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15|回复: 80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3套—【科判与序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1 师父特别偏好这一本《楞严经讲义》的注解

    《楞严经讲义》是圆瑛法师一辈子的著作,也可以说他一辈子都在讲《楞严经》、都在注解《楞严经》。

    我看过的《楞严经》注解很多,其中以这一本《楞严经讲义》,可以说:这半世纪以来,无人能出其左右。自古以来,写《楞严经》注解的,应该算是圆瑛法师写得特别的好。

但并不是说其他的法师写得不好,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他算是近代的人,但也不是说,用白话文写的。

为什么我们要研读这一本《楞严经讲义》呢?重点就是它保有丛林讲经的风格,从十门,讲解经题,解释经文,自己也讲、也写,把他的一辈子的心血,会集到这一本《楞严经讲义》。

这一本《楞严经讲义》,可以说是目前诸山长老,像台湾省讲《楞严经》的法师,几乎都是用这一本作为教材。

师父这次第三次讲《楞严经》,就要用这一本《楞严经讲义》,用国语的,再深度的配合《楞严经表解》、《楞严经义贯》,彻底的再把它讲一遍。

这本《楞严经讲义》,对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或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听起来会很吃力,因为都是文言文,应该说都是古文。

还好师父以前也受过古文的教育,1953年出生的,国文算是占很重要的一部分,要联考都要考这个国文,要写作文。到大学的时候要默写。

所以,这个四书、五经、孔孟的思想、诸子百家、《古文观止》,还好师父有陪得上最后一班车。也就是说:师父不是念白话文长大的,是念古文长大的。

刚好这一本看起来,特别的相应、特别的到味,得心应手,在简略的几个字里面,道出了很深的义理。所以,师父特别偏好这一本《楞严经讲义》的注解。

圆瑛法师一辈子弘扬楞严大法,他一辈子的著作,最了不起的,当然就是属这本《楞严经讲义》。

他写了很多的著作,像注解《圆觉经》等等,好几种著作。但是,《楞严经》注解写得特别的好!因为资料非常的丰富,又含有传统,又是古文,读起来就特别有味道!所以,算是楞严大法在这里开讲。

    2 这科判就是要使大家明了,整部《楞严经》的结构是什么

先看大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简要科判兼目录表,

我简单解释一下:「大佛顶首楞严经」,这是佛说的一本经典。

「讲义」是圆瑛法师所注解的。「简要」当然就不是复杂,用最简要的。

「科判」,这个「科判」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很陌生,「科判」就是分段落,我们去医院,要分胃肠科、肿瘤科、放射科、泌尿科、妇产科……。

这个《楞严经讲义》,是根据《楞严经》的这个经文,把它分门别类的列出段落,而这一个段落在讲什么,都有它的标题,叫做科。譬如说:五阴一科、六入一科、十二处、十八界各一科。

「科」有分大科、中科跟小科。整部经典,大的角度来分科,就是序文、正宗分、流通分,这个是大的原则。

「科」就是段落,段落;「判」就是判别,分段落来判别,分门别类,一段一段的来归纳,变成科,来判别这一部《楞严经》,使我们能够提纲挈领,抓到重点。

这个《楞严经》的科判就像一栋建筑物的钢筋、柱子,这一栋高楼大厦要建筑的时候,你看有很多的钢筋。

这个「科判」就像一部经典的钢筋、柱子,大的柱子、小的柱子,一看就知道,这一栋建筑物是什么形状的。

科判就像人类的骨骼,一段一段的把它连接起来,变成一个人。

所以,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简要科判,就是要把整部《楞严经》,用段落简要的把它归纳,一科一科,使大家很清楚明了,整部《楞严经》的结构是什么。

「兼目录表」,这目录表有根据几页几页,哪一段讲些什么,这个就是目录表。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就是圆瑛法师所写的。

   3《楞严经讲义》的纲领,就是这一本《楞严经表解》

    《楞严经讲义》的纲领,就是这一本《楞严经表解》,《楞严经表解》就是要配合《楞严经讲义》来讲解。

这一本是师父好像二十九岁还是二十八岁,那时候在读台中南普陀佛学院,有人拿一本这个《楞严经表解》给我,

结果这个是古时候……它以前是古时候的讲义,一张一张的印刷,线条不明,字也是错的非常严重!

师父发现这一本《楞严经表解》,提纲挈领整部《楞严经》的重点。也就是整部《楞严经讲义》,他再把它每一个段落用最简要的纲领提示出来。

所以,讲《楞严经讲义》,就一定要配合这一本《表解》。因为《楞严经讲义》所讲的,它是文字的叙述。这一本《表解》,完全是按照《楞严经讲义》用线条分门别类,归纳起来,一翻就一目了然。

师父觉得这《表解》非常好!这《表解》要配合《楞严经讲义》。

    4 想听讲《楞严经》的,这个科判就非常的好、非常的重要

对文化水平不够的、教育程度不够的,也非常困难!

对出家五年的,看起来有点陌生;对出家十年的,就半生不熟;

对出家二十年的,如果没有专门研究《楞严》的,有一点喜悦,但是,无法全部理解;

对于一个有悟的,又很想讲《楞严经》的、对一个对佛有信心,也很想听讲《楞严经》的,这个科判就非常的好、非常的重要!

    5 所有的经典都分成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所有的经典都分成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都是从: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与大比丘众多少,就是人、事、时、地、物,全部都标示出来,叫做序分。

譬如:《弥陀经》,舍卫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等等,哪些菩萨、哪些大弟子,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等诸大弟子,大部分这个就是序分。

序分就如同一个人的脸;正宗分就是如同一个人的五脏六腑,所有的内容,都在正宗分里面。

《弥陀经》里面讲: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个正宗分就开始讲重点了。

《楞严经》的正宗分特别的长。

流通分,大部分都是: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就比如说:你布施了七宝多少功德,不如弘扬正法、不如推广这个《楞严经》。推广《楞严经》,有多大的功德,能灭多少的重罪。

所以,流通分就是告诉你:弘扬《楞严经》功德有多大,能灭比丘四重、八重等等,劝大家要印经、要刻录、要流通。

流通分就像人的两只手、两只腿,要会跑啊,转大*轮。

我们为什么讲:「文殊讲堂流通处」?为什么不讲:「文殊讲堂贩卖处」?这个意义差很多!你看,把「流通处」改成「贩卖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譬如说:我们的「流通处」变成「贩卖」,就变成做生意,以赚钱为目的。就像这些大卖场、小卖场等等,这些都是做生意的。

我们今天命名为「文殊讲堂流通处」,「流通」是什么意思?流通正法、宣扬正法,这个是要度众生的!「流通处」就是这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来的。

不讲,你还不知道,摸不着门儿,为什么叫做「流通处」呢?就是叫你要流通经典,转大*轮,度无量众。

因此在我们这儿工作的工作人员,就特别要注意,佛陀的正法,是让你来流通的,不是要你去做生意。钱要排在后面,度众生要排在前面,

人家来请东西、请法宝、VCD、DVD,或者是念珠,要给人家一个很好的印象,这个法宝就流通出去了;给人家一个印象不好,法宝就流通不出去。

所以,要看这个流通出的工作人员的态度。我们的工作人员,扮演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就是弘扬正法。

正宗分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一个人没有五脏六腑,怎么消化?怎么吸收?怎么有体力呢?怎么会活呢?

你有了序分、有了正宗分,人要会跑啊!两只腿要会跑,两只手要能够运转,要运作啊!就像两只腿跟两只手,就是我们的流通分。

这个比喻就很得当,大家有一个观念。记得!一切经典都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6 整部《楞严经》的重点,就是这五大段

诸位看,正宗分,正宗分底下分二个,注意看!

一个是「正修」,一个是「助道」,注意这二个字就好。

正修就是如何来修定!

助修就是要帮助你入楞严大定,帮助你解脱生死的一个助道。

所以,正宗分分二大段:一个是正修,一个是助修,就是助道。

这个正修具示成佛妙定,就是《首楞严经》在讲佛的妙定,就是首楞严大定。

底下,阿难请定,因为阿难不懂佛的定叫什么名字,所以,要请示佛告诉他,佛的定叫做首楞严大定:叫做明心见性的定、不生不灭的定、不加功用的定、本性具足三昧的定,是修来让它显现出来,但是,却本来具足的定,这是阿难请定。

如来答定,如来回答这个定,正说妙定始终,平行看下来,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往左边看,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平行往左边看,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把笔拿起来,「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这一大段标A,这个有作用的。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标B。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标C。

往左边看,助道别详护定要法, ----「谈七趣、劝离、以警淹留」,标D。

「辩五魔、令识、以护堕落」,标E。整部《楞严经》的重点,就是ABCDE这五大段。

    7 整部《楞严经》在讲什么?就是讲定

整部《楞严经》在讲什么?就是讲定,

诸位!奢摩他是定、三摩也是定、禅那也是定,这三个都是首楞严的前方便定。

为什么要加一个「妙」呢?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呢?因为阿难不懂首楞严大定的名字,所以,世尊加一个「妙」字。

因为奢摩他、三摩、禅那,是阿难常常听到的名相;可是阿难不懂佛定叫做首楞严。所以,这整张就是:A加B加C等于首楞严大定,

这个公式知道吧?ABC的定:奢摩他的定、三摩定、禅那的定,统统叫做首楞严大定的前方便。

再来看,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这个「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叫做定中有慧,重点在定,也是讲定。

往左边看,说三摩修法,叫做慧中有定,强调智慧,就是观,「三摩」翻译成中文叫做观。

「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叫做定中有慧;「三摩」翻译成中文叫做观,叫做慧中有定。往左边看,禅那证位,这个「禅那」,旁边写:定慧均等,定慧均等,因为它是圆定。

先认识这三个名词,打开《楞严经表解》,正宗分底下,

一、经中具示妙定始终:(一)阿难请定,(二)如来答定。

如来答定一、正说经,底下,1、说总定:就是首楞严,令得圆证,妙庄严果,这个就是佛定。《楞严经》讲什么?就是讲佛的大定,圆证妙庄严果.

2、说别定,分别来讲的话,刚刚师父有标示的ABC。一、说妙奢摩,二、说妙三摩,三、说妙禅那。

为什么加一个「妙」?因为阿难不懂佛定,所以,佛加一个「妙」让他认识,因为他以前只听过奢摩他、三摩、禅那,没听过首楞严大定。因此就阿难所理解的,加一个「妙」字来解释。

1、说妙奢摩,令悟妙心,本具圆定。就是每一个人都具足这个定。

2、说妙三摩,令依妙心,一门深入,就是以耳根深入。

第3、说妙禅那,令住圆定,什么叫圆定?就是不生不灭,悟毕竟空的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站在究竟毕竟空的角度,叫做圆定。

无所不定,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缘起,都是如幻,透视它,相不可得。说妙禅那,令住圆定,历为修证,经历六十位次。

第(三)、经中具示妙定始终,就是阿难证悟。

第二就是:经后别详初心紧要:(一)精研七趣,就是千万不能堕入七道轮回。警淹就是说:你不要淹没,堕入六道轮回就淹没。

还有详辨五魔,就是五十种阴魔。护堕,保护你,避免你堕落。

看《表解》的左边,楞严大定总别名义(与经题会合表),总定叫做首楞严:如果分别说,叫做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所以, A加B加C等于首楞严大定。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8 总三定成一定,就是首楞严大定

首楞严:就是证圆果,也就是佛所说的:「大佛顶首楞严王」,总三定(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成一定,就是首楞严大定。

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依此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为诸佛成菩提之「果」法也。这是总定。

如果个别来说,就是阿难所能理解的,

一、叫做妙奢摩他:悟圆理,「圆」就是指不生不灭的无生之理体,叫做悟圆理。

妙三摩是起圆修、妙禅那是得圆证,为什么都加一个「圆」呢?就是圆满。

所以,悟到毕竟空,用毕竟空的心来修法,凡所有相都契入圆满的无生理,用圆满的无生理继续,叫做圆满无生的修。虽修,无有能修、所修。到最后起圆证,虽证,无有能证、所证,毕竟万法唯心现量,不可得。

所以第一个叫做妙奢摩他,就是悟圆理,也就是佛所说的「如来密因」藏性「理」法。如来的密因是什么?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为什么讲理法呢?站在本体的角度来说:这个「理」是对事相来讲,教理行法,或者事跟理,理就是无生。

而能够「微密观照,开解照了」,是名奢摩他。

依正因佛性,就是三因佛性:正因、了因、还有缘因佛性。

依正因佛性(如来藏性),正因佛性就是每一个人本来所具足的。略兼了因佛性,这个了因佛性,就是用大智慧照破无明。

这个「了」就是用般若智慧,了悟万法总是空,所以,加一层般若力量,叫做了因。

当我们用般若智慧,发现万法都不离现前当下自己的清净自性,清净自性,可以运用在六根门头。就是运用般若智慧,照破无明,了因佛性,叫做(大开圆解)。

(大开圆解),乃即定(圆理)之慧,所以,定中有慧就是这个道理。定就是圆理,就是体;之慧就是(圆悟),就起作用了。

悟彻法流源底,为菩提之最初方便。你要成就菩提,就是悟到妙因,就是如来密因。

什么是进入如来的境界呢?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用这个不生不灭的因,才有办法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的果。

第二、修妙三摩,这个也是定,叫做慧中有定。妙奢摩他是强调定;妙三摩是强调慧;妙禅那是强调定慧均等。二、叫做妙三摩:起圆修,你悟了这个圆理,当然要开始修行了,要磨掉习气。

你悟了不生不灭理,可是,跟事相有落差,你还是会有种种的情绪变化啊!还是会有微细的贪瞋痴,心还是定不下来。悟了不生不灭的理,要好好的调伏自己的习气。

「修」就是除掉习气的意思,虽然你悟到圆理,没有用,力量不大。要起修,就是彻底除掉粗的习气、微细的习气统统要断!

也就是佛所说的「修证了义」大乘「教」法,而能依解起行,「依解起行,从根解结」,依如来的知见来解,起这个行,解如来意,修圆行。

从根解结,「根」就是六根,六根本身的根性:我们就是意识。

我们从六根变成打结的烦恼心,眼见一切色即贪瞋痴就起现行,就打结。「结」就是烦恼、无明的别名,又叫做惑。

我们迷惑,这个「结」又叫做烦恼、又叫做无明、又叫做惑、又叫做缠。「缠」是束缚、缠缚,不是那个禅定的禅。

从根解这个结,就是我们内心打结。就不舒服、不愉快,而且是天天打、日日打、时时打、刻刻打、分分都在打结。众生没有一时一刻没有妄想的,没有一分一秒不打结的。所以叫从根解结。

所以,你要修行,要了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就是你眼见一切色,如如不动;耳闻一切音声,了解尘自生灭,自性不动的道理,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喔!原来六根门头,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

所以,见一切相,即离一切相,为什么?一切相不可得,能缘的心不可得、所缘的境也不可得。能缘的妄心不可得,是指妄执,还有妄分别、还有妄颠倒这个妄,不是如来藏性不可得,如来藏性是本自存在的。

所以,依解起行,从根、从六根解这个结,是名妙三摩。

我们要起般若智慧观照,心就有定,就是妙三摩。

依正因佛性,就是我们如来藏性、六根中不生不灭的根性。略兼缘因佛性,缘因佛性是什么?在缘起里面、缘起法里面,用不生不灭的方法修行,叫做称性起修,全修在性。

性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我们的本体,每一个人本来具足的,叫做称性起修。

这个「称」就是合于,也叫做依靠,称性就是合于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来起这个修行。

意思就是说:你要用本性修行,在刹那之间;你要用意识心修行百千万劫,错用心!

所以我们要称性起修,全修在性。全部的修行,统统是清净自性,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称性起修就是这个道理。

全修在性,所有的修行,都不离现前当下这一念,不生不灭清净自性。乃即慧(圆悟)之定,就是(圆修),俱依一门深入,都必须依一门深入。我们要从耳根,一门深入。为菩提之初方便,你看,这个都是初方便。

第三、叫做妙禅那----得圆证,也就是佛所说的「诸菩萨万行」中道「行」法,而能「带果行因,历位修证」。

什么叫做带果行因呢?证悟到佛陀的果也是不生不灭,把这个佛陀的果,拿来我们因地上修行,叫做带果行因。

所以,初发心即成等正觉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懂得明心见性的人的修行,初发心明心见性;到最后证佛果,还是明心见性。所以,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带果行因。

历位修证,是名妙禅那。依正因佛性(证圆通体),双兼缘因佛性跟了因佛性,这个缘、了二因,就是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起智运悲,上求下化),

所以,为什么出家人加一个「上下」呢?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要命这个法号,没有加「上下」都好听。

有一次,我要命这个徒弟的名字,叫做法流----法宝要流通。后来想说:如果他将来做大和尚,加一个「上下」,就不是很好听,念上面还听得来,下面就不太好听,后来人家就会讲:喂!下流法师!这个徒弟就会怨恨师父了,说:为什么给我命这个名字,听起来这么难听呢?是不是?所以,师父命这个徒弟的名字要很小心!

乃是性具圆妙定慧中中流入果海,什么叫做「中中」?就是中道,不着二边谓之中道,不偏空、不偏有,不着空、不着有,叫做中中流入果海。也就是只有不住着一切法的人,才能进入佛的领域。

假借任何理由斗争、纷争、诤论,统统不是佛陀的好弟子,因为违反佛陀的萨婆若海。

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为什么能够中呢?要不着。所以,修学《楞严经》的人、修学佛道的人,记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就抓到了修行的根本。

换句话说:你在平常看这个人,这么大的个性,斗争的心、傲慢的心、不合群的心,就知道这个人还不入流。爱团体里面要和合、要无诤、要降伏自我,要以无所住心,在团体里面扮演一个融入的角色嘛!哪能我执、我见、我慢统统具足?讲来讲去,再怎么讲都是我对,统统是你不对,这个团体里面大家统统不对,诸位!这个人离佛道十万八千里!

一个悟佛道的人,一定可以融入任何一个团体,因为他没有分别嘛!是不是?在一个团体里面不能融入,格格不入,你要冷静的自我反省,你还在还在诤论,诤论就没有办法入萨婆若海,因为入萨婆若海,要定慧均等,要中中流入,必须无所住。不着空、不着有。

    9 楞严三定的方便---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

楞严三定的方便----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

妙奢摩他:一、破识显根为最初方便。二、会四科融七大为最初方便。

三、究三续穷五大为方便。 三续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世界相续,这个后面会讲到。为圆悟藏性之方便。

妙三摩:一、道场诵咒为最初方便,所以,要好好的诵咒。

二、从根解结为最初方便,见一切相,即离一切相,从这里下手,闻一切声,心一定要如如不动,赞叹、毁谤等同菩提;顺境、逆境都是佛性。

三、一门深入为方便,初学佛法没有办法,顺逆二境皆是佛性,要从一门深入。

所以,这一门就是耳根,要听经闻法,要放念佛机,南无阿弥陀佛,熏习再熏习,又熏习,就是这个方法,因为在娑婆世界是用耳根修行。

听经闻法要列为生命第一个重要课题,念佛也是很重要!听经闻法也是非常重要!一门深入为方便,为证圆通体之方便。

妙禅那:一、三渐次为最初方便,二、乾慧地为最初方便,三、五十五位为方便。

妙禅那就是讲到果位了。为成菩提之方便。「菩提」是什么意思呢?

