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其心清净离染浊 彼无等者行斯道
时常以无畏的布施,来惠施给一切众生,普徧為令一切众生皆欣庆而快乐。行菩萨道的菩萨,其心非常清净,而能离开一切染汚混浊的思想,那是修无有可比菩萨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行门。
意业清净极调善 离诸戏论无口过
威光圆满众所钦 彼最胜者行斯道
修道人最重要的法,就是意业清净,也就是没有贪瞋痴三毒的行為。极度调伏刚强的思想,对一切众生都友好亲善。能离一切戏论,就不会造口业。因為没有过失,所以威光就圆满,就為一切众生所钦佩而恭敬。那是行最殊胜菩萨道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入眞实义到彼岸 住功德处心永寂
诸佛护念恆不忘 彼灭有者行斯道
入实相无相眞实的义理,已达到究竟湼槃的彼岸。住在无相功德处,心中常是寂灭快乐的,没有一切的烦恼。这种修行人,為诸佛所护念,常不忘记。那是消灭三界二十五有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远离於我无恼害 恆以大音宣正法
十方国土靡不周 彼绝譬者行斯道
远离我相我执和法相法执,就没有一切烦恼。我们為什麼有烦恼?因為有我(身体)的缘故。在道德经上说:「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能离开我(无我),就没有恼害。常用广大的声音来宣扬正法眼藏。这种法音,能广播到十方诸佛国土去,普徧一切,没有流传不到的地方。那是修不用譬喩而能说明眞理的菩萨,他所修的这种法门。
檀波罗蜜已成满 百福相好所庄严
众生见者皆欣悦 彼最胜慧行斯道
布施有三种:①财施:能救人的身命。②法施:能救人的慧命。所谓「法施為最」。布施之中,以法施為最有功德。因為讲经说法,令人开悟,永远离开众苦,得到眞正的快乐。③无畏施:有人在恐惧的时候,用善言安慰,令他没有恐惧。修布施的法门,能达到彼岸。布施功德圆满,就能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众生见到这位菩萨,心生大欢喜,而恭敬和供养。那是最殊胜智慧的菩萨,他所修的这种法门。
以上六首偈颂,是称讚第一行(欢喜行)菩萨所修的道路。
智地甚深难可入 能以妙慧善安住
其心究竟不动摇 彼坚固行行斯道
佛的智慧地,是非常之深,不容易进入。可是这位修饶益行菩萨,他用不可思议的妙智慧,善於安住在智地。因為有妙慧,所以其心究竟,不被境界所动摇。那是修坚固不动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法门。
法界所有悉能入 随所入处咸究竟
神通自在靡不该 彼法光明行此道
一切法界所有的理,都能进入。随著所进入的理处,都是究竟。因為有神通自在力,所以没有不包括在内。那是得到一切智慧光明的菩萨,他所修行的这种法门。
诸无等等大牟尼 勤修三昧无二相
心常在定乐寂静 彼普见者行斯道
所有一切无能可比拟的大寂默。常常动加修习定力,没有二相,也就是实相。心常在定中,欢喜寂静,无所不知,无所不见。那是普徧知见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行门。
微细广大诸国土 更相涉入各差别
如其境界悉了知 彼智山王行此道
在每粒微尘中,都现出广大诸佛国土。每个世界和每个世界互相摄入。此乃彼此之间有共同生存的关係。好像日球、地球、月球,乃至其他星球,都有互相吸摄的力量。可是各有各的形相,而不相同。因之,各有差别。在每个微细的世界和广大的世界中,所有种种的境界,修十行的菩萨,完全瞭解和详知。那是智慧犹如须弥山王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意常明洁离诸垢 於三界中无所著
护持众戒到彼岸 此净心者行斯道
持戒清净,意念常常光明洁净,而离开一切染垢。因為无垢的原因,所以对於三界中一切的境界,皆无所执著。也就是看破了、放下了。能护持一切众戒,便能到彼岸。这是严持戒律心境清净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行门。
以上五首偈颂,是称讚第二行(饶益行)菩萨所修行的道路。
智慧无边不可说 普徧法界虚空界
善能修学住其中 彼金刚慧行斯道
菩萨的智慧是无边无际,到了不可说的程度,不知有多少?普徧充满法界和虚空界。善於住在智慧中,而能修学智慧。菩萨的智慧,本来无边。再勤劳修学智慧,更為无边。那是修金刚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的法门。
三世一切佛境界 智慧善入悉周徧
未尝暂起疲厌心 彼最胜者行斯道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境界,用智慧来入诸佛的境界,完全周徧而无餘,未尝暂时生起一念疲倦和厌烦的心,那是修最殊胜法的菩萨,他所修行的法门。
善能分别十力法 了知一切至处道
身业无碍得自在 彼功德身行此道
修无违逆行的菩萨,善於能分别十力法,明瞭知道一切至处道。也就是知道五戒十善之行门,又知道四諦六度之法门种种的道理。身口意三业清净,等到无碍自在力。那是修一切功德身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十方无量无边界 所有一切诸众生
我皆救护而不捨 彼无畏者行斯道
在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中,所有一切众生,也就是无量无边。我能救度爱护所有一切众生,绝对不捨弃一个众生而不救护。那是修无所畏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以上四首偈颂,是称讚第三行(无违逆行)菩萨所修的法门。
於诸佛法勤修习 心常精进不懈倦
净治一切诸世间 彼大龙王行此道
修无屈挠行的菩萨,他对於一切诸佛所说的法,常勤修习,时时刻刻在精进,心不懈怠,也不疲倦。清净修治一切诸世间。那是修大龙王行的菩萨,他所修的这种法门。
了知众生根不同 欲解无量各差别
种种诸界皆明达 此普入者行斯道
菩萨能瞭解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各有不同。众生的欲念和见解,是无量无边,各有差别。众生有种种界,菩萨皆能明白而通达,没有一切障碍。这是修普入菩萨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十方世界无量刹 悉往受生无有数
未曾一念生疲厌 彼欢喜者行斯道
在十方世界中,有无量无边的刹土。菩萨本著所发的愿,而到无量无边刹土去受生。经过无数次的生死,未曾在一念之中,生起疲倦和厌烦的心。菩萨的愿力,普度众生。到没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众生,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到所有的地方去。观察何方众生可度时,便到何方去度众生。又可以说,观察何道(六道)众生该度时,便到何道受生。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来教化,这样能有立竿见影之效果。那是修欢喜精进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普放无量光明网 照耀一切诸世间
其光所照入法性 此善慧者行斯道
菩萨能普徧放出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网。把一切世间的黑暗,统统照耀成為光明。这种光明,照耀众生,入其法性中,令发无上菩提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力。这是修善有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震动十方诸国土 无量亿数那由他
不令众生有惊怖 此利世者所行道
菩萨以神通力量来震动十方诸国土。在每个国土中,皆有十八种震动的现象。有无量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国土,虽然都在震动,可是不令一切众生有所惊吓恐怖。这是修利益世间众生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以上五首偈颂,是称讚第四行(无屈挠行)菩萨所修行的法门。
善解一切语言法 问难酬对悉究竟
聪哲辩慧靡不知 此无畏者所行道
修离痴乱行的菩萨,他善於瞭解一切语言法。又有辩才无碍,又有无量智慧。如有人来问难,或者故意来问难,菩萨有四无畏(总持无畏、知根无畏、决疑无畏、答难无畏),所以能应酬对答各种问题,皆到究竟处。令所问难的人,得到满意的解答。菩萨晓得世间和出世间的聪明和哲理。因為菩萨有辩才有智慧,所以知道世出世间的一切学识。可以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是修无畏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善解覆仰诸国土 分别思惟得究竟
悉使住於无尽地 此胜慧者所行道
世界有各种不同的形相,有的是覆世界,有的是仰世界。菩萨善於瞭解诸国土的体性。分别来思惟诸国土的覆仰体性。怎样成為覆世界?怎样成為仰世界?皆得到究竟的答案。能令一切世界,都住在无尽地,也就是住在无尽劫中。这是修殊胜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行门。
以上二首偈颂,是称讚第五行(离痴乱行)菩萨所修行的道路。
功德无量那由他 為求佛道皆修习
於其一切到彼岸 此无尽行所行道
修善现行的菩萨,所有的功德是无量那由他那样之多。功德是成道果的基础。好像建筑高楼大厦,一定要把地基造得坚固。否则,所造的大楼,不久卽将倾倒。菩萨為求佛道,而修习一切功德。对於一切功德,皆作到圆满,也就是到彼岸。印度的习惯,无论什麼事情做完了,就说到彼岸(波罗蜜多)。这是修无尽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行门。
超出世间大论师 辩才第一师子吼
普使羣生到彼岸 此净心者所行道
论师(指外道而言)有世智辩聪的能力,但是没有出世间辩论的智慧。菩萨的智慧,超出世智辩聪的范围之外。他的辩才无碍,能驳倒一切外道论师的谬论,皆能降伏,称為第一。好像师子大吼一声,吓得百兽俱惊,俯首拖尾而逃。菩萨怀著慈悲的心,普徧用善巧方便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明白修行离苦得乐的道路,普令他们皆到彼岸。这是修清净其心如虚空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以上二首偈颂,是称讚第六行(善现行)菩萨所修行的道路。
诸佛灌顶第一法 已得此法其灌顶
心恒安住正法门 彼广大心行此道
修无著行的菩萨,将要成佛的时候,承蒙十方诸佛来擧行授灌顶的仪式,所以灌顶是第一法。已经得到甘露灌顶法之后,称為法王之子,卽是佛的眞弟子。其心恒常不动,也不退转。安住在正法眼藏中。那是发广大菩提心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一切众生无量别 了达其心悉周徧
决定护持佛法藏 彼如须弥行此道
所有的众生,分為无量的种类。一般来说,众生分為十二种类:①胎生②卵生③湿生④化生⑤有色⑥无色⑦有相⑧无相⑨非有色⑩非无色?非有相?非无相。在每一种类中,又分出无量种类,所以有无量的分别。虽然众生有无量,可是菩萨在一念之中,完全明瞭而通达一切众生心,周徧而尽知。菩萨决定护持佛的正法眼藏。那是修须弥山一样坚固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能於一一语言中 普為示现无量音
令彼众生随类解 此无碍见行斯道
菩萨能将每一种语言中,普徧為众生示现无量的音声。令一切众生,随其种类而各得到瞭解。换言之,天上的人闻之,是天上的语言。人间的人闻之,是人间的语言。畜生闻之,是畜生的语言。所谓「菩萨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修无碍见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一切文字语言法 智皆善入不分别
住於眞实境界中 此见性者所行道
一切文字的法,一切语言的法。菩萨的智慧,善入其中,不起分别。住在眞实的境界中,不动不摇,不出不入。这是见到自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以上四首偈颂,是称讚第七行(无著行)菩萨所修行的道路。
安住甚深大法海 善能印定一切法
了法无相眞实门 此见实者所行道
修难得行的菩萨,安住在甚深微妙的大法海中,善於印定一切法、瞭解一切法、深入一切法、明白一切法,是无相的、是寂灭的、是眞实的法门。这是修见眞实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一一佛土皆往诣 尽於无量无边劫
观察思惟靡暂停 此匪懈者所行道
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国土,菩萨都去到那里教化众生。经过无量无边那样多的劫,在观察在思惟,一切众生的根性。时时刻刻在想,用什麼法门来教化众生?他没有暂时停止的时候。这是不懈怠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无量无数诸如来 种种名号各不同
於一毛端悉明见 此净福者所行道
无量无数的佛,都是由不懈怠而精进所成就的。如果没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為众生,这种人会有成佛的希望。否则,不得其门而入。虽然在修行,也是白费工夫。你们想一想,那位佛是由自私自利而成就?恐怕尽未来际,也找不到。诸佛的名号,有种种不同。菩萨都在一毛端上,清清楚楚见到无量无边的诸佛,统统坐在莲华座上,大转妙*轮。这是修清净福田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我们修道的人,要立功、立言、立德,这是最重要的法门。可是不必到远处去找,就在金山寺便能找到。是什麼呢?简而言之,第一不要懒惰。第二不要自私。為金山寺做工,就是立功。护持三宝,就是立德。讲经说法,就是立言。这三项作到圆满,功德无量。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修道人,不要有独善其身的思想(小乘法),要有兼善天下的行為(大乘法)。兼善天下,就是為利益众生来做事情。浅言之,不要為自己做事情,要為大众做事情。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这是大公无私的精神,人人可以效法,人人可以自在。独善其身,就是為自己不為人。為自己做事情,而不肯為大众做事情。所谓「自利不利他,自觉不觉他,自度不度他。」这是自私的邪见。
我们修道的人,要守本份。把自私的心放下,把道德心提起,一切為大众著想。凡是有利益大众的事,尽力而為之,不计较利害得失。有一分力量,就尽一分力量;有十分力量,就尽十分力量。把公事当作私事,人人能如是行,家庭焉能不和睦,社会焉能不安定,国家焉能不富强,世界焉能不和平。由此观之,自私是万恶之首。一定要把它消灭,不让它兴风作浪,搞得天下大乱。
一毛端处见诸佛 其数无量不可说
一切法界悉亦然 彼诸佛子行斯道
在一根毫毛的端处,能见到十方诸佛。诸佛有无量无边不可说那样之多。有无量无数的毛端,有无量无数的世界,有无量无数的诸佛。在一切法界也是这样的情形。那是一切眞正佛的弟子们,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无量无边无数劫 於一念中悉明见
知其修促无定相 此解脱行所行道
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得到神通妙用,能知三世无量劫数,能将三世的时间移动。也就是将过去世转為未来世,将未来世移到过去世,互相搬家,而无障碍。所以在一念之间,能清清楚楚见到三世无数劫。知道有长的劫,有短的劫,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形相。这是修解脱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能令见者无空过 皆於佛法种因缘
而於所作心无著 彼诸最胜所行道
菩萨用神通智慧的力量,令众生见到他之后,都有感应,没有空过。凡是见到菩萨的身相,或闻到菩萨的名号,皆得智慧。对於佛法种下善的因缘,而发菩提心。菩萨所行所作,是為修一切功德。是為教化一切众生,所行的行门,心无著住。认為这是应该的本份,所以行所无事。那是修最胜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那由他劫常遇佛 终不一念生疲厌
其心欢喜转更增 此不空见所行道
菩萨在那由他劫中,时常遇到十方诸佛,而承事供养。始终没有在一念之中,而生出疲倦和厌烦的心。菩萨供养十方诸佛,不但不疲厌,反而更為欢喜,一天比一天增加。这是不空见佛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尽於无量无边劫 观察一切众生界
未曾见有一众生 此坚固士所行道
菩萨能穷尽无量无边劫,来观察所有的众生界。虽然在观察,但是瞭解众生是空的,不生一切执著。不会说我度了多少众生?所以才说,未曾见有一众生。因為菩萨是通达一切诸法实相理体,所以无所著住。这是修坚固行為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以上八首偈颂,是称讚第八行(难得行)菩萨所修的法门。
修习无边福智藏 普作清凉功德池
利益一切诸羣生 彼第一人行此道
修善法行的菩萨,要修习无边福和智。福慧双修,功德才能圆满。如果修福不修慧,所谓「大象掛瓔珞」。如果修慧不修福,所谓「罗汉托空钵」。这是不平衡的修法,所以才有这种的果报。旣修福又修慧,福慧圆满,卽成两足尊,所以修习福智藏。
菩萨发愿作為一切众生的清凉功德池,令众生的身心得到清凉,没有热恼的病。令众生得到法喜充满的利益。那是第一人所行的菩萨行,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法界所有诸品类 普徧虚空无数量
了彼皆依言说住 此师子吼所行道
