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华严大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4-2 为什么要翻译这一部经典呢?是用来开启佛陀的心法,就是实相之门。

【后覃】这个“覃”就是及至,至:到达的意思。一直到后覃就是及至,至:至高无上的至,及至。

后来一直到【壬戌之辰。】壬戌就是十五日。十三日是庚嘛,看第一个字就好,是不是?十三日是庚,十四日就是辛,庚辛,十五日就是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对不对?壬,对不对?它就照排的嘛!十三号庚申日;十四号辛酉日;十五号就是壬戌日。是不是?你看!是不是照排的?就是十五日。

之辰,这个“辰”就是日子,就是一直到十五日那一天,我们是用这一句话,如果现在白话文就是:一直到十五日的当天;可是,武则天不是这样写的,她写:后覃壬戌之辰,没人看得懂。后覃壬戌之辰。

【式开实相之门,】“式”就是用以,用,或者是以,用来开……开的底下加一个字,开“启”,开启实相之门。

实相是《法华经》讲的,其实只是名词不一样,一真就是实相。对不对?无二亦无三,当然就是一真,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实相之门。

式开实相之门,用来开启实相之门,为什么要翻译这一部经典呢?是用来开启佛陀的心法,就是实相之门。

【还符一味之泽。】又,或者是更加,更加的符合,一味就是佛、佛道;一味就是没有二味、三味;一味就是一真法界的意思。为什么?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

又怎么样?符合一味之泽,“泽”就是雨露,或者是甘露,甘露的意思。这个很不好懂,不太好懂!

    4-3 整句我们再简单解释一下,这一段,第五段。

整句我们再简单解释一下,这一段,第五段。

说:我沉思了这一部经典的玄妙义理,它的翻译是在晋朝,那是《六十华严》,距今唐朝时间已经相隔了六代,六个朝代,就是晋、宋、齐、梁、陈、隋,年已经经过了四百年;

但是,这一部经典,只是获得到三万余言,只是开启了一半的珠,并没有看到全部的完整的经本。

我听到《华严经》的梵本,先是在新疆的和阗国当中,我派遣了使臣,去把它恭敬迎请回中国,最近几年才到达中国。

既然看到了百千、十万的妙颂,又能够披阅十万句的正文,全部的《华严经》,

于是乎在证圣元年,就是西元六九五年这一年,正当三月的时候,又是三月初一,在十四日的那一天,大遍空寺,我武则天亲笔来增益,或者是删除、来润文,敬译斯经,恭敬地翻译这本经。因此得到种种的吉祥,例如甘露流津。

再来,在十三日的晚上,又梦到了怎么样?整个国土下着甘露之雨,一直到十五日那一天,怎么样?开始进行,这是作为将来开启实相之门,又更加了一真法界这个一味法的甘露。

   4-4 【娑婆境中,】娑婆,当然是处于很恶劣的境界,后五百岁,忽奉金口之言,这个是指时间的不好,末法。娑婆境中,这是指环境的恶劣;但是,时间不好,又可以碰到《华严》;环境不好,又可以感到《华严》,时间不好,碰到《华严经》是一大幸运;不好的恶境,娑婆世界,又碰到《华严》,是第二大幸运!

再来,【以圣历二年,】圣历二年,而在圣历二年,圣历二年就是西元六九九年,西元六九九年。六九九年,【岁次己亥,】其实这个年都是一样的年,这是强化而已。

【十月壬午,】把这个逗点……那个朔跟午的中间加一个逗点,把那个朔的底下的逗点划掉,它这个断句,打字打得不对,十月壬午就是十月,【朔八日己丑,】己丑就是八日,那么,这个朔应当挪到下面,这标点在上面。说:朔八日己丑,就是初八,初八。

【缮写毕功。】缮写,经过五年,经过五年终于翻译完成,功德圆满,缮写毕功,缮写就是抄写,抄写,缮写就是抄写,抄……以前没有印刷,就抄……用抄的,不得了!抄那一大本经,是抄得多么的辛苦!

【添性海之波澜,】“添”就是增加,更增加,添性海之波澜、大波,因为《华严》讲的都是本性的法门,本性如海,增加那个大的波浪,意思就是:增加很有力,《华严》这样翻译以后,增加这个大的波澜,就表示增加了强而有力的法的意思,“波澜”就是指法、大的法。

【廓法界之疆域。】因为本来是一本一点点,现在翻译得这么多,扩展了法界的疆域,使人家对《华严经》整个的思想,更加了解它无量无边的法界的疆域。所以说:廓法界之疆域,因为如果懂得《华严经》,《华严经》本来是篇幅少,现在篇幅多,一切都具足。“疆域”就是境域,或者是疆界,疆界。

【大乘顿教,】大乘圆顿之教就是实相法,就是一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刚刚所讲的:式开实相之门,对不对?刚刚不是讲过吗?为什么讲实相呢?式开实相是承上面的甘露流津之瑞相。对不对?这是不死的药,何况实相是常住。一味之泽,就跟上面的膏雨洒润,一云一雨,没有什么异味,没有什么不同的味道,其实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个大乘的圆顿之教,其实就是实相教;就是一真的教;就是平等的教法;毕竟空的教义。大乘顿教就是圆顿之教,

【普被于无穷。】就是尽未来际。“普”就是普遍;“被”就是加被,普遍加被一切的众生于无穷。

【方广】方广就是大乘,方广【真筌,】就是大乘的教理,大乘方广,方广就是大乘,遍十方又广阔,叫做方广。大乘都是讲遍十方的真理,又很广阔,所以,方广就是大乘。大乘的教理怎么样?真筌,这个“筌”就是真正的实义,“筌”就是实义,大乘的教理的真实义。

【遐该于有识。】“遐”就是广远的、很遥远的,广大久远的传播给一切真情,该于有识就是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翻译,更加地增加了性海,开阔了法界,所以,有缘的人、根性够的人,他会受益,一切有情都受益。那么,我们今天研究《华严经》,《八十华严》,当然也是感谢武则天,也是感谢武则天,是不是?

【岂谓:后五百岁,】底下这两句是庆幸自己碰到这一部经典。前面是说:哎呀!碰到这个不好的时期,但是,又碰到佛法,很幸运!生在娑婆世界,又可以碰到《华严》,这个第二个幸运。岂谓,哪里说:后五百岁,只要有因缘,在后五百岁,

【忽奉金口之言;】突然有这个因缘,碰到佛陀所讲的这个法,佛陀所讲的这个法,怎么样?

【娑婆境中,】娑婆,当然是处于很恶劣的境界,后五百岁,忽奉金口之言,这个是指时间的不好,末法。娑婆境中,这是指环境的恶劣;但是,时间不好,又可以碰到《华严》;环境不好,又可以感到《华严》,时间不好,碰到《华严经》是一大幸运;不好的恶境,娑婆世界,又碰到《华严》,是第二大幸运!

所以说:娑婆境中,【俄启珠函之秘!】“俄”就是突然、顷刻之间。这个珠函,稍微写一下,这个“函”就是小箱子,一个珠放在一个箱子,“之秘”就是隐藏起来,不随便让人家看到。

这个意思就是:《华严经》就像一颗宝珠,一颗宝珠,结果蕴藏这个真理,这个真理蕴藏在《华严经》里面,要是没有把这《华严经》翻译出来,那么,它所含的义理没办法显现出来,这颗珠你也拿不到!现在因缘统统具足了,在这个小箱子里面拿出宝珠了,珠函,“函”就是小箱子,珠放在小箱子,现在突然开启这个小箱子,拿出这个珠宝的秘密,秘密、秘诀,这个“函”就是一种箱子,箱子。是不是?俄启珠函之秘。

【所冀:】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祈愿,或者是讲希望,希望,或者是祈求、祈愿,祈求、祈愿:

【阐扬沙界,】这个是很大的,“沙”就是恒河沙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沙界,遍十方的意思,希望把它发扬到遍十方恒河沙界。

【宣畅尘区。】这是指最小的国土,意思:不分大小,统统发扬《华严》,沙界是指粗相周遍;尘区是指微细周遍,意思就是:大的境界,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也能够普遍达到;或者是最小的区域,只要有因缘,也不遗漏,大、小统统流通。沙界是指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尘区是指最小的范围也不漏掉。

【并两曜而长悬,】“两曜”就是日月,两种光耀之体,就是竖穷三际,“两曜”就是日跟月,这个“曜”,就跟加一个光亮的“耀”,是一样的道理。

两曜,太阳会发出这个光,月亮会反光,太阳是用在白天,到晚上月亮也可以照明这个路,指引这个路人可以走路;比喻如来根本后得智——根本智跟后得智,两曜,根本智就像日,后得智就像月,你白天、晚上都需要它,如来的根本智跟如来的后得智,比喻作两曜。

并两曜而长悬,长悬就是不掉下来,高挂天空,同时把这个日月高挂在天空,使人不会迷路,不管白天、晚上都可以找到家;一样,他把《华严经》开展出来,使一切众生能够获得到如来的根本智跟后得智,永远地高挂在人们的觉性当中。

【弥十方而永布。】“弥”就是遍及,遍及一切,十方法界;永就是永恒的流布,永恒的流布。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5 最后一段,第六段,是:总彰序意,赞理自谦。

最后一段,第六段,是:总彰序意,赞理自谦。总彰序,序就是序文,武则天这一篇是序文,序。然后赞理自谦,赞叹这个理;自己很谦虚。总彰序意,赞理自谦。

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说:(师父诵完最后一段文字。文字见下文,此处略。)只看得懂几句,大部分都是看不懂居多,不知道在讲什么。

【一窥宝偈,】底下这两句,是明作此序文的原由,她为什么要作这个序文?因为披寻玩味,非常庆幸,很欢喜,披阅、展读、思索、玩味,《华严》这个法宝的经文、这个偈以后,这个经文种种的偈颂,看了非常地法喜,深感庆幸,深感法喜,欢喜所写出来的。

说:一窥宝偈,哎呀!一看到《华严》,这个可贵、宝贵的偈颂,怎么样?【庆溢心灵;】“庆”就是庆幸、就是欢喜;“溢”就是充满,洋溢、充满着整个心灵,只要一看到这个《华严经》,就充满着法的喜乐,庆溢心灵,庆幸,“溢”就是洋溢、充满着整个心灵。

【三复幽宗,】再加一个字:“再”三,再,一而再,再而三,再三,“复”就是反复,再三的反复;“幽”就是思惟其玄妙宗趣,“幽宗”就是玄妙宗趣,不可思议的玄妙宗趣。这一句意思就是:再三的反复思惟《华严经》的玄妙宗趣,

哎呀!觉得【喜盈身意。】身意就是身心,这个身心充满,我们现在讲的是身心法喜;“盈”就是充满,喜乐充满在身心,就是身心充满着法喜,喜盈身意。

【虽则无说无示,】这个在《维摩诘经》里面讲;【理符不二之门。】

这一段回顾一下,说:虽则无说无示,我们的佛性,自性的般若,自性的实相,自性的一真,是没办法说的,是没办法说的,无说无示,这个在《维摩诘经》里面讲得最清楚了!

维摩诘居就告诉目建连;这一段,我念一遍给大家听听看,无说无示这一段,《维摩诘经》里面,维摩诘告诉目建连;目建连,目建连不敢去看他,目建连碰到维摩诘,一点办法都没有!

维摩诘就告诉他,说: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动摇,本来就不生不灭,它根本就不依靠六尘。法无去来,常不住故,这个法本来就没有所谓来跟去,毕竟空、常住。

法顺空相,空相就是无相,法随顺着空性,空性就是无相,法无作,法无所造作,何以故!不生不灭嘛!

法离好丑,这个法,也没有所谓相的好跟不好;法无增减,法本来就不增不减;法无生灭,法也不生不灭;法无所归,你归到哪里?当体即空,你归到哪里?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也无所归。

法过眼耳鼻舌身意,意思就是:法是超过、超越这些眼耳鼻舌身意你所能想像的。

法无高下,法本来就没有高下;法是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没有能所,没有能观,也没有所观。

说:大目建连,目建连!我现在问你:法相如是,岂可说乎?法是这样子的无动摇,是不来不去、是空性、是无相、是无作,没有好丑,法没有增减,法没有生灭,法无所归,法远离六根,法没有高下,法如如不动,法离一切能观所观,目建连,法相如是,怎么能够说呢?

所以,维摩诘居士说: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就是这个道理,说法的人无说无示,就是这一句:无说无示;

但是,理符不二之门,不二;有一个孩子听不太懂,人家说:不二,他就说:不饿、不饿。有的人没有听过佛法,说不二,他只知道不饿:慧律法师明天要讲一个不饿的法门!是不二法门,他的字还凑得刚刚好,不二是一二三四的二,不是饱跟饿的饿。

理是符合这个不二的法门,净名不二法门,就是维摩诘居士不二法门。所以,你把法打断了。是不是!师父啊!那我会不会落入这个文字?会不会在这文字里面玩耍?对不对?傻孩子!文字就是实相嘛,你就把法打成二段了!对不对,文字是开启实相的钥匙啊,放心!不会在文字里面游戏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法是不二的,悟道的人,文字就是实相;语言就是实相;六根、六尘统统是实相,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哪里什么文字相、心缘相?统统化作佛性。

照见五蕴皆空,空是什么意思?空就是佛性,当你能够把色受想行识当体观空,佛性就显现出来,你更不着于文字相、心缘相。

所以,你查资料,其实就是实相,没什么两样的东西,不要把法打成二段,说怕着于文字之相,不会的!

好!看最后一段,第五页,【然因言显言,】如果没有文殊赞默之言,就是说赞叹那个沉默,赞叹无言,怎么能够知道……无言就是无有文字、语言之妙,因为寂灭之相本来就不可说,

现在要假借语言、文字,这是方便,让众生因指见月,说:月亮在那边!因为指头指向月亮,你看到的是月亮,你不要一直在指头里面找,循着这个方向看过去,就是月亮,而不是叫你在指头里面。所以,因指见月。

经文也是这样子,经文这个文字都是假相;但是,如果你好好的去审语、去回光返照,却可以见到我们清净的本性,虽然是假相的语言、文字;但是,却不能少掉它,少掉它,你没办法见到实相的东西,没办法说嘛!

所以,因言显言,【方阐】才能够阐明【大千之义。】这个大千之义,就是这样子,这大千之义,就是大千世界很大的范围,广博的义理,那么,一切的微尘,都蕴含着大千世界这个量的义理。

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聪慧明达,具足成就清净的天眼,他看到这个经典,其实都在微尘里面,一微里面,就可以剖出三千大千世界的经卷。为什么?一点就可以发挥,随手拈来就可以发挥,有证量的人,他哪里统统是法,随手拈来,统统是心、心法,而且听了一定会有味道。

所以,真正悟道的人,三千大千世界的义理都包含在一微尘,一微尘,所以叫方阐大千之义,那么,再把它开采出来,就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辄申鄙作,】“辄”就是即,即,即;“申”就是陈述,我就这样陈述;我就陈述了鄙作,鄙作就自己谦虚自己作品的文章很差,鄙作:我的文章很差!对不对?大家都要讲几句谦虚的话。

其实她写这样,在唐朝来讲,也许他们都看得懂,在唐朝来讲,这个文章并不是很深奥的;可是在我们一千二、三百年后的今天,实在没有办法,这几乎都是看不懂的!于是就陈述了我自己的劣作,【爰题序云。】于是撰写了这篇序文。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6 因为这篇很深,很深,所以,我用一下子全部贯串,这样子一直念过来,消文释义,这样一直念过来,整篇文章的意思,你就会了解

因为这篇很深,很深,所以,我用一下子全部贯串,这样子一直念过来,消文释义,这样一直念过来,整篇文章的意思,你就会了解,很快,不要几分钟就全部念完了。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盖闻:宇宙创造之前,一片混沌,化育万物之初,这个天地未分的时候,在上古时代跟下古时代的时候,这个人间的文化,刚开始有了显著,虽然三皇统治一万八千岁;但是,同样都是在有界限的区域之内、有界限的时空之内。

从周昭王、周穆王之后,有七十二个国王,其实虽然是很贤明;但是,因为没有碰到正法,所以,他们如何能够认识无边佛法的正义,玄妙的法界义理呢?

因此每一个人都迷于四忍,迷于四忍,轮转在六道当中,每一家都受到贪欲、瞋恚、昏沉、掉举、疑心,盖住了我们的本性,沉溺在三途之下。

“及夫”就是一直到、及至,一直到佛陀在灵鹫山说法,建立了佛、法、僧三宝;“峙”就建立,在印度建立了佛、法、僧三宝,佛陀的教法东传中土,佛日如慧,

一切法之主的法王,能够超道大、天大、地大、王大,而至高无上,“高视”就是至高无上。不论是天中天是佛,调御丈夫也是佛,是超越了十地菩萨,也是最尊、最贵。

他的度化的范围,包括了三千大千世界的铁围;他度化的时间是尘沙劫;他的不生不灭的体性是随时显现;他的相是不来不去;

四念处、四正勤、三十七道品,就是他的行、行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法,是运用在他的心,方便有多门,

他的妙用是很难思惟的,圆满的对一切的根机,多方面的周遍一切;他的量等同太空,哪里是算数所能穷尽的?

