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zzd68828cn

[祖师开示] 《往生论 ★ 往生论注》白话译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事同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义。又言积习成性。指法藏菩萨集诸波罗密积习所成。亦言性者,是圣种性。序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于是性中,发四十八愿,修起此土,即曰安乐净土。是彼因所得,果中说因,故名为性。又言性者,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又如人身性不净故,种种妙好色香美味,入身皆为不净。安乐净土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以安乐国土清净性成就故。

{译}性是本来具足的。极乐净土,顺于法性,不违背本来具有的本具法性,这与《华严经》中“宝王如来,性起品”所说的一样。性是积习成性。法藏菩萨汇集诸波罗密,积习所成。性是圣种性。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前,悟无生法忍,当时的地位叫圣种性。在此性中,发四十八大愿,修成极乐国土又叫安乐净土,是由这个因所得到的果,果中说因,即叫做性。再说性,是必然的,不改变的。有如海性是同一种咸味,众多流入海中的水也是同一海味,海味不随流入的水而改变。又如人身本性就是不净。各种各样的奇妙精致的色香美味,进入人的身体,都成为不净的东西了。极乐国土往生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净色净心的,最终都是清净平等的无为法身。这是由极乐国土清净性成就的。

[解]

1、性是本义:极乐净土是由法性中本来具有的无漏清净种子所生起的,是顺于清净法性的,不会违背乖离的,这是本具性。

2、积习成性:即熏习成性,法藏菩萨修集六度万行诸波罗密,积累了很多由大悲大智所熏的新生种子,积习以成性。

3、圣种性:由发心菩提,证入明心菩提即圆教初住位,名为圣种性菩萨。已证圣种性的法藏,菩萨称性发四十八大愿,再依愿从性起修出到菩提,久经长劫,识功累德,修行圆满,成就极乐世界。极乐国土的成就因,就是圣种性,故叫性功德成就。

4、必然义不改义:往生净土必然与净土同一法性,同一清净性,这是必然的,不改的。净土的法性,不随九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必然性,不改性,成就极乐净土的本性(因素)就是如此。经中说:“一清净,一切清净”。即使带业往生的九品众生,带有不清净的业种子,到了清净的极乐世界,一切都清净,众生底彻底清净了,极乐世界也不因有带业众生而改变其清净性。

   5、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是由本具性成就的。实极庄严土是由熏习成性与圣种性所成就的。凡圣同居土是由必然性和不改性成就的。如此四种性即四种因素,才能成就如是果的四种净土。所以称为性功德庄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安乐净土,从此大悲生故。故谓此大悲为净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译}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就是平等大道。平等道之所以就是正道,因为平等是诸法的本体实相。因为诸法平等,所以发心的心体就平等;因为发心平等,所以道平等;道平等,所以大慈悲平等,大慈悲是成佛道的正因。所以说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种缘:一是众生缘慈,是小慈悲,二是法缘慈,是中等慈悲,三是无缘慈,是大慈悲。大悲即是出世大善。极乐净土,从此大悲心所成就,大悲是净土的根,:出世善根生。

[解]

1、平等是成佛的菩提正道,大乘佛法就是平等法,《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华严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华经》上说:“自证天上道,大乘平等法。”因为平等是诸法实体实相,是菩提正道。

    2、有大悲的就能发起菩提心,有了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善业。都是出世的善根,能生起诸佛菩萨依正二报的花果。《普贤行愿品》说:“依大悲心,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正等觉。”大悲是极乐净土生起的根,所以说:“出世善根生。”

    3、慈悲有三种:(1)众生缘慈悲,是心缘受苦众生,所起的悲心,欲拔众生苦难,叫小悲,如一般慈善家。(2)法缘慈悲:知道众生苦是善恶业力所感得的。要拔众生苦果,必须说法教化众生,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以佛法为缘,所起的慈悲心,称为中悲。(3)无缘大慈悲:知道众生苦都是因缘所生法,没有实性,虽终日度众生,但三轮体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这是佛菩萨所有,名为大悲。只有大悲,才是真正出世善根。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4、形相功德

【论】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译}     清净无碍光明,圆满照澈十方。
                有如无量明镜,万千日月通明。

〖注〗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庄严功德,见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满十仞。以是故起满净光明愿,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彼安乐净土,虽复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故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明月轮。”

