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10|回复: 7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四点启示,以及都摄六根的念佛方法介绍 (大安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服务值班01 于 2013-2-19 18:01 编辑

    “在《楞严经》阿难听到佛,在七处征心,了解无始以来的妙涅槃性。就好像天王指出了一个华丽的屋子。但怎么进去呢?

    “我们一看这个‘大’,大方广的‘大’,什么才能称得上大?其大无外,周边法界,那是唯有心性才能称之为大,那么本觉妙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里面才具有极大的势能、空能.那心性的势能显发出来,那这个‘至’,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个‘至’是什么意思?‘至’有止的意思,止于至善,止就是安立的意思,就叫忍的意思,忍可的意思。怎么叫势至?我们在后面看到,大势至菩萨开发心性的势能是用什么来开发的?就是念佛开发的,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无生无灭的涅槃才有着巨大的势能,他是靠着念佛的这把金钥匙打开的。”

    文中提到的具体念佛方法: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853-1-1.html

————————
    该文档是根据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于2006年9月9日-10日在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无相殿《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启示影音所整理的文字资料。


    尊敬的广声大和尚、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很高兴今天晚上有机会来光明山普觉禅寺,与诸位大德共同讨论净土宗一篇非常重要的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出自《首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篇,是作为净土宗五种经典当中之一,这个《念佛圆通章》能作为净土宗的根本典籍,这使我们要感恩印光祖师,在净土宗所依的根本经典当中,它是经过一个完成的过程。在隋唐之际,一般是讲净土三经,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一位大居士魏承贯,他就体会到《普贤行愿品》导归西方极乐世界,是对净土法门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就把它也列为净土经典,形成净土四经。那么这样的选择印光大师也是认可赞叹它,印祖认为念佛一法最先是从《华严经》开出来的。那么,《华严经》的结穴归根是在《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结穴归根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代时教都是念佛法门的注脚,印祖进一步地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选择出来,认为这部仅有二百二十四个字的《念佛圆通章》,实在是念佛法门最精妙的开示。把它跟前面四经合在一起,形成净土五经的格局,就完成了净土典籍的一大事因缘。凡是修行念佛法门的事理因果性相,都在这五经当中具足无遗。那么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这篇《念佛圆通章》。我先把这个经文给大家念一下:“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好,我们来看这段经文。文句不多,然言简义丰,极为精要。我们知道这部《首楞严经》,是我们佛门一部非常重要的大乘经典,号称是开悟的楞严。“首楞严”的意思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这是从我们感招的现象界的法来说:六根、六识、六尘、七大。这些事相具足着它的空性,妙真如性,这是究竟。坚固就是它的不空的这种妙用。在《楞严经》阿难听到佛,在七处征心,了解无始以来的妙涅槃性。就好像天王指出了一个华丽的屋子。但怎么进去呢?佛就先让与会的菩萨和大阿罗汉来讲他们因地修行,获得圆通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二十五圆通”。“二十五圆通”它的排列,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列,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它首先排列的是‘六根’,其次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然后是‘六识’: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最后是‘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十八界再加上七大,构成二十五。这样的事相的法,都能够契入到自性圆通常。那么按照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它应该是排列在第二,那么它不是排在第二,是把这个耳根圆通抽出来放在最末,第二十五。大势至菩萨的‘根大圆通’,本来应该是排在第二十三,然而把它抽出来排在第二十四,所以你看这两个圆通啊特别的把它没有按照一般的秩序排列,特别抽出来放在最后,这就表明着佛对于修行的根机的选择具有它特别的含义存在。文殊菩萨在选根偈里面明确的表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适合娑婆世界根机的是观音的耳根圆通,这是明选。那么把大势至菩萨根大圆通,也就是念佛圆通特别的也抽出来。这里就把大乘佛法的两个重要的行门把它拈出来:一个是禅,一个是净。禅净两门是我们大乘佛教的两个重要行门。耳根圆通能够使上根利器入流忘所,解六结证三空,上根利器可以担荷。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却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尤其我们看《楞严经》,从它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修道的因果以及修道过程当中出现的五十种阴魔的现象来看,更能体会到这个《念佛圆通章》对我们娑婆众生,尤其是末法时代的众生的重要性。印祖曾经有这么一个开示:善读楞严者,《楞严经》就是一部弘扬净宗的经典。今天我们对这个《念佛圆通章》谈四点启示,第一点是:以般若智专修念佛三昧;第二:佛与众生,母子天性相关;第三:忆佛念佛,必定见佛;第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由于我们只是一个讲座的形式,如果要展开谈这个《念佛圆通章》,要从五重玄义,从它逐句逐句谈,时间来不及,我们就拈出其中四个主要的启示来给大家加以讨论。在这个《念佛圆通章》我们首先看到,大势至菩萨向佛禀白的一个宿世的因缘。这个宿世的因缘代表它一个特点:就是光明和智慧这个特点。大势至这个名字,它也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大势至菩萨从他的这个立名来看,他叫‘无边光’,有的称为是‘无边炽盛光’,他全身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微尘数刹,具有紫磨真金色,跟大势至菩萨有缘的众生,或者换句话来说,跟念佛有缘的众生,都能见到大势至菩萨的光明。那么只要见到大势至菩萨一毛孔光,就等于见到十方无量诸佛的清净微妙的光明。说明大势至菩萨跟佛的法身同体,一就是一切。那么大势至菩萨在因地是以智慧来选择它的法门,在他成就等觉菩萨的果位就以它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使他方世界六道轮回的众生,尤其是堕在三恶道的众生,得到光明的注照,就能够休止它遭受的剧苦的刑罚,就能使它离开三恶道,生到善道,最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快速成佛,得到佛的十种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以光明来自利利他。也正因为它有这样的力量,所以大势至菩萨它以这种智慧光明的力量著称。他在行走的时候,十方世界都能六种震动,只要地动震动的当下,就有五百亿的莲华涌现出来,当这个菩萨坐的时候,这个七宝国土也一时动摇,全都摇动。你说这个大势至菩萨的力量有多大呢?你想想如果我们在一个屋子里面,从屋顶上自己跳下来,大概能够震动周边几尺的地方。就是几颗原子弹发射出来,也不可能震动得太远,那大势至菩萨却能使十方世界一切震动,你看他所发出的能量就是无量个原子弹这样的力量,而且有好处没有坏处。这就是大势,有极大的势能。由此我们看到大势至菩萨这个名号,它是依照什么来建立的?是依照它的德用来建立的,它的德用怎么来的呢?‘大势至’,有同修也常常提问:“大势至菩萨是什么意思”?‘大势至’,你看西方三圣的左右胁士,比如说观世音菩萨,它的名号也有它的意思:就是观照世间呼救的声音,来给予及时的救度。在因地当中,它观照“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每一尊菩萨名号的建立一定是有他的意思的,不是简单随便叫一个名字。‘大势至’这个名号它确实跟念佛法门具有深刻的内涵在里面。我们一看这个‘大’,大方广的‘大’,什么才能称得上大?其大无外,周边法界,那是唯有心性才能称之为大,那么本觉妙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里面才具有极大的势能、空能.那心性的势能显发出来,那这个‘至’,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个‘至’是什么意思?‘至’有止的意思,止于至善,止就是安立的意思,就叫忍的意思,忍可的意思。怎么叫势至?我们在后面看到,大势至菩萨开发心性的势能是用什么来开发的?就是念佛开发的,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无生无灭的涅槃才有着巨大的势能,他是靠着念佛的这把金钥匙打开的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这个‘至’就是安立忍可,止在这涅槃的境界------如如上。如果从他修德的动态来看,他透过念佛的这种行持开发内心的般若智慧的力量,就能够使他到达如来地。到达如来地的第一步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如来或者说涅槃的常乐我净的境界。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唯有念佛一法令它开发到达。如果我们每一个行人都能够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在果地上又能以智慧光摄受念佛众生往生净土,那么这个人他也可以成为‘大势至’,这是从它的德能来立名的。

