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天山飞雪

净空法师:这个世间有苦难,很多学佛的人学错了,念佛的人也念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09: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xinjingzeming 发表于 2015-8-5 08:47
善哉、善哉。同修这些话,对 学人 很受用。真心感恩。赞&叹&赞&叹

不同法师 ...

请参看传道法师对于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的开示:

若见他非,自不动念而批评之,若评议之,则憎恶怨结滋生而成过失;

但自除却非议他人之心念,则烦恼妄心顿销、不除自破,当下体证无生而自在无碍!

但这是自我反省与自证的工夫,而不是待人处世的原则,否则就变成无是非、善恶的痴人!

所谓‘反省’,是指向内心觉照、检点自我过愆,而使净心相继、与道相应。

‘自证’,乃指行者观察缘起无我,超越能所、言诠的体证,进而展现于日用的自在生活。

待人处世,首先就要‘分别善恶’、‘抉择善恶’,否则‘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如何‘止恶行善’、‘诸恶莫作’而‘众善奉行’?又如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发表于 2015-8-5 09: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xinjingzeming 发表于 2015-8-5 08:47
善哉、善哉。同修这些话,对 学人 很受用。真心感恩。赞&叹&赞&叹

不同法师 ...

同修老兄你很久没来很少来,不过对于此论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你未必不知吧?这时候你宣扬 "包容",是非会变相支持了作恶的人?  ?    那么和随喜恶行有多大区别 ?  ?
发表于 2015-8-5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常乐 发表于 2015-8-5 07:41
请同修反观,去年以来,你的言论有没有公开或私下地,直接或间接地,包庇纵容了作恶者? ?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点的。引起了师兄的反感和不快,实在抱歉!

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比较简单,正好借师兄的批评再重申一下:
1、修行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了生死的
2、修行的路,很关键的点、或者说是路有两个:(1)、明心见性,这是通途;(2)、老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习以明心见性
3、重新解释上面第二条:想要成佛,必须明心见性,去西方只是换个更好的环境,去明心见性的
4、在娑婆世界,像我这种根基下等的人,有些小聪明,但有不甘于老实念佛,要把念佛求生做为主修,其他开悟的事,随缘随份,不求,听经闻法求解悟作为副修。换句话说,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信”和“愿
5、没有明心见性,我们对所有事情的看法全是错误的,这个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讲,得阿罗汉,才能相信自己;阿罗汉对世界的看法也是不究竟的。
6、所以师兄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个太重要了,就是说,我们觉得对方是错误的、或者正确的,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不要怀疑!!!!!我希望师兄能深刻理解我这个劝导!!!这是我的本怀!!!
7、把精力放在别人是对、是错上,甚至讨而伐之、赞而叹之。对自己的修行已经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自己堕落,那还有能力度人呢?
8、“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行人在各种境界中练“不动心”,我们已经被境界所转而不知,其实是修行中很悲哀的事,师兄明鉴
9、等我们明心见性了,我们证果了,我们再来随缘扬善惩恶,那时,我们在世不染,才是真正的度人!
10、在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之前,把它当成磨练自己的考验,我觉得才是我们学佛人正确的态度!别人全是菩萨、老师,唯我一人是凡夫。我们才有可能成就啊

师兄是大智慧、大慈悲之人,原谅我的冒昧和愚痴;说话见解浅显、愚钝,还需要师兄多多指点
发表于 2015-8-5 09: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妙祥法师:  正确的管闲事或发火算犯什么戒?

