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3套—【科判与序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71本经题,乃佛自命五名中,结集者


[全经要义,萃于一题],[萃],聚集。[欲识经中别义,须解法题总纲。

凡释题者,当知经家,既以题目冠列经前,而释题者,自应据经而取其义]。

意思就是:要根据《楞严经》来解释义理,不可用揣测的,经典有讲什么义理,我们撷取什么义理。

[如密因、了义等,即当说是何等法,经中何文即是],这到底是说什么法,经中哪一段的文章才是呢?

[未可儱侗(lǒngtǒng)拈弄],[儱侗],就是混同无分别,笼统的意思。[拈弄]就是含混过关。[而与经文毫不相涉],讲一些跟经文毫不相干的,这样的解释是不可以的。

[若徒事论量文体],如果只是就事,来论量《楞严经》的文体,而不依《楞严经》究竟义理来解释文体, [安能令文义双畅乎]? [乎]就是呢?

意思是说:如果只在事来论、论量这个文体,经文之体,而不依内含的深意,也就是《楞严经》究竟的义理,来解释《楞严经》的体。[安能],就是怎么能够,令文章和义理,[文义],文章和义理,双畅乎。文章很通顺,义理很究竟,两者都很美,叫做文义双畅乎。

[此题,乃佛自命五名中,结集者],翻开《楞严经表解》,[本经五名]:一、境智为名; 二、机益为名;三、性修为名;撷取了[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八个字。四、妙要为名;五、因果为名。

[境]是密题,[智]是显题。[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这是境。[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这是智。

[第二、机益为名],机——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后来也成了比丘尼,经佛说法,证三果阿罗汉。所以本来淫欲心很重的,结果佛一讲,竟然证了三果阿罗汉!益——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第三、性修为名,性——就是如来密因;修——就是修证了义。也撷取了这八个字。

第四、妙要为名,[妙]就是显题——大方广,妙莲花王;[要]就是密题——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第五、因果为名,因——诸菩萨万行,果——首楞严。

    72什么叫做境智为名?境是密题,智是显题

  [此题,乃佛自命五名中,结集者],翻开《楞严经表解》,[本经五名]:一、境智为名; 二、机益为名;三、性修为名;撷取了[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八个字。四、妙要为名;五、因果为名。

    我们看第一个,什么叫做境智为名?境是密题,智是显题。

    为什么讲密呢?如来的境界,不是一般所能理解的,如同佛的顶。佛的顶就无间顶相,大家看不到,一般众生不能理解的,叫做密题。

    [境]就是境界太高。

    看底下,大佛顶的大——1、当体得名,以此体竖穷横遍——这是体大。体大就是绝对的大,这体大就是对相大、用大讲的。

    2、赞叹之辞,这个[大]是赞叹,为什么加一个[大]呢?叹楞严一法大矣哉!哎呀!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部经典,佛究竟说。

    佛顶——是表显之辞——1、顶是至尊无上,2、是至妙无见,不为一般所了解。

    悉怛多——中国话叫做白——就是相大——就是清净无染的一部经典。

    般怛啰——中国话叫做伞盖——叫做用大。

    为什么叫做大白伞盖呢?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叫做大白伞盖,那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伞可以保护我们风吹日晒雨淋,所以这个大白伞盖就是有保护众生的意思。

    伞盖——用大,做什么用?普被一切故,佛要救众生,要加被一切众生。

    无上宝印——总摄一真法界,一心三大,哪三大?体大、相大、用大,叫做三大。

    我们圆满的这一颗心性,本来就具足体大、相大、用大。圆融绝待,无法过上,没有一法可以超过心性。

    这个[智]就是显题,十方如来——就是过去诸如来,于此圆通法门已成就者。清净海眼,清净——就是离分别,绝对待故。所以,离开了心别心,当下如如不动,心就清净,好好的学一学。

    海——就是心海,眼——就是智眼,也就是照心海之智眼也。所以我们要观照,起般若的智慧。

    第一个境智为名的题目,中间那一段《楞严经》的经文: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73五个经题之名加起来,就是这一部《首楞严经》的经名


  [此题,乃佛自命五名中,结集者],翻开《楞严经表解》,[本经五名]:一、境智为名; 二、机益为名;三、性修为名;撷取了[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八个字。四、妙要为名;五、因果为名。

    我们看第一个,什么叫做境智为名?境是密题,智是显题。

    为什么讲密呢?如来的境界,不是一般所能理解的,如同佛的顶。佛的顶就无间顶相,大家看不到,一般众生不能理解的,叫做密题。

    [境]就是境界太高。

    第二叫做机益为名,救护亲因。亲因是什么?是历劫的亲属,因为阿难也是佛陀的眷属。互相因依全凭此经救护——如下二人。度脱阿难——度令脱离淫难,以及断见思等惑也。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度令性尼,出缠证果矣。这个摩登伽女一下子就证三果阿罗汉了!

    益,什么是益呢?就是得菩提心,得悟成菩提道之因心——三如来藏体,也就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的体性,根性。

    入遍知海,我们常常讲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什么叫做正遍知呢?正知——就是心生万法;什么叫做遍知?无法不知,当然是遍知啊!为什么?因为万法唯心嘛!

    所以,正知——就是心生万法——依此经可以得入正遍知海。正遍知就是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这个都是佛的通号。

    第三、性修为名,性——就是如来密因,也就是三如来藏,不生不灭之因地心,凡外权小所不知故。这个不是一般凡夫、外道、权教、小乘所能理解。

    修——就是修证了义——了义之修,无修而修,修而无修;了义之证,证而无证,无证而证。所以无证而证,了义之证,性修。

    第四、妙要为名。[妙]是显题,[要]是密题。大方广,[大]是什么?称自性体,竖穷横遍——是体大。方——是具足恒沙,称性德相——名为相大。广——是出生无尽,称体妙用——是用大。

    所以,大方广就是体相用,我们不是常常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吗?所以,大方广就是遍十方,就是体大、相大、用大。

    妙莲花王——比喻如来藏心,因果交彻染净一如。什么叫染净一如?染空,净还是空。所以,染污不得,趣向圣道亦是邪,也没有一种净可以追求,直下染就是空,就是净。染、净只是一个名词,会用的,其实无染也无净,才是真正的净。

    [要]就是密题,十方佛母——十方诸佛皆从此经出生故。陀罗尼咒——此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前面说: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故。

    第五、因果为名,因——诸菩萨万行——也就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之修行也。果——就是首楞严——也就是所证究竟坚固之果位也。

好,现在把笔拿起来。1境智为名取大佛顶这三个字,佛自讲的五种经题,第一个。所以,我们这部经典取了前面[大佛顶]三个字。

机益为名没有取,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都没有取。

3性修为名,性——就是[如来密因],修——就是[修证了义]。那么,就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取到这个是第三个经题了。

第四个经题妙要为名也没有取,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没有取。

第五个,二个名字,因跟果的名都取,因——诸菩萨万行,果——首楞严。五个经题之名,把取的加起来,就是这一部《首楞严经》的经名、经题——《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就交代清楚了。要命一个经题,还很麻烦。这样就知道,经题还得来不易,拼凑起来的。

乃佛自命五命中,结集者,[拣择重要,略取十九字,合成一题]。刚刚我们讲了,你看了就不陌生。

[大佛顶]前面三个字,中间八个字[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后八个字[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刚刚讲过了。[名异诸经],《首楞严》经,不同于其他一切经典,[故谓之别题]。只有这一部经,叫做别题。

[经之一字,凡是经藏,诸部同名为经],就是归类的意思。只要是出自经藏,诸部同名为经,所以,有《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弥陀经》、《圆觉经》、《金刚经》、《地藏经》、《药师经》等等。[故谓之通题]。[通]就是大家通用的;别题就是只有这一部叫做《楞严经》,通题就是其他部经典也通称为[经]。

[今先约别题,依古判定,后合通别,逐句分释]。现在就这个别题,依古人的判定,最后来合这个通,通题跟别题,逐句分分开来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74《楞严经》是以人法兼比喻为题


[一切诸经,别名无量,按古德所判,不出七种立题:]也就是七种情形。

[以人、法、喻三字],不是人就是法,要不然就是比喻,命这个经题,离不开人、法、喻三个字。

[单字三种,双字三种,具足一种。]具足就是人、法、喻统统有的。

举个例子:单人作题的([一单人:如《佛说阿弥陀》],佛是[人],阿弥陀是[人]。)所以,单人的意思,就是这个题目,人、法、喻里面只有单人。

[二单法:如《大涅槃》,《大涅槃》就是《大般涅槃经》],只有法,没有人,也没有比喻。

[三单喻:如《梵网经》,《梵网经》就是大梵天之网],这个是比喻。

第四、用人跟法来命经题的,[四、法,如《地藏菩萨三愿》],地藏菩萨就是[人];本愿就是[法],所以是人、法来立这个题目的。

[五人、喻:]来命这个经题的,[如《如来师子吼》],如来是[人],师子吼当然是[比喻]。所以,这个经题《如来师子吼经》,就是人跟比喻。

[六法、喻]:就是法跟比喻,[如《妙法莲华》],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比喻这个妙法像莲华,是清净,出污泥而不染,莲华是一种[比喻]。所以,《妙法莲华经》是法跟喻的合名的经题。

第七叫做具足一式,具足一种叫做具足一式,[七人、法、喻]:具足一式,有人、有法、有比喻。[如《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用华来庄严叫做华严,这个当然就是[比喻]。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喻统统有。

一切的经典,绝对不能超出这七种立题,而这七种立题也不能超过三个字:[人、法、喻]。

我们要记住!单三、双三、具足一,单字的,人、法、喻有三种,叫做单三。单人、单法、单喻,只有人、只有法,或者只有喻,单三。

双也三,譬如:人法、人喻、法喻。最后就是具足一式,就是人、法、喻统统具足,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此经以人、法为题]。为什么?[如来是果人,菩萨是因人,密因是理法,了义是教法,万行是行法,首楞严是果法]。都是法,

[故以人、法为题,亦可略兼于喻。以佛顶二字,非举相似之物,比类发明,乃举直称法体之佛顶,以表胜妙,故日略兼于喻。]

重要的是以人跟法来命这个《楞严经》,那么佛顶也可以说是一种比喻,表示殊胜、胜妙,故日略兼于喻。[此依古判定,下逐句分释],此依古就是此依古人判定,下面逐句来分释。

在表解第一页的最下面,此经以人法兼喻为题,喻——如大佛顶;理法——如来密因;如来——就是果人;教法——就是修证了义;行法——诸菩萨万行,菩萨——是因人,还在修行,还没达到究竟果,是因人。果法——首楞严大定。

所以,喻、理、教、行、果,理、教、行,统统是法。

但是理法、行法里面有出现[人],一个是果人,一个是因人。

所以,《楞严经》是以人法兼比喻为题,[人]是果人跟因人,如来是果人,菩萨是因人;[法]有理法、教法、行法、果法,[比喻]就是佛顶,就是最殊胜的一个比喻。

    75大因是大,大义大行大定还是大,具足诸大,是为大经


翻开《讲义》第三页,[大佛顶]标A;[如来密因]标B,第二个段落;[修证了义]标C,第三段;[诸菩萨万行]标D;[首楞严]标E,第五段;[经]标F,是通题。这样就非常清楚!

我们现在开始讲A段,念了那么长的经题,[大佛顶]是什么意思呢?

[大佛顶三字,为能赞能表,]能赞叹,也能表法。[下之四法,为所赞所表。大者,称赞之词,赞下四法,犹言大矣哉是经也!]

哎呀,这一部是很了不起、伟大的经典喔,可不是一般的经典喔!

[则知密因为大因],为什么加一个大?会成佛啊!换句话说,在座诸位!你们今天听《楞严经》,得了这个密因,就是一定会得成菩提果。所以,知道密因为大因,[得成菩提故],会成就无上的菩提。

[了义为大义],这个[了],其实就是究竟,一点都没有善巧方便,直捣黄龙,究竟菩提,毫不客气,不讲善巧方便,没有的!

了义是究竟的大义,就是一定让你成佛的,叫做[称实理说故]。称实理就是称如实之理,如实之理就是毕竟空、就是无生之理,叫做称实。称实是什么意思呢?合于实相无生之理,叫做称实理说。

[万行为大行,如实修行故],什么叫如实修行?依佛所讲的,不生灭的因,你悟了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做什么都行,做一切善,也不抢功、也不立敌。

见一切恶,也能宽恕众生,给他一个机会,为什么?心如如不动啊,善恶不动、是非不动、来去不动、增减不动,统统如如不动啊!

所以,这个万行为大行是说:通达了不生灭的如来藏性,而起一切的修行,统统叫做大行,因为无所住、无所着,所以,念念都通往无量功德的清净自性,着相,功德就小;无相,功德就大!

万行为大行,如实修行故。[楞严为大定,王三昧故],[王]就是称王,称霸于一切三昧;王三昧加三个字更清楚:叫做王[于一切]三昧故,那这个更清楚了!

王于一切,也就是一切三昧之王的意思。一切三昧之王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本性的定,每一个人统统具足的,只是你不会用而已。

[具此诸大,是为大经]。前面种种的大,大因是大、大义是大、大行是大、大定还是大,具足了诸大,是为大经。

[首标大者,意令受持是经者,当依大教解大理,称大理起大行,满大行证大果,故以赞之。]所以,要赞叹之。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76能听到楞严大法,可不是一般的因缘跟福报


翻开《讲义》第三页,[大佛顶]标A;[如来密因]标B,第二个段落;[修证了义]标C,第三段;[诸菩萨万行]标D;[首楞严]标E,第五段;[经]标F,是通题。

[首标大者,意令受持是经者,当依大教解大理,称大理起大行,满大行证大果,故以赞之。]所以,要赞叹之。

[佛顶表显之义],[佛顶]就是表示,来显示说最尊贵的意思。

[佛顶,则佛肉髻相上],佛肉髻,肉髻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发挽发,挽发而束在头顶上的结,叫做髻。

[无见顶相也,乃三十二相之第一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楞严经表解》上,有空自己慢慢看,我们了解一下,在这里就不讲三十二相。三十二相之第一相,就是无见顶相。

[肉髻在青螺绀gan发],绀目澄清四大海。什么叫绀呢?就是深青中含有红的颜色,又叫做天青。也就是青含有红,色泽非常的美。

肉髻在青螺绀发正中,[周围红色,状如春山吐日]。就像这个春天的山,冒起来的太阳,叫做春山吐日。

[佛初生时,岚毗尼],岚毗尼位于今日的尼泊尔境内,靠近印度边境。以前就是佛出生的地方,现在划归为尼泊尔的国土。岚毗尼[林神,为佛乳母,棒持谛观],把佛抱起来,[不见其顶],看不到佛的顶。

[又佛成道后,游化波罗奈国,东方应持菩萨,欲穷佛顶],想要看佛的顶到底是什么?

[上历恒沙佛土,终不能见]。还是看不到佛的顶,表佛的境界,不是你诸大菩萨看得到的,那何况凡夫呢!表境界之高!为什么这么困难?

[此不属于有,而能放光化佛,又不属于无,双离有无,是之谓妙]。此不属于有,这个无见顶相,你讲有不对,它是无形相的。但是,无形相却能放光,化种种的化佛出来;又不属于无,也不能讲它无。所以,有也要离,无也是要离,叫做双离有无,离有跟离无,统统要离!是之为妙!

[表下四法,犹言妙矣哉是教也]!妙矣哉,这个教是不可思议的!把笔拿起来,[则知密因为妙因],这个编号:一;[了义为妙义],编号:二。因为有四法嘛![万行为妙行],标号:三;[楞严为妙定],编号:四。

好!密因为妙因,了义为妙义,万行为妙行,楞严为妙定,都是[妙]。台语讲的:很奥妙!就是很好。如果说:事情不妙了!那就是很凄惨了!所以,我们要体悟那个[妙]字。

哪四法呢?看一,则知密因为妙因,[因心果觉,二不别故]。因心果觉就是:因地心,加一个[通],通果地觉,因为因地心是不生不灭,果地觉还是不生不灭。如果不悟了不生不灭作因地心,你永远不能成佛。

意思是说:你用意识心修行,百千万劫都得不到菩提果。如果明心见性,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一刹那之间就成佛。理上佛啦。原来每一个都具足不生不灭的清净心。

所以,因心果觉的意思是说:因地心通果地觉。二不别故,意思就是: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以,《华严》讲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这个意思。二不别,佛教讲的叫做因果不二。
了义为妙义,也就是[一门深入,六根清净故]。一门深入,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大家都在念佛,我们讲堂也都是坚持净土法门,一门深入,哪一门?净土法门。

但是,这个净土法门要怎么念呢?诸位!要六根清净的念佛。如何能够六根清净的念佛,要开大般若智慧,否则时时刻刻妄想一堆!所以,念佛要念得很好,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所以,为什么不听经不闻法不行,因为没有开大般若智慧,你怎么定呢?怎么念呢?怎么熬呢?因为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会生病啊、会感冒啊、会碰到逆境啊、会破产啊、夫妻有时候会离婚啊,你在念佛过程当中,会碰到很多的挫折、逆境啊。

家属反对、太太反对,或者是先生反对,一下子盲肠炎、一下子子宫肌瘤、一下子儿子不孝,这个没有用般若智慧,你那个佛定得下来啊?骗人的!

所以,师父昨天讲了:念佛不懂教义、教理,叫硬干,你死定了!到最后你就会发疯!很认真在念佛,也没有智慧,就是念,不受益,也不感应!是不是?

万行为妙行,[称真如理,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中中流入故)]。说:万行为妙行,称真如理。

真如就是无生,真如是什么意思?无法不真,无法不如。无一法不是真,无一法不是如。

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中中]就是中道,每一念都进入佛的领域,每一念就是不着空、不着有。

[楞严为妙定,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因为修成即坏,有修就是坏,清净自性本来具足。清净自性不是象墙壁,墙壁坏了补一个洞,清净自性没有办法补的。

所以,修行很困难,不悟,他就很困难,说不出所以然,说也不对,因为它没有任何的形象你怎么说?也可以方便说;但是,方便说,他的体会,会跟真如的理体不相应,因为我用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在说法。

而你用的是意识心在听法,所以,你用意识心,用猜的,那个到底是什么?就错!这个不能用猜的。不能用揣摩、不能用思惟的、不能用摩仿的、也不能用比类的,唯证相应故。除了自已内证,没办法讲!

所以,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具此诸妙,是谓妙法。表以佛顶者,意令受持是经者,当依发妙耳门之妙教]。妙耳门就是用耳根。

[悟如来藏性之妙理;从妙理起妙行;满妙行证妙果,(即妙觉极果,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以表之]。

这几个小字,就是修行的重点:即妙觉极果,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记得![无所得]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一句就穿透一切的烦恼。你今天活着会很痛苦,就认为那个是有,不知道缘起就是空的道理。所以,大悟悟什么?就悟万法不可得,不可得就是无所得,无所得,那就无所住,无所住就是放下,你没有办法带走任何东西,你拥有的就是这个臭皮囊,最后火化就是剩下一堆骨灰!故以表之。

[结集者,取此三字,冠于经题之首],取[大佛顶]三个字,冠于经题之首。[令知所赞所表,必非权渐教也。]不是权教,也不是渐教。

权是对实教讲的,非权就是实教;非渐就是顿教,叫你直趣萨婆若海,顿悟如来藏性。必非权渐二教,也就是非权教,就是一定是实教;非渐教就是顿教。

[非]用两次,非权非渐,那么就是必实、必顿,是同样的道理。不是权教、不是渐教,是实教、是顿教。

所以,能听到楞严大法,可不是一般的因缘跟福报。

   77本性的定,每一个人统统具足的,只是你不会用而已


[万行为大行,如实修行故],

什么叫如实修行?依佛所讲的,不生灭的因,你悟了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做什么都行,做一切善,也不抢功、也不立敌。

见一切恶,也能宽恕众生,给他一个机会,为什么?

