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64|回复: 64

[其它相关] [其它法师]《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3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上师与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吉祥宝塔的建造缘起
奉心居士
       1993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上师从台北寄来的邮包。邮包外面的包装已经破损,好像是被什么人检查过。打开邮包一看,原来是台湾“金刚赠经会“印制的几本佛经
  翻开佛经,首先看到了一个陌生的经题《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这部佛经的题目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便一口气将这部篇幅不长的佛经读完。合上佛经之后,“震撼”可能是最适合描述我当时心情的两个字。
那时,我接触佛法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也读过一些常见的佛教经典,但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一切诸佛如流泪宣说的佛经这第一次遇到。多么不可思议的宝箧印陀罗尼啊!大家知道,北京“八大处”宝塔中供奉了佛牙舍利,陕西法门寺宝塔中供奉着佛指舍利,缅甸仰光大金塔中供奉佛发舍利,这些佛塔中因为供奉了佛陀少许碎身舍利而给众生来大吉祥,成为佛弟子心中的圣地,如果佛塔中供奉宝箧印陀罗尼,则等于供奉着过去一切佛的全身舍利,这将具有怎样的功德啊!不但人道众生礼敬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可以现世安稳后生极乐,就是动物们*近宝塔也可以消除种种愚痴,将来走上修习佛法的道路。只要读诵宝箧印陀罗尼经,就是等于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只要书写宝箧印陀罗尼经,也等于书写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了解了宝箧印陀罗尼经的这些不可思议功德后,我便恭恭敬敬地书写了一遍经文,并开始经常读诵经文和陀罗尼。
大约半年后,我外甥看到的一幕景象让我对宝箧印陀罗尼经的信心更强了。我的这个外甥,天生眼通,当时十五岁。我在心中分别持诵楞严咒和宝箧印陀罗尼,请他观察。他说:“当你持诵楞严咒时,有无量无边的金刚守护在你身旁;持诵宝箧印陀罗尼时,来守护你的是无量无边的佛!”他的亲眼所见,让我立即想到了“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我对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了解到安置《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宝塔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我的心中便萌发了造塔的念头。当时自已刚刚参加工作,每月的工资仅够维持生活,*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完成造塔这样一项大工程显然力所不能及。虽然条件不成熟,但造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的愿望自己从来没有放弃。
二零零二年九月的一天晚上,佛教在线总干事安虎生居士、李浩居士和我在一起聊天,李浩居士介绍了他策划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品销售活动的成功经验。受李浩居士的启发,第二天早晨,我的心中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制作一批安置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小塔,通过流通小塔来积攒建造大塔的经费。我马上找到安虎生居士,将自己的设想告诉了他,安虎生居士认为这个造塔的思路可行。他问我:“我们造多少小塔呢?:我说:“我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吴越国王钱俶曾经造八万四千座小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塔。”他说:“我们也造八万四千座小塔。”就这样,我们决定造八万四千座宝箧印陀罗尼经小塔,然后用流通小塔的经费建造八座大塔。
要完成这样一个造塔工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安虎生居士说,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造塔的活动中来,目前首要的工作是使更多的人了解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的功德,最有效的方法是拍一部动画片,简要介绍经文的内容。经过大家的努力,特别是容榕和阿芒两位居士的奉献,动画片《宝箧印陀罗尼的故事》于二零零三年十月制作完成。
动画片完成后,我请师兄带给上师。不久,智敏上师打来电话,对动画片给与高度评价,并表示要在台湾制作两千张动画片光盘与大家结缘。智敏和慧华上师非常支持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的制作和建造。在造塔活动初期,急需先期投入必要的经费,上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以自己的积蓄来资助造塔,先后三次汇款:二零零四年一月九日汇款一千三百美元,二月十三日汇款三千美元,四月七日汇款三千零三十美元,共汇款七千三百三十美元,为造塔活动解了燃眉之急。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即世界和平吉祥塔)建造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安虎生、宋明华、陈子勤、刘燕鸣等一大批居士的共同努力下,精美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终于和大家见面。
目前,在佛教在线的组织下,造塔工作有序进行,已经制作了一万五千座小塔。二零零六年四月,在“财团法人圆觉宗智敏·慧华金刚上师教育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四十多个国家的二百九十八位高僧大德获得了赠送的宝塔,宝箧印陀罗尼经塔正以慈悲、智慧、和平、吉祥之光护佑着这些国家的众生。
目前此次造塔活动中建造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大塔已经安放于圆觉宗埔里分舍。造塔活动的最初因缘是上师寄来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如今安奉于宝岛台湾的圆觉宗道场,两者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不言而喻。 
二零零八年四月十六日 北京

明安法师-《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
  自序
  后学于2005年末有幸值遇《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在读到:“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这一段时,心甚震惊!一个造极重恶业的众生,已经堕落到地狱,承蒙宝箧印陀罗尼威神力的加持,即可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功德力用确实罕见!由是发心读诵此经,以动画光碟的读音来持诵宝箧印陀罗尼。在修持的过程中法喜充满,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由此深信佛语真实不虚,此经咒威德无边!至2008年,机缘成熟,带领众居士修学此经;2009年3月承居士发心,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录制一套讲解此经的光盘。但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字幕,大众虽然欢喜,毕竟还是一个遗憾。至今年略微闲暇之时,根据光盘内容整理成文字。在整理的过程中,去掉一些口语,增加一些内容,使经义更加清楚明了,希望能为修学此经的同修作为一个参考。
  惭愧后学释明安
  2010年2月


第一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很欢喜能和大家共聚此地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因缘非常殊胜难得!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大藏经密教部的一部经典,功德不可思议!在此经当中有一段咒语——宝箧印陀罗尼,它与大悲神咒,佛顶尊胜陀罗尼在东密(日本密宗)当中,并称为三大神咒。密宗有许许多多的真言咒语,在众多的真言咒语当中,宝箧印陀罗尼能称为三大神咒之一,可见功德确实殊胜无比!
  我们今天能够值遇此经,读诵修持,那是大家无上的福报!《无量寿经》上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修学此经亦复如是!在此经当中有一段经文“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一个已经堕落到地狱的众生,本身没有任何的修行,但由于宿世的善根福德感召,他的子孙能为他诵上七遍宝箧印陀罗尼,由此脱离地狱,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即能快速圆满的成就佛果!这样的功德力用在其它的大乘经典当中我们很少看到。当然这一段经文还有很深的义理,我们在后面经文的讲解当中会详细的解释。所以我们对于此经应生珍重想,难遭遇想,认真努力的修持此法,自利利他,才不辜负佛对我们一切众生的大恩大德!
  当然,对于一部经,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我们的理解都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末学智慧浅薄,没有任何的修证,所以这一次不敢说是为大家讲经,只能说是把自己对于此经的体会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来供养大家,还望诸方大德多多指教!
  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圆觉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众生,蚊虫蚂蚁,六道众生统统包括在内,自性当中都有与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德能相好。佛果地上所有的功德我们本来都具足,六祖惠能大师也讲:“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轮回六道,苦不可言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而已,把本有的智慧德相掩盖住了。这就好比一面镜子上面掩盖了厚厚的灰尘,本有的镜光显发不出来,但镜光是本有的,并不是后来才有的。佛经当中有很多类似的比喻。所以我们今天所有的修持,并不是修出什么出来,而是恢复本有的功德!所有的法门都是用来去除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而已,如同用种种的方法清理镜子上面的灰尘一样!这样的知见叫正知正见,有正见才有正修,才能得正果。
  法华经上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换句话说,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本怀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究竟圆满成佛。但众生的根机不一样,佛应不同根机的众生说种种的法门,循循善诱,最终引导一切众生成佛。这就如同我们看病一样,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药,最终的目的是治好病。所谓药无贵*,愈病则良;法无高下,契机则妙。我们可以看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最初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以后,并没有马上在印度讲法。我们看到的是佛在树下静坐,实际上佛在头三个七天里是在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华严经,与会的大众没有凡夫,没有小乘圣人,全部都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所以佛是称性极谈。一直到五个七,佛自己就说:“我法甚深,难解难知。”阿罗汉都不一定能明白,更何况是一般众生。一切众生为世法所缚所著,没有能够理解的。那么还不如涅槃吧!当然这些都是示现。这个时候诸菩萨跟天人都恭敬在佛前合掌,请求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转*轮。佛就默然受请,开始了一生的教化,随顺众生的根机在十二年中讲阿含等小乘经典。众生的根机慢慢成熟以后,佛开始呵斥小乘人为焦芽败种,赞叹大乘,于八年当中讲方等经典。然后二十二年中讲般若经,最后是法华涅槃时共八年。这就是天台宗所判的五时说法: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的教化!佛在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就是说,我唯一所要说的是一佛乘的法,一佛乘的法就是一切众生都要成佛,没有二乘三乘。佛法有时分为二乘,有时分为三乘,也有时分为五乘。所谓二乘就是指大乘、小乘;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我们要知道二乘三乘都是佛随顺众生根机的方便说,一佛乘才是真实说。法华经当中有很好的比喻:有一位大富长者,有一间很大的房子,但房子着火了,很快房屋就会倒塌,但长者的孩子还在房间当中游戏玩耍。长者看到后就急忙喊他们出来,但孩子们贪著游戏不肯出来。这个时候长者知道孩子们喜好玩物,就告诉他们,外面有很多玩具,有羊车、鹿车、牛车等等,你们出来后都是你们的。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出来了,长者终于放下心来,给他们的不是羊车也不是鹿车,而是装满各种宝物的大白牛车。长者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是孩子们,火宅就是三界六道,羊车、鹿车、牛车就是比喻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教法,大白牛宝车比喻的是一佛乘法。佛对我们一切众生,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我们成佛,其恩德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众生的根机比我们现在要深厚的多,又有佛这样圆满的善知识,还有菩萨、阿罗汉等来指导修学,所以成就的证果的圣人很多。我们在很多经典当中都可以看到,佛讲这部经,
发表于 2016-8-13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会的大众有多少证初果、二果的,有多少证菩萨果位的,有多少得不退转果位的,这样的很多!但是现在证果的人就非常非常的稀少。不仅是现在,在明末清初我们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都很感叹,要找一个初果圣人都很难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万两千年,头一千年是正法时期,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解脱坚固”;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很稀少了,是“禅定坚固”,得禅定的还不少,但真正断烦恼出三界的不多;后面的一万年是末法时期,佛的教法经典还在,但去修行证果的更加的稀有了,众生的根机是越来越陋劣,烦恼也越来越深重,是“斗争坚固”。其实法本没有正末之分,是由众生的根机来说的。以前常说一则公案:佛灭度后一百年左右,印度禅宗四祖优波鞠多,他是一位大彻大悟的证果圣人,大阿罗汉。在世时度化很多人证果。每度一人成就,就用一筹(像筷子一样的东西)置于石室,石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筹装满了石室,度化这样多的人成就。当时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比丘尼还在世,年轻时见过释迦牟尼佛。优波鞠多尊者想去拜访她,问问世尊住世时的容貌威仪等等。于是先派一位弟子告诉老比丘尼:“我师父优波鞠多尊者想来见您,请问佛陀的容貌威仪”。这时,老比丘尼用钵盛满麻油,放在近门的下方来试探尊者的威仪。优波鞠多尊者来到后,轻轻的推开门,还是很有威仪的,但麻油洒了一些出来,尊者没有注意到。尊者坐好后问:“听说您见过佛陀,请问佛陀的容貌如何”?老比丘尼回答到:“我年轻时,听说佛陀到村子里,于是很欢喜的随大家一起去拜见佛陀。一走出村子,就看到一片光明,我非常的欢喜,马上顶礼佛陀。头上的金钗掉在地上,原来黑暗的大林子都被佛陀的光明照耀的非常光亮,因此,我找到了金钗,所以发心出家做了比丘尼。”
  优波鞠多尊者又问:“世尊住世的时候,比丘们的威仪怎么样呢?”老比丘尼回答到:“佛住世是,有六群比丘,他们无惭无愧,不懂礼貌,不听佛的教导,不精进用功修道,是最不好的出家人。但是他们的威仪却超过尊者您。因为他们进房间时,必定不让麻油洒出来。他们行住坐卧的威仪守持的很好。尊者您已证得圣果,但威仪上显然还不如六群比丘。由此可知,佛世时,众生的根机比现在还要利啊!”