{译}这两句偈颂叫庄严形相功德庄严成就。佛之所以生起这一庄严功德,是法藏菩萨看到太阳运行四天下,光明照不到其他三方。室内的灯光,光明照不到八丈远。因此他发起圆满清净的光明大愿有如日月光轮,光明具足的本体。极乐世界虽然庄严广大无边,但是清净光明,无处不有。所以说:“净光明满足,如镜明月轮。”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功德

【论】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译}    珍宝性德具足,绮丽自然光艳。
               事事功德圆满,微妙清净庄严。

〖注〗  此二句,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以木石为华观。或雕金镂玉,意愿不充。或营备百千,具受幸苦。以此故兴大悲心,愿意我作佛,必使珍宝具足,严丽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事功德成就。佛为什么要发起这种庄严呢?他看见有的国土,以泥土作为宫庭的装饰,以木材石料作华丽的楼阁,或者雕金或者镂玉,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意愿。有百千万种资生用品,经营造作,因而受尽千般辛苦。所以由大悲心而发愿:愿我成佛,必定使珍宝具足,庄严绮丽自然,应有尽有,自然必成佛道。

〖注〗  此庄严事,纵使毗首羯磨,工称妙绝,积思妙想,岂能取圆。性者,本义也,能出既净,所出焉得不净?故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故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译}  这些庄严事相,即使是帝释天绝妙巧匠毗首羯磨,千般思维,竭尽想象,哪里能如此圆满,精妙绝伦呢?性是本性,本性能生清净,所生的哪里会不是清净的呢?所以经上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说:“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解]

1、极乐净土,宫观楼阁,各种建筑物及用品,悲饰品,精妙绝伦,不是人天所能有的。毗首羯磨是帝释天的大臣,他是天上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他的作品妙好绝顶,但极乐世界的为建筑物和其他一切物品,比人天的东西更好亿万倍,是不可思议的。

2、极乐世界是本性清净的种子所生而成就的。清净本性种子,生成清净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所生的一切都是清净的。“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本性的心性清净了,则佛土自然清净。这就是清净种子生一切清净事物。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色功德

【论】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译}  无垢平等智慧,佛光火焰炽盛。
             清净光明照耀,光芒普照世间。

〖注〗  此二句,名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优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长沦三有。是故兴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国土光焰炽盛,第一无比。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佛为什么发起这种庄严呢?他见到有的国土优劣不同,由于不同,就有高低不平等。由于有高低不平等,就会生起是非。是非一旦生起,就会长劫沦落三界。所以佛兴起大悲心,发起平等愿:愿我国土光焰炽盛,第一殊胜,无可比较。

〖注〗  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夺者,若为相夺?如明镜,在金边则不现。今日时中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佛在时金,比阁浮那金则不现,阁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王道中金沙则不现,转轮王道中金沙,比金山则不现。金山,比须弥山金则不现。须弥山金,比三十三天璎珞金则不现。三十三天璎珞金,比焰摩天金则不现。焰摩天金,比兜率天金则不现。兜率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则不现。他化自在天金,比安乐国中光明则不现,所以者何?彼土金光,从绝垢业生故。清净无不成就故。安乐净土,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生起,阿弥陀如来法王所领,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故。是故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曜世间者,曜二种世间也。

{译}不像人天的金子的光焰,能被其他的光焰所掩盖。什么是被掩盖呢?如明镜的光,在金子旁边,就不显现;现在世上的金子,佛在世时的金光,就不显现;佛在世时的金光,在阎浮那金旁,就不显现;阎浮那金,在大海中的转轮王道中的金沙旁,就不显现。转轮王道中金沙的光,在金山旁,就不显现;金山的光在须弥山金旁,就不显现;须弥山金光,在三十三天璎珞金旁就不显现;三十三天璎珞金光,在焰摩天金旁,则不显现。焰摩天金光,在兜率陀天金旁,就不显现;兜率陀天金光,在化自在天的金光旁,就不显现;他化自在天金光,在他化自在天金旁,就不显现;他化自在天金,在极乐世界的光明中,则不显现。为什么会如此呢?极乐世界的光明,是从无垢清净业生起成就的。清净则没有什么不能成就的。极界世界,是证无生法忍的圣位菩萨的净业所成就,阿弥陀佛法王所总摄的。阿弥陀佛为增上缘。所以说:“无垢光焰炽,明曜照世间”照世间,指照彻二种世间。

[解]