在法界中,所有一切诸品类(一切众生),有尽虚空徧法界那样多的品类。菩萨了知诸品类是依赖言说而住。如果没有言说,那麼一切众生也不存在了。这是大师子吼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能於一一三昧中 普入无数诸三昧
悉至法门幽奥处 此论月者行斯道
菩萨能在一一三昧之中,普入无数诸三昧中。也就是在一三昧中,能普入一切三昧;但一切三昧,还没有离开一三昧。完全到了佛法究竟最微妙最难思的境界。这是长时间修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忍力勤修到彼岸 能忍最胜寂灭法
其心平等不动摇 此无边智所行道
修道的人,第一要修忍力。忍力修到家,就有定力。有了定力,不会被境界所转。為什麼有无明火?因為不能忍。為什麼不能和睦相处?因為不能忍。為什麼看不破放不下?因為不能忍。如果一切能忍,就把一切困苦艰难打破,没有一切的麻烦。能勤修忍力,就能到彼岸。修忍力的功夫,才能得到最殊胜的寂灭法,也就是无生法忍。所谓「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於心。」这时候,其心平等,而不动摇。这是有无边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於一世界一坐处 其身不动恆寂然
而於一切普现身 彼无边身行此道
在一个世界中一棵菩提树下坐,其身其心皆不动,恒常入寂灭的境界。而能在十方世界中的一切菩提树下,普徧示现其身,坐在金刚座,宣说妙法。那是修无边身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无量无边诸国土 悉令共入一尘中
普得包容无障碍 彼无边思行此道
菩萨用神通的力量,能将无量无边诸佛国土,完全摄入一粒微尘中。世界虽然大,微尘虽然小,可是无量的世界,普徧包容在一粒微尘中,而世界和世界之间,互相没有障碍,这是神通妙用所现出的境界。那是修无边思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以上六首偈颂,是称讚第九行(善法行)菩萨所修行的道路。
了达是处及非处 於诸力处普能入
成就如来最上力 彼第一力所行道
修眞实行的菩萨,知道佛的十力。明瞭通达是处和非处。成佛道是是处,堕地狱是非处。菩萨对於佛的十种智慧力量,不得明瞭,而且又能普入。成就佛的最上的力量。那是修第一力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过去未来现在世 无量无边诸业报
恆以智慧悉了知 此达解者所行道
众生的业力和果报,虽然在三世中,有无量无边那样之多。可是菩萨以智慧来观察,完全了知。这是能通达瞭解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了达世间时非时 如应调伏诸众生
悉顺其宜而不失 此善了者所行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菩萨有大智慧,能了达世间一切众生的善根,是成熟或是未成熟?应得成熟者,令其成熟。应得解脱者,令其解脱。知道是时非时,而应时来调伏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总是来得正是时候,而不失去时机。这是善於明瞭时非时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善守身语及意业 恆令依法而修行
离诸取著降众魔 此智心者所行道
菩萨善於守护身口意三业清净,令十恶不生,十善常在。令一切众生依法修行,依教奉行,离开一切执著、降伏一切众魔。修道的人,如果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就能降伏天魔,调伏外道。这是有大智慧心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於诸法中得善巧 能入眞如平等处
辩才宣说无有穷 此佛行者所行道
菩萨对於一切法中,得到善巧方便的智慧。能入眞如实相的平等处,得到辩才无碍,能宣说佛法,没有穷尽的时候。这是行佛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陀罗尼门已圆满 善能安住无碍藏
於诸法界悉通达 此深入者所行道
菩萨对於一切总持的法门,已经都得到圆满。善能安住在无碍法藏中,对於十方所有法界,都通达无碍。这是深入法界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三世所有一切佛 悉与等心同智慧
一性一相无有殊 此无碍种所行道
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都和这位菩萨的心是相同,智慧是相等。旣是一性和一相,没有两样。这是修无碍种智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已决一切愚痴膜 深入广大智慧海
普施众生清净眼 此有目者所行道
因為已经把愚痴膜剔除了,所以能深入广大的智慧海,普徧施予众生清净的智慧眼。这是有智慧眼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已具一切诸导师 平等神通无二行
获於如来自在力 此善修者所行道
菩萨已经具足一切大导师的智慧,得到平等神通,无二的行门,获得佛的自在神通力。这是善於修菩提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徧游一切诸世间 普雨无边妙法雨
悉令於义得决了 此法云者所行道
菩萨為教化十方一切众生,所以普徧周游一切世间,普雨无量无边的妙法雨。令一切众生对於诸法的义理,都能得到决定的瞭解。这是修法云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能於佛智及解脱 深生净信永不退
以信而生智慧根 此善学者所行道
菩萨对於佛的智慧和解脱的法门,深深生出清净的信仰,没有丝毫的怀疑,永远不生退转心。因為信的缘故,所以生出智慧的根。这是善学佛法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能於一念悉了知 一切众生无有餘
了彼众生心自性 达无性者所行道
菩萨能在一念之中,了知一切众生的种种界、种种解、种种根、种种性,而无有遗漏。又了知一切众生的心和自性,也不离佛性。这是通达无恶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法界一切诸国土 悉能化往无有数
其身最妙绝等伦 此无比行所行道
娑婆世界和十方微尘数世界,合為法界。这法界是徧满十方虚空界。在法界中,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虽然有这样多的刹土,可是菩萨能化分无量身,而到诸佛刹土去教化众生。这位菩萨的身体,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没有其他菩萨可比的,所以说其身最妙绝等伦。这是修无比行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佛刹无边无有数 无量诸佛在其中
菩萨於彼悉现前 亲近供养生尊重
诸佛的刹土,是没有数量那样的多,有无量无边诸佛在其中教化众生。修眞实行的菩萨,他能到每个刹土去亲近诸佛、承事诸佛、供养诸佛,生出尊重恭敬之心。
菩萨能以独一身 入於三昧而寂定
令见其身无有数 一一一一皆从三昧起
菩萨能用独一无二的报身,入於三昧,寂然不动。可是又能多身从三昧出,令一切众生见到无量身。每个身都是从定中化现出来,所谓「千百亿化身」。
菩萨所住最深妙 所行所作超戏论
其心清净常悦乐 能令众生悉欢喜
菩萨是无所住,无所不住。没有一处是菩萨所住之处,也没有一处不是菩萨所住之处,这种境界是最深妙的。菩萨所行的法和所做的事,都是最深妙最眞实,绝对不做虚偽的事,也不说戏论的话。菩萨的心是清净的,没有妄想,更无杂念,也没有一切的执著和烦恼,所以常常是快乐。不但自己喜悦,亦令众生常欢喜,所谓「皆大欢喜」。菩萨是欢喜,所以众生见他也生欢喜。好像一面大圆镜,灼然明亮无染。镜子在你面前现出,你若是欢喜,镜中人也欢喜。你若是忧愁,镜中人也忧愁。这个道理很浅显,人人皆知。再擧例子来说明,你恭敬他人,他人就恭敬你。你对人不好,人对你也不好。你布施於人,人也布施於你。这是对待法,和明镜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慈悲对待众生,众生也慈悲对待我们,这是相对法。
诸根方便各差别 能以智慧悉明见
而了诸根无所依 调难调者所行道
一切众生的诸根,各不相同。教化的方法也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观机逗教,因人说法。他能明瞭一切众生的根性,是无所依靠,业性也是空的。这是能调伏难调刚强众生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能以方便巧分别 於一切法得自在
十方世界各不同 悉在其中作佛事
菩萨能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门,来分别教化一切众生,想用什麼方法来教化,什麼方法就现前,皆得到自在。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众生,他们的根性皆不相同,菩萨能在十方世界众生中,大做佛事。
诸根微妙行亦然 能為众生广说法
谁其闻者不欣庆 此等虚空所行道
众生的六根,都很微妙。我们修道,就是紧守督策六根,不被六尘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这就有定力。修行的功夫,也是这样的情形。菩萨能為一切众生,广说不可思议的妙法。无论那个众生,闻到这种妙法之后,便生欣庆心。这是等於虚空无所著的菩萨,他所修行的法门。
智眼清净无与等 於一切法悉明见
如是智慧巧分别 此无等者所行道
菩萨具足清净的智慧眼,没有人能和他相等的。对一切诸法,完全瞭解而明见。像这样的菩萨,用智慧善巧来分别,教化一切众生,令他们反迷归觉,离苦得乐。这是无可比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修道人,首先要修没有欲念的法门。没有欲念的人,其思想是清净的,其行為也是清净的,什麼也不贪求。旣不贪名,也不贪利,一切无所贪,那就清净。这种境界,是无人可以比拟的。这菩萨对於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明,门门皆通。若有欲念的人,什麼也不清净,终日被五欲所支配,到处起惑造业,死后还要堕三恶道。
所有无尽广大福 一切修行使究竟
令诸众生悉清净 此无比者所行道
修福要修广大福。怎样修呢?要供养三寳、恭敬三寳、护持三寳。修六度万行,才能得到究竟的福。然后再作清净福田僧,给众生作為福田。众生供养三寳,是给自己广种福因。这是无可比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在印度有两种外道:一為修持牛戒、一為修持狗戒。他们非常认眞的修行。為什麼?因為外道都有点天眼的神通,但是不彻底。他们看见牛狗死后,可以升天。但不知牛狗為何升天?这中间的因果,他们一概不知。於是盲目地修行,学牛狗的生活,认為是升天的捷径。有一天,修持牛戒和狗戒的行者,来到佛所,请教於佛,持牛狗戒的后果如何?佛说:「你们持牛狗戒,如果修到最圆满时,来生可做牛狗。」这两个外道闻之,痛哭流涕地说:「请佛慈悲,為我们说其因缘。」佛说:「牛在往昔不孝顺父母,所以今生為牛。可是牠在往昔时,曾修福修慧,有广大的功德。 今生将不孝父母的罪业消尽,所以死后升天。狗也是这样的情形。」这两个外道,蒙佛的开示,豁然大悟,乃皈依佛,修行正法,后证得罗汉果位。
普劝修成助道法 悉令得住方便地
度脱众生无有数 未曾暂起众生想
菩萨普徧劝说一切众生,修行成道的法,不修无益的法,令一切众生都住在方便地。所度脱的众生,虽然有无数无量之多,但是心中不执著,未曾在暂时间生出度众生的自满思想。
一切机缘悉观察 先护彼意令无諍
普示众生安隐处 此方便者所行道
菩萨常常勇猛精进,恒修六度万行。虽然教化众生,但是只要有一切机缘,普徧观察,先用方便法来调伏众生的刚强思想,令其不起諍论。他普徧指示众生到达安隐的地方,也就是清净寂灭处。怎样才能去呢?先破无明,后显法性。卽是除去一切欲念、断绝一切执著。这是行善巧方便法门来教化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无量无边智
於诸四众无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
菩萨成就最无上第一的智慧,乃具足无量无边的一切种智。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之中,不被大众的威德所畏。菩萨已有四无所畏的成就。这是方便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一切世界及诸法 悉能徧入得自在
亦入一切众会中 度脱羣生无有数
一切世界和一切诸法,菩萨能完全徧入,而得自在。也到一切众海会中,所度脱的众生,无可数的。
十方一切国土中 击大法鼓悟羣生
為法施主最无上 此不灭者所行道
菩萨在十方一切国土中,击大法鼓,演说妙法,令聋子的众生,能听到音声。令哑吧的众生,能够说话。令瞎眼的众生,能看见东西。这大法鼓的音声,能震醒睡觉的众生,令他们统统觉悟。菩萨以法施人,所谓:「诸布施中,以法施最」為人说法,最有功德。為法施主(讲经说法)是最无上,无人可比拟的。这是功德不灭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一身结跏而正坐 充满十方无量刹
而令其身不迫隘 此法身者所行道
菩萨虽然身结跏趺端然而坐,可是在十方无量刹中,都充满菩萨端坐的身,其身觉不迫隘,也就是互相不拥挤。这是法身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能於一义一文中 演说无量无边法
而其边际不可得 此无边智所行道
菩萨善解一切义,在一义一文中,能演说无量无边的妙法门。找它的边际是不可得。换言之,在无量无边之中,还有无量无边,是重重无尽,无尽重重。这是无边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於佛解脱善修学 得佛智慧无障碍
成就无畏為世雄 此方便者所行道
菩萨对於佛的解脱法门,善於修学。所以得到诸佛的智慧,没有障碍。成就无畏的大威德,為世间的大英雄。这是善巧方便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了知十方世界海 亦知一切佛刹海
智海法海悉了知 众生见者咸欣庆
菩萨能了解知道十方世界海,是怎样成、住、坏、空,也了知一切佛刹海,是怎样成、住、坏、空,也了知智慧海是怎样成就,也了知法海是怎样深入。所有的众生,见到这位菩萨,皆大欢喜,而生欣庆之心。
或现入胎及初生 或现道场成正觉
如是皆令世间见 此无边者所行道
菩萨的神通妙用,是变化无穷。他现出种种境界来為众生说法。其实众生们自己也在说法。善人说善法,恶人说恶法。世间的万物都在说法。若对一切境界都明白了,也就觉悟一切法。若是不明白,就迷於一切法。菩萨或示现入母胎的相。菩萨住胎,如同住在花园树林中一样清净。二乘人住胎,如同住在舍宅中一样的舒服。凡夫住胎,如同住在暗室一样的黑暗。菩萨乘愿再来,入胎、住胎、出胎来做人,教化众生。或示现坐在菩提树下成正觉。这种境界,令世间众生都能见到。这是神通变化无穷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在雪山修道。静坐六年,一日只食一麻一麦,骨瘦如柴,修人所不能修的苦行。在六年之中,仍未开悟。虽然未能开悟,但是发展到开悟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向开悟的路,向前迈进,有种种的成就。以后,走到摩竭提国菩提树下,乃发誓愿:「我如不成道,永不起於坐。」於是坐四十九天,在三十岁那年十二月初八的黎明前,目睹明星而悟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佛乃三嘆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我们众生為什麼能有如来智慧德相?因為我们本来具足佛性,皆堪作佛。我们众生,都是佛的分灵,而化现出来。佛為什麼要化现众生?因為要有工作。如果没有众生可度,那麼佛岂不是失业了麼?因為这种关係,所以佛要度化众生。可是众生度不尽的。度尽这个众生,那个众生又化现出来。度尽那个众生,那个众生又化现出来。化化不已,度度无穷。度众生、化众生,永远都是有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们众生的本性,具足佛性。為什麼能具足佛性?因為从佛化现出来,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可是我们现在為什麼没有如来的智慧和德相?因為有妄想和执著,因為有无明和贪欲,所以如来的智慧和德相现不出来。可是也没有丢掉,仍然在自性中保存著。何时贪瞋痴清净,何时大光明藏便现前,也就是成佛。
无量亿数国土中 示现其身入涅槃
实不捨愿归寂灭 此雄论者所行道
菩萨在无量不可说那样多的国土中,示现入胎、住胎、出生、出家、降魔、证道、转*轮、入湼槃八相成道种种的境界。菩萨不会忘记在往昔所发的愿,是要教化众生、度脱众生。众生没有度尽,他不会自己先到常寂光净土中。这是大英雄大议论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坚固微密一妙身 与佛平等无差别
随诸众生各异见 一实身者所行道
菩萨的身,是金刚坚固不坏身,是微密一妙色身。这种身和佛是平等,没有分别。佛是无相,菩萨也是无相。旣然无相,為何又现出有相?因為由众生的业感而示现,由众生的因缘而示现。佛本来寂灭、无形无相。众生如和佛有因缘,那麼,佛现出庄严相好身,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随著众生的因缘,所见佛身,各有不同。这是一实身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法界平等无差别 具足无量无边义
乐观一相心不移 三世智者所行道
