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8|回复: 0

[讲解文档] 六波罗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8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们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轮转生死苦海,烦恼痛苦生死纠缠无量,难以自拔。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远离这一切的烦恼痛苦生死纠缠,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故而需要修行才能到达彼岸。波罗是彼岸的意思,蜜是到的意思。意思就是到彼岸。
  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六波罗蜜是古印度话(parami),意思是度到彼岸;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一旦游到岸边,登上陆地就安全、安稳,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所以称为度到彼岸。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就是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称为波罗蜜。发菩提心者,必须修种种的六度万行,以完成他成佛之愿。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一)、布施:
  (1)、财施:以钱财施舍给贫穷疾病者,或资助慈善团体。一切身外物称为外财,所以财施也称外施。
  (2)、无畏施:我们令众生不害怕,无恐怖,无灾害,称无畏施。菩萨行无畏施时往往连自己的生命也布施给众生,故无畏施也称为内财施。佛说持戒就是一种无畏施。
  (3)、法施:以世间的善法,以及佛陀所宣扬的宇宙人生之真理,劝导人们修善断恶,离苦得乐,乃至涅槃,称为法施。
  为什么布施能度到彼岸呢?因为我们有种种烦恼,所谓贪嗔痴三毒,在此三毒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贪,要解决此大烦恼,就要从布施著手。因为众生认为千辛万苦得来的财物是属于自己的,舍不得给别人,那就是贪心在作怪,我们要由捐一毛钱,捐一块钱给众生,从中慢慢开始学习布施。吝啬与贪心的烦恼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为有行布施才能对治我们悭贪之心。凡是贪心烦恼重的人,是不舍得把自己的财物给予别人的,故佛陀教导众生要修行布施。但是以此方式布施,并不能完全称为行菩萨道。因为此种布施只是度个人内心的烦恼而已,而菩萨是观察到众生苦,愿令一切众生得乐,所以行布施;另外菩萨知道行布施是有因果、有果报的,他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其本身必须要具足种种福德因缘,而此福德因缘是要靠修行得来的。菩萨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地位、财富,这样对众生的影响力才大,众生才会听他的话,所以菩萨要求种种福德。佛陀说他是一个求福德的人,是福德圆满的觉者,他的福报是世间第一,即使是佛陀涅槃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世人还建造金碧辉煌的庙宇来供奉他,而这种福德圆满是佛陀累劫修行布施波罗蜜得来的。因为佛陀有很多福报,才能以无量无边的财富布施给众生,故菩萨修行的第一步为布施。
  一般人行布施可以得到将来的果报,不能称为到彼岸,这只是求人天福报罢了。如果要求人生的解脱,对治悭贪的心,便要行布施。一个行菩萨道者,也要行布施、因为要度自己悭贪之心,同时将来还可得到大福德;另一方面,菩萨看见众生疾苦,以其所拥有的庞大财产布施给众生,令众生得乐,所以此三种布施是行菩萨道者所应做的事。
  一个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如有人向他讨钱,就应该布施,如果他一毛不拔,舍不得施与,就没有资格称为菩萨,没资格达到解脱之境界,因为他还有悭贪的烦恼,世间的善人都能慷慨解囊,慈悲济世,为慈善事业尽心尽力,何况是菩萨行者呢?
  法施令众生能听闻到正法,了解人生是很苦恼的,同时也使他们懂得解脱的道理,能令他们走上解脱之道,这三种布施能度我们到达生死解脱之彼岸,故称为波罗蜜。
  有些人行布施是贪求地位、福报、名誉,这不能度到生死解脱的彼岸,故不能称为波罗蜜。六度波罗蜜是为修学菩萨道的菩萨而讲的。
  (二)、持戒:
  戒律可分为三种,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1)、律仪戒: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律,称为律仪戒。这些戒律是要防止我们做各种坏事,既是防非止恶的戒法。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戒称为律仪戒。受持律仪戒的原因有三:
  1、为了防止坠落,确保我们在善道中受生。
  2、世间的善人都能奉公守法,遵守法律,何况是一个菩萨行人?所以菩萨行者更应该杜绝各种侵犯众生的恶行。
  3、戒律能戒掉我们的烦恼,以它为依止,令我们不做因果上的恶行为,故戒律可以度我们毁犯的恶行为。
  (2)、摄善法戒:
  菩萨行者发愿行一切善法,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他的过失,故应戒除。善法有六度万行,称为菩萨学处。
  (3)、饶益有情戒:
  发心行菩萨道者,一定要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以一切善法、资财、神通等利益有情。菩萨行者起嗔心后,就不想利益众生,他应戒掉此恶心,生起利益众生之心,称为饶益有情戒。
  持戒是修行之根本,持戒则可产生定,生起智慧。贪心重的人,整天想侵害众生,想从众生那儿得到利益,认为持戒有损己利,所以菩萨行者先要修学布施,减少自己悭贪之心后,才来持戒。当然,此次地对个别的人来说有时是不一定的,但对一般悭贪重的人来讲,那是肯定的。一个肯布施的人,他才肯持戒,连布施都不肯做,他一定不肯持戒,因为他悭贪、吝啬,不愿意给众生利益。持戒就是要防范他的贪嗔痴,他哪里愿意做呢?故菩萨的修学应从布施开始,然后才发心持戒。
http://www.bjjinguanhui.com/xgnza/zx/4273.html
http://www.bjjinguanhui.com/xgnza/zx/4274.html
http://www.bjjinguanhui.com/xgnza/zx/4275.html
http://www.cyh0516.com/zx/11451.html
http://www.cyh0516.com/zx/11452.html
http://www.cyh0516.com/zx/11453.html
http://www.21fuli.net/xgnza/zx/2797.html
http://www.21fuli.net/xgnza/zx/2798.html
http://www.21fuli.net/xgnza/zx/2799.html
http://www.szwjjj.com/zx/2865.html
http://www.szwjjj.com/zx/2866.html
http://www.szwjjj.com/zx/2867.html
http://www.mrxt97.com/zx/11363.html
http://www.mrxt97.com/zx/11364.html
http://www.mrxt97.com/zx/11365.html
http://www.zjhfyy.com/xgnza/zaoxie/22682.html
http://www.zjhfyy.com/xgnza/zaoxie/22683.html
http://www.zjhfyy.com/xgnza/zaoxie/22684.html
http://www.jxgygy.com/zx/2701.html
http://www.jxgygy.com/zx/2702.html
http://www.jxgygy.com/zx/2703.html
http://www.njshifu.com/xgnza/zx/11481.html
http://www.njshifu.com/xgnza/zx/11482.html
http://www.njshifu.com/xgnza/zx/11483.html
http://www.ayyhzm.com/xgnza/zx/14099.html
http://www.ayyhzm.com/xgnza/zx/14100.html
http://www.ayyhzm.com/xgnza/zx/14101.html
http://www.xzminiaoke.com/xgnza/zx/8334.html
http://www.xzminiaoke.com/xgnza/zx/8335.html
http://www.xzminiaoke.com/xgnza/zx/8336.html
http://www.xznankehao.com/xgnza/zx/8886.html
http://www.xznankehao.com/xgnza/zx/8887.html
http://www.xznankehao.com/xgnza/zx/8888.html
http://www.0516nk.com/xgnza/zx/8346.html
http://www.0516nk.com/xgnza/zx/8347.html
http://www.0516nk.com/xgnza/zx/834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0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