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话题] 蔡礼旭老师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很受用。「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生命的意义要想到下一代、想到后代子孙,让他们能比我们更好,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承先启后,都当作人生应该尽的本分。我们这几代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人生经营得有很多的状况,可是我们假如提起这一分使命感,就不会让下一代再走我们的弯路了。

  我们冷静观察一下,现在的社会风气,他觉得什么追求才是人生的价值?我的成功、我拥有了多少财富、我拥有了多少财物、我的银行存折是多少钱、多少人知道我这个人。其实这些思想、这些追求,说穿了就是两个字,「名利」而已。但是大家了解一下,请问他没钱的时候,他突然没钱了,他有没有价值?他突然不做董事长了,他的价值能不能延续?他假如没有名、没有利,他就没有影响了。那是他在位的时候也没有真实的影响,为什么?他假如是有智慧、有正确的思想,他没有名、没有利了,人家同样尊重他,他同样有影响力,这个才是真正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他没有地位、没有财富,所有的人都不找他了,以前那些关系基本上统统是阿谀、谄媚、奉承,不是真实的。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话讲到,「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们看,因为利而存在的交情,这个利没有,交情就非常疏远了。我们很冷静去看现在的商业时代,做销售的人员,他一卖完东西了,还没卖给你之前,一天几通短讯?卖出去以后,一天几通短讯?以他这种心态来经营事业,能赚多久的钱?都只有利字当头,那些关怀、热忱,他的动力还是利。

  所以整个商业,其实现在问题出在急功近利,没有真正回到根本。根本就是服务,就是真正利益了我们的客户。其实很难回到这一点,为什么?社会都是急功近利,看到别人赚到钱,心里受不了,就被这个风气整个都带过去了。只想着自己要赶快拿到利益,那个利益是非常短暂的。时时想到道义、要照顾好客户的,他的整个事业是长长久久。其实大家有没有从刘芳总裁的分享当中感觉到,她的事业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尽心尽力照顾好客户。她有没有打广告?没有。而且她开的分店,谁帮她找地方?(听众答:客户。)大家感受到没有?她这个是真正稳定发展,用口碑去发展。

  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打广告,其实广告跟我们实际的产品跟服务差距非常大。真正这些客户信任我们了,用了我们的产品,最后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服务,慢慢社会信用就开始下降。然后都去开发新的客户,最后还是没服务好,走了三年、五年,社会信用就垮掉了。所以要细水长流,要回到本质,没有根本事业都做不长久,「利自义生,财自道生」才对。大家有没有感觉刘芳总裁一直强调的要缓,不要那么急,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短视近利,都是回到服务的根本。而人尽心尽力服务的过程当中,他的整个能力,服务人的能力也在向上提升。我上次听到一位企业家,他反思到这一点,非常可贵,他说他卖出这么多产品,可能不到两成的客户用他的产品,因为拿回去之后又不知道怎么用,服务系统又没有启动,去跟监、去追踪到底客户真正受用了没有,就一直在开发、一直在开发。他觉得,「我应该回到服务的本质来」。

  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今天因为有地位,人家才跟我们交往,但是没有地位了,没有人再来找我们。我们看,有钱叫富,有地位叫贵,这是一般人表相的看法。真正的富贵应该是「知足者富,人敬者贵」,这个才是富贵的真义。我们看到《弟子规》当中讲的,「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你把道理做出来,你跟人家都用道理去沟通,人家才能真正尊敬、佩服我们。《弟子规》又讲,「待婢仆,身贵端」,这个也可以转成现在「待员工,身贵端」。怎么才能显出一个人的高贵?「慈而宽」,肚量大,而且很慈爱去教导他们、去引导他们。当我们是慈而宽的态度,员工的人生因我们的帮助跟引导而改变,他一辈子都把你放在他的心上,人敬。真富贵,新加坡许哲女士是最好的代表。她很知足,她说:「我不用照顾我自己,老天爷会照顾我。」大家觉得她富不富有?因为她后台老板是老天爷,老天爷吃不垮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个是老子给我们的教诲。她很知足,而且她穿的衣服都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她说那个都没有破,只是退流行了,就被扔掉,太可惜了,她把它捡起来。大家想一想,她这么惜福、这么节俭,她的福就愈大。节俭的人一定有福,所以「福生于清俭」,清廉、节俭的人愈来愈有福。

  有一句话,我们当父母的人要很清楚,叫「禄尽人亡」。一个人这一生有的富贵,他假如用得很凶,用完了,命就没了。所以有一句话讲,一个人还没老,就先用老的福,他也老不了;一个人还没有富贵,就先用富贵的福,他也终究富贵不了,就花光了。所以我们注意去看,现在很多人英年早逝,有很大的比例都跟这个有关,他花得太凶了。我曾经去一个地方叫做凯旋门,在法国。大家去过没有?(听众答;没有。)那一条街卖的都是全世界最贵的东西。我难得去到法国,应该去长长见识。结果我去的时候发现,那个最贵的东西都卖给谁最多?卖给中国人最多。中国人可能穷怕了,觉得买这些贵的东西显出他的身分。其实真的显了身分吗?反而人家更不尊重,觉得我们太奢侈了。我进去的时候发现,那个服务人员很亲切、很亲切,你走进去,就感觉你进入皇宫,你是国王,走路都有风。放的音乐,就是不断的催眠你,「赶快买,赶快买」。所以人没有定功,不要去那种地方,真的,你就在那个氛围之下就买了。当你踏出那个大门之后,后悔了,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假如是这么去花钱,他的福一定很快就花完。这一句话,再用另外一个角度去谈,假如他的福禄,他都很节俭,那福花不完,他就死不了,他就会很长寿,细水长流。大家看许哲女士这么节俭,又念念为天下人着想,她今年一百一十二岁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还很健康。所以我们了解到富贵的真正意义,我们才有正确的思想去引导孩子做个真富贵的人。

  所有的人见到她,都是打从内心恭敬她,我相信连新加坡的总统见到她都打从内心佩服她。大家想一想,是总统比较高贵,还是她比较高贵?总统下来了,可能就没有她高贵了。除非这个总统、总理在任的时候,得到人民高度的爱戴。他下来了,人民对他的尊重没有减少,这个总理、总统也不简单。但是那绝对不是因为他有那个位置,而是因为他有德行,他有那种真正奉献人民的精神在。反过来,什么人贫穷,什么人下贱?富的反面是贫,贵的反面是贱。不知足的人,时时都是贫穷的。做的事情没有办法让人尊重,还让人气得牙痒痒的,这个人是最下贱的。你看为富不仁,都不好好爱护下面的员工,下面的员工怨声载道,这个是下贱的人。虽然他出去的时候都是穿着名牌,都是开着跑车,他还是下贱的人。他只是活在他的虚荣当中而已,他没活在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他身边的人。

  我们再看,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现在我们学文言文,对于一些字我们要了解。这个渝字就是变,有一句成语叫「至死不渝」,就是至死都不改变。用色来交,美貌没有了,爱也不存在了。现在很多男人、女人都想用美貌去找到一个好的对象,容不容易?不容易。以前的人,以前的女子,出去的时候都穿得很简单朴素,回来的时候反而妆扮得比较庄严。就是好要留给先生看,不要到处去给别人看,这个逻辑很对。现在这个逻辑倒了,大家注意,颠倒在处处都看得到。现在是化得这么浓的妆,给别人看;回来之后全不打扮,给先生看。请问,先生要去哪里看?看到自己的太太都这么邋遢,「烦死了」。假如女子在家都很端庄,他看了心旷神怡,对太太肃然起敬。所以现在倒了,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给别人看,你说这个社会能安定吗?大家要了解,英雄难过什么?美人关。这句话没有在经典里面出现过。这句话是谁讲的,大家知不知道?我知道,就是那个明明过不了美人关,又要逞英雄的人说的,这个叫「倘掩饰,增一辜」的人说的。真正的英雄绝对过得了美人关,才叫大英雄。所以很多现在的态度、做法其实都是不恰当的,参考古圣先贤这些经教就知道,这样才对。

  而且你看,女同事假如都装扮得很妖艳,男同事在那里坐都坐不稳,那个香水又一阵一阵扑过来,怎么受得了?所以现在要当君子真的不容易,为什么?做君子,看也不能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整个工作磁场,女子的打扮庄重非常重要。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包含我们怎么穿衣服、怎么打扮,都在影响社会风气,我们要有这个敏感度。所以,现在我们对于孩子的思想引导,也要让他把爱跟欲要能分辨清楚。现在很多社会现象都说男女相爱,可是爱到最后为什么变成男女相互伤害?所以那个绝对不是爱。爱是设身处地,怎么会去伤害对方?现在那些情歌都不是爱,都糟蹋了爱的神圣意义,都是占有欲,有了那个欲望,不能满足,就不择手段了。「我得不到,我就把她毁了」,那个都是欲,不是爱。我们先不去谈任何的人,我们自己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去爱人的人吗?自己都不懂得怎么爱人,还要去谈感情,那是不妥当的,很难不伤害人。

  孔子有一句话也提醒我们观照自己,「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他的时候,他什么都好,什么都想着他,什么优点都欣赏,爱之欲其生。讨厌他的时候,每天咒他,「怎么不赶快死了算了?」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喜欢他的时候他什么都好,不喜欢他的时候他什么都不好,是他的问题吗?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个爱就不是真正的爱了,这个爱字是爱欲。真爱、真爱,真的东西不会变,才叫真。就好像父母对孩子,不管孩子的行为再怎么样的偏颇,父母的态度只是想着如何帮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变,这个叫真爱。只要我们对这个人的态度会变、感觉会变,这个都不是真爱,这个还是在好恶、在欲的部分。他顺着我们了,我们就喜欢他;他不顺我们了,我们就讨厌他。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心都不正了,怎么会有真爱?我们那时候也一起唱了「爱的真谛」,后面讲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爱是永不止息」,永不止息就是不会变的,才叫真爱。

  我们现在思考一下,以前跟我们很好的人,现在我们很讨厌他,那我们就要反省了,我们就不厚道了。《弟子规》说「恩欲报,怨欲忘」才对,很好的朋友关系变了,就是记恨、记怨才会造成。有真爱的人,懂得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也懂得感激别人的付出、感激别人的恩德,一辈子都不忘。所以我们观照自己,爱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温暖的,让人如沐春风,爱的感觉是温暖的。爱的心地是无私的,爱的言语不是谄媚的,是真诚、正直的,不是为了追上这个女孩子都甜言蜜语,那都不是爱了,那都是欲的动力。爱的行为是成全他,而不是占有他。我们身为父母、长者,对于这个爱欲要分清楚,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跟年轻人讲清楚,不然现在男女关系非常的混乱。大家想一想,一个女孩子不懂得这些道理,又不知道拿捏分寸。我们居然遇过一个女孩子,才三十多岁,她说她堕胎已经二十多次了。而且她讲这个话的时候,她还觉得她很有本事。你说人的羞耻心都不知道落到什么程度去了。所以女子自重,男人就懂得尊重女子;女子不自爱了,男人本身又比较容易冲动,所以整个男女关系就很混乱。

  我们看下上一代的女子,特别端庄,重视名节,反而她那种气质会让男人肃然起敬。现在女子误会了,好像能吸引男人才显出自己的魅力,你说这些想法对不对?都不是很妥当。那个魅力一起来,不是苍蝇、蚂蚁、蟑螂全来了吗?所以女子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好像这个男人亲近我了,跟我发生关系了,才代表他爱我。这个认知是不妥当的,为什么?今天他假如爱妳、尊重妳,第一个他会考虑到,他跟妳谈感情,缘分不一定具足。他时时想着妳,不是只想着他的欲望,他是无私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要成全妳。人生的缘分很难讲,他跟妳谈感情,不代表他以后跟妳结婚,这很难讲的。所以人不能都是很冲动,都是一时的激情,这不妥当的。既然缘分很难保证,他还没有确定要娶妳以前,他应该尊重妳,为什么?他没有娶妳,以后妳还要嫁人,他为妳的以后打算。假如他跟妳没有结婚,后来妳交往了另外一个,可是妳之前都跟他同居了,人家是好男人,亲戚朋友一调查,那个女的以前都跟谁住在一起了,可能妳的婚姻、良缘就没有了。甚至于是嫁了,那个先生一了解,妳以前还跟那个男人住在一起,请问这个先生会打从心底尊重妳吗?不可能。在男女夫妻关系当中,是不能容许这些沙子进去的,男人、女人都一样。男人都说没关系、没关系,那是口头上说没关系,真正有什么情况出现,挑出来讲,就麻烦了。

  而且女人自己上门来,以后怎么哭、怎么闹,那个男人说,「是妳自己找上门来,哭什么!」妳就一点筹码都没有了。妳自找的,妳还哭什么?又没人逼你。所以这些要给女子讲清楚,第一个,他假如为妳的未来着想,他不会这么轻浮、这么轻率面对彼此的关系。现在女人不懂这些了,都被社会风气给搞乱了,「都交往这么久了,他怎么还不碰我?」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再来,发生关系会怀孕的,不小心怀孕了,那个男子说,堕胎就好了。他爱不爱惜她的身体?再来,堕胎是把自己的孩子给结束他的生命,这样的人面对堕胎都这么轻率,他懂爱吗,他有责任心吗?这些分析不给女孩讲,先讲好,她想不到那里去的,所谓在劫难逃。真正你不赶快建立好她这些思想观念,等遇到的时候,兵败如山倒。所以教育里面说要「慎于始」,早一点提醒这些观念,她面对这些境界才有分寸去应对。所以这个爱欲,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才行。

  我们都在谈人生追求幸福快乐,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这个要分清楚。我们先回到刚刚最后讲的,「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其实前面三个都是以利欲为人生的追求。所以其实这个价值观不复杂,就是,我们是利欲的人生价值,还是道义的人生经营?道义就是为家、为社会、为民族、为世界的心。从小就培养他善良的心地,他从小懂得孝养父母,懂得为别人着想,他的心念念在积他的福。有这样的思想态度,他一出社会就懂得造福,他的人生愈晚愈有福报,愈晚愈有智慧,他享受人生。在家庭,孩子孝养他、感激他;在社会,很多年轻人向他请教,很多年轻人爱戴他,因为他真正为社会,为他人着想、造福。最后是享福。这个是道义的人生经营。事实上,人在小时候都是念念为人着想,其实他从小就在造福了。我感觉很多思想,在近代都觉得,二十岁以前不能贡献社会,五、六十岁以后没有能力奉献社会,这个说法对不对?这个说法无形当中把人当什么?当工具。旧了不能用,太小了还不够。所以整个功利主义社会里面,好像就是那种工厂的思考。反正你就是给我工作,你就是给我做好那个事情。人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你得关注到他心灵的发展。不是他来了,做做做,做到累得不行了,就把他甩到旁边去,再换一个进来做。那就只有想着我的业绩、我的钱,有没有关心到自己的员工、同仁,他的健康、他的家庭?这个才是人性。所以整个功利主义好像老板的脑袋里只有报表、只有业绩,其它东西不见了。