  佛入灭才一百年的时间,一位证果圣者的威仪居然比不上佛世时六群比丘的威仪!由这则公案我们可以知道,众生的根机是越来越陋劣的!而时至今天,佛法已经有大概三千年左右了。现在大家讲佛历(以佛入涅槃之年为纪元开始)一般说是两千五百多年,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说法,其实以三千年左右的讲法比较准确!黄念祖老居士也讲过这个问题,两千五百多年的说法,是按印度“贝叶经”上的点数数出来的。佛经每年集结一次即点一个点,数点得出结论是两千五百多年。但印度历史上也有很多战乱,是不是每年都能点个点呢?不一定!点点的部分是不是有缺失呢?也不一定!所以好像证据确凿,实在打很大的问号。印光大师也讲过:“如来生期,多有异说,虽则皆有理致,究不如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者为恰当。”虚云老和尚也是用三千年左右的说法!
  由此可知,我们早就进入末法时期了,连像法时期都不是了,即使是用现在的佛历计算也是末法时期了。众生的根机更是差,烦恼更加的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来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要仗自力了出离三界,了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需要断见思烦恼,否则不可能!“见思烦恼”又叫“见思惑”,分为“见惑”与“思惑”两种,三界内“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分为“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称为“五利使”;“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包括贪、嗔、痴、慢、疑等,又叫作“五钝使”。在小乘法中,断除见惑证初果须陀洹,还没有出三界,需要“思惑”断尽证阿罗汉果才出离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轮回。我们现在是在欲界的人道,思惑不仅仅是人间粗的贪嗔痴慢疑(比如别人骂我们一句,我们马上生气,这就是嗔恨心,这些都是我们很粗重的烦恼),色界、无色界细的烦恼的也包括在内!比如得了四禅八定,二禅喜,三禅乐,四禅清净。你贪著喜、乐、清净还是出离不了色界,往上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对照一下自己,连粗重的烦恼都断不了,更何况是细的呢?就“见惑”而言,第一条“身见”,执著这个身体是我,我们都是如此啊,纵然是学佛明理了——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的,不是我,但还是断不了!还是执著在乎它。用种种的化妆品、营养品保护它,包括很多的气功外道,都是在色身上用功,这都是“身见”!五条当中的第一条就断不了,甚至伏都伏不住。“断烦恼”与“伏烦恼”是有很大区别的,“断烦恼”好比人的头断了一样,不会再长出来;而“伏烦恼”就如同用石头压草一样,草还在,只是有石头压住,暂时长不出来而已。我们很多人对于“身见”伏都伏不住啊!所以我们对于教理还是要明白一些的,才不至于念了两天佛读了两天经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以为自己是佛菩萨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连很多的祖师大德都不放在眼里,最后着魔发狂而不自知,实在是可怜悯者!对照教理看一看自己,才深信地藏经上讲的:“举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罪”。善导大师也说:“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仔细检点一下自己,每天二十四小时有多少善念?恶念?无记念?绝大多数的人一定是恶念无记念多;行善时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念,还是有一些希望别人知道赞叹我的念头,这都不是纯净纯善啊!确实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恶业深重!
  其实,不仅是我们断不了烦恼,很多祖师大德非常慈悲,为我们示现的也是以凡夫自居!比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终之时有人问他证何果位?智者大师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位只是圆伏五住烦恼(见爱住烦恼,欲爱住烦恼,色爱住烦恼,无色爱住烦恼,无明住烦恼)也就是见思尘沙等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除。既然没有断除见惑,当然还是凡夫,需要断除见惑证初果须陀洹才入圣人之流。蕅益大师是我们净土宗九祖,他老人家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被印光大师赞叹为纵然是古佛再为《佛说阿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乎其上。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由此可知,蕅益大师肯定也是佛菩萨的示现。他老人家临终前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一语。蕅益大师为我们示现的是天台宗六即佛的名字即佛,也就是开悟明心见性了,但见思烦恼尚未能伏住,更何况是断呢?其实这都是祖师大德的慈悲示现,让我们这些后学不能恭高我慢自以为是。我们由此可知,确实我们的烦恼太重,想要仗自力了生死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佛出世的本怀是要度一切众生成佛,我们业障这么深重,佛还要不要度我们呢?当然要度!但在末法时期,现前这样的时代,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很难成就了。所以需要他力加持救度修行的法门!大集经上讲:“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就是现在的时代,亿亿人,就是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不是不修行,也在修,但很稀有能有一个成道的,这是讲完全*自力的修行!怎么办呢?只有依*念佛法门得度!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净土法门!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曾经发下四十八大愿,其中十八愿讲“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所以我们只要真信,切愿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就符合阿弥陀佛的本愿,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必定来迎接我们往生净土,横出三界,往生后在极乐世界就可以很好的修行,快速圆满的成佛!因为念佛不仅是我们自己用功,还有佛愿力的加持,所以比起完全自力的修行要容易的多!印光大师曾经打过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我们的业障深重,就如同一块大石头,但只要装到船上,即可仗船力运到对岸。船,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就登上了阿弥陀佛的大愿船!而自力修行,不用说烦恼没有断,就是见思烦恼断的只剩一丝一毫,还是不能出离三界六道的。如同细沙很小,但还是会沉到水底的!所以我们应当仔细的思量,末法时期唯有念佛他力法门才能得度!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除念佛外,持诵佛菩萨的心咒也是他力法门!黄念祖老居士曾说:“净土宗密宗均为果教,从果起修,故称易行道”;夏莲居大德也说:“称名无异持咒”;元音老人也讲过:“密咒是佛和菩萨在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的符号”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就是说密咒与佛菩萨本身是无二无别的,密咒当中有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在里面!像我们念佛都应该清楚,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有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在里面,所谓名具万德。念佛名号时,就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蕅益大师说:“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持咒也是如此,比如六字大明咒“嗡吗呢叭咪哄”,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持诵时全摄观世音菩萨所有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总之,持名念佛也好,持诵佛菩萨的心咒也好,都是直接从果起修的他力法门!一般我们是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等等,需要修因,才能得果。而念佛持咒是直接从佛菩萨的果地功德下手,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念佛持咒是因果同时,因为佛号密咒是佛菩萨已经成就的果实,我们念就是了。黄念祖老居士有很好的比喻:“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我们这一部经典——《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密咒——宝箧印陀罗尼,佛在此经当中讲的很清楚:“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其中”。由此可知,不论是这一部经典还是密咒都总摄一切诸佛的一切功德!所以我们能够读诵此经,持诵此咒,是全摄一切诸佛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蕅益大师讲:“处烦恼浊中”,我们就是处在烦恼当中啊,每天不知有多少妄想,怎么办呢?“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念佛时,佛号在我们心里头,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持诵宝箧印陀罗尼也是如此,心咒咒心打成一片,都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啊,所以只要我们认真的修学,一定能够得度成佛的!
  或许有些人会疑惑,我以前专念佛,现在来读此经、持咒算不算夹杂呢?如果你是专修净土的,读此经确实有些夹杂!我还是劝你不要因为听了此经而对净土的信心不坚固了!我们很多人学佛都是如此,在听到一个新的法门时,总是好奇,有信心,对以前所修学的法门信心退失不少。这个法学会了,又听到其它的法好,又去学其它的了。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最初看别人读宝箧印经持咒很羡慕,学会以后啊,觉得也没什么稀奇,反正我也会了,但没有好好的修啊,又看到别人学其它的经,觉得好奇,又去学其它的了。几年下来,会了不少,但没有一个修相应的,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很不好的!黄念祖老居士曾经谈过这个问题:“目前修行人忙忙乱乱,劳而无成,都是缺少信心,对自己现修之法信不及。于是东求西问,无有了期。这样下去,请待驴年。其实,一句佛号、一句咒、一个种字、一个手印,莫不皆是圆圆果海。信得及,当下便用;信不及,徒然忙乱,到头来仍是入牛胎马腹。所贵是信心坚固,知见圆融。信不及,一切都成戏论!”
  所以我总劝别人如果专修净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信心坚固!其实一句佛号也含有宝箧印陀罗尼所有的功德,宝箧印也含有佛号所有的功德,很多老居士还是专念佛比较好!善导大师讲:“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确实如此,专念名号很容易往生,古大德曾经做过比喻:“一颗树每天都是向西方倾倒,等树断了以后,一定是倒向西方的。”我们每天专念佛,就一条心的要往生西方,就如同树每天向西倾倒一样,就这一个缘,怎么能不往生呢?现在很多念佛人为什么往生的少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杂缘太多!今天诵《地藏经》求消业障,明天《普门品》求家庭孩子平安,后天《药师经》求健康发财,也念佛求生西方,但出离心不坚固,杂缘太多,所以念佛的多往生的少!另外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名号作为本愿的!《无量寿经》上:“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十八愿愿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念”古大德为我们讲的很清楚,就是十声佛号。善导大师解释十八愿就提到:“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把“十念”直接解释为十声佛号。所以净土三经当中《佛说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佛说无量寿经》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无量寿佛经》到最后归宗结顶“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义趣完全一样!所以我们专念名号,自自然然的就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随顺佛愿,随顺佛语,怎能不往生呢?一定往生的!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持诵宝箧印陀罗尼只要回向净土,并不妨碍往生!我们不能认为只有专念佛号才能往生,修其它的都不能往生,这样的知见是错误的!我们看到,现在确实很多念佛的人,学的也不怎么样,在赞叹念佛的同时又诽谤了其它的法门,好像别人跟他不一样都是错误的!你专修很好,但每个人的法缘根机并不一样,否则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讲那么多法门呢?更何况阿弥陀佛有摄生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都是摄受不同根机的众生,若一愿能摄尽何必发三愿呢?在无量寿经当中也提到:“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其实此经当中,处处指归西方极乐净土——“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况有众人,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
  为什么佛在此经当中总是提到西方极乐世界呢?不仅如此,其它大乘经典也多指归净土,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最有名的是《华严经》,《华严经》是经中之王,明一生成佛之法,末后是普贤菩萨是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才圆满!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尚且求生净土,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持诵宝箧印陀罗尼,到最后都要念佛把它回向极乐世界,也回向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需回向往生西方!”我们修行心中要有目标方向,才不至于头头不清,帐帐不了!有很多人听说这部经好就诵这部经;听说那部经好,就诵那部经。到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诵经了。这就好比走路一样,首先你要知道到哪里去,有方向目的地。然后再走。否则在街上转来转去干什么呢?在《佛说阿弥陀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十方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往生西方,此经也多次提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确实成佛快速啊!一般从初发心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无央数”劫。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劫才是一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太长了,简直是天文数字!而到了极乐世界,我们看四十八愿很清楚,到了那里有佛愿加持,神通受用几乎和佛差不多。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但“其中多有一生补处菩萨”。所以文殊菩萨:“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普贤菩萨:“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都求生,所以我们修学此法也一定是导归净土的!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二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在上次我们提到,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深重,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很难成就,所以需要他力的加持修行!念佛持咒都是他力救度的法门,最契当前众生的根机!尤其我们这一部经典,宝箧印陀罗尼,一切诸佛果地的功德都在里面,读经持咒是就全摄一切诸佛所有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殊胜无比不可思议!同时要知道,修学此经要导归净土!
