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宇宙微尘

错解《楞严经》的师兄们看过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4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7-5-24 13:34
不学师兄本来就是守护正法的,只是宇宙师兄不清楚,一时搞错了。

你们到底是正法三宝还是正法四宝?甚至是五宝?
你这带头大哥好歹给外界一个官方说法行吗?
我们三邪并不欢迎不学无术来凑牌搭子,即使他净输钱报效咱仨。
发表于 2017-5-24 21: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邪太难听了。另有其人吧?反正不包括不学无术师兄,你们自己认可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喽。
发表于 2017-5-2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九→9.答王颂平居士问

未到真穷惑尽之地,自然身心世界是实有的。既到真穷惑尽之地,则在彼分上都无。在未得此道之人分上是有。不可混凡圣理事而含糊妄说。众生心之本体,即是真如实相。奈以从未悟故,虽终日承此真如之力,而永劫不知真如所在。其言无明本无根绪,但以众生未悟,又欲示知非本自有。故曰真如不守自性,而起无明。实则非初无而後有也。作此说者,欲人易识本体耳

“真如不守自性,而起无明”
发表于 2017-5-2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的开悟后的见性成佛是成佛了吗?
密宗的即身成佛是成佛了吗?
印光大师开示,这还只是[理即佛]与[名字佛]的阶段,不可看着现身成佛,因为现身成佛的,我们这娑婆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人。

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言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若能广修六度,于一切境缘,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清净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种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则大彻大悟,尚不易得,况烦恼净尽者乎。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现,亦无现身成佛之事。(三)复周志诚书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发表于 2017-5-2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祖师:法门对比之禅宗篇,名震海内的五祖戒修到开悟,仍未出轮回转世为苏东坡(净宗师讲印祖实修篇1)                                                                                               

**阳光师姐的清净之疆:http://hi.baidu.com/%D1%F4%B9%E2%CA%A6%BD%E3/blog

**作者:印光祖师,讲解:净宗法师

**

**阳光师姐按语:印光大师为佛教净土宗第13代祖师,是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再来,民国时代著名的四大高僧之一。本空间正在陆续转载净印光祖师有关称名念佛的方法与佛法其它宗派或修行方法的对比和区别,例如禅宗、密宗、相宗、教理、通家、实相、观想等。以下开示是禅宗部分,由净宗法师讲解。




**【贰:实修篇 】

**下面「念佛实修法语」,分成「选择称名」、「称名仪则」、「诸事用心」三大项。首先,通过诸宗诸法门比较,选择称名为第一;接下来,具体称名的时候应当怎样去做;再来,念佛人日常种种事务应当怎样存心,怎样处理。总共列了三十六个题目,都是和我们实际修持密切相关的。

**

**一、选择称名

**种种法门比较,知称名最稳当、最殊胜。

**

**1. 禅宗

**

**印祖法语: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

**

**开悟不免轮回的故事

**

**很多人羡慕参禅开悟,不知开悟非一般人所能,而大彻大悟还是凡夫,跟老实称名、往生成佛不能相比。这里跟大家讲一则参禅大彻大悟又来六道轮回的故事。

**

**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使做到大彻大悟的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则生死依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印祖法语)

**

**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就不讲了。

**

**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印祖法语)

**

**在当时来讲,他们悟得深远,非常的有声望,「名震海内」,没有哪个不知道的,有名的禅师,开大悟的人。

**

**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印祖法语)

**

**五祖戒又投胎转世作哪一个?苏东坡。

**

**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印祖法语)

**

**五祖戒禅师,他的悟处虽然高,但是如果以果验因,按苏东坡的情况来看,前生五祖戒还没有证到初果。因为如果得到初果的人,会怎么样呢?

**

**以初果得道共戒,任运不犯戒。(印祖法语)

**

**得到初果以后,自然有道力,道力和戒力共存,叫「道共戒」,自然而然地持戒不犯。

**

**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印祖法语)

**

**没有达到初果的地步,要时常觉照自己,才能不犯戒。达到初果阿罗汉,他自然而然地不犯戒了。

**

**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印祖法语)

**

**比如说耕地,初果他如果不出家,在家里作农民耕地的话,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你想这个还了得啊!他在田里耕地,虫子自然而然地离开他的犁头有四寸远,那么,他耕地就不会杀生(我们去耕地,你看看,会不会杀生呢),所以,初果就有这样的道力,你想想看怎么得了!如果他不出家的话,他在家也会娶妻,可是:

**

**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舍命,终不依从。(印祖法语)

**

**在家人,守不邪淫戒。初果如果在家的话,他也娶妻,那么,即使你要他的命,让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行邪淫的话,他宁愿舍命,也不会去犯戒。

**

**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印祖法语)

**

**苏东坡是在家人,他有娶妻。可是他到淫坊,一些花红酒绿的场所去。以此判断,五祖戒还没有证到初果的道力,还谈什么了生死呢?得到初果的人,还没有了生死,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投胎转世,修行增进,不过初果就只进不退,进到二果、三果,直到四果阿罗汉才不生不灭,才了生死,所以阿罗汉才讲「大事已办,不受后有」。

**

**五祖戒禅师,悟境高远,名震海内,连初果还没得到,可知了生死不容易,开悟不足为恃,能老实念佛,不必羡慕开悟。



发表于 2017-5-2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4 20:33
先搞好团结,再来搞反腐嘛。这聪明的人咋就不明白了呢?

预祝你早日回到正法的怀抱!老大发话了,应该会有用的,到时候我们给你办个欢送仪式,风风光光的回去!
这个大戏值得期待!

点评

实在是不愿意与印广法师的弟子为伍。对不起,什么时候与印广法师撇清什么时候我们再抱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2:13
发表于 2017-5-2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7-5-24 20:34
你们到底是正法三宝还是正法四宝?甚至是五宝?
你这带头大哥好歹给外界一个官方说法行吗?
我们三邪并 ...

不学这次没弄好,灰头土脸的两不落好,咱们这边宽容一点将就一下,不要让他无家可归,只要人家那边愿意,咱们绝不为难

补充内容 (2017-5-25 11:13):
本来想混个常委,结果被打入冷宫,唉

补充内容 (2017-5-25 11:13):
造化弄人啊

点评

看你,大仙也是被人强行与你站队的,你也不问问他愿不愿意与你抱团。宇宙说话你这么信赖,那你还申请申请争取当个更大的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2:23
发表于 2017-5-25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委早有其人的。机缘成熟就亮相的。不学无术是正派人,不过他确实曾经为你们说过情的。
发表于 2017-5-25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5-25 11:10
预祝你早日回到正法的怀抱!老大发话了,应该会有用的,到时候我们给你办个欢送仪式,风风光光的回去!
...

   实在是不愿意与印广法师的弟子为伍。对不起,什么时候与印广法师撇清什么时候我们再抱团。

点评

请问大德:对于萧大菩萨的弟子,您是乐意报团,还是要撇清后才抱团?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1:25
铁骨铮铮,佩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0:22
在是我听你说的最顺耳的一句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6:56
发表于 2017-5-2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5-25 11:12
不学这次没弄好,灰头土脸的两不落好,咱们这边宽容一点将就一下,不要让他无家可归,只要人家那边愿意, ...

   看你,大仙也是被人强行与你站队的,你也不问问他愿不愿意与你抱团。宇宙说话你这么信赖,那你还申请申请争取当个更大的官?
发表于 2017-5-2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5 12:13
实在是不愿意与印广法师的弟子为伍。对不起,什么时候与印广法师撇清什么时候我们再抱团。

你这次被宇宙这么弄一下,最大的亮点就是你这种急于和这边撇清、急于和那边示好的做法,挺有意思的,和以前你给我的感觉相差巨大,以前傲骨清风,现在有点低三下四,呵呵,名这个东西厉害啊!
发表于 2017-5-25 16: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是想做一个和事佬,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想到粪坑里救人,不成想被人推进了粪坑里。谁愿意在粪坑里遨游呢。还是自己爬上岸来再说吧。
发表于 2017-5-25 16: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5 12:13
实在是不愿意与印广法师的弟子为伍。对不起,什么时候与印广法师撇清什么时候我们再抱团。


在是我听你说的最顺耳的一句话。
发表于 2017-5-2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什么站队?!
我站那边?
我站一切众生边,包括与苍蝇粪蛆站一起。可是,如果苍蝇粪蛆嫌弃我的味道与其不同,我也只好流泪后退了。...呜呜....
发表于 2017-5-2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5 12:13
实在是不愿意与印广法师的弟子为伍。对不起,什么时候与印广法师撇清什么时候我们再抱团。

