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采药童 于 2014-3-16 09:45 编辑
◎ 运城佛居士——智佳·倪佳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 佛教中的一部很重要的经典,不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不论是净、禅、密、律……哪个宗派都要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然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但是包含的内容很广。整个的《大般若经》浓缩成五千字的《 金刚经》,《金刚经》再浓缩就是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精华中的精华。讲《心经》也会引用一些《金刚经》、《六祖 法宝坛经》的一部分内容以及一些禅门故事。 心经有诸多版本,但是以玄奘 法师翻译的版本流通最广,这次我们解析的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版本,所以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真实的玄奘是这样的: 玄奘法师俗姓陈,(602年-664年),佛教史上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青年的玄奘从中国的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腹无水草,少有人烟的沙漠,一路上多有苦难。经历十九年的艰苦跋涉于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到达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初在那烂陀寺跟戒贤法师 学佛法,戒贤法师授予玄奘很多的梵文经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 回国后他在今天的大慈恩寺主持翻译大量经书,为众生讲解经文,功德无量。由于他精通 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人们尊称他为唐三藏。《心经》经文就是由他从梵文译为中文,有的是译音有的是译意,根据“五不译原则”有的只能是译音。比如“般若”,就属于多含不译,“般若”包含的意思很多,中文的“智慧”一词不能完全表达“般若”的意思所以直接用“般若”把梵文的音表出来。最后的“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秘密不译,也是用中文表梵文的音。 我们先看经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般若是表的梵文的音用。中文就是: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自性,和心量广大无边无限包容如如不动永恒寂静的通达智慧;波罗是彼岸的意思;心是根本的意思;经是途径的意思。 这个经名解释分析起来需要一段话: 通过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自性和心量广大无边无限包容如如不动永恒寂静的通达智慧修行而超脱世间困苦到达修成正果这个彼岸的根本途径。 说到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自性,我们先看一个禅门的故事: 良宽禅师除 弘法外,平时就是居住在山脚下的一间简陋的茅庐里,生活过得很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了一个小偷正在他的茅庐中偷窃,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的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禅师和悦地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了,良宽禅师在月光下看到小偷远去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皎洁的月亮送给他呀!” “皎洁的月亮”指的是我们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心性。清净的心性就是佛,是至高无上的最大宝藏。而清净的心性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具足,只要我们能够识得自家的宝藏,何必去偷窃别人的东西呢?每个人都是拥有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心性这个至高无上的最大宝藏,何必盗窃他人的呢?
下面是我对照着原文逐句的感悟: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也是我们大家经常说的 观世音菩萨,他是内观自在外闻世音的觉悟者。佛菩萨就是觉悟者,那么佛教的意思就是觉悟者教诲迷惑者觉悟,那么这样看来佛教当然不是迷信。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或迷信是因为他们认为佛教只是很多信众在 佛像前拜呀拜的。如果你稍微看看 佛经就知道佛教是教大家觉悟的。只有真正觉悟了才能“无烦无恼无忧愁”;才能得大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个觉悟者在观照、观想、觉悟清净自性和心量广大无边无限包容如如不动永恒寂静的通达智慧的时候自然的注意观照观想到了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遮盖了我们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自心性。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但是色、受、想、行、识都是空无的,只是我们凡夫被五蕴所迷惑。实际上佛和众生无分别,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佛迷惑了也是众生,众生是迷惑了的佛,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如果能够觉悟到一切都只是现象和符合,都不可得,就能不起心动念那么就 超度所有的困苦得大自在。