  好像是在河南,曾经有一个孩子才六岁,有一天坐公交车,刚好有个老太太上来了。他本来坐在位子当中,看到老奶奶上来了,他马上从位置上起来,「老奶奶,这里让您坐」。全车的人都看到了这个孩子对老人的恭敬。这个老奶奶很高兴,过来坐下来,「小朋友,怎么这么乖」,可能接着会问,「谁教你的?」那小朋友说,「我在学校学《弟子规》了」。这个老奶奶回去就开始「《弟子规》好,很好!」对人心的影响,它是动态的,我们要能感觉得到。而且那个孩子让座以后,这台公交车往后只要有老人上来了,马上就有人让座,为什么?不让坐,比不上一个六岁的孩子了。人的恭敬心、惭愧心都被这个孩子给唤醒了。而且这一车上看到这一幕的人,这一幕他可能会记一辈子。以后他坐在公交车上,一看到老人,那个小孩就浮现出来,「还不让座?」跳起来了。所以大家看,这个孩子给了社会这么好的影响,请问他有没有在造福?所以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育,念念为家庭、为他人着想,恭敬他人,他已经从小就在造福,在给家庭好的影响,在给社会好的影响。您现在孩子生出来,您就好好教他,结果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弟子规,圣人训」,你这个孩子会给社会大众很大的信心,那也在造福,好榜样。所以有善心的人从小就在利益家庭跟社会,不是说他二十岁以后才有能力,这个逻辑不客观。

  再来,一个人真正念念为人着想,他会提升他的智慧,他会积累他的经验,所以是年纪愈大愈有价值才对,怎么会说五、六十岁以后不能用了?这是错误的。我们看师长,八十四岁了,假如在他们的逻辑,应该是怎么样?可是老人家积累了这么高度的智慧,走到哪里,国家的元首、社会大众都非常需要他的教诲。这个才是我们应该带领我们的孩子走的一条人生有价值、有道义的路。假如把人生的幸福定位在享乐,这时候,小时候是「天堂」。小孩,让他高兴就好了,他要什么都给他。可是小时候什么都顺着他,他的欲望就形成了。中年的时候,因为小时候享乐,所以由奢入俭难,已经奢侈习惯了,要再节俭不容易了,可是又花了那么多钱,得赚。赚钱,我要赶快赚很多钱,就跟人竞争,跟人斗争都有了。自己为了要能够升迁,嫉妒有能力的、有德行的人,说他的坏话,毁谤他,这个都是把整个团体、把整个社会都带动了这种竞争、斗争的风气了。我们现在看,确确实实,大学生还没有走上社会,还没有赚钱,他就已经花钱花得很凶了。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大学去做抽样调查,你就问,「这位同学,请问你有几张信用卡?」信用卡刷刷,年轻人还没赚钱,知不知道钱难赚?不知道。不知道难赚,刷得都很轻松,赚得可不容易,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他吃、穿就奢侈了。

  所以现在年轻人有好几个族群出现了,叫「月光女神」,每个月都花光光。不只花光光,哪有算这么准的?前面就花得快没钱了,后面吃泡面、吃生力面,熬、熬,熬到最后还是熬不下去,回去对他爸说,「爸,我没钱了」。他爸说,「气死我了,我给你讲多少次了,都不听话!要多少钱?」这个叫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养成孩子这种奢侈的习惯。另外还有叫「啃老族」,啃父母老本、退休金,啃老族。还有叫「白领一族」,白白领父母的薪水。这个都是人奢侈、放逸了,他干什么事业能干得成?花了很多钱,又得还贷款,「战争」,中年的时候,停不下来,为什么?一停下来,贷款付不了,车子被收回去怎么办?房子被收回去怎么办?高度紧张的状态。最后老了,年轻的时候为人父母,统统花在赚钱当中,忽略了下一代的教育。晚年孩子不孝,就痛苦了。而且大家想,享乐,天堂,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这个战场不只跟同事是战场,连跟另外一半也是战场,计较。最后就是很多人晚年,孩子没教好,常常要烦恼,在老人院里面。那哪是人生的幸福?住在老人院,名字都不见了,人家都不叫名字,因为人太多了,记不起来,所以都变成「二十一号」、「三十五号」。你说人老了,最后变成一个号码,很不舒服。而老人却用了一生奉献家庭跟社会,最后是这个结果。所以人老了要幸福,最重要的是能享天伦之乐。

  在西方曾经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可以让我们感觉,人生的幸福跟孩子孝不孝顺很有关系。西方的一位老太太,她要去世以前写了一个遗嘱,就是她死后能把她的骨灰,倒在她们家对面的超级市场屋顶。人家就觉得很奇怪了,当然,超级市场的老板一定不肯的。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因为她有四个孩子,常常都到超级市场买东西,就是不愿意到对面去看看老母亲。那是生不如死,每一次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就在那儿走来走去的,就不愿意进来,那是一种折磨、一种挣扎。你看晚年,「坟墓」。这个是我们人生价值不同的两个方向,我们当父母的要很清楚。人生的苦乐,现在一般大众的乐,其实是暂时把苦忘掉了,叫做苦中作乐。诸位学长,大家想一想,现在所谓的去快乐一下、去放松一下,回来之后,烦恼在不在?甚至去快乐一下,又造了一些孽,烦恼更多。只要是放纵了,最后问题都会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明白真正的乐在哪里。

  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人生的快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为善最乐,还有没有?孟子有三乐,我们一起背一下,「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天伦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个是胸怀天下的人,他看到有人才起来,可以为团体、为国家服务了,他高兴。卢明新叔叔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提携我们这些晚辈。所以不是当老师的才有这个乐,君、亲、师,它精神是完全相通的。为人父母者教出一个范仲淹来,那真是人生痛快的事情。为人领导,你真正教出一个在企业界的顶梁之才,能够把伦理道德完全表演出来,是你栽培出来的员工、后生,那你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对社会贡献非常大。所以这一句,其实君亲师都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俯仰无愧。每天躺下去,五分钟就睡着了,为什么?都尽力了,无愧于天地,这是快乐。人只要违背良心,他再有钱、再有地位,可能还得吃安眠药睡觉,很难是真正的痛快、快乐。这个是我们对苦、乐要清楚。

  再来,什么是福,什么是祸?祸福相倚。一般人觉得是祸,你把他当作人生的挑战、历炼、提升自己的机会,祸就变福了。可是福气来了,非常的放纵贪欲,那福中祸就也跟着来了。所以我们父母对什么是福要清楚,能付出是福,能读圣贤书是人生真正的大福。这个福跟祸当中,我们当父母的要很冷静。有一句话讲到,「勿以嗜欲杀身,勿以财货杀子孙」。我们看,一个人能放纵他的欲望,铁定他是有钱的人才行。一般社会上有讲,男人没钱的时候还挺好,有钱了反而会染上很多坏习惯。所以人在福中要有德行的基础,不然这个福也是祸。不要放纵这些欲望,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不要留财物,这些宝,这些很昂贵的货物,反而杀子孙,就是让子孙去争这些财产,染上很多的欲望,这就杀子孙了。

  司马光先生讲的,以金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以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中积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而且积阴德不只有福,还把牺牲奉献的道义深植在孩子的心中,这才是真正长久的福。为什么?福田心耕。范仲淹先生的子孙里面都有一个人生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大家,范仲淹这一个榜样给他后代子孙积了多少福?算都算不清。有一句格言讲的,「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后面这一句,自己的榜样、存心让后世子子孙孙效法,来耕耘,这个就真的是这一生没空过,「留取丹心照汗青」,后世子孙都以他为榜样。这个是跟大家谈的,我们长辈对福祸、苦乐、富贵、贫贱、爱欲,是利欲的人生还是道义的人生,这些思想观念我们都要很清楚,《中庸》里面讲的要慎思、要明辨,很重要。

  这节课先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10/5/1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3-0013

  Selamat Pagi(马来语:早上好)!话要多讲才不会忘,歌要多唱才会熟,经要常读才能领纳于心中。今天大家很多看着我都面带微笑,不知道我今天到底出了啥事情,今天穿的不是唐装。因为穿衣服庄重很重要,也不要好像变成世间的人都觉得我们除了唐装以外,也没什么衣服可以穿。所以学习不要有执着,不要太分别,尤其要时时能融入人群,融入当下的场合。比方说人家找你去爬山,你还穿个唐装去爬山,那不是穿着都变执着了?我们中国的服饰,以至于各个民族的服饰,尤其是在庆典的时候,在正式场合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非常的庄重。我们看在奥运会的时候,五十六个民族扛着国旗走出来,看每个民族的服装都非常的庄严。任何重要的场合我们要穿出一种国家的格局出来。

  记得有一次在韩国举行了一次国际的会议,所有的国家民族都穿着他国家的服饰出来,结果反而中国代表穿的是西服,穿西装出来了,当场所有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很尴尬。所以我们常常穿唐装也不是执着,我今天就证明给大家看,我们还是可以穿其它服装的。但是衣冠文物都可以带动文化的氛围,改善社会的风气。我们看,服装怎么穿,都可以反映当下的人心跟社会风气。服装穿得很暴露了,代表现在的人有错误的观念,他觉得暴露是美、性感是美,这个就是偏颇掉了。什么是美?是让人家听了我们的话、看了我们的装扮,内心生起心灵的美跟尊重,这个才是美的东西。哪有看了以后会起邪思叫做美?那真的不知道是哪门子的逻辑出现了。近代西方东进,功利的氛围还有情色的氛围特别重。我们还觉得那个是高尚的,我们失去了一种判断的能力。

  我自己曾经在法国去参观一些博物馆,都是历史很悠久的博物馆。我进去之后,差不多有一半的画都是女人的身体。我讲得比较含蓄,大家听懂我的意思,好像有些人听不懂,女人的裸体,这样叫美。五千年来,我们的文化当中没有这种东西,可是西方怎么会这么强调这个?大家再冷静去看看西方的电影,绝大部分都在强调爱情。我们冷静看看,爱的原点是什么?假如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强调孝道,它的爱情是什么?很明显的是欲。为什么一个这么强调爱情的民族或者是地区,却是离婚率最高的地方?我们用结果来说话,不要讲得堂而皇之的,可能八成的电影都在强调爱情,可是离婚率是愈来愈高,显然那个不是真正的爱,那个是欲。欲望似深渊,靠不住的,变化太快了。

  我们昨天跟大家讲到,我们为人父母长辈的人有没有能力去分辨什么是爱、什么是欲,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什么是富、什么是贵,什么是福、什么是祸?这些我们都很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引领我们的孩子有正确的思想去成就他的家庭、成就他的命运。所以第一个,我们要很清楚自己的思想观念是正确的。父母对于家庭,他很有责任心,再怎么苦、再怎么累,都觉得是他的本分,应该做的。所以走向婚姻成为父母,其实在走入婚姻的时候就有非常正确的心境、态度了,就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个责任心对家来讲,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承先启后、尊老爱幼的责任。家庭当中,很重要的是家道的承传,承先,能够启发后代子孙。

  所以我们时时要把自己祖上的风范、爷爷奶奶的风范,要常常给孩子们说到,让他们承传这些祖上的好德风,然后启发后代。很大的忌讳,是不只没有讲自己爷爷奶奶祖上的好处、祖上的付出恩德,反而还讲自己爸爸妈妈的不是,那我们孩子的心地就坏掉了。所以常常讲自己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的好,人才能存着一个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的态度。这个家道的承传,我们常说「忠孝为传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我们常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个人很可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能守住、保持初心就不容易了。所以要守住家道,很可能比创业还要困难。创业的时候能吃苦,能禁得起逆境,可是真正富贵了,反而容易贪着、容易奢华。这个要有高度的警觉,才能够把家道承传得非常的好。

  很多格言也提醒我们谨慎的态度,「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于一生,失之只顷刻」。比方说以男士来讲,可能他一辈子都非常的洁身自爱,到了五十几岁,刚好名节受损,他立名于一生,一不小心,失之只顷刻之间。面对哪些境界要很谨慎、很克制?我们在前面讲到的,面对财、色、名、食、睡都要非常的谨慎。我们再复习一下,假如遇到女色的时候,要想到什么?想到毒蛇,很好,这个警觉性就会比较高了。而且我们刚好上个礼拜讲到孝道。孝子的心中,时时想着不能以身羞辱父母,不能让父母感到羞耻,所以他一举手一投足不敢伤了身体,让父母担心,不敢伤了名节,让父母痛苦一生。

  人时时想到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他战战兢兢,一言一行都谨慎。而且这个「德有伤,贻亲羞」还不只包含父母,包含我们所有的亲人。比方说我们名节有损了、犯法了,连我们的妻儿很可能都抬不起头来。所以身体也好,名节也好,不单是自己的,还是所有爱我们的人、所有亲人的,这都是相关的。我们身体受损了,真正操劳的、真正担忧的,我们的父母胜过我们,我们的亲人胜过我们。很多人说,「我的身体我自己负责」,大家说这句话对不对?一个人真正病得很重了,他负什么责?他就负责「哎哟,哎哟」,这叫负责吗?那个时候累的都是最亲的人。所以为什么说孝道的落实要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个谨慎的态度,就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

  在《论语?孟武伯问孝》里面,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个很有味道。大家感受一下,这句话的关键词在哪儿,哪个字是关键词?这个唯字。父母因为孩子的疾而忧,那当然,我们生病了,父母哪有不担忧的?为什么有个唯字?人吃五谷杂粮,不大可能说连病都没生过,为什么父母只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担忧?那就代表儿子的德行让他不操心,唯有刚好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心,其它的事都不用挂心,这才是一个为人子的标准。我自己深刻感觉我父亲那一辈真正做到了。我整个成长过程,从小爷爷奶奶都跟我们同住在一起。我的感觉记忆当中,我的爷爷奶奶从没为我父亲操过一次心。这个真的是有责任,时时不愿意做出来的事还让父母担忧受怕的。这个是为人子的标准。

