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天山飞雪

净空法师:这个世间有苦难,很多学佛的人学错了,念佛的人也念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11: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颜秋玲博士:佛教徒有没有“生气权”?

来源: 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法海事件”中,有人指责佛教徒的捍卫行为是“动嗔心”,不符合佛教忍辱的修行。佛教徒是否“天生欠他人包容债”?佛教徒有没有“生气权”? 随着“法海事件”的持续发酵,宏观经济学博士颜秋玲为凤凰佛教撰文,阐发对此问题的反思。文中提到,有些标榜“不生气”的人,“只是对戏谑佛教不生气,对恶搞传统文化不生气,但他们对护卫佛法的佛弟子生气,对支持文化自觉的网友们生气,对维护社会风气的热心人生气”。全文如下:

佛教徒有“生气权”。因为在他们成为佛教徒之前,首先是人。在平等的人的权益中,对于不公平待遇、信仰歧视或遭受人权侵害,不光有产生情绪的权益,更有保护自身的权益。

佛教徒有没有“生气权”

只要是人,就有人权,也有选择信仰和保护信仰自由的权益。遇善则喜,遇恶生嗔,这是一个人必然会产生的情绪。面对一个跌破底线的人群对自己的信仰无端栽脏,居然还能没有情绪,如果不是特别的修行人,就是一个病人。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是非不分的,是藏污纳垢躲在佛门混生活的,他们希望是非不分的事件发生得更多,以便于自己的恶劣行径不会遭到佛门的检讨,让自己安全地依附佛教团体把生活混下去。

“法海事件”中,有人将佛教徒抗议亵渎佛教宗师行为,作侵犯言论自由论处。国家的宪法确实规定了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同时也规定在行使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集体和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其中就包括宗教信仰的自由、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言论自由是有限制的,正如法律人士指出的言论自由应在不伤害原则,不冒犯原则和道德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才是合法的。同时,法律还给与公民在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的时候,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的权利。

王志远教授就此发表评论说:“总不能你耍了我一阵子,我提出‘你能不能不耍我’也不行,现在是个人人都可以说话的时代,你有你对我开玩笑的自由,我有我不让你专拿我开玩笑的自由。”商业的黑手伸向宗教,真是时代的不幸。“法海事件”中,无论是对僧人形象的戏谑,还是对佛教徒人格尊严进行的直接攻击,都明显侵犯了佛教徒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佛教徒当然有权表示不满,更可以有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

佛教徒首先是人,在受到恶行侵犯的时候,他们有对善良保护,对邪恶反抗的权利。在“法海事件”中,网络水军指责佛教徒的捍卫行为是动嗔心,他们将法师骂成“秃驴”,将善良居士的善意劝诫说成“丑陋嘴脸”,将汉传佛教说成既非印度又非中国的“混合物”而非中国文化,将佛教祖师说成干预男女恋爱的“恶人”。对于这样的恶性亵渎和诽谤,佛弟子出来说话,维护自身合法的人权和信仰自由,此行为也被说成是“动嗔心”,不符合佛教忍辱的修行。真是“天生欠他包容债”,天下之大,岂有此理?

佛教本身是有忍辱的教义,这是个人修为方式的一种。在个人修行过程中,为使自身德行尽快提升,当自身遭受恶毒攻击时,忍辱是了不起的修行。但佛门之忍可欺乎?为何要欺辱佛门的忍辱者?因为道德越轨。面对自己面前的一位忍辱修行者,越轨者没有对照自我心生惭愧,反而趁势下手——趁他好欺负,就拼命加以欺负,正是鲁迅所说的“弱者抽刀,只是向更弱者。无可救药的人群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瞪眼”。国人的劣根性中,吃柿子捡软的捏,这是十分著名的一种。因为自觉无需付出代价,所以软土深掘肆无忌惮。

