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415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10-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每周之中,均具四事:首说法,次领解,次述成,次即授记。第三周佛说因缘已竟,下根即须领记,故有此品。此品受记非止一人,满慈及千二百人皆同得记。若以总数言,应名千二百阿罗汉受记品。若以受记之班首言,应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受记品。而独名为五百弟子受记品者,以佛授记时,千二百人或不在会;五百弟子均现在会,且说领解之衣珠喻,故此品即以之命名。又、满慈一人少数,亦不取为此品之名。
弟子、为四众对佛之通称,非仅为比丘对佛自称之号。但比丘从佛出家,形同于佛,故此专以称诸比丘。佛与众生本同一觉,佛觉在先,众生觉悟在后,在先为兄,故在后称弟;诸比丘从佛乞法,遂生慧命,从佛口生,故为佛子:是即弟子之义。又、佛之左右,常住之众其数五百,故恒称五百弟子。又不云授记而云受者,自弟子方面闻法领解后言之也。
依法华论:谓前品化城喻,为对治有禅定之增上慢;此品则对治无禅定之增上慢,以散乱下劣之心,生虚妄憍慢之解,自谓得一切智,故后以醉夫失于了解喻之解甚深故。又本品不为别记而为同记,以诸人同时受记,且同一佛名,同一国名故也。
戊二颂记
己一满慈领解得记
庚一满慈心念领解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富楼那、义言满;弥多罗尼、义言慈,母名也,盖以母名为名,故言满慈子。亦简称满慈。智慧方便随宜说法,指所闻方便、譬喻等品。授诸大弟子佛记,指授舍利弗及摩诃迦叶等记。宿世因缘,远指日月灯明佛,近指大通智胜如来十六菩萨沙弥等长劫修行之事。大自在神通力,指日月灯明佛等放光照境,及大通智胜如来光照十方梵天等事。满慈受记虽迟,实于初二三周种种说法,无不亲闻领解,前后贯彻,是以独深念赞奇特希有,即非三乘圣众所能共之义。以方便知见说法,拔众生处处贪著,谓如著于三界火宅,则以小乘方便而拔度之。如著于有余涅槃,则以如来知见而拔度之。盖满慈本为菩萨化现之声闻,功德不在舍利弗之下。以一切下根众生不易回小向大,故必有示现下根之菩萨出于其中以为领袖,并受记作佛,而后始可起群众克自振拔之意。满慈所心念,实已深达佛智,故其所受记,即为报身佛之记,与他人所受之记不同。
庚二如来印述授记
辛一长行
壬一如来发言印述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此释如来印可述成也。约分为二:此叹满慈之今德。总叹德则许为说法第一。别叹德则称为有护持佛法,宏教利他,能释正法,饶益同行,辩同如来之五种。
“如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久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神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此叹满慈之往德。一、于过去佛所说法人中第一。二、圆证二空。三、辩才无碍。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谓能以善巧名言显露法性,而不滞著于所说之法;不惟能说,且能证知,故无疑惑。五、具足神通。六、常修梵行。七、隐于声闻,即以小乘方便利益众生。八、化他令立无上菩提,为利他行。九、为净佛土常作佛事,即由利他成自利行。以上种种,显满慈往劫以来久有佛功德,实为菩萨示现之声闻也。
壬二正为满慈授记
癸一授因记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
七佛者、即前劫三佛,为毗钵尸佛,尸弃佛,毗湿缚浮佛。贤劫四佛,为迦路迦村陀佛,迦路迦牟尼佛,迦叶波佛,释迦牟尼佛。共为过去七佛。满慈于三世诸佛劫中,说法人中均为第一。又皆护持正法,教化众生,饶益无量,能以利他为自利之功德。
癸二授果记
“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明解法义,故名法明,为佛之别号。余均通号。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