法界是平等,没有分别。具足无量无边那样多的义理。菩萨愉悦观察一相(实相)的理体,而心不移动,常住在实相中。这是修三世诸佛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於诸众生及佛法 建立加持悉究竟
所有持力同於佛 最上持者行斯道
菩萨对於一切众生和一切佛法,能建立佛法,加持众生,都到了究竟之处。所有持力,与佛力是相等。这是修最上受持佛法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神足无碍犹如佛 天眼无碍最清净
耳根无碍善听闻 此无碍意所行道
菩萨可以在虚空走路,随心所欲。无论去什麼地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為什麼能这样?因為菩萨有神足通,所以无障碍,他和佛是一样的情形,来去自如。菩萨的天眼通也是无碍,能看见天上一切的境界,清清楚楚,最為清净。菩萨的天耳通也是无碍,善能听见天上一切的音声。菩萨不但耳根能听音声,其他五根也能听音声,这是六根互用的表现。这是无碍意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所有神通皆具足 随其智慧悉成就
善知一切靡所儔 此贤智者所行道
菩萨把所有的神通,都修行成功而具足。随著智慧来修神通,完全有所成就。善知一切众生心,没有比他再清楚了。这是贤而有智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其心正定不摇动 其智广大无边际
所有境界皆明达 一切见者所行道
菩萨的心,常在正定中,无论遇到任何境界来临,其心不摇动。所谓「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菩萨的智慧,是广大无边际。对於所有的境界,皆能明瞭通达,而无障碍。这是一切能见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已到一切功德岸 能随次第度众生
其心毕竟无厌足 此常勤者所行道
菩萨已经到达一切功德的彼岸,能随著次第来度脱众生。菩萨度众生的心,不论到什麼时候,也不会感觉厌足。换言之,众生不度尽,他绝对不休息。好像地藏王菩萨所发的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常精进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三世所有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见
从於如来种性生 彼诸佛子行斯道
三世诸佛所有一切法,菩萨能在一念之中,能知见一切佛法。怎能知见?因為从於佛的种性中生出来的缘故。那是诸佛眞弟子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随顺言辞已成就 乖违谈论善摧伏
常能趣向佛菩提 无边慧者所行道
菩萨是随顺众生心,而不违背众生意。菩萨用四摄法来教化众生,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牵。」所以菩萨常用爱语,令众生心生欢喜,然后再為他说法,这样便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菩萨明白善巧方便法门的妙用,能令众生反迷归觉,捨邪归正,返本还原。随顺言辞已成就了,把乖违的谈论都摧伏了。凡是说些不顺理的言辞,就是违背眞理,也就是乖违言论。
有人说:「你要修行,才能成佛。」这个人便反问:「成佛有什麼用?成佛和做鬼是一样,為何要成佛?」这就是乖违言论。也就是抬槓子(无理言理,强词夺理)。恒不讲理的人,欢喜抬槓子,你说是,他说非;你说白,他说黑。总之,顚倒事实,和你諍论一番。菩萨善於摧伏无理取闹(外道论师)的辩论。菩萨令正知正见的众生,趣向佛的菩提大道。这是修无边智慧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一光照触无涯限 十方国土悉充徧
普使世间得大明 此破暗者所行道
菩萨的一光,能照触无限的边涯,而充满十方诸佛国土。普徧令世间的众生,皆得大光明,破除愚痴的黑暗,生出般若的智慧。这是能破黑暗的菩萨,他所修行这种的法门。
随其应见应供养 為现如来清净身
教化众生百千亿 庄严佛刹亦如是
菩萨随其应见,而应供养诸佛。為求将来现佛的清净身,為将来教化百千亿的众生。為将来庄严诸佛刹土,也像教化众生那样多,也有百千亿的佛刹。
以上四十三首偈颂,是称讚第十行(眞实行)菩萨所修行的法门。
為令众生出世间 一切妙行皆修习
此行广大无边际 云何而有能知者
菩萨能使令一切众生出世间,皆成為佛。菩萨修六度万行一切的妙行。菩萨修这种妙行是广大没有边际的。谁能晓得菩萨所修行的行门有边际呢?
假使分身不可说 而与法界虚空等
悉共称扬彼功德 百千万劫无能尽
假使菩萨分不可说那样多的身,而和法界虚空界相等。有不可说的诸佛,有不可说的众生,都来共同称扬菩萨的功德。经过百千万劫那样长的时间,也称讚不尽。由此可知,菩萨的功德,是不可说不可说那样之多。
菩萨功德无有边 一切修行皆具足
假使无量无边佛 於无量劫说不尽
修行十行的菩萨,他所有的功德,是无量无边。所修六度万行,皆具足圆满。假设有无量无边诸佛,在无量无边劫中,也说不尽菩萨的功德。
何况世间天及人 一切声闻及缘觉
能於无量无边劫 讚叹称扬得究竟
菩萨的功德,诸佛也说不尽,何况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更没有办法能说完。就是一切声闻和一切缘觉,在无量无边大劫中,称扬讚叹菩萨的功德,也不能到究竟处,也是讚叹不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以上四首偈颂,是结叹深广。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二十一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华严经每一种法门,都讲十种。因為十是代表无尽数。所谓「重重无尽,无尽重重。」这种道理,尽未来劫,也说不完的。因為这种原因,所以这一品叫十无尽藏品,把没有穷尽的法,都包括在这一品裡。
菩萨满足如是愿时,卽得十种无尽藏:①普见诸佛无尽藏。②总持不忘无尽藏。③决了诸法。④大悲救护。⑤种种三昧。⑥满众生心,广大福德。⑦演一切法,甚深智慧。⑧报得神通。⑨住无量劫。⑩人无边世界无尽藏。
菩萨的愿,就是①众生无边誓愿度。②烦恼无尽誓愿断。③法门无量誓愿学。④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菩萨的四宏誓愿。凡是菩萨,都先发这四种誓愿,修行圆满时,再发特别的大愿,好像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等等。
尔时,功德林菩萨,復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訶萨,有十种藏。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在开始讲十无尽藏品的时候,这位功德林大菩萨,他悲心切切,乃对华严法会中的所有菩萨说道:「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有十种无尽法藏。这十种法藏,是过去诸佛已经说过的法,是未来诸佛应当说的法,是现在诸佛正在说这种法,来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反迷归觉,早成佛道。」
何等為十?所谓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辩藏。是為十。
什麼叫做十藏?藏就是无尽的意思。又是出生蕴藏的意思。所说的有①信藏:信的法藏。②戒藏:戒的法藏。③惭藏:惭的法藏。④愧藏:愧的法藏。⑤闻藏:闻的法藏。⑥施藏:施的法藏。⑦慧藏:慧的法藏。⑧念藏:念的法藏。⑨持藏:持的法藏。⑩辩藏:辩的法藏。现在擧出这十种藏的名词,在后边有所解释。
这十法藏的法门,是三世诸佛的母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十无尽藏法门中產生。所以这一品非常重要,希望各位要注意来听讲,少打点妄想,多得点智慧。
信以能除不信浊為业。戒以遮防破戒蔽為业。惭以对治无惭,止息恶行為业;愧以对治无愧,止息恶行為业;闻以能破无知為业;施以止慳為业;慧以破痴為业;念以治忘专注為业;持以治失守护為业;辩以治?謇乐说為业。这是疏钞对十种藏的解释。
第一、信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信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信法藏?
现在功德林菩萨说出信藏的道理,各位应聚精会神的听,不可错过机会。
此菩萨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无相。信一切法无愿。信一切法无作。信一切法无分别。信一切法无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无有上。信一切法难超越。信一切法无生。
修信藏这位菩萨,他相信这十种法:①相信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寂灭的。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②相信一切法,都是无形无相。所谓「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因為是寂灭的,所以没有形相。法的本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③相信一切法无愿,没有愿求和希望。修法不要有企图和贪心,想得到什麼好处,那是妄想。要空无相愿,也无相也无愿,那才是修法的眞精神。④相信一切法,没有一个作者,也没有一个受者。⑤相信一切法,没有分别。法的本身是平等的,不会说我的法高,你的法低。或者我的法是善,你的法是恶,它自己没有这种的分别。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⑥相信一切法,没有一个所依而生出来。⑦相信一切法,是不可量的。虽然空无相愿,无作无分别,又无所依,可是还有无量无数那样多。⑧相信一切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法虽然不可量,但是没有比这个法再高上了。⑨相信一切法,没有能超越过它的。⑩相信一切法,是无所生。
若菩萨能如是随顺一切法,生净信已。闻诸佛法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一切佛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众生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法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虚空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涅槃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过去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未来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现在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入一切劫不可思议,心不怯弱。
菩萨相信前边所说的十法,随顺一切法,生出清净信心之后,而不著相。听到下边十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而心不怯弱。因為菩萨有定力,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不生恐怖心。
①菩萨听到诸佛法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②菩萨听到一切佛是妙不可言,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③菩萨听到众生界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④菩萨听到法界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⑤菩萨听到虚空界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⑥菩萨听到湼槃界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⑦菩萨听到过去世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⑧菩萨听到未来世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⑨菩萨听到现在世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⑩菩萨听到入一切劫是不可思议,心不恐惧,不生退转心。
何以故?此菩萨於诸佛所,一向坚信。知佛智慧无边无尽。
菩萨听到这十种不可思议境界之后,而心不怯弱,使菩提心更加增长,更為勇猛,这是什麼原因?以下是功德林菩萨自问自答。因為修信藏这位菩萨,他往昔在诸佛道场中,一向坚信菩提道,对佛法深信不疑。他知道诸佛的智慧,是无边际无穷尽。尽未来劫,说不能穷尽的。
十方无量诸世界中,一一各有无量诸佛,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已出世,今出世,当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当入涅槃。
不但在娑婆世界中,有无量诸佛出兴於世。乃至於十方世界所有的世界,在每个世界中,都有无量诸佛出兴於世。换言之,十方世界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佛。為什麼这样说?因為每个众生皆是当来的佛。过去的佛,是已成的佛。现在的佛,是今成的佛。未来的佛,是一切众生当来所成的佛。
无量诸佛对於无上正等正觉,都圆满成就。所以说已得、今得、当得。得是证得,已经证得佛果,现今证得佛果,当来证得佛果。已经诸佛出世,现今诸佛出世,当来诸佛出世。过去诸佛已经入湼槃,现在诸佛今也入湼槃,未来诸佛当入湼槃。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湼槃就是不生不灭。到了湼槃境界,就可得到常、乐、我、净四种德。浅言之,烦恼灭了,就是湼槃。所谓「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不要断烦恼,而是要变烦恼。為什麼?因為在佛经上说:「烦恼卽菩提」。若是把烦恼断了,那麼,菩提也没有了。那怎麼办呢?要变!把烦恼变成菩提。可是不容易改变呀!不容易改变也要改变,修道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烦恼是什麼?就是瞋恨,就是脾气,就是无明火,所谓「无明火能烧尽功德林」。若没有脾气,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能到彼岸。
我曾作一首偈颂:「我於往昔时,瞋火比天高,烧尽功德林,故今受苦报。」这是我自己给自己下的註解。我虽然住在富裕的美国,但是我一天吃一餐,為什麼?因為我的瞋火比天还高,所以烧掉福报,要接受苦报。由此可证,烦恼不但对人家不好,就是对自己也没有好处。所以说烦恼无尽誓愿断。
彼诸佛智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进不退。不近不远。无知无捨。
菩萨修行,抱定「坚诚恒」三个字為宗旨。有坚固的信心,有虔诚的信心,有恒常的信心,深信不疑。对於诸佛的智慧,也不增、也為减,也不生、也不灭,也不进、也不退,也不近、也不远,也无知、也无捨。
菩萨是修而无修,证而无证,行所无事。修六度万行,只是他应行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别无企图。菩萨虽然明白一切法,照了一切法,可是没有知的执著,把一切都放下了。
此菩萨入佛智慧,成就无边无尽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转。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无所染著。常有根本。随顺圣人。住如来家。
修信藏这位菩萨,他為什麼能这样?因為入诸佛的智慧之中,所以对一切皆无执著。成就无边际无穷尽的信心。菩萨得到坚固信心之后,心不退转,也不杂乱。不可破坏,也无染著。常有根本智慧,随顺圣入,常住佛家(佛家就是道场)。菩萨常在佛法里薰习。
护持一切诸佛种性,增长一切菩萨信解。随顺一切如来善根。出生一切诸佛方便。
住在佛家,要护持一切诸佛的种性,令佛种不断,所谓「续佛慧命」。讲经说教,弘扬佛法,令人人早成觉道。增长一切菩萨的信解,随顺诸佛的善根去修行,自然就会成佛。成佛之后,便生出一切诸佛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
是名菩萨摩訶萨信藏。
前边所说种种的道理,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的第一种信藏的法门。
菩萨住此信藏,则能闻持一切佛法,為众生说,皆令开悟。
菩萨常修行坚固的信藏。為什麼?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有信心才能修行,修行才能开悟,开悟才有大智慧。菩萨住在这信藏中,就能闻一切佛法,而持一切佛法,所谓「依法修持」。闻持一切佛法之后,应為一切众生演说这种妙法,使令一切众生闻法开悟,依法修行,便证佛果。
第二、戒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戒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的戒藏?