  这个疾有生病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是很好的习惯。但是这个习惯又不是吃喝嫖赌,不是的。吃喝嫖赌,那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了,不是那个有伤名节的疾。这个疾就是夫妻之间太过纵欲,这个时候父母也会担心这一点。因为父母是过来人,可是这个又不好说。因为现在西方东进,这个概念,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望要节制,不可太放纵,我们受到这些西方东进的影响,很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现在人能够寿终正寝的愈来愈少,因为太过纵欲的时候,身体都会受到很大的损伤,叫「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衰」。人要学放纵,很快,一次就会了,一次的经验,人家把他带坏,他可能就学会了,可是要学习节制就不容易了。所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节制到放纵很容易,由放纵到节制却不容易。

  有一个读书人进京赶考,那个时候都要走很久的路。结果他走到一半,太想他太太,就不考,就回来了。诸位女士,妳的先生太想妳了,连考试都不考,回来了,妳感不感动?妳们怎么没回答,这一题这么难吗?有点感动,感觉逻辑好像又不大对,人往往在情感跟理智当中,有时候会分不清楚。结果还不只他回来,因为他起了想太太的念头,一念遍虚空法界,就干扰了旁边没有定性的人。他的一个朋友说,「我也很想我太太」,两个人就一起回来了。想太太那个心都发慌,连走带跑,两个人赶回来了。结果回到家,因为同一个地区,住在同一个地方,他爸爸一看他回来,非常的生气,打了他一顿,把他捆在树上。以前父亲有威严,父亲打他,他不敢怨,把他捆起来了。就这样,到隔天早上都没把他放掉。隔天看他也比较冷静下来,就把他放了。突然传来一个消息,他那个同学暴毙死了。后来才了解到他父亲的苦心,一个人连夜赶了这么多天的路途回来,身体属于极虚弱的状况,这个时候夫妻还行房,会非常的危险。他那个同学就不懂得这些道理,他爸爸也没把他绑起来。

  真的很多人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告诉大家,《寿康宝鉴》还是要看,不然女子不知道怎么去关心爱护她的先生。以前的女子这些都要教的,都懂的。现在不只没学,还看「西雅图夜未眠」,还看「第六感生死恋」,都看这些东西,概念都模糊了。所以夫妻之间不只是都要互相疼惜的,这都有一些禁忌。比方说生病,生病的时候男女再行房,那个都会有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到底是爱护他、体恤他,还是都是欲望?这个我们得真正冷静下来,观照自己才是。所以为什么说要「窒欲」,节制、有分寸,这个都是值得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个「唯其疾之忧」都含有很深刻的义理在其中。这个是跟大家讲到的「谨慎为保家之本」。

  有一个官员,好像这个事件也很震动全国,就是湛江走私案,牵连的人非常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官员没有贪污,刚好我们的老师跟他认识,就跟他谈到这个事情。他说当时看到大家一窝蜂都在贪,他也动了心。他还在那里衡量,「反正我偷了以后,进去关个几年,我孩子的大学费用都有了」。正准备这么做,突然脑子里闪出来他父亲的影像。因为他的父亲是小学老师,视名节比生命还要重要,所以当想起自己的父亲时,他想到,「假如我真的贪污被关起来,那我父亲过的日子生不如死」。这一念让他打消了去贪污的动机。结果过不了多久,东窗事发,他的同仁都被关起来。他讲到这里就非常感叹的说,「就是这一念孝心救了我,也救了我的家庭。我现在在中秋节、在新年,都能跟我所有的家族亲人团聚在一起」。

  我们很冷静的来看,确实是「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今天假如真的贪污,请问,他的孩子真的读大学就没问题了吗?算盘不是这么打的。第一个,他被关起来了,他的妻儿都抬不起头。我们要了解,贪的那些钱是谁的钱?是老百姓的钱。「尔奉尔禄,民脂民膏」,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你拿得下手,伤了多少的阴德,折了多少的福分。这个叫「取非义之财」,横祸很快就来了,算盘不是只有看到眼前的数字而已。人都被欲望冲昏了头,都把天地之间的道理给忽视掉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了法,不只要关起来,福报要整个折损掉,不是你关完就没事了,妻子儿女都要遭这些横祸的。所以福田靠心耕,自己真肯报恩,真肯爱人、敬人,往后自然后福无穷。这个都是告诉我们「谨慎为保家之本」。我们的名节、我们的身体都属于爱我们的人,所以我们这一生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所有的亲人都受到好的榜样影响,都觉得光荣。

  「勤俭为持家之本」,为人父母的人奢侈,这个家就很难持得好。所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由俭,我们两代人其实就可以很冷静看到这个真相。上一代的人,孩子生得不少,只有父亲赚钱,省吃俭用,这个家庭熬过来了,甚至于还没有贷款买了房子都有。现在夫妻一起赚,只有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结果还贷了一大堆款,有时候还为贷款着急,还不起。差异就在有没有这个勤俭持家的态度。勤俭有什么好处,不勤俭有什么坏处?我们下一节课来看几个故事。《德育古鉴》大家有在手上吗?(听众答:有。)我们下一节课来看几个故事。

  「和顺为齐家之本」,家庭要充满祥和之气,家和万事才会兴。我们常说男子要阳刚、刚正,女子是柔和、柔顺。刚柔之礼。请问刚跟柔一不一样?我们想,一个男子的刚在哪?刚在「无欲则刚」。无欲的人不会被境界所转,不会因境界而发怒,不会因境界而起贪心,这个才是刚。所以这个刚的精神事实上还是修养,不随着习气,随着正气,这个叫刚,这个叫道义之身,才显出他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甚至于不只是不动气,人家侮辱他、骂他,他如如不动,不跟人计较、不回嘴,这个才是刚。而这个柔,柔也是不动气,绝不跟人家计较,逆来顺受。大家觉得这个刚跟柔一不一样?在心性上都是修养,只是男女特质展现出来不大一样,可是它的本质都还在心性的修养上,不动习性,能随顺德行。真正的男人刚中有柔,真正好的女人柔中有刚。所以男人很刚强,柔起来的时候也很温柔;女人很温柔,等她遇到一些境界的时候,她比铁石还坚。大家有没有看德育故事?你看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候,儿子回来了,「妈,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妳了」。「为国效忠,你流什么泪?赶紧去杀敌!」然后自己带着媳妇冲上城墙去,抵御敌人到最后一刻,还不能让敌人羞辱了自己死去的身体,放火烧了自己。你说那个刚,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男人都不一定做得到。所以真刚有真柔,真柔有真刚。这个正,正直,处事待人,甚至起心动念都是顺着道理,有正气。这个和其实也都是懂得顺着道理、顺着情理。所以有柔为体,和为用,有这样的修养做出来了,就是非常公正无私,就是非常的和顺。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

  「调剂人情,发明事理」,这八个字也很重要。其实这八个字也是在提醒我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事情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比方《论语》里面讲,「君子信而后谏」,就是亲戚朋友之间取得足够的信任才好劝谏他。「未信」,还没达到信任你就劝他,「则以为谤己也」。他不舒服了,「你是不是要毁谤我?」「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信任够了,你劝他,他觉得你爱惜他。这就是人情,要体恤得到。所谓「交浅不言深」,就是信任要够才好。我们有时候信任还没建立,一讲起话来连珠炮,一个接一个,「哒哒哒」,结果人家很不高兴,不接受了,我们还在那里「狗咬吕洞宾,这个人没善根,算了」,「我这个人讲话就是很正直」。你看,自己不通人情,还要把自己抬得很高,「我这个人就是正直」。所以人有时候自己在「倘掩饰,增一辜」,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就是人情事理,感觉得到,就知道什么先要做,什么后面才能够顺势而为。所以调剂人情,彼此的关系、信任就够,之后才能借一些机会善巧的把一些道理供养他、提醒他。假如没有调剂人情,就是长篇大论的道理,一般都不能接受。

  不知道有没有学长有讲过「少娣感嫂」?这个故事确实是很有智慧。有没有哪个学长是挑这个故事?没有,我就讲;有,就你们讲。崔少娣要嫁到苏家,苏家有五个兄弟,她未来的夫君是老五,所以她还没过去以前有四个大嫂。她们五个妯娌之间怎么相处?当她要嫁过去以前,因为她四个嫂嫂常常吵架,有时候吵得不过瘾,抄家伙,木棍什么都拿出来了。所以她的亲戚就叹气了,说,「妳还要嫁过去,妳嫁过去不是很危险吗?凶多吉少」,都不看好。但是少娣对于人性本善有坚定的信心,「我们只要诚心,都能够改善」,她就嫁过去了。嫁过去以后,她非常懂得礼让、懂得忍让、懂得谦让。比方回娘家拿回好东西,先让她的大嫂、先让她的侄儿来享受,先人后己,侄儿都吃了才让她的孩子来吃。婆婆分配工作谁去做,假如看到嫂嫂面有难色,她调剂人情,马上过去,「婆婆,我是最后来的,我年轻,这个我来就好了」,又把工作给揽过去。家里一起吃饭的时候,嫂嫂没上桌,她绝不上桌。等嫂嫂坐下来,她才坐下来。

  这一点一滴对她们的一种尊重、关心,哪有不感动人的?人的心都是什么做的?肉做的,都是有感觉的、有感情的。甚至于有一些情况,比方说她抱着侄儿,侄儿都还小,还在襁褓当中,抱着,「好可爱,好可爱」,而且她衣服也穿的是非常正式的服装、庄严的服装。突然这个侄儿撒泡尿,就撒在她的衣服上面。诸位学长,刚好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昂贵的衣服,然后「咻」撒在你的身上,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这件多少钱!怎么办?」可能是这个反应。可是崔少娣,因为嫂子看到这个情景,人家也不好意思,马上「抱歉抱歉」,就要把孩子给抱过去。崔少娣当下的反应,「嫂子别紧张,别吓着孩子。衣服洗就好了,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看人家,当场大嫂是什么感觉?「在这种情况,都念念还是想到我的孩子!」你一心一意为她的孩子着想,感来的,人的心化掉之后,也是一心一意为你着想。因为这四个嫂嫂之间以前都是常常吵、骂,很多是是非非也是存在的。这个嫂子就会来讲另外一个嫂嫂怎么不好怎么不好,就来讲给她听了。我们应该怎么反应?对嫂嫂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不是这样?那个嫂嫂,「妳给我记住,这么不给我面子!」这个就不是调剂人情了,不要拿道理压人。所以当她的嫂嫂来给她讲其它人的不是时,有一个本事要学,叫傻笑,「呵呵,呵呵」,没有任何的回应,她就讲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就走了。

  所以人与人相处,就是你若有响应,他就愈来愈起劲。比方说他骂你,你一回嘴,他就愈骂愈起劲。他骂你二、三句,你没反应,他就觉得骂不下去了;他打你,你都不还手;他推你,你躺在那儿,他也不知道接着要该怎么办,他下不了台。所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人家是非人我了,你都不回应,他也讲不下去了。他慢慢的看你都不谈这些,你的德行就感动他,「还是你有修养」。她的仆人也跑来给她说三道四,她斥责她的仆人,然后把她的仆人带去给她的大嫂道歉。大家觉得这么做好不好?好像太凶了。大家要注意,不要看眼前她舒不舒服、难不难过,要看这个仆人、这个姑娘以后是要当人家的媳妇,她假如不在其中得到教训,她以后吃不完兜着走。所以这个严格是对她的疼爱。所以崔少娣这个调剂人情,自己都把榜样给做出来了。一年左右,她四个大嫂说到,「五婶大贤」都被她的德行感动了。我们这些人跟她比起来真的不算人,「我等非人」。有没有批评人?没有,正己化人。

  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人冲突都是争一时的意气,能不争、能让、能微笑面对了,这些冲突就化掉了。我们看,三争三让,为什么?因为人都有良心,他在这些小利当中一贪,你每一次都不贪,他说,「就你君子,我小人」,他的惭愧心就起来了。汉朝那时候很重视五经的学问,所以皇帝设了五经博士。刚好五经博士聚会,皇上下旨,每个人送一只羊。结果散会了,所有这些五经博士就围在那里,「哪一只羊比较肥?这样看不准,去拿秤来称比较准」。就在那里争,要拿那个最重的。其中一个五经博士叫甄宇,看到大家在那里争,觉得很难受。大家要了解,他们是什么身分?五经博士。那真是丢脸丢透了,都是讲经,结果蝇头小利都在争,那是有口无心、记问之学了。所以甄宇觉得很惭愧、很丢脸。马上一看那只最瘦的,牵着就走了。结果他羊一牵走,所有的人互相看一看,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好意思。只要有人做出不贪,贪的人也会惭愧心起来。

  后来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了,皇帝很聪明,借这个机会教育天下人,所以就封甄宇叫「瘦羊博士」。除了五经博士以外,叫瘦羊博士,这个是天下的楷模。所以汉朝的皇帝,我感觉很不简单,难怪我们叫汉人。大家看,汉文帝为母亲亲侍汤药三年,不简单。而且汉朝的皇帝全部都加一个号,汉孝文帝、汉孝景帝,以孝治天下。而且大家看《弟子规》里面讲的,「冬则温,夏则凊」,这是东汉黄香的风范。皇帝一发觉这个榜样了,马上诏告天下,可能还亲笔御笔赞叹,写「东汉黄香,举世无双」,那天下人不都学孝道吗?皇帝做了,又把天下的榜样立起来,所以这整个朝代都是重视孝道、德行。东汉光武帝复兴汉室之后,因为随他打仗有很多将军,后来平定天下了,这些将军就在那里说「我的功劳最大」,另外一个说,「你算什么?我比较大!」就开始争了。有一位将军叫做冯异大将军,他的功劳应该算是最大的,可是他看到大家在那里争,他就觉得很难过。他觉得,「我们为国效忠是应该的,而不是争功」,他就自己默默的走出去了。要默默的,你不要「无耻!」然后人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那就不能够感动人了,还给自己埋下很多对立、冲突。他就默默的走出去,就坐在一棵大树下沉思。后来皇帝知道这一件事了,就封他叫「大树将军」,天下的人都不去争功了。所以领导者能把善立起来,对整个团体的风气非常重要。这是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

  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人家恶意对我们,给我们乱发脾气,我们都不计较,还是对他很好,慢慢的他就觉得不应该了。这个是调剂了人情,道理人家很容易就接受。甚至于可能她的嫂嫂在那里批评谁怎么样怎么样不好,崔少娣还讲,「她上一次还为了妳什么很付出,妳不要只看到她不好,她对妳很好的!」她还从中把每一个人的好提醒对方,让他不要只记他的不好,这个就能化解家庭里面很多的不愉快了。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有和顺之心,总想着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何让家庭更团结,就是她讲话最中心的一个态度。

