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13|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净土名人】“龙裤国师”的念佛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土名人】“龙裤国师”的念佛故事2015-08-25 佛力居士 净土宗弘愿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峰山石岩室
  在今天的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梧桥村三峰山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寺庙——石岩室。在石岩前,有一棵大榕树,后面静静地矗立着一座葫芦顶四方形的舍利塔,塔四周有精美的花纹浮雕,塔身镌刻着佛名、佛咒及“祝圣延寿”“保国佑民”等字样。相传,这座塔并不是在此建造的,而是由明朝的龙裤国师施神迹从北京带回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裤国师从皇宫带回来的石塔——飞来塔
念佛大开智慧
  龙裤国师在被封为国师之前,法号樵云。法师幼年出家,家中世代务农,法师从小也没有读过书。出家后,习经迟钝,常常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过了四、五年,樵云法师连一句经文都念不顺口,就像佛陀时代的周利盘陀伽,所以只能在寺中做一些运水打柴的事情。他屡次向师父请教出离生死之法,无奈师父却说:“如果你要修,就修苦行吧,这样可以消业障,别的恐怕你学也学不来。”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后来有一次,法师有机会到南山寺拜见闲寂老人。他向老人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像我这样一个根性不敏,没办法诵经持咒,也没有智慧参禅开悟的人,有什么方法能够出离生死呢?我并不在意在寺院中做这些杂役差事,可是出家本是为了脱生死,生死大事不解决,无论怎么过午不食、搬柴运水般苦行,我都心有不安。”
  闲寂老人被樵云法师出离生死的坚固道心所感动,便告诉他:“‘道’之一字,理极难明。但是通过亲身努力实践,一定会通达。你如果真的想修行,那我就为你介绍念佛法门,这是横超生死的易行道,是成佛的捷径,而且比参禅容易,不会走火入魔。如果能从信入门,效法古人一心念佛,如此将来证得念佛三昧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樵云法师听了这番话,犹如一阵清风,吹开了遮蔽在心中已久的迷雾,原来遥不可及的成佛之路,在心里渐渐清晰起来。“原来阿弥陀佛早就为像我一样根机下劣,没有种种修行的人准备了一条成佛的易行道。”于是樵云法师下决心效法古人,专心念佛。
  樵云法师在三台石室搭造了一间简易的修行之所,结绳为床,饿食野果,渴饮涧水,心无旁骛,每日念佛不辍。为了报答闲寂老人的恩德,将这石岩命名为“闲云石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峰山石室岩
  法师俗家姐姐的儿子,听说法师在山林中隐居念佛,生活非常清苦,便给舅舅带了一匹布,帮他解决穿衣的问题。法师不收,最后外甥只好强行把布留下,自己哭着走了。樵云法师对那匹布不看不管也不动,依然像以前那样念佛。这布在原地一放就是十三年,上面的灰尘有一寸厚,法师也不觉得此物碍眼障路。只是一心念佛,对其他的事情并不在意。
  法师住在深山时间久了,穿的衣裤破了,膝盖上的肉露出来了。他一边摸着膝盖一边说:“先这样凑活凑活吧,等到将来我受国师礼的那天,给你穿龙裤。”
  法师一心专念佛号,十几年来智慧大开,道风日长。法师自己念佛获益,也起心想要去利益他人。利人的途径,奉茶是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广结众缘。于是大师在距离住处二里多的万松关官路八角亭,以茶供奉来往行人。每到月初时分,官道上就会有一只老虎出现,行人都不敢从这里路过。法师听说后,用手杖轻叩老虎的额头,说:“这里是来往要道,你不要再来这里吓唬人了。”老虎听完,便驯化而去。就这样,越来越多的闽南人知道了樵云法师。
念佛超度亡灵
  相传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去世,托梦给万历皇帝,嘱咐他礼请有德高僧为她超拔幽冥之苦。皇帝下诏书礼请所有闽地僧人,为国太夫人追荐祈福,超拔冥途之苦。
