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悟佛知见

见大即藏性,见觉即见性,是灵明洞澈之觉体,一段光明,寂而常照,不立能所,本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们学习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268)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就这位妙吉祥菩萨,佛吩咐他在这“十八界”和“七大”里,要选择圆通。十八界再加上七大,是二十五个。这二十五个都是什么呢?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再加上七大。七大是什么呢?七大就是“地、水、火、风、空”,加上“见、识”。这二十五,就是二十五圣所修的圆通法门。现在文殊菩萨就要在这二十五个法门里头,选择一个最圆通的法门来教阿难,乃至于我们现在的这一切的众生好修行。
文殊菩萨奉佛这种慈悲的懿旨,即从座起文殊菩萨和这些阿罗汉,在佛前都有座位的。不像那个火头金刚,在佛前没有座位给他坐的,他就是站着的。本来我们这个懒虫,也应该站着的,不过我看他太辛苦了,也原谅他,叫他坐着;他的个子太大,人家坐着他站着,这最好了!那么文殊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他禀承佛这种威神,对着佛来说了一首偈颂。偈颂,就是或者四个字、五个字,或者六个字、七个字,或者四句、六句,或者八句、十句;是按着经的意思,来说这个偈颂。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觉海性澄圆“觉”,就是觉悟;海,不是大海,是“觉海”。这个觉海是无量无边,没有边际的,包括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在这个“觉海”里头。“性澄圆”,这个觉海的本性,它是既澄清而又圆满的。圆澄觉元妙这种圆满而澄清的觉海,本来它是一种微妙的。元明照生所因为在这个微妙里头,依真起妄──在本来这个“明”上,生出一种的妄来;因为有了妄,所以就“照生所”。本来这个觉海里边具足一切,没有不是如来藏性的,但是因为有一念的无明,在这个时候生出来一种的妄。因为有这个妄,就有了一种“所”。这个“所”,就是“尘相”,所有的尘相。所立照性亡因为有了妄,所以本来觉海那种光明的照性,就不显现了!好像万里晴空生出来云彩,把自性的光明就给遮住了。
因为有了妄,有了“能”、又有“所”了。本来能、所双亡的,没有能、也没有所;在这个觉海的本体上,一法不立,什么都没有的。那么依真起妄,生出这种妄想来,就是那“晦昧为空”。前边经上,不讲“晦昧为空”?本来在这个如来藏性上什么也没有,但是因为久而久之,它有一种瞪发劳相,晦昧为空,这就生了一种妄。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迷妄有虚空因为有这种晦昧,就生出来一种虚空了。这虚空,都是在这个觉海里边生出来的。所以后边偈颂上就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这虚空,我们认为是很大了,但是在大觉性里边,它就像海里头一个水泡那么小。你说,那多小呢!所以说“迷妄有虚空”,因为你依真起妄,有了妄了,然后就有了虚空。依空立世界有了虚空,然后就立出世界来了──有这个十方,又有三世了。想澄成国土因为依空立世界,由这个妄想和澄清的这种性,又变成国土了。知觉乃众生有这一种“知”和“感觉”,那么这就变成众生了。
前边偈颂说,“觉海性澄圆”,说这个“觉”像个大海,它的性是清净而圆满的。“圆澄觉元妙”,它这种清净圆满,本来是非常的微妙的。现在说空生大觉中我们人人都知道有个虚空,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知道吗?我相信是没有人知道的。为什么没有人知道呢?因为这个虚空特别大,没有人可以知道虚空的边际和来源。虚空的母亲是谁,也没有人知道,只知道是虚空。现在,在《楞严经》上给你指出来了。这个“空”,是在大觉这个觉性里边生出来的!不单在这个大觉性里生出来的,它在这个大觉的觉性里边非常的渺小,非常之小的。有多大呢?如海一沤发虚空在这个大觉里头,就像大海里头有那么一个浮泡一样。“沤”,就是一个浮泡。所以你说,这个虚空在大觉里边,它是多么小呢!
有漏微尘国这所有一切的有漏。什么叫“有漏”呢?就是欲漏、有漏、无明漏这三种。那么在这么多的有漏的微尘国里头,皆依空所生这一些国家又是在虚空里头生出来的。空在大觉里边生出来的,这一些国又是在虚空里头生出来的。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虚空在大觉里头,好像一个沤一样;这个沤若灭了,虚空也就无有了,何况这一切“三有”的世界呢!“三有”是什么呢?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三有,也是在虚空里头生出来的。那么空都没有了,何况三有呢?三有也就没有了!

