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禅勤居士 于 2013-12-30 20:02 编辑
各位大菩萨辛苦了,真正善智慧反而深藏不露。特别是有神通者却更是无影无踪???
首先要先理解什么是开悟?
两种开悟 四种成果
【比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
这是第一种开悟人,如见明镜,闪闪发光,突然在禅定中见光,现无相,无色的境界。是如来净除一切众生,其心现流的情况,是顿现无虚妄相的,现无虚妄相清净境界。本经说;初则为八地,刚开悟便到八地。《六祖坛经》中玄觉,六祖留他一宿而得开悟,后称一宿觉。
【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
第二种开悟;像日与月的光,顿照于禅定中的众生,见到所显示一切色像,形状处所,如来为离其心所现的,习惯、脾气、过错,有许多病或有罪的众生,就会见到顿为显示不可思议的热闹境界。也就是烦恼境界。这都是净除对象。待脾气改过后见到的是无所有相的清浄境界。得开觉入八地(佛子地)。佛的开悟法只有以上两种。
【比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
第三种成果;从第八识顿现一样的境界。但不是顿照显示,其自心现,及肉眼见(凡夫神通),安立月受用境界。是依附佛经而不是真正修行得开悟者。根本不知什么是悟前戒?不离虚妄相。是神为顿熟,而得身安立而知分别,最后坠为神马和巫婆。如《金刚经》说:“若乐小法者,著我人众生寿的见。”这类人若遇善知识为他顿教,他必晃动不停。待善知识将他身上的邪神捉尽,他才停止晃动,此后他离开欲界入色界最顶,还不能入无色界。就因为曾经被邪魔受用过。佛是超三界,他只能升在色究竟天,外道最高天。
【比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第四种成果;所见自性和所作法,好像是法身,却是依附佛的外道者。所见光明照耀,认为佛的自觉圣趣也是如此。对虚妄相看个不停而生了法相。对有无境界产生了误解,生了邪见。因此,想得正果要正心反观内照。以观察觉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
自共相与自性相区别在哪里?
钝根声闻 利根声闻 声闻缘觉与外道都是愚夫所行禅,是不按经文修行者。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着相。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大慧。得自觉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佛再告大慧:“有二种声闻;一是通相,二是分别相”。就是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当有境界现时,担心阴魔入侵常见邪魔。无境界时,又怕落于断见。虽勤修无我无贪来除邪魔,离一切欲而得境界寂灭。但随后却入自共相(依缘起计为自相,与阴合成为共相)虽外境界,不坏内相,而相现如实知,思想寂静了。寂静后改修无念正受三昧法。但不离贪看境界的习惯脾气,得不思议的变易死。益寿延年乐,这是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大慧,得自觉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不是以寂灭观乐和无念正受的三昧乐,没有顾悯众生,不发四无量心,大慈悲心和报佛恩的本愿。大慧,是名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还有许多差别相乐住声闻。一切菩萨摩诃萨,对这样自觉圣差别相乐者,不得修学。不得按错误修行法修成外道。”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计著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计著相。】 “大慧,什么是妄想自性计较著相现声闻乘?由大种现青、黄、赤、白。坚湿暖动。地(肉体),水(液涎),火(热量),风(呼吸),非有作想而生自共相,即地水风火所产生的相。或听先圣,善知识说法,而后在境界起了分别而产生的相见。菩萨摩诃萨于彼相现已知地水风火非自性,应即远离人法无我见,不看虚妄相,贪看虚妄相则落入外道。应修寂灭观,菩萨摩诃萨应渐次彼进,住离有无事相见,见实相。以上名一切声闻性,妄想自计着相,也不应修学。” 佛理不偏则正。痴心恶见更是邪。《楞伽经》从第一本说佛理,说修心。说正的修行法,更说因错误无知,而修邪的外道法。许多隐覆之说要穷思苦研。切莫溜之不看,损失是自己。 三自性 坚持禁戒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着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着相,及事相计着相。名相计着相者。谓内外法计着。事相计着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着。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缘生,是名缘起。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佛再告诉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当善置处理三自性。什么是三自性?就是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不是由自性相而生的,他是从一切缘相而生的。 大慧问佛:“为什么妄想自性从相生?” 佛告大慧:“妄想自性是从缘起自性,缘着外境界人事物的相,生起妄想自性的相。及语言举动思想所显的相,生起妄想自性的相。共有内外二种。内妄想自性;因名、相、计着妄想所产生自性相,及事相计著妄想自性相。见相知其名者是内法。外的法;因某事物生妄想自性相。因某事见某相,是外缘产生的妄想自性相。内与阴合成的共相。生妄想自性相,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这二种自性,若依缘生者是缘起自性。什么是成自性?远离徒有虚名的相与事相,和外来的事物而不生妄想,是如来应供圣智境界所得,是名如来藏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议而说偈言:名相觉相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则成相。】 这时,世尊重宣偈议,佛所建立的三自性的道理。对外境界的人与事物,内境界的形状处所。由境界生得眼见,从眼见得认识,从认识起思惟,从思惟起妄想,则有种种自性相生,虚妄相接连不断而生。对修行人只有坏处没好处。所以,对名与相,起感觉,生思惟,就是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所以对于名与相不起分别就是如如不动。就是正智。
以上乃一位善智慧生前所解,若有异议可至楞伽山顶与他论法,未学者只是借花献佛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