然而,他们选错了对象。佛教徒的忍辱修行历来只是对自身的要求,是内心坚韧而勇敢的修行,自古以来都不会将忍辱异化成为怯懦。修行人连自己心底的贪嗔习气都不畏惧,哪会惧怕无端的栽脏、亵渎?既然心底拥有这样的勇气,就更不会弃整个三宝尊严而不顾。佛弟子自身遭受羞辱,一切都堪忍,三宝与佛祖遭受羞辱,则誓要抗拒到底。佛弟子一切都能失去,唯慈悲心不能放弃,一切都能容忍,唯亵渎佛法僧不能姑息。正因为深刻明了毁谤三宝果报的可怕,则更不愿意让自己同胞也无知犯下严重果报的过错。所以,法师们说:对方已经不幸,一定要设法使之不要制造更多不幸。

佛子的“生气”,那是一种珍护道义的威严,威而不猛,怒而不嗔,是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的对机设教!

因为是人,佛弟子有忍辱修行的权利,更有“动嗔心”的权利。鲁迅说:“即便是爱人类,也因为自己是人。”无论是爱,或是不爱,违逆基本人权的行为,再怎样为自己立牌坊,也最终还是要遭受唾弃。对无理的行为,佛弟子不光要“动嗔心“,而且要作狮子吼,要使“百兽闻之皆脑裂”,甚至要“合取狗口,打折驴腰”。这种“嗔心”,佛教徒人人皆可得以尽力发挥之。其实,怒斥妖魔的威喝声中,妖魔最怕佛弟子有“嗔心”,因为他们胆裂了,无理行为者总是怕受害人有“嗔心”的,那将使自己无处藏污。

佛子用的却未见得是“嗔心”,因为要让他们别再制造更多不幸。所以,谁来炒作“嗔恨心”的话题,一眼就能看明白,当贼做了贼事以后,必然是怕受害人动嗔心的,因为害怕大难临头,无论如何伪装,也总是他冒犯了人,而不是人冒犯了他。假牌坊可以立到天上去,却总奠基于偷偷摸摸的贼心眼。佛弟子不炒作“嗔心”的话题,因为即便怒斥亵渎者,那也是为道义而发声,嗔心的帽子是扣不上来的,甚至嗔心也谈不上,因为往往对邪恶嗔心越大,便对公平正义的慈悲心也越大。

你为什么不生气?

你为什么不生气?这是在祖师遭到亵渎以后人们对“沉默者”提出的反问。

“法海事件”中,至少有两类人总是高谈“不生气”,一类是以“宽容”、“忍辱”的字眼来显示自己掌握了“佛陀本怀”的“高人”;一类是用“犯嗔”、“执着”、“小题大做”来指责护法佛弟子的“看客”。二者除了身份区别外,一致的特点就是对高调作恶视而不见或保持沉默。沉默,有两种好处:

第一,获得好名声。这些“不生气”的人们,往往在抵制亵渎声中“另类”地站出来,在第一时间与“动嗔”佛弟子“划清界限”,以显示自己的“不同流合污”的道德优越感,以此反衬,获得“包容”、“忍辱”、“慈悲”、“不争”的好感觉、好名气。

第二,避免遭遇“枪打出头鸟”的后果。这些“不生气”的人们,也用这些“好名声”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安全的外壳。因为据理力争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有可能受到牵连,甚至遭到报复,所以不如选择性地装聋作哑,以免做那挨枪的“出头之鸟”。

但他们真的“不生气”吗?他们只是对戏谑佛教不生气,对恶搞传统文化不生气,但他们对护卫佛法的佛弟子生气,对支持文化自觉的网友们生气,对维护社会风气的热心人生气。这些“不多事”者一直“最多事”,捍卫真理的前沿他(她)们“忙个不停”地灭善扬恶。他们惯于通过给别人扣“恶”的帽子来给自己立“善”的牌坊——只有我才是心怀慈悲、不嗔不怒的护法者,而你们都是没有修行的坏法者;只有我才维护了真理的形象,而你们都给真理抹了黑。

在这些人眼中,忍辱、息嗔、慈悲只是他们蛊惑大众,保全美名,操纵人情的筹码,是攻击正义的利器,而不是修行的自我要求。打着道义的幌子给自己立“牌坊”,还容易带来美名之外的各种利益,对他们而言,玩弄这一套手法的快感,远比维护道义和弘扬正理来得要紧。口里满是慈悲,心里则恨极了“不买自己帐”的人。