心如如不动啊,善恶不动、是非不动、来去不动、增减不动,统统如如不动啊!

所以,这个万行为大行是说:通达了不生灭的如来藏性,而起一切的修行,统统叫做大行,因为无所住、无所着,所以,念念都通往无量功德的清净自性,着相,功德就小;无相,功德就大!

万行为大行,如实修行故。

[楞严为大定,王三昧故],[王]就是称王,称霸于一切三昧;王三昧加三个字更清楚:叫做王[于一切]三昧故,那这个更清楚了!王于一切,也就是一切三昧之王的意思。

一切三昧之王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本性的定,每一个人统统具足的,只是你不会用而已。

   78如果不悟了不生不灭作因地心,你永远不能成佛


   [因心果觉,二不别故]。

    因心果觉就是:因地心,加一个[通],通果地觉,

    因为因地心是不生不灭,果地觉还是不生不灭。

    如果不悟了不生不灭作因地心,你永远不能成佛。

    意思是说:你用意识心修行,百千万劫都得不到菩提果。

    如果明心见性,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一刹那之间就成佛。理上佛啦。原来每一个都具足不生不灭的清净心。

    所以,因心果觉的意思是说:因地心通果地觉。

    二不别故,意思就是: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以,《华严》讲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这个意思。

    二不别,佛教讲的叫做因果不二。

   79如何能够六根清净的念佛,要开大般若智慧


[一门深入,六根清净故]。

一门深入,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大家都在念佛,我们讲堂也都是坚持净土法门,一门深入,哪一门?净土法门。

但是,这个净土法门要怎么念呢?诸位!要六根清净的念佛。

如何能够六根清净的念佛,要开大般若智慧,否则时时刻刻妄想一堆!所以,念佛要念得很好,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所以,为什么不听经不闻法不行,因为没有开大般若智慧,你怎么定呢?怎么念呢?怎么熬呢?

因为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会生病啊、会感冒啊、会碰到逆境啊、会破产啊、夫妻有时候会离婚啊,

你在念佛过程当中,会碰到很多的挫折、逆境啊。家属反对、太太反对,或者是先生反对,一下子盲肠炎、一下子子宫肌瘤、一下子儿子不孝,这个没有用般若智慧,你那个佛定得下来啊?骗人的!

所以,师父昨天讲了:念佛不懂教义、教理,叫硬干,你死定了!到最后你就会发疯!

很认真在念佛,也没有智慧,就是念,不受益,也不感应!是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80要用智慧,才能解决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问题


有一个小姐,信佛很虔诚,有病不去给医生看,体质虚弱。来到讲堂,刚好在楼下碰到师父,她就问:师父,我念佛念这么久,都没有感应啊!

我说:你哪里没感应呢?她说:我的身体一向是很坏啊,念佛都不感应,我过午不食啊!

我说:喔!居士,居士!你这个学佛已经变成外道了呢!把物质世界跟清净的心灵混在一起讲了呢!

四大是属于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你要补充这个能量啊!你又过午不食、又吃素、又不顾营养,你这样念佛,哪里身体会健康?你没有健康的因,怎么会健康呢?

我这样跟她劝告以后,回去经过了三个月,又来,哇!脸色更糟糕!我说:咦?你为什么呢?

她说:我就是不习惯晚上吃,我认为我这样叫做持戒,这样叫做清净,她已经受菩萨戒,我认为晚上吃有罪啊,不符合佛的戒律!

你看,她就卡在一个持戒,弃这个色身于不顾。我说:你这样念到死,观世音菩萨也帮不上忙!你知道吗?

我有个徒弟,在旗山做护士,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她说:师父!您知道吗?什么事情尽量不要打点滴!叫做吊瓶儿。尽量要用吃的。

我说:是为什么?她说:经过了这些医生来把它分析,你吃这个稀饭半碗,抵得过一瓶的点滴。

说:打点滴在国外,是病到爬不起来的人在打的,不是像台湾这样子的,来!手一伸就吊瓶儿,就打点滴。她说:国外才没有这样子的!而且这个打点滴的效果也不是很佳!

她说:一碗稀饭,抵得过二瓶点滴的营养,所以,无论如何,你就是要吃!

我有时候跟邱医师讲:哎呀!我今天这个胃不舒服,呕吐,不想吃。邱医师就说:不行!你宁可吃,让它吐。你吃十分,让它吐三分,还有七分,你就是一定要吃!

后来,我开始懂得这个健康的观念了:就是要吃,没事不要打针、不要吊瓶。

现在经过了这样子的理解以后,这个小姐,我这样子劝了她,我说:你这样没有办法!

因为她那个脑筋里面,都是用自己的意识型态来衡量佛,也不懂得佛理是什么,这个叫做硬干,到最后体力就撑不住了,念佛就说佛菩萨不感应。

所以,这个色身内四大一定要靠外四大的能量来平衡内外,不吃饭没有能量,念佛有用吗?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制定叫你不吃饭呢?是不是?佛陀当时几千个比丘大阿罗汉,统统要走出去托钵,就是要吃啊,要照顾这个色身啊。

没有照顾这个色身怎么修行呢?因此学佛有一种人,叫做观念错误,错解佛意,把自己搞得一个不像人!

我们当家师要看看,法师的僧团里面,哪一个人的气色比较不好,把他抓起来用灌的,师父讲的:要吃!不要一个气色那么不好!

我们应该理解佛的用意,佛教的教义、教理,不能迷信,什么都念佛、什么都念咒,以为可以解决全天下所发生的事,It is impossible!这个叫做根本不可能!

要用智慧,才能解决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问题,不是念佛就可以解决生命的一切问题,不吃饭就是饿,二话不说,你就是要饿!

要有佛的智慧,要懂佛理在讲什么,不能偏激,行径不能乖异。

你是圣人,没有话讲。你是凡夫,就按照凡夫的方式修行,好好的吃、好好的睡,照顾健康。佛法第一、健康第一,这才是符合佛的教化嘛。

哪里不吃、不喝、不睡,这样叫做修行?你又不是圣人,又没有首楞严三昧的大定,还是要按部就班来。

    81[无所得]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一句就穿透一切的烦恼


[悟如来藏性之妙理;从妙理起妙行;满妙行证妙果,(即妙觉极果,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以表之]。

这几个小字,就是修行的重点:即妙觉极果,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记得![无所得]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一句就穿透一切的烦恼。

你今天活着会很痛苦,就认为那个是有,不知道缘起就是空的道理。

所以,大悟悟什么?就悟万法不可得,

不可得就是无所得,无所得,那就无所住,无所住就是放下,

你没有办法带走任何东西,你拥有的就是这个臭皮囊,最后火化就是剩下一堆骨灰!故以表之。

    82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具此诸妙,是谓妙法

万行为妙行,[称真如理,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中中流入故)]。说:万行为妙行,称真如理。

真如就是无生,真如是什么意思?无法不真,无法不如。无一法不是真,无一法不是如。

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中中]就是中道,每一念都进入佛的领域,每一念就是不着空、不着有。

[楞严为妙定,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因为修成即坏,有修就是坏,清净自性本来具足。清净自性不是象墙壁,墙壁坏了补一个洞,清净自性没有办法补的。

所以,修行很困难,不悟,他就很困难,说不出所以然,说也不对,因为它没有任何的形象你怎么说?也可以方便说;但是,方便说,他的体会,会跟真如的理体不相应,因为我用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在说法。

而你用的是意识心在听法,所以,你用意识心,用猜的,那个到底是什么?就错!这个不能用猜的。不能用揣摩、不能用思惟的、不能用摩仿的、也不能用比类的,唯证相应故。除了自已内证,没办法讲!

    所以,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具此诸妙,是谓妙法。表以佛顶者,意令受持是经者,当依发妙耳门之妙教]。妙耳门就是用耳根。

    83为什么佛与佛不会吵架?因为他们都证悟了绝对的空

[如来密因:如来,是诸佛通号。佛有十号],

我们拜八十八佛常常念: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有十种通号。

[如来为第一号,乃仿同先德号]。[仿]就是依照的意思。

[乃仿同先德号,以佛佛道同],为什么说佛佛道同?没有看说这一尊佛跟那一尊佛会吵架的,因为他们都证悟了绝对的空,他们的般若智慧互相融遍。

为什么?佛佛道同,佛佛都证悟到不生不灭,大家都无诤啊!

所以,一个团体好、坏,从这个[诤]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团体它有教育,出家、在家就懂得无诤的道理,就会懂得退让,诤论少,事非也少。

一个团体如果没有教育、教化,看起来好象在修行,可是一碰到一点小事,就没完没了,事非也讲不完,烦恼也处理不完。

佛佛道同,佛的心就是无诤、圆满、如如不动,佛的心懂得宽恕、懂得原谅、懂得包容,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性,所以,佛当然就无诤了。

一个团体要想让它提升,应当好好的理解佛的心性是什么?各个降伏自己;各个了悟佛的心性,每一个都进入解脱。解脱就无诤,二个人在一起是无诤;四个人在一起也是无诤。

无诤如果是零,零加一百个,还是零,因为无诤嘛!这个团体来一千人,也是无诤,因为都是零。

因此,要了解佛的心是什么,道就同。因此提升每一个心性的功夫,是当急之务。

   84佛法是无始无终的


   [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故曰如来],其实如来这样解释也对,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解释,我认为比较好,[如]是乘如实之道,[来]是而来度化众生,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比较好!

    你要这样解释说:与佛佛道同,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故曰如来,[此约普通解释]。

    师父的解释是认为:乘如实之道,再来度化众生,故曰如来。我认为这个定义,对[如来]的定义比较恰当。

今[按本经,终实教意,如为本觉,来为始觉]。本觉是理体,说:本觉理,始觉智,这个要注意听喔!

[智]就是启动般若智慧,本觉,一切法无生,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这是我们的本觉啊!本觉就是理体。

[来]叫做始觉智,开动我们的智慧,来为始觉。

[依本觉,不生灭之理性,起始觉,回光返照之观智,依妙智证妙理,始觉与本觉合一,名究竟觉,方成佛道,方称如来]。

一般人听了这个,容易了解:原来是始觉——开始用般若智慧观照,观照到最后,跟本觉合而为一,名究竟觉。

诸位!这个是方便说,大悟不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因为众生站在凡夫次第性的角度,才这样讲的。

诸位!究竟觉没有始觉,没有本觉,悟,没有始,没有终的,也没有始觉,也没有本觉。

为什么?究竟一切法本来就无生,如果有开始,那就有结束啊!

佛法是无始无终的,因此讲始觉跟本觉合一,是为了解释有个次第性,你就是要动般若智慧观照,观照到最后,会归你的本觉,名究竟觉。方称佛道,方称如来,这个是方便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85 什么叫做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


(如来)[更约三身释之:身者,积聚之义]。积聚之义,记起来:一、法身如来;二、报身如来;三、应身如来。

什么叫做法身如来?梵语毗卢遮那,叫做Varrocana。[华言],中国话叫做[遍一切处,此积聚理法以为身;真如妙理,犹若虚空,遍一切处。

经云:[常住妙明,不动周圆。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即法身义]。

诸位![法]后面为什么要加一个[身]?因为众生从小到大着于这个色身。所以,要诠释这个佛法,让你有一个具体的观念。

其实法本不生、法本不灭,法本没有去来,也没有生死,没有迷悟,没有这个东西。

为什么要加一个[身]?让你有具体的观念。所以,供养清身法身毗卢遮那佛,不是在心外啊,供养清净法身,是提升自己的清净自性,叫做供养。

供养清身法身毗卢遮那佛,哪来的毗卢遮那佛?这毗卢遮那佛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诸佛的法身啊,每一个人的心性啊!

打破无明,去贪嗔痴,就叫做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修福修慧,就叫做供养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因为他是净满——清净跟圆满,福慧具足,积聚了智慧。所以,修福修慧就是供养卢舍那佛。对不对?

尽心尽力的去普渡众生,等同应身佛,就是应身如来,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因此我们要了解,法法会归自性第一义谛叫做正法;心外有法,叫做外道。所以,论一件事情,有事跟有理。

[毗卢遮那佛]再解释一下,说:中国话遍一切处,此积聚理法以为身,理就是无生,无生之理遍一切处,诸法毕竟空的意思。

真如妙理,犹如虚空,为什么?遍一切处嘛!一切处即一切相,即离一切相,

经云:常住妙明,不动周圆,我们常住妙明的清净自性,不动,遍周圆就是遍满十方法界,是如如不动的,是遍满法界的。

在这里面你要找去、找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因为就本来无一物了。

本来无一物哪里有迷悟、生死、去来种种的假相呢?所以,即法身义,因此法身就是觉悟了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第二,说要供养清净法身,就是要开悟。[二、报身如来:梵语卢舍那]。

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八十华严》翻译作毗卢遮那佛;《六十华严》才翻译成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其实是指同一个东西,同一尊佛,就是理佛,理上来讲的。

后来的人,认为三身佛即一个心性,把它分开来,把它解释比较好解释。所以,就把《八十华严》毗卢遮那佛叫做清净法身;把《六十华严》的译本卢舍那佛叫做圆满报身;那么,一般接着,就是应身佛,就是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所以,这个跟翻译本有关系,方便让大家了解。

二、报身如来:梵语卢舍那,这是出自《六十华严》。[华言],中国话叫做[净满],叫做清净圆满。[此积聚智慧以为身],这个智慧,[诸惑皆净,智慧圆满。经云:[明极即如来,]][明极]就是究竟明,一点都不污染。所以,修行就是:染污即不得。[即报身义]。

[三、应身如来:千百亿化身,随机应现,此积聚机缘以为身]。看有没有因缘?[如有可度机缘,即现八相成道]。就现这个八相成道。

现在就是千百亿化身,现在有DVD了,一日一夜可以记录多少!是不是?无量无边,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只要一个法师依佛陀的正法所讲的,把它录音、录影,制造成DVD、VCD,就怕没钱。有钱,一日一夜千百亿化身!

二千五百年前,讲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听起来有一点不可思议。二千五百年后今天的科技的发达,果真应验佛陀讲的千百亿化身。

   86 同一个心性流露出来的,会有不同吗?


[经云: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自觉已经圆满了,能够觉他,能够有众生可以度,有因缘,有众生可以度,如来就应世。

像我们现在就很可怜了,佛已经入涅槃了,二千五百多年了,没办法了,就靠这些祖师大德、佛陀所留下来的经典,各人参究。

所以,你如果听很多法师的,这个法师这样讲,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那个法师那样讲,是站在一个角度。

诸位!除了大悟的,讲的直接就讲佛的心性,否则名为相说,六祖讲的。

因此信徒也没开悟,上人、师父也没开悟,这下就很麻烦!麻烦是什么?因为大家都没开悟,所以,听这个师父讲是这样子,听另外一个师父讲,又是这样子!

佛经里面讲:没有开悟,要理解佛法,就像瞎子摸像一样,因为不知道佛的心性是什么。

瞎子摸象就是眼睛看不到,摸到象的大腿,喔!怎么这么大的柱子!他不知道那是大象的腿。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喔!这把扇子这么大!摸到大象的肚子,说:这是什么墙壁啊,怎么起皱纹!叫大象不动不叫,给瞎子摸。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这是一根扫把!意思就是:同样一只象,瞎子摸起来就不一样!

其实究竟义、佛理是一样的,除非你大悟;否则这个法师讲的,站在某一种相上的角度讲,非要这样不行!

这个强调放生;这个强调吃素;这个强调诵戒;这个强调布施;这个强调持戒;这个强调精进;这个小乘强调禅定!每一个都站在角度不一样!

中国八大宗派,一直强调净土,否定了其他宗派,听起来不舒服。不知道说:这个净土跟禅,其实是不二的东西,净土叫你念佛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即心即佛啊,他不知道,拼了老命赞叹净土法门,却不知道终极点是不二。

《法华经》讲的:实相无相无不相,无相无不相,就是体相用具足。《华严经》讲的一真法界,就是绝对,绝对就是即心即佛,就是一心不乱啊!是不是?有什么两样呢?

密宗讲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大圆满、大手印,大手印就是无印叫做大手印,密宗到最后也是最上乘啊,无啊,究竟不可得啊!

所以,大悟的人,你讲唯识,唯识通;讲天台,天台通;讲净土,净土通;讲禅,讲禅通;讲《华严》,《华严》绝对通!为什么?同一个心性流露出来的,会有不同吗?除了凡夫自生分别,讲经说法不得第一义谛,大悟就是究竟平等。

因此我们要了解,八大宗派不能离开佛的这个心性,是同样佛心性流露出来的,本来就是应该互相尊重的。所以,做一个佛弟子,应当能理解佛的心,不能偏激啊。

好了,举这个例子告诉大家,没有明心见性就像瞎子摸象一样,因为不是明眼人嘛!

所以说:哎呀!师父啊!有时候,你们这个法宝,来流通处还要买的,有的人对人家国外这么慈悲,就用送的!师父!你们是不是有大小眼?

我说:我们没有大小眼,我们只有正法眼,哪有什么大小眼呢!时空不一样嘛,台湾的众生要度,中国大陆的也要度,华人的世界,有因缘的我们都要度。因此我们没有分别的,正法眼藏就是如来应世啊!

    87修行不是硬干,要懂得理,理上的般若智慧啊!


[密因,拣非事相修行],这不是事相修行。[显因可见者]。意思就是:很清楚的,叫做显。

那么为什么讲密因呢?非显因可见,所以,显因可见者,前面加一个[非]字,你就才知道说他在讲什么,否则你看不懂啊!

拣非事相修行,非显因可见者,加一个[非]字,喔!这样就更清楚了!不是事相修行,

就是说:不是硬干,你要懂得理,理上的般若智慧啊!绝对不是说:只有身体上,事相上的修行,也不是显因可以见的,意思就是:它很微细很微妙的,叫做密因。

[而曰如来密因,即是十方如来,得成果觉,所依之因心;亦即一切众生,所具之根性,为菩提涅槃,本元清净之体;可为修证果觉之因地心。十方如来,皆依此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觉,就是果地的修证;众生人人本具,迷而不觉],

但是,众生未能依不正灭心之修证,[未能依之修证],就是众生没有办法依不灭的心修行,[故谓之密]。

难为一般众生所知,这个叫做密,不容易显现、不容易觉察、不容易理解,叫做密。

[又,此不特],特就是不只[是因性,亦即是果性]。不生灭是因,同时就是果。

[以如来虽证极果,不离正因],如来虽然证到了极果、究竟果,但是也不能离开正因。[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这个[该]就是包罗、包含。

因该果海,这个因,同时包含果地之海。[彻]就是通,果彻因源,就算你证究竟果,也通达根本的因,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因该果海,就是因包含果;果彻因源,就是果也通因。

[问:既即果性,何复名因?]既然它是果的性质,成佛叫做果,又为什么叫做因呢?果跟因不是不一样吗?它的怀疑就是这样子,既是果性,为什么叫它叫做因?