  这样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大势至菩萨,在这个法会上,他可是从西方极乐世界过来的。因为在说《楞严经》的时候,他已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右胁士了,那么西方三圣,观音势至,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本土,报身不动,然后观察他方世界每一尊佛的这种法会,需要他参赞的、随喜的,帮助的,他马上就分身过来,所以大势至菩萨是从西方极乐世界分身过来的,来襄赞这个楞严一会的,所以这个五十二同伦的菩萨也就是宿世当中跟他同志、同心、同修念佛法门的这些菩萨,来共同向释迦牟尼佛禀告,禀告他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要知道念佛一法是极难信之法,它是依靠佛力的加持,来令我们快速地完成修因证果的过程。但一般的行人,他往往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很难去相信佛力,尤其是那不可思议的超出常途因果的这样的法门,就更难相信。所以难信而能信就属于智慧了---般若智。那么大势至菩萨讲他开始发心修行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大善知识,就是以智慧著称的一尊佛,是这尊佛来传授给他念佛三昧的。大势至菩萨说:“我忆,就是我追忆在往昔恒河沙劫,无量劫的这个之前,有一尊佛示现八相成道。我们注意这个事情都发生在娑婆世界,这尊佛出现,这尊佛是什么佛呢?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是谁啊?无量光佛就是阿弥陀佛。那大家就要问了,我们了解到阿弥陀佛是成佛以来已经十劫,那怎么在恒河沙劫以前还有阿弥陀佛呢?对这一点,净土宗的祖师莲池大师有个很好的解释:阿弥陀佛,这个十劫的成佛是这一期的应化。实在来说,阿弥陀佛尘点劫又尘点劫以前,是早已实成了的一尊古佛。就像释迦牟尼佛,我们不要理解是三千年前他成佛只有四十九年的一尊佛。释迦牟尼佛也是无量劫以前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在大通智胜如来座下,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同是十六王子——两兄弟。所以佛法的由本垂迹,种种不可思议都是救度众生的方便。那么说他是阿弥陀佛还有个印证:就是十二光如来在同样的一劫当中,有十二光如来同时示现,那么其最后佛叫超日月光佛,也是以光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光明在佛教里面是智慧之相。那么十二光如来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出了是哪十二光如来。我们体会到大势至菩萨从他初发心以来,修行的过程都遇上了十二光如来,都向他传授念佛三昧。那么十二光如来第一个是‘无量光’:‘无量光’是从阿弥陀佛的心量来看,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就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照射。众生无尽故,弥陀的光明无尽;众生无量故,弥陀的光明无量。这是无量光。‘无边光’是从阿弥陀佛对治众生的知见上的颠倒,在光明当中施设的一种功用。众生都是在边见当中:不是执着有、就是执着空;不是执着常、就是执着断。在这里面邪知邪见,那么透过这束光明就能令众生离开边见,得到中道的圆融的正见,这叫无边光。那么‘无碍光’呢?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了达到救度众生的这样的一个功能,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一切有质碍的东西不能障碍,像铁围山、须弥山,都不能障碍弥陀的光明,它能穿透过来,这光明非常细微啊,那须弥山都是四种珍宝合成,它也密度很密,密度密的东西往往能够挡住很多东西在外面。但弥陀的光明更细微,密度更大,可以穿透。就好像中微子可以在钢板里面自由的穿透一样,无碍光,不仅有质碍的东西不能挡碍,那么就是众生的无明烦恼也不能障碍弥陀的光明。所以弥陀的光明能够在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无明黑暗当中绽放它的光明,这是‘无碍光’。‘无对光’:对就是对待,就是二法。凡夫众生都生活在对待当中,都在二的状态当中,这就是凡夫众生的知见。‘无对’就是超越这种对待,契入到不二。不二就是佛知见——‘无对光’。‘炎王光’:就是一切光明当中它是王啊,无与伦比的光明炽盛。它为什么要有这束光呢?由于阿弥陀佛要救度阿鼻地狱的众生,要使这束光明在阿鼻地狱最黑暗的地方也能照亮,所以它一定要光中极尊极强-----‘炎王光’。‘清净光’:这是对治众生的淫欲的心,众生念念离不开这个欲望,念念污染,所以这句名号所传达的清净光能够使我们心性清净下来,转淫欲火为智慧光,化解火头三昧。‘欢喜光’是对治众生的瞋恨,这个嗔恨是由于有人我的分别,有欲望的追求,谁障碍了我欲望的满足,他就会瞋恨。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欢喜光会让众生有一种同体感,众生的成功是我的欢喜,众生的痛苦是自己的痛苦。同体感它就会对治瞋恨——‘欢喜光’。‘智慧光’是对治我们的愚痴的心,让我们接纳这光明,透视这诸法的性相因果,种种因缘,了了分明。‘不断光’是对治我们众生的懈怠。很多同修说:“我佛教的理论也懂一些,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或者偶尔做一下但过段时间又放下了。”凡夫众生都是会间断的,这段时间兴趣来了他去打坐、他去念佛、他去诵经、他拜佛很精进。但过段时间都又晾在一边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所以道业永远不能进步。这样阿弥陀佛的光明有不断光,使我们精进、使我们不间断、不放逸。‘难思光’就是这种光明的妙用,是没有办法用思维去揣摩的,不可思议。‘无称光’:这种光明的这种德用无法用语言去表达,不可称。最后就是‘超日月光’:这个世间的光明,光源是来自日月,那么日月确实给我们很大的恩惠,滋养了我们大地的生命,草木花果。但是这日月光明,第一它的强度有限,第二它只能照外面,不能照到里面去,不能伏烦恼。那么阿弥陀佛的光明,它的光明的强度像百亿日月这样的强度,而且不仅照亮外面,而能照亮内心:伏烦恼、破无明,所以它就具有超日月光的这样的德用。
  那么我们看到大势至菩萨的因缘是跟智慧很有关系的,所以他碰到每一尊佛都是智慧的表达,那么智慧所选择的法门就跟这念佛一法非常有因缘。大家知道文殊师利菩萨有一个修法: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也是修念佛的:端坐西面,系想一尊佛,念一佛就等于念一切诸佛。由念佛故得无量陀罗尼,得一切辨才,得一切种智。文殊师利菩萨也是选择的念佛法门。包括在五台山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在五台山见到文殊普贤的时候,就请教末法众生这种根机陋劣选择何种法门能够了生脱死?那么文殊菩萨就在大圣竹林寺就告诉他:“一定要念佛!”那法照大师还进一步请示:“念哪一尊佛?”“就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在净土宗有依文殊智修一行三昧。也唯有以文殊这样的般若智慧才能在一行三昧当中踏踏实实的修下去,因为他了解见一佛就等于见一切诸佛,修一法就能得无量陀罗尼。这是以佛的果地觉作修行人的因地之心,透过念佛能够把佛的这种般若智慧、种种神通妙用全都摄受过来,变成凡夫众生自己的东西。这样就单刀直入、快速直捷。那么如果念佛,佛号里面就有无量光、就有智慧,把自性光明透过这个已经成就的名号的光明显发出来,这就是下手非常快捷。你自性的般若光出来,自性的寂定无量寿也就出来了,因为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互为表里的。在这个光明的这种势能当中,它是具有一种弥漫性的,有一种很强的穿透性的。这在我们中国的《周易》里面,就有点类似于乾卦的功能:‘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它能够滋生一切万物,那么这个乾卦的顶点:‘乾以易知’,这个乾的功能,是以它的简易作为它的智慧。这里要注意了,我们修行择法觉支,七觉分首先要择法,选择什么样的法门能够让我们快速成就?这是需要智慧的,那么这里这个智慧的表达又告诉我们:愈简易的东西愈有智慧。现代的自然科学,像爱因斯坦他也有这样的一个判断,就是判断一个公式是否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其中有一个条件,就看它是不是简洁?愈简洁的愈有真理性,愈有审美价值的愈有真理性。那么简洁也是审美的重要要素之一。所以净土法门在这种智慧表达当中,就是至简至易、单刀直入。后面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修行念佛一法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方便:比如还要参究啊、还要止观呢、还要修多少多少福德啊、还要修多少多少禅定啊,这些都不需要,因为这句名号里面就有着止观、就有着定慧、就有着寂照。这些都需要智慧去接纳去信解的。那么这样这十二光如来,就给大势至菩萨这个学生传达的就是念佛三昧:让他去念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得到它自性寂定的三昧,三昧是正受正定的意思。这个三昧在正受正定当中,就是契入到自性,穷玄极寂尊号如来。而且他不是靠自力,而是靠名号契入进去的。名号就有如来的所有的德性,你去念佛,就托彼名号,显我自性。自性显发出来就能够把正定正受陀罗尼显发出来。这就是念佛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果地觉做因地心,这样就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跟佛的功德互动。我们的发心来念佛的这一念心就通到了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这样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当下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就彻到了传到了我们能念佛的心里来了。因心果觉,佛光、我们念佛的光交融一体,这样就能够让我们快速得到念佛三昧。这是第一个启示:选择念佛三昧是需要般若智慧,才能够做这种选择的。所以念佛一法在《阿弥陀经》直接向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说出来,唯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才能够全体承担下来,在大乘经典就向文殊师利来宣说,都是代表智慧的。
