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7|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微信答问185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微信答问185期(念佛往生事例,皆为第十八愿成就?鹦鹉、八哥是佛力加持他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要门、十劫、显密双修、闭关等)2015-06-21 净宗法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建议在wifi 环境下收听
为方便无wifi观看的莲友,特提供音频在线收听链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

音频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ddltc



1.问:《净土宗概论》说,凡说念佛往生处,皆为第十八愿成就,是否可理解为《念佛感应录》里所有念佛往生的事例,皆为第十八愿成就?
答:可以这样理解。


又问:鹦鹉、八哥、阿弥陀鱼的往生,乃至十念具备了,是否佛力加持,会让他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答:你的意思是,把“乃至十念”和“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分开,以为鹦鹉、八哥只有“乃至十念”,没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所以,它们不完全具足第十八愿里的三句话,怎么能往生呢?应该佛力加持让它们这样。

我觉得,关于“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立意是很深的,我们所理解的是不是意思一致呢?鹦鹉也好,八哥也好,它们是不是一定要有我们人类所理解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才可以达到往生?我想倒是不必的。因为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之所牵”,名号里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看似没有信愿而具足了信愿。

我们意识心理解的“信乐”“欲生”,只有人类来看才需要,因为人的分别念很重,需要有这种“信乐”“欲生”来引导进入一向专念。作为鹦鹉、八哥,它们来念佛,本身就进入了一向专念,就能往生。所以,你说佛力加持让他们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有还是没有呢?它们不是像人类这样,它们称念这句名号本身就具有了信愿。

我们人如果也能像鹦鹉、八哥那样,不具太多的分别念,就这样念佛,能不能往生呢?肯定能往生。就像阿弥陀鱼故事中岛上的居民,他们没有所谓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加了“所谓”两个字,意思是这是人的意识所理解的。在六字名号的秘密深处,本身就已经具足。所以,念念称名,自然随顺名号功德力往生净土。


又问:六字释与第十八愿是不是一回事?
答:本质是一样,有因和果的关系。

第十八愿为因,“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是果。在因中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六字释也解释为信愿行。“言‘南无’者,即是归命”,这就是“至心信乐”;“亦是发愿回向之义”,也就是“欲生我国”;“阿弥陀佛即是其行”,这就是“乃至十念”。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一样,有因和果的关系。因中所誓的信愿行,“至心信乐”为“信”,“欲生我国”为“愿”,“乃至十念”为“行”,三者本身也是互含的,因为它们的意义是完整的,有了一句,其他两句就都有了。

“至心信乐”信什么呢?就是信“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必得往生”,后面两句不就有了吗?“欲生我国”从哪里来的呢?从“至心信乐”流露出来的,体现为“乃至十念”。所以,前句后句都有了。“乃至十念”,念的什么?念的六字名号,这六字名号含有“信乐”“欲生”的内涵在里面,念的目标是向往极乐,信顺不疑。所以是互含的。


2.问:《圣教集》457页,弥陀本誓愿,极乐之要门,定散等回向,速证无生身。这句话如何理解?这里的要门,是指紧要的法门吗?那后面的定散等回向呢?
答:“弥陀本誓愿”,是弘愿;“极乐之要门”,指要门。“定散等回向”,是对要门的一个补充说明。“极乐之要门”是什么呢?就是定善和散善的回向,这两句构成要门。“速证无生身”,弘愿也好,要门回向也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快速成佛。


3.问:阿弥陀佛成佛十劫,过十万亿佛土,乃至十念,都是净土三经反复用到,是否有特别用意?十劫是否是方便说?
答:这些我们就不好说了,经文怎么说的,我们就怎么相信。

印度有它习惯的表达法,“十”是满数,经常用“十”这个字。像我们中国人喜欢用“三”,比如“事不过三”,三就代表多,这是一个习惯表达法。

是不是方便说呢?不敢讲。这是佛的境界,佛说十劫就是十劫。


4.问:师父怎么看显密双修
答: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笼统。怎么看呢?站在净土宗的立场上,我们一向专念就好了,在这一向专念当中,所有一切,八大宗派,显教、密教,通通包含在这里面。

如果讲起来,这句名号好像是显教,其实也是密中之密。当然,我们也不必说挂一个“密宗之密”的头衔就以为殊胜,用不着。这句名号,何止是双修、三修呢?是万法一起修。所以,也有人提倡禅净双修、禅净密三修、显密双修,要看提倡者是什么意思。


5.问:弟子曾经看过一句话,不开悟,不闭关,这句话正确吗?
答:这句话正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开悟的人不要急着去闭关,开了悟的人才要去闭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闭关不是求开悟吗?不是的。闭关有很多魔事,如果没有开悟就去闭关,可能会被魔事所障。如果没有明眼善知识的引导,一个人在里面闭关用功,出了故障还不清楚,这是非常危险的。

开了悟为什么要去闭关呢?开悟之后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性法性,了解之后,如果闲杂事情很多,可能会打失,为了保养圣胎,养护所开悟的成果,需要闭关让它进一步坚固、成长。

就像树的种子发了芽,它要先扎根,如果芽发出来不扎根的话,一摇动就长不活。通过闭关,让所悟到的境界深彻,坚固不动,这时他可能就会出关,在世俗中去打磨,要经过对境的锻炼,要求就更高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5-6-2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