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在智慧幢天王,得了知一切世间法,一念中安立不思议庄严海解脱门。

**这些自在智慧幢天王,他非常自在,而且又有智慧。自在就是没有我执和法执。没有我执,我相就空了;没有法执,法相就空了。我法二执都空了,这才能自在,我执不空,还有个我,也就不能得到自在。法执不空还有个法,也不能得到自在。

**有我执的人,认为我一切都是第一的,我是最大、最高、最尊贵的,你们都应该恭敬我、信仰我、礼拜我。把我放在前边,这个我比须弥山还要大几万倍。有这种思想的人,便得不到自在。

**有法执的人,也是这样。这个法是最妙的、最希有的、最难得的、是不可思议的、微妙到极点、玄妙到极处,眞是难遭难遇。昼夜六时不休息,专打法的妄想,就是在梦中也一样。所以说有我执和法执的人,得不到自在。

**智慧是对愚痴而言,佛教的名词是相对的。什么是愚痴?就是愚笨痴呆的人,不但心理不健全,就是生理也不健康。换言之,是一种病态,耳不聪、目不明。愚痴人的想法,想教美丽的花,永远的开放,用科学的方法令他不凋谢。于是就打起「好花常令朝朝艳」的妄想来了!如果能这样多好呢?天天可以欣赏美丽的鲜花。看见月亮愚痴人又想,月下观花别有一番滋味,「明月何妨夜夜圆?」太阳为什么能常圆而月亮不能,太阳炎热的很而月亮清凉可爱,这是不公平的事。欢喜喝酒的人妄想:「大地有泉皆化酒」。希望大地所有的泉水,都化为美酒,永远喝不尽。贪财的人妄想是「长林无树不摇钱」。他希望大地所有的树林,都变成钱,用时摇树便能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是多么愚痴的想法啊!

**「好花常令朝朝艳」:这是色字。「明月何妨夜夜圆」这是气字。「大地有泉皆化酒」这是酒字。「长林无树不摇钱」这是财字。酒、色、财、气,好像四堵高墙,把愚痴人都围在墙里边,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不能明白它的害处。所谓:「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南山的猛虎。」这四种东西能令贪者丧失生命。

**还有一种人,他不修道不参禅,就想开悟成佛。不用功读书,就想得到博士。不耕种,就想收割五穀,总想不劳而获。这眞是痴人说梦,其实那里有从天上掉下馅饼来的那种事?

**有智慧的人知道,我想成佛,一定先要修行。想得博士,一定要用功读书。想收割五穀,必须要努力耕作。按部就班去做,不去想不可能的事。脚踏实地,循规蹈矩,不投机取巧不苟且行事。有这种思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

**由此观之,有智慧的人不会做愚痴事,愚痴的人做不出有智慧事。愚痴的人不信因果,有智慧人深信因果。所以说这位天王他的智慧好像寳幢一般的庄严佛净土。

**这位天王有大智慧,明白一切世间法,可是明白世间法之后,也就能够明了出世间法。六祖慧能大师曾经这样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位天王能在一念中安立不思议的庄严海,庄严佛的法界、庄严菩萨法界、庄严缘觉法界、庄严声闻法界、庄严一切众生法界。他得到这种庄严海解脱门。

**乐寂静天王,得于一毛孔现不思议佛剎无障碍解脱门。

**这位乐寂静天王,他欢喜寂静,他所得到的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无障碍解脱门。他能在一毛孔中现出不可思议的佛刹(诸佛国土),这就是「小中现大」的境界。

**在一根毫毛的里边,现出无量诸佛国土,诸佛在刹土里教化众生,众生又在佛刹里修行成佛,再教化众生。这是小中现大的境界,可是小中既没有大,大中也没有小。绝对不是说这在毛孔中现出诸佛国土,一定是把诸佛国土缩小,或者把一根毫毛孔放大了。一根毫毛孔并没有放大,佛刹也不会缩小,而能互相包容。这就叫做互无障碍。

**我们凡夫的境界,好像一间小屋,不能容纳很多人。佛的境界,是小能容大,大能入小,所谓:「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譬如,用一尺之镜,以镜望镜,能见到很远的境界,在镜中现出,这是小中现大;以镜望镜,站在很远的地方,能看境界在镜中,这是大中现小。镜子不须放大,境界无须缩小,就可以显现这两种的现象。

**普智眼天王,得入普门观察法界解脱门。

**这位普智眼天王,他有大智慧眼,能普徧观察所有地方。他的智慧眼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是从经典里得到的。研究经典、学习经典,是开智慧的途径。尤其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法华经是成佛的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既是开智慧的经,也是成佛的经,二者兼而有之。开智慧是慧足,成佛是福足,福慧双全,就有智慧眼。所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十全十美的经,既有一擧数得的功效,又具有福慧双全的功德。

**又有一说,这位天王全身的毛孔中,都是眼睛。不只一个眼睛,而是无量无边的眼睛,能观察十法界。虽然有那样多的眼睛,但是互相不障碍。他既能观察法界的性,又能徧入众生的心。法界有多大?大得没有边际。但未离现前一念心,法界虽大,是从现前一念心而庄严成就的。所以这位天王,他得到入普门观察法界的解脱门。

**乐旋慧天王,得为一切众生种种出现无边劫常现前解脱门。

**这位乐旋慧天王,他欢喜把自己的智慧摄收囘来。他时常廻光返照,反求诸己,不向外驰。他所修行的法门,就是度一切众生,现种种的身形,出现于众生前,来教化众生,不捨去一个众生,对有缘众生,令发菩提心,在无量劫中不厌不倦地教化众生。他得到这种的解脱门。

**善种慧光明天王,得观一切世间境界,入不思议法解脱门。

**这位善种慧光明天王,他善于栽培自己的智慧。他时时刻刻研究大般若经,种下般若智慧的种子,时机成熟便生出智慧,放大光明。他得到了观察世间一切境界,都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这个法是世间法,也是出世间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间法。譬如一双手,手心和手背同是手,可是手心能拿东西,而手背不能。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也是这样。翻过来是出世间法,翻过去是世间法。所谓易如反掌。佛法就在反掌之间。明白就是出世间法,糊涂就是世间法。不要头上按头,另外去找个出世法;在世间法中,能放得下,就是出世间法。没有执着,就是出世法。这位天王他明白这种道理,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无垢寂静光天王,得示一切众生出要法解脱门。

**这位无垢寂静光天王,他有无垢而清净的智慧光明。无垢就是没有染汚法。什么是染汚法?浅而言之,就是世间男女的情情爱爱。有了染汚法,便不能得到寂静的光明,所以佛教提倡断欲去爱的法门。爱是生死之根,爱不去永远有生死。古德说:「染心易生,净德难成。」就是说染汚的心很容易生出来,清净的德性却是不容易成就的。

**这位天王,他没有染汚的思想,所以得到眞正寂静智慧之光。他得到无垢寂静光,不自私,将他所得的出世要法传授给世间的众生。

1 ...789101112131415...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出要法?就是用智慧寳剑来斩断一切爱魔和情魔。斩断烦恼魔、斩断贪心魔、斩断瞋心魔、斩断痴心魔、斩断贡高魔、斩断我慢魔、斩断无明魔、斩断执着魔——这都是出世的要法。得到出世要法之后,才能出世间,才能得解脱。这位天王,他得到出世要法的解脱门

**广大清净光天王,得观察一切应化众生,令入佛法解脱门

**这位广大清净光天王,他有广而无际大而无边的清净光。清净就是没有染汚,没有无明。他得到观察的三昧,便能知道那个众生的机缘成熟,应该去度。那个众生的机缘尚未成熟,应该等待。

**众生信佛,也要有因缘,因缘成熟时,自然而然地信仰三寳、供养三寳、恭敬三寳、护持三寳,最后皈依三寳。因缘未成熟时,就是佛在他的身边,他也不会生信心。不是强迫众生信佛,也不是用物质来引诱众生信佛,更不是用男女关係或政治关係,令众生有所企图而信佛,佛教完全是本着救世救人的目标来唤醒世人, ,改恶向善,引导众生囘头是岸。信徒们都是仰慕佛陀以众生为念的伟大襟怀,与圆满无碍的解脱境界,而自动前来皈依三寳,绝对没有丝毫勉强的。凡是皈依佛教的善男信女,都是为求心灵的安慰与解脱,而不求物质的享受。

**尔时,可爱乐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众,而说颂言。

**就在这个时候,色界四禅天的可爱乐法光明天王,仰承诸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所有的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这三天的天众,而说出下边这首偈颂,来讚叹佛功德,令众生深信并且了解这种道理。

**四禅天名叫捨念清净地。在这天中,欢喜快乐都没有了,只有不可形容的平等受。此天分有三天:①少广天,又叫福生天,此天的众生,没有喜乐,只有精神存在。②无量广天,又叫福爱天,因为此天的福最可爱。此天的众生,捨去喜乐,是修福德求升上天。③广果天,此天的众生,勤修禅定,修有漏禅便到无想天(外道);修无漏禅便到五不还天( 罗汉和菩萨)。

**诸佛境界不思议 一切众生莫能测

**普令其心生信解 广大意乐无穷尽

**【诸佛境界不思议】:不思议就是没有境界。本来不多,本来不少,本来不大,本来不小。那么,还有个什么境界呢?如果说有境界,就是着相,所以说不思议,就是没有境界。

**诸法空相就是佛的境界。诸法空相又是个什么?这种境界,从菩萨道地狱这九法界的众生,没有那一界众生能知道,唯有佛才知道。

**在本经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就是说要想知道佛的境界,先要把自己的心扫除清净,像虚空一样无分别才能知道佛的境界。

**佛的境界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虚空。空无所空,所空亦无,这就是佛的境界。

**【一切众生莫能测】:诸法空相的道理,一切众生不能猜测、不能明白、不能了解、不能究竟,所以说一切众生莫能测。

**【普令其心生信解】:佛能普徧令一切众生生出信解心。学佛法有四个步骤,就是信、解、行、证。首先要信,相信佛金口所说的法,相信三藏十二部是眞实义。有了信心之后,再研究佛理,了解之后,再依照佛所说的道理去修行,慢慢便证到果位。

**【广大意乐无穷尽】:佛以利益众生为意乐,概括一切,所以广大而无穷尽。这是可爱乐法光明幢天王讚叹诸佛的偈言。

**若有众生堪受法 佛威神力开导彼

**令其恒覩佛现前 严海天王如是见

**【若有众生堪受法】:假设有这一类的众生,可以接受佛的法,也就是到了差不多可以接受的程度。

**【佛威神力开导彼】:佛使用大威神力来加被他,令他向佛法的大道上一步一步的迈进。佛用权巧方便法,一点一点循循善诱,令众生走上菩提大道。如果这个法不成功,在换那个法,直到完全接受为止。令众生从愚痴中得到智慧,从智慧里得到觉悟。觉悟什么?觉悟世间法是苦,出世间法是乐。所谓离苦得乐,这就是开导。

**【令其恒覩佛现前】:使令这个众生能常见到佛,不但睁眼看见佛的眞身,就是闭眼也能见到佛的金身,换言之,随时随地都能见到佛在前边,时时为他说法。

**【严海天王如是见】:这种境界,是清净庄严海天王他所见到的。

**佛的威神力是不可思议,我们凡夫是没有法子可以明白的,所以我们现在仍然是凡夫,不了解佛的境界。可是佛明白众生心,无论心里想什么?佛都知道。在金刚经上说:「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就是说所有一切众生,不管有多少种心,佛完全知道你在想什么?欢喜什么?佛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切法性无所依 佛现世间亦如是

**普于诸有无依处 此义胜智能观察

**【一切法性无所依】:一切法性本来就是空,空无所有。因为是空,所以不需要依,没有一个所依处。

**【佛现世间亦如是】:佛现于世间,也像法性一样,是空的。空什么?空一切有。如果没有个有,怎会有个空?

**【普于诸有无依处】:普徧的于一切有中无所依处。佛是空,空一切有,不依一切有。佛是无相,教化众生,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有此四相是众生,无此四相是佛。所以教众生离四相,能离四相,没有四相,没有四相的执着,才能得到觉悟。

**【此义胜智能观察】:这个义理,最胜慧光明天王,他能观察这种境界,他能明白这种道理。

**随诸众生心所欲 佛神通力皆能现

**各各差别不思议 此智幢王解脱海

**【随诸众生心所欲】:要随顺众生的心,要随顺众生的欲,凡是众生所希望的,都令他们得到圆满。

**普贤菩萨所发十大行愿,就是随着众生心之所欲。十大行愿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讚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廻向。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①礼敬诸佛:礼有七种:(一)我慢礼、(二)求名礼、(三)恭敬礼、(四)无相礼、(五)起用礼、(六)内观礼、(七)实相礼。后边三种礼是清凉国师所规定的。今将名称说出来,等讲到此品时,再详细解释。

其中有一礼——我慢礼——就是在叩头的时候,心不观想,不想我现在礼十方佛、礼十方法、礼十方僧。身也不恭敬,只是形式而已,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认眞、不庄严。这种礼法,不如不礼。要是不礼,被礼者还好过一点,这样不恭敬的礼,被礼者实在难过!

