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染心半净

[佛法知识] 二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复云。虽空不断。虽有不常。有二谛教门。何时无三宝四谛因果罪福耶。此即住世谛破无见也。又前来借空以破有。后四谛品借有以破空。如百论借一以破异。借异以破一。中论亦尔也。此之二种。各示一势。前申破后迥破。前申破。住如来因缘世谛破空见。住如来因缘第一义破有见。带申破。后迥破者。借有破无。借无破有。此有无并是众生有无。皆须破洗。一无所留。借无破有。有去无亦除。故是迥破。此即说于二谛破众生二见。故有大利益也。

       次更明前两人失二谛义。前明。萨卫谓诸法有。不识第一义谛。方广计。有分无故诸分无。柱无故四微无。人无故五阴无。计一切诸法无。不识世谛。一往如此耳。再往二人俱失二谛。萨卫既不知诸法性空者。亦不识诸法于颠倒因缘有。既失第一义即失世谛。故中论云。汝破一切诸法因缘空义。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此即破空义。即破一切有法也。
      又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即不成故。萨卫不识空义。二谛皆失也。次方广明诸法空失于世谛。既失世谛。即失第一义谛。故中论初云。闻大乘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空。若都空则无罪福报应等。如是则失世谛第一义谛。故方广不知有具失二谛也。何故尔。空是有空。既其失有。是即失空。又且有即是空。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既即是空。失有即失空。空既然。有亦尔。为是义故。此二人皆失二谛。以皆失二谛故。破失令识如来二谛也。
        问何人失二谛耶。解云。大而为言。有两种人失二谛。一者不学二谛失二谛。二者学二谛失二谛。凡失二谛不出此二种也。若是百论。即对不学二谛失二谛缘。何者。百论正对破外道。外道不知诸法性空。不识第一义谛。既不知诸法性空。亦不知诸法于颠倒因缘有。不识世谛。所以提婆菩萨。从初破诸法性有。毕竟无所有。次破空品破性空。破外道性有性空竟。然后示如来因缘二谛。明诸法性空为真谛。随俗说故无过。即世谛。破彼空有示其二谛。百论作此用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次明中论者。具破两种失。百论但破不学二谛失二谛缘。中论具破不学二谛失二谛及学二谛失二谛缘。何者。中论正破内傍破外。正破内。则正破学二谛失二谛缘。傍破外。即破不学二谛失二谛缘。破不学二谛失二谛。如百论也。破学二谛失二谛者。复有两种。一者正破大乘。二者傍破小乘。大乘学二谛失二谛。小乘不识二谛失二谛。小乘不识二谛失二谛者。即是前方广萨卫两人。并不识二谛。萨卫明诸法性有。不知诸法性空。既不知性空。即不识诸法颠倒有。不知性空。不识第一义谛。不知颠倒有。即不识世谛也。次方广不识二谛者。未知此人何学。彼若小乘学。则推画起邪见。明有分既无诸分亦无。于有起邪见。彼若大乘学。则闻大乘说起邪见。闻大乘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空。若都毕竟空。云何分别有罪福报应等。若有罪福则不应空。推画空便起邪见也。既起空见即不识世谛。既不识世谛。即不识第一义谛。又此空是邪见空故。二谛皆失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三藏明诸法有。云何于三藏起邪见耶。解云。于外道中。尚得起邪见。如六师中云。无黑业无黑业报等。于外道中。尚得起邪见。况于三藏中不得起邪见耶。此即小乘不识二谛失二谛也。次大乘失二谛者。大乘学二谛失二谛。龙树正为此人出世。造此中论及十二门大智论。并为学二谛失二谛也。然大乘失二谛。复有二种。一者学二谛成性二谛。二者学二谛成一谛。前小乘有两失。一性有失二谛。二邪空失二谛。今大乘亦两失。如前佛法中都有四种失二谛。学二谛失二谛。成性二谛者。闻有住有。闻空住无。如从来初章。他有有可有。有无可无。有有可有。不由无故有。有无可无。不由有故无。不由无故有。此有是自有。不由有故无。此无是自无。自有即有故有。自无即无故无。斯即失因缘二成性二。失不二二成二故二也。言学二谛失二谛成一谛者有二种。一者学二谛成空谛。二者学二谛成有谛。学二谛成一空谛者。诸法于颠倒有名世谛。