  在密宗当中有些法是不能够随便修学的,否则犯盗法罪。就像戒律一样,比如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你没有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而偷看戒本,是不如法的,是盗法罪!但这一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已经普传的一部大法,人人都可以修学,所以大家放心努力的修持就好!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修学此经,发心一定要正确!不是说学会以后去不会的人面前炫耀,你们看我都会了,你们不如我吧;我学会后给别人超度,让别人恭敬供养我,确实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人。这样的发心实在是颠倒愚痴!其实任何经咒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不能修相应得看你的发心和功夫,你得是法器才行!这就如同清净的甘露,需要用干净的瓶子来装一样,若用带有毒药的瓶来装就污染了甘露。
  修学此经还有任何的大乘经典法门都是如此,决定不能发求名闻利养之心、不能发愚痴颠倒之心,这样的存心是不正确的!要发出离心、菩提心!我今天修学此经的目的是要脱离六道轮回的,是要成佛救度一切众生的,发利益一切众生的大乘菩提心,然后读诵此经、修持此法,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同生西方,共成佛道,则功德不可思议!不要刻意去求世间的福报,如果只是一味的求世间福报,没有出离心,那么你修所有的大乘佛法都不能成就,最多只是得世间福,为将来的解脱种一个因而已!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若不求世间福报,只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则世间福不求自得,并且比刻意求世间福得的还要殊胜。为什么呢?因为同样的读诵此经,你的发心广大,所以福报自然广大,所谓量大福大。而且将来必定能解脱轮回的生死,快速成就佛道!所以发心的不同,功德利益自然有很大的差别,发心的利益得失我们一定要清楚!
  对于这一部经,我们是用天台宗的方法来讲解学习!天台宗讲经之前先讲五重玄义: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重玄义是在正式讲经文之前,先讲一部经的大意,然后再讲经文就更容易明了了。所谓一领提全衣顺,一纲举百目张。
  首先是释名,解释这部经典的名字!
  想要理解经文,先要了解经题。古德讲:“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有智慧的人看到经典的题目,就知道经典的内容了。因为经题贯于经文之前,就含摄的经文义理在里面,可见经题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很多地方都刻有经题,如“妙法莲华经”等。有些古大德在临终时就念经题。如明朝的幽溪大师,他老人家给阿弥陀经做过一个注解叫《圆中钞》,与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被印光大师赞叹为:“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大师的成就非常高,讲经时很多人都听到天乐盈空,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感应。他老人家临终时以指向空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并自唱经题而化!当然我们是学不来的,临终还是老实念佛稳当!
  我们这部经典密咒,有很多人开始不会,就方便念“南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塔梭哈”,也得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在“普度实录”这本感应集上我们看到有很多,都是真实的例子!由此可知经题的重要!
  经题有七种立题,单三:人、法、喻;复三:人法、人喻、法喻;具足一:人法喻。
  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没有法、喻;
  单法立题,如《涅槃经》,涅槃是法,没有人、喻;
  单喻立题,如《梵网经》,梵网是比喻,没有人、法;
  人法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没有比喻;
  人喻立题,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是人,狮子吼是比喻,没有法;
  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没有人;
  具足立题,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人、法、喻统统具足,所以称为具足立题!
  我们这一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经题,是具足立题!
  “一切如来”是究竟圆满果地之“人”,
  “心秘密全身舍利”“陀罗尼”是所要说之“法”,
  “宝箧印”是对于所说之法的比“喻”;具足人、法、喻,所以是具足立题!
  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是此经的“别题”!所谓别题,就是有别于其它经典的名字!只有这一部经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不同于其它经典的名字!
  “经”是通题,凡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称为“经”,通于诸经!
  七种立题,别题通题讲完后,下面我们来正式讲解经题!先看“一切如来心”!“一切”从时间上讲,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从空间上讲,就是尽虚空徧法界。时间空间统统包括在内所以称为“一切”!
  “如来”是诸佛十号之一!简单来讲就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如”是真如自性,绝对真理,“如来”,就是彻证真如,来到世上以说法等种种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究竟圆满的圣者!还可以解释为后佛“如“先佛之再“来”,因为佛佛道同,我们成佛以后,智慧功德与过去诸佛是无二无别的,所以称“如来”!在《普贤行愿品》里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佛”主要是从相上来说,“如来”主要是从性上来讲。这些都是基本的佛学知识,我们知道就好!
  “心”有肉团心,缘影心,妙明真心!这里的“心”是指的妙明真心!肉团心,是指我们的心脏,它和我们的身体一样,是无常的,将来一定会坏灭的,所以不是真心!
  缘影心,是第六识能攀缘的心。此心只是缘色、声、香、味、触五尘所生的影像!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或者风景,听到歌声,吃美味的食物等等,在脑海当中就会有它的影像,所以称为缘影心。这个心是前念灭后念生,念念生灭无常的,所以也不是真心!我们引用《楞严经》来证明真心不是缘影心!在《楞严经》上,阿难尊者示现受摩登伽女之难,文殊菩萨持咒前往救护,阿难尊者回来以后很震动,哀请佛开示!在《楞严经》上有七处征心的经文,阿难执心在内、外、中间等等,都被佛破斥!佛又问:“以何为心?”阿难言:“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阿难认为这个能推想寻思的心,即是自心。佛当时就呵斥阿难说:“咄!阿难,此非汝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佛指示阿难,你所谓的自心,只是外界五尘所引起的妄想,它迷惑你的真性。你和一切众生从无量劫到今天,都还认为它是真心,这叫认贼为子。因为这样,所以失掉本有的常住真心,而冤枉的受轮回之苦!我们大家都是如此啊,总认为这个思想是我们的心,但仔细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是念念无常生灭的,所以不是真心!
  妙明真心,即是指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它有很多名称,真如、自性、如来藏、一真法界等等,其实都是一回事,名称不同而已!这个妙明真心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我们不比佛少一点!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我们总是攀缘外尘,眼见色,耳闻声,生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迷失了,而不能证得!《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种种的修行法门,都是要我们去掉妄想分别执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而已!一切法门到最后一定要明心见性,才能成佛!所谓见道,修道,证道。见道,就是明心见性,在禅宗叫大彻大悟;在净土称理一心;在密宗大圆满叫“且却”(立断),黄念祖老居士讲:“行人若与且却相应,则同于禅宗之顿悟”。修法不同,最后境界完全一样。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在这里有必要讲一下,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它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往生不一定需要明心见性!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讲:“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讲的很清楚“若众生心”,就是说念佛可以从我们的思想意识下手,把妄想都换成佛号就可以成功,所以很方便!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凭信愿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深浅。”若信愿坚固,老实念佛,一定能够往生!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至于品位的高下,那就要看我们念佛的功夫了,能念到理一心,那你的品位很高嘛!说实话,能的理一心的几乎没有,事一心的也几乎没有。因为若以蕅益大师所判,理一心,是破一品无明,相当于法身大士;事一心,得要断见思烦恼,相当于阿罗汉的水平。在末法时期,有几人能做到呢?所以,我们平时读的《佛说阿弥陀经》上面说“一心不乱”既不是指的事一心不乱,也不是指的理一心不乱。唐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面就讲“系念不乱”。由此可知,“一心”是“系念”的意思,把我们的心系念在佛号上就能成功,《无量寿经》上也说:“一向专念”,这是净土法门的容易方便之处!但我们要清楚,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往生后开悟就很容易了,还是要明心见性才能成佛的!
  “一切如来心”是说此经还有经中密咒,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心,也是我们一切众生的妙明真心,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由此可知,此经全显如来藏性,是佛圆满的流露,是称性极谈的圆教!“一切如来心”,一切诸佛如来是什么心呢?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讲:“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一切诸佛如来的心都是大慈大悲的。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能够给予众生快乐;悲,能够拔出众生的痛苦!所以“一切如来心”就是一切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的心。佛为了能够拔出我们一切众生的痛苦,为了赐予我们世间短暂的安乐和出世间究竟成佛的安乐,所以宣讲此经!
  “秘密”,也是指我们的佛性,因为我们不认识它,所以称秘密。对于诸佛是没有秘密可言的!像六祖惠能大师指点惠明开悟以后,惠明问:“还更有密意否?”惠能大师讲:“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里的“密在汝边”,就是指我们的佛性,不认识才是秘密,认识就没有秘密!
  另外,“秘密”是指此经完全是佛果地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都明白,以此称秘密!像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都如聋如盲,阿罗汉看到佛在道场中讲法,但和瞎子聋子一样,不能领会,从这个意义说“秘密”!此经既然如此之深,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要深信不疑,即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老实读经持咒,即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这就像净土法门一样“唯佛与佛能究竟”,我们是凡夫,不能看见十万亿佛国土外的极乐净土。但我们只要深信净土经典所说,即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不能完全了知净土,但只要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就能得到净土法门的利益!此经也是如此啊!
  “全身舍利”,“全身”是指一切诸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佛有三身,法身,也是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如自性,上面也提到“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修行首先要打开我们的本来面目,见到法身,然后从悟起修,圆成佛道!
  什么是报身呢?善导大师讲:“凡言报者,因行不虚,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故名为报。”简单说,即是果报之身。比如我们持五戒为因,得人身为果;修十善为因,得天身为果。而佛无量劫来,他的修行不仅仅是五戒十善,而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六度万行都圆满了,所以成就庄严圆满的报身!元音老人讲法时也提到,《华严经》上说的很清楚,善财童子看见弥勒菩萨的报身时感叹多么庄严,多么美好!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是得到了,后得智还没有得到,报身还没有圆满。而我是因为度众生的缘故,才福德圆满,感召弥勒阁,感召这个光明报身”。报身分为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是功德巍巍所感得的大身;他受用报身是吸引菩萨向上用功修行的,大小比一定,小菩萨现小报身,大菩萨现大报身。菩萨看到这光明美满的报身,会激发勇猛精进心,更加努力用功,以希望早日也证得这美好的报身。以前,释迦牟尼佛看见另外一尊佛,如光明三昧教火光三昧,身相非常庄严,非常欢喜羡慕,于是精进用功,于是提前七劫成就。
  应化身,是应众生机缘而显现的。比如释迦牟尼佛确实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老人家是应身佛。还有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从法身流出报化身,实际上是一体的!像《普门品》上也有:“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佛的化身是无量无边的,不仅能化有情众生,也能化无情众生,比如山河大地树木等,都可以化现!
  “舍利”是梵语,翻成中文为身骨、灵骨,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修行人戒定慧力熏修而成!现在有些人说,由于出家人长期素食,所以时间久了就能形成舍利子。世界上素食者很多,为什么没有舍利子呢?佛门弟子很多,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烧舍利子的!一定要有一定的修行功夫才可以!真正的舍利是非常坚固的,现在也听说有人走了以后烧出舍利子,其实也不一定是,它不一定坚固!舍利子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我们看赵荣芳老居士往生火化的光盘,他老人家的遗骨就烧成了佛像啊,这都是真实不虚的。老居士生前念佛非常精进,所以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瑞象!舍利,不仅是死了以后烧出来才有,近代也有很多大德讲法传法时感得天降舍利!