  第二个启示:佛与众生,母子天性相关。这是念佛的一个重要的原理。我们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这个不能了解的话,就觉得我念这句佛号是非常空洞的!佛是佛、我是我,我为什么要念他呀?我的痛苦我的困难他会知道吗?他有能力解决吗?所以要了解这一点。在这个经文当中,就直接把佛跟我们众生的密切的关系用两种比喻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一是亲友忆,第二是母子忆。我们现在在无明黑暗当中迷惑颠倒,六道轮回流浪不已,我们已经很大程度上忘记了我们本有的故乡,忘记了我们的故乡还有一个大慈悲的父母,在那样地关注着我们、在那样地慈爱着我们。这个亲友啊,二六时中十劫以来都在忆念我们,但是我们却是忘记他,却从来没有一念去忆念这个亲友,是不是这样子啊?我们从早到晚、从生到死,我们忆念什么呀?五欲六尘哪!我们会忆念到还有一个一真法界的实报庄严土的一个这样的佛,这样的关注我们、牵挂我们,我们说自己是业障众生,业障的表达就是不知道这种事情、不闻这件事情、不相信这件事情、不报答这件事情。所以佛在这里非常恳切非常悲悯地说出这种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啊!我们怎么去体会佛心?佛心是大慈悲心: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是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亲生子女这样的心。那么我们了解佛心有时候又非常的隔膜、非常疏远呢。所以用比喻方法理解你父母的心,先理解父母的心,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就像世间它也会说:世间有一种爱能够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母亲十月怀胎的这种辛苦,生下来三年无微不至的呵护,子女拉尿阿,她把子女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子女生病了,她那种痛苦、那种焦虑,恨不得所有的病都到自己身上来!体会一下这个爱,我们可以举两个小例子:有一个研究力学的教授,他研究这个高空的物体高速穿下来的时候,是什么力量都挡不住的。就像空中一只小鸟的身体都能够把飞机厚重的钢板撞成一个大洞一样。他常常跟学生讲述这个道理。有一天,他在这个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这时他的妻子非常恐惧的跑过来说:“不得了呢!”他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大概都还不懂事嘛,就爬到最高的一层楼顶上去了,就在楼顶的边缘,在那里走来走去,想学小鸟的飞翔,他的妻子一看见就赶紧给她的丈夫说这个事,这个父亲一听,连鞋子(因为实验室是地毯)都来不及穿呢,就光着脚往外跑,一跑啊就看到他那四岁的女儿站在那高楼顶上,在那里非常危险的走动,这个女儿一看到父母在下面就很高兴,就从楼下真的跳下来了,这一跳下来,这个教授的旁边有几个学生,都怕他,知道危险都挽着他的手不让他动,但这个教授在这关键时刻挣脱了他的学生的手,赶紧跑到楼下伸出手来接他的那个四岁的女儿,这一接果然就撞在他的胳膊,他的胳膊刚噹一声就断了、腿也断了,一下子就昏过去了,到医院去抢救,抢救两天他才苏醒过来。苏醒过来他的妻子、他的学生都在它的旁边等候着,看到他苏醒过来就说:“哎呀,我们等你等了两天两晚,终于苏醒过来了,你不知道这太危险了!”.这个教授说:“我知道危险,我搞了半辈子的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但是父女之间,父亲和女儿之间只有爱,没有力学!”当他说这句话时他也很欣慰的看到他四岁的女儿很甜蜜的睡在他的旁边,得救了!这是父爱。你再来看个母爱的这个例子: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啊。就是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场景:这个大地震以后各地的救援人员都去了,就在这个残墙断壁里面去找人。两天之后,救援人员正在找人的时候,忽然在一个障碍物下面看到了这么一个场景:有一个母亲用手撑着地,她的背上有很多大石块,很多重量之物压在她的背上,那不知道有多重。她的一个七岁的小女儿就在她的身体下面。她用整个身体支撑着那么重的重量,整整支撑了两天。她一看到救援部队来了就赶紧哭着喊:“赶紧救啊!我已经顶不住了!”那么救援人员一看到这个场景都拍照,都很感动。大家都去救,光是扒那上面的石块用了大半天才把它清理完。那么记者把她的那个七岁的小女儿把她先扯出来,这扯出来一看,她的小女儿已经断气了。但是她的母亲还在说:“我的女儿怎么样?我的女儿怎么样?”这时候救援人员都很安慰她说:“你的女儿没事,我们已经送到医院去了”。生怕说她女儿去世了有可能她当下就完了。然后就把她送到医院,她的这个双手的僵直就没有办法再弯曲了。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一个特写:这就是母爱!
  那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愿意把子女的痛苦担荷在自己身上的。那么作为子女的人是常常不了解的。我们看到一般的我们这些众生,从小在父母的恩爱当中他不了解,认为理所当然,然后到了青少年时还叛逆,有段相当长的叛逆时期。等到他父母年老了去世了,这时候他也做了父母了,当他做了父母的时候,他才有点理解他父母的恩,等到理解他父母的恩想报的时候,他父母已经去世了。去世这时候他就会留着忏悔的眼泪写那些纪念文章,拿到报刊杂志发表得点稿费。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一般子女都很难去理解父母的恩德,很难去报答父母的恩德。一个作家写他的回忆他的母亲,这个作家二十岁的时候有一个事故,双腿高位截肢,坐上了轮椅。这个青春年华的这青年遇到这样的灾祸,他心里就很烦躁,他觉得老天这样不公,天天发牢骚。他就每天坐上轮椅到那个公园里面,找一个最僻静的地方去消磨时光。当他每天走的时候,他的母亲的那种样子:又希望他不要走,但又不敢拦阻他,因为他脾气不好,然后就默默的给他准备轮椅推他,推到门口他的儿子也不需要他的母亲跟着,自己就去,他不知道他走了之后他的母亲要站在那里,站一两个小时看着他,他是偶尔有事回来拿点东西的时候,一看,他的母亲怎么还在小巷里面张望?他第一次发现这个,然后他去了之后他傍晚都不想回来,因为他觉得太痛苦了!但是他的母亲看到时间到了他还没来就得去找他,那个公园很大呀。他有时还故意很倔强,坐在那个树木最繁茂的地方,让他母亲看不到。他母亲呢还是个近视眼,就到处找到处找,所以最后他才知道他的轮椅的每一个印子旁边都有他母亲的脚步。等到母亲四十九岁去世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由于自己的缘故,他的母亲比他自己更痛苦!这时候他就忏悔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追求事业、追求五欲六尘,我们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一个不知恩、不报德的这样的众生。那么念佛法门,我们知不知道有一个比父母对我们还恩德的一尊佛呀——阿弥陀佛啊。他大国王不做了,出家在世自在王如来座下,他考察他方世界的众生实在是太苦了:轮转六道尤其是三恶道那种败坏,那种苦难,那种众生在里面还不知道这种苦难的愚痴,种种的恐惧。这个大国王就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了,他的出家、他的修行、他的功德,都是为了救度苦难的众生。为了实现它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目标,他可是花了五大劫的时间,去考察十方微尘数佛刹,种种众生的根性、好乐、苦难种种情况。他要设定一个程序啊,使他这种大愿的蓝图实现之后,在法界当中不留一个众生在轮回里面了。度尽阿鼻苦众生!要把阿鼻地狱的众生全都度尽了,如果不能度尽他就不能成佛啊!“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五大劫的思惟,由愿导行,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在无量劫的无量的生命过程当中,每一生命的这样的示现,都为众生献出他的生命,给众生广结法缘。为完成这桩救度众生的大愿,阿弥陀佛确实献出的鲜血多于四大海,尸骨高于须弥山。这些情况我们不了解、不知啊。这十劫以来,阿弥陀佛就像慈悲的母亲,在门口每天的张望,看着这个轮转了无量劫的浪子,什么时候能回头?这个慈母思念子女的心早已成就。众生在那里受苦,阿弥陀佛就如箭入心!就好像一个慈母看到她的子女得了癌症倍受挣扎,那种化疗把头发都化掉的情况,你看看那个慈母在旁边是什么心情?我们在无明的大梦里面不断地做着各种恶梦,我们在恶梦里面喊救命哪,苦啊苦啊。然而我们不知道救命到那儿去求救啊?我们以为在轮转的过程当中只有自己的孤独啊,无助啊,实际在法界当中早也成就了一种救度我们的力量就在当下!十劫以来阿弥陀佛那双接引的手就在我们的手边,然而我们确实昏迷得太久了!不了解。很多人在这个世间尤其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他会对自己力量的孤弱、对环境的恶化表现出很大的绝望,他也许去自杀,他也不了解原来还有一种力量是可以得到拯救的。