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德遵普贤

[心得体会] [慧律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话要很注意,不要冲口就出,冲口就出,不缴税金地冲口就出,稍微冷静一下这句话能说吗?) 三、利行:怎样以利行摄取众生?就是多做实际有利益众生的事。(这个很重要,我们如果发心都是为了这个团体,我们就没有私心,没有私心我们的快乐就来临了,简单讲牺牲就是享受,享受就是牺牲,贪求就是痛苦,占有就是痛苦就是随著而来,这是一定的道理,你处处都是为了众生牺牲,很简单,你一定会享受我们的生命,因为你无我,我们无我,我们四处贪求我好就好,不管别人的死活,你的苦一定在后面,为什么?别人就唾弃你了,见到你就倒胃口了,见到你就倒胃口了,像我们在读逢甲大学一样,有一个同学他买什么东西,你别想去吃到他的水果,不可能的,那是不可能的,他的水果买来是遮遮掩掩的,遮遮掩掩的,你知道吗?如果吃饭的时候,如果在吃素食桌,对不对?别人还没吃他就吃很多了,接着他吃水果吃得特别多,吃得特别多,特别多,不曾听他布施一样东西,结果整个团体对他的看法都投以奇异的眼光,因为大家都有学佛,大家都有学佛,你看他贪吃那几块水果,人家切出来的柳丁或者……,贪吃那几块水果,他天生的习惯,他悭贪,一看就知道不施舍,结果不得善缘,就是都没有善缘,都不肯施舍,譬如说好吃的东西,来,手伸出来,办不到,他办不到,常常买水果就像顽皮豹那样藏起来,早就被人家看到了,早就被人家看到了,他就是不拿出来,不拿出来,不拿出来就不一样,像我这种叫做慷慨型的,慷慨型的,我这种的就不怕人家吃,来,再多也拿给你,再多也拿给你,我吃也不过两口而已,再多也拿给你,没有关系看你怎么吃,对不对?我们的福报就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就不是我们的,对不对?何况吃素食是大众的东西,都给你,所以我保持一个原则,好的都给你,不好的我自己承担,对不对?这个社团如果需要做什么,就赶快:我来。如果好吃的东西,给你。如果要抢功劳我都默默的,一句话我都不曾说,我们明明做得汗流浃背,我们也默默地就好,为什么?人家有眼睛在看,无须你自吹自擂,自己称赞自己,本来他要称赞却称赞不出来,本来他的内心已经很钦佩你了,碰到你的时候,你深怕人家不知道你的辛苦,你开始说:我很赞叹我自己,我早上是如何如何地做,对方实在想钦佩你,钦佩不出来,他准备要钦佩你的时候,你却自己说完了,你自己都说完了无须我再说,钦佩不起来,你记住,众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众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默默地做认真地做,我告诉你,一天、两天人家早就知道了,久了人家就知道了,你都无须自我宣传,无须自我宣传,做也不是要自我宣传,这就是了不起的德行,好的都给别人,有辛苦的我们自己承担,不必吹擂自己有多伟大,你在做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如现在有很多团体,或武装部队中,或最高学府中,或其他的各种社团中,都办有福利社,为各该团体的成员谋福利,是即利行的一种。世间所有的利行,其范围是很小的,只知为自己团体的成员谋取福利而已。菩萨度化众生,为广大的社会群以及一切众生类,谋取最大的利益,是为利行摄取众生。 四、同事:怎样以同事摄取众生?简单而扼要地说,就是与众生站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也就是说,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如众生是做什么事的,我们跟他一样地去做。虽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但菩萨做事认真,工作勤劳,使得懒惰懈怠的众生见了,受其影响,久而久之,为其所化,是为同事摄取众生。 丁三 三十七菩提分 念处庄严故,(多一个“四”,四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四正勤)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四)神足庄严故,(就是四如意足,四如意足,)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神匪懈,(匪懈就是不懈怠,)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就是八正道,刚才那个力就是五力庄严,觉支就是七菩提分叫做觉支,觉支就是七菩提分,八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上来已说十善业,修四无量,修四摄事,今当续说以十善业,修学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亦名三十七道品,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所共修的法门。三十七菩提分法,分为七大类,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就是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就是七菩提分,)八正道。(就是八圣道分,)如本十善业来修此,则所修的道品,就更为庄严了。现在分别如下: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四念处就是时时刻刻要观照,使我们的心安住在四念处,这样我们的道业自然就会精进,这个我执、分别、颠倒的念头就放得下,)这是所修的四念处。所谓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看我们这个身体不清净,不清净,这样我们对欲望或是夫妻的感情,男女的感情慢慢就比较放得下,为什么?著也是不净,得到也是不净,大、小便慢慢地观照,慢慢观照,我们的贪著心就慢慢、慢慢地清淡;)观受是苦、(观察一切的感受,就是说面对这个世间的触感,它就是给我们痛苦,我们要赶快有出离心,有出离的心,观受是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我们的出离心,我们如果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世间没有痛苦,我们就一直要住在六道轮回里面了,我们如果一直觉得这个世间确实是苦,你就会拼命地用功了,你就会拼命地念佛了,知道有一天会死会消逝,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要记住你临命终最重要,你临命终要用什么仪式来走完你的人生,譬如说我,我很清楚,我临命终一定是助念阿弥陀佛,助念阿弥陀佛,所以四字佛号变成我现在最重要的功课,为什么?我临命终就要听佛号而走,四字佛号,譬如说我们现在念咒,《金刚经》,《地藏经》,这个很好,不过你要记住临命终你无法诵经典,临命终是提起正念,临命终提起正念,最重要的就是四字佛号,所以你现在就要培养四字佛号,让它很习惯,很习惯,譬如说你诵经的时间很长,念佛的时间很短,这样刚好颠倒,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持咒的时间很长,念佛的时间很短,刚好颠倒,你临命终再爬起来念咒,哪来得及,不可能的,对不对?所以我们那一天在说《净土圣贤录》,说我们如果临命终没有办法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没有办法念阿弥陀佛,都没有办法念,你只要观想一个“佛”,一个“佛”就往生了,我们如果有参加共修的人就知道了,我们那一天在共修说到的《净土圣贤录》里面其中一个,四字佛号如果无法念,旁边的善知识告诉他说:你念一句佛就好了,佛,佛,你只要记住一个佛字,就一样可以往生,所以生处不熟,熟处不生,我们平常佛号要用比较长的时间这样才正确,有的人我看他在修行,咒念得很多,佛号念得很少,就刚好颠倒,刚好颠倒,佛号要多念,熏习,要念到记得住,念到你自己有办法掌握,有轻安的感觉有定力的感觉,就是说什么境界来,我佛号照常这样念,我再怎么伤心的事情来,我佛号就是不颠倒,我再怎么贪的境界现前,再怎么高兴的事情,照样这样念佛不受影响,简单讲,请问师父: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肯定自己能够往生,有什么预感、征兆?