  樵云法师也在应召之列,他通过皇帝设置的种种考核,最后主事拔荐。樵云法师拔荐的方法很特别,他没有各种繁琐的准备,只告诉皇帝设下法坛和招魂幡,第二天一早就可以进行超拔了。
  第二天一早,皇帝到法坛,看见法师手持招魂幡,召请国母亡魂,向着灵位说了一首偈子:
  我本不来,是汝故爱。
  连根拔起,超升天界。
  说完,用幡招了三次,称念了三声“南无阿弥陀佛”便回禀皇帝说:“已经超拔了。”皇帝还在怀疑呢:“超拔怎么这么快?没有经忏法事,没有种种仪轨,只念了三声佛号怎么就超度了呢?”这念头刚有,就听见空中有声音说:“承蒙弥陀愿力,我现在已经升到净土了。你为我礼谢三宝和圣师的恩德吧。”皇帝瞻仰遥望他的母亲,忽然看见她站在云端,心里才不怀疑了。想问问为什么这么快,却悲从中来,一时无语凝塞。
  法师因超拔有功,而得万历皇帝赏识。皇帝赐予他各种金银珠宝,他不要;赐予他紫衣袈裟和各种法具,也不要。法师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皇帝所穿的龙裤,好像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皇帝会意道:“您要是喜欢这衣服,我可以赠送给您。”法师笑了笑,跟皇帝说了以前修行时,膝盖露肉,说服自己将来给露的膝盖肉穿龙裤的事情。皇帝深深体会到他的心意,想做一条新的赠送给法师,法师说:“不用,这样就可以了。只不过是消个念头而已,难道我是真心喜欢吗?”皇帝愈发钦佩法师的高德,马上把所穿的龙裤赠与法师,同时赐号“龙裤国师”。
念佛大显神通
  不久,皇帝邀请国师一同在御花园游赏。御花园中有一座石塔,上面刻着七尊佛的名字,是梵文书写的。国师从未见过,问皇帝:“这是什么?”皇帝说:“是塔,你难道不知道吗?”国师默不作声,只是专心瞻仰,心生无限欢喜。皇帝体知国师心意,说:“您要是喜欢这座塔,我就让人运到您的住处,怎么样?”国师说:“只要给我就行了,不用麻烦人工搬运了。”说完,旋即伸出大神通手,将塔收在衣袖之中,身体随即腾入空中,向皇帝辞别,回到福建三峰石窟。
念佛往生净土
  回到闽南后,二十多年间,法师着力于弘法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当时高僧大德,政客名流,都慕名前往拜谒。大师以戒律闻名,但弘法最后都归结到净土法门,引导众生求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蕅益大师赞其为“一以净土为指归”。
  江西有位罗状元,率先抛弃了荣华富贵到此求道,法名为念庵。他曾亲近国师三年的时间,亲蒙国师传授念佛法门,写下了著名的《罗状元醒世歌》,到今天也在广为流传,其中就有一句:“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功夫理是非?算起万般混是梦,不如及早念弥陀。”
  又因为国师不认识字,只靠口头教化,所以凡是所说的开示,都没有纪录,以至于国师之法语,世上并没有流传。只有四句超度的偈语,因《漳州府府志》里面记载了三峰山石室开创的事迹而流传下来。
  明崇祯已卯年(1639年)正月十八日,法师自知生西时至,告众说法,届时沐浴,念佛迁化,示寂于漳州久云庵。世寿八十有三,法腊五十有六。
  樵云法师生平修律持戒,开坛授徒,培养比丘,促进福建佛教复兴,影响深远。其德泽风范,弘法功绩,得到当时高僧一致赞许。蕅益大师称许:“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隐元隆琦赞叹:“德泽润如春膏”。永觉元贤祝福:“愿师住世同宝掌,长为明炬照昏衢”。
  纵观樵云法师一生,虽以律师闻名,却与净土法门有大因缘。出家早年时,谒闲寂老人,请教“尸罗要旨,咨净土法门”,随后精勤念佛。后世之人,往往赞叹其作为律师,“足为浊世之标准”,培养人才济济,扶佛教于衰微,而忽视其自身因念佛而大开智慧;津津乐道其为“龙裤国师”之荣耀,而忽视其一生弘法标的“一以净土为指归”;重视其焚化舍利,建塔纪念,而忽视其一生心栖净土,念佛不辍,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法师严持戒律,挽救了明末佛教的衰退形象,而指归净土,却是挽救众生法身慧命。三百年时光匆匆而过,或许近百年来涌动的弥陀大潮,正是当年法师的心愿不异——带众生归故乡。
作者:佛力居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本文首发于“净土宗弘愿寺”微信平台,公众号:hongyuansi18。转载请通知hyswxpt@qq.com,并将本段话一并带走。如有报纸、杂志、书籍刊登本文,也请署清“转载自‘净土宗弘愿寺’微信(hongyuansi18)”字样。


发表于 2015-8-2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