  印光大师也讲过舍利:“言舍利者,系梵语。此云身骨,亦云灵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又雪岩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又有人刻龙舒净土文板,板中出舍利者。又有绣佛绣经,针下得舍利者。又有死后烧之,舍利无数,门人皆得。有一远游未归,及归致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长庆闲禅师焚化之日,天大起风,烟飞三四十里。烟所到处,皆有舍利。遂群收之,得四石余。当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臆是精气神之所炼耳。以丹家见佛法中名相,不究本而著迹。故以己丹家之事,妄为附会耳。得菩提道则成佛。未闻炼精气神,先为舍利子,后为菩提珠而成佛也。丹家保固色身,谓其保之及极,则可成佛。此其一证。明眼人见之,不值一笑。丹家所谓性,所谓命,皆在色身神识上作活计。反谓佛教止知修性,不知修命。不知彼之所从事者,皆系佛教之所破除者。观四念处,自可了知。”
  舍利有三种:全身舍利,有些大德修持的非常好,命终后肉身不坏,就是所谓的“肉身菩萨”如六祖惠能大师、安徽九华山肉身殿的金地藏和尚;碎身舍利: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舍利子。如释迦牟尼佛荼毗后之舍利。黄念祖老居士讲过,只有佛的才能称为“舍利”,佛以下的称为“坚固子”,但我们现在都习惯了,都称为舍利子。法身舍利,就是指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包括祖师大德留给我们的智慧著作。
  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留给我们后人很多佛舍利,对佛舍利恭敬礼拜能灭无量罪业,增无量的福慧;将来必定能够解脱成佛!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云:“善男子等。假使世间若有愚童有情愚夫有情。愚惑有情老耄妇女愚痴僧尼。如是有情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及与舍利所置之物。带于身上不论昼夜。若净若不净。若触若不触。不离其身常可带之。所获功德无有所计比量。若顶上若颈上。若心前若背后。若两胁若腰闲带设利者。譬如世间犀牛之角。若人带之离水六尺。带舍利者亦复如是。离一切罪业恶业恶趣不能染着。善根渐生恶障渐离。善人自遇恶人自去。所作事业皆同佛行。同释迦牟尼如来故。其身即是世间应化故。即是清净法身大毘卢遮那佛。其人必入大涅槃位。于现身中证得无相法身大精进峰。是故当知十二大天金刚天等。一切灵祇常当守护。寿命延长见百秋已。命终决定上生都史多天宫闻法爱乐。更随志愿亦得往生十方净土。见佛闻法证不退地。”
  这是佛的慈悲,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殊胜善巧方便!现在所有国家都把佛舍利视为无上珍宝!我们很欢喜赞叹!但是我们个人很难能有佛的舍利。今天我们值遇此经,就相当于值遇了一切诸佛的全身舍利,这样的福报必定是我们无量劫来广修福慧的结果啊!所以我们要珍惜,要好好努力的修持!
  “宝箧印”是比喻。箧,是箱子一类的东西。“宝箧”是表此经咒把一切诸佛所有的功德都收摄在里面了!“印”是说,我们在诵经持咒之时,一切诸佛的功德都印在我们心里,全摄诸佛功德为自功德!这就像印章一样,印出来的字与印章的字是一样的!实际上我们诵经持咒是,要字字清楚了了分明,用经咒把我们闻性唤醒。这了了分明的是什么呢?说它是经咒也可以,说它是心也可以,咒心心咒打成一片,这就是“印”的意思,我们要清楚明了!
  “陀罗尼”,陀罗尼的意义很深,现在一般指长咒而言!翻成中文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密教之意,谓真言一一字能摄持一切教文诸法而不失,是为‘法持’,又名文持。真言一义能摄持无量义理而不失,是为‘义持’。真言具除灾招福等诸功德,故名‘咒持’。真言能令行者证得菩提智,认知诸法实相,故名‘忍持’。黄念祖老居士在《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当中也有解释:“陀罗尼”翻为总持、能持、能遮。能持就是他能够维持、保持住种种的善法,不让它散失。好象一个完整的碗,倒进了茶水,把茶保持住。碗要是裂了口,茶就漏了,就不行了。所以陀罗尼的意思,一个是能持善法,另一个是能遮恶法,就是消除抵制不好的东西,要是动了恶念,想要做坏事,陀罗尼有遮止的力量,能够使你做不成。所以得了陀罗尼,你的功德能够继续,保持不失;反之,要想做坏的事情,能防止你不去做,这就是陀罗尼的殊胜的地方。《大智度论》讲,你入了正定来修行,久了之后成陀罗尼。这些三昧更加上诸法实相的智慧,一起生出陀罗尼。三昧加上诸法实相智慧就出生陀罗尼,所以陀罗尼比三昧殊胜。三昧是心相应法,陀罗尼是心不相应法。什么叫相应法呢?就是你必须是一心专注,比如入定,你要摄心入了某一个禅定,这时才能出现三昧中的境界。“三昧”就是相应法。陀罗尼不是这样,你在生气,骂人,心里在烦恼,可是这个陀罗尼中所有的功德依然存在,你不失。所以一证到陀罗尼这事就好办了。还有,“三昧”你今生得到了,往往来生就没有了。陀罗尼就不是这样,你今生一得,多少生永得。所以陀罗尼两个特点:㈠虽在烦恼之中,陀罗尼的功德不失。㈡陀罗尼一得永得,多生不失。
  “经”梵语是“修多罗”,翻成中文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契众生之机。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是从真如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所以称上契诸佛之理;经典是佛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来宣说的,所以称下契众生之机。
  “经”者,径也,径就是道路,经典所说的道理就是由凡夫到佛果的路!
  “经”是法本,法的根本,将返本还原的方法,明显的指示出来!
  “经”有涌泉之意,一部经典它的义理是非常深的,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所以一部经从初发心到成佛,对它的理解都有深浅的不同!像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天!我们平时读的《佛说阿弥陀经》,我们看很简单,就是讲极乐世界的庄严,但看祖师大德的注解以后,才知道字字句句都有无量义啊,这就是涌泉的意思。所以我们以后学习经典,一定要看祖师大德的注解,不要自己从字面上去理解,这样看的很浅,并且非常可能错解佛经,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经”还有绳墨的意思。绳墨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在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这是比喻经是修行的规矩,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导去做,才能真正的成就!
  “经”还有结鬘的意思。结:是绑在一起;鬘:是花鬘。意思是贯串一切诸法,系于一处。
  “经”有贯、摄、常、法四义。“贯”,是将所有的道理前后连贯起来,使它不致断章脱节。就像作文章一样,要有开、承、转、结。经文就像用一条线把意义贯串起来似的。“摄”,是摄持所化之机,即所化的一切众生;无论你适合哪一种法门,在经里面都包含著。另外,佛教经典有很大的摄受力,不像世间的书籍看几遍可能味道就淡了很多,而佛经是越看越深入,意味无穷,越看越法喜充满,这是摄的意思。“常”是古今不变。佛经不可擅改一字,所谓“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很有可能一字之差,经文的意思就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印经时一定要严格校对,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读经也很有可能有些字读错读漏,我们也不要害怕不去读经了,作为凡夫的我们,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尽量读准确,万一不小心错了,末后加个补缺真言(嗡,嘟噜嘟噜,渣呀穆克,梭哈)就很圆满了。无心的,忏悔一下就很容易清净了;若是有意的就很不好!像有些做经忏法会的,别人给你钱,需要你诵一部《妙法莲华经》,由于时间紧,你故意念一遍《妙法莲华经》里面的《普门品》就算完了,那结果就很不好。一定要注意!另外,经典的意思也恒常如此,不会改变,这是讲“常”的意思!“法”是远近同遵。经中的诸多方便法门,是佛金口所说。不论是以前的众生,现在的众生,还是将来的众生都要循着这些方法去学,所以称作“法”!
  经题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是“辨体”,认识这一部经的理体,也就是说这部经的理论依据。“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一切的大乘经典都是根据实相的原理原则来说的。我们这一部经,是大乘了义的经典,是无上的经典,所以此经也不例外!
  什么是实相呢?实相的道理若要广说,一切的法门修行最后都是要归到实相的,在这里我们只是简单的来讲一下!若要真正的明白实相,必须大彻大悟后才可以,否则总是门外汉!
  实相很难讲,所谓“凡有言说,皆无实义”。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指月的标而已,我们应当依这些语言文字去看,不能总在文字上去分别思考!这就如同我们用手指指月亮,你应当顺者手指的方向看去,才能见到月亮;如果你只看手指,这样就永远见不到月亮了,甚至错认手指就是月亮,岂不大错!
  我们知道有三种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文字般若”,我们应当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最后所证的就是“实相般若”。不能只是研究文字,以为我懂了,也会给别人讲了,这就是“实相”。实际上你错了,你的研究思考总是落在分别意识当中,你没有见到“实相”,需要好好用功,大悟以后才真正的见到“实相”!
  “实相者,真实之相;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实相,就是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佛菩萨、大彻大悟之人才能真实明了,我们凡夫总是妄想分别执著,所见都是虚妄之相!实相有很多名称,“第一义”,“如来藏”,“大圆胜慧”,“一真法界”,“真如”等等,其实都是一回事!“实相无相”,无相,不是顽空断灭,不是龟毛兔角什么都没有。而是离开一切虚妄之相,《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最初用功的时候,不论是念佛持咒参禅等等,都要收摄身心!眼睛不要攀缘外面的色相,耳朵不要攀缘声尘,要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摄住,所谓“都摄六根”。比如念佛或持咒,要字字听的清楚,这样妄想就摄住了,有一字不清楚就是打妄想了。这样用功,功纯力极之时,忽然身体、思想都没有了,世界也没有了,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时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了了分明,就见到了我们的佛性,就见到了“实相”,翻过身来,“实相无所不相”,一切相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的,《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种种的色相,山河大地、男女老少等等,空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说一切色相就是我们的本性,即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性。”像虚云老和尚,五十七岁闭禅七送水,一次手拿着杯子接开水,没想到水浇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响,虚老开悟了。当时写了两个偈子,其中一个: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指人我皆空,思虑全消)春来花香处处香,山河大地是如来。”“山河大地”就是指一切相,“如来”即是我们的自性,这就是“无所不相”!
  我们对“实相”就简单介绍到此!至于本经的体性为什么是“实相”呢?在此经当中有:“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佛言:“谛听!思念莫忘!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就是指的“实相”,都在此经当中;佛所说一切经典皆是从“实相”中流出,所以“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诸佛如来的本体就是“实相”,所以“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由此可知,此经确实以实相为本体!
  由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以实相为本体,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是由本经出生,我们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只是我们无量劫的轮转六道,把本有的家忘记了,本有的体也忘记了,所以对这部经就陌生起来。现在大家发心听这部经,读诵修持,可以说是找到了回家的路,找到了成佛的路!