阎浮那:又称净浮提,即娑婆世间。转轮王:指世间最完美的帝王,又称为转轮圣王,他有三十相,乘轮椅飞行三千世界。须弥山:指大千世间中心最高大的山。三十三指大千世界四大天王各创八重天,加帝释天共三十三重天。焰摩天是欲界第三天,兜率陀天即欲界的第四天。娑婆世界的后补佛弥勒菩萨就住在兜率天内院。化自在天和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第五和第六天。
绝垢业生:极乐世界光明炽盛的原因是菩萨的无垢秽无污染的清净业种成就的.,一切清净则无不成就。它就是法尔本具的无漏清净业种子及般若智所薰而成无垢的新生的业种子成就的.绝垢即绝灭垢秽。

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证得不生不灭的无生法忍的圣位菩萨,依自性清净心,称性所修的无漏无量清净功德所成就的。

极乐世界的四土是果地弥陀如来法王的三身四智所依所领的。

(1)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是应化身所依的变化土。由成所作智大慈悲力,顺应登地前有情众生的意愿。

(2)实报庄严土,是佛果的自受用报身所依的法性土,由大圆镜智相应的无垢识所现,身土相好,皆是无量。由佛的他受用报身,所依的法性土,而是由平等性智大慈悲力,随登地菩萨所宜而显现的净土。

(3)常寂光净土:即佛的法性土,只有真实的常乐我净,众善所依的无为功德,没有色心身土等差别。前三土的庄严,不在寂光土之外,寂光土也不在三土之外,即不一不异即一即三,横具四土,差而无差,无差而差。常寂光土是唯佛与佛所居的净土。《仁王经》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

(4)极乐四土及一切庄严都是阿弥陀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现察智,平等性智及大圆镜智)所依所领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触功德

【论】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译}      珍宝天然本性,功德犹如芳草。
                软软有如清风,随意左右旋摇。
                触摸奇妙珍宝,顿生无量信乐。
                胜过迦旃陀邻,佛法喜乐极妙。

〖注〗  此四句,名庄严触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宝重金玉,不得为衣服,珍玩明镜,无议于敷具。斯缘悦于目,不便于身也。身眼二情,岂弗矛盾乎:是故愿言:使我国土,人天六情,和于水乳,卒去楚越之劳。所以七宝柔软,悦自便身。迦旃邻陀者,天竺柔软草名也,触之能生乐受,故以为喻。

{译}这四句偈颂叫庄严触功德成就。佛为什么成就这一庄严?看见有的国土,虽有大量珍宝金玉,但不能做成衣服。珍宝只能当镜子玩赏,珍宝不能做成卧具。珍宝可以饱眼福,但不能有利于身体。身体和眼睛二种不能同时都获利益,岂不矛盾吗?所以佛发愿:使我国土,人天六根同对六尘,同时产生和乐的感受,不分彼此,有如水乳交融,不存在二者不能兼顾的事,所以七宝柔软,既悦目又愉身。极乐众宝,有如迦旃邻陀一般的柔软的草,触摸它能使人心情快乐,所以用它来作比喻。

{译}

1、珍宝金玉可以悦目,但很坚硬,不能作成衣服、卧具,有时还会碰伤身体。而极乐世界的珍宝,有如印度的一种软草不但不会伤害你身体。触摸它会令人十分快乐。

2、卒去楚越之劳:卒去就是除去。古代楚国和越国相互敌对,要帮助那一国,都会引起另一国的不满,同时援助二国,也是双方不讨好,叫楚越之劳。

3、极乐世界众生,能一根遍对一切尘,六根并用,一尘遍悦一切根。根根尘尘无不是称性融通,自在无碍,但受诸乐,没有众苦,所以极乐国中,无量众宝都具有柔软的本性。

4、迦旃邻陀:是一种海鸟,触摸它即心悦大乐,有转轮圣王出世时,此鸟即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注者言,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为草耶?当以其岚,茸、荣、莎、故以草目之。余若参译,当别有途。

{译}  注者认为,娑婆世间的土石草木,各有一定的体相。译者为什么将极乐众宝视为草呢?应当是草可以被风吹动,可以左右旋转,草细长,所以译为草。如果我昙鸾参与翻译,就会另有译文。

[解]

1、苋:风吹草的相貌;茸荣:草左右转转的相貌;莎:草长得细长的样子。

2、昙弯大师对这段译文提出有不同意见。但未提出更好的译文。有大德认为以水性比,喻极乐珍宝更好。

〖注〗  生胜乐者,触迦旃邻陀,生染著乐,触彼软宝,生法喜乐。二事相悬,非胜如何,是故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译}   生胜乐是触摸迦旃邻陀般的珍宝,产生染著乐。触摸这些软软的珍宝,产生法喜乐。两件事相比,如天地悬殊,怎么能不殊胜呢?所以说:“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解]

