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28|回复: 287

[佛法知识] 二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30 1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近日,论坛里某资深师兄真俗混淆,提出一些很搞笑的问题,比如,佛是有情还是无情,五台山草木是佛,五台山外的草木是不是佛等等,不一而余,皆是不明真俗二谛之故,以此因缘重新学习一下二谛。


龙树菩萨智慧法,
吉藏大师导入门,
善根福厚有缘者,
少许少许日日积!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10: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诸佛都是依于世俗与胜义来开演大乘甚深佛法。也阐述了世俗谛的修行是胜义谛修行的基础: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即是胜义,意思是说,如果不依靠世俗谛,则不可能证得第一义谛;如果没有证得第一义谛,则不可能获得涅槃的果位。《入中论》更说:“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不知分别此二谛,由邪分别入歧途。”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11: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刻二谛章叙
  嘉祥藏大师所撰二谛义章三卷。传流吾国已来。仅一千年奇矣。宠藏之古名蓝之间。而不以广其传者也久矣。向者龙宝与公。偶得上下两通。辄刻木以布海内。譬诸宝鼎之阙一足。不亦恨乎。近有书林某者。幸得古本之全者而来。请余重施国字而传于千岁之下矣。于是两本对捡。则与公之本。非但阙中卷。亦于上卷中。脱二十余纸。况且豕亥凤风比比有之。余慨然喟言。曾闻其名未得其书。如渴者闻梅。然而虽偶得传之。阙而未完全者几许年所。今也幸得见其全书。前之所谓渴云者顿息矣。余既然则人谁不尔乎。今将广行于天下。此举岂辞劳乎。是余之所以忘固陋而不敢辞其请也。而今上下两卷。直用与公之所刻者。不复改雕。其中或文字写误者。或两本相异者。或疑而未决者。或恐此处必脱某字者。则皆标之卷眉。而一处未尝以私意改易之。务在存古耳。于是乎可谓。宝鼎再得为完器也。何其快哉。其既然则安知。章主大师之不熙怡微笑于那伽定中也。又安知。与公之不忻跃于地下也。是为序。
  宝永七年岁次庚寅孟春日
  洛西五智山沙门慧旭寂谨书于忘虑亭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15: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谛义》——胡吉藏