这种拯救是无条件的,就好像父母帮助小孩不会谈交换条件一样。但问题就是我们在这种众生的知见里面都是分别的,对这种同体的慈悲没有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市场经济当中都是要讲交换的,都是要讲条件的。我们不会领会还有一种无条件的慈悲,存在在我们的法界、存在在我们的每个念头里。这就是我们的业障,这就是我们怀疑的罪根。只要我们把这个障碍突破了,我们能够相信,我们这个浪子能够也像母亲思念子女一样去思念我的母亲啊!那这样这两种思念就耦合起来了、就互动起来了,这就叫感应上了。而且很容易感应的。因为母子的天性是那样的密切相关啊,这种相关、这种感应,一方面是靠佛已经成就的慈悲,另一方面要靠我们众生的纯孝之心—孝心。如果这两者具足,阿弥陀佛那边已经具足,现在就看我们是不是具足?一具足就感应道交难思议。在儒家有一个孝子叫曾子,他有一个瞎眼的母亲,为了奉养他的母亲,他就辞官不做,在家里砍材得点薪水,来赡养他的母亲。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曾子正好上山去砍材了。古人都很厚道,客人来了就要热情招待,曾母呢就希望给这个客人准备一餐丰盛一点的饭食,但她自己的眼睛瞎了又没有能力,所以他就希望他的儿子赶快回家来招待客人。那么那个时代又没有手机,打个手机过去。那怎么传达这个信息呢?唉,曾母有办法了,她就咬自己的中指,这一咬啊,山上的曾子就感到自己的心口疼痛,这一疼痛呢他就想到:哦,这可能是我母亲叫我有事,就赶紧下山。果然是他母亲叫他下来。母子连心呐!不仅是母子之间,就是世间相爱到一定深度的男女,他都有这些感通啊。大家看一个文学名著《简爱》,简爱和罗切斯彻之间的爱情,简爱知道罗切斯彻有妻子,毅然出走。但是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罗切斯彻碰到家里的变故:起火了自己去救火,也是双眼瞎了,这时一个贵族也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这时候他就在呼唤简爱,是用他内心在呼唤。唉,在遥远的那个简爱呢就听到了罗切斯彻的声音,她就来到了罗切斯彻的身旁。这种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众生的心性感通是不可思议!那么阿弥陀佛忆念我们这些众生的力量很大,所以有一个比喻:就像强大的磁场,一块大的磁铁,这个磁铁对任何金属的东西都能够吸过来。但是一定要金属的东西吸过来。如果是一根草,它吸不过来;如果是一块玉,它也吸不过来,一定是一根针。所以这就要用我们的念头转化。我们思念弥陀,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愿意母子重逢。我们的心就变成了跟磁铁相应的同质了。如果我们没有这一念信心,还是在五欲六尘里面挣扎,在这种六道轮回里面造作种种恶业,恶业造得愈来愈重,轮转在三恶道的时间愈来愈长,这就是舍父逃逸愈来愈远。这个父母事相上是表已经成就了的西方极乐世界。从理性上来说,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佛性----天然的父母。我们“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在这个心意识里面愈来愈粗糙、愈来愈逃逸,回不去了。所以诸佛如来来到轮转的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就是要把这桩事情传达出来。这些昏迷的颠倒的子女不了解他有父母,不了解父母对他有多么的慈悲,不了解父母有多少万贯家财等着他去继承,所以就得要宣说这种事情。所以净土经典首先就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就要阐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要把阿弥陀佛跟我们众生是什么关系说出来---跟我们众生是超越父母的爱啊!为什么超越父母的爱?我们今生的父母他只是这一世对我们的恩爱啊!但是下一辈子各有各的轮转的道路, 各有各的业力,对面不相识。然而阿弥陀佛对我们的爱是生生世世的、是无量劫的。它不仅有恩爱,而且它有智慧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无问自说?这桩事情是阎浮提众生想不到问不出来的。释迦牟尼佛他来到这个世间,也是要开佛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要令一切众生离开三界的火宅。离开三界火宅最直接的方法:让大家归投阿弥陀佛,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一条诸佛如来救度苦难众生的妙庄严路。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像大悲慈父,在这个世间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五恶、五痛、五烧,娑婆世间种种的苦难,让我们生起厌离心。然后介绍西方极乐世间种种依正庄严,让我们生起神往之心。此土是大火聚,彼土是清凉池;此土是八苦交煎,彼土是无有众苦、但受极乐;此土是魔界,无一安身之所;彼土是一真法界,令我们快速成佛。两个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只要有一点智慧不愚痴,我们舍娑婆取极乐,应该是一个正常心智的选择。那么释迦牟尼佛就发遣了:“你们赶紧出离这个世界呐,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啊”!这是发遣。但众生有时候他还是业障重,这个世间虽然苦啊,他也感觉到苦。但是呆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习以为常,甚至不以苦为苦,还以苦为乐。他觉得五欲六尘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你让他离开这个世间他舍不得呐。你看有很多念佛行人临命终时听到佛号他不高兴,你们赶快给我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让我病好。他不愿走啊。如果见到阿弥陀佛真的来了,他想:“能不能请几年假啊?我还没有活够!”他是这样。所以出离心对我们众生就很难呐!如油入面,烦恼重重。但是出离心出不来的话,就这跟木桩子,这条船就动不了呐。一定要有出离心。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这里讲的非常苦切啊,这里造了什么罪、要下地狱;造了什么罪,要到恶鬼。多少多少劫,多么多么苦,要这样去说,让他有种畏惧感。觉得这个地方真不可惹啊,还是走为好啊!然后阿弥陀佛在彼土的慈悲的呼唤:你们赶快过来吧!就像善导大师讲‘水火二河白道比喻’:在那个狭小的白道上走,那念佛人都不敢走,走上去怕掉到水火二河去,那么阿弥陀佛就这样的慈悲:啊哎!你只要一心念这句名号过来,我能保护你呀!不会让你掉到贪瞋的火河和贪欲的水河里去。这种保护是很重要的,好像一个年轻的母亲保护她的婴儿不让他摔倒一样,阿弥陀佛是有这种保护的智慧和保护的慈悲的。所以这样一种慈悲是无条件的,实在是到了慈悲的极点了!然而我们这些子女还是逃逝,还不相信,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办法,再忆念也没有作用了。因为毕竟要我们用信愿持名来感应,来呼应的.所以今生有幸,我们闻到了释迦的遗教,听闻到念佛法门,又去了解到阿弥陀佛像慈母一样十劫以来无量劫以来都忆念着我这个苦难的子女。这就好像在这种旅途潦倒、憔悴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封家书,是母亲寄来的,要我们赶快回去。这时候他在外面已经历经无数的沧桑和心酸了,这时候对外面的世界他不再感觉到是精彩幸福了,他觉得是苦难重重了。他又了解到故乡的美好,这时候终于他的这一念就转化过来了,浪子终于回头了。这一回头也就思念他的母亲了,母亲早已在思念我们,只要忆念思念母亲就感应道交,这就是无量劫以来稀有难逢之一时,是我们苦难的浪子得救的一时,是阿弥陀佛内心欢喜的一时,是和弥陀慈母相见的一时。所以我们念佛行人要有这份如子忆母的情怀,归投到弥陀慈母的怀抱。我们就解脱一切苦难,我们就得到一切快乐,我们最终就能得到大乘的涅槃了。阿弥陀佛无量劫积累的财富就无条件地恩赐给我们了。我们这个穷子当下就骤然大富了,一到西方净土就是阿鞞跋致了。你看这是多么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却竟能被我们碰上了,那真是快乐无有极了!
  好.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启示讲记2—大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我们继续讨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昨天我们就四点启示其中的前两点:第一以般若智专修念佛三昧,第二佛与众生的关系,母子天性相关,作了一个简略的讨论。
  下面我们谈第三个启示:忆佛念佛、必定见佛。当我们与阿弥陀佛建立了像母子般的那样的亲密相关的关系之后,我们就要用这种感恩心、悲痛心、惭愧心来忆佛念佛,要有一种至诚恳切。那么下面的这些开示,都是大势至菩萨亲证的这种境界和他念佛的受用。念佛法门从下手的功夫来说,直接从我们的现前一念下手,这个忆和念是从我们念佛人的角度来建立的,能忆和能念的是我们念佛的修行人。忆是一种当我们看到,或者熟悉某种境缘,在阿赖耶识里面落下了印记,以后就能够忆持不忘,随时把它调显出来,所谓回忆。当我们到了某个地方,以后一回忆,马上那个场景就浮在了面前,这就是忆,明记不忘之义。那么这个‘念’,不是口念,而这个‘念’字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今心’,就是当下这一念心,要系缘在所念的这种境界上,就是‘念兹在兹’,我们念什么,心要在那上面,不能跑。这首先解决忆和念,它都属于意根的这种心理作用和下手的功夫。那么所念的是什么呢?是佛。这个佛他从广度上来说、类别上来说,可以念佛的光明、佛的神通、佛的相好、佛的智慧、佛的本愿功德、佛的大慈悲心、佛所显现的依报庄严,所以他所念的佛这个字,涵盖面非常广,所谓弥纶则周遍法界,佛的果地上功德无量故,所以所念的境缘也无量,那从所忆所念的深度来说,可以念佛的法身功德,何为佛?性空即为佛,空性。那么可以念佛的报身,佛为了救度众生故,从法身衍生报身,乃至无量的应化身,可以念佛的报身。那么这都是法身大士能念的深度,凡夫众生就在佛力的加持下能忆念佛的应化身,所以这个忆佛念佛,也确实就能够包含着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