此菩萨成就普饶益戒,不受戒,不住戒,无悔恨戒,无违諍戒,不损恼戒,无杂秽戒,无贪求戒,无过失戒,无毁犯戒。
修戒藏这位菩萨,他能成就这十种戒。是那十种戒?①普饶益戒、②不受戒、③不住戒、④无悔恨戒、⑤无远諍戒、⑥不损恼戒、⑦无杂秽戒、⑧无贪求戒、⑨无过失戒、⑩无毁犯戒。这在下边有详细的解释,在此不赘言。
云何為普饶益戒?此菩萨。受持净戒。本為利益一切众生。
戒有三聚戒:①律仪戒:一切威仪的戒。②善法戒:修行一切善法的戒。③饶益众生戒:饶益一切众生的戒。什麼是普徧饶益众生的戒?修戒藏这位菩萨,受持清净戒,為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什麼是清净戒?就是严守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偸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是根本大戒。因為杀盗淫妄酒这五种事,能直接或间接损害众生的安全和利益。因為这种关係,佛子要受持普饶益众生的戒。
云何為不受戒?此菩萨不受行外道诸所有戒。但性自精进。奉持三世诸佛如来平等净戒。
什麼是不受戒?修戒藏这位菩萨,他不接受外道所修行的一切邪戒。因為外道的戒,皆不是究竟的戒,故不受持此戒。但性自勇猛精进,奉持三世诸佛的金刚光明平等清净寳戒。
印度有很多外道,修持不清净的戒,有的持牛戒,有的持狗戒,有的持鹿戒,有的持鸟戒等等,学这些畜生的生活,认為可以生天,但不知因果。这都是邪戒,故不可以受持。
云何為不住戒?此菩萨受持戒时,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无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
什麼是不住戒?修戒藏的菩萨,在受持戒的时候,心中没有欲念、没有色相、没有无色相这种的执著。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在欲界的众生,有情欲、身形、心识。在色界的众生,虽然没有情欲(一律是男人),可是有身形、有心识。在无色界的众生,只有心识而已。换言之,欲界有淫欲的思想,色界有美色的念头,无色界有分别的执著。所以还在生死的轮廻裡,而不能出离三界。
菩萨不愿意生天,不愿意受福报。因為天福享尽时,仍然要降在人间,来享受剩餘的福报。凡是荣华富贵的人,多数是天人降生的。凡是贫贱寒苦的人,多数是从地狱来的。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差不多逃不出因果的范围。菩萨因為不求生天的缘故,所以受持不住戒。
云何為无悔恨戒?此菩萨恆得安住无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諂诈,不破净戒故。
什麼是无悔恨戒?修戒藏这位菩萨,常常得到安住,没有悔恨的心。為什麼?因為他不犯二过,不做二罪。不行諂媚,不会欺诈。但受持清净的戒律,绝对不破净戒。
云何為无违諍戒?此菩萨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随顺,向涅槃戒。具足受持,无所毁犯。不以持戒,恼他众生,令其生苦。但愿一切心常欢喜,而持於戒。
什麼是无违諍戒?修戒藏这位菩萨,他不违背不諍论三世诸佛所立的戒律。他自己不会另外再去建立一套制度。心中常常随顺向湼槃道路履行的戒来受持。具足的受持,而不毁犯。他不会因為自己持戒,而来恼害其他众生。不会干涉众生、不会扰乱众生、不会令众生有苦恼,但愿一切众生心生欢喜。因為这种缘故,所以受持无违无諍的净戒。
云何為不恼害戒?此菩萨不因於戒,学诸咒术,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為救护一切众生,而持於戒。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什麼是不恼害戒?修戒藏的菩萨,不会因為持戒,而学外道的邪法,天魔的咒术,或者製造迷魂药等,来烦恼众生、来伤害众生。菩萨為救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受持不恼害众生的净戒。
云何為不杂戒?此菩萨不著边见,不持杂戒。但观缘起,持出离戒。
什麼是不杂戒?修戒藏这位菩萨,他不著边见,就是不执常,不执断的二边之邪见。不持杂戒,就是不持旁门左道的邪戒。但观十二因缘生灭的道理,而受持出离三界的净戒。
云何為无贪求戒?此菩萨不现异相,彰己有德。但為满足出离法故,而持於戒。
什麼是无贪求戒?修戒藏这位菩萨,他不现特别的样子,来彰明自己有道德,或贪图供养。修道人不要用五邪命的方法,来维持生活:①诈现异相②请人供养③占相吉凶④高声现威⑤自说功德。这五种行為,都是破戒的表现。菩萨没有这些不正当的贪求,但為满足出离世间法的缘故,而受持无有贪求的净戒。
云何為无过失戒?此菩萨不自贡高,言我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但一其心,而持於戒。
什麼是无过失戒?修戒藏这位菩萨,他没有骄傲的心,不贡高、不我慢。不扬已德,说我是持净戒的人。若见到破戒的人,不诽谤、不讽刺、不说其过、不言其罪。但以身作则,令对方生愧耻之心。唯独一心来受持这个戒律。
云何為无毁犯戒?此菩萨永断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及无义语,贪,瞋,邪见。具足受持十种善业。菩萨持此无犯戒时,作是念言。一切众生,毁犯净戒,皆由顚倒。唯佛世尊,能知众生。以何因缘,而生顚倒。毁犯净戒。我当成就无上菩提,广為众生说眞实法,令离顚倒。
什麼是无毁犯戒?修戒藏这位菩萨,他永远断尽十恶的行為。奉行十善的法,也就是三业清净。身业有三善法:①不杀生,反而放生。②不偸盗,反而布施。③不邪淫,因為菩萨还是在家人。如果是出家人,则绝对禁淫。口业有四善法:①不妄语,说眞实话。②不两舌,对张三不说李四的是非,对李四不说张三的是非。③不恶口,绝对不骂人、不批评人。④无义语就是綺语,不谈男女之私情,不写男女之情爱。意业有三善法:①不贪,知足而乐。②不瞋,和睦相处。③邪见就是愚痴,若不痴,智慧现前。菩萨具足受持这十种善业。
菩萨受持无毁犯戒的时候,他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為什麼要毁犯清净戒?因為众生有邪知邪见的缘故,所以儘做顚倒事。唯有佛才知众生以何因缘而生顚倒,而毁犯清净的戒律。我应当成就无上菩提,广為一切众生演说眞实的法,令一切众生离开顚倒。」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二戒藏。
在前边所说的道理,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第二种戒藏的法门。
第三、惭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惭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的惭藏?
此菩萨忆念过去所作诸恶,而生於惭。
修惭藏这位菩萨,他囘忆思念在过去生生世世之中,所做种种的恶事,而生出惭愧的心。惭就是惭其前愆。对於以前所作的罪恶,生出惭愧,改过自新。在湼槃经上说:「惭者羞天,愧者羞人。惭者自不作恶,愧者不教他作。」又有一种说法:「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这是惭愧的註解。
谓彼菩萨,心自念言。我无始世来,与诸众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具贪瞋痴,憍慢諂誑,及餘一切诸烦恼故。更相恼害,递相陵夺。姦淫伤杀,无恶不造。
修惭藏的菩萨,他在心中作这样的观想:「我在往昔无始世以来,和一切众生,互做六亲眷属。今生我做父母,来生又做儿女,互相交换。今生為兄弟,前生為姊妹,乃至男女(夫妻),轮流递转,好像演戏一般。在这一生中,扮演这个角色;等一会儿,又扮演另外一个角色。具足贪心、瞋心、痴心。又有骄傲自慢心,又有諂媚誑语心。以及有一切烦恼的缘故,互相恼害。你给我苦恼,我给你苦恼。你伤害我,我伤害你。你障碍我,我障碍你。你找我麻烦,我找你麻烦。递相凌辱,互相报復。做姦淫的事,做伤杀的事,无所不為,无恶不造。因而生生世世成為罪大恶极的罪人。」
一切众生,悉亦如是。以诸烦恼,备造众恶。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顺,不相谦下,不相啟导,不相护惜,更相杀害,互為怨讎。
菩萨又想:不但我是这样的情形,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情形。因為无明而顚倒,所以造出种种恶业。因為这种缘故,而人人互不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顺、不相谦下、不相啟导、不相护惜。没有慈悲心,没有怜愍心,只有自私自利心,只有贪名贪利心,互相勾心鬪角,你争我夺,造成互相残杀,互相怨讎的惨局。这情形实在令人不寒而慄,有谈虎色变之势。这时人面兽心,麻木不仁,没有丝毫良知和感情存在,可不痛哉!
自惟我身。及诸众生。去来现在。行无惭法。三世诸佛。无不知见。今若不断此无惭行。三世诸佛。亦当见我。我当云何犹行不止。甚為不可。
菩萨说:我想一想我自己的身体,及一切众生。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之中,常行无惭的法。也就是不知惭愧,专造罪过的恶业。我和众生无惭无愧的行為,三世诸佛,皆知道而看得非常清楚。如果现在把无惭无愧的行為断了,三世诸佛,也会知道和看见了。我应当怎样办呢?还是行无惭无愧法而不停止吗?这是绝不可能的!我必须断除无惭的行為修有惭法。
是故我应专心断除,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為众生说眞实法。
因為这个缘故,所以我应该专一其心,来断除无惭的行為。我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广為众生演说眞实的佛法,令众生闻法开悟,依法奉行。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三惭藏。
在前边所说的道理,是菩萨中学菩萨行的大菩萨所应修第三种惭藏的法门。
第四、愧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愧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愧藏?
此菩萨自愧昔来於五欲中,种种贪求,无有厌足。因此增长贪恚痴等一切烦恼。我今不应復行是事。
修愧藏这位菩萨,自己生愧悔之心。就是觉得自己所行所作,对不起人,内心有愧,誓愿今后不再犯之,在瑜伽论上说:「内生羞耻為惭,外生羞耻為愧。」正人君子,一生所做之事,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光明磊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这位菩萨,自愧在往昔无量世以来,在五欲之中,有种种的贪求。贪著好的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尘的境界,能令人顚倒而迷惑。或者贪恋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乃地狱的五条根,修道人,要谨之愼之,不可被五欲境界所转,而要用金刚意志,坚固定力来转境界。也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若能无动於衷,就能转境界。
这位菩萨自愧对五欲有种种贪求,没有厌烦或知足的时候。因為贪而无厌,所以增长贪瞋痴慢疑一切的烦恼。这位菩萨说:「我现在不应该再贪五欲之乐,应赶快修清净法门。」所谓「亡羊补牢」,犹未為晚。
又作是念。众生无智,起诸烦恼,具行恶法。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展转,互為怨讎。如是等恶,无不备造。造已欢喜,追求称叹。盲无慧眼,无所知见。
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所有一切众生,因為没有智慧,而生起一切烦恼,竟做一切恶法,所以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辗转互為怨讎。像这样的恶事,完全造做,做完之后,而生欢喜,追求恶事,而自称叹,认為满意了。好像盲人,没有智慧眼,无知无见。自己做错事,还认為是对的。
於母人腹中,入胎受生,成垢秽身。毕竟至於髮白面皱。有智慧者观此,但是从淫欲生不净之法。三世诸佛,皆悉知见。若我於今,犹行是事。则為欺誑三世诸佛。是故我当修行於愧,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為众生说眞实法。
人在母亲的腹中,入胎受生,由父精母血构成汚垢的秽身。出生之后,由小而少,由少而壮,由壮而老,头髮也白了,面上也有皱纹了,老态龙钟,行动不灵活。有智慧的人,观察这种变化,身体是从淫欲所生,是不清净的法。三世诸佛,悉知悉见。假设我现在不改,还像以前那样贪著五欲,增长三毒,那就是欺誑三世诸佛。因為这个缘故,应当修行愧藏的法,连成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广為一切众生演说眞实的佛法。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四愧藏。
在前边所说的道理,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第四种愧藏的法门。
第五、闻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闻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的闻藏?