      睿师中论序云。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祛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寻斯四论者。真若日月在怀无不朗然鉴彻矣。若通此四论。则佛法可明也。师云。此四论虽复名部不同。统其大归。并为申乎二谛,显了不二之道。若了于二谛。四论则焕然可领。若于二谛不了。四论则便不明。为是因缘。须识二谛也。若解二谛。非但四论可明。亦众经皆了。何以知然? 故论云。诸佛常依二谛说法。既十方诸佛。常依二谛说法。故众经莫出二谛。众经既不出二谛。二谛若明,故众经皆了也。然四论皆有二谛之言。今且依中论>文以辨之。论文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也。然师临去世之时。登高座付属门人。我出山以来。以二谛为正道。说二谛凡二十余种势。或散或束。或分章段,或不分分时。或开为三段。乍作十重。所以为十重者。正为对“开善”法师二谛义。彼明二谛义有十重。对彼十重,故明十重。一一重以辨正之。师唯道此义有重数。所余诸义。普皆不开。若有重数者。非兴皇者说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15: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重者。初则二谛大意。最后二谛同、异。今第一明,二谛大意也。然师道二谛义。多依二处。一依《大品经》。二依《中论》。今且依《中论》明二谛义。所以依《中论》道二谛者。《中论》以二谛为宗。若了二谛。《中论》即便可明。为是义故。依《中论》说二谛也。《中论》四谛品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此语即难解。若为依二谛说法耶? 解云。二谛是本。说法是末。二谛是所依。说法是能依。然此语惊耳! 非从来所知也。问,何以得知诸佛依二谛说法,二谛是所依耶? 解云出论,不假人解。故云,经有论故,义即易解。
今依论释之,论“四谛品”,前释二谛,次释依二谛说法。前释二谛云: 世俗谛者,一切诸法性空,而世间颠倒谓有,于世间是实,名为世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于圣人是实,名第一义谛。次云,诸佛依是二谛,为众生说法。此则前释二谛竟。然后明,诸佛依是二谛为众生说法。故知,二谛是本,说法是末,二谛是所依,说法是能依,依此二谛,为众生说法也。
问,从来云,诸佛依二谛说法者,为凡说俗,为圣说真,为凡缘说有,为圣缘说空。何得言,为凡说有、为圣说空、为依二谛说法耶? 今明,如上“有”于凡为实名俗谛,“空”于圣是实名第一义谛,依此二谛,为众生说法也。
又且问,诸佛何意,依二谛说法耶? 解云,欲明十方诸佛所说皆实故,依二谛说法。何者? 谛是实义,“有”于凡实,“空”于圣实,是二皆实,诸佛依此二实说法,是故诸佛所说皆实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1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九十六种所说,何意虚假不实,以其不依二谛故,所以虚假不实。诸佛依二谛说法故,凡所说法皆实,以诸佛所说皆实故,所以诸佛,依二谛说法也。
又问,若为依二谛说法,说法皆实耶? 解云,诸贤圣,如实悟诸法性空,如来依彼如实悟而说故,诸佛所说亦实,此则依第一义谛说法是实。世人于瓶衣等是实,诸佛随俗说瓶衣故,所说亦实。如《百论》云:佛入舍卫城,随俗语故无过; 此则依世谛说法是实,依彼二实而说故,诸佛说法皆实也。依圣谛说名依第一义谛说法,依二谛为众生说法,此语不可失也。
今问,依二谛说法,所依于谛,为是得,为是失,为亦得亦失,教谛亦作此问。然大师云,于谛是失,教谛是得。何者言“于谛”失者? “有于凡是实有,空于圣是实空,此空有于凡圣各实,是故为失也”。言教谛者,如来诚谛之言,依凡有说有,有不住有,有表不有。依圣无说无,无不住无,无表不无。此则“有、无”二,表非有非无不二。二不二、不二二。不二二则是理教,二不二则教理。教理应教,理教表理。理教二不二因缘,是为得也。
然教谛如此,虽如此而复未可解,何者? 汝依二谛说法,依二谛与说法,皆是教谛不? 若皆是教谛,则违论文。论云。诸法性空,世间颠倒谓有谓世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为第一义谛。诸佛依此二谛说法,那忽并是教谛耶!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10: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正此一句。明依二谛说法。所依是于谛说法是教谛也。问所依二谛为得为失者。论自判。论云。诸法性空。世间颠倒谓有。于凡是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无生。于圣是谛。此则开凡圣二谛异。凡圣虽复不二。不二而二。有凡谛圣谛。凡谛即是失。圣谛即是得。何者。既云诸法性空颠倒谓有。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故知。凡谛失圣谛得。何以故。凡谛是颠倒故是失。圣谛是不颠倒故是得。此即开凡谛圣谛倒谛不倒谛也。问若所依二谛有倒不倒者不可解。何者。佛可依不倒说。云何依颠倒为众生说耶。若言二于谛皆不颠倒。则乖论文。

       论文云。世间颠倒谓有为世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为第一义谛。依是二谛。为众生说法。故知。依倒不倒说。若顺论文。诸佛菩萨。岂得依颠倒说法耶。进退难解未释云云。问前云所依于二谛有得有失。将不乖师所说耶。师云二于谛是失。今何得判二于谛有得有失耶。解云。汝言于谛并是失。是何处语耶。今明。于谛皆失者。非是所依于谛皆失。乃是禀教成于。此于谛皆失。何者。如来说有为表不有。说无为表不无。说二为表不二。彼闻有作有解。闻无作无解。闻有作有解有。于凡实名俗谛。闻无作无解无。于圣实名第一义谛。此之二谛皆失。问若为失耶。解云。如来说有为表不有。说无为表不无。说二令识不二。举指令得月。而众生闻有住有。闻无住无。守指忘月。住教遗理。岂非是失耶。若尔此则有二种于谛。一者所依于谛。二者迷教于谛。所依于谛。有得有失。迷教于谛。二皆是失。所依于谛是本。迷教于谛是末。所依于谛是本者。且约释迦一化为论。

