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wucy

如何是一门超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09: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力力熊 发表于 2014-12-24 08:31
看来是末学唐突了,若有谤处,罪皆在末学,末学在此深表忏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把你的罪,秤五斤给我。

点评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5 09:31
发表于 2014-12-2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力熊 发表于 2014-12-23 09:40
为什么说具足万行,而又一门超出?
此一门,即是自性空门。
以一念超三世,故上与十方如来慧光同照,具无 ...

看到师兄在这里,很高兴。
师兄具有正信,
末学也就凑热闹,说几句。

点评

师兄传法精神可嘉,令末学感佩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5 09:38
发表于 2014-12-2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楞严法门?

楞严法门,有通有别

指全经所诠,指五阴。
通则指全经要义:
前三卷半文中,开示如来藏性,是令行人,先开圆解;
自四卷至七卷,所开示之耳门圆通,妙三观门,是示圆行;
第八卷以后,开示三渐次,历位修证,统理行果,通名楞严法门


还可以分:
则单指:
五十重阴魔,为正修之助道。
又此五十重魔境中,亦有通别。
五十重境,是别中之通,识阴十境,是别中之别。
无论通别,皆应于佛灭后,正衰邪盛之时,传示末法,普令众生,觉悟明了,本经所诠之义理;以及定境中途成狂等差别事。
无令众生自己心中之见魔,自作沉沦之罪孽。
自作显非外魔,如识阴十境中,前七种俱属狂解妄见,而第八种却留尘劳,则是爱见。
二乘虽断界内见爱,而界外法爱犹存。
此等不能得成无上菩提,而堕定性二乘,及天魔外道,皆由自心见魔,自作罪孽之因,而招沉沦之果。
若能令其觉悟定境,心魔不起,自可保绥禅定,哀救行人,消灭邪见障道因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
从此成就破五阴,超五浊,趣菩提,成佛道;于其中间,不再遭受诸委曲相。


发表于 2014-12-2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解、圆行、圆证


读诵楞严经应先开圆解

    应知四科七大为藏性,明确这一点才能知心在何处。这是圆解
    楞严经云:大开圆解: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若悟得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阿难及大众闻佛开示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大开圆解,悟知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只是悟入。因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未能证入(无生法忍)。

    再看:楞严经云: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无自体?

    清净是法身德;    妙净是解脱德
    妙明是般若德
    此圆具三德之真心,其性平等,为一切法之所依。



发表于 2014-12-24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行:    圆行就是:悟三谛,成三观断三惑显三因,证三菩提
   具体做法是:
    不生灭是正因,修是缘了二因。
    缘因是持戒诵咒等助行;
    了因是修止观,反闻闻自性为正行
    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圆,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三渐次中,前二是助行,后一是正行。
    三因并重,缺一不可。

注意:
    意欲修三观,必须先开圆解
    若悟十界即空,空则不取不舍,不住不着,即成妙奢摩他空观
    悟十界即假,分别无量差别,则成妙三摩提假观
    悟十界即中,则成妙禅那中观



发表于 2014-12-2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证

    空观成,破法界见思;显了因慧心,成实智菩提
    假观成,破法界尘沙;显缘因善心,成方便智菩提
    若中观成,破法界无明;显正因理心,成真性菩提


发表于 2014-12-2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圆修——妙修行路

末法众生,发菩堤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无上乘亦名最上乘,一佛乘,或如来乘。
三如来藏为一乘体;
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为一乘行;
三菩提为一乘果;
遍法界,尽未来,普度众生为一乘用。
先开圆解,次起圆行,名妙修行
行为能趣,路为所趣;
行是流动,路乃安住。
路即不生灭理;
行即妙三观门。
依不生灭理,起三妙观行;
进趣五十五位,名妙修行路。


发表于 2014-12-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菩提路=妙菩提路

楞严经云: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三增进,即三渐次正助二行。
此二行通因彻果,上来诸位,无不皆以三渐次为最初方便:
先开圆解,后起圆行,从始至终,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由观行而相似,而分证,而究竟,共历五十七位。
但干慧是路非真,妙觉是真非路,故曰五十五位。
此五十五位,是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故曰真菩提路


发表于 2014-12-2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圆修修行的正观与邪观

楞严经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恐后人,以邪乱正,认妄为真,因而以正拣邪。
作是观者:
先开圆解,悟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圆三谛理
次起圆行持戒清净,修圆妙止观。
    观空如来藏,成妙奢摩他空观;
    观不空如来藏,成三摩钵提假观;
    观空不空如来藏,成妙禅那中观。
利根一超直入不立位次,圆修圆证。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钝根
则以一心三观,圆伏圆断,自观行而相似,而分证,而究竟,渐次深入,是谓正观,亦是正修
反之,凡执识为心,以事行为真修,皆名他观。
他观
非依自性正定,名之为邪观。