正确的管闲事或发火?管闲事或发火本身就不正确。(众人笑)虽然你这里可能这个事情不是造更多的业,但是正确的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这叫为正确。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就是你发火不发火,实际上都是不正确的。当然了,这些话是对菩萨来讲的。

所以说我们管闲事,有时候有些闲事还真得管,你不管他不管,任其泛滥也不行。

虽然是我们管闲事,有时候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但是你护持佛法了,帮人修行了,功德是大的,错误也是有的。

所以说就看利弊大小,尽量去做。

刚开始谁也做不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但我们都得护持佛法,所以要尽力而为。

有时候都说,等我心平再管,这个天下事都等你心平(再管),恐怕早已经造成后果了。

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心平。发火不行的,发火不能解决问题,虽然这个事管了,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在后面,就得不偿失了。

比如这个人犯了偷盗戒,你这一棒给他打死了,他是不偷了,但他命没了,这就不合适了,是不是?

你要是劝一劝,你别发火,叫他改正,将来还能成佛的,是不是?还能很好修行呢!你打死了,不光他死,你还要偿还其命呢,这就不合适了。

所以说我们不能做傻事,一定要有智慧,要聪明,主要是按佛戒律去做。

按佛戒律去做,就不算管闲事了。你不按佛的戒律做,你就怎么弄它也是闲事,就你想不发火也要发火。

你都带着你自个的想法,那就是火,那就是嗔恨心,那就不正确了。
发表于 2015-8-5 09: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转载: "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 和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只看楼主

 经云:“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

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从不同角度而说,片面的理解就会造成误解。

太虚法师当年说佛教是“思想是大乘,行为是小乘”,形成的原因与经文“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有一定关系。

最主要是这个“度”字的标准不同。

能“自度”的标准至少悟道,更高标准是了了生死,更或出三界。要是这个标准,那么能度人的人就很少,佛教就真的都成小乘法了。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就如自己是过来人,有一定的经验,而能教没有经验的人。

经云:“众善奉行”也属于度人。

那么这个情况下的“度”的标准就不同了。

“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句古德最常用的比喻是,如自己不会游泳,那么就不能去救落水的人。

学佛是学智慧的,要识得善分别,善用方便。

自己不会游泳,那么不可以去叫其他人帮忙吗?不会想点办法吗?能帮多少就帮多少,救落水人不一定需要自己一定会游泳的,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救的。

如果因为自己不会游泳就什么都不做,不仅是小乘一点同情心、慈悲心都没有,而且连点道德素质都没有。

自己没开大智慧,但是有佛经指导,有圣言量,把佛经道理告诉别人就是度人了。

这样则是“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所以大乘里不能认为只有打坐、念经、做早晚课,参禅、念佛才是修行,待人接物、利益救度众生,一切行住坐卧都是在修行,经云:“一切法悉是佛法”。这样用功,才是真精进,才是自度度他的大乘修行,“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表于 2015-8-5 09: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妙莲老和尚

问:回向偈裡有一句:「花開見佛悟無生」,我們現在學佛,要先求悟還是先度他?
  
  答:佛法是「般若唯一法,方便有多門」,佛法有種種方便;你先自度也好,先度他也好。楞嚴經有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但也講:「自覺 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大家要知道,你自身度了,才有力量度人;自身未度,如何度他呢?那不是好高騖遠嗎?所以大乘經上都是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 「自身未度而度他者,無有是處。」那是大乘經所說,不像小乘經只是重自利喔!經典上這部經這樣說,那部經那樣說,這是因對不同的眾生,所以說話有種種的差 別;就好像兒女的性情不同,父母的教導也就各別。
  
  其實佛法是很微妙的,你先自修也好,先度他也好。比方老和尚,我若自修拜佛,那多麼好!現在我領導人打佛七、創建道場,實在妨礙了自己修行。但是想一 想,我建道場、說法度千萬眾生,那比一個人修行還殊勝;因為一個人修只是自己去西方,建大道場就能度千萬眾生同生西方。我還發大願要度兩百萬出家人,把臺 灣寶島變成佛國。臺灣有兩千多萬人口,兩百萬還會多嗎?只是十分之一嘛!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但是願總要發得大;發了願總有做到的一天,總有希望的。不發 願就沒有希望,即使有能力也做不到。所以大家要好好發願。
  
