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德遵普贤

[其它] 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精选(校订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即言世界之祸恐从此开端。余辞归,依依不舍,后寺僧告余曰:  “君去后,师投身关门外,望君不见始已”。谁知此别,竟为永诀之日,可不痛哉?  (节录)
    读本师纪念专刊有感
    娄智范
    余自皈师后,从未一睹师颜,梦中亦从未晤及,不期三十年(1941年)二月二十八日晚,忽梦印师示以念佛三昧之法。大意即念佛须志诚恳切,绵密不断,久而久之自成三昧。醒后记忆详明,而梦中所睹之相与余家所奉师像相等,翌日走告莲友,咸为喜慰,然绝不知师已舍报生西。三月初一日午后,邮局送来灵岩寺寄余《觉有情》半月刊,即纪念印师专刊也,甫展阅,毛骨悚然,悲泪雨下,方知恩师昨日之梦乃预慰之梦也。益悲不已,复遍告莲友,莫不悲喜交叹。生西是去年十一月初四日,荼毗是今年二月十五日,均在示梦以前,可知活佛示现去而不去,此明征也。三月三日适为满孝之期,感师恩之无已,勉燃臂香以报万一。
    民二十六年(1937年),余司法于丰城,有邱铭三先生者,方信佛法,仰慕师名,拟请赠书参阅,微有皈依意,并未于信上说明。旋奉回书,竟蒙赐名净铭,兼赠净宗典藉颇多,邱君因益起信。嗣邱君有意出家,专书请益,并未将家庭状况一一述明。未几奉复,谓其继子尚幼,须婚配后,得环境之许可方可出家,否则以在家修行为当。邱初尚疑信已接到,因而函复,谁知次日而原信竟因故退转,遂益叹印师之早具神通矣!  (节录)
      印光大师生西三周有感
    圆  瑛
大师与余虽未同处,而实同愿,大师生平不宏宗、不演教,专修净业,数十年如一日,自行化他惟此法门。余十九岁出家,初习禅,次学教,后至三十六岁观永明、莲池诸大师之著述,遂皈心净土。乃至诸方宏法,亦极力提倡净宗,并著有劝修念佛法门行世,自号三求堂主人,所谓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三年前,大师圆寂灵岩往生净土,极乐国中多一大士,娑婆界内少一导师,幸有《文钞》传世,尚足为迷津之宝筏。
今秋(1943年)七月,余讲经灵岩,参观大师之纪念室,亲睹舍利,五色光芒,弥深景仰。后见大师平日之叩头方布,竟现慈容,头面手足,宛然如生,所著衣履,概如平昔,此实古今所仅见者也。
    《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序
    德  森
    大师生平之道德文章高尚如何,均置勿论,即据大师之预知时至,八十高年犹能从卧榻亲至椅上,西向端坐,于大众念佛声中,诸根悦豫,正念分明,安详西归。迨闰维后,灵骨洁白,有如黄金,或翡翠色者,及乎舍利累累,灵异迭著,多众闻见,如斯瑞应,普通庸僧能得者乎?
    对大师之认识,谓其行解超卓,深入经藏,妙契佛心,行为世法,言为世则,一举一动皆有益于法门,皆可作后学模范。如斯评论,窃恐无论何人闻之(除专求名闻利养,嫉妒障碍,蓄意坏乱法门之魔王外),当必群皆点首,仍多认为尚未赞到大师之实际,而貌似恭维景仰之一流,当然亦不能否认。生平行解,临终瑞相,切实如此,决其高登上品,毫无疑议。
    乩坛所说,一一有灵,大师均痛斥吾人不宜附和。即森亦常云:凡佛弟子而仍迷信乩语者,虽属见地不真,亦无非信其有灵所麻醉,不知有灵之事世间极多,又何足奇?森处世六十年,经过灵异罄竹难书。十七岁大病垂危,对魔一拜,立成健夫之特灵,想世间所有任何灵异均难超出其速度。至十八岁,为恶劣环境所传染,嗜赌博、打花会(从三十门中打若干门,打中赢三十倍的钱),随向污秽不堪之各地求祷鬼神,往往明日花会,今晚即求“得”的名,其灵异想亦不亚于一切乩坛。迨二十岁吃素后,所拜空见外道之斋公师父与师兄,皆精算命卜卦者,森亦由此略知少分,因而筮卜将来祸福,其预知灵验更难笔述。此等鬼神通灵之事何可胜数?但此等灵异不特于身心性命、生死大事了无所益,反生障碍(我佛戒律明文制止),即于世间人事欲求趋吉避凶,亦往往适得其反。
    民十九年(1930年),吾国内乱之山东大会战,闻由某伟人迷信某魔之神通,促其急起推倒中央,便可由某二人分任正、副总统。某伟人欲望过奢,迷信魔言,致有此祸,迨后失败,某魔远遁,余多改图。民二十五年(1936年),粤东某大员反抗中央,亦有木笔沙盘怂恿而起,此已见之报端,大约多人目睹耳熟者。据此三事,足证好奇专信灵异之人多凶少吉。奈众生好奇心重,见平实妥贴之正道,则轻忽玩视,掉头不顾。闻希奇怪异之巧言,乃奉为纶音,趋之若骛,此无他,吾人同业所感,莫可如何!蕅益大师尚兴:“一日卖得千担假,千年难卖一担真”之慨叹,况吾人生斯时、处斯世,何能尽挽同伦悉出幽谷而登乔木乎?  (节录)
    印公之人难企及
    罗鸿涛
    大师《文钞》(增广)字数约三十五万言,  《续编》约二十五万言,  《外集》  (三编)已钞成者约三十余万言,共计已有九十万言。然大师文字之不在此三编内者,尚不知有若干万言(如刘瞻明居士书云:不佞皈依后,十余年间,老人所赐手谕共一百三十余通,二十四年付之装池,裱成四巨册。不料二十七年夏,敝邑不守,仓皇远避,而先师手泽亦同时散佚,言之滋痛。夫刘居士之所得,  《三编》之中只字未经人录,于此可见大师遗教散佚者之多矣)。
    试思大师住世共八十年,五十以前韬晦修持,与人无所往返,所写极少。五十以后至其圆寂仅三十年,此三十年中宣说开示、校印经藉、早晚功课、应酬宾客又不知须耗费若干时间?加之大师目力不甚强健,夜间灯下不能多写,又不肯托他人代写,经此种种条件之限制,以如此有限之时日写如此众多之开示,几非人力之所能及,不将疑为神迹乎?(节录)
    印光大师西归四周纪念
    企  光
    大师生平不矜不伐,谦光逼人,别号“常惭愧僧”,或称“粥饭庸僧”,以圣学自任之儒生,竟充僧中苦役,劳力供众无难色。对学者以莲友待,余曾执弟子礼,朔望参拜,拒不纳,向不说不成事实之大话,衲子面目尽形不改。刻苦俭朴,数十年如一日,事变(1937年)后移锡灵岩,下榻东阁,师不欲,迁居关房,盖东阁华美,关房朴素,恐折福故。生活简单,少欲知足,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敝衣粗食怡如也。贝亲见施随得随散,从不蓄积,或流通经藉,或救济灾民,室无长物,唯敝旧帐被而已。器具亦用破废者,珍贵华美之物,尤为峻拒,不坐轿、不乘汽车、不住持庵庙、不剃度徒众。洒扫洗涤,
悉不劳人,身后遗产仅三十圆,且半数为邮票,较之衣钵遗祸之尊宿为何如!
