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7|回复: 0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普贤行愿品【四】-----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1-24 10:17 编辑

二者称赞如来”:如来为什么要称赞呢?如来也不需要称赞。不是像我们人似的,你称赞他,他就高兴了,鼻子也笑了,眼睛也笑了。你不赞叹他,哈!他的鼻子也发脾气了,眼睛也发脾气了。要是那样,佛就和人没有分别了,我们也就不需要拜他、不需要赞叹他。为什么?他还是和凡夫一样,我们又何必拜他、赞他呢?佛既然不需要赞,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赞佛呢?这岂不是太矛盾了吗?这不是矛盾。我们赞叹佛,对我们自己的自性上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呢?我们每个人自性上都有光。你赞叹佛,你自性的光就现出来了,照破你的黑暗。你赞叹佛的功德,无形中你自己就不会造罪业、不会打妄想了。你少打一点妄想,你那智慧光就露出来多一点。为什么修道人怕打妄想?也就是这个。你打一个妄想,就把你那自性好像染上一层黑的东西似的;你不打妄想,你自性的光明就显露出来,就光明一点。你赞叹佛的时候,你心里是欢喜佛,欢喜佛就和佛的智慧光相合了,你的自性光明也就会露出来。
怎么叫称赞如来呢?譬如说: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这就是称赞如来。天的上边和天的下边,也就是地的上边,没有任何的神、菩萨、罗汉、辟支佛可以和佛比的,谁也都比不了佛。不单天上、天下没有可以和佛比的,就是十方世界也没有可以和佛比的。你看我们这个世界虽然有美洲、澳洲、亚洲、欧洲、非洲五大洲,但这五大洲仅仅就是一个世界之一,还有十方的世界。这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现在预备用火箭送人到月球去,月球也可以说是其他世界之一,不过是一个小世界,不是一个大世界。十方世界的人和物虽然多得很,但是也没有可以与佛比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一切,我都看遍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可以和佛比的。
又或者说: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的身体是金色的,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光明遍照,没有可以和他比的。阿弥陀佛眉间的白毫相光,宛转有多大呢?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眼睛有多大呢?他那绀色的眼目,澄清好像四大海那么大。佛的眼睛就有四个大海那么大,你看佛的身该有多大!阿弥陀佛的佛光里头又化出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他不是单单就化佛,而且还化出很多很多的菩萨;不单单只化菩萨,而且还化声闻、缘觉;不单单就化声闻、缘觉,也化出无量无边的六道众生。阿弥陀佛有四十八个大愿,愿愿来度脱一切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华分为九品,在每一品里又分出九品,所以九九就有八十一品莲华,接引众生到涅槃彼岸,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都是称赞如来的一部份,修这种的功德就要这样称赞如来。
“如来”,《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就是一个静,“来”就是个动。如来可以说是好像来了,但是他的本体还没有动,来无所从来,去也无所从去。“如”就是个理,“来”就是个事,这也就是本经“理事无碍”的境界,本经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如来”是个理事无碍的法界,也是佛的十个名号之一。
“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二众弟子,这就是以身来供养诸佛,以身来做佛事,以身来修行佛法。不但以身来供养,也可以说是以心来供养,以真心来修行佛法,天天向佛叩头、礼拜、诵经,念念不忘,总是欢喜修行佛法,以身心来供养。又譬如一般在家人,没能正式出家,或者忙里偷闲到寺里给佛上支香拜拜佛,这也叫以身心来供养。有的或者身没有来,忙得没有时间,每天在家里诚心敬意的向佛上一支香,叩头顶礼,作这观想来拜佛,这也是以身心来供养。或者又有因为路途遥远种种的情形,也都可以这样来做心供养和身供养。或者用香、花来供养,或者在佛前点灯、点蜡烛来供佛,又或者用乾果、新的衣服来供养佛,有这种种的供养。
供养本来有十种,十种供养变成百种供养,百种供养又变成千种、万种的供养,这就叫广修供养。我们在一尊佛前供养,就观想遍供法界无量无边这么多佛;法界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佛,每一尊佛的前边,都有我们的身在那儿对着佛修供养。你这样一观想,这就叫法界供养。法界的供养,也就成就法界的功德;成就法界的功德,就得到法界的智慧;得到法界的智慧,就圆成法界的果位。所以广修供养就是尽你的力量来供养,你有多大力量就尽多大力量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普贤菩萨就是修这种行门,他广修供养三宝。
“四者忏悔业障”:“忏”是忏其前愆,把以前的罪过要改了它;“悔”是悔其后过,让以后的罪过不再生。所以,忏悔可以说是已生的恶令它断,未生的恶令它不生;也可以说是已生的善令它增长,未生的善令它生;也可以说是已生的善令它生生不已,未生的善令它增增不已。“业”有很多种,业障是三障之一,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说的忏悔业障,也就是忏悔报障,也就是忏悔烦恼障。
业障总起来有三种业,就是身业、口业、意业。身所造的业有杀业、盗业、淫业。杀生,往粗了说,就是杀大的生物;往细了说,就是杀最微细的生物,好像杀蚂蚁、蚊虫、苍蝇这一些个最小的生命,这也叫杀。除了粗杀、细杀之外,还有意念杀。怎么叫意念杀呢?虽然你没有真的杀,但你在心里头想杀,这在性戒上已经就犯杀戒了。在自性上应该不杀,但你心里动了这么一个杀念,这在菩萨戒里边也算犯杀戒了。你动了一个杀念、杀因、杀缘、杀法、杀业,这都叫犯戒。
盗也是这样,往大了说,去盗窃人家的国家;小的来说,偷人家的人民;再往小了来说,偷人家一针一线、一草一木。总而言之,人家没有给你,你把人家的东西拿到手,这都谓之盗。