有,绝对有。第一点,你如果念佛念到你家里有人过世又发生火灾,你照样这样做功课,乃至于你的会款被倒了,你佛号还念得清清楚楚,一心一意,我就是要求往生极乐世界,乃至于我今天病苦,病得实在连医生都看不好,你照样提起正念,没有受到病苦的影响,没有受到金钱的影响,也没有受到爱情的影响,感情的影响,都没有,我现在就跟你盖章,保证往生。接下来第二点:你如果在晚上做梦,常常梦到升天,梦到西方三圣,梦到出家人,我跟你保证也是往生的征兆,你如果晚上常常梦到考试不及格,开车撞到山谷下去,跑、跑、跑到山上的时候,跌到山谷下去,这样子你没办法,或是跌到海里要游,游不上来,要死,死不了,那就不好了,或是说你晚上做梦,梦见看到月亮,很亮的月亮,此是见道的预感,这是要见道,梦到月亮,《阿含经》里面说,《阿含经》里面:佛的徒弟梦到月亮。佛告诉他:此是见道的开始,这个就是要开悟了,所以这个梦也可以代表一个人白天心性的表征,因此我们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你要时时准备你临命终要用什么方式结束你的生命,像我的话,安详当中四字佛号都准备好了,这样观受是苦就不怕了,我们绝对不怕它,一心一意就是求生极乐世界,死反而早一点解脱,不必再和这些黑毒虫搅和,快活,真的。)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观,是佛法中的重要行门之一,为对治众生的四颠倒而立的。凡夫未入道时,于四法中起四颠倒:谓于诸不净法中,生起清净的颠倒,(譬如说我们的身体会流血水、流脓、生病,他把它当做清净的,清净的他就会追求,)于诸苦痛法中,生起快乐的颠倒,于诸无常法中,生起常恒的颠倒,(认为世间是永久的,他不知道很快就轮到我们死了,知道很快就轮到我们死了,)于诸无我法中,生起自我的颠倒。(我们这个色身本来就无我,生起一个我的颠倒,)为了破这四种颠倒,所以佛说四念处观。为了破除净倒,(把不净变成清净,)所以说身念处;(我们要观身不净,)为了破除乐倒,(世间没有什么快乐可得,我深深地体会世间到现在,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快乐,我唯一的快乐就是讲经弘法,看到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样学佛,知道世间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生与宇宙的真理。再来,我最高兴的就是看到佛教蒸蒸日上,蒸蒸日上,无量无边的众生有福了,懂得要念佛,懂得要了生死,懂得要听正法,种善根,这是我一生最安慰的,要不然吃也是这样吃,睡也是那一张床,病苦种种的,我对这个世间没有什么执著,身体常常生病、重感冒,吃也是吃那一碗,吃完饭就大便,对不对?睡也是这样睡,活了四十五岁,差不多什么都了解了,世间也没有什么稀奇、秘密,有什么的……。我常说世间有什么叫做秘密,世间有什么叫做快乐的,我想到现在想不透,如果出国叫做快乐,我已经去过三十几国了,我出国回来也是脸变黑,对不对?就这样子,到现在就是我不晓得这个世间什么叫做快乐,就这样子,真正的快乐就是见到佛教兴盛,见到众生有善根,见我出家的徒弟有成长,见到这些在家一天天地护法、有正念,这个是我最高兴最安慰的,所以为了破除乐倒,)所以说受念处;(观受是苦,)为了破除常倒,所以说心念处;(观心无常,)为了破除我倒,(无我,我们一般说执著有我,)所以说法念处。(就观法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确实没有一个我,火化以后剩下几根骨头而已,我们如果能够常常这样想,烧了我,我在哪里,世间你什么都看得开,没有什么好计较的,)处为所观察的境界,即身受心法;念即能观察的智慧。但以能观观于所观时,不是马马虎虎地观,而是要不忘失地观,方为善能修习四念处观。 (四正勤:)【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这是所修的四正勤,亦有译为四正断的。一、未生恶令不生;(还没有产生的恶不要令它产生。)二、已生恶令断;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长。(譬如说你听经这就是善,你就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我们从上一次一楼、二楼、三楼听经听到现在,剩下不到两层楼,如果说到开《华严》楼上再没人,楼上楼下加起来,楼下坐得满楼上所有的电灯、电视就要关起来,因为浪费常住的电,我不知道楼上几个人,我不知道,所以,我叫录音的人稍微调查一下,楼上如果不到二十个,就到楼下来,不要浪费常住的电,全部关起来开一楼就好了,《华严经》就是这样子,要观察看看,人数如果很少一律都坐楼下,楼上不要……我们替常住省钱,还要开冷气、电视、电灯,这是十方的钱,血汗的钱,我们还是要珍惜,懂得因果,都到楼下来坐就好了,楼下的位子还有剩,对不对?如果人多再开二楼。)把这四法归纳来说,便是一切恶法需要断除的,应该拿出最大的勇气来断除,至于还未生起的恶法,同样要以大无畏的精神予以遏止;在另一方面,还未生起的功德善法,要想办法使之生起,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生起的功德善法,要继续不断地使之增加。不论断恶生善,都要精进勇猛地去做,不是马虎可以完成的。但在这里,有一个字须要注意的,就是正字。(要正,)因为勤劳,是通于善恶的,如不是如法如律的精勤,不持不可以说为善,相反的,还是极大的罪恶,(极大的罪恶,所以有的伤害到佛教,还认为他为了正义,这是极大的罪恶,他自己认为他在为善,他不知道他是在伤害,伤害佛教,)所以修学佛法的人,定要以四正勤为断恶生善的动力。 (再来,)【神足(就是四如意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这是所修的四神足,亦有译为四如意足的,(这是修禅、定的一种重要的,)即欲、(这个欲不是欲望的欲,这个欲是希望的,进入一个定的开始,欲,欲,欲神足,就是坚定自己的想法,我们要修定,欲,欲神足;)勤、(就是精进修定;)心、(观照;)观四者。(欲、勤、心、观四者,)这是侧重在定方面修学的,如能依此修去,就可得到神通。神通是果,四法是因,所以此中有着因果关系。为什么修此才得如意足?《智度论》说:在行者修习四正勤时,由于内心小小散乱,现以欲等(这是表示是个欲等就是包括四个,欲、勤、心、观等)定法摄心,(定心摄心,)所以名为如意足。譬如美妙饮食,放少少盐是没有味的,得到恰到好处的盐量,则其味足而如意了。有人这样说道:讲到定,在四念处及四正勤中已有,为什么不名如意足?当知彼二行门虽已有定,因为智慧及精进力强,而定力极为薄弱,行者不得如意愿,所以不名如意足。(譬如说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你要不要学佛?要。要不要了生死?要。为什么?所受有没有如意呢?不如意。为什么?定力不够伏不下那个烦恼,心情七上八下,不服、不满、不能相应,他想要了生死很想要用功,为什么所行不如意呢?因为没有办法降伏那颗心,他没有定力伏住那个不满,所以克服不了,克服不了,有智慧、精进力强没有用,他没有定力,所以定力是很重要的一环,临命终你要念佛,你一定要念到能定,你才有办法一心不乱,这个就是定,对不对?任何事情要在定力里面定,他才有办法成就世出世间法,所以我们要有定力,要有定力,你有定力所做如意,为什么?动摇不了你,它才不会动摇我们,我们才不会跟着情绪修行,情绪高涨,情绪低落,修行人用情绪来修行,他没有办法修行,所以要用定力,)以此神足庄严,便能恒令身心,获得轻安快乐,且其轻安快乐,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 【五根庄严故,】此下是明所修的五根:一、【深信坚固,】是信根。