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憎会,八苦之一。
妙法莲华经 常不轻菩萨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六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怎么叫‘常不轻’呢?其实,‘常不轻’是一位菩萨的名字。是不是菩萨的通用名字呢?不是的。只不过是一个别名,即是一个外号。因为这位菩萨一见到人就叩头顶礼,因此,有些比丘、比丘尼就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常不轻’。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见人就五体投地的礼拜,而一般的比丘、比丘尼就以‘常不轻’来称呼他,而不是这位菩萨原有的名号。因为佛在行菩萨道时,见人就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故其名为‘常不轻’,常不轻慢一切人也。 ‘常不轻’又可分为四种解说。‘常不轻’1、包含著不轻慢的念头。2、自具足不轻易得来的智慧。3、身外行一切恭敬修行行门。4、对一切境界都是必恭必敬,无放逸心。所以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那么,常不轻菩萨能认识种种境界和考验,而行这种常不轻的行门,这属于世界悉檀(普施)。他身能行不轻之行,躬行实践,这叫为人悉檀。他口宣不轻之教,所说的都是不轻慢他人的教化法门,这叫对治悉檀。他对一般人有一种不轻慢他人的看法,这叫第一义悉坛。故‘常不轻’又包括这四种的悉檀。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 就在佛说完了法师功德品的时候,刚要开始说常不轻菩萨之前,佛先告诉得大势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位菩萨只要举足迈一步,大地就会有六种震动,表示这位菩萨的威势力大。释迦牟尼佛就说:‘大势至!你现在应该知道,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读诵、书写法华经,假使有人以恶口来咒骂或毁谤他们,这些人的罪报,犹如须弥山那么大,有如前面的经文上所说。而受持读诵法华经者的功德,也就像前面法师功德品上说,能得到眼耳鼻舌身意清净的功德。大势至菩萨!在过去很久以前,经过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阿僧祇劫,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来。因为这位佛具大威德,甚至其音声也能令三千大千世界震动,大众畏爱兼抱,恭敬聆听这位佛说的法。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每位佛的十号。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应供:应该受人天的供养。正遍知:不但正知,而且遍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明行足:智慧也充足了,修行也圆满了。善逝:能住于最好之处。世间解:是世间最了解的尊者。无上士:是世间上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人。调御丈夫:调伏三界,一切众生的大丈夫。天人师:是天上天下之导师。佛:是三觉圆满,万德具备。世尊:世出世之尊。 在威音王如来住于世时,劫名为离衰,即离开一切衰相,国名为大成。 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在离衰劫,大成国里,这一位威音王佛,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天上的人,说十善法。为人间的人,说五戒法。为阿修罗,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因为阿修罗不修戒,不修定,也不修慧,而只知道贪、嗔、痴。因为贪、嗔,故有愚痴,才堕落阿修罗道。发脾气是他们的本领,故他们失去了戒定慧。阿修罗是梵语,译为无端正,面貌非常丑陋,这是嗔恨心的果报。 彼佛又为求声闻果位的人,说四圣谛法。四圣谛法是苦、集、灭、道。声闻是二乘人,属于小乘,因为他得少为足,不想往前求大乘,以为所作已办,误为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因此佛为他们说四谛之真理。 (一)苦谛:苦有无量诸苦、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今浅释如下: 三苦——1、苦苦:譬如有人,穷到极点,又加上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这种的环境,叫苦中之苦。2、坏苦:譬如有人,非常富有,但一把火,就把房子财产都烧光了,这叫富贵的坏苦。3、行苦: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如后浪推前浪,无有停止,故叫行苦。 八苦—— 1、生若:生时如生龟脱壳,故小孩生出来,只会‘哇哇’的叫苦。 2、老苦:老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听使唤,总想罢工。 3、病苦:身心都不舒服,坐立不安。 4、死苦:死犹如活牛剥皮一样,四大分张。 5、爱别离苦:所爱的人,偏要分离,不能团聚。 6、怨憎会苦:你最讨厌的仇人,偏碰在一起,所谓‘冤家路窄’。 7、求不得苦:心中想要得到的,偏得不到。 8、五阴炽盛苦:色、受、想、行、识五阴,如猛火焰,把人焚烧得颠颠倒倒。 (二)集谛:即招感。(三)道谛:即修无上道。(四)灭谛:即是证得涅槃寂灭之乐。这是四谛法之简释。佛教声闻人似四谛法而度生老病死,得究竟常乐我净的涅槃妙德。 又为修辟支佛的人,说十二因缘法。辟支佛译为缘觉,缘觉有两种:1、有佛出世时,修十二因缘而悟道,故名缘觉。2、无佛住世,在深山穹谷修春花秋落而悟道,故名独觉。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佛因为要所有修菩萨行的菩萨,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为他们说六波罗蜜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是菩萨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法。波罗蜜是梵语,译为到彼岸。若修六波罗蜜行,必能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走到究竟涅槃的彼岸。
|