  不過為了千穩萬當,你還是待「花開見佛悟無生」,那時你自修利他都好,不要像我這樣自修利他很苦啊!
发表于 2015-8-5 09: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慧思大师: 不治破法恶人不名菩萨

《法华经安乐行义》: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

注:

如果菩萨行持世间的忍辱,不惩治恶人,以使恶得以增长,败坏正法,这个菩萨就是恶魔,而不是菩萨,他也不是声闻学人。

为什么呢,只求世间忍辱,而不能护持正法,虽然外表好像是行持忍辱,实则是行持恶魔破法的事业。有大悲心,为护众生,能惩治破法恶人者,方为菩萨。
发表于 2015-8-5 09: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济群法师: 瑜伽菩萨戒要看义: 42 、不随行威折戒 只看楼主

42 、不随行威折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放逸。而不诃责乃至驱摈。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了知彼不可疗治。不可与语。憙出粗言多生嫌恨。故应弃舍。若观待时。若观因此斗讼诤竞。若观因此令僧諠杂令僧破坏。知彼有情不怀谄曲成就增上猛利惭愧。疾疾还净。而不诃责乃至驱摈。皆无违犯。

  作为菩萨,面对应该诃责的众生,就要毫不留情地诃责;应该驱摈的众生,就要毫不迟疑地赶走,如果不这样做,“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也是属于有染违犯。因为帮助一个人要达到相应的效果,对有些人而言,轻描淡写地说一说根本不起作用,对应该开除的人只是记过,对应该记大过的只是记个小过,也是不行的。所以说,对有情的治罚和折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该用重药时就用重药,不能心慈手软。

  当然,这么做应对事不对人。比如有的人不讲究因果,只在研究所混日子,不珍惜常住提供的条件,觉得享用三宝物理所当然,作为法师来说,迁就他就是害了他。因为他享受十方信施而不好好学修,是要背因果的。有多少人想学佛却没有条件成就,既没有善知识指导,又要为生存奔波,没有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所为大家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请了这么多老师,结果使一些发心不正的人在这里放逸,作为你们的师长,也是有责任的,因为十方财物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放纵了那些不是真正想学的人,不仅他们要下地狱,我们也是要下地狱的。之所以要办教育,无非是想成就更多的人,无非是为了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因为教界太需要人才了。否则我在山里过着自在的日子,来做这些干什么?办学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搞一班人来,为他们创造条件,还要每天为他们操心,投入了无数精力还不见得有多少效果。对社会上那些信徒,用一点点时间去指导,他们都感恩戴德。难怪从前有人说:想和哪位法师过不去,就叫他去办学,这是最卖力不讨好的事精。

  尽管这样,还是要当菩萨,要学菩萨道。人难免会进入一种误区,这时候还要有耐心、要有慈悲心。我平时在山里闲散惯了,说话也比较随便,有时说过就忘了,可能就因此引来了一些不良效果。每次我来这里,大和尚都会向我反映一些情况,头几回,说之前要先打预防针:你听了不能生气,要有耐心。开始听到的时候,的确会觉得气愤,现在就耐心多了,也知道以后怎么改正。所以,我自己也是在调整的过程中,因为在山里住惯的人,做什么就是凭直心去做,但处理人际关系就不同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大家在知见上还不太成熟,容易为一些小事引起思想波动。但你们应该知道:研究所办学的发心是什么?我的用心又是什么?不要因为一句话就跟自己的利益挂钩,一会儿情绪不稳定,一会儿不安心,实在太不应该了。大丈夫要胸怀坦荡,时时保有平常心。无论我说什么,目的是为了对你们负责,你们听了之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为研究所的领导,作为你们的师长,不说是我的责任,没听是你们的责任。所以你们要慢慢适应我的观念,不要总让我来适应你们,还要看学生的脸色行事,那有这样颠倒的事情?如果迁就对你们有好处,我是可以迁就你们,问题是对你们有没有好处。
发表于 2015-8-5 09: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济群法师:  瑜伽菩萨戒要义、43, 不随现神力折摄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于诸有情应恐怖者能恐怖之。应引摄者能引摄之。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知此中诸有情类多着僻执。是恶外道诽谤贤圣。成就邪见。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无有违犯。