发表于 2014-12-2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证

无生法忍

    无生法是众生真心,此心前际不生,后际不灭,名之为常;忍即如如不动;无去无来,名之为住。故无生法忍,是常住真心
    但此无生妙心,众生本具,以其迷故,如云遮月,非失成失;
    若功用现前,如云开见月,非得同得,断三界烦恼,证得无生法忍,名出世智。
    (注意:“出世上上智”:若达万法唯心,观诸法空寂,所谓:「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是出世上上智。楞严经显四科七大,本如来藏,正是出世间上上智。)
    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名菩萨三摩地,得无生忍。
    三摩地,译大定,即首楞严王大定;此大定亦名妙莲花,亦名金刚王宝觉,亦名如幻三摩提。
    (由根解结,入三摩地,证无生法忍)
    菩萨依此定而修,所证之得无生法忍,非同二乘之所证,而是分证法身一心不动,万法自如谓之无生法忍,位在大乘见道,圆教初住,别教初地。
    修证至此,根结尽解,妙心已悟,道眼巳开,能见诸法无生。



发表于 2014-12-2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生法忍分类
    一、众生本具,是理即无生法忍;
    二、闻佛开示,方悟此心,是名字即无生法忍;
    三、正助二行,深伏五住,是观行即无生法忍;
    四、由观行力,任运而断,四住烦恼,佛性相似现前,名相似无生法忍;
    五、由相似有功用道,入无间道中,分破无明,分证法身,是分证无生法忍;
    六、若究竟无功用道,断最后一品无明,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名究竟获无生法忍。

    请各位师兄注意分类中这几个名词。
发表于 2014-12-24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分类

    隋朝智者大师:
    一、理即佛:谓众生本具佛性。本经云:「汝与众生,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又云:「十方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是谓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由闻法开悟,信解本具佛性,与佛无二。如经中阿难及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又:「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是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因悟佛性,而称性起修,念念观照,烦恼不起,如本经中:「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又「心心流入,圆妙开敷。」谓观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由观行加功策发,位至十信,先断粗惑,相似见佛性,谓之相似即佛。
    五、分证即佛:从相似有功用道,入无闻道,历住、行、向、地、等觉、一心三观,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名分证即佛。
    六、究竟即佛:从分证无用功道,心心流入,萨婆若海,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证清净法身。如本经中:「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谓之究竟即佛。

    六即虽同名为佛,然相去天渊,圣凡有别。
    若知六而常即,则不生退屈心;
    若知即而常六,则不生我慢想。
    楞严经显理,是六而即,即而六。六而常即故,即事即理;即而常六故,即理即事。事理圆融,正是究竟即佛
顶礼智者大师!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发表于 2014-12-2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湛总持不动尊

    “妙湛”是赞佛报身
    佛以如智,证如,惑尽智圆,成就圆满报身,常随缘而体不变此不变体,湛然周遍
    即楞严经云:「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又「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等义。
    即有即空,三谛中属真谛,三大中属相大,三德中是般若德,即空如来藏

    “总持”是赞佛应身

    佛从体起,虽不变而能常随缘,随众生机,应身无量,
    即楞严经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又「幻妄称相」,又「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和合虚妄名灭」等义。
    即空即有,于三谛中属俗谛,三大中属用大,三德中是解脱德,即不空如来藏

    “不动”是赞佛法身德

    佛证本具法身,非空非有,而能现空现有,空有不二,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
    即楞严经云:「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又「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三谛中属中谛,三大中属体大,三德中是法身德。即空不空如来藏
    佛能圆悟三谛,圆断三惑,圆证三德,成就三身,故独称尊。



发表于 2014-12-2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湛”,谓湛然不可思议之本,总括三德故曰妙湛
    持真谛,或但持俗谛、中谛,名总持;必圆悟一心具足三谛,于真于俗或于中,随举一法,皆具真俗中三,方名总持
    明佛法,或但明心法,或众生法,不名总持;必须于心佛众生三法中,随举一法,皆具足三法,方名总持

    “不动”,即究竟不生不灭,不但中谛不动,真谛俗谛俱不动;
     不但法身不动,般若解脱亦皆不动。
    众生心性,本具此理,曰「理即」妙湛总持不动尊。
    阿难大众,大开圆解,悟得此理,是「名字即」妙湛总持不动。
    依此理而起圆妙三观,我法二执不起,是「观行即」妙湛总持不动。
    从观行加功策发,任运究竟,断粗烦恼;相似见此理,是「相似即」妙湛总持不动。
    从相似有功用道,无间道中,一心三观任运现前,分破无明,分证法身,是「分证即」妙湛总持不动。
    从分证无用功道,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常观涅盘行道,断尽四十二品无明,证穷法界边际,是「究竟即」妙湛总持不动。
    若理即妙湛总持不动,不名尊,以在迷位故;即使名字,观行,相似,分证,均不名尊,以所证未圆故;唯究竟即妙湛总持不动,方称为尊,以超越一初圣凡,证理究竟故。


发表于 2014-12-2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累了,歇歇去了。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点评

拒接口水,何为无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4 12:14
难得,难得,佛门,宝贝叫你数个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4 1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1: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springcome 发表于 2014-12-24 11:33
累了,歇歇去了。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难得,难得,佛门,宝贝叫你数个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2: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springcome 发表于 2014-12-24 11:33
累了,歇歇去了。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拒接口水,何为无生?
发表于 2014-12-2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对不起了。

末学在您的帖子中不发言了。

点评

那不是你的东西,我问你的,什么是无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4 16:5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springcome 发表于 2014-12-24 16:44
师兄,对不起了。

末学在您的帖子中不发言了。

那不是你的东西,我问你的,什么是无生?
发表于 2014-12-24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卷第十: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

点评

生死的又是那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4 17: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