  那么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在现在我们要诠释这个忆佛念佛,我们会把它诠释为名号,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甚深的法身、报身的智慧,都凝聚在这句名号里面。所以这个佛的功德广则弥纶法界,无量无边,略则可以略在六字洪名里面,退藏于密,所以一个念佛者一定要了解佛功德的广略相即,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弄得相互矛盾,只要念佛的名号就具足忆念一切佛的功德。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忆佛念佛是作用于我们现前一念了,这是修行最重要一点,在它最本质核心地方入手,我们说修道是什么?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念头,用通途教理的话来说“一念具足十法界”。凡夫众生他一定是有念的,他不会做到无念,无念境界唯佛方有,等觉以还的菩萨都还有念,微细的念。既然有念,他就必然在十法界当中找到一法界的安顿。当我们一念五戒、五常的时候,就住在人法界;当我们一念慈悲喜舍十善业的时候,就是天法界;当我们一念慈悲六度的时候,就在菩萨法界;当我们一念悭贪的时候,就是饿鬼的法界;猛厉的五逆邪淫,那就是地狱法界。一定是在十法界当中有一个法界来安顿。所以这个念头放在哪个地方?就不能不加以深刻的考究,我们凡夫众生如果没有了解佛法,他本来这个念头受一种无始劫以来的无明的驱动,他一定是在六凡法界,尤其更多的是三恶道的法界。举心动念离不开五欲六尘,离不开人我是非,离不开贪瞋痴慢疑,这一点也许我们很少有深刻的反省和严峻的解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贡高我慢,总是认为自己很不错很善良,没有修行他也说我这个人很有正念很宁静。实际上这都是他根本不了解自己心理状态,才敢说出来的话。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念头,但往往我们对自己的念头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也确实他是很难知道的,就好像自己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一样。所以他必须要借助一种方法才能够反观我们的念头是什么。就是要有一面镜子,我们有一面镜子,才能看清楚我们的面相。我们只有借助持名才会知道我们的念头是什么。当我们宁静地念佛的时候,这就像一束探照灯光,直射我们的无明的内心,透过这束光亮,这个念头是什么就看清楚了。就好像这间屋子充满着灰尘,但是我们看不到,如果这时候窗口投射了一束阳光到了这个屋子,我们通过那束阳光,才能知道灰尘很多。能知道灰尘很多,幸亏有那束阳光;能知道自己的念头,幸亏有这句佛号,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那么这个念头落在什么地方?它对于我们修道乃至于对我们世间的命运、我们的长相的好丑、我们身体的健康、我们智慧的开发都是有直接的关联的。所以修心就得要思惟,怎么能够把这个心收摄住。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它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攀缘。我们的心是没有一刻的宁静的,叫心猿意马,它必然要到处跑的,而且它会执著一个境缘、对象,就像猿猴爬树,它两个手一定要抓住树枝,如果一定要换手的话,是另外一只手抓到另外一个树枝,它才敢放这个手,他一定要攀一个东西,这就叫攀缘。所以你看我们众生,为什么他耐不住寂寞啊,你让他不干事业,不做事,让他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干,他认为无聊到极点,他受不了这种寂寞,所以他就要想方设法到外面找个什么事去干。天下本无事,唯人自扰之,天下本来太平无事,就是这些攀缘的众生不甘寂寞,耐不住寂寞,他要找出很多事情来做。那个愚痴的人他欲望重,就有欲望来闹很多事。这些有点聪明才智的,就用他的观念思想,搞那些学说,弄那些发明,来把这个世间搞得很复杂。这都是来自于我们心理自己不能安顿自己,他才在向外面的攀缘,搞出很多事情出来了,包括现在的这种科技,这种市场,大量的生产产品,有这个必要吗?多少产品都过剩了,你让他不要去做,那不行哪。这第一是攀缘。第二就是这种分别心。这个分别心就是第六意识的非常强的一种功能,当我们看到外境的时候,见闻觉知外境,他马上要分别,这是好、这是坏、这是美、这是丑、这是善、这是恶、这是我的熟人、这是我的陌生人,他马上分别,根据这个分别,来决定他的态度。第三就是散乱,凡夫众生的心都非常散乱的。第四就是污染,每个念头都不干净,那么根据我们的念头是这种状况,怎么去对治?从攀缘来看,你让凡夫众生马上做到无住、无相,那是很难的,他一定要攀缘一个相去执著的,所以净土法门就顺应众生的这个心,还是让他攀缘,只是把攀缘的对象转变了,原来攀缘的是五欲六尘,现在让他攀缘这句佛号,不让他截断攀缘,是让他转换一个攀缘的境缘、内容,这第一个对治。第二个对治就是分别,那么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截断他的分别,让这个阿弥陀佛名号没有你分别的余地,远离这种对待的善恶美丑这种对待法,超越出来,他没有办法去分别。第三是散乱,那就是以这一句名号这一念,来摄住我们百千万亿个妄念,制心一处,这是修禅也首先要做到,要把心收摄在一处,才能无事不办,我们心里具有巨大的能量,但一散乱,什么都干不成,就好像阳光普照,这张纸它燃烧不了,但如果有个聚焦镜,把阳光聚焦再折射到这张纸上,就能把这个纸燃烧,所以念这个名号就是收摄万念为一念。第四从染著的角度来看,我们心是污染的,那么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成就的至极清净的摩尼宝珠,它投到我们众生的这种染著的心里面啊,就能够澄浊还清。所以古德有句话,如‘清水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它这样去转化,那么当我们念这句名号的时候,我们的心就系心在这个佛的境界,佛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九法界就隐下去,那么这里就把这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这个念佛的根本理则突显出来了。我们的心本来是没有的,讲肉团心、攀缘心、集起心、坚固心,这些都是没有的。我们说有一个实体的心,这都是外道的观念。但无心可以表现为心,他心怎么表达?仗境生心,仗缘生心,此有故彼有,所以我们系缘在什么境上这很重要,那么这个境是从我们心里变现出来的,这个心和境是统一的。所以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说,他在修德的层面在做什么,他的对境是什么,就很重要。作佛就是我们在念佛号,在观想依正庄严,这都是在作佛,在作佛的当下是由我这个心来作,那么能作佛的心就是佛。但如果我们一念悭贪,那我们的心就在作饿鬼,作饿鬼的这种心行的时候,我们这个心就是饿鬼,所以这句表达是很有意思,是心作饿鬼,是心是饿鬼;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么在十法界当中无限尊严的是佛,每一个生命体都希望自己是清净的,是庄严的,大家都愿意去作佛,不想去地狱。佛有无量的极乐,地狱有无量的剧苦,大家明白这个他自然避苦趋乐,他就会有一个智慧的选择。问题就在于,我们不了解佛教的时候,不了解我们这个心念的不可思议的作用的时候,那么我们本能的就会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东西,不该做的事情是由于他愚痴,就像飞蛾追求光明,飞蛾扑火,它认为是追求光明,然而这个火却把它焚烧。就像这个蚕,它也试图要自我保护起来,要吐丝来把自己保护起来,孰不知一保护起来,把自己捆绑住了,裹住了,然后被人很轻巧的放到锅里面去煮了,煮死了。那么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没有智慧就像这一样,我们也在追求光明,追求幸福,追求安乐,最后追求的到三恶道里面去了。
  所以诸佛菩萨跟我们把这个生命真相告诉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势至菩萨开示让我们这一念的心去忆佛、去念佛,那么这个佛号是实相,是无上正真之道,当我们念它的时候,就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就把佛法界的全体的依正庄严,无量的华丽把它显发出来了,念出来了,托彼名号,显我自性。我们自性的这个功德法财念出来了,我们在无明的长夜当中酣睡不能醒过来,那么我们忆佛念佛,声声唤醒梦中人呐。我们就从恶梦里面醒过来,醒过就觉了,觉了你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嘛。‘梦中分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这个忆佛念佛就是让我们觉悟的过程。所以我们说一句阿弥陀佛以什么为宗?以唯心为宗,原来这个全体的名号就是我的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佛法界西方净土庄严就显现出来了,那么这个心在我们佛教当中是非常非常重视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色法心法,种种世相,世间的因果,出世间因果,离不开心念。这个当年鸠摩罗什大师记载他在七岁的时候就开悟了,他怎么开悟的呢?他母亲也是一个学佛的,而且以后证到了三果了,他那年七岁,他的母亲就带他到寺院里面去,就看到佛的一个钵,佛的钵大家知道它的来历,那都是四大天王供养的,四大天王供养了四个,但佛就不能要四个了,但也不能光要一个,另外三个就不愿意了,就把这个四个石钵就叠在一起一按,四个钵成了一个钵,那佛钵很重。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去把他举起来了,很轻易的就举起来了,他一举起来忽然动了一个念头:唉呀,他说这个佛钵这么重,我年纪这么小,我怎么举得起来啊?一动念他就真的就觉得非常沉重,嘣的一下就举不起来了,到地上来了。为什么他没有动念的时候轻易的举起来了,一动念头,就不行了?万法唯识。
  元晓法师他到长安来求法,夜晚在坟墓堆里面住着,躺在那里,非常饥渴,所以旁边有月光底下看到一泓清水,他就捧水来喝,喝的是非常的甘甜,美滋美滋的。喝完了他就睡觉了,一睡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来是乱坟堆,那么旁边那是什么呢?是从坟墓里面流出的尸体的血水,他一看就很恶心啊,就想吐啊,就在他要吐的时候,他开悟了。万法唯心啊,你不能说现在这个血水就是真实的,昨天晚上那个甘美的泉水就不真实了。