    师固健谈,音甚洪,高谈阔论,四座生风,历二小时,将及午,兴犹未阑……师之圣德明解,实证境界,岂一般人所能蠡测,学其一、二,已足超越常人,不堕流俗,况全学乎?大法陵夷,于今为甚,振颓纲、报佛恩,大众有责,愿诸信徒,无忘遗教!  (节录)
    鹿苑净行莲社纪念堂序
    德  森
    溯我亲教师上印下光老人为何因缘出兴于世?良以时丁末运,去圣时遥,正法衰残,邪魔猖獗。世尊金口亲宣普度众生同得出离生死苦海,诞登菩提觉岸之真语实语,人皆置若罔闻而不信受。群以世俗邪见、魔外误人、擅异惑众之旁
门外道,趋之若骜,信受奉行。以致如来大法日就沉晦,众
生痛苦炽盛增加,圣人不出世,大地如长夜,老人因而应现
世间。  (节录)
    印光大师五周纪念慨言
    郭介梅
    民八(1919年),余佐治郃阳(今合阳),大师藉隶斯邑,故慕名甚久,然彼时尚在宦游,无缘叩谒。后余自秦回苏,韩紫石省长委任编查户藉事务,旅宁(今南京市),尝闻魏梅荪、王幼农二公盛赞大师才德,因更慕焉,终以因缘时节未至,难得瞻礼慈容。迨民十四年(1925年),大师来京(南京)住法云寺,往求一见,蒙开示云:  “汝既信佛,当劝汝母念佛,以求了生脱死,方谓真实报恩”。默思大师对余不曰父,而独曰母,是知父已先逝矣,慧眼洞见,曷胜惊讶。旋以政事之甘、之鄂、之闽、之鲁,忽忽数年,虽日诵佛号不辍,究以未受皈戒为歉。
  民十七(1928年)夏,余至海上,适大师由普陀来沪,乃请求皈依,深荷慈许。并述及余未生时,先父曾梦一僧负鼓而来,询其何至,僧言自江西至此,再问法号,忽闻鼓声大震,父惊醒时,犹闻梵器余音不绝,次日母即生余。以此具告,故大师为余取法名曰慧震,以符生时法鼓震惊之兆,令余记此来历,莫作瞒心造孽之事,庶期不负己灵之意耳。余即摆脱仕进,专志研究内典,追随朱子桥、王一亭、关纲之、萨镇冰诸公办理义振,奔走各地,查户给票,必劝贫民悔过念佛。灾民喜其得振,故听从者众,大师闻此亦甚嘉勉,自后凡有请教,必蒙剀切指示。
    拙著诸书先后呈奉大师审定,每于书信往还,大师训余:  “以后不论何种文字概勿寄来,令光校阅,以目力、精神两皆不给,非不愿代劳也”。及见余面,呈上拙稿,大师慈悲之心又垂青格外,均为作序褒饰,决不以烦渎见责,殊令人五体投地,不能一日忘之于心也。大师闭关吴门,佘又再三往叩,既以著述累烦大师批阅,又以振灾秉承大师慈命,爱我之厚,何其至耶?所憾者,大师往生时,余因逃难中,不克亲侍左右。
    沉痛的回忆
    洗  心
    记得二十一年(1932年),沪战告终,到苏州报国寺去看师父,说起战争期间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和那时人民惨苦的情形。师父的面容顿时严肃起来,很忧伤的说道:“大劫将到,要一心皈命观世音菩萨,多念圣号,多念大悲咒”。听到师父的警告,虽有点惊惧,但我究竟是个愚人,所以又发了一句愚痴的问话道:  “师父流通的佛经善书如此之多,各省都有,难道不能挽回劫运么”?师父摇头叹息道:“力量太小了,送出去一百部书,很难有一个人用心细看,就是看了也还不够,还要他能悟解,能照著书上的话做才有力量,这样的人太少了。不过也不要灰心,当送一万部书,能有一
个人细看,一个人照著做,也有很大的利益,我们只尽我们的心力罢了”。(节录)
    净土与律宗的关系
    二  埋
    人们都说大师是净土宗的祖师,这是就弘扬净土而说的,若就大师的密护各宗,说大师是整个佛学的大家,或者更为亲切。大师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谆谆启迪着一切人,是以略教诫——戒律的大纲自行化他了。大师俭以自奉,厚以待人,慈悲平等,和合清净,戒律的微细行相也实现得有力!好多人说:大师的洗面水盆上都有盖子,佛前海灯必用罩子,都是怕伤了虫蚁的。大师的衣取御寒,食唯充饥,供养香敬都代人广种福田,在在都是律化的生活。我最赞仰大师三十余年韬晦的专修,自修是那么样的深刻而充分。
    未了,我用灵芝律祖的净行人究竟“域心”的一段语意,译作本篇的结束:
    “浊恶世界,障碍太多,恶劣习惯,实难断除,初发心的人意志薄弱,容易退失菩提心,所以当求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况且圆宗(即指律宗)的三聚戒,就是往生净土的上品三心,律仪戒断恶法就是至诚心,摄善法戒修习智慧就是深心,饶益有情戒方便利物就是回向发愿心。既然具足了三心,就必往生极乐,位登上上品,一生成就佛道,再也不退堕了,所以律宗、净土不是两个。”(节录)

    大师之禅解与日行录
    明  西
    印光大师幼为儒生,即抱负不凡,以圣学自任。弱冠后,胜妙善根发现,乃披剃出家,博览三藏,专修净土,律己也严,诲人也勤,归依座下修持净业者,不计其数。
    当世之士只知大师为净宗导师,而不知其固为禅宗耆宿也,缘老法师之剃度恩师道纯和尚,乃宗门知识,亲近求道者颇不乏人。虽老法师一生之自行化他皆以信愿念佛同归极乐为宗,然其禅理之悟解,固有其渊源者矣。
    迨至普陀山法雨寺闭关时,阅《语录》  (大师阅书之法:洗手、洁案,端身正坐,如面圣容,亲聆圆音,恭敬阅读,不以意识卜度)至僧问法华举禅师:“达磨未来东土以前如何?”曰:“黑夜凄凄。”“来后如何?”曰:“暗渡江。”又一僧问:“达磨未来东土以前如何?”曰:“天。”“来后如何?”曰:“地。”大师于此豁然有省,透彻领会,对于禅宗诸祖机锋转语,一切举扬,悉皆了解无遗。大师又谓: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以测字之法为参宗之法,以误为悟,可不哀哉!
    观大师之言教,其于禅理之透彻,时弊之指摘,确非寻常人所能企及,而其日行琐事,更足为吾人之模范焉,兹略述一、二,以告世人。大师之饮食极其简单,五十年来绝不饮茶,只白开水而已。午餐只蔬菜一碗,早晚用莱更少,所食必尽,在普陀时,糙米饭、腌菜汤,安之如饴,后二十年始稍进面食。每食毕,开水荡碗,漱而咽下,如此惜食惜福,可谓无微不至。又洁净逾人,一生未曾用过便具,便壶亦未入室,虽在病中,犹自如厕。洗手处备水二盆,毛巾二条,小解(即小便)后只洗手一次,大便后则洗两次,其净秽之分别,有如此者。夏时皆以小木橙为枕,具有古人风概。日用之拂帚共有三支,其一专拂佛龛、佛供桌,其一拭桌子,其一拭椅橙,绝对不准乱用,其于净秽分别之严又如此。着衣甚简陋,破旧亦不换,有人特制新衣供奉,希得旧衣赐彼穿着,大师反将新衣送人。衣亦自浣,虽年至八十,绝少假手于人,有人想为洗涤以求福,虽一再坚请亦不许,其勤俭有如此者。其余事迹详本传,兹不赘述。
    恭逢大师十周年纪念法会的感想
    施剑翘
    印公大师弟子满天下,业障深重的我,胜利后才到苏州,大师已圆寂七年了,我虽然无缘拜见慈颜,但大师的慈光却引照我皈依了妙真和尚。

一九四六年农历九月十七是先父遇难廿一周年忌日,那时我虽未皈依三宝,但深信佛法无边,特到灵岩山上去打普佛。十九日就是大师舍利入塔的好日子,我就留在山上参加这个盛典。经过三天的时间,我认识到妙真和尚的伟大,他的功绩不仅是修建了这个伟大庄严的道场。在抗战期间,并且创办了一个施粥厂,每年冬季救济不少饥民,还有灵岩山义务小学,也救济了不少失学儿童。  (注:妙真和尚常行济贫、赈灾、救孤之举,在苏州虎啸桥办有安养院、放生池,并创义诊、施药等慈善事业)
    妙和尚身为灵岩山方丈,一领破衲,每早三点钟上殿,与大众一道过堂,处事大公无私,对佛法有正知正见,的确称得起是继承大师的一位大德!我被妙和尚的功绩和道德所感召,在大师舍利人塔的第二天,由高鹤年老居士介绍,我皈依了妙真和尚。我今天作了一个光荣的佛弟子,不能不感谢印公大师慈光的引导。
    纪念诗
    圆  瑛
    乘愿再来势至身(民国廿五年,杨信芳女士梦身坐一小艇,驶近小岛,见观音大士手提净瓶告曰:  “大势至菩萨现在上海教化众生,汝何昏迷不去闻法?四年后化缘毕矣。”又曰:  “印光和尚是势至化身。”言讫而隐。女士醒后,以梦告张孝娟之母,始悉大势至乃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印光乃和尚之名,后阅报,始知印公主持觉园息灾法会。乃与张太太母女同往听法,并皈依焉,印公赐法名慧芬),圆通念佛训群伦,风光本地无他术,声教当年自有真。留牵堵波成永忆,弘摩诃衍显深因,沧桑历劫浑无住,长葆心莲惜古春。
    我在纪念会上的回忆
    袁仲侯
    吴江芦墟镇在民初自余允谐与陆简敬二居士弘扬佛化以来,并受浙省嘉善县西塘镇佛化弘扬之影响,因此而生信者不在少数。即笔者亦在此时由允谐、简敬二居士之发扬佛化而起深信,当时咸皈依苏州庆丰法师。允谐居士后以参禅而得狂病,庆丰、应慈二师均无策以治,允谐因此不久而逝,惜哉!