  最后,诗书为起家之本。人读圣贤书,才能懂得分辨是非、邪正、善恶。《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总要培养孩子饮水思源的态度;「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以为人父母者,一来正确思想,二来正确心态,当中有责任心,还要把教育孩子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我们第三点就跟大家谈教育孩子的问题。一是责任心,我们传承家道,刚刚跟大家讲到几个比较重要的家道承传。当然整个《弟子规》落实在家庭,就是家道的承传。我们把刚刚的「忠孝为传家之本,勤俭为持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你把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人与人上,其实也离不开《弟子规》那些规矩。因为《弟子规》是行经,所有的道理都要力行出来。行经,怎么在生活工作落实,它都写出来了,叫行经。有些是比较强调道理,属于解的经,《弟子规》是属于行经。

  第二,我们为人父母要有反省的心态。家庭里面不可能说没有一些状况出现。比方说孩子不听话了,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想到,一棵树,果子酸、果子不甜了,吃起来酸溜溜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根坏了,根没有吸收很好的养分。孩子是果子,父母是根。这个时候要回过头来反省,孩子德行不好,是不是我的孝道做得不扎实,是不是我的心性、德行没有掌握好?这是第一个要反省的。第二个,我心性也不错,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得当?总要从自己的心态跟方法去反思。其实我们那天也跟大家分享到了,人生就好像照镜子一样,我们笑,镜子也笑,重要的是我们先笑。镜子就好像我们所面对的人事环境一样,你笑了,响应回来的也是笑;我们哭,回应回来的也是哭;我们反省,回应回来的是反省;我们指责,回应回来的就是指责。

  有两对夫妻住对门,住在同一栋大楼上,但是有一对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大吵三六九?因为发一次大的脾气,得要调养两天,元气才会恢复过来,暴怒伤肝,得要调养。但是另外一对夫妻非常的和睦、和乐,相亲相敬。人都有希求幸福的愿望,所以那一对常吵架的夫妻,那太太有一天就到对面去请教另外那个太太说:「你们夫妻到底是怎么相处的,怎么能这么和善?」另外一个太太就跟她讲:「我们家都是坏人,你们家都是好人。」这个太太听完就想,「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们家都是坏人,互相疼惜」。她愈想愈不对劲,是不是妳在讽刺我?人家有时候给我们讲实话,我们还觉得人家在挖苦我们。

  她一看这位太太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诸位学长,当别人的表情不大了解你意思的时候,怎么办?你讲的道理人家不好了解的时候怎么办?譬喻、讲个故事,比较容易理解,尤其举生活上的例子,她一听就懂。这个太太马上说,「比方说,我给我先生倒一杯水、倒一杯茶,我先生走过去,不小心把它给撞倒了,我一看到,赶紧拿着抹布过去,『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我茶没有放好,害你给撞倒了』,边说边赶紧把桌子擦干净。先生在旁边一看,『太太,是我不对,我不小心撞倒了,把妳的好意都糟蹋掉了,来,我来擦才对』」。两个夫妻在那里抢抹布抢着要擦。诸位学长,你们有没有经验,夫妻为了抢抹布擦桌子,把抹布给抢破了?破得好,保证旺旺来。所以当下,请问大家,这一杯茶撞倒了,好事还是坏事?夫妻之间有德行,没有一件事是坏事。今天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太太马上,「先生,是我教得不好,我没有用心」。当孩子出状况,太太马上讲:「先生,我没有教育好,我失职。」先生马上讲,「我有责任,妳已经那么用心了,是我不够付出」。当夫妻第一个反应都是「我做得不够」,彼此都会非常感动,然后一起携手来协助孩子跨过这一个难关。也从当中,相信孩子的心也会感觉到,父母对待事情都是先反省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会生惭愧。

  当事情发生,先生马上讲,「妳搞什么东西?孩子教成这样!」太太也说:「你又有负了什么责任?」那不就杠起来了?所以好事、坏事,决定还在人的心态跟修养上。一对夫妻互相反省,就很和乐了。而且当下太太说,「今天很难得,我赶紧去泡一壶冻顶乌龙茶,我们今天好好聊一聊」。大家想一想,当下那个气氛有没有比五星级饭店还要好?有,五星级饭店没那种气氛,而且又不花什么钱,在家里气氛最好。这个是一对夫妻的状况。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自责,天清地宁」。可是在你们家可能就不一样了,同样妳先生走过去,把茶给撞倒了,妳在旁边一看到,马上很生气说:「你走路不长眼睛吗?要喝自己去泡!」妳先生听妳这么一说,火气也上来了,「妳这个女人,放杯茶都不会放,妳还能做什么?」大家想一想,这一杯茶撞倒了,两个人一吵会吵多久?烽火连三月,就一直吵下去了,甚至有可能吵到不可开交,跑去离婚。有一对年轻夫妻吵到要去离婚,到了那个办事的地方,办事人员一看,这么年轻,怎么吵着要离婚?就问他们,「你们是为什么要离婚?」两个夫妻互相看一看,「上个月我们为什么事吵架的?」为什么小事吵架已经想不起来,就是在那个当下,整个意气用事,「反正我就是跟你拼到底」,就不理智了。这个时候就想不起彼此的承诺,想不起双方父母的担忧,也想不起自己的下一代了。

  所以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未来,不只掌握好自己的未来,也掌握自己下一代、自己家庭的未来。掌握不了情绪可能就毁了自己,也毁了这个家。所以圣贤人教我们修养要从「惩忿」,把这个愤怒要能够调伏得好。这一对夫妻就变成「各相责」,小事变大,就「天翻地覆」。不过好像在大陆,现在天翻地覆是好的名词,那也得入境随俗,我们把它改一下。不是都说,「这个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意思是说,用都市叫好的,用人叫不好的,是这个逻辑吗?都好,反正我改这个也没关系,我改「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可以吗?因为很多词语有时候会因时代有点不一样,这个时候你还得随顺,但是义理不能变,所以我们这里用天崩地裂。

  比方有一句成语叫「既来之,则安之」,还有「出尔反尔」。大家知道它原来的意思吗?《论语》里面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从这儿来的,是说远方的民族不服气我们,我们好好修养德行,敦亲睦邻,让他感动,而且感动到他要来归顺,他要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好好帮助他,安顿好他、照顾好他。「既来之,则安之」会变,现在人传成「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到时候再说了」。再来,出尔反尔,是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今天骂人的话出去了,迟早它又会回到我们身上。《大学》里面讲,「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就是这个意思。出尔反尔就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虽然这个道理,这两对夫妻的道理是在夫妻相处上,说实在的,孔夫子说,举一要反三。这个三不是「一二三」的意思,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习惯,三、六、九都是表多的意思、大的意思。就是人能从一个道理、一个事件当中去体悟,再把这个体悟用在所有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个就是善于学习。各自责的态度其实都可以用在五伦关系当中。从夫妻,我们直接举,比方君臣关系,同事、朋友关系,都是这样。今天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开会,第一个人上去,「这一次的活动,哪个部门做得很好,哪个同仁付出特别多。我做得不好,我们这个部门还有很多要检讨」,各自责,还赞叹别人的付出。下一个部门、下一个同仁一上去,「你们做得不错,你们付出了哪一些,我们也有不足」。那一场会开下来,气氛好不好?都是「见人善,即思齐」,都是先自我反省。这种会开下来,愈开愈有智慧,都能很理智的、很冷静的总结不足,然后效法别人的好。可是假如第一个人上去了,「这一次都是他害的,都是他那个部门不配合」,各相责。下一个人上去,「你好不到哪里去,你看这些也是你乱搞的」。这个会会开成什么会?愈开愈误会,就变成批斗大会了。所以整个团体的氛围绝对离不开人的修养,修养好了,就是太和之气;修养不好了,一触即发的冲突都有。「故君子先慎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德行。「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大家最近念《大学》,真的很有《大学》的气质,「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是跟大家谈到反省。

  还有「正己化人」。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要求家人,首先从自己做起。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为什么人家会怨我们?自己做得不好,还硬要求别人,人家表面上吞下去了,内心不服,「你又好到哪里去了?五十步还笑我百步」。真能正己,那个化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刻意的,自自然然就感化别人。正己这个心态非常重要,一定先好好做好自己,不然我们的精神都是耗在看别人不对,或者是担忧别人、指责别人,这精神统统耗在这里了。不如好好把自己做好,带动家庭的德风。所以时间一定要用在对的方向、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这个是第二个心态。

  第三,我们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是家庭的大事。之前我们跟大家交流到,第一个,我们对孩子要有信心,不管他现在什么情况,我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而且还要用真诚的爱心跟耐心来带领孩子。第二,恩威并施。其实在这些道理当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得到,我们为什么叫中华民族,这个中字就时时提醒我们,做事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要适当。只有恩、只有疼,没有原则、没有威严,这孩子爬到你的头上去了。只有威严,都没有亲情的爱护,那孩子看到你吓得半死,都想着赶紧离开这个家。那又太过了。包含我们第三要跟大家谈的,悲智双运。你不能只有慈悲,你还要有智慧,不然慈母多败子。你很爱他,都没有智慧去教导他,反而孩子恃宠而骄,就错了。要悲智双运。这个恩威并济当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这个恩,就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关怀。像我父亲,很威严,不怎么笑的。结果我发现,我爸爸等我们都成人了,他当外公的时候,笑容变很多,都在那里含饴弄孙。我在那个时候,真的我很感动,感动什么?原来我爸爸不笑,是为了我们不笑。一个家里面得有人当白脸、有人当黑脸,才能镇得住孩子不造次、有规矩。等孩子都成人了,教育也告一段落,这个时候就比较可以笑一笑了。父亲这二十多年来就为了孩子,成就孩子,他不敢放松。这是威。

  这个威,绝对不要误会,好像是很凶叫威,错了。好像我们之前有写过,「道德之威、暴察之威、狂妄之威」,是我们哪一位老师讲课的时候有讲到?肖陈颖老师有讲到。这个道德之威是以身作则,有这个威。我们就感觉父亲的德行在我们心目当中是非常崇高的,我到现在都觉得我爸的优点我还差得远,都没学好,这个崇敬自然就提起来了。这个恩也是在很多生活细节当中,父亲非常的体贴入微。上次跟大家讲我爸爸汇钱给我,大家记不记得?一心一意,这么细腻的心,都是为了不让我难受。而且我爸爸还跟我讲:「在爸爸可以承受的范围,你好好去历炼。」我爸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我还撑得了,你要白白花掉我多少钱,我还是会咬着牙度过去」。可是你看,父亲愈是这样的心,我们就愈谨慎,不能再让父亲添麻烦了。

  告诉大家,我只要过那一次钱而已,你们不要觉得我以前常跟我爸要钱。而且小时候,我的记忆当中,虽然男人很有威严,但是我爸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带你出去走走」。我很高兴,表情还不能表现出来。一上摩托车,坐在我爸爸后面就偷笑,很高兴,抱着我爸爸的肚子,感觉到爸爸的体温,很欢喜。这个就是有恩,有那种亲情。有时候就到朋友家,有时候到亲戚家,我爸爸就会说,「这是我儿子!」我感觉当下无限的光荣,抬头挺胸。而且你当下会有一种责任感,你出去就是代表你爸,你可不能给你爸丢脸。这个是跟大家交流恩威并施很重要。这个威里面除了德行的风范,还包含父母一定要讲求原则,不然孩子予取予求,他就愈来愈放纵。他予取予求,宠坏了,父母就节节败退,不知道怎么去应对了。

  至于怎么讲原则,我们明天再跟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10/5/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3-0014

  大家早安!我们昨天谈到「父子有亲」这个部分。我们复习一下,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思考到,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能否带给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活出人生的价值。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为人父母对于整个家庭的心态。第一个,要有责任心。对上要知恩报恩,对下承先启后,要教育好下一代。昨天有一位学长问到,道义跟情义一不一样?大家觉得一不一样?从义上来讲,道义这个义字是一样的,这个义就是应该的。「义者,宜也」,应该这么做。义也是不分彼此,这个是义。甚至于是先人后己,这个是义,没有私心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刚好有一次齐国的军队要打鲁国,进入了鲁国的领土。刚好这个军队在行军的过程当中,看到前面有一个鲁国的妇女。当然,老百姓看到齐国的军队来了,赶紧跑,齐国军队也追。这个妇女手上抱着两个孩子,跑跑跑,这个妇女觉得一定会被追上,所以她就把一个孩子放下。她觉得放下一个可能还逃得掉,带着两个,自己的速度逃不掉了,就放下了一个孩子,接着继续跑。还是被这个军队追上了,军队就问她,「这两个孩子是妳的啥?」她说,「一个是我的儿子,一个是我大哥的儿子」。军队的人马上就说,「妳把那个丢下来的一定是妳大哥的儿子」。结果这位妇女讲,「不是,那是我自己的儿子」。当下那个军队的将军很惊讶,「妳为什么把自己的孩子丢掉,带着自己哥哥的孩子?」她说,「我哥哥就剩这个孩子了,而自己的孩子是私情,我哥哥的孩子是我应尽的道义,所以我放下自己的孩子,带哥哥的孩子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心把这个义摆在什么样的位置。当下这个军队将军听完她的话,就说:「鲁国的妇女都有这样的心境、处事的态度,这个国家不能欺负」,军队就退回去了。以前的人发兵都强调道义之师、师出有门,不能给人家乱侵略的。人家的老百姓都这么有道义,他还去侵略,天下人都会耻笑他。他们就退回去了。结果后来这个消息,鲁国的国君了解到了,就封这个女子叫「义姑」,称她叫鲁义姑,鲁国给她封上去了。这个就是她觉得人生应该做的事情,哪怕是放下了自己的私情,哪怕是捐出了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辞,因为她觉得那是她人生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就是义。

  义另外一种讲法,合情、合理、合法,全面去考虑,这个也是义。情义、道义,其实假如要细分,一般夫妻之间用情义,由感情生起了一种道义,一种义的心境,应该要成就对方,应该要照顾他一辈子,由情产生了这分道义。对父母,我们一般直接想到的是恩,不能忘了父母的恩,恩义。孩子我们生下来了,我们就有责任好好的把他教育长大,这是我们应该的。对孩子,我们称道义。但是一般讲没有分那么细,我们一般都讲,「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道义?」这个都是属于朋友之间这一分义。