1、染着乐:人们触摸收藏宝物,心中生起的是占有它的快乐,这是贪欲染污,以及执着之尘为实有的快乐,称为染着乐。这种乐是从贪嗔痴三毒生起的亲因缘,也是生死轮回的增上缘。

2、法喜乐:人们触摸极乐世界草一样柔软的宝物令人生起的法喜的快乐。为什么法喜充满,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而是能得到佛果菩提的法乐和涅槃寂静的快乐。

二事相悬:悬指悬殊。染着乐与法喜乐相比有天渊之差别,如天地悬殊。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8、三种功德

(1)、水功德

【论】  宝花千万种,    弥复池流泉,
            微风动花叶,    交错光乱转。

{译}    珍宝奇花无数,   何止千种万种,
           覆盖宝池清泉,   无不姹紫嫣红。
           微风轻轻拂过,   奇花绿叶齐动,
           无量光芒闪耀,   交相辉映融融。

〖注〗  此四句,名庄严水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国土,或澐溺洪涛,或滓沫惊人,或凝澌浃渫,蹙枷怀岱。向无安悦之情,背有恐值之虑。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成佛,所有流泉池沼,与宫殿相称。种种宝华,布为水饰。微风徐扇,映发有序。开神悦体,无一不可。是故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译}   这四句偈颂,叫庄严水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要发起此庄严呢?因为看到有的国土,或者是有人死于江河大波之中,或者是有人葬身大海巨浪之下,洪水翻腾,十分惊人。冰块横流,撞击成灾,极其恐怖。面对如此洪水,绝无安然愉悦的心情,避开了洪水,也会恐惧忧虑。法藏菩萨看到这些,即发大慈悲心:愿我成佛后,国中所有流泉池沼,均与地上的宫殿,相匹配得当,各种各样的宝花,成为水的庄严饰品。微风徐徐扇动,众宝光色,辉映水中。人人身心安乐,无丝毫过失。所以偈颂说:“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吹华叶,交错光乱转。”

[解]  

澐(音云)溺洪涛:澐溺就是被水淹死。澐溺洪涛即在江河大海的洪水中葬身而亡。

(音宰)沫惊人:滓沫指水中的沉淀物。沫指水上的泡沫。洪水中夹杂的东西及泡沫翻滚,令人心惊胆寒。

凝澌浃渫:凝音银,澌音斯,浃音甲,渫音牒。凝澌指流水,浃渫指冰块。凝澌浃谍指冰块横流。

蹙枷怀岱:蹙音促,岱音代。蹙枷怀岱表示失常的惊恐。

映发有序:水池上下内外,众宝的光芒色彩,很有次序,有规别地映在水中。

无—不可:没有—丝—毫的缺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2)、地功德

【论】      宫殿诸楼阁 ,    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    宝栏遍围绕。

{译}      宫殿金碧辉煌,    楼阁七宝装饰,
             随意遍观十方,    地平无垠辽阔。
             万千花木宝树,    奇光异彩辉映,
             七宝严饰栏栅,    周围围绕错落。

〖注〗   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嶕峣峻岭,枯木横谷。窄客峪嶙,筲茅盈壑。茫茫沧海,为绝目之川。岚岚广泽,为无纵之所。菩萨见此,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宫殿楼阁,镜纳十方。的无所属,亦非不属。宝树宝栏,互为映饰。是故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译}    这四句偈颂叫庄严地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要发起此庄严呢?因为看到有的国土,高山峻岭,枯木遍野,山石险峻,深谷悬岩,崎岖荛僻。茫茫沧诲,水天相连,波涛万里,广阔无垠,船泊稀少,人迹无踪。法藏菩萨,看到这些,即发慈悲大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宫殿楼阁,有如明镜,十方世界都可纳入屋中。并非包函十方世界,也不是不包函十方世界,而是互相映照装饰。所以说:“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解]

嶕峣(音焦尧):指高山。

窄客崆嶙:窄客(音昨百),指山石险峻。崆嶙(音陉邻),指深谷悬崖。

3、筲茅盈壑:筲(音肖),筲茅指杂草荆棘。盈,是充满的意思。壑指山谷荒野。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3)、虚空功德

【论】    无量宝交络,   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 ,   宣吐微妙音。

{译}    无量无数奇宝,  交错织成网络。
           珍宝罗网遍覆 ,  虚空天涯海角。
           各种金铃银铃 ,  响彻每个角落。,
           代佛宣讲佛法 ,  如佛妙音亲说。

