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95|回复: 0

[寻医问药] “揪疙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药方偏方秘方
出处或来源: “揪疙瘩”
服用说明: 如果药方未说明剂量,均为日服一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疗效说明: 要想效果更好,建议常怀慈心不杀生、多吃素或断除肉食,服药前合掌至诚念佛十声: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发音ná m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揪疙瘩”


        




            民间流传的“揪疙瘩”,即揪痧疗法,亦称拧痧疗法。它是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夹揪皮肤,使皮肤出现血痕,造成局部淤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简单、实用、随意,不需要任何器具,只用手指即可;施治部位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
            具体方法是:患者取坐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此时常发出“嗒”的响声,“揪疙瘩”之名即由此而来。夹揪时要随夹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到组织间,造成局部淤血。一般在局部夹揪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如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可以加大,直至皮肤处形成红斑。
            由于夹揪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引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淤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此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等处(自己够不着的地方可以让家人帮助完成)。如上呼吸道感染、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常在颈前皮肤处揪痧,局部揪红后,患者即可感到咽部清爽;头痛可在太阳穴处揪痧,也可同时选用颈项、眉心、肘弯、胭窝等处;胃肠机能紊乱多在腹部揪痧;腰背痛可选疼痛最明显处揪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5 15: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