发表于 2015-8-2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宣化上人)
**    楞严经原文: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    上人浅释:


**    阿难你不要睡觉!应该知道,知道什么呢?你‘当知虚空':所谓我说不要睡觉,就是叫你不要迷惑了,不要再有这个痴爱,不要再迷昧这个真理了,所以叫你不要睡觉。那么佛叫阿难不要睡觉,我现在叫你们各位也不要睡觉。现在主要的问题,你应该知道这个虚空,‘生汝心内':这虚空在你的心里边,‘犹如片云':好像一片小小的云彩,‘点太清里':点到太清里边。太清也就是虚空的一个别名。



**  ‘况诸世界':何况所有的一切世界,‘在虚空耶':虚空在你的心里边,就像一片云彩在虚空里头似的。一片云在虚空里是很小的,但是这个虚空是很大的。可是虚空在你的心里头,也是像一片云彩那么小。


**    本经卷六不是讲过‘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空在大觉心里头,就像海里边一沤发,现在又说‘空生汝心中,片云点太清',空在你的心里头,好像一片云点在太清里那么小。那你的心有多大,况且诸世界在虚空呢?所有一切的世界在虚空里面是很渺小的,那么如果在你的心里呢,那就更小了所以这就是形容我们的觉性,是遍满一切处的。





发表于 2015-8-2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五十阴魔浅释宣化上人编辑[url=]删除[/url][url=]转载[/url]2015-04-26 20:41:41

E2.会众顶礼钦承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阿难起立”:阿难即刻就站起来了,“并其会中”:和在会里头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大比丘,“同有学者”:和初果、二果、三果这一些有学的人,“欢喜顶礼”:一听佛要分别仔细地讲,大家都高兴地一起顶礼,给佛叩头。
“伏听慈诲”:都趴在那个地方听佛来讲这种的法。伏,是趴在那个地方。这并不是趴到地下,就在那儿听,这个伏是把心里什么念头都降伏了,没有其他的妄想,就一心听佛说法,这叫伏听慈诲。
**E3.正以详陈魔事(分三)F1.标示动成之由 F2.详分五魔境相
 F3.结示超证护持  F1(分二)G1.惊动诸魔由定 
G2.成就破乱由迷
  G1(分二)H1.推真妄生灭相关 
H2.示大定致魔之相
  H1(分四)I1.先明本觉同佛 
I2.次示妄生空界
 I3.比况空界征茫 I4.归元必坏空界今I1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佛告阿难”:佛告诉阿难,“及诸大众”:和在会的一切大众,“汝等当知”:你们现在的人应该知道,“有漏世界”:这个有漏的世界,“十二类生”:所有的十二类众生,“本觉妙明”:本来这个觉性,妙明的真心,“觉圆心体”:又圆满又觉悟的这种心体,“与十方佛”:这十二类众生的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一切的佛,“无二无别”: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十方佛也是这个本觉妙明,觉圆心体;十二类的众生也是这个本觉妙明,觉圆心体,这又叫如来藏性,和一切众生是一样的。
**I2.次示妄生空界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由汝妄想”:阿难啊!你的自性和十二类众生的自性,与佛是无二无别的。可是你依真起妄,“迷理为咎”:把真正的真理迷昧了,所以就生出毛病,生出过错来了。“痴爱发生”: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愚痴和这个爱。愚痴和爱,可以说是两个,又可以讲成一个。愚痴是一个,爱是一个,又愚痴,又有爱,这是分两个讲。若合上一个讲,就是痴爱。因为你这个无明,变成什么都不明白,就知道爱,一天到晚就想这个东西,想这个淫欲、想这个爱欲,啊!时时刻刻也放不下。
你若能对研究佛法像这么样注意,时时刻刻也忘不了佛法,那很快就成佛了。可惜你没有能把好色的这种心,放在好佛法上,所以学佛法,学来学去,愈学愈觉得乾燥无味,说:“我就这么多毛病,这个佛法都把我讲出来了,哎!真是不要学了,学佛法把我的毛病都要学没有了,这怎么可以呢?”这就是一种痴爱。这个前边说是由汝妄想,迷理为咎,我现在可以说是痴爱为咎,痴爱的过错。
痴爱发生,“生发遍迷”:因为你有痴爱,所以就生发出来遍迷,一切都迷了,什么都迷了。最初就是痴爱,你有了痴爱,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顾了,下地狱就下地狱,管那么多干什么!所以什么也都不管了。
“故有空性”:因为你这个痴爱为咎,一天到晚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所以就发出一种虚妄的空性。“化迷不息”:这个迷就变化,由一个迷化出两个迷,两个迷又化出三个迷,化迷不息,总也不停止。聪明的人应该在这个地方着眼哪,应该注意这段经文哪,这个把你真讲到骨头里去了,讲到人这个骨头里去,这个毛病都给你讲出来了!
“有世界生”:才有这个世界生。“则此十方”:既然这样子,这个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微尘国土”,“非无漏者”:这不是一个不坏的,不是一个无漏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体性,是由妄想造成的。“皆是迷顽”:都是不明白。迷就是不明白,顽就是顽固不化。“妄想安立”:都是你这种妄想所安立的,你知道吗?
**I3.比况空界征茫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阿难你不要睡觉!应该知道,知道什么呢?你“当知虚空”:所谓我说不要睡觉,就是叫你不要迷惑了,不要再有这个痴爱,不要再迷昧这个真理了,所以叫你不要睡觉。那么佛叫阿难不要睡觉,我现在叫你们各位也不要睡觉。现在主要的问题,你应该知道这个虚空,“生汝心内”:这虚空在你的心里边,“犹如片云”:好像一片小小的云彩,“点太清里”:点到太清里边。太清也就是虚空的一个别名。
“况诸世界”:何况所有的一切世界,“在虚空耶”:虚空在你的心里边,就像一片云彩在虚空里头似的。一片云在虚空里是很小的,但是这个虚空是很大的。可是虚空在你的心里头,也是像一片云彩那么小。
本经〈卷六〉不是讲过“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空在大觉心里头,就像海里边一沤发,现在又说“空生汝心中,片云点太清”,空在你的心里头,好像一片云点在太清里那么小。那你的心有多大,况且诸世界在虚空呢?所有一切的世界在虚空里面是很渺小的,那么如果在你的心里呢,那就更小了。所以这就是形容我们的觉性,是遍满一切处的。



