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71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2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41 先用你能接受的方式讲经,到最后自已悟
[第一卷三番破识,破尽无余,阿难方肯舍妄求真,求示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发妙明心(即根性真本),开我道眼(求开圆解),以后十番显见],
十次的显示这个见性,[即指根性为真心。古德云:‘显见即所以显心者’是也]。显见就是显真心。
[先则十番,极显其真:一、显见是心;二、显见不动;]显示这个见性是真心;显示这个见性是如如不动。
[三、显见不灭;四、显见不失,五、显见无还;六、显见不杂;七、显见无碍;八、显见不分;九、显见超情;十、显见离见。]这后面我们来一一解释。
[后则二见,略破其妄],略破其妄就是[(非同破识根本全妄)]。不是破识,根本就是妄。显见超情,显见离见。
[阿难既求示真心,如来不得不与指出,若向众生分上,指出纯真无妄之心,绝对无可指。]因为真心讲不出所以然,
所以,只好剖妄出真,这个善巧方便,先用一点善巧方便,还没有大悟以前,[故只得先带妄显真],
为什么先带妄显真呢?因为众生认妄为真啊,所以,由你所熟悉的来好好的剖析,带这个妄心慢慢显示真心,[后再与剖妄出真],哪里是妄,剖析,出真。
所以,佛陀真了不起,先用你能接受的方式讲经,到最后,你从自性自己开发、自已悟、自己受益!
[交光法师,喻明此理甚妙:阿难认识为心,如愚人执石为玉,]执着这个石头,认为是白玉,[不肯放弃],
众生就是这样,平常日用当中,统统是用意识心、情绪心、妄想心、执着心,佛陀说:这个就是妄!执石为玉,不肯放弃。
[佛为带妄显真],为什么带妄?因为众生认识就是这个啊,慢慢来啊!带妄显真这句话就是慢慢来,给你机会,一下子哪有办法最上乘就是真心,没有办法的!剖妄出真还在后面呢?先带妄显真,有次第性。
[指见是心,如指璞说玉],[璞]就是在石中没有雕琢的玉。[璞虽是玉,尚有石皮未破,其玉不纯,故又为破同分、别业二种妄见],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就是所谓的共业,也是虚妄的。
142 我们生活在一个严重的错觉里面,而不自知
[指见是心,如指璞说玉],[璞]就是在石中没有雕琢的玉。[璞虽是玉,尚有石皮未破,其玉不纯,故又为破同分、别业二种妄见],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就是所谓的共业,也是虚妄的。
譬如说:大家统统看到星星、月亮,这个叫做共业所感的世间,看到阿里山日月潭,这个就是共业所感的缘起,大家执认:这个就是日月潭嘛!台湾有个阿里山,台湾有个日月潭,小学课目都有这样念。这个在众生来讲,是值得游览、观光的地方。
而佛陀说:这个就是共业所感的虚妄假相。一座山,把它推开来,石头、岩石、树木、水、草,一座山慢慢的挖,山挖没有了,这个就是妄。我们现在生活也在妄。
譬如:我问你一个问题,高雄市是个大平地,我们住在平地上面,对不对?住了两百万人。一般众生一定答:对!这是错的,不对,咦?为什么不对呢?
好!诸位观想一下,现在你把太平洋的水抽干,把台湾海峡的水抽干。当把海水抽干的时候,这海水平均是四千米,四千公尺,当你把海水抽干,有时候到七、八千公尺,就是七公里。阿里山七千多公尺,
诸位!当你海水抽干的时候,这个地球如果没有太平洋,水都抽干了,你跑到太平洋的最底下,往上看:喔!原来高雄市是在,往上看,四千公尺那么高的地方!
而我们现在看,是因为台湾海峡的水统统布满。所以,我们觉得说高雄就是港都啊,你看!那是因为大海水盖住,所以你不知道深度有多深,把大海水全部抽干的时候,你要了解,我们不是住在平面,我们是住在高山上啊!知道吗?想清楚了吗?