  庄周梦蝶,庄周当他作梦做飞蝶的时候,他到底是庄周作梦是飞蝶呢,还是蝴蝶作梦是庄周呢?哪个更真实?没有真实,都是在梦中,都是由我们这一念心变现出来的,这唯有佛这样的大圣人把这个生命的真相告诉我们,作梦啊。所以佛常常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是佛常常比喻的,这是一种比量了,大家都有作梦的体验,当昨晚在梦中的时候,你昨晚做梦,在梦中的时候,有自己,有他人,有山河大地,有种种的好的境界,坏的境界,你没有醒的时候,这些境界也都是真实的,有个冤家对头要拿棍子打你,你真的赶紧跑的时候会感觉到真实的恐惧,心跳会加速,这种加速真的加速到一个临界点上,嘣的一下停止了,停止了就停止了,就死亡,这就是医学讲的猝死。很多就是作梦猝死的,梦对他的整个身心,对他的生命是有直接影响的。但是等到他梦醒了之后,他会知道这个梦里面都是虚幻的,那个冤家对头并没有真实的到他梦中去,那那个冤家对头是谁呢?那所有的梦境就不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吗?全梦即心,全心即梦,整个的梦境都是自己的心,心不可见,不可捉摸,但透过梦境能够把握你的心理状态。那么昨晚睁开眼睛知道是作梦,等到睁开眼睛说作梦的当下也有自己,也有他人,也有这样的很真实的情景,也有各种快乐的悲伤的东西,也很真实。试问这种真实从哪来啊?也是不是又是一个梦啊?是一个大一点的梦啊?也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啊,所以大家理解为什么叫同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因为它都是我们的心性变现出来的。所有的众生都是自性的众生,所有心里变现的佛都是我们一念求解脱的心所显现出来的佛啊。所以我们能变现的心,就是我们要修行、要改造、要下手的一个下手处了。为什么我们变现了一个不好的情景?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道德日益滑坡......这些你不要怪外界,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念变现出来的。都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恶业熏习了我们这个业心所变现出来的。要改造外境,首先要改造我们的心,那怎么去改造心呢?你去忆佛念佛就能改造,一切恶业是我们心造的,一切业心也是可以转的。所以大势至菩萨这个‘忆佛念佛’,这四个字真的是非常直接的把一种修行的妙诀,捷径给我们开示出来了,不迂回曲折啊,那么‘忆佛念佛’之后呢,他就能够‘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佛号以及佛号所包含的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全体功德,这就是真如涅槃。他投到我们的凡夫的心里,就能够作一种新的熏习,什么熏习呢?真如熏无明,在教下叫以真融妄,以真如融虚妄,虚妄像坚冰,它只是由寒气形成的坚冰,但是它的体性是湿的,它是由水构成的。所以一切众生的烦恼,它当下就是佛性啊。贪瞋痴性就是如来啊,在我们的贪瞋痴的众生的心行当中就有如来的不动智啊,在我们的这个身心憔悴的这种五蕴的身里,就有无量寿在我们内心结跏趺坐啊。就有无量光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啊。这些本有的东西,被我们的那种虚妄遮盖住了。现在融化虚妄,本有的佛性,本有的相好庄严,本有的智慧神通一切现前。所以我们无量劫以来都是被那些无明来熏,无明熏真如,熏的越来越黑。熏得越来越昏迷,熏得越来越颠倒。现在我们就路还家,以真如熏无明,反白为皈嘛。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站起来,不需要另外起照。就在这一念,念头原来是念五欲六尘,现在就抓住这个念头来念佛的名号,这就是真如熏无明,就在开发我们自性的如来藏。在缠如来藏,在种种烦恼执著里面如来藏。一定要出缠,这就要借助念佛的修德,那么这个修德有工夫了,就能够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指什么?是指当生。我们知道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释迦佛已经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所以在第四尊佛、第五尊佛之间这样的一个空荡的时间,众生就很可怜了,他依靠什么呢?佛的净土经典告诉我们,我们还有一个很能依靠的佛,就是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他没有涅槃。过去的无量劫,他是今现在说法,现在的无量劫还在今现在说法。未来的无量劫还是在今现在说法。阿弥陀佛而且有愿力,只要忆念他的众生,他都能够加持,令这个忆念佛的众生见到他。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末法时期,佛灭度的时期,见佛的方便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看到在我们中土自古以来的很多念佛行人在定中、在梦中、在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那是不胜枚举啊。我们东林寺的慧远大师在定中三次见阿弥陀佛,刘遗民居士也在定中见阿弥陀佛,并且他还神游极乐世界,在七宝池里面看到那个八功德水,他都很神往,旁边有个菩萨就说,你是不是想喝一碗呢?刘遗民居士当然很愿意了,那个菩萨就让他喝了一杯啊,八功德水非常甘美。然后他出定之后这个毛孔里面半个月都是香味啊。那在定中见阿弥陀佛这桩事情也是很神妙的。慧远大师曾经就这个问题跟鸠摩罗什大师书信讨论这个问题,慧远大师就问:“定中见到的佛到底是什么样的佛?”在《般舟三昧经》里面说这个见佛就像如梦,那如果说见到的佛是心里变现出来的,他就不真实了,虚妄的了。如果是外面的真佛透显到内心,那也不能用如梦去解释了。所以对这些疑问进行一个讨论。鸠摩罗什大师他的证悟的工夫在当时叫独步阎浮啊,阎浮提当中第一人,他都以这种定中见佛,表明这个佛讲如梦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不能理解为这个如梦是虚妄的,像梦一样的。多少经典都讲到阿弥陀佛这种相好光明的真实性,所以我们见到的那个阿弥陀佛他是真实的。但这个真实里面呢,这个见佛的原理很微妙的,也是不可思议的。你不能说有一个真的阿弥陀佛到你梦中来了,是一个真实的实体,不能这样理解,这是一个因缘和合,感应道交的关系。是由于阿弥陀佛他四十八大愿成就以后就有一种力量弥漫在虚空法界。那么念佛的众生感应到了这样的一个愿力的这样的一个互动,就在他的心海当中,心目当中显现了阿弥陀佛的形像,但这个显现的形象就像梦中事,镜中影,镜子里面的影子,就像水中月,水里面的月亮,你说它有真实存在,你在水里面把那个月亮捞出来,他捞不出来,但是你不能说它不存在,孤明历历,有这轮月亮,那就怎么理解?这就是因缘和合了。就是我们众生信愿持名为这个因,就好像地面有水,然而阿弥陀佛成就的大愿,就像天空的月亮,当我们水澄清的时候,天上的月亮自然显现,这里面就两者都不能缺少,如果光有我信愿的心,没有弥陀成就的愿力,没有这轮月亮,那你的水再澄清,他里面也没有月亮啊。反过来说,阿弥陀佛成就了大愿,那种月亮,但你没有这个信愿持名,没有这个水,他显现不出来。或者有这个水,但是非常混浊,波翻浪卷,它也显现不出来。一定要这两者既有比较澄清的水,又有这轮月亮,这就是水中月。是这样的关系。所以善财童子,第一个参善知识,参德云比丘的时候,德云比丘就是在念佛三昧当中能够见十方无量的诸佛,他想见哪尊佛就见哪尊佛,想见阿弥陀佛,就能见到阿弥陀佛,他这见阿弥陀佛,他没有去那边,佛也没有过来,但是他就能够了了见到。这是一个因缘和合,感应道交的关系,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至诚的去念,忆佛念佛,今生就能见到阿弥陀佛,这个例子很多了,但是到了末法,我们众生的心越来越散乱,现在想现前见佛就很难了。当整个的外面的环境都浊乱的时候,当整个生态整个水污染的时候,我们内心也都散乱了。因为外面的环境跟修行人的心一定是有紧密的联系的。外面的水污染了,我们身体里面的水也跟外面的水是同质的,也被污染了。外面是快节奏的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步履散乱,我们的念头也散乱。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现前见佛很难。幸亏还有当来见佛:当来见佛就是第一次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这是一个念佛行人以他的信愿持名,感召阿弥陀佛的第十九愿的兑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西方净土的圣众现前来接引我们往生,这是第一当来接引。第二就是往生西方净土之后,华开见佛。那么当来见佛,就是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那时候见到了阿弥陀佛,也就是我们自性的无量光寿的彰显,所以一见阿弥陀佛,就能成为阿鞞跋致,就能具有着分身他方世界的这种神通妙用,就具有像阿弥陀佛同等的相好光明,紫磨真金色。所以永明延寿大师为什么强调念佛?“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只要往生净土,一定能见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就能得无生法忍,乃至无量的无生法忍。所以这个大势至菩萨给我们介绍的这种念佛一法,‘忆佛念佛,现前当来见佛’,是修道门当中单刀直入的这种捷径,所展示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两句话,不仅是《观经》的纲宗,它也是佛的一代时教的纲宗要领,乃至于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纲宗要领。比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更单刀直入,更简易易行,这是第三个启示。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第四个启示我们来讨论一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念佛的方法。