    以后,曹居士子久亦信佛法,其信心之切,用功之深,无与伦比,后亦发狂。甚至以点着火之香烛塞人口中,任其燃烧而不知其患,人皆以为得道,笔者见之以为非也,此乃着魔,若不救治,恐有大患。思之欲治其病,恐无其人,即有其人,恐无其术,因思及先师在报国寺,求师一识其病之究竟。当由笔者陪同前往,在轮船中犹发狂不止,所说皆佛门中语,谓享受福德等等,皆非究竟,一切不伦不类。直至苏;州上岸坐人力车至报国寺,沿途依然叫嚣不止,走人寺门,直扑地上不起,狂叫之声闻于内。笔者即至关中叩见师尊,述及来意,师嘱笔者同其人内以观情形,笔者即出外挟其至师前,仍扑地上狂喊不止。师即转身取水喷之,一口而无声,二口而静,三口而定,笔者问师曰:  “其患已除否,如何处之?”师曰:  “扶其人内睡之好了。”于是笔者即扶其人内安睡,回至师处问曰:  “其患可以就此而止乎?”师曰:  “观他造化。”再曰:  “予昨夜得一梦,有一雀被一鹰追逐,惊而跌扑于山坡,其状与今日相似。”翌日,其恙尽除,皈依先师后,仍由笔者同归,曹居士从此念佛茹素。
    师尊道力弘深真有不可思议,以大悲水而治曹居士之发狂病,吾师非乘愿再来之菩萨,焉能有此神力乎哉?联想当时允谐之病,亦由笔者奔走,竟无法以治!其时师尊尚居普陀法雨寺,故未得诣前求师一治,虽病有浅深,业有轻重,然则笔者对此,深有遗憾也!
记印光大师语
    华山法师遗稿
    南海法雨寺活埋关中印光大师,专修净业,甚恳克过人,一日云泉子访之,相谈良久,将辞去,印公携手嘱曰:“从来禅、教诸祖尝曰天台教观一宗,如或无人传之说之,则为佛法趋灭之时,今则不然矣。”云泉子殷勤问故,印公喟然曰: “今日圣教愈趋愈下,人根浅薄,于止观一法得出生死者,万无一二,唯净土可依怙耳。设今净土一宗无人传之说之行之者,  则佛法真畏将灭尽矣,吾人为佛弟子尤宜勉焉。”云泉子再拜俯受而退,以其言虽出乎平常,实有关乎净土之大奥藏也,因记之以示来哲。
    四川定光寺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舍利塔铭
    大师,讳圣量,陕西合阳赵氏子,祝发终南,受具兴安,练磨于红螺,潜修于南海。民六(1917年)以后,教化渐启,十九年(1930年)掩关苏州报国,规画灵岩净土道场永为十方选贤丛林,而《文钞》流布,弟子归者遍海内外。二十六年(1937年)移锡灵岩,越三年庚辰(1940年)十一月初四日卯时示归安养,世寿八十,僧腊六十,继净宗彻祖之后,推为第十三祖。  (节略)
    印公大悲米神验记
    罗鸿涛
    不慧家新来房客支筱荣君,操运输船业,其长子钟全现年七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去冬起患咳嗽甚剧,夜间尤烈,咳至面红耳赤、喘息不止而不已。遍经中西医药,迄未稍止。自支君迁入不慧家后,见不慧夜间念佛,因请代咒大悲水以疗之。不慧自念业力凡夫虽能勉强持咒,然如此重症何能治愈?因念邻友张德林老居士处藏有印公大悲米,因作乞邻之计,于二月十七日请来大悲米数十粒,分赠支君九粒,嘱其如法服用。讵知是夜即奏神效,钟全自服米后,安睡竟夜,久咳顿止,翌晨支君即欣然来告,称叹为不可思议。连服三日,顽强之久咳竟告痊愈,支君睹此灵感,遂欢喜供养印公塔捐二佰圆。此事为不慧目击身亲之举,无片言只字之虚妄,故特乐为之记。
    自印公西归后,无从再求其加持大悲米,其前所加持之米遗留于世者,亦日减而无增。凡有缘已得者,幸加珍视,必遇危难重症始可服用,切勿轻症小疾轻易服食,以免后来无从复得也。
    印公大悲米灵验纪实
    李智树
    余二母舅董舒安先生于二十八年(1939年)举一男,以其晚年得子,钟爱若掌珠,取名华封,先天不足,身体素弱,今年已四岁矣。于六月间忽患泄泻,日以数十次,饮食不进,惟饮少许粥汤,数日后便下赤白,由泻转痢,医生谓为噤口痢。遍请中西名医诊治,并注射细菌制剂,均无小效,且骨瘦如柴,精神痿颓,父母甚忧之。家母劝其供奉观音大土圣像,并持诵佛号以求慈佑。至七月下旬痢益转剧,且下红色稀水,奄奄一息,状殊危殆,家人皆束手无计,唯二舅母饮泣而已。适家母于佛教居士林闻李忏如女居士家藏大悲米袋(为印公大师亲自持咒,发愿施送,以救济世人之病苦者,),能治百病,神效异常。乃往其家乞之,居士慷慨赠与,持回,且告以服法。服下,翌日痢即减少而精神日健,且能进食物,目下早巳痊愈矣。如此危疾,非大士之有求必应、印公之道德感格,安望其起死回生有如是之速耶?
    印光大师画传序
    虚  云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余在普陀山前寺,化闻和尚敦请印光大师讲经,得与识面。讲经事竣,大师即在寺阅藏,历二十余年,日对一编,足不出户限,故诸经之奥均能贯通。但日常行持仍抱定一句阿弥陀佛,绝不因深通教义而轻视念佛法门。佛所说法无一法不是疗治众生之病苦,念佛法门名为阿伽陀药,总治一切病,然非信心坚固、愿行深切,未克得到圆满利益。如大师之真实行持,脚踏实地,禅、讲兼通而归宗于净土,昌明大法,密护诸宗。常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等语教人。不标新,不衍异,所谓道在平常日用间,其一生之功行事迹及本身成就,昭昭在人耳目,不待余之饶舌也。
    窃以归依佛祖要假型仪,即像道存,藉起信愿,盖凡心陋劣,未能触途成观,正法之时已因见相而发心,像法之中更须见像而造福。昔阿难白佛言:  “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是以渴仰,从佛剃落”。以此观之,阿难佛弟,尚观胜相而发心,况凡愚者乎!
