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力力熊

[心得体会] 怎么看待行善、信以及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6 22: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6 16:01
为什么看似消极地持戒却胜过了积极地行善呢?因为在最初受戒时,实际就已对一切众生行了三种布施,尽形寿 ...

持戒以相信因果为前提,这样就种下了解脱的因。虽然刚入佛门的人可能只是畏惧三恶道苦而持戒,但随着持戒的清净不犯,自能获得不悔的法喜,对因果的道理自然会逐渐明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信者持戒,而持戒反过来增长信根,当信根成熟时,解脱之花就开始绽放了。而世间的善者,可能不相信因果,虽行种种好事,却不能种下解脱的因。而要趣向解脱,戒的清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华严经》上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只有在断除了染污心,清净持戒的基础上的善行,才可能以一极微善行而遍法界一切众生。因为戒缘一切,所以善亦缘一切。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17 11:22
相信因果,不仅相信今生现象因果,更相信三世因果。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 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17 07:23
发表于 2016-3-17 07: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6 22:02
持戒以相信因果为前提,这样就种下了解脱的因。虽然刚入佛门的人可能只是畏惧三恶道苦而持戒,但随着持戒 ...

相信因果,不仅相信今生现象因果,更相信三世因果。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
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为果,此称为三世因果。佛教理论,有情的生命流转,以过去的业力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这就是迷界有情生死流转的因果。

点评

戒,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佛陀根据自己的好恶,硬性制定的律法,没多少理由地规定必须这样、不准那样。佛教戒律完全不是如此。当年佛陀通过智慧和神通看到有些行为会造成恶性后果,使人远离安乐并障碍解脱。出于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17 10:43
发表于 2016-3-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6 22:02
持戒以相信因果为前提,这样就种下了解脱的因。虽然刚入佛门的人可能只是畏惧三恶道苦而持戒,但随着持戒 ...

你就是昆山佛教网那位署名德胜的作者吗?
还是转贴人家的?
转贴可要注明才好。
发表于 2016-3-17 10: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7 07:23
相信因果,不仅相信今生现象因果,更相信三世因果。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所有的一切事 ...

戒,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佛陀根据自己的好恶,硬性制定的律法,没多少理由地规定必须这样、不准那样。佛教戒律完全不是如此。当年佛陀通过智慧和神通看到有些行为会造成恶性后果,使人远离安乐并障碍解脱。出于悲心,佛陀为大家开示了行为取舍的道理。这就是戒律的由来。制定戒律是为了帮助众生断除烦恼、灭诸过失。

点评

持戒有持戒的安乐,不能持戒就要受不能持戒的苦果。 要持好戒不容易,所以修行人更应心怀惭愧,一向念佛,并不是说念佛人就不要持戒。 《观经》九品,上中六品都是持戒行善的人念佛往生,下三品是破戒造恶的人念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17 16:4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6 22:02
持戒以相信因果为前提,这样就种下了解脱的因。虽然刚入佛门的人可能只是畏惧三恶道苦而持戒,但随着持戒 ...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3-1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3-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之正法 发表于 2016-3-12 18:01
无论什么戒,都要观察好自心,看你发心怎么样,用的什么心。如果念头里面有不好的东西,那么肯定是 ...

翻着看看诸位师兄的见解.  师兄写出来的这些文字多明理呀!

只看后面几业的帖子,师兄的脾气都把末学吓到了.

看来说归说,做到归到,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发表于 2016-3-17 16: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7 10:43
戒,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佛陀根据自己的好恶,硬性制定的律法,没多少理由地规定必须这样、不准那样。 ...

持戒有持戒的安乐,不能持戒就要受不能持戒的苦果。
要持好戒不容易,所以修行人更应心怀惭愧,一向念佛,并不是说念佛人就不要持戒。
《观经》九品,上中六品都是持戒行善的人念佛往生,下三品是破戒造恶的人念佛往生。

点评

印光大师,对净土法门的戒律作了一个“戒律观”,很简单,也很扼要,就是“粗持重戒,老实念佛”:这个就是净土宗不论出家、在家所应该遵守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17 19:17
发表于 2016-3-17 19: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7 16:48
持戒有持戒的安乐,不能持戒就要受不能持戒的苦果。
要持好戒不容易,所以修行人更应心怀惭愧,一向念佛 ...

印光大师,对净土法门的戒律作了一个“戒律观”,很简单,也很扼要,就是“粗持重戒,老实念佛”:这个就是净土宗不论出家、在家所应该遵守的。

点评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佛遗教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1 16:07
发表于 2016-3-18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7 19:17
印光大师,对净土法门的戒律作了一个“戒律观”,很简单,也很扼要,就是“粗持重戒,老实念佛”:这个就 ...

    
发表于 2016-3-1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之正法 发表于 2016-3-16 11:35
说 佛经 不叫拾人牙慧。前面我已说过心戒、念头。不过如何运用戒,佛经里有好多说法,我就是要说 ...

师兄批评的是. 我表达方式太有问题了.我只是想说,念佛这个法门对于末法时期的心太散乱放逸的众生, 是非常不错的法门, <<阿弥陀经>>是唯一一部不请佛自说的一部经,而且其他经灭尽后还让他再多住世100年,是不是说明这部经这个法门更契合我们. 当然还有很多法门,众生因缘根基不同,但都殊途同归.  经曰: " 一称南无佛,皆成无上道"嘛.
发表于 2016-3-1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之正法 发表于 2016-3-16 14:40
不要自称自己持戒,修善了。根本没入门。不是一个班级的,没法沟通。免谈

师兄这句话太警醒末学了,犹如明师的当头一棒! 师兄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1.  如果我持戒修善的心里夹杂了贪嗔痴慢疑等不清净,这不能算持戒修善.

2.  如果我的语言行为带给众生的不是安详自在快乐,而是引起了别人的烦恼不清净,哪怕我在说佛亲口说的法,这也不能算是修善,也是我的罪过.

还有前面师兄说, 虽自称是大乘,也不一定能达到大乘. 是不是该这样理解:虽然每次诵经礼拜后也诚心回向了,但是如果内心还太执着人我众生,那么这个回向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是不一定的,所以越少一分我执,这个小我就越能扩大一圈,就越接近自他不二,那么这个乘也就越大些.

补充内容 (2016-3-19 19:45):
更准确的是不是应该这样说:只有证悟了空性的那些行者,才能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乘.  

补充内容 (2016-3-19 19:49):
证悟了空性,  又不住空, 再来入世度众的行者, 才算真正意义的大乘菩萨. 阿玛, 终于表达的查不多了,这语言文字,缺智慧就是不行啊. 表达一个意思费死劲了
发表于 2016-3-1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3-21 16: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17 19:17
印光大师,对净土法门的戒律作了一个“戒律观”,很简单,也很扼要,就是“粗持重戒,老实念佛”:这个就 ...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佛遗教经》

点评

这是佛陀入灭前的谆谆教诲,告诫弟子在失去依怙后,应将戒法视为导师,才能从黑暗中走向光明,开发自身本具的功德宝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1 16:38
发表于 2016-3-21 16: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3-21 16:07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

这是佛陀入灭前的谆谆教诲,告诫弟子在失去依怙后,应将戒法视为导师,才能从黑暗中走向光明,开发自身本具的功德宝藏。
发表于 2016-3-22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3-24 17: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3-2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学佛呢? 还是佛学呢?
发表于 2016-3-28 15: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3-28 19: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