要怎样礼法?应当要身心恭敬礼,心里观想我在拜佛、我在拜法、我在拜僧。身拜的姿势要自然,要五体投地,这样才有功德。

②称讚如来:就是称讚十方如来的功德,把佛功德说给众生听,如何的美妙!如何的庄严!称扬讚叹如来的利益,能除恶口障,得到辩才无碍。

③广修供养:就是要常常供养三寳,财供养是修福,法供养是修慧。福慧两足,才有功德。

④忏悔业障:就是把自己的罪过,统统都说出来,所谓:「瀰天大罪,一忏便消」,对往昔所造诸恶业,必须眞实悔改,才能得救。这是给众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⑤随喜功德:就是随顺喜悦一切功德善法。佛说法度众生,诲人不倦的功德,我们要随喜。佛为法捨身的功德,也要随喜。甚至菩萨、缘觉、声闻等的功德,也要随喜。

⑥请转*轮:就是众生请佛说妙法。佛入湼槃,众生请大善知识、大法师来转*轮,续佛慧命。

⑦请佛住世:就是请十方诸佛,及诸大菩萨、诸大罗汉、诸大善知识,莫入湼槃,为利乐一切众生生而住世。

⑧常随佛学:就是常跟着佛来学习,佛的一擧一动,都是规矩,不但要学佛的言教,更要学佛的身教。言教是经典,身教是戒律。

⑨恒顺众生:就是恒常随顺众生的根性,令他们得到利益,令他们得到成就。供养众生,令其欢喜,把众生当作父母来恭敬,把众生当作诸佛来恭敬。

⑩普皆廻向: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廻向给一切众生,自己不要。无论什么法会,最后一定要廻向,所谓:「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佛神通力皆能现】:众生心里所欢喜的事情,所愿意的事情,佛大慈大悲,用神通力量,令所有的众生达到欲望,不令众生失望。换言之,凡是正当祈求,佛一定有应。众生希望什么?佛便示现什么。

【各各差别不思议】:所有众生的心,各不相同。有些人对佛法有信心,有些人对佛法没有信心。有些人对佛法半信半疑。有的人因为听经典觉得有道理而生信心,于是来研究佛法。有的人,听经好像耳边风,过而不留,忘得乾乾净净。有的人,听经时在打妄想,想到月球去旅行。有的人,听经时生执着,这是我的,那是他的,这本经是晋经,那本经是唐经——这是分别心。这些人各有所思、各有所想,种种的思想不相同,所以说各各差别不思议。

【此智幢王解脱海】:这多种不同的境界,是没有法子明白的。可是这位自在智慧幢天王,他得到这种解脱海的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所有诸国土 一毛孔中皆示现

此是诸佛大神通 爱乐寂静能宣说

【过去所有诸国土】:过去没有过去,现在没有现在,未来没有未来,这是金刚经说的道理。经文是这样说的「三心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

怎样说过去心不可得?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是没有了,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

怎样说现在心不可得?因为现在是不停留,说时是现在,说完现在已经跑了。说未来是现在,说完也跑了,时间不能停止不动,所以说「现在心不可得」。

怎样说未来心不可得?因为未来还没有来,没有来也是不可得,所以说「未来心不可得」。

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易化」。大意是说:「如果存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话,施主供养一杯茶水,也消受不了,更没有法子能消化这杯茶。要是明白五观的道理,就是吃价值千两黄金的供养品也会消化的。

什么是五观?就是在过堂供给时,要存五观:①计功多少?量彼来处。②忖己德行,全缺应供。③防心离过,贪等为宗。④正事良药,为疗形枯。⑤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出家人在吃饭前,要有这五种的观想,才是如法应供。

【一毛孔中皆示现】:过去所有诸佛国土,虽然是无量无边,但是在一毛孔中就能示现诸佛国土。

有人说:「这种道理我不相信」。当然你不会相信,因为你是凡夫。你要是相信,便明白佛的境界。就因为你的善根不够,遇到眞正的佛法,听到眞正的佛理,还是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业障太重,魔力太深!所以你不相信佛法是救世救人的良药。

魔王希望众生不要相信佛法,为什么?要是众生相信佛法,他的眷属便少了,所以魔王派魔子和魔女去破坏佛法,看到修行有成就的人,他们便来引诱、来威胁。定力不坚固的行者,容易走火入魔,上他的圈套,受他的控制。所以行者要注意、要谨慎,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好的也罢、坏的也罢,根本不动心。这时, 一心一意念佛号,眞的境界,越念越光明、越念越清楚;假的境界,越念越黑暗,越念越模糊,这是勘验眞假的方法。

这种奥妙不可思议的境界,你是无法能了解的。等到你有五眼六通的时候,才知道是很平常的事,不足为奇。好像在二十年前,有人说人可以登月球,将来可以到月球旅行,你会认为这是神话。现在实现了,大家便相信。一毛孔中现出诸佛国土,也是这种道理。

【此是诸佛大神通】:这就是十方诸佛的大神通力,才能现出这种境界。

佛教以法界为性,谁也跑不出这个法界外边去。所有的宗教都在佛教里包含。尤其是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他的妙处,就是以法界为宗,专讲法界中理事碍的道理。

【爱乐寂静能宣说】:佛的神通力,是尽虚空徧法界的。爱乐寂静天王他能宣说这种道理。

一切法门无尽海 同会一法道场中

如是法性佛所说 智眼能明此方便

【一切法门无尽海】:一切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的每个法门中,又有八万四千法门,是无量无边,重重无尽,所以说一切法门无尽海。

【同会一法道场中】:法门有不可说那样多,现在把它融会贯通成为一法门。也就是无量法门摄为一法门,一法门散为无量法门,所以说同会一法道场中。

【如是法性佛所说】:这种法,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无量,一多无碍。这种法性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智眼能明此方便】:普智眼天王,得到这种无尽海三昧解脱门,所以他能明白这种方便法门。

十方所有诸国土 悉在其中而说法

佛身无去亦无来 爱乐慧旋之境界

【十方所有诸国土】:世界上不仅仅只有我们的婆娑世界,而有十方世界,每方又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所谓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

【悉在其中而说法】:在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国土,每个国土中,都有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说法,在那里教化众生。

【佛身无去亦无来】:在每个世界中都有佛在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不是佛身到每个世界去?不是的,因为佛身既没有去也没有来。

在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爱乐慧旋之境界】:这是爱乐慧旋天王他所明白的境界,这种境界眞是不可思议。不明佛法的人,认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部大妄语,其实此经所说的道理,是千眞万确的眞实理,不过,我们凡夫尚未达到此境界,所以不能了解此境界罢了。

佛观世法如光影 入彼甚深幽奥处

说诸法性常寂然 善种思惟能见此

【佛观世法如光影】:佛观察一切世间法,如光如影,不是常的,不是眞的。在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入彼甚深幽奥处】:既然世间法不是常的,不是眞的,是虚妄不实的。可是佛能在世间法里边来弘扬佛法,到甚深不可思议的幽奥之处。

【说诸法性常寂然】:佛说诸法是寂灭相,不可言宣。就是说不出来的,这是法性的寂灭。

【善种思惟能见此】:这位善种思惟天王,他才能明白这种境界,他才能懂得这个法门。

佛善了知诸境界 随众生根雨法雨

为启难思出要门 此寂静天能悟入

【佛善了知诸境界】: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到、无所不通。他明了一切境界,一切众生的根性。

【随众生根雨法雨】:众生的根,好像花草树木一样,大的根就得到多量的雨水,小的根就得到少量的雨水。我们众生也是这样,善根深厚的众生得佛法的法雨便多一点;善根浅薄的众生,得佛法的法雨便少一点。

【为启难思出要门】:为启发不可思议的妙法,是出世最重要的法门。

【此寂静天能悟入】:无垢寂静光天王他能明白这种境界。

世尊恒以大慈悲 利益众生而出现

等雨法雨充其器 清净光天能演说


1 ...8910111213141516... 22下一页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恒以大慈悲 利益众生而出现

**等雨法雨充其器 清净光天能演说

**【世尊恒以大慈悲】:佛为出世之尊,他常用大慈大悲心来教化众生,无论众生有什么差误,佛都能原谅、宽恕,而且不责怪众生。即使是诽谤佛的众生,佛也原谅;破坏佛的众生,佛也宽恕,所以说世尊恒以大慈悲。

**【利益众生而出现】:佛为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出现于世,八相成道,来到婆娑世界。

**【等雨法雨充其器】:佛最平等,没有阶级观念,没有种族歧视,没有国籍分别。他说法时,众生各得其应得的利益。菩萨就得到菩萨的利益,罗汉就得罗汉的利益。修大乘法得到大乘的利益,修小乘法得到小乘的利益,各得各的好处。好像器皿盛水一样,大的器皿能多装一点水,小的器皿只能少装一点水。

**【清净光天能演说】:这位广大清净光天王他能演说这种境界。

**以上是色界四禅广果天十位天王所说的十首偈颂,来讚叹佛的功德。

**复次,清净慧名称天王,得了达一切众生解脱道方便解脱门。

**在前边的意思还没有说完,现在再说一遍,令大家更明白更了解。华严经是不厌其烦的解释眞理。不明白佛法的人,认为反来覆去的说,不合乎科学,其实这是最合逻辑的。慢慢去心领神会,便知其中的妙理。

**这位清净慧名称天王,他是色界三禅天中徧净天(色界第九天)的天王。他有清净的智慧,在诸天王中,他是很有名望的,大家以他为领袖,来指导一切。他悟得的三昧,叫了达一切众生解脱道。他明白所有九法界的众生。菩萨是大道心的众生,缘觉是中道心的众生。声闻是小道心的众生。天道、人道、修罗道,这是三善道的众生。畜生、饿鬼、地狱,这是三恶道的众生。这九法界的众生,各有各的因,各有各的果。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说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在本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万法都是从心所生出来。古德说:「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

**现在分析这个「心」字,大概的意思,「三点如星布,弯勾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心字的三点,好像星星在天空排列。「心」字的弯勾,好像初三晚上的新月形状。披毛戴角的牛马羊,皆是从心所造出来;成佛作祖的善知识,也是从心所造出来。所以说:「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这十法界由自己来选择。欢喜到那一法界去?便作那一法界的业,造了那一法界的业便往生那一法界,这是绝对公平的。

**我们人的心,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佛国,忽然而人间。这个心好像一粒微尘在虚空中,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飘飘荡荡,而不稳定。在四书中孟子上说:「人有鸡犬放,择之求之,有心放而不知求,哀哉!」意思是说:这个人眞可怜!有鸡或是狗不见了,便到各处去找囘来;但是心跑了,却不知道找囘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又有一个解释:「操之则存,捨之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向。」这个意思:好像有一匹马,牵着牠不跑;如果不牵着牠就跑了。我们的心也是这样,节制它、看守它,他就在。不节制、不看守,它就跑了。所以修行人就是修心。时时刻刻念佛、时时刻刻参禅。这样修行,心就不会跑,所谓:「心猿意马」,心好象猴子一般不安静,蹦蹦跳跳,意好像野马一样不安分,向外奔驰。这两种畜生最难调伏,我们天天打妄想,就是心往外跑;念佛参禅是控制心意唯一的法门。

**出入无时:就是说这个心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囘来?都不知道。莫知其向:这个心去的时候,不知往什么地方去?来的时候,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来?