入于最微小的纤芥的微区,最微小的范围,是没有办法用名言去陈述、去形容的,也无法赞叹佛陀大觉悟的圣者。

我过去曾在佛所种的善根,很惭愧的承蒙佛陀的授记,佛陀降旨,在《大云经》的偈颂里面,已经先讲得很清楚了,我这个王位是受到佛陀的预记,这样祥兆的预记,在《宝雨经》之文跟着来。

加以过去的祖先积善,种种的余庆,诸佛菩萨慈悲护念,俯垂福禄,集于我这个微劣的色身,因此能够得到风调雨顺,天下太平,而且黄河澄清,是太平盛世之兆,特别的吉祥,也特别的祥瑞、奇瑞。

每天每天的这样写,一个月一个月的累积,这样整理成册,这贝牒灵文就是佛经、经文,也时时一直到来,所以,每年都受着甘露法雨的润泽。

越过大海,超越了沙漠,种种的进贡的礼已经具备,驾着种种的工具,透过险路或者是海路,海水,也就是海路、海线,重译《华严经》的资料已经具足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什么呢?这是诸佛的密藏,如来的自性之大海,看到了它,其实我们也不容易去认识它的指归是什么;我们去斟酌、去揣测它,也没有办法推测它的边际。

二乘人的有学位、无学位,根本就不了解《华严》的大法,二乘、三乘,怎么又能够听闻信受呢?佛陀的最胜种智,他果报的华藏世界,庄严世界海的迹象,已经兴于世,在经典记载。普贤文殊的因、愿行的因就这样满了,一句能诠之内的道理,能诠义,包法界的无边;在一毫当中事事无碍的,可以安置三千大千世界在里面,也不会迫隘。

在摩竭陀国兴起了弘法的因缘;在普光法堂,于是乎就讲不生不灭的道理。我这样沉思玄妙的道理,翻译在晋朝的《六十华严》,时间已经超过六代,年过了四百,但是,这一部《华严经》才得到三万余言,只得到半珠,没有办法看到完整的经本。

我听闻梵本的《华严经》,本来在新疆的于阗国当中,我派遣了使臣恭迎到中国,最近几年才到,看到了十万的妙颂,能够阅读十万偈颂的正文、全部的经文,

于乎在西元六九五年,岁次乙未年,正当三月的时候,刚好是三月初一,在十四日的那一天,在大遍空寺亲笔来润文,增加它的益处,删减不必要的累积,删减不必要的、多出来的文章,来敬译这一本经,很恭敬的翻译这一本经,因此得到很大的吉祥,譬如甘露流津。

又在十三日的晚上,梦到多么的吉祥,膏雨洒润,就是也是普降甘霖;后覃就是一直到十五日的那一天。用来开启实相道理之门,更加的符合一真法界的甘露法雨。

在西元六九九年,而在西元六九九年,刚好是己亥年,十月初八抄写完毕,已经增加了我们本性、自性的大海的法,扩展法界的领域,大乘圆顿之教,尽未来际,普遍加被一切众生,大乘之教,教理的真实义,就广远的包括、广远的远被于传播到一切的有情的众生。

我很幸运,不能说不幸运,为什么呢?在我们这个后五百岁,只要我们碰到了佛陀的法;金口就是佛陀的法。我们在这个恶劣的环境,我们也很庆幸,突然打开这个《华严经》的密藏,就可以得到无限的法喜,

希望能够把这个《华严经》的法,把它发扬到遍十方法界,也不会漏掉最少、最狭小的区域,同时能够在这个日月常高挂,虚空照耀的人际当中,就如同佛陀的根本智跟后得智,永远的悬耀在每一个众生的佛性当中,遍及了十方法界,而永恒的流布。

一看到《华严经》这个宝贵的偈颂,庆幸欢喜的充满整个心灵,我再三的反复思惟它的玄妙的宗趣,身心充满着法喜,虽然法是无说无示,但是,这个道理是不二法门,不妨说说,但是,因为因言显言,才能够发扬大千世界的妙义,所以,在这里方便说说。

因此翻译《华严》之际,我自己陈述了我自己的鄙陋的文章、卑劣的文章,于是写了这一篇序文。这是武则天写的,就用我们白话的翻译,就是这样子,不容易!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7 好!我们翻过来第六页,这个目录,目录念一念就可以了,看看就可以了。

好!我们翻过来第六页,这个目录,目录念一念就可以了,看看就可以了。

倡印《大方广佛华严经纂要》是序文的第一页,大周新译,武则天序文是第三页。

再来,我们的上册、中册、下册,目录第六、第十、第十三页,第一七页是佛像,清凉国师像是第一九页,枣栢长者是第二O页。

卷首的序文、补刊、书刻、清凉国师传、李长者传,这个从第一页到第六页,那么,原目录我们也附上去,原目录附上去,原目录。这个是最后,总共二九三八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上册)目录

倡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序………………………………………………一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上册)目录……………………………………………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中册)目录……………………………………………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下册)目录……………………………………………一三
佛像……………………………………………………………………………………一七
清凉观国师像…………………………………………………………………………一九
枣柏李长者像…………………………………………………………………………二○
卷首
《华严经疏论纂要》序……………………………………………………………1
补刊《华严经疏论纂要》序………………………………………………………2
书刻《华严经疏论纂要》缘起……………………………………………………3
清凉国师传…………………………………………………………………………4
李长者传……………………………………………………………………………6
原目录………………………………………………………………………………7
卷一经前悬示……………………………………………………………11
卷二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一)疏论纂要之一………………………11
卷三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一)疏论纂要之二………………………45
卷四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一)疏论纂要之三………………………53
卷五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一)疏论纂要之四………………………68
卷六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二)疏论纂要之五………………………88
卷七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二)疏论纂要之六………………………107
卷八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三)疏论纂要之七………………………119
卷九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四)疏论纂要之八………………………154
卷十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五)疏论纂要之九………………………179
卷十一世主妙严品第一(经文卷五)疏论纂要之十………………………196
卷十二如来现相品第二(经文卷六)疏论纂要之一………………………222
卷十三如来现相品第二(经文卷六)疏论纂要之二………………………227
卷十四普贤三味品第三(经文卷七)疏论纂要……………………………258
卷十五世界成就品第四(经文卷七)疏论纂要……………………………277
卷十六华藏世界品第五(经文卷八)疏论纂要之一………………………308
卷十七华藏世界品第五(经文卷九)疏论纂要之二………………………342
卷十八华藏世界品第五(经文卷十)疏论纂要之三………………………355
卷十九毗卢遮那品第六(经文卷十一)疏论纂要…………………………372
卷二十如来名号品第七(经文卷十二)疏论纂要…………………………397
卷二十一四圣谛品第八(经文卷十二)疏论纂要……………………………429
卷二十二光明觉品第九(经文卷十三)疏论纂要之一………………………442
卷二十三光明觉品第九(经文卷十三)疏论纂要之二………………………457
卷二十四菩萨问明品第十(经文卷十三)疏论纂要之一……………………481
卷二十五菩萨问明品第十(经文卷十三)疏论纂要之二……………………510
卷二十六净行品第十一(经文卷十四)疏论纂要……………………………543
卷二十七贤首品第十二(经文卷十四)疏论纂要之一………………………566
卷二十八贤首品第十二(经文卷十五)疏论纂要之二………………………595
卷二十九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经文卷十六)疏论纂要……………………621
卷三十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卷十六)疏论纂要…………………632
卷三十一十住品第十五(经文卷十六)疏论纂要之一………………………654
卷三十二十住品第十五(经文卷十六)疏论纂要之二………………………671
卷三十三梵行品第十六(经文卷十七)疏论纂要……………………………694
卷三十四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经文卷十七)疏论纂要之一………………708
卷三十五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经文卷十七)疏论纂要之二………………727
卷三十六明法品第十八(经文卷十八)疏论纂要……………………………747
卷三十七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经文卷十九)疏论纂要……………………777
夜摩天宫偈赞品第二十(经文卷十九)疏论纂要…………………782
卷三十八夜摩天宫偈赞品第二十(经文卷十九)疏论纂要之馀……………797
卷三十九十行品第二十一(经文卷十九)疏论纂要之一……………………810
卷四十十行品第二十一(经文卷十九)疏论纂要之二……………………836
卷四十一十行品第二十一(经文各二十)疏论纂要之三……………………849
卷四十二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经文卷二十一)疏论纂要之一……………883
卷四十三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经文卷二十一)疏论纂要之二……………905
卷四十四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经文卷二十二)疏论纂要之一…………919
卷四十五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经文卷二十二)疏论纂要之二…………941
卷四十六兜率宫中偈讚品第二十四(经文卷二十三)疏论纂要……………961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中册)目录

卷四十七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三)疏论纂要之一………………985
卷四十八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四)疏论纂要之二………………1014
卷四十九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五)疏论纂要之三………………1050
卷五十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五)疏论纂要之四………………1071
卷五十一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六)疏论纂要之五………………1086
卷五十二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七)疏论纂要之六………………1106
卷五十三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七)疏论纂要之七………………1211
卷五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八)疏论纂要之八………………1232
卷五十五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二十九)疏论纂要之九………………1284
卷五十六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三十)疏论纂要之十…………………1186
卷五十七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三十一)疏论纂要之十一……………1109
卷五十八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三十二)疏论纂要之十二……………1315
卷五十九十回向品第二十五(经文卷三十三)疏论纂要之十三……………1154
卷六十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四)疏论纂要之一…………………1171
卷六十一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四)疏论纂要之二…………………1294
卷六十二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四)疏论纂要之三…………………1337
卷六十三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四)疏论纂要之四…………………1357
卷六十四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五)疏论纂要之五…………………1382
卷六十五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五)疏论纂要之六…………………1415
卷六十六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各三十六)疏论纂要之七…………………1451
卷六十七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六)疏论纂要之八…………………1479
卷六十八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七)疏论纂要之九…………………1500
卷六十九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七)疏论纂要之十…………………1530
卷七十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八)疏论纂要之十一………………1578
卷七十一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八)疏论纂要之十二………………1611
卷七十二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八)疏论纂要之十三………………1632
卷七十三十地品第二十六(经文卷三十九)疏论纂要之十四………………1648
卷七十四十定品第二十七(经文卷四十~四十一)疏论纂要之一…………1689
卷七十五十定品第二十七(经文卷四十二)疏论纂要之二…………………1729
卷七十六十定品第二十七(经文卷四十三)疏论纂要之三…………………1748
卷七十七十通品第二十八(经文各四十四)疏论纂要………………………1777
卷七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经文卷四十四)疏论纂要之一…………………1792
卷七十九十忍品第二十九(经文卷四十四)疏论纂要之二…………………1801
卷八十阿僧祇品第三十(经文卷四十五)疏论纂要………………………1821
寿量品第三十一(经文卷四十五)疏论纂要………………………1836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经文卷四十五)疏论纂要………………1838
卷八十一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经文卷四十六)疏论纂要之一…………1851
卷八十二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经文卷四十七)疏论纂要之二…………1873
卷八十三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经文卷四十八)疏论纂要……………1890
卷八十四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经文卷四十八)疏论纂要………1908
卷八十五普贤行品第三十六(经文卷四十九)疏论纂要……………………1926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下册)目录

卷八十六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经文卷五十)疏论纂要之一………………1947
卷八十七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经文卷五十一)疏论纂要之二……………1980
卷八十八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经文卷五十二)疏论纂要之三……………2007
卷八十九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经文卷五十二)疏论纂要之四……………2026
卷九十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三)疏论纂要之一………………2049
卷九十一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三-五十四)疏论纂要之二……2080
卷九十二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五)疏论纂要之三………………2100
卷九十三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六)疏论纂要之四………………2117
卷九十四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七)疏论纂要之五………………2138
卷九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八)疏论纂要之六………………2160
卷九十六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八)疏论纂要之七………………2172
卷九十七离世间品第三十八(经文卷五十九)疏论纂要之八………………2186
卷九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疏论纂要之一…………………2213
卷九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疏论纂要之二…………………2240
卷一百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一)疏论纂要之三………………2264
卷一百一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二)疏论纂要之四………………2295
卷一百二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三)疏论纂要之五………………2341
卷一百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四)疏论纂要之六………………2370
卷一百四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各六十五)疏论纂要之七………………2393
卷一百五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六~六十七)疏论纂要之八……2421
卷一百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七~六十八)疏论纂要之九……2455
卷一百七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六十八~六十九)疏论纂要之十……2500
卷一百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疏论纂要之十一………………2531
卷一百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一)疏论纂要之十二……………2551
卷一百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二~七十三)疏论纂要之十三…2575
卷一百十一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四~七十五)疏论纂要之十四…2611
卷一百十二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六)疏论纂要之十五……………2651
卷一百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七)疏论纂要之十六……………2688
卷一百十四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八)疏论纂要之十七……………2717
卷一百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七十八~七十九)疏论纂要之十八…2739
卷一百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经文卷八十)疏论纂要之十九………………2759
卷一百十七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四十)别行疏钞纂要之一………………2787
卷一百十八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四十)别行疏钞纂要之二………………2802
卷一百十九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四十)别行疏钞纂要之三………………2827
卷一百二十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四十)别行疏钞纂要之四………………2862
卷末大华严经略策…………………………………………………………………2893
华严七处九会颂释章序………………………………………………………2915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2915
心要法门………………………………………………………………………2938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8  【乘愿而来续佛慧命,】这个绝对不是普通根性,我们要把这一本注解看完都很辛苦了,他是把注解从头写到尾啊,清凉国师!

翻过来,第十九页,清凉国师的画像,以前没有照相馆,画一画,其实画这样子也没有办法,就了解清凉国师到底长得怎么样子。本来这个相片已经很模糊了,我叫印刷厂再把他描绘更清楚一点,结果这个脸,左边这个脸没有画下来,看这样子,像是满脸落腮胡,胡须长得很多!是不是?画得也不怎么样,

到底清凉国师长得怎么样,没有人晓得!那时候没有照相机,也没有照相馆,更没有一个好的画家,说我把他画得完整一点,所以,只能靠想像的。清凉国师像。

清凉观国师像

【乘愿而来续佛慧命,】这个绝对不是普通根性,我们要把这一本注解看完都很辛苦了,他是把注解从头写到尾啊,清凉国师!

你去看看清凉国师《华严经》的疏钞,那会吓死人,你用你一生一世都不一定看得完,而他是在古时候没有印刷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作注解,一个字一个字抄写下来的,他是这样的,可见他下的功夫有多深!对不对?我们这样看就要花多少时间?他是写的,一个字一个字抄写下来的。

所心,诗经不要常常顺带累,这样不会自惭形秽吗?老是说:喔!这么厚一本!人家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看看人家下的那个功夫!

底下,【入法界海佩毗卢印。】入法界海,法界如同一个大海,只有《华严》能够入这个法界海。是不是?它义理很深广。“佩”就佩带,或者是执持、受持于心;这个“印”就是心印,法印或者是正印,不是邪。法印、正印,或者是心印,正确的正;心就是心中的心。入法界的海,而佩带着毘卢遮那佛的法印。

【东流圣教非师莫定,】因为《华严》在澄观大师以前,讲得就比较不是很完整;从澄观大师作这个注解来,整个华严大教兴盛起来。东流圣教非师莫定,就是莫能定,“定”就是定其要旨,这是指判教,定权实、或者是大小、偏圆,偏或者是圆教;“定”就是判教。说:我们佛法东流的圣教,一直到中国来,没有这个澄观大师的出现,是没有办法定出这个要旨的。

【杂华大经非师孰正。】杂华其实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涅槃经》以及《观佛三昧经》,称这一部经叫做《杂华经》,

那么,本经梵文,全部叫做《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全部的名字叫做大方广佛……“华”是杂华;“严”是严饰,所以,这个“华”跟“严”,是把杂华跟严饰省略,那个“杂”除掉;饰:修饰的饰,“严”的底下,还有一个修饰的“饰”。是不是?

本名叫做《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那么,这样太麻烦了,把这个“杂”跟“饰”,修饰的饰除掉,变成《大方广佛华严经》,杂华大经。非师孰正,没有清凉国师,谁能够把它定位?是不是?

【疏之钞之】“疏”就是注疏,我们一般来讲都是疏钞疏钞,念习惯了,他这里是讲疏shù,疏shù,我们一般都是念疏shū疏钞。

“疏”就是把它疏通,这个人有烦恼,你把他疏通疏通;这个经文很艰涩,注疏就是把这个经文疏通一下,注疏shù,注疏shù就是注疏shū,一般人念疏ū,其它正确的音是疏shù,注疏shù。注解、疏通经文的义理。

那么,钞是对疏再一次的解释,注解经文的叫做疏;注解疏的叫做钞,就这样子。疏是解释经文,钞是解释疏的,就这样,这么简单!

【字字心镜,】每一个字,都是由他的心法流露出来的,流露出来的。【涌真法乳】涌就是正法长养弟子的法身慧命,涌真法乳。

【哺真法胤。】为什么讲真法乳呢?因为正法长养弟子的法身慧命,就像母亲的母乳哺育这个幼儿,这个幼儿需要靠吃这个母乳长大的。

那么,美国存在都是这样主张,不希望用牛奶来养育孩子,因为这样母子没有什么感情。美国人调查,说用母乳来哺育婴儿的,因为在吃这个乳的时候,婴儿的眼睛会看母亲的眼睛,母子就会连心,母子就会连心。

那么,现代人都是吃牛奶,吃牛奶的时候,拿了一只牛给儿子看,说:你吃的就是这个!他说:长大后变成牛脾气!现代的孩子脾气很坏,就是吃牛乳的比较多,跟父母亲也没什么感情。

所以,美国一直呼吁,要用母乳来哺育,而且母乳它含有高的营养分,而且吃母乳的人,脑筋特别的好,他们有这样子调查过,喝母乳的人,脑筋特别的好,而且比较符合我们的遗传学,遗传,

涌真法乳,哺真法胤,“法胤”就是法的传承,佛的弟子的意思。涌真法乳,哺真法胤,这是指佛的弟子。

【巍巍五顶草木皆香,】巍巍就是高耸,高耸、高峻;五顶就是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四大山名山之一,自古就被视为文殊菩萨显圣的道场,又称为清凉山。

底下,【万年坚冰】万年的坚冰,意思就是:澄观大师德学风范,就像万年的坚冰,令人顿觉【毛骨清凉。】毛骨清凉,为什么?因为这个清凉国师,所以说是涌真法乳,涌出、开示这个正法。

哺真法胤,哺真,这个“法胤”就是法的传承,指佛的弟子,哺育:长养法身的意思,哺真法胤就是长养我们的法身。所以,涌真法乳就是讲出正法;哺真法胤就是指长养法身。

巍巍五顶就是五台山,高耸的五台山,草木是皆香,连这个无情物都有生命,都是那么的庄严,都是那么的庄严,是不是?万年的坚冰,就是大师的德学风范就像万年的坚冰,怎么样?令人顿觉得毛骨清凉,到那边有一股清凉的感觉。

所以,这个《华严经》,研究《华严》有一股清凉的感觉,因为清凉国师嘛!

因此自古以来,研究《华严经》的,就我们所知道的,都非常的长寿,李炳南老居士九十六岁;道霈大师八十八岁;澄观大师一百零二岁,李通玄长者也是九十六岁,统统是非常长寿,目前为止看到的;当然也有短寿的啦,会不会是我就不晓得了,或许我没多久就死翘翘了也不一定,我们没有那种功夫!

底下这个要稍微注意一下。
【私淑弟子道霈拜赞】

“私淑弟子道霈拜赞”,这个私淑就是他没有因缘去亲近这个人,清凉国师他是唐朝人;道霈大师是清朝人,一个是西元七、八百的,一个是西元一千六百多年,清凉国师跟道霈大师,这个距离将近一千年,八、九百年以上,那你如何来拜见他呢?没有办法!

所以,这个私淑的意思就是:他景仰清凉国师,或者尊崇清凉国师的道德;但是,他没有办法亲自受教,但是,只有私自、私下看他的著作,来向他学习。

就像国外,他没有办法见到师父;但是,他把师父当作就是他的师父,所以,把师父的相片挂起来,挂起来,就拜,为什么?他感恩,所以,常常拉肚子,不是没原因的,就是因为把我的相片挂起来拜,害得我每天都拉肚子,因为堪受不了啊!