发表于 2015-8-29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心功极 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 具足七宝 光明遍满 楞严经卷九 宣化上人浅释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佛告诉阿难及在会大众说:你们应当知道,这个由起惑而造业,由造业而受报的有漏世界,其中的十二类众生,本具的妙明觉性,圆满周遍的真心,是与十方如来,并没有二样,没有差别的。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自性既和佛无二无别,为何不是佛呢?错处便是从无始以来,被无明迷惑住真心,发生愚痴爱染之心,而生起能见的见分。能见既是妄,所见自然不真,致使本觉真心,完全成为晦昧的空性,以妄见对妄空,转觉迷妄,因此就生起化除迷妄的心念。化迷的心念不息,乃于空中妄见色相的世界,所以这十方微尘数的国土,都不是清净无漏的真实世界,而是由迷幻妄想所建立的。众生最大毛病便是痴爱,日夜在痴爱中,时刻不能放下。如果把好色之心入在学佛上,时刻不忘学佛,那就很快能成佛。可是大家不能这样做,所以学来学去都不明白,还觉得枯燥无味,这都是因痴爱缠绵的缘故。聪明人应在这里用心注意经文。佛把众生的毛病,说到骨头里面去了!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当知这个无边无际的虚空,尚且生在你的心中,犹如一片浮云,点在太虚空一样,何况十方世界,还是包藏在太虚空之中呢?这如前面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的偈颂“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是同一道理。这是形容自性遍满一切处,而世界渺小虚幻,无可执著,无可留恋!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你们大众之中,倘若有人能发现本有的真心,返本还原,复归于法界体性,即证果成佛,则十方虚空,立即冰销瓦解,何况这虚空中的所有国土,岂有保存而不坏灭的道理?