(这个最重要,)谓我们所起的信念,要深刻诚恳,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坚定地而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对三宝不要有成见,不要有成见,要放下,放下,哪一间道场好坏跟我们没有关系,我常跟他们说:你没有那种体力,你一个人要跑几间道场。我常常跟他们说:你如果看这间道场很妥当,看这个善知识很妥当,你就是跟着他,一个人一生,如果跟随一个善知识始终不变,那个人保证解脱,一个人一生如果跟随一个善知识始终不变,保证解脱。为什么?最大的善知识到最后就是他自己,他对师父有信心什么人最好?他本身最好。《金刚经》讲的: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他本身就是得到最大的利益,你对我有信心于我有何助益?没有。对谁有帮助?对你有帮助。信心清净,我对三宝信心清净,坚固不坏,我就是接近实相了,即生实相,就是这样子,你对师父没有信心,是伤害到你的法身慧命,不是伤害到我,我对你们是很有信心的,对不对?为什么?不增也不减,简单讲你的生死与我无关,是不是?所以我们的信心清净、坚固,对每一个修行人都是有好处的,有好处的。)二、【精神匪懈】是精进根。谓我们对于所修的道法,要精进勇猛的,勤求不息的,努力行去,绝对不可有一时一刻地懈怠。三、【常无迷妄】是念根。谓我们对于所修的道法,要念兹在兹的(念兹在兹就是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唯此一念,更没有其他的念头夹杂在里面,以免忘失自己所修的道法。四、【寂然调顺】是定根。谓我们从一心不乱中,使身心寂然不动,令诸根安然调顺。五、【断诸烦恼】是慧根。谓我们虽修如上诸行,假定没有智慧,烦恼还是不能断的,现因进一步地从定发慧,所以便能以智慧力断除一切烦恼。(断除一切烦恼。)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这是所修的五力,力是力量,其内容就是五根所说的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的内容既是一个,为什么要分开来说?《婆沙》(就是《婆沙论》,这个《婆沙论》叫做《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略称为《大毘婆沙论》或者叫做《婆沙》,或者叫做《婆沙论》,总共有两百卷,唐朝的玄奘大师翻译的,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七册,是部派佛教教理的集大成,部派佛教,就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再来就是大乘的思想,最后就是密宗的思想,是分四个阶段,部派佛教分裂状态,部派。它里面有说,在《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百四十一(上面加一个字,加“卷”,《婆沙》卷百四十一,就是一百四十一卷这样子,不然你突然看到《婆沙》百四十一,你会看不懂,所以《婆沙》加一个卷,就是《婆沙论》第一百四十一卷,)这样分别地告诉我们:“能生善法故名为根,(能生善法这个叫做根,)能破恶法故名为力。(增加力量,)有说:不可倾倒(这个倒画叉,这个“倒”画叉,档可倾动)名(叫做)根,能摧伏他名力,有说,势用增上义是根,不可屈伏义是力。(势用增上义这是根,势用增上,不可屈伏义是力。)若以位别:下位名根,上位名力;若以实义,一一位中,皆具二种”。如简单地说:五根增长,不为烦恼所坏,名之为力。如所种树,经过浇水施肥,而于土中生根,虽说根已发生,但还没有力量,一经大风吹袭,很快便被吹倒,设若年久根深,于中发生力量,大风就不易吹倒。对于上面的五根,如果继续地去修,(就会产生定力,)发生强大的力量,就可众怨尽灭,无有能破坏的了。佛法行者,如果真实修行,有了相当工夫,天魔外道以及过去怨敌,便会来破坏你,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扰乱你,打击你,使你不能安心地修行,这时就要看你本身修行的力量如何了?如你修持的力量强,便可对付他,使诸众怨尽灭,不能破坏你的修持,是即从五根中所发生出来的力量。假定自己的工夫不够,那就要为魔怨所扰,再也不能如法修行了。由于这样的关系,所以别说五力。(个别、另外来说五力,五力。) 【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这是所修的七觉支。(七觉支。)一、择法觉支,(选择这个好的,选择好的。)谓于一切法中,分别抉择善法、不善法、无记法,(无记就是非善非恶名为无记。譬如说我们顺手拿着这个杯子起来,你不能说是善是恶,我们这样看过去这个墙壁,无意义地看过这个墙壁,你不能说这是善是恶,在没有很特意的举动之下,这个统统叫做无记。这个统统叫做无记。我到公园走一走,这个也是无记,不是说有什么善什么恶,他在公园看到一只狗,拿棍子起来打它这是恶,恶的观念,这就是恶,那只狗和你无怨无仇,你拿棍子打它做什么?恶的念头就是上来了,那个叫做恶的念头,接下来看一看很对不起它,买一块面包补偿它,这个算是善的念头,善的念头,对不对?所以说:择善法、不善法、无记法,)并且了达诸法自性的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就是说,没有一种永恒的体性,就像《俱舍论》里面讲的一句话,就是说所有的缘起都是无量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所以本无自性一切法不可得,意思是说所有的法都是由微尘,极微尘颗粒所构成的一个假相,包括我们这个色身,包括我们这个色身,也是颗粒微尘化学的元素,所造成的假相而已,不是真实的东西。)名为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谓于所应修学的诸法,精进勇猛,不懈不废地去修。三、喜觉支,谓于如法修行中,获得真实智慧,从真智慧中生喜,名为喜觉支。四、轻安觉支,谓于禅定的实践中,所发出的身心轻安。五、念觉支,谓对于所修善法,忆念不忘。六、定觉支,谓于所修定法,不散不乱,名之为定。七、行舍觉支,谓于一切法,不著不依止,(不依止就是没有能所,不著就是没有颠倒没有执著,不依止就是绝对的意思,不依止就是没有能没有所,没有能依靠没有所依靠的东西,没有能所叫做不依止,)亦不见是舍心,(是不著,不见,没有著舍心,亦不见是舍心,也没有说看到一个这样的东西,没有,当体即空,)是名行舍觉支。这七者为什么都叫觉支?当知觉即菩提,所以有时称为七菩提分。支与分都是条件的意思,或者说为因素。谓诸行者,若要证到菩提,获得觉悟,必须依照这七个条件去做,由这七大因素,一定可以获得觉悟,证入菩提,所以名为七觉支。既然证悟菩提,对一切法无不通达,当然便能常善觉悟一切诸法。吾人现在所以不能觉悟一切诸法,原因就在未能依照七觉支去如法实践。 【正道(就是八正道,如果多一个“八”那就是很清楚了,八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这是所修的八正道。(八正道当然是对八邪道所讲的,也不能著有一个八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站在修学佛法的立场说,八正道确是最极重要的法门。佛曾对须跋陀罗说过:一个人能否证到四沙门果,(就是四果阿罗汉,)就看他是否依照八正道去修。依八正道行的,便得四沙门果,不依八正道行的,就不得四沙门果。经中又将八正道分为世间的与出世间的两种,如不能修出世间的八正道,依世间的八正道去行也好。于(其当)中,最重要的是正见,修好世间的正见,那你在百生、千生中,总在天上人间走来走去,(你如果有正知正见,)再也不会堕落到恶道中去。(所以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简单说就是说,今天我是有正念的法师,今天我到基督教、天主教,无论是回教乃至乩童,我走到哪里就是和他们混在一起,我都不会迷失,因为我有正念,我所用的方法都叫做方便善巧,我有正念。一个没有正念的人来到佛教,他虽然身穿出家衣服,受三坛大戒也是邪魔外道,那就是佛门的外道。为什么?他没有正见,没有正见。他说的不是正法,只是穿出家衣服那种是可怕。为什么?会迷惑人,会迷惑人,所以你看他如果对佛法的体验不是很深,所讲的不是法叫做故事,你注意看统统是故事,人家如果写信来问,都讲故事。