  昨天我们听到高学长讲的张邵跟范式的相处,那完全都是道义,没有利害关系的,都是尽心尽力、不分彼此,这个就是义。我们对上有恩义,对另一半有情义,对下一代有道义,这个都是责任心。再来,我们父母带领家庭,在很多事情当中,要时时有反省自己的心。不能得父母欢心,我们要反省。孝顺孝顺,顺字还有懂得体恤亲心。不过在这个时代,孝顺父母还得要用理智去孝顺,因为可能父母也没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价值观的熏习,所以有可能父母的价值观还是比较偏向于功利的一个方向,这个不能怪父母。因为在这种社会氛围,很难不往这个方向去追求。父母在追求名利的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他也是不了解,他觉得这样子才可以过上好日子。这个时候得要用耐性,好好跟父母善巧方便的沟通。这个时候不能用道理去压,也不能忤逆,是用柔软的心加上智慧,去引导父母不妥当的价值观。

  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了,这时候我们要懂得反省。所谓果子酸了,一定是根出问题,根没有很好的吸收营养,才会出现这个状况。所以教儿教女,得要先教自己,自己正了,孩子自然正,所谓水到渠成。假如上梁不正,下梁没有不歪的。这是反省。所以我们时时为一个家庭的榜样,夫妻都如此,要正己化人,这个是在心态当中。再来,我们了解到,一个朝代,皇帝登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立太子,他才能把这一个朝代传承下去。他下一代不好,那他前面的努力化为乌有了,他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一个朝代如此,一个家族亦如此,一定要把教育好下一代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现在的社会是政党的状况,政党也一定要把培养骨干人才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汉朝之后,选拔人才是举孝廉,孝则有德行的根本,廉则不贪污,这是做事很重要的根本。一个朝代,举孝廉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才标准,事实上企业界、团体也要承传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要「举孝廉」。从底下这些干部、员工,观察他们有没有孝心,处事有没有公正、廉洁,这个非常重要。教育孩子对家庭很重要,也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是子女第一任的老师。讲到第一任,我们就想起先入为主,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绝对大过于往后的老师跟他所遇到的人。因为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

  《易经》六十四卦里面有蒙卦,里面提到「蒙以养正」,就是这个童蒙,让他形成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习惯,他一辈子就立住了人格、立住了好的行为。养正,养他的正气、养他的正心,这个是非常神圣的功劳、功业。把一个人的人格树立起来,他一定在往后的家庭、社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假如一个女子照顾好她的孩子,以后成为范仲淹,请问这个妈妈的功德怎么算?可能计算机都算不清楚了,因为这个风范能顶立天地间而不摇。所以父母既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那我们就要很用心的去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很多家长没认知到这一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没教好,就怪老师,这个是不妥当的。

  我们在台湾认识一位法师,这个法师专门照顾监狱里面的少年犯。那些少年犯都是不满十八岁,都是杀人、抢劫,行为太严重了。虽然不是成年,还是得要把他关起来管束。这个法师就跟这些监狱说好,「你们把他服刑放在我的寺院,我来照顾他们,我来负责。他们假如跑走了,那他就放弃这个机会,你再把他抓回去」。故事开始了,大家进入状况没有?你现在假如是这位法师,你现在旁边都是杀人放火的,不是一个,是一群,你睡不睡得着觉?你敢不敢干?有时候听故事都挺轻松的,你真正身临其境去看看。

  这个法师答应之后,真的,监狱就把这些少年犯载过来了。刚载过来,不同的监狱载了两团孩子过来,结果一下车就在争地盘,就要打起来了。赶紧通知这位法师,这个老和尚拿着拐杖,身体也不是很好,赶紧赶到现场。然后就对着这些孩子,他就把自己的拐杖拿起来往地上一摔,所有的孩子被这个动作震撼住了,全部看着他。然后他就对这些青少年讲:「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干什么的,到我的地盘就要听我的!」孩子们听完,马上就双手抱拳说,「是!」所以跟这些孩子们沟通,还得用他们的言语,他们听起来比较亲切一点。后来,(这些孩子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过了一个礼拜,有一个妈妈就来看她孩子,结果来的时候发现她的孩子在吸烟。这个妈妈就很生气,就找这个老和尚,「我孩子怎么还在吸烟!」就很凶,质疑这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就笑着跟她讲:「妳的孩子教了十几年,烟都没戒掉,来我这儿一个礼拜,妳就要我把他戒掉,我又不是神通广大。」

  你看,人都没看到自己的责任,对别人都要求赶快给我做好。所以我们在处事当中,真的很难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当父母的人,假如觉得「我的责任比较大」,当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只没有指责老师,还先说「是我教得不好」,当下孩子的老师是什么感受?当下这个老师觉得,「这个父母很有修养」。他会对你的孩子更加关心。假如出现状况了,你马上「你老师怎么当的?」这个老师心里想,「你也好不到哪里去,给我记住!」等你走之后就捏你的儿子,出一下气。这个都是意气在处事,就不妥当了。所以,其实人在每个境界当中能反思、反省,都是一种性德的流露,能感染在这个因缘当中的人。

  有一次,我们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学校里面,老师说他几句,脾气就上来了,结果就冲出校园,又跑得很快,腿特别长,老师都追不上。孩子跑不见,老师就紧张了,赶紧打一通电话先告知家长,一起来找孩子。老师战战兢兢打电话(他父亲接了),「你的孩子刚好跑出去了,是这个情况」。当下他父亲就说:「是我教得不好,老师,很抱歉。」老师平常遇到很多,现在的父母,什么鸡毛蒜皮就找来质问。老师打这个电话前还觉得挺紧张的,结果居然这个父亲是这样子来反应,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也没怎么样,就找到孩子了。这个老师就常跟这个父亲、这一对夫妻多沟通,后来了解这个父母有学《弟子规》,后来这个老师到了庐江去参加五天的「幸福人生讲座」,我也见了这个老师。大家想,这个老师接触传统文化的缘分从哪里接上的?从这个有修养的父母。而且大家要了解,这个老师接上以后,他深入了,谁会得利益?他以后几百个学生都会得利益。所以为人演说、表演,太重要了,这是给我们孔老夫子、圣贤人脸上贴金,感到光荣,帮他们招生,学习《论语》、学习《弟子规》的都很有修养。所以我们当父母的是孩子第一任责人,发生任何问题,不要责怪老师,也不要责怪他人,首先反省我们自己带孩子的不足。

  教育孩子,第一个,我们对孩子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不能怀疑孩子。不管他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都要鼓励他,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要信任他。那一天跟大家讲到「妈妈,只有妳会欣赏我」,那个孩子素质不是很好,但是慢慢的,藉由这一分信任,他的信心提起来,他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再来,我们说要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恩是爱护,威是德行、道德之威,是讲原则的。其实这个恩就是很自然的流露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我记得,我的姐姐一个大我三岁,一个大我两岁,所以其实年龄差不多,都是一起读书。有时候父亲怕我们读饿了,常常出去给我们买好吃的,都可以很深刻的感觉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包含妈妈怕我们读晚了,累了,每次时间比较晚了,我妈妈就上楼梯(我们家住的是三楼),赶紧叫我们去睡觉了。每天都是这样,常常我母亲的脚步声听到了,人还没到,我姐姐就学我妈妈讲话,「去睡觉了,去睡觉了」,我们全家人就笑成一团。

  好像这几天也有讨论到,就是不要长孩子的贪心。你今天去买芒果、去买水果,就买父母吃的,就在孩子面前吃给他看,让他不要长贪心。大家想到那个情景没有?就是父母在那儿吃,对孩子就「不给你吃,不给你吃」。请问诸位父母,你做得出来吗?所以大家要了解,很多都是很自然的人情,你不要做得很僵硬。父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在的时候,首先一定想到爷爷奶奶,自己都没得吃了,还是给爷爷奶奶吃,这个就把孝完全体现出来。今天假如爷爷奶奶有,我们的生活算宽裕,那当然都吃到好了。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让我们感觉没有匮乏,但是节俭,这一点很重要。没有匮乏,让我们时时都感觉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可是没有让我们养成奢侈的习惯。我记得,饭粒掉下去,我父亲都是把它捡起来吃掉,碗里面是绝对不留其它东西的,都是干干净净的。节俭的风范还是要演出来。所以有这个经济能力了,常常也能够表达对孩子的这一分关心,然后说,「孩子你在长身体,多注意营养,多吃点」。都感觉到是爱,而不是去增长他的欲求。你说都已经三餐吃好了,他要吃这个、要吃那个,就是欲望的增长,就不妥当了。我是跟大家交流到,不要为了不长孩子的贪心,做出让人感觉好像比较苛刻的行为出来了,那也没有必要。一切都很自然的,一种真情的流露,就对了。

  这个威,我们昨天讲到的是「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稍微再补充一下,比方说妈妈买东西回来了,一定先给爷爷奶奶,还有先给先生吃,就是让孩子养成,只要有食物了,一定是长辈先吃的态度,这个很重要。你什么东西拿来都先给孩子,就不妥当了。我们看,因为自己有德行,感动孩子、感动学生、感动员工,这个是道德之威。在这个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他会觉得很安定、很安乐,这个家会愈来愈强盛。每天都濡沐在父母的德行之中,哪有长不好的道理?

  大陆有一位导演,翟俊杰翟导演,他六十几岁的人说到,他觉得他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一个六十几岁的人走进门还能喊一声「娘」,他觉得是他的幸福。而且他讲,他对他儿子讲:「你今天推门可以喊一声『奶奶』,是你的造化!」因为他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这个翟导演非常的孝顺,虽然这么大年纪了,母亲剪脚指甲都是他亲手剪的。我们那时候看到一张照片,一个六十几岁的人在给九十几岁的老太太剪脚指甲,而且他还戴着老花眼镜,那个神情非常的专注,很美。大家去感受感受,看到这个景象,让人感动、动容。所以他的儿子就说了,每次看到他爸爸给他奶奶剪脚指甲,他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后来这个儿子就主动对他父亲讲:「父亲,这个工作让儿子来做就好,你就别做了。」儿子被他的德行感动,就把这个工作接过来了,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们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每年举办的「演艺圈十大孝子」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演艺圈的人对青少年、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些孝子都能尽孝,就给这些孩子、给社会做一个很好的带动。所以这个节目很值得参与,以后大家也可以随喜功德,可以到现场去参加一下(假如有机会)。而他是第一届就当选,他的儿子这一届当选。而且他的奶奶说:「我这个孙子,在我整个肠胃不适、没有办法排泄的时候,每次都是他亲自帮我抠出来的,都是非常认认真真,很体贴我、照顾我」。真的,他父亲的榜样,他更是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说教育的教字,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这个是成乎安强,他整个家族孝道、德行就振兴起来了。

  而且我感觉翟导演真是用心良苦,他把他太太哺育孩子的乳汁把它封起来,结果过了应该是一、二十年之后,那个白色的乳汁变成红色的血水。当下他体会很深,真的,母亲都是用她的血来哺育孩子。从怀孕到三岁这一段时间,哺育我们的乳汁重量超过一千公斤!所以为什么女子的骨头会比较黑,她很多的、大量的钙质、营养都贡献给了孩子。我们也可以感觉到,翟导演的人生态度,知恩报恩,他非常的重视,所以不只把孝养父母做得彻底,他也时时提醒自己的孩子,「你们可不能忘了你母亲的恩德!」这一瓶乳汁,就成为了他女儿出嫁的最重要的嫁妆。走上家庭了,为人妻、为人母,总要记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这个是我们看到父母的德行成就了家庭下一代的未来。

  再来,暴察之威。暴就是常常发脾气,察就是刻薄,要求得很苛刻,常常像警察一样在那里盯、在那里要求。大家感受一下,假如父母是这种暴察的态度,这个家庭氛围一定很压抑。而且,假如父母本身德行也不好,那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做坏事,可是只要父母不在了,他们一定跟在父母面前的行为不一样,阳奉阴违。为什么?内心里不佩服父母,甚至还怨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还这么严格要求我们」。这个是暴察,其实只会让这个家道愈来愈式微,家道会愈来愈衰。其实我们看到这种暴察的态度出来,这个家跟团体其实危险了,而且也不可能旺,因为没有人和了。这个暴字是我们要特别警戒的,就是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脾气上来了,不管你讲的话再有道理,孩子就记得你脾气很大,孩子就想,「今天真衰,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骂一顿、被打一顿,一笔勾消了」,其它的道理记不起来。其实不只对小孩,对员工、对学生甚至对朋友,只要我们跟他沟通带有情绪,让他感觉不舒服,你苦口婆心讲了一个半小时,可能都没听进去。因为他的不舒服就鲠在那里,只记得你的情绪,你发脾气了。当我们听到他们是这个响应,心里觉不觉得冤枉,觉不觉得无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能怪他,还是我们的修养不够,造成人家没有办法把这些好的劝告听进去。

  老祖宗有一句话,「心平气和则能言」,不能达到心平气和,不要讲话。所谓「盛怒中勿答人书」,生气的时候不要写信,也不要写完后马上冲动,「痛快!」你以后就麻烦了。「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给人家骂得痛快,送出去了,这一辈子这个冤结就很难化了。盛怒中勿答人书,是有道理的。所以发脾气的时候绝对不要教孩子,要教孩子的时候就别发脾气,这个原则很重要。我自己的印象,我母亲没发过脾气,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也不是那种气急败坏,从来没有。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很平静,义正辞严给我分析清楚。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常劝解我,一个人要懂得自爱,不要糟蹋自己。因为我母亲,刚好我们聊到小的时候,我妈妈就说了,「那个时候你爸爸在教训你,我都在想,你年纪这么小,听懂不懂?」而我妈妈做得很好是什么?只要我爸爸教训我,我妈妈从来没有插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去袒护我。这个是女子很重要的一个态度,不只女子要注意这一点,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这一点也要注意。父母在教孩子,你不要去袒护孩子,不然就不好教了,为什么?你一去袒护,孩子心里想,以后犯错,找谁?就找那个会保护他的人,他就没有去安住、面对自己的错,接受教训。所以一个家要教育好孩子,还真是要有合力,合在一起,大家都懂这些教育的原则才行。

  我记得我犯错的时候,都是我爷爷第一个喊打的,要处罚我了,我爷爷说,「活该,该教训」,然后就把我奶奶带上去。因为我爷爷知道我奶奶会受不了,一定会忍不住,所以带上去了。这样就把我的援军断掉了,把我的粮草都断了,我就没戏唱了,就全神贯注接受父亲的教训。我也给我母亲讲:「爸爸的话我全听进去了。」为什么我这么确定?因为我父母都说到:「我们两个人口才都不好,话都很少,怎么生个儿子这么会吹牛?」我说:「爸,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虽然你平常话很少,可是你骂我的时候辩才无碍。」我是在那个时候偷偷学起来的。真的,我父亲在骂我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太顺了,那个道理一句接一句,但确实都是心平气和。这个是不能情绪化、不能生气,暴察,这样不好。