此云:道觉,有三。一、有真性菩提----就是真如自性----真如是理,此理为自心本觉之佛性----证极此理,法身显现----叫做法身德。

第二、叫实智菩提,这是真实之智,实知菩提就是实智菩提,是实智菩提。

实智菩提就是穷彻一心本源,如来藏性都是一心。称真如理,合于不生不灭的理,所证之根本智,「根本智」的旁边就写:证毕竟空,叫做根本智。以真实智,照本觉理,得般若德。所以,我们要常常起观照,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叫做方便菩提----就是权巧方便。所以,学佛要有善巧方便。自觉已满,然后觉他,就是要利益众生。

从根本智,起后得智,根本智悟空,后得智得有,这个「有」就是妙有,就是不坏缘起。在缘起法里面展现根本智,叫做后得智,所有的根本智、后得智,其实是不二。

所以,根本智站在性空的角度说:后得智站在缘起的角度说。种种示现,自在无碍,种种缘起,都得解脱,叫做解脱德。所以,我们称三德叫做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好!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带妄显真。带着你的妄心,来慢慢剖析,慢慢告诉你

看底下,阿难舍妄求真,阿难就舍这个妄心,求这个真心。

如来极显真体,这个时候佛就放光,开始要讲经了,光表许说,正显即真。什么叫即真呢?就在当下的意思。

尅就根性,直指真心,为什么叫尅就根性,直指真心呢?因为六根门头很容易去观察,稍微注意一下,不困难。

佛陀一开始叫做带妄显真,为什么叫做带妄显真呢?重点是众生的根性不够。带着你的妄心,来慢慢剖析,慢慢告诉你!带妄显真就是善巧方便的意思,剖妄出真就是当下。带妄显真是佛陀善巧方便。

带妄显真哪十个呢?

一、显见是心,「见」就是见性,我们这个眼根当下的见性,就是我们的真心。

二、显见不动,我们这个身心,从无量劫来,从来没动过,因为你妄执就妄动;妄分别就妄动;妄颠倒就妄动。

(三)显见不灭,我们无量劫来,这个见性从来就不灭。

我们无量劫来,显见不失(四)。无量劫来如来藏性从来就不失去。

(五)显见无还,无「还」就是来跟去,没有来跟去,是所谓无来,不来也不去,八不里面,不来也不去、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常也不断,就是无还。

(六)显见不杂,「杂」就是纯一心,没有夹杂。

(七)显见无碍,出入无碍。有碍是执着、妄执,变成障碍。我们为什么会障碍?是因为虚妄的执着,着境以为实,着这个五蕴本空以为实,不了解缘起如幻的道理。所以,圣人眼见一切色,出入无碍,为什么?清净心性在作用。耳闻一切声:逆境的声音、赞叹的声音、毁谤的声音、都没有障碍,显见无碍。

(八)显见不分,「不分」就是绝对。

(九)显见超情,「超情」就是不思议,超一切众生的观念。「情」就是指一切众生所能剖析的,统统不是,这个东西不能分析,只能悟。「情」就是执。

(十)显见离见,这个「见」就是观念,显示我们这个见性是离一切观念的。我们见一切相,化作一种观念,这个观念一直困扰着我们。

譬如说:你看哪一个人不顺,一直困扰着我们;而佛陀说:那个人本身并不存在,你是把清净自性化作一种观念。所以叫显见性是离一切知见的,这个知见就是头上安头。

我们不能头上安头,清净心自然让它显,动念、动执着念,就是头上安头;动分别念,就是头上安头;动妄想念就是头上安头。

我们为什么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的没有意见?因为有意见就是知见立知。所以,一个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的人,他的清净心就二六时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跟人家合得来。

二六时中,走到哪里统统解脱,没有一处不解脱!为什么?没有意见啊!

所以,你在学校里面看到一些老师;你在公司行号,看到一员工,你会觉得说:哎呀!他们莫名其妙!其实你站在一个至高点看,那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凡夫嘛!是不是?你反过来讲:哎呀!我很幸运,我听到了佛法。

你看到了公司行号里面,一团一团的、一派一派系,斗争不休,尤其政治。大团体里面有小团体,小团体里面又有更小的团体,那里面种种的作风,你看起来会很难过。其实,平常心就是道,因为他是众生嘛,就是这样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普天下任何一个时间、空间,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是非,包括修行的道场也是一样。因为不是佛嘛,唯佛佛道同嘛!你只要等觉,还不是妙觉,等觉菩萨以下都有自己的看法,还不到佛的境界嘛!所以,道场跟道场,就会有看法不同;法师跟法师讲经说法,就会有差别,那就要看众生的福报了!

底下,所以说:显见离见,显出我们这个见性,是不可以、不准你安排任何的观念,叫做知见。

这知见一定要立知,就是无明本。知见要是无见,就是菩提。意思就是说:清净心要把它变成、化成一种观念,

诸位!所有的世间教育,统统叫做观念。观念就是有点、线、面三度空间,就是有这个世界,这个点、线、面的三度空间,就造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以「我」来划分、来定位,一切的痛苦就开始产生!

众生不了解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可得,立一个知见,就是立一个观念:「我」,一切痛苦就来了。

「我」就有「我所」了,我的汽车、洋房、大楼、我老婆、我女儿、我儿子,我的金钱……这个「我」开始就占有,一切痛苦就定位在这个「我。而佛陀说:一切法无我。因为我们错觉,所以,开始知见立知,清净心化作意识心,苦就一直出现,从来不停止的!

你看政党的恶斗、公司行号的,当老师也是一样,当老师没学佛啊,只是世间的智慧、世间的知识而已啊!是不是?

底下,带妄显真,直指真心,就是要剖妄出真。剖妄出真:剖这个妄心,记得这一句话:妄歇,真心就显。如果你还执着有一个真心,这个真就是妄。

所以,懂得放下,就是通往世尊境界的桥梁。如果如如不动,就是世尊。知道吗?懂得放下,就是通往世尊涅槃妙心的桥梁。懂得直下如如不动,就是佛,歇即是菩提。

好!正显即真——尅就根性,直指真心——带妄显真——显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无碍、显见不分、显见超情、显见离见、剖妄出真。

    12 那个烦恼的当下空,直接就见性、就是菩提

   底下,会通四科,这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就是四科。

    会通四科,即性常住,我们如来藏性本来就常住,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自性就是三宝。这分理跟事。

    所以,这个即性常住——总标即妄即真,什么叫做即妄即真呢?妄:妄处本空,真心自显。妄当体即空,就是真。

    意思是说:你见一件事情,观念让你起烦恼的,记得!那个烦恼的当下空,就是菩提。直接就见性、就是菩提。

    别明即妄即真,我们说五阴是妄、六入是妄、十二处是妄、十八界是妄,那是因为要破除你的执着。等到我们无所住着的时候,如来藏性就显。

    所以,会五阴即如来藏性,色、受、想、行、识。所以,色即是空,色就是佛性;受即是空,受就是如来藏性;想即是空,想就是如来藏性;行即是空,行就是如来藏性;识即是空,识就是如来藏性。

    色、受、想、行、识本空,照见五蕴皆空,那么,五蕴统统是如来藏性。是因为我们妄执以为是真,所以,即妄就即真。

    会六入即藏性,六入就是六根,六根这个地方,就是如来藏性,只是你不会用,所以,学佛贵乎能用。

    学佛的可贵处在哪里呢?不是听经闻法听了一大堆,要会用!意思就是说:在境界能解脱,这个是学佛的可贵处!

    而不是说:要把它研究一大堆,变成学者,结果习气还是习气,贪瞋痴还是一样,排斥、攻击、嫉妒、毁谤,统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行我素,那这个跟学佛扯不上关系了!

    所以,六入即藏性。会十二处,十二处就是六根跟六尘,就是十二处,就是如来藏性。会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就是如来藏性,

    所以,转识成智就是这样子,当下即空,识就是性,识性本空,就是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是就人生的角度来讲的。


底下左边,圆彰七大,即性周遍,是站在宇宙的角度来讲的,宇宙观。

也就是说,这不只是说:五阴如来藏性、六入如来藏性、十二处如来藏性、十八界如来藏性。

平常我们生活,这人生观,你所能理解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人生观的角度来讲的。

推广周遍法界,整个宇宙,如果你有因缘到外太空,他方的星球也是这样子。

    13 太空物理再怎么样的发展,仍然没有办法出佛陀的思想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是站在宇宙的角度来讲的,宇宙观。

也就是说,这不只是说:五阴如来藏性、六入如来藏性、十二处如来藏性、十八界如来藏性。

平常我们生活,这人生观,你所能理解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人生观的角度来讲的。

推广周遍法界,整个宇宙,如果你有因缘到外太空,他方的星球也是这样子。

彰,圆彰七大,即性周遍——阿难转疑双非,后面会讲到。如来讲示圆旨——责迷许说,总喻性相。我们将来都会谈到。

别详七大,为什么讲「大」呢?就是绝对,遍满整个虚空界,地大、火大、水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地、火、水、风、空,属物质的世界,

诸位!那个「空」是指虚空性,不是色即是空那个空,色即是空是指空性,这里是指虚空,完全不一样!

地、火、水、风构成这个星球,「空」就是存在的虚空,空大。地、火、水、风、空,所构成的这个物质世间,

见大和识大,这个「见大」在旁边写:根大,只是旧译跟新译不一样。识大,这个见大跟识大属精神生活。

地、火、水、风、空属物质世界,这个宇宙,不是物质就是精神,不是精神就是物质。

所以,就算太空物理再怎么样的发展,仍然没有办法出这个佛陀的思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投胎成人,我们要爱惜、要珍惜

诸位!我们这个星球也是有成住坏空的。

所以一个二十年的太空物理的博士,这个天文学家,在虚空观察这个星球移动,种种的太空物理学,他讲了一句话说:我观测外太空,没有一时一刻停止,没有一时一刻不在动。

包括我们这个太阳也是,太阳在五十亿年以后也是会消失。太阳是怎么消失的呢?太阳是一个气体,到最后的时候它会放射这个气体出来。

到五十亿年后,它的引力慢慢的消失,最后,这个太阳五十亿年后会爆炸。

爆炸以后,因为重力的关系,拉回来,剩下中间一个质点,缩成一个小小的白矮星。

然后,散发出这个气体,旁边整个都是气体,这些气体飘出去,会变成另外一个恒星的元素。就是太阳的死亡。

当然,那时候,地球也不会有生物了,所有的生物都会消失。

记得!所有的地球生物,都要感谢太阳。我们所吃的植物,要接受阳光光合作用,要不然,哪里有蔬菜可以吃?哪里有水果可以吃呢?哪里有藻类?

再来,再小的细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菌类,小小的菌类。菌类是靠什么?靠光合作用,没有阳光,就没有办法有细菌;阳光太强,也没有细菌。

像金星,金星的地表四百五十度,连植物都没有办法,生物就更不用说了,连植物一点点细胞、细菌都没有办法生存,四百五十度啊!对不对?

所以,我们佛陀所讲的,完全符合这个科学,意思就是说:这个人生跟宇宙,其实就是地水火风空见识,物质跟精神一直在重复,解开来、分解。

再来,因为业力,又感得这个色身,我这个业力,又感得这个色身;你们的业力,又感得那个色身;他的业力,又感得变成一匹马、一只猪。

我们都是宇宙的微细的物质,所构成的化学元素。但是,因为业力的不同,做为人,就可以学佛、就可以成佛、就可以解脱,因为我们懂得灵魂的成长,跟智慧的开发,猪没有办法!投胎成马、一只鸡,对不对?

同样是元素所构成的,但是,因为业力的不同,叫做业感缘起,我们的业感就是成为人;众生的业感,变成大海中的一条鱼。

我们生存的是空气的世界;鱼是生存在水中,是液体的世界。人能够感受到三度空间的世界,一只蚂蚁没有办法,蚂蚁只有平面的东西。

所以,一只蚂蚁可以这样爬……爬到天花板,它不会害怕掉下来,当然,蚂蚁也有吸盘。它可以这样爬,对不对?我们人没有办法,我们有三度空间的观念啊!是不是?业力使之然也。

所以,我们这一出生,几乎都有定数,猪差不多就是给人家吃了。除非迷你猪、观赏的猪;鸡,差不多也要被宰;鱼,差不多了。它只要一出生这样子,命运就差不多决定了,命运就差不多决定了!

唯有人道,是善因跟恶因的决定性。换句话说:你要成佛,要先转世成人;要解脱也要转世成人。

但是,话讲回来:如果你不懂得修行,做为一个人身,那么,你的造业力道就很大,人类的造因力,造因,是六道轮回最强的!

譬如说:猫去抓老鼠吃;或者是狮子去抓一只绵羊吃,这个也许可以用果报,因为狮子吃肉,从来不吃素,在大片的原野,它为了生存,它的果报就是这样子。

人不一样,这一匹马活生生的,你为什么要打死它呢?一只狗活生生的,也没得罪你,可是,用毒药去毒死那几只狗,这狗有什么去得罪你呢?

人因为无明,都是随性而作!人因为无明,所以,强力的造因,这个力量非常的强大!

因此六道轮回的升沉决定在人,决定在人。譬如说:你生天,生天就是福报很大,你慢慢的享受;你下地狱,你就是受苦,业力使之然也,没有任何你的抉择。

投胎成人,你有抉择的能力,你要造善、你要造恶,你有抉择的能力,解脱与束缚全看人、人道今生今世的修行。因此投胎成人,我们要爱惜、要珍惜。

    15空不空就是同时存在,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先说不空藏,以示生续之由,为什么会有生灭无常?这个生续,是站在缘起、生灭因果的角度说,生灭无常、因果的连续性的角度说,以示生灭,

为什么讲不空藏呢?不空就是缘起。所以,不能坏事相,虽然说诸法毕竟空,诸位!不坏事相,因果清清楚楚啊!是不是?不坏缘起。

说空不空,说空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就是表示中道,意思就是:讲空也不对;讲不空也不对,他就立一个「空不空」,空就是不空,不空就是空。

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所以,空不空就是同时存在,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同时存在的观念,以示圆融之故。

前面生续是站在什么?站在缘起的角度。这个以示圆融是站在中道。

诸位!前面空如来藏是站在性空的角度说;生续之由是站在缘起的角度说;不空如来藏是站在缘起的角度说;空不空如来藏,是站在圆融中道的角度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我们会觉得委屈、哭泣、不满,从哪里来?

我们就是眼见一切、耳闻一切,统统被捆住了,

我们会觉得委屈、哭泣、不满,从哪里来?就是眼见一切尘,六根攀缘六尘,然后,用这个观念,决定自己的命运。

所以,当你觉得很不幸,记得!你的日子、生命就会活得很悲哀、很辛苦、很痛苦!

当你觉得说:我很幸运,虽然穷了一点,可是,我的六根完全健全,能来师父这里,坐下来听个《楞严经》,哎呀!我很知足!快乐就现前,什么都束缚不了你。

所以,从根解结,从知足下手。知足从哪里来?从般若的智慧观照下手,

你常常告诉自己:我不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那么,幸福的观念就会产生,快乐就跑出来。

    17 成就最快的,就是听经闻法,听佛号,一直熏习

结答所证圆通以后,佛就命令文殊师利菩萨:来!你选一选,怎么让娑婆世界的众生受益?如来敕文殊师利菩萨选根。

文殊用这个偈颂来对、来回答。「对」就是回答。了拣诸门,彻底的检验这二十五位菩萨,二十五大菩萨,大家都证圆通,哪一个根最适合我们娑婆世界修行呢?独选耳根!

换句话说:我们娑婆世界,成就最快的,就是听经闻法!知道吗?就是好好的听佛号,一直熏习。

所以,要参加共修,多熏习。参加八关斋戒共修,多熏习。

独选耳根,听音声,易大开圆解,听音声,熏习净缘。

所以,诸位啊!要多看DVD、佛教节目、VCD、多念佛,独选耳根。大众承示,开悟证入。那么,这是选根直入,到这里。

    18 真如的无为,是诸法之根本

如来许说,大众承听,所依真如为诸法源。

真如就是无为,一切有为法都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真如的无为,是诸法之根本。所依真如,就是如来藏,为诸法之法源。

底下二段特别重要,示染缘起,遍成轮回,要画双黄线。示净缘起、历成诸位,画双黄线。

诸位!成功与失败,就看这二条线。染缘就是你接近的是恶知识、是无知的,虽然身现法师,讲的不是正法,这也算是染缘,恶知见嘛、恶的环境嘛!是不是?

只要会染污你的因缘的,叫做染缘。它就会有业感,就是缘起,那你六道轮回就跑不掉,遍成轮回,就会成为轮回,这个染缘起。

    19 佛陀所讲的真理是永恒的、是不变的


  认识二种颠倒。别明二倒,哪二种颠倒呢?一、众生颠倒。二、世界颠倒。

    众生颠倒,认假为真;世界颠倒,以妄为真,世界本是虚妄的,我们认为是真的。

    所以,科学家就是一直往外。当然,带给我们众生很方便,发明了很多东西,带给我们很大的好处。

    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像地球暖化、环境污染、战争、飞弹、核子试爆、辐射线,这个都是科学家带来的。要不然,平常我们哪懂得这么一些呢?

    所以,不是佛法,都会有负面,只有佛法能起正面的。

    佛法起负面,都是因为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影响了真理的宣传。

    佛陀所讲的真理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不会随缘起缘灭而改变的。

    因为什么?缘起缘灭,这是人为的造作。所以,人为的造作,也会影响真理,是因为你不依法。如果依法,那么就是佛陀的化身。

    20 净缘很重要,你一定要亲近善知识


示净缘起、历成诸位。示净缘,所以,净缘很重要,你一定要亲近善知识,要听经、要闻法,要在僧团,或者是一个很好的团体好好的修行。

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跑到山上,也没有顺境、也没有逆境,自己认为很有修行了,下山以后人家讲一句就受不了了!

所以,这个净缘还得要磨练,一定要有好的环境来磨练我们,历成诸位。

所以,染缘就是业感缘起,净缘就是清净的因缘,就会感得清净的因缘缘起。

所以,历成诸位,正答因果诸位,六十个位次,正答因果诸位——渐次三位。

乾慧一位(乾慧地一位),十信十位,十住十位,十行十位,十向十位,加行四位,地上十位,等觉一位,妙觉一位,3+1+10+10+10+10+4+10+1+1,就是六十,正答因果诸位。到这个是:如来对示缘起,看你是染还是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1这个六道轮回是很可怕的


谈七趣,七趣就是七道轮回,就是等同六道轮回。

这个六道轮回是很可怕的,无论你生天,享受完了再掉下来,也很可怕!

劝离就是要出离三界。以警淹留,「淹」就是被埋没了、淹没了。在六道轮回一直沉没,爬不起来。

阿难请问,如来详答——赞叹许说,备明诸趣。备明诸趣就是详细的说明——略示情想为升坠根由。

情就是坠,想就是升。所以,「情」就是情执,类似欲望、情执、亲情、男女之情。想呢?做善,我想要做善、做好人、说好话,这个都是想。

详示坠升有因果差别。哪差别呢?六道轮回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地狱趣、诸鬼趣、畜生趣、诸人趣、诸仙趣、诸天趣、修罗趣,这个就是非常详细的,开示升坠各有因果的差别。

结妄劝离,什么叫做妄?七趣尽皆是妄,要离。

虽然是虚妄,但诸位想想看,都是妄没有错,可是投胎变成一个人,比一只鸡好得太多了!

一只鸡,人家说要杀来吃,你也不能说:我不要!你能讲一句「我不要」吗?能讲吗?连谈的资格都没有!