回答人家都是现实当中母子如何、神位如何,地理风水如何,种种的家庭环境如何、烦恼……,说来说去说不到法,你摸不着头绪,你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如果讲就是在回答人家的问题,世间法,世间法。道本无形,何假言说。道本来就是无形的,哪里是你用嘴巴可以说的,对不对?讲得出来就不是道,因此我们要了解,你说他穿着出家衣服在讲经,那也只能说劝善,叫做劝善。哪有讲到这个道。道是无形的,本自不生灭的那才叫做道,所以说法有很多,问题是跟错了人走错了路,怎么死你都不知道,你又自己没有那种智慧,所以说,其实我们现在讲话也是有矛盾,说你要亲近善知识,你要有正知正见,其实这一句问题很大,对于一个初学者,他知道什么叫做善知识,我问你:他知道什么?是什么东西?他知道什么?他知道什么是正知正见?他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对不对?你如果讲到他说得不好,他说你嫉妒人家,对不对?是不是?他说你嫉妒人家,其实明眼人知道,什么是正知正见?对于初学者他说什么叫做正知正见?他根本搞不清楚什么叫正知正见,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正知正见是什么东西?他不知道。所以说起来也很困难。说你要亲近善知识要有正见,我告诉你这两句就是很难了,这两句就是很难了,所以说佛法急不得,第一就是要久,要很长的时间,内行的看六道,外行的看热闹,你如果有正见,保证你不会堕入三恶道,因为你所做的统统有正知正见,你了解什么是因果法。)所以经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这句话你注意看,“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他有正知正见,增上就是你给他的外缘,譬如说我们现在大家听经闻法,打死不退,我们现在的共修也是很感人,我们现在的共修有三、四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整年度都这样子,有增加没有减少,)纵经百千生,不堕于恶道。”(你有正知正见,你经过百千生都不堕于恶道,)不但世间以正见为主,就是出世亦以正见为宗。正见修成功了,便可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正见或智慧,是佛法的眼目,得到了这个,就可在佛法的大道上前进,不致有堕坑落堑(这个念qiàn,堑就是深坑)的危险!所以正见是八正道的领导者,一旦见正,(知见正确,)其余一切皆正,如见不正,一切自也不正。(所以我告诉诸位:这个法师有没有修行,你暂时放下,你要听听看他所讲的法正不正,依法不依人这就对了,人家如果跟你讲你师父的好话和坏话,这个都不重要,你就是依据他……,告诉他一句话,依法不依人。一句话就是解决了,他讲的法正不正?正,你就必须依他。譬如说一个人看起来很善良,老实、过午不食乃至修苦行,说出来的都是邪知邪见,能跑你都要赶紧跑,深更半夜都得逃走,怎么死的你都不知道,把你牵往地狱去,表面看起来很有修行,讲出来的知见都有偏差,你跟着他就糟糕了,修行不是看表面的,看他的知见,看他的知见正不正。)本于正见而作正思惟,端正其意志,直向解脱道前进。正语,就是不说虚诳语等,了知这些皆从不实颠倒取相分别生。正业,就是身体上的行为活动,合于规律,不再造作杀盗淫等的罪业。正命,就是如法地获得生活的所需,不以不正当的方法,谋取生命的生存。正精进,就是努力于断恶修善。正念,就是没有不正当的念头存在,一心一意的正念现前。(正念现前。我们人的念头很容易受人影响,很容易受人影响,非常地容易受人影响。)正定,就是于定不著(不执著一个顿点,)不味(不味也是执著的一种,)不作依止,(就没有能所,)而常安住在静定中。行者依此八正道行,便可得真解脱,得正智慧现前。 丁四 止观、方便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就是扫除,洗净叫做涤,涤除,)一切结使;(结使就是烦恼的别名,打结,打结,结使,你的头脑打结就是结使,烦恼的别名。)观庄严故,(能观照,)能如实知诸法自性;(诸法自性就是无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这个为就是有为,无为底下加一个之,速得成满有为、无为之乐。这样意思更清楚。为就是有为、无为,有为、无为之乐,统统用种种的止跟观。) 佛法行者,不但要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还要修止观、方便诸行门。止为止息,一般人们,内心总是具有妄想,终日东想西想的,不是想这个,就是想那个,从来没有停息过,(所以我们常常说:)所谓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就是指此。(一颗心好像猴子,意好像马,妄想就纷飞就是指这个,)为什么会如此?问题在于没有止的工夫。(心定不下来那没有办法,你看现在的年轻人你就知道,他们一时一刻都定不下来,国家要他们不要飙车,他们就拼命地飙车,飙车,飙车,也是在飙车,叫他不要吸毒,他还是吸毒,他的心只叫他止住就没办法了,所以人的一生当中没有佛法实在是很可怜也很悲哀,这一生如果来世间,没听到正法、佛法,这一生是白活的,白白地来到这个世间,为什么?也是一抷(póu)黄土,人来自于尘土回归尘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佛陀告诉我们:你来到这个世间,不曾经拥有过任何东西,也不曾经失去过任何东西。佛陀说: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不曾经拥有过任何东西,也不曾经失去过任何东西,为什么?你不曾带任何东西来,你也不曾带任何东西走,就这样,起点、终点都不可得。)现在所谓修止,就是用一种方便,将不息(没有办法停止,)向外奔驰的一念心停止下来,使它不再向外活动,名之为止。真正把止工夫修好,定能发生这种作用。然而如何修法?谓集中全部精神力量系于一境,(绑在一个境界上,)如将心念系于无常相上,一旦发现它跑开了,便立刻把它捉回来。最初修的时候,当然相当困难,(但是修行要久,)但若久久修习,(你看久久那两个字就是告诉你,我们一切都要时间,修行,它就是要时间,)使得心意调柔,自然就听招呼,你要它安住在这境上,它便安住在这境上,决不会再向外驰放的。到了这个时候,便可【悉能涤除一切结使】。(就像演培法师这样往生就很自在,新加坡的信徒来讲,说:农历年有人去跟演培法师拜年,演培法师就当面告诉他:明年不用来拜年了,明年不用来拜年了,一年前他就知道明年不在了,他就跟信徒说:我能够活到跟佛陀的年龄,我已经很满足了。他说:我如果活到跟佛陀的年龄八十岁,我就很满足了,真的,八十岁就往生了,听说往生的时候很自在,自知时至。今年来拜年他就跟你说了,明年不用再来拜了,明年不用再来拜年了,他时间……,活到佛陀的年龄,所说的都有兑现,所以不简单,因为什么?他的心定得住,所以自知时至。)结使,在此都指烦恼而言。烦恼本来是很活跃的,现在由于止的力量,逐渐将其压制下去,甚而予以涤除。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这是明所修观。止是不分别的,观是有分别的,即以如实观慧,观察一切诸法,知其无实自性,无自性即是空。众生不了诸法本空,以为各各有实自性,所以于中妄生执著。现因善巧修观慧故,了达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性,不可得,没有一样真实的东西,譬如说毛巾,没有实在一样这种毛巾,永远的这种东西,它不过是短暂的连续性的存在,你现在说它是毛巾,这是假设的名字,)再也不在上面,妄起实有执著,是为观庄严的功用。(我们如果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这个世间你就是佛,你会活得很快活,怎么会不快活?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如梦幻泡影,你想想看这个世间,我们透视、观照无常、无自性,你看哪一样……,他执著、痛苦、颠倒,你放不下,哪有这样,什么你都看得开。)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就是有为、无为之乐,)这是明修方便所得的利益。