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33|回复: 63

成佛唯一路是一心二门,即一心二用同时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6 18: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题目】:成佛唯一路是一心二门,也就是一心二用,同时用!
        (一心二门归纳总结)
        一心二门出自《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说: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另外,成佛唯一路,是因为《大乘起信论》中的“立义分”的“用大”中说: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大乘起信论》主要说的就是“一心二门”,因此就是说,成佛唯一路是一心二门。
         ……以下详细分析:……
        【1】:心真如门等于禅修方法“止”;心生灭门等于禅修方法“观”。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云何修行止观门?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
~~~~~~~~~~~~~
        《起信论疏》释元晓撰:是知依真如门。止诸境相。故无所分别。即成无分别智。依生灭门。分别诸相。观诸理趣。即成后得智也。
~~~~~~~~~
        从上面两段引用可知,止者就是止一切境界相,就是成就心真如门的方法,是无分别。观者分别因缘生灭相,就是成就心生灭门的方法,是有分别。
        另外,《大乘起信论》中的修行方法有五门“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大乘起信论裂网疏》蕅益大师说:当知前四门是助行。止观门是正行。
        前四门中,止观二法也是前四门的核心。这修行方法五门,就是菩萨六度万行中的六度,即六波罗蜜多。止观,可以扩展成静虑和般若二波罗蜜多,
        止观,也可称作是“三轮清净”,三轮是“观”;清净是“止”。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初分净道品第二十一之一中有“三轮清净”,是六个波罗蜜多的核心要求。
        因此,止观,可以代替六度万行。
        重点说明:这里的止观,与《瑜伽师地论》中的奢摩他与毗钵舍那有些差别。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云何修行止观门?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
        《大乘起信论》中的止观是随顺奢摩他和随顺毗钵舍那,应该是包括从初学者模仿到真正成为的全过程。
        【2】:“一心二门”中二门之间的关系是:“心真如门”包含“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即是平等并列关系,同时“心真如门”又是“心生灭门”的上级领导。
        注释:领导,是引领导向的意思,指引方向的意思。表明,二合一的方向和目标是真如。
~~~~~~~~~~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6 册 No. 671 《入楞伽经》说: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为如来藏。
~~~~~~~~~~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2 册 No. 374 大般涅槃经》说: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大乘。
~~~~~~~~~
        从上面的引用可知,一心,等于真如,等于寂灭,等于无所得,等于大乘,等于摩诃衍。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一心等于真如,一心法就等于“心真如门”,因此“心真如门”包含“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即是平等并列关系,同时“心真如门”又是“心生灭门”的上级领导。
        另外,众生心不是一心。《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这里的此心,是指“众生心”,不是大乘心。依于众生心,也可以显示外道义,不只是显示摩诃衍义。
        【3】:“心生灭门”可以分为两种,一者所显示为摩诃衍自相一切清净品法的心生灭门;二者所显示为他相一切不善品法心生灭门。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上文中“心真如相”代表“心真如门”,“心生灭因缘相”代表“心生灭门”,其中有“能示”一词,表明“心生灭门”中也可以有“不能示”的时候。
        《释摩诃衍论》 龙树菩萨造 筏提摩多译:何故依真如门所趣入之摩诃衍法唯立体名,依生灭门所趣入之摩诃衍法立自名耶?真如门中无他相故,生灭门中有他相故。他谓一切不善品法,自谓一切清净品法。若所对治他无,能对治自无,故唯言体不说自焉。若所对治他有,能对治自有,故名言自不唯体焉。
        从上文可知,“生灭门中有他相”。那么“心生灭门”不能显示摩诃衍自相一切清净品法的时候,它所显示就是他相一切不善品法心生灭门。
        【4】:“心真如门”必定与“心生灭门”同时出现,此时为摩诃衍大乘状态。但“心生灭门”可以单独出现,此时为非摩诃衍非大乘状态。
        重点说明:与“心真如门”同时出现的“心生灭门”,是所显示为摩诃衍自相一切清净品法的心生灭门。单独出现的“心生灭门”是所显示为他相一切不善品法心生灭门。
~~~~~~~~~~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
    云何修行止观门?