这样你就知道:我们人生活在错觉里面不知道,我们生活在高山,说我们住在平原。不相信你把台湾海峡的水抽干,到最底下去看:高雄市这么高,好高好高,在四千公尺上面。所以,观念就是相对的,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我们生活在一个严重的错觉里面,而不自知。
同分妄见、别业二种妄见,[如剖璞出玉,光莹焕发矣。佛为指真心显根性(即如来密因),故说此经。]
想要修行,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眼见,显示如来藏性,好好的用这个不生灭的心性修行,就是如来密因。
因此,明心见性特别的重要,特别的重要!万法不离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第一义谛。
离开第一义谛,不名说法,离开第一义谛说法,名为相说。说法必须与第一义谛相应,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即心就是佛。
143 要用本性修行,本性的定,才是实修
[示性定劝实证],佛开示我们,要用本性修行,本性的定,才是实修。
[凡夫、外道、小乘、权宗],[权]就是善巧方便,没有究竟实相。
[其所修行,各皆有定],因为定才能显示不生灭的体,
三昧力不够、定力不够,无法理解佛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
境界一晃,生灭心就起,难以理解。
所以,要培养深层的定,才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寂灭真常法是什么。
144 全用识心错乱修习,怎么有办法超出三界的境界呢
[示性定劝实证],佛开示我们,要用本性修行,本性的定,才是实修。
[凡夫、外道、小乘、权宗],[权]就是善巧方便,没有究竟实相。
[其所修行,各皆有定],因为定才能显示不生灭的体,三昧力不够、定力不够,无法理解佛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境界一晃,生灭心就起,难以理解。
所以,要培养深层的定,才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寂灭真常法是什么。
[无而悉无究竟者。何也]?为什么?[以其徒慕真修,不谙真本],[谙]就是熟悉。不熟悉真心的本修因。[全用识心]在修行,用生灭的意识心修行,是[错乱修习。
如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就算你六根不去攀缘六境,如果不了解真心,只是静静的在那边坐着,你所想的那一念,不是前尘所留下来的法尘。这个仍然是分别影事,也就是不实在的,认缘影为自心,就是错用心的意思。
[斯则诸凡夫天,乐修禅而未决择者,所修八定],也就是四禅八定、[宁能出此境界]?怎么能够超越用意识心去修行这个境界。
也就是说:外道没有一个人了解明心见性是什么,也不能了解真心的不生灭心修行,外道统统不能理解。不能理解用真心做本修因,当然所修全是全用识心,错乱修习,怎么有办法超出三界的境界呢?
145 一切外道,所修之定,亦同用缘影之心
不能理解用真心做本修因,当然所修全是全用识心,错乱修习,怎么有办法超出三界的境界呢?
[又云: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因为他悟的不究竟,认为这个境界就是不分别,分别都无,也不能讲是色;也不能讲说是空。
就是因为这个识,微细的识在作用,不觉察,连这个识都很难观测到。所以,他不叫做非色非空。
那么,拘舍离,我们在《阿含经》里面讲过,这是六师外道之一,为自然论者,主要众生的苦乐不由因缘,惟为自然产生者。
认为这个是自然产生的,并不是因果法则所产生的,则众生的苦乐不由因缘,只是自然产生,这是自然论的外道,六师外道之一,称为拘舍离等,这是外道。
昧为冥谛,冥谛就是:很微细,认为这个就是最初的开始;但是,因为他用意识心,无法探究到真如自性,所以,就立某一个定点,认为一个开始叫做冥谛。这外道二十五冥谛我们以前也讲过。
[则知一切外道,所修之定,亦同用缘影之心]。缘影就是看不到相的本空的本质,从这个相里面,再产生一个相来摄取,叫做影像相分。有本质相分、有影像相分。
所以,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影像而已。
譬如:你看到一座山,看,远远的,其实是一座山;就唯识来讲的话,你看的其实是只有相,假相而已。那个山的本质是木、树木、石头、岩石、水、草所构成的。
山的本质你不了解,你只在看到那一念的影像,误认为确实有一座山,就一直讨论这一座山,执着以为实在有一座山,不知道那是缘起性的东西。
所以说:由这个相分的本质相分,起这个影像,而误认为那个就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用的就是缘影之心,像摄影机一样的,或者是像这个照相机一样的,拍摄,啪!这一念,我相、人相、众生相,我们脑袋里面统统是影像。
本质本来已经空了,那现在摄取本质所缘起的假相,又误认为是真实的。因为那一座山,就是你业力所感应的一个依报,本来就是你清净心所影现的,而你误认为是在心外。
所以,你看到这一座山,变成由本质的相分摄影,变成我们脑筋里面的一个影像,一谈到那一座山,很清楚,可是,你认识的只是个假相而已。
就像你看到一个人,那个人其实不存在,他只是缘起、生灭无常假相,你误认为那个就是实在的,然后就一直讨论这个人的爱恨别离、真假是非,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攀缘这个影像,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