       释迦未出之前已有此二于谛。释迦依此二谛为众生说法。何者。诸佛说法无不依二谛。故发趾即依二谛而说。当知。所依于谛是本也。迷教于谛是末者。众生禀如来有无二谛教。作有无解成于故。此于谛在后也。又有三异。谓前后能所通别。从后释之。言通别者。所依于谛则通。迷教于谛则别。所依于谛通者。世间颠倒谓有。于世间是实为世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为第一义谛。此之二谛通一切凡圣。如涅槃经。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10: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经云文殊问云。世谛之中有第一义不。第一义中有世谛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谛。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云。世谛即第一义谛。随众生故分别说二。世人知者名世谛。出世圣人知者名第一义谛。此即世出世两人判于二谛。中论文正尔。世间颠倒谓有为世谛。此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为第一义谛。故此二于谛通也。言迷教于谛别者。如来说有无二谛。为表不二之道。有方便者。闻二悟不二。识理悟教名教谛。无方便者。闻二住二。不识理迷教名于谛。于谛但是无方便者。所以是别也。言能所者。所依于谛则是能化。迷教于谛则是所化。此一往偏约第一义谛边说耳。何者。论云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故是能化。此如涅槃经。
       经云。一切世谛。若于如来是第一义谛。只世谛于如来是第一义故。此第一义谛是能化。论正尔。凡夫颠倒谓有。诸贤圣唯知此颠倒性空不生不灭。于圣人是第一义谛。若尔当知。此第一义谛是能化谛也。迷教于谛是所化者。禀教成于。虽复是圣。终是禀教。以禀教故是所化也。言前后者。与本末不异。所依于谛是本是前。迷教于谛是末是后。发趾依于谛说。然后众生禀教。有方便悟理成教谛。无方便不识理成于谛。故前后为异也。次更简一句。前云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于圣人名第一义谛。如涅槃经。一切世谛。若于如来是第一义谛。问既云一切世谛于如来是第一义谛者。亦得言一切第一义谛若于凡夫是世谛不。解云。如此只出论文。

      论云。世谛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间颠倒谓有。于世人为实。名之为谛。解世谛。前举一切法性空以释之。明一切法性空。世间颠倒谓有。于世人是实名为谛。当知。一切第一义谛。于凡是世谛也。如大品云。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有无所有。如是有于圣人无所有。即世谛为第一义谛。无所有于凡如是有。第一义谛为世谛也。问何意开凡圣二谛耶。解云。今开凡圣得失二谛者。示圣得凡失令转悟。明此是凡谛此是圣谛此是倒谛此是不倒谛。示是凡圣。令舍凡学圣弃倒从不倒。为是义故开凡圣得失二谛也。何以知然。具出经论。大经云。欲令众生深识第一义谛。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如来宣说世谛。众生若不因世谛悟第一义谛。如来终不说于世谛。说世谛令识第一义谛也。又中论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说世谛令得说第一义。说第一义令得涅槃。故开二谛也。