〖注〗    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烟云尘雾,蔽障太虚。震烈霉霍,从上而堕。不祥灾霓,每自空来,忧虑百端,为之毛竖。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国土,宝网交络,罗遍虚空。铃铎宫商,呜宣道法,视之无厌,怀道见德。是故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室日吐微妙音。

  {译}  这四句偈颂,叫庄严虚空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发起此庄严呢?因为看到有的国土,黑烟乌云尘土浓雾,蔽天盖日,更有震烈的大雷,如注的大雨,从天而降,不吉祥的天灾虹霓,常常在空中出现,令人忧虑万端,为之毛骨耸然。法藏菩萨看到这些,即发起大慈大悲心。愿我成就国土,珍宝网络交错,罗网遍布虚空。铃铎发出乐音,音乐声宣讲妙法。让人看到这些,心无厌倦,常怀念佛、修道证果的心。所以说:“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钤发响,宣吐妙法音。”

[解]

1. 太虚:无边无涯的宇宙空间,2. 又称太空,3. 虚空。

4. 霉(音真),5. 霍6. (音获)指7. 雷鸣大雨。

3、灾霓:灾指不祥的天灾,霓即彩虹。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9、雨功德

【论】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译}   花雨衣雨柔软,遍布国土庄严。
            无量无尽奇香,无处不受熏染。

〖注〗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欲以服饰布地,延请所尊。或欲以香华名宝,用表恭敬。而业贫感薄,是事不果。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常雨此物,满众生意。何故以雨为言?恐取著云。若常雨华衣,亦应填塞虚空,何缘不妨。是故以雨为喻,雨适时则无洪滔之患,安乐报岂有累情之物乎!经言:日夜六时,雨宝衣,雨宝华。宝质柔软,履践其上,则下四寸,随举足时,还复如故。用讫化入宝地,如水入坎。是故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雨功德成就。佛为什么要发起此庄严呢?是因为他看到有的国土,想要以华丽的布匹铺在地上,装饰地面,来迎请三室及贵宾,有的还想用名贵的香花、珍宝来供养三宝,以表恭敬之心。然而贫苦无力满愿,常常懊丧悲叹。因此法藏菩萨兴起大慈悲心愿。愿我国土,经常从空中落下宝花宝衣,及其它珍宝,以满足众生心愿。为什么要称为雨呢?雨作动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意思。因为恐怕众生有所执著,雨不是雨水而是借作譬喻的词。如果经常落下鲜花衣物,终究会填满虚空,为什么又填不满呢?所以用雨作比喻。雨水落在适当的时候,就没有洪水滔天的祸患。安乐国土哪里会有累害众生的东西呢?《无量寿经》上说:日夜六时,雨宝衣,雨宝花。宝质柔软,踏在上面,降下四寸,随着抬起脚来,又复还原。用后就化入宝地,有如雨水流入坎穴。所以说,“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光明功德

【论】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译]    如来智慧无边,光明清净日光,
           涤尽一切世间,愚痴冥昏黑暗。

〖注〗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复顶背日光,而为愚痴所黯。是故愿言:使我国土所有光明,能除痴黯,入佛智慧,不为无记之事。亦云安乐国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故能除世黯冥。经言,或有佛土,以光明为佛,即是此也。故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黯冥。”

[译] 这雨句偈颂,叫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发起此庄严呢?他见到有的国土的众生,虽然顶背上有日光照耀,但在心灵上都是愚痴无明所覆盖。因此法藏菩萨发愿,愿我国土所有光明,都能除去愚痴无明黑暗。使一切人都能得到佛的智慧,一切光明不会空无利益。因为极乐国土的光明,是从如来的正报中的智慧生起的。有如明净的日光,能除世间人心中的愚痴黑暗。经上说:或有佛土,以光明为佛事,就是指的这个。所以说:“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11、妙声功德

【论】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译]  清净梵声宣说,令人悟入真谛。
        无量善法微妙,远播十方闻名。

〖注〗  此二句名庄严妙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虽有善法,而名声不远,有名声虽远,复不微妙。有名声妙远,复不能悟物,是故起此庄严。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妙声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发起此愿呢?看见有的国土,虽然有善法,而名声不远播,有的名声虽然远播,却又不微妙。有的名声微妙远播,却又不能令人悟知宇宙人生真理,所以发起此庄严。