铁骨铮铮,佩服

点评

且慢!铁做的比不得金刚做的嘛!此其一也! 二者,他的骨头大多是钙做的。缺钙则软,过钙则脆。是软是脆未明呢!不信,你问他:对于萧大菩萨的弟子,他是乐意报团,还是要撇清后才抱团? 要不我帮你问他,您且看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1:23
发表于 2017-5-2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7-5-25 20:22
铁骨铮铮,佩服

且慢!铁做的比不得金刚做的嘛!此其一也!
二者,他的骨头大多是钙做的。缺钙则软,过钙则脆。是软是脆未明呢!不信,你问他:对于萧大菩萨的弟子,他是乐意报团,还是要撇清后才抱团?
要不我帮你问他,您且看好嘞----
发表于 2017-5-2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5 12:13
实在是不愿意与印广法师的弟子为伍。对不起,什么时候与印广法师撇清什么时候我们再抱团。

请问大德:对于萧大菩萨的弟子,您是乐意报团,还是要撇清后才抱团?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撇清了,你没看到?哎。再说了,哪个人不犯错?知错能改善大莫焉。要有让人改过的心量嘛,不要一直抓住不放呀。你对大师兄一样,不要总抓住不放嘛。 再说了,我并不是不愿意与你为伍,讲明了是不与印广法师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1:37
发表于 2017-5-25 21: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师兄分享给我的!(每次转发的东西本来是想让好好参究的,但几乎都是成了斗争和谩骂)
发表于 2017-5-25 21: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或名不可坏。】   这个名字的意思好懂。确确实实,真如自性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不垢不净,不常不断,所以它是真正‘不可坏’。佛在经上常常用“法尔如是”,用这一句来形容;“法”是讲这个法,“尔”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里面没有原因,没有理由,你要是说出一个理由,说出一个原因,就不是真的了。是世出世间法的根源、本源。   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有这个疑问的人不少,自古以来。为什么会迷了自性?我们是凡夫,佛说我们迷失自性,我们为什么迷了自性?什么理由迷的?几时迷的?这是大问题,是根本问题。好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大弟子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过这个问题,在《楞严经》里头,《楞严经》第四卷。等于说我们的疑问,富楼那尊者替我们问出来了,尊者比我们想得周到,比我们问得详细。你看世尊怎么解答的。这是根本的问题,在哲学上来讲也是大问题,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解答,佛解答了。   佛说无明从哪里来的?什么理由来的?佛只用了八个字,“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我们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这么严重的问题,这么大的问题,轻而易举就帮你解决了。可是佛这句话意思太深了,真正懂得的人,没有!什么叫知见立知?知道的人确实不多。知见,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给你说,你睁开眼睛你能见,你见得很清楚、很明了,这叫知见。你耳朵听外面音声,也听得很清楚,这叫知见。换句话说,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是佛家讲的六根,对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你接触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叫知见。   什么叫立知?立知就是你起心动念。我眼见,张开眼睛见,我不起心不动念,不是无知,不是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知见。这是什么?这叫“自性见”,佛法里面讲“见性见”。可是一起心一动念那个见性马上就变质,变成什么?变成无明。无明里面生什么东西?生妄想、生分别、生执著;见性里头,可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佛给我们讲,无明是这么来的。无明起得太快了,我们张开眼睛看外面的境界,这是见性见。第一念是见性见,第二念就变了,变得很复杂!这一起心一动念,立刻把自性本具的般若转变成八识;一落在八识里面,“唯识所变”。你看看,不起心不动念这时候是“唯心所现”,性现的;一动念头就变成识变的,识产生变化。变什么?变十法界,变六道,变三途。原本是如如不动佛,这一变就变成凡夫了,坏就坏在这个地方。   所以,佛经上常讲“真如不守自性”,这话讲得有道理。前面跟诸位说过,“真”是法性,“如”是法相,都没有问题。什么叫不守自性?违背了性德;性德没有念头,你动了念头,这就叫不守自性。这一动念头迷了,愈迷愈深,愈陷愈不能自拔,从无上的佛道,一个觔斗跌到谷底,掉下来了。虽然迷了,掉下来,给你讲还是“不可坏”,为什么不可坏?你的真如并没有坏。也就是说你的法性,法性所现的法相,没有坏,它不会跟着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损坏,但是,它会跟着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扭曲、转变,它的本性不坏。   