淫业,也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乃至于心里边动了一个淫念,在自性上已经就不清净了。
意有贪、瞋、痴三恶,有贪心造的业、瞋心造的业、痴心造的业。口有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四恶。这种种的行为都是造罪业的地方,我们现在都要发心来忏悔,已经做过的以后就不做了,把它断了;没有做过的不要叫它生出来,这叫忏悔业障。怎么忏悔呢?在佛前或者痛心疾首,很痛心地涕泪悲泣那么来忏悔。你用真心忏悔,业障自然也就消除了。
“五者随喜功德”:“随”就是随顺或者跟随,“喜”是欢喜,“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做的德行。随喜,也可以说是叫他人随喜自己来做功德,也可以说是自己随喜他人去做功德。你想要忏悔业障,一定要随喜功德,要做种种的功德。你忏悔自己的业障,一时或者这业障不能消除,这就应该做功德,所以说随喜功德也就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也就是随喜功德。那为什么又说第五是随喜功德?因为第四是专门忏悔业障,你想忏悔业障,就应该实行第五的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包括做一切的善事,所有的善功德你都要随喜,所有的罪孽过都不要造。
怎么样随喜善功德呢?好像有人提议做一件对人有利益的事情,做好事这叫善。什么叫立功?功者共也,就是公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你要做多一点。你看那“功”字,是一个工作的“工”,再加上一个“力”字,这就言其你要出力,尤其做公共的事情,你要尽量出一点力量。现在这种事情多数由政府来做,譬如修桥、补路,这都是立功的地方。你所做的事情,让大家都能得到利益,这都叫功。功在那个地方可以存在的,一般人可以见得着的,这叫功。有一种形象的,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是谁做的,好像你为某一所学校建了多少间校舍,在这校舍门上刻上你的名字,这都叫立功了。
德是行而有得于心谓之德。你所做的事情,令你自己心里欢喜,这就是德。你立功一般人会知道,这种德行的事情,一般人就不一定知道。德有显德、秘德之分。显德,是你所做的事情令一般人都很高兴,都很显著的知道。秘德,是你所做的事情对大家都有利益,但是一般人还不知道,好像有了神通,在无形中去帮助所有的众生,而他们都不知道,这就是秘德。
随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应该令其他人也随着来做,叫其他人随喜自己的功德;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了,也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这叫随喜他人的功德。随喜功德,不单随喜自己,也随喜他人,乃至于随喜法界所有众生所欢喜做的善功德,你也都要帮忙做去。
随喜功德,又有随喜佛的功德、菩萨的功德、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怎么叫随喜佛的功德?譬如你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随喜佛的功德。你提倡教人行六度万行、行菩萨道,这就是随喜菩萨的功德。你提倡教人修十二因缘,这就是随喜缘觉的功德。你令一切的人知道修四谛法,这是随喜声闻的功德。你随喜天、人修五戒十善,这叫随喜天、人的功德。所以随喜功德讲起来是无穷无尽的,现在就只讲一个大概。
“六者请转法轮”:什么是法轮?“轮”以摧伏为义,这一个法轮是摧伏天魔外道,令正法久住。佛成佛之后,三转四谛法轮度五比丘,这就是转法轮。请佛、菩萨、声闻、缘觉、罗汉说法,请所有的法师说法,这都叫请转法轮。好像我们每天讲经,有两位居士或者法师出来请法,这就是普贤行中第六的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有什么好处呢?这个世界上若有人转法轮,魔王就不敢出世;若没有人转法轮,那魔王就要出世了,这是一点。还有,你在这儿请法,转法轮的这种功德就都是因你请法而成就,所以你这就有功德,就会开智慧。再者,请转法轮也就是随喜功德。因为你请法师给大家说法,对大家都有利益,这其中也就是随喜功德。所以这十大愿都是连着的,好像你要忏悔业障就要随喜功德,你想随喜功德就要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是最大的随喜功德。
不单单讲经说法叫转法轮,凡是做一切关于佛教的事,这都叫转法轮。好像印这个notice这也叫转法轮,果前提议做记录也是转法轮,现在这个录音机在录音也是转法轮,你翻译也叫转法轮。他们这儿现在写笔记,将来记清楚了就讲给人听,这就是在准备转法轮。我们诵经、拜经也是请转法轮。凡是你在佛教里做一些有益佛教的事情,都是叫转法轮。你看我们前边这几个中国字,也就是在转大法轮;我们每一天晚间都讲经,这也是转法轮;白天打坐,这也是转法轮,没有一样不是转法轮的。现在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是在请转法轮,只要你明白了,这就是请转法轮。你若没明白,觉得做这个工作太疲倦、太辛苦了,哈!这就是怕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佛出世、住世,然后又入涅槃。佛住世的时候,好像世间有太阳一样,举世都光明。佛入涅槃,世界就黑暗了,所以普贤菩萨就发大愿,请佛常常住在世上,不要入涅槃。佛是满众生愿的,若是所有的众生都请佛住世,佛就不入涅槃;若没有人请佛住世,佛把他所应教化的众生教化完了就要入涅槃了,所以普贤菩萨的第七愿就要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普贤菩萨又发愿要常常地跟着佛来学佛法。佛法是很多、很多的,但是我们学佛法不要怕多。你学得越多,智慧就越多,好像阿难尊者,为什么他的记忆力那么好?所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为什么佛法就好像大海的水似的,都流到阿难的心里去了?因为阿难尊者,生生世世都注重多闻,所以他的记忆力才那么好。这常随佛学里边就包含着不要懈怠、懒惰、昏沉,要勤修戒门、慧门、定门,息灭贪心、瞋心、痴心。你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是常随佛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