  再来,「狂妄之威,成乎灭亡」。比方说当父亲的人,「你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这种话绝对不能讲。「满招损,谦受益」,真的,人到狂妄的时候,他的大灾难就要来了。在夏桀那个时候,其实身边有很多很有德行的大臣,都劝他「你要赶快体恤人民,不能再这样暴虐了」。夏桀听了以后不以为然,大臣说:「你假如再不听,你就要灭亡了!」夏桀说:「太阳哪有灭亡的?」他把自己比喻是每天出来的太阳,怎么会灭亡?结果这个话传到老百姓的耳里了,老百姓说:「太阳什么时候灭?我跟他拼了!」「我与汝偕亡」,我跟他拼了。你说人狂妄到底下的人气得牙痒痒的,那个也就快灭亡了。这个是我们讲到的威,是要用德行去建立威严。

  《论语》里面说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个重除了稳重之外,这里还有一点,看重自己,要成就自己。这个重就是《大学》开篇说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人父母者,能以这样的价值观为人生的方向,「我这一生就是要成圣成贤、希圣希贤」,这个父母叫做自重。他举手投足就会战战兢兢,要求自己,他表现出来就有威严。所以这个威还在自重,还在期许自己要向圣贤学习,这一生要做圣贤。有这样心境的父母,在孩子心目当中一定有威严。假如当父母的得过且过,放纵习气,威严绝对不存在,甚至还可能让孩子瞧不起,那就麻烦了。孩子假如瞧不起父母,他的人格也会很有障碍,他也很难瞧得起谁。这个威还有要讲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讲规则,孩子就会循着这个家规去遵守,他就不会为所欲为,放纵自己。我们看,在机场上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想大叫就大叫,想去搞破坏就搞破坏,父母在旁边都不觉得怎么样,不懂得在这些地方教育孩子。

  我在家,在我们这一代,我是独子,又是长孙,而且还是长曾孙,等于是说在家族的地位还不错、还可以,我是很有条件做败家子的。可是为什么没做?我现在想起来,感激太多人。第一个感激中华文化,慎终追远,我们就有对家族的使命。因为我年纪很小,三、四岁的时候去扫墓,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去扫,结果跪下去,头一抬起来,看到我的名字在第一个位置,我突然深呼吸,觉得走路的姿势(pose)都要不一样,为什么?你排在第一个,你要有样子。我虽然在家是弟弟,可是我后面有五个堂弟,所以我从小也是被叫「哥」。为什么说长子、长孙看重?因为他在整个家庭的氛围就要有责任。再来是我的爷爷奶奶不宠我,还有我母亲不宠我。都是要有这些条件,不然我们就很困难不养成这些坏的习惯。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买一个东西,其实那东西不一定需要,小朋友买玩具,玩几下又要买新的,就在那里给我妈妈吵。吵吵吵,我妈什么反应都没有,继续看她的书,连看我都不看我。可能是我母亲以前看过《三国演义》,关公看《春秋》,动都不动。结果我看我在那吵都没用,这个时候不使出一些绝招不行了,我就开始在地上滚了,在那哭,滚滚滚。结果滚了十几分钟,我妈妈连动都没有动,继续看她的书,那个要有定力的。十几分钟之后,我突然开悟了,冬天的地还是挺凉的,再来,其实打滚也满累的,还是起来休息一下。一爬起来,我妈妈还是不动,继续看她的书。你不要孩子站起来了,你还看他一下,「怎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不答应你!」你还给他回这句话,这个孩子心里想,「下次再见分晓,我再去想办法跟妳拼!」母亲一点都不回应,让我们这个当儿子的觉得自讨没趣。既然这么累都没有用,那就乖乖的,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好了。人又不是吃饱撑着,每天在那儿没事干,在那儿翻来覆去的。

  所以,只要是错误的,原则绝对守住,孩子以后就不会造次,不会乱胡闹了。他不会用胡闹的方式去威胁父母,他以后也不会这样去对待别人。女孩子假如对待先生胡搅蛮缠,一哭二闹三上吊,根源在哪?可能根源就是小时候就用这种手段在跟父母威胁的。现在很多爸爸妈妈,「这个女儿脾气这么大,赶快把她嫁掉」,这么做是很没有职业道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女儿教好之后再把她嫁出去,不然会伤阴德。所以现在不是急着要结婚,没有好的德行,不要再去伤害任何的人。现在不是急着要找、要娶太太,要嫁先生,首先把德行培养好。要先学《弟子规》,尤其女孩子,学了《弟子规》,还可以用《弟子规》找到好的对象。不然,现在看人不容易,你光听他讲话,现在人口才都很好。我讲得心里有点发虚,告诉大家,我是在台上的时候有祖宗保佑,口才好一点,我下了台,口才是不好的。

  我记得我那时候在学校教书,刚好代课的时候,我教十班,对面是十一班,也是代课的老师,是一位女老师。我跟她开玩笑,我说我们俩是双响炮,为什么?我这边骂完学生,换她那边,「砰砰砰」,挺有默契的。我看她年龄比我小,也不是当过正式老师,经验也比较不足,面对六年级的大男生,都比她高一个头,我就觉得她压力挺大的,我就常常过去鼓励她。你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有男朋友了,我都是先观察好这个客观条件,人不要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我都是先跟她的男朋友有一个认识、互动,不要恼害众生,不然你无形当中不知道多少人很痛苦,自己不知道。我常去跟她鼓励,把一些经验跟她交流。后来,学期结束了,因为我带那个班只有四个多月,这个班又有「四大天王」,都是在学校挺有名气的。我是紧迫盯人,不敢松懈,这么短的时间得要好好守住这个孩子,跟他们的这段缘分。所以我基本上连办公室都没有去,都在教室里面。连上其它科任课,我都得站在那里,怕这个小孩子翻了天不行。

  后来去吃饭,因为孩子已经毕业,送出去了,我们整个年级的老师一起吃饭。旁边刚好有一个老师,他知道我是跟师长学习的,他就对我讲:「礼旭,你话很少,真的有把你师长的话听进去。」大家觉得我话很少。他这句话才讲完,旁边我那个女同事马上说:「他话可多了!」这个时候大家就要考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常常过去鼓励她,结果她回来是说我话很多。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什么时候才叫到家了?就是你全心全意为他着想,他还不感谢,甚至于他还骂你,他还毁谤你,他还侮辱你,你还能一如往常一样真心去照顾他、关心他,这个才是真正的爱心。所以我们假如觉得有委屈,好好的再把这一句提起来念一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小人乎。君子跟小人在一念之间而已。刚刚跟大家讲到的就是己所不欲,应该先把自己的德行提升,能够去造福他人,能够去把一个家庭经营好,首先还是德。

  女子现在观察、找对象,用经典去交往特别好,妳就赶紧把《弟子规》介绍给他,他一看,「都什么时代了,看这个干什么?」那妳就马上逃过一劫。连圣人的经典都不学的人,绝对没有智慧。假如他说,「这个书太好了,人就是要有德」,这样妳跟不跟他交往?还要再观察,现在讲表面话的人太多了,这个时候还得观察。等到他说,「你看这些经典,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提醒到我」,那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这个人学的东西是会落实在他的生活工作的。这样子还不够保险,最好到他们家去打听一下,叫「娶妻要看丈母娘,买牛要买尾巴长」,这都是经验。娶妻要看丈母娘,就是看他家教怎么样。妳要找对象、要嫁先生的时候,妳要去看看他的家教如何。以前的人都懂,现在的人太冲动了。以前不是看父母,祖宗八代的数据要调出来,孔子的外公不就是这样吗?他祖上的资料都调出来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除了恩威并施之外,第三,我们要「悲智双运」。这个悲字当中,其实对孩子,父母很自然的都有一种亲情的爱,但缺乏一种理智。这个时候爱他,不遵循理智、不遵循道理,很可能变成害他。亲情之间没有用智慧,不只害了孩子,有可能还害了身边这些亲人。

  比方说夫妻恩爱,要表现在成就彼此的德行上。不能夫妻恩爱变成她很挂心、很贪着这种情感,最后愈来愈执着,执着到一刻都不能离开你。请问这是不是很好的去爱对方?不是,让对方愈来愈执着了,这不是爱。要让对方愈来愈有德行,愈来愈有智慧,这个才是爱。在台湾曾经发生一件事情,就是一对夫妻很好,一般人看很好,你侬我侬(情意缠绵)。结果先生意外去世了,过没有多久,这个太太因为没有办法忍受没有先生的日子,最后自杀死了。请问大家,她的先生爱不爱她?爱。但是没有智慧,先生对她的爱造成太太坚固的情执。

  大家要了解,人生有一个真相,叫人生是无常的。请问大家,人的寿命有多长?平均寿命七十几岁,可是问题是那叫平均寿命,不是每个人的命。生命应该是在呼吸之间,我们明白到生命是随时会有无常出现的时候,那人与人会珍惜每一刻、每一天,去利益、去成就对方。比方说当父母的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生命会不会无常到来,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让孩子早一天不用依赖我们,他可以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这样的心境去教自己孩子,很小就懂事,就有担当。可是很多妈妈很喜欢听一句话,比方说出去三、五天没有回来,一进门,这些孩子,「妈,没有妳我都活不了(音瞭)了!」妈妈听了高不高兴?真高兴,赶快再去做好吃的。那妈妈这个爱不就形成孩子的依赖了吗?所以真的看得远,爱是考虑到没有我的时候,他也能过得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样去爱他,怎么样去跟他互动?要这么去思考。不然像刚刚那对夫妻,先生对她的那种情爱造成了她往后自杀的根源。为什么?以前的乐变成什么?变成苦,求不得就变苦了。

  悲智双运当中,首先我们要抓到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是「长善救失」。长善当中,善最重要就是善心,就是这颗心,救他的过失。长善心就让我们了解到,成就孩子的这颗善心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根本目的。因为父母、老师假如没有认知到这一点,可能会觉得孩子身体长大了,孩子成绩不错了,都是看到表面而已,没有看到他心地的发展如何。我们挑几个社会现象来思考。比方,请问大家,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的,成绩好不好?大家有没有听过哪个放牛班的孩子因为成绩跳楼自杀?一个都没有。甚至于一些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以后,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父母还搞不清楚,「怎么会是我儿子,怎么会是我女儿?」请问大家,一个人要做这样的行为以前,有没有征兆?有。为什么最亲的父母、身边的人看不到?这个很值得我们思考。什么障住了我们本有的母子连心的天性?小的时候,孩子一有什么状况,父母马上可以感觉得到。

  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到一个大家族去偷金子,他也挺有天分的,好像能够感觉到金子放在哪,真的去给人家偷。拿到金子很高兴,就要走了。可他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个大家族这么多口人,当场就把他抓住了,然后把他拉到衙门去。县太爷就很不能理解,他说:「这大白天,你去偷人家的金子,你难道没有看到旁边有很多人吗?」结果这个小偷说:「有吗?有人吗?我只看到金子而已」。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大家细细去感受,「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人汲汲于名利,汲汲于某种追求的时候,他整个精神统统被它给控制住了,其它的感受能力会愈来愈弱。所以这个欲很厉害。

  比方说虚荣心上来了,只希望孩子成绩给我好,给我得奖,到底孩子痛不痛苦,顾不上了。真的,我们不能体恤到身边人的心,一定是我们的虚荣心愈来愈重。因为柔软的心、感同身受的心是本有的,怎么现在不能用出来?它有障碍。包含夫妻相处也是这样。今天我们虚荣心起来了,常常「妳穿这衣服,让我很没面子」。先生可能就开始拿着太太去跟人家比来比去的,也感受不到太太在这种情况也是很难过的。你说,「妳看人家身材这么苗条,妳赶快去减肥」,「妳看人家都是双眼皮,妳赶快去割双眼皮」。不断的去要求另一半,虚荣心在作祟,那太太就很累了。假如太太常常拿先生去跟人家比,「人家都赚多少钱了,你才赚这一点点」,「人家都买房了」。真的就有一个大学的教授,而且他是那个领域顶尖的,但顶尖的不代表赚很多钱。太太就每天在那里唠叨,「你看人家又赚多少了,你还在这里干吗?」结果她的先生最后受不了,跳楼自杀。太太有没有感觉先生这么痛苦?感觉不到,为什么?被虚荣心障住了,这个东西害死人。今天我们能够保持那一分耐心跟爱心,迟早人的潜力会发挥出来的。不要去比较,为什么?每个人的整个成长、发展是不同的。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态度非常的重要。

  刚刚跟大家举到的,不能只看到一个人的成绩愈来愈好,成绩很稳定,还要看到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这么分析?假如一个人从小的成绩统统都是名列前茅,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得失心是非常重,他输不起。所以父母、老师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要去引导他的心态。成绩好了,不能对人骄傲;成绩不好了,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气馁,要「见人善,即思齐」。成绩好了,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觉得自己高、别人低,要懂得去付出、去帮人,「己有能,勿自私」。假如老师、家长没有这些心理的引导,在这种重视成绩的社会风气,坦白讲,所有的孩子全病了,成绩好的傲慢,成绩不好的自甘堕落。全部都生病了,在成绩当中患得患失,太严重了。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是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只有看到成绩。请问大家,哪个成功人士说「我今天成功,就是因为小学三年级我的数学考了九十八分」,有没有?人生,什么是根本,孰轻孰重?是这个健康的人格最重要。他在成绩当中都懂得自我反省,懂得学人之长,他一定有出息的,不用担心。一直逼,逼到最后一定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什么是小利?眼前的分数就是小利。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心灵是不是健康、正确的成长。

  我常常看到,大学联考考完了,高中毕业生从三楼、从四楼就把书包、课本「唰」丢下来,「砰」。记者也没学《弟子规》,尽照这些镜头,这些镜头不要照了。可是我们当老师的比较敏感,每个动作的背后,我们在想孩子是什么心理状况?他对读书厌恶成那个样子,请问他考上大学了,人生一帆风顺了吗?考上大学正是他最需要学习的时候,结果他已经对学习这么样的厌恶了,那他以后能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这么多大学生去读大学,这四年都是玩。他们有一个说法叫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他的心坏了,那些曾经拿到的奖状、奖杯又有多大的意义?而且我们还要想到,孩子不是拿个大学毕业生的证书而已,请问他的人格能不能事业有成,他的心灵能不能组织一个健康、美满的家庭?悲智双运,这个智慧是要看根本,要看得很深远。