    吾国各宗历代祖师都有画像,或塑像流传,然未若今此画传以生华之笔,用色彩写真,将大师一生事迹跃然表现于纸上,是亦现代艺林之大观,而我佛门之盛事也。大师弟子遍寰宇,多服膺其教言而未亲其道范,今有此画传流通,使天下后世永得瞻仰,如同亲炙,则大师之遗教亦永垂不朽矣!惟愿诸仁者由影得心,由心得道,闻画说法,共证真常,同生净土,是为序。
    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实念佛
  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  十二月廿一日纪念影堂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老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师是法身父母,纪念师父便是对法身父母的孝思,较之世间小孝更有意义。
    回忆我第一次与印光老法师相见,是光绪廿年在普陀山,那时是化闻和尚请他老在前寺讲《弥陀经》。自从讲完了经,他老便在寺中阅藏,二十余年从未离开一步,只是闭户潜修,所以他老对教义极深。他老虽深通教义,却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日常行持,绝不觉得自己深通经教便轻视念佛法门。佛所说法无一法不是疗治众生的病苦,念佛法门名为阿伽陀药总治一切病,但无论修何种法门,都要信心坚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圆满的利益。信心坚固,持咒可成,参禅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样。若信根不深,只凭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学智慧,或记得几个名相,几则公案,便胡说
乱道,谈是论非,只是增长业习,到生死关头依旧循业流转,岂不可悲?
    各位是印光老法师的弟子,今天纪念他老,便是纪念他老的真实行持,他老脚踏实地的真修,实足追踪古德。他老体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宏扬净土利益众生,数十年如一日,不辞劳瘁,在今日确实没有。真实修行的人,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功夫熟处,弥陀净境现前,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只要信心坚定,心不坚,万事不能成。若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听人说参禅好便废了念佛的工夫去参禅,听人说学教好,又废参学教,学教不成又去持咒,头头不了,账账不清。不怨自己信心不定,却说佛祖欺哄众生,谤佛谤法,造无间业。因此我劝大众,要坚信净土法门的利益,随印光老法师学,老实念佛,立坚固志,发勇猛心,以西方净土为终身大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著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号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实实念下去!
    净宗问辨
    弘  一   
    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岂非主张太过耶?
    答: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问:有谓净土宗人率多抛弃世缘,其信然欤?
    答:若修禅定或止观或密咒等,须谢绝世缘,人山静习。净土法门则异于是,无人不可学,  无处不可学,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皆可随分修持净土。又于人事善利群众公益一切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何可云抛弃耶?
    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经、论?
    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  《观无量寿佛经》云: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  “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  《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  “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问:法相宗学者欲见弥勒菩萨,必须求生兜率耶?
    答:不尽然也,弥勒菩萨乃法身大士,尘尘刹刹同时等遍,兜率内院有弥勒,极乐世界亦有弥勒。故法相宗学者不妨求生西方,且生西方已,并见弥陀及诸大菩萨,岂不更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又《阿弥陀经》云: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据上所引经文,求生西方最为殊胜也。故慈恩教主窥基大师曾撰《阿弥陀经通赞》三卷及《疏》一卷,普劝众生同归极
乐,遗范具在,的可依承。
    问:  “闻密宗学者云,若唯修净土法门,念念求生西方,即渐渐减短寿命,终致夭亡。故修净业者必须兼学密宗长寿法,相辅而行乃可无虑,其说确乎?’’
    答:自古以来专修净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寿者,前说似难信也。又既已发心求生西方,即不须顾虑今生寿命长短,若顾虑者,必难往生。人世长寿不过百年,西方则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智者权衡其间当知所轻重矣。
问:有谓弥陀法门专属送死之教,若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则往生东方净刹,岂不更善?
    答:弥陀法门于现生何尝无有利益,具如经论广明,今且述余所亲闻事实四则证之,以息其疑。一瞽目重明。嘉兴范古农友人戴君,曾卒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勿尔双目失明,忧郁不乐。古农乃劝彼念阿弥陀佛,并介绍居住平湖报本寺日夜一心专念,如是年余,双目重明如故,此事古农为余言者。
    二、沉疴顿愈。海盐徐蔚如旅居京师,屡患痔疾经久不愈,曾因事远出,乘人力车磨擦颠簸。归寓之后,痔乃大发,痛彻心髓,经七昼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忆《华严·十回向品》代众生受苦文,依之发愿,后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顿愈,迄今已十数年,未曾再发,此事蔚如尝与印光大师言之,余复致书询问,彼言确有其事也。
    三冤鬼不侵。四川释显真,又字西归,在家时历任县长,杀戮土匪甚多。出家不久,每夜梦见土匪多人,血肉狼藉,凶暴愤怒,执持枪械向其索命,遂大恐惧,发勇猛心专念阿弥陀佛,日夜不息,乃至梦中亦能持念。梦见土匪,即念佛号以劝化之,自是梦中土匪渐能和驯,数月以后不复见矣。余与显真同住最久,常为余言其往事,且叹念佛功德之不可思议也。
    四、危难得免。温州吴璧华勤修净业,行住坐卧恒念弥陀圣号,十一年(1922年)壬戌七月下旬温州飓风暴雨,墙屋倒坏者甚多。是夜璧华适卧墙侧,默念佛号而眠,夜半,墙忽倾圯,砖砾泥土坠落遍身。家人疑已压毙,相率奋力除去砖土,见璧华安然无恙,犹念佛号不辍,察其颜面以至肢体,未有毫发损伤,乃大惊叹,共感佛恩。其时余居温州庆福寺,风灾翌日,璧华亲至寺中向余言之。