〖注〗天竺国称净行为梵行。称妙词为梵言。彼国贵重梵天,多以梵为赞。亦言中国法与梵天通故也。声音名也,名谓安乐土名。经言: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此名悟物之证也。释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言之,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无色界。盖菩萨别业所致耳。出而有曰微,名能开悟曰妙。是故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译}  古印度称出家修清净行为梵行,称古印度的语言文字最妙,叫梵言。该国最尊重梵天,所以多用“梵”字来赞颂。并且说自己是中土之国,与梵天的语言文字是相通的,故称为梵声。梵声所称赞的名声,是指极乐国土和名声。经上说:如果人们一旦闻得极乐世界的名声,欲愿往生,即可如愿。这叫名声可以悟物。悟物即往生必定花开见佛悟无生。龙树菩萨在《释摩诃衍论》中说:安乐净土,不属于三界的范围。为什么这么说呢?往生者皆是莲花化生,无有淫欲,所以不属于欲界。黄金众宝铺地,属于地居,色界四禅天都是空居。所以不属于色界。往生者皆有三十二相,紫磨全身,有形色,所以不属于无色界。极乐净土是法藏菩萨所修六度万行和别业感得的果报国土,所以有如此微妙殊特。出三界之有而入极乐净土之有所以称为微,闻佛名号和极乐净土之名号,即能开悟,称为妙。所以说:“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2、主功德

【论】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译}  无上正等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
          法王四十八愿   愿愿成就极乐。

〖注〗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罗刹为君,则率土相啖。宝轮驻殿,则四域无虞。譬之风靡。岂无本耶。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主功德成就。佛原本什么兴起此愿?看见有的国土,罗刹做国王,则全国民众,都作恶业,彼此杀害,互相吞吃,成为罗刹鬼国。宝轮圣王安住宫殿为君,统理国家,则国内四方八面境内,必定安居乐业,风调雨顺,无有忧虑。国中善恶随国王住持而蔚然成风,所以国王是一个国家兴衰治乱的根本。

[解]:

法王善住待:阿弥陀佛,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来,是极乐世界的教主,於一切法得大自在,称为法王。佛能住待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使人性佛性,不会迷失变异,就叫善住持。

罗刹为君,则率土相啖:罗刹是恶鬼的总名,可在空中飞行或地上行走,喜欢食人的血肉。罗刹国是食人恶鬼的国家,处于大海之中。率士即整个国土,罗刹国中的众生都作十恶业,彼此刹害,相互吞啖(音淡,即食吃)。

宝轮驻殿,则四域无虞:宝轮指转轮圣王,是世间第一有福报的人。转轮王乘铁、钢、银、金轮骄游巡天下。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人人行十善业。宝轮驻殿就是指转轮王的金轮,停在帝王的宫殿中,转轮王作国王统领天下。四域指全国,无虞指没有灾祸,忧患。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是故兴愿,愿我国土,常有法王,法王善力之所住持,住持者,如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急母念持子,经泶不坏。安乐国为正觉善住持,其国岂有非正觉事耶?!是故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待。”

{译}   所以法藏菩萨发愿,愿我成佛的国土,一直有法王统领大众,法王的善法及十善业力,摄受教化众生,住世不断。比如黄鹄将人吞在腹中,人就能千年不死;鱼母肚中的鱼子,在枯水池中也能存活。极乐世界为佛的正觉善住持,国中哪里有不是正觉的事呢?所以说:“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主持。

[解]

常有法王,法王善力住持: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先是阿弥陀佛住持,佛即法王,法王以善法力量住持,则国内皆正觉纯善。阿弥陀佛灾度后,由观世音菩萨继法王位。极乐世界转为名叫“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种种庄严超过极乐世界,佛名叫“遍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然后功德山王佛灭度,由大势至菩萨继位,佛名叫“善德珍宝山王如来。”如此相续不断,都有佛住持。

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中国古代传说有:“西海之外有鹄国,男女皆七寸,寿三百岁,日行千里,唯畏海鹄,鹄吞之亦寿三百岁,人在鹄腹中不死。”说的是鹄国有黄鹄鸟,吞人入鸟腹中,数百年不死,这是由于黄鹄住持之故。

鱼母念持子,经学不坏,鱼母腹中的鱼子,在枯水期也不会死去,也是鱼母的住待之功。泶(音学),是发灭有水,冬天则无水的干泉。

极乐国土有阿弥陀佛住世,慈悲教化,又有观音,势至相继成佛住持,一直有法王住持。佛以自己所证的正觉住持世间,其国土中不会有不合佛法,不是正觉的事。佛有善巧方便,不动道场,遍应十方,善度众生。佛能善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安立众生於佛正道,这就是法王善住待。所以《法华经》说:凡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13、眷属功德