       又大品云。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所谓示是道是非道。非道即是倒。是道即非倒。示是道是非道。令举非道从道。亦示倒示不倒。令举倒从不倒。为是义故。开二谛示得失。令改悟也。然二谛大判有三节。一者凡圣就倒不倒判二谛。二者就圣中自判二谛。三者就凡中自判二谛。就凡圣判二谛者。凡所解为世谛。圣所解为第一义谛。此判凡圣者。就知性空不知性空判凡圣。未知性空为凡。若知性空为圣人。就此判二谛也。就圣中自判二谛者。圣人了有是空有空是有空。此之二谛。皆是圣二谛也。何者。如四谛者。苦集灭道皆名圣谛。二谛亦尔。真俗两种。皆是圣谛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何处作此说耶。解云。如般若四摄品末所明。自有时情转千开。有时须文义明据。今宜须文义分明也。彼文云。凡夫若知世谛。应是须陀洹乃至于佛。若尔凡夫不知世谛第一义谛。唯是圣人知此二谛。故此二谛皆是圣谛也。
     大判如此。就圣中复有无量种。如大经云。我一时与弥勒在耆阇崛山。共论世谛。五百声闻不觉不知。何况甚深第一义谛。约此而论。二乘不知二谛。唯菩萨知于二谛也。此则从来义坏。何者从来云。三乘皆会真谛。并解二谛。圣则真解二谛。贤则似解二谛。小乘七方便。大乘三十心相似解。小乘苦忍以上。大乘初地已上。真解二谛。解世谛通缘似理。解真谛四绝百非。三乘并解二谛。若是涅槃经。明五百声闻不知二谛。尚不知世谛。况甚深第一义谛。故从来义不成也。今时得有此义。何者。二乘生灭断常心。不行中道。不见佛性。中道是本。既不识本。岂能知末。既不见理。岂能识教。何者。彼有不得无。无不得有。有不能无用。无不能有用。二不能不二用。不二不能二用。横竖皆碍。若是菩萨。有为空用。空为有用。二为不二用。不二为二用。横竖无碍故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凡中自判二谛者。一切皆是。只从来所释二谛是也。彼云。三假七实为世谛。四绝百非为第一义谛。三假不得四绝。四绝不得三假。亡不得有。有不得亡。绝不得不绝。不绝不得绝。如此二谛。皆是凡夫二谛也。

       何以知尔。大经云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具有有无断常二见也。又有于凡实为谛。亦空于凡实为谛。实有此空故空为谛。所以凡亦有二谛也。此则皆开三种二谛。从来人二谛。任运堕凡夫二谛中。何者。我有三种二谛。一凡圣判二谛。二就圣中自判二谛。三就凡中判二谛。凡二谛者。三假为凡俗谛。四绝为凡真谛。汝义若为耶。汝义三假是俗谛。四绝是真谛。自堕我凡二谛中。非故安处也。如一家理内外义。汝作义自落我理外中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前来略释依二谛竟。次释依二谛为众生说法。问既云依二谛说法。为何人说何物法耶。诸人领大师语云。为凡说有法。为圣说空法。为凡圣两人说空有二法。名依二谛说法。问师有此语不。答然师实有此语。但用此语有处。人唯得此语不解此意。何者。为凡说有。为圣说空。名依二谛为众生说法。此成何物语。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何得言为凡说有为圣说空。名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耶。又且岂依凡说有还为凡说有。依圣说空还为圣说空耶。论文云。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既知诸法本性空。云何更为说空耶。今所明者如论释。论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亲道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何时道为圣说法耶。为凡夫众生说法。不为圣人说法也。问此就何义判为众生说二谛耶。解云。此就迷悟能所。判为说不为说。明众生迷有无未悟有无故。为众生说有说无。明此是有此是无此是凡此是圣此是倒此是非倒。令众生从有入无舍凡取圣。为此义故说二谛。若是圣人已悟。何须为说。以凡未悟故。须为说二谛。凡未悟故禀教。圣已悟故不禀教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言能所者。一切世谛。若于如来皆是第一义谛。既于如来是第一义谛故是能化。岂能化为能化说法耶。一切第一义谛。若于众生则是世谛。以众生是所化所以。须为众生说法也。
      次将中论观法品及大论释往生品二处文。释成此义。中论观法品云。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长行中释。为凡夫说我说无我。又为得道圣人说我说无我。我无我即是二谛。故大论初品云。人等世谛故有。第一义谛即无。当知。我是世谛。无我是第一义谛。既为凡说我无我。为圣说我无我。则为凡说二谛。为圣说二谛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论释往生品云。问云。前习应品。明无菩萨则无去来。今何故说有菩萨有去来耶。释云。不相违。为凡说无去来。为圣说有去来。为圣说无去来。为凡说有去来。然去来无去来还是二谛。则为凡说二谛。为圣说二谛。大意与中论同也。
     然师复明为凡说有为圣说空为凡圣说空有。此都三节说二谛义。前为凡夫说二谛。不为圣人说二谛。亦就迷悟能所判如前也。次释法品。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法品何意为凡说二谛。为圣说二谛耶。解云。为凡说我无我。如前为凡说有无令转悟不有无。我无我亦尔。众生迷我无我。为其说我说无我。令离我无我。离我即离常。离无我即离断。令其离断常悟中道故。         为凡说我无我也。为圣人说我无我者。圣人解我无我。是故为圣人说我无我。前为凡说我无我。凡迷我无我。为圣人说我无我。非是圣迷我无我故为说我无我。但圣人闻我无我。即解我无我故。为说我无我。         大论引天问经中说。罗汉最后边身能说我无我不。解云。能说故圣人解我无我也。又云。如军防密号唯防人解余不解。说我无我。唯圣人解。余人不解。以圣人能解我无我故。为圣人说我无我也。中论既然。往生品类尔可知也。问凡夫迷我无我。为凡说我无我。令悟我无我。可有益。圣人解我无我。为圣人说何益耶。解云。此不就利益为说。直明凡不解我无我圣解我无我。以圣解我无我故。为圣说我无我。此为益凡。利他不自利。如阿难称我闻。为益众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大师云。为凡说有为圣说空者。此之凡圣是所化缘。禀教凡圣。有于凡实。为凡说有令悟不有。空于圣实。为圣说空令悟不空。令凡圣说有无悟不有无。亦令凡悟不凡。令圣悟不圣。不凡不圣中道正法。故云。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也。