有人发生疑问:如有人成佛虚空就销灭。现在已有很多人成佛,为何虚空没有销灭而依然存在呢?在佛份上见是无,在众生份上见是有。所见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好像有人开佛眼,能见十方国土如观掌上果,但未开佛眼是看不见的。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当处湛然。

你们修习禅定,严饰三摩地,无论行住坐卧,都要忘尘照性,时常保持正定,不昏沉、不散乱,就能与十方菩萨,和一切无漏的大阿罗汉,心心相通而吻合,打成一片,当处就湛然清净,周遍法界。为何会互相吻合?因为大家都修楞严大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故彼此心灵互相通合,不只和菩萨及大阿罗汉,就和佛的灵性也互相通合的。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得到楞严大定,证到真三摩地,这时一切魔王,及各凡夫天(即是六欲四禅,乃到外道无想诸天等),见到自己所住的宫殿,无故崩坏,大地震动,天翻地覆,连水中的河神海神,地上的山神土神,空中的飞行夜叉等等鬼神,没有不仓皇惊怖。只有凡夫肉眼,昏昧无知,不能察觉这种变迁,还讹言是阴阳失调呢?

在东北时我有一小徒弟,很有功夫,已得到天眼通。有一天,他到天上游玩,魔王很喜欢他,就把他关在宫殿里,不准他回来。他就告诉我说:“在天上不能回来。”我问他:“是谁叫你去的?”他说:“是自己去玩的。”我说:“那就不要怕,你可以回来。”我用楞严咒里其中的一段,即时把魔王宫殿震开,他便安全回来。从此以后,他知自己定力还不够,故不敢到各处乱跑。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那些魔王及妖灵精怪等都得到五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只是没有漏尽通,便留恋这个尘劳烦恼的世界,怎肯任你摧裂他的宫殿?所以一切鬼、神、天人、魑魅魍魉,以及魔王,必会在你修习正定之时,联合起来,找你的麻烦。

什么是漏尽通?现在我再深一层告诉你们,有漏便是有淫欲,尘劳亦就是淫欲,因贪恋淫欲,就离不开尘劳,所以不能得到漏尽通,而成天魔。要把情欲根断,到清净无染的境界,才能得漏尽通,才能得到正道。中国字之构成,亦很有意思,好像妖精之“妖”字,是女字旁加夭,夭是卅岁以下而死者。你们看字便可明白其意。你修定时,因精足神足气足,妖魔鬼怪就来扰乱你,相抢你的宝贝,吸食你的精气。所以修定时,男遇女,或女遇男,都要格外小心,要不然便会失掉自己的宝贝而丧失道业。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

虽然这些天魔妖怪,都怀著愤怒来扰害你,但究竟是尘劳中物所起的邪妄行为,而你所修的是妙觉心中本具正定。以生灭的愤怒邪行,来破坏真常心的正定,当然邪不敌正,就如以风吹光,用所斩水,不会起作用。你的正定比如沸汤,邪比如坚冰,沸汤浇坚冰,当然就会销溶。徒然恃著神通力,但终是过路客,不能久留的。



发表于 2015-8-2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海仁法师

**

**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

**丁四大众圆悟分二。戊初经家叙益分二。己初叙益分二。庚初略叙

**

**尔时,指佛开示四科七大,皆如来藏性已竟之时。阿难是法会当机,大众,指初心凡夫,是叙得益之众。蒙佛如是微妙开示,是叙所闻之法;微谓隐微,妙谓奥妙;今此法会,佛所开示,乃最胜了义,一乘妙法,故曰微妙开示。身心二句,正叙得益。众生执四大为实我身,执六尘缘影为实我心;因起烦恼,广作诸业,随业受报,处处障碍,不得自在。今闻了义之教,悟幻化空身即法身,故身得荡然;悟根识二大皆藏性,故心得荡然。由于身心荡然,故得无挂碍,此翻前‘默然自失’,‘重增迷闷’,‘重复悲泪’,等迷情。