    璧华早岁奔走革命,后信佛法,于北京、温州、杭州及东北各省尽力弘扬佛化,并主办赈济慈善诸事。临终之际,持念佛号,诸根悦豫,正念分明,及大殓时,顶门犹温,往生极乐可无疑矣。

   追慕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导师
    弘  量
    以昏迷愚痴的我,来此新旧递嬗、政潮澎湃、社会家庭组织,急转直下的中国,若不被境风所动,光影所惑,诚非易事!幸束发受书,初明大义后,即思立志求学,为国效劳,负笈东南,勤研文史、科学,旁涉政治、经济。但愿与时违,孤苦无援,未能略展搏风之翼,不得不改弦易辙,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十余年。授课余暇,遍探东西洋哲学及其宗教,影响所及,曾一度受过耶稣教的洗礼,以为真是平等博爱,至高无上。若不值遇我先师印光老人,恐庐山真面目早已遗失,所以扶今思昔,渴仰靡已!适逢先师生西十周纪念机会,敬将昔年亲近老人的一段大事因缘,撮述一二,以志不忘!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我曾与中西至友六、七人避暑于普陀山麓的极乐庵,每晚必至海上游泳,藉以领略海阔天空的大自在环境。不料其事为老人所知,突遣一僧青年相告曰:  “印光法师说南海多漩涡,防不胜防,每年有人惨遭其灭顶,切勿儿戏,后悔莫及。”此时,我适主宁波市立图书馆事,印公著作早已寓目,虽心香一瓣,久祝南丰,惜欠一面缘耳。今于无意中忽闻其传语规劝,十分欣幸,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急促数友至法雨寺相访,老人一见欢然,赐与《文钞》一部,我即以拙著《缘天簃诗词集》还敬。次晨由山僮送一纸条入,展视之下:曙蕉居士(俗姓张,名汝钊,字曙蕉,太虚法师赐名为圣慧,祝发后,根慧老人名我日本空,字又如,号弘量)鉴:观所作诗,其声调意致实不让古人,但只是诗人之诗,其衷曲愁怨似绝未闻道者之气象。即与君题序者,皆与君同是一流人物,君既有此慧根,忍令以悲怨而消磨之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既有佛性,可任其烦恼盖覆,历劫不得发现乎!当移此愁怨以念佛,则生人圣贤之域,没与莲池海会,倘真有宿根,当不负老僧此一呵斥也。
    顿受重大刺激,心弦波动,忐忑不停者终日,夜不能寐,似有所失!诘朝黎明,乃复至法雨寺晋谒,蒙老人谆谆劝诫曰:  “汝不要专学西欧虚派,当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之老实念佛,因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北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枉将宿生善根尽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喜作诗文是文人习气,若不痛除,欲于佛法中得真实受用,万难万难。”同时我见到先师的庄重道貌,诚笃语调,即油然而动研究佛学的趣向。一星期后,我将离开普陀,乃只身往。辞,老人又勤勤恳恳劝我皈佛,坐谈历二小时之久,因舆夫催归,只得恭敬礼拜而出。孰知在老人生前只有普陀三见之缘,此后,烽烟四起,山川阻梗,不复能更瞻慈颜矣,思之凄然。
    从此,我便涉猎内典,渐人佳境,偶有会意,多以偈颂发挥其奥义。曾忆有一次因阅《宗镜录》竟,以赞永明大师的七言律诗十首,呈似于师,自谓能括述百卷《宗镜录》的要领,必可蒙师印证。数日后果得先师从苏州报国寺发来一函内云:
    汝钊居士慧鉴:接手书,似知其病,然以文字习气太深,虽自知而实不能痛改,则毕生终是一诗文匠。其佛法真实利益,皆由此习气隔之远之,是故佛以“世智辩聪”列于八难,其警之也深矣。赞永明《宗镜》诗,声韵铿锵,非夙有慧根者不能,然亦是修道之障,以此种言句皆系卜度而成,非真得道人随口吐出者可比。居士欲死作诗文之偷心,现在人无能为此种决烈开示,今引一故事以作殷鉴,则诗文匠即可为荷担如来慧命之龙象,而永为闺阃母仪、女流师范于无既也。其事在《普陀山志·妙峰大师传》中,清凉、峨眉二《志》亦载之,  以此大师于此三山均有因缘,故不厌
其详。此师乃叔季不多见之人,其得益在山阴王寄鞋底于关中,遂得大彻大悟,不复以诗文为事矣。
    从检阅《普陀山志·妙峰大师列传》后,遂深自克责,痛改前非,每当习气暴发时,急急假设我自己颈上被印公所系的鞋底突然跃起,猛掴我作诗之嘴的观想。因山阴王寄妙师的偈子谓:  “者片臭鞋底,封将寄于汝,不是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则我虚玄的文字习气,宛似滔天狂澜化作平流澄水,不敢变精作怪了。在拳拳服膺的我,不得不通讯皈依老人为弟子了,蒙师锡我嘉名曰慧超,所以印公老法师是我投诚佛教的原始时代的第一位大导师!
    自遭先师之恶辣钳锥后,虽弃置文字,不再作拟议卜度的偈颂和长行了,但心中不知不觉的发动一段必要明心见性的志气。日夜憧憬,万难排弃,乃从净宽、觉明二禅师参究向上一著,在深山穷谷中蛰居五、六年。为了要淘汰悟迹,融通宗教起见,便从太虚大师、法航法师、宝静法师等研究性相二宗。同时复在钱太希先生处探讨《周易》、  《庄》、《老》及宋明理学等,以开拓见地。
    此时有一西友梅夫人,是我患难生死之交,以重币聘我编译耶教(天主、基督教)典籍,再三推诿不得,乃邮书商诸先师,又得其决烈开示如左:
    慧超鉴:  “汝之慧根培自多生,何于梅夫人之小恩,犹不能忘情乎?彼敦促汝应聘作此文字,乃令汝长劫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所谓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汝于彼小恩之人加汝后来永堕阿鼻地狱之苦,犹犹豫不决,不能明与彼说,则汝之智慧变成愚痴矣,可不哀哉!当以我所说之恩怨比较与彼说之,彼若知理,当不见怪,不知理而怪,只可任彼怪,何可令天下后世明理之人唾骂乎?唾骂尚属小焉者,堕苦之事,虽亲生父母以严威逼之,也只好避走不会,亦断不肯作此种文字以图陷害天下后世人正眼……我唯愿汝超凡人圣为大菩萨,知汝必不至被
彼所惑,然情既难忘(因我有“报梅夫人诗”中有云:  “聘却千金易,情忘一点难”句),若再有二、三宿世怨家劝驾,则难免人其圈套矣。故作此狠语以成就汝白璧无瑕之本质,非我之好讥刺人也,亦系宿生愿力所使也。  (原编者按:文中大师第三函,痛述佛教徒编译耶教典籍之因果,这因为归依三宝者再归依外道典籍,就是破三皈戒,其果报之严重不可不知。)
    受此严重训诲后,我即以婉言谢绝梅氏,而梅夫人究竟不能忘情于我,时复以凄惋之心情相告,彼既为我伤心,我亦未免为彼感怀。然继思各人应尊重各人的信仰,如何可以相强?乃于一日五鼓,燃臂香三炷,在佛前虔诚祝告:  “愿佛为我解散宿世外道师友眷属,令我不再退堕。”然后方再邮书梅氏详论信仰不同各点,彼固博通世学之达人,知我志意已决,万难改易,亦从此不复再来相劝了。
    总计先师所赐法谕,先后不下十余件,多开示应如何行念佛法门,并指点立身处世之重大关节,字字切要,语语警策,每一拜读,如对圣颜,汗流浃背,惭愧无地!但此上列三函,尤为紧要,第一函是破我文字重障,第二函是救我禅教痼疾,第三函是转我外道知见。谊重恩深,无可答报,特揭诸贵刊,以警世之与我同病者,俾略知趣向,毋劳我先师在安乐国中再来指示云。老人慈悲心切,常来谕嘱我宣扬佛法,颁给经书不下数千册,而尤以《八德须知》及《憨山大师年谱疏》占最多数,盖欲我分送与僧俗诸学生也。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腊月,  自洪塘开宗庵讲《法华》、  《起信》、  《观经》毕,回杨村掩关习静,偶阅佛教杂志,方知先师已圆寂于苏州灵岩山关房。而此时中日战事正酣,道路间隔,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直至江苏吊奠,回忆法乳深恩,痛不欲生,以为生我色身者父母也,生我慧命者先师也。且世必先有伯乐,然后千里马方得出现,今导师逝焉,世虽不乏骐骥骅骝,而无人为之作育培养,任其食不饱力不足,而不骈死于槽枥间者希矣,可不痛哉!