  下面是“明宗”,宗是宗旨,修行的纲领。我们要明白这一部经的纲领,简单说,就是要知道这一部经的主题内容,主要讲的什么!像我们平时念的《佛说阿弥陀经》,一部经的宗旨就是信愿持名!藕益大师讲“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佛说阿弥陀经》中,在经文的前段先说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来劝发大众的信心。经中所说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楼阁罗网等都是依报庄严;阿弥陀佛光明、寿命无量,诸大菩萨声闻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具足种种功德,是正报庄严。在经文当中佛劝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样的劝愿有三次;然后告诉我们应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就是整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宗旨!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宗旨是什么呢?后学认为,是以“信受修持为一经宗要”!为什么这样讲呢?经文当中,佛处处赞叹经、塔、咒的功德力用!这样的经文太多了,我们略取几段来看!
  赞叹经的有:“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妙华、妙香、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而为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
  赞叹塔的有:“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赞叹咒的有:“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
  佛广赞经、塔、咒的功德,就是要我们深信而已!经、塔、咒的殊胜功德,全体是佛果地境界!佛为我们说,我们只能了知一些,要彻底明白,必须成佛才可以!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讲的极乐世界一样,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完全明了,因为净土法门是佛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但只要深信佛语就可以了。深信佛语,即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依佛的教导去做,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此经亦复如是!我们要深信佛语,经中所说的种种功德利益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受”佛语,就能得真实利益!信了之后,我们要去“修持”啊。怎样“修持”呢?我们要依据佛在此经的教导去“修持”!既然“宝箧印经”那么殊胜,我们就要依据此经的佛的教导,发大心认真努力的读诵、书写、流通、装佛像宝塔当中,自利利他!既然“宝箧印陀罗尼”殊胜,我们就要至心的持咒,帮助有缘众生往生净土,广利一切众生!既然“宝箧印塔”殊胜,我们就应当礼拜宝塔、随份随力造塔,让一切众生有灭罪生福的殊胜对境,流通宝塔利益众生!这些“修持”的方法是佛在此经当中亲口所说,我们要依教奉行啊!
  所以此经是“以信受修持为一经宗要”!
  下面是“论用”,就是讲依照这一部经修持,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作用!比如《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以佛在阿弥陀经上的教导去做,信愿持名,利益作用就是往生净土不退成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藕益大师讲“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作用是什么呢?后学认为“此经以满世出世间一切愿为力用”!
  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一切众生都成佛!但往往我们还是求世间福报,佛菩萨慈悲也满我们的愿,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很多大乘经典当中也提到,你读这个经能得什么样的利益,有很多讲的都是世间福报!比如《地藏经》《普门品》《药师经》当中,就有很多都是提到的世间福。我们要清楚,这是佛随众生的根机所说的善巧方便,最终是引导我们出世成佛的!此经当中有很多提到世间福的经文。我们看几段:“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疠瘦衰蔽,人所恶*。是人惭愧,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这一段可以看出佛引导众生布施学佛)“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出世间的愿呢?就是有出离心,有成佛的愿!经文还有很多,再看几段: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满足六波罗蜜。”“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几段经文当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佛讲此经时,与会的大众根机不同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益,证不同的圣果。其中“或有满足六波罗蜜”,这就是指究竟圆满的成佛啊!所以此经是究竟一佛乘的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无二无别的!确确实实能满一切愿!
  所以,“此经以满世出世间一切愿为力用”!
  最后是“判教”,此经是大藏经密教部的经典!若依天台宗来说有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也称小乘教;通教,通于大小乘;别教,大乘经中所说教法不通小乘,专说大乘;四者圆教,法界自在,具足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碍法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圆教,圆满具足一切的经典!“判教”我们就简单讲到这里!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重玄义,下一讲我们来介绍翻译者和正式学习经文,今天就到这里!



第三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在上一讲我们学习了五重玄义,对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今天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讲解。在学习经文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此经的翻译者,“特进试鸿卢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不空法师,在这里是“三藏沙门”,“三藏”是律藏、经藏、论藏,即戒、定、慧三学之藏。律藏所诠释的是戒学;经藏所诠释的是定学;论藏所诠释的是慧学。历代能称“三藏”法师的并不多!我们知道,讲经的称为“法师”,如净公上人等;精通、弘扬戒律的称为“律师”,如近代的弘一律师等;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如世亲论师、月称论师等。这些大德一生的成就很高,但也不敢称“三藏法师”!不空法师称“三藏沙门”,是说他老人家遍通经、律、论三藏,在佛法上的成就是非常的高!“沙门”在印度是所有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沙门”就成了佛门修行人的专称。沙门翻成中文是勤息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古德也有说“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由此可知,“沙门”是很不容易称得起的。如果不能修戒定慧三学,灭除贪嗔痴等烦恼,不能认识心的本源,明悟心性,都很惭愧称“沙门”!“沙门”又分为四种:一、圣道沙门,是指修行证得圣果的人;二、说道沙门,是指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的人;三、活道沙门,是指持戒修行以道自活的人;四、污道沙门,是指不持戒律,不好好修行败坏佛门的人。不空法师当然是前三种“沙门”!我们把有关于不空法师的一些资料供养大家!
  “不空(公元705-774年),全名为不空金刚,唐代的著名译师,开无三大士之一。他是北印度人(有说他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属于婆罗门种性。幼年时代,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随舅父来到中国。因为他家住北印,所以是从陆路来的。十三岁的时候,礼在中国传密法的金刚智为师。年十五。正式落发出家。初学悉昙章,不空只用了十天就学会了。他的师父感到惊奇知道也将弘大法,就为他授菩萨戒。二十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其后即专门从事学习。他在学习过程中,其理解和记忆力,均超过常人。宋《高僧传》卷一《不空传》中说他“凡学声明论,一纪之功,六月而毕;诵文殊、普贤行愿,一年之限,再夕而终。其敏利,皆此类也。”不空要求学瑜伽五部三密法,金刚智愿传给他。三年之后,不空准备回印度去学。这时金刚智他求法心切,才向他传授五部灌顶及《大日经》苏悉地轨则等。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刚智在东京洛阳病逝,不空痛失所依、就遵照其师的遗命,拟去印度和狮子国寻求密法。他率领了一个三十七人的学法团,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有著名人物含光、慧譬等。先到南海(今广州),再乘船到达诃陵国(今瓜哇中部)。第二年(公元742年)就到了狮子国。当时的狮子国,大乘佛法流行,尤其是密法,盛极一时。不空到达之后,从普贤阿阇黎学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法坛。不空在狮子国,广求密典及诸大乘经五百余部,住了三年。后又游历五印度,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回到中国。在长安净影寺组织译场译经,并设坛灌顶传授密法。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受唐玄宗诏令去河陇,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至武威,十五年(公元756年)回到长安,住大兴善寺。在他之前,有些著名的译师从印度或西域带到中国的梵文经典,都分散存于各寺院。不空经唐肃宗李亨的许可,将玄奘、义净、善无畏、菩提流志、宝胜等入生前存放于各处的梵本,都集中到大兴善寺。他原意是想集中整理。但是不久,遇到唐武宗灭法的会昌法难,大兴善寺被毁,集中在那里的珍贵梵本,亦同遭厄运。不空晚年,曾派弟子含光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和玉华寺。他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逝世,终年七十岁。唐代宗封官号“司空”溢名“大辨正”。
  不空虽为印度人,但他幼年时就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精通梵汉语文。他被尊为密宗大师,又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在他的译经条件,远比印度;或西域来华的译人优越。唐代宗赞叹不空说:“和尚久证菩提,入佛知见,所翻经论,皆洞精微”。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载,不空的译经有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显教类、杂密类、金刚界类、大乐类和杂撰类。兹抄录部分经名如下: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金刚顶瑜伽被若理趣经》一卷、《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瑜伽念珠经》一卷、《奇特佛项经》三卷、《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金刚项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普贤行愿赞》一卷、《地藏菩萨问法身赞》、《出生无边门》一卷、《大吉祥天女经》一经、《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云请雨经》二卷、《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佛顶尊胜庄严经》一卷、《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佛项尊胜念诵法》一春、《受菩提心戒仪》一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大乘雄生论》一卷、《仁王经》二卷、《密严经》三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顶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珐念诵仪轨》一卷、《大乐金刚萨捶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大才广如来藏经》一卷、《金刚顶瑜伽中发阿祷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等。
  从以上经名即可看出,不空虽不排除显教经论,但他毕竞以密典为主。他在唐朝五十多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他们的国师。据说不空讲求戒律,曾有二千余人从他受比丘戒,被尊为说一切有部戒师之一。从他学密法的人很多,但真正继他后能传五部密法的只有六人,被称为六哲,他们是:金阁寺含新罗(今朝鲜)人惠超、青龙寺慧果、嵩福寺蕙朗、保寿寺元皎与觉超。其中惠果后来密法传给日本的空海,成为日本的一宗派,至今以高野助中心胜传不衰,此外,不空还有一名弟子名慧琳,疏勒人,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对经论的训诂、正字、考订和辑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学习。请看第一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这一段是此经序分当中的通序,也叫证信序!这段经文当中有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来证明此经确实是佛所说。
  一部经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序分就是序说这一部经的兴起因缘,序分又可以分为通序、别序。
  所谓通序,就是通于诸经,任何经典都有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实可信!或许我们会疑惑,《心经》没有六种成就啊。其实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是去掉首尾中间的一段,因为首尾的份量太大,为了重点突出所以删除未译!
  别序,又叫发起序,就是单表此经的发起因缘,每一部经典的发起因缘都不同,所以叫别序!从“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到“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是此经的别序。当然,对于此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有不同的分法,其实都可以。比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段,有些注解中把它判为正宗分,而蕅益大师的《要解》中把它判为别序,这只是分判的不同,都可以的。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标信顺;“我闻”是闻成就,标师承。“如是”是指法之词,在这里就是指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这一句最简单的解释是:“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释迦牟尼佛将要如涅槃之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一,佛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二,佛住世时,我们依佛安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三,佛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对待恶性比丘?四,佛住世时,所说言教容易让人生信,佛入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让人相信?佛分别回答到:一,要依戒为师;二,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三,对恶性比丘要默摈,就是不要与他争辩,不要理睬他;四,结集经典时,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这样就容易让人生信心!
  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感得佛陀的相好!因此大众生起三种疑惑,第一种疑惑是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涅槃,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为大家讲经说法;第二种以为是这或许是他方的佛来为大众讲法;第三是以为阿难尊者已经成佛了,否则他怎么能有这样的相好与讲法呢?阿难尊者登法座一讲“如是我闻”,大众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
  “如是”深一点解释,“如”就是真如自性,藕益大师讲“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是从真“如”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称“是”!虽然都是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但也有深浅广狭的不同!就像月亮一样,初五初六的的月亮只是月牙而已,十五的才是满月!这就比喻,有些大乘经典虽是称性而说但未尽极谈;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称性极谈的大乘经典,是十五的满月!我们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佛彻底大慈悲的流露,能令众生究竟成佛,经文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就是指的圆满成佛,所以此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一样都是十五的满月!