而我们做人,法律就保护了!不可以随便杀人啊,杀人判死刑,在台湾的法律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要了解,同样是果报,做人、做天、做仙、修罗。下地狱就苦不堪言了;做饿鬼,一天到晚都饿,吃不到东西;做畜生,人家要打、要骂,还不给饭吃。像一头牛,做了老半天,是不是?有时候,还被活活的打死,做畜生就这样子。

    22 这头牛被活活打死,那个恨没办法消,它要让他家破人亡

  我们要了解,同样是果报,做人、做天、做仙、修罗。下地狱就苦不堪言了;做饿鬼,一天到晚都饿,吃不到东西;做畜生,人家要打、要骂,还不给饭吃。像一头牛,做了老半天,是不是?有时候,还被活活的打死,做畜生就这样子。

我就是曾经去超度过一条牛,有一个婆婆,那时候,我三十几岁,她家的儿子都发疯。

后来我的亲戚就说:师父!您要帮助这个婆婆度过难关!这个婆婆以前胃大量出血,来了,气色不好,我看她六十多,那时候在一间佛堂。

我说:你们家发生什么事情?她说:我老公虐待这一头牛,这一头牛就是去田里工作,我老公就是比较残忍。有时候,这个牛车已经满满的,这个牛太老了拖不动,已经跪在地上硬拖了,他就是活活的用皮鞭、棍棒打死!

打死以后,这条牛就不放人了,后来,她家常常听到牛声:哞~~~。可是,抬起头来,什么统统没有!从此以后,二个儿子发精神病。

所以,我就跟她们加持,我说:婆婆!好!不过,你要跟着我发愿,说初一、十五要吃素、早上吃个早素。知道吗?要念念观世音菩萨。她说:我又不认识字!我说:不认识字,你会不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她说:这个我会啦!我说:念唵嘛呢叭弥吽。她说:这个我会!我说:你现在眼睛闭起来,我帮你加持,她就把眼睛闭起来。我说:对!把心放下来,好好的念观世音菩萨,念……我就跟她加持。

她那个胃,是无缘无故在农地里面被另外一只牛,一只牛突然发疯,像鬼附身一样冲过来,那个牛的角头、那个角戳进去,你知道吗?从她的胃部戳进去,像以前她老公打死的那只牛附身,突然冲进来,撞到她,那个胃大量的出血!她说:胃一直痛一直痛,有送去医院,可是,胃都没有好。

我说:好!你放下,我帮你加持。手就按住她的胃,念……持咒,她说,那个半年来的痛苦,一下子突然好了,立刻见效。

再来,我们的亲戚说:师父!那她家那二个儿子怎么办?她儿子都是当兵回来,都发疯了!她家常常听到有那个牛叫的声音,被她老公打死的那个声音。

那时候才沙弥而已喔,我说:好!就帮助你吧!初生之犊不怕虎,好!我就帮你治!她说:师父!那你要准备什么?你给我准备朱砂,还有一支毛笔。

我就开始用这朱砂写什么?写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还有写那个「阿」字,写了好几张。她儿子以前请了很多的道士来,道士的符咒全部都被拆掉,还要打他妈妈、打那道士!我说:晚上我来!但是,我有个条件,你要把那个儿子引开。她说:可以!

她儿子喜欢喝酒,我说:你晚上用酒把他引开来。我就去,我一进去,跨进那个门,那个灯,你知道吗?那个一闪一闪……全身起鸡皮疙瘩,那个灯又暗!我跟她讲说:一个堂堂的佛堂,他们叫做祖先堂,里面还有观世音菩萨、还有祖先的牌位,一个佛堂完全没有光线,只有一点点的烛光。我说:难怪你家不会旺,佛堂不必这么节省嘛!

去的时候,就把那个毗卢遮那佛的咒,用朱砂写的,贴在门缝上。那时候,哪有像你们这么好命!用印刷的三张咒轮,统统靠师父自己写的,边写边念……好!来!贴上去三张,然后就火化,再持毗卢遮那佛、六字大明咒,你知道吗?进去的时候,一闪,那个牛的声音, 哞~~~ shua~~~一下子,慢慢慢慢消失……消失以后,我也很怕她儿子突然冲回来打我,就念:嗡 啊摩噶 怀鲁佳拿……(有没有来啊?)没有!后来就把它净化完了。

麻烦到了,那一天睡在佛堂,佛堂那个庙公,照顾庙的,睡得不省人事。半夜牛来找我,这个意思就是:我怎么那么多事!这个牛来有声音,脚步声,来的声音就这样子,很明显,那凌晨一、二点,一个人统统没有,旷野的地方一个佛堂,一个人都没有,有这种声音。

我想:会不会是一种错觉呢?就起来,就没有人啊,一个人也没有啊,又躺下去,好大声,从那个地板敲上来的。

我说:咦?那时候因为才沙弥而已,道力不够,据说披袈裟可以避邪,哎呀!半夜起来披袈裟,多丢人啊。没办法,被这种声音吓怕了!

好!就半夜起来披这一件袈裟,吵到实在是没有办法睡觉,我又怕,去看清楚说是不是那个庙公在敲的?那庙公睡到呼~~~就不是他敲的呢,就声音这么大!

我一躺下去,哇!这个牛就现前了,影像。好像诉说着它的委屈,它被活活的打死,那个恨没办法消,它要让他家破人亡!

结果那一条牛死的时候,她的先生没多久死掉了;老婆没多久被一条狂牛戳到,胃大量出血;二个儿子发疯,打死一条牛,这么严重!我是不知情啊,我亲戚拜托,我就冲啊,展示一下自己的功力,也有一点点冲过头了!

我就告诉这一条牛,我跟它讲,那时候就说法了。我说:冤应该要解啊,不应该结,要化解,不应该打结嘛!你这样子,我知道你的苦处,我明天诵楞严咒,早课、晚课,

我说:我不知道你这一条牛叫做什么名字?它家的主人我知道,我说:某某住人他家的牛,因为我没有看过你这条牛是怎么样啊!我说: 我明天诵楞严咒,开始做功德给你,你不要找他们,不要恨。知道吗?

我说:你也好让我休息嘛!我袈裟那一晚都不敢脱起来,佛制的戒律,南传袈裟是可以披着睡觉喔,北传是不行的喔!我们披这种袈裟有好处,我们这种袈裟,碰到鬼上身,可以这样子披着躺下来睡觉,不犯。就躺下来睡着了。

从此以后,她家都平静,后来去看她儿子,那三张贴的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统统没有被撕掉,

我告诉你:一夕之间,变成红人,结果又介绍了很多人来,我赶快落跑,有效就麻烦了,就介绍很多人。师父!您帮我加持啊,摩个顶啊怎么样……我说:不行!那不行,不能这样子!

我告诉你:这畜生道啊,投胎成一头牛。是不是?如果没有师父现前,她家会全部死光光,据说那二个儿子,慢慢慢慢那个精神病有好起来。后来我就没有去了。

我的亲戚打电话给我:慧律法师啊!又有一个人发生什么……喔!好了,好了!一次就够了,不要再来了,这样就好了,不要一直介绍。

所以,只要堕入这个六道轮回、七趣轮回,都很辛苦!

   23 知见如果无,这个见就是涅槃


   楞严经中之醍醐妙联。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不见,斯即涅槃。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知见立,也可以这样讲,知见只要建立,你的知即无明本。如果知见无,这样也对,知见没有了,这个见就是涅槃,见斯即涅槃。

    所以,知见立,那么,你所有的知就是无明的本;如果知见没有了,知见无就是观念化掉了,把观念融入清净自性。

    所以,为什么讲:我们多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因为你有知见,你就知见立。

    你没有知见,就是没有意见,就是放下,别人好、坏,跟我们生死没关系,就放下嘛!

    所以,知见如果无,这个见就是涅槃。虽然你有种种知见,可是不着,不会变成一种观念。

    24 记得!柔软心接近佛,瞋恨心接近魔

  不断「淫」修禅定者,这个「淫」三点水,通女部。

    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这个不可能!就像砂石拿来蒸,要变成饭,怎么可能?

    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用水灌这个漏卮(zhi),「卮」就是圆形的酒器,叫做卮。

    欲求其满,也不可能,你灌下去,上面灌从底下漏……

    所以,要断淫、断偷。

    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所以,佛陀叫你这个欲望用避开来的。那么,夫妻的生活,稍微慢慢的淡泊。

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只要你起这个瞋恚,就像什么?刀、剑,起瞋恚会伤人啊,自己很苦,跟你生活在一起也很苦!

所以,脾气不好的先生们、男孩子,要改一改瞋恚;女众,嫉妒心、瞋恚心要彻底的改,真的!脾气不要那么大。

记得!柔软心接近佛,瞋恨心接近魔。你没有听过这一句话吗?

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诛戮就是杀戮。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25圆瑛法师,我要叫他师公,我做他的徒孙


好! [圆瑛法汇序一],这个序文非常重要,在讲经以前,先来一个简单的介绍,叫做序文。

通常有自序,就是自己写的序文,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一部《楞严经讲义》?另一个是请有德行的法师,或德高望重的护法居士大德,来作这个序文,共襄盛举这一本《楞严经讲义》的完成。看看大家对圆瑛法师的评价是如何?因此这个序文可是很重要的!

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师呢,我要叫他师公,因为他传法给明阳长老,我接了明阳长老的法,所以,这是我师公讲的,我做他的徒孙,来弘扬他的楞严大法,恰到好处!

[圆瑛上人,吾闽产也。]这个「闽」就是福建,跟师父一样,我祖先是从福建漳州、泉州这一带,移民到台湾来的。不过,那是三、四百年以前的事,师父是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吾闽产也,「产」就是出生,我们福建省这个地方出生的。

[幼失怙(hu)恃(shi)],《诗经.小雅》: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比喻父母的意思。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叫做幼失怙恃。无父何怙,其实这个「怙」就是依靠,「恃」也是依靠。说:没有父亲,如何有依靠呢?没有母亲,哪里有依靠呢?所以,怙跟恃都是依靠的意思。

幼失父母,[依季父]季父就是叔父当中排行最小者,就是小叔,依季父[教养,] [颖悟绝人。]就是绝顶的聪明,用我们现在来讲,叫做智商很高的人、领悟力很强的人。[甫成年,]「甫」就是刚到、方才,才到成年的时候, [即受牒度,]就是剃度。

[于石鼓山之涌泉寺,] [早参三昧,]早年参学这个三昧,就是禅定,我们现在都是打禅七。

[夙擅谭经,]这个「擅」就是擅于,就是专长的意思,一向擅于。谭经就是言谈,这个「谭」通谈话的「谈」。夙擅谭经,一向有这么样一个专长,能够言谈经论。

[素以宏化利生为本愿。]他也是以弘法利生为本愿,跟师父一样,我也是以这个为本愿,一辈子都是这样做,无怨无悔。

[初主]就是负责。[宁波接待寺,]宁波在浙江。[倡办宁波佛教孤儿院:]收留那些孤儿。[次至泉州,] [重兴开元寺,]这就福建了。

[创办开元慈儿院,]做一些慈善方面的。 [孤露子弟,]这个「孤露」就是没有依靠,单独一个人叫做孤,无所依靠的一些子弟,收留这一些。[薰育者众。]「薰」就是薰习,接受他教育的很多,薰习教育者很多。

[旋历内地,]接着有经历了,来到内地,什么叫内地呢?就是离海很遥远的地方,叫做内地。像台湾这个地形,四边都是海,没有内地可言。如果以我们台湾来讲,那就是南投了。是不是?

旋历内地,[并南洋群岛,][周流说法,][于大乘教义,多所阐明。]阐明」就是说明、显扬。意思是说:对大乘的教义来显扬它、来弘法。[生平著作,]把它[编成法汇。]这个「汇」等于归类的意思,我们说:词汇,就是这个汇。

[近被推为宁波天童,]就是天童寺。[七塔,]就是七塔寺。[二大丛林及中国佛教会首席。]那么就是会长了,很了不起了,对佛教的贡献很大![去年天童寺不戒于火,]「戒」就是慎,不小心着火,就是火灾,叫做不戒于火。去年天童寺不慎,不小心火灾了,烧完了,没钱,[上人则奔走四方。]

说:上人则奔走四方,[募化重修,][规模闳敞,]就是宽大、开阔的意思。[为四明道场之冠。]四明道场,这个四明是浙江鄞县西南方,天台山北方上麓一带。山麓(lu)就是半山腰,总称为四明山,自古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四明道场之冠,天台宗有四明尊者。

[间亦稍治生产,]这期间也稍稍微做一些收入。[为发展化育基金,][是皆躬行实践,][以求达其利济宏愿]。

间亦稍治生产,为发展化育的基金,是皆躬行实践,都是亲自来。以求达其利济宏愿。

所以,法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今天所有的财产,登记在我的名下的,统统是十方的。登记我的也好、登记徒弟的也好,没有一样是自己的。

所以,我的心是很正的,我为常住来照顾这些金钱,注意这些经济的开支跟收入,为了是想做更大的佛事,就是弘法利生,没有一个「我」的观念,我来保护这些财产、来保护常住这个财产。

以求达其利济宏愿,[固不仅以舌粲莲花见称也。]舌粲莲花就是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的美妙。

[今秋上人,]今年的秋天,我们这个上人。[莅京说法,][莅」就是到达。[持示所讲]拿出,来展示他所讲的。[「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讲义」。]这一本讲义我有看过。[其所发挥演绎,]「演绎」就是推广事物的道理。[皆切于护国爱人。]

一个出家人,一定要爱自己的国家,更爱全人类。所以,僧人一定要做爱国的僧人。

[旨趣之宏,]「旨」就是宗旨;「趣」就是意趣;「宏」就是远大,宗旨意趣之远大。

[足维风化,]足以……「维」就是维持;「风化」就是教化,足以作为我们的典范。「风化」就是等于我们的榜样、教育、教化。[爰]就是于是乎,[乐而为之序。]

[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一日],民国二十二,加11就是西元,22加11就是33,1933。你要把民国换算成西元不困难,就加11,就1933。[闽侯]这是地方名。[林森][敬撰]这个是个居士,恭敬的撰写。

    26 对你上人有所批评,这样会贬低我们自己的人格

我们做徒弟的人,到外面去,称自己的师父有二种称呼,让人家觉得你这个佛弟子是很有礼貌的,要称自己的师父说:我们上人,或者是我们的恩师。

其他人一听到你这样子,对你的师父这么尊敬,也会特别的赞叹你,表示你能懂得用词,尊师重道。

如果你轻视了你的上人,也许说,你的上人不会讲经说法,是个年纪很大的,看起来平平的,你就对他起轻慢心,你到外边去不称自己的师父,或者对你上人有所批评,这样会贬低我们自己的人格。

因为连自己剃度的恩师、上人,都会轻视、都会批评的人,这不堪成就法器,不顺孝道。

除非是邪知恶见、恶知见,你一刚开始不知道,拜了他为师,后来发现他是个魔、恶知见,离开了,怕众生堕入恶知见、火坑,下三途,那么做批评,客观的比较,让众生不要盲目,这个没有罪,因为这个是为了法身慧命。

所以,还是要看那个上人有没有正知正见?是不是讲的是正法?

如果是很平凡、不会说法,也是我们的上人。

但是,会说法却乱说,把这个恶知见的毒瘤,灌输给无量无边的众生,断了无量无边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徒弟站起来,登高一呼,这个徒弟功德无量!

但是,这个徒弟必须要有大悟、精通三藏,才有办法,否则你乱批评,你怎么知道,你上人讲的法,是对还是不对呢?总不能凭你现在的情绪,去评论一个高僧大德啊!

所以,我们要拿捏进退得度,还是要自己有功夫,否则我们还是做一个好的徒弟。

    27 没有三宝,人天就昏暗,没有佛陀的智慧,没办法解脱

台湾的出家众很辛苦的,台湾的政府并没有把那一个道场列为国家的,所以,从来就没有拿钱出来说:这是我们国家级的道场,拨款一亿、二亿、三亿,来资助出家人建道场。

所以,在台湾所有的出家人要盖道场,无论比丘、比丘尼,盖道场统统是非常辛苦的,向信徒募款化缘,包括师父也是这样子。所以,我们变成如果要叫人家直接拿钱来,化缘的不多。

师父还算是有一点福报,像中华体育馆讲经讲了四天,就募了不少钱,算是有点福报。但是,平常呢?平常就很少人拿钱来。因此在台湾会产生一种现象,就是做法会、点灯、拔度,虽然是一种变相的化缘,但是,这个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有一个比丘来到讲堂,说:慧律法师!您是一个很有福报的法师!我说:这怎么说呢?他说:我盖一个铁皮屋,要募款一百多万台币,才一百多万喔,搞了好几年,一百多万募不到。所以,因为台湾的特殊情形,跟我们佛陀在世是完全不一样。

佛陀当时在世,比丘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等,也就是佛在世,出家人不能拿钱,手都不准碰金钱。佛陀当时在世,旁边都有一个侍者,出家的比丘,叫做净人。

泰国现在也是,泰国现在大和尚一出去,旁边都有这个侍者背着僧袋,比丘不拿钱的。但是,也发生很多的……这些居士,因为这个大和尚得到很多的供养,整个僧袋里面的钱统统带走了,也发生过这种情形。所以,收了一些红包,很不容易要盖道场,又让这些旁边的居士整袋都带走。

所以,我就想到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带,比较没有危险。因此,时间跟空间不一样,你要怎么样来论断?

好!如果我们现在,全部要按照佛陀当时在世的生活,你叫做动弹不得。坐计程车要钱。泰国坐飞机,出家人如果坐在旁边,一个比丘坐在旁边,旁边统统不能坐女众,如果这一排有三个,三个位子统统要空出来,你知道吗?都不能碰到师父,也不能走近、靠近师父,都不行!也不能拿钱。

所以,他们坐车子也不用钱,比丘坐车子不要钱,去泰国!那在台湾呢?你上计程车,去跟计程车司机讲:我是比丘呢!比丘又怎么样?And so what?Money money!还是要钱啊!所以,在台湾你不拿钱没有办法!

因此,不能怪台湾的法师这么聪明,叫你直接拿钱来,咱们彼此那种气氛有点不对劲。

那么,所有的道场办个点灯,求佛菩萨加被;办个拔度、办个法会,大家顺便来参与这个殊胜的法会,从中来学习佛、法、僧,信徒也高兴,出家众多少也有一点收入,来做教育、建筑、弘法的基金。虽然是有点儿变相,但是,我觉得,他有的真的是有苦衷。

在泰国,跟佛在世一样,他们建道场,都是政府补助,要建多大的道场,政府都有补助。当然,也有私人建的道场。所以,泰国是佛教的国家,是全国统统支持出家人,走到哪里,大家都知道礼敬三宝的观念,在台湾不一样!

在台湾,基督教、天主教、一贯道、回教、佛教、道教、神教,对不对?统统有啊!所以,我在机场的时候,那个导游就说:喂!慧律!居然这样叫我啦,这如果在泰国,他就完了!泰国,哪里叫师父这样叫的?你去泰国看,师父坐在这个地方,那个徒弟的头,不能高于上人,上人就是高人一等,叫做上人。

像我去泰国见那个大和尚,我们的华僧,他是在泰国,也是讲中文的。他的徒弟从门走进来,看到我跟他上人在讲话,都是几乎趴着、跪着,不敢头抬上来,我们二个已经坐得很低了,他那个头经过上人的前面,就是低得非常低。

就是:我的头不能比师父高一点点,都不尊敬!是不是?那样子的恭敬三宝,因为整个佛教的国家就是这样子。

所以,因为时空物移,来转移,因此在台湾这种情形变成说:你只能弘扬正法,让大家有佛、法、僧的观念,自己能够了解三宝的尊贵和可贵,他是脱离苦海的一个慈航。

没有三宝,人天就昏暗,没有佛陀的智慧,没办法解脱,没办法了生死。所以,因此我们台湾须要继续的推广正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29不拘泥于某一角度,不会卡在某一种观念,叫做应物无方


真理既然彻悟了,[应物无方,]这个「应物」就是接待事物。意思就是:他的做人、他的圆融,「无方」就是没有一定的格子,那么,就是遍十方。所以,出家人叫做方外。

师妈往生,我们那个讣闻,是不是?第一个就写师父:「方外男」,我们就是格子以外的。所以,叫做破格,突破那个格子,就是出家人,我们不会拘束在世俗的圈圈里面。出家众父母亲往生,就称为方外男。

这个应物无方,就是他这个关系很好,很会做人、很慈悲,不伤害众生,处处都流露佛陀的慈悲喜舍,绝对不拘泥于某一种角度,不会卡在某一种观念,这个叫做应物无方。

[虽炽然有为,]「炽然」本身就是火烧得很焰,比喻作世俗繁忙的这些有为法。纵然再繁多,像火在烧的有为法。[而不着有为之相。]

所以,修行就是一句重点:但莫住着,就是佛道。不管你做了多大的功德,就是不能住着。所以,虽炽然有为,而不着有为之相。

[故观法师之文,]圆瑛法师所写的。[即事即理,]讲到事相,事相就是种种众多的事相。

理就归一,就是无生之理。事就是讲因缘果报,叫做事,缘起的角度叫做事。

理是站在性空的角度,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不离缘起、不坏缘起,就是即事相就是无生的理。无生的理不坏事相,才叫做即事即理,[圆融无碍。]

    30 给你逆境的,统统要感谢他,因为他就是让你真积力久

[学道之士,][真积力久,][有悟于第一义谛,]这一段什么意思呢?