此菩萨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无故是事无。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灭故是事灭。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是有為法。是无為法。是有记法。是无记法。
修闻藏这位菩萨,他知道这十种法,是从多闻得来的。所谓「博学多闻」,才有智慧,若是「孤陋寡闻」,就是愚痴。是那十种法呢?所说①因為事情是有,所以这事是有。②因為事情是无,所以这事是无。③因為这事是缘起,所以这事是起。④因為这事是寂灭,所以这事是灭。⑤这种法是世间法。⑥那种法是出世间法。⑦或是有為法。⑧或是无為法。⑨或是有记数的法。⑩或是无记数的法。在下边有详细的解释。
何等為是事有故是事有?谓无明有故行有。何等為是事无故是事无。谓识无故名色无。何等為是事起故是事起。谓爱起故苦起。何等為是事灭故是事灭。谓有灭故生灭。
什麼為是事有故是事有?因為人人都有无明。有无明,就有行。这一段经文,是讲十二因缘的道理。什麼是无明?就是无所明瞭,浅言之,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就顚倒。所谓「起惑,造业,受报」,都是从无明而起。因為不明白,而有顚倒的行為。有了顚倒的行為,一切的一切,都现出来了。
什麼為是事无故是事无?这是没有识,就没有名色。因為一念无明起,就有性行為。有了性行為之后,就有识(胎儿)。有识就有名色,名是胎儿的神经系统,色是胎儿的肉体。若是没有识,那就没有名色。
什麼為是事起故是事起?就是说爱的因缘生起之后,就有了苦。有爱觉得很快乐,其实快乐是苦的根本。所谓「断欲去爱」,这才是修道的基本法。
什麼為是事灭故是事灭?就是说把有灭了,就没有生。把生灭了,就没有老死,这样就根本解决了生死的问题,不再受轮廻之苦,而得到湼槃之乐。
十二因缘分為两门:一為流转门、二為还灭门。流转门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三世因果,惑苦业的因缘,周而復始,轮廻无间。还灭门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由此可知,无明灭,就没有生死。所以只要断无明,就没有一切的麻烦。
何等為世间法?所谓色受想行识。
什麼是世间法?就是有漏法,一般所说的五蕴,就是色、受、 想、行、识五种色心法。色是变碍义:眼睛所见,耳朵所闻,鼻子所嗅,舌头所嚐,身体所触,都是色法。受是领纳义:心中所接受的境界,便生起感受作用。想是取像义:五根接受五尘之后,便生出思想。行是迁流义:有了思想之后,便有行為的表现。识是了别义:有了行為之后,便有分别好恶之心。总而言之,色蕴由因缘而有,為色法。受想行识四蕴由妄念所生出来的,為心法。这都是世间法。
何等為出世间法?所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什麼是出世间法?就是无漏法,是一般所说的五分法身。也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这五种功德而成就佛身。由戒能生定,由定能生慧,由慧能断惑,惑尽便得解脱。解脱能破一切障,返照观心,就是解脱知见。
浅释之,戒:能断诸恶,能修众善。定:深信大乘法,心永不退转。慧:心无障碍,照明自性;观察身心,而不执著。解脱:解惑业之结缚,脱三界之苦果。解脱知见:就是后得智。由解脱等到解脱知见。这是出世间法。
何等為有為法?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界。
什麼是有為法?就是有所作為的法,是依因缘所作為之法。这是差别的事相。所说的欲界,有男女的形相,由淫欲而受身。色界,虽无男女之形,但有一切色相。无色界,虽然无色相,但是还有执著心。众生界,由众缘聚集而有生。这都是有為法。
何等為无為法?所谓虚空,涅槃,数缘灭,非数缘灭,缘起,法性住。
什麼是无為法?就是无所作為的法。也就是离因缘作為之法。是平等的理性。所说的虚空:就是离开一切障碍,没有物可显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涅槃:性寂灭故,為性净涅槃。性净之果,為圆净涅槃。数缘灭:数就是慧数,由慧為缘,拣择诸惑,能显灭理。非数缘灭:不是由慧数灭惑所得。但以性净,和缘缺所显。缘起:就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卽是佛性,所以為无為法。法性住:就是眞如。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眞实為眞,常住不变為如。眞如為法之性,故為法性。又為如来藏性、圆成实性、佛性、法界等等,这都是无為法。
何等為有记法?谓四圣諦、四沙门果、四辩、四无所畏、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什麼是有纪法?就是有善有恶,能招感爱非爱果,可以记录的。
所说四圣諦:就是苦、集、灭、道。四沙门果:就是须陀洹果,译為入流。斯陀含果,译為一来。阿那含果,译為不来。阿罗汉果,译為无生。四辩,就是四无碍辩: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四无所畏:就是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正勤:就是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四神足,就是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心如意足、勤如意足、慧如意足。五根:就是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就是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分:就是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轻安觉分、念觉分、定觉分、捨觉分。八圣道分:就是正见、正语、正思惟、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受。这是三十七道品。在华严经疏浅释第二门有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
何等為无记法?谓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亦有常亦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如来灭后有。如来灭后无。如来灭后亦有亦无。如来灭后非有非无。我及众生有。我及众生无。我及众生亦有亦无。我及众生非有非无。
什麼是无记法?就是非善非恶,不能招感爱非爱果,不可记录。所说世间是有边际?世间是无边际?世间也有边际也无边际?世间不是有边际也不是无边际?世间是有常?世间是无常?世间也有常也无常?世间不是有常也不是无常?如来灭后是有?如来灭后是无?如来灭后也有也无?如来灭后不是有不是无?我和众生是有?我和众生是无?我和众生也有也无?我和众生不是有不是无?这四个问句,无法可记录,故云无记。
过去有几如来般涅槃,几声闻辟支佛般涅槃。未来有几如来、几声闻辟支佛、几众生。现在有几佛住、几声闻辟支佛住,几众生住。
在过去有多少如来入般涅槃?有多少声闻入般涅槃?有多少辟支佛入般涅槃?未来有多少如来?有多少声闻?有多少辟支佛?有多少众生?现在有多少佛住?有多少声闻住?有多少辟支佛住?有多少众生住?三乘凡圣数有多少?这也是无边无数,不可记录。
何等如来最先出。何等声闻辟支佛最先出。何等众生最先出。何等如来最后出。何等声闻辟支佛最后出。何等众生最后出。何法最在初。何法最在后。
那位如来在最先出世?那位声闻在最先出世?那位辟支佛在最先出世?那位如来在最后出世?那位声闻在最后出世?那位辟支佛在最后出世?什麼法在最初?什麼法在最后?这也是不可记录的。
世间从何处来。去至何所。有几世界成。有几世界坏。世界从何处来。去至何所。
世间是从什麼地方来的?世间是到什麼地方去呢?有多少世界成?又有多少世界坏?世界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这也是不可记录的。
何者為生死最初际。何者為生死最后际。
什麼為生死的最初际?什麼為生死的最后际?这些问题也是不可记录的。
是名无记法。
在前边所说的道理,都是无记法。
菩萨摩訶萨,作如是念。一切众生,於生死中,无有多闻,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当发意,持多闻藏,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為诸众生,说眞实法。
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作这样的观想:「所有众生,都在生死六道轮廻中来来去去,没有多闻的智慧,不能了知在前边所说的一切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有為法、无為法。有记法、无记法。我应当受持多闻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广為一切众生演说眞实法,令他们明白这些法。」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五多闻藏。
在前边所说的道理,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的第五种多闻藏的法门。
第六、施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施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施藏?经文分為十段来说明。
此菩萨行十种施。所谓分减施,竭尽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
修施藏这位菩萨,他修行十种布施的法门。所谓①分减施②竭尽施③内施④外施⑤内外施⑥一切施⑦过去施⑧未来施⑨现在施⑩究竟施。在下边有详细的解释。
佛子。云何為菩萨分减施?此菩萨稟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专自受。要与众生,然后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
各位佛子!什麼是菩萨所修的分减施?修分减施这位菩萨,他的稟性仁爱慈愍,他爱好布施,若是得到美味的食物,他不专為自己来受用,而是分给一切众生,大家共食,然后才肯食这美味。所谓「捨己為人」,凡是所受的供养,如衣服、卧具、汤药、珍宝等,也是这样,先分给众生,然后自己才受用。
若自食时,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万户虫,依於我住。我身充乐,彼亦充乐。我身饥苦,彼亦饥苦。我今受此所有饮食,愿令众生,普得充饱。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贪其味。
这位菩萨,当他自食美味的时候,便作这样的观想:「在我身中,有八万四千条虫子,牠们是依赖我生存的。所谓「相依為命」。我吃饱了才会快乐,牠们也吃饱了才会快乐。如果我身体在饥苦中,牠们也在饥苦中。我现在吃这些美好的饮食,愿令牠们普徧得到饱暖。因為这些八万四千虫子得到生存,所以才吃这种饮食。但是不贪美味,不分别苦辣酸甜咸的五味,而是间接供养资生这些虫子。」
復作是念。我於长夜,爱著其身。欲令充饱,而受饮食。今以此食,惠施众生。愿我於身,永断贪著。是名分减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这位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我在长夜漫漫中,耽爱著我的身体,保护我的身体。在一切时、一切处,為令身体充饱,而受一切饮食。现在用我所有的饮食,惠施一切众生。愿我的身体,永远离开贪爱,而无所执著。」这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的第一种分减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竭尽施?佛子。此菩萨。得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则安乐延年。若輟己施人,则穷苦夭命。
什麼是菩萨所修行的竭尽施?各位佛子!这位菩萨,他得到种种最上等的美味饮食,和衣服及香华等等滋养生命的东西。若是自己受用,就能得到安稳而快乐,又能延年益寿。若是自己不受用,而布施於人,则自己就会穷苦,生命将面临夭折。
时或有人,来作是言,汝今所有,悉当与我。菩萨自念。我无始已来,以饥饿故,丧身无数。未曾得有如毫末许饶益众生,而获善利。今我亦当同於往昔,而捨其命。是故应為饶益众生,随其所有,一切皆捨。乃至尽命,亦无所悋。是名竭尽施。
在这个时候,或者有个穷苦的人,来到菩萨面前,这样的说:「请你现在把所有的上等美食,种种香花和衣服,种种滋生之具,都让给我。」这时候,菩萨就想:「我从无始劫以来,因為饥饿的缘故,曾饿死了不知多少次。我未曾有像毫毛端那样少的布施,来饶益一切众生,所以也得不到善的利益。我现在应当像往昔那样,捨弃生命。因為这种缘故,所以我心甘情愿将一切滋生之具,布施出来饶益众生。随我所有一切的财宝等,统统把它布施给需要的人。乃至於生命没有了,我也不吝嗇,不会捨不得。」这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的第二种分竭尽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内施?佛子。此菩萨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华衣服,以严其身。始受灌顶,转轮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萨所修行的内施?各位佛子!这位菩萨,正当年轻力壮身体强健的时期,他的五官端正,相貌美好。他有种种香华、种种衣服,来庄严其身。刚受完诸佛灌顶之仪式,可以作為转轮圣王(有金银铜铁四等的区别)。七宝具足:轮宝、珠宝、象宝、马宝、兵宝、女宝、主藏臣宝。这位金轮王(他的轮宝,用金所造成)他能统领一四天下,就是四大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时或有人,来白王言,大王当知,我今衰老,身婴重疾。焭(去几加凡)独羸顿,死将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头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愿大王,莫更筹量,有所顾惜。但见慈念,以施於我。
在这个时候,或者有位多病的老人,来到王所,乃对王说:「大王!你应当知道,我现在的身体非常衰弱,而且年老,兼患重病,又是孤独无依的人,骨瘦如柴,卽将死亡,餘日已不多了。如果我能得到大王身上的手足、或血肉、或头目、或骨髓,那麼,我的身体会健康,我的寿命会延长,只希望请大王慈悲,怜愍我吧!将大王身体布施於我,不要考虑、不要思量、不要吝惜,但愿大王您发慈悲之念,把一切布施於我。我才能起死囘生,返老还童,生气勃勃,活力永驻。否则,我没有生存的希望,卽时就要病死了。」
尔时菩萨,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后必当死,无一利益。宜时疾捨,以济众生。念已施之,心无所悔。是名内施。
在这个时候,这位年轻力盛的菩萨,他作这样的观想:「现在我的身体,虽然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终有一天会死的。到那时候,不但没有利益自己,也没有利益众生,现在有人向我乞求头目脑髓,正是做布施的时机。我应该毫不吝嗇布施给所乞求的人,来救济一切众生。」这样思维之后,卽刻布施给众生,而心不后悔,没有捨不得的想法。这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第三种内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外施?佛子。此菩萨年盛色美,众相具足。名华上服,而以严身,始受灌顶,转轮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萨所修行的外施?各位佛子!这位修外施的菩萨,他正是壮硕之年,且色美庄严,又有德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有最名贵的香华和最上等的衣服,用以庄严其身。正受灌顶位,做為转轮圣王,七宝具足,统领一四天下。
时或有人,来白王言。我今贫窶,众苦逼迫。唯愿仁慈,特垂矜念。捨此王位,以赡於我。我当统领,受王福乐。
在这个时候,或者有个穷苦的人,来到国王前乞求说道:「我现在非常贫穷,饱受众苦的逼迫。唯愿大王仁爱慈愍,特别可怜我吧!把大王的金轮王位,布施给我,用这些财物来滋养我的性命。我应当来统领四天下,享受大王您所享受的快乐。」
尔时,菩萨作是念言。一切荣盛,必当衰歇。於衰歇时,不能復更饶益众生。我今宜应随彼所求,充满其意。作是念已。卽便施之,而无所悔。是名外施。
在这个时候,这位年壮色美的的菩萨,他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事物,若有繁荣茂盛的时候,也必定有衰败歇止的时候,若是等到荣华富贵衰歇的时候,就不能再饶益众生。我现在应该满众生的愿,令他们所求遂心,满足一切,达到目的,皆大欢喜。」菩萨作这样观想之后,卽刻将王位布施给众生,也不后悔,这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第四种外施的法门。
布施要「三轮体空」,才是眞布施。何谓「三轮体空」?简言之,卽没有一个能施,也没有一个所施,中间更没有能受所受。这三轮若空,就没有执著。如果有这种思想:我是布施者,这是我布施之物,他是接受我所布施的人——这是执相的布施,纯為企图名利,而无功德。
云何為菩萨内外施?佛子。此菩萨如上所说,处轮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萨所修行的内外施?内施就是布施头目脑髓,外施就是布施国城妻子。各位佛子!这位修内外施的菩萨,他年盛力强,相好庄严,如上边所说修外施菩萨一样的情形。他是金轮王,七宝具足,并统领一四天下。
时或有人,而来白言。此转轮位,王处已久,我未曾得。唯愿大王,捨之与我。并及王身,為我臣僕。
在这个时候,或者有个人,来到王所,而对王说:「这个转轮王位,大王您已经坐了很久。我从来未曾坐过转轮王位,唯愿大王慈悲,捨了这个王位,让给我来坐;并且将大王的身体也布施给我,做為我的大臣,或做我的奴僕。如果大王您能布施於我,满我的愿,那才是大菩萨所行菩萨道的行為。」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尔时,菩萨作是念言。我身财寳,及以王位,悉是无常败坏之法。我今盛壮,富有天下,乞者现前。当以不坚而求坚法。作是念已,卽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无所悔。是名内外施。
在这个时候,这位菩萨便作这样的观想:「我的身体和财宝,以及转轮王位,都是无常,将来会败坏,不能永远存在。我现在正是年盛力壮的时期,富有四天下。现在有人来乞求我的身体和王位,我应当用不坚固的身体和王位,布施给众生,而求坚固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作是念之后,卽刻将身体和王位统统布施,乃至以身做為奴僕,恭敬、殷勤、侍奉这位新王,心中没有后悔。这就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第五种内外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一切施?佛子。此菩萨亦如上说,处轮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萨所修的一切施?各位佛子!这位修一切施的菩萨,也和上边所说的修内外施菩萨一样。处金轮王位,七宝具足,统领一四天下。