    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
    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
~~~~~~~~~~
        从上面引用可知,止观二门要双现,就是要同时出现。如本文第一条所说,心真如门等于禅修方法“止”;心生灭门约等于禅修方法“观”。所以说,“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也要同时出现。
         重点说明:《大乘起信论》中的止观是随顺奢摩他和随顺毗钵舍那,因此可以在从初发菩提心进入摩诃衍大乘,到最后成佛的全过程之中,实现止观同时出现。而《瑜伽师地论》中的奢摩他和毗钵舍那,则不是始终同时出现。二者并不矛盾,实际相同。
        另外,一心二门,一心等于真如,“心真如门”包含“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那么,表明处于上级领导地位的“心真如门”出现,则从属地位的“心生灭门”必然出现。
        再次,《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上面引用所说的“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应该是从所显示为他相一切不善品法心生灭门离开,进入所显示为摩诃衍自相一切清净品法的心生灭门,同时“心真如门”出现。而不是完全从心生灭门离开。
        【5】:要重点保证“心真如门”的出现。
        a 、“心真如门”是“心生灭门”的上级领导,因此要重点保证。
          b、《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是“心真如门”,因此重要。
        c、“心真如门”一消失,就出离了摩诃衍大乘状态,而保持“心生灭门”非常容易。比如念“六字大明咒”,即使已经忘记了念咒,进入散乱,但还是处于“心生灭门”中,这时如果“心真如门”还在,就仍然是处于摩诃衍大乘状态中,可以缓慢进步。
        因此,要重点保证“心真如门”的出现。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8: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哪位师兄,认为上文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19-8-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说得这么玄 让很多人不懂,修行成佛之路果真如此吗?!(成佛唯一路?!成佛离不开 道德 佛法真理……)
发表于 2019-8-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真如门等于禅修方法“止”;心生灭门等于禅修方法“观”。

这句有点问题,止与观都属于生灭门。真如门的如实空义是止的基础,如实不空义是观的基础,一切众生的本性上皆具这种止观之基,亦是理即止观。而从一楼讨论的止观看,基本属于生灭门的内容,其真如门的说法很牵强,有名无实。后面对二门的把握也不准确。《起信论》最好参看《大乘止观法门》

点评

摘自《大乘止观法门》南岳慧思大师著:作此解者。名为随顺真如。亦得名为止门。久久修习无明妄想习气尽故。念即自息名证真如。亦无异法来证。但如息波入水。即名此真如为大寂静止门。 这算是《大乘止观法门》中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09:23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09: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8-8 19:03
这句有点问题,止与观都属于生灭门。真如门的如实空义是止的基础,如实不空义是观的基础,一切众生的本性 ...

摘自《大乘止观法门》南岳慧思大师著:作此解者。名为随顺真如。亦得名为止门。久久修习无明妄想习气尽故。念即自息名证真如。亦无异法来证。但如息波入水。即名此真如为大寂静止门。
这算是《大乘止观法门》中的:心真如门即是止法的依据。
您所说的牵强不准确等等,有佛经或其他可靠依据吗?
请教!

点评

这句话后面紧接着就是真如观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1:11
发表于 2019-8-9 11: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9-8-9 09:23
摘自《大乘止观法门》南岳慧思大师著:作此解者。名为随顺真如。亦得名为止门。久久修习无明妄想习气尽故 ...

这句话后面紧接着就是真如观门。。

点评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摘自《大乘止观法门》南岳慧思大师著:复以发心已来观门方便及以悲愿熏习力故。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6:29
发表于 2019-8-9 11: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这文是你转的,故措辞方面没斟酌。。

点评

没关系,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您多考虑考虑《大乘起信论》的作者-马鸣菩萨就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6:33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6: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8-9 11:11
这句话后面紧接着就是真如观门。。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摘自《大乘止观法门》南岳慧思大师著:复以发心已来观门方便及以悲愿熏习力故。即于定中兴起大用。或从定起若念若见若心若境。种种差别。即是真如用义也。此名从止起观。
……
《大乘止观法门》中真如用义,算是观。
《大乘起信论中》心生灭因缘相,即生灭门,所谓的真如之用,全部在心生灭门中。
…………
您在上一贴中说,止与观都属于生灭门,这与您后面的言论  自相矛盾 呀!