在有选择的“不生气”之下,与恶人同流的选择安全又快感。诗人北岛在《宣告》中对“不生气的好人”感慨道:“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其实,不仅缺乏英雄,反而发酵出不少头顶“好人”光环的小人。“好人”哲学大行其道,做“好人”远比做“人”吃香。因为做“好人”可以八面玲珑,可以见风使舵,可以明哲保身,可以捞名谋利,可以藏污纳垢,可以人前装人,人后做鬼。而做一个“人”,却要付出直面责任,直面罪恶,直面良心的勇气和代价。

这些“不生气”的“好人”其实早已亲手把他们“苦心”经营的“包容”、“不执著”、“慈悲”等牌坊统统推倒:他们容得下戏谑佛教、亵渎贤圣,却容不下维护正法、尊重文化;他们容得下高调行恶,却容不下底线道义;他们容得下伪善造作,却容不下真切诚恳;他们容得下歪风邪气,却容不下浩然正气;他们容得下黑白颠倒,却容不下是非分明。

这些“从不生气”的“好人”只在善的面前疾言厉色,却在恶的面前默不作声。事实上,他们一直都在充当“恶”的走狗,与“恶”一起做着无良的买卖。正像鲁迅所说:“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行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亵渎面前他们是在“不生气”,是选择性沉默的“好人”,可是,沉默的好人做了邪恶的同盟!
发表于 2015-8-5 11: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佛教徒动嗔心”话题是扣的帽子,不是谈的道德

“佛弟子动了嗔心”,是对人扣的帽子,不是在说“不动嗔心”的可贵,不是讨论“忍辱”的可贵。对亵渎他人者而言,他们需要一个亵渎外人的安全机制,也就是说,不管他对谁下手进行亵渎,受害者最好是忍气吞声,分不清青红皂白,分不清自己是被骂了还是被表扬了,最好是一个“包容”就能解决问题,最好是一群打到脸上也不做反应的木人。在这样的安全机制中,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干坏事了。这种人提出的“佛弟子不能动嗔心”的要求,自然是了解一点佛教的教义,不过他的了解不是为了自己去修行,而是为了攻击别人的修行。

当受迫害者对自己进行反弹,说他“动嗔心”,是一个既附带着佛教思想信号,又能压住对方的话头。说白了,如何保证自己骂佛子不被还击呢?就是拿佛的话来压住还击自己的佛弟子。中国阴阳家的战略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里使用的方法是“以佛门之道来还治佛弟子的不满”,当然,不是讨论道德,也不是自己要修行,而是在打击道德,在使用诡计。而且,这诡计用得早已脱离了正常的人际伦理,他不能容许公平,而是将抹杀人权的心思糅合到道德话题中,以反打压方式让佛弟子必须接受,非但不是在谈道德,而且是不道德中的最不道德,说他是流氓的逻辑,一点也不为过。

伤害你就摁住你的逻辑

管不好自己就管他人,要放纵自己就摁住他人,这是“法海事件”中佛弟子的一些论敌所操纵的手法。千万条理由,左躲右闪的说辞,最终都是为了让佛教界接受:我骂你父母你应该高兴,我打压你佛教你应该感恩。

使用“爱”、“关怀”等名义,全力打造一个“我骂了佛教也是‘为了更多人的好’”的大语境,既为大众打造一些安全感,也将安全感留给自己,更重要的是将安全感渗透到佛弟子的心目中。如果渗透成功,亵渎佛教的安全机制就形成了,再怎么肆无忌惮,高调行恶,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了。