  作为菩萨来讲,应该要采取各种手段,去折服有情。该吓唬的时候就要吓唬,该震撼的时候就要震撼,该引摄就要引摄。菩萨的度众生有两种方式,一是折,一是摄。折就好比是用拳头说话,包括开除记过等处罚手段;摄就好比是抚慰,用柔软的语言进行开导。所以,“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有时为了怕麻烦,怕自己显神通之后引起一些困扰,而“不显种种神通变现威力”,也是属于犯戒的。

  通过对“瑜伽菩萨戒”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犯戒往往是分二种类型:一是有染违犯;一是无染违犯。而每一戒的染违犯,都是以贪、嗔、痴烦恼为前提,所以说,菩萨戒对行为的判摄,是取决于动机,这也正体现了菩萨戒制心的特点。只要有烦恼心所在其中作用,且乐此不疲,就属于有染违犯,罪加一等;如果是无心造作,虽然对戒律也有所违犯,但属于无染违犯。判摄罪业的轻重也是如此。从主导思想来说,同样是贪心,有强烈的贪心和轻微的贪心,它所造成的过错也就不同;从数量来说,偶而为之和屡错屡犯,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而有不如法的行为,也在所难免,一旦意识到就应及时忏悔,而不是放任自流。因为我们的每一次过错都是在培养烦恼的种子,如果不断地贪,就是在给贪心的种子浇水,使它的势力日益壮大,最终成为修行上的重大障碍。

  这两点充分体现了“瑜伽菩萨戒”的方便善巧,但我们要知道,菩萨戒看起来容易做到,真正要做好却并非易事。就象禅者的修行,似乎不那么重视形式,但对心念的要求极其严格,这种严格是绵绵密密的,在每个念头生起之时,都要保有智慧的观照和清明的状态。如果起心动念都清清明明,还会犯戒吗?所以禅宗的修行表面上很随便,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但只要对心念始终保有正确的观照,行住坐卧就自然在戒律的规范中。而其它法门的修行,虽然有很多形式,但形式只是用来帮助自己建立如法的情境,相对而言,还是容易操作的。声闻戒和菩萨戒的区别也在于此,声闻戒规定的几缘成犯都相当明确,但菩萨戒是建立在每个念头的当下,这一刻是否起了贪心?是否起了嗔心?同样的行为,因为心态和动机的不同,性质可能就完全不同。
发表于 2015-8-5 09: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净土法门法语:别人做好事情我们随喜,决定不能障碍 只看楼主

「随喜功德」,一定要会,别人做好事情我们随喜,决定不能障碍。障碍别人的好事,果报是什么?果报是我们自己将来有好事别人也障碍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愿意吗?

何况如果这个好事是利益众生的,这一障碍众生的利益得不到了,这个因果责任你要负责。他这桩好事功德愈大、时间愈长,你将来堕在地狱里头,那个罪业就愈深、愈重,受的苦是你无法想象的,时间之长也是无法预计的。

随喜,别人好事我随喜,等于我做的一样,他有多大的功德我也有多大功德,何乐而不为之!为什么要去障碍别人?随喜别人,别人随喜我;障碍别人,别人将来障碍我。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不明了,造作的罪业有时候非常可怜。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3集2014/07/09
发表于 2015-8-5 09: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转帖: 让歪风邪气没有立足之地

治国理政,讲究的是私不乱公,邪不干正。劣币效应告诉我们,潜规则大行其道,歪风邪气必然逞威,公平正义必然受损。这不但会动摇人们对规则的信心、对法律的信仰,而且会使整个社会颠倒荣辱观念、扭曲价值取向。