[答:须见此不生不灭之根性后,方是究竟果觉之因],就是你一定要明心见性,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这个做下手,就是要先开悟。方知究竟果觉之因。

[更须依此圆湛不生灭性],[湛]就是不动,圆满不动,清净不动叫做湛。更须依此圆湛不生灭性,[成为因地心,称性起修],什么叫做称性起修?[称]就是合于,合于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来下手。

所以,修行就是:眼睛不见众生的过失,好好的守住自己,降伏自己,不说他人的事非,不看众生的过失,能原谅、宽恕无知的众生,念念都在降伏自己,这个就是称性起修。因为不生不灭,就不会去看众生的过失,也不会落入善恶、是非对立的思想。

    [始获究竟果觉,即此一性,而能通因彻果,故如来破识显根,即显此密因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89佛性因修而显,不修行,它就是显不出来


  [第一卷文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

    做一下笔记,真本跟妄本,二种根本:一种是真心的根本叫真本;一种叫做妄心的根本。皆由不知二种根本,就是真、妄。

   [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馔]就是各种食物的总称,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美食,煮沙怎么可能成为美的食物呢?[纵经尘劫,终不能得]。因为你发心错误,你用生灭意识心修行,当然没办法!

    [佛欲令人舍妄本,而依真本也]。所以,要把妄识心放下,用真心修行。

    [因之一字,遣利根狂慧人过]。除了遗前面四种人,凡夫、外道、权教、小乘四种人,还遗狂慧之人。狂慧就是说:但有智慧,讲得头头是道,而心没有一点定。

    [以彼未明所具不生灭之根性],所谓狂慧是指一般的世智辨聪,他书读多了,很会讲,可是烦恼一大堆。或是懂一点皮毛,发狂慧,心没有定。以彼未明所具的不生灭的根性,

    [但是正因佛性],只有了解,正因佛性就是我们的本体。[须假了、缘二因],叫做三因佛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还有缘因佛性。

    这个[了]字就是用大智慧打破无明,叫做了;[缘]字的意思就是:借重缘起法,悟入不生不灭,这个叫做缘因佛性。

    [正因方显]。所以,你一定要假智慧,还有种种的缘起,才能开发出正因佛性,正因佛性才显现出来。

    [遂乃自恃天真,本来是佛],有的人认为,自恃天真,哎呀!天真,太可爱了!认为什么?本来就是佛啊!

    [顿捐修证],[捐]就是除掉,不用修了,反正站着也是佛、躺着也是佛、精进也是佛、懒惰还是佛嘛!不对!那个虽然是佛,不精进、不修行、不修证,就是显现不出来。

    [不依方便],种种善巧方便[进修,终无得证]。一点办法都没有。

    为什么要进修?你要克制欲望,放下财色名食睡,克制那个贪嗔痴,慢慢慢慢的降伏自我。

    虽然说大家都是佛,有正因佛性,没有般若智慧,没有种种好的因缘,就是没办法。

     所以,今天来听经闻法,就是假了因佛性、缘因佛性而要开采正因佛性。

    [如矿虽是金,不假锻炼,终久是矿,不能成金]。用这个比喻,比喻的很好。如矿虽然是金,可是矿有夹杂,有杂质啊,金矿里面,虽然是金的本质,可是,不假锻炼,终究是矿。不锻炼,现在还是矿啊。从矿山挖出来,不锻炼,还是矿。

    你知道你是佛,那有用吗?没用啊,你不修行,怎么能成佛呢?所以,要注意听!

    佛性因修而显,这句话就是一针见血。这个就是怕你狂慧,我不需要修行,我就是佛。

    我告诉你:佛性因修而显,不修行,它就是显不出来;不吃苦,就是显示不出来;不亲近善知识,就是显现不出来,知道没有用的,不能成金。

    90千变万化的妄想、颠倒、执着,都不能离开第八意识

[然此密因],就是成佛的因,不生不灭的因。[即二种根本中真本]。

二种根本,一个是真心,一个是妄心;就是一个是真本,一个是妄本。

妄本,用妄心修行,就继续轮回;用真本修行,就直趣菩提,不要错用心!

[经云: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一段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非常的困难。

我简单解释一下,我们无始劫以来,这个菩提涅槃,清净的自性。[元]就是本来这个清净的本体、这个体性,

则汝今者,现在你用错心了,识精元明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但是虽然带妄,可是全妄即真,就像第二个月亮一样。月亮本来一个,可是我们望见月亮旁边还有另外一个。我们现在就是用那个第八意识,真心带有虚妄的妄心在作用。

问题:那么你离开这个带妄第八意识,你又找不到清净的本性,没有!因为我们错用心,用错了,

所以,无量亿劫来一直往外,所以就能生诸缘,这个[诸缘]包括能所,能见的妄心,所现的境界,这个统统是清净心性所影现出来的,而不知道。

第八意识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就是根身跟器界,根身就是我们清净心加上四大,变成五阴这个色身。

也就是说:我们清净心在里边儿;但是被这个地、水、火、风,色、受、想、行、识,整个困住了,化作神经系统。

清净自性不是神经系统,可是又不能离开神经系统,如果清净自性是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人死了以后没有神经系统,佛性就坏,佛性本来就不坏的。

所以就是:清净心加上地水火风旋转,变成这个色受想行识,带妄的五阴身。

但是,悟了,五阴全部就是佛性。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色就是佛性;受即是空是什么意思?受就是佛性;想即是空是什么意思?想就是佛性;行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行即是佛性;识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识就是佛性。

转识成智以后,色、受、想、行、识就是如来藏性,就是菩提涅槃。

因此我们因为不了解,物质跟精神来自同一个本身,来自同个体性,见相二分本来是来自一个自体分,自体分也就是唯识讲的自证分,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

记得!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每一个识都有四分,这个四分不是只有第八意识。

眼识,眼睛这个就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耳识,耳根也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举个例子来讲,譬如:眼睛,就是眼根,神经系统见一切色法,就产生心理作用,这个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第八意识是微细的,第二能变变成第七意识,再来变成粗糙的前六识。

第六意识的分别跟第七意识的执着是怎么来的?就是第八意识的见分,被染污了成执着,变成第七意识;第六意识也被染污了,变成分别事识,因此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换句话说:第八意识的见分跟相分本来是来自一个自体分,是没有分别,本来就是菩提,但是微细的变动,使它变成执着。

所以,见分就是精神作用,加上一股强烈的执着,包括晚上作梦都执着、白天也执着,二六时中都执着,执着就变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有相统统出来!

就是因为[我]为本位,定位一个[我],然后三度空间,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部都演化出来。

加一个第六意识的分别,也就是第八意识的精神作用,加上一个分别作用就变成第六意识。

那么这个第六意识,有俱生的分别,还有后天的分别意识。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先天的叫做俱生,俱生分别;对境界所起的叫做分别事识,第七意识也就是俱生我执、俱生法执。

那么,影现在外面的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同时执着、分别,执着、分别。

因此我们要了解,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前面的色、声、香、味、触,五根,这个根身所攀缘。

诸位!根身,器界是显性可以看得到的,种子是看不到的,是潜伏在八识田中里面的,根身、器界、种子,就是全部无论是隐、无论是显,统统包括在如来藏性里面,也就是识精元明,也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

虽然是带妄的第八意识,但是,如果说你肯修行,了妄就是真,虽然是第二月,可是眼睛好了,剩下一个清净的月亮。我们现在就是带着虚妄的妄心,而自己不知道。所以,你不能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带妄的第八意识修行。

因此我们了解,见分是这样子,相分、证分、自证分,这个就是精神跟物质,其实来自同一个体性。

好了!能生诸缘就是这样子,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四分。

那么,见分攀缘相分,统统都离不开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

这个自证分,又有一个证自证分,自证分是体,证自证分就是用,来证明自证分是没有错的;证自证分如果当作体,那么,片证分就是用。

因此见相二分缩回来,来自自体分,意思就是:我们无论千变万化的妄想、颠倒、执着,都不能离开第八意识。心如大海,能生诸浪,我们就是生种种的波浪,痛苦的波浪、执着的波浪,所以,不知道万法唯心所造的道理。

缘所遗者,这句话很难解释,有多种的解释。意思就是说:带妄的第八意识,能产生诸缘,往外一直缘,缘不到清净自性。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

如来藏本来没有遗失,为什么讲遗失,因为没有显现出来,这个[遗]就是遗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清净自性没有办法缘到,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执着、分别意识,还有色声香味法,六根、六尘、六识,统统是如来藏性所遗失的。真的缘不到,就象眼睛,眼睛往外看,可是我们看不到眼睛。

心也是这样,对境一直起妄想心,对境一直起分别念,可是,却缘不到歇即是菩提的如来藏性。

所以,缘所遗者,就是却攀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就是没有遗失,好象遗失,因为还没有开采出来。这句很不好讲,尤其是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就非常非常的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91 精神跟物质,其实来自同一个体性


精神跟物质,其实来自同一个体性。

譬如:蜗牛,你看蜗牛有二只触角,对不对?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

可是蜗牛一碰到刺激以后,二只触角怎么样?会缩回来,缩回来怎么样?就是它的身体的一部分。

好!精神跟物质在凡夫来讲,是严重的对立的、严重的贪染的,

但是,我们歇即是菩提,把精神的执着,跟分别的执着放下来,

这个相,众相本来就空,因为众相本来就缘起的东西,万法本来就唯心所造。

但是我们众生不知道,精神起执着跟分别,就认为境界是实实在在的,不知道境界是空;妄想、颠倒、执着也是空。

所以,精神跟物质变成强烈的对立,一直攀缘、一直计较、一直纷争、一直贪染、起嗔恨心,

然后精神跟物质缩回来,其实是你这一颗心在作用,若欲应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我们不知道说:见相二分,来自同一个自体分;精神跟物质其实来自同一个心性,因此严重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直弄得你死我活,不知道这是生灭无常的法。

   92 我们要了解,五根是为了攀缘这个境界而发展的


你不能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带妄的第八意识修行。因此我们了解,见分是这样子,相分、证分、自证分,这个就是精神跟物质,其实来自同一个体性。

好!再来举一个耳朵的例子,耳朵也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耳朵的相分就是动跟静,对不对?有动,就有声音,动态嘛!繁华的都市、吵杂的超市、百货公司吵杂,这个是动态,耳朵听得很清楚;或者是音乐,动。

好!一个人到深山的时候,没有人跟你讲话,这就叫做静,耳朵的动、静就是耳朵的相分。

耳朵有什么作用呢?诸位!耳朵因为声音的刺激,而产生心理的反射。这个反射作用,夹杂着执着跟分别。

佛陀说:执着跟分别,这个就是妄,妄心执着妄尘,产生不必要的烦恼。

换句话说:我们的轮回的苦是很冤枉的;我们不懂得享受生命,也是很冤枉的,我们把自己弄得很辛苦、很痛苦,变成压力,也是很冤枉的!因为不知道能执着的那个心是空,所执着的境还是空!

因此,眼、耳、鼻、舌、身,所影现出来的这个外境,这个外境就是第八意识的果报,叫做正依二报。

统统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世界,缘起如幻,不实在的世界,我们不知道。

因此我们从一出生就发展五根(眼、耳、鼻、舌、身),在座诸位!我们要了解,五根是为了攀缘这个境界而发展的,我们生长的这个世间,如果有光线,它就会刺激我们的眼睛,让它继续成长;如果没有光线,我们的视神经就会衰坏、败坏。

诸位!你看过大地震吗?如果一个人被压在大楼里面压住了,跑不出来。把他挖出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时候,抢救出来的时候,第一个动作要作什么?蒙上眼睛。因为七天七夜没有光线的时候,他的视神经会受损。

所以,一个人长时候生长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时候,眼睛就会退化掉!因为没有作用,它完全会失去作用。

所以,我们看这个科学,海洋生物学家去深海探测的时候,深海就没有光线,那些动物就完全没有眼睛。

因此我们要了解,哪一种时间、空间,哪一种环境,有的五根具足,有的只有耳根,像眼镜蛇,它的耳根就退化掉,完全听不到声音的。

你不要看那个印度人拿一支喇叭在吹,它是跟那个喇叭在转,那个是吹给人听的!知道吗?吹出来的声音,眼镜蛇是完全听不到的,它的耳根完全退化掉!

好了!能生诸缘就是这样子,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四分。那么,见分攀缘相分,统统都离不开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

这个自证分,又有一个证自证分,自证分是体,证自证分就是用,来证明自证分是没有错的;证自证分如果当作体,那么,片证分就是用。

因此见相二分缩回来,来自自体分,意思就是:我们无论千变万化的妄想、颠倒、执着,都不能离开第八意识。

心如大海,能生诸浪,我们就是生种种的波浪,痛苦的波浪、执着的波浪,所以,不知道万法唯心所造的道理。

    93 如果不悟,就是全真变成妄;如果悟了,全妄即真

   [经云: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能生诸缘者,以识精就是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虽然是妄,但是本来就是具足精明之体,就是真心带有少许的妄,叫做第八意识。

如果不悟,就是全真变成妄;如果悟了,全妄即真,就是这样子。

本俱精明之体,由此识体即如来藏,由这个识的本体,因为识本来就是无体性,但是存在真正体性的是如来藏性。

识是没有体的,如果讲识体,那就是如来藏性。

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故日能生。能摄一切法,万法六根、六尘、一十八界,统统离不开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所影现出来的,就是根身、器界、种子,根身就是我们四大和合五蕴的根身;器界就是山河大地、宇宙,还有我们潜伏在微细的意识里面,就是我们的心,深藏在内心里面那一颗执着和分别,种子。

这个[种子]听不懂,如果我这样走过去,初学佛法的,假设刚刚来听《楞严经》,我这样走过去的时候,啪!一巴掌掴下去,他说:你怎么打我?种子就浮出来了。知道吧!那八识的嗔恨心就起现行啊!一巴掌掴下去,种子就马上跳出来!

所以说:潜伏着,你不要看大家脸很有休养,那是没有一巴掌过去,一巴掌掴下去,种子就马上跳出来!无明马上就现前,嗔恨心马上就起现行。

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所以能生。

诸缘是指能缘还有所缘。这个能缘有分精神跟物质。比如说:第七意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这个就是精神缘精神,就加上一层执着,是能缘。所以,能缘跟所缘,从第七意识来讲都是精神作用。

如果说前五根讲能缘跟所缘,那么,就是一个是精神作用,一个是物质。

第六意识就不一样,第六意识也是缘第八意识的分别心,变成第六意识的一个分别作用,这个是以心法缘第八意识的见分,起分别。

但是,如果是对外境来讲的话,叫做五俱起意识,也就是说:第六意识作为前五识同时起现行的一个作用、一个依据、一个依靠,所以叫做五俱起意识。

所以,这个能跟缘跟所缘有分二种:一个是精神攀缘物质,一个是精神攀缘精神。化作一念的执着,化作第二念的分别,知道吧!

有两种:一、八识能生,能生见相二分,见分为能缘,相分为所缘。

见分乃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要缘]就是依靠,要假借、借重于八识本体自证分。为什么呢?因为离开八识的自体分,没有见分,

八识因为无始劫以来这个无明的力量太强,晦昧真空,把这个真空搞昏了。[晦昧]就是昏暗的意思,而成为顽空。

顽空就是没有智慧,本来有般若的智慧,现在变成没有了,无明所显现出来的空,本无可见,精神、物质本来是一体的,见分定欲见之,为什么?经典讲:动念即见。

晚上呢?眼、耳、鼻、舌、身、意,统统没有作用了,晚上睡觉作梦,有没有见?还是见。晚上作梦看到钱啊、人啊、猪、猫、狗,看到种种的境界,动念即见境,这个唯识学讲的。

动这个念,境就现前,不管有没有境界。譬如说:你打坐,如果把眼睛、耳朵闭起来,可是妄想相、现象还是会现前,一直想嘛,一直想,今天要做什么,白天做什么,想一直出来,晚上睡觉,躺平了以后,精神还继续作用啊!深层的意识继续作用,为什么?作梦啊!一直浮现起来!~~~

可见,我们前六识统统暂时歇、停下来,我们的微细第八意识停不下来。

所以,见分定欲见之,于是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什么叫做结暗境呢?我们眼睛没有透视眼,透不过去,认为有一个四大之色,那是因为我们眼睛没有透视的能力;我们如果有透视的能力,像X光照下去,就剩下骨头,没有这种功夫!

所以佛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只有一个眼,什么统统没有。

    94 这层皮如果能穿透,你就好修行了!


《金刚经》讲佛有五眼,我们只有一个肉眼,只能看着一点点距离,这一层皮穿不透的,这层皮如果能穿透,你就好修行了!

诸位观相一下:如果你用透明的玻璃瓶,把一个人所有的部位安装上去,

从这个透明的玻璃就可以看到骨头、肺、心脏、小肠、大肠、直肠、生殖泌尿系统,然后你的脑浆,

那是因为我们这层皮遮住了,看起来满可爱,但是把这层皮脱掉,放在透明的玻璃,也做成一个人的形状,那个可爱、可贪、可着,完全就没有,失去那个味道,

一眼就看到那心脏跳,因为它是玻璃的,是不是?观想一下,只有我想得出来,原来生命就是这样子,

所以,结暗境为四大的色,一透视不出去,就变成怎么样?带起相分,就认为:有一人了,有一棵树,有一座山,有一个星球了。

    95 我们的生命把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缩成一点点


为见分所缘之境,而本生识海,而本生就是原来的,识,心识的大海,就是如来藏性还是缘不到。

所以,我们的生命把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缩成一点点,为什么?什么都执着啊,他的生命就画一个圆圈,就是跳不出这个框框,跳不出这个局限,什么都执着,什么都束死(束缚)!

所以,什么是佛法?就是有宏观的生命观、宇宙观。喔!原来一切法无我,万法唯心,

执着,就把识海变成一点点的水,本来我们有太平洋那么多的水,我们现在变成一杯水,

我执、我见,他懂得就是这一些,一点点,看不开、看不透、放不下,他就这一点点。

心,二句话,贪嗔痴就起现行,容不下一切,就是这个杯子,一点点,倒多一点水,满出来了!

一个人,你说他两句,变脸了,这心不是像佛陀这种大海。佛陀这种大海就是:什么逆境来,他都可以接纳,所以,佛陀的心就像大海。

而我们的心就象这个小杯子,讲二句满了。再讲,她就警告他,我现在正在更年期喔,你少惹我,我是会打人的喔!马上就要停!