**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

**庚二广叙分二。辛初圆悟三大分三。壬初悟性量即相大。

**

**此领悟四科中,‘不动周圆’义。七大中周遍法界,含吐十虚义。十番辨见中,见性周遍义。是诸大众,是叙得益之众,各各自知以下,是叙所得之益。既闻佛微妙开示,不独当机之阿难得悟,是诸同闻妙法之大众,亦各各皆自悟知,心遍十方;昔日未悟,故执心在内,执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今闻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周遍法界,含吐十虚;故悟自心,遍十方界。既悟真心广大,反观虚空渺少,所谓:‘心融妙理虚空少,道契真如法界宽。’故阿难等,见十方虚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如是渺少。虚空尚尔,则依空而有之物,更渺少矣。此翻前以缘心为自性者:‘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以及‘推求寻逐我将为心’等迷情。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

**壬二悟性体即体大

**

**此领悟七大中‘清净本然’义,四科中:‘其性真为妙觉明体’义。辨见中:‘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及‘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翻上:‘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是故于中,观大观小’等迷情。

**

**初二句包括身心世界有情无情,亦即万法。次二句是悟万法唯心,后二句悟心包万法。昔日迷真逐妄,为物所困;今既悟万法唯心,则万物无不皆包含于一心,万物无不皆是常住真心,胜净明体,故曰:‘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

**壬三悟性具即用大

**

**性具即性空真色,性空真火等。用大,即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十方虚空,是色法中最大者;微尘,是色法中最少者。微尘之于虚空,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忽有忽无,故曰:若存若亡。微尘如父母所生之色身,空如今日所悟之妙觉明心。微尘不离于空,而不障碍虚空;如色身不离妙觉明心,而不碍于妙觉明心。又空不碍微尘,如妙觉明心,不碍于色身,故能循业发现。阿难等又悟法性,如湛然不动之巨海,而父母所生之色身,如海中所流之一浮沤,倏起倏灭,起则无所从来,灭亦无所从去。此即领悟全文:‘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义,翻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及‘认一浮沤,目为全潮’等迷情。

**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

**辛二结属真因

**

**真因望真果言,真果即无上菩提。今悟妙明心,依之而修,自可伏断烦恼,成无上道,故曰真因。

**

**了然自知,谓对今日所悟之妙理,极为清楚明了,非从他闻,乃从自悟,了了而知,深深体会。获本妙心,谓悟本具妙明妙净之心,即常住不灭之真如妙性。真如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可思议曰妙;清净本然,非成佛而后然曰本妙;即大义。此心无相,非一切时处,而能照一切时处,曰本明,即佛义。此心一法不立,一尘不染曰本净,即顶义。悟本妙故,依之而修,成妙禅那中观;悟本明故,依之而修,成妙奢摩他空观;悟本净故,依之而修,成妙三摩钵提假观。空观成,破法界见思,成实智菩提;假观成,破法界尘沙,成方便智菩提;中观成破法界无明,成真性菩提。悟本妙明净,为三菩提之真因。众生迷故,非失成失,今悟故,非得成得,故曰获。此翻上‘皆由不知真际所诣。’‘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汝元不知,汝曾不知,等迷情。阿难自从淫室归来,请佛开示,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三观门;佛酬其所请,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破识明心,去妄显真,乃至开示四科七大,无非藏性,阿难大众,至今方悟,相妄性真。终不辜负佛所开示,由此可知,悟道之不易。

**


发表于 2015-8-2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圆瑛大师,宣化上人,海仁法师,楞严经原文说明问题不?
发表于 2015-8-2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法界,上至佛菩萨下至恶道众生,就像梵网的孔目一样。孔目虽然有别,但是它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心地。心地有觉有迷,觉了是四圣法界,迷了是六凡法界。不管是迷与悟,总而言之,是一个心地而已。心地所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叫做戒,戒就是规律的生活。不但在我们个人或者是团体的生活方式,乃至整个宇宙的运行莫不皆有规则。这是我们今天许多科学家观察宇宙,看到许多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都有一定的轨道,一定的轨则,有条不紊。在佛法里面讲都是属於戒律,戒律是规则。这个戒律叫心地戒律,所以《梵网经》是心地戒品。



梵网经心地品---净空法师
发表于 2015-8-2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今天所讲的个人的幸福、个人的快乐,是你自己心行造成的;一个家庭、一个团体,就是你这一个家庭团体分子心行造成的,是兴旺还是要衰败就看这心行。像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一些,但是我们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是大家心行造成的,我们没有想到这一层。佛给我们这么一点破,我们从这最基础的地方想起有道理,有道理。