修学佛道的人,就是学道之士。真积力久,是真的功夫,下真实的功夫,而累积的力量很久了,叫做真积力久,意思就是真修行,不是晃一下骗骗人,是下功夫真的在修行!

所以,在座诸位!要把一切伤害你的、毁谤你的、给你痛苦的、给你逆境的,统统要感谢他,因为他就是让你真积力久。

你要发个愿,不要被打倒,这个才是大丈夫!有悟于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究竟一实相。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虽不立文字可也。]什么叫做灵光独耀呢?因为悟了第一义谛,我们的佛性的光芒就显现出来。

迥脱根尘,这个「迥」就是远远的摆脱。根,「尘」就是境,六根对六境引起的种种的痛苦、执着和烦恼,为什么?因为他悟了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就是究竟空相、平等,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只有清净自性在作用。

所以,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虽不立文字可也。一个大悟的人,不立文字也行,因为佛法是心法。

[其或明宗弘教,]如果要把它转换成语言、文字,叫做明宗弘教。明佛陀的心法,用言语弘传佛教。[发为文辞,]发叫做转化,把它转变成文字、语辞。

[等身著作,]这个等身著作,意思就是:数量之多,与身体相同的、同样的高,叫做等身。等身就是说:喔!这个著作很多!写得跟身体一样高,表示著作很多的意思。[亦可也,]也可以。

[何以故?]为什么呢?[此心既空,]我们心既然悟到诸法毕竟空,[则文字与实相,不相违异。]你用文字来表达也行,弘宗演教;要沉默也行,因为大悟就是第一义谛。

语默动静体安然,「语」就是说;「默」就是沉默,无论是说跟不说,体安然,这个心悟了第一义谛,本不生,本不灭。语默动静体安然,化为文字也行,沉默也行。说:此心既空,则文字与实相,不相违异。

[故法师愿力宏毅,]「宏毅」就是坚定的毅力,意志果决的样子叫做毅。所以,法师的愿力宏毅,[所至修废举坠,]荒废的把它整修。举呢?我们「举」本来的意思就是说;把它抬高、举高叫做举。「坠」就是怕它堕落,所以,把这个没落的地方建筑完成。修废举坠就是:把荒废的、坠落的重修完整。

[钜(ju)细靡遗],「钜」就是大;「细」就是小;「靡」就是无。从来没有遗失,大小不遗,就是大小事都做得很好。

[至于挺身卫道,]就是保护佛教。[处事变艰危之会,]「处」就是处于;「事」就是种种。处事变就是处于种种的变化、艰困危险的时候,「之会」就是的时候。

[不怵]这个「怵」就是恐惧,一点都不恐惧。[不挠,]就是屈服。不怵不挠,也不恐惧,也绝不屈服。就是做法师的人,一定要很有骨气、很有志气,不恐惧、不屈服,能吃苦。[尤为难能可贵!惟其真理既彻,]因为他大悟了。

这个真理既然彻悟了,[应物无方,]这个「应物」就是接待事物。意思就是:他的做人、他的圆融,「无方」就是没有一定的格子,那么,就是遍十方。所以,出家人叫做方外。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31大悟的人,绝对不会坏事相


大悟的人,绝对不会坏事相,他一样对待众生慈悲,有宽恕、有爱心。

他不会说,大悟以后,这个人个性古怪,跟人家格格不入,这不叫做大悟,这叫做怪人啊!

真正的悟,即事即理,即理即事,大悟是我们内心自己解脱,于佛的心,跟众生相处非常的融洽。因为事就是理,理就是第一义谛嘛,圆融无碍。

[而佛法之体用彰明,]诸位这里,「彰明」就是体、用就显现出来,这里要写十二个字: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一如。这十二个字,就是体跟用最贴切的形容词。

依体起用,依靠不生不灭的清净真如本体,而起这个作用。摄用归体,摄无量无边的用,归不生不灭的体,叫做摄用归体。体用一如,体是真如自性,用仍然不可得,体用本来来自一个心性。

[具可于言外得之。]「具」就是均可以,言外就是弘扬佛法的言谈当中,「得之」就是看得出来,可以悟得出来。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就是:圆瑛法师很了不起,他能够即事即理,圆融无碍,而能够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一如,能够在佛法的体用彰明。

「彰明」就是显现得非常清楚。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从在弘法的言谈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叫做具可于言外得之,可以感受得到。

   32 有福报的人,就会跟到正知正见、正法

[魔说害教,]这个魔说,害了这个正法之教。

[鱼目混珠,]意思就是:已假乱真,以伪乱真,鱼的眼睛看起来像真珠。但是,它不是真珠,叫做鱼目混珠。就是以伪乱真、以假乱真。

现在都这样子了,自己称为什么无上师啦,自己称为什么活佛啦,都自己称的!反正政府也管不着,佛教也拿他没办法,那就看个人的福报,看你跟到谁啊?

有福报的人,就会跟到正知正见、正法、解第一义谛、真如实相的大法师。

没有福报、宿世没种到正法的因缘,很想修行,却碰到外道、碰到魔道,而且他认为,这个魔道就是最好的!

因为程度不够啊、善根不够,福德因缘完全不具足啊,劝也劝不听,拉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就是没办法!所以,这个是宿世的善根。

尤其现在魔说害教,鱼目混珠。[大法之陵夷甚矣!]陵夷,这个「陵」本来是山的一点点高度,有一点点高度,还不是很高,叫做陵。

这高度渐渐被摆平了,「夷」就是摆平了。这「陵夷」是渐渐颓败的意思,佛教正法渐渐颓败。大法之陵夷甚矣,「甚矣」,就是很严重了!

我们离佛太遥远,没有佛的这种大智慧、大神通、大证悟的圣人了。二千多年了,弘扬正法这个责任,就落在比丘、比丘尼,以及护法居士,咱们正法的佛弟子的身上,叫做内弘外护。出家人弘法,在家居士要护法。

尤其我们台湾,这三、四十年来的转变是非常大的。三十年前,大家叫比丘尼叫做菜姑,所有的电视、小说,都这样演、都这样写的,受到打击才出家的,所以,大家根深柢固,对出家人不认识。

再来,儒、道、释,大家都拿香的,所以,大家也分不清楚。我们从小也不知道什么叫佛教,像我们家也拜妈祖、也拜观世音菩萨、也拜关公、也拜土地公。然后,我们学校就是会调查说:你信什么教?我们都写:佛教。你们小学时候有没有这样调查?对不对?连拜神的统统写佛教,因为不知道,都分不清楚啊!

这三十年来,师父是怎么用功呢?是怎么样弘扬正法的?在每一个县市,都借文化中心、体育馆,最大的这样子的点,抱病上台,我看到台湾的今天佛教,可喜可贺啊!是不是?以前的外道,力量很强啊,非常的强。

现在佛教的力量,在台湾算是最大,单单一个佛教,就有六个电视台。基督教只有一个电视台,叫做Good news,「好消息」,可见政府开始重视这个佛教。三十年来怎么个转变的,我尽一点心力,不敢说功德都是我的,不过,我真的尽很大的力量。

   33 佛教有今天,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带动起来

[有如法师言句,引经据论,][涵义深广,而归于平实,]就像法师里面所讲的言句,都是引经据论,所根据的。

这个涵义,包含的义理很深、很广的,而归于平实。平实就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就是你生活当中,就可以显示佛法,叫做平实。

你这个佛法讲得很玄、很妙,高不可攀,那大家知道佛法是什么呢?

师父以前喔,我告诉你:我要去中华体育馆,台北中华体育馆那个几万人演讲的时候,都不被看好的呢!

我要去台北中华体育馆演讲的时候,佛教界都不看好,尤其北部的,传来一个消息说:你跟慧律法师讲,他在南部是很有名啦,他来北部,搞那几万人这个大场面,肯定没人!

然后,他们就把这个讯息传给我说:师父!办不办?我说:办!有把握?有!有信心?有!好!就开始办了。

我告诉你:办的时候,第一天满到什么程度?满到那个中华体育馆所有的位子统统坐满,体育馆的底下,打篮球那个地方,坐了六、七百个,都是法师,坐满了。

外面还有几千人都进不来!法师!您的意思呢?就开,开大门!统统让他们进来席地而坐,把所有的体育馆走廊、行道,统统挤爆满,外面还有几万人挤不进来,剩下我这个位子没有坐而已。

第一天一讲的时候,哇!佛教爆炸,四天,没有一天不爆满。外面,我跟他讲说:外面再继续用闭路电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就说:哎呀!慧律法师!里面能满都不得了了,还要外面搞闭路电视?都不相信我的话,不相信我的魅力,都不相信。

我说:哎呀!你们会后悔的!他说:师父!您一定会后悔的!到时候没有人的话,我说:没有问题!结果来就爆炸,外面还有好多人都进不来。

那时候,还没有建讲堂。佛教从此以后,没一个道场,统统在打八关斋戒,皈依,统统按照师父的皈依仪轨,把佛教整个带动起来。所以,讲到这个地方,我就觉得我的生命很安慰,尽心尽力了。

所以,佛教有今天,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带动起来。为什么?因为师父讲的法就是归于平实,就是你生活当中,就会触动佛法的灵感,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4 没有法师来弘扬正法,这个世间就昏暗


[是能灿真灯于既昏,]「灿」就是光耀。「真灯」就是佛智。

于「既昏」就是迷惑众生。

「是能」就是因此能够光耀佛的智慧之灯,于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

[续慧命于将坠者,]我们要延续佛陀的法身慧命。

如果没有法师来弘扬正法,这个世间就昏暗,人生跟宇宙当中,就没有觉悟的圣人。

[余安得不为之往复赞叹也哉!]「安」就是怎得,怎能不为往复,一而再,再而三的赞叹他呢?「余」就是我。

    35欲契入实相,必先假名言,以为助缘

[夫佛法首重实证,]实证就是要有自内证。

[非实证无以契真常。]因为你没有证量,你不了解常乐我净的道理是什么,也不能领会涅槃的境界是什么,所以,非实证无以契真常。

[因一切众生,皆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这妄心是指什么呢?妄动,动那个妄念,动到执着的念头、动到分别心的念头、嫉妒、贪瞋痴等等的念头,都有妄心。

而念念皆在分别,这个「分别」,就是把自己的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框住在分别的相上,见相即着。那么,你的心思最多就是那个范畴、就是那个范围,念念分别,皆不相应。

[盖妙理空寂,][从本以来,离言说相,]我们的真如、我们的如来藏性,从无量亿劫来,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为什么讲言说相呢?说不出所以然。因为它不是长短方圆、青黄赤白黑、高低,统统不是。

离名字相,你无法形容,任何的名字都安不上,我们讲真如、我们讲平等、讲实相、毕竟空,那也是名相,究竟义,这个名字都没有。

[离心缘相,]也就是说:我们用意识心,要去想像那个真如的境界是什么,没有办法,叫做离心缘相。

心想要变成一个去攀缘这个真如,没办法,因为它不是能缘跟所缘的东西。究竟空寂,它没有能缘跟所缘,所以,你缘不到。

[乃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经云:言妄显诸真,]说到这个妄,是为了要显真心,我们讲有妄心,是为了要显这个诸真,种种的真心。

如果你还着一个真心,那么,这个真心又变成还是妄,所以叫做[妄真同二妄]。就是息妄即见真,妄以外不能立一个真;如果妄以外立一个真,又变成妄。所以,言妄显诸真,讲妄心,是为了要显示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是没有妄心。

但是,离开妄心,却找不到真心啊!所以,言妄是为了显真,如果你立一个真,那么,这个真又变成妄,就变成妄真同二妄。知道吗?所以,真如藏性不可以再立一个真,即于现实就超越。[即此义也。]就是这个道理。

[然众生之欲契入实相,必先假名言,以为助缘。]我们想要契入这个不生不灭的实相,一定要先假借这个名词。

像我们今天来上这个《楞严经》,就是假借这个名言、音声做佛事,要不然怎么办?你们的境界真的那么高吗?

师父!那什么是楞严大法呢?那就:啪!下课!不能说啊,究竟实相一句话都不能说啊,这个就是功夫到家!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方便说,诸位能够体会多少算多少。

欲契入实相,必先假名言,以为助缘。[此世尊所以苦口婆心,广说法要]。[冀]就是希望,希望[众生因指见月,][得心自在]。

因指见月,就是这个典故,你说:月亮在那边!他指的是天上那个月亮,你一直在指头找,在哪里啊?在这个指头里面找,找得到月亮吗?找不到月亮。你要朝着那个方向去。


所以,碰到正知正见、正法的,他就是一直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去见性、去进行,虽然是一点一滴,很辛苦,但是,值得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36 看日本的漫画,做母亲、做父亲的,要赶快就纠正他


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

日本发生了一个可怕的事情,一个十七岁的儿子,趁他母亲在睡觉的时候,砍死他母亲,同时把她的头颅割下来,那个血淋淋的头颅拿去派出所说:我要自首!

说:你为什么要自首?我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警察以为他在开玩笑,打开那个盒子一看,哇!一个人头!后来去查证,他为什么回杀死自己的母亲,把她的头颅砍下来呢?

看看日本的漫画,你知道吗?那个残酷的漫画,十七岁的小男孩,天天就看那个残暴、残酷的漫画,就杀人!

他说:我现在真想杀人!他一点悔意都没有啊!跟警察讲:现在没有战争,要不然我去杀人!因为他每天都看那个杀人的漫画……没有人杀,我干脆把自己母亲杀掉,把她的头砍下来。

把她的头砍下来做什么?这样可以消灭世间的魔啊!那个观念,实在是想不通,自己的母亲生他、养他,他只有看几本漫画,就把他的母亲的头砍下来!

你们这些当母亲的,晚上回去睡觉要小心一点,不骗你的!看你儿子在磨刀的时候,就是漫画看很多!

所以,那个儿子,要教育儿子就是说:这个儿子已经交到坏朋友了,看到不好的影片了,暴力啦、色情啦。或者是已经走入这个歧途了。

或者是你注意,他看那个日本的漫画,做母亲、做父亲的人,要赶快就纠正他,否则来不及!日本没有死刑。

所以,我告诉诸位:这个世间要学佛、要正知正见、碰到大善知识、有好的环境、要四肢健全、六根具足,很难,很可怕的思想!

前几天报导了,有一个五十几岁的,然后,他的女朋友是四十几岁的,说要跟他说:我们分离!那不得了!跑去她家,把她放一把火,把他的女朋友烧死,就说要分而已,就放一把火就烧死了!

所以,我们内心孕育着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的种子,是哪一天要爆发,不知道!

因此找到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无论你坐在这个底下三个钟头,你都要觉得值得,值得这样做!哪怕是一句、哪怕是一个字、哪怕是一个典故、一个故事、一个比喻,让我们获益,我们心开意解,坐多久都值得,值得我们这样辛苦。

   37 什么叫做大悟?一刹那即见永恒,就是大悟

冀众生因指见月,得心自在,[而入三昧也。

综观一代时教,阐明从凡至圣,而事理并重者,莫逾《首楞严经》。]

没有一部可以超过《楞严经》的,因为这个是事跟理并重,禅、净、律、密统统具足的一部经典。

但是,因为很深,很少法师讲这一部经典。有呢,台湾也都是用台语的讲,所以,大部分只能利益闽南话的福建和台湾的众生。

师父这一次用国语讲《楞严经》,希望能够利益无量无边全世界的佛弟子,国语听得懂的,都能受益。

[此经以阿难尊者误堕淫室,]这个是示现的,误堕淫室,阿难是佛再来的,他没有示现误堕淫室,哪来这一本《楞严经》可以讲呢?大家都平平静静的坐在那边,也没什么经好讲的,他总是要演一出戏给你看,叫示堕,示现这个误堕淫室。

[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只听经闻法没什么用,怎么样?无法保全你的道力,就是你没有培养这个定力,很容易受挫折干扰。

所以,什么是大彻大悟人的心境呢?大彻大悟就是: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什么叫做大悟?一刹那即见永恒,就是大悟。一切的境界,都认为是增上缘,不会抗拒这个境界。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个「妙」要用三次,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妙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叫做定中有慧;「三摩」翻译成中文叫做观,叫做慧中有定;「禅那」翻译成中文叫做定慧均等,我们那一张科判,已经简单的介绍了。[最初方便。]

    [于是世尊,敷演洪文十卷,]「敷」就是陈述。演,洪文,就是长长的,「洪」就是大,就是长的意思,整整讲了十卷。[由性而相,由显而密,由解而行,由行而证,彻终彻始,广度有情。

    38 钻研四十余年,到六十八岁时,才开始注释此经

圆瑛法师者,今佛门之龙象也。]不是龙就是象了。

[慧性天生,]意思就是很有慧根,智慧之性是与生俱来的,宿世的意思。
[辩才无碍,宏施法雨,中外咸沾。]「中」就是中国;「外」就是中国以外的,因为他还去南洋一带弘法。咸沾,都蒙受其法益。

[著作行世,十有余种。]他的著作我都看过,写得特好![十二年前,曾撰《楞严纲要》一书,]

这一出来,哇![明灯普照,广被遐迩。]「遐」就是远;「迩」就是近。广被遐迩,广大的利益,这个「被」就是利益,远近的众生。

[迨年六十八,]等到六十八了。[始行注释此经,]才开始写这一部经。

[以四十余年之钻研,]你看看,四十余年喔,诸位!要写这一部书,总共用了四十多年研读,才写出来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一部《楞严经讲义》,来作为主要的讲本、参考资料?