因此我们把无量无边的大海、无量无边的宏观的宇宙,束缚在一点点的见解里面,这个就叫做众生。

成佛就是一直放宽自己的胸量,一直包容,然后放下,歇即是菩提。

所以,我们本生识海还是缘不到,故曰缘所遗者。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96 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所看的山河大地,统统是我的


七转识,就是我们上次讲的:第八意识初能变,是把清净自性变成第八意识,叫初能变。

第二能变,是把第八意识变成执着,带有执着的见分、第七意识相分等等,

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当然所看的山河大地,统统是我的,

我们每天就是说:这是我的,我的车,我的房地产,这什么在作用?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我执,

与生俱来的就执着,后天再学习执着,那么,妄上加妄,哪一天可以解脱呢?这个就七转识。

七转识从哪里来?就是从第八意识来,第八意识第二能变,变成第七意识;再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

简单讲:前六识加上第七意识,叫做七转识,这个七转识,

就象太平洋的海浪一直转动,眼见一切色,拼死命的贪着;耳闻一切声,拼死命的起贪嗔痴;

可是所起的统统这一颗真心带妄的第八意识,统统这个在作用!

    97 选择了宽恕和原谅,你的灵魂就会直接超生净土


现在讲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题,如果有一选择题是:仇恨跟宽恕,这个选择题,诸位!你一定要选宽恕这一边,

这个仇恨一卡住了,第一个,他的恶的心、恶的意识、恶的心法会带动他的果报,仇恨会让你变成一只畜生;更大的仇恨会下地狱,仇恨象火冒出来,会下地狱的!仇恨带给我们堕入三途;仇恨带给我们现在就生活的不愉快!

所以,如果有选择的余地,没有听到正法没有话讲,听到正法,这是一个选择题,如果你选择了宽恕和原谅,你不一样,你的灵魂就会直接超生净土,就算没有往生极乐世界,超生净土,你生生世世也不会堕恶道,因为你有一颗怜愍的心、一颗宽恕的心。

当然,每一个时间跟空间,所碰到的因缘不一样,我们不能说大家一定怎么办。具个例子来讲,有时候是真的连法师也很难去回答这种问题。

几年前的事,有一个女居士,来请示师父:师父,我这种情形能不能受五戒?我说:什么情形。

她说:在十岁的时候,被她爸爸强暴,小三的时候。好了!像这个事情,妈妈、姐姐、哥哥统统不知道。她因为不敢跑出去,在家就是连续遭到父亲这样子的玷污。

她现在五十岁了,经过这个事情已经四十年了,她一直不原谅爸爸,她爸爸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我问她说:你有没有去拜你爸爸,我看都不看他!爸爸死,她也不出现,也不祭拜,可是全家都很纳闷,非常不原谅她这个女儿,说:到底你是发生什么事,可是,她又不敢讲。

我就是跟她讲说:这事情已经成为事实,确实对你心灵有很深的重创,毕竟是自己的爸爸,发生这种事情是大家都不乐意见到的,这个叫做乱伦。是不是?

那么已经经过四十年,你爸爸也走了,该放下也要放下。而且那个时候才十岁,什么都不懂。

她说:师父,我怎么办?我说:现在有二个选择题,你一定要好好的冷静,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仇恨跟宽恕、原谅,我知道你内心的感受,可以理解你这种痛苦。

但是,仇恨跟宽恕,你选择一下。她说:还是要选择仇恨。一下子没有办法。我说:你回去,你这样还没办法受五戒!

经过了半年,她又来,说:师父,我选择宽恕!我说:对了!这就对了!你五十岁了,你也结婚了!

她说:我要受五戒,我可不可以受五戒?我说:你可以,你爸爸不行!她说:为什么?

我说:戒律学里面有讲,还没有成年、没有成长,不知道性是什么,这个不算,不是自己乐意的。

我说:虽然说你自己不知道,但是,你要拜八十八佛。如果你没有时间,改成念大悲咒四十九遍,每天向菩萨求忏悔,跟你爸爸化解这个冤业,希望你生生世世不要再来互为冤亲债主了,你爸爸玷污你,你下辈子又变成转成他爸爸了,这个又麻烦大了!所以,你要选择宽恕。但是,要受五戒,你可以!

她说:那如果我爸爸在世,我说:你爸爸在世,是绝对不行的,这个叫做六亲行淫,这不行的!那出家,出家就更不用讲了,出家以后就不得戒体,名为贼主。这个不可以。经过师父慢慢跟她开导,因为这七转识,她就是一直转,四十年了!

我说:你看,你这样一个仇恨的心,这个石头放了四十年。我说:可以理解你的痛苦。你可以的,每天拜八十八佛,拜一年就可以受五戒。

她说:师父,我看了一本书,说六亲行淫是犯不可忏!我说:不可忏叫做断灭了,佛法哪有断灭。佛性非常非无常,哪有断灭的东西?不可以这样讲的,你不懂法。可以忏,大悲咒每天念四十九遍,念一年,可以忏悔,好好的念。跟爸爸的因,爸爸虽然死掉,下辈子,baybay,baybay,感冒、头能不再来!(广告词),阿弥陀佛!这样子,生生世世的冤业统统解决掉!

所以,讲到这个七转识,这个有多可怕,就一直象海浪一样,在心里面,滔天大浪,没有摆平过,碰到了师父,得救了!

后来受了五戒了,有来感谢师父。我说:你这样就对了!

    98 七转识能遍缘一切,缘不到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自体


七转识从哪里来?就是从第八意识来,第八意识第二能变,变成第七意识;再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

简单讲:前六识加上第七意识,叫做七转识,这个七转识,就象太平洋的海浪一直转动,眼见一切色,拼死命的贪着;耳闻一切声,拼死命的起贪嗔痴;可是所起的统统这一颗真心带妄的第八意识,统统这个在作用!

由第八识,相分境界而生。也就是七转识统统是缘这个外境,只有第七意识心缘心。为什么呢?以第八意识的精神,加一个执着,叫做以心缘心,就是第七意识。

论云:[境界为缘长六粗,]长就是生,生义。也就是前面四粗,三细、六粗,我们有简单讲过了。

也就是七转识,各有能缘的功用,(而六识能缘之力最殊胜。)

所以,六识就是五俱起意识,眼、耳、鼻、舌、身要动念,统统第六意识就显现,同时就出现。

它的分别的功能、力量非常强!所以,凡是可以思惟的、想像的、妄想的,统统是第六意识。

所缘即一切万法,皆从识生,[识]就是心,心识。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

缘所遗者,此一缘字,作二解:一、以转识能遍缘一切,七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转,反过来攀缘不到如来藏性,不生不灭的攀缘不到,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

以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就是没有办法反过来攀缘,缘不到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自体。

譬如说:眼睛有见,能够看到外边儿,能遍见一切,而不能反见自眼。

即不能缘本识,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非失似失,没有失去,好象失去了,因为没有显现出来。

所以,诸位现在虽然有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可是,没开发出来啊,不失没有错,可是象失去一样。为什么似失,因为起不了佛性的作用,就是像失去。

所以,学佛的可贵处在哪里?在能用!诸位!这一句话很重要,能起佛性的作用,他才是真正的学佛,只有听经闻法没有用的,要会用得出来,碰以烦恼,把佛性拿出来用。

故曰缘所遗者。就是攀缘本性所遗失的。

二、缘就是由诸众生,迷此识精元明之体,识精元明就是第八意识,带真心的妄,但是这个体是不生不灭的,虽然是生灭、是妄;但是,也不离不生不灭的体,迷则虽有不知,非遗失等于遗失,是谓缘所遗者。

    99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错觉,而且是严重的错觉!


问:[第七意识能缘第八识的见分,岂不能反缘耶?]

答:七识,第七意识虽然能缘第八意识的见分,诸位!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也就是我们的精神作用,强烈的加一个我执,因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相统统显现,就产生对立了。

因执之为我,故落于非量,非量是对现量跟比量。我们有三种量:一个是现量,一个是比量,一个是非量。

因为第七意识缘了见分为自我,是非量,因为是错觉!

这个四大本来就是无我,他把它定位为一个[我],那我所拥有的财产、妻儿、一切的境界,就什么统统叫做非量。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错觉,而且是严重的错觉!

但是,学佛本身可以走向正觉,由错觉一念转过来,就是正觉,错觉放下就是正觉,功夫还是在离相。

什么是佛?把生死、这个色身看得很开,什么都肯牺牲、什么都肯原谅、什么都肯退让,当老二也没有关系,你老大嘛,我老二。

什么都站吃亏的一面,他日子也很好过,他内心里面有正知正见、正等正觉,他知道此是妄,彼亦是妄,此我相是妄,彼生命、财产亦是妄。

   100 什么叫永恒?就是永远用大般若智慧,打破无明烦恼


[众生在迷,非失说失,实则人人本具,所应取为本修因者。

十方如来,得成菩提,靡不依此因心],[靡]就是无,没有一个不依照这个因地心,就是不生不灭的因地心,[而成果觉。

此之密因,即是寂常心性,奢摩他体],定的体,寂常心性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我们会过什么日子,过烦恼的日子。

[寂]就是寂灭;[常]就是真常,永恒的解脱心性,叫做寂常心性,永恒的解脱。

所以,什么叫永恒?就是永远用大般若智慧,打破无明烦恼,永远不执着、不分别,乃至于死亡,亦放得下,这个叫做永恒。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整个人生、宇宙,其实同一个觉性


[十番显见],十次显见,显这个见性。[显此密因,非惟],不只是,[近具根中],六根之中。[实则远该万法],也就是说:整个宇宙统统包含在如来藏性里面。

[会四科惟是本真],四科: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只是说:五蕴身一转,佛性显现。诸位!包括整个宇宙。

会四科惟是本真,[融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无非藏性],整个宇宙,精神、物质,统统化作正觉。

所以,佛的境界,正依二报统统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这个道理啊!

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惟是本真,这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全部都化作真心如来藏,难道不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

因此融七大无非藏性,难道不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地、水、火、风、空是物质世间;见和识是精神世间,难道不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

[明三种生续之因],三种生续就是:一、世界,二、众生,三、业果,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之因。

意思就是说:一切世界,众生业果,统统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见、识,

[示五大圆融之故],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全彰三藏],就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不离一心]还是如来藏性;[如来密因之旨,显发无遗矣],就是整个人生、宇宙,其实同一个觉性。

所以,佛陀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伤害一棵树;也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伤害一个众生,绝对不会这样子!为什么?都是他心性所影现出来的。

什么叫做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同体大悲啊!什么叫做无缘大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啊,没有任何条件就是要对众生慈悲,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刚初学佛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都听不懂,看不来,现在可知道了,为什么?都是真心,都是如来藏,不离一心啊!

[题中此一句,经中占三卷半之文],好重的份量![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奢摩他。第一卷阿难求示真心,文云:[开示我等,奢摩他路。]此三如来臧性],空、不空、空不空如来藏性。[即自性本定,而能开解照了于此者,即奢摩他微密观照也]。

    102一个人肯自己彻底放下,幸福就在你左右

[修证了义:即称密因,所起之修证也。由阿难闻佛极显密因,天然本具,顿悟藏性,圆满周遍,喻如天王,赐与华屋,求门而入]。

天王赐给我们华屋就是豪宅,你要找一个门啊!佛给我们这个法门这么好,指示我们大家都有如来藏性,

怎么入门呢?[而如来为答三摩提],也是定,奢摩他、三摩、禅那都是定的名字。[妙修行路,分门以定二义],这两个非常重要!

[一、决定以因同果],要不生不灭的因,才能变成、产生不生不灭的果。

[澄浊顿入涅槃义],[澄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等。澄浊:澄清这个污浊、五浊,顿入涅槃。

[二、决定从根解结],六根是打结的地方,也是解结的地方。

所以,有一句话你们知道吗?解铃还得系铃人。你今天烦恼,还是要靠你自己解决。靠别人同情、安慰我们,暂时可以得到一点快乐;

但是一个人肯自己彻底放下,幸福就在你左右,肯放下的人,到处都是奇迹。

    103 真常不灭的佛性,一直在作用

[脱缠],[缠]就是缠缚。[顿证圆通义。

击钟,验闻性真常不灭;]

有声、无声都听得到,有声就是动,无声就是静,

不生不灭的真常如来藏性,无关于有声、无声,

有声听到,无声也听到,也继续在作用,

不生不灭的根性一直在作用,无关于动跟静、有声、无声。是不是?

所以,真常不灭的佛性,一直在作用。

    104 看到一切境界,把它当作是增上缘


[现佛,证涅槃生死无他]。涅槃、生死,没有另外一个地方,

[无他]就是没有别处,就在六根,生死从六根起,涅槃也可以从六根入啊,看你会不会用啊?

你以前看到一切境界,起烦恼、我法二执;现在看到一切境界,把它当作是增上缘;

你以前受不了你老公,念两句就跟他变脸,你现在当你老公在念《金刚经》给你听,消灾、消灾!

以前你老公念两句就不得了,现在有智慧了,老公念的时候,还面带微笑:老公,你讲得很好,是我错了,我不对,我应该改进!

这个老公觉得:喔!我这个老婆亲近慧律法师不得了!我以前一句话,她给我回答十句,现在听了慧律法师演讲以后,我讲了十句,她回答不出一句,还脸带微笑。

所以,以后一听经,老公!我要去听经!去去去!不来还赶她来呢!受到这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请她老婆来听经闻法呢?

所以,你们回去要表现好一点,有教化,我们是有教养的佛弟子,要这样子才对,学佛才不会有障碍。

    105 这个娑婆世界最方便的就是耳根


[绾巾],就是系结。[以示结解伦次],以来开示打结和解结的这个伦次,就是次第。

[冥授,以选此方本根]。以选这个娑婆世界最方便的就是耳根,所以,要听经闻法,就是这样子了。

你们现在福报可大了,幸福了,我这个《楞严经》啊,哪听谁讲《楞严经》给我听啊?

象《六祖坛经》大珠和尚的书,都是师父自己看的。这部《楞严经》谁讲给我听啊?

那么经过师父三十年的消化吸收以后,再用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你很容易!

要不然打开那一张科判,我叫他看上面,他看下面;我叫他看左边,他看右边,因为找不到!就看不懂啊,没有办法!所以,你们现在是很幸福的,幸福的娃娃!

师父三十年的消化吸收,有师父来讲解给大家听,哇!这速度快啊!耳根一听,哇!马上知道这个道理是什么;

要不然,你这一本自己看,看得来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06 我们无始劫来专干什么?编织种种的妄想心


   [盖必一门深入,逆彼无始],逆彼就是回光返照,

    我们顺就是变成生死业流,顺着生死业、顺着生死流。

    逆,倒转回来了,我们现在不再烦恼了,不再计较、不再痛苦。

    无始劫以来什么?[织妄业流],这四个字画双红线,

    我们无始劫来什么都不干,专干什么?织妄业流,

    编织种种的妄想心,产生强大的业力流转,而流浪六道轮回,可怜啊!

    佛陀说:众生是名可怜愍者!叫他停,停不下来,一点都没办法,停不下来。

    107 解六结就是解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就是人空法空俱空

[解六结而越三空,方为了义之修;获二胜而发三用,方为了义之证]。

把笔统统放下来,现在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这个六结,有的学佛十年、二十年都搞不清楚,

六结有二个:一个是六根之结,一个是六结之境。因为统统搞不清楚!

讲到这个六结,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深度的。

先讲平面的六结,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境产生的烦恼,这个叫做六结,六根之六结,这是站在同一个平面讲的。

现在站在深度讲的,叫做六结之境。这打结是为何而来,是怎么来的?何来之结呢?当然有境啊,有境才会产生烦恼啊!

我们就举耳根,有六种烦恼,六种打结之境。一、动态,动、静、根、觉、空、灭,这个是六结之境;

前面讲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之结;现在讲的动、静、根、觉、空、灭,是六结之境,打结的境界。

好!我们用耳根来举个例子,譬如:动态,今天如果年轻人跑去跳舞,音乐一放,动态的,受到这个动态就执着了,时间一到,就很想去跳舞、去吸毒,这是动态,打结了、烦恼了。

二、叫静结,一个人受不了孤单、寂寞,跑到山上去,怕鬼、怕蛇,有恐惧,只要一静下来,他就有恐惧感,就是静结。

四处无人,没有伴侣,独自一个人,独守空闺,寂寞、无聊、恐慌、惧怕,静结,

动态迷失、静结恐惧,动的境界,迷失了;静的这个静界恐惧、无聊,为什么?在静态的时候,没有人理他。

所以,女人家里电话会静静静,就是因为电话线烧断了,才会静下来。啊,师姐啊,讲一讲,讲一讲,我只有跟你讲喔,你不要告诉别人喔,师父讲的,不可以说是非喔!然后,电话放下来。习气难改,没有办法,可以理解,可以原谅,静不下来。

第三个,就是根,根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与生俱来的,我们这个色身,耳根,耳朵的神经系统。

我们耳根里面有一个平衡,如果耳膜没有平衡,他就会晕、晕眩。所以,我们耳朵,转这边也不会晕,转那边也不会晕,就是我们耳膜没有伤到;如果耳膜里面的平衡系统伤到的时候,站着也晕,躺下还晕,就是一直晕。你看这个解剖学就知道,耳朵神经系统里面有平衡系统。

好了!耳根,二乘人就是用这个,他知道说:动跟静,我的神经系统不要去攀缘你!可是,他还有一个根,二乘人就是靠这个,意识不受动、静的左右。但是,他执着有一个能缘的耳根、耳识,再如如不动。这第三个结。

再来叫做觉,菩萨更进一层的功夫喔!这个耳根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也是四大所构成的。觉悟了,连这个耳根也要放下,放下就是动、静、根统统放下,放下就是觉悟了,菩萨的功夫。

一直到等觉菩萨,菩萨的阶位到等觉,这个觉悟也是一种执着,这觉变成能觉、所觉;根就是能缘、所缘,这个觉悟还是要把它空掉,到了十地菩萨都是修这个,连个这觉统统要放下,为什么?要恢复空啊!

把这个觉空掉,变成能空、所空。所以,到成佛的一念最后生相无明断了,叫做寂灭现前,连空都灭掉。就是灭动、静、空、觉、根、灭。

动、静放下来,就变成根,二乘人修这个;根放下来就变成能觉、所觉;能觉、放觉放下,就是变成能空、所空,空掉就变成能空、所空。连这个空灭掉,寂灭就现前,就是佛。

所以,从横面来讲,叫做六根之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缘六境所起的烦恼,叫做六根之结。从深度:动、静、根、觉、空、灭,从深度这样讲,六结之境。听得懂吗?好!大家都点头。

解六结而越三空,三空就是人空、法空、俱空。翻开《表解》,六结之境——动态、静态,根、觉、空、灭。

动结、静结、根结、觉结、空结、灭结,这个也是六结,前面那个六根之结,也是六结,所以,一般人都搞混了,一个是横的,一个是纵的。

动结——径直屈曲,杂闹喧然,这是动结。静结——澄清虚静,万籁寂然。根结——唯根无境,纯想湛然——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觉结,就是觉明朗彻,智照凝然。空结——湛无边际,空性廓然——空性圆明,成法解脱——是法空。灭结——法性流注,微碍历然——解脱法已,俱空不生——就是空空,连那个空统统要放下。

解结之法义——解结之法,殊难明了,详加研究,似举一喻,(稍有法喻不齐之过)。这个后面会讲到。那么,法喻呢?后面我们有因缘再慢慢的谈,什么是虚?什么是幻?我们今天暂时认识到六结之境界,也就可以了。

解六结,就是解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就是:人空、法空、俱空,俱空是就空空。

人家说:那个人空空的(台语)!那是很赞叹,那只有佛才有办法,连空都放下,那个叫做空空,那个是一句赞叹的话。

方为了义之修,获二胜而发三用,二胜就是二种殊胜:上合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向上合于诸佛,为什么,他有慈力啊!众生悲养是什么呢?希望诸佛菩萨加被。

[慈]就是与乐,众生希望痛苦拔掉,仰就是往上期盼,下同众生悲仰。

所以,众生为什么求观世音菩萨特别的灵感,有求必应呢?因为观世音菩萨证得三空,上合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

我告诉你:念观世音菩萨而感应的,那无量无边的众生了,自古以来啊!因为观世音菩萨已经成等正觉了,早就成佛了,现在是现前示现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有获二殊胜嘛!所以,念观世音菩萨,几乎没有一个不感应的!