  “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闻”是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阿难可以翻成庆喜、欢喜,又可以翻成无染。净饭王听见自己的儿子成佛,又听见宫中生子,所以非常高兴,说:今天大吉,是欢喜的日子,这个小孩就叫欢喜吧。他随佛到了天宫、龙宫,见到其中极美的女人,都不生喜爱的念头,所以又称为无染。
  阿难尊者是白饭王的儿子,佛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他是佛的堂弟,在佛三十岁成道的那天他出生。佛成道的第二十二年,大众推选阿难为佛做侍者,阿难随侍佛陀二十七年,当然阿难出家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也有说二十五岁才出家的!那么阿难出家前,佛所说的经典他没有听过,那他是怎样结集经藏的呢?阿难出家后,请佛把以前所说的经典再说一遍,佛运用神力又为阿难说了一遍!阿难尊者的记性特别好,佛说的法,他听过后一字一句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涅槃》称阿难是多闻士,迦叶也称赞说:“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佛住世时,他示现证得的只是初果。佛入涅槃后,要结集经藏,因为阿难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所以阿迦叶尊者不允许他参加!于是阿难精进修行,在第七天晚上,很疲倦要在石头上休息的那刻证得了阿罗汉果!然后,五百阿罗汉在一起结集经藏,由阿难尊者诵出经典。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会不会记错佛所说的法?绝对不会错的,因为有五百阿罗汉在场,其中若有一人说这句经文我没听佛说过,这一句都不会被收录下来,所以结集的经典绝对是正确的!
  法华会上佛说,我和阿难他们都同时在空王佛处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喜欢多闻,“我常勤精进”,所以‘“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阿难就要护持我的法,也护持将来诸佛法藏,阿难的任务之一是“教化成就菩萨众”。阿难还没有成佛,但可以充当菩萨的老师,由此可知,阿难是法身大士的示现,来护持佛的教法!
  阿难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一是他集结经藏。若没有阿难尊者,我们恐怕读不到经典了,我们应当感恩阿难尊者!二传佛心印,他是禅宗二祖!禅宗初祖是迦叶尊者,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禅宗二十八代祖师,到中国来是禅宗初祖。三密典中称阿难为集法金刚(金刚位同如来)。密教教主莲花生大士出生以后,是从阿难那儿领受了释迦牟尼佛预嘱传授之法。所以阿难护持佛法是他的本愿。还有,佛的本意不想让女众出家,是阿难的帮助才有出家女众弟子!大家如果想多了解阿难尊者的事迹,可以看看《佛陀十大弟子传》当中对阿难的介绍!
  《金刚经》上:“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由此可知,不仅仅是阿罗汉,就连初果须陀洹圣人也已经离开了四相。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还称“我”呢?我们这种想法堕在了偏空当中。《金刚经》处处不坏假名,例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才不堕凡夫的有、二乘的无,从容中道,才契合第一义谛。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为“我”!
  “一时”是时成就,没有具体的时间。是佛与弟子聚会在一起的时候,佛观察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堪受大法,从大慈悲心中流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弟子们听受得大利益,说听完毕,所以叫“一时”!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对于经文一字一句都能记住不忘,时间也应该能记住啊,那为什么没有具体的年月呢?那是因为印度当时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很多的国家,佛在不同的国家教化众生,每个国家的历法不一样,所以用“一时”!
  另外,我们要知道,如果记录下来了时间,那么这部经典、法会就成为过去的了,我们没有份参加!而用“一时”,时间就是活活泼泼的。佛法确实如此,时间是我们众生的妄想产生的。我们诵经、持咒,念佛等等,如果能做到“一”,一就是一心不乱,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佛还在讲法!就像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在世时,有一次诵《妙法莲华经》,诵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豁然入定,亲眼看灵山法会还在,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这就是“一时’!如果我们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能像智者大师这样,那么佛还在讲此经!
  “佛”是主成就,在这里就是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入涅槃。大家如果想多了解的话,可以看《释迦牟尼佛传》!
  “佛”是梵语“佛陀耶”的简称,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就是“佛”!自觉,有别于我们凡夫的不觉,我们一切凡夫总是迷惑颠倒,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执著,二乘圣人是自觉了;觉他,有别于二乘圣人的自觉,二乘圣人自己是觉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不能像菩萨一样去觉悟一切众生,菩萨不但自觉而且能觉他;觉行圆满,有别于菩萨,菩萨自觉觉他,但觉悟还不圆满,而佛是断尽一切烦恼,圆满一切的德行,称为觉行圆满!“佛”还有本觉、始觉、究竟觉的意思,简单讲,本觉,我们的佛性本来就是觉悟的,所谓本觉本有;始觉,我们今天修行种种的法门就是开始觉悟了;我们修行到圆满成佛时就是究竟觉。若要广说“佛”字的意思那很多,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是处成就。“在”是住的意思。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因为法身无相,不能说它在哪里,所以说无所在;法身是遍一切处的,所以说无所不在。二、报身佛,有无量的庄严相好,在前面我们介绍过了,报身佛在莲花藏世界。三、应身佛,是应众生之机,所示现身相,或者在灵鹫山,或者在舍卫城等处,现在是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这是指佛的住处!
  “摩伽陀国”有时也写成“摩竭陀国”,“摩揭陀国”,其实是一样的,是以前中印度也有说是南印度的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印度以前称天竺,分东、南、西、北、中五区,共七十多个国家。摩伽陀国是佛住世时的十六大国之一。王舍城就在摩伽陀国,此国的频婆娑罗王,在佛成道之前曾经祈请佛成道后来度化他,佛成道后,他就成为佛的弟子,是佛的大护法之一。佛常在这个国家说法。
  “无垢园中宝光明池”,园称“无垢”,池称“宝光明”,这是以园池的德立名!由此可知,此园池的环境是非常的幽美!
  佛住世时,很多人对佛很恭敬,供养佛及僧众的处所都是非常好的!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印度北方矫萨弥罗国的地方。须达多长者听佛说法很感动,发心为佛建立精舍,祇陀太子的花园环境比其它地方都要好,所须达多长者想买下来。须达多长者很富有,并且经常帮助孤独可怜之人,所以“给孤独”是长者的美称。须达多长者与祇陀太子商量要买下花园,太子开玩笑说:“长者家里很富有,如果能够用黄金铺满花园我就卖给你!”须达多长者真的用黄金铺满花园,所以就买下来了。祇陀太子也要供养佛及僧众就说:“园是你的,可树根黄金你铺不到还是我的,我也供佛。”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所以称“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选中祇陀太子的花园呢?因为那里环境好,供养给佛及僧众是恭敬之心啊!
  所以我们读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要体会到对三宝的恭敬之心!印光大师也讲:“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我们要清楚啊!
  另外,我们知道境随心转,心净则国土净!佛的心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不为一切烦恼所垢染,所以称“无垢”;佛的智慧圆满,所以称“宝光明”,佛所住的园池就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
  “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这是众成就!众成就很重要,说明这部经不仅仅是我阿难一人听佛所说,还有很多的大众同闻,由此证明此经的可信!同时也可以由众成就当中看出此经义理的深浅,因为经是佛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来宣说,如果佛所面对的是一般初学的凡夫,可能就要讲浅一些的法;如果佛对的大众都是菩萨,那么所说的一定是大乘经典!
  在众成就当中在这一段当中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大菩萨;二、大声闻;三、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首先所说的是“大菩萨”,表明此经以“大菩萨”为正应之机!“菩萨”是简称,梵语的全称为“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或称“菩提萨埵”。翻成中文是“大道心众生”,“觉有情”。意思是说:一,菩萨是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之理的有情众生。不像阿罗汉只断除人我执,法执未除。所以菩萨是一种修行的果位,只要我们如理如法的修行,觉悟我、法二空之理,我们也是菩萨!二,菩萨能去觉悟法界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不像一般的阿罗汉一样不能生起广度一切众生成佛的菩提心。三,菩萨是慈悲与智慧并运,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修行六波罗蜜,以求究竟圆满觉悟成佛的有情众生!“菩萨”有很多的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在往上就是佛了!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和初果须陀洹一样;七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与阿罗汉一样。但小乘须陀洹,阿罗汉的神通智慧道力是不能与信位的菩萨相比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地前三贤”位的菩萨;十地之上是圣位菩萨!那什么是“大菩萨”呢?至少是八地“不动地”以上的菩萨!八地菩萨得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初住位也能证,但只有到八地才能“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八地菩萨得“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也就是佛的果觉智海。这样以上的菩萨才能称“大菩萨”!
  “大菩萨”希望自己快速的成佛,此经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满足六波罗蜜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可见此经能度大菩萨成佛!“大菩萨”的事业是广度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圆满的成佛,此经当中有“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样的经文很多。由此可知,此经能广度一切众生成佛!把“大菩萨”放在第一位,说明此经“大菩萨”为正应之机!
  另外,“大菩萨”还表明,我们如果能信受此经,如理如法的去修持,那么我们也是“大菩萨”的根性!从我们自身的修行来说,我们与大菩萨是有天壤之别的。大菩萨的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而我们只是六道轮回的生死凡夫而已,自身没有什么功德可言!但只要我们依照此经去修行,读经、持咒、造塔等等,我们就不比大菩萨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典密咒全体是佛果地的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读诵持咒就是全摄诸佛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而菩萨也是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佛功德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和大菩萨平等!就像净土法门一样,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莲池大师也讲:“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藕益大师讲:“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就是说,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佛所有的功德,我们念佛时就把佛的功德摄为自己的功德了。在念佛时就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圣是平等的,所以叫“齐诸圣于片言”!我们读诵此经持咒也是如此啊!我们修持此法,依仗经咒塔的功德,不仅自利,也能像大菩萨一样去利益一切众生。如经上:“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这样的经文是非常多的!由此可知,信受修持此经的都是“大菩萨”根性!有一些人不能相信修持此经,确实有这样的人,我以前就见到过,经典他也有,也看一看,但不读诵不修行。这也正常,我们也不勉强他一定要修持此法,毕竟每一个人宿世的善根不一样,学佛的缘分也不同!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典,深信不疑,努力的修持,自利利他,肯定是过去多生多劫中的善根福德成熟所致,所以要珍惜这样的机缘啊!
  其次是“大声闻”,“声闻”是指闻佛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悟道的人!“声闻”有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在后面的经文我们再解释。阿罗汉是声闻乘当中最高的果位。一般“声闻”是指的小乘,但这里是“大声闻”,就是回小向大的声闻,是大乘菩萨的种性!不像定性的声闻乘人,只求自了,生不起广度众生成佛的心!由此可知,此经确实是大乘法,为大乘根机的众生宣说!
  另外,“大声闻”还有表法的义趣!表示此经能令定性“声闻”回小向“大”!其实,声闻乘人也不是不度众生,他的发心修证不如菩萨之外,众生难度也是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地藏经》上说:“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实际上不仅是我们这个世界啊,他方世界也有这样的众生。在面对这样的众生时,若不是有很高的修证,即使发大乘心也很容易退转!像舍利弗尊者过去生中也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甚至连身体性命也愿意布施给众生,我们是比不了的。有一次舍利弗(过去生中的舍利弗)在路上遇见一个年轻人在大哭,于是上前询问道:“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啊?”年轻人讲:“我母亲害了不治之病,医生说需要修道人的眼珠煎药病才能好。活人的眼珠都不好找了,更何况是修道人呢?想到我病重的母亲正在受苦,我没有办法帮助,所以在这里痛哭!”舍利弗讲:“我是修道人,正想进一步的行大乘道,可以把眼睛布施给你,感谢你满足我的修道之心!”于是舍利弗用手把左眼挖出来给那个青年人。可是年轻人讲:“你错了,我要的是右眼!”舍利弗一听,糟糕!本来还打算留一只眼睛看东西,现在既然帮助人就要帮到底,于是又把右眼挖出来给青年人!可是青年接过眼睛,不但没有感激的话,还闻一闻说:“你是什么修道人,眼睛是臭的,怎么能给我母亲煎药?”于是把眼睛丢在地上,还用脚来踩!舍利弗没有了眼睛,但还听的到,于是叹了一口气,心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还是不要进修大乘菩萨行,还是注重自利的修行吧!