**这位天王,他了达一切众生的心,知道怎样教化众生,令众生明白解脱。所以他用种种方便法令众生得到出世的解脱门

**最胜见天王,得随一切诸天众所乐,如光影普示现解脱门

**这位最胜见天王,他的见解非常锐利,非常正确。他得到的解脱门,是随一切天众所乐,如光如影,普徧示现。

**有光便有影,有影才有光。光是光明,影是黑暗。光就是月,水中的月,就是影。月没有来,水没有去,彼此相映,而生出这个影。

**又好像明镜,有物经过镜中便现出形相,因为有光的关係,才现出影。所以这光影普示现,好像千潭有水千潭月一样的道理。月亮本体没有来到水里,他只有一个;而只要千潭有水便现千潭月,万潭有水便现万潭月。无论大潭或小潭,只要有水的地方,都示现月影。月是没有分别心,是平等的。

**佛和众生也是这样。佛好似月光,众生心好似水。众生心水清净,就现佛光;众生心水不清净,就不现佛光。本经上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佛的光好像空中的清凉月,在毕竟空现出来,众生心水要是清净,菩提觉道便随时影现心中。

**寂静德天王,得普严净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脱门。

**这位寂静德天王,他有寂静之德。什么是寂静之德?就是有禅定的功夫。他不但自己有禅定的功夫,也令众生生同样有禅定的功夫。凡是能见到他的众生,都生出这种定心。他又能影响众生精进地修禅定。久而久之,他所积聚的功德是无量无边,有了寂静之德,故称为寂静德天王。

**他所得到的解脱门,叫普严净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这位天王,在一念之间,能普徧庄严十方诸佛国土。同时这都是殊胜妙好的庄严。他能清净一切佛所有的境界,又能庄严十方诸佛国土一切佛的神通,他又能显现这种境界作为大方便。

**什么叫大方便?就是在不方便中的方便——本来这种方便法是不可以用的,他却能用这种方便,不但能用,而且能无障碍。

**须弥音天王,得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解脱门。

**这位须弥音天王,须弥译为妙高,他的微妙音声,在三十三天(须弥山的山峰)都能听到。他所得的解脱,是随顺众生。众生欢喜什么?就满众生的愿望,令众生得到所求的欲望。但是众生的欲望各有不同。

**阿罗汉的欲望,是自度而不度人,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只愿自己了生脱死,不愿去管众生苦不苦。你苦是你的事,与我不相干,自了汉不愿去度众生。

**天人的欲望,是儘量地享受福报,思衣衣至,思食食来。想穿美丽的衣服,衣服就来了,不大不小,恰到好处。天衣不但轻薄而且无缝,用不需要洗濯,一尘不染,清洁到极点。想吃香美的食品,食品就现前,有时多一点,有时少一点,不会像极乐世界那样的不多不少,正好吃饱。

**天人虽然快乐,但也有痛苦。什么痛苦?就是生死痛苦。等到天福享尽时,便有五衰相出现。什么是五衰?

**①花冠萎谢:天人所戴的冠,是用鲜花製成,这花不但不凋谢,反而一天比一天鲜艳,芬芳洋溢。到寿终时,这花冠自然枯落。

**②衣有尘垢:天人所穿的衣,是清洁无垢,永远不用洗濯。到寿终时,便有尘垢,这种尘垢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业障现出来的。

**③两腋汗出:天人的身体不出汗水,永远清净。到寿终时,两腋之中流出汗水,身体污染了。

**④全体发臭:天人的身体常放异香,因为这是天人修十善守五戒的成就,所以感应身有香气。等寿终时,身出死尸之臭味,令人掩鼻,不敢接近。

**⑤不安于座:天人修禅定,参禅打坐,功夫深便向上升,功夫浅便向下沉。这时,已经发生四种现象,知道寿命将要结束,所以坐立不安,坐下又起来,起来又坐下。这样反覆几次,寿命终了,便到六道轮廻去转生。这是天人五衰的现象,凡是三界中的天人,都有生死。

**阿修罗的欲望:他们欲得天上的快乐,想把天人赶到人间去,好让他们来管理天上的事。他们有一种领袖慾,要领导诸天。什么是领袖慾?就是事事争第一,欢喜当头,不愿当尾。

**人的欲望:就是富贵名利。又想当官,又想发财,不是求名,便是求利,总离不开名利的枷锁。

**清朝乾隆皇帝,驾临镇江金山寺,登高眺望长江风光。他问法磬禅师:「长江一日里,往来多少船?」禅师答:「只有两条船。」帝又问:「是哪两条船?」禅师答:「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人的欲望无止境,得到名又想得利,得到利又想得到名,总想名利双收。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了皇帝,又想长生不老。

**畜生的欲望:有愚痴的欲、有顚倒的欲,牠们所欢喜的是:不做工有食物,不奋闘能生活。我们修道人,要学蜜蜂的精神,牠们将百花之汁收集在一起,发酵而成蜂蜜,不但利己也利人。我们研究经典,不要食古不化,要活用,使它成为利人的良药。不要学蚂蚁的作风,搬来什么还是什么,这是没有用处的。

**恶鬼的欲望,就是贪心欲。总想吃东西,可是没有东西吃;就是喝水,水也变成火。因为业障太重,喉细如针,肚大如鼓,永远吃不饱,太可怜了。

**地狱的欲望;就是瞋心欲,总爱发脾气,没有慈悲心,没有同情心。脾气像火的众生,便受大火烧身之苦;脾气象刀的众生,便受割肉之苦。脾气像什么?便有什么麻烦。

**各法界的众生,都有他们的欲。凡是有欲的众生,便永远流转生死海,头出头没,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六道轮廻没有停止,这就叫生死海.

**这位天王,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随顺众生,流转生死海,令众生觉悟而出离生死海,而得到解脱,他得到这种的解脱门。

**净念眼天王,得忆念如来调伏众生行解脱门。

**这位净念眼天王,他因为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而得净法眼。他又得到忆念如来的定力。忆念就是不忘记,不忘记谁?不忘记如来。所以我们修道人,要去妄存诚.把妄心去了,存一个眞诚的心。羡慕诸佛国土,愿意往生,这就是忆念。忆念佛的法身,忆念佛的化境,忆念三寳,便能降伏众生诸行。

**婆娑世界的众生,最不容易调伏,在地藏经上说: 「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这个世界的众生,执着我见,执着我慢,所以难调难伏。他们不肯虚心、不肯受教,就是有良师善友来循循善诱,令发菩提心,既利益自己,又利益他人,总不肯相信,不接受教诲。所以众生常为众生,不能超脱,就是这个道理。

**这位天王,他能调伏众生行。调是调和,好像水乳相融,立刻调和成一体。伏是降伏,好像老虎,他把人当作食物。虚云老和尚能令老虎皈依三寳,不吃肉而吃素,这就是降伏。众生不守规矩,这就是调伏众生行。这位天王得到这种解脱门。

**可爱乐普照天王,得普门陀罗尼海所流出解脱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爱乐普照天王,得普门陀罗尼海所流出解脱门。

**这位可爱乐普照天王,无论是天上的人或人间的人,人人见到他,都生欢喜和爱护。因为他的光明普照,和一切众生都有缘。他得到这种普门陀罗尼海的三昧法。

**什么是普门?就是由一门而能生无量门,由无量门又还扫一门,是圆融五碍普周法界的门。

**什么是普罗尼?译为总持。总是总一切法,持是持无量羲。换言之,总身、口、意三业清净,持戒、定、慧三学圆明。

**什么是总持海?就是由一个总持里边能生出无量无边的总持。每个总持中,又生出不可说不可说的总持。这种变化好像大海一样多,故称为总持海。

**虽然有这样多的总持海,但是不要执着。无所执着,便能圆融无碍。不像我们人,有一个一,就执着一。有一个二,就执着二。有一个三,就执着三。乃至有无量,就执着无量。

**要是离开一切执着相,那么,总持海也没有了。要是离不开一切执着相,便得不到解脱。这位天王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世间自在主天王,得能令众生值佛生信藏解脱门。

**这位世间自在主天王,就是一般人所信的天主或上帝。他虽然作了天主,但是还不知足。又到人间来做自在主,教人间的人起贪心、瞋心、痴心,教世间人相信他、信仰他、崇拜他,乃创一个教门,宣说教义:

**①信我得救,不信我不得救。有贪心的人,听了之后,一想我能得救,便信了上帝。

**②信者生天国,不信者堕地狱。换言之,无论有多大的罪,只要信上帝便能昇天堂。无论有多少的善,如果不信上帝,仍要堕地狱。有瞋心的人,听了之后,一想我爱发脾气,造了很多的业,现在信上帝便能得救了,于是就信了。

**③信我便是上帝儿女,不信我便是魔鬼眷属。有痴心的人,听了之后,一心要作上帝的儿女,我要生天国,于是便信上帝。

**愚痴的人,无论谁说什么事情?他都会相信是眞实的。如果有人说:「鸡蛋是在树上结的」,他也会相信。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辨明是非的能力,这就是迷信。

**所以自在主在人间立教而大行其道,到处用感情的关係来说教,教人相信天主;天主是万能的神,能创世界,造万物,能审判人的罪。但这不公平,是教徒有优先权昇天堂,非教徒却不可赦免,还要去受应受的罪。

**现在所讲这位天主,他反省了。他检讨过去所行所为,知道犯了错误,所以现在忏悔说:「信我是靠不住的,死后虽然能生天国,但是天福享尽了,仍然要受生死,不是究竟法。只要信佛法,才能眞正的得救,永断生死。」

**这位天王令众生值佛生信藏,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无论地上的神,人间的圣,都比不上佛的智慧高。因为释迦牟尼佛有无比的大智慧。这位天王,他得这种的解脱门。

**光燄自在天王,得能令一切众生闻法信喜而出离解脱门。

**这位光燄自在天王,他的智慧好像光明的火燄。他所得到一种觉悟,能令九法界众生闻法而生信心,而且还是欢天喜地信受。这样才能出离三界,出离轮廻,出离五浊恶世。这位天王他得这种解脱门。

**什么是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有男女之欲、有物质之欲、有思想之欲,所以叫欲界。色界没有男女之欲,但有物质(色)之欲、有思想之欲,所以叫色界。无色界没有男女之欲,也没有物质之欲,祗有思想(无色)之欲,就是识,所以叫无色界。

**什么是轮廻?就是生死的大轮,轮中分为六道,按照业力所感,自然的投奔其门。生前行上品十善守五戒,便入天道。生前行中品十善守五戒,便入入道。生前行下品十善守五戒,便入修罗道。生前行下品十恶,不守五戒,便入畜生道。生前行中品十恶,不守五戒,便入饿鬼道。生前行上品十恶,不守五戒,便入地狱道;道道分明,自然而行。

**什么是五浊恶世?我们所居的世界有五种骯脏的东西:

**①劫浊:到末法时代,人寿到最低的程度,成为减劫。有三小灾或三大灾。

**②见浊:人们心中充满了五种见的思想,就是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

**③烦恼浊:人们心中充满了五种愚钝的思想。就是贪欲、瞋恚、愚痴、我慢、疑惑。

**④众生浊:众生的生命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要受生老病死各种痛苦和烦恼,永远轮廻于六道中,生生死死。

**⑤命浊:众生的生命,是苦多乐少,寿命有如朝露,转瞬之间无常鬼来了,生命就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身容易得,但是人身难得,因为人在众生中最聪明,所以得到人身是不容易的。古德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国难生,益友难遇。」现在美国人,都是有福报,假设没有福报,不会生在美国。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现在的美国。」乍听有点怀疑,不相信这种说法,可是仔细分析,确有道理。极乐世界,顾名思义,是极度的快乐,而没有半点的忧愁。现在世界到处受到战争的威胁、食粮的威胁,而美国是地大物博的国家,农产丰富,永不受缺乏粮食的恐慌,又没有战争的恐惧,这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

**现在佛法又传到美国,佛光普照,佛法普度。凡是在美国的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菩提种子已在十年前种下,现在是幼苗的时期,希望美国的善男信女,努力栽培,时时除草、时时施肥,令菩提幼苗欣欣向荣,成长茁壮,开花结果。人人信佛法,世界便无战争。

**我们今天生在大国,又有益友,眞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所以要把握机会,不可错过。这四种难得的都得到了,眞是幸运者,也是业力所感。所以闻法要生信心,才有功德,不生信心,无论闻什么法,也是没有用处。现在我们不但信,还要去修,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近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共勉之!

**乐思惟法变化天王,得入一切菩萨调伏行如虚空无边无尽解脱门。

**这位乐思惟法变化天王,他欢喜修思惟的法门。思惟法就是禅定,他明白一切法,是变化无穷互相无碍。明白这种法,能入一切菩萨境界,能了解调伏众生诸行,明白怎样调伏那一类的众生。他得到这种的解脱门。

**他又明白自性如虚空,是没有边际的,所以说无边无尽。没有边际是最大,没有无穷是最长。这位天王,他明白这种法门,所以得到这种解脱门。

**变化幢天王,得观众生无量烦恼普悲智解脱门。

**这位变化幢天王,他的寳幢也会变化,可以变大,可以变小,可以变多,可以变少,变化种种七寳庄严的实幢。他能观察众生一切烦恼。烦恼从什么地方来的?简而言之,是从无明生出来。无明起,而变为贪、瞋、痴的烦恼。烦恼有大烦恼、中烦恼、小烦恼,又生出无量无边的的烦恼,所以说无量烦恼。

**众生有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执太重,所知障就是法执太重。这两种障碍,令我们在六道轮廻中打转,不能解脱。

**每一个众生,都有他的烦恼。贵人有骄傲的烦恼,贫人有自卑的烦恼。什么是烦恼?就是不知足。要是能知足就没有烦恼,所谓:「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这位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脱门,是普徧慈悲的智慧。他发愿度众生,平等视众生,不分亲怨,一视同仁。

**星宿音妙庄严天王,得放光现佛三轮摄化解脱门。

**这位星宿音妙庄严天王,他能放光献瑞,其光犹如星宿,很微妙地庄严诸佛国土。他得到放光现佛三轮摄化的解脱门。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或者十方诸佛。三轮就是身、口、意。佛的三轮、菩萨的三轮、 罗汉的三轮、众生的三轮,各有不同。

**佛的三轮,可以说是一轮,又可以说是九轮。在每一轮上有三轮作用,譬如口,口不单能说*轮,又是意念轮,又是神足轮。意也可以说是意念轮,也可以说是神足轮。身也可以说是说*轮,也可以说是说*轮,也可以说是意念轮,也可以说是神足轮。身也可以说是说*轮,也可以说是意念轮,也可以说是神足轮。这样,每一轮具足三轮的功用,轮转不已,转大*轮。所以佛的三轮和众生的三轮不同。