只图偏安的众生,在增加的安全度中,奴性也一定会加足,这个问题终于从“法海事件”开始得到反思。

奴性加足了的偏安感,其间隐藏着严重的迂腐成分。哪管他山塌屋陷,哪管他洪水滔天,得过一天且过一天的“安全之度”,在“法海事件”中被反衬出来。这是亵渎佛法者最需要看到和最愿意去培植的佛教教内的迂腐力量,在整个诽谤三宝的“安全环境”中,这种迂腐是迂腐者本人和诽谤者共同需要的存在。然而,在法师和有识之士们的呵责声中,诽谤三宝者的面目被揭穿了。而求偏安者呢?的确是该反思了啊!太虚大师说:“利害得失,既不能独享,亦不能独免。”其实,我们谁也不是局外人

放毒在哪里,就消毒在哪里

佛门的慈悲从来不是软弱无力的空话,佛门的恶辣钳锤正是清理邪见,对治高调行恶的最大慈悲。王雷泉教授说:“放毒在哪里,就消毒在哪里!”诽谤三宝在哪里出现,我们就在哪里站出来!
佛弟子并非得理不饶人,并非小气不宽容,但如果不是以戏谑者的道歉为前提,那么这样的宽恕无疑是纵容戏谑之风继续肆虐,没有一点好处!疗治沉疴,非猛药不可;呵止亵渎,应有壮士断腕之决心。

当然,如果论理、呼吁、棒喝都不能使对方“回头是岸”,佛弟子也不排除使用法律武器。佛法中,历来徳治与法治相统一,导之以法,齐之以律。这是佛陀的化世精神。佛弟子对内以戒法自律,对外也可依世间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实,法律、信仰和道德在一定层面上是不容分割的。一个呼唤法制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信仰重建的时代,因为宗教的信仰恰恰给予了法律以道德支撑。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法海事件的讨论中,信仰的建设与道德的回归也逐渐成为人们开始关注的话题。正如凤凰网华人佛教《问道》节目所言:敢发声说话是历史的进步。

在这场大讨论中,佛弟子既看到了令人振奋和欣慰的理解与支持,也不会忽略任何质疑和责难。这其中有无端谩骂,也有关心佛教的思考与建议。这些责难不也正在说明,时下大众对佛教本身的关注和对佛教信仰的需求吗?

在以前不少人的印象中,佛教总是软弱的,可欺的,佛教已太久缺乏狮子吼、大雷音般的提振。而需要提振的不仅是佛教自身的形象,更是世道人心。社会需要一个勇于担当的佛教,需要一个匡正道义的佛教,需要一个唤醒人心的佛教,需要一个给人希望的佛教。

因此,对邪谬荒唐的亵渎予以棒喝,不是佛弟子个人的私事,而是密切关系社会大众的担当。正如法师们所言:“抵制社会的歪风邪气,就是我的慈悲观!”

是纵容一个人的狂欢,还是推动一个社会的进步,全在我们自己。面对无理亵渎,佛弟子必须坚定地站出来,因为别无选择!
发表于 2015-8-5 11: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转帖: 也谈佛弟子的“气愤”
土登相切桑布

我们学佛人都知道,如果发嗔心会“火烧功德林”,因此应当修忍辱以消灭我们的嗔恚之心,进而培养起慈悲的大爱心

记得一位佛友在不久前,因为看到放生的方式不合理,所以愤怒地大声提醒他们注意改进方式以利益众生。随后有一些佛友就质疑这位佛友的心胸气量,并进行了批评。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种误解。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气愤的话就愧对众生,也就不具备菩提心了。

只要能对众生有利,这位佛友的气愤就是好的,也能唤醒大家的觉知。因此,在能利益众生的情况下,气愤不仅没有过失,反而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我们见到众生本该得救助但却又得不到正确救助时,在错误的方法前我们选择怯懦顺从错误知见的话,那就不配当一名合格的佛弟子。

这时的气愤非常有必要,因为一方面可以镇住错误知见,让他们听从良言改进方式利益众生,另一方面,借助表面的气愤显示出你的正知正见,也是菩提心的一种表现。

须知,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在众生利益受损时我们就不会有喜怒的表现,正是因为关心众生的利益,在众生利益受损时显发气愤帮助他们就是慈悲的一种表现。当然,如果能够在不气愤时大家也听你的使众生得益那最好就不气愤,但有时软言软语起不了作用见到众生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我们为什么不气愤?我们完全有理由气愤,因为这也是一剂无可奈何的“良药”。