每次我跟他讲:你拿师父的相片,作个纪念就好,不要一直拜,作个纪念就好。有的人他就是一直拜啊,你没办法!而且还放大,他就是:生命是师父的录音带救的,一日为师就终身为父!有的人就是这么样坚定!所以,这个录音带救了很多的众生,每天都收到信件,都是写信来感恩,

那么,他们也可以算是私淑的弟子。为什么?没有办法拜见师父;但是,在遥远的那个地方,怎么样?认为:你就是我的师父!那很多,这个非常多!私淑弟子道霈拜赞,“拜赞”就是称颂、赞美;这个“赞”,跟那个加一个言部的“赞”是一样的,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9 枣栢大师。这个人是了不得的,对这个权贵、名利,统统视为粪土,要不然他身为帝王之家,要做一官半职是轻而易举的,可是,他放弃,放弃。

好翻过来,二十页,叫做枣栢,这个“栢”跟右边的“白”是一样的,它是写一百、二百的百;你要写白色的白,是一样的意思。枣栢大师。“枣栢李长者像”李通玄。

枣栢李长者像

【生为帝冑】就是帝王的后代子孙,“帝”就是帝王;“胄”就是后代的子孙。他是生长在帝王,意思就是:皇室的后代子孙;

可是,他就不做官。【隐于方山,】方山就是太原寿阳方山,太就是太太的太;原就是原来的原,太原,寿就是寿命的寿;阳就是太阳的阳,太原,太原寿阳方山,隐居在这个地方。

这个人是了不得的,对这个权贵、名利,统统视为粪土,要不然他身为帝王之家,要做一官半职是轻而易举的,可是,他放弃,放弃。

【掀如来藏】什么是掀如来藏?意思就是明心见性,掀如来藏跟【破祖师关。】其实都是这样的,祖师关初参……说:不破初参不闭关,到最后叫做末后牢关,末后牢关。

掀如来藏,破祖师关,这八字字其实就是讲他已经明心见性,他已经掀开了如来藏,当然就是明心见性了。对不对?亲证了佛性。那么,破祖师关是什么意思?彻见本来的面目就破祖师关了。

所以,掀如来藏,掀开了如来藏,就是明心见性,亲证佛性;破祖师关呢?彻见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前的本来的面目,当然就破祖师关了,这个就是表示开悟的圣者。

【即俗而真】就是真俗融通。【即事而理,】就是性相不二,“事”就是事相,“理”就是性,即事而理就是性相不二,性相不二。

【论法界经字字归己。】把笔拿起来,归已就是会归自性,论到法界性,就是《华严经》,论到《华严经》这一部大经,统统在论法界的,论这个法界,就是《华严经》,一问一答的论这个《华严经》,每一个字都是会归自性,意思就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才是真实的经典,真实的经典。

我们现在不相同,现在我们佛教的很多的在家居士、学者,二天就写一本书、几天就写一本书,他有没有见性,没有人知道,写下来的知见,有时候会误导,为什么,他凭一颗意识心写下来……自己没有一点消息,写一些那么多的经典,有时候是误导众生;

可是,这个李通玄是证悟的人。所以,这个道霈大师跟李通玄长者,都是开悟的人。

【天女送供猛虎驮经,】天女,他在饿的时候,李通玄在这个关房里面,一个山洞里面,一直看这个经典,论这个《华严经》,写这个著作:《华严经论》,没有东西吃,每天吃几个枣子,感动了天女送这个供养来,一个居士能够感动天女送供来,不简单的!

他要去写这个《华严经论》的时候,他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后面他会讲,不晓得要走到哪里,后来在半路碰到一只老虎,一只老虎,他就把那个华严经典放在虎的背上,这个虎不但不咬他,而且跟他很友好,

他说:老虎,老虎啊!虎哥,虎哥!麻烦你带路,你走到哪里停,我就在那边闭关,我就在那边写这个《华严经论》。这个老虎就走……走到一个山洞里面,就把他停下来,因缘就在那个地方,他就在那个地方闭关,就在那边写《华严经论》,所以,这个猛虎驮经,后面就会讲到。

【心境俱寂】心也是不生不灭、空;境也是不生不灭、空;心的空跟境界的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不起心不动念,开悟的人,动念也无妨,动念就是无念;无念就是大用现前的动念,所以,体用一如,

【游杂华林。】游,他是可以来去自如,片叶不沾身,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可以在这个《华严经》里面,杂华林就是可以在这个《华严经》的义理里面,贯串无遗,杂华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如林,游杂传杂林:他深入《华严经》如林,然后贯串,来去自如,表示他的义理非常的通达,他已经心境俱寂,通达《华严经》的思想,所以在《华严》里面游来游去,他统统没有障碍。

【一念无生超贤越圣,】一念无生就是一念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超贤越圣,超越了一切圣贤。

【当阳拈出】“当阳”就是明白显示,“阳”就是明亮,意思就是:当场、当下让你明白的显示出来,叫做当阳。“当阳”就是当下明白的显示出来,“阳”就是明亮,明亮的地方叫做阳,“当阳”就是明白的显示出来;“拈出”就是开示出来、批示出来。

【毗卢正印。】毘卢正印是什么?把笔拿一下,就是一真法界性,一真法界性叫做毘卢正印,或者是毘卢遮那佛的自性海,这个统统叫做毘卢正印。再讲一遍:一真法界性就是毘卢遮那正印,或者是毘卢遮那佛的自性海,毘卢遮那佛的不生不灭的自性海,就是每一个人的佛性,这个就是毘卢遮那正印。

【私淑弟子道霈拜赞】

“私淑弟子道霈拜赞”私淑就是仰慕、尊重某某人;但是,无缘亲近,只好依照他的经典来修行,对他非常的崇拜,道霈拜赞,再三的拜、顶礼,然后再三的赞叹;这个“赞”跟加一个言字部的“赞”;就是赞颂的意思,称颂、赞美,通那个言字部的“赞”,是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如果说你真的体力很好,来听《华严》,可是,不参加共修,我觉得舍本逐末!为什么?你听所有的《华严》,你就是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导归极乐,而竟然最重要的共修你不来,这就本末倒置了!所以,这个共修,我一直列为最重要的一环,共修。

今天的时候抓得刚好,非常准,剩下五分钟,九以分钟,那么,再讲下去又另一个段落,中一个段落,这样不要讲比较好,下一次去,有一个新的开始,不要说哎呀!念了二、三句话,糟糕,下课了,刚好这个段落接不起来,不好!

所以,我们下个礼拜六,从这个地方讲,明天共修,请大家告诉大家。

我们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就是要修行,修行就是必需要付诸行动。所以,如果你重视《华严经》的听经,而你不参加共修,除非当然你有你的立场,譬如说上班的;或者是有孩子、有老婆、有老公;家庭经济困难;或者是你病苦,种种原因让你不能来,师父不怪你。

但是,如果说你真的体力很好,来听《华严》,可是,不参加共修,我觉得舍本逐末!为什么?你听所有的《华严》,你就是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导归极乐,而竟然最重要的共修你不来,这就本末倒置了!所以,这个共修,我一直列为最重要的一环,共修。

所以,我这里的徒弟就是这样子,你你早晚二课不做,就真的很抱歉,你就是念到博士,我都不要!因为共修、早晚二课,或者是过堂,这个是摄众的根本大法,这一环如果乱掉了,整个僧团就一盘散沙。

所以,我们这里,法师们非常重视这个早晚二课。那么,我也希望……再来,我们要印这个《净土圣贤录》,我们要无止境的印,无止境的印。我在《净土贤圣录易解》背后要写几句话,我的希望,我希望,这一部《净土圣贤录》,能够倡印流通全世界,让无量无边的众生修净土法门,以得度生死,后面要再写几个字,希望。

然后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向大家正式的化缘,化缘,我不是出不起这个钱,我不是出不起这个印经典的钱,有的人讲:师父!您有钱啊!为什么要化缘?NO!你弄错了,我要给众生机会,众生有机会护持正法,印经典送到美国、送到加拿大,只要有华人,澳大利亚……送到世界去,多么的幸运啊!

譬如说你三餐够了,吃饭够了,你有房子、你有汽车,儿女教育经费都不缺乏,那你多出来的钱做什么?当然我要给你机会、给你因缘,因为你要成就佛道;统统不给你们出也可以,可是,你们种福田的机会不大。

就像西方三圣,有居士来,如果说:师父!一千万我全部出!我说:那不行!为什么?那其他的众生怎么办?这一千万你一个人出,那其他的众生,出佛像的因缘都没有,他将来怎么成佛啊?是不是?这一次印《净土圣贤录》也是一样,

再过不久,我就会写一篇文章,在我们法会的时候,或者寄这个卡片的时候,一直附带出去,散播全世界,这一部《净土圣贤录》一定要扩散到全世界,看到这一部的人,他只要看几个故事,他就会发起大心修行净土,所以,这个钱是花得很值得!

有的人说:师父!那要缴多少钱?我会无止境的一直化缘,乃至一万套、十万套、一百万套,统统要一直把它扩散出来,因为人的一生一世的代表著作不多,那么,这一部经又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看到里面每一个人的往生的见证,统统是充满着法喜,发坚定心,深信不疑来念佛,我这个钱就花得值得!

所以,印好的时候,必需要请大家帮忙,法师帮忙寄送到道场,在家居士也可以寄送到哪个道场、哪个团体。对不对?那么,后代的人看到这一部,他会继续的一直印……所以,我们印的多了,散播到全世界,

那么,譬如说台湾碰到战乱,全部统统死光了,可是,国外还有这一部经典,它不会毁灭,还可以救很多的众生,只要有一套,就可以救无量无边的众生。

所以,要一直推广出去,一直推广出去。好啦!我们就念佛三分钟。明天共修一定要参加,一定要参加。除非你身体不好,或者特殊状况。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文殊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牌位,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牌位,(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站起来向佛菩萨三问讯后再向师父一问讯。

下课!(师父起狮子座,对大众站立,将法宝举到眉心。引磬响起,大众向师父问讯。)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华严大意》第四讲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华严大意》(4)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唐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唐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清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
卷一~卷四
高雄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  主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大意》
1997年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讲解内容:

    今天讲后半部的第一页,我们前半部的这些看完了,那么,这个后半部,就是《纂要》的全部开始,看后半部的第一页。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1 毗卢遮那翻译成中文,叫做遍一切处,就是清净圆满遍一切处。

好!我们在上一个礼拜,《华严经疏论篡要序》,我们今天从这个地方开始。

华严经疏论纂要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我们上个礼拜已经有讲过,有《六十华严》,晋译,《六十华严》;唐译的《八十华严》,以及别行的《四十华严》,其实《四十华严》就是最后面的,所以,应该来讲,完整的是一百二十卷就比较完整。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乃毗卢遮那世尊】这个毗卢遮那就是指法身佛,那么,法身佛也可以说报身佛,《八十华严》翻译成毗卢遮那;《六十华严》翻译成卢舍那,就是vairocana Rocana

在这个《安乐妙宝》里面,毗卢遮那佛大灌项光真言就是这样子的,我们翻译成毗卢遮那这个音,是接近而已,“嗡啊摩噶怀鲁佳拿 嘛哈,母德喇 嘛尼 叭德嘛 及乏拉 钵喇乏尔打牙吽”这“怀鲁佳拿”就是毗卢遮那。

那么,在《六十华严》翻译成卢舍那,后来的人,就把毗卢遮那当作是法身佛,卢舍那叫做圆满报身佛,引用这样子的一个惯性、习惯性了,变成中国的一种文化。

所以,变成习惯用语,法身佛就是指毗卢遮那,报身佛是指卢舍那,法身佛就是报身佛,报身佛就是法身佛,所以说:毗卢遮那世尊。

那么,毗卢遮那翻译成中文,叫做遍一切处,就是清净圆满遍一切处,就是这个意思。

   2 众生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坐在菩提树下,坐在那边好像入定;可是,那时候他已经在说法了,他用意生身、用法身、用报身,凡夫看不到,所以,这个境界够跟不够,差很多!

毗卢遮那世尊【于菩提场始成正觉,】我们一般这个菩提场是指释迦牟尼佛,那么,释迦牟尼佛是千百亿化身,为了无量无边的世界,所以,分身千百亿,叫做释迦牟尼佛;

而众生看到的就是肉身,有历史、有父母、有形相的,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么,这些破无明、见法身的大菩萨,看到的却是法身佛,或者是报身佛,不是看到释迦牟尼佛。

众生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坐在菩提树下,坐在那边好像入定;可是,那时候他已经在说法了,他用意生身、用法身、用报身,凡夫看不到,

所以,这个二乘人就如聋如哑,他看不到,凡夫就是看到一个比丘坐在那菩提树下,可是,他已经在转大法轮了,“华严最初三七日”。是不是?所以,这个境界够跟不够,差很多!

菩提场就是摩竭陀国阿兰若法菩提场,始成正觉。

   3 你想要契入佛陀的果地觉,首先你一定要坚持无相的理念,你不可以在这个世界去恨任何一个众生,乃至加害于你的任何一个众生、批评你的任何一个众生,都不可以的!佛是无事人,他是等闲人,他任何的相都休。佛陀是什么样的人?叫做万事休。

【七处九会,】后面会讲到,这个七处九会,我们先翻开十一页,十一页的倒数第三行,疏、七处九会,倒数第三行,总共三十九品,一开始,初会菩提场,对不对?就是这样子下去,总共有七处,但是有九会。所以,在这这里我们要画一个表,时间到我们会发一张华严经表解二,七处九会的表,很清楚,看了一目了然。

好!翻回来,七处九会,这个都会讲到的,【称性顿演如来果海,】“称性”就是称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什么性?就是平等性。

简单讲如果你学会了平等心,用坚忍不拔、坚毅如如不动的心,彻底的无相,进入平等的空性,你就了解《华严》的思想,

恩、怨平等,是、非平等,善、恶平等,何以故?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在虚妄的相上、缘起法当中所建立的观念,统统要舍掉,你只能去运作它,而不去执着它。

我们要去运用这种假相的存在,而且,存在,它就是缘起的空性。所以,“称性”就是称法界性;

“顿演”就是顿时开演,顿时开演,他这个悟道非常的喜悦,然后就是讲他心中的这个大法,讲出来。顿时开演如来果海,如来就是成就的众生,叫做如来,成就,众生成就了,最后就是如来。

那么,果海就是果地的华藏庄严世界海,就是当我们成佛的时候,我们有多么的庄严,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们一念当中,这果海就是清净庄严的自性海。

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清净的自性,而我们因为被这个烦恼感染得太严重了,所以,我们的身口意很不清净,嘴巴出来,从来没讲过好话;我们的思想,总是疑东疑西,你总是没有办去学习相信;或者是学习这个智者;或者学习这个圣人的语言,没办法!我们凡夫这个身口意,他躁动不已,从来没有摆平过。所以,我们的自性海完全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想要进入如来的这种庄严的果报,说:无相行是诸佛之行,你一定要学习无相,一定要彻底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于一切相运用自如,莫于一切相住着。

所以,一切相莫求、莫着、莫取舍,这样才有办法进入佛陀的果地觉,否则我们将永远没有办法认识佛是什么,我们都是用观念的。对不对?

我们都是:哎呀!佛是不生不灭。然后,把他想像一个不生不灭,他不晓得不生不灭就是生灭。

所以,人家问:请问师父!什么是无为法?我说:很简单嘛!就是有为法,当体即空嘛!

那什么是有为法呢?就是无为法嘛,这二个是不二的东西,离开无为法,你找不到无为法;离开无为法,你也不可能找到有为法,这是不二的。

所以,你想要契入佛陀的果地觉,首先你一定要坚持无相的理念,你不可以在这个世界去恨任何一个众生,乃至加害于你的任何一个众生、批评你的任何一个众生,都不可以的!

佛是无事人,他是等闲人,他任何的相都休。佛陀是什么样的人?叫做万事休,释迦牟尼佛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叫做万事休,万事休就是什么事情他统统可以让它歇下来;

而我们众生、凡夫是万事躁动,“躁”就是烦躁、烦恼,出口从来没有讲过一句好话,脑筋里面怎么转,他统统是束缚、分别,落入执着、落入观念的东西。如来果海,

   4 每一个人都有清净心,只要我们肯,下定一个勇气,你都可以宽恕。所以,牺牲、宽恕、退让、无相,你要行菩萨道,没有这几样的功夫,那是不可能,不可能的!

底下说:【群生性源,】“群生”就是众生,也就是自性的本源,本具之自性清净心。

每一个人都有清净心,只要我们肯,下定一个勇气,你都可以宽恕。

所以,牺牲、宽恕、退让、无相,你要行菩萨道,没有这几样的功夫,那是不可能,不可能的!

你说:我不宽恕你!不够资格做菩萨;我不忍辱,我根本不可能成就道业,第一关你都无法突破了,后面就不要谈!

所以,对于世间所发生的事情,就是那么样平常心,只要跟我生死扯不上关系的,统统放下,统统要放下,

这些世间的是非恩怨,你很难去断定对跟不对的,而且你也不是本人,你无法从中去彻底了解说,到底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不对,

那么,唯一的,记住!因果从不饶人,因果从不误人,我们深信因果,那我们就相信,解脱自在,才是我们的上上策。

    5 《华严经》的阶位,等觉是列为一个很重要的阶位。

底下说:【及因地六位】这个“六位”要写一下,六位就是六种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华严经》要加一个等觉,

《华严经》的阶位,等觉是列为一个很重要的阶位,到最后,我们讲到等觉的十定、十通,到后面都是讲等觉。

所以,六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六个阶位。【菩萨修证之轨范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6 当你的说法,是合于你、发自你的本性,你所说法都合于本性,那么,本性就是不生不灭。【则是恒常之说。】

【夫说既称性,】就是依照自性而说,称性,“称”就是合于本性,相称、相对称。夫说即称性,

意思就是:当你的说法,是合于你、发自你的本性,你所说法都合于本性,那么,本性就是不生不灭。【则是恒常之说。】

意思就是:一个人悟道,他所说的法,就是永恒的真理,就是绝对的正知正见。

所以说:一个悟道的人,说跟不说,都是平等;

凡夫是说跟不说,统统叫做妄想,说,用意识心说,分别、颠倒的知见;不说,坐在那边,深层的无明。所以,凡夫说跟不说,统统叫做无明;

而圣者悟道,说跟不说,统统叫做恒常说。何以故?沉默也是说法;语言、文字,统统叫做说法。何以故?就是实相。所以,夫说既称性,则是恒常之说。

【所谓众生说、】加两个字:“恒常”说,【国土】恒常【说、三世一切】恒常【说。】这个“恒常”就是加在这个上面,意义就出来了。

所以,众生说,那就是永恒的说,它不离众生的自性嘛!国土说,国土是永恒的空性,所以,国土也是恒常说。

三世一切恒常说,就是三世一切,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就是一切处,无论是空间,无论是时间,统统是永恒的性体的作用,叫恒常说。

【处穷法界,】这个念处chù不是念chǔ,“处”就是空间;“穷”就是穷尽,这个空间是穷尽整个法界,空间是穷尽整个法界。

【时彻三际。】就是时间通彻过去、现在、未来。

意思就是:空间是穷法界,时间是通三际,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但是,这是对众生说的,圣者的心没有法界,因为他已经平等的空性,也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有过去、现在、未来,又落入生灭相。

说这个三际是为众生说,站在众生的角度,才有所谓过去,才有所谓现在,才有所谓未来,要不然,《金刚经》为什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际不可得?