    潜规则为什么会不翼风行、广为流布?无论是打招呼的“大天线”、“小天线”,还是顶大用的“票子”、“条子”;无论是投桃报李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还是利益结盟的亲友圈、老乡圈,都是潜规则发挥作用的便捷通道。能够“逢山开道、遇河架桥”的,只有逃出笼子的权力。

    潜规则为什么能得到认同、攻城略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比如,“明知不对,又怕吃亏”的盲从心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攀附思想,欲罢不能、吃着上瘾的“臭豆腐心态”等,让许多人或身不由己或心甘情愿地被潜规则绑架和裹挟。

    潜规则为什么久攻不克、屡禁不止?优质资源的稀缺、政策制度的漏洞、法规执行中的变形走样、权力运行中的“暗箱操作”,是潜规则得以“春风吹又生”的肥沃土壤。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潜规则的克星是不容变通的铁规矩。“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越是敏感的岗位,越是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越需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越需要领导干部秉公用权,不徇私情。

    哲人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当按规矩办事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当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哪里还会有歪风邪气生存的空间和立足之地。

(来源:驻马店日报 □ 邹 昺)
发表于 2015-8-5 09: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我在道场做义工,但常有人毁谤、侮辱我, 请问他们这样算不算破和合僧?

问:我在道场做义工,但常有人毁谤、侮辱我,使道场大众不喜欢我,请问他们这样算不算破和合僧?

净空法师 答:不算破和合僧,因为这个道场里头没有和合僧,他怎么破?

这个道场真的有和合僧,那他就犯了破和合僧的罪。

但是要晓得,虽然不犯破和合僧,可以犯跟破和合僧相同的罪。

破坏了佛法的形象。佛法是清净平等、六和敬是和睦,人人都应当修六和敬。

如果说破坏六和敬,在这个道场里面,天天是毁谤人、侮辱人、欺负人,这第一个对三宝不恭敬,在三宝面前侮辱这些修行的人。

纵然不是修行人,他初次到这边来接受佛法,一看到佛教是这样,掉头而去。然后就毁谤,千万不要到佛教去,佛教里头都是欺负人的。

那你这个罪可就重了,这个罪跟破和合僧的罪是相同的
发表于 2015-8-5 09: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转帖: 你在人道,就要随人道的境界

达真堪布
自己可以都观为清净,但是不等于没有善恶,不等于不要取舍善恶。有分别念的时候就有善恶了,没有分别念的时候没有善恶,但是一样要取舍善恶。取舍善恶不是分别。

“境界比虚空高,取舍因果比面粉还要细。”

自己真正达到不分别善恶、不取舍善恶的境界的时候,示现上还要分辨善恶、取舍善恶,因为众生的境界里有。对你来说是清净的,但对别人来说不一定是清净的。

你在人道,就要随人道的境界;在畜生道,就要随畜生道的境界;在饿鬼道、地狱道就要随饿鬼道、地狱道的境界。

现在你在人道,即使你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人道,已经达到了佛菩萨的境界,但是你的行为还要和人一样。

这个时候叫表法,也叫做随缘,也叫恒顺众生。
发表于 2015-8-5 09: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问:如果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古训,那怎么能众善奉行?

净空法师答:这个地方你要懂得,你这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跟众善奉行不是矛盾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它不是讲众善,它是讲众恶;众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讲的众善。

如果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释迦牟尼佛何必出现在世间?何必四十九年那么辛苦讲经说法?这是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

自私自利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你造罪业!