【论】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译}   如来世尊成佛,正觉清净平等。
           往生眷属无量,极乐莲花化生。

〖注〗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感以胞血为身器,或以粪尿为生元。或槐棘高圻,出猜狂之子。或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讥诮由之怀火,耻辱缘以抱冰。所以愿言:使我国土,悉於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与夺无路。故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眷属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兴起此愿呢?他看见有的国土的众生,在母腹胞胎中无非是以骨肉筋血发育的身体,以粪尿共处,作为他出生的根元。有的出身高贵,而生出的是痴狂的孩子,有的下践婢女却能生出才能出众的孩子。有的人遭他人讥讽轻视,感到惭愧而痛苦,有的人由于受到羞辱却能发愤图强。所以法藏菩萨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来的众生,都是从如来的清净莲花中化生的。所以眷属一律平等,没有因出生的不同,而有称誉或毁辱的事。所以说:“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解]:

槐棘高圻,出猜狂之子:槐树和荆棘在古代周朝用来定官位,有三槐九棘用来定三公九卿。圻(音其),古代封地千里的公卿,称为高圻。从三公九卿贵族家中常常出生精神错乱,愚痴妒忌的恶人,称为猜狂之子。

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竖子指愚弱无能,婢指奴婢下人,受人轻践的女人。她们却能生出才能超群的人才。荦(音洛)是显著、显赫、明显和意思。

怀火和抱冰,形容刻苦自励。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悉心苦志,悬胆於户,出入当之。”

兴夺无路:兴指称赞,颂扬。夺指诋毁、悔辱。兴夺无路,就是说在极乐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赞颂毁辱的事。

法藏菩萨,兴大悲心,不忍众生苦,发大誓愿,要使极乐国土所有的大众及三乘圣贤,完全由如来的清净心所感的莲花中化生,而不是由父母交媾母腹怀胎而生,因此生佛平等,一律平等,毫无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4、受用功德

【论】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译}   喜爱听闻佛法,法乐法味无尽。
           禅定三昧为食  美味佳肴难争。

〖注〗  此二句,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大愿?见有国土,或探巢破卵,为蒙饶之膳。或悬沙指贷,为相慰之方。鸣呼诸子,实可痛心。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若身若心而生懈倦。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三昧者,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佳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是。讫已化去。若须复现,其事在经。是故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受用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要发起这个大愿呢?因他看到有的国土,或者有人探摸鸟巢,打破鸟蛋,作为山珍海味。穷苦人期望得到他人救助而自我安慰。如此苦乐悬殊,实在令人痛心。所以发起大慈悲愿心:愿我的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远杜绝吃其他饮食的劳苦。爱乐佛法味,就有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当时参加法会的听众,一直坐在同一地方,如如不动。六十小劫,有如一顿饭的时间,没有一个人的身心感到懈怠厌倦。以禅定为食,主要指诸大菩萨常在三昧中,不吃其他食品。三昧,就是此国土中人,如果觉得需要东西了,则有百味佳肴,罗列在面前。眼睛看这些食物的颜色,鼻子闻其香味,身体享受舒适的愉悦,自然感到饱足。不想用这些食物,就自然化去,如果要,它们再出现。这些事实在《无量寿经》中讲得很清楚。所以说:“爱乐佛法味,禅三时为食。”

[解]

本来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都属于受用,这是以饮食为代表。能维持生命的物品叫食品。“爱乐佛法味”叫法喜食,“禅三昧为食”,叫禅悦食。法喜属慧,禅悦属定,这两种法食,都是长养极乐国土大众法慧身命的食物。

闻法欢喜,入定得轻安,内必有一种爱乐的感受,能支持慧命。虚云老和尚,禅定四十九天,不进食,四川乐至极国寺离欲禅师,入定十余天不进食,都是以“禅三昧为食”的。

3、朦饶之膳:朦指山珍海味,膳指饭菜。

悬沙指贷:悬沙即悬渴,悬望,期望。希望和意思。指贷,指亲朋的资助。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5、无诸难功德

【论】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译}   无有渴热杀戮,永离身心烦恼,
            祥和喜悦安乐,恒长无尽美妙。