不可得,在这里为什么讲:时彻三际呢?时间通彻这个三际呢?方便说。是不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表示也没有这种东西。

    7 【旨趣宏深,】“宏深”就是深广,《华严》的旨趣是很深广的。【言诠无尽。】所要解释的义理太多了!

【旨趣宏深,】“宏深”就是深广,《华严》的旨趣是很深广的。【言诠无尽。】所要解释的义理太多了!

【既非海墨所能书,】“书”就是记载,把那个海水当作墨汁,所能书写;以前都是这样子,一直抄,一直做笔记。

如果换我们现在来讲的话,这个就不是这样讲了,非海墨所能书,现在要改成:非印刷厂所能印,来不及印,太多了,太多了!现在都是用印刷厂了,哪里是用抄的呢?对不对!

如果换一句现在的形容词,就是:不是印刷厂里能够印得出来的,很多,数量太多了,因为现在没人用抄写的了。对不对。

要不然你调查一下,抄过一部《华严经》的请举手,喔!那不简单!用毛笔抄,这个要花很长的时间,这居士,男居士不简单!所以,这个要抄一部,要很久的时间,非常久!

有时候人家问说:师父啊!那抄经抄了以后……我说:那不晓得喔,你抄了以后又不能火化,你毛笔字又不能看,你抄得歪七扭八的,那一本送给人家,人家也不要,人家当然要拿那个排版比较整齐的啊!是不是?

那一本怎么样,自己看,看得也很难过,因为比排版的难看,也不能做笔记,那一本又那么大,用抄的一定很大本,那怎么办?放着,然后,自己写一篇序文历史:这就是你爷爷写的!就留给你的孙子。孙子也不懂得《华严经》是什么,对不对?玩一玩……就放着,然后长蛀虫,到最后毁灭,就这样子。

所以,现在的人,抄经、写经还是要注意,为什么?抄完的经本,你不能把它毁;不能把它毁,可是,又写得很难看的时候;毛笔字很美是没关系啦,很丑的话,那麻烦了!是不是?

像我的话,写毛笔,连我自己看了就很难过,何况说什么写书呢?对不对?人家很多人叫我题字,题字,说写几个字大概可以啦,写:“南无阿弥陀佛”,那大概可以啦,写几个字没有问题。所以,这个抄书还是要小心。

底下说:【抑岂贝叶而可悉。】“抑”就是又,又哪里……这个“岂”就是哪里;贝叶就是书写经文的树叶;书写经文的树叶,而可以知道的呢?所以说:并不是从书本上你就可以了解的。

只是,【但随机见闻,】贝叶就是书写经文的树叶,简单讲就是我们经典。这哪里是经典里钻牛角尖就可以得到的呢?

悟性,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活泼,因为书本本身它是死的,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活的,善知识他悟道,他讲出来的话,是有生命的,他讲出来的话,你会引起他的共鸣的。所以,法的喜悦就很强,单刀直入的契入,

举一个例子、一个小故事、一句哲学的名言,或者一句佛经的名言,他是有感情,充满理性、充满着智慧,直接灌入我们的思想、觉性的领域。

所以,亲近善知识,他是活的;看书本,它是死的,书本不悟,它不会叫你悟的,是你自己有所启发,如果你不悟,看书本也不悟,不悟加不悟,他还是一样!对不对?

这本经如果叫你们自己看,差不多一半看不懂,一半看不懂,你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去查,那等什么?要等师父讲,来这里好像上中文课一样。

但随机见闻,【广略有异耳。】“广”就是范围、范畴很大;“略”就是范围比较小,有一点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8 这个大乘经典,【是文殊师利与阿难海于铁围山间结集,】此经收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宫,【见上中二本非合浮提人心力能持,遂记下本归于人间。】下本就是十万偈,四十八品,下本就是十万偈,四十八品,归于人间。这个佛陀跋陀跋罗,独自翻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共译经典十三部,一二五卷;我们如果没有翻译,我们根本看不懂的,所以,感谢这些译经师!

【按《西域记》,】就是《大唐西域记》,加二个字:按照“大唐”西域记,就是唐玄奘大师所写的。“按”就是依照,依照这个《大唐西域记》;这是一本书,记载当时候,印度的地理、生活、民情、风俗种种的,《大唐西域记》。

玄奘大师描述当时候有几个小国,路线是怎么样,北、东、南是怎么样子,所有的生活情况是怎么样,就变成一种考据学的重要的笔记。

【此经有三本:】就是《华严经》有三本,一、【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这个没有办法,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你想想这个有多少?吓死人了!对不对?无量无边!对不对?【一个四天下微尘数品;】那么多的品名,一个四天下微尘数品。

第二、【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干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一千二百品也不得了!对不对?就像我们一千二百课一样的,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你看,一千二百品,这个有多少啊?也是很让人家惊讶的!

第三、【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那么,我们阎浮提的众生是适合下本的,适合下本的。

底下,【盖摩诃衍藏】摩诃衍藏就是大乘经典。这个大乘经典,【是文殊师利与阿难海】这个“阿难海”旁边画一横,这个阿难海,他不是阿难,这个是持菩萨藏的阿难海。

那么,经典说有三个阿难,就是关于这上阿难的名字,他有三个,那么,这里是指阿难伽罗,伽就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加,加减乘除的加;罗就是罗东的罗,四维罗,阿难伽罗。

阿难伽罗,翻译成中文叫做喜海,欢喜的喜,大海的海,所以,上面用二个字是印度名:阿难;下面用一个字:海,是中文,那就变成阿难海,变成阿难海,阿难伽罗,翻译成中文叫做喜海,欢喜的海,把印度名跟中文的名字各加一个,阿难伽罗取“阿难”二个字;喜海,欢喜的大海,取一个字“海”字,就变成阿难海,阿难海,此云,中国话叫做喜海。那么,持菩萨藏,这个在《华严疏钞》的卷七有讲。

阿难海【于铁围山间结集,】我们称大铁围山,大铁围山。说:【此经收入龙宫。】要记住,这个阿难海,不是我们一般讲的那个阿难。此经收入龙宫,收入龙宫。

【后龙树菩萨入宫,】这个龙宫,从以前很多的人解释,都认为是海龙王居住的地方;根据考据学,是说当时候有个地名,它叫做龙宫,而不是说跑到大海里面,海龙王居住的龙宫,依照我们现在的来讲的话,潜水艇跑到那里面去,什么大海几乎都钻透了,也没有看到海龙王、看到什么龙女、龙宫里面派出来的小姐,都没有啊!只有一些鱼、虾、水族类而已啊!

所以,这个龙宫,有的人认为龙宫在水、深海内,这个比较讲不通,应该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特殊的点,特殊的点。

此经收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宫,入宫,也许这个龙宫,是皇帝里面的一个宫也不一定,也许啦!后龙树菩萨入宫,【见上中二本】我们刚刚讲的,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这上本的;中本的是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

上本的《华严经》,跟中本的《华严经》,这二本,【非合浮提人心力能持,】我们阎浮提人的心力,没有办法念那么多。

【遂记下本归于人间。】下本就是十万偈,四十八品,下本就是十万偈,四十八品,归于人间。

【今传来此方者,】现在传来这个中国的。【晋义熙十四年】晋义熙十四年,是西元四一八年,西元四一八年,传到中国来。

【北天竺三藏佛度跋陀罗】有的翻译成佛度跋陀罗;有的念佛陀跋陀罗,其实这个都是同间的啦。佛度跋陀罗,或者说佛陀跋陀罗,这个只是译音的不同。

这个佛陀跋陀罗,出生西元三五九,入灭是四二九,西元四二九,世寿七十一,三五九~四二九。他是译经师,译经僧,是北印度人,曾经跟法显合作翻译;法显合译《摩诃僧祇律》简单讲就是:佛陀跋陀罗跟法显一起翻译《摩诃僧祇律》,《摩诃僧祇律》就是大律,《摩诃僧祇律》,律部的最大部的;还有翻译《大般涅槃经》。

这个佛陀跋陀跋罗,独自翻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己一个人翻译,六十卷,共译经典十三部,一二五卷;我们如果没有翻译,我们根本看不懂的,所以,感谢这些译经师!刘宋元嘉六年示寂,就是入这个涅槃,世寿七十一,七十一。

底下,佛陀跋陀罗【所译六十卷。即支法领所请之本,三十四品八会。钞  即支法领】底下字二个字,支法领,底下写:法师,这是一个人的名字。支领法师【所请】底下加一个字:回来的“回”,所请加【之本,】也就是支法领他请回什么?请回的是梵文,由佛陀跋陀罗把它翻译,就是晋译的《六十华严》。【三十四品八会。】三十四品八会。

   9 这二个老和尚,一个在经教上下很大的功夫,就是达理老和尚;一个在戒律,持戒跟念佛下很大的功夫,就是广化老和尚,都是生死自在的!对不对?

我们南普陀的一个法师,昨天心立法师早上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南普陀一个法师,叫做达理老法师,他去泰国出过家,住在泰国好久;发达的达,道理的理。这个达理老和尚,以前在南普陀教我们,这个老和尚很慈悲,他都学般若的,他还写了一部《金刚经注解》。这个人非常有般若的思想,也很有个性,很好客,来了就泡茶,非常有般若的智慧。

他得什么,他在临命终得到大肠癌,大肠癌,他出家出了很久,相当长的时间,他得到大肠癌;这个大肠癌,以我们现在这样子把它检讨一下,我看是农药的问题很大,农药,我们现在吃素的人,也不一定保险说没有得癌症。

他得大肠癌,据说别人受不了那个大肠癌,很痛苦啊怎么样,他都是面不改色,一点痛苦、挣扎都没有。

然后心立法师去看他,看到心立法师,他很高兴,本来戴着氧气罩,他把氧气罩拿掉,跟心立法师讲话,忘记自己快死掉了,讲……我要回去了怎么样,讲得满自在的。后来他的心脏出现不正常,因为讲太久,空气减少了,结果那个测心脏的仪器发出嘟……好像快停止跳动了,护士来了说:好了!再讲下去,老和尚会死掉了,你们让老和尚休息吧!

结果在一个礼拜后,他连一点疼痛都没有,连一点疼都没有。而且很严重的这样子的大肠癌,统统没有影响他,这相当的禅定的功夫,悟到空性的,悟到空性的。

所以,无明的众生,跟他就大不相同,无明的众生就是:像师妈,我问她说:师妈!你为什么会烦恼啊?她说:我也不知道啊,它就自己莫名其妙跑出来,我也不想这样子啊,不晓得为什么会这样?

人家学般若的不一样,他去泰国出家,住了好几年,在台湾专学、专攻般若、专攻《楞严经》,大智慧,他知道这个色身就是假相。所以,现在包括连吃素的,要不得癌症也很难,非常难!

好!所以,我告诉诸位就是:一个人有修行、有智慧,他是生死都很自在的。结果临命终的时候,他不念阿弥陀佛的,平常他是修禅的,他从来不念阿弥陀佛的,

所以,临命终交代四周围的人说;问:老和尚!你要去哪里?他说:我要去弥勒内院,你跟我念观世音菩萨好了。结果念观世间菩萨,请观世音菩萨带他去弥勒内院,比较不会走错路。结果发愿去弥勒内院,他不发愿去极乐世界。世寿八十四岁!

所以,广化老和尚,你看,持戒精严,往生自在,上品上生;这达理老和尚,说来就来,说去就是去,南普陀佛学院出来的,你看,没有话讲!

这二个老和尚,一个在经教上下很大的功夫,就是达理老和尚;一个在戒律,持戒跟念佛下很大的功夫,就是广化老和尚,都是生死自在的!对不对?

所以,我告诉徒弟说:我们要了生死很简单,你听我的,你不要听你的,一定很自在!为什么?按照规矩来,就这么简单,按照规矩来,老老实实的做早课、做晚课,就这样子,一直坚持,一定要订功课,认真念佛,看你适合哪一个法门,生死一定了!

我现在讲《华严》,其实也是随缘来讲,人家说:大法师!我做什么功课?我念佛啊,我一天到晚就念佛,阿弥陀佛……什么大小法师都一样,我还是一样,跟大家一样念阿弥陀佛;

但是,我有修《安乐妙宝》,我曾经告诉他们说:除非你念到实相,要不然兼持咒也很重要!所以,往生不往生,是看你念佛的功夫;至于品位,如果加上持《安乐妙宝》,那保证是上品,可以这么说,《安乐妙宝》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实叉难陀来到中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译大本的《华严经》,我们要是没有他的翻译的话,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完全没有办法!

【唐证圣元年】西元六九五年,西元六百九十五年。【于阗三藏】于阗国就在今天的新疆那个地方。是不是?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这个很重要!【所译凡八十卷,皆是十万偈之略。】

那么,这个是唐译的,实叉难陀,这个一定要讲,这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翻译的出家人,这个非认识不行!

实叉难陀,西元六五~西元七一O,这个人寿命不长,活了五十九岁,实叉难陀是唐代译经的一个出家人,八十卷本,就是《华严经》是最主要的翻译的人。

实叉难陀翻译成中文叫做学喜,学喜。唐朝于阗,就是今天的新疆人,因为他是能大、小乘学,而且和外道、外道论,和这个外论著名,就是外道的论,他都有办法!

武则天的时候,这个武则天听说新疆于阗这个地方,有完备的梵本,因此就派遣这个大便去寻求,同时聘请翻译的人,实叉难陀就因为这个因缘,带着《华严经》的梵本来到了中国,他在西元六九五年,就是证圣元年到达洛阳,住在内廷的大遍空寺,重新翻译《华严》。武后很重视这个,非常重视这个,开始还亲自参加。那么,难陀后来又在洛阳三阳宫、佛授记寺、长安的清禅寺等处翻译经典。

在这个长安四年,西元七O四年,他因为母亲年纪大了,所以,请求回去到他的国度,朝廷就很风光的,派了很多的御使、使者送他,很光荣的把他送回到他的国度;

一直到唐中宗;中间的中,底下是老祖宗的宗,唐中宗即位,再度邀请他到长安来,住在大荐福寺;荐就是推荐的荐;大小的大,推荐的荐,福报的福,大荐福寺。

来不及翻译就得病了,生死无常,生死无常。所以,做人不要歁人太甚,也不要太骄傲,你今天受到委屈,你也不必解释什么,看着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也不要牢骚、抱怨,你只要提醒他: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所以,今天你受到任何的委屈,谁欺负我们,因果就会把你调整回来,忍他、让他、避开他,再过几年,看他如何?

睿宗景云元年,就是西元七一O年十月就往生了,年五十九岁。他的遗体死后一个月火化,骨灰由他的门人叫做悲智,而唐使叫做哥舒道元,这个名字很奇怪,就是唐朝一个大使,然后护送回到原来的地方。

后来的人,在长安就焚化难陀的遗体,后人在焚化实叉难陀的遗体这个地方,建立这个塔,七层的浮屠作为纪念,号称华严三藏塔,对他是一种非常大的尊重!

实叉难陀来到中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译大本的《华严经》,我们要是没有他的翻译的话,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完全没有办法!历史简单介绍到这个地方。

所译,就是实叉难陀所翻译的,凡八十卷,“八十卷”的旁边注明一下:总共四万五千偈,距离这个十万偈还是很遥远,还不到一半。八十卷就是四万五千偈,都是十万偈之略。

【以译未尽,故其具本】“具本”就是完整本,全部的版本。所以,他的完整本,【言在遮拘槃国。】遮拘槃国位在新疆这个地方,新疆的叶尔羌城东,这个只要记住新疆这个地方就好了,遮拘槃国,新疆里面的一个小国。

【然经虽未尽,】经典虽然没有办法完备,十万偈统统到;【义亦周圆。】这个义理已经很周圆了。

【染指知味,】譬如说你用这个手指头去染这个大海水,染这个大海水,然后放在这个舌头一尝,就知道大海水统统是咸的。

所以,用手指沾染一些,就知道它的味了,这个意思就是比喻闻一知十,染指知味,这个根利器的人。【存乎其人。】存乎其人,就是有这样子,端看这个人。

   11 【其八十卷经,清凉国师有疏钞,枣栢长者】李通玄,【有论,世所盛行。】

【其八十卷经,清凉国师有疏钞,枣栢长者】李通玄,【有论,世所盛行。

疏钞则穷源极委,】这个“委”就是真实的意思,穷这个源头,极尽真实的去描绘,“委”就是完备的,或者是真实的。

【章分句析。】分章,然后一章一章的分开来,就是品,一句一句的分析,这个是《疏钞》它们的内容。

【不唯是此经标准,实乃如来世尊一代时效之标准也。】这不只是这一部经典的标准,实在是如来世尊一代时教的标准。

【论则广论佛意,】广论佛意,佛的意要讨论、要问,一问一答……然后继续去探讨佛的意,心是什么?【会归自心。

不唯是此经阃奥,】这个“阃奥”本来是指居室;不是你们这种居士,是居住的居,室是室内的室、房间的室、教室的室,居室深隐之处,就是这个房子很深隐的地方,这人是指最为精深奥妙的境界,所以,“阃奥”就是奥妙的境界,“阃奥”就是深奥玄妙的境界、意境。

我们一般悟不出来,为什么?我们一般都是活在表层意思,活在表层意识,就是看到什么,都把它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有实在的东西,有实在的东西,你就会订定善恶、是非,很强烈的对立性的东西;

他要是不立这个对立性的东西,那就进入绝对的空性,这个人活在没有烦恼里面,他心中没有敌人,什么都是笑一笑,好人,笑一笑;碰到坏蛋,笑一笑;做善事,也笑一笑;碰到恶人,也笑一笑,何以故?无所得,无所得,

什么东西,你都不可能困扰着他,他内心也没有恐惧感。为什么?了知生死的无常性、必然性。对不对?

连释迦牟尼佛这么伟大的人,都要示现这个死亡、往生了,何况你这个色身,怎么可能久留?

佛陀指的不生不灭,是指我们的觉性,是指我们觉性。所以,【实乃宗门之阃奥也。】“阃奥”就是精深奥妙的境界。

【禅者喜读论而不知疏钞之广大精微,】禅者就是了解心法的人,一般学禅的人,是不重视教理,整天坐在那个地方参……叫他看经典,他认为这个是假相。所以,一般来讲的话,大部分学禅的人,在经教上都不太通达,不太重视,不太重视!