  过去生中的舍利弗,能到布施眼睛的程度,但还会退失大乘心,这是因为众生确实难度啊!同时我们要知道舍利弗是以自力来度众生的,用自己的眼睛布施嘛!这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根本做不到,我们还是随份随力就好,布施手,我们可以用手来打扫卫生、做饭护持道场等等,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如果以佛法利益众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诺那祖师也讲过:“在毗卢遮那佛时,有某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时有一大河与某湖相连,因天旱水涸,致河水与湖水,亦因之干断。湖内之鱼,天天被干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将湖内之鱼捞起来,一担一担送到河里去。但天旱甚剧,将此一担鱼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时,又见有许多鱼都干死了。某人叹气说:「得救的众生少,不得救的众生多,众生真难度!」彼时毗卢遮那佛化身对他说:「众生度众生,当然得度的众生甚少;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某闻此言,即求毗卢遮佛传授普度众生之法。毗卢遮那佛乃授以此咒(六道金刚咒:啊啊夏萨玛哈)。某念咒七遍后,所有已死之鱼均往生西方净土;未死之鱼,均消灭无量业障,随后均得往生成佛。”
  确实如此啊,“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我们此经有:“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我们只要努力的修持此法,这个我们只要发心都能做到,不是很困难!那么,就可以依仗经咒塔的功德利益一切众生了!
  “声闻”乘人能值遇此法,可以很方便的利益一切众生,自然能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所以就是“大声闻”,能令“声闻”回小向“大”!这是讲“大声闻”的表法义趣!
  众成就最后列出的是“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就是我们平时常听说的“天龙八部”,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人非人等”是总说与会的有的是人,有的是非人!最后列出天龙八部,表明天龙八部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都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所摄之机!此经可以利益一切的众生!
  “天”是六道最高的一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初禅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的无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欲界都还有男女饮食欲望,只是越往上越轻微而已!色界没有欲界的男女饮食欲望,但还有形色,很精微美妙!无色界没有形色只有心识,住在禅定中。
  很多的宗教都是以升天为究竟,而我们佛教是以升天为堕落,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自性当中有和佛一样的功德,我们不修行成佛,升天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啊!天道比人道的福要大的多,但天福也不究竟,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的。《法句譬喻经》就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帝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玉皇大帝”。弥陀经上的“释提桓因”!是第二层忉利天天主,他的五衰相现了,也就是天人要命终时现的五种衰相,衣服脏了,头上的天花枯萎了,腋下出汗了,身体臭秽,不乐本座等等,他知道自己要命终了,于是用神通观察,发现有一户陶人家养了一头驴,知道自己即将堕入驴胎,非常恐怖!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的依*,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间已到了驴腹里;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挣脱绳索四处乱窜,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制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并伤及腹内的幼胎,帝释因此逃过一劫。帝释感念佛陀的威德力,精进的奉持解脱之道,成为佛教的护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天福确实不究竟啊,纵然是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将来还是要堕落的。修行人应当用智慧观察六道当中没有一处是可乐的,就像《法华经》上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有出离心!
  黄念祖老居士也提到,以前,在孙权那个时候,佛法刚刚传来中国,孙权开过会议,他说:“我们这很好嘛,要不要佛教来呀?”于是有人对孙权说:“我们道教的圣人是以天为师,拿天当老师,效仿于天,而天是以佛为师啊!”经典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佛讲法有很多的天人都来听。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佛教是最究竟的教!
  “龙”也是佛教的护法。过去生中,它也是修行人,只是“乘急戒缓”,修行佛法很积极,但不好好的持戒!由于修行所以有神通,能大能小,能隐能显;由于不好好持戒,所以堕落为龙,还是畜生。所以我们修行人要好好持戒,否则纵然精进也可能堕落到八部鬼神当中去。《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由此可知持戒的重要。如果我们能严守佛的戒律,那么龙都会守护我们服从我们的!从前,罽宾国有一座寺院,附近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集在一起,用禅定的方法来驱逐它,但总没法把它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就跑了。五百阿罗汉很奇怪就问他:“你是用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的?”他说:“我不是用禅定的力量,只是平时严守戒律,守护轻戒,就像重禁一样!”由此可知严守戒律的功德不可思议啊!
  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般人没见过,但确实有龙,不是传说!中国人所画的龙,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胡须,有四足,身很长,尾很短,这和真龙差不多!龙有不同的种类,有金龙、白龙、青龙、黑龙,有胎生的龙,有卵生的龙,有湿生的龙,有化生的龙,又有虬龙、鹰龙、蛟龙、骧龙,又有天龙、地龙、王龙、人龙,又有鱼化龙、马化龙、象化龙、蛤蟆化龙。龙有四种苦:一、被大鹏金翅鸟所吞苦;二、交尾变蛇形苦;三、小虫咬身苦;四、热沙烫身苦。龙的职业是布云降雨。可是有五种情形不能降雨:一、火大增盛;二、风吹云散;三、阿修罗收云入海;四、雨师放逸;五、众生孽重。
  龙是佛教的护法,也护持修行人,我们要真实的用功修行才能有龙天来护法,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不好好修行连鬼神也看不其我们啊。有没有修行,我们可能会瞒得了一般人,但佛菩萨和龙天护法我们是瞒不了的,所以修道人要表里一如,不要自欺欺人!
  像宣化上人:“我在东北的时候,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果舜,他很用功修行,不到半年的时间,打坐能入定。在定中能知道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修持功夫颇到家。后来他自已到外边建一所茅篷,作为修行的道场。落成之日,请我去开光,我领四个徒弟前去,其中有两个徒弟已开五眼。当时我没有注意在茅篷的旁边有龙王庙,当天的境界来了,我们正在打坐的时候,那两个开五眼的徒弟们来到我面前说:“师父!茅篷外边来了十条龙,要皈依师父。我对徒弟说:你不要胡说,你怎知道他们是龙?他们皈依我做什么?我怎能做他们的师父?我没有他们那样大的本领。徒弟说:他们自已说是龙,现在跪在外边,一定要求皈依。当时正逢初夏,天旱无雨,田地的禾苗,差不多枯死。我对龙(化人身)说:你们皈依我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们是龙,专管下雨,现在哈尔滨附近很久没有下雨,非常干旱,明天如果下雨,那么,后天就给你们授皈依;若是不下雨,就不收你们做弟子。众龙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行雨,可是没有玉皇大帝的敕令,我们不敢下雨,否则,要受处分。我又说:你们到玉皇大帝座前对他说:哈尔滨有位出家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求在哈尔滨四周四十里之内降雨。这是我的条件。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雨,解除旱灾,在哈尔滨四十里以内,普降甘霖。第三天便给这十条龙授皈依,共同法名叫急修。他们皈依之后,隐形不见,去度化同类的龙。从此之后,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有水用,我在香港,香港有水用,我到万佛城,万佛城有水用。这不是奇迹出现,乃是因为十条龙及其眷属都来护法的缘故。”
  宣化上人是近代得道的高僧,一生的修行都很精进有成就,所以龙都去皈依护法,我们也要好好修道啊!
  龙的故事是很多的,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在上一讲我们把六种成就当中的“众成就”介绍到了“龙”,下面我们来看:“药*”,药*有时也称“夜*”,翻译过来是“捷疾鬼”“勇健鬼”的意思。它的动作非常快速,简直是飞毛腿,分为地行药*、空行药*、天行药*三种。“药*”也有善恶之分:恶的药*有时吃人,恼害众生;善的药*一般是指护持佛法的药*。这里天龙八部的药*是指的善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就是由地行药*转告给空行药*:“现在释迦牟尼佛证道成佛啦”,空行药*又传给天行药*,如是辗转传到诸天!我们出家男众受比丘戒时也是如此,当作法完毕成为比丘时,地行药*高声唱言:“善哉!善哉!此有正信男女,如法出家,受具足戒,当使人天增胜,修罗减损”,于是空行药*,天行药*,辗转赞美,声音传到第六天。魔王听到以后非常恐怖,恐怕有人修行,使佛界增多魔界减少,所以比丘有“怖魔”的意思。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上:“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由经文我们可以很清楚,修行一定要持戒,不能杀生,否则纵然有禅定多智,也很可能堕落为“药*”之类,我们要注意啊!
  “犍闼婆”就是“乾闼婆”,只是译音不同而已,翻成中文有寻香、食香、嗅香、香神等意思。他以香为食,住在须弥山南的金刚窟中,能在空中飞行。是忉利天主(帝释天)的奏乐神,所演奏的是俗乐。帝释天仍然爱著五欲,非常喜欢音乐。当帝释想听音乐时,只要燃起香,“犍闼婆”就寻香而至,演奏音乐。
  “诃苏罗”就是“阿修罗”,原梵文一样,只是用不同的汉字来写。翻译过来有非天、无端正、无酒三个意思。一、非天:就是说阿修罗有天福没有天德。他的脾气很大,嗔恨心非常强,经常与玉帝打仗。为什么阿修罗有天福呢?就是因为他过去生也修福,但在修福的时候还有脾气,恭高我慢。所以我们修行要注意,纵然是在修福,也不能以为自己了不起,不要有嗔恨心,不要有脾气,否则将来也很有可能成为阿修罗!二、无端正:女性阿修罗长得很漂亮,而男性阿修罗却非常丑陋,相貌毫不端正。“相随心转”嘛,心地清净慈悲,面相就庄严端正;嗔恨心重发脾气,面相就很难看,来生相貌也不好。所以我们要相貌好,也不要发脾气,心要清净慈悲!三、无酒:阿修罗生性好饮酒,但有一个时候找不到酒喝,索性把酒戒掉了。我们“五戒”当中就有不饮酒,所以修行人不要随便饮酒,除非你有病,非酒不能治愈才可以开缘。若修行人喜欢饮酒,恐怕连阿修罗你也比不上了。
  “阿修罗”比较特别,不仅天道有,人、畜生、鬼道也有阿修罗。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化生者身在天道;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他的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于降德而遭贬坠;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
  “迦楼罗”翻译过来就是“大鹏金翅鸟”,有种种庄严宝像,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它的身体非常庞大,翅膀就有三百三十由旬那么长,“由旬”有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三百三十由旬是大由旬。我们想想,到底有多大呀!他的食量也相当的惊人,经常以龙为食,每天要吃一条大龙(就是龙王)和五百条小龙(龙子龙孙)就像鸟吃虫子一样。后来龙族越来越少,龙王就找到释迦牟尼佛,请求佛的救度。佛为龙族受八关斋戒,并把把袈裟给它,分给龙族,每条龙的龙角上系一丝袈裟,这样就解救了被大鹏金翅鸟吃的苦难!大鹏金翅鸟没有龙吃以后,也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于是也来求佛:“我们是以龙为食,您救了龙,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了,您对龙慈悲,对我们不慈悲啊!”佛就告诉它们:“你们不要着急,从今天起,你们如果能受持三皈五戒,我就让我的弟子们吃饭的时候出食供养你们!”大鹏金翅鸟很欢喜的受持三皈五戒,不再吃龙。它们感念佛的恩德,成为佛教的护法!所以,我们出家人在大殿供佛也好,吃饭之前也好,都要出食,并念一首偈:“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出食时,一定要诚心的把饭送出,不能马虎!