你要把这个搞清楚。凡是利益众生的,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好事情,诸佛菩萨永无间断在做;

恶事,对人没有利益的,对人没有好处的,诸佛菩萨一桩都不做。这不是叫你连好事也不做了,那你把意思就错会了。
发表于 2015-8-5 10: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释了幻: 发愿摄众的胜鬘夫人 ( 愿维护正义主持公道)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像摩诃波阇波提、莲花色尼、耶输陀罗、末利夫人、妙龄童女,以及《华严经》中的休舍优婆夷、慈行童女、婆须蜜多、自在主妇,《法华经》里的龙女八岁成佛,《维摩经》里的天女散花说法,都是学佛有所成就,或证悟圣果,教化度生的著名女性。

现在举几个获得成就的学佛妇女,作为现代女性学佛的楷模。

发愿摄众的胜鬘夫人

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和皇后末利夫人,自从在祇园皈依佛教之后,常常想起他俩那最钟爱的、已嫁给阿踰国王的聪慧利根的女儿——胜鬘夫人,于是就写信派人送给她,力赞佛陀的无量功德和智慧。胜鬘看到这信,急于见佛,就在宫里至诚祈祷,感得佛陀出现,为她说法,并为她授记:“如果你能不断地修学,将来还可成为普光如来。”她听法后,深为感动,就自动地在佛前发了十个大愿,要尽未来际,以正法摄受众生:

一愿自己对于所受的戒法,永远不起毁犯的心;

二愿对于一切长辈,永远不起轻慢的心;

三愿对于一切众生,永远不起瞋恚的心;

四愿对于他人的福乐、美貌、智慧,以及一切资生事物,永远不生妒忌的心;

五愿永远把自己的所有和所知,都能布施他人,没有吝啬;

六愿永远不为自己受蓄财物,凡有财物,都要接济贫苦的人民;

七愿永远为诸众生行“四摄法”,无爱染心,摄受众生;

八愿见到孤独、幽系、疾病的众生,永远要为他们设法脱离苦难;

九愿见到一切损人利己的事情,永远要维护正义,主持公道,应折伏的就折伏他,应摄受的就摄受他;

十愿从今天起,直到成道,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佛陀印许了她的心愿,又以神力加被她,使她说了一部大乘的圣典,那就是著名的《胜鬘夫人狮子吼一乘大方广经》,阐明了一乘真常的胜义。
发表于 2015-8-5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自己像“捅了马蜂窝啊”
发表于 2015-8-5 10: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宣化上人:青年人当发心救世

各位善知识、教授、同学们:

今天大家有缘同聚一堂共同讨论‘人生的需要是什么?’‘我们人为什么来到这世界上?到这世界上是不是单为吃饭、穿衣、睡觉、享受而来的呢?这些问题若不注意,看来很简单,但若真正的去研究,就不那么简单了。究竟我们人到世界来的工作是什么?责任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应认真来讨个明白。如果认识不清楚,此生做人就没有什么意义及价值。故我们应认清楚如何尽责任,如何把我们的任务做好。

首先要学习如何尽人的任务及天职。小孩刚出世时,只会哭,只知道吃,根本不知道他们将来的任务是什么。随著时日一天天成长,父母就送他们到学校去学习做人的责任,以准备将来尽自己的任务。

学习,每人又有种种志愿,有的是为学‘明理’,明白道理;有的为学‘名利’,将来好出风头得个好名誉;有的为将来能发财得大利益,根本不管明不明理、合不合法,不择手段去发财争取权力。有的人有‘领袖欲’,要做领导者。但你先要知如何做人,是否够得上做一个人的资格。如果明白如何做人,能做别人的模范,那你作领袖是于心无愧。若心存争心、贪心、求心、自私心、自利心、打妄语心,向外驰求,作领袖只为自己谋福利而不能为他人谋幸福,那就是走错路了。做领袖一定要屈己待人,薄己厚人,利益所有人类。

做人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应该对全世界有所贡献,有所帮助,要利益世界上所有的人,这是我们每人做人真正的责任。而不是专为自己吃一点好的,穿好的,住一豪华房子。