所以,有禅的功夫的人,学禅的人喜欢读《论》,《论》就比较简单;但是,他不了解《疏钞》的广大精微,这个澄观大师的《疏钞》,哇!那个写得够详细的,如果你们有因缘,可以去参考一下那个《疏钞》。

所以,《论》是学禅的比较喜欢,但是,学禅的人比较喜欢《论》,就没有办法去了解《疏钞》的广大精微。

【讲者】就是讲经说法的人,【喜读疏钞】因为它提纲挈领,段落分明,非常的清楚,每一品、每一句,都分析得非常清楚,就比较喜欢读这个《疏钞》;【而不知论之直捷痛快,】就不了解这个《论》,李通玄《论》直捷痛快。

【两者皆失之也。】所以,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种平衡,保持一种平衡,只要违反自然,自然就会反扑。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12 【道霈年二十五,始遇华严,】他二十五才所到《华严》。【余三十年,研穷疏论,】【于疏论纂其精要,合注本经。】【津济群生。仰报佛恩,】听到了佛法以后,我就一直想要图报佛恩,感念图报,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仰报佛恩。

【道霈年二十五,】二十五岁【始遇华严,】才碰到《华严经》,他二十五才所到《华严》。

【如贫获摩尼,】摩尼就是如意珠,可以随心所欲的求,看你要求什么,这个如意珠就会显现出来。一个穷人得到一颗摩尼宝珠,他不是变成富有的人,它有求必应,价值连城,要饭有饭,要衣服有衣服,要珍宝有珍宝,那当然就是……一个贫穷的人得到这个摩尼宝珠,欢喜得不得了!

【饥餐王饍,】《法华经》授记品第六有讲,《法华经》的授记品第六有讲,一个很饥饿的人,碰到皇帝请吃饭,召见,请我们吃饭,那不得了,皇帝又有身分,又有地位,而他是一个很贫穷的人、一个饥饿的人,一个饥饿的人,刚好去碰到皇帝请吃饭,这个不得了!所以,这个饥餐王饎。

【悲喜踊跃,】是不是?跳跃,非常的欢喜,踊跃,底下说:【无以云喻。】没办法比喻,没办法形容。

【昔人谓】过去的人所以说你得到了这个《华严》,死而无憾!【亡躯得其死所,竭思有其所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就是死,我也死得非常的恰到好处。

妄躯得其死所,一个人最恐惧的就是死;可是,碰到《华严》,他死的正是时候!意思就是:死,他也觉得死得其所。

“竭思”就是竭尽思虑,我想要用功,我就有其所归,“归”就是有个结论、有个目标、有个心得,结论、目标、心得。

我竭思有其所归,我要尽心尽力的去思惟这个道理,我有了《华严》的大法可以依靠,知道怎么下手、怎么用功。

前面亡躯得其死所,表示死而无憾;这里竭思有其所归,表示我们的修行有了个鹄的,有个指标,

【斯言不我欺也。】就是此言不虚,“斯言”就是此言;“不我歁”就是不虚,这绝对没有虚假。

【遂矢志】就是发愿。因此发愿【生生依经修证。】生生依照这个经典去修证。

【自是涵泳经文,】“涵泳”就是薰陶,或者是叫做沈浸。这个涵泳就是台湾话的“浸”,浸透了,沈潜的其中,“涵泳”就是沈浸,三点水这个沈,或者有的念shěn先生这个沈。是不是?浸就是三点水,再侵略的侵,这个侵略的侵,这个人字旁除掉,加三点水。沉浸或者是薰陶,叫做涵泳经文。

【研穷疏论,】研究就是深入探究;这个“疏论”就是《疏钞》跟《论》。

【余三十年,】达三十年,这么久,非常久!【粗知门户次第。】门户就是入门下手处,叫做门户次第,大概粗知,才知道,他研究《华严》三十年,才知道这个入门下手的地方在哪里。好了,我们还有二分种,好!再解释一下,再把二分种讲完。

【但疏论异旨,】《疏》跟《论》,澄观大师的《疏》,跟李通玄的《论》,这个宗旨不太相同,一个是很繁琐,一人是直截了当。异旨,澄观大师的《疏钞》,是着重在文字章句彻底详细的分析;而李通玄《论》,是单刀直论佛的本意是什么。

说:【悟者难于和会。】注意!悟者是指学禅的人,学禅的人,就算在心法有所悟;但是,也很难把《疏》跟《论》和会,这个一定要写,“和会”的意思就是融会贯通,很难去把《疏》、《疏钞》这一部分,跟这个李通玄的《论》把它融会贯通。这是指学禅宗的人,对《华严》虽然有所悟;可是,还是很难融会贯通。

那么文言因为太多了,【文言广博,读者惮于浩繁。】这个“惮”就是畏惧,研读的人,一看到澄观大师写的这个《疏钞》,没办法,放弃!

【于是不揣漫于疏论纂其精要,合注本经。】这个“不揣”就是不自考量,意思就是不自量力。

底下这个漫于疏论,这个“漫”就是广博、浩大,没有范围叫做漫,我们说:漫谈人生,意思就是:这个人生没有范围,漫谈人生就是随便聊聊,随便聊聊就是没有范围。就是这个疏论它很广博、很浩大,我自己不自量力。

这一句话:不揣漫于疏论,就是我不自考量自已的能力,不自考量自己,然后又疏跟论这么大的广博、这么浩大,我自不量力;这个就是很谦虚的话。

纂其精要,“精”就是精华;“要”就是切要;这个“纂”就是整理、编辑,整理跟编辑,合注本经。

第一页的倒数第二行,中间,“窃”就是私自、私下,【窃欲命大地】大地就是一切。【含生,】就是众生。我私自想要令大地一切的众生,【凡厥有心者,】这个厥就是“是”,凡是有心的众生;众生大家都有心,没有心,怎么当众生呢?意思就是:大家都可以成就。【同入斯门。】同样进入华藏玄门。

【启】就是开启。【自心文殊】文殊表示大智慧,在《华严》是表示愿,愿力的愿。开启自心的文殊,【决择妙慧,】“圆”就是圆满,【圆自性普贤恒沙功德。】这个恒沙的意思就是表法的,无量无边,无法计算,恒河的沙,它怎么能够计算呢?没办法!无量无边功德。

【愿周法界,】就是行愿周遍法界,行愿周遍法界。【则毗卢是师;】就是毗卢遮那佛,“是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果办一生,】就是一生成办。【则善财为友。】说:善财童子就是我们的道友。

【于一毛端,顿周尘刹,】在这个一毛端就周遍了整个法界,尘刹就是法界,就是微尘刹土;在这个《华严经》常常讲微尘刹土,简称尘刹。微尘就是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尘刹,一个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尘刹,那么,你想想看,这个有多少的微尘?多少的三千大千世界?【参礼】就是参访,“礼”就是礼拜,【知识。】就是知识、善知识。

【于刹那际,】刹那际。【遍穷劫海,】周遍穷尽无量无边的……这个劫海:时间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就在刹那之间;刹那之间可以延长无量无边的劫,为什么?平等的法性,没有一杀那和长劫的观念,没有!【津济群生。】“津”就是渡口,渡船口叫做津,坐船的船埠、码头,我们常常讲:旗津、旗津。这个津,“津”就是度化、利益一切众生,叫做津济群生。

【仰报佛恩,】仰报佛恩。所以,自古以来,如果秉着这一颗心的人,他不怕死的;我也是报佛思,说:法师!您为什么出家?我说:我看到释迦牟尼佛传,太感动了!佛陀行,我们为什么不行?所以,听到了佛法以后,我就一直想要图报佛恩,感念图报,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仰报佛恩。

佛这个恩浩大,我们没有佛陀遗留下来的法,今天我们所过的日子是什么日子?是什么日子?你可想而知,那些青少年持刀、杀人、放火,那一些女孩子吸毒,那个男男女女,一下就搞在一起,然后又不分什么道德、良心、因果,到处杀人、放火,找刺激,要不然枪枝泛滥、吸毒,就是这样子。

所以说:我们有佛法,生命是多么的充实,了知一切法万籁寂静,一切法虽然在动,可是,它是缘起的,自性本空,我们悟到了这一层,这颗心歇下来。

以前没有学佛,心歇不下来,歇不下来,每天不是期盼这个,就是祈祷那个,不是祈祷这个,就是期盼这个,你怎么歇都歇不下来;

发现这个《楞严经》里面讲的:歇即是菩提,放下就是菩提,就这么简单!歇即是菩提,妄想也没有了,也没有攻击性了,脾气也慢慢的了解,迁善改过了。是不是?

所以说:佛恩浩大!问:您为什么出家?我感念佛陀的恩。

底下说:【少尽卑愿云尔。】“少”就是稍微尽一点;“卑”就是卑微的心,尽一点卑微的心;“云尔”就是这样,如此而已。所以,大家要感念图报三宝的恩,护持三宝都来不及了,怎么要去破坏他呢?对不对?

【今于经前先示大意,】在讲经前示这个大意。【凡六段,】六段,后面会讲到,六大段,这个六大段,在十一页这个地方有,十一页,十一页的倒数二四六,二四六,第六行,倒数第六行,第六行,经前悬示,疏论各有十门,取其大意,略立六段,

六大段:一明处会品第;二分经之大科;三显经之宗趣;四判经属圆教;五示圆义分齐;六明所被之机,所被之机,六大段,凡六段,【使稍知梗概。】翻回来,使他销微知道梗概;第二页的第一行下面,“梗概”就是大概,

【然后临文,】“临”就是正式阅读经文、疏论的时候。【则井然有序也。】井然有序,

【其智力有余者,自当博阅疏论全书,】如果智慧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不对?其智力有余者,就是你的智慧过人的话,就应当去博阅疏论全书,就是要把澄观大师的《疏钞》,跟这个《论》全部看完。

在这里,【此但撮其旨要耳。】在这里只是拿捏一些比较……撮合撮合一些比较重要的。

【时康熙七年岁在戊申四月朔旦道霈书于圣箭堂】

“时康熙七年岁在戊申”,康熙七年,西元一六六八年,在戊申就是戊申年。“四月朔旦”,就是初一,我们要是说:望旦,就是十五。这个课诵本里面,每初一、十五,法师们都要礼拜祖师,朔旦良辰,或者是望旦良辰。“道霈书于圣箭堂”,道霈大师写在这个圣箭堂。他游于这个《华严》二、三十几年,才有办法写这个《纂要》。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3  我常常劝大家:无论你今天寿夭、穷通;无论你今天受尽什么委屈,我们今天只要听到佛法,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个世间人,不管你活得多惬意、多满足、多富有、多么健康;你是世界级的名人、伟人,我认为没有听到佛法,都没有什么意义,迟早化作一堆的骨灰而已,迟早!有了佛法,哎呀!生命真是有意义!

底下是:

补刋华严经疏论纂要序

看到那个“补刊”,就知道《华严经》经过了了种种的灾难,缺页、缺字,然后整个重新修补,叫做补刊,补刊。

【盖闻荫法云于真际,】“荫”就是覆荫,叫做覆荫法云于真际,真际就是真如实际,直接讲就是真理。覆盖种种的法云,怎么样?就是这个真如实际。简单讲:真如实际的真理,就是如同一片的云,这个“云”就表示法,那么,法的云就表示说,庇荫一切的众生,使他清凉。

我们的太阳太强了,很热;要是隔着一层云的话,它就会清凉;我们众生有了佛法,心就会清凉。【火宅晨凉。】火宅,那就是三界的火宅;“晨凉”就是清凉,清凉。

【曜慧日于康衢,】“康衢”就是康庄大道,这是指菩萨道,或者是觉悟、解脱之道。这个“曜”,跟我们左边一个光明这个光字的“耀”是一样的。矅慧日于康衢,就是我们的智慧如同太阳光,照亮整个菩提道、觉悟解脱之道。

【重昏夜晓。】这个重昏有的人念chóng昏,我一直认为,这应该念zhòng昏,这个表示很深重的无明。夜晓就是令……加一个“令”字就更清楚,重错夜晓,重昏夜令晓,“晓”就是白天。这个很重的昏夜,让它化作光明,表示说无明化作智慧,重昏夜晓。

【经之为功也巨矣。】这个经典的功劳是最大的!

所以,我常常劝大家:无论你今天寿夭、穷通;无论你今天受尽什么委屈,我们今天只要听到佛法,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世间人,不管你活得多惬意、多满足、多富有、多么健康;你是世界级的名人、伟人,我认为没有听到佛法,都没有什么意义,迟早化作一堆的骨灰而已,迟早!有了佛法,哎呀!生命真是有意义!

   14 我放不下的东西,我就是放下!佛性立刻现前,喔!原来佛是无事人,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是那么样子的逍遥、那么样子的自在,就在一念之间而已,我怎么都不认识他呢?就是因为太近了,所以,你不认识你心中那个佛。

【余于西来大旨,茫未有知。】我对于……“西来”就是指佛法,佛法的大旨;“茫”就是茫然;“未有知”就是未有所知,完全不知道。

【然曩时】“曩”就是过去、从前。但是从前,曩时:过去、从前。【薄宦东邦,】“宦”就是做官;“薄”就是卑微的官职;这个官不大,官不大,东邦,这个不是东边的国度,不是这个意思。东邦是指东部的省份,一个区域,一个区域。

意思就是:在东部的省份,或者是这个地区,担任卑微的官职,很卑微的官职,所以,我们称为薄宦东邦。在这个东部的省分地区,担任卑微的官职,叫做薄宦东邦。

【风尘劳攘。】这个“风尘”当然是指世俗之事;“劳攘”就是奔波。哎呀!为了这个世俗之事奔波,哪一个不是啊?不要说他啦,就是我们来讲的话,对不对?都是为了这个,为了这个。

世间的事是忙忙碌碌,这个歇即是菩提,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我们的心从来没有放下过,到达寂静之处,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一天的佛,

什么叫做佛?你想不想做过一天的佛试试看?我彻底的无相,我彻底的放下,乃至我最希望的金钱、感情、名利,我统统放下,那样的回归当下,那一念的空性,毕竟空寂,你试试看,过一天佛的日子是什么?你可以自己尝试;

我放不下的东西,我就是放下!佛性立刻现前,喔!原来佛是无事人,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是那么样子的逍遥、那么样子的自在,就在一念之间而已,我怎么都不认识他呢?就是因为太近了,所以,你不认识你心中那个佛。

我们只认识什么?认识一个假人,缘起幻化出来的一个假相、假人,就是这个色身;这个色身还会贪瞋痴、还会生老病死呢?

而我们真的放掉,抓假的,我们真的放掉,佛性不生不灭,我们放掉,我们抓是抓住假的,抓住这一份的执着,抓住这一份的分别,抓住这一份颠倒,抓住假的,抓这个会生老病死、会生病的东西,抓得死死的,一分一秒,从来没有使他自由过、解脱过,没有过!

真的放掉,假的拿起来拼命的执着,这就是众生。风尘劳攘。

   15 世间好像是在追求快乐,又什么快乐都追求不到,他每天都在期盼,他却不晓得活在当下是最快乐的,活在现前放下当下的这一念,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最快乐的人!你要学习,最放不下的东西,你真的彻底把它放下,那个人最快乐,你时时刻刻都在进步,都在进步。

【每思息辙田园,】这个息辙,这个“辙”本来是一种途径,车子从这边辗过的痕迹叫做辙,或者是途径;在这里是奔波。

我每一次都想到要停止这样的奔波,又想到说:哎呀!回归到大自然的田园,是多么的自在,空气好、水质好,然后在那里自己种种田,过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可是现在薄宦东邦,风尘劳攘,没有办法,静不下来。

所以,在动态的当中一直烦闷,就想要静。每思息辙,停止这份的奔波,然后怎么样?回归到自然的田园。

【仿远法师结社东林,】“仿”就是仿效;“远”就是慧远大师。仿效慧远大师结社,结社于什么?东林寺,“东林”的底下加一个字,“东林”划一线,底下加一个字:这是道场,东林“寺”;我们一般人:咦?结社东林?他就搞不清楚了,这个东林是一个道场,叫做东林寺,慧远大师的。

那么,里面有大居士,【刘遣民、雷次宗,】这个都是大居士。【服膺请教故事。】就是这个典故就信受,服膺就是信受奉行远大师所传授的净土法门,所传授的净土法门。信受奉行慧远大师所教授的净土法门,服膺请教故事,他总是希望过那种日子。

【手一卷经,】手一卷经。【修清净业。】修清净业,每天都诵《无量寿经》;有的人一天诵七次的《弥陀经》;有的人诵三次;有的人时间比较长,就诵七次,七次。这个清净业,表示念佛、诵净土的经典。

【十有余年,志焉未逮。】“逮”就是达成,还没有达成。哎呀!已经十几年了,我这一份的愿望,志焉:这一份的愿望,就一直没有办法达到,为什么?太忙了,

所以,我曾经劝过法师们:不要把它弄得太忙了!所以,居士也不要把自己搞得很忙;不要把自己搞得很忙,就是要降低欲望,要降低欲望;男孩子有男孩子的欲望,女孩子有女孩子的欲望,那么,要降低这个欲望,生活愈纯朴,烦恼愈少;当然,恰到好处的欲望,是佛所允许的。未逮:未达成,他有这样子的想要清修,就是一直没有办法。

【自来闽峤,】这是一个地名。自来闽峤这个地方,【更溢尘氛。】更加的……“溢”就是充满、充满着;尘氛就是五欲六尘的气氛很重,表示他感染得很深。

【欢喜烦恼,】烦恼就是指五欲六尘,喜欢这个五欲六尘,这个五欲六尘,到最后,回来又空虚,哎呀!我今天找个朋友泡泡茶,谈到凌晨一、二点,回来,又觉得很烦,又觉得很空虚,真的啊,就是这样子啊!

明天一到晚上,又不晓得要做什么了,又赶快去找个朋友聊聊,吃吃水果啊、吃什么,一聊,怎么聊,一聊就是讲是非,讲是非。聊一聊,到时候又忘记了时间,可是,你有没有在真正解决你的内在烦恼问题?没有,一回到家,又不晓得要干什么?又开始回复到那种空虚,

世间好像是在追求快乐,又什么快乐都追求不到,他每天都在期盼,他却不晓得活在当下是最快乐的,活在现前放下当下的这一念,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最快乐的人!你要学习,最放不下的东西,你真的彻底把它放下,那个人最快乐,你时时刻刻都在进步,都在进步。所以,欢喜烦恼是比喻着于五欲六尘。

【一切因缘,枝梧樛葛。】枝悟樛葛这个念樛jiǖ,就是纠缠纷乱,纠缠纷乱;枝悟樛葛就是纠缠纷乱,

哎呀!这个表示世间人几乎都是这样子,茫茫然,茫茫去,迷迷糊糊的来,迷迷糊糊的去,到最后,哇!我的财产那么多,花不完,不知道怎么办,来不及了,此时才拼命的花钱,在世的时候,他不做功德,想要把它……他每天好像在执着什么东西,他以为握有钱才叫快乐;其实错了,其实错了!