  我们冷静去观察一个现象,这一代的孩子读书要逼、逼,上一代的孩子不用逼。上一代的孩子不只读书不用逼,以后他工作,以后他组织家庭,不用让父母操心。而现在的状况是读书操心到工作,工作操心到以后组织家庭,都提心吊胆。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就是这一颗责任心、这一颗孝心、这一颗善心,这个才是根本,它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它也是一个人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根本动力。有责任心了,他的工作跟家庭你也不用担心。我们从这里感觉到,经典「学记」讲的「长善救失」,有很高的智慧,一句话就把教育的根找到,教育孩子、教育学生还有教育我们的员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要从这个根本开始。

  今天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10/5/27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3-0015

  大家早上好!刚刚大家一起唱「礼运大同」,早上唱歌挺好,振奋精神。唱错了,别人唱错了没关系,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别人唱错了没关系,叫宽以待人,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叫那个时候唱不够专心、不够精准。所以时时我们守住这个人生的XY轴坐标,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一个人能扛大任,他的胸襟、他做事的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可能是很小就开始培养,甚至于是从小处就开始培养。人在大事上谨慎,在小事上不谨慎,有没有这个逻辑?没有这个逻辑。「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谨慎的态度,往往是没人在的时候培养出来的,不然他学的学问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功夫了。有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就讲:「上班下班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个样。」这个言语很朴实,讲得很到位,都是时时刻刻「诚于中,形于外」。我们言语都是非常严谨、谨慎,就不容易讲错话。有时候在很重要的场合讲错一句话,可能以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所以人的修养处往往都在细处下手,都在人不注意的地方,我们能够谨慎注意到,才能够真正像「四千五百年」讲的「言忠信,行笃敬」,行为都非常的笃实、诚恳。

  昨天我们听王赠诒教授给我们分享到女德的部分,还有王教授在新疆推展传统文化,他们宝贵的经验。在整个王教授分享的过程当中,我就想到,有一篇我们中国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里面有一段话说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会唱歌的人唱着歌曲,人家就不由自主的跟着他唱,他的歌声可以感染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教学的人,他的整个风范会吸引人,希望能效法学习他,也从事于教育的工作。因为我接触一些小学的老师,他们很用心在教育学生,发现有爱心的老师教出来的小孩,以后当小学老师的比例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一点?你们都没观察到,这么凄惨吗?因为老师的爱心会感动这些学生以他为榜样,所以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样的老师,「其言也」,他的言语,「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一段就提到,善于教学的人在引导学生的时候,他是言语很简约,不会很啰嗦,就能把道理讲清楚,这个达就是讲明白,约而达。因为我们假如讲得很冗长、很啰嗦,又讲不明白,一般人听了会没耐性,听不下去,约而达。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人家不耐烦,首先不能指责别人没有善根,首先反思自己有没有掌握讲话的一个态度、一个方式,这个很重要,约而达。微而臧,这个微就是很能深入道理,这个臧就是能够把道理彰显得很好。「罕譬而喻」,罕譬就是用很少的譬喻就能把道理给大家体会得到,这个喻就是明白。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留心,昨天我们王教授提了很多譬喻,其实那分存心就是让大家能够体会到这个道理。比方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们新疆,比方要到一个观光区,坐车可能要坐很久,几十个小时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沿路上还是一些沙漠,什么人都没有。这个时候你不好好听这个司机的,到时候你就回不了家。所以要听这个司机的,并不是说他的人格比你高、他的地位比你高,不是这个意思,是他要为所有的乘客负责任,这个就彰显了司机是有责任的。相同的,也彰显了为人父母是有责任的,为人丈夫是有责任的,为人子女是有责任的。所以在家从父就是父母有责任把女儿教好。出嫁从夫就代表夫妻在一起,夫妻同体了。但总不能两个人唱的调不一样,一个要往东,一个要往西,请问这个家会怎么样?就无所适从。两个人意见不同,小孩也不知道要听谁的,这个就不妥当了。就是在团体、在家庭当中,一定要有人说了算。团体当中有君臣关系,领导者发号决策,假如每个人都能发号决策,那团体到底会走向哪里去?家如是,团体皆如是。所以家庭当中要「主伴圆融」,主要的决策谁下决定,这个是主,其它的是伴。伴就是可以给予充分的意见,但是总要有人下决定。下决定不是很过瘾,下决定是要负责任的。一个人从小就被引导教育成一个非常有道义的人生态度,有道义的人生态度,他得要对自己所下的决定负完全的责任。他又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都有道义,他是战战兢兢去带领这一个家庭,而不是说「我说了算,挺痛快的」。

  我们得从这几千年来人们的心境去领会。有道义的人,他是很怕人家相信他的,人家相信他了,他不愿意对不起别人对他的信任。为人丈夫如此,为人领导亦如此。这个时代,我们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当过领导的人,要批评领导很轻松,真正自己当过,可能就不会这么批评了。没有结过婚的人,要批评结婚的人很容易,真正自己结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来的时候,他自己还有没有那种耐性、还有没有那种承担都很难讲。诸位学长,你们喜不喜欢你说了算?(一听众答:喜欢。)我们高学长昨天听懂了王教授一句话,叫做「牺牲享受,享受牺牲」,高学长喜欢承担责任,无私无我,乐在其中。承担责任事实上是不轻松的。我从我自己父亲几十年来对家的付出可以深深感觉到,男人,一个家庭扛在他肩上,他是非常不容易的。诸位女同胞,妳们家妳说了算好不好?而且男女的特质确实不同,为什么说「男有分,女有归」?男人,你每天叫他刺绣,每天叫他煮饭,他那个男子气概好像不容易出得来。他的属性,这种阳刚,怎么样让他这种阳刚之气能够充分去发挥,这叫道法自然。女子现在在政治上、在事业上要跟男人比个高下,说实在话,您见过哪个女强人非常happy(快乐)的?诸位学长,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见过哪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说「我实在是人世间最快乐的」,有吗?没有,我们这个时代,谁都是白老鼠,很多思想很混乱,我们也不知道他讲的对不对,就听了,然后就去做了。听了那些道理不是很妥当的,我们做下去以后也会痛苦,因为它不见得能够道法自然。

  女有归,这个归字也显露出女子的特质当中,她的情感还是比较需要有个依靠。可能我讲到这里,底下有女子不大同意了,「我可以不用靠!」谁不用靠?你生出来不用靠父母吗?假如您觉得您不用靠男人了,很好,那您这辈子就可以一心一意完全为整个民族、社会,很好,我也随喜功德。为什么?就好像我认识一位女老师,她今年教书四十多年了。教学生是要非常用心专注。今天要教这么多孩子,还要照顾家庭,容不容易?太困难了。所以这一位女老师是真正全心全意教孩子,没时间结婚,这是她的选择。可是不能选择结了婚之后又去工作,家里又照顾不了,这个就有负面影响出来了。而且家里照顾不好,它的负面影响是这个时代的人类下一代毁了,谁能负这个责任?这是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的。有人就说话了,「我工作很稳,我的孩子也教得不错」,那是妳,不是其它的人。整个世界不能只看妳一个人的感受来决定该怎么做。摆在面前的是什么?是下一代现在乱七八糟,不是只有妳儿子好,妳要看到全局。以前的人懂,随时都顾及整个家族、整个社会民族,以前的人都有这个概念。现在的人自我太重了,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曾经有一次,刚好我们在谈孝道,谈到要引导、启发孩子的孝心,要让他们能够懂得知恩报恩,父母老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孝敬自己的父母。结果有一个女士举手了,她说:「我不用孩子照顾,我有养老金,我有退休金。」诸位学长,她讲的有没有道理?(听众答:有。)你们还点头,有道理,谁家的道理?经典里面哪一句写到这个道理?感觉人就只想「我好不好」,她有没有去想过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我有退休金」,请问其它的老人有没有退休金?但是大家再去细细想想,有退休金叫社会福利,请问大家,现在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出现什么情况?冰岛倒闭,这个国家破产了,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现在都岌岌可危,这些都是社会福利最好的地方。福利真能解决问题吗?人的福报根源在这一颗心地,一个人觉得「奉养父母也不是我的事,是国家的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还会有福报吗?连父母都不会感恩的人,就想着国家有这么好的福利了,他还会有福报吗?所以有时候我们不从心地上、不从根本上去看事情,反而都觉得「挺好的,都有钱可以花,又不用担心,没问题」。你看国家破产了,拿谁的钱来花?下一代子孙,下两代子孙,甚至花到第三代的都有。谁带头的?American(美国)要负的因果很大,整个饮食文化,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他们误导得太严重了。包含好莱坞电影,今天认识,今天晚上就发生关系了。年轻人不懂,看了,好美,那个叫以人行畜生的事情,还美吗?我们懂不懂得判断?

  第一个,社会福利也是从老百姓的钱出来的,接受福利的人有没有感恩,还是视为理所当然?一个人觉得,得到的福是理所当然,他已经快没福了,福就耗得很快。而且我们再细细去分析,今天我们叫孩子不用养我们了,我们自己有退休金,那是让孩子不用来尽这一分孝道了,这不是在让孝道不能传承下去吗?谁来负这个因果责任?诸位学长,我们有没有去跟人家讲过,「以后老了也不要指望孩子养,靠自己就好了」,我们有没有跟别人讲过这样的话?这个话不能乱讲,你在鼓励不要孝顺。所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谨慎,不考虑到流弊,每天在造业我们自己不知道。再来,这一位女士讲,「社会福利,我有退休金就好了,不用孩子照顾」。请问退休金是谁的钱?不就是纳税人缴的钱吗?现在这些孩子不教他孝顺,不教他尊重老人,以后他长大了,他要纳税,他要决定国家这些钱花到哪里去。而我们都没教他孝顺,没教他尊重老人,请问这些社会福利以后会不会减少,会不会被砍掉?会被谁砍掉?会被没受教知恩报恩、没受教孝道的下一代人砍掉。所以「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老祖宗讲的五伦关系是自然的法则,不是谁发明的。这都是纵观整个人的特质,还有整个社会的影响,总结下来几千年不变的真相。今天我们选择了家庭,我们就要把家庭照顾好,不然就不要结婚。结了婚之后,家庭没有照顾好,然后说「我底下员工几百人,我还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第一个,流弊太大。女人都不把孩子养育好、家庭照顾好,这个社会一定乱。当社会乱的时候,请问我们几百个员工、几千个员工有什么意义,那还是光彩吗?其实我们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就是要走向灭亡了,假如再不醒过来,当三十年后、五十年后是灭亡,我们现在所谓的那些光荣又有什么意义?下一代毁了,世界一定是完蛋的。而且,事实上假如我们的家庭没有照顾好,我们的事业看起来很不错,绝对是福报,而不是我们的智慧跟能力,这是绝对真实的状况。为什么?「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她的孩子都教不好,而能够去教好别人的孩子、教好员工,不可能。孩子从小跟着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她影响,都不能给予好的影响,还要给别人好的影响,太困难了。事实上我们很冷静看,现在所谓的事业很成功,很大比例都是自己的福报还有祖先的福报。这个企业团体,跟在他身边的这些主管都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那这个领导者不简单,他是真正能凝聚人心。但是假如他事业做得很大,可是他的员工流动率非常大,那代表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凝聚人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为什么他事业还是很大?那就是他的福报,不是他的智慧跟能力。其实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状况,能真正看清自己相当不容易。

  我们心里想想,今天假如你是老板,有一个员工自杀了,是因为你的关系而自杀,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想不想当老板?我心里想想,五千万、一亿,多少钱我都不要了,不要因为我的关系让一个人死掉。假如我们经营的一个环境反而造成很多在这里工作的人想不开自杀,这种钱我不赚了。为什么?生命不是用钱可以换回来的,这些员工离乡背井到了我们公司里面来,我们要把他照顾好。就好像当一个大学生、当一个研究生从楼上跳下来自杀死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反思吗?我们当父母的人难道还不痛定思痛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吗?可是这些大学生自杀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去回应的?我们麻木了,我们被物欲给麻木了,只看眼前,只看虚荣。有一个官员当场反应,「我们的大学生自杀率又还没有超过美国」。这什么话,这是一个父母官的话吗?这是有把子民放在心上吗?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概念,不是有没有超过平均值的概念,是一个人跳下来之后,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关心爱他的人从此见不到光明。我们是用这个心境去应对,我们处理事情绝对会把根源问题找出来。可是我们现在好像反应很慢,一个现象出来了,吓了大家,「怎么会这样?太伤心了」,保证一个月之后又没了。人之所以麻木,就在于我们现在摆在前面都是功利、以追求物质的享受,而不是道义。

  我们说,出来服务社会是爱这个社会人民,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孩子,不全心全意教导他,然后去爱人民,这根本就不可能是成立的逻辑。《孝经》里面讲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今天我们的亲生骨肉需要我们,我们都能抛得下,我们的爱心已经不存在了,欲望已经驱使我们往功利的人生方向在走了。话说到这里,我怎么觉得我今天讲话好像有点激动,大家多多包涵,可能也没有顾及到大家的面子跟感受。为什么?我感觉这些问题再不痛定思痛,人类已经没法活下去了。人都不像人的时候,上天就要开口了。上天开口很厉害,就会让所有的人了解一个道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上帝开口了,上天开口了,就是所有没有尽到本分的人,都已经没有做到他当人的本分、责任了。我们看所有的动物生下牠的孩子,尤其哺乳类,一般讲高等动物,都是尽心尽力把牠的孩子养育到有能力去生活了,才会让牠离开,这是一种责任。我们教育孩子,有没有把他一生应有的做人做事态度都扎好了根,我们才觉得我们有尽了父母这个责任?所以这几节课我们跟大家一直在探讨「父慈子孝」。

  我好像还想再讲点,老祖宗讲的这个别是很有道理的,别不是分别、不是高下,这个别是分工,互相感激、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师长其实讲得很清楚了,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两个任务,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教育孩子。其实还不止包含教育孩子,包含整个家人的生活、照顾,这个责任远远大过于经济的责任,它影响得非常深远。男子阳刚气,他很适合出去闯荡,担负起经济的责任。而女子因为她又加上怀胎十月,这种同体的感受,我相信怀过孕的女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诸位妈妈是不是这样?这个我就说不上来了,我没有发言权,我是想象的。这种同体的感受,一定是尽心尽力希望把这个孩子给教好。所以母亲生育孩子之后,很自然的去照顾好她的孩子,因为他还没有行为能力。三岁以前,动作,包含是非善恶的判断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培养起来,母亲每天这么细心的照料、呵护、陪伴,所以养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女子的身上。