若普天下有一人没有饭吃,没有衣穿,那是我对不起此人,因我没有尽到自己的心及能力来帮助他。做人真正的责任,就要真正利益他人,要有功于世,有利于民,这是我应负起的责任,不可推诿。人人都存此心,世界一定和平没有战争。

我们首先要做人的好模范,不与人争,世界为什么坏?就因争权、争利、争名,你能将好事让给他人,旁人不愿之事你接受过来,和所有人都不争。人人都不争,世界和平一定有望。一般人所贪的,你不贪,你不随世界疯狂的风气跑,而作疾风中的劲烛,烈火中的精金,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自己的宗旨,潜移默化,令人人遵守不争、不贪、不求、不自利、不自私、不妄语,则世界一定和平。

从自己修身起,在内心与自己也不争,则一切发狂妄想皆不起,平平静静,这就是真正的快乐。你自己平静快乐,就能影响旁人都平静快乐。大家和平相处,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为什么世界有战争?就因为人在心里争的缘故。人心和平则世界和平,人心不平则世界不和平。我们青年人、老年人认识此道理后,就不会赌博、吸毒、放火、抢劫、强奸。要想世界好,先要从自己个人做起。若我不好,世界怎会好呢?不要专指著他人说:‘为什么别人不守规矩?’你要先问你自己:‘守规矩没有?’这些问题,青年人要负起这个责任来,青年们不好好做,世界怎会好?

青年人从教授及老师处学往正道走,但若找到不好的老师,教他们邪知邪见,青年人也跟著学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择友寻师非常重要。有为的青年应将自己责任认识清楚,不要作个自了汉。做人的责任是要有功于世,有益于民,有利于全人类。我本来想要负起救世的责任,成就全世界人类,但我老了,力量不够,故我寄望各位有为的青年,要发救世的心,为全人类谋幸福。

有为的青年们,应真发大愿大力,来成就全世界人类之幸福,拯救那些处在水深火热者令彼离苦得乐,自己先要学不抽烟、不喝酒、不发脾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吃肉、不赌博、不吸毒,要学正当的行为,若如此则全世界人类将会得救。我到处大声疾呼,希望年轻人觉悟,发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秉著像耶稣、像释迦牟尼佛,及所有圣人的救世胸怀,那么世界即使不和平也要和平了。

今天所讲,各位可以研究研究。所讲对否?我不知道。我是位极渴望世界和平的人,希望世界人类没有痛苦,但完成这个理想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做到。
发表于 2015-8-5 10: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26
再要去想起过去说过的哪些具体话,无从下手啊师兄!

我一般都尽量的劝导的方式劝导同修不要偏颇为出发 ...

星云大师: 没有“举过”风气的地方不像教团,但有检举之后,也必须要有人辅导。
。。。

  4.生活上有威仪,说话有礼貌,重新有一个“我”。

  人不要有仇恨心。很多不好、不称心、不顺遂的环境,都是在教育我们,保有一颗“受教”的心,自然就不会起瞋恨。

  佛教若完全只办善事,那是佛教的没落,宗教应该重在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

  有无并非形象上的,而是指超越金钱以外的智能、品德、良心,这些比金钱更有价值。

  身为佛光人,本来就很辛苦,“伟大”是由许多辛苦所庄严起来的。

  大丈夫要争千秋,不要争一时,要禁得起一次次的考验,不轻易向挫折妥协。

  对私人道德不侵犯,对常住、对大众的利益要有正义感。

  人不要太自私,多顾念大家一点,大我的观念提升一点,比较不会苦,能随缘可以减少一些麻烦。

  没有“举过”风气的地方不像教团,但有检举之后,也必须要有人辅导。。。
发表于 2015-8-5 10: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10:02
感觉自己像“捅了马蜂窝啊”