梵网经心地品---净空法师
发表于 2015-8-2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依自己的清净心(依真心),就是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诸宗所讲的离心意识。离心意识,诸位听了这个名词,有的时候一下会不过意思来,不知道心意识是什么,我给你讲妄想分别执著比较好懂。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离心意识。古人讲的心意识,我们现在讲妄想分别执著,离开这些,你所用的那个心就是清净心、就是真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用这种心才能够禀受「梵网金刚光明宝戒」;换句话说,你想得菩萨戒,用这个心就得到了。因为这个心起作用,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十重四十八轻戒。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五十八戒每一条戒的戒相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它称性,真心就是本性,离开分别执著妄想那就是本性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本性里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哪一条戒都是周遍法界,无论是戒体、戒相、戒行、戒果,样样都是周遍法界,不可思议。



梵网经心地品---净空法师
发表于 2015-8-29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心上与十方诸佛,下与一切众生是一样,无二无别,没有两样,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因为它是一样的。

  所以第一句话非常重要,就是我这个字一定要相信,是我本人,我本人与释迦就是与诸佛,与菩萨就是与贤人,与众生这是指一切六道众生。若凡若圣、若因若果,总是一道光明,无二无别,真正是生佛平等。我们修学要想有成就,首先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不相信自己与佛菩萨、众生是平等的,那就没有门路可入了。所以你的成就大小就看你的信心大小,决定是成正比例的,你有十分的信心就有十分的成就,你有一分的信心就有一分成就,你没有信心就没有成就,就这么回事情。特别是一乘的大经,必须要具足坚强圆满的信心,没有不成就的。

  卢舍那佛将要开示我们的时候,你看先放光。「故将自己一段受用境界」,这一句话很重要,「满盘托出,示与诸人面前,要令人人直下承当,返本还源,识得自己本有光明金刚宝戒,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圆满具足,无欠无余,故将定光示诸大众也」。这一段我们总得要去多念几遍。佛这一段的示现是身教,示现自己常住法身三昧,就是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自己住在常寂光净土这个境界摆出来给我们看。满盘托出就是全部统统拿出来,一点都不漏的摆在我们面前,用意是要我们自己能够直下承当。卢舍那佛你有,我也有,你常住在寂光净土,我们哪一个人不是住在寂光净土?虽住在寂光净土自己不能觉察,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自己不晓得自己住在寂光净土,自己不知道与诸佛如来一般模样,这是我们迷失了自己。


梵网经心地品---净空法师
发表于 2015-8-29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今天这个肉身,四大五蕴身是不是法身?是法身。法身现的相,性相是一不是二,那怎么不是法身?但是它不是法身的全体,是法身的一部分。法身的全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我们在虚空法界里面这是一小部分、一点。好像整个大海是法身,大海里头一滴水试问问那是不是叫大海?是的,它是大海的一滴水,它跟大海无二无别。我们这一个身,就像大海的一滴水,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佛具足三身,我们哪一个不具足三身?只是我们迷失了自己,不晓得自己还有法身。下面这几句话很不好懂。

  「本无来往,本无迁改」,这两句话不好懂。如果你要懂得,下面「犹若虚空」就不必说了。法身确实如此,诸位想想要有形相才有来往,才有迁改,好像我们现在人有个相,有个相就有来往。我们在六道里面前生不晓得在哪一道,这生到人道来,寿命终了之后又不晓得到哪里去了,有来有往,六道里面来往,有迁改。你看我们由童年到少年到壮年到老年,面貌不相同,刹那刹那在迁改,你有形相就有,相上有这些事情,跟诸位说理上没有,相上有理上没有。所变的相上有,能变的体上没有,你就明了能变的法身没有,没有来去,没有迁改,没有动摇,所变的这个相分上有来去,有迁改,有动摇。