因为近半世纪以来,《楞严经》的注释,无人能出其左右,这一本书写得特好,值得我们好好的研读。

到六十八岁的时候,才开始行注释此经,以四十余年之钻研,[究厥精微,]「究」就是探讨。「厥」就是其。探究里面的内容,达到了精微,最深处,最精、最微细的都探索出来了。

因此,[编成讲义]。六十八了,我看到他六十八才写这一本书,我想:我不晓得能不能活到六十八?刚好大家的因缘都具足,很多人都要师父讲这一部《楞严经》,就好吧!那讲多少就算多少了,就讲到死嘛,不晓得能不能讲完,也不知道,生死无常嘛,就是这样讲。

不错了,到目前为止,还讲了三十多片的VCD,所以,做多少,算多少,我也是本着这个心。

不过,这个圆瑛法师实在了不起,以四十年的经验,把它探究到里面最深、最精微的,把它编成讲义。

    [大愿既偿,嘱为之序。]就请这个王居士,王学仁居士来写这个序文。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39 欲深入这个经藏,需要这样一本指导修行的经典


[窃念学佛信众,]「窃念」就是:我私下这么样想。我私下这么样想:学佛的信众这么多。

[苟]就是如果。[无]就是没有。[南针]就是如果没有指南针。[而欲深入经藏,]想要进入这个经藏。[譬]就是好像、譬如。[靡(mi)管而闚(kui)天,]这个「靡」就是细小,细小的管,用小小的管,就是以管闚天。用小小的管要闚这个天,「闚」就是偷看,譬如靡管而闚天,就是用小的管来窥天。

[弃蠡(li)以测海,] [求能了解妙理,诚恐北辙南辕!]这个「弃」就是忘了,忘了这是以蠡测海。「蠡」就是用瓠做的瓢。瓠,植物的一种,用瓠做的瓢,像我们在舀水的,台语叫做水勺,舀水用的。用瓠做的瓢,就是蠡以测海,那个要测什么海呢?一瓢一点点水,那海那么的大!这个意思就是说:哎呀!用蠡瓢测量海水,就是比喻见识浅陋。

这个「弃」就是忘了,忘了我自己见识浅陋,忘了众生的见识浅陋,要能够用这种能力去求、能了解这个如来无上的妙理。

「诚」就是恐怕,恐怕怎么样?北辙南辕,这个「辙」就是车轮辗过的痕迹。南辕就是驾车的木头。车子辗过北边的痕迹,怎么可能跑到南边呢?北辙就是车轮辗过的痕迹往北走,往北边辗过的痕迹,当然往北走啊;南辕,往南驾车的木头,当然往南边走啊!所以,这个,一个往北,一个往南,表示不同方向。

这一句的意思,我整句把它念一下,说:我私下这么样想,学佛的信众这么的多,如果没有一本指导修行的经典,而欲深入这个经藏,就像以管窥天,同时忘了这是用蠡来测海,求能了解如来无上的妙理,这实在是南辕北辙,就是根本就不同方向,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法师为当代大德,了知学人心理,]一切修行人的心理。[以平淡言辞,演释甚深经义,方便善巧,尤能契合时机,而勘校经文,]「勘校」就是再一次的审核,叫做勘,勘校就是校对。 [正其错简,]这个「正」就是纠正,「错简」就是次序错乱的竹简,叫错简。

我们看这个古装大戏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那个皇帝拿出来卷卷的,一片一片……那个叫什么?叫做竹简,用竹子写的。把它卷起来,因为就好放了,这个简要排队,这个是第一片、第二片……要排队,那么,这中间有排错了。正其错简的意思就是:纠正次序错乱的竹简,用我们现在的话,叫做重新排版,把错误的排正。

[巨眼如烛,]这个巨眼就是大的眼睛,照亮如烛。[有裨(bi)来学。]就是增益、增加、帮助,有裨来学,帮助的意思,来学习的。

经中破处文有:[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一段,[横隔其间,]卡在中间了。[或因前人录刊倒置,致与前后文不相接续,]没有办法一气呵成,中间隔了这一段。[法师指示此段应在请法之后,则问答相应,怡然理顺矣。]当然就是这样子了,因为以前的人排版错,现在把它纠正过来。

[抑其敷弘正道,诠行布不碍圆融:]「抑」就是发语词,表示:啊!他弘扬正道,敷弘正道。「诠」就是解释。行布不碍圆融,这是出自《华严经》的思想,「行布」就是次第,既有次第,可是,有不妨碍圆融。「圆」就是圆满:「融」就是融通。

有次第,譬如说:信、住、行、向、地,有次第。可是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初心就是正觉,所以,因就是果。所以,「行布」就是次第,解释有种种的次第,可是,有不碍圆满、融通、圆融。

显示寂灭真常的涅槃性,(显示真常。)[离二边]离二边就是空跟有。[而趋空寂。]为什么呢?对境寂然常不离佛,大悟,悟到什么?一切法不可得,心如如不动,就是佛。

这个如如不动可不是那么的简单,不是你心想的:我什么都不想,叫做如如不动。不是这样子的!那个如如不动,是悟到究竟坚固的如来藏性,本性天然的那一种如如不动,不是加了一层力量让它如如不动。加了一层力量让它如如不动,就是动!这个可不是你想像的这么简单!

[正犹增辉于太阳,]我爸爸的名字最好记了,就是增辉,增加光辉。正犹增辉于太阳,

[助深于巨壑,]太阳本来就有光芒,一切众生都以太阳为神。但是,天文学告诉我们:太阳再五十亿年后会毁灭,这个就应验世尊讲的成、住、坏、空。

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看了老半天,才抵得过世尊一句话,世尊说:观天地无常,刹那之间,都是无常。而他们用那个天文望远镜一直观,二十年,都是博士,讲那一句话,说:天地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世尊一句话,这科学家要弄二十年,还是博士呢!他们才发现他们所讲的,世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讲过了,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不是时时刻刻在变化。所以,是不实在的世间。我们就是被不实在的事情迷得团团转,搞得痛苦不堪!

助深于巨壑,「壑」就是山谷,更深。使太阳增辉,助深于巨壑。[法施功德,][沾溉],「沾」就是小雨,就是小水;「溉」就是灌溉,灌溉就是大水。沾溉[靡穷],「靡」就是无。这个「沾」是小水,意思是指小根器的人,小根器的人只要一点点法就满足。「溉」就是大水,指大根器的。这意思是:小根器的也受益、大根器的也受益,大、小根器,受益无穷,叫沾溉靡穷。

[无缘慈悲,]「缘」就是条件,没有条件的慈悲,这个就是从清净自性透露出来,没有任何条件的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同无量矣!]这是功德无量。无缘慈悲,同无量矣,等同无量。[辛卯]就是民国四十年,1951。[孟春之望]「孟春」就是春季的第一个月,也就是阴历的第一个月。之「望」就是十五,也就是1951年农历元月十五,换句话就是元宵节。

    [菩萨戒优婆塞]就是近住男,或者近事男。[王学仁 谨序于香港]那么,你想想看,1951年写这个序文,这个人一定不可能活到现在了。写这一本书算是五十七年前,今天是2007,他是1951写的,所以,这个人如果在的话,那至少九十岁了,最少啦!我们也很快就死了,大家要用功!

   40 现在出家可不比以前,现在出家还是要读很多书

这个《楞严经》义理很深广,都是文言文,诸位来听,可以提高大家的中文的程度。

所以,有的人小孩子就要带来说:慧律法师!我这个儿子跟您出家!

我说:他几岁啊!她说;他今年六岁!我说:你六岁,你怎么跟我出家呢?

现在出家可不比以前,现在出家还是要读很多书,要不然,你念小学,这个经典一打开,你看不懂,因为都是文言文。

有一个人来讲,说:我念了很多「言文言」。我说:你骗谁啊?我从来没听过「言文言」,是文言文吧,你以为我没念过书啊,讲那么快,还摸不清楚,还「言文言」!有这样的文章吗?文言文!是不是?

所以说:做法师的,学历还是高比较好,书还是读得多,文字就没有什么障碍。

    41 指出我们真心,显示本性的定,一定要首推楞严经

[自序],自序就是圆瑛法师写了这一本《楞严经讲义》,然后,自己在讲经前的一篇序文。

这篇序文重点是:把整部的《楞严经》概括的描述一下,让大家对《楞严经》整部经典的纲领有一个认识。

[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群生]就是一切众生;[莫不有心],没有一个没有心的,没有心就变成植物了。

但是,心有妄心和真心,众生都认为妄心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叫做认贼为父。而真心难悟,这个真如不生灭的清净心,难悟就是很难去体悟,因为没有破无明,没有大开般若智慧。

[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说:一切的修行法门,都是叫你要进入定的境界,也就是一定要有三昧的功夫。

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一个修行人最基本上的情绪,你要能控制得住,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也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影响。

外道也有定——四禅八定;佛教、佛门也有定,那叫做性定。

而性定难明,就是这个本性之定,很难去悟了、去体会,也说不出所以然,因为它不是有形相的,也不是语言可以形容、文字可以描绘的。

性定难明,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内证的功夫,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大悟,说得死去活来,他一样用妄心在听经闻法,也不知道佛陀在讲什么。

为什么要加一个「性」定呢?就是不假造作,本来的定,原本我们就有这种涅槃的妙心,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是打破无明,赤裸裸的在六根门前放光动地,而我们不自了知。那么,这个性定难明,不为一般所能理解、体会。

[指真心,而示性定者,其唯《首楞严经》欤!]要指出我们现前当下这一念真心,而显示出本性的定的经典,那么,就一定要首推《首楞严经》欤!「其唯」就是唯一。

这一部《楞严经》,简单讲就是开发我们本性的定,也就是佛所体悟的首楞严三昧。

所以,这一部《楞严经》,不管是禅净律密、性相显密,统统要学、统统要听,不分宗派的,大家都要开悟、见性嘛!

   42 什么是我们的真心呢?即众生所具,不生灭之根性

   [何谓真心?]什么是我们的真心呢?[即众生所具,不生灭之根性,]也就是众生所具足的不生不灭的根性。

    这个不生灭很难体会,这个不生灭,不是说有一种东西叫做不生灭;而是打破无明充满智慧,令心无所增减,不被一切观念所左右、不被一切邪见所伤害、也不被一切境界所动摇,这样纯真、天然,破无明的那种本性的定,叫做不生灭之根性。

    根性是六根之性,六根蕴藏在里面,本来具足的不生灭的性。

    这个不生灭的意思不是说:有一种东西叫做不生不灭,而是说永远不执着,用智慧透视一切缘起缘灭的假相,当下永远不执着,叫做不生灭。

    所以,这个不生不灭,也可以运用在一切的生灭当中。

    不生灭就是常,也就是《涅槃经》所讲的常、乐、我、净。那么,为什么《涅槃经》要加一个「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呢?因为叫做绝对。

    涅槃的妙心本来就是常乐我净,这个「常」就是指不生灭的根性。

    [名为如来藏],这个如来藏,把「藏」放在前边儿来念的话,叫做藏如来。

    也就是:蕴藏着清净的如来自性。如来藏,这个「藏」就是含藏,也就是我们潜藏在心中的不生灭的清净自性。

    [个个圆成],每一个人都是圆满,因为是绝对嘛!众生因为见相就着、就落入观念,无明没有破,莫名其妙他就起烦恼。

    说:无明就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所以我们会莫名其妙的情绪化、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莫名其妙的贪瞋痴。

     这个就是没有微密的观照。我们很难去掌控那种微细的观念、或者是烦恼,难以掌控!

    但是,这个「个个圆成」,虽然说每一个人都存在,但如果不悟,就等于没有,等于遗失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43 肯给自己一个机会,我们也具足首楞严大定!

[何谓性定]?什么是我们本性的定呢?[即自性天真,不动摇之定体],

这体是对相、用来讲的,体相用。所以,讲到体,记得!跟相、用一并讨论;讲到因,记得!跟缘跟果,因、缘、果,一定要一起讨论;讲到事,就要兼理;讲到理,就不能离开事相。

所以,我们讲经说法,或者是修学佛道的佛弟子,万法总共有八个角度去讨论。

也就是体、相、用、因、缘、果、事和理,八个角度,任何一种东西,都是这样讨论的。

譬如:我们这个色身,体是什么?体就是清净心。相呢?每一个人都有父母所生的相。用呢?那就要看根性跟后天的努力了,看怎么用?会用就妙用,不会用就无明用。

那么,因缘果报,因是怎么来的呢?也是从出生。怎么出生呢?因为自己一念的无明,加上父母的因缘,有这个因。

再来,慢慢成长,吃了种种的营养,慢慢长大,假借种种的食物、后天的教育,变成一个人,有模有样、有教养的人。果,也就是在假设的某一个终点,叫做果。

换句话说:你现在所见的相,都可以用体、相、用、因、缘、果来讨论。从事相来讲,就是缘起的假相;从理上来讲,就是毕竟空。所以,不动摇之定体,也就是真如本体。

    [号曰首楞严],首楞严,[人人具足]。所以,佛很伟大,是个了不起的大圣人。

    但是,如果我们肯,给自己一个机会,我们也具足首楞严大定!

    44 我们就是拼命的执着,往外,从来没有停止过


[良由众生],「良由」就是因为。因为众生[迷真起妄]。迷惑了这个真心,而起这个妄,这个「妄」的意思就是拼命的执着,往外的,从来没有停止过。

无量亿劫来,我们就是用这个妄想心,不懂得歇即是菩提,我们不知道真心。

所以,我们无量劫来,从来不知道真心是什么,除了诸佛菩萨来示现成佛,教化我们,让我们每一个人往内观照,发现我们也有真心,跟如来一样,否则哪一个人能够醒过来呢?是不是?

除了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都认为有一个神在主导这个世间,我们对其他的宗教给予祝福、给予肯定,因为他们对人类都有某一个程度的贡献,我们也不批评。

只是说:他们所讲的这个道理,跟佛教的道理是完全不同!他们是靠神来解救的,所以,他们称为天父,在天上的父;而我们称本师,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他如此的慈悲教育我们,是为了每一个众生将来都能够成佛。所以,做学生的,有一天,也可以变成老师。

佛法的思想的伟大,就是平等不二,这是跟外道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佛教讲是不二法门,即心就是佛。

那么,众生就是迷真起妄,除了学佛,才能够了知什么是真是妄,外道根本就不用讲了,就妄上加妄了。

[认识为心],这个识心,就是能执着的现前。能执着的、能运用的、能思惟的、能分别的,白天妄想、坐着就是种种的梦想、每天都有理想,这个统统叫做无明、统统叫做意识心。

而我们从来没有觉察到,我们今天日常所用的,原来所用的都是这一颗执着的心,以为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我在思惟、我在分别、我在想,佛陀说:这个就是妄识、妄心。那么,我们认这个执着和分别为我们的心。

[则本有真心]就遗失了,[不能解悟,天然性定,无从修证。]

所以,只要没有听到佛法,就叫做完全没有机会!但是,听到了佛法,不肯扎实的修行,有等于没有。

世间人没有听到佛法、没有听到正法,我们谓之不幸,说:这个人很不幸、很没有福报!

但是,听了佛法以后,却不肯下功夫如实的观照修行,名为大不幸!别人是得不到佛法,不知道有正法,你听到了正法,却不修行,所以,是大不幸!

    [故如来首告阿难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

    这生死相续是从哪儿来的呢?[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一语道破无量亿劫来的毛病!无量亿劫来,我们都是用妄想心。

    45 为什么会生死相续?就是因为不知道有常住的真心


这生死相续是从哪儿来的呢?[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一语道破无量亿劫来的毛病!无量亿劫来,我们都是用妄想心。说:一切众生,从无量亿劫来,生死相续,是为什么会生死相续?就是因为不知道有常住的真心。

所以,我们讲: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这是哪来的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诸位!这个「常住」,统统在讲我们的清净自性,要不然,哪一种叫做常住呢?

常住在哪里呢?你认为一个文殊讲堂,前面摆几尊佛像,有几位出家比丘众在这里,名为常住吗?对!这个叫做事相的常住,方便说。

但是,佛像会坏啊,他是生灭法的啊,今天不坏,一百年会坏;一百年不坏,一千年;一千年不坏,一万年,往后推论就知道,连这个佛像都不叫做常住。

好!再来,法、经典,经典会发霉啊,淋了雨以后,这个页数会烂、会坏啊!

出家众,出家众都是父母生的啊,父母生的,他就一定有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大自然的法则,那么,常住在哪里?

    我们午供常常念: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在哪里呢?就是我们这一颗真心!

    什么是佛?什么叫做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我们觉悟的这一颗心,叫做常住佛。

    什么是法呢?由般若智慧,了悟根、尘、识一十八界,同时脱落,可以方便说,所以,本性具足有法。

    内心和合无诤才是僧。所以,「僧众」,要很清楚,出家为僧,「僧伽」是什么意思?心和合无诤,叫做僧伽。

    一个出家人为了一件小事情,争这个、争那个,在团体里面格格不入,自己偏见,有自己的傲慢和个性,诸位!事相来讲现僧相,但是,从真心的角度来讲,他还离得很远!

    因此我们要了解,常住真心就是常住的三宝。午供我们念: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它分理跟事,理就是常住真心,每一个人心性当中,都具足三宝。事相来讲,由生灭的假相、缘起的假相来讲,讲堂是个常住,方便说。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本性本来就是清净,是光明之体。这个「光明」是没有烦恼,不是指有光线那个光明的体,不要想到那个放光的体,这个体悟跟佛讲的是十万八千里!

这个「明」是大般若智慧的体,是能起妙用,叫做明体。不是有光明的,像电灯一点叫做亮的那个明体。充满智慧的体性,叫做明体。

用诸妄想,一切众生都用这个妄想,而此想不真,这个分别心、这个想,其实是不真实的,所以有轮转。

    46 你平常所用的那一颗心,其实就是你的贼!

[是知识心,乃大定之冤贼]。

所以知道,「识」就是这一颗执着心、分别心、颠倒妄想心,这是修大定的冤贼,也就是你平常所用的那一颗心,其实就你的贼!

但是,你要了悟真心呢?那个贼就是佛!

所以,知之不为过,你知道那个是贼,佛就现前,就不离当下。

喔!贼进来了,我们把它看得很清楚,如如不动,这个贼起不了作用。

烦恼来了,我们把它看得很清楚,烦恼起不了作用,要不然,那个贼就真的会偷走你的财产,也就是偷走我们的功德法财。

所以,烦恼来了,就是贼已经现前了,这意识心就现前了、执着心现前了,你就把它看清楚,

喔!烦恼来了,告诉自己:又来了,又来了!你很清楚它来了,还不能跟着它走呢,心要如如不动。

所以,重复训练放下,这是修行第一法要;守住常住的真心,这是修行第一个诀秘,要守得住,还没大悟,要先能守。

   47 见一切相,记得!同时放下

[菩提非此心所的成],我们的不生不灭的菩提涅槃妙性,绝对不是用意识分别心所能达到的。

所以,我们世间的教育,就是增加执着、增加分别,全部都是用妄想意识心。

包括点、线、面三度空间、理则学、推论,全部都用意识心。因此世间法不究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没有听到佛法,也没有人教育,又体悟不出来。所以,菩提非此执着、分别、妄想意识心所能达到的。

[根性为圆通之正因],这个六根里面的不生不灭之清净自性,这是圆通,才是成佛的正因。

你要先体悟,见一切相,记得!同时放下,离一切相,慢慢的,如来藏性就会现前,不做勉强的功夫,就不会有自然。

所以,修行刚开始要带一点勉强,勉强放下、勉强宽恕对方,久了就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48 用意识心修行,最多只能证阿罗汉果

[楞严实自性之本具。]也就是楞严大定,实在是每一个人存在、本来就具足的一种清净自性之定。

[故阿难请示成佛大定,如来即为破识显根:]破这个识心,显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

[破识心五种胜善功能],虽然意识心是贼,但是,它有在五种胜善功能,皆本经历述:

一、见佛相好,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虽然是意识心,可是,它也有好处,用对了,看到佛的相好,常常这样想:佛这个庄严相,绝对不是贪欲心所产生的,要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庄严的相呢?

二、闻佛的声教,忆持如来,秘密妙严,恒不忘失。这个虽然是意识心,可是,暂时用一下也不错,因为没有大悟,就是这样子。

所以,在座诸位听经闻法,暂时用意识心;等到你了悟:喔!这刹那的意识生灭心,原来也不可得,如来藏性就显,借这个音声来显现,借这个意识心,放下,同时就是如来藏性。

第三,也是意识心,闻法领解,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意思就是说:闻法领解了,悟了有一颗妙明心,元所圆满就是本来是圆满的,常住心地。就是还没有大悟,只是说:悟到了本来有的圆满,这个因也不错!

