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是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是「对境起贪爱」;也就是你见到什麽境界,就被这个境界转了,这叫见惑。对这个境界生出一种贪爱来了;好像你见到一部很漂亮的汽车,你就想:「我想法子也要买这麽一部汽车,坐到里边,噗、噗、噗……,啊!就跑得很远的,不用走路了。」这就起了贪爱。起了贪爱,这叫见惑。你对这一部汽车,不打这种妄想,就没有见惑了。汽车是这样子,甚至于飞机、美丽的房子、美丽的衣服,或者美丽的东西──包括一切,不用说明白,你自己明白就得了。总而言之,你见到什麽,生出一种贪心来,放不下,甚至于睡觉也睡不着了,就想这美丽的东西:「啊,这个真是太好了!」就这麽一想,想这个境界,对境起贪爱,生一种贪心,生出一种爱心,这就叫见惑。 思惑是「迷理起分别」。迷,就是不明白;不明白这个道理,就生出一些个妄想的分别。譬如说:「啊,这讲《华严经》……?不错?恐怕不是这样吧!我不应该相信的,我应该信我自己,不应该信《华严经》的。清凉国师他有十事自勉,那是他的事,不过那麽讲,嘿,他也不一定是这样子。」分别是这样子、不是这样子?又怀疑讲的是真的、是假的?这就叫迷理起分别,这就是一个思惑。 初果声闻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有八十八种,思惑有八十一种。说:「我没有看见那麽多。」你不单没有看见,你连听都没听见,你怎麽会看见呢?是不是啊? 见惑是粗惑,思惑是细惑。证得初果阿罗汉,见惑都断了;证到二果阿罗汉,都断了思惑;证到三果,断尘沙惑。尘沙惑就是像微尘和沙那麽多的惑,很微细的。要是断了尘沙那麽多的惑,尘沙那麽多不明白的事情都断了,都明白了。说:「那不错啊!」不错,你就试一试看,发心往前修行。 (八)缘觉法界:这个缘觉呢?就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他自己住到深山穹谷去,看万物的生生灭灭,观飞花落叶,自己修行开悟的,就叫独觉。 (九)菩萨法界:菩萨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行六度万行,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六波罗蜜法。 「波罗蜜」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到彼岸」。什麽叫到彼岸呢?就是好像过海似的,从三藩市到屋崙(Oakland)那边,这叫到彼岸了;现在有桥,在桥上走,不需要搭船;也就是从这一岸到另一岸,就到彼岸了。无论做什麽事,做完成,做好了,就是到彼岸。好像肚子饿,吃饱不饿了,这就到彼岸,这是一个浅近的比喻。又好像你渴了,去饮一杯汽水,或者饮一杯牛奶、果汁,或者饮个什麽的,这就不渴了;不渴,就到彼岸了。 还有,以前没有布施,我现在布施了,这就是到彼岸了;以前没有持戒,我现在持戒了,持戒到彼岸了。以前没有忍辱,我现在忍辱了,这也到彼岸了;以前没有精进,我现在精进了,这也是到彼岸了;以前没有禅定,我现在修禅定了,也是到彼岸了;以前没有修智慧,我现在修智慧,这也到彼岸了。菩萨就是修这六种波罗蜜,六种到彼岸的方法。他利益自己,又要利益他人,这叫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首先自己要度自己,所谓: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菩萨常常发这四弘誓愿,愿意度自性;那麽度自性,随着也是要度他,因为「他」和自己是有互相关係的。 为什麽佛要度众生?就因为众生都是佛,不过众生不知道,佛就要说明白这个佛法,令众生都成佛。菩萨呢?就是依照佛法来教化众生的,所以菩萨是自度度他,又自觉觉他。 菩萨自己觉悟了,他想:「啊,这觉悟是不错的!什麽都明白了,豁然贯通了,也没有无明,也没有烦恼了,真是妙到极点;这种境界真是不可思议!我一个人得到这种境界,没有什麽用啊!我应该教所有的同类──就是人,都得到这种不可思议、最妙的境界。」于是他也不留恋在这种妙的境界上,而去忙得不得了,天天要教化众生,要度众生;他要令众生都同样得到这种觉悟,这就是菩萨的发心。 菩萨也是从心里做成的,声闻、缘觉都是从你的心做成的。譬如你心里愿意做菩萨,你就行菩萨道;若心里想:「菩萨道?嘿,我才不愿意做这一套呢!菩萨道尽自己吃亏,我可不愿意吃亏的!」就不愿意行菩萨道了。行菩萨道的人,就是发大菩提心,以法界心,修法界行,行法界的道,这是菩萨。 (十)佛法界。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德行也圆满了,修行也圆满了,一切一切都圆满了,所以就成佛。佛是什麽?就是人嘛!不过他已返本还原,明白他本来的面目,找到他自己的家乡,所以成佛了。 佛成佛,最先说的就是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华严经》佛说了三七日,共二十一天。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不是他这个报身说的,而是他的法身说的──佛现毗卢遮那佛的相,来说这部《华严经》。 在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二乘人就只看见佛在那儿入定,没有说法;法身大士才看见佛在那儿说法。二乘人见到佛还是一位丈六的老比丘相在那儿打坐。其实,佛在那儿打坐,正是现清淨法身,说《华严经》。可是,二乘人虽然有眼睛,却看不见卢舍那佛;虽然有耳朵,也听不见佛的声音。佛那时候现出清淨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卢舍那佛有多大、有多高呢?有一千丈那麽高──千丈卢舍那;法身则是遍满一切处的。佛现千丈卢舍那佛身,菩萨都看见佛在那儿说《华严经》,可是罗汉就看不见、听不见。我们现在既不是罗汉,也不是菩萨,为什麽我们现在还能看见《华严经》,也能听闻《华严经》这种法呢?或者我们在过去种菩萨的因,所以才有这种因缘听闻这种大法、大教。 这十法界,分开有十个法界,合起来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我们这一念心,就是遍满十法界,所以才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一切佛。你若想要知道三世一切佛,是怎麽样成的?你就应该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们现在来参加暑假佛学讲修班,你怎麽来的?说:「我买一张飞机票,坐着飞机,就飞来了。」或者,「我买了一张bus(巴士)票,搭上巴士,就把我运来了。」或者,「我自己开我那辆老骨董的车,开了几天,就来了。」都不是的,你们这都错了。怎麽错了呢?是你的心使你来的──你心里想:「中美佛教会有一个暑假佛学讲修班。第一期是九十六天,第二、第三期也是九十六天,这第四期呢?期间缩短了,大概很容易的,我去参加这个讲修班,试一试看。到那个地方只有几个礼拜,再困难嘛,也可以受得了。」于是心里就想:「去、去了!」 你心里一想去,现在就来了,就来到「华严佛学讲修班」当学生了。这不就是一切唯心造吗?这就是唯心造出来的。你要是心里不想来,就是有飞机、有轮船、有巴士、有火车,也没有用。你心里不想来,你根本就不会迈步;一步不迈,怎麽会来呢?所以,这是一切唯心造。 心是什麽?心就是法界。现在不是说「其唯法界欤」,这不过是换个名称,其实就是「其唯汝心欤」,就是你的心。说:「哦,原来我以为法界是很大的,现在变成我的心了,我的心很小的。」你心小?你方才没有听见这十法界都是现前一念心吗?你的心怎麽小呢?你的心比虚空都大,比天地都大,不过你不会用它。你的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不过你就知道你有那一个小「心」,像一粒微尘那麽小,那是你境界太小了;你要是境界大,就知道你有一个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