〖注〗此二句,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恶?见有国土,或朝预衮宠,夕惶斧铖。或幼舍蓬黎,长列方丈。或鸣笳道出,历经催还。有如是等种种违夺。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安乐相续,毕竟无间。身恼者,饥渴寒热杀害等也。心恼者,是非得失三毒等也。是故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译}  这两句偈颂,叫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佛原本为什么要发起此愿呢?他看见有的国土,有的人早上还受到权贵们的极大的宠爱,但到了晚上就成了阶下囚;有的人幼年发愤图强,由贱转贵,舍去破茅屋,住进了仙人的华宅。有的人出游鼓乐相伴,却又被金牌催命回还。有这些种种不能顺人心愿的事,所以发愿:要让我的国土,安祥快乐相续毫无间断。身恼就是饥渴寒热杀害等事;心恼就是是非得失,贫、嗔,痴三毒等事。所以说:“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解]

衮(音滚)宠:衮为君王的礼服,衮宠就是受到君王朝廷的宠爱。

夕惶斧铖:夕即晚上。惶即惊恐耀怕。斧铖都是古代的兵器,可以杀人的。

蓬黎:蓬指草蓬,黎指小屋外围墙用的竹篱巴。

方丈:这里的方丈不是维摩洁居土的方丈,也不是丛林寺院的方丈,而是指海中的仙岛之一。海中三仙岛为方丈、蓬莱和瀛州。

三毒:贪婪、嗔恚,愚痴是三根本烦恼,又叫三毒。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6.大义门功德

【论】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三乘种不生。

{译}     极乐大乘世界,长养一切善根,
            极乐平等慈悲,毫无讥嫌恶名。
            女人往生为男,根缺妙相庄严,
            声闻缘觉往生,  顿生无上道心。

〖注〗  此四句,名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门者,通大义之门也。大义者,大乘所以也。如人造域,得门则入。若人得生安乐者,是则成就大乘之门也。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虽有佛如来贤圣等众,由国浊故,分一说三,或以拓眉致诮或缘指语招讥。是故愿言:使我国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败种子,毕究不生。女人残缺,名字亦断。所以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译}  这四句偈颂,叫庄严大门功德成就。门指通大义之门。大义就是大乘佛法。有如人们建了一座城市,找到城门了,就可以入城。如果人们能够往生极乐,就是成就大乘佛法之门。佛原本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愿呢?他看见有的国土,虽有佛如来贤圣等众生,由于国土恶浊,将一乘佛法,分为三乘佛法,也许会受到责备,遭人讥嫌。所以发愿说:我成佛的国土,都是一乘独一味。二乘种姓的人毕竟不能往生。女人及六根残缺的人,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没有这些名词。所以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解]

大义门:生极乐就是大乘的大义门。

二乘种不生:极乐世界是大乘无漏善根所成就。所有往生的人都是发大菩提心的菩萨。声闻缘觉到极乐都是回小向大的菩萨。“根败种子”就是指声闻、缘觉二乘人。佛把这些定性二乘人斥责为“根败种子”,或“焦芽败种”没有成佛的正固。

女人和六根不全的人,多为世人讥嫌的人。往生极乐后的众生,都有三十二相,皆得六通,均为男身,无有美丑之分,完全平等一相。因为无有差别之名,毕竟无所讥嫌。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问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是有声闻一证也。又十住|毗婆沙中,龙树菩萨造阿弥陀赞云:超出三界狱,目如莲花叶,声闻众无量,是故稽首礼。是有声闻二证也。又摩河衍论中言:佛土种种不同,或有佛土,纯是声闻僧。或有佛土,纯是菩萨僧。或有佛土,菩萨声闻会为僧,如阿弥陀安乐国等是也。是有声闻三证也。诸经中有说安乐国处,多言有声闻,不言无声闻。声闻即是二乘之一。论言乃至无二乘名,此云何会?

{译}    问:佛陀在王舍城所说的《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说:“设我得佛,有能计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这是有声闻的一个证据。在《十住毗婆沙》中龙树菩萨撰写的《阿弥陀赞》中说:“超出三界狱,目如莲花叶,声闻众无量,是故稽首礼。”这是有声闻的第二个证据。还有在《释摩河衍论》中说:“佛土有种种不同,有的佛土上,全是声闻僧。有的佛土上,全是菩萨僧。有的佛土,是菩萨、声闻聚会一处为僧的,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等就是如此。”这是有声闻的第三个证据。各种佛经中说到极乐世界的地方,多数都说有声闻,不说没有声闻。声闻即是二乘之一。本论文说:乃至无二乘名,这应如何会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0 0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