**众生的三轮,身就是身,口就是口,意就是意,不能互用,而有障碍。

**佛的三轮以四摄法为主,所以说摄化众生。摄是摄受,好像吸铁石一样。摄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摄,好像有人在纽约,接到三藩市亲友的书信或是电话,便来三藩市。又有一种是无形的摄,就是精神摄,也就是神足通,可以把人摄来。譬如有个人根本没有见过面,或者只在梦中见过,这个人就来了,这就是精神所摄的作用。

**佛常用有形或无形的摄,来摄化众生,用种种神通来摄化众生,用慈悲喜捨来摄化众生。总括起来说,有四种摄:

**①布施:分为三种:(A)财施:见到困苦艰难的人,用金钱物质来救济他,他会受感动而相信你。(B)法施:见到不明事理的人,用佛法因果来开导他,令他开智慧,他会受感动而信任你。(C)无畏施:见到遭遇不幸的人,用善言来安慰,用行动来援助,令他不生惊慌恐惧,他会受感动而依靠你。这样和众生发生感情,便容易接近众生。

**②爱语:就是好像父母对自己儿女说话那种态度,不但柔和而且慈祥。对众生亦复如是,令众生有好感,所谓:「良言半句三冬暖」。言语是表达感情的工具。会用的人,到处结善缘;不会用的人,到处结恶缘。所以修道人,要广结善缘。

**世尊领大迦业和阿难二尊者,到他处去说法,教化众生。正逢炎夏时节,汗流浃背,在树下休息。这时,世尊见一妇人在井边汲水,令阿难去乞水,阿难走到井边,妇人大怒,不但不布施水,反而骂阿难一顿。阿难无奈,垂头丧气囘到佛身边。佛命大迦业去乞水,大迦业走到井边,妇人笑问:「师傅求什么?」迦业尊者说明来意之后,这个妇人盛两瓢水,一瓢供养佛,一瓢供养大迦业。阿难看在眼里,心中不舒服,请问佛是何因缘?佛便说出过去无量劫中一段因缘。

**那时候这个妇人是老鼠,因为业障关係,被车压死在路上,身体已经发臭。阿难是个比丘,经过该处,闻到欲呕的臭鼠味,心想,该死的老鼠,掩鼻而过。后边又来一位比丘,就是大迦业的前身,他发慈悲心,见到老鼠死得很可怜,乃把死老鼠埋葬土中,又为牠念七遍往生咒,所以她才有缘生为人。这就是结善缘或结恶缘的因果。

1 ...91011121314151617... 22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③利行:就是有利益,大家平均分配,不可佔为独有。要学鲍叔牙和管仲分金的故事。二人合股作生意,等到分利润时,管仲总是多取,而鲍叔牙不介意。有人认为不公平,乃问鲍叔牙为何要这样?鲍叔牙说:「管仲有老母在堂,饮食要有营养,所以他才多取。」管仲听到这番话,非常受感动,很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④同事:菩萨想要度什么人?便现出什么身?所以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身相。应以男人身得度者,则现男身度之。应以女人身得度者,则现女身度之。以士、农 、工、商身得度者,则现出士、农 、工、商身得度之。总而言之,要和被度者一样的身份,才能发生效用。要是和众生打成一片,没有界限,不分彼此,这样众生和你便成为一体。这时候向众生说法,有百分之百的效果。

这位天王得到四摄法来摄法众生的解脱门。以上是徧净天十位天王所得到的解脱门,下边是他们的颂言。

尔时,清净慧名称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少净天、无量净天、徧净天众,而说颂言。

就在这个时候,色界三禅天的清净慧名称天王,他承仗诸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所有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徧净天这三天的天众。在这三天之中,又分出无量无边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徧净天、这位天王说出这十首偈颂来讚叹佛的功德。

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在这天中,把欢喜的境界不要了,纯粹到微妙快乐的境界。此天又有三天:①少净天:此天众生,已经脱离喜悦之心,得到寂静微妙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从内心而生,不是从外境而有。②无量净天:此天众生,身心得到轻安,犹如虚空一样,是最快乐的天(修道人不宜住在此天,因为得乐忘修,容易堕落。)③徧净天:此天众生,得到纯眞清净妙乐,消灭一切欢喜心。

了知法性无碍者 普现十方无量剎

说佛境界不思议 令众同归解脱海

【了知法性无碍者】:只有佛才能了解知道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明白一切诸法是圆融无碍的。佛不但自己明白这种道理,也教众生明白这种道理。

【普现十方无量剎】:佛普徧现到十方诸佛国土去教化众生。我们凡夫以为佛只现于婆娑世界来教化众生,其实十方世界同时都有佛出现于世,所以说普现十方无量刹。

【说佛境界不思议】:佛在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说法教化众生,令众生明白佛的境界,是不思议的,是妙不可言的。换言之,就是凡夫的心想不到,口说不出的境界。

【令众同归解脱海】: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觉悟,佛以自己所觉悟的眞理来教化众生,令众生得到这种解脱海。

如来处世无所依 譬如光影现众国

法性究竟无生起 此胜见王所入门

【如来处世无所依】:佛在这世间上,没有一定的处所,也没有一定教化的国土。为什么?因为十方所有国土,都是佛的教化区。在梵纲经上说:「我来此婆娑世界教化众生八千番」,也就是八千次。

【譬如光影现众国】:为什么说佛没有所依处?没有一定的国土?因为佛身好像光和影一样,能普现于所有国家,所有世界。

【法性究竟无生起】:法性的本体究竟处,是没有生没有灭。在心经上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诸法空相的道理。

【此胜见王所入门】:这是最胜见天王所见到的道理,他又入到这个解脱门之内,精进修行这种诸法空相的法门。

无量劫海修方便 普净十方诸国土

法界如如常不动 寂静德天之所悟

【无量劫海修方便】:佛修行成佛的功德,不是在一生一世而成就,而是在无量大劫中,修种种法门而成就的,所谓「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经过这样长的时间,修六度万行种种方便法门,不能忍的能忍,不能捨的能捨,不能让的能让,这才是修行。如果是人能忍你能忍,人能捨你能捨,人能让你能让,那就不是修道人,而是一般人。

什么是不能忍的要忍?好像佛在因地的时候,修行忍辱的功夫。那时的名字叫忍辱仙人,在雪山修行。有一天,歌利王率领妃子宫女出游,来到此山打猎。宫女们发现树下好像坐一个人,远看是物,近看是人,乃问仙人生活状况。此时,仙人便向宫女们说法。歌利王发现宫女不在,到处寻找,看见宫女围绕仙人有说有笑,国王便生疑心,怀疑修行人思凡,动了欲念心。乃来问罪,大怒地问仙人:「你修什么行?」仙人说:「修忍辱。」国王说:「我将你的四肢斩断,看你能忍不能忍?」说完便砍断仙人的四肢。又问:「你能忍不能忍?」仙人说:「能忍。」国王说:「有什么可以证明你能忍?」仙人说:「如果我不能忍的话,四肢断了,不能恢复原状。我眞能忍的话,我的四肢还会恢复如常。」说完之后,被砍掉的四肢又长到身上。这是证明能忍的故事。

什么是不能捨的要捨?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曾割肉餵鹰,曾捨身饲虎。有一天,老鹰兇猛地捉逐鸽子,鸽子惊惧投入佛的怀中,求其保护。老鹰不客气地对佛说:「你们修道人,都有慈悲心,你救了鸽的生命,可是我要饿死,怎么办?」于是佛便割自身的肉来喂鹰,割完为止,这就是行菩萨道。

有一天佛在雪山修行,天降大雪,世界变成银白色,动物无食,其苦难言。佛见一只母虎领一幼虎,在雪地上寻食。母虎饿得体力不支,东倒西歪的向前行,小虎有气无力跟在后边。佛见到这种惨状,油然生出慈悲心:「我捨自己的身,可以救活两条生命。」于是牺牲生命,救活老虎母子。这种精神实在伟大!值得效法。但是人总是人,生命捨不得。我们修道人,最低限度要有慈悲心,处处给众生方便。所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方便为本,进一步要达到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的地步。

什么是不能让的要让?佛在往昔时,作为叶波国的太子,名叫须大拏,他广行惠施,后被父王湿波逐出宫门。太子领妃子曼垣,和一男一女,投奔深山。太子负男,妃子抱女,经数日行到深山造庵而居。

时有十二丑波罗门,从六千里外来乞其子女,太子施之。天帝知之,复化十二丑身,来乞其妻,太子又施之。但寄太子处,太子奇而问:「为什么?」天帝知其心坚固,为布施而能牺牲一切,乃现天身,对太子说:「我是释提桓因,特来试汝心是否始终如一?今证之,确实如此,可敬可佩!」

这种不能让而能让的事,佛也能做到。所谓「内头目脑髓,外捨国城妻子」,这种难行能行的苦行,就是方便法,所以说:「无量劫海修方便」。

【普净十方诸国土】:佛用智慧光来照耀、来清净、来庄严十方诸佛国土,所谓尽虚空徧法界,佛光普照,换言之,无处不照,无处不净,无处不严。

【法界如如常不动】:法界是没有变迁的,是如如不动的。

【寂静德天之所悟】:这种道理,是寂静德天王他所明白的。

众生愚痴所覆障 盲暗恒居生死中

如来示以清净道 此须弥音之解脱

【众生愚痴所覆障】:众生是众缘假和合而生的。聪明的众生,会向正道上走,愚痴的众生,便向邪道上走。愚痴人,为他说正法不相信,为他说邪法就相信。为什么?因为他愚痴!为什么会愚痴?因为不相信佛法,所以一天比一天愚痴。要是学佛法,一天会比一天聪明。聪明的人么有业障的覆盖,愚痴的人就会有业障的覆盖。

什么是覆盖?就是被一种东西覆盖着,得不到解脱。好像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名叫罗睺罗,译为覆障。因为他的业障很重,在母胎中住六年才出生,为什么?因为他在往昔中,是个顽皮的儿童。有一天,看见老鼠跑囘洞中,他用石头将老鼠堵塞六天;造了这个恶业,因此受覆盖于母胎六年之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释迦牟尼佛在十七岁时,和表妹耶输陀罗结婚。结婚之后,耶输陀罗夫人向佛要儿子,佛用一指其腹,她便怀孕了。佛出家之后,住在雪山修道六年,罗睺罗才出生。当时释迦族人说耶输陀罗夫人不守妇道,哪有无丈夫而能生儿子的道理?为保存释迦族的名誉,拟用火烧死耶输陀罗。耶输陀罗为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乃发誓愿说:「如果我是守妇道,赤火变莲花,如果我不守妇道,大火焚身无怨言。」说毕,抱着婴儿罗睺罗一同投入烈火中,烈火果然变成红色莲花,所谓:「火中莲华」,证明确实没有不守规矩。

**【盲暗恒居生死中】:盲暗的人就是又聋又瞎的人。就是说生时糊糊涂涂而来,死时糊糊涂涂而去,恒常居住生死海中,永远得不到解脱。

**【如来示以清净道】:因为这种盲暗人,不明白生死的道理,常常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所以佛慈悲,怜愍众生,教导指示他们修清净道。什么是清净道?就是没有染汚的思想。浅而言之,就是没有男女情欲的关係。人人断欲去爱,第八识种子虽然有,但是没有父母的缘,也不会生出。所以断欲去爱是生死基本的解决方法,并无玄妙之理。人人皆晓得,人人不能行。为什么?是愚痴所困。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家乃是大丈夫之事」。出家确实这样,将五欲抛到九霄云外,一不贪财、二不娶妻、三不求名、四不食肉、五不多睡,为什么要这样苦?就是为了生脱死,求自在,求解脱。

**【此须弥音之解脱:】这位此须弥音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脱门,就是这种境界。

**诸佛所行无上道 一切众生莫能测

**示以种种方便门 净眼谛观能悉了

**【诸佛所行无上道】:十方诸佛所修行的无上道,是最高最深最广的法门,再没有比它再高再深再广。所以说修行无上道。

**【一切众生莫能测】:所有一切众生,不能猜测佛所修的无上道。为什么?因为众生为无明所覆盖,所以没有眞正智慧,不能测量佛的境界,究竟是什么?

**【示以种种方便门】:因为众生无法明了佛境界,所以佛以大悲心来指示一切众生,如何来修无上道,用种种权巧方便法门教化众生,令众生也明白佛所修无上道的方法。

**【净眼谛观能悉了】:这种道理,是净念眼天王能审察谛观的,所以他能明白这种境界。

**如来恒以总持门 譬如剎海微尘数

**示教众生徧一切 普照天王此能入

**【如来恒以总持门】:这首偈颂是可爱乐最胜光照天王所能明白的,所以他说佛常用总持法门来教化众生。这个总持法门,又分出无量无边那样多的总持法门。所分出来的每一个总持门又分出无量无边那样多的总持法门。所谓重重无尽,无尽重重。

**【譬如剎海微尘数】:这个大总持门,好像诸佛刹海微尘数那样多,换言之,有不可说不可说刹海微尘数之多。

**【示教众生徧一切】:佛开示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各得其所应得的总持门,普徧一切诸佛国土。

**【普照天王此能入】:这种境界,是爱乐最胜光普照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脱法门。

**如来出世甚难值 无量劫海时一遇

**能令众生生信解 此自在天之所得

**【如来出世甚难值】:这位世间自在主天王说:「如来出现于世,是不容易遇到的,」所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眞实义。」这是开经偈。无论念诵什么经,开始时先念一遍这首偈颂。这首偈颂是讚叹法的,是唐朝武则天所作。武则天在佛教上是大护法者,假设没有她来提倡佛法,我们今天恐怕见不到八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无量劫海时一遇】:这位妙觉果位的佛,是无上至尊的佛,再没有比他更高尚,再没有比他更尊贵的了。要经过百千万亿劫,也许才能遇到一次,不是常能遇到的。