上合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而发三用,三用就是:一、三十二应身;二、十四种无畏;三、四不思议。这个是三用,发三用。方为了义之证。

   108 大悟的人,天大的事情都没事!

[了义复含二意,与通常之解不同]。

了义是啥意思呢?[一、用根不用识],这里标号甲;二、称性不着相,要画一条线,标号乙。

用根不用识,就是用不生不灭的根性,绝对不用执着心、不用分别心修行,这个叫做了义。

你要了解了义是什么意思吗?要称性不着相,称性就完全合于本性,叫做称性。

也可以讲依于不生灭如来藏性修行,

这三个字就是大藏经的精要、修行的重点,不着相,就是无所住的意思。

所以大悟的人,天大的事情都没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有什么事呢?

    109只要你看到是无常的,记得!统统放下


了义复含二义,与通常之解不同。一、就是甲了,用根不用识,

如果[用识,则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经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等]。[别成]就是跑到声闻、缘觉去了。

修行本来就是要成就无上菩提的,变成了声闻、缘觉、二乘人等等,意思就是:用意识心修行。所以[故非了义。

用根,则依不生灭,圆湛性成,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经云:[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

这个画双红线,为什么画双红线,这个修行,你一定要抓到重点,若弃生灭,就是放下,

只要你看到是无常的,记得!统统放下。守于真常,守住这个放下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守得住它。

也就是说: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绝对不会因为假相,而引起了种种情绪的变化,

什么委屈,今天过了,明天早上一醒过来,就完全归零,每天都在归零,久了,他的烦恼自然就没有。

如果不做这一层功夫,先勉强行之,一下子要进入自然放下,没有办法!

因为这个修行是真枪实弹的,你没有那个空性的忍辱,你忍不下就是忍不下!

你想要忍忍忍,你自己快发疯了,因为你没有那个空性的智慧啊,忍到最后,忍不下来了!

所以,经云:如果你肯放下这些生灭无常法,守于不生不灭的真常性,那么,你的心就常光就现前了,常光就比喻般若智慧就现前了。

般若智慧从哪里来呢,从放下生灭法。根尘识心,应时销落,你看,应时销落就是当下啊,回归当下,刹那变成永恒;

永恒、刹那都是方便说,没有刹那,也没有永恒。时空本是虚妄的结构啊,说[刹]那是时间最短,说[永恒],是时间的最长,刹那跟永恒,在悟道的人来讲,只是个名词而已,人家是心如如不动。

应时销落是什么意思?绝对不会受到外境的影响,心都是这样如如不动。

    [乃至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故为了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10教化众生的根本方法,在哪里呢?就是用音声


又特选耳根圆通,文殊白佛言:[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佛[出]就是现,显现,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世尊出现在这个娑婆界,[此方]就是娑婆界。

真教体是:真正能够教化众生,[体]就是根本的方法,叫做真教体。

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根本方法,在哪里呢?就是用音声,就是讲经说法,清净在音闻,就是要用音声度众生。

就像师父今天这样子,讲经说法,弘法利生,

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为什么?万法回归自性,哪有众生呢?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相皆不可得,哪有众生可度。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如果你想要得定,得这个三摩提的正定,还是要听经闻法。

[闻]就是闻性,你是不是在动静根觉空灭里面,发现这个不生不灭的闻性呢,实在是在闻性里面体会,是这个意思。

你想要取得这个定吗?很简单,你自己观察,动静是音声,闻性是不生不灭,动、静、尘,是生灭的,耳根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你自己观照观照。

意思就是说:人家讲坏话,也如如不动;人家讲你好话,也如如不动。好是幻、坏是幻,根本来就是幻,四大本来就是幻化的,何况你这个耳根呢?

[更是了义中之了义耳。以其超诸圣而独妙,为三世之通轨。经中佛告富楼那云:[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最上乘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叫最上乘论,没有任何的善巧方便,就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没有葛藤了。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就是人空、法空。

[回向上乘,阿罗汉等],就是你们还没有得到二空,要回向最上的上乘,及这些阿罗汉等等,皆获一乘,都可以获一乘。

一乘就是佛乘;一乘就是绝对;一乘就是毕竟空;一乘就是平等;一乘就是萨婆若海;一乘就是实相;一乘就是一真法界;一乘就是大圆镜智;一乘就是涅槃妙心。

   111追求到最后,啥都没有,原来生命是一场闹剧!


[寂灭场地],这寂灭场地有什么好?

众生因为过着烦恼的日子,不懂得寂灭法,不懂得空,所以,他认为有境界可以追求,

追求到最后,双手一放,啥都没有,原来生命是一场闹剧!

所以,有一个人来讲问师父说:你能不能用最短的几句话,把你三十年的心得告诉我。

我说:可以啊,人生、宇宙是一大幻剧。

每一个众生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演员,如梦幻想演员,演一出如梦幻之剧,等到下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演员。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在如梦幻泡影的世界不知道是如梦幻泡影,不知道是缘起如梦如幻的这个道理,以为有可追求。

事实没有,所追毕竟空。

所以,寂灭场地就是佛的境界,就是寂灭。

这寂灭就快乐无穷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寂灭就是场地。

    112要明心见性,你才是真正的找到道场


[真阿练若],这个阿练若就是寂灭道场。

阿练若是离城市大约三、四里,就是离城市有一点点距离。为什么?第一个,较静。第二个,要化缘、要托钵也比较方便。

所以,佛在世的练若都是建在离城市、闹区大概三、四里的地方,要走一段的路,才能够到市井,人多的地方。

这个才是真阿练若。就是你要明心见性,你才是真正的找到道场,要不然你就是每天都在找道场。

你找到一座山很静、很静,很静有什么用?你的心不静,静不下来啊!不是道场的问题,是心性的问题啊!

你没有找到如来藏性,没有找到如如不动的心性,任凭你走遍天下,也找不到道场啊,哪里都跟人家合不来啊!

[正修行处。]这个才是真正修行的地方。

今天刚好很多的比丘来听经闻法,诸位比丘、诸位尊敬的法师,就是这样子,互相勉励,你要找到道场,在你心性下功夫。

这个不满、那个不满,没有地方可以挂单。因上讲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是你找到了这个心性的道场,那应该安住。

所以,在律学里面讲:有法有食可安住。就是:有法的地方,有饮食的地方,就是吃饭比较方便的。何况我们还有一些单金,

有法有食可安住。在律藏里面讲的这一句话,如果有法可以听,有饮食可养活这个色身,不会为饮食而困扰,那么就应该安住了。

不过我知道有的人还是会跑了,那就让他一直跑,一直找这个道场,因为没有获得一乘寂灭场地嘛,这才是真阿练若。

[当知胜义,即修证之了义,耳根圆通,乃了义中真了义耳]。

   113诵经、念佛是开发自己的清净自性


再来[二、称性不着相。着相之修,为事相之染修],

着相,就是哎呀!你布施了一万、二万,做了一些善事,来这里做了义工,就好象不得了,这个统统叫做着相!

现在的修行人来拜佛,类似打卡上班。

在家居士也是这样子,内心的烦恼,处理不处理不管它,时间到,早上去佛前:阿弥陀佛!我有来报到喔!

念经,烦恼,心地法门运用不上;

念经念了一个钟头,阿弥陀佛!我告退了,我已经念一个钟头了!是念给佛听,不是念给自己听的。

他不知道那个经典是佛讲的,诵经是等于诵佛的遗教,就是要你警惕自己。

就象一个圣人留下来了这个遗言,要叫你好好的勉励,他却把遗言拿出来,念给那个死亡的人听一样。

所以,诵经、念佛是开发自己的清净自性,然后求佛力加被,这样自力还有他力一结合,往生极乐世界就稳操胜券。

   114一切动、静,统统如如不动,就朝这个地方下手


着相之修,为事相之染修。[着相之证,为新成之实证],

什么叫新成?不是本来,叫做新成,加上一层证,就变成能证、所证了,这个就不是圆了。

[未悟圆理,均非了义]。只要新成之实证,就不是圆满了义之证。

[称性之修,乃从闻(慧)、思(慧)、修(慧),入三摩地,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但向一门深入,而得六根解脱]。

一门深入就是耳根,就是用耳闻性,

闻性的意思是说:一切动、静,统统如如不动,就向、朝这个地方下手,闻赞不喜,闻谤不忧,赞、喜同于如来藏性。

但向一门深入,而得六根解脱。

   115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讲这四个字:缘起如幻


[修则无修;称性之证,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乃发现其本有家珍,证亦无证;[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方为了义。

至若道场定慧,神咒利益],后面所讲的道场定慧,神咒利益,[无非修证圆通加行,亦即了义也。

题中此一句,经中占三卷半之文,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三摩之问。

第四卷佛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决定义,亦即了义。依此了义,修证自性本定,得耳根圆通,所谓[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这个如幻加两个字就更清楚,就是[缘起]如幻,诸位!你这四个字体会得出来,大藏经统统通!

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讲这四个字:缘起如幻,没有一法是实在的,放下,万法都是真,弹指超无学。

[而修证了义之旨,更无余蕴矣]。没有其它的,更无余蕴,这个[蕴]就是聚积的意思,就是直接了当,就是修证了义,更没有其它的东西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6 菩萨,乃大道心众生之称


[诸菩萨万行: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

此方人]就是中国人。[有好略之习惯],[好略]就是喜欢省略。

[简称菩萨。菩提译云觉,萨埵译云有情,乃大道心众生之称。今作三义释之:

一、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之有情]。这个是站在自利的角度,

[二、能觉法界,无量诸有情]。是站在利他的角度。

[三、智悲并运,自他两利,运智,上求佛觉以自利]。[运]就是运用,运用智慧上求佛觉,佛的智慧觉悟,以自利。[运悲,下度有情以利他]。

诸位!这个第三、智悲并运,就是圆满的意思。第一个叫做自利;第二个叫做利他;第三个叫做圆满,圆满就是佛。

[修诸波罗密,乃如来道前之号,自觉觉他,以求大圆满觉。而言诸者,通指五十五位也]。

注意听!五十五位者,去掉三渐次、去掉干慧地、去掉佛,因为佛不是位,佛是究竟觉,所以佛不在阶位里面。

那么,除掉三渐欠,就三;除掉一个干慧地就四;再除掉究竟觉,就总共多少?五十五。知道吧!五十五就是阶位的意思。

    [万行,即称圆通体,所起之无作妙行也。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双蹑],[蹑]就是依照,依着前面的脚跟叫做蹑,[前奢摩他,即定之慧;三摩,即慧之定;定慧圆融,中中流入萨婆若海]。

    愈来这个定就愈深入了。刚开始是奢摩他;再来是三摩;再来就是禅那了,定慧圆融叫做禅那。

    117 不想要入无间地狱,千万不要谤如来的正法轮


[如十信,全根力而植佛种],这个[全]就是建立,也就是培养的意思,[根]就是信根,

诸位!没有信心,你怎么会坐在这里呢?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对佛,对三宝没信心,那还修什么行。

第一个就没信心了,那你这还用说吗?所以,给众生对三宝没有信心,这罪是很重的!

但是,给众生对三宝有信心,这个功德是很大的,因为对三宝有信心,他才肯来修行,他才会成佛、才能了生死啊!

所以,若不堕于无间狱,莫谤如来正法轮。如果你不想要入无间地狱,千万不要谤如来的正法轮。

十信就是全根力而植佛种,就是全力的培养信根之力,而植佛种,把这个种子种下去,有一天就会开花结果。

   118 学佛,一念之间,就比全世界的人都有钱!


  [修诸波罗密,乃如来道前之号,自觉觉他,以求大圆满觉。而言诸者,通指五十五位也]。

    [如十信,全根力而植佛种],

[十住,生佛家而为佛子;]变成佛子了。

[十行,广六度而行佛事];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广修六度而行佛事。

[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回向有三种:加小向大,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佛事而向佛心,佛心就是理啊,回事向理,这个就是刚刚讲的回向有三种。

[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泯]就是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泯心佛而灭数量,就是不分心、众生跟佛,都是一体的。

数量就是人类刻划出来的观念,为什么讲无量无边、无止境呢?

佛经这个[无]可伟大了!宇宙一看,有量有边,人类所能观察的,佛说宇宙是无边的。

我们般若智慧也是无量无边,护持正法、讲经说法功德,也是无量无边!为什么无量无边?因为灭数量。

如果一个人说:我是全世界最有钱的,象比尔盖兹一样,全世界最有钱,一千多亿美金,假设说。他还是很穷!

为什么?还是有一个数量,有数量就还是很穷。

放下,我身上这些钱够吃、够穿,好好修行,知足,全世界你最富有,比比尔盖兹还有钱,比尔盖兹是叫做有量有边,对不对?

我们一念大智般若、知足,叫做什么?无量无边!

所以,全世界最有钱的是谁?就是佛弟子,因为有般若的智慧,虽然经济有时候困难一点,但是精神很安慰,能念佛,要去极乐世界了,抱一个希望,

每天都活在佛法的熏陶下,也不跟人家一较是非长短,也不跟人家争什么,每天都是过这样子,安居乐业、知足、快乐,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都要去极乐世界,你看,这多快乐的事啊!

所以,学佛,一念之间,就比全世界的人都有钱!

谁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不缺、知足,知足就是不缺;有缺钱就是穷啊!我是指心灵啦!

所以,不要欲求不满,一直求一直求,就是变成很穷的人。如果肯知足,就会变成很富有,为什么?你已经灭数量了。

    泯心、佛,如果再加[众生],那就更好!泯心、佛、众生而灭数量,没有了。

    灭数量有什么好处?譬如:我今天讲经来一个,我也是这样讲!真的!也是讲的非常精彩,也是讲笑话啊,因为我的因缘就是这样子,我知足,一个就够了,不过这个不要是关门的就好!

    是真的肯真心来听的,一个我也讲啊!那一、二、三楼都满,那就更好啊!是不是?更圆满啊!所以,灭数量就是说:他的心就无碍的,没有数量的。

[十地,契真如而覆涅槃]。契真如是什么意思?加二个字更清楚:契[佛之]真如,[覆]就是覆盖,[覆盖]就是涵盖,涵盖整个涅槃,那多好啊!契就是契入佛的真如,涵盖了整个涅槃。

[等觉],就是齐佛,[齐]就是等、如同,如同佛。[际]就是境界。齐佛际就是如同佛的境界。

[而破生相]底下加两个字就是无明。生相无明就是无始无明,一念不觉叫做生相无明。

[其行应有无量,今言万者,但明其多,非局定数也]。不是说一定的数目。

    119 以三如来藏为根本来修行


  [万行,即称圆通体,所起之无作妙行也。]

[要之,此行根柢],[柢]就是树根。此行根柢[于三如来藏性],这句话这样看看不懂,

    说:这个行,最重要的这个行,是怎么个行法呢?是依据于三如来藏性,[柢]就是依据于,是真的证悟了空、不空、空不空三如来藏,是这个意思。

以三如来藏为根本来修行,是这个意思。所以,要之,此行就是依三如来藏为根本、为本修因,三如来藏性。藏性底下加[为因]就更清楚了,依三如来藏性为因,如同树有根。

[归极于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就是:理无碍法界、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这个是《华严经》讲的;那么《楞严经》也有谈到,注解也有。

[请详十行,后五行自知]。十行位:信、住、行、向、地,这十行的后面五行,就讲到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了。

    120 佛性因修而显嘛,就是要修行啊!


[问:[五十五位诸菩萨,应是证位,今以位为行,][行]就还是因呢?[岂不屈证为修耶?]][证]就是果,岂不是委屈了果,而变成因呢?[修]就是因地之修。

再讲一遍:这五十五位诸菩萨,应该是果位的证位;现在以位来当作因地的修行,岂不委屈了证果的境界,变成因地的修行呢?

[答:[诸位正是因行未满],没有圆满。[深入真修之行位也]。加两个字更清楚,[非佛]深入真修之行位也,[非]就是不是,不是佛,不是佛深入真修之行位也,

意思就是:诸位正是因行未满,非佛深入真修之行位也。[不是极果之位,若是修终,只有佛位。]]这个[只]就是只有佛位。

[问:[此位为行],就是为因,[则圆通了义之修],就是因地之修。[应不具万行。]]就是这个位,如果是行,[行]就是因。如果这个位是在因位,则圆通了义的修证,就是因地的修证,应该没有具备万行吧?

意思就是:本来只有佛才有具备万行,你现在讲只有因,既然是位,是因不是果证的位了,那应该就没有具足万行了。

[答:[理具而非事造也]。理就是每一个人心性都是圆满;但是,事相还没有,没有修福、没有修慧啊,虽然理具,没有事造没有用啊,佛性因修而显嘛,就是要修行啊!

[虽圆融胜解,念念具足诸度,以初心贵在精专,但反闻自性,不兼万行,故但称了义。]不圆满。

[问:了义之证,不摄诸位耶?]了义就是究竟,究竟之位,难道,加二个字:[难道]不摄诸位吗?究竟之证,难道没有摄前面种种的位次吗?

[答:[此有二义:一、但证圆通体],只有证到圆通体。[初发二胜用],才刚刚开始,发二胜:二种殊胜之用。[是故不摄;

二、圆人所修,一证一切证,一位即摄一切位]。什么叫圆人?大彻悟的人叫做圆人;明心见性叫做圆人,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所以,只有凡夫在分宗派,禅、净、律、密;大悟,讲唯识就通唯识;讲净土就通净土;讲禅就通禅;讲密就通密,禅、净、律、密,同一个佛性、同一佛心,这个就是圆人所修。圆人所修,一证一切证,一位即摄一切位。

真正大悟,没有八大宗派,只有一佛乘,哪有八大宗派呢?只有凡夫自己内心有葛藤,讲经说法赞此贬彼,对不对?才会这样产生对立嘛!

所以,我们讲堂,从头到底都是坚持念佛,用什么?用大智慧念佛;用大智慧诵经,用心性的功夫修行,我们讲堂特别重视般若智慧。

这样子,平常你生活没烦恼;临命终,也可以安然的往生极乐世界,两全齐美。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121 习气慢慢的销,没有办法顿除,一点办法都没有!


[初心、究竟,二不别故。]初发心即成等正觉。

[又前言修证,推重圆通],圆通就是圆满通达,一通一切通,一圆一切圆,一证一切证,一位一切位,就是圆通。

[此分阶级],[阶级]就是次第。[对治狂慧],为什么要分这个阶级?让这些狂慧、骄傲、狂妄的人误以为,我就是佛了,不要修了!这个叫做狂慧。

我告诉你:要成佛,按部就班来,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一点都不能造假,我们的证书有伪造文书,佛陀讲:大彻大悟,这个不能造假的,叫做对治狂慧。伪造文书伪造得出来,这个大悟伪造不出来的,会堕无间地狱的!