时有无量贫穷之人,来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称,周闻十方。我等钦风,故来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愿普垂慈,令得满足。时诸贫人,从彼大王,或乞国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头目髓脑。
在这个时候,有无数无量的贫穷人,来到王的面前,乃对王说:「大王!您有好善乐施的名望,周徧於十方,我们这些穷苦人,因為钦佩大王布施的高风,所以来到这个国家;我们现在各有所求,唯愿大王普垂慈悲,怜愍我们,令我们遂心满愿,得到所求的东西。」这时候,这些穷人在大王的面前,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国土,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妻子,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手足、血肉、心肺、头目、髓脑等等。总而言之,人人都有所求。
菩萨是时,心作是念。一切恩爱,会当别离。而於众生,无所饶益。我今為欲永舍贪爱,以此一切必离散物,满众生愿。作是念已,悉皆施与,心无悔恨。亦不於众生而生厌贱。是名一切施。
菩萨在这个时候,心中作这样的观想:「我所爱的国土和妻子,将来必有分别离开的时候,可是对众生没有什麼益处。我愿意永远把贪爱捨了,用这些必定离开分散的物质,来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菩萨这样细想之后,乃把头目脑髓、国城妻子,统统布施给这些穷苦的人,而心不生后悔和怨恨,对於贪心的众生,也不生厌烦和轻贱心。这就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的第六种一切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过去施?此菩萨闻过去诸佛菩萨所有功德。闻已不著,了达非有。不起分别。不贪不味。亦不求取。无所依倚。见法如梦,无有坚固。於诸善根,不起有想。亦无所倚。但為教化取著众生,成熟佛法,而為演说。
什麼是菩萨所修的过去施?这位菩萨,听到过去诸佛菩萨所修的功德,听闻之后,也不著住在功德上,但瞭解通达一切功德非有之理,所以不起分别之心,也不贪图功德,也不玩味功德,也不求取过去诸佛菩萨的功德,也无所依倚。明白一切法,如同梦幻,无有坚固,本来是空的。自己所修的善根,及过去诸佛菩萨的善根,都不起有想,也不著住,也不倚靠。但為教化众生,所以取著众生。為令众生成就佛果,圆满菩提,而為众生来演说佛法。
又復观察过去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於过去法,毕竟皆捨。是名过去施。
这位菩萨,他又观察过去一切的法,乃至推求到十方世界去,都不可得到一切法的存在。作这种观想之后,对於过去一切法,皆不可留恋,都把它捨掉。这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第七种过去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未来施。此菩萨闻未来诸佛之所修行,了达非有,不取於相,不别乐往生诸佛国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厌。不以善根廻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善根。常勤修行,未曾废捨。
什麼是菩萨所修的未来施?这位菩萨,听到未来诸佛所修行的法门,明瞭通达一切法非有,而是空的,所以不取於诸相,不愿离开本国,而往生其他佛国土。也不玩味诸佛所修的法,也不执著诸佛所修的法,也不生厌倦之心。也不用自己所修的善根,来廻向未来诸佛。也不因為诸佛的善根,是很不容易修成功的,致退失菩提心的善根。这是因為菩萨对一切皆不著住的缘故。菩萨是永远精进,绝不懈怠。所修的法门,没有废除和捨弃的时候。
但欲因彼境界,摄取众生,為说眞实,令成熟佛法。然此法者,非有处所,非无处所。非内非外。非近非远。復作是念,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名未来施。
这位菩萨,但愿依照一切众生的境界来摄取众生,(好像吸铁石一样,将众生吸到佛法中),而為众生演说眞实, 的法,令, 众生成熟佛法,早成佛道。虽然用法来教化众生,但是这个法,并没有法的处所——意卽不要执著这个法。也不是没有法的处所。旣然不执著,那麼,就把法不用了吗?不是的,而是随缘说法:若遇到这个境界,就说这种法;若没有这个境界,那这个法也是空的。换言之,应说法的时候就说法,并不是為执著而说法。
这个法也不是从内里生出来,也不是从外边招感来的。这是教人不要执著。这个法旣不是在近处有的,也不是在远处有的,这也是破人的执著。这位菩萨,又作如下的观想:「一切法皆不眞实,本来是寂灭的。旣然是非有,又何必执著法呢?应该把法捨弃了。」这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第八种未来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现在施?此菩萨闻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徧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乃至闻声闻缘觉,具足功德。
什麼是菩萨所修的现在施?这位菩萨,他闻到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及二乘所具的功德,心中无有贪恋。為什麼?因為观诸行无常的缘故。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今将欲界六天浅释於下:①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山腰,此四方有四位天王镇守。东方是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因為有四位天王率领诸天,故称众天。②忉利天译為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再加中央一天,统领著三十二天,故称三十三天。四王天和忉利天都居在须弥山,又称為地居天。其餘四天,在须弥山上边的虚空,故称為空居天。③夜摩天译為善时分天。此天无日月星辰之光,天人自身放光,以莲华开為昼,莲华合為夜。④兜率天译為知足天。每位佛,将要成佛时,在此天内院等待候补佛位,故又叫补处天。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就在内院说法,等增劫减到八万岁时,便来娑婆世界,教化众生。⑤化乐天:於境变化自娱。想什麼便化什麼,变化无穷,是快乐的天。⑥他化自在天:这天以其他天的快乐,做為自己天的快乐。这六天都有男女的慾念。
色界有十八天,但在此经记载有二十二天,其实大同小异。①梵天:就是清净的天,没有男女的慾念。没有女人之形相,一律是男身。②梵身天:这天的众生,身体非常清净,心裡也没有杂念。③梵众天:是大梵天的眷属所住的天。④梵辅天:是大梵天之辅臣所住的天。⑤大梵天:就是天王。他发号司令,统领各天。这是初禪天,还有言语。到二禪天时,便无言语,而是用光来代替言语。⑥光天:这天的禪定者,在定中放光。⑦少光天:周身放光,但不光明。⑧无量光天:不但从身放光,而且又从口放光,放出无量的光。⑨光音天:在智慧光中又发出声音,代替说法。这是二禪天,没有言语,只有光明。⑩净天:这天一切皆清净,无有杂染。?少净天:此天虽然清净,但不圆满。?无量净天:此天的清净,已到圆满的程度,但不普徧,又不究竟。?徧净天:此天的清净,特别圆满而又普徧。这是三禪天的境界,非常快乐。但一般修禪定者,不愿久住,深恐退失道心,故积极越过三禪天,到达四禪天。方可免去风灾的威胁。?广天:就是福德广大的天。在初禪天,虽然离开苦恼,还有忧恼。二禪天,虽然离开忧恼,还有喜乐。三禪天,已消灭一切欢喜心,是纯粹清净的乐。四禪天,把喜乐都捨去了。?少广天:又為福生天,此天因為不受妙乐,而生清净的福。?无量广天:又為福天,此天不受火水风三大灾害,所受的福报乃无量。?广果天:此天是凡夫所修之果,福报最大,但不是证果。这一点要注意!这是四禪天的境界。?无烦天:禪定者勇猛精进,生到此天,就没有一切烦恼。因為不再囘欲界去受生死。?无热天:生到此天,就没有欲界之见思惑,和执烦恼病。内心是快乐而清凉。?善见天:生到此天,除去热烦恼,心中清凉,精修静虑,可得天眼,善见十方世界。○21善现天:生到此天,善能变现,因為禪的障碍已经除去了,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22色究竟天:到色界最高的天,已穷尽色性,了知色性,以空為体。利根人能直接超出三界,证阿罗汉果。钝银人,还要到无色界,修四空定,循序经过四空天,才能证四果,得无学位。所谓「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以上五天,為五不还天,卽是不囘欲界来受生死,為三果阿罗汉所住的地方。
天上的时间和人间的时间,有所不同,因為天上太快乐,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人间的时间和地狱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地狱的众生,痛苦万分难熬,故感觉上时间过得特别慢。兹擧出四王天来说,此天一昼夜,等於人间五十年。(每层天加一倍计算)人间的一昼夜,等於地狱五十年,為什麼?因為业力所感,享乐时,嫌时间太短;受苦时,嫌时间太长。
这位菩萨乃至闻到声闻和缘觉他们所具足的功德,心也不迷惑,也不执著。这位修现在施的菩萨,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清净无染。
闻已,其心不迷不没,不聚不散。但观诸行,如梦不实,无有贪著。
这位菩萨,闻到上边所说的境界,他的心旣不迷失,也不沉没,也不注意,也不散乱。但观察诸行,如同作梦,虚而不实。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所以诸天的快乐境界,菩萨皆不著住,也不贪恋。
為令众生,捨离恶趣,心无分别,修菩萨道,成就佛法,而為开演。是名现在施。
菩萨為令一切众生,捨离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其心不生分别,来修菩萨道,利益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所得的法,又為众生开演妙法。这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的第九种现在施的法门。
云何為菩萨究竟施?佛子。此菩萨,假使有无量众生,或有无眼,或有无耳,或无鼻舌,及以手足,来至其所,告菩萨言。我身薄祜,诸根残缺。唯愿仁慈,以善方便,捨己所有,令我具足。
什麼是菩萨所修的究竟施?各位佛子!这位菩萨,假设有无量众生,或者没有眼睛,或者没有耳朵,或者没有鼻和舌,或者没有手和足,他们都来到菩萨的处所,并对菩萨这样说:「我的身体,没有福报,所以六根残缺,而不具足。惟愿菩萨仁慈,发惻隐之心,以善巧方便,捨您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给我们。令我们六根不具足的地方,都能得圆满。这是我们的乞求,希望菩萨答应我们的要求,不要令我们失望吧!」
菩萨闻之,卽便施与。假使由此经阿僧祇劫,诸根不具,亦不心生一念悔惜。
这位菩萨听到无量六根不全的众生,如此的要求,不加考虑,卽时便将自己的六根捨给众生。假设从此以后,经过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间,而自己的六根皆不具足,也不会生出一念后悔和怜惜之心。
但自观身,从初入胎,不净微形,胞段诸根,生老病死。又观此身,无有眞实。无有惭愧。非贤圣物。臭秽不洁。骨节相持。血肉所涂。九孔常流。人所恶贱。作是观已。不生一念,爱著之心。
菩萨自己观察自己的身体,从开始入胎时,是由父精母血不净之物,构成这个身体。在胎胞中,分段的生出眼耳鼻舌身的五根来。胎儿成熟之后,便出生来到这个五浊恶世,受种种苦的煎熬,经过生老病死四大阶段,又消逝了终归於空,无影无踪。
菩萨又观察自己的身体,仔细地研究,再找不出一点眞实不变的东西,皆是虚妄的。又没有惭愧之心。这身体不是贤圣的身体,而是臭秽不洁的身体,不过是骨节互相支持,又有血又有肉涂在骨上而已,此身是九孔常流不净之物。这些东西,令人作呕,令人讨厌!菩萨作这样的观想之后,对身体不生一念之爱惜和著住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復作是念。此身危脆,无有坚固。我今云何,而生恋著。应以施彼,充满其愿。
这位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这个身体是很危险而又脆弱,根本就不坚固的,我现在為什麼还要贪恋这个臭皮囊?它早晚是会死的。故有机会时,应该把它布施给一切众生,来满足众生的愿。」
如我所作,以此开导一切众生,令於身心,不生贪爱,悉得成就,清净智身。是名究竟施。
这位菩萨再想:「像我现在所作,以慈悲心来开导一切众生。不但我不贪爱我自己的身心性命,也令众生贪爱我自己的身心性命。」他完全成就清净的智慧之身。这就是修施藏的菩萨,所修行的第十种究竟施的法门。
是為菩萨摩訶萨第六施藏。
以上所说十种布施,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的第六种施藏的法门。
第七、慧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慧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慧藏?
此菩萨於色如实知。色集如实知。色灭如实知。色灭道如实知。於受想行识如实知。受想行识集如实知。受想行识灭如实知。受想行识灭道如实知。
修慧藏的菩萨,对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四諦(苦集灭道)这两种法,要眞眞实实地瞭解,才有智慧教化众生。
对於色蕴(质碍為义,有形有相)要眞实的明白,了知色蕴是虚妄的,是不实在的。由色蕴又生苦集灭道四諦法,不為此四法所纒。由色蕴所招感的集諦,也要眞实的了知。由色蕴所证得的灭諦,也要眞实的了知。由色蕴所修得的灭道諦,也要眞实的了知。
对於受蕴(领纳為义,无形无相),对於想蕴(取像為义,无形无相),对於行蕴(迁流為义,无形无相),对於识蕴(了别為义,无形无相),这四蕴也要眞眞实实地瞭解它。有了美妙的感觉,就要领受这种的境界。感受之后,便生想蕴。有了想蕴,就生出行蕴。行蕴是念念迁流,念念不停。有了行蕴,便生出种种分别的识心。识心有判断的能力,能分别好恶。由受想行识所招感的集諦,也要眞实的知道。由受想行识所证得的灭諦,也要眞实知道。由受想行识所修得的灭道諦,也要眞实知道。若能不被境界所迷惑,而能转境界,那就会成就无上菩提道。
我们如果对五蕴法和四諦法,不能互相瞭解,不能圆融无碍,就会生出种种执著,好像蚕作茧,自困其身,不得解脱。明白这种道理,就能得到解脱,得到解脱之后,再不会被苦集灭道所迷惑,就能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若不明白其理,则不知道苦,不会断集,也不会慕灭,也不会修道。在色蕴上明白四諦是空的,对於受想行识四蕴,亦是这样,都是空的,自性就不会被五蕴所遮盖,这时就得到大光明藏,如来藏性。这五蕴四諦法,要下一番苦功来钻研,才能彻底瞭解。何时五蕴皆空,何时便能度一切苦厄。
於无明如实知。无明集如实知。无明灭如实知。无明灭道如实知。
这位菩萨,他对於十二因缘法,也眞眞实实的瞭解。第一因缘就是无明,卽是无所明瞭,没有一样能眞明白。这个无明,所生出的是行,行所生出的是识,识所生出的是名色,名色所生出的是六入,六入所生出的是触,触所生出的是受,受所生出的是爱,爱所生出的是取,取所生出的是有,有所生出的是生,有了生后,就有老死。这十二个因缘,一个紧跟著一个生出来。若是把无明消灭没有了,就不会有行為,乃至没有生死。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眞明白的人,却少之又少。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也就是「一念不觉生无明」。三细相就是现相、业相、转相,所以对无明要眞实知道。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剷除无明的祸根,如果连根拔出,就不会再有烦恼。这时心地清净,智慧现前。否则剷草不除根,遇到春雨又重生。那麼,要怎样拔除无明根?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何时没有三毒之妄想,何时就彻底把无明根拔出,而不復有后患。
这位菩萨对於无明苦諦,应该眞实知道。无明集諦,应该眞实知道。无明灭諦,应该眞实知道。无明灭道諦,应该眞实知道。若能眞眞实实瞭解,就把无明断了,也就没有麻烦了。
於爱如实知。爱集如实知。爱灭如实知。爱灭道如实知。
我们众生為什麼要受轮廻之苦?就因為一念无明,有了行為。為什麼有行為?因為有爱的缘故。要瞭解爱是怎样生的?和无明有什麼关係?和苦集灭道四諦法又有什麼关係?这一点要搞清楚。若能眞实明瞭,知苦、断集、慕灭这个修道的眞理,就没有障碍,不会在轮廻中转来转去,也就得到自在,得到解脱,出离三界,免除轮廻,得到彼岸,享眞快乐。
这位菩萨,对於爱苦如实知道,爱集如实知道,爱灭如实知道,爱灭道如实知道。所以菩萨修断欲去爱已经修圆满了,没有分段生死,也不再受变异生死了。
於声闻如实知。声闻法如实知。声闻集如实知。声闻涅槃如实知。
声闻是闻佛的声音而悟道者。闻到什麼声音?闻佛所说苦集灭道四諦法的声音。这种法应该眞实知道。不是一知半解,知其皮毛,而不知内容的眞实性。对声闻所修的法,要眞实知道。对声闻所修招感的集,要眞实知道。怎样来断烦恼?怎样来证菩提?声闻修什麼法可以证得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都要眞实知道。
於独觉如实知。独觉法如实知。独觉集如实知。独觉涅槃如实知。
独觉是自己觉悟,在春天见百花开放,在秋天见万物凋零,观察推求这种自生自灭的境界,豁然打开因缘之结,顿知道性的全体大用,表裡精粗,一切万物的本体,皆明白通达。
独觉就是缘觉的别名。在无佛出世,修十二因缘悟道者,称為独觉。在有佛出世,修十二因缘悟道者,称為缘觉。缘觉观十二因缘法时,知道由无明而生起一切,所以不用无明来做事。人因為有了无明,就去做顚倒事,若没有无明,当然不会做顚倒事。要知道一切恶业,皆由顚倒而来。因之,首先要断除无明,烦恼自然息灭。十二因缘法就是一个轮字,旋转不已,所以称為生命之轮。
对於独觉怎样成的果位,要眞实知道。对於独觉的法(十二因缘)也要眞实知道。对於独觉怎样断烦恼(悟道以前),也要眞实知道。对於独觉所证的有餘涅槃(还有点习气、无明、烦恼)也要眞实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们修道人,在一切时,一切处,用智慧光明来照自己的身心,这就是集一切福德。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菩萨所发的四宏誓愿。我们要反省一下:我们是来度众生,不是众生来度我们。我们是来断烦恼,不是教烦恼来断我们。我们是来学佛法,不是教佛法来学我们。我们是来成佛道,不是教佛道来成我们。这一点,各位要特别注意!