所以,我这一次,最近去花莲,花莲这个**的老板对我们很礼遇,他就在那边谈,哎呀!他说他碰到的世间人,很多都很有钱的人,譬如说王永庆很有钱,他举出世间三种富有的人,王永庆啦;然后权贵势重的人;或者举举某某大公司的人,举三种人。

我跟他讲:我也有三种富有的人,我说:第一个,大智慧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第二个,懂得知足的人,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第三个,求得心安;心若不安,再有钱都是穷人。

我的富有,这三种人是最富有的,最有钱的就是这三种人。第一个,大智慧的人最富有;第二个,懂知足的人;第三个,心安的人,求得心安的人,心很安的人,不亏欠任何人的人,那是最富有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投佛想于凡心,】如果你一心念佛,【凡心不得不佛者,】这个很厉害的,心电感应,很厉害的!所以,我曾经劝导一切的法师跟居士们,你把三藏十二部经典研究完了,你还是要念阿弥陀佛,没有什么路可以走了,而且这个是最直截了当的!今天我们研究《华严》,也是辅助我们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信心。

底下,【然而手握牟尼一串,】“牟尼”底下加一个字:珠,牟尼珠,牟尼珠就是念珠。手握牟尼一串,你不要:手握牟尼,释迦牟尼一串!那糟糕了!这个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对啊!这个若不解释,谁听得懂?牟尼一串?咦?奇怪!为什么手要握着释迦牟尼佛?不是,牟尼珠,简单讲就是念珠。

【心证如来。】心证悟这个如来的境界,境界。

【或偶游兰若之中,】偶尔,“游”就是参访的意思,“游”就是参访。偶尔参访……“兰若”就是佛寺,或者是道场。

我们现在游这个道场,已经失去本质了,有的道场,喔!这一间建得很庄严,这个佛像很大;参访到底要参什么?要参法,你要到那个道场,要请住持开示几句,才不虚此行,这叫做参访。

我们现在是比大的,看哪间寺院建得最雄伟,参参看!我们现在不叫做参访道场,叫做观光道场、游览道场,去走一走,哪个大,哪个小,回来一无所知,什么都没有!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真正的参访道场,先问问看那边的法师,大德们,能不能为我开示几句心法,使我得到清凉、解脱?这样参访道场才有意义!对不对?所以,游这个兰若之中,佛寺、道场。

【静聆梵呗。】静静的聆听梵呗,听听唱念、唱诵;这个念呗dài梵呗。

【便觉心目间,】心目间就是心中。心中【有白月虚秋】其实这个就是中秋,“虚”就是虚空,白月虚秋,正当中秋月;可是,他就不会讲中秋月,他就用“白月虎秋”来形容。

【清风适夏景象。】在夏天吹起一阵凉风,恰到好处的凉风,表示非常的清凉,形容心境如中秋的白月,清凉如夏天的凉风,这表示形容心境清凉、清净这种景象。有白月虚秋,清风适夏景象,就是有这样的意境。

【所谓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投这个清珠在这个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投佛想于凡心,】如果你一心念佛,【凡心不得不佛者,】这个很厉害的,心电感应,很厉害的!

所以,我曾经劝导一切的法师跟居士们,你把三藏十二部经典研究完了,你还是要念阿弥陀佛,没有什么路可以走了,而且这个是最直截了当的!

今天我们研究《华严》,也是辅助我们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信心。除了研究小乘不谈,小乘的听到你念佛,是嗤之以鼻!对不对?甚至瞧不起你。

   17 念佛,它就是禅、就是净土,为什么?大用现前嘛!我刚刚不是讲吗?万法回归一念,一念回归当下,我当下这一念,一直一心念阿弥陀佛,就没有执着,就没有颠倒,就没有分别,就是一句佛号取代整个觉性,所有的觉性,统统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是最高境界是什么?还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呢!对不对?

我们如果对大乘净土法门有信心,就一定要记住:其实念佛就是禅,最高的境界;禅,坐在那个地方,你能想什么?你要参什么?你不知道!你毫无目的的坐在那个地方,好像迷迷糊糊的休息,要参,参什么?你提不起正念。

念佛,它就是禅、就是净土,为什么?大用现前嘛!我刚刚不是讲吗?万法回归一念,一念回归当下,我当下这一念,一直一心念阿弥陀佛,就没有执着,就没有颠倒,就没有分别,就是一句佛号取代整个觉性,所有的觉性,统统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是最高境界是什么?还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呢!对不对?

不像你参禅坐在那边,愣头愣脑的,坐在那边,你做什么?参禅!把眼睛闭上来叫做禅?

我告诉你:很多人搞了十年,搞不出个名堂出来;十年,要是用功用在阿弥陀佛,你早就上品上生了!

再一度的劝告大家,禅,我懂不懂,那当然懂了,要不然怎么讲“达磨大师见性论”?心性的东西,我们当然有所体悟,要不然我怎么能够讲这种至高无上的心法?根本讲不出来!

我懂;可是,还是没有把握啊,临命终还是怎么样?还是要念佛!这种脏腑之言,至诚恳切的心,苦口婆心的,要听师父的话!对不对?

你前面的都听不懂,没有关系;你经教不通,也没有关系,你只要这一句阿弥陀佛使得上,烦恼放得下,就得了!万事就了了,外省人讲的:没事儿!就没事了,解决了!就这么样子,不骗大家的,就这么简单;

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他不相信,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众生他不相信,不相信了生死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因为想把它搞得很复杂:佛法一定是很深奥、很古怪的东西,才能了生死,

不是!正好相反,愈单纯的东西,它愈容易了生死,单刀直入,坚定不移,就这样子!所以说:鼓励大家不要改变你的初衷;初中念完了,不要念高中,就这样子单刀直入的了生死,就这么简单!

投佛想于凡心,凡心不得不佛。【非虚言也。】

   18 道霈大师【以其定慧】定慧的力量。【著《疏论纂要》。直接清凉、枣栢之心传,畅衍毗卢遮那之妙谛。】圆满报身的妙谛。【津梁后起,一片婆心。】

【鼓山了堂法师,心通正觉,】心通正觉就是心里通达,正觉就是心性,悟明心性,这个心通正觉就是悟明心性,有开悟的意思。

【力振颓纲,】“力”就是努力;“振”就是振兴,努力振兴;“颓纲”就是逐渐衰微之佛法,逐渐衰微之佛法。

我告诉你:你要力振颓纲,最重要的,出家人的责任就是二种:第一个,培育徒弟,栽培下一代;第二个就是弘法,弘扬正法,转大法轮,然后结合居士的护法,那才有办法,才能够把逐渐衰微的佛法振兴起来。

【为今日之道林慧远。】道林慧远就是法门的龙象、教界的高僧。道林慧远,所以,有的人都会称这样子的,称这样子。道林就是我们教界;慧远就是一代高僧,那是形容,道林慧远也就是指法门龙象,或者是指教界的高僧。他不是说,你像慧远大师,不是这个意思,你就是慧远大师,或者是什么,它只是个比喻,就像今天的法门龙象。

【以《华严经疏论纂要》示余。】给他看。【余受而读之,】这个人拿来看。【知摩诃衍藏,宝出龙宫。】摩诃衍藏,这是指《华严经》,大乘经。宝出龙宫,从龙宫这个地方出来。

【清凉国师为之疏,】“疏”就是通的意思,使这个经典更通,叫做疏,我们:疏通,疏通。【枣栢长者为之论,】“论”就是心要,讨论佛的心法,叫做论。

【微显阐幽】什么叫微显呢?这个“微”就是精微,到达最深处叫做微;“显”就是开显出来,微显就是把它最精微的地方开显出来;“阐”就是把它阐扬,“幽”就是玄妙,

意思就是:阐扬开显最幽深、精微、殊胜的旨趣。阐扬开显幽深、精微、殊胜的旨趣,叫做微显阐扬,“微”就是精微,或者是深入;“显”就是开显;“阐”就是发扬;“幽”就是玄妙、幽深之处。

底下说:【为修证之极轨。】你想要修行吗?这个是终极的轨则。

而七外九会,【而七处九会,三十六品之同异指归,】《六十华严》是三十四品;《八十华严》是总共三十九品;他写个三十六,写一个接近的。七处九会,《六十华严》有三十四品;《八十华严》有三十九品,他写一个三十六品,只是写一个差不了多少的一个大概。同异指归,哪里相同,哪里不同,且个指示,有一个归趣。

【钝根者恐未尽晓,】“尽晓”就是完全明了,比较劣根的,恐怕没有办法完全明了。

【故为霖法师】霖法师就是道霈大师。所以,是道霈大师【以其定慧】定慧的力量。【著《疏论纂要》。】著作这个《疏论纂要》。“直接”就是直下承续,

【直接清凉、枣栢之心传,】心传就是心要,或者是心法。【畅衍毗卢遮那之妙谛。】圆满报身的妙谛。

【津梁后起,】津梁后起,你写四个字:就是“接引后学”,这个是很重要的!津梁后起,“后起”就是后来的。津梁就是:让你知道哪里是渡船口?哪里是可以了生死的一个港口,所以,意思就是接引后学,接引后学,津梁后起,接引后学。【一片婆心。】就是苦口婆心,心意诚挚,很恳切,很恳切。

【昔龙树以此经为阎浮提人心力能持。】能持,怎么样?【况疏之论之,】何况所作的疏跟论。【又从而阐发之。】发挥、发扬出来。

【真能使身光遍照尽空法界,】真的能够使们身的光明遍照,尽虚空,遍法界。百智光……上面是指身,下面是指心。

【智光遍照真俗重重法界矣。】只要我们有智慧,我们活得不紧张;只要我们有智慧,哪里都是我们的故乡,哪里都是我们享受的地方。我们的智慧,knowledge enjoyed anything and anytime,你可以享受任何的事情、任何的时间。重重的法界。

【谓非先觉之传灯,名山之镇宝欤?】岂非先觉,把笔拿起来,“先觉”就是祖师大德,这是指清凉、枣栢长者。这岂非祖师大德,清凉国师、枣栢大师的传灯吗?这难道不是这座名山的镇宝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 【谓毗卢心印,】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心印,就是一真法界。【慧命攸关。】“攸”就是所关,这个关系到整个慧命啊,法身慧命啊!是不是?这一部经把它整理好,那将来这个影响不得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这一本《纂要》,就是以前他整理出来的;否则东缺西漏的,那今天我们怎么有这一本《华严经》呢?没有的!

【惟是】底下那是讲原因,要讲这个补刊的原因。“惟是”就是只因为,只因为【康熙初年,】西元一六六二年,康熙初年,西元一六六二年。

【锓板流传,】“锓”就是刻,刻,以前都是用刀刻的,锓板流传就是刻的这个板,哪像我们现在用打字的,电脑打字,刷~~~好快!锓板流传,【今百有余岁。】一百多年。

【前乎此者护持未善,】在这个以前,护持得并不妥善。【故其板】就是版本。“残”就是残缺,【残缺颇多,】脱落的很多,故其版本残缺颇多。

【而庋板】这个念庋guǐ这个庋,这个念庋guǐ,“庋”就是收藏,guǐ三声庋,“庋板”就是收藏的版本。收藏版本在哪里呢?【之永通斋】这是一个斋堂。

【及经楼,】经楼就是藏经阁。永这个斋堂,这个斋,或者是这个藏经阁,楼阁,整个怎么样?【又灾于风。】又受到风灾的影响,整个吹落了,或者是湿掉了、破坏掉了。

【今之维新者,】“维新”的旁边写二个字:就是“新版”,现在的新版。【余所重葺也。】这个“葺”就是整理、修订,“重葺”就是重新整理、修订。说:今之维新者,余所重葺也,说:现在的新版;是我所重新整理、修订的。

【了堂法师锐志中兴,】就是坚决振兴佛法,坚决振兴佛法。【百废俱举。】百废俱举,这些种种的残缺的,统统把它振兴起来。这个百废俱举,大家也很容易了解。

【尤疚心于是经之缺而商于余。】“疚”就是内心惭愧,尤其内心觉得很惭愧,这一部经的缺,就是残缺;而“商”就是讨论,“商于余”就是跟我讨论。意思就是说:这个了堂法师坚决振兴整个佛教!

所以,收徒弟要收那个很有志气的,真的!如果收到那个懒散放逸的,那真的没办法,振兴整个佛教,那很困难!

所以,栋梁之才难求,很难,很难栽培,他先天性的条件要够,教育的底子要强,而且肯发心。这个了堂法师是坚定要振兴佛法,百废俱举,特别的内心惭愧这部经的残缺,因此跟我讨论。

【谓毗卢心印,】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心印,就是一真法界。【慧命攸关。】“攸”就是所关,这个关系到整个慧命啊,法身慧命啊!是不是?

这一部经把它整理好,那将来这个影响不得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这一本《纂要》,就是以前他整理出来的;否则东缺西漏的,那今天我们怎么有这一本《华严经》呢?没有的!

古人为了这个佛教,功不可没,死才死得非常有意义!所以,我一直讲:我为这个佛教,肝脑涂地,我在所不辞,我觉得这样死得很有意义,这样死是很有意义的!否则你这个死也没什么意义啊!

一般人的都是怎么死的?呼吸停止就死了啊,活得毫无意义,你再大的享受,你也是会死掉啊;

我为佛教、为三宝,我尽心尽力!是不是?当我要闭上这个眼睛的时候,我内心摸摸我的良心,我没有愧对佛陀,我到今天为止,剃了九十一个比丘了,不错了!就是少数的有几个还俗,还一个死掉了。对不对?大部分还留着,留着是准备振兴佛教的,不是要苟延残喘,是留着准备要振兴佛教的。

谓毗卢的心印,慧命攸关。【倘不补刊,】“补”就是修补;“刊”就是刊行。【心传将绝。】哎呀!这个心法就断绝了,就断绝了,

【余惟】我这样的想,“余维”就是我这样的思惟。【人能宏道,法假人传。】人,他可以宏扬这个道,法,是借着这个人来传的。

【师欲圆成胜果,护此宝藏。】护此宝藏就是护持这个宝藏,这个“师”就是指这个法师,法师想要圆成这个殊胜之果,护持这个宝藏,

【余敢不益励前修,】我哪里……余敢不益,我哪里不更加的……“益”就是更加的,勉励,好好的来修补,加以整理。

【襄兹善举】“襄”就是帮助,古文,“襄”就是襄助的意思,我们常常讲:襄理,襄理,襄理就是助理,是不是?襄理、襄理,用台语讲就比较难听:襄理就是伤天害理。你到银行去,他是什么?襄理,喔!专门在做伤天害理的事。“襄理”就是赞助的意思。

【计?】计算,【缺页二千二百九十有五,】哇!这个不得了了!缺页缺二千二百九十五页。【缺字九十一万八千有奇。】“奇”就是有余,还有剩下,还多、超过了,超过了!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明天再来慢慢慢慢的解释,因为这个文言文,没有办法解释太快,没有办法,因为大家的程度太好了,这个程度太好了,一解释,大家都听得懂,所以,我们不敢念得太快。

所以,大家要把这个《华严》的思想,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因此师父重复的说:上、中、下的都可以来听,老参的更好;初机的也会很受益。《华严》单单听薰习,功德就无量,不要说……不管你懂不懂,薰习就是功德无量。今天已经九点半了,不念佛。

后半部的第二页,倒数……第三页,前面算来第一行,是第三页,不是第二页。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亟属法师敬付剞劂。】亟,“亟”就是屡次,一次又一次的;“属”就是交代、嘱咐,“亟属”就是屡次交代法师,敬付剞劂,第一个字念剞jī,第二个字念劂jué,jué二声劂,这个“剞劂”就是刊印的意思,以前都是用古字,换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刊印。

【始事于嘉庆丙寅孟夏,阅岁告成。】嘉庆,我们常常讲:嘉庆君游台湾,以前有这样的故事。嘉庆是个皇帝,嘉庆这个年号丙演是在西元一八O六年,西元一八O六年。

孟夏,这个孟夏就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夏季的第一个月,换句话就是农历四月了。我们中国,春、夏、秋、冬分得很清楚,春天三个月,夏天三个月,秋天三个月,冬天也三个月,那么,这个孟夏就是夏天的第一个月;如果是仲夏的话,就是夏天的第二个月;如果是季夏:夏天的第三个月,所以,以前就有教过了,孟夏。

阅岁告成,这个一般人比较不知道,这个“阅”解释作经过了一年,不是阅读一年,是经过一年,阅岁,这个“阅”就是经过,阅岁告成,就是经过了一年完成了。阅岁告成,就是经过了一年过完成了。

【宝相重圆,】宝相重圆就是法宝……这个“宝”就是法宝,法宝得以重新恢复,可以重新恢复完整,恢复这个圆满,恢复无缺,所以叫做宝相重圆,就是法宝得以重新恢复完整,圆满无缺。

【真光耀彩;佛力无边,】我们有了好的版本,整个校对过;这个“真”,佛光叫做真光,然后耀彩,非常光耀夺目,非常的彩夺,佛力就无边,因为有好的版本。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样子。

【余非敢多以为功也。】不敢认为都是自己的功劳,叫做余非敢,就是不敢,多以为功,就是自己的功劳。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子,不居功就不立敌,我们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不要去强占那个功劳,占住那个功劳,人家反而会轻视我们,认为我们得到大头症。(大头症意指好大喜功。)

明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真的付出很大的心血,可以接受别人的赞扬、讴歌,但是,我们还可以用一种很谦虚的方式,用一种很谦虚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只是很平凡的人,这样更能够受到大众的尊敬;抢夺这个功劳,反而没有功劳。所以,我们无论写文章、修学佛道,谦虚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行,很重要的品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 这个序文,就是整部经典的来龙去脉,等于把脉一样,把脉,这个医生,你不必全身检查,你只要手伸出去,它这个脉搏跳动的,他就知道这个人的体质怎么样,这个序文有这样子的功劳,有这么样子的伟大。所以有这种观念的人,要改过来,不要说:哎呀!讲了好几天,都还没讲到正文!他不晓得这个序文是非常重要的。

底下,【然窃谓宅生者缘,】我私下总是这样认为;“宅”就是房屋,房屋可以建立起来,都是种种的因缘。

【缘离则废,】要是因缘离开了,这个房子也不存在了。【缘合则成。】缘如果具足了,这房子就成功。

换句话说:一切都是缘起无自性,缘起无自性,不管我们用任何的方法,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大自然的定律,就是无常,就是缘起。

所以,佛陀说:见缘起即见道,你了解一切任何的东西,都是条件所构成的聚合体,那就没有什么好争的;也没有什么好解释;也没有什么好伤害;也没有什么得失、善恶、是非,统统没有这种东西。

何以故,无自性故。所以,一切都是因缘,一切都是因缘,任何的东西,都抵不过无常。

譬如说你恨一个人,傻瓜,一切的法无常,你怎么恨他呢?

所以,你贪着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一直割舍不下,回光返照,那也是缘起的,也是无自性,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让你割舍不下呢?