[今知理虽顿悟,乘悟并消],[乘]就是依靠,借重。借重这个悟性,把这个万法都消归自性。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诸位!这个可是重要,要画双红线。

理虽顿悟,道理你虽然知道,[乘]就是仰仗、依靠这个悟,不生不灭的悟性。怎么样?并销,慢慢的销,事相就是习气,没有办法顿除,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象你穿了五件衣服,你要一件一件慢慢脱下来。第一件脱完了脱第二件。色、受、想、行、识就是五件衣服,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你要先修什么?见一切色即是空,放下;受是空,放下;想是空,放下;行是空、识是空,这样一件一件,渐次渐次,愈来愈有功夫。

    122 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


[究竟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行列布置,就是次第的意思。

圆融不碍行布,就是圆融不碍有所次第的行布;有次第的行布,也不碍圆融。

这个行布门跟圆融门,在《华严经》讲得很清楚,

什么叫行布门?就是次第行布门之略称,乃华严宗就菩萨进趣至佛果之修行阶位所立法门之一。

就是华严宗就菩萨进趣至佛果,行布就是信、住、行、向、地的意思,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叫做行布门。

圆融门就是:初发心就成等正觉。什么叫圆融门?初后相即,初跟后相即,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者,就是初发心即成、便成等正觉,称为圆融门。

也就是说:佛成佛也就是这个不生不灭。

所以,圆融就是初后相即,初发心时,变成正觉,称圆融门。行布门就是次第行布之略称,乃华严宗就菩萨进趣至佛果之修行阶位所立法门之一,就是行布门,简单讲就是次第了。

行布不碍圆融。[题中此一句,经中占半卷之文,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禅那之问]。妙禅那就是定慧均等。

[第八卷结经名后,阿难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证圣位,显是住持自性本定]。[住持]就是常住了,清净自性本来就定了,自性本定。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最庄严的,就是如来妙庄严海,为什么妙庄严呢?无法形容,福慧具足,圆满菩提。

圆满菩提用什么心下手呢?归无所得,初发心无所得,佛修到最后,还是归无所得,以无所住心,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讲的。就是无所得,但是要行一切善。

[按定经文],这样看不懂,就是安立三种定的经文,叫做按定经文。[问答相应,已尽正说全经],这样子就把这个正定全部都讲完了。

[历收]就是一一,[大定别目],大定就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就是A加B加C,就是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就是首楞严大定。

所以,《楞严经》在讲什么?就是讲定。讲什么定?就是佛定,这个佛定包括一切定,一切定的不能及。

[故结经名,至]就是到了,到了讲后面的[七趣五魔],五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七趣就是七道轮回。

到了后面讲这个七道轮回,就是警惕你千万不要再来轮回,要往生极乐世界,要了生死。

还有就是修行禅定当中,有五十种阴魔,千万不要动念,见佛、见光、闻香,这个统统放下,统统放下!知道你在用功,佛给你点信心,千万喜悦不得,不着、无所住。

[五阴妄想,自是经外余意],五阴妄想,就是五十种阴魔其实都妄想,都是经外余意,这个意思就是:不是重点,叫做经外余意。

重点,经内,重点是讲定,这个是警惕你,叫做经外余意。意思就是:你注意一下,作为助修的因缘,但是,正说是在前面都讲过了,所以,七趣五十种阴魔,就是经外余意。

[别详初心紧要],[详]就是分辨。你要特别的注意,你这个初发心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要用的是什么心修行?你用的是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就成佛,就入佛的大定!

所以,你的初发心一定要对,千万不要落入七趣!也千万不要着五十种阴魔所显的现象,因为佛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以戒慧助定而已]。以这个持戒,然后这个慧,来帮助这个定,定就是这个首楞严大定。要持戒,要开般若智慧,其实都是帮助我们修定。所以,定是体。

   123哪一种一切事能究竟坚固呢?也就是自性的妙定


[首楞严者],前面讲诸菩萨万行,现在讲首楞严者,什么是首楞严?

[大定之总名也,圆含妙奢摩他],定中有慧、[三摩],慧中有定、[禅那],叫定慧均等。

这三种都是定的名词,[三种别名,而成一定全体,迥不同于常途],这个[迥]就是远远超过,远超过一般的常途,非一般的定。

[功夫引起之定],功夫引起的定,是意识心,不是天然的妙性。

[亦不同于起心对境之定],起心对境之定就是克制,这个境界不好,我克制一下!不要有这种念头,

[此自性定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天然本来具足的清净自性的定,不是用意识心加一层力量的定。

[《涅槃经》,佛自释首楞严],佛在《涅槃经》自己作解释:什么叫做首楞严?也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就是不坏,

哪一种一切事能究竟坚固呢?也就是自性的妙定。

[而古德即明其为彻法底源,无动无坏],彻法底源就是彻底的了悟佛的根本法,也就是涅槃法。这个涅槃或者首楞严大定,是不动不坏的。

    [经中自显见起],这经典当中,从十番显见这个地方开始,[至四卷半,圆彰藏性止,极明一切事,究竟坚固之理,会四科即性常住]。

    无论是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就是不生不灭;你所谓生灭是妄动,山河大地,也是唯心所显现出来的境界,但莫于相上住着,正依二报,皆得首楞严定。

    见一切相,即知一切法唯心现量。所以,四科就是性常住,[融七大,即性周遍,即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也]。

   124这个业是很可怕的,业是非常可怕的!


[融七大,即性周遍,即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也]。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不但是人生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空、见、识,把它推广到整个宇宙,周遍整个法界,你有能力去发现其他的世界、他方世界,也是生灭、缘起缘灭,无常,空无自性的假相世界。

地水火风空见识,地就是什么?就是如来藏性;水就是如来藏性;火就是如来藏性;风就是如来藏性;空就是如来藏性;见就是如来藏性;识就是如来藏性。

看哪里有缘起,哪里就显现,这就是看业力、福报了,因缘果报如何的牵引,变成一个正依二报。所以,佛是融这个正依二报,是不可分的。正报不能离开依报;依报就不能离开正报。

用我们现在比较容易了解的,也就是说:这个色身是内四大所构成的,也讲是七大了,地、水、火、风、空、见、识;但是你把它推广,一座山里面也是一样啊,地、水、火、风、空。整个宇宙,因缘具足,它就有微生物,就有意识。

科学家到今天才发现说:原来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神识,用显微镜观察,它每一个细胞它好象能作得了主,有它的功能。

二千五百年前,佛就讲:性识周遍法界,七大遍宇宙虚空界,统统是!

因为我们无明、业力,所以,我们的神识就会妄动,妄动,神识因为没有一定的形象,投胎老虎就变老虎的形状;投胎成人,就变成人的形状;转识成天,化生,就现天的庄严相;到地狱的时候就受苦相,相不一定,但是,本性还是存在。

所以,这个叫做业力,很可怕的。能障圣道,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这《地藏经》讲的。

就是:虽然你有本性、如来藏性,但是这个因果的法则,你逃不掉!除了开发我们如来藏性,还要重视这个缘起缘灭,七大业力的假合。对不对?

我们业感是幻化的没有错,可是,我们得了人身,还可以知书达礼,听经闻法,走在修行解脱的道路。

你要转世一只昆虫、蝴蝶,你怎么修行呢?或者是甲虫、或者是粪金龟,整天在那边堆大便,大象大便啵~它就整天在大便里面转,它的业力就是这样子。

所以,这个业是很可怕的,业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认为很肮脏的东西,比如说人拉下来的大便,这个狗就会跑去吃,狗吃大便。小朋友拉下来,还没拉完,还热腾腾的一坨的时候,这个狗伸长了舌头就要去舔,它的业力就是这样子,它也没有觉得说不净。

我现在人跟天人比较,也是一样,天人就行十善,天人看我们,这个色身都是不净,会长虫,大小便啊。可是,我们迷了,从来没有觉悟空上色身是不净的。

因此更一层的境界看更低一层的境界,就会可怜和怜愍,就像我们看畜生一样,或者是看厕所里面的臭虫,也是一样的,它离开那个环境,不会活的!厕所里面的臭虫,它一定要沾大便才能活啊!

抓起来,把它摆着,用最好的环境,套房里面,倒一些巴黎香水,最香的,女人最喜欢的,这些厕所里面的臭虫会活吗?不会活!业力有多可怕!

当你一转世,它始终就循着一定的模式,冥冥当中,就有宿命。冥冥当中,就有一定的轨则在起作用,你无法超越它,真的!业力是很可怕的!

所以,你所作所为必须对因果负责,乃至起心动念,身、口、意,一定要选择正面的去做,正面的是好的,因为业感会缘起,缘起会继续造就这个业感。

    因此融这个七大,即性周遍,也就是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25我们真常、常住、不可思议明妙的本觉,它是如如不动的

[今释此定(首楞严大定),二义料拣],料拣是啥意思呢?就是善能分别、选择正法,叫做料拣。就是用智慧善能分别选择正法。

[一、此是圆定],不假造作叫做圆定。[不但独取自心不动 乃统万法,悉皆本来不动,为一定体,即所谓日月经天而不动]。日月你怎么转,天还是不动!

[江河竞注而不流],江河竞注都流向大海,但是,大海是不动,它还是这样子。

[故称为圆。经云: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什么叫做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呢?我们真常、常住、不可思议明妙的本觉,它是如如不动的,是周遍法界的,是圆满的。所以,叫做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不然,何以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定哉!据此凡不兼万有],[凡]就是若,若不兼万有。[独]是只有。[制]就是守。只守[一心者,皆非圆定也]。

就象二乘人所修行的,就制心一处,就守住这一颗心;但是,要万有,用不出来,因为没有办法理事具足。只想度自己,把自己的心安住好、安排好。

但是佛的定不一样,虽度无量无边众生,也无众生可度。佛度众生,也无众生可度就是在定啊,无相嘛!无来无去嘛,无增无减嘛!

[二、此是妙定],[妙]就是不可思议。[正以性本自具,天然不动,不假修成],为什么不假修成呢?就是要靠悟,悟了就入!

为什么修成即坏?能修的东西修一修就坏,如果本来不具足,再怎么修也没有。如果这个山上采出来的不是金矿,你怎么调冶、冶炼,它还不能成金。如果众生没有佛性,你怎么修你也不能成佛啊,正因为众生有佛性。

这是站在理上本来具足说不假修成,但是,佛性因修而显,就是还是要假造作。

[纵在迷位,其体如故],虽然迷了,但是我们本体还是一样。[即所谓,长安虽闹,我国安然]。这[我国]就是本体,[故称为妙,

经中飞光亲验],飞光亲验就是佛手放光,阿难头左右摇晃,一下晃左边,一下晃右边,飞光亲验,[双离动静],阿难到这个地方,慢慢的体会了如如不动的心性了。

什么叫双离动静,动跟静是什么?就是尘。为什么要离?因为,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你见一切法生灭,记得!就是放下。[不然,何以为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之定哉,

据此凡不即性],只要不是性本具足的定。[而别取功夫者],就是加一层意识心,就象外道一样,没智慧,硬压!众生也是一样,没有见性,修行硬干!硬干就会重挫,我们的心跟身,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重重的变化,烦恼,没有般若智慧是突不破的。

而别取功夫者,[皆非妙定也。

合此圆妙二义,故为首楞严王三昧。自发解起行],从这个解起这个行,[直至历位成佛从始洎终],洎就是到,或者是及。从始及终,或者从始到终,[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委曲相就是冤枉路了,你用明心见性,不生灭本修因,就不会浪费你的生命十年、二十年,就是不走冤枉路的意思。

中中流入萨婆若海,念念就是不生不灭。[亦无出退],[出退]就是出入,[退]就是入,退出来,一个进,一个出。

亦无出退,没有进,没有退,没有出,没有入,为什么?如如不动,本来具足故。

[非常途之定],不是一般意识心的定,意识心的定,[有入、住、出],佛的定没有。无所谓入定、住定、出定。

一般的定是[入之则有,出之则无,在定纵经多劫,必以静而碍动],象外道的定就是这样子,无想定也是这样子。[出定略涉须臾,必以动而碍静],出境以后,稍微攀缘这个外境一点点,也不行!必以动而碍静。

[皆非圆妙大定也,此经前自请定,后至结名,乃为正说。经中前半全谈藏性,所以开发圆通,后半全说圆通,所以修证藏性]。到最后就是有证量了。[始终不出一定耳]。

所以,《首楞严经》在讲什么?就是讲佛的大定。

   126三因佛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修福、修慧,显现如来藏性


[当知三定不出三因佛性]。这是天台智者大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所立的三因佛性。就是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

[奢摩他],这个定,[全取四卷半前,所显正因佛性;略兼了因为定体]。

什么叫做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即诸法实相之理体,就是佛之正因。意思就是:诸法实相之理体,这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叫做正因佛性。

什么叫做了因?[了]就是照了,由前面的正因佛性,发此照了之智,这个智跟理相应,是为了因佛性。所以,了因佛性,一般来讲,所谓的慧,般若的观照。

了因佛性由前面的正因佛性,发此照了之智,智跟理相应,这个就是了因佛性。

[了因慧心开发,当机乘教解悟],[当机]就是当机者,听经闻法的当机者。承教解悟,朗然照体现前,即此照体,为了因佛性]。照体就是般若在作用了,[名奢摩他微密观照]。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四个字,微密观照。好好的冷静,什么能够通达解脱的路?除了念佛以外,是不是要照见五蕴皆空?了解不净、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放得下、看得破。

[然解从性发,乃即定之慧也。三摩,亦取所显正因佛性,略兼缘因为定体]。

什么叫做缘因佛性呢?这个[缘]就是缘助,也就是助缘的意思。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佛性,开发正因佛性,是为缘因佛性。所以,这个[缘]类似我们所讲的,聚集种种的福德,功德、福德。

了因佛性类似我们所讲的,聚集所有的般若智慧的种子。我们了因佛性具足了慧;缘因佛性具足了福跟功德,就成就了正因佛性,因此三是一,一就是三。

所以,懂得这个缘因佛性,我们就知道结善缘有多么的重要!好好的发慈悲心,跟众生好好的相处,该做的善事,该有的责任要尽力,福就渐渐渐渐的具足。听经闻法,照破无明,了因佛性就显。

所以,简单讲:三因佛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修福、修慧,显现如来藏性,答案还是一样。

不修福,没有助缘啊,这个也得罪,那个也得罪。这个也吝啬,也不肯牺牲奉献,哪来的福呢?多做一点事,哇哇叫,好象自己很委屈,做了很多,

所以,做是不会死人的。烦恼会死人,烦恼会逼死自己,多做一点不会死人的,那是你的福报,尤其在常住。

[缘因善心开发,选根直入],选这个耳根单刀直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要加一个慧,闻、思、修是为什么?就是要开智慧。

闻慧,听经闻法会开智慧;思惟佛所讲的正法,会开智慧;修行会开智慧。所以,这个要加慧,你感受才会强!

闻慧、思慧、修慧,这个统统站在开智慧的角度。换句话说:没有般若智慧,心是定不下来的。因此师父告诉你:只有念佛,绝对不是办法,你一定要开般若的智慧,烦恼来了、逆境来了,你自己才能解决!

[乃为出世善法,即缘因佛性,然行依解起],这行从哪里来呢?要依靠解门。所以,你想修行吗?那就是要先解啊!解怎么来?如果你有慧根,那自己看经典没话讲,自己悟得来,有解悟。可是,没有这个能力,就是要听经闻法了,才能解如来的真实义。

[乃即慧之定也,禅那,全取正因佛性],为什么讲正因佛性呢?这是定之体,这个正因佛性[双兼了缘二因为定体],为什么呢?禅那是定慧均等,所以,缘因、了因就包括在禅那里面,所以叫做双兼了因、缘因二因为定体。

[寂照双行],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体;照就是用,寂照就是体用一如,随时能用,般若智慧用,所有用都是寂灭心性;所有的寂灭心性能起无量的妙用,就是照。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体不离用,用不离体,寂照双行。

[不浮不沉,不昏不散,即定慧均等,心不浮动,也不昏沉,不昏沉,也不散乱],就是定慧均等。[中中流入],中中就是每一念,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叫做[妙庄严果海也]。中中,也可以说离两边,每一念都离二边,离二边不着,不着,当然就是不生不灭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27 世尊所讲的这个真理,放到宇宙任何一个角落都适用


[今合三定别名,成一大定总名,复摄大定总别,为一全部经题,共十九字,是别题,属所诠之法]。

[诠]就是解释,所解释的法,统统在前面,共十九字。所解释的法是什么呢?就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就是所诠之法。

[经之一字是通题],通就是:《楞严经》是别题,因为只有这一部经叫做《楞严经》。这个[经]其它部也可以用,《法华经》、《地藏经》、《药师经》、《华严经》。

所以,这个[经]是通用的,就像[法师]这个是通用的,每一个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有时候都可以称为法师,这个叫通题。但是,名字不一样,就是别,[经]就是通。

[为能诠之文],经文经文嘛,为能诠之文,[即诠上四种实法]。四种实法就是:理法、教法、行法、果法,四种实法。

诸位翻开《表解》,[大佛顶]就是比喻;[如来密因]就是理法;[修证了义]就是教法;[诸菩萨万行]就是行法;[首楞严]就是果法,就是证果,所以,理法、教法、行法、果法。

[梵语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华言契经。上契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诸位法师、护法居士,如果你要对别人说佛法,要契理、要契机,这个可是很重要的![又此方圣教称经],[此方]就是中国,中国称圣人教化的文章叫做经。[今译契经],就是契理、契机。

[显是西域圣教,具贯、摄、常、法四义]。经典是什么意思呢?经典有四义:一、就是贯;二、就是摄;三、就是常;四、就是法,每一部经都含有这四种义理。

[贯、则贯串所应知之义],[义]就是道理。把佛所讲的义理贯串起来,[令不散失故;

摄]、经又叫做摄,含有摄的义理,是什么意思呢?[则摄受所应度之机,令得解脱故];

第三个叫做[常、则尽未来际,万古不能易其说];[易]就是改变。

所以,世尊所讲的这个真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放到宇宙任何一个角落,都适用的!