⑦入一切陀罗尼门:陀罗尼译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身口意三业清净的意思。要深入一切总持的法门。谨言愼行,不说废话,就是总一切法。多作功德,庄严其身,就是持无量义。这种智慧是不可尽的。⑧能分别一切众生语言音声:菩萨不学一切语言,而能明白一切语言。為什麼?因有不可思议的智慧,所以在同时能分别百千种语言和音声。不但能分别清楚,而且又能囘答所问的问题,这种智慧也是不可尽的。⑨能断一切众生疑惑:众生為什麼和道不相应?因為有疑惑。对於佛法半信半疑,所以与道不相应。我们修道人,不可以有将信将疑的心理,要有正信正念。不然的话,对修行不会成就道业。有智慧的菩萨,他能明辨是非,断除众生疑惑。这种智慧是不可尽的。⑩為一切众生,现一切神力:菩萨為教化一切众生,為调伏一切众生,故现出一切神通力,来令众生修行佛法,而不间断。这种智慧也是不可尽的。这就是十种不可尽的法。
是為菩萨摩訶萨第七慧藏。住此藏者,得无尽智慧,普能开悟一切众生。
前边所说的道理,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第七种慧藏的法门。修此藏的菩萨,得到无尽的般若智慧,能普徧令一切众生,皆能开悟,证得佛道。
第八、念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念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念藏?
此菩萨捨离痴惑,得具足念。
修念藏这位菩萨,他已捨离痴惑。得到具足的忆念。也就是在往昔多生多世中,所有一切的事情,皆能清楚记住,而不会忘掉。歷歷在目,如同昨日。
忆念过去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百千生。
在念藏中说有十种无尽:①生②劫③佛名④授记⑤演教⑥众会⑦说义⑧根性⑨所治⑩能治。在下边分列说明。
这位菩萨,能囘忆在过去一生中,所行所作,都是什麼事情,所作的功德多,还是罪过多。不但在一生中能囘忆起来。就是在第二生中,所受之身,是男是女?姓名是什麼?生在何方?也能清清楚楚地记住而知道。乃至於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之中,起什麼惑?造什麼业?受什麼报?一目了然,皆悉了知。甚至在无量生中,种什麼因?结什麼果?所有一切的行业,都记住不忘。这是说生的无尽。
成劫、坏劫、成坏劫、非一成劫、非一坏劫、非一成坏劫、百劫、千劫、百千亿那由他,乃至无量、无数、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劫。
劫译為分别时节。所谓「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总而言之,不可计算的时间為劫。一般计算劫的方法,以人寿到八万四千岁為标準,每隔一百年,便减去一岁,身高也减低一寸,减到人寿十岁的时候為止。然后再每隔一百年,增加一岁,身高也增加一寸,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為止。这样一减一增為一个劫。一千个劫為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為一个大劫。地球的寿命,有成住坏空谓四个中劫。换言之,地球的寿命是一个大劫的时间。
在成劫、坏劫、成坏劫、在非一成劫、非一坏劫、非一成坏劫之中,种种的往事,菩萨都能囘忆。就是在百劫、千劫、百千亿那由他劫之中,种种的往事,菩萨也能囘忆。乃至无量、无数、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说等等的劫中,所有的往事,皆可忆念。这是说劫的无尽。
念一佛名号,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名号。
菩萨囘忆念一位佛号,乃至囘忆念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佛号,都清清楚楚记住,不会忘掉一位佛号。这是佛号的无尽。
念一佛出世说授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出世说授记。
忆念一位佛出现於世,為一切菩萨说法授记。擧行灌顶(菩萨受灌顶,成為法王子),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位佛出兴於世,為一切菩萨说法、授记、灌顶,都能记住不忘。这是授记无尽。
念一佛出世说修多罗。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出世说修多罗。
忆念一位佛出兴於世,而说修多罗(译為经)。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位佛出兴於世,而说修多罗,都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演教无尽。
如修多罗、祇夜、授记、伽他、尼陀那、优陀那、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譬喩、论议,亦如是。
忆念不可说不可说诸佛说修多罗的经文都能记住,就是说其他十一部经文,也都能各各记住不忘。兹将十二部经浅译如下:
①修多罗:译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又译為长行。从「如是我闻」开始,至最后「信受奉行」為止,这叫长行。一般来说,有四个意思:(A)法本:就是法的根本。(B)经:就是长行。(C) 直说:说得很直。(D) 圣教:佛所说的法為圣教。远公大师将「法本」分出五个意思:?教為理本:教是说理的根本。?经為论本:经是论议的根本。?总為别本:总相為别相的根本。(修多罗是总相,其餘十一项是别相)。?初為后本:最初一开始為最后的根本。?略為广本:略说為广说的根本。
修多罗又有四个意思:(A)贯:贯穿所说义。就是把所说的义理贯穿在一起。好像念珠,是用一条线,把一百零八颗珠子连贯在一起,所以印度人称经為线。(B)摄:摄其所化机。摄受所教化一切众生。用经典的法都摄入佛法之门。(C)常:古今不变。(D)法:三世同轨。这是一种解释的方法。
修多罗又有四个意思:(A)绳墨义:正如木材随墨线而正直,妄心能随佛经而离邪。(B) 涌泉义:从地下涌出的泉水,滔滔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换言之,没有穷尽的时候。(C)出生义:辗转资生,越生越多。(D)显示义:显示理事的道理。这是另外一种说法。上面是「修多罗」的略译。
②祇夜:译為应颂,又為偈颂。应该把前边长行中的义理,用偈颂的格式再说一遍。或用四个字、或用五个字、或用七个字為一句,共為四句,令人容易诵、容易记。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③和伽罗那:译為授记。诸佛给菩萨授成佛的记别。好像弥勒菩萨,本名阿逸多,佛授记為弥勒佛,当来娑婆世界為佛。
④伽陀:译為讽颂,是可以唱的偈颂。又為孤起颂,与前边经文没有关係,和后边经文也没有关係。在经文中,突然说出四句偈颂,如法句经。
⑤尼陀那:译為因缘。或说佛的因缘,或说弟子的因缘。凡说经典,都有因缘。在一切经的开始,便是序分,这就是因缘经。
⑥优陀那:译為自说。佛所说的经典,先由弟子请法,然后才说。唯独弥陀经,是不问自说的经。為什麼?因為这个法,没有人能知道。可是佛慈悲,不能不说,故无问而自说弥陀经,阐扬净土法门。
⑦伊帝自多伽:译為本事。佛宣说弟子前生的往事,好像法华经中药王菩萨本事品。
⑧闍陀伽:译為本生。佛自己昔时所受身之事。在过去曾经做过鹿王,做过转轮圣王…等。等。在行菩萨道时,曾经无数次捨弃可爱之身。这些往昔因缘都在本生裡记载。
⑨毗佛略:译為方广。说方正广大眞理的经文。在涅槃经上说:「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
⑩阿浮达摩:译為未曾有。或说过去诸佛未曾说的法、或者说稀有的法。好像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卽行七步,莲华托足,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就是稀有的法。
?阿波陀那:译為譬喩。用譬喩的方法,来说明经文的义理。譬喩虽然不是眞理,但是能说明眞理。
?优波提舍:译為论议。浅言之,就是讨论问题。有时佛问,弟子答。有时弟子问,佛答。或者菩萨互相论议。本经问明品,就是论议。
这是十二部的浅释,又称為十二分教。修多罗(经)、祇夜(偈颂)、伽陀(孤起颂),这三部為经文的体裁。其餘九部,是从经文所载之别事,而立出的名称。
念一众会,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会。
菩萨囘忆在一个大众海会所听的法,不会忘记。乃至於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大众海会,诸佛所讲的经文,句句都能记得不忘。这是众会的无尽。
念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说不可说法。
囘忆念想為众生演说一法的义理,乃至演说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法理,都能记住不忘。念藏的法门,就是博闻强记,好像录音带一样。这是说义的无尽。
念一根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根种种性。
囘忆念想一类众生的根性,在一类众生之中,就有种种的根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种类的众生的种种根性,都能分别清楚,记得清楚,而不混乱。这是根性的无尽。
念一根无量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根无量种种性。
囘忆念想一类众生,有无量无边种种的根性。乃至演说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种类的众生,有无量无边种种的根性,都记之不忘。
念一烦恼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烦恼种种性。
囘忆念想一种烦恼,有种种因素,生出烦恼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烦恼,种种烦恼的性,皆记得不忘。这是所治的无尽。
念一三昧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三昧种种性。
囘忆念想一种三昧,在里边有种种定的性。乃至演说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种的三昧,种种定的性,也都记得。这是能治的无尽。前边是所治的烦恼,这是能治的烦恼。用三昧智悲水,来治无量尘沙般的烦恼。
此念有十种。所谓寂静念,清净念,不浊念,明彻念,离尘念,离种种尘念,离垢念,光耀念,可爱乐念,无障碍念。
菩萨在念藏中有十种念:①寂静念: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就是静虑相应的缘故。②清净念:一点染汚也没有,也就是无漏俱转的缘故。③不浊念:不混乱、不汚浊,也就是净信俱的缘故。④明彻念:光明透彻,如同玻璃,也就是了了知的缘故。⑤离尘念;离开种种尘劳妄念,也就是不取的缘故。⑥离种种尘念:离开所有一切的尘劳妄念,也就是离分别的缘故。⑦离垢念:离开一切尘垢染汚的念,也就是离所知的缘故。⑧光耀念:放智慧光,照耀一切,也就是与慧俱的缘故。⑨可爱乐念:很可爱很可乐这种的念,也就是具上诸德的缘故。⑩无障碍念:无所障碍的念,也就是离上诸恶的缘故。
菩萨住是念时。一切世间,无能嬈乱。一切异论,无能变动。往世善根,悉得清净。於诸世法,无所染著。众魔外道,所不能坏。转身受生,无所忘失。过现未来,说法无尽。於一切世界中,与众生同住,曾无过咎。入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无所障碍。一切佛所,悉得亲近。
修十念法这位菩萨,修这种念的时候,所有一切世间法,无一法能恼乱他的心。所有天魔外道的一切异论,无能变动他的思想。在他往昔所种的种种善根,都得到清净。对於一切世间法,不会有所染汚和执著。一切众魔和外道,无法可以破坏菩萨。今生寿命尽时,到来生受生,能把前生一切的事情,完全记得,一点也不忘掉。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演说妙法,没有穷尽。在十方一切世界中,示现众生身,和众生同住,共同生活。虽然同住,但是菩萨已经离开贪瞋痴,没有一切执著,所以没有过咎。好像莲华出於汚泥而不染,一样洁净。菩萨能入一切诸佛法会道场中,去做影响众,助佛扬化,而无障碍。换言之,愿到何道场就到何道场去,绝对不受任何的限制。他到十方一切佛所,去亲近诸佛、供养诸佛、承事诸佛。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八念藏。
前边所说的法门,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的第八种念藏的法门。
第九、持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持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持藏?
此菩萨持诸佛所说修多罗。文句义理,无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生持。
修持藏这位菩萨,他能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的经典。经典里的文字,从开始到最后终了,他都能读诵,又能书写。每句经文的义理,不但彻底明瞭,而且又不忘失。经眼所见,歷耳所闻,永远不忘。菩萨一生受持这种法藏,继续到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来生,也是受持这个法藏,而永不忘失。
持一佛名号,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名号。
这位菩萨,受持一位佛的名号,无有忘失。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位佛的名号,也无有忘失。
持一劫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数。
这位菩萨,受持一个劫数,无有忘失。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劫数,也不会忘失。
持一佛授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授记。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这位菩萨,受持一位佛给其他菩萨授记别号,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位佛,给其他菩萨授记别号,也不会忘失。
持一修多罗,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修多罗。
这位菩萨,受持一部经典,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部经典,也不会忘失。
持一众会,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会。
这位菩萨,受持一个众会道场,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众会道场,也不会忘失。
持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说不可说法。
这位菩萨受持演说一种教法,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教法,也不会忘失。
持一根无量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根无量种种性。
这位菩萨,受持一类众生无量种种根性,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类众生无量种种根性,也不会忘失。
持一烦恼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烦恼种种性。
这位菩萨,受持对治一种烦恼种种性,乃至受持对治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烦恼种种性,也不会忘失。
持一三昧种种性,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三昧种种性。
这位菩萨受持一种三昧种种性,对治种种烦恼,乃至受持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定力,来对治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的烦恼种种性,也不会忘失。
佛子。此持藏无边。难满。难至其底。难得亲近。无能制伏。无量。无尽。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
各位佛的弟子!受持藏这种法门,是没有边际的。不容易把持藏法门修成圆满。因為不能修行圆满,所以不能达到持藏的究竟处,也不能彻底瞭解。这种法不容易修,要时刻念念不忘,受持不忘。越不容易修此法,此法则越难圆满。不圆满,乃至不知其底,也就不容易亲近。修行此法,天魔外道,无能破坏,无法制伏。这种持藏法门,是没有数量,没有穷尽,又具足广大的威力。这是佛的境界,唯有佛才能明瞭,连菩萨也不能瞭解这种境界的。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九持藏。
前边所说的法门,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的第九种持藏的法门。
第十、辩藏
佛子。何等為菩萨摩訶萨辩藏?
功德林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该修行的辩藏?