**【能令众生生信解】:佛出现于世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生出正信,令一切众生依照十二因缘法修行,才能了生脱死,了生老病死这四大苦。佛为什么出家?就是要了解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所以访道六年,不得要领,又苦修六年,仍然不能解决生死问题。最后在菩提树下静坐,而悟得生死之轮,十二因缘法。这个法虽然是小乘法,但它是生死的基本法。大乘人不要有门户之见,认为小乘法是自了汉之法,有这种思想,是大错而特错。例如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就是佛教的基础,如果不明白八正道,不修八正道,只修大乘法,恐怕没有圆满的功德。

**【此自在天之所得】:这是世间自在天王他所明白佛的境界,而得到这种解脱门。

**佛说法性皆无性 甚深广大不思议

**普使众生生净信 光燄天王能善了

**【佛说法性皆无性】:光燄自在天王所见到佛的境界和世间自在主天王所见到佛的境界是不同的。这位天王说:「佛说诸法是没有自性的。」

**【甚深广大不思议】:诸法无性,那么,是不是断灭了?不是的。因为它是甚深的、广大的、不思议的。要说深的话,没有比这法再深。要说大的话,没有比这法再大。不可用心意来思量,也不可用言语来表达。

**【普使众生生净信】:可是佛用它的大智慧大神通之力,普徧令一切众生生出清净正信,也就是正知正见,而不是邪知邪见。

**【光燄天王能善了】:这位光燄自在天王,他善于明白这种解脱的境界。

**三世如来功德满 化众生界不思议

**于彼思惟生庆悦 如是乐法能开演

**【三世如来功德满】: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佛在三世的功德都修满了,即使最小的福也不丢弃,最小的慧也要修,小福小慧都要保存。

**【化众生界不思议】:佛用种种方便法来教化众生。为什么?因为要栽培自己的福慧。福慧未满,就要教化众生。福慧已满,还是教化众生。因为福慧越多越好,所以称佛为两足尊。就是说佛的福已具足,慧已具足,佛教化众生界的功德不可思议。

**【于彼思惟生庆悦】:令一切众生没有一切烦恼,思惟佛法,皆生 庆祝而喜悦的心,这是无比的快乐,是无法可以形容的内心之乐。

**【如是乐法能开演】:像这样的道理,是乐思惟法变化天王他所明白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没在烦恼海 愚痴见浊甚可怖

**大师哀愍令永离 此化幢王所观境

**【众生没在烦恼海】:众生就是众生浊,烦恼海就是烦恼浊。众生沉没在烦恼浊中,烦恼浊好像海一般。烦恼有八万四千种之多,总括起来不出贪瞋痴这三毒的范围之外,再浓缩起来,就是一个无明。

**因为众生浊是无边无尽,所以菩萨发愿,要普度众生,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菩萨四宏誓愿,以此四种誓愿来度五浊恶世的众生,是最好的法门。凡是学大乘法的人,都要发这种菩提心。

**【愚痴见浊甚可怖】:愚痴就是命浊。为什么?因为愚痴人的命运是汚浊的,生来就不聪明,有连带的关係。见浊就是所见不正确、不清净。有五种不正当的见解:①身见:执着身体是实在的,不知是众缘假和合而有的。②边见:有的执着生命是永远不变,这是常见;有的执着生命随肉体而消灭,这是断见。都落在两边。③邪见:就是认识不清、善恶不明、是非顚倒、判断错误。④见取见:执着自己错误的见解,认为正确,始终执迷不悟。⑤戒取见:执着自己不合理的戒条,或错误的行为,认为正确,不肯改过向善。这五种恶见最为可怖。

**【大师哀愍令永离】:大师就是佛,又称天人师。哀愍就是哀怜愍念的意思,圣人都有悲天悯人的心肠。大禹(夏朝的祖先)有人溺己溺的思想,所以在外边治水十三年而有成,经过家门三次而不入,被尊称为工程师的祖师爷,这种精神应当效法。姬弃(周朝的祖先)有人饥己饥的思想,他教人民如何耕种,见到没有饭吃的老百姓,好像自己在受饿一样的感觉。他们有菩萨的慈悲心肠,爱百姓如子女,所以才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佛哀愍众生在生死海中,头出头没,实在可怜,乃转大*轮,令一切众生永远离开这五浊恶世,到常寂光净土,或者到极乐世界净土,眞正离苦得乐。

**【此化幢王所观境】:这种境界是化幢天王他所观察,他所明白的。

**如来恒放大光明 一一光中无量佛

**各各现化众生事 此妙音天所入门

**【如来恒放大光明】:星宿音妙庄严天王他觉得十方如来,常放大光明,这大光明藏是周徧法界的。

**【一一光中无量佛】:在每一道光中,又现无量无边的佛。每位佛又放出百千亿的光。

**【各各现化众生事】:这些佛,都在那里教化众生,令众生闻法修行,得道成佛。这是每位佛的工作。

**【此妙音天所入门】:这种境界是星宿音妙庄严天他所入的解脱门。在此天界有十一位天王。多出一位化幢天王。

**以上是色界三禅徧净天王中十一位天王所说的偈颂,来讚叹佛的功德。下边开始讲二禅光音天王所说的偈颂。

**复次,可爱乐光明天王,得恒受寂静乐,而能降现消灭世间苦解脱门。

**前边经文所说的道理,还没有说完尽,所以再说一次。

**这位可爱乐光明天王,他是色界二禅天中的光音天(色界第六天)的天王。他在定中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得到眞正的快乐,所以叫恒受寂静乐。他在定中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又能现出种种身,来消灭世间苦,又能用种种神通变化,救众生离苦得乐。这位天王,他得到这种的解脱门。

**清净妙光天王,得大悲心相应海一切众生喜乐藏解脱门。

**这位清净妙光天王,他得到大悲心相应海。大悲心就是普度众生,反迷归觉,皆成佛道。如果尚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他自己也不成佛,菩萨都发这种大愿。他以大悲心来摄受有缘的众生。

**相应海就是说大悲心的心量,像海一样的宽广,部分亲怨,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位天王,因为修大悲心,行大悲行,所以令一切众生欢喜而快乐。这种快乐是无可比的,他得到这种的解脱门。

**自在音天王,得一念中普现无边劫一切众生福德力解脱门。

1 ...  101112131415161718...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自在音天王,能在一念之中,普现三世无边的劫。能使过去世成为现在世,把现在世变为未来世,未来世又可以当作为过去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同时在一念中显现,所谓:「摄无量劫为一念,放一念为无量劫」。在无量劫中又有无量的众生,修福修慧修成佛。修福就有福的力量,修慧就有慧的力量。换言之,福慧修圆满,力量也成就了,这样便离成佛不远。这位天王,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最胜念智天王。得普使成住坏一切世间皆悉如虚空清净解脱门

**这位最胜念智天王,他得到的境界,能普徧使一切世间的成、住、壤、空的劫,完全像虚空一样的清净。

**世界有成、住、壤、空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劫是计算时间的单位,又译为灾难。在住劫中每一个小劫的灭劫末期,有三个小灾:①饥馑灾、②瘟疫灾、③刀兵灾。现在的时期,是住劫第九小劫中的灭劫。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是一百岁。世尊入湼槃后,约有三千年,所以现在人寿是七十岁。再过四千年,人寿减到三十岁时,便会开始发生三小灾。

**①饥馑灾:原来大地清净,人民和乐,后来,杀、盗、淫、妄诸恶渐渐发生,等到人寿三十岁的时候,人心不古,邪见顚倒,具足十恶。天龙大怒,而不降雨,发生旱灾,五穀不登,食革根树皮为生,甚至易子而食,就是人吃人的时代。经过七年七月七日,人类饿死大半,这是饥饿灾。

**②瘟疫灾:人寿到了二十岁时,人心恶到极点,便发瘟疫,得之则死,无乐可治。此瘟疫传染迅速,万里白骨无人埋。这样经过七月七日而止,人类死亡达到最高峰,只留下百分之十。

**③刀兵灾:人寿到了十岁时,身高只有一尺(据说减劫时一岁灭一寸,到增劫时,一岁加一寸)人皆不孝不敬,互相仇杀,无父母、无夫妇、无子女、无亲友,所谓六亲不认。因为业力所感,草木可当武器,而能杀人致死。人人以为自己不杀人,便会被人所杀,所以见人便杀,逢人便砍,大杀而特杀,经过七日之后,人类死百分之九十九,所剩无几。

**剩下没有被杀死的人,都逃到山中,有善神保护。后来,灾难过去,他们从山中走出来,遇到人,相抱痛哭,庆在人间,互相安慰,视为亲友。这时,人人生大惭愧心,改恶向善。伦理、道德、慈悲、因果种种观念,渐渐向上增长,人人和平相处,讲仁义,说礼让,感情融洽,没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没有勾心闘角的行为。这时,生活安定,丰衣足食,人人有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人人相信因果报应的眞理。

**在每一个大劫中的壤劫时,要发生一次大火灾(先十九小劫壤众生世间,后一小劫壤器世间)。经过七次大火灾之后,便有一次大水灾。经过七次大水灾之后,便有一次大风灾。有五十六次大火灾,有七次大水灾,有一次大风灾。总而言之,在六十四个大劫中,就发生三大灾。大火灾能烧到初禅天,大水灾能淹到二禅天,大风灾能颳到三禅天。除非修到四禅天,才能说离三大灾的威胁。

**劫的计演算法:从人寿十岁开始,每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又再每经过一百年,减去一岁,减到十岁为止。这样一增一减为一个小劫。计算的公式:(84,000-10)×100×2=16,798,000年,这是一个小劫的数目。一个中劫的数目是小劫数乘二十倍。一个大劫的数目是中劫数乘四倍。

**世界的成因:在空劫二十个小劫中,世界空无所有。到成劫的时候,最初天降大雨,水涨到大梵天,慢慢地雨停水落,风吹水沫而成世界。世界既成,便有众生及植物生长,渐渐的有部落、有文化、有国家、有战争。从住劫演变到壤劫;壤劫过去,便是空劫;空劫过去,便是成劫。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可爱乐净妙音天王,得爱乐信受一切圣人法解脱门。

**这位可爱乐净妙音天王,他得到的境界,能令众生欢喜快乐自动来听法,并且信受一切圣人的法。什么是圣人法?就是四圣法界的法:①佛法界的一乘眞实法,眞空妙有的中道第一义谛法。②菩萨法界的六度万行法。③缘觉法界的十二因缘法。④声闻法界的四谛法。这都是圣人所修行的法,所教化众生的法。这位天王他得这种解脱门。

**善思惟音天王,得能经劫住演说一切地义及方便解脱门。

**这位善思惟音天王,他得到静虑音的境界,在音声中而能悟道。他能在定中经过无量劫,能在定中说法,不起于座,而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演说一切地义。就是佛地、菩萨地、缘觉地、声闻地等的义理,及一切种种方便法门。这位天王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演庄严音天王,得一切菩萨从兜率天宫没下生时大供养方便解脱门。

**这位演庄严音天王,他的音声非常庄严。他得到一切菩萨将要成佛时的境界。那些候补佛位的菩萨,住在兜率天宫内院,等待因缘成熟,便骑六牙大白象,降生人间,开始八相成道:①降世:从天宫来到人间。②住胎:选择有缘的父母。③出胎:从母亲脇中生出。④出家:离开五欲的家。⑤降魔:降伏天魔外道的扰乱。⑥成正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⑦转*轮: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⑧湼槃:得到究竟湼槃。湼槃有三种:(A)有余湼槃,是罗汉所得的湼槃。(B)无余湼槃,是菩萨所得的湼槃。(C)究竟湼槃,是诸佛所得的湼槃,所谓常乐我净的四德。

**我们凡夫的报身,有无常、苦、空、无我的四苦。诸佛的法身,有常、乐、我、净四乐。我们学佛法的目的,就是离报身的四苦,而得到法身的四乐。

**佛教的基本理论,就是眞空和妙有。小乘讲有,大乘讲空,落入空有二边之见。最后,佛讲眞空妙有的中道,既不偏于有,也不偏于空,所谓:「中庸之道」,令众生不要执着。空中有有,有中有空。空有不二。在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道理说的非常的清楚。