诸佛菩萨在面对魔力前来干扰宣扬佛法的时候,也有显现以忿怒相降伏的一面.在调伏刚强难化之众生时,有时会以恐怖夜叉之形象予以化度.往昔高僧大德们遇到非人等伤害众生的时候,也会气愤地将他们降伏,让他们改邪归正,护持佛法.对于一些不听话的顽皮弟子做了不好的事,也会气愤地进行呵斥,让他们知错改过.这种气愤,就是一种慈悲之爱.

我们须知,此种“气愤”并非嗔恚心,而乃大悲心之所成。古时清官林则徐为了禁止鸦片烟的流入,气愤之中拍案而起,作出了明智的决策.此举不仅名留青史,也受到后人的称赞.这种气愤是一种正义的表现,绝对不是烦恼的嗔恚心,因此我们要注意进行区分.

总的来说,凡是恼害他人的怒心,即是嗔恚心;  而为了众生利益引发的气愤,则另当别论.

对于损害众生利益、自私自利的嗔恚心我们在修行中应当努力克服制止,而只要对众生有利的话,偶尔“气愤”一下不仅没有过失,还有很大的功德。

打个比喻:就像有一个市长,在开会议表决一项利益市民的大工程时,如果此时有人以某些理由来推三阻四地进行反对时,市长为了工程得以落实,人们得以受益就会气愤地予以反斥,阐明正确的观点。这时在其威严正气的摄持下,大家也能认真合理地去思考判断,不会被错误的言行干扰,于是利益人民的工程得以通过实施。

综上所述,有些表面上看似不如法的行为,但是它的出发点是为了利益众生,因此我们不能说它是不好的。

事实上,只要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是怀着菩提心去办的,就是菩萨的行为。只要能利益众生,为什么不适当地“气愤”一下呢?如果我们能为利益众生去“气愤”的话,那就说明你的菩提心已经真实无伪地生起来了。
发表于 2015-8-5 12: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没有明心见性,我们对所有事情的看法全是错误的,这个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讲,得阿罗汉,才能相信自己;阿罗汉对世界的看法也是不究竟的。
6、所以师兄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个太重要了,就是说,我们觉得对方是错误的、或者正确的,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不要怀疑!!!!!我希望师兄能深刻理解我这个劝导!!!这是我的本怀!!!
——————————————
"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错误的", 同修你的这一见解简直荒谬,大半年了您这错误见解似乎还是固封自守呢,有点不可思议!

"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错误的"   你所引的佛教显然不是你所理解的意思,否则佛陀也不用教导我们要驳斥邪见,分是非善恶,弃恶扬善等等。基本的逻辑错误,您还要和我说服什么呢?

至今为止,你看到我的哪一个知见有错呢? 你对我的哪一个具体知见指错了? 如果你对我知见指错我欢迎探讨,不过像这样无中生有就多次宣扬嚷嚷着"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错误的",不反对你这样说自己,可是请别这样说他人。( 从世间法讲,挺冒犯不礼貌,从佛法来讲,有毁谤之嫌。)  不是第一次 !
发表于 2015-8-5 13: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借楼主此帖,我已经为你贴了很多应当可以有助于你放弃错误见解的帖子供你阅读。

既然同修你认为你自己 "对世界的看法是错的" ,并且我注意到确实同修你对某些事件搞不清楚情况又乱开口,就请你不要再打搅和骚扰! 请不要和我结恶缘! 不欢迎 !
发表于 2015-8-5 13: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
既然同修你忘记了,,那么我来提醒:

1.  在去年有一人在诽谤六组禅宗的事件中曾经大力包庇袒护诽谤者,并且她自己也作恶多次,对于这一位作恶者,据我说知,同修你可是曾经私下里发短消息为她说情的。记得吧?你糊涂吗? 试想假如当时你没有变相支持袒护她,而是私下或公开劝阻她警戒她,那么也许她不会在那之后的今年继续做恶坑害他人吧! 对于她在那之后的继续作恶,你当初的变相间接支持是助恶吧? 你该负责任吗?你该承担因果吗!