  诸位女同胞,女有归就是女子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她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男人跟家庭,她的心比较安下来,是不是这个样子?(听众:没什么反应)诸位男士,女子没什么反应,大家知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掌声鼓励,你看我们男学长们都是觉悟的人。就是很自然的,女子情感比较丰富,所以她假如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男人,她的心会很安,女有归。为什么女子都没什么反应?因为找不到可以信任的男人,这个叫恶性循环。怪谁?别怪了,「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男人没有责任心,跟女人也脱离不了关系。假如母亲很会教育孩子,从小都是顶天立地。我们看范仲淹的母亲教育她的孩子,长大之后,肩膀是扛起天下、扛起整个家族的兴衰,不简单。谁教的?母亲教的。当然,诸位学长,我在讲这一段的时候,指的是一般世间的人。李炳南老师说的,「不劝人吃素」,那个不劝人不是说你不讲这些道理,大家要会听。那个不劝人就是,你不要指着人家,「你吃素、吃素,不吃素你完蛋了」,不是这个样子的。你当然讲道理,讲讲讲,人家能接受的人接受,不能接受,你也不要给人家压力,是这个意思。

  这个都是对缘分要看得清楚,缘分是强求不得的,得水到渠成。你现在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人家工作好好的,「来跟我们做,辞掉工作」。结果人家一辞,父母睡不着觉,家里的人每天在那里担心,最后来找你,你怎么办?这个都包含在「人皆好为人师」,这都没有设身处地考虑整个客观的状况。

  我怎么讲这来了?我刚刚是讲到什么?就是讲到这个归字。女子的整个特质,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男子,有一个家庭,她反而很能安心的去尽心尽力付出,为这个家,为这个家族。其实当她为家、为家族的时候,就是为社会贡献。每个家的孩子都好了,这个社会哪有不安定的道理?「正家则天下定矣」,每个家都好了,天下就安定了。前天有一位长者就说,「孔子怎么骂女人?」不是这么讲,「孔子怎么好像不喜欢女人?」这么讲好像也很奇怪。大家知道是哪一句吗?那个抽签怎么没有了?你们都答得很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我们现在抽一个人出来,人家问你,孔子怎么不喜欢女人?你怎么回答?Hello(你好),这是刚好有一个典故,《论语》里面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大家知道《孟子》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以还没抽以前,大家紧不紧张?紧张,那就要赶快把这个心调整一下。有没有人心里想,「赶快抽到我,不要抽到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牺牲奉献的精神」,有没有人是这么想的?那就不简单,功夫很好。当然,我也不能让大家做君子,我自己做小人。有没有人要跟大家说一说?叶学长。因为好像变成我抽你们,变我小人。

  叶学长:老师、各位学长好,事实上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举手也满好的,给自己一个机会我就会记得。女子是不是讲女仆,小人是不是指男仆?因为他们没有受教育,相对没有受教育,所以这样的人我们相处要更谨慎,就难跟他相处。是不是另外一个解释是说,女子与小人泛指就是没有道德学问的人?

  蔡老师:这个时代讲这些问题特别不容易,刚刚叶学长讲到的,女子与小人有一个讲法,女子是指女仆,小人是指男仆。为难养也,可能意思是说,这些仆人懂的人生道理比较少。换另外一个角度讲,他懂的比较少,我们当领导的人、当主人的人,也要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这个也是积阴德。有一个长者,他请了几个保姆,这些保姆都是十几岁就到他们家里来帮忙,他都把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好的教育她们,最后年龄适婚了,出嫁都嫁到很好的人家。因为在他们家懂事了,嫁出去。我们心里想,「嫁出去,少个工作的人了」,这个就是私心。嫁出去了,很好,她有个好人家了,这个就是能够有公心来付出。他们家保姆好几个,都是他们调教完之后出嫁的,这个就是积阴德了。「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个慈里面也就包含了爱心,教育她们。这是一个说法。

  其实这一段话讲到这里,应该再把后面那一段话要接着念出来会比较妥当。我们有时候引经据典不能断章取义,得要整个讲下来,下一句叫「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我刚刚说这些道理不好讲,是因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自我比较强,好恶很重。只要我们是男人,讲男人不好,心里就难受。只要我们是女人,讲女人不好,心里就过不去。好恶很严重。应该是说,我们是男人,讲我们男人哪里不好,我们赶紧好好来改过,提升男人,而不是起了好恶跟瞋恚心,那就没办法长学问了。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有所忿懥,不得其正。

  大家看,这个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可是孔子又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色」。请问这一句是讲男人还是讲女人?讲男人,男人要反省;讲女人,女人要反省,这样才对。圣人、夫子不就是要让我们进步的吗?怎么挑这一句出来,看孔夫子不顺眼?这个就太不理智了。人要进步,最重要的是,要知过、改过,才能进步。「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是讲男子特别容易犯的问题。当然,「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男女都一样。少之时,血气未定,应该比较是指男子这个现象。

  我们看女子与小人,我们在解每一句经句的时候,「依义不依语」,依它的意义,不是依言语跟文字。我们不要锁在「这个字就是指我」,不要执着在文字上面。比方说,我们看《德育故事》里面,郑濂他们家一千口人,皇帝颁给他「天下第一家」,然后顺便拿了两颗水梨,让郑濂拿回家族去,看看他怎么分这两颗水梨给一千个人吃。他很公平,两颗水梨打碎,让汁渗透到那个大水缸,每个人舀一碗吃,他的修养不简单。可是皇帝问他怎么把一千个人治好,他说「不听妇言」。诸位女同胞,你们还相信郑濂的话吗?人要提升道德学问,好恶心不放下,很难。但是妇言,文字是「妇女的话」,这是表面的文字。更深的义理在哪里?更深的义理就是自私自利,只有私心,不能为大局着想的人的话,这个就是道理。我们男人假如心胸都很狭隘,只想自己,那「不听妇言」就是指我们了。以前男人强调的是要大丈夫有大的格局,不能小家子气。假如女子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她很难大局为重,所以养女儿比养儿子还困难。我们客观来讲,您觉得男人肚量大还是女人肚量大?(女学员答:男人。)女子讲的,那我们比较没那么大压力。那不就对了吗?这是讲一个客观状况,不是对谁有意见。既然是一个客观状况,我们当然要去改善、去突破。

  女人难养、难教育,为什么?第一个,你要把她的小心眼转过来。第二个,她以后是妈妈,以后是太太,对这个社会影响太大了,你不能不把她教好。所以这个「难养」里面还包含「太重要了,太不容易了」,要把她养好。假如是转变习性,那就不容易了。那个小心眼在哪里体现出来?孔子举了这个状况,跟她很亲密了,近,关系很熟了,她恭敬的态度就没了,「讨厌!」她的尊重度就愈来愈低,就比较没有那个庄严了,就有时候不知规矩,发号施令,可能就乱了。可是这个时候你一警觉到,还是保持距离好,你一不理她,她就埋怨你了,私底下就骂,「当初对我这样,现在还变成这个样子」,就开始埋怨了。这个是在叙述女子心胸狭窄会出现的情况。

  我们诸位男士现在对照一下,我们有没有跟领导,还是跟朋友熟了以后就不恭敬了?就这样很随便,讲话都挖苦别人了?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人家觉得我们会惹事,跟我们保持距离了,我们又在那里骂,「想当年,不是因为我,怎么样怎么样,现在还不理我!」这个是远之则怨。我再考虑一下讲得够不够圆融,不然可能待会下台来很多人都不理我了。所以对圣人的这些提醒、教诲我们要好好珍惜,不然我们还在那误会,还在那曲解,还在那批评,那真的是「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这句话跟大家讲过了吗?五不祥。有人说没有,正常,因为还没讲二十一次。我们话又说回来了,从这里刚刚跟大家探讨的就可以了解到,这个词是教育孩子、教育子女,教育男孩、女孩,而且教女孩比男孩还难,还重要。诸位学长,您是生女儿的请举手,请放下。恭喜你们,天下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女人家操之大半」,而且要从小扎好基础。大家要相信,出一个范仲淹,那一个地区就安定下来了,那个功德无量。而范仲淹是女子教出来的,是妈妈教出来的。

  之前跟大家沟通到父慈子孝这个教育,慈表现在对孩子要有信心。再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悲智双运。悲智双运当中第一个重点,我们说「君子务本」,教育的本在长善救失,长这个善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长他的善,他就增恶,没有说人这一天没进步也没退步,不可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先入为主,你不把对的教给他,他可能就学到错的。对小孩的教育,很强调仁爱心的培养,节俭态度的培养。假如父母不做出仁爱的行为,孩子每天看电视,可能学到的都是负面的。有一个孩子,一、二岁的时候看电影,看到杀戮的场面,流眼泪;过了二、三年,父亲又不经意看了一下,孩子看到杀戮了,还是有点不敢看;可是再过一、二年,孩子再看杀戮的,是边看边喊「杀、杀、杀」。孩子的心每天都在变化,我们是把他引到哪里去?所以长善,同时也在救他的失。我们有明白到这颗善心才是教育的核心点的时候,就会有敏感度。比方说,我们现在做这个动作对孩子是什么影响?我们说这一句话又给孩子什么影响?我们能有这个敏感度,就能掌握好很多教育的机会点。

  比方我们是当父母的,今天孩子考了一百分,拿考卷回来,是不是教育他的机会?是,他考一百分,我们会怎么跟他讲?「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那他就觉得考一百分很了不得,他长的是傲慢。所以大家有没有留心到,成绩好的人大部分都傲慢?他就是在无形当中那个氛围,他就觉得考成绩好,就是我比较高,人家比较低了。他什么时候形成这个态度?就是在父母跟老师应该引导他对的态度的时候没引导,他就长错误的。所以现在的现象是成绩好傲慢,学历高傲慢,长得漂亮也傲慢,身高高也傲慢。我也是在这个社会成长,挺不容易的,小时候我又长得不高,初一的时候还一百五十几公分,还挺矮的,每天在那里给我妈妈说:「妈,我怎么这么矮?」因为我妈妈也不高。你看不懂事,还让妈妈觉得有压力了。我们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是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还是错误的?我们当父母、老师的要有这个敏感度。今天当老师的,考卷发下去,成绩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老师讲,「同学们,不是考试结束了,考试才刚开始,随时都有考试。今天你假如考了一百分,你就觉得『都是我自己的功劳』,你已经考不及格了,你已经长傲慢心了。我们要了解,考一百分,那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很多人的帮助,是你那一科老师辛勤的付出,你要感激他们!」所以他成绩好,他是觉得这个光荣要感激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长的是感恩的心,而不是长傲慢的心。

  他有能力了,我们引导他是「己有能,勿自私」,「我们有这些好的知识、好的能力了,应该主动的去帮助同学,他们有需要」。这个时候他不只没有傲慢,他还能够体恤成绩不好的人,扩宽他的心量,很可能他就懂得好好照顾他隔壁的同学,而不是瞧不起,「他分数比我低」。包含引导孩子自我检讨,「今天你成绩不好,你能够真正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来。是不是粗心了?是不是临时抱佛脚了?是不是没有主动去问老师,问这些懂的同学?是不是没有去好好学习人家读书的态度?『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他就能够在这一次考试当中,找到他可以提升的部分。「过能改,归于无」,你下一次考试不能再重复同样的错误了。假如我们是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成绩,那我们的成绩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因为犯的错误下一次不会再犯。这个心态会成就孩子一生对事的态度,成绩只是他一次的表现而已,不见得能够影响他的一辈子。这个都是在这些机会点当中去长善、去救失,我们长辈都有这个敏感度,就能掌握好每一个机缘。这个是跟大家讲的务本,长这个善心。

  第二个,教育孩子的时候很谨慎,「慎于始」。因为习惯成自然,坏习惯养成就不好改了。第一次出现状况能够纠正、能够警惕,可能他一辈子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曾经听一个企业家讲到,他的女儿常常看电视看到不吃饭。夫妻一看,不能让她这个坏习惯养成,继续这个样子,所以夫妻两个就商量,「今天我们一起吃饭,把东西都吃完,不要留给她了。她每一次拖拖拉拉的,看完电视才来吃饭,都有得吃,她就继续放任下去了」。所以夫妻两个先讨论好,今天都吃完,冰箱也不放东西,让她也没东西可以吃了。讨论好了,就真的叫了一下女儿,女儿没有回应,两个人就全部把它吃光。结果等看完电视,女儿过来,一看桌子上干干净净的,又去开冰箱,也没东西可以吃,然后就看着她妈妈,叫了几声「妈……」,是撒娇的声音。她妈妈看看先生,这个时候先生要以非常坚定的眼神告诉自己的太太,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时候忍不住,就前功尽弃了。教训孩子的时候,有时候该忍下心来还是得忍。这个妈妈看完先生,先生很坚定,接着就跟他女儿讲:「明天早上就有饭吃了。」晚餐没有来吃,明天早上就有饭吃了。

  当天就去睡觉了。结果这个妈妈其实也不怎么睡得着,在心里想「女儿还在饿肚子」,在那里翻来翻去。突然女儿敲门了,走进他们的房间,露出很可怜的样子,她说,「妈,我快饿死了」。结果她妈妈一听到,有一个冲动,要爬起来煮饭、煮东西了。突然要爬起来的时候,她先生的手握着他太太的手,在棉被里面抓住她,hold on(坚持住),意思就是,面对敌人的时候绝不能手软。谁是敌人?女儿的坏习惯是敌人。这个时候你不狠下心来,问题不能解决。尤其坏习惯就好像人身体长病一样,愈早处理,对身体的危害愈小;愈晚处理,危害愈大,难度愈高。所以慎于始,及早教育很重要。她先生也是事前做好沟通,做了很多心理建设,手给她拉下来,她太太就没有起来了,然后太太就跟女儿讲,「明天很快就到了」。孩子看没反应,就出去了。结果凌晨差不多三、四点左右,这个妈妈也睡不着觉了,就先走出来,想先准备早餐给她吃了。要进厨房,还没开灯,恍惚感觉厨房里面好像有人在那儿晃、在那儿动。仔细一瞧,是她女儿,她女儿饿得睡不着觉,已经拿着锅铲在厨房里面等她妈妈了。可能这个女儿心里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