第四、止散入寂,要停止这个散乱心,入寂灭的心。纵灭一切,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六根,见就是眼;闻就是耳;觉就是鼻、舌、身;知就是意,所以,这个就是等于六根。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

内守幽闲就是:我统统放下了,不去想!这个还是意识心。「幽闲」就是没事,看起来好像放下了,这个还是意识心,没有打破无明,暂时休息一下吧!

第五、界外取证,得灭尽定,受、想不行,就是色、受、想、行、识,受跟想,受就是前五识:想就是第六意识。

第六意识不起现行,就是没有什么烦恼了;但是,微细的惑还没有断。成阿罗汉果,这个还是意识心,用意识心在修行,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果。

此五种皆是意识,胜善功能,人所难舍。这是一般人最难去突破的!一般人认为要修行……这个还是意识心。

所以,刚开始只好用这样子的心,暂时,听经闻法。有一天,闻法慢慢的领悟了,这个意识原来是清净心刹那的闪动,喔!连这个都要放下。所以,连证阿罗汉果,统统要放下这个对阿罗汉果的执着。

《金刚经》讲:得了初果,能说自己是初果否?佛说:不行!须菩提讲:不行!是不是?证二果、三果、四果,能说自己是证阿罗汉果吗?不也,世尊!证阿罗汉果,不能说自己证阿罗汉果,因为证阿罗汉果,再动一个念头去执着阿罗汉果,又是意识心,没有办法直趣菩提。

所以,动念就会卡住……但是,大悟了,动念就是妙用,所以,在于悟跟迷这个功夫。

    此五种皆是意识,胜善功能,人所难舍。本经欲修佛定,务将意识铲除,以此心非菩提因故。

    我们简单念一遍:破这个识心五种胜善功能,[犹属生死妄想,令人决定舍之。]意思就是说:用意识心修行,最多只能证阿罗汉果,最多啦!第六意识断了,无法证究竟菩提果;究竟菩提果,下手处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

    [显根性,一精元明心体,]一精元明就是同一个精明之体,同一个体性的意思。[以为涅槃妙门,令人决定用之。]

    所以,显根性就是《楞严经》的舍识用根。[则欲令舍识用根,]《楞严经》的开头,讲到正修行首楞严大定第一个步骤,就是修奢摩他。

    奢摩他就是讲三如来藏,第一个讲空如来藏,彻底的放下,是修行第一个步骤。

    不能用意识心,不管你拥有什么,都告诉自己:那本来就是空。拥有、得到是错觉;失去、伤心还是错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一下子就进入菩提!识就有数量、就有三度空间,就有思惟、执着、分别,这个就是生灭意识心。


    所以,欲令舍生灭的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为修楞严要旨也明矣!]这个是非常清楚的!

    49 我们每天做的,就是在伤害自己的清净自性

[当知爱欲为禅定之障,]这个爱欲就是贪爱,

佛陀在《阿含经》讲了一句很平淡的话,却是特别的重要!

佛陀说:贪爱一件事情,就有一件事情的烦恼、痛苦和负担;贪爱二件事情,就有二件事情的痛苦、烦恼和负担;乃至贪三件事、五、六,乃至贪百件事情,就有一百件的烦恼、痛苦和负担。

换句话说:众生每天做的,就是在伤害自己的清净自性,他认为贪、占有才叫做自己的。

而佛陀说:这刚好相反,这是痛苦的根源、烦恼的根源、生死的根源。

所以,这个世间为了财杀了多少人?为了色,破了多少的家庭?为了名,死了多少英雄好汉?为了食,杀多少众生?为了睡,我们享尽了一切福报。

    爱欲为禅定之障碍。一切修行人,应当先令我们的生活平实、平淡、平凡。

    说:当知爱欲为禅定之障,[故以多闻]就是听经闻法虽然听了很多,[误堕为缘,]就是示现,堕入这个淫室为缘,[发起大教。]

    如果没有阿难示现误堕淫室,那么,也就没有今天的《楞严经》。

   50 没有听到正法,因此每天做的就是伤害

[识心乃生死之根,故以见相发心为诘]。

「诘」就是问;「见相」是眼前之相,阿难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出家,佛就利用他来问话,说:当初你为什么发心出家呢?阿难就说:我是见佛的相好,所以,发心出家!

由这个来开始探讨问题出在哪里?故以见相发心为诘,以眼前之相,阿难所见的眼前佛的相好,从这个地方开始问。

来[探悉病源。]看你的心的问题出在哪里?[由是备破三迷,极显一性,三重破识,全破其妄,十番显见,极显其真。]由是备破三迷。

这备破三迷,破妄识无处,斥妄识非心,推妄识无体,这个就是备破三迷。极显一性,全部就是要显现如来藏性。

三重破识,一而再,再而三,三层的破识,问了七次,都不能离开这个意识心,总归是三重破识。

全破其妄,十番显见,「十番」就是十次,显这个见性。就是你以前用的都是妄识,不是真心。

显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无碍、显见不分、显见超情、显见离见,

好!浏览一下,恢复一下记忆,免得听到后边,忘记了前边;看前边,忘记了后面,这是常常有的通病。

十番显见就是十次显这个见性,极显其真。

[向六根而指见性,令亲验乎不动之本真:会四科而示藏心。]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好!翻开大张的看一下,我知道你们的程度很好,但是,也恢复一下观念,别明即妄即真,会五阴即藏性、会六入即藏性、会十二处即藏性、会十八界即藏性,这个就是四科。

有的人,他会把四科弄错了,牙科、心脏科、妇产科、骨科,他会弄错方向的!

会四科而示藏心,[令自明常住之自体。复融七大,圆满十虚。][十虚]就是十方。

好!看七大哪七大呢?地大、火大、水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地、水、火、风、空,就是物质世间,见跟识就是精神的世间,精神世界,不是物质,就是精神。

复融七大,圆满十方。

[阿难知心精之遍圆,赞大定之希有,]讵,这个「讵」就是岂;「非」就是不。哪里不悟真心,([讵非悟真心,])加一个字:能,[而能明性定耶?]

说:赞首楞严大定之希有,阿难经佛的开示,知道心精之遍圆,赞大定之希有,哪里不悟真心,而能明性定耶?就是你下手处一定要对,下手处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就是明心见性,下手处要用真心修行。

而明性定耶?说:阿难知道心精之遍圆,赞首楞严大定实在是很希有,哪里不悟我们的真心,而能够明这个本性的定呢?

[但倒想虽销,][倒]就是颠倒妄想,虽然消除, [细惑未尽,]这个细惑就是习气,修行容易,断习气难,叫做细惑未尽。

[迨]一直等到。[满慈]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满慈子。[究三种生续之因,]三种生续,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

迨满慈究三种生续之因,[而如来答一念觉明为咎。]

诸位!什么叫觉明?「明」就是本来就具足清净,加一层力量让它觉,就坏了!就是知见立知的意思。

说:一念觉明为咎,就是我们清净自性本来在作用,但是,我们不知道清净自性本来就在起作用,加了一念观念,就卡死这个观念。这个观念其实是多余的,变成心灵的痛苦、心灵的负担。

所以,一切众生因为没有听到正法,因此每天做的就是伤害,为什么?因为觉明啊,自己认为行啊!本来清净心开发不出来,所用的都是妄想意识心。

一念觉明为咎,就是加一层力量令你觉悟,叫做觉明,本觉不须要加一个明。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51  [究三种生续之因,]三种生续,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三种都从妄见生

世界的构成,在佛的角度就是风大种,二就是地大,就是坚硬的:三就是火大,就是温度:四就是水大,就像我们的海洋等等。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这个就是风大种。二是地大种,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这是地大种。我们先简单念一遍,将来慢慢解释,时间的关系。

第三、火大种,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是为第三火大种。第四、水大种,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好!所成的四居,就是水、洲、山、林,这个等到讲经的时候再讲。

结成相续就是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会相续的原因?就是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这个交妄发生,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心一直执着,所有,没有办法离开这个物质的世间。

譬如说:一个男人,他每天都喜欢女人,他很自然的没有办法离开母亲的子宫。

男人,他每天那个妄想心、男女的欲望特别的强,你绝对没有办法离开女人的子宫,一往生、一断气,一下子就跑进子宫里面,因为你离不开那个地方,太强烈的欲望就吸住你,所以,这个物质世界就显现出来。

物质世界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但是,由业力来感应——业感。所以,业力感应来,这个物质世间融入这个精神,你做人就还稍微有一点点快乐,做畜生就要被杀!是不是啊?

因此我们要了解,因缘果报是很可怕的!

因为科学家不知道,不知道。而佛陀说:地水火风遍虚空界,都是这几个元素所构成的,无论你外天空怎么探讨,不能离开地水火风空见识,没有办法离开这一些的,而这一些都是由妄执着而来的,叫做交妄发生。

宇宙怎么来的?就是妄想定位而来的,贪着,没有办法离开这个物质世间。所以,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什么叫做众生相续?(一)六妄成就,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闻觉知。

本来一个清净心,经过了物质投胎,转世成人,变成见、闻、觉、知各个分开来,互相不通达,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自己的,不知道都是来自一个清净心,见、闻、觉、知,整个彻底分开,六妄成就。

第(二)、四生感应,清净心的人就生天,做善的人就生天,做恶的人就下去,这种种地人间的种种的感应,胎、卵、湿、化,就看你的心的功夫了,是行善是行恶的,因缘果报的关系。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情想合离)所应。胎因情有,卵惟想生,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这简单念一下,就是说:这四生——胎、卵、湿、化,都是妄想心,而忽高忽低。无量劫来,我们都做过畜生;无量劫来,我们都曾经去天庭;无量劫来,我们也去过地狱。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互相为父母,互相感应,父母的因加上自己的业,就感应了众生,就显现,四生感应。

第(三)、结成相续,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众生相续就是依淫欲而来的,那么,你投胎胎、卵、湿、化,就由善恶因果而感应你是投胎,胎、卵、湿、化,要投胎成高等动物;还是低等动物;还是愚痴的动物,就看你自己了!

第三个就讲业果相续,(一)、业果指本,怎么来的呢?一、欲贪为本,杀贪为本,盗贪为本,这个讲了很多了。

(二)叫做业债酬偿,一、杀贪,汝负我命,汝还我命;我负汝命,我还汝命,就是杀来杀去,你杀我,我杀你,我欠你的命,当然就要还啊;你欠我的命,当然你要还啊,所以,杀来杀去!

二、盗贪,我负汝债,我还汝债;汝负我债,汝还我债。杀贪是生命债,盗贪是钱财债,以是命债,惑业为因,现行为缘,长劫相续。所以,你看看这个因果多可怕!

第(三)、结成相续,惟杀盗淫,三为根本,还是离不开杀、盗、淫,可怕的因,要慢慢的放下。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所以,要持戒,就是这个道理。

双关结答,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因此虚妄。所以,山河大地从哪儿来?从妄想心来。

    科学家拼了老命,要研究外太空它的种种的奇异,佛说:那是妄上加妄。本来就妄,不过,了解一下也不错,让科学会归到佛法,了解佛法是最科学的。

    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说:迨满慈究三种生续之因,[而如来答一念觉明为咎。]诸位!什么叫觉明?「明」就是本来就具足清净,加一层力量让它觉,就坏了!就是知见立知的意思。

    说:一念觉明为咎,就是我们清净自性本来在作用,但是,我们不知道清净自性本来就在起作用,加了一念观念,就卡死这个观念。这个观念其实是多余的,变成心灵的痛苦、心灵的负担。

     所以,一切众生因为没有听到正法,因此每天做的就是伤害,为什么?因为觉明啊,自己认为行啊!本来清净心开发不出来,所用的都是妄想意识心。一念觉明为咎,就是加一层力量令你觉悟,叫做觉明,本觉不须要加一个明。

    [复极于五大圆融,]「极于」就是推广,再扩大来讲,整个宇宙,都是地水火风空,离不开这五种因素。

    52 男女的欲望特别强,你绝对没有办法离开女人的子宫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相续的原因?就是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这个交妄发生,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心一直执着,所有,没有办法离开这个物质的世间。

    譬如说:一个男人,他每天都喜欢女人,他很自然的没有办法离开母亲的子宫。

    男人,他每天那个妄想心、男女的欲望特别的强,你绝对没有办法离开女人的子宫,

    一往生、一断气,一下子就跑进子宫里面,因为你离不开那个地方,太强烈的欲望就吸住你,所以,这个物质世界就显现出来。

    物质世界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但是,由业力来感应——业感。

    所以,业力感应来,这个物质世间融入这个精神,你做人就还稍微有一点点快乐,做畜生就要被杀!是不是啊?

    因此我们要了解,因缘果报是很可怕的!

    53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完全没有意义的


[三藏备显,][三藏]不是经律论,三藏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这个是三藏。

三藏备显,[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然后知彻法底源之定体,本自圆成。]

就是读到这里,我就很怕,初学佛法,实在是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讲什么。

离一切相,就是不住一切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即一切法就是:这个就是一切法的存在,一切法就是表示般若智慧可以运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离一切相,但是,就是一切相,不能离开一切相。

因此,离一切相是站在放下的角度;即一切相是站在面对现实的角度说。

所以,佛法是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叫做佛法,不能面对现实,你没有办法超越的。

因此,你想要离开这个色身,另外找一个涅槃,你找不到的!

所以,很多人妄想,不知道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在的事情,要等到临命终,这个严重错误的!

《六祖坛经》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这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所以,很多人都弄错了:我寄望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那现在呢?现在就不管它了,不好好修行,不好好的降伏自我了,严重的错误!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完全没有意义的,极乐世界就是现前当下这一念,你现前当下这一念清净心,临命终自自然然的进去净土,物以类聚嘛,自自然然的转世莲花化生,就是你心清不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54离即离非,就是统统要放下

底下这个很难解释的,离即离非,「即」就是即一切相;「非」就是非一切相。

即一切相也不对;非一切相也不对。为什么?你即一切相,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啊;非一切相,那么,离一切相,有真如自性吗?

为什么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呢?所以,不可以肯定它,也不能否定。

那你在一切相找找看,找得到找不到真如自性呢?你找不到啊!就是拿斧头来劈,把全身剖开来,从外科医生来开刀,你也找不到清净自性啊!即一切相,不对。

那么,非一切相,也不对啊!对不对?「非」就是否定,你否定一切相,怎么修行呢?离开这个色身,哪里有佛性呢?离开缘起法,哪里有性空呢?

所以,离即离非,就是统统要放下,即一切相,也要放下;非一切相,还是要放下。

即一切相,不对;非一切相,还是不对。清净自性,不即不非,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是也对,非还是对,「是即」加三个字:就是「一切相」,一切相当下就是如来藏性。

非即,非一切相也对,因为一切相本来虚妄,虚妄放下,真就显现。

是即,是也对,非还是对,这个就难了!

前面讲:离即离非,即也不对,非也不对。后面讲:是即非即,知道吗?是也对,非一切相,也就是,是即一切相,非即一切相。所以,这个有各个角度来诠释,慢慢慢慢就会进入听不懂的状态。

然后知彻法底源之定体,本自圆成, [究竟坚固之楞严,非由造作,所谓奢摩他,微密观照,发尽无余矣。]

奢摩他,也就是定中有慧,记得!要微密观照,动念即乖,要找到那个原因。发尽无余,就特别的显现。

[回视]就是回顾。以前所用的[强制识心之定,]强制控制它不要烦恼,强制控制它不要执着。不知道说微密本性本来就无所执着。

回视强制识心之定,就是外道所修的,或者二乘人所修的,用识心之定。

    [何啻ti天渊哉!]何啻天渊哉!也就是何止是天壤之别!「渊」就是深,水聚合的地方叫做渊。

    55不经如来明示,怎么开解照了,自性天然本定呢?

[然而定虽本有,未经如来明示,何由开解照了,自性天然本定?]

然而定虽然本有,不经如来明示,怎么开解照了,自性天然本定呢?

[兹闻破识显根之教,初则真妄,抉择分明。]说:兹,因此闻破识显根之教,破这个妄识,显不生不灭根性之教,初则真妄,抉择分明。真妄就是:何者是真心?何者是妄心?要分清楚。

[乃至普融圣凡十界,疑惑销除,心悟实相,知定体悟亏。]不生不灭的定,本来就没有亏损。

[天然本妙,]就是清净自性本来的定。[近具根中,]六根之中。[远该万法。]近就是六根根性;远呢?宇宙统统是清净自性所影现出来的,但莫于妄上执着,就是清净。

[无如根结未开,][无如]就是可惜。根结就是六根,结就是之结,六根之结没有开,打不开,无明老是卡住、观念老是卡住。

可惜六根见一切相、闻一切声,就执着,打不开,没有智慧。[大用不发,]大用就是妙用发不出来。

[故当机]所以对这个当机者。[喻如天王,]如果天王送给你……[赐与华屋,虽获大宅,][大宅]比喻作佛性。

虽然你得到这么好的大宅、豪宅:但是没有门儿,[要因门入,][门入]就是方法去悟。这个「天王」是比喻作佛。

对当机来讲,比喻说:佛赐给每一个人根性的佛性,讲了这个大法,可是,要有方法才能进去啊!天王赐给我们一间豪宅,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要有方法啊!

[此即大开圆解之后,继请圆修,]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继续请这个圆修,[求佛不舍大悲,令获如来,无余涅槃,]这[无余]再加一个字:就是无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就是究竟涅槃;二乘人就是有余涅槃,佛就无余涅槃。

   56大悟,悟什么呢?就悟万法不可得!


[本发心路。佛告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说:你们决定发这个菩提心,对这个佛如来,仰慕这个菩提果,你们修这个妙三摩提,不生疲倦,要精进,应当先明,发觉这个初心,就是初发心很重要!

初发心要下二种决定,二决定义,[一、决定以因同果,旋妄还觉,得令五浊澄清。]一、你要下定决心,以不生不灭的因,才有办法证如来不生不灭的果。

旋妄还觉,[旋妄]就是把这个妄转回来,转妄为觉,[旋]就是旋转回来,旋妄还觉,恢复到这个觉性。得令五浊澄清,劫浊、见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等等,这个五浊大家都知道。

[二、决定从根解结,]烦恼从六根显现,当然从六根下手啊!所以,决定从这个六根解解掉这个结。

[舍劣取胜,]舍劣法,取殊胜法,叫做舍劣取胜,你要修行,要取这个最殊胜的。

[但向一门深入:不了根性真常,]因为众生还不了解,根性是真常,不生不灭的,所以,[击钟验其不灭],这后面会讲到,钟声由响,到最后就灭,清净自性不随钟声灭。

[别索结元所在,][别]索就是另外,另外要找寻打结的地方,绝对找不到!

佛陀说:除了六根打结变成烦恼,六根就是解结的地方,打结的地方,就是解结的地方,不能离开本处。所以叫做别索结元所在,你绝对找不到,「索」就是求。你另外找要打开这个打结的地方,你绝对找不到,就在你六根啊!见一切相,不着就是了!

[现佛证其无他,]佛证明没有其他,佛就用这一条巾, [绾巾示结,六解一亡。]一条巾打个六结,把这个结从这个结心打开,第一结、第二结……六结统统打开了,一也没有了,同一心性嘛!

[冥授选根,耳门独妙,深入如来藏性,备发圆通大用,所谓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矣!]

什么叫做如幻三摩提?就是观一切法如幻,心定在这个地方。

说:师父!修行怎么修?记得!万法不可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叫做如幻。

如幻的意思就是说:缘起如幻,见一切缘起,就知道它是幻,要不被它迷住了,心如如不动,佛性就现前!弹指超无学,「无学」就是阿罗汉。你用不生不灭的心性,如幻的观照,那比阿罗汉更快,弹指超无学。

[至若清净明诲,四重律义,]就是杀、盗、淫、妄。[建立道场,五会神咒,但是圆通加行。]加行就是助行,这只是帮助而已。[岂有异门者哉!]哪里有什么不同呢?这只是帮助正修。

所以,修行分正修和加行,加行就是助行。岂有异门,没有其他的门,同一门,是不是?