怎么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6: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8-9 11:14
我以为这文是你转的,故措辞方面没斟酌。。

没关系,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您多考虑考虑《大乘起信论》的作者-马鸣菩萨就好了。
发表于 2019-8-9 17: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生灭门中也有体。。能示摩诃衍体,是止的功能;能示摩诃衍用,是观的功能

点评

能示,这说明是有分别心,才会有能。 有分别心,不是真正的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7:58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mmqrcode1565341648420.png 上图是我的微信二维码。我的微信号:suifengerguo_sm
加微信好友时,请注明您的论坛用户名。
。。。。。 。。。。。

欢迎有兴趣的师兄去我的微信朋友圈看看,我的微信朋友圈几乎都是佛学相关的内容。
我写了不少帖子,应该是一般难以见到的佛学内容。
不谦虚的说,我算是知道什么是顿悟法门的人。我走的是不归路。如果我的认识错误,也希望有人能点醒我。
我比较忙,难以经营论坛。
不过,希望不要在微信里与我讨论,可以在论坛里发帖与我讨论。
。。。。。。。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机会不多!缘分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7: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9-8-9 17:34
“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生灭门中也有体。。能示摩诃衍体,是止的功能;能示摩诃衍用, ...

能示,这说明是有分别心,才会有能。
有分别心,不是真正的止。

发表于 2019-8-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题目“成佛唯一路是一心二门”成佛唯一路是大乘。
大乘起信论,是要对大乘起信心,生信心。所解析的是大乘。并不是一心二门。
整个论文实际就是论证------大乘为什么是众生心。一心二用是用来解释论证的
大般若经说,大乘所依是法界自性。大乘所缘是一切法,
作者说众生心即大乘。也就说众生心要含摄所依,所缘。故开二门。
真如门----对应的是法界自性,故说示大乘体
生灭门----对应的是一切法,所以说示能示大乘体、用、相。

所以要依起信论来讲成佛的唯一之路,就是明了自心。

2、另外,成佛唯一路,是因为《大乘起信论》中的“立义分”的“用大”中说: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大乘分“法”与“义”,法即众生心。
义中体用相三大是解大乘的“大”
“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这句解大乘的“乘”义。并不是用大义。









点评

前贴的地址是手机版的,可能电脑上不了,下面的地址是电脑版的: 题目 《大乘起信论》中的大乘法真的是众生心吗? http://www.shixi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7285&extra=page%3D1&mobile=no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9 15:29
在这里,您认为“作者说众生心即大乘”,末学以为您理解错了。 有空可以末学在本论坛的新帖“《大乘起信论》中的大乘法真的是众生心吗?”,网址 http://www.shixi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7285&e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9 15:18
众生心即大乘。 刚刚查了一下,有些大德真的这么认为。 我有些嘴软。 ………… 但我还是认为,说:众生心即大乘。是断章取义。 …………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20:25
作者说众生心即大乘。 您是上贴作者,您说:众生心即大乘。 说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9:02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9: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9-8-9 18:50
1、题目“成佛唯一路是一心二门”成佛唯一路是大乘。
大乘起信论,是要对大乘起信心,生信心 ...

作者说众生心即大乘。
您是上贴作者,您说:众生心即大乘。

说错了!