**一言以蔽之,物质要空,因为物质是无常、苦、空、无我。精神要有,因为精神是常、乐、我、净。再浅言之,不执着有我,就是空。怀悲天悯人之心,就是有。也可以说无我便是空,慈悲便是有。

**这位天王,用种种方便之法,来教化众生,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甚深光音天王,得观察无尽神通智慧海解脱门。

**这位甚深光音天王,以光明来代替音声而说法,用智慧来观察佛的境界,是无穷无尽的。佛的神通无尽、智慧无尽,所以说神通智慧海,好像大海一样的无边际。佛经上常用「海」字来形容义理广大。

**神通有六种:①天眼通、②天耳通、③他心通、④宿命通、⑤神足通、⑥漏尽通。

**智慧有两种:①根本智,就是先天的智慧。②后得智,就是后天的智慧。一个是从禅定中得来的(先天智);一个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后天智)。这位天王,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广大名称天王,得一切佛功德海,满足出现世间方便力解脱门。

**这位广大名称天王,得到十方一切诸佛所修功德的境界,因为诸佛所修的功德是无量无边,没有任何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有多少?所以叫功德海。所谓:「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这些功德圆满了,达到两足尊的阶段,便成佛。再来世间用种种方便力来教化众生。这位天王,得到这种解脱门。

**最胜净光天王,得如来往昔誓愿力发生深信爱乐藏解脱门。

**这位最胜净光天王,得到佛于往昔在因地所发愿的境界。这种誓愿力,周徧法界,无一个地方没有佛的愿力所存。所有诸国土,常转妙*轮。他明白这种力量之后,发生兴趣,深信佛的境界,没有怀疑。并且还爱乐随学佛的大法藏。这位天王,得到这种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胜净光天王,得如来往昔誓愿力发生深信爱乐藏解脱门。

**这位最胜净光天王,得到佛于往昔在因地所发愿的境界。这种誓愿力,周徧法界,无一个地方没有佛的愿力所存。所有诸国土,常转妙*轮。他明白这种力量之后,发生兴趣,深信佛的境界,没有怀疑。并且还爱乐随学佛的大法藏。这位天王,得到这种解脱门。

**尔时,可爱乐光明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天众,而说颂言。

**正在这个时候,色界二禅天的可爱乐光明天王,他承仗诸佛大威神力,普徧观察所有的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天(光音天) 这三天的天众。他用偈颂的方式来重说一遍,令众生深深了解这种道理。

**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在这天界中,常在定中,心更为喜乐。共有三天: ①少光天:此天众在定中从身放光,从口放光,心无妄想,口无言辞,以光来代替说话。②无量光天: 此天众,不但身和口放光,而且心也放光,来普照众生。③光音天(极光天):此天众,用身、口、心三处所放的智慧光,来大做佛事,教化众生。

**我念如来昔所行 承事供养无边佛

**如本信心清净业 以佛威神今悉见

**【我念如来昔所行】:这位可爱乐光明天王说:「我忆念如来在往昔的时候,所修行的功德。」是什么功德呢?

**【承事供养无边佛】:帮助无边诸佛去工作,执行一切的事务,这叫承事供养。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在第二阿僧祇劫(译为无央数)满时,逢然灯佛出世,他供养五枝青莲华,又以髮布于泥,请佛踏之,故受未来成佛的授记。

**供养乃是依教奉行、依法修行,才有功德。

**【如本信心清净业】:供养十方诸佛,是用本来生出这种信心,所修的都是清净业,而不是染汚业,也就是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三业清清净净,没有半点染汚的。

**【以佛威神今悉见】:现在藉佛的大威神力,才能明白这种境界。依佛的加被,了解如来在往昔所修的行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身无相离众垢 恒住慈悲哀愍地

**世间忧患悉使除 此是妙光之解脱

**【佛身无相离众垢】:佛的法身是徧法界,虽然能徧满法界,但是没有形象。就因为没有形相,才能徧满法界。如有形相,便有限度、有边际。因无形相的缘故,所以一切尘垢不能染汚。假设有形相,便会有尘垢。无相自然就离开一切的众垢。

**什么是众垢?这个垢不是有形的尘垢,而是无明烦恼垢,也就是打妄想。凡是心里不清净,思想不正确,这就是垢的现象。

**佛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都空了,想要有尘垢,也不会有的。所以说离众垢,也就是离开一切染汚的法。

**【恒住慈悲哀愍地】:恒常住在大慈地,大慈地是哀愍众生之地。换言之,佛以大慈大悲作为舍宅,常常哀愍众生,常常发愿救众生,令一切众生离开三界的苦,得到湼槃的快乐。

**【世间忧患悉使除】:世间就是世界,忧患就是忧愁过患。这个世界的忧患太多。因为太多的缘故。所以众生在忧患海里,沉迷不悟。可是佛以慈悲心、哀愍心,来解脱忧患,令其不存在。

**【此是妙光之解脱】:这种道理,是清净妙光天王所得到的解脱三昧。

**佛法广大无涯际 一切剎海于中现

**如其成坏各不同 自在音天解脱力

**【佛法广大无涯际】:在前边清净妙光天王所见佛的境界,是无形相的,是离众垢的。现在这位自在音天王所见佛的境界,是广大无涯际。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病。换言之,众生有多少烦恼?诸佛就有多少法门来医治。每一种法门治一种烦恼,所以才说佛法广大无涯际。

**【一切剎海于中现】:所有一切的刹海国土,都是在佛法里边现出来的,又可以说一切佛法是在刹海国土里边现出来的。

**【如其成坏各不同】:世界有成、住、壤、空四相。众生有生、老、病、死四相。心念有生、住、异、灭四相。这空、死、灭等就是无常。古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囘。」这是形容器世间(山河大地)的无常。又说:「高堂明镜悲白髮,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形容有情世间(众生世间)的无常。

**在每个世界都有成、住、壤、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二十个小劫;八十个小劫为一大劫。换言之,一世界从生成到灭亡的时间,要经过八十个小劫。在每一个大劫中,包括成、住、壤、空。这个世界成了,那个世界坏了。那个世界成,这个世界又坏了。所谓:「此世界他世界,无量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国土。」无量世界,它的生死,就是成、住、坏、空。成的时候,地球就生存。坏的时候,地球就毁灭。这个地球灭了,别个地球又生出。在虚空里边有无量世界、有无量国土。世界和世界不同,国土和国土不同。我们所居住的婆娑世界,和极乐世界就不同。婆娑世界是极苦,极乐世界是极乐。在一个世界上,就有一百多个国家,而每个国家的语言、文化、风俗都不相同。

**【自在音天解脱力】:这种境界,是自在音天王所得到的解脱力。

**佛神通力无与等 普现十方广大剎

**悉令严净常现前 胜念解脱之方便

**【佛神通力无与等】:佛是大觉的人。谁能眞正觉悟,谁就是佛。谁要是糊涂,谁就是众生。由此便知众生和佛的区别只是迷与觉之间,所谓:「迷者是众生,觉者是佛。」六祖慧能大师说:「法本无顿见,迷悟有迟疾。」大意是法本来没有顿和渐。(顿法是由渐而成顿,渐法是由顿而成渐。)只是众生的迷和觉,有晚有早,这不过是时间迟速而已。

**佛的神通力是什么?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所以说佛的神通力是不可思议的。

**【普现十方广大剎】:佛能在一念中,普现十方诸佛的国土,去教化众生。佛说华严经时,虽然坐在菩提树下,但是法身则到诸佛国土同时宣说圆顿教。

**【悉令严净常现前】:佛能令诸佛国土完全庄严清净,这种境界,常常现前。

**【胜念解脱之方便】:这是最胜念天王所得到的方便解脱门。

**如诸剎海微尘数 所有如来咸敬奉

**闻法离染不唐捐 此妙音天法门用

**【如诸剎海微尘数】:好像一切剎海中微尘数那样多的如来,都要敬奉,都要供养,都要礼拜。

**【所有如来咸敬奉】: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的时候,便恭敬奉养剎海微尘数那样多的如来。

**【闻法离染不唐捐】:佛在因地修行时,闻一切法,离开一切无明、一切染汚。不放过一切法,就是极微细的法,不重要的法,也不随便忘掉,也特别注意不抛弃。因为依法修行,所以离染。不唐捐就是不忘掉不抛弃的意思。在法华经普门品中说:「福不唐捐」,就是这个意思。

**【此妙音天法门用】:这是可爱乐清净妙音天王所明白的法门大用。

**佛于无量大劫海 说地方便无伦匹

**所说无边无有穷 善思音天知此义

**【佛于无量大劫海】:释迦牟尼佛往昔在因地的时候,经过无量无边无穷尽那样多的大劫,因为大劫太多,好像大海一样,无法计算出来确实的数字,所以称为大劫海。

**【说地方便无伦匹】:在这个时候,佛善说一切地义。地以生长为义,万物都是从地生长出来。现在所说的地义,是从凡夫地而达到圣人地。在这中间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就圣人的地位,所以地义使用种种方便来讲说。无伦匹就是任何圣人都不能比拟。

**【所说无边无有穷】:所说的方便法,是没有边际,说不尽的。横说竖说也说不尽。

**【善思音天知此义】:这种境界,是善思惟音天王所明白的道理。

**如来神变无量门 一念现于一切处

**降神成道大方便 此庄严音之解脱


1 ...  111213141516171819...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诸剎海微尘数 所有如来咸敬奉

**闻法离染不唐捐 此妙音天法门用

**【如诸剎海微尘数】:好像一切剎海中微尘数那样多的如来,都要敬奉,都要供养,都要礼拜。

**【所有如来咸敬奉】: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的时候,便恭敬奉养剎海微尘数那样多的如来。

**【闻法离染不唐捐】:佛在因地修行时,闻一切法,离开一切无明、一切染汚。不放过一切法,就是极微细的法,不重要的法,也不随便忘掉,也特别注意不抛弃。因为依法修行,所以离染。不唐捐就是不忘掉不抛弃的意思。在法华经普门品中说:「福不唐捐」,就是这个意思。

**【此妙音天法门用】:这是可爱乐清净妙音天王所明白的法门大用。

**佛于无量大劫海 说地方便无伦匹

**所说无边无有穷 善思音天知此义

**【佛于无量大劫海】:释迦牟尼佛往昔在因地的时候,经过无量无边无穷尽那样多的大劫,因为大劫太多,好像大海一样,无法计算出来确实的数字,所以称为大劫海。

**【说地方便无伦匹】:在这个时候,佛善说一切地义。地以生长为义,万物都是从地生长出来。现在所说的地义,是从凡夫地而达到圣人地。在这中间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就圣人的地位,所以地义使用种种方便来讲说。无伦匹就是任何圣人都不能比拟。

**【所说无边无有穷】:所说的方便法,是没有边际,说不尽的。横说竖说也说不尽。

**【善思音天知此义】:这种境界,是善思惟音天王所明白的道理。

**如来神变无量门 一念现于一切处

**降神成道大方便 此庄严音之解脱

**【如来神变无量门】:佛的神通变化,是无量无边。不像罗汉的神通,只有十八种变化。也不象菩萨的神通,虽然有百千万亿变化,但还是有边际。可是佛的神通,有无尽的变化。

**神变的「神」字,是神妙不测的意思。我们凡夫不可以用心来思想,也不可以用言语来形容。

**神变的「变」字,是千变万化的意思,变化无穷,由一门能生出无量门,无量门还归一门。

**【一念现于一切处】:这种神变,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一多无量。这样,才能现出前一念间,现于一切处。佛不动道场,能周徧法界。还坐在那里入定。可是在尽虚空徧法界,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佛现前的。所以说一念现于一切处。

**【降神成道大方便】:所有要成佛的菩萨,都要先在兜率天宫等待到机缘成熟时,便降到人间候补佛位,教化一切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

**现在弥勒菩萨,就在兜率天宫里等待,将来会来这个世界成佛,作为教主。什么时候来呢?外道说:「弥勒菩萨已经来人间九次了。我的师傅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这是第九次,等到十二次来到人间就成佛了。」这种说法是错误而不正确的。

**弥勒菩萨成佛,那有这样快呢?那么,在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现在是住劫第九小劫的减劫。人寿七十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时,再增加寿命,也是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时,然后再减,减到人寿八万岁的时候,弥勒菩萨便骑六牙大白象,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教化众生。只要用一天一夜的时间,便将要度的众生度完。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留下不应教化的众生,他们和弥勒菩萨有缘,将会被教化而得到解脱。现在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龙华会上为众生说法。

**印度无著菩萨,天天去兜率天宫听经,囘到人间纪录下来,成为瑜伽师地论。内容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万法唯识」的法相,略成六百六十法。后来,其弟世亲菩萨浓缩为百法名门论。

**【此庄严音之解脱】:这种境界,是庄严音天王所明白的解脱门。

**威力所持能演说 及现诸佛神通事

**随其根欲悉令净 此光音天解脱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力所持能演说】:佛的大威神力,是由累劫的德行所成就。这个世界本来应该坏了,佛用大威神力把这世界保持平安,并且在这世界演说种种善法,用权巧方便教化众生,令众生觉悟,直到苦海无边,囘头是岸的道理。