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离开方便,有适当的方便,其事就可顺利地完成,没有适当的方便,其事就很难得到成功。世间法如是,修出世法亦然,此中所说方便,就是通常说的善巧方便,亦即以无所得为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住!这几个字很重要,无所得就是心中很清楚空性,体悟空性相应,做什么统统叫做方便,没有什么叫做对,绝对的对,没有什么叫做绝对的不对,内心不起烦恼,处理一切事情这样就叫做圆满。不是说,我处理得所有的人都满意,那是不可能的,释迦牟尼佛他都没有办法处理得大家都满意,提婆达多每天都要他死,佛陀以无所得的心领导僧团,领导僧团,该做的他都做完了,其他不满的就不是佛陀的事情了。我们这这样就好了,做我们该做的工作,你要做得大家都满意,不可能,拼死了你也不可能。)如是方便,实即智慧的别名。将这方便修好,就可很快地成满为无为乐。有为乐,即世间的快乐;无为乐,即出世的快乐。不论你想成就世间的有为乐,或者你想成就出世的无为乐,都得依照方便去修,假定没有方便,所谓为无为乐,皆难得以成满。不过方便要能善用,才能从中得到利益,假定不善运用方便,反而可能产生流弊,所以善巧方便,就成为行者最重要的行门。 丙三 结广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十力加一个智,十智力,佛的十种智慧的力量,这个我们在《十四讲表》都讲得很清楚了,以经典里也都有解释过了,)无畏、(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就是佛跟菩萨,不同于二乘人的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这是总结指广的一段文。依十善业而行六度乃至方便的道理说明以后,佛陀又对【龙王】说:你应【当知】道:【此】中所说的【十善业,】不但可以完成上面所说的种种,【乃至能】够使【令】佛果位上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因为这样的关系,【是故汝等】对此十善业道【应勤修学!】十力、四无所畏等,是佛的无上法,不特一般人所不能得,就是出世的三乘圣者亦不能得,唯佛与佛乃能获得的,所以说为佛果位上所有的。 十力:一、处非处智力;(这个因为我们已经讲过,所以就读一遍,需要解释的简单讲一下就好。处非处就是哪里是善处,哪里不是善处,三善道是好的。非处,三恶道是坏的不应该去,这是处非处。)二、业(无量众生的业,)异熟智力;(就是果报,他的果报。)三、静虑等至智力;(这个静虑解脱等持,静虑就是定力的意思,定力,他有种种的定力。)四、根上下智力;(了知一切众生的根器,上下。)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宿住死生智力;(他这里是写死生,)十、漏尽智力。(断烦恼,这个因为都已经讲过了,我们今天不在名相上一直解释,如果在名相上一直解释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我们也没有时间,念一遍,如果你忘记了,可以去查《佛学大辞典》,我们不在这个地方再打转,再浪费时间,因为这个以前都讲过了。)如是十种,为什么都称力?我在《俱舍论颂讲记》中说:“谓佛的大智,对于一切的所知境,已经获得无碍,要想知道什么,就能知道什么,甚而至于极久之时,极远之处,(也没有说不知道的,)也没有说是不了知的,所以名之为力。诸余圣者,虽亦能知境界,但不能够无碍,所以不名为力。”《智度论》说:“是十力皆以无碍解脱为根本,无碍解脱为增上”。与《俱舍论》说的“于境无碍故”的意思差不多。本此可知,力名能有所办,用是十种力,增益智慧故,可以破论议师,可以摧伏不顺,于诸法中而得自在。 四无所畏:一、正等觉无畏。如佛自言:“我于诸法正等觉者,若有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难,(立难就是问难,依法来问难,就是故意刁难,)言佛如来于如是法非正等觉,无有是处,(他绝对说法,让他们每一个都能安稳、了解,)设当有者,(如果有这种人要问难,刻意的问佛陀之难,)我于是事,正见无畏,(因为他是大彻大悟的圣者,佛是究竟的觉者他当然是无畏,对不对?他说什么他也不怕,他是真正的不是假冒的,如果佛是冒牌的他当然会害怕,他是真正的怎么会怕,)故得安隐无怖无畏”。二、漏永尽无畏。(漏就是烦恼,烦恼都尽了,)如佛自言:“我于诸漏(一切烦恼我法二执,)已得永尽,若沙门等,依法立难,(就是问难,)言佛于漏未得永尽,佛为通释,无怖畏故”。(无怖畏故。)三、说障法无畏。“佛说染法必能为障,(佛说染法一定会障碍,)若外道难言,染非能障,佛为通释,无怖畏故”。四、说出苦道(怎么样能够脱离这个苦)无畏。“佛说修道必能出苦,(我们今天学佛做什么?就是要离苦得乐,我常常这样讲,今天不要说跳出六道轮回,我今天如果没有在大学时代听到佛法,今天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也不知道该怎么过,就傻傻地坐着看电视,看TVBS新闻报导,然后再煮个点心吃,整天就是这样子,白天上班赚钱、娶妻、生子,接着要做什么?生命没有目的,没有目标,都不知道,对不对?没有学佛贪嗔痴去除得了吗?五欲六尘放得下吗?不要说六道轮回,说我现在受到佛的恩就无量无边了,现在就很快活了,很快活,真的,有学佛听经闻法了解人生宇宙,万象皆空,缘生缘灭,缘起性空的道理,体悟到这一点就受用不尽了,受用不尽了。以前一直执著的,现在放得下了,对不对?所以说我们不必说六道轮回,说现在学佛就使我们很快活了。)若外难言,道非出苦,佛为通释,无怖畏故”。此四无畏,主要是为显示自利利他:前二是有关于自利的,后二(后面两个)是有关于利他的。如《智度论》说:“初二无畏为自功德具足故,后二无畏为具足利益众生故”。 十八不共法:(是十八种不共通之法,意思就是不共通于声闻跟缘觉,唯有佛、菩萨,特有的十八种功德法,简单讲二乘人没有,二乘人没有叫做十八不共法,佛、菩萨不与二乘人共,总共有十八种二乘人望尘莫及。)一、诸佛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底下加一个心,没有一样他不知道,佛很清楚知道什么都可以舍。所以无不知己舍心,这个是自己的己,无不知己舍底下加一个心,意思就是佛知道他这个舍心,平等已经达到究竟,世间没有一样佛陀放不下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括他要牺牲他的生命,佛陀就是如如不动,所以佛陀找到真正的道场,不动名道场,心性如如不动名为真道场,你要找道场吗?找这个道场,如如不动才是真正的道场,不是离开讲堂跑去那里,跑去那里,跑来跑去你找不到的,心如果不安,你走到天涯海角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七、欲无减。八、精进无间。(无间就是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间。(无间就是无减的意思。)十一、解脱无间。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就是身口意都运用智慧。)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本来前面所说的十力、四无所畏,再加大悲及三念住,(等十八法。三念住是小乘的十八不共法,三念住就是说对于恭敬听法的人,我们安住于平等心对待他,这是第一点,于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第一念住。第二念就更于不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他在听经闻法没有恭敬听我们开示,我们也是安住平等心。第三念:对于恭敬听闻与不恭敬听闻住平等心,统统安住平等心,就是不要去管对方恭敬不恭敬,我们自己要平等心,学佛就是从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什么问题你都把它归咎于这是我内心的问题,我们内心如果有分别、有我执、颠倒,这个世间事情就会产生,要记住!