诸贤圣真知性空名第一义谛。明颠倒有为非诸法性空为是。何以故。诸贤圣真知诸法性空。故知。诸法性空定是也。此人闻空故空。闻有亦是空。学二谛唯成一空谛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二谛成一有谛者。有二义。一者即鼠喽栗二谛。二者心无义。鼠喽栗二谛者。经中明色色性空。彼云。色性空者。明色无定性。非色都无。如鼠喽栗中肉尽栗犹有皮形容宛然。栗中无肉故言栗空。非都无栗故言栗空也。即空有并成有也。言心无义者。然此义从来太久。什师之前。道安竺法护之时。已有此义。言心无义者。亦引经云。色色性空者。明色不可空。但空于心。以得空观故言色空。色终不可空也。肇师破此义明。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得在神静者明心空。此言为得。色不可空。此义为失也。然此之两释。并是学二谛失二谛。失世谛不识第一义。不识第一义即不识世谛。何者。此是空有。失有即失空。又设得一有。此有是有见有。故二谛皆失。空边亦尔。故皆失二谛。失二谛即失假。失假即失中。中假理教皆失也。学二谛成性二谛。亦一切失。闻二住二不识不二。不识不二即失中。失中即失假。此非相待失。失中即失假。何以故。假即中故也。学二谛失二谛。既并失不识二谛。失二谛理然。皆失大有三节。一者学二谛成一谛。失二谛一切失。二者学二谛成性二谛。失二谛一切失。三者不识二谛失二谛一切失。如此等人既一切失。詺作何物人耶。此乃是狂愚人耳。为是人故。四依出世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菩萨出世。提婆菩萨出世。破不识二谛失二谛。龙树菩萨出世。破学二谛失二谛。此二菩萨。破病具足也。非但释迦佛须此二菩萨。十方三世诸佛。并须此二菩萨。何以故。此二菩萨摄一切菩萨。两失摄一切失。破此两失。则申一切教。何者。此二失障二谛。破此二失。则二谛通。二谛通则一切经申。若尔故知。三论不可思议。所以关中叹云。中百两论文未及此。人又无通鉴。谁与正之。及至之后叹云。后谈道之人。始可与论实矣。实理如此。何者。失不出此二。中百两论既破此二失。二谛即通。二谛通一切教申故。三论有大利益也。通意如此。次对当路数论者。数人则不识二谛。彼不知诸法性空。但明诸法性有。一切皆有。不识第一义。既不识诸法性空。则不知诸法因缘有。二谛皆不识故。失二谛也。成论者。依彼论宗则同三藏。何者彼序云。故我欲正论三藏中实义。则同萨卫不识二谛。若就彼义中有二谛义。彼明人法二空。但是声闻空。终不识性空。何者。大智论云。佛于声闻法中。不说自性空自相空。以不说自性空故。不识第一义。不识第一义。即不识世谛。若尔数论皆失二谛。以如此等人并失二谛。所以诸佛说二谛。菩萨申二谛教。令众生识二谛。识二谛即识一切中假等。所以说二谛有大利益。前明失二谛有二种。一者不识二谛失二谛者。当世即数论二人。数人不知诸法性空。但明诸法性有。此人不识性空。无第一义谛也。论人虽明诸法空。是声闻法空。非今第一义空。今以诸法本性空为第一义谛故。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云。诸贤圣真知性空名第一义。成论无此空。何以知尔。成论正明三藏法。龙树判云。佛于声闻法中。不说诸法自相空自性空。既无自性空故。彼无第一义谛。于彼不无人法二空故。彼引罗陀祇喻经。明人法二空。但此空折法明空。不明本性空也。此则据毗昙一节。毗昙不明空。成论则明空。若尔望毗昙则有二谛。望摩诃衍则无二谛。但是世谛。何者。今摩诃衍。正以诸法本性空为第一义谛。彼但折法明空。所以无第一义谛也。问用此语为何耶。解云。欲释十二门论中一句语。彼论云。汝今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今将数论等释此语。问若为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也。解云。毗昙亦明二谛义。谓十六谛理苦无常等为第一义谛。刀杖逼迫等事苦为世谛。彼就事理判二谛也。今明。此判二谛倒。何者。理之与事并是世谛。诸法性空。乃是第一义谛。无常等是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故云。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也。二谛既倒。则一切皆倒。何者。诸佛依二谛说法。二谛既倒。故一切皆倒。所以堕在失处也。次成论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者。