【及现诸佛神通事】:佛所现的一切神通妙用,能使众生的根性和欲念清净无染。不但身清净,心也清净。

【随其根欲悉令净】:有善根的众生,因为在前生种了很多善根,福田中的功德满了,所以今生有福报、有善根。

有的众生,今生不作善而作恶,为什么没有恶的果报呢?这个问题,是一般人了不解的。这是因为前生种了善根,今生虽然作恶,可是善的果先成熟,恶的果还没有成熟。等到恶的果成熟时,再受恶的果报。

有的众生,今生作善而不作恶,可是得到的是恶报,这是因为前生恶的种子太多的缘故。今生虽然做善事,但是要受恶报。等善的种子成熟时,才能得到善报,或在今生,或在来生。这种道理很简单,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浅言之,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

众生的根性各不相同,每人所遭遇的境界也不同。众生的欲望各有差异,有的有当官欲,有的有发财欲,有的有住豪华洋房欲,有的有美丽汽车欲。这种种不同的物欲,把人的气质秉性綑住了,把人的根本智慧遮盖了。

一切诸佛随着众生的根欲来教化众生,令众生种善根。有了善根,欲也清净,便没有一切的欲念。

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因为被财、色、名、食、睡五欲的绳索綑缚了。修道就是解开这五欲的绳结。什么时候解开什么时候就得到自在,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无论贪哪一个欲,都是走向地狱的道路。

【此光音天解脱门】:这种境界,是甚深光音天王得到的解脱门

如来智慧无边际 世中无等无所著

慈心应物普现前 广大名天悟斯道

【如来智慧无边际】:佛是大觉者,大智慧者。佛是世界最聪明的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觉、无所不明、无所不能。因为佛的智慧是尽虚空徧法界,没有限度、没有范围,所以说如来智慧无边际。

【世中无等无所著】:佛的智慧是无可比的,不但人间无等,就是天上也无等。佛的智慧虽然无等,但是佛也没有所执着。

【慈心应物普现前】:佛不但有大智慧,而且又有大慈悲。用大智慧的光,大慈悲的心,来教化一切众生,普度一切众生。谁有缘,谁就得救。所以佛普现一切众生前。

【广大名天悟斯道】:这种境界,是广大名称天王所明白的道理。

佛昔修习菩提行 供养十方一切佛

一一佛所发誓心 最胜光闻大欢喜

【佛昔修习菩提行】: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广修菩提行,行菩萨道。什么是菩提行?就是觉道的行愿,所谓:「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什么是菩萨道?就是捨己救人的行为,所谓:「外捨国、城、妻、子。内捨头、目、脑、髓」,要有这种布施的精神,才是行菩萨道。佛在因地的时候,修万行,习禅定,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种下功德,到福慧具足了才成佛。

【供养十方一切佛】:佛为修菩提道,上求佛果,下度众生,不惜生命,供养十方诸佛,何况是身外之物,更是在所不惜!在世界上每粒微尘中,都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捨生命处。

【一一佛所发誓心】:佛在每位佛的面前都发大誓愿,来供养十方一切佛。佛在往昔时,行力大、愿力大,所以才有所成就。我们学道人,要发大愿力,一切为众生,而不为自己。假设只有修行的心,而没有发愿的心,好像只开花而不结果,是没有成就的。

【最胜光闻大欢喜】:这种境界,是最胜净光天王所明白的,所以他生大欢喜心。

以上是色界二禅光音天王所说的十首偈颂,来讚叹佛的功德。在下边是讲初禅大梵天王所说的偈颂。

复次,尸弃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场中说法,而所行清净无染着解脱门。

在前边还没有说完的道理,现在再说一次。

这位尸弃梵王,他是色界初禅天中大梵天(色界第三天)的天王。他能普徧往十方一切处道场中,说自己所修行的清净法。什么是清净法?就是不自私、不自利、不妬嫉、不障碍,没有贪瞋痴三毒的染汚。

所有的佛,在出现于世时,都建立道场。什么是道场?就是修道的场所。释迦牟尼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时,是在七个道场说的:①菩提道场、②普光明殿、③忉利天宫、④夜摩天宫、⑤兜率天宫、⑥他化天宫、⑦逝多林。凡是讲经说法的地方,都叫道场。讲什么经就称为什么法会,譬如华严法会、法华法会等等。

这位天王,得到的是无染无碍的解脱门。

慧光梵王,得使一切众生入禅三昧住解脱门。

这位慧光梵王,他有智慧的光,能令一切众生入禅定三昧。禅译为静虑:静就是止息,虑就是思虑。换言之,就是将意识上的胡思乱想停止,不存妄想。三昧译为定,所以禅定这个名词,一半是梵语,一半是华语,是中西合璧。

妄想是浮云,眞心是太阳。浮云遮住太阳,太阳光便不显了。禅定是风,能吹散浮云。浮云去,光明现。修禅定就是止妄想;没有妄想,智慧即现前,也就是开悟,所谓:「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这位天王明白这种境界,他住在三昧中,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到这样的解脱门。

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

这位善思慧光明梵王,他有闻慧、思慧、修慧三种智慧。闻是听法,可以得到智慧。四是思惟,也可以得到智慧。修是修行,更可以得到智慧。这是智慧的三要素。这三慧是后得智,是学而知之。禅定是根本智,生而有之。

这三种智慧放出一种光明,普照一切众生,令众生也得这三种智慧的利益。他得到普徧入妙不可言的解脱法门。这种妙法,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出来,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境界,要修行人自己去体会,去了悟,才能生出无生法忍。

普云音梵王,得入诸佛一切音声海解脱门。

这位普云音梵王,他能入十方诸佛一切音声海中,也就是所有诸佛的言语他也听得懂。我们凡夫,无论如何的聪明,也不能把全世界所有的语言都学会。也是佛能具足一切语言海。他说法时,不管哪一类的众生,都能听得懂,都能明白其意。各有所得,各有所悟,所谓「一音演说法,随类各得解。」每类众生,所悟不同,所得的境界也不同。各位梵王,各得到自己所觉悟的境界。这位梵王得到的是三昧无碍的解脱门。

观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忆念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方便解脱门。

这位观世言音自在梵王,他能观察世上一切的语言和音声而得到自在。因为得到语言和音声三昧,所以能忆念。无论什么法?只要经过他的耳根,永远不会忘记。

一切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所用的方法是权巧方便法,不是恒常不变的法,在这个时候可以用,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一定可以用,这是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应病予药的方便法。

譬如,砒霜本身有剧毒,如果会用就是良药,能治一切毒病,这是所谓:「以毒攻毒」的方便法。砒霜虽然能治病,但是不可用过量。方便法也是这样,不能乱用,要对治某种情形才能用。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光明眼梵王,得现一切世间业报相各差别解脱门。

这位寂静光明眼梵王,他得到一切世间的业报相。什么是业报相?就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换句话说,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善果可以成缘觉、罗汉、菩萨、佛。这是四圣法界的善果报。又可以生天,又可以做人,这是人天的果报。恶果就作畜生、转饿鬼、堕地狱,这是三恶道的果报。这种业报是丝毫不会错的。

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要想知道前世所种的是什么因?今生所遭遇的、所接受的,就是前世所种的因。如果种善因,今生所得的是善果,一切都是顺境。假设种恶因,今生所得的便是恶果,一切都是逆境。要想知道来世的处境是怎样?就要看今生所做的是些什么事情?所做的是善功德,来世一定有福报;所造恶业太多,来世一定做牛或做马,嫉妬做蟒,骗人做鸡。总而言之,造什么业?便受什么报。

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业报相,各有不同。人有人的业报相,牛有牛的业报相,猪有猪的业报相。牛在印度不会被杀,猪在囘教地方不会被杀,这也是众生不同的业报相。有的人很富贵,但是无儿女,这是有贵无子。有的人很贫穷,但是有儿女,不但有而且很多,这是有子无贵。各有各的环境,都不相同。天地间的事,绝对没有十全十美的。就是十全十美,但是人还感觉不满足。为什么?因为欲望无止境。

这位梵王,他明白世间业报相是各有分别的。他得到这一种解脱门。

普光明梵王,得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解脱门。

这位普光明梵王,他得到随着不同的众生而现不同身相的境界。譬如,见到老虎,就现老虎身,来调伏老虎。见到龙,就现龙身,来调伏龙。遇到飞禽的众生,就现飞禽的身,来调伏牠们。遇到水族的众生,就现水族的身,来调伏牠们。所以叫现前调伏,令一切众生,皆发菩提心,修无上道。这位梵王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变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解脱门。

这位变化音梵王,他的音声能变化,有百千万种的音声。因为他能变化音声,所以住在一切法里边,得到法的清净光明相。寂灭行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得到这种寂灭行境界的解脱门。

光耀眼梵王,得于一切有无所著,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

这位光耀眼梵王。他的智慧光明照耀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择法眼,能知道这个法是是还是非。他明白佛的法身,犹如虚空。在一切有无方面,无所执着,即不执于空,也不执于有。换言之即是不执着于空有二边。

因为佛的法身如虚空,没有边际可寻,所以没有一个依止。佛的法身,虽然如虚空,但是佛常常出现于世。为什么?因为众生的生死问题还没有了,所以佛常示现于世来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反迷归觉, 离苦得乐。这位梵王他得到这种觉悟解脱的三昧法门。

悦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解脱门。

这位悦意海音梵王,他的音声非常微妙悦耳,众生听到之后,即生欢喜心。他说法的音声,好像大海一般的响亮。他也得到禅那的功夫。禅那译为思惟修,他能普徧观察一切世间和出世间无穷无尽不可思议的妙法。他在禅定里边开大智慧,明白一切诸法实相无尽法藏不可思议的妙理。他得到的是这种解脱门。

尔时,尸弃大梵王,承佛神力。普观一切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众,而说颂言。

当此之时,在悦意海音梵王说完他所得到的解脱门之后,色界初禅天的尸弃大梵王,他承仗诸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一切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三天的天众,说出这首偈颂来讚叹佛的功德,来显明佛法的眞义。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在这天中的众生,能离开苦恼而生欢喜快乐的心。共有三天:①梵众天,梵译为清净。此天的众生,心中清净无慾念,有男无女,纯是化生。②梵辅天, 此天的众生,没有强行的痛苦,只有安行的快乐。③大梵天,此天的众生,自然清净,而且明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佛身清净常寂灭 光明照耀徧世间

无相无行无影像 譬如空云如是见

【佛身清净常寂灭】: 尸弃大梵王说: 「佛的身体是清净,是寂灭的」。虽然是清净寂灭,但是有一种光明。

【光明照耀徧世间】:佛的光明是普徧照耀一切世间,无所不照,无所不耀。一切众生在佛的慈悲光照耀之下,能知道廻光返照是觉悟的法门。

【无相无行无影像】:没有形相,没有行为,没有影,也没有像,好像虚空的云。

【譬如空云如是见】:众生虽然看见空中的云,但时空中的云是无所执着的,只是短时间存在,将来还是会消失的。

佛身如是定境界 一切众生莫能测

示彼难思方便门 此慧光王之所悟

【佛身如是定境界】:佛是常在定中,定中就是这样。不在定中,就不这样。在定的境界中,没有不定时,时时都是定。佛在定中演说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

【一切众生莫能测】:佛在定中的境界,一切众生没有能明白的,没有能测度的。

【示彼难思方便门】:佛这种境界,指示一切众生,发大菩提心,早成正觉。这是不可思议的方便法门。

【此慧光王之所悟】:这是慧光梵王所明白的境界。

佛剎微尘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余

如是劫海演不穷 善思慧光之解脱


1 ...121314151617181920...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剎微尘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余

如是劫海演不穷 善思慧光之解脱

【佛剎微尘法门海】:十方诸佛的国土有多少?好像微尘那样多。什么叫做法门海?在一粒微尘中作为一个大海,一个大海中具足无量法门,这是形容法门之多,好像大海,故叫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余】:一言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无所不相。只要说出实相,就把一切法门都包括在内了。也可以说是眞如,又可以说是佛性。因为一切法门,都是从佛性流露出来,只要说出一言,便把所有的法门包括无余。

【如是劫海演不穷】:好像尽虚空徧法界那样多的微尘数法门海,要是演说这个法门,尽未来际,尽未来劫,也演说不尽。有说不完那样多的法门海,这是为了方便而说的。

这时,有人提出问题:「那么,前句说一言就讲完了。后句又说怎样讲也讲不完,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事实上前后并不矛盾。前句是以实相来说,所以说一言演说尽无余;后句以权巧方便来说,到什么时候也演说不完。前句是总,后句是别。总起来说,一句可以说完;分别来说,尽未来劫也说不完。按显教来说,人所知道的,一句话可以说完。按密教来说,有无量羲,是说不完的。这里有种种的说法。

【善思慧光之解脱】:这是善思慧光梵王他所明白的解脱门。

诸佛圆音等世间 众生随类各得解

而于音声不分别 普音梵天如是悟

【诸佛圆音等世间】:十方诸佛的音声是圆满音。什么是圆满音?就是无论那类众生,听到诸佛的音声,就会开悟。这种圆音平等分布于世间。

【众生随类各得解】:天人听到诸佛的说法音声是天上的言语,而能闻声开悟,证道成果,了生脱死,得到湼槃。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也都是这种情形之下而悟解。