[法、则极十方界],[极]就是穷尽,穷尽十方界。[众生所应遵其轨]。也就是十方众生,只要依佛所讲的真理,都能解脱,这个就含有法的义理,是十方众生都应该遵守的。

[此经亦具四义:贯串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所应知之义。摄受亲因,度脱阿难,及性比丘尼],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闻佛说法,一刹那间,即证三果阿罗汉。

[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常、法二义,如圆通法门,说:[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也就是:诸佛过去,这个见性之门,究竟解脱——首楞严大定,都已经成就;现在诸菩萨,也各入圆明;所以,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既圆满又明朗,那个[明]就是般若;[圆]就是圆满。所以,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圆、明就是我们如来藏性。

[十方三世,共遵不易,岂非法、常义耶?余义避繁不录。卷第一,古来经书,多取轴之制度],轴就是中间一个轴,象滚筒那样。

[舒之]就是展开来。[可能读诵],可以让人家阅读。[卷之]就是收回来,[以便供奉,后人易制],后人易制就是改变了,叫做卷。有的人称为第一章、第二章、第几节。

所以,后人易制就是改变种种的方法,但是,[未易其名,故仍称卷]。后来的人,像我们现在就是印刷术了,不是象以前那样卷起来,但是为了保有古风,所以,我们又称卷。

[而第一者,数之始也,十卷玄文,次序居首。一总释名题竟]。在次第上,总释名题,这是第一个。所以,第一大段,经前十门,第一门讲完。

   128 佛的一辈子就是做什么事?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甲二 起教因缘],为什么要起教因缘呢?佛的一辈子就是做什么事?做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做了这四个工作。

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是总说一大事因缘,如果说《楞严经》,那么就后面所讲的种种因缘,我们一步一步来讲。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法不孤起,仗缘方生,要依靠种种的因缘才能生。法不会单独跑起来,要起,必有由,它就是有原因、有种种的缘起。

[世间诸事,尚有因缘,况无上佛法,岂无因缘耶?今明佛法因缘,有总、有别]。

总因缘就是佛的一代时教,都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别因缘就是指本经。

[总约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或说大乘,或说小乘,或说顿教,或说渐教,无非显理度生]。

[显理]就是显佛所说的道理、真理,度生。[所显之理],也就是佛的知见,

所以,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丘、比丘尼,或者护法居士,你也在讲经,记得!要以佛的知见讲经说法,不能自己乱编,会下地狱的!

你没修行,你一个人的因果;你没悟,或者是没修行,用自己的知见上台乱说,误了无量无边的法身慧命,这个因果可不是一个啊!

所以,讲经说法有好有坏,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为什么?看你怎么讲,你讲的依佛的知见,让众生进入涅槃的境界,步步入于解脱的知见,那你功德无量。

但是,你讲的不是佛的心法,都在相说,然后,又执为自己是是,排斥、攻击别人,让一堆、一群的众生跟着你烦恼,跟着你攻击、伤害,谤佛、谤法、谤僧,你这个罪过,千佛出世,不通忏悔。

不要以为讲经叫做功德,要看你怎么讲,要依佛知见讲那当然无量无边功德,所以,这个佛的知见很重要!

我常常劝这些比丘,就跟他讲:有修没修其次,法不能讲错,法讲错了,就完了。底下初学佛法的人,也没办法分辨到底对还是错啊,他有先入为主,你听了以后,他就接收。

    129 不是你把钱统统布施完,就会解脱的


这个佛的知见很重要!我常常劝这些比丘,就跟他讲:有修没修其次,法不能讲错,法讲错了,就完了。

底下初学佛法的人,也没办法分辨到底对还是错啊,他有先入为主,你听了以后,他就接收。

有一个信徒很有钱,然后去中部某个道场,来,师父跟他讲:你好好的布施,布施以后有很大的福报,就会得解脱!

因为没听经闻法,结果,财产统统布施快光了,还没解脱!

他把福搞成慧,只有布施钱怎么会解脱呢?那叫做慈善,不能弄错。

舍掉这些金钱,还要舍掉什么?还要舍掉烦恼,才能解脱。

所以,这个法师这样告诉他就不是很圆满,他没有告诉清楚,你只要把钱布施了,就很有福、就会解脱!弄错了!

修福跟修慧不一样的,修福是布施金钱、体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福。

慧可不是这样子,慧是要象你们这样子,坐在底下,用最虔诚的心听经闻法,求慧是这样求来的。

所以,不是你把钱统统布施完,就会解脱的,就会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观念是严重错误的!

要把内心的执着、颠倒、妄想统统放,般若智慧显现,你就能解脱!

因此我们要了解,做一个法师的,要灌输给众生的,是正知正见,不是用自己一时的感性,或者某一种知见、看法,然后给那些初学佛法的人。

给初学佛法的人,他按照你这个方向,竟然不会解脱!因为慧跟福不一样,是不是?

后来他现在没钱了,儿子不怎么孝顺,也起烦恼,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师父,我真的很想出家!

所以,一开始接触到的知见,他先入为主,就一直布施钱,以为这样就能解决生死。错了,这样不能解决生死的;解决生死是用大智慧,大般若智慧打破无明。

布施钱很多,最多下辈子给你当天王,跟成佛是两码事情。成佛是在自性里面开展出来,哪得在世间生灭的无常相里面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130一切教化,都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即佛知见,众生等有,迷不自知,佛则乘机应世,为其开示,令得悟入。《法华经》云:[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可见如来出世,即是一段度生之大因缘也]。

度众生的大因缘。[一、为开众生佛之知见],[开]、[佛之知见]下面画一横,就是开佛之知见。不开佛的知见,用众生,众生叫做妄见,虚妄的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佛知见,乃众生六根中,所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即是佛性,人人本具,无奈埋没于尘劳烦恼]。

一切众生都是这样,一直追求、一直埋没、一直烦恼,也就无量劫来,一直埋没在尘劳、烦恼里面。

[垢染心中],虽有佛性,好象没有。[虽有若无,几如],就象[宅中宝藏]。自己家中有宝藏,但是,不知道,自性就是佛,却不知道。[佛为开其本有家珍,使得离垢清净故]。所以,第一个就是开众生佛之知见。

[二、为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就是示佛之知见。[出现于世],佛为什么来到人间?就是要示佛的知见,[示]就是指示,明确的指示出来,要不然你不知道你是佛,拼了老命往外求。

[佛之知见,众生咸认惟佛独有,而众生无分,不知人人皆有,故佛为指示,寻常日用中,眼根见色],眼见色,见性即发,就发这个见性。[耳根闻声],闻性就发,不生不灭的闻性。[乃至意根知法],意根知道这个法。

[一一无非佛之知见。知见二字,包括六根中性,六性只是一性],只是一个性,为什么?叫做自体分,我们昨天讲的:每一识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但是,体是相通的,都来自于第八意识的自体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自己的种子,种子就会起现行。

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有一十八界的种子统统具足,讲的话是无量无边,归纳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以,六性只是一性。

[故临济祖师云:[有一无位真人],这个[位]是什么?就是阶位。没有阶位就是明心见性,没有阶位就是凡也不对、圣也不对、迷也不对、悟也不对、上、下、贵、贱也不对。为什么?就是有阶位啊,凡圣、迷悟、上下、贵贱。它这个有位啊,菩萨是四十二位、五十五位、或者有讲五十二位。

所以,这个无位真人是指彻见本来面目者,也就是不堕于菩萨四十二位,或者有的讲五十二位等品位,并超越了凡圣、迷悟、上下、贵贱、善恶、是非,统统超越,等分别。凡圣不二、迷悟不二、上下不二、贵贱不二、善、恶、对、错,还是放下,等这些分别心,而无所滞碍,是解脱之人,叫做无位真人。

所以,有一个无位真人,是禅宗里面的名词,[无位]就是不立阶位,人人本具的佛性。

[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是也]。放光动地啥意思呢?千万不要搞成又放光、又动大地的,不是这个意思!放光动地的意思是起大妙用,叫做放光动地。

你不要以为六根门头里面,放白色白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这个不解释,真的会解释搞成这个样子。不骗你的,以为眼睛放光、耳朵放光、鼻子放光,不是这个意思。

是六根门头里面,见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能起般若的大妙用,叫做放光动地,是也。

[三、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渐渐越来越深了,要你自己去体悟了,就是要回光返照。而[出现于世],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就是要让众生悟佛的知见。

[既经如来开示,而众生自当依教观心,依理起行,但肯回光返照],为什么要回光返照?无量劫来向外,就是顺生死流;

回光返照有什么好处?就是懂得放下,是一个明理、有理性的人,是逆生死流,就是回归到涅槃。

众生因为不懂得回光返照,所以,众生所过的日子苦,苦上加苦![照顾二六时中],二六时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二十四小时。[见色、闻声,乃至知法,毕竟是谁?照到日久月深,自有豁然贯通,悟明本来是佛时节,方信圣凡不二,生佛平等]。

圣跟凡唯是一心;生跟佛,[生]就是众生,跟佛,其实体性是平等的。所以,在座诸位将来都可以成佛,只要你肯开采出来,就是佛!

[四、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出现于世。

众生心光外泄],[泄]就是漏。[则名为出];为什么心光外泄呢?每日往外攀缘,时时刻刻不知足、不满足,往外拼老命要追求,心就像野马奔腾,就象猴子这个树枝攀缘到那个树枝,停不下来!一切众生都是这样,

所以,我常常想说:我一辈子在大学里面,如果没有听到佛法,我的日子会怎么过呢?常常这样想,日子会很麻烦,说不定去选立法委员、去选总统;也说不定去当艺人,每天搞笑给人家看,然后赚一碗吃,没办法了,因为没听到佛法了!

说不定去戏院外面擦皮鞋、或者挑大便,不知道!人的命很难讲!那是因为你现在看到我法师啊、学历啊,这样有相当的一点水平。你说:哎呀!不会吧!那是因为有今天,因为有学佛啊。没学佛就很难讲了,也说不定去跟人家混黑道的,很难讲!

所以,人啊没有听到佛法是很可怜的,听到佛法,这个世间真的,唯有佛法是世间宇宙的大光明,开众生的正法眼藏。除了佛教,没有第二,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宗教。

众生心光外泄,每一个众生都这样。[若肯时时反观内照],反观内照,为什么要反观内照呢?因为万法不离心。

[照到一心本源],哇!就入了,打破无明,就了悟了涅槃;原来在刹那之间!

一心本源[则名为入;入无所入],因为本来就无啊![即始觉智,照本觉理,照到惑净智满,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

什么叫做始觉智照本觉理?这叫做方便说,始觉智就是看你什么时候能够起观照,这个就是有开始觉悟的智慧了,方便说。

而你本具的这个本觉的无生理,慢慢慢慢的契入,时时反观内照,照到一心本源,这个叫做入。

照到惑净智满,所有的惑,就是无明,[惑]就是烦恼的别名。把内心的烦恼统统除掉,清净了,智慧就圆满了,能够转八识成四智。

识其实是妄动、妄执、妄想、妄缘,往外攀缘,这个都是识的功能。贪、嗔、痴,这是心所的。所以,八识配合五十一个心所,就像王出去,跟着一堆大臣,时时刻刻起心动念。所以,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

[此为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亦为诸教总因缘也]。一切教化,都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哪一本经都是有这个指标,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131修行是真枪实弹的,是面对境界来调整的


[别约本经因缘],别约,本经就是《楞严经》,就这一本《楞严经》的因缘,[交光法师开有十种],别因缘,本经的各别因缘。

[今则惟六:一、恃多闻忽定力];就是阿难只依靠一直听经闻法,不勒微密观照,没定力,境界一来,倒了。

[二、警狂慧护邪思];[护]就是破,破除种种不正的思惟。狂慧就认为:我就是佛了,不用修了,这个就是狂慧。

[三、指真心显根性;四、示性定劝实证;五、销倒想除细惑];细惑就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六、明二门利今后]。二门,就是平等门、方便门,叫做二门。我们一段一段来看。

[一、恃多闻忽定力:大凡利根之士,好务多闻,不勤定力,于闻、思、修,偏重闻慧,少及思、修]。

[思]就是观照,[修]就是断习气,这二种功夫,一般人很少,只听经闻法,回去不回光返照,不思惟教义、教理,没有微密观照,这思惟。修呢?真的下定决心,把恶劣的习气、贪、嗔、痴断掉。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故以阿难多闻,误堕淫室发起大教]。阿难没有示现,也没有这一部《楞严经》啊,像演一出戏给你看,才有这部《楞严经》。

[观阿难归佛所,顶礼悲泣,自述[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没有培植好好这个道力,没有培养好。

[即定力,故殷勤启请,十方如来所修,得成菩提之大定;足见多闻无功,不逮修习]。[不逮]就是不及,比不上的意思,修习就是修习力,你只有听经闻法的能力,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

意思是:修行是真枪实弹的,是面对境界来调整的,不是躲在偏远的山区,这样练定力的。

躲在偏远的山区练定力是暂性的,住一下阿兰若,这是很好!但是每隔一阵子,有时候,还得要练习一下定力。再来这个僧团里面住一住,

所以,有的人住茅蓬,住了十几年、二十年,已经习惯了,跟人家都合不来,自己有自己的见解,来僧团,他觉得很束缚,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

他在山上,自己觉得自己很有修行,来这个人多的地方却格格不入,又以为自己很有修行,这很糟糕!

我所看到的,广化律师一直呼吁:经教不通、心性不明的,最好还是不要住所谓的茅蓬,自己一个人在山上,习气也重,早课不作、晚课也不作,整天做什么?游山玩水,有的吃的、有的住的,没什么事,反正我也不会讲经说法。就这样子,习气也就搁着,自己习气多重,自己不知道。

后来呢?修学佛道很难,因为没有境界磨练,没有整个僧团磨练啊,他就跑到山上去了,自己一直堕落自己不知道,完全不知道。

    [后责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看啊,你历劫来听经闻法,忆持如来,意思是什么?就是倒背如流,可以把经典倒背如流。

    阿难懂得秘密妙严,因为是忆持如来,秘密妙严的境界。但是,不是实修,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前面是生灭,后面是不生不灭的。

   132团体里面,他才有坏的可以磨练


以前有个住茅蓬的,然后,下山以后,跟人家没有一个合得来,他现在已经往生了,可以讲一讲没关系!

有一次,我跟他去一个道场,他跑到隔壁去抽烟!我一看:哇!某某师!你怎么在抽烟呢?

他说:佛制戒律也没说不可以抽烟啊,你大惊小怪,你去泰国看看,泰国都可以抽烟啊!我说:这里是台湾啊!所以,他不管这些。

因此要融入这个团体,他才有境界可以修,躲到山上里面,自己觉得很行,下来就是不行!

所以,我们要了解,广钦老和尚讲的:团体里面,他才有坏的可以磨练,团体里面有正面、有负面,这样顺境、逆境都可以磨练你!

你到山上,山上没有人管!茅蓬两个,就饭吃,有人供养,就这样子啊!一辈子。习气一直现阶段前,道力一直消退,问题是自己不觉知。

后来这个比丘,往生的时候,面相不怎么好,这是人家告诉我的。

因此我很感触,他四十几岁就死了,他不听经、不闻法,住茅蓬,用自己的知见,你讲什么,他也不听这一套,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要了解,要想修行,二种力量:一个要有善知识指导;第二个,要有一个僧团来磨练,才有办法!

    133你想要远离痛苦,爱跟恨要先放下来

[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哲学家讲:爱恨交织会毁灭一个人,[憎]就是恨;[爱]就是贪。

一切苦从哪里来?就是爱跟恨。

爱财产、爱儿女、爱名、爱利、爱色、爱睡,什么统统念爱,

爱房地产、爱妻、爱儿,没有一样不爱!

恨,什么都恨,自己觉得很委屈,无法疏导自己,然后憋住,久了以后,病垮了!

所以,你想要远离痛苦,爱跟恨要先放下来!

   134如来所讲的法你听了很多,要会用啊!


[又偈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这一句的意思:[将]就是持,闻持就是闻法,就是如果只闻、只持佛所说之理,而不实修。

将闻持佛佛,就是你只闻持佛所说之理,为何不返闻闻自性?返闻闻自性就是靠自己解脱啊!

如来所讲的法你听了很多,你要能够返闻闻自性,落实到你心性的功夫,就是要会用啊!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只闻佛所说的理,为什么不返闻闻你的自性呢?

意思就是,为什么不把你的清净自性拿出来用呢?这个才是真正的能受益啊!

所以,[佛为恃多闻忽定力,故说此经]。

    135开佛的大般若智慧,才能息苦啊!


[世有大心凡夫,见理高妙,自恃天真,顿捐修证],自恃天真,顿捐修证,就是不用修了![玩留恶习],就是这样子。

[了不依佛方便之门],完全不依照佛方便之门,[屈于欲魔,无力敌苦],苦灭不了。

这玩留恶习是什么意思?我们的习惯很难破除,是真的!总会有一样东西让你去贪,贪衣、贪钵、贪名,或搞一个[大和尚],或者[大法师],让人人来认识我,他就是会搞这个东西。这个仍然没有办法息苦。

息苦就是说:不贪名、不图利、不求利,完全依佛的言教,修佛之大行,开佛的大般若智慧,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这样子才能息苦啊!

不是出家剃个头,或者现一个在家居士,应付一下!哎呀!你看,我学佛!

[如阿难为摩登伽邪咒所摄,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佛顶神咒,方得解脱。故自述见相],

[见]就是见相,见佛的庄严相。见相[发心],见佛的庄严相发心出家,[以佛相好,非欲爱所生为念,意显淫爱,为定门之冤贼;大定,为破欲之将军]。

[自述]就是阿难自己描写,是见佛的相好庄严,所以,发心来出家。以佛的相好,所以,不是欲爱所生之念。

意思是显:淫爱,它还是一种执着,为定门之冤贼。所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但是,相也可以度众生,象佛长的这么庄严,也可以度众生。引导阿难出家。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136 欲漏不先除,听了那么多佛法,没有用


[偈云:[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

[漏]就是烦恼的别名,生死、烦恼叫做漏。漏就是象水会漏。一个茶杯,底下打一个洞,它就是会滴下来,就会漏啊。

生灭法就是漏;烦恼法就是漏,欲漏、有漏等等,统统三界叫做有漏。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叫做漏。三界内叫做漏,因为没办法了生死。无漏就是断烦恼,就能出三界。

所以,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听了那么多佛法,没有用,使不上力啊!

    譬如说: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一个人在家里读了很多的中药,只有在家里面认识了很多中药。

    有一天,因为他中药药草看了很多,带他到山区来,这山区很多的药草。结果一看,不懂,真药现前,摸不清楚。

    因为那个药草有的很相似,你知道吗?又好象这个,又好象这个,为什么?那就不是实际的、真正的功夫了!

    所以,只有在书本上听经闻法,那不是真功夫啊!就象读了很多药草,上山去采中药,采不到,看这个也象,看那个也象,这到底什么药呢?真的佛法现前,不会用。真的境界现前,解脱不了!

    所以,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佛为警狂慧护邪思],就是破邪思,[故说此经]。

    137 我们平常能作用的这个心不是真心,是妄想!

[指真心显根性:一切众生,多皆错认肉团之心为心]。这个肉体,心脏会坏的。

[此心在色身之内],这个肉团心在色身之内,[状如倒挂莲花,是假],是假心[非真]心,因为会烂坏。[全无作用。

人闻此言,必定诤辩不休,曰:[此心能知,又能思虑、分别,何以而说全无作用?]当知此人,先认肉团心为真心,是一错也;今竟认妄想心之功能,当作肉团心之功能,又一错也。

但肉团非真心易破,若说此心有作用,其心存在,应当皆有作用],为什么人刚刚死,[何以其人方死,其心仍在,即不能思虑分别,即此可证非真。

而妄想非真心难破,因众生迷执既深],平常日用中,这个就是我的心啊,能思虑的心、能执着的心、能起贪嗔痴的心、能起做善事的心。认为:这个就是我的心啊!

因为众生迷执极深,[迷根难拔],看什么着什么,叫做众生,无所不执着,迷根难拔。

[又非独泛泛凡夫如是],还不是只有一般凡夫这样喔!用意识心喔![即权教],权教就是方便,不是究竟一实相、或者[小乘,亦皆认识],这个[识]要括弧,认这个意识[为心]。这两个加起来,有时候会搞错,认识为心,是认这个识为一般能作用的心,刚好大错!

