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1|回复: 1

大德开示: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提倡【弟子规】第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解】“忆念受持”。“受”者,信受。“持”者,坚持。“忆”者,忆佛功德,“念”者,念佛名号。
  想什么?阿弥陀佛的功德。怎么想法?四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愿如果不能想,你就想一愿、想两愿,都是的。想一愿想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最好是想善导大师给我们举出来的,最真实的“五愿”,第十二,“定成正觉”;第十三,“光明无量”;第十五,“寿命无量”;第十七,“诸佛称赞”;第十八,“十念必生”这个“五愿”是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五愿。
  最简单就是这一愿——第十八,“十念必生”,这就是想阿弥陀佛的功德,十念必生这个功德。是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不共的功德,不是共同的,只有阿弥陀佛有,其他的没有。这个五愿,其他的四愿诸佛也都有,唯独这一愿诸佛没有,这个要知道,要坚持。
  下面,“忆念受持”下面:
  【解】“归依”者,谓身心归向,依止不舍。
  我们今天皈依,念念“三皈依”,有口无心,不是真的。
  “归依”者,谓身心归向,依止不舍。身心,“归”是回归,“身”跟“心”都不再想六道轮回、都不再想十法界,只想“皈依”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依报、对阿弥陀佛是正报,我们要依止不舍。我这一生靠什么?就靠的极乐世界、就靠的阿弥陀佛,所以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想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都是“真正皈依”。怎么想法都在经上,所以这部经你要念一遍,这都有了。
  【解】“供养”者,《玄赞要集》曰:“进财进行,名供。有所摄资,名养。”所言“财行”,指二种供养:一财供养。指香花、饮食、汤药、财物、头目脑髓、大地山河等等器物。
  身外之物,头目脑髓是自己的身心,这属于财供养,为佛法,为众生离苦得乐,要干,尽心尽力去做,就是圆满功德。
  【解】二法供养。如说修行,以为供养。
  由此可知,我们念佛,我们发愿求生净土,真信真愿念这句佛号,求生净土,真供养!法供养!我们自己做出榜样给别人看,自己天天这样做,老老实实,对人诚诚恳恳的,财行也干,法行也干,好!这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如说修行的供养”。
  持戒是供养。
  我们净宗同学用什么来持戒?三十年前我们在美国,美国第一个“净宗学会”,在圣荷西成立的,美国“净宗学会”,会长杨一华,现在会长还是他,他到我们此地来过,当时我写了个“缘起”,提出五个科目,净宗同学一定要遵守要共修,这五条就是戒律。
  第一个,“净业三福,是我们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人天福报
  第二条,是学佛了,前面那一条是学佛的基础,没有那一条,学佛学不到,所以第二个说的,是从第一个基础上,再向上提升的。“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前面还没有说“皈依”,没有“皈依”,善男子,善女人到这个地方,“受持三皈,具足众戒”,这是三宝弟子了。在家的、出家的,受“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十善业道”,在家弟子;学“沙弥律仪”,“比丘”、“菩萨戒”,这是出家弟子,这个不能缺少的,“戒”在先。
  然后第三福,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到“读诵大乘”,这都是自行。“劝进行者”,这是教化众生。
  教化众生要注重,特别在现代的社会,身行言教,我们要做给人看。不光能说,说了没用,大家不相信,要做出来给人看,真干!
  这是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不管修学哪个宗哪个派,只要是学佛,都不能离开这个。
  这个后头经文又说,这是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修学证果的“净业正因”,多重要!我们用这个来做我们的指导原则、修学的原理,原理、原则抓到了,永远不能够离开、不能够偏了、不能够邪了。
  “福”下面就是“六和”,现在这个社会特别重要!大家不和,整个世界都在搞分裂。家庭里面父子分裂、兄弟分裂;社会上,朋友分裂、主伴分裂,这怎么得了!?
  今天社会乱成一团,没有“六和敬”,所以我们第二个科目——“六和”:
  第一,“见和同解”。我们的想法、看法一致,那就要学习。学习圣贤教诲,“见和同解”。
  “戒和同修”。这个“戒”是守规矩。到一个人家道场,就要守人家的规矩;到人家家里,守人家家里的规矩;到哪个国家,遵守哪个国家的法律、风俗习惯,这都属于“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身同住在一起,这个“同住在一起”,古时候道场比现在简单,“住众”是睡通铺的,不是一个人有一个寮房的。寮房只有什么?执事,他在寺庙里担任的工作,像住持、当家师、知客,这些人他有一个房间。清众没有,清众所住的是通铺,为什么?依众靠众,晚上睡觉要规规矩矩的,不能妨碍别人,大家互相监督,总像个样子,没有个人自由,身这样叫“同住”,才能成就道业,睡在一个房间。
  所以现在,我那个时候刚刚出家,跟寺院里面大家讲这些问题,我们主张一个房间住四个人,四个人是“一众”,就可以摆四张床铺,四个人住在一个房间,各个看着各个,好!不能胡思乱想,不能胡作非为,“身和同住”。
  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都提升了,不像从前那么苦了,从前是四个人睡一张床,现在可以一个房间摆四张床,用这个方法。
  “口和无诤”。决定没有争论,口是用来念佛的,不是用来批评人的,不是用来说瞎话的,学着拓开心量,不见世间过。六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过失没看见,不放在心上,好!口业清净。
  “意和同悦”。 “意”是念。心,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心生什么?生快乐,就是《论语》上第一句话说这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生喜悦。 “喜悦”,“悦”,这个“悦”是从内往外发的,像泉水一样,它不断往外流。流出来什么?快乐,真正幸福。“乐”,“乐”是从外头来的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那是外面来的;这个“悦”从内里头生的,真喜欢,法喜充满,这是“意和同悦”,法喜充满。要用孔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有法喜,常生欢喜心。
  最后一个,“利和同均”。 “利”是供养。十方供养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份,住在这寺庙里头他都有份,所以是均等的。钱怎么用,都要做“羯磨”。“羯磨”就是作法。今天这钱怎么用法,要向大众宣布,今天我要用笔钱,怎么用法,大众都同意了,不说话,就通过了;有不赞成的,有意见的,就提出来,然后再讨论、再表决。“羯磨”就是表决的意思很平常的事情说一次就够了,没有人反对就通过了;重要的事情说两遍、说三遍;最重要的说四遍,四遍都没反对就通过了。这是佛陀给我们制定的规矩,这个也重要!


发表于 2017-6-5 10: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祖要是学习落实了《弟子规》,佛教就不会出现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