[由是修门既启,]懂得修行的法门,从不生不灭的真心下手。[历位宜明,]要经历什么阶位,应当明了。

[先示染缘起,而成十二类生,][染缘]就是污染的因缘,包括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戒取见、邪见、外道见,烦恼,种种烦恼、环境,这个统统叫做染缘起。而成十二类生,就是一定要继续轮回。

[广明净缘起,]如果碰到了大善知识、佛教的正法,有好的环境、好的道友,这个就是净缘起。

[上历六十圣位。束三渐为乾慧,开初住为十信。]这是圆瑛法师讲的,说:开初住为十信。有的人认为,十信是为初住而准备,十信是十信,初住是初住,有的是这样子这个角度,不一样!

[十住:生佛家而为佛子;十行:广六度而作佛事;]广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所以,你记得!做一切事要用佛心去做,佛心就是理,回事向理,无生之理就是佛的心。

[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泯]就是灭,心跟佛其实是平等的。[数量]就是观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个叫做数量,这什么意思呢?十块钱,世间人说嫌少,十亿就很多。

但是,在大悟的人的心,没有这种观念,身上拥有十块钱,也是空,他知道这个是生灭无常法;身上拥有十亿,它还是空啊,带不走啊,他还是放得下!多跟少叫做数量。

而到达了这个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就全部放下。意思就是说:真的大悟的人,十块钱跟十亿,心境是一样的,如如不动,十块钱是幻,十亿还是幻。

[十地:依中道而趣佛果;]这里的中道,指不着空、不着有,中中流入萨婆若海,叫做中道。

[等觉:齐佛际而破生相;][齐]就是等,齐佛就等同佛了,还没有到达佛,但是已经等同佛,我们现在所讲的准博士。齐佛际而破生相,[生相]底下加[无明]二个字就更清楚!生相无明,也就是最初第一念的一念不觉,叫做生相无明。

记得!这叫做方便说,应该讲:生相无明就是最微细的无明,这个就比较贴切了!讲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那是世间的数量,让你有一个开始的感觉来说法的。应该说:最为微细,只有佛菩萨能观察得到的,叫做生相无明。

[方尽妙觉,成无上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诸位!这八个字就是修行的重点: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喔!

那么,大悟,悟什么呢?就悟万法不可得!

大藏经总归一个字,叫做「空」;大藏经总归二个字,叫做「放下」;大藏经总归三个字、大纲领,叫做「不可得」,就是这个,「无所得」;如果是四个字,就是「应无所住」;五个字,就是「诸法毕竟空」。

所以,你怎么谈,一定要见性,见性就是什么?悟万法不可得。万法不可得,你执着什么呢?你着什么就什么痛苦啊,因为你带不走,它只是短暂的缘起的东西,它没有一样是实在的!认假为真就是众生,拼了老命,还是要拥有它,但是,痛苦就跟着来!

    57硬干一定会起烦恼的,我们要靠智慧力作后盾

[所谓禅那修证圣位,但明其复还本体,出其本有家珍,][出]就是显,显示其本有的家珍。[非从外得也。]

所以,即心就是佛,诸位!应当知道,离心无别佛,修行不在心性上下手,是名外道。

离开这个心性,哪里有极乐世界呢?离开这个心性,哪里有正法呢?离开这个心性,哪里有三宝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非从外得,念念消归自性,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是什么意思?才不会每天不知道,期盼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却忘了现在要处理种种的烦恼。

很多人有错误的观念,听了佛法,门关起来,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又认为这样叫做行。

我告诉你:这样一点都不行!烦恼来了,怎么办?听了净土法门,门关起来,不听经、不闻法,只有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叫做硬干!知道吗?

硬干一定会起烦恼的,因为我们的体力有限。我们要靠智慧力,般若的力量、愿力、念力,除了体力以外,这个是作后盾。

我们修行听经闻法,烦恼来了,知道怎么样下手,如何来放下它。是不是?因此,所以,听经闻法是特别的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58 一经问答,界线层次分明,都在讲定

[阿难请定,列举三名,因不知道佛定总名,但将平日,所闻三定别名,加一妙字以问曰: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如来一闻,便知阿难不悉佛定总名。]

[不悉]就是不了解,不了解佛定的总名是什么,他不知道佛定的总名叫做首楞严。

所以,要学很有学问,人家问你说:你去听师父的《楞严经》,请问:楞严经讲什么?你马上就跟他回答:讲首楞严大定!

他就会首屈一指的:喔!这个人好厉害啊!很厉害!这句话就一针见血,要不然,你来听《楞严经》听什么?然后,他又问:什么是首楞严大定?啊!你不要再问了,因为我也不懂!

[故先答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如今谛听]。

说:有三摩提,有一种定,三摩提也是定。其实,奢摩他、三摩提、禅那,统统是定。

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就是你只要悟到本性的定,万行,怎么样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或者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万行啊,其实,万行不离心性,这个是正法。

十方如来,有一门超出的妙庄严路,汝今谛听。十方如来,一门超出,是什么意思?就是舍识用根,明心见性,直达妙庄严路,这就是如来大定。

[阿难顶礼,伏受兹旨。]长辈对晚辈叫做慈。[此文横隔在第一破处文中,前后文意,全无接续。今为审定,当在请定愿闻之后,初示佛定总名,令知诸佛,修因尅果。]

诸佛修因尅果,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虽然明心见性,可是,还是要修。意思就是:不下功夫是错的,下功夫也错!说:那怎么办呢?还是要下功夫,修因尅果。

[然后再逐答三名。初三卷之文,即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要找出那个不生不灭的因,喔!原来就是在六根之性里面。明心见性,能[大开圆解],喔!原来佛的心是这样子。圆满菩提,不离初心,大开圆解就是成菩提道。所以,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悟到密因,大开圆解。

[第一卷七处被破之后,]被破就是找不到心,七个地方都找不到心之后,[文云:惟愿世尊,大悲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也是定中有慧了。

[次三卷零之文,]古人是很可爱的,三卷就三卷,还加一个[零],[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整]的意思,三卷整,他还加个[零],多可爱的古人啊!就是整整三卷的意思。次三卷整之文,[即三说三摩修法,]三摩修法就是慧中有定。

[令向耳根,一门深入。第四卷喻屋求门之后,][求]就是入,找到了门之后,[文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找门,入门你要找到,先了解决定义,就是: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

[后半卷多之文,即四说禅那证位,]禅那证位就是定慧均等。[令住圆定,直趣菩提。]不可偏定,也不可偏慧,定慧要均等。

[第八卷如来结答五名之后,]就是《楞严经》有五种名,之后,[文云:顿悟禅那,修证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说:顿悟就是刹那之间,于刹那间,即见永恒,就是顿悟。顿悟了这个不生不灭、定慧均等的如来藏性,顿悟禅那,修证圣位,增上妙理。

修证圣位,六十个位;心虑虚凝,[虚]就是空;[凝]就是定,心虑就是心,其实就是心,这一颗如如不动的心就定了。[凝]本来是凝固,意思就是如如不动;[虚]就是不着一物,万法毕竟空了,这个心就悟到毕竟空,就坚固了!所以,诸法毕竟空,就是修学佛道可以点石成金的功夫,见一切相即知空,不可得,放下就是!

[一经问答,界线层次分明,具示妙定始终,]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都在讲定。

[如指诸掌],[指]就是五指;[掌]就是我们的手掌。如指诸掌就是清楚明了,就像我们看到我们的掌,如观自己的手掌,就是清楚明了,非常的清楚!

[八卷中后半以去,][以去]就是以后。[复谈七趣,]七趣就是七道轮回。[无非情想之升沉,判决邪正,]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以警淹留,][淹留]就是淹没、留碍。

意思就是说:你只要有堕入六道轮回、七道轮回,就万劫不复,很难再爬起来!你要利用这个色身,赶快走修行的路。

[是欲以戒助定而已。]只是想要用这个戒来帮助这个定而已,所以,后面是助修,前面是正修,后面是助行。

    59 斯经从始暨终,问定三,说定三,助定三

[详示五魔,佥由三昧以招致,][佥]就是都。[三昧]前面加一个修,修三昧以招致。

所以,你修定,记得!不管现什么佛菩萨相、闻到香味,记得!看到莲花,心统统要如如不动,不生一念贪着、喜悦之心,心知道就好,放下,不作圣解,若作圣解,即着群邪。

所以,佥由三昧以招致,[叮咛觉悟,以护堕落,]千万不要堕落。

[是欲以慧助定而已,重明五阴,]再一次的讲这个五阴,[同是妄想成就,]五阴都是妄想,什么坚固妄想等等。五阴,色、受、想、行、识,无非都是妄想,前面我们讲[楞严经大纲],都讲过了。

[因果浅深,灭除顿渐,是以戒慧助定而已。]灭除顿渐就是:我们要灭掉是顿是渐呢?所以,悟是顿,修就必须要渐了,就像脱衣服一样,一件一件的脱掉。

悟了,五蕴皆空,但是,要一步一步把习气慢慢断掉。是以戒慧助定而已。

[斯经从始暨终,问定三,说定三,助定三,][三]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等等。

[成就首楞严王三昧,为终实教意,圆顿法门。]终实教意就是小、始、终、顿、圆,意思就是:贤首,就是《华严经》……《贤首五教仪》里面所判断的,小、始、终、顿、圆的终教,有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那么,天台宗分为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就是天台宗四教。华严是五教,小、始、终、顿、圆。

所以,为终实教意,就是五教里面是属于终教,同时也是圆教、也是顿教。

因此,后面三个,都是《楞严》的范围里面所谈的,小、始、终、顿、圆,《楞严》就包括了终、顿、圆三种。

    60 一个伟大的高僧大德,绝对不是靠一朝一夕的

[从上疏解,]就是根据以前人所作的注解。[不一而足,]都不太一样。[可作南针,]

不一而足就是有种种的注解,但是,看法都不太一样。可作南针,因为有多种的注解,可以作我们的南针,就是我们的指导,

[又何须重为注释?]你为什么还要写一本《楞严经》讲义呢?

就是说:依据以前人的注解,有很多已经可以作为我们的指导教材,你又为什么再一次的为《楞严经》来注疏、注解呢?

[缘],这个[缘]就是因为。因为[余年二十四,]因为我那时候二十四岁,[听讲斯经,]听讲这个楞严经。

[愧学识之浅陋,感注疏之繁多,]他是讲谦虚话,自己觉得自己学识很浅陋,感觉这个注疏,讲《楞严》的注疏太多了,繁多,不晓得要看哪一本?

[用心过度,致患血疾。]血疾就是吐血,有这个吐血的病,致患血疾,动不动就会吐血。

[乃于佛前发愿,]就发大愿了。[仰叩慈光冥护,]希望佛菩萨加被,肯发心的,佛菩萨就会加被!

[顿令恶疾速愈,]赶快让这个病好。[更求得悟,寂常心性,真实圆通,宏扬是经,]发这个愿不得了!希望让这个病赶快好,能够悟,

悟得了什么?寂常,[寂]就是寂灭;[常]就是真常。

所以,佛法是什么?就是寂灭法,让你的心达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所以,在这个世间,谁最快乐呢?就是佛陀,因为他入于寂灭法。而众生是每天追求,每天痛苦不堪,懊恼、烦恼,

而佛呢?是全世界最解脱、最快乐、最自在,因为他悟了寂灭真常的心性,万法不可得。

真实圆通,宏扬是经,[着述讲义,]写这个讲义。[用报佛恩,]我也是,他用写的,我用讲的,我也是报佛恩!

[借酬私愿。]来还,[酬]就是还这个愿,我们讲:还愿。借这个写讲义来还这个愿,因为他有患这个吐血症。

发了这个愿以后,[越日,]隔天,[见有化人,]见有一个化人,[状如老媪ao者,][媪]就是年老妇人的通称,状如老媪者,就是一个老妇人。

[来示余曰:云不要紧!]说:哎呀!这个不要紧![以白杜鹃花炖冰糖,][炖]就是火很茂盛叫做炖,白杜鹃花炖冰糖,[服之可愈。]这样喝了就好。

[言讫回首,媪即不见,]喔!那这个不得了![心窃异之。]这个可能是观音菩萨来的!是不是?

到现在都没有人来告诉我,要炖什么来吃,我们发的愿可能不够。要不然,人家就会告诉我,要炖什么冰糖来喝。发这个愿确实很大,不得了,感得观世音菩萨现前,诸佛菩萨来帮忙治病。

[遂依言购服,三次血止。]哇!真了不得![于是信愿益坚,]所以,有感就应!我们做护法的人、做法师的人,就是这样子,你敢牺牲,佛就敢保护你、保佑你;你肯奉献,佛就特别观照你。

因此要发愿,信、愿、行,净土法门的[愿]很重要的!信愿,说:金刚非坚,愿力为坚。

[精心研究,竟达十载,]病治好了,一下子十年了。[于竟中疑义深奥难解之处,]在这个《楞严经》当中,有怀疑的义理、有深奥难解的地方,[遂一一书条,][书]就是写,写一条一条,[贴于壁上,]有疑问的贴在墙壁上。

以前我也是这样子,写一写,有疑问的贴在墙壁上,但是,我没有他贴得那么多,他贴的很多!

[逐条静坐参究,]这一条一条的,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哪里不懂?静坐参究,到底这是怎么解释?[既明白一条,即扯一条,如是者八年之久,]

喔!真参实学了!所以,一个伟大的高僧大德,绝对不是靠一朝一夕的。

所以,诸位法师!你想要成就道业,绝对不是靠广告来的,是要靠真枪实弹、真才实学,是真正的进入悟的境界,要有内在的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61 佛呢?是全世界最解脱、最快乐、最自在


    [更求得悟,寂常心性,真实圆通,宏扬是经,]发这个愿不得了!希望让这个病赶快好,能够悟,

    悟得了什么?寂常,[寂]就是寂灭;[常]就是真常。

    所以,佛法是什么?就是寂灭法,让你的心达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所以,在这个世间,谁最快乐呢?就是佛陀,因为他入于寂灭法。

    而众生是每天追求,每天痛苦不堪,懊恼、烦恼,

    而佛呢?是全世界最解脱、最快乐、最自在,因为他悟了寂灭真常的心性,万法不可得。

   62 如果你很有实力,自自然然就出名!


[精心研究,竟达十载,]病治好了,一下子十年了。

[于竟中疑义深奥难解之处,]在这个《楞严经》当中,有怀疑的义理、有深奥难解的地方,[遂一一书条,][书]就是写,写一条一条,[贴于壁上,]有疑问的贴在墙壁上。

以前我也是这样子,写一写,有疑问的贴在墙壁上,但是,我没有他贴得那么多,他贴的很多!

[逐条静坐参究,]这一条一条的,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哪里不懂?静坐参究,到底这是怎么解释?[既明白一条,即扯一条,如是者八年之久,]

喔!真参实学了!所以,一个伟大的高僧大德,绝对不是靠一朝一夕的。所以,诸位法师!你想要成就道业,绝对不是靠广告来的,是要靠真枪实弹、真才实学,是真正的进入悟的境界,要有内在的功夫。

我要奉劝一些比丘、比丘尼,有的年纪很轻,出家不久,就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很大,记得!你是最危险的人!

为什么?还没明心见性,经教不通,心性不明,搞得一个头衔那么大,大家都已经叫大和尚了,下不了台了!为什么?一问三不知啊,你讲不出所以然,就变成名气很大,实力没有!所以,这个就是出家忌讳的。

我们出家要真参实学,要阅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一个高僧大德的成就,它是偶然、突然来的。是不是?

就以师父来讲,这样一个平凡的出家人,要这样上台讲《楞严经》,我要累积三十年来的经验,三十年啊!对不对?书要读多少?学历要多高?智慧要多高?要吃多少苦?参过多少的高僧大德?今天才坐在这里讲经说法。

所以,记得!名、利一定要看得破,出家人这个看不破,就别想修行!

把名气搞得很大,不代表你很有修行,如果你很有实力,自自然然就出名!那一种出名是不怕,让人家百问不倒的,那个是真正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佛所赞叹的,有实力、肯修行,通达三藏,悟明心性,不怕人家问,考不倒,然后,这样出名没有关系。

我们要了解,深山里面的大树可以做栋梁,就是因为它肯隐藏自己的实力,不夸耀;山坡里面的小树只能做栏杆,陪衬一下!

我们在佛教界,如果肯发心,真参实学,有内证,明心见性,那么,我们是佛教的栋梁。

如果我们只是搞个名气很大,不认真修行,经教不通,然后,也跟人家上台开示,诸位!只能做外面的栏杆,不堪做为栋梁,因为他没有大悟,一问就倒了……是不是?

所以,讲到这一点,圆瑛法师这么伟大、了不起的一个高僧,我们无比的推崇、无比的景仰,我们要效法他的精神,发这个大愿,出家众要好好的修行。那么,在家居士也是要发愿,好好护持正法。

    63 六十八岁开始到七十四岁,才完成这本楞严经的注疏

  [于竟中疑义深奥难解之处,]在这个《楞严经》当中,有怀疑的义理、有深奥难解的地方,[遂一一书条,][书]就是写,写一条一条,[贴于壁上,]有疑问的贴在墙壁上。

    [逐条静坐参究,]这一条一条的,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哪里不懂?静坐参究,到底这是怎么解释?[既明白一条,即扯一条,如是者八年之久,]

[一房疑义,扯尽无余。]诸位!这个如果师父没有讲,你会解释说:一间房的疑问,扯尽无余,不是这个意思。是贴那个纸条,贴了整个房间都是,听经就是听这个。所以,这个自己看,有时候看不来。

什么叫一房疑义呢?就是贴了一整个房间墙壁疑问的条子,统统怎么样?静坐参究,明白一条,即扯一条,如是八年,贴了一整房间的疑问,统统扯尽了,统统通达了,是这个意思。

[所著经论讲义,已出版流通者,十有余种,]大概有十几种。[惟此经讲义,]唯独独《楞严经》的讲义。[迟迟著述者,]为什么迟迟的才写呢?[何也?]为什么?

[以《楞严》妙义,丰富深藏,]深藏就是很不容易为一般众生所理解,因为太深奥了、太难了![每讲一次,则有一次发明,][发明]就是有更进一步的体会。

所以,这个听经不怕多,听一次有一次的感受,虽然听过了《楞严经》,再听一次也不妨!为什么?有时候会触动更深的感悟。

每讲一次,则有一次的发明,意思就是:有更进一步的体会了。[多究一番,]多参究一次。

[自有一番进步,意欲掩关,专着是疏,]本来想要闭关,[掩关]就是闭关,专门写这一本《楞严经》的注疏。

但是,[机缘未凑,致延时日。]因此延误了时日。

[迨年六十有八,]一直到六十八岁。[深感老病之躯,风前残烛,]就是残烛之年,风烛残年。剩下一点点了,六十八了嘛!

所以,在坐诸位!如果,你超过了六十八岁的,记得!听了《楞严经》以后,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好,回去赶快念阿弥陀佛,超过六十八的!还没有超过六十八的:喔!幸好我还没有!但是,谁先死的不知道呢?

风前残烛,[若不速偿斯愿,]如果不赶快还这个愿,[恐悔莫及。]来不及了。是不是?