世间事情的产生,就是我们的功夫不够,所有的生生灭灭的是是非非、善善恶恶,都是因为我们的不够,今天我们如果是六祖,今天我们如果是佛祖,安住在空性、无相,世间没有这种东西,恩恩怨怨、扯来扯去,统统没有,应念化为无上的正觉,何以故?能所、毕竟空寂,无量无边的世界化为唯心所造,无量无边的众生化为同体大悲,你看他会烦恼什么东西,他也不觉得他是牺牲,他也不觉得他是委屈,为什么?不可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学佛学到最高的究竟的极处,就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没有分别,没有烦恼。)在小乘佛法中,亦说名为十八不共法,但以大乘佛法看,这不是真不共法,因声闻、辟支佛亦有分的,现在说的十八法是真不共法,独佛能尽遍知,三乘圣者不能尽知遍知,始终没有其少分的,所以名为真不共法。 乙五 明十善业殊胜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正说分中共分五段,前面已经讲了四段,现在来讲最后一段,显示十善业的最极殊胜。十善业行,一般以为是世间行,是很容易修学的,没有什么了不起,殊不知这种看法,完全是大错特错。前面说过,此十善业,看来简单,行来不易,真能将这做得清净,什么功德都可出生,所以我们常说:“十善为五乘之基”。现在这段文,正是开显这一深义。 佛为使我人了解其真义,特举喻对【龙王】说:【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城邑,就是大的城市,如南京城,北平城,西安城,开封城等。聚落,就是小的村庄,如管家庄,王家庄,张家庄,李家庄等。我们试看,是诸城邑聚落,有那一座是建立在虚空中的?有那一座不是依于大地而得安住的?谁都知道,城邑聚落,都是依于大地而成立的,假使没有大地,根本就没有城邑聚落可得,这是世间的事实,不容吾人否认的。再如:【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宇宙间的一切药材、花卉、草木、丛林,乃至各式各样的植物之类,我们试看:有那一样不是依于大地而得生长的?从来就没有见到一种植物是生在虚空中的,(那怎么活得了,)假定没有大地,可说一切药草卉木丛林,没有一样得以生长的。 当知现在所说的【此十善道】,亦如大地一样,所以说【亦复如是】。如说我们为什么会来做人的?将来为什么又得生于天上的?推究起来,还不是由于行十善业所得的结果,所以说【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不修戒善而得生于人天者,无有是处。 世间人天的有漏之果,固然是由于十善业行,出世的三乘圣者之果,乃至最高的无上佛果,同样是由十善业所成就,所以说【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这些道理,在前面都已说过了,如依十善业而修菩萨六度行,乃至说此十善业能令一切佛法圆满,是最大明证。 甲三 流通 佛说此经已,娑竭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流通,就是使这部经,在这世界上流传不绝,此为每部经所有的。一个思想学说,是否需要为之流通,就看他对人类有无利益,假定是有利益的,就应予以流通,假定是没有利益的,自无需乎流通。佛说的经典,不论那一部,(每一部都是对世间有很大的利益,)没有对人无益的道理,所以应该为之流通。像本经,不说出世三乘,依之而得成就,就拿人类来说,唯有依此十善行,始得做个像样的人。(做个像样的人,我们是人嘛,要做个像样的人,所以以前师妈如果骂我们:你要像个人样。我现在才发现,师妈也是个懂佛经的人。以前小时候都这样骂我们:你要像个人样。就是叫我们做一个像个人样,)不妨强调一句:生存在这世间,不想做人不谈,如还想要做人,本经所说的十善业,就得作为我人做人的准绳,并且使它不断地流通下去! 【佛】在娑竭罗龙宫【说此】十善业道【经已,】该龙宫中的主人【娑竭龙王及诸】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大众】,还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并大海中的一切众生,大众听了以后,个个【皆大欢喜,】人人【信受奉行。】阿修罗是三善道中的一类,中国译为非天,(非天)意谓此类众生,有天人之福,无天人之德,(他的嗔恨心重,)所以名为非天。(非天。所以有的人自己不懂得说错了,有一个人写信来,有一个妹妹写信来,是女众,她的佛法可能懂得不深,她说:我的脾气很坏,我可能是阿罗汉再来的。很可怕,脾气坏还会是阿罗汉再来,她不知道要改为阿修罗,她写信给我,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她可能是阿罗汉再来的,我吓了一跳,她不知道阿罗汉是圣人,写错了,她是阿修罗再来的,不是阿罗汉再来的。所以名为非天。)此是等于其余迦楼那、紧那罗、乾闼娑、摩睺罗伽等。(这个我们在《普门品》都讲过了,《法华经》的第二十八品——《普门品》)总之,是即指的天龙八部说的。听经得到法喜充满,是为皆大欢喜,而且不但信受,并依照十善业道切实去行。唯有如此,才不辜负佛说此经的慈意。我们现在听了此经,亦望本十善业去行,以此为基,由人天而声闻而缘觉乃至圆满一切佛法,这是我们这次讲本经的意思。 (我们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简单读一遍,因为我们这里都很有水准,提到文殊讲堂的水准,大家都很高。) (全辑圆满)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的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这道。 高雄文殊讲堂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 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自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印造佛经佛像之十大利益 一、从前所作各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诚爱戴,恭敬礼拜。 八、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捷转男身。 九、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见超越,福禄殊胜。 十、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印造经像,既有如此殊胜功德,故凡遇到祝寿、贺喜、免灾、祈求、忏悔、超荐之时,皆宜欢喜施舍,努力行之。 印经说法有五种福 讲经说法和印经送人,这种法施可以得到下列五种福报: 一、长寿——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寿的果报。 二、大富——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会偷盗,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大富的果报。 三、端正——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心平气和,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相端庄的果报。 四、尊贵——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会信仰佛法,归依三宝,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尊贵和有名望的果报。 五、聪明——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领悟力会增长,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聪明的果报。 