明诸法有为世谛拆法空为第一义谛。今明。诸法有拆法空。并是世谛。何者。今就性空非性空以判二谛。性空为第一义谛。非性空为世谛。汝拆法空非性空故。是世谛。汝谓是第一义故堕在失处。何者。汝论宗云正明三藏。龙树云。佛以三藏中不说性空故。无第一义。若有第一义。则乖汝论宗。且应云故我欲正论摩诃衍实义。而传格道正论三藏义。故无性空。无性空故。无第一义谛。进退皆屈。此非横破。道理如此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16: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次明学二谛失二谛者。大师云。此如失琉璃珠。譬在大池浴失琉璃珠。诸人求珠不得珠。各提瓦石欢喜持出。乃知非真。实是唤鱼目谓为夜光。此即学二谛不识二谛也。

       问此人得是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不。解云。亦得。此有二义。一者就破明。二者就立辨。就破明者。论中横破万法。竖洗五句。一切毕竟无所有。彼便谓是第一义。此是真谛遣故一切空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16: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拙讲三论者。亦作此谓。言此等破洗是第一义谛。今明。此是世谛谓是第一义谛。何以知之。且举譬如十六知见我空。无十六知见我。为是世谛为是第一义谛耶。彼云。十六知见我空。此是世谛空。何者。实无十六知见我。外道颠倒谓有。破十六知见我。十六知见我空者。此是世谛空。今亦尔。实无此等诸法。特是颠倒谓有。今破横谓明诸法空故。是世谛空。亦非是世谛。此乃是世谛所离。离如此等诸法。始是世谛。为是故。破一切诸法。无所有。是世谛。以彼不了。谓是第一义。是故堕在失处。故是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也。言立义者。因缘无碍二谛。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16: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中论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即是假名。即是中道。横竖皆无碍。假即中即竖无碍。二不碍不二。不二不碍二。二为不二用。不二为二用。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即横无碍。有不碍空。空不碍有。有为空用。空为有用。何但空有无碍。唯就有中一切法无碍。

      如华严所辨。三世无碍净秽长短佛刹无碍。如此无碍名曰圣谛。菩萨得无碍者。非是诸法是有碍。菩萨得无碍观。令诸法无碍。得无碍通使诸法无碍。良由诸法无碍故。菩萨体法无碍故。菩萨得无碍观。得无碍观故。得无碍辨。得无碍通。若诸法有碍。菩萨得无碍通。使令无碍者。菩萨则有过罪。以诸法自无碍故。菩萨得无碍观。得无碍通。得无碍辨也。如此无碍故。名第一义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16: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由来人二谛即有碍。三假为世谛。四忘为第一义谛。三假不得为第一义。四忘不得为世谛。第一义不得有名相。世谛不得无名相。所以大师云。彼作两橙解义。闻说诸法空。即内置真谛橙中。闻说诸法有。即内置世谛橙中。世谛不得空。真谛不得有。如此有无皆碍。碍故悉是世谛。彼即云。我有真俗二谛。
发表于 2019-5-5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何并是世谛耶。解云。有无碍皆是世谛。汝自为是第一义故。是闻世谛为是第一义谛也。如此等。并失如来二谛。不能知佛法深义。若能知二谛。则知佛法深义。何者。识知毗昙二谛是毗昙二谛。知此二谛并是世谛。终不学如此二谛。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识成论二谛是成实论折法二谛。非是诸法性空二谛。识从来有得大乘是有碍二谛。识诸佛菩萨无碍二谛。识如此等二谛故。知深佛法义。偈云。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反此。