古人讲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好象给你一堆黄金,我们现在讲分量,好比说给你一公斤的黄金,这一公斤的黄金塑造一尊佛象,你看得很欢喜,佛象。好比这个象是唯心所现的,可是你一动妄念,你要把佛象改造一下,“我不喜欢这个相,我喜欢菩萨象”。你把它改造成菩萨象,相不一样了,还是这一公斤的黄金,这一公斤的黄金没有变,它的质量没有变,相变了。有人看到这个象不喜欢,他喜欢小猫、小狗,把它造一个小猫的象、小狗的象,好好去欣赏它。相变了,菩萨变成畜生了,但是怎么样?“体”还是这一公斤的黄金,一丝毫没有损坏,不可坏,不可坏讲的是性体。黄金不管怎么样它都有相,所以相不可坏;相可以变,但是相不可坏。诸位细细体会这个意思。   你说佛象不要了,什么也不要了,黄金一块有一块的相,一团有一团的相,它不能没有相,它一定要有相。相叫法相,法相是什么?虚空是法相,世界是法相,这个世界是佛经上讲的大世界。我们现在讲的星系,现在天文大概最大的单位讲到银河系,但是,佛经上讲的星系,大单位不是银河系,银河系是最小的单位。一千个银河系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星系一层一层向外扩大。所以,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佛经里面讲的天文比我们现在讲的大得多了!大千世界是不是最大的?不是,大千世界在大世界里面是一个单位,象这样的大千世界,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   佛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这是什么?这是法相,这个法相不可坏,可以变。六道随便你怎么变,十法界随便你怎么变,告诉你相不坏,现在这个道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他怎么说?他说物质不灭。不但精神不灭,灵性不灭。灵性不灭,现在世界上一般人都肯定,人有灵性,身会灭,会有生死,灵性没有生死。我们佛法里头不叫灵性,叫阿赖耶识,就是一般人讲的灵性,中国世俗里面讲的灵魂,这个东西不灭。身体坏了,他离开了,他又去找一个身体,我们叫投胎,他去投胎了。生生世世他要找一个身,附在一个身上,灵性附在肉体上,这个人叫活人;灵性走了,这个身体叫死尸。所以,灵性不生不灭,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不可坏”,我们才有个概念了,这个概念对修行证果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最明显的,是建立修行证果的信心。人能够修行成菩萨、成佛,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给自己带来了无比的信心。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73卷)【或名不可坏。】
发表于 2017-5-25 21: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013-07-09 16:28阅读:275 问:真如不守自性,此处的“自性”之意,是中观中所说的“自性”呢?还是六祖所说的“自性”呢? 请师父开示。 简单地说同,或者说不同,都无益于你对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 要彻底明白这个道理,你得先搞明白什么是自性见。什么是自性见呢?自性,即是自体、自身。凡夫众生都认为,万事万物各有各的自体,一个不同于另一个,譬如牛不同于马,马又不同于羊,杯子不同于碗,碗又不同于瓶,各有各的自体。这就是自性见。这种自性见的观念,凡夫众生皆有,乃至悟入人无我的二乘声闻都同样存在这种观念。如果头脑中存有这种自性见的观念,就不可能彻底悟入大乘佛法之诸法实相,证见真如、法身。即使有人认为他已经证见了真如、法身,由于自性见的观念作祟,他所证见的真如、法身也是有自体的,他认为的这种真如是不同于万法的、离于万法之外而有独立自体的真如。这种真如其实是一种自性见的真如,同样是虚妄不实的,并不是佛所说真如、法身。 大乘般若中观宗为破除凡夫众生这种自性见的执着观念,故引导学人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皆无自性,同时指出真如、法身也无有自性,不能以自性见的观念去想象真如法身。如龙树菩萨说:“若有一法过于涅槃者,我说亦如幻。”可谓荡尽一切自性执着,彻底消除凡夫人的自性见。大乘唯识宗说,诸法有三自性,又说有三无性,其中说圆成实无自性同样是破除凡夫众生对真如自性见的执着妄想,故与龙树中观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大乘起信论》说真如不守自性,同样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即使你非要说真如有自性也可以,但真如是不会守住自己这个自性的,它随缘而成就万法,因此同样可以说它是无自性的。六祖说的自性,就是指真如本身。但六祖说,“何其自性,本来清净”,这就是虽说真如自性,其实真如无自性;又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说真如其实不守自性,有成就万法之功德。 如果万法有自性,万法即是万法,不即是真如;如果真如有自性,真如即是真如,不即是万法。因万法无各自的自性,故万法共同的自性即是真如;因真如无自性,故真如能成就万法。有自性,则两离,真如与万法各是各别;无自性,则双即,万法与真如无二无异。

点评

楞伽经(四卷本)第二卷:“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2: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23: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