见《阴鹫文广义节录》卷下和《教乘法数》 回向偈 一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三 一 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 二 回向无上佛果,念念圆满。 三 回向法界一切界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生净土。 参考资料: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海中娑伽罗龙王宫庄严道场。与大比丘众七千五百人俱。并诸得大智慧菩萨摩诃萨。自十方世界皆来集会。复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释及护世等。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誐噜拏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亦来集会。 尔时 世尊见彼一切大众来集会已。告娑伽罗龙王言。龙主。观此世间种种行业皆从妄起。种种心法当感种种果报。若彼不了当生种种之趣。 龙主。汝当观此大海之众。见作种种士夫色相。龙主而彼一切色相。由于一切善恶身口意业。各各之心种种变化。然此心法虽云色相。由如幻化无可取故。 龙主。此之色相一切诸法。本无所生亦无主宰。复无有我亦无碍故。如是种种所作之业。诸法自性皆幻化相不可思议。 龙主。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无色无相。如实知已所作所修一切善业而无修作。所有色相及蕴处界。一切生法悉无所见。彼若如实得是见已。当复观察殊妙色相。龙主。殊妙色相云何观察。当观如来身相如来身者。皆从百千俱胝那由他福德之所生故。又如是之相。云何严持云何恭信。当得如是之相。复得人间天上无老无死。复得十百千他化自在天身。乃至大梵天身。此由心不散乱专注观想。瞻仰如来最妙之身。实知此身一切色相殊妙庄严。皆从善业所集而得。 龙主。如汝住宫一切庄严亦福所生。至于梵王帝释及护世等。乃至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曩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 龙主。又此大海之中。所有 众生种种。或有广大或复微细多住丑陋。彼一切身皆由种种心之所化。龙主。是故说言。随身口意业之所得。龙主。如是之报。以业为因业为主宰。汝当令诸众生起智慧心。所作所修随学善业。于诸邪见不作不住。知彼邪见非为究竟。如是知已一切众生当求为师咸来供养。并得天上人间归信供养。龙主。而有一法。能令众生断于一切恶趣之业。云何一法。所谓观察善法。而彼善法云何观察。当观自身。我于日夜行住坐卧。所兴心意无不是过。如是觉察。令四威仪中诸不善法不得发生。如是断尽诸不善法。当令善法而得具足。复使一切同善众生。悉皆当得声闻辟支及菩萨等。乃至无上正等正觉之位。 龙主。云何善法。我今说之。所谓十善之业是为一切根本安住。是生天上人间根本安住世间出世间殊胜善法根本安住。声闻辟支佛菩萨根本安住。无上正等正觉根本安住。云何为彼根本安住。所谓十善业道。若能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乃至贪嗔邪见等若能如是远离。是为十善业道。乃是世间出世间根本安住。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杀生获得十种善法云何十法。所谓得无畏施。他一切众生得住慈心。得正行得不起一切众生过失之念。得少病乐得寿命长。得种种非人而作拥护。于眠睡觉寤皆悉安隐。又得贤圣守护心不厌舍。于睡梦中不见恶业苦恼之事。自得不怖一切恶趣。命终之后得生天上。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获得如是十种善法。行菩萨道得善心住善根成熟。当得无上正等菩提。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十依止法。云何为十。所谓得大富自在。得免王难得免水火贼盗冤家之难。得多眷属善顺和睦得多人爱乐不相苦恼。凡所言说一切谛信。得无量财宝皆悉集聚。得此方他方一切称赞。于一切行处无怖无畏。得他称善名赞于智慧。又得色力寿命辞辩相应。于亲非亲心无分别不生恼害。命终之后得生天界。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如是十依止法。以彼善根于诸佛法自能证知。当得无上正等正觉。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淫获得四智善法。云何为四。所谓降伏诸根。离于散乱。得世间一切称赞。复得无量营从。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淫。获得如是四智善法。以此善根当得无上正等正觉。复证大丈夫阴藏隐密之相。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天上人间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得口处清净常如青莲华香。又得世间一切正见。得天上人间一切爱乐。得身口意清净。化彼一切有情令住三业清净之行。得清净已咸皆欢喜。得真实语言必诚信。得过人辩所出言辞咸有方便。于天上人间离诸过失。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如是天上人间八种善法。而彼善根获得口业清净诚实正行。当得无上正等正觉。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当得三种一向之法。云何三种。所谓得知法者一向爱乐。得一向真实。复生智慧得一向。为人天师天上人间一切信乐。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获得如是三种一向之法。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得一切如来授记。当证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八种口过清净。而得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实语爱语依义语软语离取语多人爱乐语善语有义利语。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如是八种清净口业。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当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复得最上清净梵音。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当得五种坚固。云何五种坚固。所谓得身坚固。当得远离一切怖畏之难故。得眷属坚固。不为他人之所贪故。得信坚固。获得信业果报故。得法坚固。获得果证坚牢故。得善友坚固。常得爱语摄受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获得如是五种坚固。以彼善根回向菩提。当证无上正等正觉。使彼一切外道魔王等。咸不能破坏故。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得贪心消除。得杀心不生。得嫉妒心不生。得乐生圣族心为圣人尊重。得慈心以善业利益一切众生。得身端正。得多人尊重。得生于梵世。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如是八种善法。以此善法回向菩提心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正觉。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当得五种胜愿圆满。云何为五。所谓修身口意不退诸根不乱。当得一切广大富贵圆满。得冤家降伏。得一切广大福德圆满。得受人天最上供养。得一切广大功德圆满。于最上受用心所欲者皆得圆满。如为富贵发百千最上胜愿如愿圆满。