      又为凡说有为圣说空者。明随凡说有随圣说无如一色。于凡有于圣无。随凡说色有。随圣说色无。色未曾有无也。此正为对由来人义。彼云。三假为世谛理。四亡为真谛理。有二谛道理。今明。随凡说有。随圣说无。乃是随凡随圣说有无。何处有二谛道理耶。为是义故。云为凡圣说有无也。此则释为众生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0: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次释说法。然说法凡有三种。或具说二谛。或但说第一义谛不说世谛。或但说世谛不说第一义谛。此三种并出经论。大智论释往生品云。问曰。前习应品。明菩萨习应波若。不见菩萨。不见波若。无菩萨无波若。今何意复说有菩萨往生来生耶。答曰。前明无菩萨无波若者。就第一义谛门说波若。今说菩萨往生者。就世谛门说波若。此就二谛说波若也。

      又涅槃经云。善男子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众钝故。当以世谛而解说之。此亦就二谛说涅槃不闻闻义。前云莫入甚深空定大众钝故。即是就第一义谛门说。当以世谛而解说之。此即是就世谛门说也。大智论云欲说第一义悉檀故。说波若波罗蜜经。此即但说第一义谛。又大经云与弥勒共论世谛五百声闻不觉不知。此。即但说世谛。虽复三种不同。如来所说。不出二谛也。问何意如来说法不出二谛耶。解云。二谛即是四悉檀。三悉檀即是世谛。第一义悉檀即是第一义谛。四悉檀摄十二部经。摄八万四千法藏。摄法既尽。二谛摄法亦尽。此就不尽尽明义也。以二谛摄法尽故。如来就二谛说法也。问曰。二谛与四悉檀摄法皆尽。何意诸佛依二谛说法。不依四悉檀说耶。解云。通皆得。既依二谛说。亦依四悉檀说。别即不例何者此有义。欲明诸佛所说皆实。金刚波若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是故依二谛说。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悉檀名。不的主实。是故不依四悉檀说也。问不依四悉檀说法。用四悉檀何为。解云。二谛是所依。依二谛说四悉檀法。此亦两种。各取一义明。实而说义名四悉檀。说而实义称二谛。此即依于二谛。方便属缘不同。是故有四种悉檀也。问若为依二谛说四悉檀耶。解云。依第一义谛说第一义悉檀。依世谛说三悉檀。依第一义谛说。合而不开。依世谛说。开而不合。以依第一义谛还说第一义悉檀故。合而不开。依世谛说三悉檀故。开而不合也。

         
         问何意依第一义谛合而不开。依世谛开而不合耶。解云。既有二谛。那匆并合开。真俗因缘。开合因缘也。问等是二谛因缘。何故第一义谛合而不开。世谛开而不合耶。解云。世谛是空有。第一义谛是有空。第一义谛。差别无差别。世谛无差别差别。第一义谛二不二。世谛不二二。为是故。世谛开而不合。第一义谛合而不开也。