[遂于圆明讲堂,]上海。[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办这个楞严专总学院是做什么呢?[有欲造就僧才,续宏大教,]大教就是楞严大法了。[谨择四月八日,开演斯经,]佛诞日。

开演斯经,[日更躬亲授课,]亲自讲课。[余时编著讲义,每夜輙至三更乃止。]这个[輙]是古字,叫做往往,说:每夜往往到三更乃止。

跟我差不多,有时候,我都还到五更呢!真的!我看我们二个人的用功都差不多,是真的是这样子才成就的!

[如是者久,辛劳过度,旋至次年二月初四,正讲演时,忽患中风之病,]喔!阿弥陀佛!我时最怕这个中风之病,哇!这个麻烦了!那么,中风可能就是高血压了。

但是,这个中风也不一定是高血压,低血压也会中风,不过高血压的危险性比较大。说:忽患中风之病,所以,我看到这个,就赶快去睡觉,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我常常想说:喔!那我中风,这个僧团怎么办?不行!那这些徒弟怎么办?

[由徒明阳,]就是我的上人,明阳法师,因为我接他的法,曹洞宗和临济宗的。[急扶下座,]赶快扶下座。[入室遂已不省人事,]太用功了![经时七日始得转机。]经过七天才慢慢的好转。

他就感谢二个医生,说:[辛有良医黄锺,]黄医师。[郑葆湜shi],就是郑医师,辛有良医黄医师,还有郑医师,[二医师诊治,]毕竟一个人不是十全十能的,懂佛法,但是,医药没办法啊,不懂啊,当然要请医生治疗啊!

[方告安然,至七十二岁,]这个中风医好了,还很厉害呢!至七十二岁,[复思]又想,[《楞严》著述未浚,]还没有完工,《楞严》著述未浚,还没有完成。[大愿末偿,]这个大愿还没有完成。

[于是乐慧斌居士劝余曰:]这乐居士劝我说:[从容编著,]慢慢来!从容,慢慢来编著。[既有善愿,必获成功。]那就慢慢来,就劝他不要急。

[于七十四岁夏告完,]全部结束,就做完了。[计二十四卷,装成五册,聊据管窥之见,以论性天。]

[聊]就是姑且,姑且据本人以管窥天之见,这很谦虚了,意思就是说:他只懂一点点,因为佛的境界太高了,自己认为自己的境界太低了。

所以,圆瑛法师,你看他一代的高僧,讲话都这么谦虚,我们刚刚出家,我们在狂什么?何况一点成就都没有,讲起话来,傲慢得不得了!

   64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开大般若智慧比较重要


有的人常常打电话来说:佛诞节,你们为什么没有举办这个浴佛呢?我说:不用啦!全台湾省办浴佛节的人很多啊!

    办浴佛的就是:来啊,释迦牟尼佛小尊的像,然后,用那个香汤淋……表法的,回去还是没智慧啊!

    我们以前……不说哪个道场,来淋,然后发红龟粿,拿那个红龟粿,拿到快吵架了!

    刚刚才浴佛,现在为了发红龟粿,快吵起来了,你看,那这个浴佛节的意义是什么呢?

    来浴佛,然后,供养一下,有的人专门来吃一餐,当然是表法的啦!

    我的意思就是说:别的道场有做的事,我尽量不做,让给他们去浴佛。

   说:浴佛节到了、观世音菩萨圣诞、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纪念日,我认为这个都是表法的。

    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转大法轮,开大般若智慧比较重要,这是师父的宗旨。所以,我就省掉这一些细节节。

    一次,要办这个浴佛,是不是?灌佛顶,那很简单嘛!你就是佛了,回去拿了大悲咒水,右手拿起来倒一点,灌沐诸如来,自己,你就是佛了,表法的啦!

    所以,师父的观念就是说:心性大般若智慧不开,这些缘起缘灭的假相,当然也是表法的,既然有人做,我就省了!

    到目前为止,每到佛诞节,就有人打电话来问:有没有浴佛啊?怎么不办呢?

    要办没关系啊,不然,看法无师啊!我是文的,我们当家师父是武的,讲堂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道场!

    所以说:讲到这个四月八日的佛诞日,师父把这个心声来告诉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65什么叫做无知?无知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多无知


圆瑛法师,你看他一代的高僧,讲话都这么谦虚,我们刚刚出家,我们在狂什么?何况一点成就都没有,讲起话来,傲慢得不得了!

有一次,我看了二位出家差不多五、六年的比丘,这是事实。出家五、六年的比丘,在坐车子的时候,准备要去批评佛教的泰斗,是长老,现在已经往生了。

唉!我听了以后,很难过很难过,出家五、六年,就要批评一个长老,而这个长老,是台湾首屈一指的泰斗呢,要批评他的思想,让人家感觉到那种年轻的狂妄跟无知,可是,我们又不方便说。

听了很难过,我出家到今天近三十年,都不敢对长老一句的批评,只有赞叹。

他出家五年、六年,论学历、智慧、经教、心性,差师父十万八千里,我三十年,他才五年啊,他要批评长老,准备要写书攻击啊!

你可以知道,什么叫做无知?无知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多无知,叫做无知。

所以,年轻的法师们!好好的修学,保有谦虚的品性,对于诸山长老、大和尚、大法师,一律毕恭毕敬,这是我们的天职,

我佛法者,先受戒的在前座,后受戒的在后座,莫如外道,无老无少,这是《菩萨戒》就讲得很清楚了!

对长老,我们应当把他当作自己的师父,我们就像徒弟,来这样恭敬、推崇、赞叹才对!

圆瑛法师有这样子的高深的佛理、著作、这样的愿力,你看,讲话都这么谦虚,这个德行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一学,好好的学!

    66一切法师、护法居士,都应当学习谦虚的美德


圆瑛法师有这样子的高深的佛理、著作、这样的愿力,你看,讲话都这么谦虚,这个德行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一学,好好的学!

聊据管窥之见,以论性天,[性天]就是如来藏性。我姑且依据本人肤浅之见,来讲这个如来藏性。

[但凭]只是凭借个人肤浅[蠡测之才,]蠡测是以蠡测海,这个也是谦虚。[而探义海,]佛之义理如同大海。而探佛之义海,大海。

[质之深入楞严三昧者,][质]就是那一些有志于研读、深入楞严三昧的,这[质之]就是有志于,[质]就是有志气,有志于深入研究《楞严经》,入楞严三昧者。

[未免要施当头一棒也。]意思就是:对方未免要对我当头一棒,就是:你这种蠢才,也敢写著作、讲义!是不是?这当然是谦虚啦!

整句的意思就是说:在七十四年夏告完,总共二十四卷,装成五册,姑且依据本人肤浅管窥之见,来论这个如来藏性。也凭我个人肤浅之见,以蠡测海之才,来探佛之深义大海。

关于那一些有志于研究楞严三昧者,一定会给我当头棒喝,说:你这么肤浅,怎么敢写著作?敢写这个讲义、注解?这表示很谦虚。

所以,一切法师、护法居士,都应当学习谦虚的美德。

[佛历二千九百七十八年仲夏],这个佛历有二种讲法,有的讲是二千九百多,现在是三千多;有的人讲二千五百多,我是比较支持二千五百多年。

[仲夏]就是夏季第二月,也就是阴历五月。诸位!什么叫做阴历呢?为什么讲「阴」呢?阴历就是用月亮来计算的,月亮绕绕我们这个地球,旋转一周就是三十天。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同时绕着太阳转,就是二颗星球同时绕着太阳转。

所以,一般说阳历,有的讲阴历,中国人讲阴历,就是用月亮来计算的。知道吗?

   67我们助印要有正确的观念


[圆瑛弘悟]。所以,有内号跟外号,像我的外号,大家都叫慧律法师,我的内号叫做什么?叫做悟根。

说到这里,就有个很好笑的笑话,因为我们在受三坛大戒的时候,没有用外号这个[慧律法师]的,没有的。

然后,一堆出家人,好几百个比丘,就沙弥、沙弥尼在那边,那个戒师就念:悟根!然后,我就看左、右边,叫:悟根!咦?这悟根是谁?怎么不出来呢?要做沙弥首,要调第一个,就叫:悟根!

叫了三次:悟根!咦?就是我嘛,我叫做悟根啊!因为没有人叫过我悟根,这个名字对我来讲很陌生!这个戒师叫了好几次,要当沙弥首,叫:悟根!不知道自己是悟根。这虽然是一种笑话,因为这名字很陌生,结果第一个,就出来当沙弥首。

所以,一个法师都有二个法号,那么,我们徒弟内号叫做养。譬如说:养无、养开,我想:内号、外号就差一个字,统统给它[养]好了啦!

那么,有的人这个外号,叫做鸡或者是鸭,那就叫养鸭、养鸡、养狗,然后,我们这个道场统统是动物!有的法号叫做法崇,然后,我们的内号就:养崇!养虫(养崇)。

所以,我们叫内号起来就不是很好听。有的人[养]字,内号如果叫下去了,他就会叫得很奇怪,那个[法]字就比较好听。所以,命这个法号还是很小心,这内号没有在用,大部分都是用外号的。

    [序于上海圆明讲堂],写这个序文,在上海的圆明讲堂。诸位!我们这个科判跟自序、序文,就讲到这个地方。

    那么,我们今天不念楞严咒,我们有个事情要宣布,首先感谢各位护法居士大德的慈悲,尽心尽力的拿钱来助印这个《楞严经》的DVD、VCD。

    但是,助印要有正确的观念,助印不是说:你拿十万来,我来拿十万的货回去,助印不是这样子的!助印就是说:你拿十万来,或者是一百万来,我们帮你推广出去,制作了VCD、DVD,帮你推广到全世界各个需要的场所去。

    那么,如果你有出钱,没关系,你要一套也行、二套也行,不过,要出一千块以上的。你如果出一百块,那么,这个不行,因为物超所值,违背因果。知道吗?这一套的成本就不少钱了。

    所以,我们不是站在钱的角度,而是说过站在因果的角度,就是说:如果你有出,譬如说一千,没关系!你请一套回去。

    但是,如果说请回去,你不看,那就千万不要拿!回去就摆在藏经阁上面,藏经阁就是永远藏起来,然后,又不看,那请了这一套实在很可惜!

    所以,我们助印要有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我们拿这个钱不为自己,是为一切的众生,那么,你有出一万,没关系,一套、二套在自己要看,还有给你熟悉的人,或者给法师,或怎么样子,那没有关系。

    因此我们要了解,师父站的角度是因果,不是说我们吝啬这个法。

    还有一点就是说:你家真的很穷,经济是真的很不好,哎呀!师父!我是真的很想这一套DVD!没关系!把你的身分证拿出来,影印一份身份证,让我了解、认识你一下。

    所以,我们助印要有正确的观念,这样才不会误会师父啊!所以,你有出钱要请,我们给你,你要看才请;不看就给别人机会,顺便救众生,这样才有正确的观念。

   68 今解此经,谨遵贤首十门解释


请翻开《圆瑛法汇?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序文。今天我们要从另外一个阶段开始,前面序文到此是一个段落,从现在开始正式讲经。

诸位请看:[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héng)首楞严经讲义],为什么要这样一段一段地念呢?就是要分段,几个字几个字来解释,因为这个经题,是佛讲的五种经题综合起来的,所以要一段一段分段来解释。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著,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这是传法给我的上人,明旸(yáng)长老校对的。

[今解此经,谨遵贤首十门解释]。[贤首]是贤首国师,是华严宗的祖师。所以华严宗有十门。依据十门,就是从十个角度,去看这一部《楞严经》、去剖析《楞严经》,刚开始解释这个经题,最后才别解文义。

[考诸贤宗诸疏],[考],就是考据。考据诸贤宗,也就是华严宗一切的注疏,注疏就是注解《华严经》的。而十门次序名目,亦不尽相同,这十门,有时前后不太一定。或者是具足十门,或者是略取数门,就是取少数。[皆先述一经大意],都是先把这一部经的大意概略地谈一下。

[乃以总释名题,别解文义,两门列后],现在要把它变更过来,把这个总释名题排在第一,别解文义排在最后。

所以[今则略为变更,提总释名题为第一],[提]就是拿,把总释名题拿来排在第一个顺位。为什么呢?先释经题,把经题《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先解释。

[继述纲要,后解经文],接下去来阐述纲要,最后才解经文。[俾(bǐ)阅疏者],[俾],叫做助益。[阅]是阅读。[疏]是注解。能够帮助利益阅读注解疏钞的人等等,一开卷,第一天听经,便知题中义理,就知道本经的义理是什么,让大家引起兴趣。要不然,讲了老半天,经题都弄不清楚,所以,要把经题先诠释一下。

[闻经亦复如是],听经也是这样子。[第一日即可听讲经题,此固一时之权变耳]。这个当然只是一时的善巧方便,作这样的变化。

[以后科目],后面的科目。[以天干地支标之],[科目],就是段落的归类。(就是)这一段讲什么,属于什么科?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合称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合称[地支],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的。

所以,以天干地支标之来分科目。[令易记忆],让大家容易记得起来。[而便寻讨],更方便来探讨,也就是提纲挈领。[即分为十]:就分为十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69 依据十门,从十个角度,去剖析《楞严经》

[今解此经,谨遵贤首十门解释]。[贤首]是贤首国师,是华严宗的祖师。所以华严宗有十门。依据十门,就是从十个角度,去看这一部《楞严经》、去剖析《楞严经》,刚开始解释这个经题,最后才别解文义。


[甲 初总释名题],十门是哪十门呢?第一门叫总释名题,解释大佛顶这一部经的经题,这个是初,刚开始的,第一门。

[第二门,起教因缘],就是佛为什么要讲《楞严经》的因缘?

[三藏乘摄属],[三]是指第三。第三段、第三门是讲什么?叫做藏乘摄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楞严经》是属于经、律、论的三藏里面的哪一藏?

在这里没有论到密教部,所以,如果仅仅以经、律、论来讨论,它是属于经藏;如果再加上密部来讨论,它属于密教部。

所以三藏——经、律、论,有分几个部门,如果加上经部、律部、论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密教部、杂藏部来讨论,那么它就是属于密教部;现在只论经、律、论三藏,它是属于经。

[乘]就是大乘跟小乘。所以它到底是三藏经、律、论,摄属于哪一部藏呢?是属于经藏;是大乘是小乘呢?是大乘。[藏],是属于经藏;[乘]是指摄大乘,也就是《楞严经》是大乘法门,是大乘经典。

[四义理浅深],义理的浅深跟判教有关系。天台判藏、通、别、圆四教,华严判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所以第四义理的浅深,是很深的。

《楞严经》是属于三个都含摄在内的,是终教、顿教、圆教统统有谈到。意思是《楞严经》深吗?很深!它的义理浅还是深呢?是属于非常甚深的一部经典,因为它摄终、顿、圆三教,统统包含在内。

[五能诠教体],我们娑婆世界,是用什么为教体呢?就是用音声,佛陀用音声来作为教体,就是说法的意思。能诠的教体是什么?就是音声为教体。

[六所被机宜],讲《楞严经》能够利益哪一些众生呢?所被机宜,就是当机者。诸位翻开《楞严经表解》,所被之机有四:

第一、回心声闻,为回心声闻所说的一部经。什么叫回心声闻呢?就是转过来,声闻是小乘,现在要叫你回小向大。

第二、并为缘觉,同时也为缘觉讲《楞严经》。

第三、兼及有学,[有学]就是还没有证果的,没有证阿罗汉果,统统叫做有学。

第四、兼为定性,定性就是难以改变,也就是说:他修声闻修习惯了,叫他回向一菩提寂灭道场,究竟菩提寂灭的道场,他做不来。[定性]就是定性声闻,就是固定了,他修四念处,证阿罗汉果,就几乎固定了。叫他要转,才有办法入究竟涅槃,寂灭的道场。

所被机宜,第一回心声闻,配合经文:[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意思就是:《楞严经》是为准备回小向大的声闻。回心声闻就是肯回转的,还有救的。第二、并为缘觉,缘觉就是修十二因缘,称为缘觉。声闻是修四谛法,缘觉是修十二因缘法。

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开无上胜,妙修行路。这是《楞严经》是为第二种类根器所说的。

第三、兼及有学,就是没有证阿罗汉果,统统叫做有学;证阿罗汉果叫做无学。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入佛的知见。

第四、兼为定性,就是修四念处或者四谛,固定了,难以改变的,佛现在要把他改变一下,你不能固定修这个小乘的,要转过来。所以,兼为定性就是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护一乘,寂灭场地。阿罗汉有两种,小乘阿罗汉称为四果;佛也称为阿罗汉,究竟佛果。所以在泰国没有[菩萨]这个名词,称佛叫做阿罗汉,最上的阿罗汉就是佛!

《楞严经》是为那四类的根性所讲的,叫做所被机宜,[机]就是根器;[宜]就是适合。佛所加被的是哪一类根机,适合哪一类的众生听呢?刚刚已经讲过有四类的众生。

[七宗趣通别]:[宗]就是圆定为宗。[趣],就是极果为趣。《楞严经》的宗旨是什么?这个[宗]跟[趣]要分开来谈,[宗]是指圆定,它的定是发自于清净自性,天然性定,不是造作的意识定。所以,以圆定为宗。[趣],就是趣向,极果当然就是成佛了。[通],是佛的指一代时教,[别],是指本经,就是专指《楞严经》。

佛的一代时教用二个字来代表,不是[权]就是[实],不是权教就是实教,权教站在缘起的角度说,实教站在究竟空义的角度说。所以,[通]就是一代时教,[别]是专门指这一部《楞严经》。

[八说时前后]:也就是说这一部《楞严经》是在什么时候讲的呢?是在佛六十二岁的时候讲的,佛陀跟波斯匿王同一个年龄,六十二岁正当于般若时。

我们说:五时八教,阿含、方等、般若等等,最后的法华涅槃时,这个我们天台的《教观纲宗》都讲过了,后面也会谈到。

其实这部《楞严经》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讲的,是佛陀讲了很多的思想理论,有相关于修大定的,统统会集在一起,《楞严经》是这样产生的,不是佛陀一口气从第一页讲到最后一页,它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思想相通的,综合起来的,一般的祖师大德也认为是这样子。

[九历明传译],就是这部经典是怎么传到中国的?怎么翻译的?到底传译的人是谁?

[第十门,别解文义],就是开始解释经文了。就是正式从[如是我闻]开始讲。

   70题为全经之总,经乃一题之别


[今初,第一门,总释名题],

[大佛顶],就表示是最高了、最尊贵的了,佛的顶,那还得了!

[如来密因],什么是[密因]?密因就是大因、妙因,就是菩提因。

[修证了义],[了义],就是大义、都要加一个[大]。这个义理能成佛,就是大了;这个因能成佛,就是大因。

什么叫做[大义]呢?就是究竟义,叫做称实理说。就实相究竟的理来说的,不是善巧方便讲的,是讲让你成佛的义理的。

[了义]就是究竟义,[了义]是对[不了义]讲的。经典有不了义经典、有了义经典,所以,四依止里面: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了义]就是究竟说,让你成佛的一部真实理地的经典。

[诸菩萨万行],[万行]就是大行,不是普通修行,修大行,得大菩提果。

[首楞严]就是大定了。有了大因、又有大义,又起大行,当然就得大定了!大定就是一切三昧之王。[的一部经]。

所以《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整句的意思就是:佛陀说了一部最尊贵的有如佛的最顶端、最尊贵的地方,大佛顶。

它是一部如来不生不灭成就菩提的大因,而且能修证究竟了义的空理,达到究竟的大义,称实理说的一部经典。

听了这个大义,能起诸菩萨万行这个大行,而入于佛陀如来首楞严大定的一部经,就是《楞严经》。

[题为全经之总,经乃一题之别],什么叫做全经之总?整部经统统在讲《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是总。

[经乃一题之别],只有这一部经叫《楞严经》,其他的经就不叫《楞严经》了,如《弥陀经》、《法华经》、《华严经》,所以经乃一题之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