《金刚经》第一个四句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佛陀告诉我们不要着相。《金刚经》共有三个四句偈,还有两个后面会讲到。 【舍利子】: 心经是观世音菩萨和佛陀的一位名为舍利弗的弟子之间的对话,所以观世音菩萨就问舍利弗啦,舍利弗呀,你知道吗?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凡是有颜色、有形状、有形态的物质都用“色”字来代表。我们拿木桌子做比方,一个桌子它要成为桌子,首先要有树木长大,再有伐木工人砍伐成木料,然后再由木匠师傅把木料做成桌子,这个过程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桌子只是符号,它是由木分子构成,分子再分还有原子、电子……最后能分成为很多的能量。现在的科技只能将物质分到能量的程度,实际上能量还可以再分。那么这个桌子就是由很多的能量假合而成。这些能量由于有缘而假合在一起成为现在看到的桌子,这是缘起假合,这是无常的,等到缘散了也就灭了。比方说我们观想一下,假如这个桌子遇到了大火烧成了灰烬,再被风一吹你还能看到吗?桌子空了,你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实在的。你看不到了桌子,但并不是它就不存在了,它以能量的形式存在于虚空。那么你看不见的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比如手机信号你看的见吗?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虚空当中。那么知道了是这样子的,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执著的呢?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假合而成,缘落化散而灭的无常,《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佛陀告诉我们世间的无常,没有一定的法。这是《金刚经》的第二个四句偈。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我们搞清楚了为什么无色,那么其他的四蕴跟色法的道理一样。那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受想行识都是空,一切的感受、思想、造作、认识都是空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舍利弗呀,你知道吗?不要起心动念,放下就是佛。本来空无,如如不动,法尔如是,本来如此,不起心动念一切毕竟空。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足的清净自性和心量广大无边无限包容如如不动永恒寂静的通达智慧的功用超度了所有的困苦。我们的清净自心性就是佛,清净自心性本来就没有生所以没有灭,不生也不灭;不惹尘埃也不落入干净,如同干净的水能照见月亮,不干净的水也能照见月亮;清净自心性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如同大海涨潮海水不会增加,退潮时海水不会减少,清净的自性就是佛,是至高无上的顶级智慧,是最大的宝藏,也不需要增加什么,也不需减少什么,不增不减自金刚。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因为虚空中没有任何物质可得,虚空暂且拿宇宙来说,色就是一切有颜色、有形状、有形态的物质。这句话就是说整个的宇宙都没有任何物质可得。也没有什么感受、思想、造作、认识可得。 受就是感受包括身体感受也包括心理感受,比方说身体的感受有:舒服、疼痛、寒冷、炎热、温暖、饥饿……,心理感受比如:开心、愤怒、忧虑、害怕、烦躁…… 想就是思想、思考,比方说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我们先要计划计划怎么做,这个计划就是想。 行就是执著的做事情,比方说我们执著要做成什么事情等等。 识就是认识、观念。比方说我们认为某个人是好还是坏、我们认为一件事情是好还是坏……这些只是你个人的认为而已。 物质、感受、思想、造作、认识都是空的。这些都与空没分别,空和这些也没分别。 不要分别什么,一分别就有烦恼和困苦了。你分别了就有喜欢一个同时又憎恶一个的“心”。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憎恶的就烦恼。这就是分别给我们带来的困苦。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佛对一切都不执著,不执著于六根、不执著于六尘、没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喜、怒、爱、思、忧、欲是六识;没有眼色喜、耳声怒、鼻香爱、舌味思、身触忧、意法欲。透视看破眼色喜、耳声怒、鼻香爱、舌味思、身触忧、意法欲。眼色喜、耳声怒、鼻香爱、舌味思、身触忧、意法欲是众生在十八界内打圈不能超脱,唯有每一个当下放下才能成佛。 追求世间所谓的快乐就是乐于自己的幻觉不是真实的,刺激五官或身体带来的快感都是错觉。远离世间尘埃,不让外界的尘埃污染了本来空无清净平静的真本心性。当然这是对初学佛的人而言的,如果是彻悟的人他已经将自己的清净自心性显现出来、用起来了,也就没有什么尘埃能够污染到清净的自心性。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说过一个很有名的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世间的一切事,世间的一切物都是无常,都是缘起假合而生,缘落化散而灭的。都是空的,都是不可得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业力牵引而来的,也是缘起而生缘落而灭的假合体,也不可得。地水火风这四大皆空,我们的清净自心性是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的。 不留一物,就像燕子从平静的水面飞的时候,水面上照应了燕子的身影,而燕子飞过去了,水面不会留下燕子的影子。既然清净的自心性不留任何物体,哪里来的什么尘埃能让他烦恼的呢?尘埃无处可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