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获得如是五种圆满。以此善根回向菩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为三界之所尊故。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见获得十种功德之法。云何为十。所谓得自心安善及同行善友深信因果。得不为身命作于罪业。不久获得贤圣之位。得不迷善法修人天行。不堕傍生及焰魔界。行于圣道得最上福。得离一切邪法。得离身见。得见一切罪性皆空。得天上人间正行不阙。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见。获得如是十种功德。以此善根回向菩提。速能证了一切佛法当得无上正等正觉。 龙主。复次观于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主。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若复两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若复多嗔。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龙主。若有行于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蕴。 龙主。若复菩萨远离杀生。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长寿及无量福。得离一切他侵之怖。 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偷盗。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及无量福。而于一切心无吝惜。证得深智诸佛所说无上法义。 龙主。若复菩萨远离邪染。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感善眷属父母妻男悉无恶见。 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妄语。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当感所有语言一切善软。凡起诚愿坚固不退。 龙主。若复菩萨远离绮语。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所言真实闻者信受。凡有所说断一切疑。龙主。若复菩萨远离恶口。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所言可取闻无背舍。于诸众中无有其过。龙主。若复菩萨远离两舌。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于诸眷属心住平等。爱之如一无有离散。龙主。若复菩萨远离贪毒。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得端正身诸根具足。见者爱乐心无厌舍。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嗔毒。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得于仇仇心无所起。闻佛法要能生深信。龙主。若复菩萨远离邪见。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于三宝所而具正见。常近于佛得闻妙法。供养众 僧常无懈退。教化众生令发菩提之心。 龙主。若能修此十善之业行菩萨道。初以布施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大富贵。若以持戒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一切佛法愿满具足。若以忍辱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佛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复得梵音具足。若以精进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能降伏天魔外道。以诸佛法而救度之。若以禅定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正念清净法行具足。若以智慧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永断一切邪见。若以大慈而为庄严。果报圆满能令一切众生降伏一切微细烦恼。若以大悲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切众生心不厌舍。若以大喜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心而无散乱。若以大舍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微细烦恼皆悉除灭。 龙主。乃至以四摄法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切众生随顺化导。若以四念处而为庄严。于身受心法悉能解了。若以四正断而为庄严。能使一切不善之法皆悉断灭。得一切善法圆满。若以四神足而为庄严。能得身心皆获轻利。若以五根而为庄严。当得信进不退心无迷惑。了诸业因永灭烦恼。若以五力而为庄严当得不愚不痴。及得永断贫穷过失。若以七觉支而为庄严。当得觉悟一切如实之法。若以八正道而为庄严。当能证得正智。若以奢摩他而为庄严。当得断于一切烦恼。若以尾钵舍曩庄严。当得了悟一切法之智慧。若以正道而为庄严。当于有为无为一切方便悉能了知。 龙主。我今略说十善之法而有庄严。至于 十力四智及十八不共之法。乃至如来一切法分。皆得圆满。 龙主。乃至广大解说此十善业道庄严之事。当令修学。龙主。譬如大地。能与人界一切国城聚落乃至林树及药草等而为安住。又复诸业皆有种子。种子既有四大而成。由如种谷初生芽茎乃至成熟。皆依于地。龙主。此十善业道。能为天上人间一切有情胜妙安住。能令一切有为无为得智果报。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乃至菩萨无上正等正觉而为安住。亦复为一切佛法根本安住。龙主。我此所说。汝等一切当以正心而生信解。 尔时娑伽罗龙王。并在会诸菩萨摩诃萨。一切声闻及 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阿姜查: 阿姜查(Achaan Chaa,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18年-1992年),南传佛教大师,泰国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僧侣,建立巴蓬寺。  出生于泰国北部老挝人区乌汶Rajathani镇的农村,9岁出家,受沙弥戒,后还俗帮助父母务农。20岁正式受具足戒成为比丘。1946年通过最高级正规佛学课程考试后,开始托钵行脚。在阿姜曼(Achaan Mun》门下的短暂时间,豁然开悟,改变了他修行的方法,他依循佛教森林比丘的传统,进入森林地区独自修行。  1954年,他受邀返回故乡的村子,在一处热病横行、鬼魅出没,称作“巴蓬”的森林附近住了下来。随着追随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于是建立了巴蓬寺。 1981年,因为糖尿病,接受手术之后,逐渐失去对四肢的控制力而瘫痪。 1992年1月16日,上午5时20分,过逝于巴蓬寺。



发表于 2016-7-1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在
发表于 2016-7-1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3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