  如果你仔细一观察,再深入你就会发现到真相,真相是什么?来往即是无来往,无来往即是来往,迁改即是无迁改,无迁改即是迁改,动摇即是无动摇,无动摇即是动摇。行了,你也跟六祖差不多了,入了境界,你大彻大悟。为什么大彻大悟?这个时候你心是一不是二。来往跟无来往二,二是什么?凡夫见解。来往就是无来往,无来往就是来往,是一不是二。一是圣人的见解,是佛与大菩萨的见地,你岂不是超凡入圣了!由凡夫境界一悟,入了佛境界,就是这么回事情。我们不要看这些经典,我们就看中国历代的这些祖师大德,哪一个人悟入之后不是这个境界!这一桩事实变成自己现实的境界就是悟入,这个时候你自己晓得你已经入了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理一心不乱,你已经入了不二法门;这个时候正如古人所谓的与佛菩萨把手同行,这个意思就是地位平等没有高下,与他是同一类。明白这个意思,底下这几句你自然就能够体会。
发表于 2015-8-30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道源法师讲述 广化法师记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及往生论。本精舍以往已讲往生论及阿弥陀经,现在续讲观无量寿经,此经又名十六观经,谓此经内容为十六种观念法门也。十六观经与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鼎足而立,同等重要,不可偏缺,净土宗才可以兴盛起来。在同等重要中,又有差别,即观经较弥陀经、无量寿经。尤为重要,乃重要中之重要者。大乘佛法中,最高的是华严经,我们每天作晚课蒙山施食时,必念华严经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谓欲了知的是什么?即是欲了知三世诸佛是何处来,应从自心中求,佛教大乘法,凡是心外求法都名外道,须观法界性,了知三世一切佛,统统在我心内,皆是我心中造出来的。十六观经教人观想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先造一尊佛出来。能造一佛,即可造十方三世佛,这就是十六观经告诉我们心造诸佛之法。然若不研究观无量寿经,则一切唯心造,徒具空理而已。故须研究十六观经,才能知道‘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道理,这个道理通华严经亦通禅宗,是大乘佛法中最高理论,这十六观经上统统有。

发表于 2015-9-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愣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9-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9-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换了马甲吧?这更显示了内心的虚伪吧。

    继续澄清居士在投诉贴中说的话。
1.看看此贴中我是否摆出了很多佛经证据?
2. 到底是谁没有心平气和的讨论?
3. 到底谁说过早就比大师高了,谁说过大师没有实修?谁说过宣化上人没有实修?
4. 是谁没有心平气和?
在这个帖子里,我先是用佛经来对质,说不能总是依据大师的翻译来当作定解,要依法不依人,同样都是《楞严经》,大师的解释为什么与同一篇佛经自相矛盾?居士却说我死在文字上了、死抠字句不对。

  在这个帖子的末尾,居士竟然说这个帖子是引导众生开悟的帖子(不过,这一段已经被义工删除了),我大笑,说他无chi,自己一知半解、心怀魔见,还引导他人开悟?可别引导人“开误”了,罪孽可不小。


补充内容 (2015-9-2 20:08):
奥,不是此贴的末尾,是在这个贴中 : 阿难明心,开悟。---明心开悟人人有份---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大师
发表于 2015-9-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士后来又到:《有经典和经文在,就没有末法了吗?》这个帖子里,先说要有经文和精进实修才有正法。我说因为你没有实修,所以身上没有正法。
他还不服气,说  “贴大乘经典,大乘法师讲法是传播流通佛法”、“诽谤正法你要小心喽。”、“……你自己的观点如何?列出个123来。你像个泼妇骂街似得,指桑骂槐这不好。圆瑛大师的哪个观点,那句话不对是可以探讨的。你说圆瑛大师是外道说?我看你才是外道。”
自己说的观点有问题,却说我诽谤正法。我反问,难道大德名师的翻译解释就是100%正确?用佛经来对质还不服气,就认为大师的翻译是对的?
我说他这样“依人不依法,是魔的行为”。难道不对吗?只相信名人,不相信佛经。难道这是依法不依人?又说我没列举证据,我明摆着列了好几条却说我没列。

因为居士多次被驳斥的哑口无言,根本没有回辩的余地了,因此恼羞成怒,先告状,投诉我……

这就是闹剧的前后经过。各位看官,明白了吗?别听他老在投诉帖子里胡编的话。
学佛先要端正态度,去除毛病,否则,业障会越积越重。面子问题,抵不过“法”的。

发表于 2015-9-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9-16 12: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9-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9-1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之正法 发表于 2015-9-16 20:10
标题是明显的错误说法。就为了此事,还被封杀呢。各位注意,对照楞严经全文就知真假。行阴识阴中的 ...

你对【见大】即是如来藏不认同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1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