所以,见缘起即见道,见缘起就是空性,就是无自性,就是平等,那么,法就现前了,道就在一念之间。

【此举微有补于佛门。】说:我这样子的动作,补刊《华严经》的这个举动,稍微有一点弥补于佛门,要不然后代的人要看很辛苦。

【虽浪里蘋花,】这个“浪里”就是大海中;“苹花”就是小小的花、浪花。这在大海中的浪花,表示虽然这么一点点的浪花,也是一种因缘,也是一种因缘。

【雪中鸿爪,】雪地上这个鸟、鸿雁,这个鸿爪就是鸿雁,一种大的鸟,雁在飞的时候,就排一个人字,人字,这样飞……这个鸿雁留下来的爪的痕迹。在雪地上,鸿雁停下来,在地上留一个爪的痕迹,这个也是因缘。

所以,【亦不得谓之偶然事矣。】这个“不得”,不能解释作不能,这样意思就不通了;要加一个字:叫不得“不”,要加一个“不”,那意思才显现出来。换句话说:要不得不说,这个还是一种因缘,偶然事矣,不得谓之偶然事矣,这个偶然,

底下说:【其偶然者,缘也;】其偶然得,缘也,那么,如果说这样解释就变成不通了,如果按照这一句就是说:也不能说这个是因缘,那这个不通了!其偶然者,缘也,所以,应该这样解释,加一个“不”字,意思才显现出来。

这整句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在大海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在一片大地、雪地上,小小的一个鸿雁留下来的爪迹,也不能不说它是一种因缘,不能不说它是一种偶然,偶然者,它就是因缘、就是缘。

【其非偶然者,亦缘也。】还是一种缘,不是偶然,它还是缘!为什么?他没有这个缘嘛,没有这个缘,它还是属于一种缘。我跟你见面,有缘;我没有办法跟你见面,没有缘,没有缘,就是因为没有这个因缘,它还是一种缘,无缘嘛!是不是?

【匪云外护,】“匪云”就是不敢自称为是佛门的外护;外护就是护法,护法。

护法,注意这个“法”,那个字要注意看,“法”就是正知正见叫做法,正知正见,他才有法。所以,我们说要护持三宝,就是要护持正知、正见、正法;

我们现在一般来讲,都是依人不依法比较多。为什么?这个师父对我好,然后我进来这个地方,我也不敢走动,我内心里面纳闷,又没有法解脱,我又不敢离开这个地方出去参,都不敢,都不敢!

出家人如果有大的解脱胸量,悟到平等法,就好做,事情就好办!万一这个出家人修持力不够,内在的摄受念力不够,正定、正念的力量不够,那就抢信徒,抢这些在家的护法,护法。所以,给在家居士一个很错误的观念、一个示范,很要不得的示范、一个观念,你看,连出家人都在抢护法了!

所以,我们出家人要护持正法,是要给在家居士一个正知、正见、正念、正法的观念,然后你走哪一个道场,统统没有关系,

护持正法就是护持法师跟居士的正知正见,叫做护法。你给他一个正知正见,那不管你走到哪里,师父都为你高兴,因为你可以解脱自己了!

所以,我们啊,跟着我出家的这些法师,一定要放大胸量,不可以有门户、山头之见,

一个人的因缘福报有多少,都是命中注定的,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我的,抢不掉;不是我的,求不来。我们人要有人格,僧要有僧格。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包括这些在家居士,你看,说:匪云外护,他都是讲得这么样谦虚,不敢自称为:我是佛门的护法!

【聊结小因。】就是只是姑且说是略结小小的善的因缘,姑且说是略结小小的善因缘,就是这样子。

“庶”就是希望,【庶几】就是希望。【天池露滴,味合百川。】这个“天池”是比喻《华严》的大法,天池里面的一滴水,它的味道跟百川是一模一样的。

意思就是:如果你能够进入《华严》,乃至听一堂课;乃至听二堂课;乃至听一天、二天、三天,你只要那里面一点点的道理,你去悟到了,《华严》思想你就会通达。

所以,有的人他觉得写这个序很无聊、很深,还没有讲到正题:师父啊!还没有讲到正题,等到讲正题我才来!这种观念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的,非常严重的错误的!

它这个序文,就是整部经典的来龙去脉,等于把脉一样,把脉,这个医生,你不必全身检查,你只要手伸出去,它这个脉搏跳动的,他就知道这个人的体质怎么样,这个序文有这样子的功劳,有这么样子的伟大。

所以,我们亲近忏公,或者是李炳南老居士,或者是广化律师,都一直这样很强调这个,说:慧律法师啊!序文就像人的头一样,你要认识一个人,要认识他那个脸,就一定要看序文。喔!从此以后,我对任何一种书籍,一刚开始打开就先看序文,就是先看序文。

这个老和尚给我们一个观念,你要认识一个人,不要看他的五脏六腑,它在里面看不到的;它这个经文里面的太多,你一下子没办法消化的,要先看序文它写什么。

所以,有这种观念的人,要改过来,不要说:哎呀!讲了好几天,都还没讲到正文!他不晓得这个序文是非常重要的。

说:庶几天池露滴,滴一滴像甘露一样的滴,“露滴”就是一滴;“天池”就是《华严》,比喻《华严》的大法。《华严》的大法,你只要悟到一点,进入一真空性的法界、平等的法界,你就了解海印三昧是什么。味合百川,哪里的味道,百川的味道,跟这一滴都是一模一样的。

【华岳尘封,高毋万仞。】这个难,这个没有人看得懂的!华岳,这个“华”,我们去请示别人,那一些学中文的,他们的解释,我还是不满意,我现在要用我自己的意思来解释,

“华”是指《华严》的大法;“岳”就是高山,我认为,华岳尘封就是《华严》的大法,这比喻一座山,高山,所以说:华岳。这个“华”,我认为是指《华严经》;“岳”就是指山,那么,《华严经》就像一座高山一样的,里面的风景很棒;可惜尘封,这个道路被封锁起来了。

为什么?因为缺页又缺字,又零乱不堪,残缺不堪,所以,整个这些资料,被风灾、水灾,然后年代久了,整个消失掉了!所以,尘封就表示没有路可以走,没有路可以通进去,

意思比喻说:《华严》大法尘封已久,被封死了,因为没有资料可谈。你说我今天我要讲《华严经》,没有这个资料,我没有印这个资料,你怎么讲呢?《华严》大法没有办法弘扬。

这个高毋万仞,这个“毋”,这一句话就是希望的意思,希望这个万仞的高峰不再难以攀登,高毋万仞,希望这么高……万仞,我们说:孔子这个墙,万仞就是看不进去,这个仞,七尺为一仞,是不是?万仞就表示非常高的山;

“毋”就是不希望有这样子的情形发生,怎么样子的呢?就是万仞的高峰,不再很难以攀爬。

意思就是:经过这一次的补刊,补了,缺页的补,缺字的也补,重新再刊印,然后经此补刊,盼能够使万仞高峰不再难以攀登,不希望说变成那么难攀登的高峰。

所以,这个叫做高毋万仞那个高不要太高了,变成很难攀爬;“毋”就是很难,不要,或者很难,高到很难攀爬。

所以,这二句的意思就是希望……天池比喻《华严》,希望《华严》的大法里面的一滴,其实就配合了百川;《华严》就像一座大高山,可惜因为残缺不足,所以,尘封已久。现在经过了补刊,总是盼望不要像万仞的高山,希望不再难以攀爬、攀登,就是这个意思。

【遂余初志,】余,余就是我,最初之志,最初的志向。【普彼众生。】普彼众生就是普被众生的意思,加被一切众生。

【惺惺相惜,】就是相互珍惜的意思,相互珍惜,惺惺相惜就是相互珍惜,大家都要珍惜这个因缘,珍惜这个因缘;如果不珍惜这个因缘,无常一到,我们要听经闻法,来不及!

【愿大千世界人人无九恼十缠。】九恼十缠就是都是指灾难,或者是烦恼的意思。总是期盼每一个人都没有灾难、没有烦恼,九、十,这个都是一种表法的,佛陀有九恼,十缠是众生;佛陀的九恼也是示现的,十缠就表示众生,很多的,你不要硬性把它说一二三四五的那个观念,表示很多烦恼、很多的缠缚、很多的灾难,很多的灾难。

说:【觉觉皆通,愿极乐国中处处少三毒八难云尔。】觉觉皆通,你只要觉悟了,觉觉就是心,心都是一样的,你只要心里觉悟了,就是能够通达。希望极乐国土当中,处处少三毒,少这个八难,这样子,云尔,极乐世界当然没有这种东西。
【浔阳熊官梅沐手谨序】

“浔阳”,这是指江西,江西的浔阳。“熊官梅”,这是人的名字,这是一个人的名字。“沐手”,就是净手,清净的手。“谨序”,写一个序文。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此经珍宝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如来法王真子,】只有佛陀的真正的儿子,那么就是菩萨了。【生如来家,种如来相诸善根者。】要是真正的法王子,才有办法得到这一本经。

书刻华严经疏论纂要缘起

【大材】这是一个人的名字,所以,他打的字比较小一点,大材,这是他的名字、字号。

【总丱】这个念“丱”guàn你看象形这个形状,你就知道这个“丱”是什么意思:孩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我们看看以前,孩童都会留三撮头发,一撮在这边。你看那个贺年卡,画着孩子伸长了一只手,左手放鞭炮,穿着一件围兜兜,前面绑一撮头发,后面绑二束头发,现在讲的就是那二束头发,那二束头发。所以说:孩童束发成两角,两个角的样子,男的、女的,小孩子统统有。孩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丱,你看那个字就很像了。是不是?左右两个角。

总丱【皈依】意思就是:我当小孩子就皈依了。要我们现在的写的文章,哪会这样写的?“从小我就皈依了!”就是这样写。可是,这样没有力量,不够神,你看,他这样:总丱皈依,他就一定要让你看不懂,然后你再慢慢的去研究、去探讨,才有一点点味道,才有一点点味道。

所以,听经闻法,他同时就上这个国文课,上这个国文课,这个大学的国文也没这么难,没有这么难!

说:大材总丱皈依,【鼓山先师老和尚座下,】我就皈依在鼓山先师的老和尚的座下。

【忝】就是很惭愧。【与为大师】就是为霖,为霖就是道霈。与为大师就是为霖,因为道霈法师,另外一个叫做为霖;霖就是一个雨,底下一个双木林,双木林的上面加一个下雨的雨。为霖大师【同门。】“忝”就是自谦之词,我很惭愧的,跟这个道霈大师同门,同拜一个师父,他是出家,我是在家。

【而大师亲承衣钵,】亲承衣钵。【继主法席,】继续前人的这个法席。【一坐十余载,】一坐下来用功,就是十几年。

【大阐宗猷,】“宗猷”就是宗风,禅门的心法叫做宗猷,宗猷。【震动宇内。】就是震动整个宇宙,震动整个世界,宇内,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所以,这个“宇”是指空间,震动海内外,

【法缘浩浩,】“浩浩”就是盛大、殊胜,殊胜。以前的人,再怎么样大的殊胜,人都是有限的,因为没有麦克风。不是像我们在这个林口体育馆,几万人来听师父讲经,或者是开示;这古时候没有办法,他没有麦克风。

没有麦克风,像我们这样子一个教室,就很难,除非那个声如洪钟的人,他才有办法!所以,古时候说要弘法,其实很困难,他就没有麦克风,你怎么弘法呢?没有扩音器啊!所以,他就变成一个小场面可以,几百个人可以。

所以,古时候的建筑,他们就建那个会回音的东西,就像回教的,他建一个圆形的东西,人一坐,它就不会回音,他这个声音一讲下去的时候,不用麦克风,整个很大的广泛面他都可以听得到,这靠那个设计的头脑有办法,使他有办法传递、传达,在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之下,可以传达比较远,听的人就比较多一点。

但是,我们现在来讲的话,那没问题了,现在你十万个人来,都没有问题!是不是?有麦克风,只要你有钱,请得起音响的公司,那都没问题!

法缘浩浩就是很殊胜,【在处建立法幢。】“在处”就是处处。【闻名暏相,】只要见到道霈法师,看到他的本人,【携幼扶老,】携幼扶老。【皈礼恐后,】就是皈依、礼拜,恐后:恐怕落人后,意思就是:争先恐后的跑去皈依,表示他非常有德行,叫做皈礼恐后,就是皈依、礼拜恐落人后。【不啻古佛再世。】这何止……或者是讲:不只是古佛再来。

【而大材】他的名字,特别写了二个字;所以,古时候的人,都是写得很谦虚,很谦虚。【尚作门外汉,】尚做门外汉,他就很谦虚了:人家已经是大法师,大成就了,而我还是一个门外汉。【惭愧孰甚。】“孰”就是非常,“孰甚”就是非常,我非常的惭愧,孰甚。

【然而师友琢磨之功,日渐日深。】但是,这个善知识,或者是善友们的琢磨,就是互相磨练之功,日渐日深,一天一天的深。【实未尝一旦敢忘所自。】“所自”就是表示根源,或者是讲师承,“所自”就是所本,所依据之本。实在是不敢一天敢忘本,不敢忘这个师承,或者是忘这个师长;“所至”就是来自于哪里,实在是不曾经一天忘掉这个根本。

【大师】就是道霈大师。【虽主持宗门,】宗门,这宗门就是禅宗的心法。虽然他懂得禅宗的心法,

【而平生游泳华严,】这个要是文学程度不够的,说:奇怪了!《华严》也不是一个游泳池,怎么跑进去游泳呢?这个“游泳”的解释就是潜心,潜水艇的潜,深入,潜心深入,华严就是华严的教海。潜,有的人是不太会写,潜水艇的潜。很多人,这个字有时候……因为太久以前学的,忘记怎么写了,这一定有人不会写的,这个“潜”怎么写啊?后来他随便写一个字,写金钱的钱,要不然就是注音符号。都会这样子的。所以,“游泳”就是潜心深入;华严就是华严的教海。他虽然懂得禅宗的心法;可是,他还是深入《华严》。

【栖心法界。】栖心于法界。【观其智愿广大,】“智”就是智慧;“愿”就是愿力,很广大。【乃与毗卢、文殊、普贤及诸圣师,声气相同,臭味相似,】

这个是赞叹人家的,他这个臭味相似不简单的呀,他不是说臭味相似就是不好的,这一句是赞叹得无以复加!是不是!就是:你们的味道,跟文殊、普贤他们的味道是相同的,

真的!要跟他们味道相同很难,就像以前我听广化老和尚说的,说这个慈航菩萨每次饭都没吃完,还没吃完,去上个厕所来,就不见了,为什么?徒弟抢着吃,抢光了,他没有机会吃完,那一碗饭,他没有机会吃完。为什么?他是个大智慧的人,慈航菩萨,哪怕是他吃剩下的一个饭,大家都要!

他用这个肥皂,或者是毛巾怎么样子,用过了,他(徒)统统要,这表示他是个圣者,不管是什么东西,它都是表法,对法师的这种赞叹、恭敬。所以,吃不完不用怕,高僧大德吃不完不用怕,大家都抢着要吃!

从小我妈妈吃饭的时候,我吃不完,每次都说:小心你将来会娶一个满脸长痘子的老婆!每次吃不完就说:小心你将来会娶一个满脸长痘子的老婆!对啊!就这样子。如果女孩子拿筷子拿在很上端,拿到快接近顶端了,她就说:你以后会嫁得很远!从小都是这样子,说:你以后会嫁得很远!也不晓得是不是真的?所以,从人我们就没有说吃不完的这种习惯,大部分都吃得很干净。

臭味相似,这一段不困难,跟毗卢遮那、文殊、普贤这些圣人,声气相同,声音、气息都是相同,同一鼻孔出气的;臭味相似,表示完全相同、相似。

【无间然矣。】这个要注意听,这个“间”是断掉的意思,间断,间断,断了就变成有二,有二个结。所以,无间然矣就是无二无别,就是不二,无二无别,无间然矣。

这一句也实在是看不懂,我们一般就是说:没有间断就是表示很用功,错!不是这个意思,是表示跟普贤、文殊、毗卢遮那……意思就是:赞叹道霈大师,跟毗卢遮那、文殊、普贤是无二无别,是这样子的。

所以,这个文言文,看久了就搞不清楚;但是,经过解释,就会恍然大悟,他就是从不会当中弄通了,有一点很法喜的感觉;如果是白话文,这样一念就懂了,就没有什么好看的!是不是?

【故四十余年以来,探讨清凉疏钞,】四十多年来,探讨清凉国师的《疏》跟《钞》,还有【研穷枣栢】李通玄长者的【合论。

焚膏继晷,】这个念力晷guǐ,这个“膏”就是点油灯。焚膏,晚上没有太阳,要点油灯,要点油灯。继晷,这个“晷”是太阳的影子,表示白天。晚上点油灯,一直到看到太阳,意思就是:夜以继日,精勤不懈。

【手不释卷。】所以,诸位法师、诸位同学!一个成就者,他的背后都一定要下过苦心,成功者背后不可能没有条件,会让你随随便便的就这样子成大器,都要吃尽苦头!不要羡慕别人的伟大跟成就,要在自己的心性上下一点志气,要下志气,要下志气。这样日以继夜,手不释卷。

【剖】就是剖析。【大千经卷于一尘之内,】大千经卷于一尘之内,意思就是:在一尘就可以开演无量无边的法,大千经卷就是无量无边的法;无量无边的法,就在那么一尘之内,意思就是:一尘就是缘起性空,单单这一点点缘起性空的道理,就足足叫你写了无量无边的大千经卷,那么庞大的篇幅。

【收普眼法门于一字之中。】就是学普眼法门,普眼其实就是普度众生平等的心法,在一个字当中。我们一般讲普眼菩萨,就是用一种平等慈悲的眼光,对这些造恶的众生,我们只能报以很大的同情。收普眼法门于一字之中。

【七处九会,六相十玄,】这个都是名相,以后都会讲。【以及信解行证】这个是修学佛道的四个步骤,第一个,要深信;第二个,要智解,智慧去解;第三,要去实践;到最后要证入,证入。所以,深信、智解、实行,然后证入,这是一定的程序,缺一不可。

【诸细大法门,】“细大”就比喻广大,或者是讲微妙,微妙广大的法门,细大法门就是微妙广大的法门。

【莫不】就是如同,如同【澜翻于海口,】“澜”就是波澜;“翻”就是翻腾,波澜翻腾在这个大海口;“莫不”就是有如,波澜翻腾在这个大海口。【涌现于毫端,】就是一毫端,涌现在一毫端,这比喻事事无碍法界。

【恢恢焉有余刃矣。】“恢恢”就是宽广的意思,宽广的样子,宽广貌,“貌”就是样子,貌相的貌。是不是?宽广的样子。有余刃,这个“余刃”就是绰绰有余。这个“余刃”本来的意思就是说:余刃就是游刃,“游刃”就是有余,绰绰有余,得心应手,这个得心应手,意思就是指文笔、辩才无碍,绰绰有余,是这个意思,

【然大士以利物为怀,】利益众生为他的本怀。【四依以弘经是务,】 这个后面也会讲到的一个名词。弘经为他的任务。

【虑疏论部帙重叠,】“虑”就是考虑,要考虑到哪里呢?《疏》跟《论》,“部帙”就是所谓的卷、册,册数很多地方重叠、重复,《疏》有、《论》也有,那么,这样子重叠,就把它删掉,重复的地方太多,重叠。卷、册就是部帙,“部帙”就是我们所讲的几卷、几册,第几卷、第几册这样子。疏论部帙重叠就是比喻,意思就是:考虑到这个《疏钞》,跟这个李通玄的《论》,这些卷册很多地方都是重叠。【后学难以受持。】篇幅已经够大了,后学很难去受持。

【故十载以来,】这十年以来。【躬自秉笔,】亲自拿起这个笔。【删繁取要,】删除繁琐,取要就是选择精要的部分,叫做取要。删除繁琐,选择精要的部分。

【直注本经。】这样就注解这一部《华严经》,四为他在《华严》里面四十年了,这个不得了了!