发表于 2019-8-9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2、止、观。并不能代替六度万行。这里就牵涉大乘所行的问题。

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止、观,等修行,他的目的是----“次说修行信心分。是中,依未入正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云何为五?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
这里五门修行,是为未入正定众生说,使入正定。未入正定众生指的是地前众生。
智旭大师所判前四是助行,止观是正行。是因为地前众生当依止观证无分别智。依无分别智,才能真正修习万行。
止观修习,并不是只有止和观。像圆觉经开三门,25轮。
在修证过程有止、有观、有止观双运。即--奢摩他、三摩波提、禅那。可见《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
即如师兄说一心二用同时用,也是禅那--止观双运。还没有证入无分别智。
般若经说,菩萨正定,无般若波罗蜜,无菩萨、无三摩地。  现观庄严论摄曰:三互一性,正定不分别。
《华严心要》云:言止则双忘智寂.论观则双照寂知。




点评

无分别智 无分别是止。 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唯识述记九曰:“忍言智以决断故。” 决断,这是有分别的。因此,智是观。 …… 无分别智,是止观双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9:50
您的意思,是马明菩萨说修行有五门说少了?这水平似乎是差点呀! 您不觉得,圆觉经里的开三门,25轮,都是由止观二法组成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9:39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9: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9-8-9 19:19
2、止、观。并不能代替六度万行。这里就牵涉大乘所行的问题。

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止、观,等修行,他的目 ...

您的意思,是马明菩萨说修行有五门说少了?这水平似乎是差点呀!

您不觉得,圆觉经里的开三门,25轮,都是由止观二法组成的吗?

点评

你要明白马鸣菩萨说的五门是对谁说的?为什么说的? 是对未入定众生,说修行信心分,使信成就发心,入正定聚,毕竟不退。 不是就要这不定众生成佛。而是见道不退。 所有这五门不多不少。前四是福资粮,第五是智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22:18
我上论坛,总是有些不理智,放逸。罪过罪过!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19:48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9: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9-8-9 19:39
您的意思,是马明菩萨说修行有五门说少了?这水平似乎是差点呀!

您不觉得,圆觉经里的开三门,25轮, ...

我上论坛,总是有些不理智,放逸。罪过罪过!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9: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9-8-9 19:19
2、止、观。并不能代替六度万行。这里就牵涉大乘所行的问题。

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止、观,等修行,他的目 ...

无分别智
无分别是止。
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唯识述记九曰:“忍言智以决断故。”
决断,这是有分别的。因此,智是观。
……
无分别智,是止观双运。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20: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9-8-9 18:50
1、题目“成佛唯一路是一心二门”成佛唯一路是大乘。
大乘起信论,是要对大乘起信心,生信心 ...

众生心即大乘。
刚刚查了一下,有些大德真的这么认为。
我有些嘴软。
…………
但我还是认为,说:众生心即大乘。是断章取义。
…………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
上面的句子,把附属部分尽量去掉,留下主干,应该是:所言摩诃衍法者,谓摩诃衍。
………………
摩诃衍,就是大乘。

点评

摩诃衍是梵文的音译。大乘是梵文义译。 摩诃衍与大乘本来就是一个词。 法与义是解释摩诃衍大乘的。 法是指法体。 即摩诃衍大乘是什么? 义是指名义,含义。 即为什么称大乘? 起信论三疏 《东海疏》--元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9 21:39
发表于 2019-8-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9-8-9 20:25
众生心即大乘。
刚刚查了一下,有些大德真的这么认为。
我有些嘴软。

摩诃衍是梵文的音译。大乘是梵文义译。
摩诃衍与大乘本来就是一个词。

法与义是解释摩诃衍大乘的。
法是指法体。
即摩诃衍大乘是什么?
义是指名义,含义。
即为什么称大乘?
起信论三疏
《东海疏》--元晓疏
第二正说。立二章门。谓法与义。
法者是大乘之法体。义者是大乘之名义。
《净影疏》--慧远疏
初立二章门。后释二章门。摩诃言大。
衍是言乘。此义如前广释。所言法者。自体名法。。。。。。所言义者。随事名义。

《贤首疏》-法藏疏
【疏】法者。出大乘法体。谓自体故。。。。。。。义者。辩大乘名义。

点评

摩诃衍者,法名大乘,体名真如。 如果众生心即大乘,那么 马鸣菩萨就不用写 大乘起信论 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0 07: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5 18: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