    自老人生西,太虚大师人蜀后,我便感觉到佛法必须亲证,说食终不能饱,解行相应方名为祖,文字法师未免沦坠。遂发重大誓愿,此生若不亲证真如,决不甘休,乃捐舍业务,专心致志,从根慧老和尚于观宗寺修学法华三昧。因去秋宁波遭大轰炸,便回慈溪闭关修“法华忏”二十一天,持楞严咒七天,蒙佛力冥应,指令出家,乃于民三十九年二月八日在慈溪妙音精舍根公座下剃披。从此即焚弃笔砚,禁足读律,兼讲演《法华》、  《地藏》、  《金刚》、  《遗教》诸经,晨修法华忏法,晚念佛放蒙山,夜习禅观,驽马负重,刻无余闲,虽各方时惠信函,亦无暇一覆,抱歉之至。
    农历九月廿三日观宗寺根师来函,嘱撰纪念印光大师文一篇,因阅律藏三大部尚剩十册未竟,寄言敬辞。何期于廿四日中夜忽得一梦,见我先师印公老人在一广博严丽之一大殿中,展开黄色坐具礼佛,身躯高大,光明赫烨。命我在其后拜佛讫,我即稽首问曰:  “十载翘诚,今得一见,愿兴慈悲,开示愚蒙。”师曰:  “汝好自弘法,毋得厌倦,临命终时,我当来接。”我曰:  “见师相好光明得非大势至菩萨耶?”师曰:  “是,  不错!”我不觉长跪合掌,说我上月所作之赞大势至菩萨偈以赞之曰:  “金瓶宝冠拥青螺,百亿牟尼漾碧波。  绝妙香尘严极乐,无边光色净娑婆;摄生方便归安养,念佛圆通渡爱河。足步莲花大势至,现前接引见弥陀。”
    觉后追忆梦境,以及先师在世成就下劣的一段公案,若不贡献同仁,则亦何以继往开来,启人信心?且老人大慈,待我临终时允来接引,则导我最初皈佛者,师居第一,而导我最后生西者,师又居第一。恩大难酬,敬书数则,聊表寸心,无可命名,故权标此文曰:  “追慕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
    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会上讲词
    妙  真
    今天是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日,每年逢到大师生西纪念日,常在常德路佛教净业社举行纪念。因为大师最初来沪曾在佛教净业社讲过开示,佛教净业社的发起人大都是大师的皈依弟子,大师所手创的弘化社和大师生西后四众弟子所组织的印光大师纪念会,也都设在佛教净业社内。所以佛教净业社和大师,是有其不可分割的渊源的。今年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的纪念法会,移在玉佛寺举行,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因为上海佛教界在玉佛寺举行的“祝愿世界和平水陆法会”已经开始了,虚公老和尚自京莅沪主持法会,又因圆瑛、应慈等诸位老法师讲经讲开示,四众弟子无论禅、教、净、密诸宗都抱著欢欣的心情,踊跃参加。这个法会的场面非常宏大,内容非常充实,象征著佛教的大团结。玉佛寺的方丈苇舫法师为了这个因缘,以诚恳友爱的心情劝我们把纪念印光大师的法会,移在玉佛寺举行,在和平水陆法会里面更增加一个纪念法会的节目。我们很欢愉地接受了苇舫法师的建议,同时又深深地感谢著苇舫法师的美意。
    印光大师的盛德表现在自利利他的两方面,在《永思集》和其他纪念文里讲得很详细,不必再讲,而且因为时间的限制,也不便再讲。现在就把弘一法师赞叹大师的话来作一个解释吧:  “师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步武资福。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临终预知时至,端坐念佛西归,阁维舍利缤纷,教泽遍乎寰宇,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上面列举了善导、永明、莲池、云谷、灵峰、资福六位祖师,这六位祖师在佛教中是最受人崇拜的,为什么要举出这六位祖师来赞叹印光大师呢?当然是有道理的。
    唐代善导和尚是莲宗二祖,他专门提倡净土,劝人专持佛名,他曾说过:  “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续念报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又作《劝世偈》道: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印光大师提倡净土,劝人专持名号,便是禀承了善导和尚的宗旨。
    宋永明延寿禅师是莲宗六祖,尝作《四料简》: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四料简”,中峰《广录》和天如《净土或问》二书都曾引用,印光大师作《净土决疑论》,曾经详细解释。大师说:“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
    又说:  “十人九蹉路者,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大师这样解释《四料简》,非但发明净土的深义,并且更指出了禅宗的精要。
    明云栖莲池大师是莲宗八祖,尝作《弥陀疏钞》,融会事理,统摄三根,曾说:“一句阿弥陀佛,赅罗八教,圆摄五宗。”他答曹鲁川信中说:“就时之机,盖由此一门而入华严。”又说:“说华严则该净土,说净土亦通华严,是以说华严者自说华严,说净土者自说净土,固并行而不相悖。今人但知华严广于极乐,而不知弥陀即是遮那也。又龙树于龙宫诵出华严而愿生极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与普贤同佐遮那,号华严三圣而愿生极乐,咸有明据,皎如日月。”临终时对诸弟子道:“大众老实念佛,莫捏怪,莫坏我规矩。”印光大师的弘扬净土,尝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又常教人老实念佛,和莲池大师相似。
    明云谷禅师教袁了凡修因感果,改造命运,袁了凡就根据了他的意旨做成一书,名叫《了凡四训》,竭力提倡因果。印光大师常说: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平居常教人注重因果,善巧方便也和云谷禅师相同。
    清灵峰蕅益大师是莲宗九祖,尝说:  “持名一法,是圆顿心宗。”又说: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作《阿弥陀经要解》,印光大师评说:“古佛复生,亦不能过。”印光大师平素提倡净土,劝人持名念佛,对于信\愿、行三资粮特别提出,教人注意,这是继承了蕅益大师的章法。
    清红螺彻悟大师,住持资福寺,是莲宗十二祖,平日教人“一以净土为归,”有《语录》二卷行世。红螺山是有名的净土道场,他便是开山之祖,印光大师少年曾在红螺参学,后为印光大师的力弘净土,是受了他很大的影响的。印光大师常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里“真为生死”等十六个字,是彻悟大师常说的,  “敦伦尽分”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为了要更明确彻悟大师的语意而加上去的。这三十二个字,是印光大师毕生自利利他的重要根据,也就是大师学说的结晶。
    列举六位祖师来赞叹印光大师,恰恰适如其分。我们今天纪念印光大师,要认识印光大师的为人,并且要认识净土法门的所以然,若能如此认识,决不致舍易就难,舍近就远。在今天佛教大团结之下来纪念印光大师,是尤其有意义的,人家只知道印光大师专弘净土,而不知大师的“密护诸宗”。一切宗派,凡是由释迦牟尼佛流传下来,历代祖师尽力弘扬的,都是真正的佛教,我们佛教徒都要信仰和拥护,万不可是一非余,是己非人。还有,对于邪正、真伪的辨别,难易巧拙的抉择,偏圆渐顿的分判,更是不可不知的。最后,愿大家遵守印光大师的遗教,努力修持!

    印光大师全集编后记
    广  定
    印光大师系净土宗第十三祖,民国元年(1912年),大师五十二岁,是时高鹤年居士取得大师信稿三篇发表于《佛学丛报》,深受各地读者敬仰赞叹!民国六年(1917年),徐蔚如居士得到印光大师与其友三封信,印行五千本,名曰《印光大师信稿》送人。七年(1918年)又搜集大师文稿二十余篇排印,名曰《印光大师文钞》,十二年(1923年)再版增订,每部二册。十四年(1925年)又重订《增广》,每部四册,内有梁任公(梁启超)题曰:  “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由此可见《印光大师文钞》是如何之重要矣。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灵岩山寺当家师妙真和尚又搜辑大师信稿排印,名曰《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二册。
    印光大师圆寂后,罗鸿涛居士为编辑大师外集(文钞第三编),曾在《弘化月刊》四次征求大师遗教信稿(正、续《文钞》所未搜集者),经过七年搜辑,而编印《印光大师文钞三编》。
    惭衲广定,为钦仰大师遗教,曾经数次亲赴国外搜集大师遗著资料,又将《弘化月刊》所载遗教及各佛教月刊有关大师遗稿,尽为搜辑。因而重编《印光大师遗教》一册,及《印光大师纪念集》一册,继又搜辑大师各种遗著,合编《印光大师全集》精装六册,发行流通,藉以纪念大师弘扬佛教,广度人天之精神也。  (节略)
    (一九七七年七月八日)
    《印光大师文钞撷录》跋
    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他的动机是大勇、大智、大仁。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又说:“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现代西方科学之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在人的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从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释迦牟尼佛诞生以来,佛教圆满智慧的哲理和觉悟自在的境界,便影响着世界,感召芸芸众生解脱苦难,从事一种更道德更圣洁更高尚更完美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人生升华到同佛一样的智慧解脱、慈悲平等的高度。佛教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弘传过程中,纵观历史上大忠大孝,建功立业,救国济民,道德智勇杰出的伟人,无不是以学佛而为根基。如汉之关羽、隋文帝杨坚,唐之宰相裴休、房融、颜真卿、大诗人白居易、王维、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宋之宰相张方平、吕蒙正、范仲淹、王安石、文彦博、富弼、张商英、太史黄庭坚、大文豪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元之宰相耶律楚材,明代上柱国、荣国公姚广孝、翰林学士宋濂、吏部尚书陆光祖、大学士严敏卿、爱国名将戚继光,清世祖顺治、世宗雍正、民族英雄林则徐等等,无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代表。
    因此,梁启超无比感慨地说: “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切著名之学说也。”又言:“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而现代阐明传播之责任,全在我中国人!”