达真堪布:有这些心态,业障就难铲除

忏悔要忏业障。什么叫忏业障?就是将业障与自己的相续分离,不能让它们共存,不能让业障储存在相续中。你既然犯戒了、造业了,就要统统忏掉,最好不过夜,中等的不过月,再差的也不能过年。对治得越快,消业越容易,时间越长越不好忏除,过了三年以后就很难忏除了。所以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应该受戒,尽量别犯戒,一旦犯戒了就猛力忏悔,越快越好。

但是有人说:“犯戒了也没事,我可以忏悔,通过忏悔都能忏掉。”若是以这样的心态犯戒,那就很难铲除业障了。作为凡夫,我们还有很多烦恼,很多不好的习性,有时候迫不得已,不知不觉地,嗔恨心一上来控制不了,就犯戒了;贪心一上来控制不了,就犯戒了;习性重,不知不觉的又犯错、犯戒了。但是我们通过忏悔可以铲除这些罪业,以后一定注意,更加谨慎。这样你又进步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如果因为怕犯戒受到惩罚而不敢受戒,这也是自私。“我受戒了,肯定会犯戒,如果犯戒了,护法翻脸、惩罚我怎么办?佛菩萨不高兴怎么办?”然后就不敢受戒。不受戒就不能解脱,不能成就。

受戒以后必须严格守护,尽量做到清净持戒。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很多道理还不明白,有时候肯定会因不明理而犯戒,有时候虽然明白了一些,但是还没有深信,然后也会犯戒;有时候也知道、也相信,但是烦恼重,烦恼一上来就犯戒了;有时候因无始劫以来的串习重,不知不觉又犯戒了。

但是我们可以立即忏悔,越快越好,抓紧时间把这些罪恶和自己的相续分离。忏悔就是知错改错,这也是一种进步。如果你知道自己的错误了,立即改正了,这也是一种成就。忏悔的过程中又在开悟、又在成就、又在进步。其实不怕犯戒,只怕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错。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只能破戒。迫不得已的时候肯定会破戒。现在你的相续、根基、修行层次就在这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的还是不明理,其实很多情况下,佛都允许了,有开戒的时候,你就可以方便地做一些事情。实在不行,还可以把相续中的戒体舍掉,过后再重新受,这也是一种方法。

其实如果有智慧、有方便的话,一点都不难。受戒、持戒应该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但是现在很多人受戒是一种控制、一种束缚,不是一种解脱。我们一受戒,心里就开始有压力了,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的事情会与戒律产生矛盾和冲突。这说明你还是不明理。希望你多学一学,慢慢就好了。其实这个时候应该比较,对自己、对众生是利大还是弊大。利大弊小的情况下,可以大胆地进行;对自己、对众生的伤害大,利益小的情况下就严格守护,绝不犯戒。这样就不难了。
发表于 2015-8-5 10: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10:02
感觉自己像“捅了马蜂窝啊”

做人就是做良心 ( 转)

会懂得做人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大凡人们在很小时候,从父母,老师那接受的教育,都是做人就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用的人。

做人其实就是做良心。如果一个人,不好好地凭着自己的良心,时刻摸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那么,此人就一定不会是一个好人。而好人,是天底下最难最不易被世俗上一些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群体所真正地认识到的。

所以,综上所述而言,每一个人的良心是好是坏,通常情况下,也就只有自己才能最了解到透彻和彻底的。 当然,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良心是红是黑的自我检验方法,对于世上有一些素质和修养都有所欠缺的人们来说,就不是那么的适用了。因为,这种人立足在社会和江湖的本钱,就是耍无赖,就是搬弄是非,就是没事找抽型,以曝和已不相关的他人隐私为名,为自己能够用极其恶毒下流无耻的语言,去谩骂无辜善良人们为荣。

亲近有良心的善人,远离无良心的恶棍。这也是人类在一方面遵守社会合法生存的守则之一。只要坚信人间的一个生命轮回哲理和自然规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什么都报。就一定能将“做人就要做好人,做人就是做良心”的自然界优胜劣汰的不变轮回——进行到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5 05: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