2.在今年,上面提到的那位作恶者继续做了不止一件恶事,在几个月前,当他人对那位作恶者指错批评而受她打击时,同修你怎么还居然污蔑说是在 "吵架"?由于你自己的知见错误在具体事件上的分析看待,你似乎辨不出是非, 似乎不愿也做不到见义勇为,怎么还可以诽谤他人的义举善行?! 你该承当因果吗?

3.  在昨天今天,你对我发表的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发言,和以上两点提及的人和事有关联吧? ! 你需要承担因果吗?

4.  曾经见过同修你为印广法师辩护。对印广法师及其法义我没有
半点了解不便评论。可是,这位法师的法义有争议以及被有的地方的佛协抵制,是事实吧?

同修你自己知见有些错误导致行为有点偏差。因为你多次障碍他人行善。我也只好给你一个这样的鉴定。我可以为我的措辞负责。

多次受你障碍,也多次提醒你。
所以也只能这样措辞越说越重! ! !
是你自找 。

补充内容 (2015-8-5 14:04):
在昨天今天,你针对我所作的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发言。。
发表于 2015-8-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常乐 发表于 2015-8-5 13:58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
既然同修你忘记了,,那么我来提 ...

谢谢提醒,谢谢批评
发表于 2015-8-6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xinjingzeming 发表于 2015-8-4 08:57
普贤菩萨教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礼敬诸佛,要称赞如来。为什么礼敬用诸佛,称赞不用诸佛,要换 ...
至诚顶礼净空老法师

诶!你这里光顶礼,不赞叹,是咋意思?
发表于 2015-8-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5-8-6 05:01
诶!你这里光顶礼,不赞叹,是咋意思?

感恩同修关注。关于老法师的佛法讲义,对于自己及自己身边大部分有缘者有直接或间接受用。若论 学人 今生完整性、系统性接触第一部佛经(印象中了解金刚经前,似乎没看过其它佛经,无意中看到老法师网上金刚经视频讲义,每天看一些,看了有半个月左右才看完)来说,老法师算是学人第一位师父(依法不依人,老法师讲义,学人很受用,内心常把法师做为恩师,尽管从没见过法师,对其情况了解不多)。

对于像老法师这样修为的出家师父,在学人心里,用不用 “赞叹”文字相已不重要了,为表达学人的恭敬心,自己常常忆念礼拜老法师。修行管好自己的心念就好(妄念来了不理它,抵不住了就念阿弥陀佛、或念愣严咒,转换当下心念,免得掉入了五阴梦幻中)。

另外,请同修勿回帖,其实自己很懒,若是没人理我,那是最好最妙,减少了很多事。

真心感恩三宝。静心观想顶礼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5-8-6 09:21):
免得掉入到五阴梦幻中

补充内容 (2015-8-6 12:52):
借此宝地,真诚劝请,有缘同修,引导自己、父母宗亲、善友知识、同学同事,多去寺庙,护持礼拜、供养三宝。法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补充内容 (2015-8-6 12:52):
对忆念礼拜老法师:特别说明一下,免得又有误解,客观条件所致,学人只能常用观想忆念(非三昧状态,学人没有任何证悟境界)方式,恭敬诸佛菩萨僧。
发表于 2015-8-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xinjingzeming 发表于 2015-8-6 09:11
感恩同修关注。关于老法师的佛法讲义,对于自己及自己身边大部分有缘者有直接或间接受用。若论 学人 今生 ...
请同修勿回帖,其实自己很懒,若是没人理我,那是最好最妙,减少了很多事。

他人跟帖,未必非回不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跟帖时,注此写彼,指桑骂槐的情况很多,
大家全都有帖必回,那不没完了嘛!
发表于 2015-8-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5-8-7 20:13
他人跟帖,未必非回不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跟帖时,注此写彼,指桑骂槐的情况很多,
大家全都有帖必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