【而于音声不分别】:所有九法界的众生,闻到佛说法的音声,各得其解,增长善根,反迷归觉。每一类的众生,闻到佛的圆满音,便感觉到佛在对他说法,自然专一信受,不生分别怀疑的心。

【普音梵天如是悟】:这是普云音梵天王所悟解的道理。

三世所有诸如来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于佛身现 自在音天之解脱

【三世所有诸如来】:过去世有无量无边的佛,现在世也有无量无边的佛,未来世也有无量无边的佛。

【趣入菩提方便行】:三世所有诸佛,在他们最初修觉道的时候,都经过种种方便法门来修行,然后才能成佛。

【一切皆于佛身现】:他们经过这样长久的时间修行,最后证到究竟圆满觉悟而成佛道,所以说一切皆于佛身现。

【自在音天之解脱】:这是观世言音自在梵天王的得到的解脱门。

一切众生业差别 随其因感种种殊

世间如是佛皆现 寂静光天能悟入

【一切众生业差别】:所有一切众生,各各业报都不相同,各有各的业报。为善有善报,为恶有恶报。什么是善?凡是有利益众生的事,就是善。譬如修路造桥,办学校开医院(以慈善为目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什么是恶?凡是利于己,有害于人的事,就是恶。譬如开屠场、贩军火、利益自己而伤害众生。

【随其因感种种殊】:随着众生所种的因而感受果报。换言之,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譬如,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子,人亦杀其子。不守杀戒者,将来一定会被人所杀,这是世间的果报。

【世间如是佛皆现】:如是因,如是果。如是业,如是报。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佛在世间现出种种境界,来说明这种道理,来对治众生业报。令众生见到这种境界而生出觉悟心,求无上道。

【寂静光天能悟入】:这是寂静光明眼梵天王所能明白的道理。

无量法门皆自在 调伏众生徧十方

亦不于中起分别 此是普光之境界

【无量法门皆自在】:这位普光梵王他得到一切法门,随意自在说法,横说竖说都是圆融无碍。

【调伏众生徧十方】:用折摄二门来调伏众生,折是折服,令众生见其威德而折服,这是折服门。摄是摄受,用慈悲心来感化,用道德来摄受,这是摄受门。他用这二种法门,周徧十方来教化众生。

【亦不于中起分别】:在众生分上,不起一切分别心。不能说这个众生是善的,我去度他;那个众生是恶的,我不去救他。也不能说这个众生和我有缘,我要度他;那个众生和我没有缘,我不要度他。没有这种分别心,是以慈悲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绝对没有分别的心,一律平等。

【此是普光之境界】:这是普光徧十方梵王他所得到的境界。

佛身如空不可尽 无相无碍徧十方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应现皆如化 变化音王悟斯道

**【佛身如空不可尽】:佛的身体好像虚空一样,虽然像虚空,但是不会穷尽。

**【无相无碍徧十方】:佛的身体,既没有形,也没有相,可是能令众生看得见。没有形相才能无碍,要是有形相就有障碍。虽然没有相,但是常徧十方。

**【所有应现皆如化】:佛所有的应现,都是如幻如化。好像月映千江一样,只有一个月,而千江的月是应现的。

**【变化音王悟斯道】:这是变化音梵王所明白的道理。

**如来身相无有边 智慧音声亦如是

**处世现形无所著 光耀天王入此门

**【如来身相无有边】:佛的身相是尽虚空徧法界。所以说如来的身相是没有边际,也没有所依处。不着于一切有,也不着于一切空,离开空有,显现中道。故说身相无有边。

**【智慧音声亦如是】:不但如来的智慧是没有边际,就是如来的音声也是没有边际的。

**大目犍连尊者,有一天,以他的神通力向东方走,经过了无数佛刹,去找寻佛的音声的尽处,结果找不到。无论走多远,佛的音声仍在他面前。由此可证,如来的音声是没有边际的。

**【处世现形无所著】:佛现于世,说法教化众生,但无所著住,离开一切执着。因为能离开一切执着,所以才能成佛。否则就不能成佛。

**【光耀天王入此门】:这是光耀梵天王所能入的解脱门

**法王安处妙法宫 法身光明无不照

**法性无比无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脱

**【法王安处妙法宫】:法王就是佛,因为佛于诸法得到殊胜的自在,故名为法王。凡人之极位者为轮王,圣人之极位者为法王。轮王也有三十二相,法王也有三十二相。这位海音梵天王,他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解脱门,思惟佛为法王,于法自在,又思惟法王安住在妙法宫中。

**【法身光明无不照】:佛的法身光明,是徧照一切诸佛国土,没有照不到的地方。

**【法性无比无诸相】:法性没有可以比拟的。法性虽然有名,但没有一切相。法性充满法界,没有任何境界可以来比拟的。

**【此海音王之解脱】:这是海音梵天王所明白的解脱门。

**现在把色界五众,五十位天王所得到的解脱门及颂言都讲完了,在下边继续讲欲界七众,七十位天王所得的解脱门和颂言。

**复次,自在天王,得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解脱门。

**将前边的色界五众已经讲完,现在再说欲界的七众。这位自在天王,他是欲界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天王。他是无忧无愁无烦恼,和谁都没有斗争,和谁都能和平相处。他所到之处,皆令众生生成熟自在藏。因为他得到了自在,所以令一切众生也得到自在,令一切众生闻法开悟,得到自在藏解脱门。他有慈悲无量心、喜捨无量心,眞是一位大护法菩萨。

**善目主天王,得观察一切众生乐,令入圣境界乐解脱门。

**这位善目主天王,他的眼睛是慈善的。他用慈悲眼来视众生,观察众生的乐,不观察众生的苦。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没有苦,所以不知众生有苦,只观察众生乐。众生的快乐,就是名成就和利成就,也就是得心应手,心想事成。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富贵得富贵,求荣华得荣华,这都是一种世间的快乐。这位天王能满足众生所求之乐。要想教众生明白佛法,先要满足众生的欲乐。

**总而言之,凡是众生所欢喜的事,这位天王都能满足其所求,令他们欢喜,次而令他们进入圣人境界的快乐。圣人境界的快乐是什么?就是湼槃四德,常、乐、我、净。这种快乐是究竟的,我们世间的快乐是苦中作乐。为什么说世间的快乐是苦中作乐?因为世间最快乐的事,就是发财。可是有了钱之后,一分一毫也要算得清清楚楚,不然的话,晚上睡觉心也不安,翻来覆去睡不着,试想,这是苦还是乐呢?

**世间最快乐的事,除了发财之外,就是当官。所谓最乐莫如当官,有权有势,人人敬而远之。好官为人们谋福利,为人民造幸福。恶官专刮地皮,民脂民膏,藏为私有,也就是当贜官,做贪汚大王。所以民间有天高三尺的讽刺,因为把地刮深了三尺。

**这种贪官汚吏,虽然快乐至极,狐假虎威,仗势欺人,老百姓却敢怒不敢言,但是,在官海浮沉中,忽升忽降,有时还会遭受杀身之祸。试想想,这是苦还是乐呢?

**这位天王,他明白这种道理,所以令众生离开世间的苦,得到出世间的快乐,他得到究竟自在的解脱门。

**出世间的快乐才是眞正的快乐,也就是常乐我净的湼槃四德,换句话说:就是证得清净的法身。住在常寂光净土里,或住在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没有生死之苦。这才是无比的快乐!

**妙寳幢冠天王,得随诸众生种种欲解,令起行解脱门。

**这位妙寳幢冠天王,他所戴的寳冠,是用众妙寳所庄严,好像寳幢一样的放光明。他能随顺一切众生的欲望,为众生说所欢喜闻的妙法,令他们依法修行,依教奉行,早成佛果。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勇猛慧天王,得普摄为一切众生,所说义解脱门。

**这位勇猛慧天王,他有勇猛无比的大智慧,能普徧来摄持一切众生,好像吸铁石一般,将利根和钝根的众生,统统摄收在佛法中,对他们演说如来眞实羲,对利根的众生讲实羲,也就是眞空妙有中道羲。对钝根的众生讲权教,先讲有的道理,后讲空的道理,渐渐引入一乘实教中。

**妙音句天王,得忆念如来广大慈,增进自所行解脱门。

**这位妙音句天王,不经思议就能知道,善于说法。他有微妙不可思议的声音,能说微妙不可思议的言句,所以叫妙音句天王。

**他得到的境界是忆念如来广大慈。忆念就是永远不忘,念兹在兹,时刻在脑海里想念佛的广大慈,佛的慈悲像虚空,广大无量无边。这种慈悲,没有任何圣人能比拟。

**增加精进所修的行门,便会有所成就。这位天王他所得到的就是这种解脱门。

**妙光幢天王,得示现大悲门,摧灭一切憍慢幢解脱门。

**这位妙光幢天王,他得到离苦得乐,反迷归觉的大悲门,他能摧灭一切贡高我慢的心,具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看众生没有饭吃,就像自己没有饭吃一样,看众生没有衣服穿,就像自己没有衣服穿一样。总之,见众生有一切痛苦,好像自己也在受一切痛苦,这是慈悲的表现。

**这位天王没有骄傲心,不会看不起众生,不会轻视没有善根的众生,或穷苦的人,或愚痴的人,而捨弃远离他们。他没有这种高下贵贱分别的思想,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他得到这种的解脱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境天王,得调伏一切世间瞋害心解脱门。

**这位寂静境天王,他常在定的境界中,他能调伏一切世间有瞋害心的众生,使他们变成有慈悲心、变成有喜捨心。

**有瞋恨伤害心者,是属于阿修罗道,阿修罗好勇斗狠,欢喜斗争,常争胜负,常争第一。天上有阿修罗,人间也有阿修罗。天上的阿修罗兵常和天人作战,人间的阿修罗兵常发生大战,引至国和国战争,种族和种族战争,宗教和宗教战争,将来地球和星球也会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阿修罗在作崇。

**阿修罗有阴阳两种,属阳的阿修罗,就是世间上的军队;属阴的阿修罗,就是土匪强盗之流。凡是做恶杀人者就是阿修罗。凡是爱好斗争的众生。都叫阿修罗。

**畜生道中也有阿修罗,饿鬼道中也有阿修罗,他们有瞋恨心,有伤害心,他们互相侵犯、互相扰乱,不得安宁。这位天王,他能调伏瞋害心,把它转为慈悲心。如果人人都有慈悲心,就不会杀生,不会有战争。这位天王得到这种境界的解脱门。

**妙轮庄严幢天王,得十方无边佛随忆念悉来赴解脱门。

**这位妙轮庄严幢天王,他得到十方无法计数那样多的佛身,随其忆念便会放光,皆来到道场,在楞严经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忆念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也忆念你。你不忆念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也是忆念你。不过,这是单方面的,要是两方面的,才能感应道交。众生所求是感,佛菩萨所给是应。

**佛是常常忆念一切众生,所以发愿度众生。如果佛不忆念众生,就不会发愿度众生。众生忆念佛,就应该供养佛、亲近佛、恭敬佛、礼拜佛。互相忆念,便有感应,便接到佛光。谁忆念佛,佛就在谁的心中现出。这位天王,他得到这种解脱门。

**华光慧天王,得随众生心念,普现成正觉解脱门。

**这位华光慧天王,他得到随顺众生的心念,普徧现出诸佛,来教化众生修行一切行门。一切众生有若干种心念,佛悉知悉见,所以用种种法门来教化众生怎样才能成正觉。正觉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梵文为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位天王得到这种解脱门。

**因陀罗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间大威力,自在法解脱门。

**因陀译为天主,在忉利天宫作天主。在弥陀经上称为释提桓因,在楞严经称为因陀罗耶。这位因陀罗妙光天王,是他化自在的天王,他得到能普徧深入一切世间,为众生说法的大威德神通力量。又有一种自在法,就是佛在说法时,没有去来,所说的法是无量无边。他得到这种自在法的解脱门。

**尔时,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自在天众,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自在天王,藉着佛的大威德神通力,而能普徧观察一切他化自在天众,用偈颂把前边所说的,重新再说一遍,令天众更加明白佛法的道理。

**佛身周徧等法界 普应众生悉现前

**种种教门常化诱 于法自在能开悟

**【佛身周徧等法界】:自在天王说:「佛身周徧法界」。法界有多大?佛身就有多大。法界有多小?佛身就有多小。佛身和法界是相等的。法界虽大,但超不出佛身之外。

**【普应众生悉现前】:每个众生都得到佛光普照,都得到佛示现其前,佛的心和众生的心,普徧有一种感应,佛的法身好像明亮清洁的镜子,所有的众生,都在镜中显现。

**【种种教门常化诱】:佛说种种的教门,包括佛教和非佛教的宗教。换言之,所有的宗教,都包括在佛教里,没有一个宗教能脱离佛教的范围之外。佛常常教化众生、诱导众生,令发菩提心,求无上道,得无上觉果。

**【于法自在能开悟】:令一切众生在诸法中得到自在、得到解脱、得到开悟、得到智慧。这位天王得到自在开悟,开悟自在这种解脱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