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生起的功德善法,要继续不断地使之增加。不论断恶生善,都要精进勇猛地去做,不是马虎可以完成的。但在这里,有一个字须要注意的,就是正字。(要正,)因为勤劳,是通于善恶的,如不是如法如律的精勤,不持不可以说为善,相反的,还是极大的罪恶,(极大的罪恶,所以有的伤害到佛教,还认为他为了正义,这是极大的罪恶,他自己认为他在为善,他不知道他是在伤害,伤害佛教,)所以修学佛法的人,定要以四正勤为断恶生善的动力。 (再来,)【神足(就是四如意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这是所修的四神足,亦有译为四如意足的,(这是修禅、定的一种重要的,)即欲、(这个欲不是欲望的欲,这个欲是希望的,进入一个定的开始,欲,欲,欲神足,就是坚定自己的想法,我们要修定,欲,欲神足;)勤、(就是精进修定;)心、(观照;)观四者。(欲、勤、心、观四者,)这是侧重在定方面修学的,如能依此修去,就可得到神通。神通是果,四法是因,所以此中有着因果关系。为什么修此才得如意足?《智度论》说:在行者修习四正勤时,由于内心小小散乱,现以欲等(这是表示是个欲等就是包括四个,欲、勤、心、观等)定法摄心,(定心摄心,)所以名为如意足。譬如美妙饮食,放少少盐是没有味的,得到恰到好处的盐量,则其味足而如意了。有人这样说道:讲到定,在四念处及四正勤中已有,为什么不名如意足?当知彼二行门虽已有定,因为智慧及精进力强,而定力极为薄弱,行者不得如意愿,所以不名如意足。(譬如说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你要不要学佛?要。要不要了生死?要。为什么?所受有没有如意呢?不如意。为什么?定力不够伏不下那个烦恼,心情七上八下,不服、不满、不能相应,他想要了生死很想要用功,为什么所行不如意呢?因为没有办法降伏那颗心,他没有定力伏住那个不满,所以克服不了,克服不了,有智慧、精进力强没有用,他没有定力,所以定力是很重要的一环,临命终你要念佛,你一定要念到能定,你才有办法一心不乱,这个就是定,对不对?任何事情要在定力里面定,他才有办法成就世出世间法,所以我们要有定力,要有定力,你有定力所做如意,为什么?动摇不了你,它才不会动摇我们,我们才不会跟着情绪修行,情绪高涨,情绪低落,修行人用情绪来修行,他没有办法修行,所以要用定力,)以此神足庄严,便能恒令身心,获得轻安快乐,且其轻安快乐,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 【五根庄严故,】此下是明所修的五根:一、【深信坚固,】是信根。(这个最重要,)谓我们所起的信念,要深刻诚恳,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坚定地而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对三宝不要有成见,不要有成见,要放下,放下,哪一间道场好坏跟我们没有关系,我常跟他们说:你没有那种体力,你一个人要跑几间道场。我常常跟他们说:你如果看这间道场很妥当,看这个善知识很妥当,你就是跟着他,一个人一生,如果跟随一个善知识始终不变,那个人保证解脱,一个人一生如果跟随一个善知识始终不变,保证解脱。为什么?最大的善知识到最后就是他自己,他对师父有信心什么人最好?他本身最好。《金刚经》讲的: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他本身就是得到最大的利益,你对我有信心于我有何助益?没有。对谁有帮助?对你有帮助。信心清净,我对三宝信心清净,坚固不坏,我就是接近实相了,即生实相,就是这样子,你对师父没有信心,是伤害到你的法身慧命,不是伤害到我,我对你们是很有信心的,对不对?为什么?不增也不减,简单讲你的生死与我无关,是不是?所以我们的信心清净、坚固,对每一个修行人都是有好处的,有好处的。)二、【精神匪懈】是精进根。谓我们对于所修的道法,要精进勇猛的,勤求不息的,努力行去,绝对不可有一时一刻地懈怠。三、【常无迷妄】是念根。谓我们对于所修的道法,要念兹在兹的(念兹在兹就是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唯此一念,更没有其他的念头夹杂在里面,以免忘失自己所修的道法。四、【寂然调顺】是定根。谓我们从一心不乱中,使身心寂然不动,令诸根安然调顺。五、【断诸烦恼】是慧根。谓我们虽修如上诸行,假定没有智慧,烦恼还是不能断的,现因进一步地从定发慧,所以便能以智慧力断除一切烦恼。(断除一切烦恼。)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这是所修的五力,力是力量,其内容就是五根所说的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的内容既是一个,为什么要分开来说?《婆沙》(就是《婆沙论》,这个《婆沙论》叫做《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略称为《大毘婆沙论》或者叫做《婆沙》,或者叫做《婆沙论》,总共有两百卷,唐朝的玄奘大师翻译的,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七册,是部派佛教教理的集大成,部派佛教,就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再来就是大乘的思想,最后就是密宗的思想,是分四个阶段,部派佛教分裂状态,部派。它里面有说,在《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百四十一(上面加一个字,加“卷”,《婆沙》卷百四十一,就是一百四十一卷这样子,不然你突然看到《婆沙》百四十一,你会看不懂,所以《婆沙》加一个卷,就是《婆沙论》第一百四十一卷,)这样分别地告诉我们:“能生善法故名为根,(能生善法这个叫做根,)能破恶法故名为力。(增加力量,)有说:不可倾倒(这个倒画叉,这个“倒”画叉,档可倾动)名(叫做)根,能摧伏他名力,有说,势用增上义是根,不可屈伏义是力。(势用增上义这是根,势用增上,不可屈伏义是力。)若以位别:下位名根,上位名力;若以实义,一一位中,皆具二种”。如简单地说:五根增长,不为烦恼所坏,名之为力。如所种树,经过浇水施肥,而于土中生根,虽说根已发生,但还没有力量,一经大风吹袭,很快便被吹倒,设若年久根深,于中发生力量,大风就不易吹倒。对于上面的五根,如果继续地去修,(就会产生定力,)发生强大的力量,就可众怨尽灭,无有能破坏的了。佛法行者,如果真实修行,有了相当工夫,天魔外道以及过去怨敌,便会来破坏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