念佛下手处要把六根摄住,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是我们感知外部世界的六个窗口,那这六个窗口往往是六贼,怎么叫六贼?劫捨我们内在的功德法财。我们循着这个六根,就会攀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一攀缘上去就会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身识,这就是十八界,十八界是凡夫的境界,是令我们轮转不休的这种沼泽地带,它首先就是这个六根向外驰骋,那么根据这个六根的这种循着这种尘劳这样的向外奔逸的情况,就得要旋转过来,把它摄住,不让它去攀缘六尘,怎么摄住呢?这个大势至菩萨介绍他,“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不选择,内不选择眼耳鼻舌身意之相,外不选择眼耳鼻舌身意之用,使这个中间的攀缘的这种关系截断,截断把六根摄在一精明,这个一精明就是至诚恳切的心,或者叫无分别心,用这个至诚恳切的心,这个一精明,来念这句名号,那么把这个六根都关住,眼不看外面的色,耳不听外面的声,意不想外面的事情,那么在六根里面最难摄的是耳根和意根。我们都要分析,擒贼先擒王,先抓住根本的,我们的耳根,因为耳根和意根《楞严经》也告诉我们功德最全最利。这个耳朵不仅能听里面的声音,还能听墙外的声音,十方同击鼓,一处一时闻。它很利,所以我们常常会东听西听,所以要把这个耳根摄住,那么怎么摄耳根呢?这个观世音菩萨的这种耳根圆通告诉我们叫“入流亡所”,入自性的法性流,忘记外面的声尘之所,我们原来是能闻的耳根和所闻的声尘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联,现在把这关联截住,不再听外面的声尘,那么旋转我们的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能闻之性是不生灭的,这种不生灭的自性就能够成就不生灭的菩提佛果。如果以生灭心去修那就是煮砂不能成饭了。那么我们不循外面的声尘的时候,那怎么样来安立我们的耳根的闻性呢?就是自念自听,自己听自己念出的声音,所以自己念出的声音是我系缘的境---所境,那么自己念出声音是从心里流现出来的,由心启声,那个发音的机制,再通过我们发音的七个器管,这个七个器管出来,它本身上是一个物理的气流现象,但是他本身是由音,由心起的,所以里面代表着心的信息,信息把它发出来之后,又用耳根把它听进去,听到心里去,再从心里出来,念出来,再听进去,形成这样的一个内循环,这样耳根就不往外跑,是向里面摄,所以自念自听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如果你老是听念佛机的声音,你的闻性还是往外走,没有返闻,而这个返闻是非常重要的亡所是非常重要的。你还是听外面的声音,你这个能所还是在那里原有的轨道。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在正式修行的场合是不放念佛机的,那念佛机什么时候放放呢?你在散心的情况下,这个看书的时候,做事的时候,听听念佛机,提醒一下自己,它也有好处。原来我也有个习惯,我是看书,包括写东西我都喜欢听念佛机,为什么?他有点作用,因为我们的闻性是弥漫性的,当这个磁带如果念完了一面,“嘎答”一下它停了,停了会知道停了,要倒一面,说明我们那个闻性还在接受那个声音的熏习,那在这个时候听一听也有好处,但是如果你作早晚课,这时候你得把那个终止,听自己念出的声音,这就摄耳根。
  意根,这可能是更难办了,我们从小到大这个意根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的对待过,可能有时候我们都对它无可奈何,它非常狡猾,非常有能耐,就像孙悟空孙猴子,一下子大闹天宫,一下子到地狱里面搅得一塌糊涂。代表我们的第六识,常常跑啊,大家想一想自己念佛的时候,你是不是做到了念兹在兹?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念念念,这个念头就跑了,还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意识流啊,现在有一种小说叫意识流小说,顺着自己想就能写出来,你看那些意识流小说有什么意思呢?都是虚妄的东西,但是这个妄念很强啊,他往往挡不住啊。我们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都有个企业家他谈自己,他说最近他们正在资产重组,他带着这个到关房里面,那可是策划他这个公司怎么运作,怎么弄,一念一念,比他没有进关之前更周密,更细致,他说这是闭关最大的好处,让他知道他的公司怎么运作。你说说他是在念佛吗?他在念公司运作啊。这个妄念就是一念跟着一念,一念跟着一念,它堵不住。也确实人清净的时候,他念了一两天佛,也确实想得比平时还周到,还细密。原来禅宗有个公案,说有个禅宗寺院,那很多比丘师父都是坐禅的,天天到禅堂打坐,一个个功夫都很深。那么这个寺院有一个工友,卖豆腐的,他天天送豆腐给寺院,他每天看到这些出家人在那里禅堂打坐,他就很羡慕,唉呀,这个打坐,看看大家都法喜充满样子,红光满面。他有天就跟方丈和尚说:“能不能让我也到禅堂里面打打坐啊?”这个方丈和尚看看他跟寺院送了若干年的豆腐,也就跟他开方便之门,让他进去坐。好,这个卖豆腐的就在里面一坐,还没有坐到两小时,嘣的一下跳起来了,就往外走,这个维那师说:“你怎么走了?”他说:“隔壁的王小二去年欠了我一斤豆腐钱还没有还给我。”他在打坐,一下子心清净,记起来了,平时还记不起来。那么我们这个十天念佛大家有什么感觉,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平时都忘的死死的事情,在这十天当中都全部浮现出来了。所以这个意念怎么把他挡住,摄意根啊。摄意根首先要有一种恳切的为生死的心。你念佛是干嘛的?是为了生脱死,无常迅速,一口气不来就成隔世,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懈慢。要有这种如救头燃的心要提起来。其实还有一种感情情怀,你念佛就是一种非常悲痛的,非常惭愧的,非常感恩的,非常具有净宗情怀的去念,你能沉浸在这个情怀里面,这个意根也不容易跑。还有一种从计数层面解决的,就是计数念。你这个意根跑,有时候跑了还不知道,它太狡猾了,就好像有个念佛人,他都报告他,他是作花生生意的,当他投资了几十万块钱花生的时候,怎么样把它销出去,就是成了他心里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所以他有天晚课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念着,花生花生去了,念头就转到这儿来了。他还不知道念了多长时间的花生,猛然发现,怎么我是念什么啊?它会转移啊。这种意识不听话啊。控制不了啊。所以一个方法,这印光大师介绍的十念记数法,还是挺管用的。你记一句佛号,心里给意根派一个任务,派什么任务?计数。‘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计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共念十句,念完十句,再‘南无阿弥陀佛’,再从一到十,从一到十,这样使你的意念集中在记数,你不能跑,一跑数量中断了。记不下去了,数量中断了,你就知道这个意跑了,跑了你就会拽回来,它有这样的好处。所以我们是要求你每一声佛号伴随一个数字,比如我们共修念佛,那个很缓慢的念佛的声音,你只要开始念那个‘南无阿弥陀佛’,你就或者在‘陀’字上记数,或者在‘佛’字上记数,一般在‘陀’字上记比较好,第一句‘陀’字上记一,第二句‘陀’字上记二,记到十再回过来,你经行的一大圈都有你的数量,数字伴随他。你这个意根就能摄住,当然还有一些方法,比如意念去观想,当你念‘阿’的时候观想‘阿’,念‘弥’的时候观想‘弥’,或者中文字,或者梵文字。或者观想莲华,这也是方法,方法很多了。比如你念第一句的时候观想白色的莲华放白色的光,念第二句红色的莲华放红色的光,第三句黄色的莲华放黄色的光,第四句白色的莲华放白色的光。这四色莲华,你也循环往复,你只要给这个意念派一个任务,它就摄住了。这个耳根意根一摄住,这个其它四根就不摄自摄了。就很容易把它摄住,这一摄住呢,就全都在这句佛号当中,都摄六根,就初步有成效了。有成效呢,净念相继,我们来看这个净念相继这个四个字,从一般总括来看,你这个都摄六根去念这句名号,他就是净念,具体分开,所念的名号,它是清净的,所以我们系缘在所念的名号就是清净。名号是至极清净的摩尼宝珠,是阿弥陀佛的心,实相的心,清净到极点。现在问题是我们这个能念的心能不能形成净念,这里面就不能不加以考究了。阿弥陀佛的心是清净的,所以内具的名号也是清净的,那么在具体的对这个清净的功德加以分解,它具有下面的七种功德,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是清、畅、哀、亮、微、妙、和、雅,这八个字也在弥陀的清净名号里面。这个是清净功德的具体的展开,然后我们凡夫众生的这个心念要跟这八个字这个趋同,最终是合一。那么我们的心就像弥陀的心一样的清净,这就是:似水投水,似空印空。空和空,涵盖相应;水和水,水乳交融。在这里也就体现着念佛法门的非常殊胜的特点,比如这个名号是清净的,我们的心不清净,然而我们就有众生的生灭心,不清净的心,来念这句名号,这句至极的名号就能令我们的心清净,他有一个反向的加持。那么第二个畅,畅达,怎么才能畅达,正直才能畅达,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心都够不上这个畅字,但是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这个正直的畅达,所以我们就有个什么好处呢?当这个念佛的时候,我们凡夫的心都是充满机心的,都是不真诚的。狡诈虚伪是众生的普遍常态,就像蛇的身体一定是弯曲的,你让这个蛇要直起来,让它自己直起来,很难。但是怎么让蛇直起来呢,要借助方法,提供一个竹筒给它,让它钻到竹筒里面,它是不是就直了?不得不直。你看我们众生这种狡诈的虚伪的心,去念弥陀名号,这就提供了一个竹筒,我们狡诈的弯曲的心,到了这个名号里面,不得不直了,它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我们这个正直的声音才能把这个名号念得畅达,通天通地。第三个字“哀”字,阿弥陀佛建立的名号,四十八大愿是他大悲心的结晶,所以这个名号是很大悲的,大哀的,那么我们众生的心里也是具有着大悲的,但被我们的分别执著,这种我见给埋没了,显现的不是悲,而是那些非常浮躁的东西。然而我们去念佛,就能够把我们内在的悲心把它显发出来。为什么大家在宁静的念佛的时候会掉眼泪,这就是名号的大悲,像绵里藏针一样,触动了我们内在的大悲,这两种悲一碰在一起,我们的眼泪就出来了。