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8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2-2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53.诸佛坐骑
在我们的网站上,有幅《调伏身心图》,开始处是“一只黑的猴子,牵一头黑的大象”,猴子代表我们的心,大象代表我们的身体、多有欲望难以驾驭。开始修行以后,慢慢变成白脑子的黑猴子,牵白脑子的黑大象,指我们开始知道佛讲的对错,但是对身心还降伏不了,种子太多身心太黑暗!慢慢修到成一个白的猴子牵白的大象,世间外道的圣人最多就只能到这一步,我这个心是圣人心,一样的还是有心哦!我做圣人之事,从不会犯错误。大象是白的,身不会犯错误,心是白的,心也不会犯错误,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圣人语)。但是你还是有心,你“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就算已经拭到一点尘埃都没有了,但还是外道,因为有心!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一步是要把这个猴子赶走,只留白的大象去做佛的坐骑。我们无心、无我,那我们把这个身体交给佛去用,这时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以前是六贼,是蒙蔽我们的,现在全转化成为弘扬佛法的大好工具“六宝”,所以我们的身体就是佛的坐骑、如纯白的大象交给佛去使用,承担佛法!这时我们的身、语、意都不是按我执的意思,而是按经典,按究竟的真理,按佛法来运转。我们出去弘法,讲的每句话都应该有经典上的依据,如果佛经上没有明确提到的,也要世上有众多祖师大德讲过、大多数人所讲是共同一致的我们才讲,这样才不会上我执的圈套,这时我们的身体才是白的大象,承担佛法,做佛的继承后嗣、诸佛弘法的法器,这是非常重要的。
54.以净补禅
关于这个无心呢,佛经里有许多关于破我执、无我的表述,有些字面上看起来难懂一点的话,我们也稍微讲一下。比如《楞严经》里讲得很清楚、这句话很重要:“理则顿悟,事资渐修,乘悟并销,因次第尽”,就是说这些道理,破我执、空性见,然后消种子啊这些道理,是可以一下让你明白的,你的我执是可以一下破掉的,一破我执就开悟了,开悟并不难,但是到开悟并没有了结,理可以一下子明白:顿悟,理障可以一下子除掉。事资渐修,就是开悟以后你的种子库还在,如果开悟后就死掉了,一样堕轮回,所以禅师开悟以后并没有了生死,然后我们还要努力修行,一定要加上念佛,或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求生西方,这样才保险,如果有大的刚猛的种子突然成熟,来不及消尽种子就死掉了怎么办?靠念佛或念观音求生西方,就不至于重堕轮回。所以,事——消种子,要渐修,要按次第来。乘悟并销,我们开悟以后,方向就不会搞错了,就不会原地转圈了。因次第尽,种子消掉,是有个过程的,不能指望靠三五天打坐、三五天念佛等,就能够成佛。
55.知见无见
还有呢,《楞严经》里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知见立知,实际上“知见”就是我们六根接触的这些法尘,这些尘(六尘)对一个凡人来说是蒙蔽他本性的,也就是我们用六根在宇宙里面取到的不完整信息,这些信息就是遮蔽我们佛性的法执,所以要知见无见,这些对六根的种种污染,要放下,一句话,我执、法执你要放脱,不要被它们迷惑了,知见无见。“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如果仅靠六根功能去认识世界,那就是愚痴的根本,你靠我执、法执去看世界,肯定就不对。所以“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我们不靠我执、法执,把这个障碍破掉,绕过迷惑看到宇宙人生真相,过真实的生活,这就是最高的境界,这和观世音菩萨讲的《心经》完全一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所谓颠倒梦想,就是我执、法执,远离我执、法执,那就是究竟的境界。
以前曾有一个禅师自称“破楞严僧”,他说:(把这个逗号往前挪了一字)“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说把我们这些我执、法执都去掉了,见到这个境界就是涅槃。从这个表达来看,这位禅师是悟了的,但是他的表述还是有问题,就是“见斯”,还有“我”能见到这个“知见无的境界”,还有一个我在,还有一个所见,能所还在,在表达上、逻辑上是有错误的,所以这个逗号挪不得!你看佛经真是很厉害,连个逗号的位置都不能挪。你一旦有所见,那肯定还是迷惑的。又有一位禅师曾说:“既不执著于迷,也不执著于悟”,悟后的人就没有任何的执著。如果我们坚持要见到一个东西,比如说我已经成佛,或者我已经明心见性,或者我已经见到了一个第八识里面的什么心,什么“阿赖耶识心”(台湾狂禅客萧平实的独创),有一个我、有一个可见的东西,那么已经执著一样东西、被我法执困住了。或者我执著于空“本来无一物”,这就是慧律法师讲的:你执著于空,空又变成有。这个空成了一种境界,被我执著,很有趣,净空大师讲得非常精彩,这叫[执著一个“我不执著”],你已经又有执著的对象了。所以证到这个境界完全无所执着的时候,对空本身也不执著(如《坛经》里六祖云:外离于相,内离于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简单讲就是离五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恶空相”,这都去掉,就是名(所谓)究竟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