应云若人能了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得知真实义。为是故。说二谛有大利益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就中论明得失二谛如此。次就十二门论以辨得失二谛。论文云。若人知二谛。则得自利他利共利。若不知二谛。则不得三利。此之二论互明得失也。言自利他利共利者。了世谛第一义谛。发生方便实智名自利。了第一义谛世谛。发生实方便智名他利。具了真俗二谛。具生二智名共利也。二者菩萨自了真俗二谛。发生权实二智名自利。菩萨如实而悟。今还如实而说。令众生亦了真俗二谛发生权实二智名为他利。自他皆了二谛。皆生二智名为共利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此两种二智何异耶。解云。初则就真俗判二智。后就自他内外判二智。前真俗判二智者。了世谛第一义谛。名方便实智。了第一义谛世谛。名实方便智。了二谛判二智也。后就自他内外判者。内自悟二谛名实智。外为他说二谛名方便智。此即就实智中开二谛。就方便智中开二谛。此即就内外自悟化他以判二智也。得此二智利益者。明此二智是十方三世诸佛父母故。净名经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此生故。此二智是诸佛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了二谛。则有二智。有二智故。有十方三世诸佛。若不了二谛。则无二智。无二智则无十方三世诸佛。故知。说二谛有大利益也。又利益者。了世谛第一义谛。离凡夫地。了第一义谛世谛。离二乘地。离凡夫地。离二乘地。是菩萨地。若不了第一义谛世谛。不离二乘地。不了世谛第一义谛。不离凡夫地。不离此二地。即在五百由旬险道之内。若了二谛。即出五百由旬外。入菩萨位。生在佛家。种姓尊贵。为是故了知二谛有大利益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利益者。离断常二见。了世谛第一义谛。离常见。了第一义谛世谛离断见。离断常二见。行于圣中道。见于佛性。若不了二谛。即不行中道。不见佛性。不见佛性。即无性佛等。若了二谛。即离断常。行于中道。见佛性。即有性佛等。为是故当知。识二谛有大利益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略明得失利益如此。次明悟教生智义。此义难解。若为生智耶。大师旧语云。禀教得悟。发生二智。教转名境。若不悟即不生智。言不悟者。闻有作有解。有即住有。有不表不有。闻无作无解。无即住无。无不表不无。名为不悟。言悟者。闻有不住有。有表不有。闻无不住无。无表不无。名之为悟。
      作若为悟耶。为当悟非有非无不二。为悟有无二耶。若因有无二。悟非有非无不二。应生不二智。云何生二智耶。若言悟有无二者。此乃是悟教不应悟理。既不悟理。那得名悟耶。进退难明。未释云云。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5: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次明二谛是教义。摄岭兴皇已来。并明二谛是教。所以山中师手本二谛疏云。二谛者乃是表中道之妙教。穷文言之极说。道非有无。寄有无以显道。理非一二。因一二以明理。故知。二谛是教也。所以明二谛是教者有二义。一者为对他。二者为释经论。为对他明二谛是境。彼有四种法宝。言教法宝。境界法宝。无为果法宝。善业法宝。二谛即境界法宝。有佛无佛常有此境。迷之即有六道纷然。悟之即有三乘十地故。二谛是迷悟之境。今对彼明二谛是教也。言释经论者。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08: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论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百论亦尔。诸佛常依二谛。是二皆实不妄语也。大品经云。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又涅槃经云。世谛即第一义谛。随顺众生故说有二谛。以经明二谛是教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