此菩萨有深智慧,了知实相。广為众生演说诸法,不违一切诸佛经典。
修辩藏这位菩萨,他有甚深般若智慧,能了知诸法实相的理体。用种种因缘、种种譬喩、种种解说,广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相的道理。但是也不违背诸佛所说的经典。所说的义理,完全合乎佛心、合乎佛典,没有丝毫乖违的地方。
说一品法,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品法。说一佛名号,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名号。如是说一世界,说一佛授记。说一修多罗,说一众会,说演一法,说一根无量种种性,说一烦恼无量种种性,说一三昧无量种种性,乃至说不可说不可说三昧无量种种性。
这位菩萨,说一品的法,乃至说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品的法。说一位佛的名号,乃至说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位佛的名号,像这样的说法,说一个世界,说一位授记,说一部经,说一个众会,说演一个圣教的法,说一类众生无量种种性,说一种烦恼有无量种种性。说一种定无量种种性,乃至说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定无量种种性。这是以一演為多,以多能归一的道理。所谓「一為无量,无量為一。」菩萨有这种辩才的智慧,所以来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令众生早成佛道。
或一日说。或半月一月说。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说。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说。或百千亿那由他劫说。或无数无量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说。劫数可尽,一文一句义理难尽。
这位菩萨,或者一日说这种辩论的法。或者半月一月说这种辩论的法。或者百年、千年、百千年,来说这种辩论的法,都不能穷尽,所谓「辩才无碍」。或者经过一个劫、百个劫、千个劫、百千个劫,或者经过百千亿那由他劫。或者经过无量无数劫,乃至经过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多劫,来说这种辩论的法,无有穷尽。纵使劫数可以穷尽,可是辩藏中一文一句的义理,是说不尽的。
何以故?此菩萨成就十种无尽藏故。成就此藏,得摄一切法陀罗尼门现在前。百万阿僧祇陀罗尼以為眷属。得此陀罗尼已,以法光明,广為众生演说於法。
前边所说在不可说不可说劫中,在这样多劫的时间,也不能把一文一句的义理发挥穷尽,这是什麼缘故?因為修辩藏这位菩萨,他成就十种无尽藏的缘故。成就辩论藏,能摄受一切法的总持门,现在其前。有百万阿僧祇的总持门做為眷属,得到百万阿僧祇总持门之后,以智慧辩才法的光明,广為众生演说一切法。菩萨悲心切切,不厌其烦,将法分门别类,详详细细的解说,令众生闻之,而得法益。
其说法时。以广长舌。出妙音声,充满十方,一切世界,随其根性,悉令满足,心得欢喜。灭除一切烦恼纒垢。善入一切音声言语文字辩才,令一切众生,佛种不断,净心相续。亦以法光明,而演说法,无有穷尽,不生疲倦。
这位菩萨,在演说无量法的时候,用广长舌,发出微妙的音声,令一切众生闻之,心生欢喜。此微妙法音,能充满十方所有的世界,随著众生自己的根性,而得到不同的利益。法华经说:「一味之水,草木丛林,随分受润。」令一切众生皆得满足,心生欢喜。那就把一切烦恼所纒的尘垢,扫除乾净,菩萨善入一切音声、言语、文字、辩才。这就是灭除贪瞋痴的烦恼垢,生出戒定慧的光明。令一切众生修戒定慧,到圆满时,佛种不断,菩提不断,清净心相续不断。用智慧辩才这种法的光明,来為一切众生演说一切法,是无有穷尽的时候,不生疲倦的心。
何以故?此菩萨成就尽虚空徧法界,无边身故。
為什麼菩萨说法,其义理是无穷无尽?无论说多长的时间,也不感觉疲倦,这是什麼缘故?因為这位菩萨,他成就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往復无际,动静一源,这种无边际的法身。所谓「尽虚空,徧法界。」这种无边身的缘故。
是為菩萨摩訶萨第十辩藏。
在前边所说的法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行第十种辩藏的法门。
此藏无穷尽,无分段、无间、无断、无变异、无隔碍、无退转,甚深无底,难可得入,普入一切佛法之门。
这种辩藏,是无穷无尽,是无分无段。没有间隔、没有断绝、没有变化、没有障碍、没有退转、没有其底。修辩藏的法,其底甚深,不容易眞正明白。修行这种法,虽然不容易深入,可是能普徧入一切佛法之门。在一切佛法之门中,皆有辩藏这种法。
佛子。此十种无尽藏,有十种无尽法。令诸菩萨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各位佛的弟子!修这十种无尽藏的法门,又能得到十种无尽法。令所有的菩萨,想修此法,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佛果。
何等為十?饶益一切众生故。以本愿善迴向故。一切劫无断绝故。尽虚空界悉开悟心无限故。迴向有為而不著故。一念境界一切法无尽故。大愿心无变异故。善摄取诸陀罗尼故。一切诸佛所护念故。了一切法皆如幻故。
什麼是十种无尽法?兹解释於下:
①饶益一切众生:就是要利益所有的众生。所谓「凡有利益,无不去行。」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做不到也要勉為其难去做。这才是修难行能行的法门。
②以本愿善廻向:行菩萨道的人,必需要发菩萨的大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根本的愿力,然后再发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讚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懺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廻向。把本来所发的愿,廻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不為自求,而為众生行菩萨道。这是廻自向他。
③一切劫无断绝:在无量无边劫中,没有断绝修行,也没有断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更没有断绝饶益众生等等,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劫,不断绝把功德廻向给法界众生。菩萨為众生离苦得乐,而不疲倦。為令众生出离三界,现身说法,放弃成佛的机会。所谓「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界,普度众生。这种精神,永不断绝。
④尽虚空界悉开悟心无限:明白自性,就是尽虚空界。能悟得法界的本体,就是明心见性,返本还原,证得法界身,也就是无边身。这是菩萨所证得空理的一个本体。证得虚空的本体。什麼执著、烦恼、障碍,统统没有了。為什麼?因為如同虚空,证得虚空这种智慧。虽然在世间,而行无所行,作无所作,修无所修,证无所证。到了这种境界上,心和虚空合而為一,没有一个界限、没有一个执著。
⑤廻向有為而不著:虽然是这样,但是还要廻向有為,而不著住有為。不能说:「我证得空理,什麼也不做啦!旣然行无所行,作无所作,修无所修,证无所证,就教它空吧!」不是这样的讲法。虽然证得无為的空理,还要廻向有為。这就是明白眞空的道理。从眞空裡头还要生出妙有。不生妙有,单单眞空,没有什麼用。所谓「眞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眞空。」要廻向一切有為。什麼是有為?凡是有形有相,都叫有為。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卽见如来。」虽然没有為,可是还不能没有这个有為。还要有这个有為,而不要著住在这个有為。在金刚经上说:「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然是无為,也要廻向有為。所谓「行所无事」,不要著住有為。
⑥一念境界一切法尽:在一念之中的境界,徧满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念卽三千,三千卽一念。」我们所有一切的烦恼,皆由一念所造成。如果一念不生,就到解脱的境界。好像修行人,修行多年,一念不生,常在定中。忽然生出一念,想当总统,等到来生果然当了总统,但这是麻烦的事,令心不清净。為国际间的关係,弄得焦头烂额,何苦来哉?
⑦大愿心无变异:修行人,永远不退失菩提心,不变异菩提心。要时刻坚持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心,大愿就是渡海的船。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中流,达到涅槃的彼岸。这个大愿,要坚固如金刚,永不破坏,才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
⑧善摄取诸陀罗尼:菩萨善於摄取无量无边总持门,互為眷属。好像八万四千法门,互為第一,没有第二,所以叫不二法门。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修道人喜欢那个法门而相应,那个法门就是第一法门,不相应的法门,不能说就是第二。虽然这个法门对你不相应,或许对他相应。所以门门第一,没有第二。总而言之,凡是对机的法门,就是第一。
⑨一切诸佛所护念:因為能摄取一切陀罗尼,所以一切诸佛都来护念加持,令你增长智慧,瞭解一切有為法,皆是虚妄不实的。
⑩了一切法皆如幻:能把一切有為法看成空的,无為法根本也没有了。一切法如幻不实,瞭解这种道理,一切无所执著。
我们修道人,不要执著「我」。如果有了「我」的思想,那就出不了三界。所以佛再三提醒我们,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四相。这样才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是為十种无尽法,能令一切世间所作,悉得究竟无尽大藏。
这是十种无尽法,法法不尽。令一切世间行菩萨道者,统统都得到究竟圆满无尽的大法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二十二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释迦牟尼佛在夜摩天宫说完十藏品之后,又升到兜率天宫来,為天众演说十廻向的法门。这个法是菩萨所修三贤(十住、十行、十廻向)之法。
一般人的升起,升彼而离此。可是佛的升起,升彼而不离此。这是什麼道理?因為佛有神通妙用,不起於座,而能在定中到兜率天宫说法。
兜率是梵语,译為知足。此天的天人,非常知足;无论什麼,适可而止,绝不多求。所谓「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层天,在夜摩天之上,在化乐天之下,此天有内院和外院。内院是候补佛位诸菩萨所住之处。现在弥勒菩萨(未来佛)住在内院,等待候补佛位。外院是天众所住之处,弥勒菩萨现在正為他们演说妙法。
人们為什麼不知足?因為多欲多贪,贪而无厌,贪求不已,所谓「欲望无止境」。白天醒时在贪,夜间在梦中也贪。為什麼要贪?因為不知足。如果知足,就不会贪求。我们起贪心,是因為有欲望的缘故。若是没有欲望,那就不贪了。不贪就知足,知足就快乐,快乐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不执著,不执著就得到解脱。我们修道,就修不执著。想得开、放得下,就得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无论什麼事情,都要忍耐,不能忍的也能忍。这时,天也安,不降灾祸。地也安,不令震动。所谓「忍為无价寳,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事事都能好。」人有很多烦恼,就因為没有忍辱的功夫。若能学习弥勒菩萨那种忍耐的功夫,就没有灾祸,一切都平安。弥勒菩萨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妙;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这首偈颂的文词,虽然很浅显,可是有不可思议的哲理在里边。现在简单的解释:
「老拙穿衲袄」:老拙就是很愚笨的老人。他自己觉得自己很笨,為什麼?因為他有个大肚子,又穿了一件破棉袄。衲袄就是棉袄破了又补,补了又破,前后皆是补钉,表示不著穿衣的相。衣服虽破,能遮寒就可以了。
「淡饭腹中饱」:他所吃的饭,非常清淡,连盐也没有。只要填满肚子就可以,不计较好吃不好吃。这是不著吃的相。
我们金山寺也是不著吃的相,每天所吃的菜,是从市场菜贩的垃圾堆捡囘来的。可是我们还有菜吃。这种位愚笨的老人,连菜也没有吃,只吃淡而无味的饭,可是还吃个大肚子,所谓「心宽体胖」。他无忧无虑,笑口常开,故后人给他作了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人。」
我们的身体,好像机器一样,时时要加点油,它才能做工。否则,就要罢工。我们的身体,吃点饭才能活著,才能做工。若是不给它吃饭,它就要罢工,什麼也不做了。甚至向主人示威:「我要死啦!」主人受到威胁,便向它投降,给它点饭吃,来维持生命。弥勒菩萨很瞭解这个四大假和合的臭皮囊,不是一个好东西,所以给它吃饱就算了。
「补破好遮寒」:為什麼要补呢?因為要遮寒。所以把一件破棉袄,补来补去,还要补千钉万缀还在补,準备在冬天的时候,能遮住寒风所袭。
「万事随缘了」:这位愚笨老人,无论遇到什麼事,随缘而了。所谓「事来则映,事去则净。」有这种胸襟,所以心宽体胖。他是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虽然随缘,可是不变。不是随缘就变,而是随缘不变。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他有一定的宗旨。是什麼?就是不贪。
「有人骂老拙」:假设有人无缘无故来骂我,我也不发脾气,当作唱歌来欣赏。或者当作说外国话,听不懂,无烦恼。
「老拙只说好」:遇到这种境界时,老拙说:「我要讚叹他。骂得好、骂得对,你是我的善知识,指导我、教导我,非常感谢你的骂。我应该被你骂,幸亏你来骂我。我眞高兴,希望你常来骂我。」好像常不轻菩萨,他给人家叩头,还被人打骂,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哈哈。见人就顶礼,礼毕就跑掉。為什麼?怕人生烦恼。
我有这样几句话:「有人毁谤我,如得饱饭食;此是眞布施,何乐而不為?」如有人骂我,我绝对不发脾气,而且说骂得对极了。你唱的歌,非常悦耳,我很爱听。你在说英文吧!我听不懂。如是观想,自然风平浪静。
「有人打老拙」:假设有人无缘无故来打我,那时,我绝对不反抗,随他的便,等他打够為止,我也不言语。
「老拙自睡倒」:我一点烦恼也没有,我自己躺在地上,请他打吧!这时,他便出了气,自然无事了。这种功夫多麼妙!你们哪一位能有这种功夫,就会升到兜率天宫去,聆听弥勒菩萨在龙华法会讲妙法。
「涕唾在面上」:有人把口水吐在我面上,我也不理它,也不擦它。為什麼?因為不起烦恼,不被境界所转。他已修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程度。
「随它自乾了」:随它自己乾吧!何必為它操心。口水在脸上,又有何妨?不要计较,自然无事。人人有这种想法,世界怎能不太平?
「我也省力气」:若能是这样,无动於衷,当作无有其事。我就省了很多的力气,不需要用手巾去擦它。
「他也无烦恼」:他看我无所谓,也不去擦他所吐的口水,他自然心平气和,没有烦恼了。这种忍耐的精神实在太伟大!我们应该向弥勒菩萨看齐,向他学习。所以人做事,要留餘地,不可赶尽杀绝,要网开一面才对。
「这样波罗蜜」:这是忍辱的法门。能忍辱便到彼岸,彼岸是不生不灭的地方,只有诸乐,没有众苦。人人皆知,可是不去。為什麼?因為捨不得五欲之享受。
「便是妙中寳」:这就是妙中之妙,寳中之寳,无价之寳,眞正忍辱的妙寳。
「若知这消息」:如果知道忍辱的消息,若能明白忍辱的道理。那麼,一切无所障碍。
「何愁道不了」:这样的情形,万事亨通,圆融无碍。无论修什麼道,皆获得成就。為何不成道?皆因执著身体,认為可爱,时刻要保护它。其实,身体是个臭皮囊。我常说:在肚中的东西是最骯脏的。吃时是香,排出是臭。无论什麼人,都是这样。那麼,身体有什麼可爱呢?有什麼可执著?如有人骂你,或者打你,要忍受,不发脾气。要明白死的时候,这个可爱的身体又到什麼地方去了?我们修道,就是借假修眞,千万不可得假忘眞。要返本还原,要反迷归觉。能这样去修,就能知足。
兜率天的天众,少欲知足。内院的菩萨,都是断欲,一无所求。他们发菩提心,得菩萨道。一切為众生的幸福而奔走,為教化众生,改恶向善,而不休息。虽然辛苦,但是快乐。以度众生為已任,这是菩萨的大愿。
你能知足,你就升到兜率天。他能知足,他就升到兜率天。换言之,谁能知足,谁就能升到兜率天。佛法是平等,没有阶级的观念,没有亲疏的分别,完全要靠眞功德。谁有纯善根便上升。世上的人,若能知足,那麼,娑婆世界便能变成知足世界。这时,我们所住的五浊恶世,成為兜率天那样的快乐,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宝座上,结双跏趺坐,已入定中。可是他到兜率天宫来,為候补佛位诸大菩萨和十方一切大菩萨,以及无量天众,演说不可思议的妙法。
这一品在华严经列為第二十三品,所以称為升兜率天宫第二十三。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皆见如来坐於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恆对於佛。尔时世尊復以神力。不离於此菩提树下。及须弥顶。夜摩天宫。而往诣於兜率陀天。一切妙宝所庄严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