[故阿难请说诸佛所修大定,佛即首告之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一段就道出我们为什么会有轮回?就是一般认为理所当然的心,平常能作用,这个就是心喔!不知道这个是妄心,这是妄想。

此想不真,它不是真实的。真是永恒存在的,是永远解脱的。可是我们却每天都活在痛苦和妄想里面,所以,就有轮转。

[由是乃有二次征心],第二次再问:心在哪里?[三番破识,十番显见,佛意欲修大定,须以真心为本修因,显真心,即大定之全体也。故应加征问,看阿难是否错认。

佛问阿难:[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就是你当初发心要出家,在我佛门当中,是见什么殊胜、特殊之相然后让你顿舍这个世间来出家,能够远离深重的恩爱呢?世间就是深重恩爱,这个就是世间法,这个刚好是生死的根本。

[佛即征云:唯心与目,今何所在?]你的心跟你的眼睛,今何所在?[此乃第一次征心]。就是问你的心在哪里?

[文似心目双征,佛意但是征心]。佛虽然讲心跟眼睛同时问,其实在问你的心。这个[目]就是眼睛,[目不过带言而已],附带的来说而已。

[如是阿难。历计七处,如来一一斥其咸非]。都有不是真心,所以,七计就是七处,统统不是真心,都是妄。咸非,都有不是,找了七处,统统找不到!

[此即三番破识中,首破妄识无处]。第一次破妄识无处,编号:A。先翻回来,第二次破妄识非心,编号:B。再中间下来,第三番破妄识无体,编号:C。所以,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

    138 你的真心不管尘有没有显现,你的自性一直存在

[此即三番破识中,首破妄识无处]。第一次破妄识无处,编号:A。先翻回来,第二次破妄识非心,编号:B。再中间下来,第三番破妄识无体,编号:C。所以,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

[有人指此文],有人认为这一段文章,[为七处征心者],认为佛七次、七个处所,问:你的心在哪里?[非也]。就是错,这是不对的。

[征]是征诘,[经中如来]只有问二次:你心在哪里?[只有二次征心。因阿难七计被破],七次,计这个处所,都被破。

[不知心在之处,如来则直指真心,欲令阿难当下领悟,遂举手擎拳],[擎]就是高举。[且看阿难如何理会;此即同宗门],[宗门]就是禅宗的心法。

[玄示玄提],玄示就是离语言、离文字,也就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直接用体会的,[不落言语文字],叫做玄示玄提。

[如来因恐阿难,钝根不契,故加审问。汝今见不?]阿难答言:[见。]又问:[汝何所见?]答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陀举这个光明拳,举臂屈指,为光明拳。因为佛身上有光明,耀我心目,照耀我的心目,很显现在我的心目当中。

[又问:汝将谁见?答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就是说:我跟大众都眼睛看得很清楚啊![佛遂征云:]佛又问了:[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你眼睛可以看到,是用什么心来看我这个拳头呢?看佛陀的光明拳呢?这是第二次问心在哪里。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这个是第二次问。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就是可以推论的、可以探测的,这个就严重错误了!

[此则分明认妄识为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不来不去的、不增不减的,所以,佛就呵叱了,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这个[咄]就是我们台语讲的啐!就是呵叱一下,咄!就是我们国语讲的:哎呀!你怎么这样子?或者是一个音声。此非汝心,这不是你的心,这是生灭的意识心。

[此即三番破识中,第二番破妄识非心]。妄识非心,虚妄的意识,不是永恒的真心,叫做破妄识非心。虚妄的意识心不是我们如来藏的真心。

[阿难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这不是我的心,叫做什么呢?当名何等?那又叫做什么?[佛则告云]:佛就告诉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这个只是缘起如幻的假相啊,你误以为真,你动念了,惑汝真性。

这个就是六祖下山以后,六祖在猎人队,隐藏了十几年,下山以后,看两个和尚在争:一个说是风动,另外一个说不对!是幡动。一个是风动,一个是幡动,诤论不休,这个就是惑汝真性。

六祖讲什么?是仁者心动!你看,那二个诤论的就是认假为真。一个认为是风动,一个认为是幡动,这个都是生灭无常、妄动。

所以,凡所有相,都在迷惑你的真心;但是凡所有相,也就是你的真性,问题是你悟还是迷。悟了,万法就是你的真性;迷了,万法都在诳惑、都在迷惑你,不知道凡所有相,都是虚妄。

[阿难闻佛。发明妄识非心],了解了妄识不是真心,[以为离此觉知,更无所有],我这个推测的心没有了?[遂生惊怖。

佛以此心,离尘无体为答],佛认为这个意识心,离开这个外尘,[尘]就是外境,外境引出来的这个念头,就是意识。

但是,你的真心不管尘有没有显现,你的自性一直存在,叫做离尘无体。无体就是无体性,因为尘,

譬如说:这朵花为尘,引出你的贪爱心,其实,这个贪爱心本来没有,这一念动到妄识,这一念叫做离尘无体,由花引出这个贪念,叫做离尘无体。

所以,一切众生意识心,就是由境界所引出来的,境界会引出你的贪嗔痴、排斥、攻击、嫉妒种种也是;境界也会引导你去做善,其实,这个统统是离尘无体。

虽是善心,还是离尘无体;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不管外面的境界,常、乐、我、净永远存在。这个离尘有自体性,叫做真心。所以,离尘无体这个就是意识。

[令阿难自己勘验],好好的检验。[若离尘有体,即真汝心],这句话什么意思?离开外边的境界,你的真心一直存在。

不管境界现不现前,你的真常妙心,如来藏妙心一直存在;常乐我净的心体一直存在,不因为境界现前不现前,而起心动念。就算起心动念,也是本体在作用。所以,若离尘有体性,就是你的真心。

意思就是:不必借着境界,来引出你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本来存在,不管境界存在与否,叫做离尘有自体性,就是你的真心。

[若离尘无体],离开外面的境界,没有体了,没有体的意思就是刹那生刹那灭,这个无体就是这个,刹那生刹那灭,找不到永恒,叫做无体。

譬如说:你贪财,一下贪,到最后又没有贪,这个贪的念头又没有了。你对哪一个人不满,一下嗔恨,经过几天又忘了,这个嗔恨心又没有了,离这个境界无体性。

离财,没有贪念啊!离这个外面的境界,没有这个嗔恨心,贪是刹那生刹那灭,嗔恨是刹那生刹那灭;嫉妒是刹那生刹那灭,找到永恒,找不到,叫做离尘无自体性,离尘无体。

[斯则前尘分别影事],这个是缘起如幻的境界,显现在你的眼前,而落到你的脑海里面,是一种影像而已,叫做斯则前尘分别影事。

你所见的相,起种种的念头,你取相,其实,取的只是影像而已。就像摄影,照了一张相片,你看的就是那个相片的假相而已,真正的本质没见到,本质是空、是缘起的。

前尘就是显现在你眼睛前面、耳朵前面的境界,叫做前尘,过了一会儿以后,就留在心里,就成脑海里面的影像。

[此即三番破识中,第三番破妄识无体],这是C。妄识是无自体性的,妄识为什么无自体性?妄识随生即灭,生又灭,灭又生,生了又灭,找不到永恒,叫做妄识无自体性。

[不特肉团无有作用,不是真心,即使妄想善能分别,亦非真心。又不特]又不只是[此心,三毒诸恶,思想当除,乃至五种胜善功能,亦复不取]。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39 [不特肉团无有作用,不是真心,即使妄想善能分别,亦非真心。又不特]又不只是[此心,三毒诸恶,思想当除,乃至五种胜善功能,亦复不取]。

    [意识五种胜善功能,皆本经历述]。虽然是意识,不是真心,但意识也有特殊的功能。

    [一、见佛相好,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此相就是佛相,佛的庄严相,绝对不是由种种的欲望所生;是由定慧、戒定慧、无量庄严所生,不是一般众生的欲爱心所生,才有办法象佛的这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二、闻佛声教,忆持如来,秘密妙严,恒不忘失;]虽然是意识心,可以记忆很多事,恒不忘失。

    [三、闻法领解,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也有所悟,从外来给他一点力量,他也可以启示。

    [四、止散入寂,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见、闻、觉、知就是六根。内守幽闲,就像我们闭上眼睛、耳朵也不听,内心里面认为闲着没事,但是,还是起心动念啊!这起心动念虽然是很少,可是,还不是真心,叫做内守幽闲。

    [五、界外取证,得灭尽定,受、想不行,成阿罗汉]。界外取证,三界外,超三界,得灭尽定,灭尽定的意思就是:五阴的色不影响,受、想不行,就是断尽了,成阿罗汉,就是到想阴断尽,成阿罗汉出三界。

    [此五种皆是意识,胜善功能,人所难舍。本经欲修佛定,务将意识铲除,以此心非菩提因故]。

    140 你煮这个沙,沙不是饭本,你要用这个饭粒啊


[经中佛判真、妄二本,告阿难言: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跑到二乘人去,乃至[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就是真本跟妄本。

他用妄,拼了老命修行,弄错了![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你煮这个沙,沙不是饭本,你要用这个饭粒啊!才能够煮出饭,米粒才能煮成饭。犹如煮沙,沙非饭因,所以,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用攀缘心即意识,为自性者];所有众生就是用这个!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即根性)]。虽然八识,就是第八意识,真心带有少许妄的第八意识;但是,它已经接近真了,识精元明。

[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第八意识,本来微细,变成粗糙的境界,根身、器界、种子统统显现出来,显现出来以后,往内攀不到如来藏性。却一直往外,所以,能生诸缘,就是种种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一直产生精神跟物质的作用。

缘所遗者,却攀缘那一些如来藏性所遗失的东西,就是妄执、妄分别、妄念、妄境、妄习气,统统叫做妄。

这句的意思就是无始菩提的涅槃,本来这个清净体是存在的,但是你今天还不悟,那就先了解一下识精元明,带有一点妄的真心,带有真心的一点妄,就是第八意识。虽然是妄,但是你只要好好的体会,这个就是第二个月亮了。

只要你体会:喔!原来月亮只有一个,即妄即真。妄当体即空,真心就显!所以,暂时先用这个!

能生诸缘,这个第八意识演化出来七转识,能生种种的外缘,往内攀缘不到如来藏性,却往外攀缘如来藏性所遗失的东西,没有遗失,好象遗失。

    [只因众生,遗真认妄,执妄为真,多依妄本而修,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八定以后,最后就灭尽定,叫九次第定,四禅、四空,最后就灭尽定。[终无实果。]就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涅槃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41 先用你能接受的方式讲经,到最后自已悟


[第一卷三番破识,破尽无余,阿难方肯舍妄求真,求示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发妙明心(即根性真本),开我道眼(求开圆解),以后十番显见],

十次的显示这个见性,[即指根性为真心。古德云:‘显见即所以显心者’是也]。显见就是显真心。

[先则十番,极显其真:一、显见是心;二、显见不动;]显示这个见性是真心;显示这个见性是如如不动。

[三、显见不灭;四、显见不失,五、显见无还;六、显见不杂;七、显见无碍;八、显见不分;九、显见超情;十、显见离见。]这后面我们来一一解释。

[后则二见,略破其妄],略破其妄就是[(非同破识根本全妄)]。不是破识,根本就是妄。显见超情,显见离见。

[阿难既求示真心,如来不得不与指出,若向众生分上,指出纯真无妄之心,绝对无可指。]因为真心讲不出所以然,

所以,只好剖妄出真,这个善巧方便,先用一点善巧方便,还没有大悟以前,[故只得先带妄显真],

为什么先带妄显真呢?因为众生认妄为真啊,所以,由你所熟悉的来好好的剖析,带这个妄心慢慢显示真心,[后再与剖妄出真],哪里是妄,剖析,出真。

所以,佛陀真了不起,先用你能接受的方式讲经,到最后,你从自性自己开发、自已悟、自己受益!

[交光法师,喻明此理甚妙:阿难认识为心,如愚人执石为玉,]执着这个石头,认为是白玉,[不肯放弃],

众生就是这样,平常日用当中,统统是用意识心、情绪心、妄想心、执着心,佛陀说:这个就是妄!执石为玉,不肯放弃。

[佛为带妄显真],为什么带妄?因为众生认识就是这个啊,慢慢来啊!带妄显真这句话就是慢慢来,给你机会,一下子哪有办法最上乘就是真心,没有办法的!剖妄出真还在后面呢?先带妄显真,有次第性。

[指见是心,如指璞说玉],[璞]就是在石中没有雕琢的玉。[璞虽是玉,尚有石皮未破,其玉不纯,故又为破同分、别业二种妄见],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就是所谓的共业,也是虚妄的。

    142 我们生活在一个严重的错觉里面,而不自知


[指见是心,如指璞说玉],[璞]就是在石中没有雕琢的玉。[璞虽是玉,尚有石皮未破,其玉不纯,故又为破同分、别业二种妄见],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就是所谓的共业,也是虚妄的。

譬如说:大家统统看到星星、月亮,这个叫做共业所感的世间,看到阿里山日月潭,这个就是共业所感的缘起,大家执认:这个就是日月潭嘛!台湾有个阿里山,台湾有个日月潭,小学课目都有这样念。这个在众生来讲,是值得游览、观光的地方。

而佛陀说:这个就是共业所感的虚妄假相。一座山,把它推开来,石头、岩石、树木、水、草,一座山慢慢的挖,山挖没有了,这个就是妄。我们现在生活也在妄。

譬如:我问你一个问题,高雄市是个大平地,我们住在平地上面,对不对?住了两百万人。一般众生一定答:对!这是错的,不对,咦?为什么不对呢?

好!诸位观想一下,现在你把太平洋的水抽干,把台湾海峡的水抽干。当把海水抽干的时候,这海水平均是四千米,四千公尺,当你把海水抽干,有时候到七、八千公尺,就是七公里。阿里山七千多公尺,

诸位!当你海水抽干的时候,这个地球如果没有太平洋,水都抽干了,你跑到太平洋的最底下,往上看:喔!原来高雄市是在,往上看,四千公尺那么高的地方!

而我们现在看,是因为台湾海峡的水统统布满。所以,我们觉得说高雄就是港都啊,你看!那是因为大海水盖住,所以你不知道深度有多深,把大海水全部抽干的时候,你要了解,我们不是住在平面,我们是住在高山上啊!知道吗?想清楚了吗?

这样你就知道:我们人生活在错觉里面不知道,我们生活在高山,说我们住在平原。不相信你把台湾海峡的水抽干,到最底下去看:高雄市这么高,好高好高,在四千公尺上面。所以,观念就是相对的,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我们生活在一个严重的错觉里面,而不自知。

同分妄见、别业二种妄见,[如剖璞出玉,光莹焕发矣。佛为指真心显根性(即如来密因),故说此经。]

想要修行,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眼见,显示如来藏性,好好的用这个不生灭的心性修行,就是如来密因。

因此,明心见性特别的重要,特别的重要!万法不离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第一义谛。

离开第一义谛,不名说法,离开第一义谛说法,名为相说。说法必须与第一义谛相应,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即心就是佛。

   143 要用本性修行,本性的定,才是实修


  [示性定劝实证],佛开示我们,要用本性修行,本性的定,才是实修。

    [凡夫、外道、小乘、权宗],[权]就是善巧方便,没有究竟实相。

    [其所修行,各皆有定],因为定才能显示不生灭的体,

    三昧力不够、定力不够,无法理解佛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

    境界一晃,生灭心就起,难以理解。

    所以,要培养深层的定,才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寂灭真常法是什么。

    144 全用识心错乱修习,怎么有办法超出三界的境界呢


[示性定劝实证],佛开示我们,要用本性修行,本性的定,才是实修。

[凡夫、外道、小乘、权宗],[权]就是善巧方便,没有究竟实相。

[其所修行,各皆有定],因为定才能显示不生灭的体,三昧力不够、定力不够,无法理解佛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境界一晃,生灭心就起,难以理解。

所以,要培养深层的定,才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寂灭真常法是什么。

[无而悉无究竟者。何也]?为什么?[以其徒慕真修,不谙真本],[谙]就是熟悉。不熟悉真心的本修因。[全用识心]在修行,用生灭的意识心修行,是[错乱修习。

如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就算你六根不去攀缘六境,如果不了解真心,只是静静的在那边坐着,你所想的那一念,不是前尘所留下来的法尘。这个仍然是分别影事,也就是不实在的,认缘影为自心,就是错用心的意思。

[斯则诸凡夫天,乐修禅而未决择者,所修八定],也就是四禅八定、[宁能出此境界]?怎么能够超越用意识心去修行这个境界。

也就是说:外道没有一个人了解明心见性是什么,也不能了解真心的不生灭心修行,外道统统不能理解。不能理解用真心做本修因,当然所修全是全用识心,错乱修习,怎么有办法超出三界的境界呢?

    145 一切外道,所修之定,亦同用缘影之心


不能理解用真心做本修因,当然所修全是全用识心,错乱修习,怎么有办法超出三界的境界呢?

[又云: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因为他悟的不究竟,认为这个境界就是不分别,分别都无,也不能讲是色;也不能讲说是空。

就是因为这个识,微细的识在作用,不觉察,连这个识都很难观测到。所以,他不叫做非色非空。

那么,拘舍离,我们在《阿含经》里面讲过,这是六师外道之一,为自然论者,主要众生的苦乐不由因缘,惟为自然产生者。

认为这个是自然产生的,并不是因果法则所产生的,则众生的苦乐不由因缘,只是自然产生,这是自然论的外道,六师外道之一,称为拘舍离等,这是外道。

昧为冥谛,冥谛就是:很微细,认为这个就是最初的开始;但是,因为他用意识心,无法探究到真如自性,所以,就立某一个定点,认为一个开始叫做冥谛。这外道二十五冥谛我们以前也讲过。

    [则知一切外道,所修之定,亦同用缘影之心]。缘影就是看不到相的本空的本质,从这个相里面,再产生一个相来摄取,叫做影像相分。有本质相分、有影像相分。

    所以,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影像而已。

    譬如:你看到一座山,看,远远的,其实是一座山;就唯识来讲的话,你看的其实是只有相,假相而已。那个山的本质是木、树木、石头、岩石、水、草所构成的。

    山的本质你不了解,你只在看到那一念的影像,误认为确实有一座山,就一直讨论这一座山,执着以为实在有一座山,不知道那是缘起性的东西。

    所以说:由这个相分的本质相分,起这个影像,而误认为那个就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用的就是缘影之心,像摄影机一样的,或者是像这个照相机一样的,拍摄,啪!这一念,我相、人相、众生相,我们脑袋里面统统是影像。

    本质本来已经空了,那现在摄取本质所缘起的假相,又误认为是真实的。因为那一座山,就是你业力所感应的一个依报,本来就是你清净心所影现的,而你误认为是在心外。

    所以,你看到这一座山,变成由本质的相分摄影,变成我们脑筋里面的一个影像,一谈到那一座山,很清楚,可是,你认识的只是个假相而已。

    就像你看到一个人,那个人其实不存在,他只是缘起、生灭无常假相,你误认为那个就是实在的,然后就一直讨论这个人的爱恨别离、真假是非,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攀缘这个影像,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