    一八六一年旧历十二月十二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应运降生于陕西合阳,从那一天起,中华民族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圣哲。大师一生从事躬行的事业,正是他百余万字《文钞》之中彻底流露的同体慈心与无尽大悲。相信每一位读过《印光大师文钞》的人,都会强烈感受到大师那悲天悯人的道德文章巨大的震憾力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欲赞而无言,赞美的语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正如弘一大师、圆瑛法师所赞的那样:  “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我们就不必再饶舌了。
    大约是在四年前,愚朽当时执教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学院正好座落于大师归寂的道场灵岩山寺。沐浴于祖师的懿范道化,倾听着大师往昔謦欬,感觉幸运极了。愚生也晚,大师影息灵岩已六十春秋,有幸拜读大师《文钞》,如同亲聆言教,耳提面命。顿感悲欣交集,如贫得宝,如病得医,如暗获明,如子遇母。蹉跎岁月,三十余载虚度:浪迹天涯,苦海终归故土。大师曾有言: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愿尽世界所有浪子极早回头,尽登西方极乐之彼岸。    大师《文钞》博大精深,语言古朴,普通读者,难窥奥旨。故此,于中撷取摘录了约十分之一的内容,略加分门别类,并加以标题,庶可一目了然。承净宗同仁力赞此举,帮同校对打印,联系出版,在此深表感谢。本书悉从大师《文钞》中录出,我们只是做了一点整理的工作,本书不具版权,欢迎有志世道人心的君子流通翻印。由于笔者学识谫陋,错误之处一定很多,敬请方家不恪赐教,并致真诚之谢意。        
学悔僧西成沐手敬述
    2001年6月1日
刊后语
    今年旧历十一月初四是我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示寂六十二周年的纪念日。缅怀追思祖师拔济众生的无尽悲愿与扶树正法所做的不朽功绩,学悔僧西成撷录摘取了《印光大师全集》中约三十分之一的内容敬飨有缘。以此净业正因回施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听闻正法、永脱苦海、同生九莲,然后不违安养,乘己愿轮,回人娑婆,化昔苦界,悉成莲邦。并以此书纪念印祖降生一百四十一周年、生西六十二周年,至诚祈祷印祖不舍寂光,应化娑婆,力挽颓风,匡正时弊,重树净宗正法,尽荡沆瀣邪气,还我莲宗清白!
    佛法是什么?佛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法是道理、原理之义,佛法就是成就一切众生开启本有的最圆满解脱、智慧觉悟的方法。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与佛同等的觉悟、智慧,皆可成就与佛相同的平等、清净的自在、解脱的境界。学佛就是令所有的众生悉皆成为最有才能本领、最具道德修养、最富品格风度、最为圆满完美、最是优秀杰出的成功者。印光大师说:  “佛法为世间唯一无二之道,不但不与一切哲学、科学、政治、法律相抵触,且能令彼一切哲学、科学、政治、法律悉获实益”  (广东高州佛学研究会缘起)。又说:  “佛法实积极博爱,不知者反以为消极、自私自利,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谓为蛊惑愚俗,以故渐渐积习至今,发为废经废伦等不忍闻见之恶剧”(复陈逸轩居士书)。
    佛所说的道理,是尽力完善人伦道德,正确处理日常生活的完美准则,于无形迹中辅助法律政治的最佳方法。是智慧的信念而非迷昧的崇拜,是积极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而非消极保守、不求上进,是肩负救世的责任、抱负而非悲观厌世、逃避现实,是舍弃牺牲了一己的幸福,全身心投入于利济众生的无私奉献,完全符合世间的伦理道德标准而非违背了人生信条理念。由于世人的偏见与固执,完全不知佛法的真实内容,又不去虚心习学,对于如此最有益于国家、社会、家庭及每个人的心灵、言行、智慧、人生的大学问,强加了各种肆意污辱诽谤、讥笑排斥、无理蔑视的不实罪名,用来自误误人,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非常悲哀可笑的事吗?诽毁佛法,其实于佛于法毫无损伤,而其愚蠢无知、狂妄傲慢、自以为是的鄙劣言行其实恰恰摧毁打倒了自己本来具有的智慧觉悟、解脱自在、道德伦理,这确实是令人可怜悲悯的事啊。三千余年来,佛法只所以受到历代帝王将相、贫民百姓的大力信仰,,其原因正是因为佛法能够究竟圆满的说明宇宙的真理,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人生来由、发展的问题。改变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净化人心,提升道德品位,巩固国家基础,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文明进步。最终完全明了体悟了一切事物的起因、变化与结果,让每一个人都能改造命运、掌握人生、开创未来,所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唐太宗李世民赞叹僧宝说: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宋仁宗《赞僧赋》言: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清世祖顺治皇帝《赞僧偈》亦曰: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僧宝何以如此的尊贵,博得世间这样崇高的敬仰与赞誉,从印光大师一生卓绝超拔的道德行持中,真实地体现了舍俗出家的僧宝价值。辞亲割爱,舍俗出尘,是自己甘愿放弃一切物欲享受的无私付出,舍离了一己私家的团圆幸福,给予了千万家的康乐安宁;抛弃牺牲了一己的美好人生,换取了千万人的美满生活;鄙弃了一人的富贵尊荣、名利荣耀,引导着无数人的光明未来……僧宝是苦海众生的真正导师与依止。印光大师曾说:  “须知佛法,是力敦伦常之法,是阴翼郅治之法,是智信非迷信,是积极非消极,是救世非厌世,是兼善非独善,是合人生非背人生。由世人不知佛法真相,致于此大有益于国家社会并各人之身心性命者,加以各种讥斥之恶名,以自误误人,可不哀哉?历代王臣伟人智士之奉行修持广为流通者,以其能穷究宇宙真理,能解决人生因由,能改革社会习尚,能巩固国家基础,能促进世界文明,能普了诸法原委故也”  (宜兴佛教净业社缘起)。
    虚云老和尚在一百二十岁临示寂时,掷地有声地倡出“养出大无畏的精神,救世救人”。印光大师亦常有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果能依儒、释圣教而行,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有不群起而应之者”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又曰:“详观古今治乱之由,莫不皆以家庭而为根据,使斯民通皆敦行孝友,恪尽己分,知因识果,改过迁善,如是则世未有不治,家未有不兴,人才未有不蔚起,天下未有不太平者。今欲挽回世道人心,俾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舍如来即俗修真,明因识果之道,其何能淑?良以如来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一一各令尽自己之职分,则家敦和睦,人习礼让矣。再进而修净土法门,则即世间法修出世法,不离伦常日用,直人如来法海,纵令根基陋劣,亦可仗佛慈力,得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人圣也”  (慧济居阅经室缘起)。天下、国家、社会、家庭的中心是每一个人的“人心”,一天能尽除自私自利的邪心,即可恢复自我本来具备的光明智慧与完美的人格道德,便可以从根本上转变社会风气、世道人心。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望我佛子,忘己舍身,无私无畏,正心正念,救我苦海众生,同登西方愿船,尽归极乐莲邦。四生九有,同归净土法门;八难三途,共人弥陀愿海。
    本书得以尽快刊行,首先感谢河南玄承玺居士,他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另外还有甘肃兰州的杨乐霞居土帮同打字、田永利居士协助校对,以及其他给予大力支持的净宗同仁,在此一并致以崇高之敬礼与诚挚之谢意。虽然我们在出版之前尽可能地进行了详慎细致的校刊,但错误与疏漏之处一定不少,敬请方家给予不客气的批评指正,以便呈现净宗学人一个完善的修学读本。本书不具版权,欢迎有志世道人心的君子流通翻印。
