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64|回复: 50

[学佛交流] 学习 印光大师重要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编辑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不相信自己是钝根的人,可以试一试。

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钝根,印光大师以自承钝根来让人明白这个道理,实在是婆子心切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憨山大师关于禅宗的一些重要开示:

**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

**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

**
    若证悟者,从自已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山穷水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想、情虑,皆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
    

**    此之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
    

**    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作本来人。” 于此一关,最要透过。
    

**    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怎样才算是真参呢?后再举)

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作本来人。” 于此一关,最要透过。(这个是楞严经中的两个根本中的一个吧。很难透过,不要轻易肯定自己透过了哦。以憨山大师的修为尚走过误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慧 于 2014-12-1 17:02 编辑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澈见本性”。

   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高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同参们,这是过来人的话,是真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语啊!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那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如何到得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那里会放大光明呀?可怜啊!可怜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结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

古人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着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不是很显著的例子吗?

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调和身心,务须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参禅这一法,本来无可分别,但做起功夫来,初参有初参的难易,老参有老参的难易。初参的难处在什么地方呢?身心不纯熟,门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着急,就是打盹度日。结果成为“头年初参,二年老参,三年不参。”易的地方是什么呢?

只要具足一个信心、长永心和无心。所谓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来是佛,与十方三世诸佛众生无异。第二信释迦牟尼佛说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谓长永心者,就是选定一法,终生行之,乃至来生又来生,都如此行持。参禅的总是如此参去,念佛的总是如此念去,持咒的总是如此持去,学教的总是从闻思修行去。任修何种法门,总以戒为根本,果能如是做去,将来没有不成的。

沩山老人说:“若有人能行此法,三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永嘉老人说:“若将妄语诳众生,永堕拔舌尘沙劫。”所谓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着,成为一个无心道人。初发心人,具足了这三心,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己默念几声“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若是从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爪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爷,得大安乐。

这样做功夫,才名真参吧。正如虚云老和尚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念佛是谁’四字。最著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痾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8、初用心难——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那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那能用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著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著。才悔之不及。
有点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个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拚命。愤愤然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煞有介事。要与妄想决一死战。那知妄想却拚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喜。那仅是盲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实在功夫。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净净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动静两魔王的眷属。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堂。’有照无觉。又坐在死水里浸杀。

发表于 2014-11-30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人身者 如掌中土 失人身者 如大地土。是什么意思
2010-10-02 17:25
wsnbbah | 分类:宗教 | 浏览1371次

这句话何解分享到:




2010-10-02 17:37提问者采纳

这是佛陀告诉阿难尊者的一段话。
佛陀用手抓起了一把土,然后又抛洒出去,接着就对阿难尊者说了下面的这段话:阿难你看我手中的土,众生能够得到人身就好像是我手中残留的泥土一样的少。而失去人身的众生就好似大地的土一样的多。
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能够得到人身是很不易的,得到人身有听闻到了佛法是更加的困难。我们现在既然都已经得到了,就应该珍惜自己的宝贵人身,精尽努力修学善法。不要失去后在后悔莫及。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可得度脱。
盖余门修道。全凭自力。竖出三界。先须忏其现业。断尽烦恼。若现业不忏。见思烦恼。分毫未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国土。故云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念佛求生净土。乃仗佛力。横出三界。不须忏业。不断烦恼。从此同居。生彼同居。一生彼国。则生死根株。便永断矣。故云唯依念佛。可得度脱。所以善导和尚云。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又云。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况末世斗诤坚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舍此简易直捷方便。寗不被惑。恋西大师谨遵此旨。备考佛祖诚言。述成四十八偈。并录诸文为证。将净土之指南。和盘托出。往生之左券。彻底掀翻。不但词切理明。易阶信愿。且使障深机钝。易解持名。名之曰西方径路。诚可谓径路中之径路也。有同学愿西寿西等。倡募流通。所愿见者闻者。皆结净缘。信者愿者。同生乐国。甲戌夏佛降诞日。学人芳慧敬然臂香九炷。供养阿弥陀佛。稽首书于旌教讲寺之净土关。



学佛不可以世俗的多少人支持来判断对错。要珍惜这个人身。要有自己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首同修的诗以供赏评:


南山道长


春秋花果虚,夏冬苦于有。

饱读圣贤书,从中不解渴。
欲觅生死路,本地非无才。
从来看风向,不顾天中天。
家有无尽彩,迷却南山色。
至今了不得,凭添几分怨。
寻花又问柳,哪哪不是已?
君从何处来,多问自己了。
执迷若不悟,向外觅知已。
粉装一时欢,来日又苦短。
黑白悄然至,空过又一生。


阿弥陀佛。
回头是岸。

发表于 2014-12-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慧 发表于 2014-11-30 14:19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 ...

师兄以祖师语来给自己找台阶!也是不错,怪不得师兄会发表错误言论
祖师驳斥的是自以为是的人,但并没有说这个法门是错误的。是批判那些不是这种根基、却自以为是的人;师兄落入两边而不自知,自己不能直下承担,就断然否定直下承担,也是错误的!
如果师兄对我所论不认可,那么非常简单:师兄试着回答我一个问题:师兄自己本来是佛吗?:
只此一问可断师兄疑惑!请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如是观 发表于 2014-12-1 23:07
师兄以祖师语来给自己找台阶!也是不错,怪不得师兄会发表错误言论
祖师驳斥的是自以为是的人,但并没有 ...

佛无疑惑,佛无是非,佛不问佛,,,

对照一下,说自己是佛,是也不是?
发表于 2014-12-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慧 发表于 2014-12-2 09:50
佛无疑惑,佛无是非,佛不问佛,,,

对照一下,说自己是佛,是也不是?

提醒过你你对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的理解是错误的。坛经这句话你不是真正懂, 就不要装懂以此来教育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伙还是从教吧,学些知解,口头禅没有用。

教说的明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颠倒执着,而不能证得。

禅不是拿来学的,理解也不是禅。
是要老实做功夫开悟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语者 发表于 2014-12-2 10:11
提醒过你你对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的理解是错误的。坛经这句话你不是真正懂, 就不要装懂以此来教育 ...

佛不求人明白。佛度不了无缘之人。

自己有疑问,有烦恼就要开悟,就要恭敬请问佛法。
发表于 2014-1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慧 发表于 2014-12-2 10:15
大伙还是从教吧,学些知解,口头禅没有用。

教说的明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颠倒执着,而不能证得 ...

我即佛,佛即心,心即佛
愚人不知此义,不是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便是执理废事,妄谓证道

师兄典型的自己不明白,就执事废理
发表于 2014-12-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慧 发表于 2014-12-2 10:19
佛不求人明白。佛度不了无缘之人。

自己有疑问,有烦恼就要开悟,就要恭敬请问佛法。

你这说的是哪位?
不懂坛经,就不要评论坛经,更不要去推荐或不推荐坛经。
祖师大德有修有证,凡夫无修无证有什么资格呢?  

对于任何佛经都不要错解乱评。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坛经不适合末法之人学。越学越执着。自已自承是佛了,还找众生评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2-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慧 发表于 2014-12-2 10:45
坛经不适合末法之人学。越学越执着。自已自承是佛了,还找众生评理。

师兄从大集经里,找出这句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可得度脱。

师兄便是对的
发表于 2014-12-2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语者 于 2014-12-2 11:21 编辑
古慧 发表于 2014-12-2 10:45
坛经不适合末法之人学。越学越执着。自已自承是佛了,还找众生评理。

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有佛经阐述。你为何不肯找出? 无修无证的人最好多思惟少言。

否则你出口即错诽谤了美国佛教界又宣扬了藏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