  “紧那罗”翻译过来是“疑人”或“疑神”的意思。他的身体是人形,但头上生了一个角,使人看起来有似是人而又不是人的疑惑,而得到这个名称。紧那罗也有男女之分,男紧那罗马头人身;女紧那罗相貌端庄,声音绝美,能歌善舞。紧那罗也是帝释天的奏乐神,但它与乾闼婆不一样,乾闼婆演奏的是世俗音乐,而紧那罗演奏的是法乐。
  “摩侯罗伽”翻译过来是“大腹行”,就是以大肚子行走的大蟒蛇;有时也译为大蟒神,地龙等。据说摩侯罗伽是人的身形,但是它的头完全是蛇头的样子。在《维摩经略疏》卷二说∶“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天龙八部中的摩侯罗伽,在佛世时就皈依了三宝,成为佛教的护法!
  “人非人等”是总说!总结与会大众有的是人,有的似人而非人。“人非人”是天龙等八部众之总称,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弗问经》曰:“八部皆曰人非人。”《法华经义疏二》曰:“人非人者,八部鬼神本悉非人,,而变作人形来听说法,故云人非人也。”后面加一个“等”字,就是总结与会的所有大众。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摆在众成就的最后,表明他们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都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经》所摄之机!也就是说此经此法可以普遍的利益一切众生!
  “无量百千,前后围绕”说明与会的大众数量是非常的多。佛是说法主,所在之处即为正中,所以大众“前后围绕”!与会的大众有些我们能看到,有些我们是看不到的。但只要有佛说法,在佛周围一定有很多的菩萨与护法和很多众生。不仅如此,凡是有讲经,念佛,修行和经典所在的地方,都有很多的菩萨护法,像《金刚经》上:“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所以我们对一切经典要恭敬啊!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
  从这一段起进入到此经序分当中的别序,单表此经的发起因缘!这一段是为我们介绍祈请释迦牟尼佛应供的大婆罗门无垢妙光。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当释迦牟尼佛与大众聚会一处的时候。“大婆罗门”是说无垢妙光长者是婆罗门的种姓。佛住世是,印度当时分为四个种姓:一是婆罗门,是当时的宗教徒,他们主要从事祈祷祭祀等宗教活动,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在四姓当中地位最高;二是刹帝利,就是当时的王宫贵族和各级官吏等;三是吠舍,就是社会上从事农工商的平民阶级;四是首陀罗,就是奴隶,社会地位非常低。婆罗门认为,婆罗门是从大梵天口中生出来的,是清净的种姓,最尊贵;刹帝利是从大梵天的臂上生出来的;吠舍是从大梵天腿生出来;首陀罗是从大梵天脚底生出。佛成道后,不同意他们这样的说法,在很多经典当中都驳斥婆罗门的观点,在《长阿含经卷六·小缘经第一》记载,佛住世时,有两位婆罗门比丘婆悉吒、婆罗堕。他们跟随佛出家修道,却被其他婆罗门批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婆罗门种姓是从大梵天的口中出生的,所以只有婆罗门种姓才是第一清净种姓,其他种姓都是卑劣下*污秽的。而这两位婆罗门比丘却舍弃清净第一种姓,入刹帝利种姓的佛陀之法中修行,所以其他的婆罗门都看不起他们。佛陀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告诉两位比丘说:他们那些人都愚昧无知,却又狂妄自大。在佛法中,不讲种姓,没有我慢之心。如果有人在佛法中持种姓之别,有我慢心,那么他就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中都存在善恶生和由善恶业引起的善恶报,并不是说只有婆罗门种姓行善业和受善报而其他三种姓全部是行恶业和受恶报,婆罗门中也有行恶业受恶报的,其他种姓中也有行善业受善报的。所以并不能说只有婆罗门是清净的,而其他种姓都是污秽的。同时婆罗门也是由父母所生,并不是由大梵天的口中出生。佛陀告诉两位比丘,所有的佛弟子不论以前是什么种姓,什么出身,一旦在佛法中出家修遭,如果有人问是什么种姓的话,统统都要回答是沙门释种子。所有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要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
  “大婆罗门”当中有一个“大”字,说明无垢妙光不是一般的婆罗门,他已经皈依了三宝,是佛门弟子。佛住世时,确实有很多外道在遇到佛法以后,才知道佛法最究竟,都成了佛的弟子,像舍利弗、目键连等千二百五十比丘,本来他们都是外道,后来遇到佛陀的教化,知道以前所学都不究竟,所以都皈依了佛门,感念佛的恩德,成为佛的常随弟子!
  这个“大婆罗门”的“大“字与前面的“大菩萨,大声闻”的“大”字是一样的,说明无垢妙光长者,也是发了大乘心,所以能感得佛讲大乘了义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后面对于无垢妙光的介绍“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就是对“大”字的解释!
  “无垢妙光”这是大婆罗门的名字。“无垢”是说他远离了十恶的垢染,而“常行十善”;远离了外道的垢染,而“归信三宝”;发心远离了小乘,而“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妙光”是智慧之光,表明此大婆罗门很有智慧,经文当中“多闻聪慧”“智慧微细”就是妙光!
  “多闻聪慧”从这一句至以下几句经文,都是对无垢妙光长者的赞叹。这一句是说无垢妙光长者不孤陋寡闻而“多闻”,因为多闻才能“聪慧”,才能有一个比较,外道的学说他知道,佛法他也清楚,相比较一下才知道佛法是最究竟的,才能舍外道入佛法修行!我们今天入佛门修行,要想有智慧,还是需要“多闻”的!但“多闻”要有次第,刚进入佛门最好是一门深入,一门心容易定下来,心容易清净,心清净了才能开智慧。否则,一入佛门这本书也看,那本书也看,头脑就乱掉了,无所是从啊,所知道的都变成了记问之学,变成了佛学知识,很难得到太大利益,我们要清楚啊。如果我们是修净土法门的,那最初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净土经论,对于修学的理论方法能够比较明了,不会再被其它法门所转,这个时候可以去看看其它的经典,增广自己的见闻嘛。如果净土经论没有好好的学,看到这个经好没就读这个经,看到那个经好又去读那个经,到最后真的都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了,这样的人确实见过啊。“聪慧”就是聪明智慧,佛门当中的智慧不同于世间上智慧,世间上的智慧在佛法中叫“世智辩聪”是学佛的八难之一,障碍学佛。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世间的角度观点来衡量佛法,以自己的凡夫情见来看佛教,那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佛教的。要把自己的知见先放下,认真如法的学佛,到时候才能真正的开智慧,佛法中称“般若”,不是学问,而是你修行开悟以后所见的诸法实相,是一种证悟,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真修行只研究学问是不会明白的!
  “人所乐见”,人人都欢喜见到无垢妙光长者,正是菩萨所在之处,常令众生生欢喜心。为什么大家欢喜见到菩萨呢?因为菩萨常以“四摄法”利益众生。摄是摄受,菩萨以这四法来摄受众生,使众生能够入佛法修行。四摄法是:一、布施摄,布施有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若众生需要钱财,菩萨就以钱财布施;若众生好乐法,菩萨则以法布施;若众生身心不安,菩萨则行无畏布施,使众生得安乐。众生得到了利益,就会对菩萨生欢喜心,从而引导众生学佛。二、爱语摄,菩萨随顺众生的根性,说种种善言以抚慰众生,令心欢喜而入道修行。三、利行摄,菩萨的身口意所作所为,完全都是帮助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因为这样,众生欢喜亲近菩萨,菩萨则能引导众生修行佛法。四、同事摄,菩萨能知道众生的根性,随众生的根性化现种种的身份,和众生打成一片,令众生心生欢喜而入佛门修行。这就是菩萨度化众生的四摄法,我们也要好好的学习,能这样做,自然能令一切大众欢喜,我们才可以很好的帮助别人,同时自己的修行路上也可以很顺利。现在有很多人学佛,遭到家人的反对,甚至是因此诽谤佛法,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好啊,所以要好好的学四摄法!大婆罗门无垢妙光也是菩萨道的行者,行四摄法,修十善业,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所以人人乐见!
  “常行十善”,“常”是恒常不间断的意思,“行”是身体力行。我们学佛也要如此,不能断断续续,要有一颗长远之心,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成就!同时,也不能只是研究佛法,佛法讲得是信解行证,明白经典的道理后一定要去力“行”,才能得到利益,否则说的天花乱坠,还是不能了生死的。
  “十善”就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十善业我们学佛的都很清楚,但它的重要性不一定都能了解。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很清楚:“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业道”。由此可知,我们想要得到人天的身体,乃至将来想要成就佛道,一定要落实十善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现在很多人学佛,读了很多大乘经典,是不是真正能成就呢?不一定。如果你十善业都没有做到,读经修行等只是为将来的得度种一个因而已,今世不可能成就!我们看到有不少人学佛很多年了,也看了不少书,读了不少经。但看他的行为知道他不是真正的修行,每天还是烦烦恼恼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修行没有根啊。这就好比我们在水瓶中养的花一样,花暂时很鲜艳,但没有几天就枯萎了,因为没有根!学佛也是这样的,不论你修那个法门,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学密也好,十善业不落实都不能成就!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我们看到,韦提希夫人感觉到这个世界很苦,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向释迦牟尼佛请问修行方法,“唯愿世尊,教我思维,教我正受”。佛并没有马上告诉她方法,而是先告诉她:“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佛讲完三福后才讲的怎样修行。当然,经文的义理是很深的,我们看善导大师的注解《观经四贴疏》就会明白。不过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福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一切诸佛若不修三福就不能成佛!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小乘福,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福是以小乘福为基础,小乘福是以人天福为基础的,在直接一点讲,不论大小乘福,都要奠立在人天福的基础上,而人天福就很清楚的有“修十善业”!
  说到这里我们也有必要把五戒与十善的不同之处来说一下。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的前四条与十善业看上去是一样,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五戒中杀、盗、淫、妄是性罪,本性就是有罪的,不管你有没有受戒,犯了都有性罪。若受了五戒,如果犯了,在性罪上还要加一个破戒的罪。比如说杀生:有一只鸡,你没有受戒,把鸡杀了,你有性罪,但没有破戒的罪;若受了五戒,在性罪上还有一个破戒的罪,两重罪。如果你受五戒,没有杀鸡,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你有持戒的功德;若没有受戒,谈不上有什么功德,只是不与它解恶缘而已!当然,我们也不要害怕,受五戒要破根本重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若要破杀生重戒,得要有很多条件:前境是人,做人想,起杀心,兴方便,命已断。这些条件都具足才破根本重罪(破重罪在小乘戒律中称为断头罪,不通忏悔,但在大乘戒律中是可以忏悔的)。在这些条件中,缺一都不是重罪,比如杀的是动物不是人,也破戒,但就破戒而言不是重罪,忏悔可以灭破戒的罪,性戒不能灭,将来还是要受报的,不受戒犯性戒也是如此。十善就不同了,谈不上破戒不破戒之说,它就是善业而已!
  我们来逐条的看十善业。首先是“不杀生”,很多戒律都把杀生摆在第一位,可见这条很重要!我们学佛要学佛的慈悲,而众生都很爱惜自己的身命,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杀生。在《楞严经》上“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可见我们修行如果还杀生的话是很难成就的。纵然是我们是修念佛他力救度的法门,也尽量不要杀生,否则往生都是很大的障碍!以前也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2006年初,在徐州丰县有一位老太太叫许志安,80多岁,是佛门的居士,还受了菩萨戒。不小心喝了点洗洁精,身体越来越不好,于是大家就给她助念。她走了以后还助念了大概20小时,然后是换衣服,处理后事等。一切好像都没有事了,但过了几天她附在人身上就说,我死了以后到天上去了,我一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