  问依第一义谛说第一义悉檀者。诸贤圣真知诸法性空。还依彼所悟性空。而说诸法本来无生寂灭。此可解。若为依一世谛说三悉檀耶。解云。三悉檀并依世谛故说。瓶衣车乘等法。于世间为实。名之为世谛。依世谛说世界悉檀。如说轮轴辐辋和合为车。五阴和合为人。如此说者。即世界悉檀。故大论云。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即无。此即依世谛说世界悉檀也。依世谛说对治悉檀者。众生略有三毒之病。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不悟第一义谛。则不能改凡成圣舍失从得。良由悟第一义谛。乃能改凡成圣舍失从得。为是义故。开真俗凡圣得失二谛。令悟第一义谛也。说二谛令离有无二见者。故大品经云。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论释云。为著有见众生。说第一义谛。为着无见众生故说世谛。为著有无二见众生故。菩萨住二谛说法也。肇师论亦尔。借有以出无。借无以出有。借有以出无。住世谛破无见。借无以出有。住第一义破有见。故说二谛破二见也。说二谛令悟不二者。如华严明一切有无法了达非有非无。此即说有无悟非有非无。说二悟不二。此即理教义也。
       一切经论。凡有所说者。不出此三种也。然前说二谛令悟第一义谛。此二谛即有得有失。诸法性空。颠倒谓有名谛。即是失谛。诸贤圣真知性空。即是得谛。故此二谛有得有失也。次说二谛令离二见者。此二谛并是失。何者。为著有众生说第一义。为着空众生说世谛。此有无并是众生所著。是故皆失也。次说二悟不二。此二谛并得。何者。因二悟不二。二即是理教。不二即是教理。二即中假。不二即假中。二即体用。不二即用体。故此二谛是得也。次詺前二谛凡谛圣谛。世谛是凡谛。性空即圣谛。第二二谛。并是凡谛。为著有众生说空。为着空说有。借有破无。借无破有。此之有无并是凡夫谛也。然复有圣谛义。何者。所借有无是病皆凡。能借有无并药皆圣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8: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二谛。二悟不二假中义。此二谛并圣。何者如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从来明。此是三是义。一因缘即是空。二是假。三是中。此之二谛。岂凡夫所知。唯圣能了。又非二乘所及。但菩萨境界也。问何故就二谛说法。说二谛有何利益耶。解云。略出两论文。一者中论四谛品云。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即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明。若不解二谛。于深佛法不知真实。若了二谛。于深佛法即知真实义。故知。说二谛有大利益。二者十二门论观性门云。

        若人不知二谛。则不得自利他利共利。若知二谛则得三利。此之二论互出耳。然此二益摄一切益尽。中论明知深佛法益。十二门明利众生益。上求下化。不出二益也。问若为人不知二谛无利益耶。解云。佛法中即萨卫方广不知二谛。大损佛法。何者。萨卫等计一切法皆有。则不识如来第一义谛。由识第一义谛所以成圣。既不识第一义谛。则破诸贤圣。论文云诸贤圣真知性空名第一义谛。汝既不识第一义谛故破圣人。斯有大损也。次方广道人。计一切法空如龟毛菟角无因果君臣父子忠孝之道。此人不识如来世谛。若不识世谛。此有何过。失世谛则失第一义谛。失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

         中论云。若不因世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故此人过失极大也。此二人摄一切尽。若内外大小一切计有者。同萨卫有失。一切大小内外计无者。同方广无失也。又如中论初云。佛灭度后五百岁。人根转钝。求十二因缘五阴等决定相。此即不识第一义谛。闻大乘法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空。若都毕竟空。则无罪福报应等。此即不知世谛。此有无二见众生。龙树菩萨。为此等故造此中论。即是住二谛破众生二见。大品云。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是何物菩萨。今龙树即其人也。以众生求十二因缘五阴决定相。次闻大乘毕竟空便言无罪福。如此等失于二谛故。龙树菩萨。为破此二人造中论也。从初至后。求一切法毕竟不可得。即住第一义谛破有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1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