    学悔僧西成沐手敬述
二OO二年十一月初一日于光寿院

后  言
    《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初版于甘肃兰州双林院,继印于内蒙包头光寿院,两次采用同一版本,只是封面的图案设计不同而已。因为这二版是为当时讲解应急的征求意见稿,因此没有大量印行,前后共印了约三千册,分发于有缘善信。此次于吉林正式刊版印刷,参加校对工作的有吉林的信、藏二位尼师、山东滨州市的吴静芬、盖云、侯斗达、蔡冬梅居士、甘肃兰州市的田永利居士与学悔僧西成。采用包头版同时在四地予以校对,改正了前两版中一些明显的失误、错漏处,为区别于以前的版本,称之为“校正版”,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正式版本发行了。

    南山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出家要业》中说:“道、俗二众,福、智别修。出家之人以身戒心慧为本,不得造经、像、寺、舍等业,错乱次第,故唯得指授法则,劝化俗人。是以僧有法能造,俗有事能作,终日相由,而执据恒别。若乖法杂乱,失于圣制者,名灭佛法,各住自分,互相资成,是住持之士。俗人以金石土木、牙角布帛而作佛像,道人修五分法身,学三佛行,名为造像(谓俗以事作,道由法造);俗以纸素竹帛、笔墨钞写以为经卷,道以闻、思、修慧为造法也;俗以草木墙宇而用造寺,道以菩提涅架智慧宫殿、万行所住大乘之宅为寺。虽形事相交,而道意悬隔,不可乱业而相干杂,能护之者,则知要矣。兼而行之,尽美尽善,力之不逮,各从本业。
《智论》云:‘出家多修智慧,智慧是解脱因缘;俗人多修福德,福德是乐因缘’  (故知为乐,则非出家本意)。即初受戒约告云:‘当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众僧(此是福分),应学问、诵经、勤求圣果(此是道分)’。始终两修,二途意别。”
    律文大意谓:  出家僧众与在家俗众,分别采取福报和慧业的不同修行方法。出家僧人以持戒、觉悟的智慧为根本,不得亲自去做印造经书、塑造佛像、建立寺塔道场等事,唯有弘扬法化,劝导教化俗人建造寺塔、印行经典,确立修学的法则。道众、俗众各自修行的标准是不同的,假如违反错乱了各自的规矩,即失去佛制的利益,名毁灭佛法了。唯有各自立于自己的本分上,互相资助,成就道业,才是住持佛法之人。在家信众用金银木石、布帛宝物塑立佛像,出家僧众修行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习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行为,称为建造佛像;在家居士用纸墨钞写印造流通经卷,出家僧众以行持闻、思、修三慧为印造流传经书;俗人用泥土木石建造寺院道场为造寺,僧人修佛菩提、涅槃、万行庄严为所住的智慧宫殿、大乘寺舍。僧俗二众表面行持的现象分别不大,而行法的本意是完全不同的,不得混乱差错、夹杂扰乱各自的标准。出家僧人福、慧兼而行之,那是再好没有的事了,假若自身力量不足,那么还是应以智慧为本,依照律制,本分修学。因此,僧众于受大戒时,律中要求出家众应当劝化在家信众修建寺塔道场并供养众僧以广种福田,培植福报,僧众自己应习学佛法,读诵经典,勤修佛道,以期证果。在家信众与出家僧众各自修法偏重不一样,一重福德,一重慧业,两条修行的路途,自始自终,法门的本意自然具有明显的区别。
    佛制律制已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亦即印光大师于《文钞》中指明的佛法内护为僧众,外护为在家居士,二众皆肩负着护法的重任:  “良以僧众舍俗出家,精修梵行,既乏资财,又无权势,纵能宏扬法化,难免外侮侵陵。若得王臣护持则法化广被,外侮不生……内护、外护相需而行,则如来法化自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普令含识同沐法泽”  (大总统教令《管理寺庙条例》跋)。因为:  “僧与佛、法称为三宝者,以其续佛慧命,流通法道,非人莫从,唯僧是赖也”(法如庵万年簿序)。僧众、俗众各自资成,佛法方可普遍流通,利益人天,二者缺一不可,如鸟二翼,如车二轮。不得互存轻鄙,各怀人我,自坏佛制,唯期自便。
   可悯的是现在真是已到末法时代了,确实已经很少有人发心为苦修的出家师父成就安心办道的道场了,即便修建,也大多变为了在家人的私产,据为已有,名为护法,实为广造地狱之业了。可怜的是现在正法已经凋残衰微了,有些不具慧眼者,的确分不出正法与邪法了,印刷流通的经典,不是经人篡改的会集本,就是恶徒编造的伪经书,或是夹杂充斥有邪法与外道内容,以及破佛戒律、灭佛正法的魔见邪说的毒本。而且我慢贡高,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命不凡,大言不惭,肆其狂见,自处师位,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以在家身分,妄自推尊为“老师、上师、师父、法师、导师、大师”(老师是晚辈僧人对前辈高僧的敬称,散见于各语录开示中,大师唯尊称于佛及历代祖师,法师等号则专指出家僧人,在家俗众不得妄称。)者,大有其人。戒律中明文规定在家俗众不得称“师”,若称师者,乃灭法之相,以弘法而竟成坏法。更有甚者,打着弘法护法的大旗,干着求名求利的恶行,大敛钱财,自创道场。白衣高坐法台,比丘身为奴仆,欺僧慢法,信口胡言,诽谤三宝,破坏戒律,冒充善知识,完全变成了披佛外衣的邪魔外道,做着毁坏佛法、断人慧命的阴险勾当。行文至此,学悔僧西成不觉百感交集,泣下如雨……
    悲我苦海众生,何其愚妄、颠倒、迷惑如是,枉造地狱之恶业,不惧堕落之罪报;惜我正觉解脱的大好佛法,竟然法门秋晚,护法乏人,任其零落;叹我释门有识之士,为何避世偷安,明哲保身,一任魔外横行而不舍身殉教,为法忘躯?痛我缁衣苟且,弘化无力,自既无奋发自强之宏誓,时抱有随缘度日之劣怀,以至愈变愈坏,竟成今日之结局。印光大师曾有言曰:  “凡我同袍,祈各奋发大心,以期上续佛祖慧命,下作众生福田,俾佛法重兴于危亡之秋,人民尽被夫法化之益”。又说: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所贵者自勉耳”  (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木本水源,知恩图报,绍承净宗正脉,光阐印祖莲风,挽狂澜于既倒,做中流之砥柱,大法兴亡,在我释门,有心护教诸佛子,敢不奋然勖勉焉!
    《法要》的校正版现在于吉林付梓印行了,刊版以前虽然尽力予以了详慎的校对,但未能校出的误处与遗漏一定不少,敬请读到了本书的有心人予以率直的指出,以便再版时给予修正。本书得到吉林四众弟子、舒兰四众弟子的鼎力赞助,以及广大净宗善信的极力护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之谢意。本书不具版权,欢迎任何护持莲宗正法、承继祖师莲风的善士依照吉林“校正版”流通翻印。
    佛历三千零三十年(2003年)正月廿日
学悔僧西成沐手敬述于吉林光寿茅蓬
普为出资流通者回向偈:
印经弘法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苏州灵岩山寺佛经流通处印赠结缘
参考网站:
净土修行 http://www.ygjtxx.com/
千亿佛号 http://www.1000yi.net/
高僧大德 http://www.xynf.com/12.htm
印祖专辑 http://www.lzgh.org/ygds/
印光大师 http://www.jingtu.org/ygds
印祖文钞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  
印祖全集 http://a.bonze.cn/wlsjwz/yzwc/index.htm
印祖文集 http://www.dizang.org/wj/yg/index.htm
印祖专题 http://www.nmamtf.cn/list.php?fid=13
著作下载 http://www.dizang.org/down/xz/p01.htm
净土教育 http://www.amtb.cn
佛陀教育 http://www.buddedu.com
东林寺 http://www.donglin.org
弘化社 http://www.honghuashe.com
指归净土 http://www.nmwlgrl.cn
净土经典 http://a.bonze.cn
信愿念佛 http://www.xynf.com
觉海慈航 http://www.amtfamtf.net/
净土资料 http://www.pureland.info
生死书 http://www.fosss.org
临终关怀 http://www.lzgh.org
两性文化 http://www.jiexieyin.o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8 08: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