的修行及佛果功德浓缩成的这样一个面包。
...

这个不能比。阿弥陀佛名号会主动入我们心。面包你不吃,祂不会跳到你嘴里。最后回帖。

点评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不念佛,怎么摄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9 16:3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之风 发表于 2014-6-19 15:43
这个不能比。阿弥陀佛名号会主动入我们心。面包你不吃,祂不会跳到你嘴里。最后回帖。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不念佛,怎么摄取?
发表于 2014-7-1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试如何转播
发表于 2014-7-10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对蕅益大师的“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如何理解?

在往生的方面说,信愿的成份难道不是比持名占得还要大吗?

点评

信愿行谁都知道,基本人人张口就能说,但理解信愿行的不多,故学佛人多,往生人不多的原因。 谁都知道的“信”:信有极乐世界,仅此而已。 很少人知道的“信”:信阿弥陀佛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救我,信阿弥陀佛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0 14:1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hsf 发表于 2014-7-10 13:21
楼主,你对蕅益大师的“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如何理解?

在往生的方面说, ...

信愿行谁都知道,基本人人张口就能说,但理解信愿行的不多,故学佛人多,往生人不多。

谁都知道的“信”:信有极乐世界,仅此而已。

很少人知道的“信”:信阿弥陀佛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救我,信阿弥陀佛有救我的绝对能力,信阿弥陀佛救度我的方法就是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信称念这句名号就绝对可以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hsf
师兄,我是在问你,依你说善导大师的往生条件重在行,而蕅益大师的往生条件却恰恰重在信愿,那是不是说蕅益大师说错了?如果他说的没错,那是不是善导大师说错了?你如果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0 15:18
发表于 2014-7-1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4-7-10 14:19
信愿行谁都知道,基本人人张口就能说,但理解信愿行的不多,故学佛人多,往生人不多。

谁都知道的“信 ...

师兄,我是在问你,依你说善导大师的往生条件重在行,而蕅益大师的往生条件却恰恰重在信愿,那是不是说蕅益大师说错了?如果他说的没错,那是不是善导大师说错了?你如果解释?

点评

两者都没错,看怎么理解。 善导大师的“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信和愿的具体体现。 反之,不能做到“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他的信、愿还有很大问题。 http://www.shixiu.org/thread-67449-1-1.ht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0 15:2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hsf 发表于 2014-7-10 15:18
师兄,我是在问你,依你说善导大师的往生条件重在行,而蕅益大师的往生条件却恰恰重在信愿,那是不是说蕅 ...

两者都没错,看怎么理解。

善导大师的“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信和愿的具体体现。 反之,不能做到“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他的信、愿还有很大问题。

http://www.shixiu.org/thread-67449-1-1.html

点评

hsf
那我想问师兄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具足信愿行?比如说,我的确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也决定相信阿弥陀佛能救度于我,也真心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于是我就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此不复再念,虽不再念,但我自发愿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0 15:51
发表于 2014-7-1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4-7-10 15:28
两者都没错,看怎么理解。

善导大师的“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信和愿的具体体现。 反之,不能 ...

那我想问师兄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具足信愿行?比如说,我的确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也决定相信阿弥陀佛能救度于我,也真心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于是我就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此不复再念,虽不再念,但我自发愿直到临终都保持着之前的信愿,从未改变过,那你说这样的我叫不叫具足信愿行呢?是决定往生呢?还是不能往生?如果说平时念一句(或如经所说10句)不叫具足信愿行,那念多少才叫具足呢?又有何依据?请逐一回答。

点评

于是我就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此不复再念,虽不再念,但我自发愿直到临终都保持着之前的信愿,从未改变过,那你说这样的我叫不叫具足信愿行呢? 答:不叫具足,这叫虚情假意还差不多。所谓保持之前的信愿,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0 15: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