半月前,我在东林寺,有几个知识分子到东林寺,我们用过中斋,正好路过念佛堂,我就跟他们说,他们从来不学佛的,我说你们没有听过佛号,正好吃完饭很饱了,大家消化一下,绕佛一周来念佛,我就带着他们念了一圈佛,半个钟点,绕得很慢,低沉缓慢,那八个人里面,竟然有五个人掉眼泪了。他们回来说:“唉呀,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今天怎么会掉眼泪,若干年都没有掉过眼泪。”弥陀的大悲穿透他的内心。所以这几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念佛了,让他产生信心。第四个是“亮”,你光“悲”还不行,悲到了极点,没有出路,那怎么办,那只能跳楼了,那不行,一定要有亮色,这个名号让我们对这个娑婆世界充满着悲哀,然而当下却展示了极乐世界涅槃的无限富丽光明,这个名号提升了我们的精神,令我们向上向善向着光明,所以我们的生命就充满着亮色:乐观,豁达。名号当中的亮就把我们从人生的灰暗的状态拯拔出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众生,真的是很可怜,很多有自杀倾向的人哪,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啊。我有个同学都是大学教授还是博导竟然跳楼了!他只有灰心绝望到极点才会选择这条道路的,如果他来念佛,充满着生命的亮色,他都感觉到生命这么宝贵,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是不要去浪费啊,他就会活得充实,活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要有亮色。再就是“微”,我们现在的心都很粗糙了,都很麻木,所以这个念佛能够让我们的心细腻细微,能够在我们心性性海当中把内在的那些珍宝显发出来,钩玄探赜,这个名号能有这个功能。那么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对众生的呵护关爱和拯救是无微不至的,这种“微”的功德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有深度。“妙”,我们现在生活在这种凡夫的现象界,一切都是量化的,都是理性的,都是逻格斯逻辑思维的,很枯燥啊。数字化时代,我们已经远离了生命当中那种奇妙,那种不可思议,这对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现在工业化以来,一切神圣的都世俗化了,一切理想都没有了,袪魅啊。他就不能相信不可思议的超然存在,以及这个存在跟我们这个所谓现实生活的密切的关联,不好玩啊,不妙啊。所以现在人一点审美的意识都没有,超越的意象缺乏。那么这句名号确能把我们内在的那种不可思不可议、大不可思议的生命的那种相状展示出来,乃至于令我们转凡成圣。“和”,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高度和谐,一团太和境界显发出来了,所以 “和”是生命当中健康的状态,正常的状态,不和那就生病了。现在我们中国大陆也提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心要和谐,怎么做到心和谐?离开了那些分别执著,离开了那种猛厉的贪瞋痴慢心,这个心就平了,一定有平等才能和啊,叫平和啊。那怎么才能做到平等啊,你有空性才会平等,因为平等是建立在无相的基础上,无相才能平等,怎么做到无相?一定要空。所以我们说和的境界是来自于空、无相、无作,这种进入涅槃城的三门,才能做到这个‘和’。所以这个‘和’能够把我们生命当中般若智慧显发出来,然后跟我们的自身身体和,外部环境和,一切众生和,一切山河大地和,才是一个大和的法界。最后是“雅”:高雅,不庸俗。这个雅就是一种超越的出世的本怀。诸佛如来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令一切众生离开三界六道的轮回,在这个轮回里面都是庸俗不堪的,是苦难不堪的!让我们的心走向出世的本怀,离开三界的火宅,所以念念呼唤弥陀的救度,步步回归极乐的故乡。当我们以这种心: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心去念这句名号,就可以说是净念。
  那么相继呢?相继给我们传达,第一从法门的选择来看,你得要一门深入,不能这山望到那山高。祖师告诉我们“死尽偷心,莫换题目”,他才能相继。不要今天念佛,明天修其他的法门,后天更殊胜的法门再去修,那就不是相继了,处处间断。那么相继,再就是从长远心,一定要发长远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怎么叫长远心呢?就是尽形寿念佛,那么尽形寿还是一个很空的概念,一定具体到落实,每一天得有个念佛的数量,一天至少要念一万声佛号,这样你尽形寿都要把一万声佛号坚持下来,当然念的越多越好,但至少一万声,这样才能表明你的相继。第三这个相继要体现你的精进心,一定要精进勇猛,我们常常是信心来了念的很勇猛,很精进,过段时间又懈怠放逸,懈怠放逸是众生的通病。那么对治这样的一个懈怠放逸,我们要精进,怎么精进?佛菩萨祖师也看到我们这个毛病,所以给我们设立了一个净土的修行方法叫剋克期取证。让我们一辈子精进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是让我们在某段时间当中来精进,我们铆足劲来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剋期取证的时间,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若十日,若二十一日,若四十九日,若百日,这是几部经典提出的剋期取证的时间。尤其讲到昼夜念佛,我们为什么强调昼夜念佛?因为对这个时代的机,你让他十日十夜去念佛,可能他做不到,但是一日一夜念佛,他能做得到,这是经典《无量寿经》给我们提出剋期取证的一个时间段。你昼夜念佛,阿弥陀佛决定临命终时接引我们,我们就扣住这个经文,把它落实在我们的行为当中,一昼夜斋戒清净持午来念佛。我们要常常不是做一次,如果一个月能做一次,或者两个月做一次,常常形成我们的一个结构,把它制度化,比如一天一万声佛号,坚持尽形寿,一个月一天昼夜念佛坚持住,一年一次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坚持住,你把它制度化了,这样就把剋期取证这样的一个净宗修行的方法落实在我们的行动当中,如果我们能够按这个方法去做,那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我们的,要么他没有来兑现他的诺言,说明他在打妄语了,那佛绝对不可能打妄语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相继,要把它落实在我们的行为当中。那么上面讲的四点启示只是概略的谈一谈。如果深广的谈,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包括大势至菩萨香光庄严的修法,以果地觉做因地心,信愿持名就能把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香,般若智慧光来庄严我们的本觉心佛。还有大势至菩萨因地专修念佛法门,果地利益众生仍然是专摄念佛人往生净土。所以大势至菩萨用两种方法来专摄,一个是他的报身在西方极乐世界放出无边炽盛光,他有个造相的肉髻上有一个宝瓶,这个宝瓶是充满着火焰光明的,光焰里面可以映现他方世界所有的情景,他就会观察。那么大势至菩萨毛孔放出的光遍照十方世界,与专修念佛法门有缘的众生都能接纳到这束光明,都能得到这束光明的护念加持。我想我们专修念佛法门的同修都会有这种体会:或冥加或显加。所以大势至菩萨作为净土法门的西方三圣的这个主要胁士,他在未来的时候,阿弥陀佛在有量之无量的劫的之后般涅槃,观世音菩萨继位,观世音菩萨在有量之无量劫圆寂之后大势至菩萨继位,继位他成佛之后大势至菩萨是永不涅槃。大势至菩萨在因地当中是专摄念佛人,专门修念佛三昧的。所以等到他以后成佛的时候也一定在十方的法界传扬的是专修念佛三昧,是令一切念佛行人都到极乐世界去,把阿弥陀佛度尽阿鼻苦众生的这个大愿在他手上圆满。实际上西方三圣是同体的,大势至菩萨住持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住持西方极乐世界讲经说法也是无二无别的,这也是众生的心识所变化的境界,在西方三圣都是平等的。所以大势至菩萨对我们念佛行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尊菩萨,是专修念佛三昧的。又对我们每个念佛人有一种直接的加持,所以可以说大势至菩萨是法界的净土宗的初祖了,应该是大势至菩萨,我们要跟大势至菩萨建立这种深刻的法缘的这种纽带关系。我们也就能够顺利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大势至菩萨是把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的表达的淋漓尽致的,观世音菩萨是把阿弥陀佛的慈悲表达出来的,所以这两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右胁士,同时也是代表着我们念佛行人,一是要修观世音的慈悲,一是要修大势至菩萨的智慧,这是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然后就能够到达无量光寿阿弥陀佛的目标地。
  那么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希望大家也能够从以众生心忆佛念佛开始,最后达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与大势至菩萨到西方净土相见。最终我们往生的所有的行人,各个也都成为大势至菩萨。
  好,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文完毕,顶礼印祖。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2-1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经》的结穴归根是在《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结穴归根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代时教都是念佛法门的注脚。


随喜赞叹,大安法师讲的很好,文内提到的印光大师的十念记数法,可以说就是念佛圆通章的具体操作方法。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853-1-1.html

发表于 2013-2-1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