【命名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焉。】就是这样子,这个名字就是这样子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后代的人,看到这个澄观大师的《疏钞》,再看到李通玄的《论》,哇!就摇头退却了:这太大一本了,看不完!

尤其在我们这个工商业的时代,有几个有时间这样坐下来,好好的听经闻法?太难了!大家白天工作很累,为了金钱上、为了感情上、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为了教育,很烦的,烦得不得了,晚上还能够坐在这个地方听经闻法,这个太难能可贵了!

所以,我一直很赞叹诸位,我们今天打八关斋戒,还有三百四十个人左右,那算是很多人;接下去我们就要打佛七了,打佛七了,就是每一年的年底要验收,看看你今年听经闻法、用功的成果,用功的成果,来打一次佛七,看会不会证悟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

底下,【一句之下,直彻根源;】“根源”就是自性本源,“根源”就是自性本源。【一字之内,包含无尽。

无剩文、】“无尽”就是无尽的义理,只要一句,当下就是透彻自性的本源;一个字,就包含了无尽的义理,无剩文:没有多余的文字。【无遗义。】也从来不遗漏不足的义理,不会去遗漏不足的义理,就是说足足有余。

【譬如鹅王择乳,】这个鹅王不是普通的鹅,不是呆头鹅、不是笨鹅,它要吃,要选择那个乳是最上的乳,它才吃!就像诸位,今天这么多人,选择《华严经》来参与听经,不错,有眼光、有道念。

【狮子咬人。】这个狮子不随便咬那个小动物的,小动物,它看不在眼内的,要看适合它的口味的。所以,这个狮子是比喻《华严》的大法;人是比喻大菩萨,《华严》的大法一定要配合大菩萨,意思就是:圆顿教只应这个圆顿的根机。

这个狮子咬人,它一定是咬了喉咙的,它一下子就把你的气咬掉了,让你不会喘气过来。如果我们看这个第四台的Discoveryvfb 那里面像这个猎豹、狮子,它在咬死这个动物,它不会咬你的腿、咬你的尾,它不会这样,它一下子就咬你的脖子,咬你的脖子,它对于小动物没有兴趣的;就是这个《华严经》的大法,要不是……根性不够的,他也不想研究。所以,一切都是因缘。

【真法海之奇珍,】哎呀!这个法,佛陀的大法就像大海,尤其是这一本《纂要》,就是特别的稀奇、珍奇,就是这一本《纂要》,是法海的奇珍,特别的宝贵,特别的宝贵。

就像我们看这个新闻报导一样的,因为意大利统统有这个服装的展示,然后请那个模特儿,模特儿走出来,走出来,然后他们有展示这个衣服,衣服都是镶那个什么钻石的,一件衣服是一千万,一千万美金,一千万!所以,我们讲到说法海的奇珍,就是最上的宝物。

【成佛之宝券。】成佛的宝券,宝券就是稳操胜券,一定成就的!

【自清凉、枣栢相传以来,将千有余载,】余载就是余年。【未有精微广大直截痛快若此者也。】没有把这个《华严》删繁,除去这个繁琐,删除繁琐,然后精简,这么样子的得体的,所以就说:没有精微广大直截痛快若此者也。

【吾师】指道霈大师。【岂惟清凉、枣栢之功臣,实乃毗卢、文殊、普贤之嫡胤也。】嫡胤,你写一下:正统的传承,正统的传承叫做嫡胤,嫡胤也就是正统的传承,正统的传承。

【故《出现品》云:】就是如来出现品这么说。这是在二O三八页下册有讲,将来就一定会看得到,在我们上册没有。第三十七,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这么说:《此经珍宝不入一切余众生手。》不是一切众生都能得到。

【此经珍宝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如来法王真子,】只有佛陀的真正的儿子,那么就是菩萨了。【生如来家,种如来相诸善根者。】要是真正的法王子,才有办法得到这一本经。

【佛子,若无此等佛之真子,】如果没有这们佛的真子,【如是法门不久散灭。】要不然他得不到这个大法的。所以,古时候要求这个大法:我们不必,来到这个地方,我就讲给大家听,你也不必三跪九叩,你也不必花多少的钱,不用!就是这样子,自己骑车来;或者是坐飞机来;或者开车;或者走路、公车,都可以到,就怕你不来。但是,要贯彻始终的人并不多,并不多。如果不是此等佛的真子,如是法门,不久它就会散灭。

【何以故?】为什么?【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何况【读诵、】他连这一部经听都没听到,怎么能够受持?怎么能够读诵?怎么能够【书写,】又怎么能够一一【分别解说?】“分别解说”,上面加:一一,一一分别解说,怎么样?

【唯诸菩萨乃能如是,信然哉。】信然哉就是:确实是如此啊,确实是这样子啊,要获得到这一本法本、法宝,太难了!你去泰国看看,去缅甸、柬埔寨,小乘的国家看看,那绝对找不到《华严经》的!

【由是不揣绵力,】就是不顾虑自己的力量微薄。【首输】“输”就是捐献、捐款,大家要捐献。是不是?捐献。【微赀。】微赀。

就像师父现在,大力的要倡印《净土圣贤录易解》,要流通到全世界去,也希望大家鼎力的支持,我们要印精装的《净土圣贤录》,因为那里面,我们已经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大家都看得懂,要做功德的,这个就最大,这个就最大!

哪一个人拿到这一本《净土圣贤录易解》,一打开,看到几个故事,发起深信,拼命的念佛,够了!你这一套五百块,够了!让一个人成就佛道,五百块,太便宜了,值得,值得!做功德,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印经,有这个消息,我们无限期的一直印,要把它散播到全世界去。“首输”就是捐献;微赀,“微赀”就是少许的钱财。

【请先缮写成书,】先抄一遍,“缮写”就是先抄一遍。【然后募众刊布,】再来募款,向大众公布,然后再来募众刊布,再来把它发布出去。【以广法施。】以广法施。

【蒙师不靳,慨然俞允。】“靳”就是吝啬。承蒙道霈大师不吝惜,所以,怎么样?慨然俞允就是欣然的承诺、允诺、许可:你可以这们做。

【乃请王正先、熊子伟二名士】二个名士,就是有名的居士,那么就是德高望重,德望、声名高尚之士。【精心誊录,】写二个人,毛笔字一定写得很漂亮!仔细用心抄写、记录,就是精心誊录。【成兹胜举。】成此这个殊胜的举动。

【起手】就是开始。开始【于康熙戊午】就是西元一六七八年。【夏六月,】夏天的六月。【告竣】就是完成。【于庚申夏六月。】庚申就是西元一六八O,整整抄了三年,一六七八、一六七九、一六八O,整整抄了三年!

【是役也,】就是这一个工程,浩大的工程、伟业,是役也:就像打仗一样的。这一个工程、伟业,【皆仗】仰仗。【诸圣师】诸圣师。【慈】就是慈悲。【荫】就是庇佑,慈悲的庇荫、庇佑【之恩。与此大经】就是《华严经》。【冥护之力。】冥冥当中,冥冥当中,护持有力。

永远离开这个障缘,【永离障缘,顿成巨绩。】巨绩,“巨”就是伟大;“绩”就是功绩,伟大的功绩,马上成就了这个伟大的功绩。有时候你看看,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的笔记,顿成巨绩就是马上成就了伟大的功绩,

【愿回兹功德,】希望回向这个功德。【与法界凡有知识者,】回向这个法界凡是有知识的。

【同游华藏之门,】同游华藏玄门。【繁兴普贤之行,】然后普贤之大行,再一次的兴盛,让大家都会像普贤菩萨这们大行,大行就是勇往直前,勇敢得不得了!所以,大智慧、大勇气的人,就是普贤菩萨。

【报莫报之洪恩,】就是报答……“莫报”就是无法报答,有一个人讲,师父啊!这一句是不是打错了?怎么会“报莫报”?这是什么意思?加一个字:报“答”,中间加一个字“答”,报答莫报之洪恩,就是无法报答,报答没有办法报答的恩,叫做报莫报之洪恩,不这样念,会不晓得他在讲什么。报答没有办法报答的恩,他没有打错,是你自己看错了!

【酬难酬之微志云尔。】酬,就是我们讲的报酬,这个“酬”,我们讲的还愿。报难报……也可以讲:酬难酬之微志,是我一点点的志向,就是这样子,表示自己很谦虚。

【时康熙十九年岁在庚申腊月如来成道日】

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O,一六八O年,在庚申年,所以,岁在庚申就是庚申年。腊月“如来成道日”腊月就是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初八,如来成道日就是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一闪而过,然后大彻大悟,成最上正等正觉。

【闽富沙桂林菩萨戒弟子谢旌大材盥沐焚香拜题】

“闽”就是福建。“富沙”就是一个地的名字,小地区的名字。“闽”就是福建省,在富沙这个地区。“桂林菩萨戒弟子”就是在广西的桂林受菩萨戒的弟子,他的名字叫做“谢旌”,“旌”就是旗子,谢旌,他又一个法名“大材”,大材可能就是师父送给他的名字,谢旌,然后大材。是不是?“盥沐焚香拜题”,洗澡洗完了,还烧香、还拜题。

所以,我们要来听《华严经》,一定要先沐浴,沐浴,净身沐浴,来听《华严经》一定要这样,先洗洗澡再来。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文殊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牌位,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牌位,(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站起来向佛菩萨三问讯后再向师父一问讯。

下课!(师父起狮子座,对大众站立,将法宝举到眉心。引磬响起,大众向师父问讯。)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华严大意》第五讲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唐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唐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清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
卷一~卷四
高雄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  主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大意》
1997年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四页。

    1 清凉国师传。澄观大师十一岁就出家了,十一岁。二十岁的时候,受比丘戒、受具足戒,【即以十事自励】,他自己立了十条戒规,自我勉励。这个对于学戒律的人,或者是一个比丘、有志气的人,那是很重大的勉励。

清凉国师传

清凉国师就是澄观大师,澄观大师。这篇文章很深,唐朝写的,距离今天一千多年,很深,跟武则天写的一样深,一样深。

【国师讳澄观,】这个“讳”就是对尊长的名字避而不称,以表示崇高的敬意,对这个尊长的名字避而不称,以表示崇高之敬意。国师讳,就是澄观。【字大休,】大休。

【会稽人。】会稽人,会稽人就是浙江省会稽县。【姓夏侯氏。】他这个性很少,很少人有这样子的姓氏的,夏侯。【生于开元戊寅,】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西元七三八年出生的。

【天宝七年出家。】天宝七年是西元七四八年,西元七四八年出家的,那时候澄观大师才十一岁,十一岁就出家了,十一岁。【至肃宗二年丁酉受具。】“具”就是具足戒,就是比丘戒。到肃宗二年,这是西元七五七年,澄观大师二十岁,二十岁的时候,理当受比丘戒、受具足戒。

【即以十事自励曰:】就是自我勉励,这个对于学戒律的人,或者是一个比丘、有志气的人,那是很重大的勉励。他自己立了十条戒规,

第一、【体不捐沙门之表,】就是这个色身,外面这个色身;“不捐”就是不捐舍,不舍沙门之表就是仪表,意思就是:他走到哪里,都注意自己的威仪。

所以,我一直劝告我们这些比丘僧团,去应供、供僧的那一天,怎么样呢?你什么戒都放轻松,就一条戒你要坚持,就是不说话,在那么多人的当中,你不说话,自然就会有威仪,自然就会有威仪。所以,这个不舍沙门之仪表,表示说他走到哪里,他都不给人家毁谤,了解说:我是出家人,我应当注重这个威仪。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心不违如来之制,】就是心不违背如来所制的律仪,制,如来之制,就是所制的戒律和威仪。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坐不背】就是不背向,【法界之经,】就是《华严经》,一定要把《华严经》摆在眼前,他看经典,不会把《华严经》放在背后,他看经典,背着《华严经》这样看,他绝对不这样子,表示恭敬法宝到极点,坐不背向法界之经。

第四、【性不染情碍之境。】这个是世间人,世间人,这个五欲六尘非常的严重,如胶似漆,一下陷,爬不起来,性,他绝对不染着情碍之境,就是没有这一些世间的恩恩怨怨,五欲六尘统统绑不住他,他绝对不会去污染这个东西。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尘,】他的脚一定不到比丘尼的道场,不跨进去比丘尼道场,怕人家讥嫌。“不履”就是不践踏,不走入女众的道场。

六、【胁不触居士之榻,】他就算去外面的话,他也不去躺着居士的床铺,不到居士的床榻旁边,他再怎么样累,他都会回山,再怎么样累,都会回这个山;那这样就走不远了,走不远了,就是他有限,有限度的范围。

第七、【目不视非仪之彩,】非“仪”就是礼。这眼睛不看不清净、不礼;这个“彩”是指色,或者是声的境界,“彩”就是色,或者是声色之境,就像孔子讲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一样的道理。眼睛不看不清净的声色,耳不听不清净的音声。

第八点、【舌不味】这个“味”当动词,就是不吃、不尝,用嘴巴去尝试【过午之肴,】“肴”就是食物,换句话说:他是坚持持午。

第九、【手不释圆明之珠,】“释”就是离,他的手一定抓住念珠。为什么?

一般人讲:不着相,不着相,这澄观大师讲:相都是表法的,表示他一心在佛,他拿着念珠,随时随地随处,他统统是在佛号上面,这种用功也是不得了!拿着念珠,他就不会忘记念佛,手不释圆明之珠。

我们现在也是,现在很多居士,也是手不释圆明之珠;但是,就是比较看谁好看,念珠戴在手上:你看我戴这一条好看吗?不是说拼死命的念佛,他把念珠当作装饰用的,问问人家好不好看,不是真的是为了念佛而挂这个念珠,是为了看看不好看的。然后有的更妙,手伸出去问人家:你知道我这条念珠值多少钱吗?比体格的,很奇怪!

第十、【宿不离衣钵之侧。】三衣一钵是圣贤的标志,是出家人特有的圣贤标志,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的。出家人出去外面,都要带的三衣一钵,不离衣钵之侧,旁边三衣一钵,这个持戒很精严的人,旁边一定三衣跟一钵,一定放在旁边,一定放在旁边。

   2 写这个《华严》的注解,那时候才四十六岁而已!【先求瑞应。】先看看有什么感应。

再来,【从牛头忠径山钦】这个牛头忠就是慧忠禅师;径山的钦就是道钦禅师。

这个牛头的慧忠禅师,是唐代牛头宗的出家人,就是禅宗的,西元六八二——七六九,这个人很长寿,有八十几岁,将近九十岁,六八二——七六九,牛头慧忠,慧忠禅师,

径山,加一个“道”,道钦禅师,道钦禅师,西元七一四——七九二,世寿七十九,唐代牛头宗径山派的祖师,这是叫做径山道钦。

【问西来宗旨,】就是禅宗的意思,西来,那就是祖师西来意,祖师西来意就是:达磨祖师来到中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传心。问西来宗旨,西来宗旨就是以心传心,是什么宗旨?即心即佛。

【授华严圆教于京都诜禅师。】上面加一个字,叫做“法”诜,授华严圆教在这个京都法诜禅师。

【至大历三年】就是西元七六八年,那时候三十一岁,大历三年,那个时候,澄观大师是三十一岁。

【代宗诏入内,】那时候皇帝就诏见了,入宫内,入内就是入宫内,代宗诏入宫内。

【与大辩正】底下加两个字不空【三藏译经,】大辩证不空三藏,翻译这个经典。大辩正不空,我们说空,然后讲不空,大辩正不空三藏译经,【为润文大德。】可见他的文笔是好得不得了,要不然怎么润文呢?文笔要很好才有办法润文。

【既而辞入五台】就是五台山,五台底下加一个“山”。【大华严寺,】大华严寺。【覃思华严。】就是深思,深入的思维,“覃思”就是深思《华严》的义理。深入的思维这个《华严》的义理,就是覃思华严,我们讲要正思维嘛,要有正思维。是不是?

【至建中四年,】就是西元七八三年,那时候澄观大师四十六岁,刚好我今年的年龄;今年汤圆还没吃,还差那么一点点,如果不吃汤圆,就依然是四十五岁。快到了!是不是?快到了,只差一点点而已。跟我的年龄一样,人家已经皇帝召见了,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这种功夫,我们是周公召见,睡觉,老是在睡觉。建中四年。

然后覃思华严,到建中四年,【下笔著疏。】就开始拿笔起来,写这个《华严》的注解,那时候才四十六岁而已!

【先求瑞应。】先看看有什么感应。【一夕,梦金容当阳山峙,】有一个金人:这个“金容”就是看到一个金人,全身都是金色光的,清楚的挺立在如同太阳正对面,阳山峙,“峙”就是耸立。说:梦金容当阳山峙,就是梦见一个金人,清清楚楚的挺立在日光当中,挺立在那个地方。所以说:好像站在山的那一边,好像太阳高照,那个人金色放光。

【光相颙颙,】“顒顒”(yóng:a.肃敬的样子;b.景仰的样子;c.波涛汹涌的样子。仰望:颙望。)就是盛大,就是辉耀;因以…就是光相很辉耀。【因以手捧。】就用这个手捧着。这是这样,

【既觉而喜,】醒过来好像很欢喜了。【以谓获光明遍照之征。】获得到光明遍照之征。

【自是落笔无停思,】“征”就是预兆,光明遍照的预兆,之“征”就是征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先有了灵感,这个叫做预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先有了灵感,叫做征兆。

自是落笔无停思,从此以后,这个笔一拿起来,落笔没有办法停止,意思就是:他这个文辞、义理都极为明晰,很顺畅,无停思,你看他没有停顿的地方,非常的通畅,落笔无停思。

【乃以信解行证分华严为四科,理无不包。】就是义理无所不包,“包”就是穷尽。他把这个《华严》,分作信、解、行、证四个阶段;我们会发这个七处九会、信解行证的一个科表,科判的表格。四科,理无不包。

【师每慨旧疏未尽经旨,】这个澄观大师,每每感慨以前的这个疏,就是注解,不尽《华严经》的宗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