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2|回复: 1

[法师开示] 【重磅观察】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三六):削见性之足,适二谛之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重磅观察】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三六):削见性之足,适二谛之履2016-10-07 作者:禅心三无 [url=]石观音寺[/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次学习了堪布《六祖坛经释》第十七课的前半部分。今天继续学习堪布《六祖坛经释》第十七课剩余部分。

【经文】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求福,不可福便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1、索文:
他这里说梁武帝因为他有世俗的心,我们昨天不是讲了嘛,世间邪见是世间法,正见是出世间法,我们世间当中所有的万事万物也好,执著也好,能取所取全都是邪的,全都是假的、世俗的,所以他的心是带有邪见的

【评】
邪,是有执着的意思,不是邪恶,也不能简单理解为邪见。

2、索文:
造寺也好、度僧也好,还有做布施、斋戒,这些都是一个世间的随福德分的资粮,连真正的福德资粮还算不上,他只是一个求人天福报的,你没有以空性来摄持,没有菩提心来摄持。

【评】
堪布完全误解“不可将福便为功德”这句经文,才会解释成“连真正的福德资粮还算不上”。

3、索文:
还是入于邪见,这种邪见,邪见的层次是比较高的,并不是我们世俗当中分一个邪见和正见,不是这个,这个是最究竟的见解上面分,他是应该属于邪见,世俗见,这种世俗见,他不能完全脱离轮回的,不能完全获得解脱的,所以不可能这样的佛变成真正的究竟的功德,这里功德福慧双运的,

【评】
堪布由于没有认真备课,开头就望文生义,想当然地把“心邪”误解为“邪见”,所以到这里讲不下去了,就说这个邪见不是一般的邪知邪见。要认真备课,讲经要谨慎,“心邪”是有执着的意思。

4、索文:
如果没有学过中观的人,确实也是讲六祖坛经我觉得比较费力啊,你怎么样拐弯抹角,怎么样讲讲多少个公案啊,讲多少个历史的话,可能是抓不到他的重点,那么功德,再真正我们所谓这里的功德实际上法身智慧当中的,他并不是求人间福德,我们现在建寺院也好,或者说培养僧众也好,放生也好,做念经也好,参禅也好,做任何的这些功德的话,最终一定要有三轮体空的智慧来摄持。

【评】
《坛经》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单刀直入的方法。二谛论、中道观,是另一种方法,即从去除“有无,断常”等任何两边的边执见,回归中道的做法。堪布学了中观,不可否认。但是,脱离经文,一味按照自己心里那种方法来理解坛经,这是自己的问题。堪布忽略了自己“二谛万能”的方法论,还虚构一个前提,没有学过中观解释坛经很困难。其实是堪布持二谛万能的方法论的困难。擒贼先擒王,直接从认识心性入手,不纠缠于所谓的断常、有无等边执见,这是禅宗这里的方法。堪布一直没看懂。

【经文】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5、索文:
他这里真正的功德,这个层次是比较高的,我们平时也是比如汉地寺院里面放一个功德箱,功德箱面前磕大头,供养钱等等,这些也是叫功德,但是这个是暂时的,一种下等的功德。

【评】
堪布说功德有上下,仍是在枝末上纠缠。仍然没有体会到祖师的心意。在功德箱面前磕大头时,如果磕头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其心的本来面目,那么这个形式真谈不上高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索文:
真正的功德,他是功和德分开的,即使不分开也是一样的,

【评
堪布太纠结了。

7、索文:
他这里见到一切万法的本性,或者心的本性,可以称之为功;平等,我们讲《大幻化网》的时候,平等和清净,平等代表一切万法究竟胜义当中与空性无二无别,平等无为,这叫做平等,就是说空性,从见性方面讲这个功,平等空性方面称之为德。

【评】
心无旁骛,认真理会经文就可以了。没理会祖师意,引用再多还是在炒剩饭。简单讲,功,功能、作用;德,通得。“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见到自性清净心是修行发生了作用,将这个认识用在待人接物上就是德。修行是认识自己的心的本来面目,心的本来面目就是它具足一切性功德,只因无明、执着而不能显现。

8、索文:
念念不滞,常见本性,念念不滞从我们的心识当中没有任何阻碍,没有任何执著,恒常见道本性妙用,本性当中无所可得,一切空性,体性无相,世俗当中它的妙用不迷,显现不灭,如梦如幻,这个就可以称之为功德。

【评】
前面都是分开说,认识心的本来面目是修行产生的作用;将这个结论运用于日常就是得到了修行的成果。合起来解释,“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见到“本性”是功,“妙用”是德。分开“功德”,从二智角度看,“功”强调实智,“德”偏重权智。

【经文】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9、索文:
他这里内心谦下,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我很谦虚,很谦卑,很有那种,没有傲慢,可能不是这个意思,他这里内心谦下,我们内在的心识如果没有我慢,证悟了无我的时候,那自满自高的我执没有了,如果我们内在的我执没有,这叫做所谓的功,如果我执没有的话,那么我执引起外面显现的所谓外面的我所也没有,我是这样想的,

【评】
“内心谦下”,就是“内心谦下”。六祖从不故弄玄虚,从来单刀直入,直指人心,用的语言非常简洁。何况这里是在解释什么叫做功德,解释就是为了让人明白,哪会藏着言下之意?堪布说的话,六祖会这样表达“内心无我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堪布真的想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